第二课堂学期总结范文
时间:2024-03-28 17:40: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第二课堂学期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定活动形式与内容:
1、第二课堂活动主要以班级活动为形式。
由学校指定有专长负责的教师组织开展,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自由选择参加。
2、本学期的第二课活动内容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小组。
二、定活动时间与地点:
1、每周
二、
三、四下午4:400——5:40为学校第二课堂活动时间。
2活动地点由学校统一安排在专门的教室进行。
遇教师时间、地点有冲突,由教导处同意另作调整。
三、师生明确活动目的与要求:
1.第二课堂活动是学生的兴趣活动。因此,我们以自由参与为首要原则,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
2、第二课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终极目标。内容的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创新精神,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
3、辅导的教师能精选活动内容、设计活动形式,以合作、竞争等多种手段来丰富第二课堂,提高效率,让第二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能力、发展特长的舞台。
4、教师能按时认真组织开展二课活动,没有出现以种种理由延误活动的现象。
5、学生能积极按时参加二课活动,努力在活动中丰富自己的见识,增长自己的才干。
四、加强活动监督与总结:
1、各小组都能认真制定活动计划,扎扎实实的抓好落实,备好每一节课,作好活动记录。
2、各活动小组每次活动都能清点人数,确保学生校内校外的安全。
3、学校不定期的对活动情况进行检查,行政值日领导对当天的活动进行巡查,学期末进行总结评价
五、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1.参加活动的学生人数不多,未能全面开花。下一学期计划每级开设两个班。
2.由于本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开设的项目较少。今后将增设电脑、棋艺、演讲等兴趣班。
篇2
关键词:第二课堂;教师角色;多维度参与;评价体系;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是围绕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以完善学生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体系、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锻炼各类型学习能力、实践核心学习策略为核心的多形式教学活动,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拓展和教学体系的组成部分。
近些年,高校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开展的如火如荼,相关研究比比皆是。但是,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现状并不乐观,首先,缺乏重视;从管理层面,四、六级考试的隐形指挥棒让大学英语难以摆脱课堂教学主导的桎梏;教师层面涉及到工作量和精力的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从学生角度来讲,热情不高,随机性强等因素使第二课堂流于形式;其次,缺乏系统性,主要表现在:教师参与度低、学生参与度比例失衡、管理层面混乱、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以及合理全面的评级体系缺失;最后,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的严重脱节,第二课堂无法做到延伸或扩展,在教学目标、主题内容、层级难度上都难以保持较好的延续性和融合度。
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于2011年建立,设施优越,为大学英语的创新改革搭建了平台,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开辟了大学英语改革的崭新的道路。在为期两个学期的第二课堂建设中,总结了第二课堂建设实践的关键要素:
1、教师的角色
首先,教师应当是引导者,教师应当协调各种教学资源对其进行兴趣激发、动机引导、学术指导等;如,在电影配音比赛中,教师要在选择配音的英文电影片段、语言语调调整、语速控制等方面进行指导,并平衡学生的配音选择,以使参赛作品多样化,也给广大学生接触到更为广泛的优秀电影片段;其次,教师应当是监控者。教师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模式的构建、实施等具有动态调整的职责,以观察家的身份客观冷静地监控和把握其向着既定教学目标行进。更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应当首先通过课堂教学发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学习期待等方面因素,使更多的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参与和最好程度的发挥,这是教师角色的关键所在。
2、实践形式和内容
形式与内容的选择将影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效果。在设计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时,一定要考虑到多样性、兴趣性、和系统性。其中,多样性主要是指灵活多样,更要注重词汇、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和翻译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平衡性;兴趣性则是指形式和内容是学生熟悉的、具有吸引力的,能够较大的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满足他们参与活动;而系统性指的是第二课堂要联系课堂教学实际,按照学生的输入输出的不同阶段进行合理的安排,并尽量保证第二课堂所有活动的接续性、系统性和延展性。
3、多维度参与
传统的第二课堂,从参与活动的学生结构上分析,往往是有特长、能力强、性格外向的学生参与较积极,性格较内向、无特长的学生参与较少。这些非智力因素客观造成了语言输入、输出机会的不平等。因此在实践中提倡多维度参与,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活动形式上鼓励结组参赛,这种形式增加了学生的小组互助合作机会,增强了团队意识,并在准备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第二,在第二课堂内容上增加展示类活动的比例,尽量控制竞赛类性质的活动比例,如:翻译周展示,学生的参与率明显高于一般竞赛类,增强了整体的学习氛围。第三,创设更多参与平台,如朗读参赛选手的材料难度评定、配音片段推荐、写作好词好句推荐等使很多性格内向但是热爱英语的学生具备了很强的动机和动力。
4、评价体系
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创新模式中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估体系是保证第二课堂成功实践的关键。根据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特点,重视多角度评估,将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评估、教师评估等主观评定与书面英语文化知识体系测评、学习档案记录等客观记录相结合,将参与度、小组合作度、个人贡献等合理结合,并以合理机制与课堂教学实践评定机制相结合,创建第二课堂科学的、合理的、立体的评价体系,进一步推动第二课堂的发展。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拓宽不仅弥补了第一课堂的不足,也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从而引导和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明确了学习动机,培养了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轻松机敏的学习心态,从而主动去获取最大限度的语言信息量;形成了英语学习的良性循环,活跃了英语学习的氛围,使英语教学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转移到英语学习的校园大课堂。
河北农大教研项目:渤海校区大学英语三维立体化教学实践研究。编号:2012-A11。
参考文献:
1. 郭继东. 《当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2008年第1期
篇3
关键词:俄语专业;第二课堂;活动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277-02
一、第二课堂的含义及其在俄语专业建设中的作用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论认为,语言是在自然的或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得到的,真正的习得只有在最佳的情感条件下(即学习者动机强烈;信心十足、自我感觉良好;心情轻松、焦虑程度低)才会产生。由此可见理想的外语教学要向学生提供这样一种外语学习环境,即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使用外语的场所和机会,让学生沉浸在使用外语的环境之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并能激励学生参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交际活动[1]。第二课堂的开设正符合这一要求。
第二课堂教育是相对于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地点内进行的传统的“第一课堂”而言的,是学校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第二课堂教育的有效实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正如胡壮麟教授所说:“在中国外语环境下学好外语,谁能在模拟或构建接触和使用外语的环境(即第二课堂)上下功夫,谁就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2]。俄语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能够更有利于开展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为学生开辟并创建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俄语语言能力实践的机会,营造良好的俄语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扩大俄语学习视野和知识积累水平,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俄语的信心,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建构立体的知识架构打下基础,提高学生俄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最终促进其全面素质的提升。
二、开展俄语第二课堂的原则
为使俄语课外活动能顺利进行并收到良好效果,在组织活动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思想性与创造性兼顾原则
俄语课外活动的内容,必须是积极向上的、健康的,要有一定高度的思想性,把思想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俄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对他们的思想情感也起到潜移默化的正面引导作用。同时,俄语课外活动的内容应该尽量丰富,形式多样,在过去传统活动形式的基础上要有所创新,不断探索更能吸引同学们主动参加的新的活动形式。在课外活动中,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二)广泛应用俄语,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互配合的原则
课堂教学是俄语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而课外活动是俄语教学的辅助形式,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在开展俄语课外活动时必须坚持广泛应用俄语的原则,要与第一课堂教学相互呼应、相互补充,使之真正成为俄语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要以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为基础,要有利于学生学习俄语知识、发展言语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课堂要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下开展活动。课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活动效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高低。教师起到辅助、建议和指导的作用。在组织第二课堂活动时必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各个年级、各个水平学生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安排和开展多种层次的俄语第二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因材施教,着重将其知识性、自主性、多样性和计划性集为一体,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学习自,使每个学生都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择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信息,获得机会和场合展露自己的天赋、特长和才华,使学生切实感到第二课堂对自己知识的丰富、语感的增强、能力的锻炼有帮助、有促进、有提高,从而增加第二课堂的参与意识,形成良性循环。
开展外语第二课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不能让学生随意进行,避免盲目活动。教师是课外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制订课外活动计划,组建课外活动小组,向学生介绍活动方法,检查计划完成的情况,对课外活动进行总结。教师在辅导课外活动时要掌握好“度”,做到宏观与微观的结合,既不强性指派,又不要放任自流。应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运用第二课堂培养俄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探索
我校俄语专业在抓好第一课堂质量的同时,致力于俄语第二课堂的发展和探索,积极发动广大教师,组建团队,把俄语第二课堂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在第二课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果:
(一)深化校内第二课堂形式
1.以素质教育立项形式开展大型活动,争创第二课堂品牌
俄语专业每年都会举行几次大型俄语第二课堂活动,为了活动不断系统化、规范化,近几年已经将这些活动以素质教育立项的方式固定化,力争将俄语第二课堂活动做成品牌。每年的项目里都包含若干个子项目,几乎每个教师都要作为子项目负责人组织一次活动,同时还要参加其他教师的项目活动。子项目包括竞赛类,如演讲比赛、配音比赛、俄语赛诗会、俄语歌曲大赛、辩论赛、阅读比赛、写作比赛、外语知识竞赛、单词大赛、国情知识大赛、听力竞赛等等,还包括娱乐类项目,如俄语迎新晚会、迎冬节晚会等。
2.稳步开展常规第二课堂活动
除素质教育立项外,俄语专业还常规地进行一系列第二课堂活动,如晨读、俄语角等。晨读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每个班级都有专门的教师进行检查和辅导,师生团队接触密切。俄语角活动采取“定期,定班,定题”模式,即在开学初确定每学期俄语角的时间,每个班级负责几期,班级内部再分为小组,每组负责一次俄语角的组织活动,包括选题、制作海报、布置场地、邀请外教及留学生等。每个班级有一个负责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俄语角的筹备工作。俄语角活动不但为学生提供了俄语口语表达和锻炼的机会,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俄语专业每学年会视学生实际情况举办俄语学习辅导讲座或是举办一些提高学生言语技能的培训,如口语培训、演讲培训、写作培训等。另外,还会常规地举行一些俄语学习经验交流会,如每年大一新生入学时安排的新生老生见面会,毕业生与在校生交流会,俄语专业优秀毕业校友与在校生座谈会,发挥学生之间的传、帮、带作用。
3.创立特色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为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俄语教研室积极筹划成立了俄语协会和俄语戏剧社。俄语协会以活跃俄语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俄语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们的专业素养为主旨,为俄语专业学生、公外学生及研究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协会不定期举行各种特色活动,如原声电影欣赏、俄语知识讲座、俄国文化讲座、各类俄语竞赛、邀请俄罗斯留学生到校联谊等,让同学们直接、生动、深刻地了解俄罗斯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使社团成为俄语学习、交流、检测自我俄语水平以及与外国友人交往沟通能力的天地。
俄语戏剧社以锻炼同学们的俄语口语、激发学生学习俄语的兴趣,丰富课余生活、拓展兴趣爱好、培养个人素质为宗旨,通过戏剧社让同学们学会欣赏。学生在外教的指导下自己创作剧本,或改编俄语课本剧或戏剧,认真排演,最后选拔优秀节目进行汇报演出。这一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待俄语的热情,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角色和舞台,展示自己,树立俄语学习的信心。
(二)挖掘校外第二课堂资源
我校第二课堂不拘泥于校内活动,在保证校内各项教育活动质量的同时,积极挖掘校外资源,丰富和发展第二课堂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更真实、更直接地体会俄语的交际和使用。
充分利用语言实习基地促进学生俄语能力的提升。与俄罗斯风情小镇、瓦西里大街等旅游景点合作,建立俄语学习基地,定期组织低年级学生去参观,了解俄罗斯的风俗文化及特色,组织高年级的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到基地实习,当临时导游、翻译,锻炼交际能力。与哈尔滨多家对俄贸易公司合作,带领学生参观企业,高年级同学到合作公司实习,邀请企业负责人为学生进行相关讲座和培训,使学生对外贸知识及外贸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
积极为学生争取各种锻炼机会,如与各类大型会展、国际会议的主办方申请、协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接待、翻译的锻炼机会;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类赛事,诸如全国高校俄语大赛、中国东北地区及俄罗斯远东高校大学生俄语比赛、“伙伴杯”中俄百名青年联谊赛等等,与外校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竞争。在这些赛事中我校学子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校俄语专业自2007年成立以来已有三名同学因为在大型比赛中获奖而获得国家公派出国机会。
不断加强与国内外院校的联系和交流。与省内院校联谊,不定期举行校际间的学生活动;每年接待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夏令营团,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与俄方中小学生一起活动,教汉语、学俄语;与俄方合作举办的作为“俄语年”俄方活动之一的“俄语奥林匹克大赛”,受到俄方的极大肯定与认可。
四、结束语
经过多年努力,我校在第二课堂建设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今后要在以下几方面继续努力:加强对第二课堂教育有效的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完善第二课堂教育的长效管理与评价机制;加大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学生个体参与第二课堂教育的有效引导;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现代化的交流和沟通手段,如QQ,微博、微信等建立主题资料库,搭建俄语第二课堂网络教与学平台,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4
Abstract: From the realiti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 class in the high colleges of Shaanxi,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role of the second class in the high colleges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cre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and the combination with practical teaching, and proceeding to promote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and its role of the second class education 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Shaanxi, even the national high education.
关键词: 陕西省;第二课堂;教育
Key words: Shaanxi province; second class;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6-0253-02
作者简介:宋红生(1982-),男,山西临汾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
0 引言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陕西省是我国的教育大省目前有本科院校39所、专科院校39所、独立院校12所、民办高校18所。所以,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活动中的主要议题,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从实践教育视域来研究,随着社会教育的发展,相对单一的课堂教育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学习及智力成长的要求,第二课堂教育作为课堂教育的延伸,越来越受到高校大学生的欢迎,通过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第二课堂含义
“第二课堂”是一种教育同现实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结合以及国家和社会的价值目标同个人理想融合的综合理念,建立教学同交付科学关联,从而把交付工作的主动作用发挥出来。“第二课堂”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沟通机制,亦或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其能够达到教和学的共同参与和双向沟通,共同设计,进而促进学生工作。“第二课堂”不但是个人成长空间同与之有关联的综合制度结合体,而且是学生成才的标准以及培养同社会需求相一致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导向。
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来讲的。假如我们将第一课堂定义为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照教材和教学大纲所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则在第一课堂以外的时间所进行的同其有关的教学活动就称之为第二课堂。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而言,其来自于教材却又不局限教材;其不必考试,却又在素质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从形式的角度来看,其具有生动性和多彩性,其学习空间很大:教室或操场,家庭或社会。
2 陕西省高校第二课堂形式陕西省高校以构建全方位的课程体系形成自身特色
2.1 第二课堂,能够使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创新精神、意志力、思维力、想象力、调研能力、社交能力、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大提升,从而提高整体素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形式内容广泛有围绕学生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实用技能等综合素质开设的一系列活动课程;有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个性发展而设置的与学生专业学习紧密相关的活动课程。其次,有必修类和选修类。是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组织一组或多组的核活动课程。例如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举办各类科研讲座、赏析名著选读。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人人参加的活动课程,讲座,志愿者活动,征文活动等,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修养、人文素养,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适应能力;综合选修类则是学校开设的一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包括实用技术类、人文与艺术实践、科技创新活动等。
2.2 鉴于第二课堂的灵活性、开放性以及多样性,陕西省高校在课程选择上要凸显出多样性,努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进行活动课程的设置,这些活动课程应有不同的方向、层次以及基础,从而实现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的目的。一方面,陕西省各各院校加大了综合选修类课程的比重,充分地显示出教学中的主体就是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得这些课程内容成为是第一课堂的补充或延伸。例如,围绕学习技能的培养开设“大学礼仪培训”、“办公软件训练”、 “青年创业大赛”等。在国外,某些著名大学在各学期能够对学生提供百项之多的校园文化活动,以便学生自主选择和参加。另外,第二课堂有相对充足的时间,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相对更多一些,在设置第二课堂内容的时候,能够针对不同年级的知识结构层次进行分阶段的设置,学生能够按照自身的状况分阶段选择完成。
2.3 注重创新创业项目。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中,这是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意见》中的要求。院校应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提高其创新精神为中心,从而设置同学生专业密切联系的第二课堂的活动课程,进而加强学生的竞争能力。设置此些活动课程的同时要注意和第一课堂的专业有效地衔接在一起,基于学科前沿领域设置相应的实践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加强他们的创新能力,支持学生充满信心地参加技术开发等竞赛。陕西省市各类竞赛设置有关的课程,例如开设“青年创业大赛” 等活动课程,把竞赛所需要的方案、申报以及立项等流程假如教学活动的计划中,竞赛组织管理部门通过教学管理动态地、全程地管理与监督活动课程。
2.4 开发特色活动项目。陕西省作为高校聚集的地方,学校可以根据自身长期积累的活动特点开设一些特色活动课程,打造第二课堂活动课程的精品项目。“不同类别的院校有不同的特色项目。陕西省各高校在合理开设第二课堂的前提下,认真总结归纳具有本校特色的传统项目,鼓励热忠于学生活动指导并在某一方面有建树的教师开设选修活动课程。
2.5 动态调整活动课程设置。加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学生的竞争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第二课堂活动课程的培养目标。所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陕西省各院校对课程结构不断地进行调整,用新的活动课程代替学生不太喜欢的活动课程,这样就能够密切地了解学生喜爱的活动课程,同时按照社会的需求添设活动课程。对第一课堂的课程调整状况进行不断地探究,切实地达到第一课堂同第二课堂的补充和延伸。
3 陕西省高校第二课堂推进创新性人才培养
3.1 陕西省各高校通过第二课堂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教育方式单一,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第二课堂应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样能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起到较好的作用。
3.2 陕西省各高校通过第二课堂拓宽学生业务素质的广度和深度 当代的人才除了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驾驭知识,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要密切地联系学生的业务学习,让学生在参与素质拓展等活动课程中加深对自身所学的知识的理解,提高感性认识。
3.3 陕西省各高校通过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一些偏颇和不足,其中人文精神的教育相对薄弱。针对这一凸显情况陕西省各高校在开设第二课堂中加强对大学生文化、历史、哲学、艺术等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通过第二课堂营造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而校园文化则又对学生产生示范、教化、熏陶、潜移默化的影响。
3.4 陕西省各高校通过第二课堂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健康向上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第二课堂活动,促进了有利于学生成长和成才。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另一方面,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增强了校园文化活动本身的吸引力,吸引了广泛的学生参与,增强了活动的育人功能。大学时期是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学生对社会认知、情感、自我意识等方面迅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他们要面对社会种种竞争的压力,因此容易产生情绪和心理上的波动。作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才能为陕西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源泉第二课堂应在促进大学生身心素质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能否培养出一批具有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将直接关系到陕西省乃至我国人才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关系到科学技术能否在更高的层次上取得进展,乃至于关系到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为此,陕西省各高等学校应该提供给学生更多活动平台。通过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品格,同时通过第二课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综上所述,第二课堂能够以科学的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为学生从多方面、深层次提高素质与能力提供积极有效的平台。开展陕西省高校第二课堂,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彭绪琴,胡钟月.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2010(8):258.
[2]严军.创新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2):102.
[3]侯亚辉,苏兴仁.关于在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思考[J].经济师,2005,(9):94.
[4]张科.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10,(24):190.
[5]张德.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教育动力功能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0,(3):66,65,66.
篇5
关键词:兴趣;第二课堂;课外活动
一、全员性活动
全员性信息技术第二课堂是一种较为广泛的活动形式。活动的任务是吸引大量的学生参加,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增进信息知识。活动的特点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让较多的学生受到教育,对于活跃和充实信息探究学习有积极的作用。具体的活动形式有以下几种:
1.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赛
开展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赛,可以使学生操作熟练,打好基本功。如,中文录入比赛、PhotoShop处理图像比赛、开展电子表格与网页制作活动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学生能主动投入对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并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但竞赛要注意不要过多,以免加重参赛学生的负担。
2.开办信息技术园地
以教师和学生组成信息技术园地小组,每隔一周或两周出一期。其内容应围绕着大纲与教材,力求生动活泼。例如,可以刊登一些习题及解法,也可以刊登一些最新的电脑软硬件动态,及一些新技术、新软件等。
3.课外参观
可组织学生参观有关企业、工厂、机关,请工程技术人员讲解信息技术应用状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也可以参观一些大学和中学的校园网、网络中心等,以开拓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举办信息技术知识展览会
这种活动对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在学期结束、节日或毕业前,利用课外活动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布置一个展览会。例如,可展出软件流程图、实验操作流程图等。有时也可让学生动手操作,制作各种电子作品,来巩固加深学生已获得的知识。展览会开放时,可选几位学生当讲解员,负责讲解有关软件和电子作品的内容、性能、用法等。
二、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对某项活动的兴趣、爱好和自愿,组织小集体进行的活动形式。这是第二课堂的一种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它主要是依据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成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课外兴趣小组可以按班级编组,也可以按兴趣进行编组。每组选出组长,在教师指导下负责全组的活动记录、总结工作。小组的活动次数不宜过多,每次活动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小组展开活动要有计划,要有必要的活动场所、设施和时间保证。在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实验,动手去制作,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我们开展的信息技术兴趣小组为例,小组活动形式是通过以下模式进行的:
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安排:
1.分组活动时间及地点
2.具体安排
三、个人活动
个人课外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学生独立进行的第二课堂形式。活动中的个人活动往往与全员活动形式或小组活动形式紧密结合,是全员活动或小组活动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活动形式有:阅读课外书、做小实验等。活动要求学生会合理地安排时间,获得家长和社会的支持。
1.组织读书活动
开展读书活动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技术学科的许多软件实用性很强,单在课堂上又没有时间去详细讲解,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上机实践,再将各自掌握的一些非常实用的知识相互作介绍。这种做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学能力。
2.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进行,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如,网络对英语学习作用的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发展的前景、计算机对社会各行各业的影响等等。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培养科学精神,养成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3.信息技术小实验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许多家庭有了计算机。教师应了解班级上有哪些学生家中已配有了计算机。将这部分学生组织起来,配合教材内容,布置适当的题目,引导学生在家使用电脑进行小实验。
第二课堂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中学信息技术课通过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阔他们的科学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从而更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
篇6
英语作为人类交际工具之一,本身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应用,同时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师与生、生与生的语言交流中,不断巩固、不断更正、灵活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
一、师生自由对话。
在每堂课的开始,教师都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生进行自由对话,可以采取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等多种形式。长时间的坚持下来,不仅可以起到巩固复习的作用,而且会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应用意识、自如应用已有语言知识等能力大有益处。
二、课堂多做游戏。
《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听、说、唱、玩、演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侧重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做游戏(PlayGames)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符合小学生”爱玩“的心理特点,而且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这种形式不仅能让学生得以最大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语言操练,而且最能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互相帮助,互相体验所说的语言。为了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互相交流的时间,让他们有时间相互商讨、演练,以便在说给全班同学听时能够更默契。在学生自由联系时,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多张口,在巡视过程中,适当地对学生的对话加以指导和点播。成功的表现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极大的鼓励和促进作用。
四、情境表演。
这种形式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之间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共同提高表演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有了一定量的语言词汇、句型的前提下,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内、课外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组合,编排演练。比如:在学到Happybirthday!内容的时候,要求学生以过生日为情景进行英语表演。时机成熟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全校的英语情境表演比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
听、说、读、写是英语的四项基本技能。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在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教师从听、说入手,注重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创设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说的情境,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对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尤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面对新的教育形势,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和新的教材内容,需要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勤于总结,大胆探索,勇于创新,通过不懈的努力,创造性的探索出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新的教学方法需要的新做法,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奠定基础。
【范文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总结】
本学期,我们担任了高年级英语兴趣小组的负责老师。在每星期一次的活动上,我们总的指导思想如下:英语兴趣小组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应和课堂教学实际紧密联系,但又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否则,课外活动便失去了意义。因此我们在安排英语课外活动时,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知识水平,选用切实可行的方法与形式,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类英语课外活动。以调动全体同学的活动积极性为前提。因此活动内容不能过难,易于不同程度的同学接受,而且活动项目要少而精。制定计划中要事先安排活动内容、形式、时间和人员。
下面将我们所完成的活动总结如下:
A、英语朗读比赛:我们就以所学课文的内容、要求学生按一定的语音规则去朗读,参加人数不限,可以自愿报名,可以组织学生评委进行评分。这种活动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音能力及阅读能力大有益处。
B、英语书法比赛:在学完了26个英文字母后,可以进行一次英文书写比赛。活动先以班级为单位,人人参加,从中筛选出较好的一些参加年级比赛。比赛时,必须统一书写内容、书写格式以及其他要求。
C、英语角:每一次的topic内容都必须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让学生在英语角大声朗读或背诵课文中学到的小诗,tonguetwister、chant,以培养学生的语感。随着语言知识的增长,topic的内容围绕课本知识,拓展其内容,增加语言交流的词汇量。例如学了family,我们把内容定为talkaboutyourfamilywithsomephotos。如学了fruitsorsentencessuchas"whatisyourfavouritefruit?Orwhatdoyoulike?"内容,则有很多内容可以交流。这些内容既拓展了课本知识,又来源于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D、还有其他活动形式如:英文歌曲比赛、英语故事会、英语游园会、英文小报制作比赛、英语智力竞赛等等。
通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较好地弥补课堂教学的缺陷,积极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不仅有助于渗透品德教育,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听音、辨音的能力,培养语感,增强记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
【范文三:中学英语第二课堂工作总结】
本学期以来,我继续担任着学校英语第二课堂即英语口语的组织和辅导的工作。学生的主要参与对象是初一年和初二年的学生。
一、初二年的学生因为而本学期有会考的任务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紧张,没有再举行大型的比赛,只有在每周一的中午,组织一部分学生来英语角的教室里集中,本学期的主要上课的内容是英语歌曲和英语电影的鉴赏与学习,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在欣赏英语歌曲和英语电影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一些英语词汇和句型。如我在给初二14班的学生上英语公开课时在学习宾语从句时就链接第二课堂的材料,让学生欣赏MichaelLearntoRock所演唱的Takemetoyourheart的中英文字幕对照的视频,让学生找出其中所含有的宾语从句和含有形式主语和真正主语的固定句型。
二、本学期我主要辅导的对象是初一年的学生。时间是每周星期五下午第三节,地点也是在二楼多媒体教室里,每班各选出4个到6个学生参与这个活动。
(一)这学期上课的内容有:学唱英语歌曲,现在学生的心智都较早成熟,所以课本上所出现的歌曲都显得太幼稚,所以我经过调查,为他们选取了一些内容健康、旋律优美的英文歌如:Cryonmyshoulder,thedayyouwentaway,alittlelove,myheartwillgoon,ginglebell等,方法也是按照以前的方法,先熟悉歌词,再观赏视频,最后再学唱。每上一节课,我都要至少提前一个星期就开始准备。这学期我让他们观赏的英语电影有《小屁孩的日记》,这是一部反映七年级学生生活的老少咸宜的情景喜剧片,教师要事先反复观看才能把其中最优秀最生动的情节和学生一起来品味。另外几部经典的英文影片我也指导他们欣赏。
本学期我还让他们尝试学习朗诵英语唐诗,一首是静夜思,一首是王维的相思。学生在这种唐诗的语境中对很多词汇和句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不失为学英语的一种好方式。
(二)协助备课组长举行了科技文化艺术节英语故事演讲比赛,参加这个比赛的有初一年和初二年的学生。比赛之前我亲自布置比赛场地,主持比赛过程,比赛之后,亲自领来大红纸张用毛笔书写公布比赛结果。
(三)组织和指导了科技文化艺术节英语歌曲演唱比赛。主要是通过qq和学生联系,指导他们如何选择适合自己表演的节目参加比赛。
篇7
一、培养了学生的对美术的兴趣:
有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就是以前画画只是应付老师的作业,有时甚至是为了向爸爸妈妈“交差”。但通过学习他们意识到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变成主动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够自觉完成了而且还能头头是道地向同学介绍他所学习到的知识。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的学生想参加兴趣小组特别是初一年级尤为突出。
二、培养学生的知识面:
在这次的兴趣小组中不但美术的基本知识,而且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了许多绘画的基本技法,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三、增加了实践的机会:
由于兴趣小组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给很多同学以动手的机会,特别是在今年的周年校庆中展现出了他们的才华,赢得了广大师生校友的好评。而更大的就是“美术来源于生活而美化生活”,使他们意识到学习美术的用处。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
从素质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他们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有兴趣学习了。当然,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足,我们期待着我们的工作能够得到更快的完善,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将本着为学生工作的思想更加努力地工作,使我们的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得到提高。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者、体育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贯彻这个方针,仅依靠学校第一课堂是无法全部做到的,这就必须辅之于第二课堂。党的大报告中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更提出了:中学生应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要开展素质教育,搞好第二课堂是十分必要的。
在世纪之交,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型人才应是复合型而不是单一的,是知识面广、动手力强而不是孤陋寡闻只会死读书的人,要培养新型人才,必须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即第一课堂以外的校内外的其他教育活动,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拓宽和延伸,是第一课堂重要的补充。学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以艺术教育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推进素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努力实现“人人都合格,个个有特长”的目的。学校成立了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开我县素质教育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先河。年月,我校被省教委命名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1.体育活动。
我校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坚持上好“三课”、“两操”、“两活动”,抓好达标锻炼和田径队训练,学校先后成立了武术队、乒乓球队、田径队,学校田径队连续五次获得县田径运动会丙组第一的好成绩,还代表县上参加地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年获丙组第一名。此外,我校积极开展创建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功夫不负有心人,年月,我校被省教委、省体育局命名为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2.科技活动。
为了使学生人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我校要求科技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定期评比。几年来共展出学生手工制作5000多件。此外,还开展科技之春宣传活动和科技知识竞赛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对科技的热爱。
篇8
一、课堂教学:
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通过这一个学期来的教学,我发现好多学生正在放下以往一唱歌就羞怯的心理,更多的在学生的眼中看到他们渴望学习,渴望展示自我的目光,这是最值得让我欣慰的,也让我对今后的教学更有了信心,我想: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上做些改进,是极有必要的。我将这一理念也同样投放在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中,也收到了极大的效果。合唱团的学生,一向是人数不稳定的,自从这学期学生周三下午全部留校进行第二课堂的活动后,为了让学生更加自愿的来参加合唱,我也费了些心机,现在不是流行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吗?虽然自己早已过了看动画片的年龄,但为了跟孩子们的距离更加拉近,我也利用周末休息的时候,在家里下载了来看,我发现里面的歌曲不但好听,而且非常符合学生去演唱,于是我上网下载歌谱,没有的,就自己动手制作乐谱,在合唱团教唱后,我发现学生非常渴望学习这样的既流行又积极向上的歌曲,而且他们在日记中写道:好希望下周三合唱时间快点到来`````等诸如这样的话语,看到学生这样的想法,真的好开心,我想多教他们想学的,多唱他们想唱的,这个理念是对的。渐渐的,有些不是合唱队的同学,也主动来找我讨要我们在合唱团排练时演唱的歌唱乐谱,我想,学生中也是有舆论的,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何愁合唱团人员紧张呢?教他们想学的,唱他们想唱的,我想这是我这学期的教学中,感悟到最深刻的地方。
不足之处是侧重了情感、兴趣的培养,稍微忽略了对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毕竟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掌握了乐理知识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音乐。
二、课堂管理: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不足之处是对于学生的一些扰乱课堂的行为批评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所以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致使他们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有恃无恐。因此,今后应特别注意赏罚分明、把握尺度。还有,幽默力量运用不够。
电子琴的教学方面,不足之处是学生练琴的时间太少,虽然在后期鼓励学生利用午休后的时间分组来电子琴室练琴,但收效还是不大,从而导致学生的进步幅度不大,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今后的时间我将吸取这些教训,争取下学期学生能够取得喜人的成绩。
三、考试:
为了是音乐考试不流于老套、死板,使学生能更自然地表现音乐,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也为了让我对每位学生有个基本的了解,这学期的音乐考试我采用了:让学生选择一种表演方式,即唱、奏、舞等来表现。特别是六年级,组织了一场小型的音乐展示会,集合唱,舞蹈,器乐表演,时装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展示一个学期来的学习成果。
四、参加的主要活动:
本学期一共参加了三次公开课,一是开学初领导班子听课,二是家长开放日,三是省标准化迎检,可以说,通过这三次的公开课机会,让我自己对新课改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有了重新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机会,再结合自身的特点,使我的教学能力有了不小的进步。在第二课堂的活动,这学期我主抓了合唱和舞蹈两项,在实习老师的辅助下,也形成了一定的规划,合唱团本学期排练了《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大家一起喜洋洋》《故乡的春天》三首歌,其中《故乡的春天》是一首三声部的合唱,舞蹈队学习了芭蕾的七个手位组合,一段韩国舞的组合。虽然第二课堂没有多少排练的时间,但还是在短时间内,有了成品,下学期我将争取在第二课堂的这块阵地上,在成品的同时,立求精品,让学生有一个飞跃。
五、其他
这个学期,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自费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以便让学生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并自己动手制作道具,课件,这当然也离不开各个班主任们的配合与支持。
篇9
2005年,我校经过领导、班主任、体育教师和学生的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下,取得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几方面:
1、 贯彻实施了新教材、新课标。
2、 开展好第二课堂体育活动、做好学校运动队的训练及比赛工作。
3、 做好升中体育考试工作。
一:新教材、新课标的贯彻:
1、全体体育教师通过外出学习培训及内部学习交流等形式,完成了对新课标精神的理解和思想的贯彻落实。
2、 通过开展活动,使新课标落到实效。如举行体育教师新课程教学汇报课;新课程教学习会研究讨会;写新课程教学体会等形式加深对新课标的认识和理解。
3、实行对全校学生新标准评价;通过教师讲座、广播、墙报、发宣传资料等形式,使全校师生加强对新课标的理解和贯彻。对学生评价建立评价党案,实事求是关于客观的评价,并形成公布专栏,成绩上榜。使学生加强了认识,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4、通过培训,使部分学生熟悉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意义。成为体质测试的监督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及对新课标的理解能力。
5、 每学期选定一段时间为体质测评时间,对全校的学生进行体质测评工作,既使测评工具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也使测评工作落入实处,形成贯例。对于因特殊原因不能及时完成测评任务的,我们采取全体测试完毕后的一个星期进行补测工作。
6、 注意测量仪器及体育器材保管、维修、开发利用工作,做好器材的维护、消毒工作。
二:课外体育活动的安排
1、为了发挥学生的体育特长,发掘学生的体育潜力。我校决定将体育单项活动结合经常运动会组成一个体育活动体系,具体项目是上学期乒乓球、跳绳、标枪、跨栏、毽球、篮球;下学期为田径运动会、毽球、足球、拔河、跳绳等体育项目比赛。
2、运动会安排情况:我校是一个有800多人的学校,开展田径运动会用2天时间。为了使运动会能选拔人材,贯彻全民健身的思想。我们将运动会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个人赛是个人的单项比赛,团体赛分设了4*100米接力和24*100米接力跑。为了安全和结合发现人才及升中体育考试的需要,我们取消了有较大安全隐患的铅球比赛,增设了跨栏、垒球、实心球等项目的比赛。其中24*100米接力我们采取随机抽取的办法确定参赛人员。使全班同学能够动员起来,共同参与。在耐力跑、跨栏、垒球等项目我们采用增加每个单位的参赛名额、增加比赛场次等办法,使体育尖子能得到锻炼和选拔。为2005年首届区运动会创造佳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开展第二课堂体育活动。为了开展第二课堂体育活动,我们通过体育组+体育教师+专项教师+体育尖子+参赛学生等环节。
由体育组定项目,比赛规则;由体育教师,专项教员对参赛运动员的培训;由体育教师、专项教师、体育尖子负责比赛各个环节。如在篮球比赛中:我们聘请了张伟东、华远忠、黄上有等有经验员专长教师或社会人士对学生辅导。组织比赛时让学生参加裁判工作,在足球比赛中,我们聘请了外校教师刘金文同志作为技术指导、培训了罗阳、华立强、李裕专等优秀运动员来帮助做好裁判工作,使他们在工作中得到了学习和体会。使各项比赛得到顺利进行,取得圆满成功。学生得到锻炼,培养出一大批体育尖子。
为了组织做好第二课堂体育活动,利用课堂使学生学习、掌握一些项目的基本技术及比赛规则。(如在上课进行跨栏、毽球、跳神等项目的教学),主要利用下午第三节及放学后30分钟的时间进行。一般在大项目要占用第三节课时间(一般不超过4周时间),小项目只利用第三节课后的30分内进行。如:在举行足球比赛中,我们因为场次多时间长,我利用第三节课时间,单依靠40分钟也是不够的,于是。我们将单场比赛时间变短,将比赛的队伍变少。在2005校园足球赛中,我的采用24分钟一场、两班组合队进行比赛。只用了5天的下午第三节课及课后25分钟,我们就完成这项比赛。在赛制上,根据参赛人数也进行调整。如人少时,采用循环或小组循环加淘汰制。多人时采用淘汰别,缩小进行比赛比分进行。如在举行毽球个人对抗比赛中,有一百多人参加这一项目比赛,同时受场地、器材限制,我们采用男女分组。淘汰每球得比制,得7分为一局,三局两胜制进行比赛、男女进入前八名后再进行发球得分制的比赛、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参与兴趣,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舞台。当然,这些做法在我们的比赛过程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在当前,我校成立了田径、毽球项目的专业训练。主要采用早上、课间操及下午第三节或放学后的时间进行训练。其它时间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加强与学校、班级、家长的沟通工作,做好运动员学习、生活的保障工作,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刻苦训练,在训练前做好相应的奖励措施,鼓励他们力争上游。在比赛后及时对获奖的学生进行奖励,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抓好初三体育考试工作
每年一次初三体育考试工作是检查一个学校教学成果的,关系到广大学生前途及命运的考试。为抓好这一项工作,我们着重制定好教学及训练计划,利用体育教师、班主任及体育骨干做好常规工作,利用上课及下午第三节课进行训练,同时利用课间操、放学后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教学和训练。从提高学生的体质入手,加强考试项目的专项训练结合。
通过一年教学,我校取得较好成绩:
1、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共有3800多人次参加了各项体育比赛,有300多人次获得奖励。有40人在比赛中打破学校记录。
2、有29人次在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获得前6名,并帮助团体取得第2名的好成绩,且有3人次打破区跨栏少年乙组最高记录和全能的大会记录。
3、参加初三升中体育考试,我校考生以优秀率和平均分排名全县第一。
4、我校教师积极撰写教学心得体会,2005年写得5篇体育教学心得,其中有朱文球老师写的《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体育课的兴趣爱好和习惯》获县论文评比2等奖。
当然,在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比较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和潜力还不能充分地调动起来。
2、教学设施、设备还不够完善,导致一些正常的教学工作无法完成。
3、对体育尖子生的培养力度不够,资金、时间及后勤补给不够。
今后的措施:
1、 加大对体育设备的补充和完善,加强场地设施建设。
2、 加大对新课程、新课标的学习和贯彻,做好学生的体质测试和统计工作。
篇10
关键词:卓越计划;程序设计;研究性学习;网络教学;任务驱动;合作
目前教育部正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各类高校积极参与,我校是第二批启动高校之一,共有两个工科专业参与,随着该计划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及专业加入其中。“卓越计划”的特点具有三条:第一,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第二,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第三,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1]。“卓越计划”的这些特点为相关高校及专业课程体系指明了建设目标和改革方向。
程序设计课程是高校理工科各专业(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虽然具有基础性质,但是对某些行业企业而言,课程的内容却是必须掌握的技能,应该赋予它一定的工程性,按照工程要求予以掌握。在课内学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要把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训练成在编程方面具有工程能力的人,只有依靠第二课堂这一学习平台。适应参与“卓越计划”这一背景,配合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程序设计课程既要深化教学计划内的第一课堂教学改革,更要强化教学计划外的第二课堂建设。
1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与教学内容
1.1 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是目前高校中广泛开展的一种非主流的教学形式,通常在一门课程结束不久后实施,主要目的是要营造一个学习氛围。程序设计课程通常是一年级课程,相关的学科竞赛应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举行。由于课程实践性强,应采用机考方式,优胜者给予学分,同时有奖状、奖金等奖励。学科竞赛的内容与第一课堂一致,通过竞赛,第一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课程的影响力得到提高。学科竞赛培训时间非常短,因此不具有应用能力培养的功能,举办学科竞赛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选修课招生做宣传工作,也为研究性学习挑选人才。
1.2 选修课
在第一课堂学习完成之后,选修课是开展深入学习活动的一个平台,可以进行工程能力培养。它面向大二学生,以学年为周期滚动进行,每学期24学时,一学年48学时,上课与上机学时比为1:2。尤其鼓励在学科竞赛中成绩较好的学生参加学习及研究。选修课以实际应用问题为教学内容,但鉴于学生都没有工程经历,所以学习应该以模仿为主;模仿对象选择小规模的工程案例,要求学生模仿并实现这些案例。在教学中,每一个实际问题都被看作一个专题,学生每学期选择一个专题,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完成,教师在指导时,学生的第一专题应该给予更多的讲解、第二专题应该给予更多的自主空间。开设选修课的目的是开拓视野、了解应用、培养基础性的工程能力。
1.3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挑选一些有兴趣和有能力的学生参加实际课题研究,同时作为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它面向二、三年级已经有编程基础的学生,为了使“研究”名符其实,周期一般较长,约为两年,活动完成后颁发证书、给予学分。活动的目的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独创性和系统性,以最大可能强化培养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活动的教学内容来源于工程应用,可以是教师当前的横向课题,也可以是中小规模工程案例的模拟项目,它们必须能让学生感兴趣,这样就能调动学生学习及研究的积极性。如果课题(或项目)规模过大,就必须通过分解形成若干子课题(或子项目),并成立多个研究小组,以小组的内、外合作方式应对。课题也以“任务驱动”方式完成。
不同的活动形式所起的作用不同,但是它们之间形成互补,在不同学年学期合理利用这些形式,最终可形成一个梯级的学习发展进程,就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而言,只能使用后两种活动形式。
2第二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2.1 使用传统+网络的教学模式
随着校园网中网络教学平台的普遍使用,随着Internet中各种编程“发烧”网站的建立,网络教学模式日渐成熟,这为第二课堂的教学增添了新的方式。把多媒体课件、课题资料、留言等放在平台上,学生自主学习环境极大改善,网络与书籍一样,成为学习的工具。网上学习的材料远比网下丰富,撷取也容易得多,如果校园网材料不够,还可以借助Internet网收集材料。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各有优势,可以形成互补,传统教学模式就像“话剧”,网络教学模式好比“网游”,“话剧”现场氛围热烈,会有特定效果,“网游”可以交互、可以反复。网络教学模式保证了随时、随地的学习与多方交流,由于可以反复观摩,在细节上对学生帮助尤为明显。
学科竞赛主要是复习和巩固第一课堂知识,教学模式应该与第一课堂的实验教学形态类似,以机房练习为主,以网络自主学习为辅。因为它比较简单,所以不用赘述。
选修课要解决的专题来自于实际问题,通常在普通教材中是找不到答案的,相关资料只能通过网络获取,教师对问题的分析、对示范程序的讲解必须在网络中能播放出来,让学生反复观看。传统教学模式也必须被加以利用,在现场(课堂和机房)指导和面对面的交流更能释疑,在工作启动阶段、关键问题解决阶段更需要面对面的辅导。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以网络自主学习为主,并开展研究工作,网络是学习平台、资料平台、交流平台,师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主要是利用网络进行讨论,电子邮件是传递信息的手段,相当多的资料还要到Internet网上查阅。师生面对面的交流也是必要的,尤其是在启动阶段,由于学生没有工程经验,在网络上的教师意见和工作流程未必能被理解并贯彻执行,此时指导教师要扶学生上马、送上一程,教师还要在各阶段中召集学生,检查完成进度。
2.2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只要外部限制少、条件允许,“程序设计”采用“任务驱动”开展教学是最佳选择,通过“任务驱动”不仅可以完成教学工作,也同时完成了课题研究、甚至科研产品。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围绕着若干个实际问题开展,每个实际问题分配一个专门单元来解决,每个单元又分解成若干个任务。任务是教学内容的特定形态和最小单位,也是课题内容的特定形态和最小单位,任务是教师制定、学生完成的,在一个课题(项目)中,学生通过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掌握应用、强化能力。
然而教学实践表明,任务设计是一项耗费心力的工作,有时花费精力设计出来,却效果不明显,笔者总结出任务的三大特征作为设计依据:第一,科学性,任务应该有科学根据,有原理支持,最好有科技亮点包含其中,完成起来有相对难度;第二,适用性,任务所在的实际问题需控制规模,从中分解出来的任务要大小适中,并考虑学生的基础及差异、兴趣及差异、能力及差异,任务之间也要合理衔接、循序渐进;第三,多样性,围绕同一个实际问题的任务分解方案可以多种多样,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与小组(或团队)学习形式分不开的,实际问题可以让不同的小组竞争解决。目前“任务驱动”教学在我校“程序设计”第二课堂的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全面采用。
3第二课堂能力培养的策略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结束后的深化学习场所,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第一课堂受到的各种掣制,指导教师拥有决定权,可以自主决定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学生也有话语权,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和能力对教学内容提出意见,因而它的教学更灵活,可以弥补第一课堂在能力培养方面的种种不足。
3.1 创新能力与“四会”要求
创新能力对应用的关系是种子对土壤的关系,要创新首先必须具备创新的“土壤”。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活动都是围绕实际问题开展的,所以“土壤”是有的。“任务驱动”中的任务就是实际应用问题的落点,因此每一个任务都是可以搞创新的,只是在规模上有大小区分、程度上呈高低之别而已。
我们谈创新能力,不能凭空地去谈,因为创新能力里有许多非常具体的因素,这些具体的因素都具备了,创新能力就会自然而生。在软件项目上创新,四会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所谓四会即:会思考、会运用、会借鉴、会查资料:会思考就是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能够找到实际问题之间的相似之处,从而举一反三;会运用是让学生掌握实现方法,通过学习与模仿,达到创新;会借鉴指的是能够利用一切已有的、成熟的或不成熟的设计成果,来构建自己的系统;会查资料是指有能力通过查阅各种资料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查阅资料成为一种习惯[2]。这些能力一句话就是知识的获取能力和运用能力,创新是这些能力的结果。
借鉴、查资料的能力可以通过在网络上广泛阅读获得,要完成的任务越复杂、越陌生,网络查阅量就越大,则分析和筛选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大,所以教师分解任务,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思考、运用的能力需在反复实践中练就,但是起点应该是模仿,教师通过案例讲解,传授对问题的分析方法和实现方法、介绍工作的一般流程,再让学生去解决类似问题。
3.2 合作与竞争意识的训练
“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作是利用集体的智慧去解决复杂的问题,在工程实践中,个体之间的合作不可缺少,合作是工程成功的基本要素之一,工程规模越大,个体则越多,合作则越复杂。对于个体而言,合作能力是基本的工程能力,因此大学生在学校中一定要经历合作训练。
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都涉及工程项目或课题,可以利用这些活动创设合作氛围、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合作技巧。通过合作解决问题,能改变当代大学生在沟通能力、包容耐度上的欠缺;通过合作,取长补短,能改变不良的思维习惯、生活习惯,达到共同进步。在合作的方法和策略上可采用“合作基层小组”类型[3]。
“小组由不同性质的成员的组成,代表学校里不同性别、能力、文化背景甚至种族的群体,他们之间的关系持续时间更长一些[3]。”因此对学生分组不能随机搭配,简单处理,教师在指导研究性学习时,应该把选题、分组、分工三者放在一起考虑[4]:
第一,组内学生的特点要多样性,能力多样,性格多样,男女兼有,这样才能互补;但是年级最好相同,以保证合作关系不中断。组内必须选择一位各方能力较强的学生为组长,带领大家工作。
第二,设立多个小组,不同的小组可以完成不同的选题,也可以完成相同的选题,在小组间引入竞争机制。竞争促进合作,合作加强竞争,合作与竞争并存,彼此互相作用,形成良性循环,这就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好氛围。
第三,在选题上,要考虑参与活动的人数,如果人数多,则课题(或项目)规模可大一些,分解出来的任务可多一些,如果人数少,则课题(或项目)规模可小一些,分解出来的任务可少一些,这样做是要保证可以设立多个小组,引入组间竞争机制。
选修课也可以采用类似的分组方法。
4 结语
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是一项工程,培养一位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一项工程,两项工程同时实施,作为组织者的指导教师身兼两职,工作非常繁重。在实施“卓越计划”背景下,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真正落实各项措施,才能保证第二课堂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EB/OL].[2012-09-23]..
[2]朱骐,陈瑾,张宏. 程序设计课程的自分类教学[J].计算机教育,20011(23):73-76.
- 上一篇:劳动实践取得的劳动成果
- 下一篇:建构主义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