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管理范文

时间:2024-03-28 17:40: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第二课堂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第二课堂管理

篇1

[关键词]第二课堂;教育管理;学生综合素质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7086

1 第二课堂的功能

11 导向功能

开展第二课堂需要教师的管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应当符合当今社会的潮流,并具有一定的主流文化,教师和相关部门的组织起着主导作用。它引领学生汲取生活以及社会中的文化精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摒弃庸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所学习和关注的内容是积极向上的。在此过程中,还可以体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能力水平。

12 凝聚和激罟δ

学生可以从第二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取得自信,并且,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可以从在活动中获得的成绩来体现。因为自信,所以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同学和老师也会更加欣赏,这份自信对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第二课堂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显得更加人性化,它是按照兴趣来进行分班的,将兴趣相同的学生分在一个班,就可以使其更好地进行交流,还可以通过小组制的方法进行竞赛,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意识,“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一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懂得合作的人,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3 素质拓展功能

学生每天都在学校里进行学习,教师教给学生的都是课本上的知识、书面上的语言,并没有将生活中的经验也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对社会了解很少甚至一无所知,并且教师都是集体化教学,无法在创新以及团队合作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更无法教导学生如何解决人际关系等问题,而第二课堂就可以完成这些看似无法完成的目标。在第二课堂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会得到提升,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某些有益的学术活动或科技竞赛来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以及自主设计能力,通过一些名人的辩论会、报告会、讲座等提高自身在人文方面的文化底蕴,还可以通过参观画廊及博物馆,来提升审美观以及鉴赏能力。

2 第二课堂的教育管理

21 将第二课堂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统筹规划

为了响应新时代的要求,第二课堂作为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应该被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这有利于开展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可以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充分连接,以免发生时间上的冲突,避免浪费资源,保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齐头并进。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已经将第二课堂教育纳入学习必须完成任务中,且有其相对应的学分,如果没有第二课堂的学分,则不能毕业。虽然第二课堂逐渐走近我们的身边,但由于人们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弱,所以第二课堂还并未很好地开展,只有部分高校实施了第二课堂计划。通过第二课堂改革,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第一课堂也会在其影响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22 建立第二课堂的保障机制

第二课堂的保障机制就是学校,任何一项教育活动都需要学校的理解与支持,以及需要相关部门投入一定的资金以及必要的设备,才能使第二课堂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一项极大的工程,素质教育不够完善的方面还有很多,因此我们必须开展第二课堂来弥补素质教育的不足,学校要建立相应的第二课堂机制。硬件设施必须完善,如活动场地、实践基地以及辅助设施等,都要将其完善,还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学校在保证第一课堂正常进行的条件下,着重发展第二课堂。必须加强在第二课堂的师资教育,据了解,现如今各大高校的第二课堂讲解员都由学校的共青团组织,学生活动是由团委以及学生比较熟悉的教师指导完成的,这样的方式并不能很好地使学生明白第二课堂的意义所在,没有起到任何教育效果,甚至可以说是在做无用功,学校应该重视对第二课堂老师的培养,不能随意地将任意一个老师代替,必须完善第二课堂教师制度,且要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充分结合,减少第二课堂教师的教学任务,在教学工作中表现良好的,应当给予一定的奖励。使第二课堂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学校要重视对第二课堂教师的培养,相关教育部门也要重视第二课堂,使第二课堂发挥出其真正作用,使学生们终生受益。

23 拓展第二课堂的空间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部分就是第二课堂,第二课堂的教育内容是多变的,并不是固定的,它不是成文的规定,只要是符合大学生的特点,对大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有帮助的活动都可以作为第二课堂的主要教育内容。高中时的学习生活枯燥、乏味,每天三点一线“教室、餐厅、宿舍”,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到了大学后,生活就开始变得多姿多彩,形式更加灵活,内容更加丰富,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在学习怎样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想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必须重视第二课堂。步入大学,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很薄弱,甚至是根本就没有实践经验,第二课堂通过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社会、下乡历练、扶贫支教、参观访问”的形式进行学习,使大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在自己所服务的地区为需要帮助的人出一份力。在学习知识方面,第二课堂通过组织“文化论坛、沙龙、辩论会、手工制作展示以及知识竞赛”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第二课堂还可以开展志愿者服务等励志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第二课堂设计的活动应当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理念,多元化地从各个方面开展,将知识、乐趣、娱乐三方面融为一体,并且要使每个同学都参与活动,使每个人都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优点。

24 重视第二课堂的成效评价

第二课堂在总体上应该着重教育的效果,效果应该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教育两个方面来体现。第二课堂要负责考察学生对所开展活动的满意度以及参加竞赛情况,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能只以成绩决定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的做法较为片面,不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较好的人格。第二课堂所开展的活动,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切合社会实际,不浮夸,不虚张声势,并且要多听取学生的建议,对学生反映的问题深思熟虑后,作出判断,从而制定更为全面的评价体系,使第二课堂真正走进学生生活,促进学生走向人生巅峰。

3 结 论

综上所述,高校第一课堂注重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理解,第二课堂注重学生人格等多方面素养的形成。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第二课堂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重视,高校只有发展好第二课堂,才能达到培育对社会有用人才的目的。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第二课堂与学生管理之间的关系,以求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远恒项目化管理在高校第二课堂中的应用研究――以宿迁学院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12(10):175.

[2]张科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24):188-190.

篇2

[关键词] 第二课堂 学分制 理念 原则 模块化组织

一、第二课堂的含义、特点及必要性

第二课堂是指大学生课余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以外,吸引广大学生自愿参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第二课堂具有多方面的特点。一是开放性。第二课堂教育内容和形式具有开放性,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二是灵活性。在教学的内容、时间、空间、人员、规模等方面都具有灵活性。三是广泛性。与理论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不同,第二课堂活动可以不分校内还是校外,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四是自主性。第二课堂则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性。五是互动性。第二课堂活动大多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动中完成。六是实践性。第二课堂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以致用,强调动手参与。

实行第二课堂学分制是贯彻“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需要。学分制承认学习者能力、素质上的差异,以其灵活的培养方式及学习上的多选择性,在保证共性的同时注重了学习者个性化的发展,使得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身和社会环境的认识,是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形式化、表面化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二、当前第二课堂学分制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现状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指导思想存在偏差

从目前各高校对第二课堂活动课程指导思想存在两种偏差。一是片面强调活动课程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将活动课程视为学科课程的延续与补充,在活动方式上,尽量将活动按学科课程的规程进行课堂教学。二是片面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自治性、自发性,使活动课程仅仅停留在兴趣小组层次,任由学生自己活动,缺乏课程所必须的目的和计划。

2.课程体系不科学

就活动课程的内容来看,与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学生生活联系不密切。就课程体系结构来看,缺乏均衡性、灵活性、整合性与可选择性。校园文化活动品味有待进一步提升。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有待进一步加强。学生社团活动内容和功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3.管理缺乏长效机制

第二课堂活动处于大学教育边缘化的地位,第二课堂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绩效评价体系、监督体系等不完备,甚至缺乏。课程管理的行政手段多,技术手段少。缺乏健全的课程管理保障机制;缺乏对课程管理的研究;缺乏可操作的有效模式。

三、第二课堂活动的理念、设计原则与管理

1.教学理念

第二课堂活动课程要贯彻“以学生为本,以激励为主”的教育理念。

2.设计原则

一是坚持导向性原则。设计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应重点考虑设计的指导思想,其设计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二是坚持个性化原则。活动课程体系应当充分注重学生个性优势的发展,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和特长。三是坚持可操作性原则。要通过认真设计和建立指标体系,尽可能将其量化、可评价化和可比化。四是坚持选修和必修课程并举的原则。

3.第二课堂活动课程的管理

活动课程的管理包括课程的设计、教学计划的制定、活动课程的安排等。活动课程的设计采取分级设计、分级管理的原则。根据活动课程的特点,实行校、系两级管理,以充分调动校、系两级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学校一级负责设计第二课堂活动课程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具体措施等,并负责对各种活动课程设置作出总体安排。院系一级具体负责本院系学生活动课程的指导、选课和检查等操作性活动。活动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应当包括课程内容、活动方式、时间、学分数等内容。要加强对学生选课的引导,在活动课程进行过程中,要加强指导、检查。要采取合适的考核方式。为了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要为第二课堂各种活动设立专项经费。

四、第二课堂活动课程模块化组织与学分计量

1.四大模块

品格塑造与人文陶冶类。包括由校团委认定备案的学校相关部门或各学院党总支、行政办举办的各类讲座、论坛,或组织到校外听取讲座;学校举办的文体赛事,包括公寓文化节系列赛事、篮球赛、羽毛球赛等赛事。

创业演练类。包括参加国家认可的国家或省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专业性协会举办的从业资格考试,各种专利。校内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如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创业计划竞赛、机械设计大赛、程序设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英语演讲比赛。

科研实训类。包括在学校科研处认定的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在报刊、网站发表通讯稿件或文章;主持学校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参见本校老师主持的学校、省部级、国家级课题;提交论文参加市级及以上组织主办的学术活动。

社会实践类。包括寒暑假参加学院、学校统一组队开展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担任学校各部门、各学院学生助理、校报、广播站、电视台记者和编辑,以及学校其他社团组织干部;参加学校团委爱心超市、学生处勤工助学报刊亭等活动。

2.学分计算建议

学校应当根据各种活动课程所耗费的时间、精力等因素为各种活动课程设计相应的学分,并根据其获奖情况再给予相应的奖励学分。

参考文献:

[1]付军.对第二课堂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思考.当代经济,2009,(3):118-119.

[2]陶景霞.发挥第二课堂作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校外教育,2008,(8):171-172.

[3]乔静芝.利用第二课堂提高大学生的通用管理能力.中国高等教育,2008,(18):58-59.

篇3

论文摘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创新模式,从教学设置、组织和管理、教学效果评估和信息反馈等方面论述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针对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活动教学目的性和针对性不强、实际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在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时要特别注意科学地组织管理,建立良性的运行机制。

1 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第二课堂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的是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将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应联系学生思想的实际、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对教育目的进行分层设定:第一,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二,引导学生正视社会发展变化给自身带来的各种影响;第三,引导学生关注、认可社会的发展变化,树立坚定的信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做思想活跃的大学生的工作,对象是现实的人,是蕴藏体力和智力、现实和未来的劳动者,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和艺术,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通过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发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力。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第二课堂教学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第二课堂指的是课外教学,它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利用课余(课外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在校内或者校外进行教育活动,第二课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第一课堂的补充、深化、拓展和延伸,二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一起构成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而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

2 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的方式方法

2.1教学设置。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科学计划和设置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针对社会现实中与主流思想理论不合拍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以及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一些困惑与偏差,可以组织讨论、辩论赛、演讲会、专题论坛、对话等活动,通过各种思想观点的交锋碰撞,辨明是非曲直,使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深根植于学生的头脑中;针对提高大学生学术水平的问题,可以通过积极组织、引导、支持各种大学生社团活动、科技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等,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针对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较薄弱的问题,可以组织、开展各种勤工俭学、社区服务、技术服务、便民服务等活动;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问题,可通过各种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指导活动,既可帮助大学生调适心理,又可为大学生道德问题提供预防作用;为使大学生消除对第一课堂正面理论引导的疑惑,更全面地了解国情,可以组织社会调研,使大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实践调查,感受社会上积极、进步、健康的一面,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总之,要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的教育教学,科学计划、精心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内容和形式,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了解社会、体验生活、增长见识的机会。

2.2组织和管理。为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效果,要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合理安排、精心组织、科学指导和严格管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并非一分为二,各不相干,而是互相渗透、交叉进行的,因此,“第二课堂”作为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完整过程的重要环节,其活动必须置于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与第一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互相补充,形成体系。在第二课堂的各种活动中,尤其要重视对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为保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效果,避免流于形式,可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将部分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在假期进行,依照课程的基本理论确立调研课题,让每个学生在家庭所在地深入机关、下厂、学校、街道、乡、村等围绕调研课题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写出调研报告为确保学生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制约理论教学结束后暂不给学生记考试或考查成绩,而将该课程考核成绩的评定放在下一学期,待学生提交调研报告教师批阅后,把调研报告作为评定考核成绩的主要依据这项改革有利于突破传统的政治理论课单纯进行理论讲授的教学方式,和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试考查方法,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不仅搞活教学,而且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扩大学生的政治影响。学生们在调研中对所调研的一些问题提出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大学生在政治上的成熟,促进教与学互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全面地了解国情,真实感受社会上积极、进步、健康的一面,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学生返校后相互交流,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同时,学生的调研报告也可为教师提供丰富的社会实际材料,弥补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活动的统筹安排和严格管理,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有考核,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落到实处。

2.3教学效果评估和信息反馈。评估及信息反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育教学良性循环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要与教学管理部门合作,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估体系(包括评估指标、评估办法和评估程序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育教学的成效进行评估;还要与学生管理部门合作,构建迅捷畅通、灵敏准确的反馈机制,以便使教师充分掌握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及行为,以及就业后一定时期的思想状况、社会行为等有关信息。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和把握有关信息反馈,及时调整、不断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从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最优的育人效果。

2.4“第二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第二课堂”方式、方法应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就理论层面的问题,可以案例讨论、辩论赛、演讲会、知识竞赛、情景模拟等方式;就社会实践层面或理论与实践结合层面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便民服务、勤工俭学、智力扶贫、社会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差距、理论与现实的差距,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2.4.1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的某个典型的事例进行分析和解答,使学生掌握某一方面的理论和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包括典型案例选取、案例下发、学员阅读并撰写个人分析报告、小组讨论和汇总、课堂交流,思想碰撞、教师总结等程序。在案例讨论中始终贯穿的主题是“我是如何理解的?”和“如果是我,我怎么做?为什么?”要求学生的答案必须是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其实质就是通过有效的小组讨论来引导学生的思路,逐步分析问题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习过的概念、原理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概念、新的思路。因此,案例讨论比仅仅看教科书,听教师课堂讲,更加生动、真实,便于理解。

2.4.2情景模拟。这是一种由老师围绕教学目的,设立一定的情景,组织学生扮演事件中的角色,生动再现现实生活的具体活动。情境模拟教学的突出特点是:真实、典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这种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身临其境,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展开讨论和分析。通过情景模拟,能够使学生跳出自我,看到自己认识上的偏颇与不足,解开自己认识上的疑难,矫正自身的不良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全面地看问题,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环节的科学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情景模拟教学,包括以下6个环节:设计情景模拟教学方案(必要情况下准备模拟器材)、公布模拟课题与背景资料、分配模拟角色与演练任务、模拟演练实施、模拟效果(结论)交流和教师讲评。

在教学准备上,要充分周密而且富有创造性。教师在课前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富有创造性地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相应的模拟活动,同时要熟悉模拟事件发生的一般过程,能够预见到模拟演练展开后可能出现的思想分歧、不同结论和有关困难,对于比较复杂的模拟教学情景,还应仔细分析不同角色的地位、作用、处境及应当具有的能力。

模拟教学法不是僵化的固定不变的,这种教学法的实施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从教学目标上看,模拟教学法可以是通过设置模拟仿真情景使学生从模拟演练活动得出结论的知识再造式,也可以是通过设置模拟仿真情景使学生在模拟演练活动中对所学知识的自觉运用(学以致用式)。从服务于教学内容的需求来看,模拟教学法可以是角色模拟法、决策模拟法等。角色模拟法是指创设一定的新情景,让学生模拟扮演情景中的角色,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练习方法。

模拟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设计出适合学生特点的而且学生感兴趣的模拟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思想政治课教师之间可以用“头脑风暴法”,发挥每一位政治教师的聪明才智,创造适应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模拟教学活动库,实现资源共享,为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效性而努力。

2.4.3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利用假期休息时间走出学校,深入社会,了解和认识社会,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决心。学生将通过社会调查获得的资料,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写成调查报告,交任课教师评出等级,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一部分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社会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等。在老师帮助下,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含义、作用、基本原则、特点、一般过程和调查的技巧等。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用这些原理和方法来进行现实的调查。通过社会调查的实践环节,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调查方法,更能够使学生通过调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学校应把第二课堂提高到与第一课堂并重的地位,而不是把第二课堂当成是可有可无的摆设。要充分认识到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重要部分。针对现在教师对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欠缺积极性的问题,建立激励机制,划拨专项经费,对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状况进行竞赛、评比、奖惩,教师在进行第二课堂的教学时要记入其工作量,第二课堂教学的报酬应与第一课堂的报酬保持一致,以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篇4

[关键词] 本科院校;应用型教育;第二课堂;支撑系统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识码] A

Supporting System Construction for the Second Classroom Activities at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SUN Weiren, XU Minyu

Abstract: As the important carri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and expand their quality, the second classroom plays a more salient role in terms of fostering innovative awareness, stimulating potential, and shaping personality. Especially for undergraduate colleges focusing on develop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he second classroom has turned into a key component of the teaching system and has the irreplaceable advantages in develop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thanks to the subjectivity of activities, the universality of contents, the diversified forms, practical particip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limited time, space and contents. To ensure the full effectiveness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may establish the activity supporting system by improving the teaching structure, content, safeguard and appraisal systems for the second classroom.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pplication-oriented education, the second classroom, supporting system

高校第二课堂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潜能、人格塑造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特别对于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科学校,第二课堂因其活动的主体性、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参与的实践性、以及不受时间、空间、内容限制的特点,已经成为其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开展关于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相关研究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现状分析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具体是指在教学计划规定课程之外,由学生自愿参加、有组织的各种有益活动(严毛新2006)。国内外第二课堂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第二课堂与学生能力培养”和“第二课堂的建设与发展”等方面展开。

(一)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关系方面

正确处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是有效开展第二课堂的前提。彭巧胤(2010)将二者的关系归纳为一般与特殊、理论与实践、以及智育与非智育等三种关系,并进一步提出通过第二课堂课程化设置,以促进与第一课堂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张科(2010)具体提出了以人为本、学分管理、资源优化等原则,来实现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孙东菱(2012)、赵瑞国(2010)等老师则分别结合具体课程,对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二)第二课堂与学生能力培养方面

第二课堂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具有许多不可替代的优势。梁燕婷(2010)认为第二课堂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在培养学生独立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显著;时椿茹(2011)探讨了第二课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积极作用;李蕾等(2012)则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发现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第二课堂的建设与发展方面

在第二课堂培养模式实践与创新领域,一些学者除了探讨第二课堂活动在教学理论、教学结构、师生交往系统、反馈方式及支持条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严军,2010),以及对制约第二课堂发展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刘兵,2009)外,更多的研究集中在对第二课堂实践途径的探索,例如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尹业宏,2011)、情感教学模式(李林霞,2012)、网络教学模式(徐毓,2011)、项目管理模式(梁永飞,2011)、以及多元化体系模式(谢美清,2011)等。

(四)研究现状述评

综上,现有研究虽然在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第二课堂与学生能力培养、以及第二课堂的建设与发展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诸多有创见的成果,研究文献也颇丰,但并没有形成完整且成熟的理论体系,特别针对应用型本科学校,缺乏提出具有针对性且有效的第二课堂发展模式。另外对于制约因素的分析以及其发展对策,缺乏系统的视角,研究、探索和构建第二课堂活动的支撑系统目前并没有学者在已发表的文献中提到。

二、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状况分析

本课题组于2010-2011年对大庆地区4所高校的第二课堂活动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大多数本科院校,在实际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尤其是与专业技能教学相结合过程中(除个别专业),第二课堂这一环节不同程度遭受着被理论化、弱化、边缘化的情况,大庆高校第二课堂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第二课堂无论在运行体系本身,还是经费投入、人员配备以及设施完善等外部硬件建设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运行体系方面,大多数高校第二课堂教学与第一课堂教学严重脱节,随意性很大,管理欠规范,没有科学的运行机制;经费投入方面,一些学校第二课堂经费支出与教学支出比例相比明显过低,且经费使用方向上有待进一步优化;人员配备方面,专业教师指导第二课堂活动大多是一种临时性参与行为,甚至某些院校主要是由高校团组织和学工队伍来负责和实施,完全没有考虑其专业性质的特点,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基本形同虚设;设施建设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划,教学设施配备使用经常与第一课堂教学发生矛盾,导致第二课堂活动无法如期开展等。上述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解决,第二课堂的功能及优势作用将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有必要对第二课堂教学内容重新进行设计架构,有必要对第二课堂管理机制层重新进行规范和引导,更有必要对第二课堂软硬环境重新进行调整和优化,研究、探索和构建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能够实现第二课堂活动有效开展的支撑系统成为了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紧迫的教育教学改革任务。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课堂活动支撑系统的构建

第二课堂活动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想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就应该将第二课堂作为载体,通过构建一个完善的第二课堂活动支撑系统(包括第二课堂教学结构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保障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等,如图),来确保第二课堂活动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

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课堂支撑系统图

(一)第二课堂教学结构体系

1.基础实践教学平台

(1)思想道德模块。大学阶段是大学生道德学习和道德建设的重要时期,是养成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力量之一,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关系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思想道德模块应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内容主要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心理品质修养,美学修养,敬业修养等。

(2)基本技能模块。大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基本生活、高效学习、创业思维、时间管理、情绪管理、有效沟通、团队协作、形象管理、情感生活、遇挫抗压等方面。

(3)职业规划模块。该模块主要是想从探索自我、了解工作世界和准确定位三方面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大学生求职就业的自信心和能力。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自我探索、工作世界探索、决策和行动、职业生涯管理等

2.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括专业技能模块、专业实践模块和专业服务模块。由于各个专业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应结合各个高校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与特色来确定学生应掌握的专业技能种类,在此基础上,设计出能够锻炼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第二课堂活动,并为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制定相应的配套服务。

(二)第二课堂教学内容体系

第二课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沙龙论坛、科研课题、情境模拟、技能竞赛、社会实践、创业实践、学习团队、节日超市、未来学院等,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并注重实践性和创造性相结合、自立性和导向性相结合、趣味性和实效性相结合,创新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形式。各专业也应结合专业特性设计第二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市场营销专业可通过组建市场营销协会、市场营销系学生会等,以此为平台来设计第二课堂活动:一是定期举办与专业相关的研讨、交流等课外活动,掌握营销前沿理论,介绍国内外营销界的研究动态。如:企业家论坛、专家报告会,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来校向学生讲授营销前沿理论,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经营管理经验等。二是用营销理论分析市场现象。如:案例分析,选择典型营销管理案例,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判断,并提出解决方案;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社会调研,扩大学生与社会的交流和联系,使学生对课内理论知识有更加简明直观的了解,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推行,使它成为培养未来创业型企业家的摇篮。三是为企业提供咨询策划。如:按照企业的目的和要求,进行市场调查问卷设计及数据分析,并撰写调研报告,使学生的实验成果真正能为企业所用。四是主办校内公开发行的营销专业报纸《营销导报》、推销大赛、营销策划大赛、模拟营销经理大赛、营销沙龙、商贸文化节、管理者挑战赛、创业计划大赛、科技作品竞赛等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以实战以及模拟的形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营销实践操作能力。五是参与全国性的学科竞赛或媒体(广播、电视)、报纸专栏等组织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扩大视野,在相对更大的舞台上和社会进行沟通和交流。

(三)第二课堂教学保障体系

1.人员建设

人员建设方面,应该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第二课堂导师制度,将专业教育与第二课堂有效结合起来,对专业教师分配一定量的指导任务,并折算成相应的工作量,让指导教师能够获得相应的工作量,使第二课堂活动能够持续稳定地开展。

2.制度建设

应建立完善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管理制度,包括组织建设制度、经费管理制度、奖惩制度、活动管理制度等,将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制度化,保障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可延续性。比如将第二课堂纳入教学管理系统,按学分制进行定量考核,变软性要求为硬性指标,促使学生重视,进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第二课堂活动。

3.设施建设

第二课堂的顺利开展需要相应的活动场所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在硬件支持方面,应建立一些实践基地、活动场地和辅助设施等,保证第二课堂不再受到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方面的制约。

4.网络建设

互联网作为一种被逐渐普及的沟通、传播渠道,因其资源共享性、传播即时性、沟通互动性等,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第二课堂作为高校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学校网站开辟出一个“第二课堂”栏目,通过此栏目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与引导,也方便学生通过此平台进行沟通交流。

(四)第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既然第二课堂是重要的教育环节,在总体规划中就应该不断关注教育的效果。对于第二课堂教育的成效,要从多方面的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价,即除了考查学生的满意度、活动的丰富程度、学生的参与面、各种校内外活动或竞赛参加情况及获奖情况等,还要从第二课堂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人格完善、对第一课堂促进、对就业能力的提升及对社会的贡献等方面来考查,并且学校也应该充分考虑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影响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质量考评。通过建立质量反馈系统,对反映出来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改意见,使第二课堂活动真正实现由学生主导,由学生主动参加完成,贴近社会实际,帮助学生成才。

[参 考 文 献]

[1]吴怀涛.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J].职业与教育(实践与探索),2007(10)

篇5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05)

摘要:采取理论分析、问卷调查和实践研究的形式探讨第二课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旨在通过解决现存的问题,构建高职“1341”型英语第二课堂。针对语言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新型人才需求,设计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模块化、立体化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可以营造多方位的英语氛围。

关键词 :高职;“1341”型;英语第二课堂;英语氛围;语言能力;专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4-0108-02

研究背景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开辟了英语第二课堂,但多数处于一种自由、无序的状态,没有形成严谨、系统的教学体系,既没有发挥出第二课堂的真正魅力,也没有实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目的。因此,应建立模块化、立体化的第二课堂,坚持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地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将趣味性、实用性与知识性融为一体。

研究内容

第二课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在强化常规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拓展英语第二课堂,以社会文化学习理论为指导,将专业特色与第二课堂的活动设计相结合,使之贴近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以满足他们日后谋生以及立足社会之需要。

第二课堂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 首先,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其次,以行为主义理论为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

存在的问题 针对非英语专业和英语专业的学生,分别采取专题调研和个别访谈的方式,了解高职院校英语第二课堂的现状,发现存在活动形式分散、目的不明确、学生参与度不高、随意性强等问题。

建构具有高职特色的英语第二课堂 通过分析学生的参与动因,明确了行业背景鲜明或职业特征明显的高职院校应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建立英语第二课堂,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实践能力。同时,要注意活动的难度与学生的水平相当。

调研结果与分析

为了解学生参与英语第二课堂的动因, 于2010年10月底至11月初对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简称为湖南高铁院)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表的题型设计为10个客观题。共发放了300份问卷,收回273份,其中有效问卷235份,有效率为86.1%。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下页表1所示。

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个别访谈,明确了湖南高铁院英语第二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语言能力普遍偏低 从英语高考成绩的摸底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分数低于90分。由于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学生缺乏学习信心。有18.5%的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选择直接放弃,仅有10.6%的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

自主学习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学生存在重理轻文,不能主动学习英语。每周用于英语学习的课外时间明显偏低,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从不课后学习英语,而56.2%的学生也是因为需要通过A级考试才愿意花时间学习英语。

主观认识不足 只有30.2%的学生认为毕业后会经常用到英语,他们多为文科专业的学生。约60%学生由于不能快速体验到英语第二课堂带来的成就感,很快就选择了放弃。

宣传力度不够 有31.2%学生从不参加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是由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对外宣传不到位。据了解,学生通常不清楚学院何时、何地开展了哪些英语第二课堂活动。

活动形式单一 英语第二课堂可供学生选择的活动形式不多,更多地是单向式的沟通,基本上是由教师确定每一学期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对于学生的需要无法完全掌握,内容有时稍显枯燥。

第二课堂活动实施

根据湖南高铁院的实际情况,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结合近几年英语第二课堂的可行性研究与实践,课题组设计并创立了“1341”型英语第二课堂。其中,“1”指1个目标:语言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3”指3个模块:英语自主学习模块、英语合作学习模块、英语竞赛活动模块;“4”指4个层次:英语沙龙、英语晨播、英语角、英语讲座;“1”指1个特色:社会服务机制。

积极宣传第二课堂活动,秉持语言+专业的目标 调查显示,学生获得活动消息的来源一般有海报、广播、口头传述、教师通知等。同时,要注意结合专业特点,加强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如举办计算机专业“单词达人”比赛,这不仅扩充了学生的专业词汇,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英语学习情境。

根据学生学习风格,第二课堂活动模块化 按照行为主义理论的指导,设计个性化和实用化的3个模块任务:(1)英语自主学习模块:指导学生借助网络学习资源提高英语水平,听说模块有http://putclub.com;读写模块有http://chinadaily.com.cn;翻译模块有http://iciba.com。(2)英语合作学习模块:结合专业强化英语专项技能。例如,旅游模块通过模拟涉外导游提升旅游英语听说水平;工程模块利用专业术语识别英文工程图纸,强化工程英语阅读、翻译技能。(3)英语竞赛活动模块:指定教师加强辅导,如英语口语大赛、英语写作竞赛等。

加强第二课堂层次化管理,引导学生行使自主权 要秉持“学生自主管理,教师辅导监督”的原则,对4个层次的第二课堂组织实行不同的管理模式。(1)英语沙龙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依托,加强院系两级联系。(2)英语晨播实施双重管理,即由团委进行日常管理,由外语教研室指派教师进行专业指导。(3)英语角采取“外教组织、学生参与”的模式。(4)英语讲座采取“教师唱主角、学生唱配角”的形式。

创新社会服务机制,突显第二课堂活动特色 有34.6%的学生希望与外教交流提高英语水平,但一个外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英语第二课堂不能仅局限在校内,而应积极推选学生走向国外。例如,引进“赴美带薪实习”项目,自2010年起,我约有20 名学生暑假期间在美国从事社会服务,效果很好。

将专业特色与第二课堂的活动设计相结合,可使学生认识到英语的实用性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益,能推动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来,从而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佩华,李娅玲.结合专业特色创设英语第二课堂的理论与实践[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1).

[2]倪秋梅.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第二课堂的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3]叶先凤.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在理工科院校的探索与实践[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2).

篇6

[关键词] 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互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6-0083-02

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人们已经达成共识,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全面素质教育,高校就是要为社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素质教育全面性、系统性的要求,使得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的第一课堂无法完成所有的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第二课堂也就成为素质教育的必需。作为高等教育者,要清楚意识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必须构建顺畅的协同机制,充分发挥两者的协同优势。然而现实实践离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良好有效互动的局面还存在一定距离,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的衔接还存在着矛盾和问题。鉴于此,通过数据调研,了解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存在的矛盾,针对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则是本文主要阐述的。

一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的重要性

第二课堂相对于第一课堂(即课堂教学)而言,是具有素质教育内涵的学习实践活动,即学生在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务计划课程之外有组织或者自愿参加的各类活动和项目,比如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科研创新活动、社团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能有效引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的素质获得充分的展示与锻炼。调查研究显示有超过74.83%的同学表示,知道或者了解第二课堂。45.03%的同学喜欢或者非常喜欢第二课堂的开展。有54.97%的同学认为第二课堂的帮助作用很大或者非常明显。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问题上,54.3%的同学认为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二者相辅相成,甚至有18.54%的同学认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同等重要。因此可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如何形成协同共建机制,共同发挥在学生教育培养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二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衔接上存在的问题

(一)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在资源分配上的矛盾

调查结果显示,25.83%的同学认为第二课堂内容与实际社会需求相脱节。47.02%的同学认为第二课堂缺乏专业老师及时指导。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主要原因在于师资方面,教师自身的第一课堂教学和科研任务相当繁重,而第二课堂教学的工作量又存在难以确认、量化问题,使得教师很难把指导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内容。在管理层面上,一直将紧张的教育资源倾向在第一课堂之中,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缺少科学性的筹划与专业化的指导。虽然在教育总体导向中,特别强调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实际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仍然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另外,31.79%的同学认为第二课堂资源相对不足,设施较为落后。在硬件方面,活动场所、设施等主要是为第一课堂教学配备,专用的第二课堂硬件设施相对匮乏。

(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在内容设计上的错位

第二课堂开展的过程中,很多课程内容都显得过于随意化。调查结果显示,37.09%的同学觉得第二课堂的开展活动与专业知识匹配度低,39.74%的同学认为第二课堂开展活动形式单一没有吸引力。课程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和建构人格的重要教育中介,目前的第二课堂在课程化的背景下进行建设,要求课程内容与各类活动相结合,学生必须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然而有效实现第二课堂活动内容能够与第一课堂的内容衔接化,或者对第一课堂的内容做一个好的延伸与升华,在现实活动开展中却没有做到。另外,有些时候为了片面追求第二课堂的覆盖面,为了开展活动而开展,抛离了第一课堂的主引作用,产生了较多的与课程人才培养目标不太吻合、活动层次较差的活动,影响了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也使得与第一课堂之间的互动变得越来越少。

(三)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评价标准的差异化

对学生评价标准的相对单一化导致第二课堂的培养功效得不到认可。目前,大部分高校虽然都是以第二课堂学分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对学生的评价尚以学生的第一课堂学习成绩为重要甚至唯一的标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所取得的成绩不能得到很好的评价与考核,导致第二课堂缺乏对学生的激励机制。同时,第二课堂的评价标准相对较低,且评价主观化倾向比较明显。在第二课堂的开展过程中,往往前期设计或者课程安排比较满,在投入过程也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大多数时候是以课程或者活动结束作为考核标准,仅仅凭主观的感性评价作为考核结果。忽略了第二课堂对于学生的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忽略了课程的影响力或者影响深度。结果就导致了第二课堂的课程评价主观化,与第一课堂相左,第二课堂倾向于形式主义,使得实际的第二课堂功效没有得到发挥。

(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开展载体的不协调性

篇7

关键词:预科汉语;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建议

一、引言

预科汉语第二课堂建设是预科汉语教学改革的需要。预科汉语第二课堂优化了汉语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富有个性化的汉语学习和应用空间,是第一课堂的辅助和延伸,是整个预科汉语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院的预科汉语第二课堂活动除了常年举办“汉语晨读”活动外,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汉语实践活动:汉语演讲比赛、汉语写作比赛、黑板报比赛、主持人大赛、 汉语知识比赛、学院好声音 、辩论赛、诗歌朗诵比赛等。学院还举办一些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培训,如汉语口语培训、MHK强化班等。这些都是学生自愿性参加的活动,对夯实学生的汉语基本功、锻炼学生的汉语语言应用能力、激发学习热情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实践证明,第二课堂活动可以为学生学习汉语营造良好的氛围,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实际应用能力,调节学生的情感,促进预科汉语课堂教学,从而保证预科汉语教学目标的真正实现。

二、预科汉语第二课堂评价体系的构建

预科汉语第二课堂活动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接触汉语、学习汉语和使用汉语的环境。开辟和建设预科汉语第二课堂使其既作为课内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课内的教学。从学生对现有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反馈意见和教师第二课堂教学的感受来看,目前我院预科汉语第二课堂的开展主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理念,各种活动也在进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缺少明确的、规范的预科汉语第二课堂的评价体系。

(一)预科汉语第二课堂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

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促进预科汉语第二课堂管理、提升活动效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帮助认定、判断第二课堂活动效果。开展预科汉语第二课堂活动的目的在于提高预科学生的汉语水平和他们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较好的汉语实践能力。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过程及其取得的效果与评价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可以确定其是否达到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程度。二是促进第二课堂活动的良性发展。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和制度具有良好的导向功能,引导评价对象朝着理想目标前进。评价者利用观察、问卷等手段,搜集被评价者的有关资料并进行严格的分析,然后根据评价标准分析出第二课堂活动中哪些部分或环节做得好,应加以保持和提高;哪些地方存在问题,并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再针对这些原因提出改进途径和措施。通过预科汉语第二课堂活动评价机制的构建,可以促进第二课堂活动朝着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和他们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较好的汉语实践能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正确方向良性发展,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

(二)对预科汉语第二课堂评价体系的建议

在预科汉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热爱汉语学习,积极报名参加各种活动;但有的同学出于各种原因,极少参与。针对这类情况,我们学院利用修订预科结业标准之际,将汉语第二课堂活动列入综合素质考核中,那些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获得奖励分。这样,那些缺乏自信、学习较被动、喜欢旁观而不主动参与的学生也不得不投入到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实践活动中来。在我院预科汉语第二课堂活动中,教师评价为主要评估方式。教师评价主要指由教师担任评委的竞赛类汉语第二课堂活动,教师长期稳定地参与预科汉语第二课堂评估的则寥寥无几。对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两种模式,大多数也只是汉语第二课堂活动在个别情况下所采用的评估形式,并非常态化评估模式。值得注意的是有很多汉语第二课堂活动根本没有任何形式的评估机制,第二课堂参与情况也没有纳入预科汉语课程成绩的统计结果。同时,由于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在综合素质中所占比例有限,并没有单独纳入学分制,所以对很多学生来说往往并不寄希望于第二课堂的分数。

预科汉语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应兼顾科学性、合理性、广泛性,既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又要预防引导失灵,避免“因为分数,所以活动”现象的滋生蔓延。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建立稳定有效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无论对于汉语正规课堂教学还是第二课堂活动,科学稳定的评价体系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环节。对于汉语第二课堂而言,学生可以从稳定有效的评价结果中获得对学习效果的系统评价,从而调整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时间精力的投入等。评价结果同时可以让教师了解第二课堂开展效果、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衔接情况、学生参与情况及学习效果等。因此,汉语第二课堂的评价形式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可多可少,而应根据汉语第二课堂的开展频率、组织形式、活动性质建立长期有效的评价模式。我们发现,预科汉语第二课堂评价的稳定性确实有待提高,大多数第二课堂活动要么根本没有任何形式的评价,要么临时确定评价形式,或者只是教师对竞赛类的活动进行简要的结果点评。零散随机的评价机制使第二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由于得不到有针对性的评价指导,参与积极性降低。

2.强调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

预科汉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延伸了预科汉语课堂教学。第二课堂鼓励学生长期积极地参与,进行语言实践和知识积累,第二课堂评价方式除考核学生学习效果外,同时应当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良好跟踪,鼓励并督促学生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发展语言应用技能。为此,第二课堂评价应突出学生参与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频率、方式、学习方法、内容、收获等方面进行消息记录和考核。同时,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与此相对应,汉语第二课堂的评价方式也应灵活多样。可有教师评估、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不同主体的评价模式,也可有学习档案、技能比赛等形式不同的评价模式。如果在活动开展的同时,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通过设立出缺勤情况、课堂及课外活动表现、平时作业情况、期末和MHK考试等考核项目,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那么,整个活动的方案会是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必须突出学生的对于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必须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来进行评价,而不能只注重考试这一种评价手段。而且,根据我院都是预科学生的特色,更应该突出汉语的应用性,使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激发和保持,真正地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使其主动地去获取最大限度的语言信息量,形成学习汉语的良性循环,达到调动我院预科汉语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活跃我院汉语学习的氛围,使学生从体验和应用汉语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的目的。

3.为教师评价创造条件

本次调研我们发现,汉语第二课堂评价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参与度较低。从对教师的访谈汇总来看,原因包括:学校组织管理方面对汉语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不高;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第二课堂参与未纳入教学考核等。因此,学校教学管理方面必须首先为提高汉语第二课堂评价中的教师参与度创造条件,认识到第二课堂对学生发展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把第二课堂纳入教学工作考核范围,为教师参与第二课堂评价腾出时间、精力,激发教师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

4.建立第二课堂活动的激励机制

从学校政策层面,应该出台对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激励措施,如单独对第二课堂活动实行学分制,对高层次成果加大物质奖励力度,对预科汉语第二课堂教师的工作量予以认可等。

三、结语

预科汉语第二课堂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良好环境。但目前预科汉语第二课堂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第二课堂开展效果、学生参与积极性和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兴趣。科W、稳定的评估机制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改善第二课堂教学效果、扩大第二课堂影响力和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5.

[2]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项目“预科汉语第二课堂语言实践活动的实施与评价体系研究”(XJEDU2014I010)阶段性成果。

篇8

关键词:应用型创意人才;第二课堂;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9-0077-02

创意经济时代,创意就是生产力,创意阶层作为一个新的职业阶层异军突起。新的时代需求和职场生态对于应用型创意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为务实、更加严苛的要求。作为实践技能训练的重要平台,高校人才培养通道中的第二课堂,在学生应用型创意能力的培育及提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优势,在新的人才需求情势下理应受到更多专业建设层面的关照。

一、第二课堂在应用型创意人才培养中的优势

目前,高校应用型创意人才的培养主要依托于课堂教学,普遍面临着创作氛围营造难、实践能力培养难、专业指导团队组建难这三方面的问题。而第二课堂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并解决这些难题。

(一)条框限制少,易于形成轻松高效的创意氛围

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第二课堂主要依靠学生兴趣和自我管理来运作,更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开发和深度提升,因而在考评体系、日常管理等方面更加灵活松散,淡化了成文规则的限定,无形中增加了对90后学生的吸引力。

(二)承接课堂教学,深化创意理论与技能的学习

第二课堂可作为课堂教学的后续演练场,延伸教育链条,同时打破时空及专业、班级等束缚,促成学生组建志同道合的创作圈子,引导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切实消化、应用、检测及强化课堂所学,提高创意人才专业教育效果。

(三)拓展学生生活视野,丰富创意来源

生活是创意创作的催化剂和营养剂,对生活深刻独到的体味与感悟,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更能丰盈创意作品内涵。

第二课堂内容丰富,涉及生活各层面,既包括与专业直接相关的知识、技能,更有与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紧密关联的参与式体验,可帮助学生积淀更多的人生阅历,更为开阔地进行自我认知和专业思辨,从而启迪个人潜能,开拓创意思维。

(四)融通多类关系,提高创意人才培养的层次与效率

通过第二课堂的运作,将师生、同学等角色关系带入一个新的阶段,创意实践中不分彼此,平等关联,不断磨合融合,在做人做事做学问等诸多方面相互影响。同时,盘活学院各管理环节,软硬件齐动为创意创作服务,从根本上改善创作环境。

综上所述,第二课堂不单单是实践技能的演练平台,更是创意人才全面积淀、综合提升的基础平台。

二、第二课堂建设的实践探索

如何培养出紧扣业界需求、既上手快又后劲足的专业人才,是这些年高校创意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中的重要课题。鉴于第二课堂在应用型创意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优势,通过第二课堂来构建全创意链条,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打造“厚基础、精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不失为一种选择。笔者以所在广告学专业第二课堂建设的尝试为例,对应用型创意人才培养中第二课堂的运作思路作如下归纳。

笔者所在广告学专业分为广告(文)与广告(艺)两个方向,分别侧重于广告策划与广告创意制作人才的培养。在培养方案中,我们强化了专业方向的区隔,用人才培养目标来引导课程板块搭建,加大实践课程比重,强化创新教育。同时,90后学生群体在个性特征、信息接触习惯、专业知识接受偏好等方面的新特点也启发并要求我们同步加强第二课堂建设。

(一)第二课堂建设的总体思路

“第二课堂是专业教育平台”这一定位是我们进行第二课堂建设的根本性认知。我们要做的第二课堂不同于学校社团活动,其运作核心是广告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第二课堂体系建设紧紧围绕“大创意”思路,延展至整个创意链条,搭建起四大平台。

(二)第二课堂四大平台的搭建

应用型创意人才的培养之于广告专业,很容易被片面地局限于对“广告创意”这一环节的过度倚重。但广告活动中涉及创造性的所有环节都可称之为创意,“大创意”观的启用更加契合应用型广告创意人才的培养思路,因而在第二课堂建设中我们将创意能力的培养分解到四大平台。

1.硬件平台。应用型创意人才的培养更加强调对创意想法可行性、审美性、商业性的验证与表现,更加注重在学校这个象牙塔内打破传统人才培养的桎梏,引入市场视角,用作品说话。

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创意热情,引导学生更为全面客观地认知自身创意能力,我们申请了广告专业创作室,并采用创作立项的设备管理方法。

(1)申请广告专业创作室。向学院申请专业创作室作为第二课堂运作的主要平台。固定的创作室,一方面便于课下创作项目的指导,开展各项训练活动,并能及时掌握学生情况,适时作出调整,提高第二课堂管理效果;另一方面可帮助学生产生归属感,利于交流,组建相互扶持的创作共同体。

创作室由专业导师组负责日常管理,面对四个年级的在校生开发,采用学生提交创作计划书、导师审核的方式确定最终进入创作室的人员名单。

(2)设备管理。我们使用创作立项的方法来掌握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只有拿出拍摄剧本和详细的拍摄计划,经指导教师签字同意后,方可提交设备借用申请。

此外,凡利用学院设备进行创作,都需要提交作品给设备管理室。一来是使学生绷紧信诺这根弦,也从一个侧面强调拍摄计划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逐步认识创意筛选和执行规划的差异,启发学生创作思维。

2.分享平台。分享平台主要针对专业知识积累薄

弱、创作理念缺乏沟通、学生个人意识较强而合作经验欠缺等问题。依据广告学复合学科交叉学科的学科特点,遵循应用型创意人才培养“厚基础、精专业”的指导思路,引导学生进行多元知识的储备,广泛涉猎经济、营销、管理、文学、心理学、科技等,凝聚多向智慧,提升作品内涵,增强创意人才发展的后劲。

目前分享平台主要包括广告案例分享、创作讨论会、广告赛事资源库建设。交流主要依托于每周一次的案例分享会、不定期的创作讨论会、随时的电话、飞信、QQ、人人网互动。

3.创作平台。在对应用型创意人才的考量评定中,创作能力是诸多能力的凝聚体现,作品说话、效果说话为公认的准则。正因为此,在广告创意人才的培养上,我们始终把创作能力作为重中之重。

(1)发起组建广告创意人才课下训练小组。为掌握学生创作意愿的第一手资料,我们面向本专业所有在校学生,推出“广告创意人才课下训练小组”,由导师组成员担任指导教师。训练小组每个月给定一个广告主题,各小组分别创作,每月末对作品进行集中播映,即时点评。

学生不限年级,只要有创作热情均可自愿报名。报名情况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超过一半的学生报名,这也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第二课堂建设的必要性。不是学生没有创作热情,而是缺少学生创作平台,第二课堂的缺失及建设不力,会直接影响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

(2)建立严格的创作通行机制。我们虽然十分鼓励学生进行专业创作以提升应用型创意能力,但并不是对所有的创意想法全都无条件予以支持。

在第二课堂的建设中,对于学生创作我们依据“大创意”的理念,将广告创作的每个环节细化,结合专业课程建设,一步步落实,帮助学生克服眼高手低的浮躁心态,真正将课堂所学使用起来。

4.批评平台。广告批评包括审美批评和非审美批

评,主要针对学生的创作,包括广告创意人才课下训练小组每月的命题作业、广告赛事学生参赛作品、学生习作、日常广告创作等。

课堂教学大多将学生创作以作业形式予以布置批改,以分数的形式进行反馈,缺乏具体的针对性的点评。在第二课堂中开设广告批评板块,目的是更好地引导学生从作品角度重新认知创意,通过听取大家对作品的理解及评价,了解广告中传者编码与受者解码之间的差异,牢固树立“市场”和“受众”概念。

三、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的要点

在应用型创意人才培养中第二课堂的建设需要逐步推进,层层深入。平台搭建后的日常维护与创新管理思路会影响到第二课堂在应用型创意人才培养中作用的发挥。

(一)第二课堂与专业课堂教学共生共荣

第二课堂的建设不是孤立的,虽然其相对于课堂教学具有灵活、实践性强等特征,对学生创意实战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但这并非意味着能过分倚重或片面依托第二课堂。第二课堂的建设须与课堂教学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利用各自优势,共同构建学生创意能力培育与提升的全方位平台,不能厚此薄彼。

(二)第二课堂要“因材施教”

第二课堂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创作的热土,学生创意能力整合塑造的得力助推,针对学生特质、创作项目特质等进行针对性指导,不可把第二课堂当做课堂教学的附属品,更不能把第二课堂当做课堂理论灌输的硬性延伸,让第二课堂也变成了上课。

(三)丰富创意训练素材,强化互动教育

第二课堂对应用型创意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际项目的引入。相对于实验型项目的案例模拟,实战项目能更为有效地刺激学生参与的热忱,更能引入第三方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创意职业素养的提升。

随着第二课堂建设的深入,需要加大与业界的联络,吸纳更多的训练选题,通过人才合作培养、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公益服务平台建设等,让学生切实接触校外社会;同时,甄别创意赛事,辅导学生通过参赛提高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篇9

关键词:第二课堂;经管;途径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第二课堂活动通常是指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外,由学生自愿参加、有组织地进行的各种活动。内容涉及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包括文娱体育、学科竞赛活动、社团沙龙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它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工程技术等学科领域。

传统意义上普遍把第二课堂认定为丰富学生学业生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被认为是第一课堂教学的补充和附属。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第二课堂活动所具有的独特价值正日益凸显,尤其是对于经管类学科的大学生而言,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而更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一、第二课堂的特点和价值

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鲜明的特点和内在价值。首先,第二课堂活动教育环节不同于第一课堂教学环节。第一课堂不但有统一的教材,而且教学的内容仅限于教材和与教材有关内容上,而第二课堂既没有统一的教材,也没有固定的格式,具有非常宽泛的内容和丰富的形式。第二课堂活动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起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自身特长,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和参与相关的活动内容;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以学生自主选择参与或者不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具有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的特色;其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互动中受到教育、启发和领悟,对于提高学生品质、自主意识、创新能力和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所具有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第二课堂活动教育环节不同于实践教学环节。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有旨在提高学员思想素质的政治教育、社会调查和公益活动;有为在丰富学员精神生活的文体活动、娱乐活动和艺术活动;有为拓宽学员知识面而举办的各种讲座、读书活动;还有为提高学员知识运用能力和技能培养的各种竞赛;锻炼学员任职能力的实践活动等。成果的评价通常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能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学生会更主动的总结活动的收获,对其人格、意志的培养会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再次,第二课堂活动不同于学生从事的其他自主活动。第二课堂是高校综合利用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的活动,是高校教学理念对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干预和渗透的过程,这种干预表现为牵头组织一些活动吸引学生参加、以计算一定学分相诱导、进行评奖评优考核相吸引、提供一定的经费场地以协助以及提供指导教师相扶持。第二课堂的形式具有多种多样的特性,既可以是根据各个学员的不同特点和要求不拘形式地开展活动,在活动时间、地点、形式等尽可能满足每个学员的兴趣和要求,也可以在组织形式上以小组的、分散的、全队的、全系、全院等牵头的,既可以校内活动,也可以校外活动等,使第二课堂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二、第二课堂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第二课堂在提高学生品质、思想意识、创新能力和其他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功能与作用日益凸显。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高校第二课堂的发展状况并不令人满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有些部门重视不够,缺乏支持力度。高校的相关职能部门对第二课堂的价值和意义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部门之间对第二课堂的重视和配合不够,其引导、策划、组织等主要依托学校团委、学生处和二级学院学工部门,其他部门往往缺乏支持和配合的意识,导致对第二课堂场地、资金、设备等的有效投入不足,给第二课堂的顺利开展造成诸多障碍。

二是第二课堂活动的效果不佳。多数偏重于文体娱乐型活动,结合专业的理论研究、科技创新活动相对欠缺,体现不出专业特色。尽管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热情较高,但从整体上来讲,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面还比较小,活动对于提升学生能力和素质,特别是专业素养缺乏针对性,效果欠佳。

三是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缺乏相应的保障和激励机制,指导教师缺乏投入热情和积极性,不能很好地指导活动开展。此外,有些协会因缺乏教师的专业指导,导致学生自发组织的一部分活动形式虽然很新颖,但是挖掘不到一定的深度,拓展不到一定的广度,领悟不到一定的内涵,实效性差或因得不到支持而无法组织。

四是社团建设力度不够。大学生社团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阵地和载体,社团建设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效果,高校社团虽然很多,但有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社团的建设受经费、场地和指导老师等方面的制约,部分社团甚至处于半瘫痪状态。

三、第二课堂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通过构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互通互促,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和价值,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设立第二课堂建设的组织机构。笔者所在的高校以经管类学科本科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为契机,推动教学与学工协同发展,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联动,专门成立第二课堂建设组织机构,负责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制定工作计划,组建社团和兴趣小组,选配优秀导师以及遴选有关赛事等等,从制度和机制层面有效保障和推动第二课堂的大力开展。

二是构建全方位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第二课堂活动课程涵盖的内容广泛、涉及的学科门类繁多,紧扣经管类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专业特色,分门别类有重点、有层次地科学构建第二课堂活动体系。主要将活动分为综合类和专业类两大类,综合类活动课程如“社会实践协会”、“PPT协会”和“演讲与口才兴趣小组”等;专业类活动课程如“创业创新兴趣小组”、“经济热点分析兴趣小组”、“模拟招聘兴趣小组”、“商务策划兴趣小组”、“商务谈判兴趣小组”、“ERP沙盘模拟兴趣小组”、“财务实务兴趣小组”、“证券投资兴趣小组”等。

三是丰富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应不断拓展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提升第二课堂的吸引力,增强活动效果。内容可以涉及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包括文娱体育、课外科技、学业竞赛、社团沙龙以及社会实践等活动,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工程技术等各学科领域,场地可以室内外和校内外相结合,形式可以采取专家讲座、主题演讲、知识竞答、团队比拼、专题沙龙等等,丰富多彩,不拘一格。

四是划拨专项经费支持硬件投入和成果孵化。设立专项经费为实施“第二课堂”创建好的硬件条件,搭建多层次、多环节的“第二课堂”活动平台,为增强学生提升能力提供资金和设施保证。笔者所在学院专门出台相关制度,明确社团每年的常规投入,明确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和经费,并设置奖励办法。同时,设立“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成果专项孵化基金,有效衔接创业基地,将第二课堂开展中涌现出来的有价值项目进行转化,以激励更多创业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五是构建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更好把握第二课堂建设和发展的有关规律,构建一套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涉及社团活动评价,指导教师工作评价,学生能力提升评价等方面,以更好地总结经验、完善方案,不断促进第二课堂建设与发展,把第二课堂建设成为真正受学生欢迎、让学生受益的重要教育环节。

参考文献:

[1] 李娟. 应高度重视第二课堂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J]. 高等教育研究,1995(2).

[2] 郭涛.“第二课堂”: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J]. 中州学刊,2007(5).

[3] 彭巧胤.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课程设置的原则及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

[4] 刘国存.对经管类学科大学生第二课堂地位及作用的思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8).

[5] 谢相勋,杜理才,李同果.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

[6] 严毛新.高校第二课堂活动作用的思考[J].浙年专修学院学报,2006(2).

[7] 何昌珏,周学锋.论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地位和作用[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8] 罗浪,张剑锋.新建校区开辟第二课堂的方法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6(1).

[9] 刘德亮.抓好第二课堂教学,提高学员全面素质[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6).

[10] 刘莹.开发建设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意义与途径[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篇10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第二课堂

一、当前第二课堂建设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面临的问题

(一)第二课堂形式单一,方式方法需进一步延展

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成效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教学形式,目前高校的第二课堂建设还普遍存在形式单一、手段简单的特点。在高校第二课堂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灌输式教育,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自娱自乐,被动吸收知识的状态是这样的教学方式的鲜明写照,理论知识与相关实践的脱节,严重影响并制约了学生知识吸纳、消化、接受的积极性,实际动手的能动性更是无从谈起。因此,解决第二课堂教学形式与手段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二)第二课堂应用的教学技术设施落后

先进教学设施的应用与提升学生的第二课堂参与兴趣相得益彰。例如,建立在现代通讯技术手段基础上的新型技术与媒介的合理运用,能够使教学更加简便快捷,一目了然。优质资源共享更能节约学校、师生、甚至校际之间的交流成本。但是目前,对先进教学技术设施的更新严重滞后,第二课堂教学设施不完备,教育形式也比较老套,甚至意识不到紧跟时代趋势的重要性。这成为制约全方位提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客观因素。

(三)第二课堂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发理念缺乏

双维互动,是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特点,不仅要从第二课堂本身找问题,大学生本身在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中也出现了某些现实性问题:

1.当代大学生的超前思维比较活跃,创新创造意识上,往往天马行空,但贴近生活实际、能够产出成果的科技实践活动不够。学校的课堂教育会被知识的经验性和规律性所束缚,“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部分大学生在第二课堂中,丧失了问题意识与想象能力。

2.大学生在第二课堂建设中的科技创新缺乏开发理念,很多成果仅仅停留在“体验型”,难以成为“转化型”和“应用型”。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背景下,国家级、省级“挑战杯”“科创杯”等第二课堂创新活动引起了众多高校的重视,均在资金、政策以及学业综合测评上给予支持和倾斜,以期取得良好成绩。但这种功利性的参与目的,使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建设的功利性和目的性也渐趋强烈,目的仅仅停留在拿了多少学分、拿了多少奖学金,能否在保研上提供助力等等。而有些高校反过来又以此种方式,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提高比赛成绩,扩大高校知名度。长此以往,形成的恶性循环的结果是导致很多在第二课堂创新活动取得的成果“急躁冒进”,甚至“小富即安”,稍有阶段性成果就“急停跳投”,匆忙鉴定、报奖,不愿进行长期的系统性研究。这种情形,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当然,也就难以产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突破性成果。

二、以第二课堂建设为途径。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情况

下面以西安邮电大学理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分析我院的第二课堂建设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情况。

(一)从创新能力的培养角度,注重第二课堂建设的制度规范。第一,以大化小,推进制度建设的精细化管理。改变原来学院统管模式,成立本科生创新实践活动小组,化整为零,并以此作为我院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实施。本科生创新实践活动小组包括教学质量办公室、分团委和协同创新办公室等三个模块,分工负责,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教师团队的组建及各种科创活动协调;学院分团委主要负责涉及到学生本身的一些事物,包括学生队伍建设、具体的活动情况等等;协同创新办公室是适应新形势下专门设置的,对接学校的协同创新办公室,主要负责对外交流,包括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工作的推进等等。第二,师生协同,共同推进。我院历来注重教师团队的建设,尤其在新形势下,更加鼓励教师关注第二课堂建设,积极加入创新创业小组。同时,进行制度保障,对教师个人提出要求,不但个人责任心要强,而且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小组成立以后,组长由精挑细选的教师担任,负责统筹整体事务,组建和管理团队、安排小组科创活动、负责活动总结和成果记录等等。更重要的是,建立考核退出机制,不只针对小组的学生成员,对参与小组第二课堂建设的教师也要考核,如果不符合创新小组的考核要求,就要退出。第三,从吐故纳新的角度,注重学生科创团队的建设。我院依托于第二课堂建设而成立的各种科创小组的学生成员选拔工作,具体由分团委负责,每年至少安排1次科创小组成员选拔补充工作,一般在大学二年级学生中招收学习成绩优秀、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尤其那些曾获得各类科技竞赛奖励者优先录取。但限静J他们的参加小组项目数,原则上每名学生只可以加入1个活动小组。第四,其他章制度建设。学院补充修订了第二课堂建设实施小组的经费管理制度、竞赛管理制度以及活动考核制度,为第二课堂建设与长期有规划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注重建设第二课堂素质培养体系。制度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形成系统的培养体系。我院通过与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科创小组成员教师以及校外用人单位充分交流沟通之后,认为第二课堂素质培养体系可以通过建设六个专业创新课外活动小组来体现,这六个小组都要结合专业特点,拓展课堂教学,注重实践能力,通过实训项目开发和科创竞赛等方式,能够使学生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并最大程度拓展学生视野,进一步帮助大学生的提升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我院的六个小组分别为:(1)智能综合机器人创新活动小组。小组结合我院专业设置的特点,成立目的在于培养小组成员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内容涵盖机械系统构造、嵌入式开发、遥控传感器处理、智能信息处理等。(2)基于大数据处理技术科创活动小组,建立在课堂所讲授得知识基础之上,旨在结合实际项目补充学生课堂了解的计算机领域大数据处理技术前沿知识,帮助学生提高海量数据采集、分析、存储、处理和应用开发技能。(3)软件开发应用科创活动小组,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软件开发设计基础,结合每年的科创竞赛主题,强调能够完成开发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软件项目,使组员能够熟悉软件开发工程的具体要求,真正结合实际掌握开发软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练应用各种开发工具和数据库,尤其要能了解和掌握时下最流行的移动应用开发和桌面应用开发的流程。(4)基于互联网模式的嵌入式小组专业科创活动小组,目的在于结合当前互联网发展趋势,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各种嵌入式芯片的应用,增强软件编程能力。(5)网络技能科创活动小组,旨在培养学生在面对各种网络应用实际困难的解决能力,结合实际,从网络设计、管理,到故障分析、排除等一些列能力。(6)新媒体技术科创活动小组,其主要结合当前新媒体运用的发展趋势,采用教师课堂授课、课外讲座、学生自学以及校外相关技术公司人员结合实际情况辅导等形式,进行程序设计和3D建模的综合运用,也可以选择相关技术公司实际项目课题等,并在此基础上申请软件著作权。

三、依托第二课堂建设。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保障措施

(一)结合实际制定计划,出台第二课堂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和学院要把第一课堂教育第二课堂教育结合放在首要地位,制定符合当代大学生实际的第二课堂建设实施方案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保证。我们应以第一课堂教育为主体,以第二课堂教育为有效延伸,科学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

1.贴近实际,与课堂教学对应,合理开设选修课。学校可以采用学分制来保证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配备专业授课教师,协调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时间安排,并检查监督教师按计划执行教学任务。

2.保证教育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通过创建创新活动小组,如数学建模小组、模型控制小组、程序设计小组等,开展创造性活动。

3.建立专业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学生社团组织,依托第二课堂建设,开展各种科创竞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