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教学范文

时间:2024-03-28 17:40: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神经病学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神经病学教学

篇1

【关键词】神经病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088-01

医学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研究的热点。以传统授课为基础(LBL)的学习模式因缺少互动、无法有效激发学习热情、与日益先进的教学手段不匹配等问题正逐渐被以问题为基础(PBL)的学习模式所取代。PBL教学法是有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orrow首先提出并试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1]。这种教学方法采用基础学科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五个阶段代替“组织教学、复习、授新、巩固、练习”等传统教学法,突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习知识从围绕问题的解决展开,在临床医学的学习过程中拥有不可比拟的优点,是目前西方先进医学教育国家和学校的主要教学模式。然而,在我国因缺乏经验、没有成体系的教材、教学资源不足、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等问题制约了PBL教学模式的全面展开,只停留在小规模的试验阶段[2]。从目前研究情况看,单纯PBL教学模式的效果在不同学习阶段、授课人群及学科间的的效果不同,对复杂的临床学科,如神经内科,需要因地制宜的选择LBL、PBL或者两者结合,否则容易出现重点偏移、难以达到知识的有效掌握、学生满意度低等问题。

神经病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与其他临床医学学科相比,神经病学更抽象、对基础知识要求更高(尤其是神经解剖学)、临床表现更复杂,既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难点。神经病学是神经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体系涉及神经组织胚胎学、神经解剖学、神经电生理学、神经病理学、神经免疫学、神经影像学、神经心理学、神经眼科学、神经生物学等多门科学,不同的疾病谱、疾病的不同环节对上述基础科学知识的掌握要求不同, 将LBL、PBL选择性的结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下文结合LBL及PBL教学模式的特点,以神经系统变性病帕金森病为例探讨上述方法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充分发挥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是临床中老年人以无力为主诉就诊的常见原因[3]。在发病机制、解剖结构基础、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基本上能够融汇贯通的一个典型疾病。损害的解剖学结构直接导致了临床症状,而临床症状和体征是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关键,治疗也是在解剖学基础上衍生而来的,所以在帕金森病的教学中,解剖学是基础也是关键。在发病机制和解剖学部分,应该以LBL教学为主,在LBL教学中,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呈现形式。让学生们熟悉掌握基底节核团的组成以及相互之间的结构学联系通路与功能学联系通路,在抽象的二维平面解剖基础上,以三维动画形式呈现尾状核、豆状核和苍白球的位置、纹状体多巴胺能与胆碱能系统的平衡,用生动的视频展现功能失衡所引起的临床表现,强化学生的视觉记忆,帮助复杂机制的理解,使锥体外系的概念在脑中抽象形成。正常的结构和功能框架建起来后,就可以进入以典型病例为先导的PBL教学模式,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教学。当一名老年患者以肢体无力、震颤、行动缓慢等典型表现就诊时,结合病史及临床治疗分析很容易想到这个病。但如果表现不典型或者在早期以单独症状出现时,就要综合分析,以问题为启发,提示学生们主动思考损害可能的部位,也就是定位诊断,如肢体的无力是锥体系损害还是锥体外系损害?锥体系与锥体外系损害表现出来的无力怎样区分?锥体外系损害引起的强直少动的功能学和解剖学基础是什么?震颤是哪种震颤?意向性震颤和静止性震颤各自的解剖学基础是什么?帕金森病产生震颤的原理是什么?想要控制这种震颤可以想到的干预方式有什么......。这样就可以在逐步推导原因和结果的过程中将疾病的全貌呈现出来,既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对学习的热情,也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易于疾病的掌握。在治疗上,目前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还是以药物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为辅,两者的治疗目标都是尽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这部分可以采用LBL与PBL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如前所述,药物治疗也是基于解剖和功能异常提出和进行的,可以以问题为导向比如多巴胺能的减少可以怎样改善?胆碱能的亢进怎样抑制?根据中枢神经系统内递质的合成与分解规律,药物的治疗可以有哪些靶点......,在大体上给出治疗靶点和方向后,以LBL教学方式,板书出具体的治疗方案,在过程中自然分类了目前治疗的药物及药物作用的机制,避免了刻板记忆。通过对LBL、PBL及两者的选择性结合,实现了对帕金森病发病机制、解剖学基础、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的有效教学,重点突出、内容生动、容易理解,将理论知识与临床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授课效果的目的。

通过举例教学,我们认识到不同教学方式各自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疾病的教学也应该有主有次,综合利用。神经系统疾病谱庞杂,临床表现复杂,同一疾病可以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相同的临床表现可以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其自身的特点导致了神经病学成为临床教学的难点,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课者本身对疾病的把握程度决定了教学方式的选择和教学课件的制作,纸上谈兵者不能很好的利用两者的优势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授课者应当在精心设计课程的基础上,认真选取病例,针对性的设计问题,将LBL和PBL紧密结合,根据授课内容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工具为教学内容服务,达到最佳效果,为繁复的神经病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张东华,高岳,薄红,董靖竹。PBL教学法在我国临床教育中的应用所存在的问题。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年第1期,P99-100页。

篇2

关键词:神经病学;导入教学法;中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4-0852-03

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是专门研究人类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学科。神经系统疾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疾病的表现形式多样,神经病学检查复杂,诊断手段发展快速,它源自内科学,而又自成独立的体系。它是建立在神经科学的理论基础上,与其它临床学科有密切的联系,是具有高度逻辑性、理论性的一门临床学科[1]。目前,中医学生学习神经病学课程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如吴宣富等[2]的调查结果显示,97%的中医学生赞同开设这门课程,分析认为从发扬中医的角度来讲,中医院校开设神经病学课程具有深远的意义。但神经病学专业性强,涉及面较广,教学难度大;同时,中医学生西医基础相对薄弱,对学习神经病学畏难情绪重,普遍反映神经病学“难学”,是一门“头痛”的课程,给教与学双方均带来很大的困难。所谓“导入”,是指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或深化、改换教学话题时,说的和做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段教学过程,以引导学生进入良好学习状态的一种行为方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笔者在对中医系学生教授神经病学的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导入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减轻学生对学习课程的畏难情绪,提高了教学效果。现就对中医学生神经病学课程教学的导入方法及其实践,阐述如下。

1神经病学导入教学法的必要性

神经病学的课程特点决定了神经病学导入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其特点有:①高度复杂性,高度逻辑推理性。神经病学一方面是建立在坚实的神经科学理论基础之上;同时,又与其他各相关临床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渗透、交叉融合而衍生出许多边缘学科如神经遗传学、神经免疫学、神经流行病学等等,均以神经病学为核心,因此一向被称之为既具有高度复杂性又具有高度逻辑推理性的一门临床学科。②领域广阔,基础要求高。神经病学是建立在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病理学、神经生化学等基础上的专门学科。它要求医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神经科学的基础知识,熟悉各种神经解剖通路、组织结构和功能,才有助于神经病学的临床表现及体征的理解。③内容抽象,理解困难。神经病学由于涉及神经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解起来显得困难。特别是它那高深的神经科学理论和密如蛛网的神经传导路,更使许多医学生望而生畏。③发展迅速,教学量大。神经病学是所有临床学科中最有活力,也是未知数最多,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而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新疾病、新技术、新理论的出现,使需要教学的内容增多。同时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时间缩短,造成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矛盾。⑤实践性、操作性强。神经病学诊断是建立在完整的病史询问,神经病学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的基础上,神经病学体格检查具有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特点,它要求操作规范、准确,增加了教学的难度。⑥理论和临床脱节:学生对《神经病学》的畏难其实主要表现为对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的遗忘,由于大一年级学习系统解剖后学生对神经系统就再无接触;同时,上课时囫囵吞枣,考试前死记硬背,未能很好地掌握神经病学的基础知识,更不能很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联系临床实践,因此到大四学习《神经病学》便感困难,使学生在学习时尤如面临一个全新的学科。中医学生西医基础相对薄弱尤为突出,尤其是西医解剖基础缺漏太多,导致神经病学的学习难上加难。吴宣富等[2]的调查结果显示,86%的中医学生认为神经病学学习的难点、疑点在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和神经定位诊断,另有12%的中医学生则认为疑难点在神经系统检查,仅有2%的中医学生认为学习的难点在神经科各种疾病。

2神经病学导入教学法的作用

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师如果一上课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把学生的心抓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带到教师的思路上来,而且可以使学生明确要求,集中精力,引发思维,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从而达到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神经病学难学的要点就在于对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缺乏认识,部分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学习兴趣下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传授知识、记忆型为主,只能是听取、背诵和再现,且枯燥、乏味,抽象难懂,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学中教师若通过恰当巧妙的富有吸引力的导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稳定学生情绪,把他们的注意力很快地吸引到课堂上,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授知识的重要前提。兴趣是引起、维持和促进行为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对教师而言,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课堂实效的重要手段。其次,新颖的导入,可以把学生的大脑中前一节课的思维暂留瞬时切断,从而启动学习新知识的思维,使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目的与要求,从而开动脑筋,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此外,新旧知识之间无论在认识上还是思维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与跳跃。所以对新知识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也就存在着不同和差异。恰如其分地进行新课的导入,可以减少或平抑知识与思维的断层,降低其台阶。使知识内容过渡平滑自然,前后衔接紧密,为新知识的教学铺平了道路。

3神经病学导入教学法介绍

3.1以教师为中心导入教学过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其丰富的学识、生动的语言艺术、灵活的教学手段、甚至个人的人格魅力都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3]。因此,教师在神经病学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以教师的导语引入教学过程显得十分重要。举例如下:①问题导入法:教师可采用单刀直入,直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如在《脑血管病总论》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首先提出以下问题: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三大疾病是什么?脑的血液由什么血管供应?脑血管病是如何分类的?脑血管病的病因是什么?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脑血管病的症状和体征能否进行提纲契领的归纳?脑血管病如何预防?然后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原文逐一进行讲解。由于学生急于想知道问题的答案,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进入探索性学习过程。②温故导入法:所谓温故导入法,即按照温故而知新的原则,教师选择一些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已学过的知识,或进行比较、或进行提问,以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一方面达到巩固已学知识的目的,另一方面使学生对要学的知识“新”在何处有所了解,便于新知识的掌握。神经病学的定位诊断以神经解剖为基础,神经系统疾病的表现与损害的解剖部位密切相关,如果学生头脑中不能正确建立神经结构间的完整、立体、统一的概念是无法学好神经病学的。对于神经解剖的相关知识,学生大多在低年级时都曾学过,但因神经结构精细且位置、走行、分支隐蔽,不易观察,比较难记,费解易忘,学生到了后期临床课学习中,大多已经遗忘。因此有必要花一点时间帮助学生复习神经解剖知识。如在学习《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时,可先温习解剖学所学的有关面神经的解剖知识,再温习面神经核上支配的特点面神经核下3/4受单侧皮质核束支配,最后提出教学中学生要掌握的新知识。通过复习,学生在短时间内很快地回忆起先前学过的知识,将前后的知识贯穿起来,从而能跟上教学的节拍,加深了学生对面神经麻痹临床特点的理解及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的鉴别诊断。③病案导入法:病例导入式教学法以病例为中心,提出相关问题,启发学生研讨有关的基础与临床知识,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将“死”知识“活”学。这样可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以病案导入教学时,所选病案一定要与教学内容有较好的相关性,最好选择自己的切身体验,讲解时才能信手拈来、生动活泼、具有说服力。李坚等[4]对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1998级5班50名学生,进行病例导入式教学脑血管病单元(对过去连续3年的学生试卷分析发现,脑血管病单元的得分率在所有单元中是最低的),经改革授课方式后,得分率明显增高,且超过了传统授课单元,差异有显著性。认为病例导入式教学适用于神经病学教学,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应逐步扩大其应用,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

3.2以学生为中心 导入教学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大学生的思维已达到较高和较成熟、且具有一定创造性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自由式谈话、讨论与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绝大多数的知识是靠学生自己积累的。为此我们在教学时强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传授学生如何主动地去学习,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强行“灌输”。对于神经病学中至今争议较大又不能回避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自由讨论导入法导入教学过程。如在讲解《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吉兰-巴雷结合征)》治疗时,可以让学生先讨论:①本病可用激素治疗吗?②对第4、5版王维治主编的统编本科神经病学教材,对激素使用有何不同?③对循证医学的结果应如何理解?同时可结合吉兰-巴雷结合征的循证病例实践[5]进行讲解。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讨论的内容,再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引入主题。教学过程中学生讨论十分热烈,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自由式讨论时教师要应注意:课前安排好学生自学,使学生对讨论的内容有所准备;导入式讨论的目的和内容要明确,切忌跑题;时间要有限制,一般控制在10~20min之内;教师的阅读面要广,要深入到本学科的前沿,将最新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对存疑的问题,疑在何处,要有交待,对多种观点并存的理由,应予阐明。通过自由式讨论,使学生感受到要学好《神经病学》,仅仅依靠《神经病学》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尚需依靠大量的课外阅读,从而培养学生课余阅读的习惯。该法还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学生学会从多方面、多层次对问题进行思考。

中华中医药学刊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诸多导入方法皆可通过多媒体形式进行。如在癫痫病的教学中,癫痫和痫性发作的概念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若借用多媒体的手段,在讲述时可采用巴西著名足球明星罗纳尔多及著名画家梵高独耳的画像,讲清梵高是一个癫痫病人,在癫痫发作时曾作出自残行为用刮胡刀割掉自己的一只耳朵。而罗纳尔多曾在法国世界杯上与法国队的决赛前,因承受不了巨大的思想压力,发生痫性发作。在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及注意后,对癫痫和痫性发作两个概念的特点、区别及联系进行讲解,同时,结合各种痫性发作类型的录像及同步脑电图改变,内容丰富,形象具体生动,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如同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和安排经过精心策划就能起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神经病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但要使导入技能能够在神经病学教学中发挥它的作用,在设计导入时应遵循一定原则,如针对性、精巧性、趣味性、启发性、关联性、语言艺术性,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形成一个利教利学的课堂氛围,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针对西医课程及中医学生的特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条件下,更好地让中医学生学好西医课程,教学方法很重要。高等中医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单位时间内授课的信息量,采用多样教学方法来拓展和充实课程内容以适应人类社会发展和医学科学未来的走向,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中医学生神经病学导入教学法可能是有益的探索之一。

参考文献

[1]罗海彦,胡长林.神经病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5):382-383.

[2]吴宣富,林兴栋,钟嘉熙 .中医院校开设神经病学教学效果调查分析[J].中医教育,2004,23(2):16-18.

[3]陈小茜.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课堂教学主体参与[J].卫生职业教育,2001,19(4):59.

篇3

关键词 神经病学 临床实习 教学方法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329

加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和主要特点之一[1]。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由学生转向临床医师的关键时期,临床教学工作对医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基层医院,还存在着教学资源相对不足,患者拒绝或不配合教学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我们从多年的神经病学临床实习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适合基层医院的带教方法,现将神经病学临床实习教学效果总结如下。

规范临床教学查房

实习生在神经科实习期间,每周都要安排1次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的教学查房。被安排查房的病例,多为神经科收治的脑血管等常见病和多发病;而对某些症状与体征均典型的少见病种,更要及时示教。规范教学查房的步骤主要包括:①实习医生要熟悉病情,做好汇报病情及体检的准备;②临床带教老师应结合病人情况,选择最需要解决的诊断或治疗等临床问题为目标;③实习医生简要汇报病情后,要作重点体格检查,同时带教老师给予纠错及正确示范;④密切结合病人,深入分析病人的诊疗问题;⑤归纳总结要求实习生掌握的内容,点评实习生在查房中的表现,布置下一次查房内容。我们在临床分析中,通过启发教学、示范科学的临床思维方式与过程,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并形成医嘱,解决了病人实际问题,从而病人很乐意配合我们的教学,认为我们不是把他们当作“教具”,而是帮他们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通过查房传授给实习生相应的临床知识与技能,不但能使其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掌握了建立诊断和选择治疗的方法与过程,从具体病人提升到理性认识,加深了他们对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典型的少见病种的认识,提高了实习教学的质量。

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教学方式的一场改革[2]。在神经病学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将各种文本、图像、视频和动画等有机地融为一体,使教学信息呈现形式丰富多彩,增强了学生求知欲,从而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由于神经内科与基础学科,尤其是神经系统解剖学关系密切,认为神经病学难学、难懂,这是很多实习生的共同感受。因为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正是他们“头痛”之处,为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讲小课或看录像的形式,把临床常用的神经解剖知识,结合临床病例进行指导,使实习生觉得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另外由于基层医院存在教学资源相对不足,一些具有季节性、地方性疾病少见,如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或急性脊髓炎这类非常重要而病人相对较少的病种,我们就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制作相关疾病生动的课件,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本地区较少见的病例及季节性少见的病例,弥补了基层医院这方面的不足。

重视临床病例讨论

临床病例讨论是一个医师临床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体现。在实习生临床病例讨论中,教师作主导,学生为主体。我们选择适当病例(如典型、疑难或罕见病例),讨论其诊断或治疗,提前印发病历摘要给实习生,提出能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的问题,如归纳病例特点、定位及定性诊断、鉴别诊断、提出进一步诊治意见等,要求实习生必须提前书写发言提纲。为更接近临床工作的实际,病历摘要只提供初次接诊病人的基本临床资料,让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从主诉推导假设诊断,进一步结合病史和体检,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然后再依次提供进一步的资料,引导学生结合基础与临床知识展开讨论。不必要一开始就提供全部有确诊意义的资料。在临床病例讨论中,教师应积极互动与及时引导,最后教师再作出总结与点评。病例讨论的意义在于培养实习生的逻辑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之具有敏锐的观察和慎密清晰的思路。通过上述措施,使实习生逐步养成了一种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其临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临床医疗水平。

加强临床操作指导

神经内科基本技术操作(如腰椎穿刺术),要想在很短的实习时间内熟练掌握是不易的,加上基层医院有时病人拒绝让实习生操作,所以我们采用操作指导“三步曲”进行培训:①术前讨论:包括本项操作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器材准备、操作过程(包括术前准备、、穿刺点选择、消毒与无菌操作、麻醉方式及要点、穿刺手法及要点、抽液速度与数量、标本处理、拔针后穿刺点的处理)以及术后对病人的处理等。主要由实习生讲述。②术中指导:带教老师要“放手不放眼”,用适当的语言或肢体动作,及时指导操作和纠正错误,要全程监督每个细节,必要时应立即补位,保证该项操作过程规范、准确、顺利。操作完毕指导学生清洁用过的器材。③术后总结:点评学生在本次操作中的优与缺点,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和改进措施。通过对临床操作的系统指导,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规避差错事故的发生,可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另外,神经系统体查是实习带教的重点,也是难点,实习生很难在短时期内掌握体查的正确手法和理解病理体征的临床意义,针对这一难点,我们录制了高年制医师进行神经系统全面体查录像带及典型阳性体征病人录像带,组织每一批实习生入科时观看。在每天查房的病人体格检查中,带教老师示范和实习同学动手实践相结合,力求手法准确到位,并理解每一项目的临床意义。

培养实习生的人文素质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当前医疗的重点从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转化为“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学模式。在这种新形势下,要求医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有扎实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有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具有与各种人群打交道的本领以及应对各种复杂事件的能力[3],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神经病学专业知识、临床技能传授给实习生,还要把良好的医德医风、伦理道德规范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传授给实习生。我们在入科教育中,增加了医患沟通技巧内容,包括倾听、表达与解释、情感交流及对患者的鼓励等。带教老师在临床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仪表语言和与病人沟通的艺术,渗透对学生的医学伦理、人道主义的人文教育,塑造实习生的健康人格和崇高医德。

综上所述,通过神经病学科的临床实习带教,使实习生掌握了神经病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提高了人文素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帅杰.神经病学教学中素质培养及互动式教学探讨.医学教育探索,2005,4(5):295-296.

篇4

[关键词] 神经病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1(b)-065-02

神经病学是为临床医学生提供的一门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神经病学概念多、结构复杂,具有更加专业和更加抽象的内容,难以理解及记忆,这就给临床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现在教学手段仍是以讲授法为主,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很大制约。如何提高现行的教学质量是我们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因而,我们应该寻找多种教学方法以改进神经病学临床教学质量。在本文中,我们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谈谈提高神经病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1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教师首先要对本专业充满热情,同时针对学生好奇心强、涉猎较广等特点,综合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对神经病学的学习兴趣。具体方法:①充分举例,增强感性认识。病例主要选取具有代表性、趣味性的或学生耳熟能详的人或事。例如,在讲帕金森病之前,先播放拳王阿里在亚特兰大奥运会点火时手明显震颤的情景,在讲授肌萎缩侧索硬化时选取霍金的例子作为引言等。②以疑激思,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③学习应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处理问题中发现,以解决问题而告终,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强烈求知欲,才能展开积极思维,发展思维能力。③互动讨论,学生主观感受和自己观点的表达能使个人思维充分发挥,个人见解和智慧充分展现。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强化学生的间接体验、理解课堂教授的知识,并转化为临床和科研思维的智慧,最终教师把教学变成了欣赏的过程。④语言生动、幽默,这样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享受学习的过程。当然,激发学习兴趣方法的选择,还要因人而异,如对护理和大专的学生可偏重于举例和提问的方法,而对本科以上的学生多偏重于互动讨论和拓宽视野的方法。

2 教师要有良好的表达能力

教师语言品质的优劣,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语言和非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中知识及信息的传递,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语言修养,锤炼教学语言,提高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规范,尽量讲标准的普通话,语言要确切、清楚,要能尽量表达所讲的内容,做到准确精炼,还要做到优美动听,结合所讲内容做到音调抑扬顿挫,速度快慢适中,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要培养非语言技巧和表达能力,恰当地把脸部表情,形体手势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这样,在教师讲解的引导下,学生的课堂吸收率会大大提高。

3 教师应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系统及神经病牵涉内科、外科、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药理学等知识,还涉及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作为神经病学教师,必须学识渊博,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不能满足于一本教科书,即做到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应该有“一桶水”。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之一,教师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很多病种自己都诊治过,这样在讲课中就能联系临床病例,联系实际。只有老师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及医学基础,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讲得透彻,通俗易懂;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调节学生情绪和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神经病学教师多到临床实践,多接触病例,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当今,医学科学发展很快,作为教师要多看国内外有关本专业的发展新动态,能在课堂中介绍给学生,并要深入浅出,使学生听得懂,这样,使学生的知识不只限于教科书,而对此门学科的新进展有所了解。

4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

神经病学与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密切关联,由于实践性和技术性强,内容繁杂和凌乱,使得学生学习越来较困难。很多神经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大多学生感觉陌生,单靠讲述很难让学生理解。多媒体手段的应用,是课堂讲授的补充,其复合性和具体形象是多媒体教学优于传统教学的重要特点[1]。首先,针对学生感觉相关神经解剖基础复杂、抽象、难记的特点,我们借助图片、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尽可能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感性化。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并将静态的过程动态化,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形态思维的需要。例如在帕金森病教学过程中,很多描述如慌张步态、静止性震颤、面具脸等讲起来比较抽象,我们就在平时的临床工作中注意搜集患者的照相和摄影资料进行演示,或教师在讲台上“表演”,让学生真正“看到”症状表现,而非仅仅通过文字描述去想象;又如,运用录象表现癫痫常见发作形式的临床表现如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失神发作、部分运动性发作等,相应的脑电图特征以及神经影像学特征,使得教学更加直观和形象。这样,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5优化并熟练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除讲授法外,还应体现启发式教育,以问题引导讨论式的课程,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因神经病学属临床医学,可以以疾病为中心,综合病例开展多学科的病例讨论,融合临床医学于基础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之中,使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医学问题,从而对本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使所学到的知识更扎实、丰富及广博。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对学习医学知识非常重要,只有将医学知识记牢,才能运用所记的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并解决问题[3]。在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的内容及特点,将几种常见的科学记忆法灵活地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懂得科学地记忆知识,能明显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如桥脑侧视中枢病变可致同侧凝视麻痹(双眼凝视瘫肢);皮质侧视中枢病变可致凝视麻痹,但常表现为双眼凝视病灶而非凝视瘫肢(破坏性病灶),我们将其各自特征记忆为“脑干病变看瘫肢,半球病变看病灶”。至于为什么中枢性眼肌麻痹双眼凝视病灶而非凝视瘫肢,则较难理解。我们应用联想思维法作如下思维:大脑皮质为人体最高中枢,其较脑干发达,故当其相应部位病变时,它要告知人们其病变的部位,而不象脑干那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哪瘫看哪),这也是人类进化的表现。科学记忆法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师更应将其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将其掌握和应用于学习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等。

[参考文献]

[1]周竹娟,郑健,赵士福.多媒体技术在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激光杂志,2005,26(3):82.

[2]肖波,杨晓苏,杨期东,等. 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多媒体优化组合[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6):2558-2559.

[3]刘竞丽,李劲频.浅谈如何提高神经病学的教学质量[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1(2):172.

篇5

【关键词】 神经病学; 双语教学; 教学模式

Practice and research of scientific modern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bilingual teaching model of neurology ZHANG Ning,LEI Da,YANG Huan,et al.Affiliate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08,China

【Abstract】 The combination of neurology knowledge,bilingual teaching and clinical practice pattern during ward-round has greatly enhanced the level of students medical English and promoted their study activity.Applica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the inmmal clinical practice will improve clinical practice quality and comprehensive practice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The systemic bilingual teaching model in clinical practice of hemotology is an effective model for clinical practice.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Key words】 Neurology; Bilingual teaching; Teaching model

实现双语教学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必然要求。开展和推广双语教学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大医学院校的不同专业、临床医学不同阶段纷纷开始了双语教学改革的探索[1,2]。很多医学院校在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后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因为教学基础、师资水平和学生层次不同,不能盲目照搬现有的教学方法,而应积极寻找适合本校的双语教学模式。近年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科在临床实习中开展双语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体会和存在的问题作一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教改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实习的8年制2005级、2006级以及5年制2006级、2007级的临床医学本科阶段共9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男生43名,占43.9%;女生55名,占56.1%。选择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丰富,且在英语听说读写方面表达能力强的高年资主治医师以及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者来承担双语教学任务。

1.2 实施方法

1.2.1 实施岗前培训 对即将进入神经内科实习的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熟悉和掌握神经内科常用英语词汇、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特点、科室交班及查房的注意事项等。

1.2.2 采用双语交班 要求当天交班的学生尽量用英语交班,包括患者主诉、主要症状、阳性体征、诊断及鉴别诊断,交班前由上级带教教师针对英文交班加以指导。

1.2.3 进行双语查房 教师于教学查房前1周选择l~2种神经内科常见病例,通知实习学生预先收集相关资料。使学生对该疾病的相关英语医学词汇,如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及家族史等的表达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在进行双语查房时,教师先用英语对疾病要点及其中可能涉及到的医学专业词汇进行讲述,采用特定的英语表达方式,对疑难部分配合中文进行讲解,从而保证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能对该疾病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以达到对该部分教学内容的掌握。并且在整个查房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使用英文提问和发言。

1.2.4 查房后及时小结 针对查房所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重点和难点。整个过程均要求学生尽可能的用英文表达,且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部分内容使用多媒体配合进行,以加深学生对所学临床知识的理解。

1.2.5 英文病历书写 每一轮实习学生结束实习时,书写一份完整的英文病历,并交带教老师批阅。

1.2.6 开展问卷调查 在神经内科实习课程结束时,对使用数据通过频数分布来描述和分析,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随机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98份,收回98份,回收率100%。问卷采用自我设计的结构式有效问卷98份。问卷内容包括:教材方面,幻灯制作,授课情况,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对临床知识掌握的影响,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以及对神经病学授课的满意程度和对神经病学双语教学的认可程度等方面。

2 结果

2.1 结合图1~5,可以得出以下结果:(1)从教材的来源角度看,绝大多数的学生倾向于中英对照及中文统编的教材,而较少选择英文原版和英文汉化的教材。(2)对于幻灯制作中英文所占比例,以及对授课方式中采用英文讲解比例,大多数人都选择在25%~50%。(3)在授课方式的提问方式以及临床联系方面,绝大多数的学生选择问讲参半,以及病例引出的方式,而不喜欢老师照本宣科的讲解方式。

2.2 结合图1~5和表1可以发现,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按重要程度依次为:(1)课件制作的质量;(2)授课的中英文比例;(3)教师英文水平;(4)专业知识的传授;(5)教材来源。

2.3 由表3可以发现,学生在对神经病学临床实习双语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中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双语实习模式有助于提高其专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仅少数的学生认为帮助不大,占用大量实习时间学习英语,临床实习受影响;90.3%的学生认为英文病历书写值得推广,仅有9.7%的学生认为书写英文病历没必要;74.8%的学生认为双语交班值得推广,25.2%的学生认为价值不大;74.5%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查房值得推广,25.5%的学生不赞同双语教学查房。

3 讨论

3.1 双语教学在神经病学教学与研究过程中的体会

3.1.1 应强调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主张第二语言在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方面全方位的交互,尤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通过采用双语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自己问病史、查体和查阅英文文献,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实习模式,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另外,在双语查房时,应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询问学生对该部分学习内容能否较好的理解,从而了解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1.2 应注意把本专业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结合,因材施教,按照先进性、学术性和易接受性的原则,将查房病历提纲,如脑出血、多发性硬化、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疾病提前一周发给学生预习。同时让学生将预习教材时涉及到的较难的医学词汇单独标记出来。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病种注意做到以下两点:(1)适宜教材的选择:主要包括自行制作的课件和讲义,以及借鉴或直接选用已经出版的部分国外英语医学教材;(2)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的选择:通过采用图片、多媒体、录像等方式,尽可能把医学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直观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医学专业知识。

3.1.3 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在神经内科双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这不仅是神经病学理论课双语教学的延伸和深化,而且通过该模式的合理运用,能使学生掌握专业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从而帮助他们强化专业词汇,也培养他们医学英语运用能力,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也能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临床实习模式,绝大多数学生参与性较强,学会了主动学习,认为收获也很大,英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从总体效果判断,该教学模式达到了神经内科教学的目的。

3.1.4 应努力克服由于语言环境缺乏对双语教学造成的不利影响。社会和家庭都缺乏语言环境,这是限制双语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讲,中国人学习英语的不利因素太多,而有利因素太少;此外,语言学习要讲究语境,着重于应用,而双语教学正好缺乏这一点[3]。

3.2 双语教学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2.1 师生双方的素质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推广 目前大多数参与临床实习教学的带教老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双语教学培训,只具备本专业的授课能力,应用外语讲授专业知识的能力相对欠缺,教师对外语的应用能力不高,英语表达水平也不高。虽然很多教师都有硕士或博士学历,甚至一部分还有国外留学的经历,但对神经病学这种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进行讲解时在课堂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仍然显得力不从心。有资料研究,通过不记名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满意度不高[4]。学生普遍反映大部分老师只是照本宣科,不能展开讲解。同时,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教师本身的授课能力和学生的外语基础水平影响了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双语教学查房顾虑较多,认为费时费力,收效不大。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相应改进措施,注重专职教师的培养,如要开展双语教学高校应该具备专门的双语教学教研室,并要求有高素质,较高专业外语水平以及神经病学专业知识水平的教师队伍。另外还可以聘请有资历的外籍教师充实到双语教学的队伍中,组织教师讨论交流双语教学的心得体会,通过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提升双语教学的质量。同时请有经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进行实习观摩活动,加强经验交流;也可开办教师英语提高班,进一步提升英语能力;也可组织一些医学英语专题讲座,使学生逐渐熟悉用英语来接受及表达医学专业知识,给学生提供和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以提高学生医学英语应用的水平[5]。

3.2.2 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较低 虽然大部分学生都通过了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已经通过英语六级考试,但这仅限于普通英语,其听力和口语能力仍相对较弱,专业英语水平普遍较低。神经病学专业词汇较多且复杂,其基础理论知识又十分抽象,加之神经传导径路的复杂性以及神经病学体格检查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强等特点,即使老师能很流利通畅地用外语讲解,甚至用母语讲授,学生理解都比较困难,故神经病学双语教学的难度较其他学科更大。针对上述问题,应该注重在学生普通英语提高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其专业英语水平。着重培养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增强他们接受双语教学的信心。医学课程有其系统性、联系性,虽然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但其以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病理学等很多学科为基础的,更与其他临床学科有广泛的联系。这就要求学生掌握相应学科的词汇,才能更好地通过双语教学学习神经病学。因此,这就要求学生从入学初开始,积累专业词汇,努力培养学生对神经病学专业的浓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利用现代网络与学生进行互动,组织同学之间的讨论,学习和交流心得体会,循序渐进地诱导学生产生对神经病学学习的兴趣。

3.2.3 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资金等方面的问题,对专职神经病学双语教师的培养受限。目前该学科的教学任务主要由各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医生来承担[6]。各高校都缺乏有资历的能通过双语来任教神经病学的教师,因而存在教师少,需要授课的班次多等情况,故在课时的安排上不足。从而导致教师备课时间缺乏,课堂时间不足,进而出现有为完成教学任务仓促宣读等状况存在。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理解、消化吸收应该掌握的知识,从而影响了神经病学双语教学的效果。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增加双语教学的课时,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对神经病学知识系统的掌握;(2)完善相应的考试制度,给学生适当的压力,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使用统一的教材、复习题等,从而有利于学生预习和复习之用[7];(4)使用板书和幻灯片相结合的方法,既详略得当,又图文并茂,从而有利于学生接受并掌握。

3.2.4 缺乏切实可用的双语教学教材 临床双语教学在我国尚属实验探讨阶段,没有固定、标准的教材、大纲、方法和格式。因此,不同教师所使用的教材差异很大,有的是国外英文原版教材,有的是节选英文教材,也有的是教师自编的讲义,版本和内容不完全统一,教学随意性较大。此外,教材难易程度不同也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部分学生反映查找资料耗费时间,毕竟是专科实习,以后用处不大。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依据本专业特点,参考国外教材,根据学生各自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编写适合学生的双语教学讲义,辅以典型病例分析,并组织双语查房及病例讨论[8]。

3.2.5 语言环境缺乏 社会和家庭都缺乏语言环境,这也是限制双语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讲,中国人学习英语的不利因素太多,有利因素太少;而且,语言学习要讲究语境,着重于应用,而双语教学正好缺乏这一点[3]。针对上述问题,应该努力建设好大学校园的英语角,英语角是学生或老师通过英语进行对话交流的地方,虽然大多数英语角在建立之初都会聚集一些外国留学生,外籍老师和想提高口语水平的学生,尽管聚集的人很多,但绝大多数都是光听不说,张不开嘴。目前很多大学都有这种英语角,应该有组织、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使其能发挥最大作用。从而解决语言环境缺乏的问题,以利于提高课堂上双语教学的质量。

总之,通过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导入双语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师生的专业英语水平,紧跟医学前沿研究形势,与国际医学相接轨,从而促进医疗、教学、科研水平的全面提高。而且有益于培养既有较强的临床能力,又有高水平专业英语水平的国际型复合型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同时,对医学人才培养本身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在临床实习阶段双语教学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如何进一步提高临床教学的质量,其探索工作仍是复杂和艰巨的,加之目前我国的神经病学双语教学的探索还处在比较困难的初始阶段,神经病学又因其专业的特殊性,进行双语教学的难度很大。双语教学需要利用语言对神经病学专业知识进行通畅流利、融会贯通的讲解,从而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的专科知识,这不同于普通英语课,仅要求对语言本身的掌握。因而这不但对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高的要求,更要求教师和学生对神经病学专业这门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只有通过不断实践,认真地加以分析和研究总结,才能将双语教学更有效地进行下去。

参 考 文 献

[1] 王晓艳,沈守荣,张梦玺,等.内科学临床实习双语教学优化模式的探索[J].实用预防医学,2009,16(4):1297-1299.

[2] 王芳,潘世扬,黄瑕琚,等.《临床检验免疫学》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10,9(3):332-334.

[3] 陈立章.推行“双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5):106-107.

[4] 陈立杰,刘冰熔,王维治,等.对七年制医学生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3,3(4):45-48.

[5] 陈明伟,任辉,钟秋玲,等.临床医学内科学双语教学调查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2):126-128.

[6] 宁天舒.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原则和条件[J].高教论坛,2003(3):95-97.

[7] 向静,杨清武.神经病学双语教学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10(9):570-572.

篇6

[关键词] 全面质量管理;教学质量;神经病学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7(c)-0128-03

神经病学是一门既复杂又抽象的学科,学生们普遍反映难学,多年来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方法上亟待改进和提高。在以往教学研究上,采用常用的科研方法,进行横向分组的对比研究仅是对某一教学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而要全面要提高教学质量仅对某个教学方面的问题改进是不够的[1]。因此,通过调查研究,应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教学活动的各环节,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并重点针对主要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对提高当前神经病学的教学水平有更重要的意义。

该教研室借鉴企业界的全面质量管理(QC)方法,于2009年1月―2012年7月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为目的,将全面质量管理方法运用到神经病学的临床教学研究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方法

按质量管理的最基本行动模型(PDCA) 循环进行操作。包括以下四个过程:①P计划(研究情境或查找原因);②D执行(按照计划,付诸实施);③C检查(评价实施结果);④A处理(总结经验)[2]。

1.1 成立QC小组

成立QC小组,QC小组共有8名成员,由教研室主任、副主任、秘书及中高年资教师组成,研究前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和分工,做好研究计划。

1.2 确定研究对象,查找原因

纳入研究的对象为2006级中西医结合本科专业班的学生和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班的学生与2007级中西医结合本科专业班的学生和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班的学生。小组成员采用在教师中问卷式调查方法,发动教研室全体教师围绕上学年神经病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2006级年级的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查,收集意见,找出和分析哪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哪些是次要原因,经整理做出统计表,见表1。并针对主要原因进行重点研究和处理,制定对策。

1.3 研究制定对策

经过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教师工作忙,课前准备不充分,教学的效果不佳。学生的神经解剖基础知识不牢固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认识错误,认为是考查科目,不重要。实习带教教师讲解少,学生提问少,师生交流少,未能很好的结合神经解剖的基础进行教学。制定的教学计划未能很好执行,研究的教学成果未能很好应用,教学设备不完善,教学课件未及时更新仍沿用旧教材的课件以及病案导学式教学法未能很好落实等其它多种问题。针对找出影响神经病学教学质量主要原因,研究制定对策,绘制实施对策表,见表2。明确神经病学教学要解决的重点及难点问题,并针对主要问题进行重点攻关及处理。

表1 教师30人对神经病学教学中存在问题调查统计表

1.4 具体实施

小组成员定期开会活动,活动1次/月,建立活动记录本,做好记录。针对找出影响神经病学教学质量主要原因,制定的对策,针对影响神经病学教学质量主要原因逐条落实,解决,并根据分工落实到具体负责人,提出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攻关研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检查措施的落实情况,在管理上,包括对现在校的学生教育和指导及对教师教学的监督和管理。

1.5 进行总结

攻关研究活动结束后,对所做的工作进行总结,找出不足,制定改进措施和取得成果的巩固措施。

1.6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通过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针对教学活动的各环节出现的问题,同时解决,提高了神经病学教学质量,研究结束后,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对学生满意度提高。

①研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对学生临床综合能力满意度提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教师对研究前后对学生临床能力满意度调查表

②研究活动结束后学生的出科考试成绩得到提高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4 研究前后学生平均出科成绩、病例分析评分对照表

篇7

关键词:高等教育;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对于现代社会的定义有很多种,如网络时代、知识时代,但无论哪一种概括都是以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为基础的,可人却是感性的、个体的,所以,以人为本、培养人文精神有助于我们发现灵魂、感受诗意。要织成一条美丽的锦缎需要经线和纬线的结合,要描绘我们多彩的人生需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人类早期的教育以承传文化、成就道德理想为主,近代工业社会的教育则是重视知识的实用和应用,突显经济功能的教育。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人本思想文化传统的偏实用性倾向,至今影响着一些人对科学的全面理解。从明朝宣宗后的闭关锁国、弃海而衰,清代的悖世界产业大潮而作茧自缚、鄙夷科技,导致丧权辱国、江河日下、民不聊生的悲辛结局和近代西方列强的崛起中,人们认识到科技的巨大力量。从近代到现代,多少爱国志士的奔走呼号,纵横推动,才有了今天“科教兴国”的国策。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高等教育中普遍的浮躁现象和商业化急功近利思想日益严重,导致传统的人文价值受到迄今为止最大的挑战。许多大学生对他们认为无实用价值或于赚钱无益的知识一概弃之。而科学从来就不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精神文化。只把科学视为满足生存需要的方法、工具无异于买椟还珠。其弊端在于,它可能会不断加剧已经分裂的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对立,最终导致破坏人类精神的健全。

人类文明就是使人受到良好的教育并最大限度地收敛人类的罪恶。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即人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早在1948年,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教授在清华大学演讲时就曾提出“半人时代”的概念,探讨过因文、理分家导致人的发展的片面化和畸形化,从而使现代社会出现了许多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和不懂技术奢谈人文的“边缘人”。然而,多年来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不仅存在文、理分家,重理轻文的现象,而且无论对自然学科还是人文学科的教育偏重传授死的知识和空泛的理论,而缺乏科学价值、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传承,更缺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教育。

科学的目的是求知求真,科学的精神体现在不尽的真理探索之中。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自然观,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这些科学精神对时代价值观的冲击、对人类信念和理性的重建具有重大作用。科技之光的普照,科学观念的更新与普及,会在更深的层次上影响人们的道德和价值观。科学的神奇之处在于,它从不提出道德的目的,但却导致道德。当人们真正用科学的目光看待客观世界,理智地思考面临的严峻现实之时,强烈的科学精神和规律意识容易把人们引向高尚的境界。同样,科学的神奇力量会在潜移默化之中使人获得精神享受,感受科学之美,欣赏自然的奥秘,体验创造的快乐。而且,在科学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独立与创新的能力、自由与宽容的态度、团结与协作的精神,就是人文价值。

科学是求真求是,是解决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问题,要回答的问题是:“是什么?为什么?”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然而科学并不能保证本身的发展与应用是否有利于人类进步、国家富强、民族繁荣、人民幸福。人文是求善,是解决精神世界的认识问题,要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应该怎样做?”人文不但是一个知识体系,而且是一个价值体系、伦理体系。这个知识、认识、价值、伦理越符合人民的利益就越善。然而人文并不能保证所回答的问题是否建筑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是否能实现,是否真的会造福于人类。

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真为善奠基,善为真导向;只有真和善的结合,科学和人文的结合,才能造福于人类。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人文精神?现有辞典没有给出精确的定义,一般地说,科学精神,是关于“事实的知识”,是对“事实”的“真”的追求,要求知识符合事实,解决“是与非”、回答“是不是真”的问题。一般常说的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坚持真理,重视实践,敢于怀疑,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等等,这是科学精神的范畴。

人文精神,是关于“价值的知识”,是对“价值”和“善”的追求,要求行为要符合道德,解决“善与恶、美与丑”、回答“应当怎样”的问题。一般常说的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做任何一件事要有明确的意义、正确的目标、符合社会理想和信念,要有高尚、善良、纯治和健康的情操与精神,真善美的生活态度,等等,这是人文精神的范畴。

科学与人文,是一个人实现完美高度的双翼,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现繁荣富强的双翼。科学,主要同左脑工作有关;人文,主要同右脑工作有关。但人脑毕竟是个整体,左右两半紧密联系,功能协调,共同工作。因此,从本质上讲,科学与人文是相融的、是一体的。如果用李政道先生的话讲,他们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用此来形容两者不可分割,但还不足以形容两者相互渗透与融合。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统一的,它们的关系不是机械决定论的,而是辩证法的相互作用论的。我们要放弃机械论的二分法,提倡有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同时有科学精神的人文精神;或者有人文关怀的科学技术,有科学精神的人文科学,这两者相结合,发展充满人文关怀的科学技术,同时发展有科学精神的人类道德。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又是互补的:科学精神使人获得关于对象的客观知识,人文精神则帮助人从大千世界中选取对象,并确保知识服务于为人类造福的目的。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得以施展和发挥的前提,科学精神则是使人文精神落实到实处的基础和保证。离开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就会漂浮于半空;离开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就会失去目标和指向。二者缺一不可,他们共同构成完整、完善的人类活动。

高等学校作为高科技人才和高科技成果的重要发祥地,科学普及教育,是教育真正重要的组成部分。当越来越多的人享受着科技发展带给大千世界的五彩斑斓之时,科学教育的任务愈加任重道远。不仅要使学生去理解和掌握先进的科学理论与技术、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的求实与探索精神;而且要使他们去了解并认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科学的潜力和局限性。总之,科学教育应该融入浓厚的人文精神,避免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科学中愚昧,在叛逆自然中自掘坟墓。爱因斯坦说:科技只能告诉我们是什么,却不能解决应当怎样,这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尤其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世界瞬息万变,社会大环境使一些人片面追求物质生活,更加冲淡了高校的人文教育,从而造成青年一代精神家园的荒芜。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到如今,更多人意识到赚钱并不是生活中的唯一,而且许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开始身体力行呼唤大学人文教育的回归。

首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先进的教育管理思想。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的观念已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只关注学科性知识传承的应试教育转变为重视“做人、做事”的素质教育。通过培养人对自然、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正确态度,使学生懂得爱护自然、保护环境、遵守公德、尊重他人,培养学生诚实、尊重、负责、同情、自律、坚韧、奉献等美德。高等学校是产生先进生产力,创造先进文化的阵地,它不仅为知识创新提供了人才、信息、学科、学术环境、技术等优势条件,尤其以教育主体人的和谐发展与创新为重。所谓“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立足于人的解放、人的完善,是一种既弘扬科学理念,又倡导人文精神的素质教育。人文社会科学不是给受教育者一个专长,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某件事情该怎么做,而是告诉你思考问题的方法。通俗地讲,人文教育可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正义、真理、高尚,什么是邪恶、卑鄙。因此,随着先进的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必将深刻影响人们对教育的理解与思考,逐步转变重理轻文、重知识轻价值的教育思想,并促使我们对导致高校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弱的文化陶冶和过重的功利导向的传统教育进行改造。

第二,改进教育模式,创立科学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教育体系。21世纪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提倡通识教育,文理渗透,科学与人文并举,有效防止科技文化发展以降低人的素质为代价。譬如,在哈佛大学,要求任何专业的学生都要从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社会分析、道德伦理和外国文化这5大类课程中,选修其中8门课才能完成学业。为此,高校应把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作为教改的重要内容,改进课堂教育,适当增设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程,并辅之以精彩生动的人文讲座等。在专业课程的教授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内容,可通过某一定理背后潜藏着的科学方法及科学家一路走来的足迹,使学生感受到蕴藏在科学知识背后能打动人心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人生的态度和为人类发展服务的意识。例如,在电子专业的学生学习半导体微电子技术时,教师可以结合目前科学家的预测:即将到来的第二次电子革命可能在中国发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鼓励学生刻苦钻研,树立远大目标,准备迎接机遇的挑战。

建立科学的学分体系和课程体系,既给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机会,又给学生灌注人文知识的营养。将尊重事实、依从客观和理性的认知方式等科学文化的价值观与尊重生命、崇尚文化及精神力量的人文价值观互为融合,通过举办人文讲座和文化论坛形成一种氛围文化,引导我们的大学生,在认真学好专业的同时,多学些科学的心理知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生活哲理;去了解一下祖国的长城、黄河,读一读柏拉图、孔子、老子……积累人文知识基础,积淀人生的哲理,拓宽生活思路,走出狭隘,苦中求乐。这里不妨建议大家:学一点文学,即学一种表达、表现自己的能力;学一点历史,即学一种能从他人和自己的过去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悟性;学一点辩证法,即学会不固执、不偏激、不死板,灵活机变的道理。

篇8

【关键词】病例式教学;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病理学作为一门形态学科,是联系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间的桥梁与纽带[1]。中枢神经系统肿瘤(CNST)因其形态复杂、种类繁多等客观因素,导致在诊断病理中难度加大。如果要提高其临床诊断水平,首先应对该种疾病的病因、病情特征、病情发展、预后等方面有一个清晰全面的基本认识,同时结合影像、病理、临床三方面观察来加强对此类疾病的观察与研究[2]。首先通过大量图片的视觉认识来帮助学生辨别肿瘤病症的大致标本及组织形态,再次学生在被动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下应变被动为主动,通过不断自主学习来探究其临床表现特征及病理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的收集与整理。选取神经系统肿瘤病例共120例,并对入选的病例资料应完整充足,具体包括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等,并从影像、病理、临床三方面来详细了解该种疾病特,共分为以下几类病例。

(1)疑难肿瘤 所选病例为15例,判定标准为局部形态学的特点不典型或者形态学特点不典型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例,还包括一些具有多项成分的CNST、结构较复杂的病例。通过对疑难肿瘤病例的形态学特点的深入了解,可以加强CNST的诊断水平。

(2)误诊肿瘤 选取诊断工作中误诊病例12例,包括日常一些相似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要点。旨在提高学生对相似疾病的鉴别能力,提高CNST诊断正确率。

(3)常见肿瘤 选取病例62例,这类病例的选择最具有代表性,可以培养学生对疾病形态特征及病理的客观、清晰、全面的认识,旨在对疑难病例的形态学特点掌握的启发作用。

(4)考核病例 选取病例22例,其中包含疑难病例、易误诊病例、常见病例、WHO新分类肿瘤各3例、5例、10例及4例。旨在促进学生完成教学质量的检测。

(5)WHO神经系统肿瘤 选取病例9例,旨在提高学生对学科发展迅速的掌控及接受能力,认识新型肿瘤特征,为以后科研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石。

1.2 病例式教学的实施进程

1.2.1 熟悉病例 教师应在进行病例教学前应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对病例式教学的浓厚兴趣,引导其开展各部分的学习,并对相关内容进行小组讨论。

1.2.2 病例讨论 对讨论小组进行随堂分类,每组3-4个成员,依据不同研讨课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在课堂中引入相关图像、病理形态、影片等帮助学生进行病理式教学探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等。

1.2.3 概括总结 教师对各个小组成员讨论课题的成果进行汇总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结合理论与实际对所研究课题进行深入探讨。

2 结果

通过运用病例式教学的研究方式对120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观察研究,并选取其中22例考核病例作为本次研究的教学成果,并要求学生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对患者病情发展概况、临床表现特点、生命体征等进行讨论研究,并做出诊断,发现进修医师和年轻医师的诊断正确率高达96%以上。

3 讨论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形态复杂多变、种类繁多,导致其病理诊断难度较大。在本文的教学模式中采用病例式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较清晰、全面地掌握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病理特征,提高临床诊断水平[3]。此种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与学生小组讨论为基本套路,通过影像、病理、临床三方面探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强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与团结合作能力等[4]。临床病理学作为一门集理论、实践、应用性较强的形态学科,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的教学中结合影像、病理、临床三方面间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在所选教学病例中包括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实验流程及对患者的特殊检查等,这些信息是无法从日常教材中得知的。通过病例式教学,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帮助其发现患者的临床症状、病情演变过程等,并结合影像、病理的研讨分析,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知识层面。并把孤立的单门学科与实践知识巧妙地结合,使其由被动变主动学习,一方面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临床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其整体学习水平[5]。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讲解与分析,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并对课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最后对各个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快速掌握疾病的病情发展流程,加强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病理特点及影像学的记忆。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在遭遇各种不同病理的情形下做出及时有效的诊断。

综上所述,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教学中应用病例式教学模式,并引导学生从影像、病理、临床三方面来加强对病情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临床能力与诊断水平,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杜江,李桂林,方静宜等.病例式教学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55-56.

[2]张锦生.病例式教学在中专中西医结合儿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6):158-159.

[3]梁丽婵.病例式教学出科操作考核的临床效果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20):3048-3049.

篇9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心血管神经症;消渴;内风;益气活血;熄风安神;脉血康胶囊;益心舒胶囊

中图分类号:R541 R5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5)03038902

心血管神经症是以心血管疾病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属于功能性神经症的一种。心血管神经症可单独存在,亦可与器质性心脏病同时存在或在后者基础上发生。现代医学认为心血管系统受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其中自主神经起主导作用。心血管神经症多以心悸、胸闷、胸痛、气短或过度换气为突出表现,经常还会有头晕、头痛、乏力、失眠、健忘、多汗、手足发冷、双手震颤、尿频等神经症状,心电图可见心律不齐、偶发期前收缩、非特异性STT改变。现代医学治疗该病多予谷维素、β受体阻滞剂、少量镇静剂及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然疗效并不理想[14]。老年糖尿病患者多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其心血管神经症发病率不容忽视。近年来我科合用益心舒、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神经症取得较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门诊确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心血管神经症患者68例。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及辨证为消渴(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心血管神经症诊断符合《实用内科学》[4]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表现:①主观感受的心血管症状与神经系统失调表现并存。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胸痛、胸闷气短或过度换气;神经系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可有出汗、手颤等。②心血管系统体格检查无特异发现。③心电图常有窦性心动过速,部分患者可见非特异性STT波改变。需要排除合并严重的心肺肝肾损害、甲状腺功能亢进、嗜络细胞瘤、器质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中重度抑郁焦虑症患者(参考疼痛10分值评分,入选患者临床症状各项评分均在3~6分内)。入选患者均能理解提问,并清楚回答问题,依从性好,对治疗药物无过敏史者,已签署入组研究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将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3例,男13例,女20例,年龄60岁~78岁,平均68.5岁。治疗组35例,男13例,女22例,年龄62岁~81岁,平均71.2岁。两组糖尿病中位病程为10年~12年。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糖尿病综合管理治疗(包括饮食、运动、体重控制及口服降压药、调脂药及降糖药和/或胰岛素),入组前使糖化血红蛋白(HbAlc)≤7.5%,血压≤140/90 mmHg[5]。对照组给予口服谷维素20 mg,3次/日,维生素B110 mg,3/日,腺苷钴胺1 mg,3次/日,美托洛尔(12.5~25)mg,3次/日。治疗组给予口服益心舒胶囊3粒,3次/日,脉血康胶囊3粒,3次/日。入组观察时间为28 d。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症状 参考疼痛评分(10分值),记录入选患者自行评价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胸闷气短,心悸,胸痛,头晕头痛,睡眠障碍,出汗,疲劳,各症状分别归入评分值中,并记录总评分值。

1.3.2 化验指标 记录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空腹血糖(FBG)、早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FIB)、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治疗期间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

1.3.3 观察发病事件 记录治疗期间各组患者的血压波动,低血糖症或低血糖反应,心电图心率、期前收缩、STT改变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症状改善,参考尼莫地平法计算总评分减少率来评定疗效。临床治愈:评分减少≥75%;显效:评分减少≥50%;有效:评分减少≥30%为好转;无效:评分减少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是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 果

2.1 各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状况(见表1) 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在心悸、胸闷气短、出汗、睡眠紊乱、头晕头痛方面改善尤其明显(P

2.2 两组治疗前后各化验指标比较 (见表2) 治疗组治疗后各化验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

2.3 两组疗效评分改善(见表3)

2.4 不良反应及急性发病事件 各组无退出病例,无肝肾功能改变及明显血压波动,各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组无低血糖症或低血糖反应、心绞痛发作,心电图提示心率较前减低,STT波形改善,未见期前收缩。对照组发生轻微低血糖反应2例,心绞痛1例,心电图提示心率较前减低,STT波形改善不明显,偶见期前收缩。

3 讨 论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消渴日久,可致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瘀血阻络,发展为多种并发症,除多饮、多食、多尿外,出现神疲乏力、自汗、心烦、失眠、心悸、胸闷、胸痛、头晕、头痛、肢体麻木、震颤等[6]心血管神经症表现,老年消渴症更易发生该病。

心血管神经症即心脏神经官能症属中医范畴的怔忡、惊悸、胸痹心痛、眩晕、不寐、郁症、脏躁等,是由于外感或内伤等病因致使心、肝、胆、脾、胃、肾等功能失调,出现气血不足、气滞血瘀、痰浊壅塞、痰瘀互结、阴阳失衡,以致心神不安,心动不宁、血脉不利的一种病证[1]。老年消渴症之心血管神经症临床表现不一,符合风病善行多变特点,或应立足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血瘀生风理论[7],益气与化瘀相结合,可化瘀不伤正,使正气复,脉络通,神机明而风自熄[8]。益心舒胶囊合用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可有效改善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可益气养阴,生津安神,活血化瘀,通脉止痛[9]。益心舒由人参、麦冬、五味子、黄芪、川芎、丹参、山楂组成。脉血康组分为水蛭。其中川芎可开郁畅气,水蛭可走窜通络药,二者不仅活血通络,还能祛除、疏散外风,还能平息、搜剔内风,可用作风药熄风安神[7];人参、黄芪健脾肺气,益气养血;麦冬、五味子敛阴凉血;丹参、山楂活血化瘀。故合用益心舒、脉血康胶囊可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熄风宁心安神,治疗老年消渴患者的心脏神经官能症之心神不定、瘀痹气滞、烦渴多饮、尿频肢麻等。现代药理表明水蛭、丹参、川芎具有明显降脂、抗凝、抗血栓,改善血流的功效;人参、黄芪、五味子、麦冬具有抗疲劳、衰老,中枢兴奋、调节作用、调节糖代谢作用、降低血黏度、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五味子、山楂不仅增强免疫功能,还能降脂及改善血流,更能促进消化,保护肝肾[10],诸药合用,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故治疗组益心舒合用脉血康胶囊可减少低血糖、心律失常、心绞痛等不良事件发生。关于本研究中两组治愈率无明显差异,可能与观察期相对较短及观察样本量偏小密切相关,可予延长观察期或加大观察样本量进一步观察。而对照组心悸改善应与β受体阻滞剂及谷维素等相关。

益心舒合用脉血康胶囊可显著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血黏度、血脂、血糖,可有效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神经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贤胜,宫春明,赵红莲,等.心血管神经症诊治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1):9395.

[2]王晓娜,王永生,胡京光,等.心率变异性及心电图药物试验在心脏神经官能症诊断中作用[J].临床医学,2013,33(7):46.

[3]刘娟.心脏神经官能症及其心电图ST段的改变[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2):38.

[4]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881590.

[5]戴婧,郭立新.2013国际糖尿病联盟老年2型糖尿病管理指南解读[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6(2):98102.

[6]王永炎,严世芸.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511520.

[7]贺用和.内风概论[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1):801803.

[8]谢芬.益气活血熄风法[J].北京中医药,2008,27(3):190191.

[9]王凌芬.脉血康胶囊合用益心舒胶囊治疗老年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57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8(11):942943.

篇10

【关键词】 贯解剖学;针刺;腧穴

《素问・气府论》中言腧穴是“脉气所发”;《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说明腧穴并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相互输通的特殊部位。故近年来,诸多学者从神经解剖学的角度,深入研究腧穴的解剖学结构、针刺角度、安全深度,以及一部分疾病的病因病位、选穴依据。本文旨在对近十余年来腧穴及相关疾病的神经解剖学研究结果做一简要概述。

研究表明,穴位治疗的有效性与该穴位所在区域的形态结构密切相关,穴位形态实质同血管、神经关系十分密切[1],故单个腧穴的局部解剖结构,就成为众学者的研究对象。其中,涉及头面部腧穴有睛明[2]、水沟[3]、下关[4]、翳风[5]、风池[6]、风府[7]、承泣[8]、哑门[9]、丝竹空透率谷[10]、天门穴[11]等;四肢部腧穴:合谷[12]、足三里[13]、阳陵泉[14]、手三里[15]、委中[16]等;躯干部腧穴:夹脊穴[17]、缺盆[18]、会阴[19]、肩中俞[20]、大杼[20]、肩井[21]、气舍[22]、天突[22]、肺俞][23]、神阙[4]等。

亦有学者专门研究总结危险穴位、慎刺穴位、高密集穴位、三角区穴位的解剖结构。严振国等[25]对头颈部10个、胸部23个危险穴位、腹部17个、腰背部24个危险穴位,应用断层解剖法和层次解剖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在安全深度、危险深度、进针的方向和角度方面提出了参考数值;肖炜等[26]运用层次解剖法,观察了分布于头颈、胸腹、背腰和四肢部的30个慎刺穴位的局部和邻近组织结构,每个穴位涉及针刺途径的解剖结构名称、针刺深度范围、针刺方向、注意事项等;楼新法等[27]对在头顶、颞区、躯干中央部和四至末端高度密集部位的腧穴,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发现该区均可见厚实连续的致密结缔组织结构包括腱膜、增厚的深筋膜或两者混合体,并有神经终末和伴行血管穿过上述结缔组织结构分布于其表面,提示穴位高密集区与含有血管神经终末的结缔组织结构密切相关;陈鸿斌[28]研究三角区腧穴解剖结构提出,枕三角中的风池,针刺深度以不超过2.2cm较为安全,朝对侧眼内眦直刺;听诊三角区的、膈关,针向内30°角斜刺,不宜超过1.6cm,约1.0~1.4cm较为安全;腰三角中的肓门、志室穴不可直刺,易刺伤肾脏,以向内斜刺较为安全,可刺入竖脊肌,以不超过2.5cm为好。

亦有从腧穴的解剖变异角度研究者,宋世安等[29]注意到某些解剖变异与针灸穴位定位越来越为针灸临床所重视。在临床上某些穴位取穴不准和无法取穴甚至伤及脏器均与其解剖变异有关。对眶上孔、骶后孔、胸骨孔、剑突孔、掌长肌变异缺如和其相关的攒竹、八、膻中、玉堂、中庭、鸠尾、间使、内关穴位的定位等进行了讨论。

此外,同一腧穴采用不同的针刺法(方向、角度、深度和),因为所刺激的解剖结构不同,能产生不同性质的针感及传导方向,其对应腧穴不同的功效和主治。袁安等[30]以内关、神门、丘墟、照海等临床常用腧穴为例,把其功效、主治,所需针感、针刺法以及针刺所刺激的解剖结构联系起来,从此视角观察和分析腧穴深层结构(神经、骨骼、肌肉、肌腱、血管)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及人体姿势变化对其的影响,为临床疗效的提高提供进一步的支持。

除了研究单个腧穴,从神经解剖学的角度,分析临床部分疾病的发病机制,明确掌握疾病的病因、病理与病位的解剖特征的前提下所进行的治疗也更有针对性。基于神经解剖学的角度分析治疗疾病,效果较佳的病种如下:1、软组织损伤(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髌下脂肪垫炎、盆腔出口狭窄综合征、旋后肌综合征等),2、周围神经病(面神经炎、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3、内脏痛,4、脑血管病,5、偏头痛,6、消化系疾病,7、变应性鼻炎。

1软组织损伤

王茵萍[31]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合格受试者(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髌下脂肪垫炎、盆腔出口狭窄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对照组(95例),分别给予解剖针刺法和常规针刺法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达77.8%,优于对照组的51.4%(P

2周围神经病

徐蓉[35]根据面神经及面部相关肌肉的解剖结构以及神经生理学效应,分析了地仓透颊车治疗单纯性面神经炎可能存在的机理。李亚东等[36]分析提出在临床所使用的诸穴位中,以鱼腰、四白、下关、夹承浆四穴与三叉神经干或其分支的解剖关系最为密切,经鱼腰、四白、夹承浆三穴分别透刺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的终支眶上神经、眶下神经和颏神经,经下关穴深刺下颌神经干可达4厘米,治疗三叉神经痛可获得满意的针感和疗效。

3内脏痛

周娟等[37]对内脏痛的发生机制、脊髓通路、神经解剖基础等领域开展的针刺治疗内脏痛研究进行了概述。并强调针刺治疗内脏痛的作用依赖于神经元的群体反应,包括皮层、丘脑以及其他一些区域等高级中枢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发挥作用。Head、Mzckenzie发现[38],有病内脏同产生牵涉痛的躯体皮肤或深部组织,均接受来自相同节段的脊神经传入神经纤维的支配,牵涉痛区为Head氏过敏带。内脏有病在相应躯体节段区域有敏感点及疼痛,则针灸躯体某一节段同样能影响相应的内脏。

4脑血管病

俞昌德等[39]应用针刺颅骨缝观察脑梗塞患者的预后指标,结合生化及部分分子生物指标中相关因素,探讨其相关的解剖结构,确定其进针点、进针方向及深度,为此疗法提供了形态学依据。张秀芬等[40]采用特制粗针刺激上下肢体神经干使其出现触电感时再弹拨5~10次退针,使针感传至远端手足关节,认为粗针弹拨神经干针感强烈,对改善局部肌肉痉挛引起的功能障碍有显著疗效,弹拨神经干还可以激发和加强锥体外系的神经功能而促使肢体肌张力功能恢复。

5偏头痛

牛晓军等[41]从透穴部位的解剖学形态方面探讨其治疗机理和作用,分别研究了层次解剖关系、神经分布、血管分布。并认为如此众多来源的神经、血管分布和广泛的交通是透穴治疗偏头痛的解剖基础。

6消化系病

赵敏生等[42]发现胃和足三里的传入神经元在下胸部及腰部相互交汇和重叠,说明该穴位与胃的联系是有其神经解剖学基础的。

7变应性鼻炎

近年有文献报道提出[43],AR的发生除免疫因素外,亦与鼻腔粘膜复杂的神经支配密不可分。AR患者鼻粘膜的超敏状态,与人体自主神经支配及神经反射密切相关。蝶腭神经节是支配鼻粘膜感觉、血管舒缩和腺体分泌的主要神经来源,也是鼻腔神经反射的通道。薛振东等[44]直接针刺蝶腭神经节而刺激鼻腔内自主神经,促使恢复平衡而达到治疗AR目的。

综上所述,运用解剖学知识分析穴位的解剖学结构,从神经解剖学角度探讨部分疾病的病因、病位,并据此精确选穴,对临床提高疗效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尤其是软组织损伤的针治,运用解剖学知识,有助于精确定位,取穴更全面、灵活[45]。

参考文献

[1]王欣.经络的实质及其物质基础[J].中华国际医学杂志,2003,3(5):455-456.

[2]苏新平.从解剖学角度看睛明穴的针刺深度[J].山西中医,1989,5(8):32-33.

[3]曾纪伟,何扬子.水沟穴临证运用举隅[J].江苏中医药,2008,40(2):44-45.

[4]邰浩清.针灸临床与解剖.上海针灸杂志,2007,26(4):37

[5]姜雪梅,高彦平,黄泳.翳风穴的形态学特征及临床意义[J].中国针灸,2005,(11):7.

[6]王爱成,李柏等.风池穴的径路解剖与作用机理.中医研究,2010,23(1):68.

[7]李卫东,孔令胜.风府穴的解剖结构与安全针刺法的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1,10(4):49.

[8]徐象党,楼新法,蒋松鹤.承泣穴的解剖学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2):239.

[9]李卫东,曹海学.哑门穴解剖结构与安全针刺法的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17(5):40-41.

[10]牛晓军,储开博,杨李旺.丝竹空透率谷的穴周解剖关系及治疗偏头痛机理探讨[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17(5):32

[11]赵永烈.天门穴取穴方法与临证应用考释[J].中医药学刊,2003,21(6):972.

[12]崔怀瑞,杨新东,徐象党,等.合谷穴的局部解剖学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4):35.

[13]楼新法,杨新东,蒋松鹤,等.足三里穴进针角度和深度的研究[J].中国针灸,2006,26(7):484.

[14]楼新法,孝,蒋松鹤,等.阳陵泉穴的局部解剖特征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7):848.

[15]徐象党,崔怀瑞,楼新法,等.针刺手三里治疗旋后肌综合症的解剖学研究[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6,36(3):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