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教育范文
时间:2024-03-28 16:45: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城市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3-0023-05
教育是城市振兴、发展和现代化的基石,寄托着所有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信息社会”作为当前的一大主流形态,呈现出“智慧化”与经济增长、城市建设、社会转型深度融合的趋势,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教育信息化以及“智慧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2009年初IBM公司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随之被国际社会迅速接受,其实质就是充分利用物联网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对城市各行各业进行精细化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在教育领域,“智慧教育”表现为通过ICT技术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实现形式,充分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从而促进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实现教育改革和现代化发展的目标,“智慧教育”的提出是“智慧城市”和现代教育思想相结合的必然产物。
目前南京城市的发展已进入到全面建设“智慧南京”的阶段,“智慧南京”就是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抢抓全球信息通讯技术不断实现重大突破的机遇,突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进一步完善、深化顶层设计,突出项目带动和模式创新。
在此基础上,南京“智慧教育”的提出既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智慧教育”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规划设计需遵循“智慧南京”的顶层设计,充分利用“智慧南京”信息基础设施,做到“智慧教育”与“智慧南京”统筹协调同步发展。
一、南京“智慧教育”的建设原则
“智慧教育”的本质就是要通过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的手段,来实现教育信息与知识的共享与传播。其核心内涵是依托计算机和教育网,全面深入地利用以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重点建设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打造“智慧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开发利用教育资源,吸收各类社会教育力量,促进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实现创新成果的共享,提高教育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及效益,全面构建网络化、个性化、智能化、国际化的现代教育体系,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程。
“智慧教育”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建设过程,在项目实施与建设过程中首先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为先导
“智慧教育”作为南京“智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规划建设首先要做好与“智慧南京”顶层设计的衔接。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做到统筹协调,既要从时间上、发展上进行纵向的考虑,又要从各单位、学校以及其他外机构的协调运作关系的横向关系上考虑;既要考虑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资源建设、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应用系统建设、支撑体系建设等“智慧教育”创新整合平台建设项目的分步实施,又要考虑这些项目的协调发展。因此以总体规划为先导能够保证建设方向、顺序、内容、后续扩展保持正确和统一的方向。
2.以全面的信息集成为核心
实现“智慧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打通“信息孤岛”之间的联系,通过共享数据中心、统一身份认证、信息门户等技术,实现数据整合、应用整合、内容整合、流程整合等四个方面的信息集成目标。
3.以信息资源利用为基础
通过对基础设施、运行支撑平台、数据、知识、应用系统、维护队伍等各类资源的统一管理,才能真正达到“智慧教育”的建设目标,最终充分发挥教育信息资源的应用价值。
4.以用户服务为导向
“智慧教育”体系的设计应以如何让用户获得最佳服务体验为原则进行实施,屏蔽技术细节,注重用户服务体验,降低用户在使用平台过程中学习成本,增强用户服务体验感,增加用户的粘性。
5.以开放合作为手段
“智慧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应具备开放性,可以方便的融合第三方软件系统,提供开放的API让出版商、教育资源制作商、移动运营商迅速接入,并向平台内的用户提供第三方软件服务。
二、南京“智慧教育”总体框架
南京“智慧教育”的总体框架可以概括为“一大服务平台、三大基础设施、三大保障体系”,即在组织架构、政策法规及安全保障三大体系的保障下,构建教育专网、感知校园和教育云数据中心三大基础设施,推进以管理与教学服务平台、资源服务平台、教育开放平台及城市教育智能门户为核心的“智慧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见图1)
三、南京“智慧教育”发展目标
遵循“智慧南京”顶层设计的要求,在“智慧教育”总体框架下,充分利用“智慧南京”公共基础设施,使用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建设覆盖全市的南京教育专网,创建全市共享的“感知校园”普适化管理平台;以云服务和大数据技术,打造“智慧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对内满足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对智慧化教育管理的需求,建立和完善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实现智慧教学的要求,对外联合社会教育机构,吸收接纳有益的社会教育资源,建设智能化的教育开放平台,满足社会公众个性化教育的需求。
具体实现目标:一是积极推进各区教育城域网建设并与市政务网络及市级中心对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专网,加快教育无线网络的普及;二是加快建设感知校园基础设施,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办学水平和校园安全;三是加强统筹协调,与市政务数据中心共建设教育云数据中心,提供教育基础设施云服务;四是积极推进基础数据整合,实现统一身份认证;五是建设市、区、校电子政务系统,推进多级教育管理信息互联互通、各类教育数据汇总分析和多级协同办公,实现全市教育的智慧管理;六是建设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实现教育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与智能分析,提升优质资源利用价值,形成智慧教学的基础;七是建设家校互通平台,实现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同步,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对社会提供各项公共服务;八是利用社区化、移动化、服务化的技术手段,建设市教育智能门户,为社会提供公共教育服务,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移动办公、移动学习应用;九是建设开放式的学习互动平台,吸收社会教育资源,提供智能化与个性化的教育培训,提高城市的文明水平。
四、南京“智慧教育”重点工程
“十二五”期间,南京“智慧教育”建设的主要任务在于建设完备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教育专网的互联互通、校园的感知物联和基于云计算的服务能力,为各项教育智慧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加速构建“智慧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满足南京实现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对于教育管理、教学与学习方式智慧创新和人的现代化的需求。
1.教育专网
“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增强、优化南京市教育专网的系统功能,与南京市政务数据中心密切合作,统一规划,充分利用政务网,按需求合理扩展网络,整合南京市现有网络资源设施,完善“一点两翼”架构,实现各中心内部之间高速互联。整合教育城域网教育服务功能,在南京积极推进全方位、多样化的数据服务及应用服务。到2015年,主中心与运营商之间的网络带宽达到万兆,主中心与分中心之间的网络带宽达到千兆,三个中心与区域学校的网络带宽达到百兆。完成南京教育城域网的多层应用网络的建设,整合原有网络设施,建设专用区域教育服务器集群,为基础教育和公共教育提供种类丰富的无障碍虚拟教育信息化服务,满足不断增长和变化的教育应用和服务需求。
2.感知校园
以物联网和信息数字化为基础,加知校园建设。建立起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资源到应用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为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高提供坚实的基础。
(1)打造国内领先的平安校园。在校园中部署物联网传感器,采用物联网传感技术和音视频编码传输技术,依托无线网络作为传输通道实现结点之间的高速互联,通过无线网络将采集到的音频、视频、温湿度等信息推送到教育管理平台和家长手机上。平安校园利用技术手段打开了校园的“围墙”,在加强对学校的监督并提升学校管理能力的同时,让家长放心安心。
(2)实现校园节能。通过实时采集、远程传输、动态管理的校园能源管理平台为实施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奠定基础,为客观评价校园节能效果、建立完善的节能管理机制和制定有效的节能对策提供基础依据,为可持续校园建设发展规划提供决策数据支撑,为节能宣传、节能管理制度、能源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提供条件和支持,加快推进南京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校园建设。
(3)建设“校园一卡通”系统,解决学生食堂消费、学生宿舍管理、保安巡查巡更、开水房及澡堂用水控制、大门门禁及停车场等一揽子问题,并实现“校园一卡通”系统与市民卡的对接。
3.教育云数据中心
与南京市政务数据中心合作,加快推进教育云数据中心的建设。构建云基础设施,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和其他基本的计算资源,基础设施采用集约化管理,方便业务应用灵活部署和管理,保证更强的业务连续性,促进节能减排和搭建绿色数据中心。云基础设施的建设包含云计算机中心机房建设、网络系统建设、网络安全系统建设、云主机系统建设、云存储系统建设,以及数据的容灾、备份系统建设。
构建云服务部署管理平台,为上层“智慧教育”应用提供弹性部署环境,同时承担全局的数据集成与整合、用户的统一身份管理与统一认证、基于虚拟社区的交互与协同环境支撑,大规模的内容管理与服务、上层应用的接口服务和管理支撑,以及提供云服务平台的运营监控、资源池管理等运维支撑。
4.信息服务平台
全面推进“智慧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该平台包括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教育管理与教学服务平台、智能教育开放平台和教育智能门户在内的各类子平台。
(1)教育信息资源优化整合
加快构建“智慧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按照共建共享原则,统一标准、统一出口、统一管理,力争到2015年建成覆盖市、区、校,能够体现南京教育特色和水平的教育资源集群库。依据国际和国家资源库建设要求,制定全市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标准和规范。成立资源建设项目专家组,负责南京教学资源建设的规划、指导和协调工作。到2020年,基本建成学科齐全、与学科教材相配套、开放可定制、内容丰富、便利教学、质量优良的教育信息资源,建立有序高效、科学合理的资源建设共建共享机制。实现以智慧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为中心,整合各级教育机构和社会的公共教育信息资源,构建面向全社会包括农村和终身教育的公共教育资源服务系统,满足信息社会终身学习需求的目标。
(2)教育管理智慧化
在“十二五”期间,首先建立统一、完善的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通过数据集成手段,动态整合来自各级教育机构的基础数据,逐渐实现教育系统内各个部门、各个应用系统的数据动态及时地互联互通,达到数据的标准统一、管理统一、维护统一、应用共享,彻底消除教育信息化中的信息孤岛,为教育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建设全市教育综合管理系统,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电子办公、公文流转、数据上报以及综合查询分析,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工作效率。通过为每个教育主管部门提供统一的应用环境,满足这些部门电子办公、跨部门协同办公及网上审批的需求。
(3)教学与学习智慧化
建设教师教研空间,为教师建立在线研修、团队教研、网上备课、共享资源和业务交流的数字化校本研修平台。为各级教研组织、个人提供基于社区协作方式的网络教研平台;基于个人教研工作及教研协作,提供多种教研应用。
建设学生学习空间,为学生建立自主学习、在线作业、虚拟实验、实时测评、个性发展和互动合作的网络学习系统。引进泛在学习的理念和技术,整合利用移动互联网等基础工程,进行泛在学习模式的研究和实践,积极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构建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创设“无所不在”的学习环境。网络教学平台以社区化的形式为学生、老师提供在线教学、学习平台。
建设智慧教室,通过教育专网接入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云端教育资源组织教学,师生通过教育云终端设备同时共享教育云上的资源。教师利用电子交互白板授课;学生通过学生电脑和电子书包获取学习资源,进行学习与交互;教师、学生和家长通过教师社区和学生社区进行师生和家校互通,充分发挥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效能。
(4)智能教育开放平台
通过多层次的开放平台为最终用户即资源的使用者提供数据及应用服务,资源使用者可以通过开放服务平台浏览和申请使用教育资源,并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对资源进行下载、重新整合和展现。同时,教育应用开发商或各类教育者也可以通过开放平台上载教育应用或资源并提供各类教学服务,而平台的运营者或管理者,可以通过该开放平台对用户、资源、计费进行统一管理。平台将提供包括在线课程、直播课堂、你问我答和智能分析等功能。
1)在线课程
教师个人或社会教育机构可通过“在线课程”的方式自己的教学应用,也可利用平台提供课件录制、技术、服务等自建教学应用。各类教学应用内容包括讲座、习题、模考、答疑等多种教学资源,全程采用多媒体音/视频授课,图像、声音、文字、手写演示同步传输,拥有领先的手机移动课堂和高清视频课件,支持随时随地在线或下载学习。
2)直播课堂
平台提供直播教学软件。通过该软件,教师可通过摄像头、话筒、白板、PDF讲义等多种方式组合完成音/视频多媒体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定的时间内进入网络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即可轻松感受生动灵活的教学形式、实时互动的教学效果。
3)开放问答
智能教育开放平台提供开放式问答式一对一教学模式,任何人在这里既可成为教师也可成为学生,既可提出问题也可解答问题,并可通过解答问题获得收入。平台将通过制订规范的信用评价体系和审核仲裁机制,来充分保证答案的正确性和保障参与用户的权益。
4)智能分析
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自动进行提示、诱导和评价,以此弥补没有老师面对面交流指导的不足。
5)教育智能门户
建设教育智能门户,为全体用户提供统一服务窗口,公众可以通过门户了解各类教育服务公告,浏览公开的优质资源推荐、浏览各类教研教学活动资讯、分享教学案例,获取政府在线审批服务,与各类教育机构进行互动,享受教育云服务。市、区、校级教研机构可以在门户上组织各类教研活动,通过虚拟社区实现线上线下教研活动的流程化作业和教研过程的多人协同;可以通过门户采集教研教学活动过程数据、资源服务行为分析数据,结合学业测评系统,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供有效的数据来源。
五、保障措施
1.加强“智慧教育”组织领导体系建设
组织领导体系是全面推进“智慧教育”建设的组织领导部门和协调机制,包括组织协调、实施推进、专家咨询体系。进一步加强南京市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力度,区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建立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明确职能,分级管理。设立专门的教育信息化项目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规划、论证和建设工作,实行运营维护的社会化,确保任务和项目落到实处。进一步充实教育信息化专家指导委员会,为重大项目决策提供支撑。
稳定专业教师,特别是专技人员的岗位,按试行的管理条例落实有关人员的待遇,规范检查考核,兑现奖惩措施。教育城域网各中心按照管理办法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并配备技术人员,在工作环境、收入分配和人员编制等各方面增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加强“智慧教育”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政策法规体系是“智慧教育”运行、管理、服务的规范与法律准则。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对教育信息资源开发、教育信息网络建设、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教育信息技术和产业等各个方面制定一套完善的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法规环境和标准体系,以规范和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规划、宏观调控和引导决策的作用,加强各部门的合作,理顺区域“智慧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整合教研、科研、培训(含教师继续教育)和电教(电教馆、教育信息中心)各部门的力量。在政务部门逐步建立信息主管制度,建设信息化工作沟通渠道,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加大对“智慧教育”工作的绩效考核力度,将考核结果与对各单位的信息化投入挂钩。完善信息化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流动机制,培养一批精通信息技术和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在全市各级单位建立一支稳定高效的信息化队伍。
3.加强“智慧教育”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安全保障体系是保障“智慧教育”基础网络和信息资源安全的规划设计、管理制度和防护措施。在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总体架构下,“智慧教育”将遵循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从组织、管理、技术与运维等多方面入手,提升基础信息网络和核心要害信息系统的安全可控水平,保障核心要害信息资源的安全,形成可靠、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信息安全全过程管理,做到从“智慧教育”业务系统设计和建设实施,到后期运维各个环节充分保障“智慧教育”建设的信息安全,形成一个“智慧城市”建设安全保障的完整闭环。加快推进安全保障应急机制建设。建设“智慧教育”安全监测预警平台,强化安全检查、风险评估、网络信任体系和容灾备份体系建设等工作。
4.确保“智慧教育”经费投入与投资效益
按照政府主导、分级多渠道投入的原则,切实加大对“智慧教育”的投入。“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应列入财政预算。学校根据教育规划编制年度政府采购预算,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集中采购。探索信息化投融资体制创新,采取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的运作机制,优化政策环境,以政府资金和信息资源撬动社会资金投入,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法人资本进入“智慧教育”建设领域,扶持一些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智慧教育”建设运营主体。
5.建立“智慧教育”应用激励机制
继续抓好各类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示范区、教育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单位,充分发挥示范学校辐射和带动作用。组织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现场会、观摩会以及各种学术论坛,找寻交流平台,促进教育信息化应用。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应用示范学校的评选和智慧化应用先进个人的评定,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工作定期总结表彰制度,学校对取得成绩的教师实行奖励,与晋升等挂钩。
参考文献:
[1]南京市.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12.
[2]南京市.南京市“十二五”智慧城市发展规划[Z].2012.2.
[3]邓贤峰,张晓海.中国“智慧城市”战略规划思路研究[J].中国信息化,2011(2).
[4]黄荣怀,杨俊锋,胡永斌.从数字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变革与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
篇2
关键词:智慧教育、智慧教师
要培养出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学生,必须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应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让你的课堂教学上出特色,使你的教学充满智慧、充满激情、充满爱心、充满生命力。达到对数学潜能生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素养培养的目的。让我们数学教师在这段话中有所知、有所悟、有所感吧:假如学生是蜜蜂,老师应引导他们在空中飞翔;假如学生是春蚕,教师应当以桑叶供飨,那么前者将酿出甘醇的蜜,后者能贡献出光泽的丝。反之,你给前者以叶,即使叶丰如山,给后者以花,即使花繁似海,结果不仅不会有丝毫的收获,还会令蜂蚕夭折。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取、强迫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同化新知识,并积极建构他们自己的意义”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这足以让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来说积极探索和实践,让课堂充满永恒的活力。生态一词是现今社会很流行的词语,做到生态教育就要遵从人的发展和认知的规律,要在学习中逐渐提升。
一、用教师的精神品质引领学生的精神世界
培养人奋发向上、坚忍不拔、克服一切困难的拼搏精神,还要培养人求真、求实的理性,以及在社会上立足所需要的诚实守信、适应竞争又善于合作的优良品质和科学风尚。作为一线的老师,应该持久的探索,沉积,延伸和拓展,让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所在。
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拥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知识经验、兴趣爱好的学生,每个个体都是不同于其他人的资源库。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热情和人格魅力感染课堂,激发师生互动和交往的热情,为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促进师生合作文化的生成。
教师的思想引领者学生的思想,教师的积极乐观自然会培养积极乐观的学生。在生态教育的大范围下,教师要注意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自身的求索学习、自身的内在素养影响学生,进而改变学生。
二、在兴趣中用教师的思考带动学生的思维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精神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育的生命在于“悟”,悟性之高在于“思”,思的受益者是学生。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我做了一辈子老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老师。”,我们在追求“平凡中的伟大”的时候,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学生,也许这就是“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所在。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风趣幽默的语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有意注意,学生耳闻老师幽默风趣的“弦外之音”会领悟到老师的意图和用心,借机转轨。课堂上有时也会有偶发事件,我们也可机智的将其纳入正常的教学轨道。教师要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对学习知识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这样便是最生态、最真实的一种教育追求。
三、用教师的爱引领学生爱的世界
教师要想做得精彩,让学生接受和喜欢是最起码的、也是最基本的一项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自己的角色,要研究怎样教学,怎样与学生共处都是一门学问和艺术。如何使我们的每节课面貌清晰,立体起来,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很深,所以人们才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赋予了我们所从事的这个职业。可是,在工作中又有多少人,有形或无形的在用一把无形的宝剑“刺杀”着爱迪生、“刺伤”着瓦特呢?老师的一句话,也许是无意的,但却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深地烙印;老师的一个眼神,或许你并未在意,但可能已经在孩子心中有了特殊而特别的一种感觉;老师的一个举动,可能也已经影响到孩子的内心。不同的老师塑造出来的学生完全不同。师爱、师德、师魂,也完全不能概括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对学生影响之大的程度,教师的思想坐标指引着孩子成长发方向,教师的思想坐标指引着孩子成才的步伐。
四、教师要有一双慧眼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每个人的身上都蕴藏着他独特的强势智慧,教育的重要责任在于帮助学生把他们挖掘出来,不断提升生命的意义。面对动态的、发展变化的几十个学生,老师的指引已经不单单是一张试卷多少分来衡量自己的工作,而是在学生心灵上的指引,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波折时老师的恰当处理,是学生成绩不优秀甚至很不理想时老师深情的关怀……,因为这些都是老师能够给孩子的最受用的一种指引。
用心让我们在教育的路上同行,用爱让我们在育人的天地里驰骋,今天您把孩子交给我,我会用满心的爱,满手的温暖,为你的孩子撑起希望的成长天空。我会与您一起耐心等待,等待孩子的成长,等待孩子的成功,等待孩子的成才。
五、教育是动态的,也是生成的
赫伯特・斯宾塞说过:“教育应该是快乐的,当一个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呵斥和指责不会带来好的结果。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你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汗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
所谓生成,是指事物的发生、形成、达成。而动态,就是“运动变化的状态”,课堂动态生成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生生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围绕多元目标进行合作、对话、探究、交流,自主建构信息意义,促进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课堂动态生成是相对于教学预设而言的。
基于此教师要深刻的认识到,教育的动态生成,要在动态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教学应该聚焦四十五分钟的课堂,立足于学生生活的实际,着眼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探究中启迪学生的智慧,在探究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探究中教会学生思考。探究就是一个永远新鲜,并永远充满活力的一个话题,让我们追求既和谐又精致高效的课堂教学,是的我们理想中的教育得以实现。
六、在反思中提升教育的内涵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一个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而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努力形成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我们要在各种方法的共同实施中,因材施教,及时调整学生的心态,克服厌学情绪,缓解潜能生的心理负担。在生态中走向高效,在生态中走向智慧。
篇3
论文摘要: 教师的实践智慧是在他们的教学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经验总和,这种实践智慧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上面有着巨大的作用。高职高专教师的教学与中小学教师、其他高校教师有着明显区别,因此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高专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该如何提升他们的实践智慧。
很多人都认为,高职高专教师只要拥有专业知识和技术,只要能够了解学生心理,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他们就能获得教学的成功,因为高职高专教师既不像中小学教师有着升学的压力,又不像本科院校教师有着巨大的科研压力。实际上,高职高专教师在教学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差异性问题,任何阶段的教学都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学过程,是一个很难把握的过程,会因为学生个体差异、教师个体差异、地区文化差异的不同而产生出不同的面貌。
当然,高职高专教学过程当中还是会有一些教学规律存在的,因此我们才能够开展集体教学。但是在一些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不是所有的教学规律都能够适用,有些规律在某些场景之下会显得毫无用处,甚至是反作用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实践智慧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过程就成为了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过程。
一. 教师实践智慧理念
(1)实践智慧的含义
什么是实践智慧?顾名思义,实践智慧就是对于实践进行反思从而展开的智慧,或者说,实践智慧就是个人对实践经验进行反思和推敲,从而获得启发、提升经验,以此达到提升个人能力的智慧。
(2)实践智慧与教学经验区别与联系
教师的实践智慧是教师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经验总和,这种智慧不能直接从书本中得到,也无法从他人身上获得,而必须借由教师自身的教学活动给予教师本人。这样的智慧能够帮助教师在面对教学突发事件的时候,准确及时地作出反应,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将其内华为他们的实践智慧。
所以我们可以说,实践智慧并不等于教学经验。有些非常有教学经验的教师缺乏实践智慧,当他们面对前所未遇的教学事件时,未必能够将表面化的经验提炼出来,将问题准确迅速的解决。
(3)实践智慧与教学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实践智慧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具体教学问题的准确迅速的反应,这是针对具体情境的,因此无法将它演变成一种普遍化的原理;而教学理论是前人对各种教学现象及本质的理性分析和逻辑分析之后得出的一种普遍化的原理。
实践智慧能够展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实践活动是否能够有效展开;教学理论是教学实践活动展开的一个祭奠,它帮助教师把握规律、树立理念,是一个基点。实践智慧没有一定的稳定性,因为它的重点对象在于个别化、特殊化的教学实践问题,并没有一种一般规律,因而无法在教学活动之前获得;教学理论具有稳定性、相对固定不变,基本上不会因为教学实践活动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是相对普遍的。
二、教师专业成长
(一)高职高专教师的教学要求
高职高专教师的教学任务和中小学教师不同,他们的着眼点并不是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的篇章结构,抑或学生是否再现书中的公式定理;他们和本科院校的教师也不同,着眼点并不是学生是否掌握了此种研究能力,或者学生是否深入钻研了某种学术方向。
高职高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着眼点更多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书中的理论知识,并且是否能够在实践中将这种理论知识良好的运用。因此,如果一个教师只关注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掌握,那么他是不能够胜任高职高专学生的要求的。 转贴于 (二)高职高专教师专业成长
正是基于高职高专教师的教学特点,高职高专教师更应该时刻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对自己的意义,对学生的意义。
在拥有实践智慧的教师的眼中,真正值得关注的是整个教学过程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以及对学生人生的影响。因此,他们在教学中,往往不是用书本上的知识去教育学生,而是用自己对人生的体验、用自己对世事的洞见、用饱满的激情、用活跃的灵魂去影响学生。
另一方面,实践智慧的形成使教师跨越了以上的认识偏见,从而对自身职业的内在价值以及自我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教师的工作是具有自身特点的,这个工作是一个需要教师时刻具备创造性思维的工作,因为教师需要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根据知识结构的变化、课堂突发状况的变化、学生思维能力的变化、学生心理的变化,来及时积极迅速地衍生出自身的教学方法的变法,从而把握到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时机。这些都是在教师专业成长中需要重点注意的方面。由此我们看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的不仅仅是某一届学生或者某一个学生给予的评价,而是教师在自身的教学生涯中获得的某一笔精神财富,这样的精神财富可以充实教师的实践智慧,也可以让教师在自己的专业成长过程中获得长足的进步。因此我们能够看到教师实践智慧和他们专业成长上面的联系。
三.教师实践智慧与教师专业成长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实践智慧的重要性,这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联系。
高职高专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因此对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学习对高职高专教师实践智慧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就教师教育而言,如何澄清教学模式的内涵,指明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教学模式研究的基本方略,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实现有效的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职高专教师学习主要的途径是:向书本学习;向同行、专家和学生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对教师来说,读书是学习,可以帮助自己扩大知识面,了解最新的专业内容;向同行、专家咨询是学习,可以帮助自己学习如何为人、如何教学,尤其是对初任教师而言;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可以帮助自己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反思,从而启发自己得到更适合自己更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因此高职高专教师要努力成为一名反思性的教师,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实践智慧和专业性。
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提升他们的实践智慧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教师在面对教学问题情境的时候有效的解决问题,有助于教师认识到自我的不足和长处,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刘芳,教师专业发展之策略[J],教育探索,2003.9
篇4
关键词: 教师团队 教育工会 教育管理目标
构建优质的教师团队其目的是为不同学科,不同年龄结构,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合作机会,为教师们创建平等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反思,促使教师强化意识、发展能力。教育工会在构建优质教师团队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利用教育工会的职能,引导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增强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和活力,解决教师团队中的分争和冲突,促进教师之间的良性竞争和真诚合作,等等,都将有力地促进优质教师团队的形成。教育工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自觉地把对教师团队的管理列入重要的教育管理目标之中,要以促进优质教师团队的形成作为重要的管理目标之一。
一、注重目标导引,形成强大的团队精神
一个优质的教师团队首先表现为良好的团队精神,这种团队精神突出地体现在教师团队共同的奋斗目标之中。因此,教育工会在教师团队的管理中,首先要以正确的价值目标去引导每一位教师个体朝着共同的目标奋斗,最终形成一种高绩效的团队精神。学校工会主席在参与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是要参与目标的制定。教师团队的目标是团队运作的核心动力,它不但为教师团队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而且为教师团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一个高效的具有良好导向作用的目标的制定,不仅要依据有关教育政策和学校发展的需要,而且要考虑教师个体的需要。不能反映教师个体成员心愿的教师团队目标,只能是一个无法变为现实的空洞的目标,更不要说形成团队精神了。而了解教师个体成员的需要,是教育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工会可以利用与教师的座谈、个别访谈、民意调查、开展活动等形式了解教师的内心需求,给学校决策者提供参考,以实现团队成员目标与教师团队目标的整体配合。如果团队目标能反映成员目标,实现团队目标就成为教师的共同心愿,而且对所要达成的目标就有清楚的了解,并坚信这一目标包含着重大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就愿意为了团队目标而努力奋斗,也愿意遵守团队组织的行为规范。
在目标导引中,教育工会要利用自己的职能,促进教师团队精神的形成。通过目标的凝聚力,使教师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引领教师善于从团队中自觉学习与反思,积极参与组织活动,不断提高个人素质与技能,并不断挖掘自身潜力,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二、营造学习氛围,提高团队的整体水平
优质的教师团队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具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学习本身就是创建团队的一个重要目的。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目标,完成一项共同任务,需要共同学习。如学校申报一个省教育规划课题,组建了一个课题组。这个团队的目标任务十分明确,那就是要完成课题方案中提出的研究任务。为了圆满地完成任务,这个团队首先要组织成员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他人研究的相关课题的已有成果,学习科研的具体方法,等等。团队成员间存在着不同的生活阅历,不同的知识经验等的差异,他们需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如年轻老师可以从老教师中学到丰富的教学经验,而老教师也可以从年轻教师中学到一些新的知识。团队学习比起个体学习有着许多优势。如学习资源可以得到更好地利用和分享,容易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便于开展合作学习,成员相互讨论,相互启发,智慧共享。
教育工会组织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团队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如由工会牵头组织相应的学习培训班,邀请专家来校指导,带领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为教师团队订阅相关的学习资料,等等。教育工会主席要在教师团队这个学习型组织中起率先垂范作用,要为营造学习气氛,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出谋划策。
三、加强沟通交流,激发团队的参与热情
优质教师团队注重有效的沟通交流。教育工会组织要善于利用自己的职能优势,做好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工作。沟通交流的目的主要是实现优势互补。一是知识技能上的互补,让不同知识结构、不同专业的教师在沟通交流中实现知识技能的互补;二是教育教学经验的互补,让教师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沟通交流,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三是资源的互补,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教师团队中的交流沟通,还是解决教师团队内部矛盾和冲突的一种有效方法。一个团队中,矛盾和冲突是难免的,面对冲突我们不应做“和事佬”,也不应“各打五十大板”,而是要认真分析冲突的原因,积极地引导冲突双方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的沟通交流。在教师团队建设中,工会工作的重点是清除沟通中的种种障碍,着力于疏通沟通的渠道,实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把教师团队建设成为一支充满合作和谐的团队,使这个团队到处是热情的互动,协商的意愿,真诚的鼓励。
通过交流沟通,团队的集体凝聚力提高了,每个成员在团队中的参与积极性和参与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教育工会不但要引领教师参与团队的交流沟通,而且要引领教师参与团队决策与管理的全过程。让教师在参与中沟通交流,在沟通交流中参与,使教师对团队产生一种向心力,热情地关注团队的每一件事,关注团队发展的每一个步伐,从而感受和体验到自己参与其间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体会到自己在团队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进而迸发出不竭的工作热情。
篇5
关键词:职业教育;模块课程研究;回视;检视
作者简介:张铭凯(1987-),男,甘肃天水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江蓉秋(1974-),女,四川新都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学校课程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1-0062-04
职业教育模块课程是国外职业教育领域,特别是职业教育课程领域几十年前就已经研究的话题。在我国,就这一问题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职业教育改革,特别是伴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而备受关注。近二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研究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比较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立足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展开思考,探视研究的不足并基于此作出展望,在回视与思考中启迪后续相关研究的展开,这既是本文讨论的初衷也是旨归所在。
一、研究方法及结果分析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为了保证样本文献的信度和效度,故以“模块课程”为关键词,选取职业教育研究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四种期刊:《职业技术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与职业》和《职教论坛》在CNKI中进行精确检索,得到相关文献43篇,进一步筛选(剔除会议简报、新闻短讯、随笔杂谈等),确定其中的35篇有效文献为本研究具体分析的样本文献。
(二)结果分析
从文献期刊的分布和被引两个方面就检索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如表1和表2所示的结果。
由表1和表2得出:1.就模块课程这一问题的研究在职业教育领域四种主要期刊的分布比较均衡,一定程度上说明该问题得到职业教育领域研究者的普遍关注;2.高被引文献欠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模块课程这一问题研究的深度还不足。
二、职业教育模块课程研究的进展及回顾
考察研究的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研究的脉络和进展,也是为了稳固后续研究的基础。从内涵、特点、原则策略和评价四个方面就职业教育模块课程已有研究进行梳理,旨在从归总中理清线索,从回顾中探析进展,在反思中检视问题。
(一)内涵
模块课程作为一种课程模式,从舶来之际便得到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解读,正是基于此,其内涵也在不断获得新的诠释与扩充。就现有的研究来看,对职业教育模块课程内涵的探讨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从词源追溯角度进行阐释。模块课程这一术语从字面或者构词的角度,可以显而易见的划分成两个词素,即“模块”和“课程”。为此,有研究者追根溯源,基于辞典的经典描述,阐释出模块课程是一种单元课程,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和自身评价标准,是从形式而非内容的角度对课程进行的划分[1]。也有研究者从“模块”一词的英文原意“具有独立功能、可灵活组合的部件”提出“现代职教课程提及的模块, 指有特定目标、便于组合、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2]这种从词源角度进行的解读还原了模块及其模块课程的最初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把握研究“源头”。
2.从国外研究的缘起进行博引。“模块”一词既属于行业舶来词,也属于外语引进词。有研究者梳理了国外模块课程的起源和发展,援引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MES时对模块课程下的定义:“模块是指在某一职业领域、工作范围内,将一项工作划分为若干部分,这种划分要符合实际工作的程序和工作规范,要有清楚的开头和结尾。这样划分出来的每一部分即为一个模块。”[3]这是国外研究界对模块课程的相关界定,既然“模块课程”是外来词,那么,从其产生的原有土壤中回视其内涵是深入理解所必须。当然,基于原初的界定展开探索,也是我们在研究中不断丰富其内涵的起点。
3.从我国研究的进程进行扩充。任何一种模式其内涵都会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和研究本身的推进而获得不同层次的丰富。我国职教研究者对于模块课程的研究,经历了“引进——改造——自销”的历程,而在这期间,也是对“模块课程”本身内涵进行的“与时俱进、与境相宜”的扩充和臻熟。具体来看,主要有我国的集群式模块课程,即“宽基础、活模块”课程(KH课程)[4]。此外,还有“大专业、宽专业基础、多专门化方向”的“DKD模块课程”[5]。这些是受国外模块课程影响,产生于本土的模块课程模式,具有本土意味。
由上可知,关于职业教育模块课程内涵的研究主要是从三个层面进行的展开,不同层面的探讨给予我们不同的启示:词源的角度使我们明白“模块”原本指什么;国外研究中的界定告诉我们“模块课程”最初是什么;而我国的相关研究丰富了“模块课程”的内涵,扩展了其外延。所有这些,既推动了研究本身的深化也开启了后续研究的“阀门”,是研究已经取得的成绩。但是,就现有研究来看,对于内涵的研究还存在表层化的倾向,还处于现象层的“描摹”,并没有抽象的、理论涵括式的“界定”,这影响着研究的深入推进。
篇6
【关 键 词】课程智慧;英语教师;初中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126-02
课程智慧像解脱、像天国、像启发,是一种志向,而不是触手可及的结果。[1]内尔・诺丁斯也说:“今天鼓励教师追求并运用智慧,既让人生畏又令人欢欣鼓舞。让人生畏是因为教师今天的专业生活受到严格控制,如果他连上课的内容或上课的方式都无法自己选择,那么又怎样来运用智慧呢?令人欢欣鼓舞是因为它提醒我们,如果我们获得智慧,我们就可能获胜了――追求这一过程本身就非常有价值,它给了我们工具,可以为学校教育创造更为光明的未来。”[2]
一、课程智慧的定义
贾丁说,它不是我们传递给学生的累积性知识,也不是他们必须要掌握的技能或得到的平均分,但却是他们生存的能力,在世上维持生命的能力……“课程”与知识有关,我们把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以期他们在世上能继续生活。
亨德森、凯森合著的《课程智慧:民主社会中的教育决策》一书中把课程智慧定义为:把课程看作愿景构想和践行美好的教育旅程的微妙,复杂的挑战。
凯克斯分析了课程智慧的双重本质:“道德智慧是一种判断的能力”,但是仅仅是一种能力还不够,因为判断需要“正确”、“合理”、“公正”……在道德智慧中,合理判断的目标就是从大的生活视角来评价什么是真实或正确的……什么是美好的生活?如果有了关于这个问题总的看法,我在这一具体情况下应该做什么?这一问题中包括了两个“应该”。根据鼓励、促进、培养持久的道德生活方式价值观作出教育决策,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了课程智慧。
二、课程智慧的特点
1. 合作性。詹姆斯写到:真理对于我们实际思考来说太过宏伟。即便我们的思考怎么号称“绝对”,我们都无法理解真理的全部……没有一种观点是绝对的……包罗万象的。[3]培根采用“缝被子联谊会”来描述对多元观点的开放的接受态度:“缝被子联谊会这一隐喻”……告诉我们大家其实都是自己在构建知识;知识并不是在世界的某一个地方,或在我们心里就可以找到。课程智慧是在集体合作中不断获得的,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个人的智慧是小智慧。
2. 挑战性。戴维森写到:知道自己知之不多,这就是智慧。神者则称之是“初心”,是完全敞开和本真的,是一颗准备好要去接受生活的人。不附带我们任何的认识,心是空的,因此对学习和生长是敞开的。这是创新和革新的源泉、前行的关键。[4]
3. 感召性。库珀认为:神圣的感召进入我们心灵的神秘洞穴里,唤起我们的意识,使之遮蔽我们正常的日常经验,使我们与新的鉴赏水准想协调。[5]范梅南也写到,女人如何成为母亲?男人如何成为父亲?一个人如何成为一名教师?最初,人们可能只是从生物意义或法律意义上“知道”自己将成为父母或教师……真正使人成为父母或教师的问题绝大多数是一个如何像父母或教师那样生存的问题。在与孩子们一起生活的过程中,在许多细微的经历中,才渐渐开始真正明白为人父母和为人师表的意义……只有当我们真正感受到教育作为一种感召而激起活力和深受鼓舞时,我们与孩子的生活才会有教育意蕴。
三、课程智慧实践的三个镜头
1. 范式转换。课程智慧就是把学习的课程转化为实际生活实例的一些列工作。这不仅要有老到的判断,而且需要在专业取向中做根本性的改变。这种专业取向即范式转换。学科内容、自我的和社会的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三维关系,他们构成3S视角,为如何应对课程智慧挑战提供了具体指导。可以说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能使以上三种维度完全达到均衡的课程便是课程智慧的具体体现。但是没有哪种模式可以作为课程智慧最终确凿的指导。
2. 专业生活的方式。课程智慧没有一定之规,它无法通过一系列技术或者任务来达成。这一概念的提出唤起了古老的、神秘的人类认知传统,它必须被想象成是生存和认知的方式。[6]
3. 系统性改革。关于课程智慧实践系统的改革根植于课程开发、专业发展、组织发展和社区发展四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课程开发。课程开发是对具体学习课程的设计。它最大的特征是幻想,它是一种向前的思考。威金斯和麦克泰格提出了“倒过来”设计,包括三步:第一步,对所期望的学生对学科“深度”理解的结果予以识别;第二步,对于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取得的进步,能找到可接受的证据加以确认;第三步,对学习过程和教学做出计划。[7]
(2)专业发展。换句话说,就是培养能力,以参与到上述的课程开发。教育者必须发展他们的探究和教学能力,从而把学科课程转化为民主生活的具体事例。它始于之前教师教育,随后拓展到更大范围的合作、监管的活动中。
(3)组织发展。这一点被看作一种特定的合作活动,它创造本地的工作文化。舒马克和朗克尔认为包括三个阶段:①校区成员是如何交流、培养信任和良好看法,陈述冲突部分的;②关注点转向对组织生活的批判性评价;③把交流和批判性的评价转化为行动计划。[8]
(4)社区发展。它的主要目标是为前面提到的课程开发、专业发展和组织发展创建支持性“公共空间”,对大多数公众进行再教育。
四、英语教师习得课程智慧的策略
1. 勤苦好学,“吃透教材”。(杜威语)智慧的根本特征在于实践性、探索性、创造性。我们认为,英语教师的课程智慧获得的前提是要精通中外文化,了解他们的异同,以便能够清楚认识到什么内容该教,什么内容不该教。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化。
2. 行与思结合,“补充教材”。毋庸置疑,课程智慧是在课程实践中获得的。只有当教师通过课程实践,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之后,借助于概念逻辑的形式进行思维加工,将感性的经验上升为理性的规律,才能生成具有效能和效度特质的课程智慧。[9]
3. 融会贯通,“更新教材”。在前面积累的基础上,如果没有融会贯通、高度归纳概括的能力,一切也都讲付诸东流。英语虽然不是我们的母语,但也属于语言学科,与汉语相比也有相似之处的。教材不过是为我所用的文本,教师拥有驾驭、处置教材的主动权力。[10]
参考文献:
[1]亨德森(Henderson,J.G.),凯森(Kesson,K.R.)著.夏慧娴,严加严,王维臣译. 课程智慧:民主社会中的教育决策[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5-6.
[2]亨德森(Henderson,J.G.),凯森(Kesson,K.R.)著.夏慧娴,严加严,王维臣译.课程智慧:民主社会中的教育决策[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2.
[3]James.W. Talks to teachers on psychology: And to students on some of life’s ideals. New York: W.W.Norton.19568.19.
[4]Davidson, L. Wisdom at work: The awakening of consciousness in the workplace. Burdett, NY: Larson.1998.36-37.
[5]Cooper,D.A. Invitation to the soul.Porabola.1994.9
[6]亨德森(Henderson,J.G.),凯森(Kesson,K.R.)著.夏慧娴,严加严,王维臣译.课程智慧:民主社会中的教育决策[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34-135.
[7]Wiggis,G.,& Mctighe,J..Understanding by design(Special ed.). Upper Saddle River,NJ: M- errill / Prentice Hall.2001.9-19.
篇7
聚焦民生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感知化”、“互联化”和“智能化”。它是数字城市深化发展和持续提升的新阶段,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新目标。目前随着国内城市人口膨胀加速,城市的服务水平相对滞后,现有的数字化远远满足不了市民的生活需要。智慧城市以一种更智慧的方式参与市民生活,让民生先“智慧”起来,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以宁波市为例,“城市更聪明,民生更便捷”一直是宁波创建“智慧城市”倾力的目标和口号。从制定“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伊始,宁波就对市民反映强烈的“城市病”进行了分类梳理,推出“智慧城管”、“智慧医疗”等应用项目的建设和运作。据统计,宁波“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建设的87个项目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项目涉及民生服务。
前不久,台风“海葵”正面来袭时,宁波城区严重内涝,不过交通并未“一团糟”。每隔5分钟,市民就能从手机、网络上收到城区各条道路的实时交通情况。关键时刻显身手的正是宁波“智慧城市”重要内容之一的智能应急管理平台。
除宁波之外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时将重点放在了民生建设上,但在国内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很多城市都忽略了市民的参与度。而只有让市民充分参与,参考市民的意见,智慧城市才能更好地为市民服务。
双向交流
众所周知,社交媒体在世界范围内带来了很多全新应用。在商业应用领域有很多公司利用社交平台提高了业务效率,并且提高了合作伙伴的满意度。而在智慧城市领域,社交平台可以为市民和政府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
在过去几年当中,南京市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斥资巨大,南京市政府不只希望南京市的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成为世界智慧城市的标杆,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从而让人民更加满意。
南京市准备以2014年举办第二届夏季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为契机,推动社交媒体的应用和发展,普及南京文化和中国文化;改善市民体验,帮助市民更好地享受智慧南京已经取得的建设成果;提升政府利用社交媒体与市民互动、沟通的能力,使得市民可以积极参与到城市管理中,分享市民智慧与意见,而不再只是作为城市管理的被动接受者。
篇8
关键词:教师;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成功的教育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发展及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小学生近乎一张白纸,那么开启激发主体发展的关键就是教师了。有智慧的教师除了常规教育教学,会更加注重挖掘当今教育存在的现象,寻求解决策略或是拓宽影响。我觉得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修炼,以达到成功的教育教学目的。
一、蹲下来看学生
个别教师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定位为“高大严”,有点“”,冰块脸、命令式,一心想着镇住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不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师要学会关注学生、研究学生和体验学生,并成为我们追求常态教育有效的重要工作。
1.辅导与教育中,蹲下来看学生
回想工作初期,面对捣蛋鬼和懒散生,容易急躁、发飙、埋怨,往往出力不讨好。试看看学生眼里藏着的求知欲,伴着一脸的无辜,即便是学困生,也是难熬。静心想一想,小学生是孩子一个,谁爱他多一点就跟着谁。耐心引导与帮助能提高师生乐观接受“挫折”、勇敢跨过“挫折”的能力。批评教育时避免一些伤害学生自尊的话语,要用“从零开始的心态”去面对,多想想“他较以前有进步了”“再鼓励和引导会做好的”,让学生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现在的我,常讲“有进步”“再来一次”“没关系,你可以的”。
如果不能蹲下身子看学生,就不容易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容易淡化学生的优点。因为每一个孩子都特别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鼓励,然而长时间地努力表现,都听不到赞美的话,他们就会怀疑自己的所作所为,或者当他们带有一定期待的时候没有得到肯定,就有可能放弃。
2.蹲下来看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如果不能蹲下身子看学生,就不容易了解到他们上一学段学得怎样,在学习某个新知识时需要哪些旧知识来迁移,也就没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铺垫,影响知识的顺利探究和掌握。既要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尝试、探索,还可以使一些教学活动达到“创造一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气氛”的佳境,把数学难点转化为直观理解。如,在教学行程中的相遇问题时,要让学生明白“两个运动物体同时相对运动,必定相遇”这个抽象原理,不如来个体验:同座位两位学生以走路的方式表达相遇的情景,在演的基础上加上条件与数据,还可以用双手鼓掌的动作,简约地把数学问题呈现。
要成为小学生需求的解救者,我们必须蹲下。
二、善导学生
教育中常常出现:只是告诉学生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错误的。不能否定这种教育没有效果,问题在于事倍功半。要克服说教这一毛病,就要把教变成导,而且要善导。善导要有“四心”,即有爱心、耐心、诚心和信心。学生的每一种不良行为都有其独特成因的。记得上一年,新接手的班总是有人不见了东西,不管是讲理说教还是三番五令,都不能喝止。还演变着从一支笔、两把尺,到一群人不见了一堆用具。我决定来一次侦查,在缩小的范围内,得知陆同学的爸妈长期在外工作,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只带弟弟在外,留下两姐妹在外婆家寄住。我跟孩子们商量:这位同学能交出文具,可以原谅她吗?孩子们看着我一周来为此事团团转,欣然同意了。单独谈话有突破性的进展:“用这种方式引起大家注意是不对的,可以在学习上的进步、自律友善、助人为班等方面,让大家关注你、认可你。我知道你只是一时糊涂,相信你会把那些文具放在一个地方保管得很完好的,是吗?”她点了点头,眼泪往下流。她遵守了约定,在第二天的中午,我在办公室等到了一大堆完好无缺的文具。我也遵守了约定,没有在班里讲出她的名字,反而引导孩子从“完好的文具”这方面来讲,这位一时糊涂的同学是善良的。慈爱与尊严从来不对立,要开诚布公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对每个学生都有信心,同时要对特殊生倍加关怀。一年之后的陆同学,助人友善,成绩从不及格到七八十分,凌乱的头发整洁,还带着蝴蝶结呢!
在善导过程中,同时展现教师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育,这种教育往往是最深刻的,影响最深远的。
三、在教学实战中彰显实力
教师要想课上得好,教学效果显著,除了不断提升教学基本技能和扎实的专业本领,更要有教育教学的思想和智慧。
1.突出“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新授课重点是“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我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点对齐。在探究计算方法时,我会把计算与问题解决结合,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我出示带标价的铅笔、圆珠笔、橡皮、卷笔刀。引导:“同学们最需要什么?”多让学生讲,激发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兴高采烈,其乐融融。紧接着引导:“想买到它们,先来看看价钱。”出示上面文具图片的课件,学生说出每件文具标价表示几元几角。“你想买其中的两件文具的话,会出现什么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取出两道加法的问题:(1)一支圆珠笔和一支铅笔,一共多少钱?尝试解决问题,讲演计算过程和算理。(2)一支圆珠笔比一支铅笔多多少钱?学生独立解决。持续地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能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了生活的空间,在生活实践中悟理,师生教与学都显得轻松。
2.发挥互相评价的作用
有时放手让学生自学、互学,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接龙评价”是我们班常用评价方式,在练习时,完成最快的前几位会得到我的面批面改(走到座位前),该生是全对的,才有资格帮其他人评价;每个被评价者是全对的就有这样一个接一个的评价资格,如果有错,我会与该生讲解,他只有改正好,同时得到我或全对者再次评价了,才有资格评价他人,最后剩下的几个,就需要一对一的辅导。经过实践,接龙评价还可以改良成小组间的比赛。我不忽视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自己独特的想法,例如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他们交流想法、开展互评的最好时机。“你认为他说(做)得怎么样?”“还有哪些要改?”“如果是你,应该怎样做?”等蕴含信任和期待的评价引语,既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做到培优帮差,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团结、协助的学习气氛中得到发展。在与同伴的一次次讨论、质疑中,学会欣赏别人长处,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批评性思维的方法,当意见达到科学的统一时,课堂就真正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天地。
我非常欣赏一句话:“追求教育理想,紧贴地面而行!”作为现代教师,我们可以在平凡的岗位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经验积累中执着地实现自己的教育智慧之路!
篇9
1.创造自由、安全、充满爱意的家庭式环境。
对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来说,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作为教师要为幼儿做好物质和心理环境的准备。
(1)物质环境:教师要在幼儿入园前布置好活动室,活动室的墙饰富有童真童趣;适合新入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室内有益智的桌面玩具及可移动玩具;设置各种适合新入园幼儿的区角游戏。让幼儿一进入活动室就要感到活动室的漂亮和温馨,就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玩具,从而让幼儿喜欢幼儿园。
(2)心理环境:幼儿的情绪具有易受感染和相互影响、不稳定、容易外露等特点。作为在这一环境氛围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师,言谈举止要更多的体现母爱的温柔、亲切、耐心,表达爱意要更主动、外显,使孩子尽快亲近老师。做孩子的大朋友,并鼓动孩子玩,教师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孩子也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孩子和教师是一种新型的母子关系、伙伴关系。因此,在营造心理环境上应突出体现亲、宽、乐、信、安。只有这样,幼儿才会喜欢并主动投入环境,才会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开展活动。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教师在组织幼儿一日活动中要多与幼儿有语言交流、身体接触:幼儿入园时教师要亲切问好,直呼幼儿的小名,拉进与幼儿的距离,使原来陌生的环境、老师、同伴变得亲切,自然,更易让人接近。随着相互间距离的贴近,感情的增进,幼儿也逐渐消除了紧张恐惧的心理。而孩子对老师的称呼既可以是妈妈,也可以是老师,这样彼此间便自然形成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幼儿逐渐产生了接纳、喜欢老师的情感。教师主动抚摸幼儿,拥抱幼儿,经常关注幼儿的每一个细节,多用鼓励的语言去表扬幼儿。
允许幼儿有一件喜爱的玩具或自己依赖的物品:一件熟悉的物品对于在陌生环境中的幼儿来说,可以说是暂时找到了依恋的对象,可以缓解幼儿的焦虑。如:我班的宝宝林栩上幼儿园一直哭闹,两天后我发现他对玩具电话感兴趣,只要电话在手就不会哭,他会独自叽里呱啦地打电话。这样他一入园就把电话拿给他,他再也不哭了。过一段时间后当林栩熟悉了老师和朋友,到园也不需要电话了。再如:宝宝泓瑞,在午休时要抱着家里带来的一件衣服才能入睡。对于新入园的她我们让她这样抱着衣服睡,等过一段时间再让她慢慢克服这一习惯,这样效果很好。
给予幼儿细心的照顾:许多幼儿的哭闹,是因为生活中碰到了困难,如进餐、入厕、穿衣服等。生活自理问题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当需要自己来完成而孩子们又感到有困难时,他们就特别想念亲人。在幼儿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宝宝哭着喊:“老师,喂!”“老师给我脱裤子!”“老师我穿不上裤子!”“老师,有鼻涕!”……这就需要老师的在细致入微的照顾时教育幼儿学习做自己能做的事。
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度过一天。
2.促进孩子的交往
由于孩子不会同朋友交往,不会同老师交流,也是孩子不愿上幼儿园的一个原因。作为教师就要培养孩子交往能力。
2.1帮助幼儿掌握交往技能
通过游戏的形式对幼儿进行交往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本期的早操活动中设置了幼儿两两面对面做《表情歌》的游戏,幼儿知道要做这个游戏了,就会迫不及待的去找朋友。我们还创设一些情景游戏《猫和老鼠》,《小白兔》等等,通过这些游戏,鼓励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及交流,并尝试用礼貌用语与同伴对话。
2.2引导幼儿与班中孩子的交往
为了引导刚入园的幼儿与班中的同伴交往,我们开展了《拉个圆圈走走》、《认识新朋友》、《我的飞机开始飞》、《吹泡泡》等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游戏中,熟悉本班小朋友,交到新朋友。如:《我的飞机开始飞》教师请一名幼儿当小飞机,展开双臂做飞行状,请幼儿说:“我的飞机开始飞,飞到××小朋友那里去。”这时,××小朋友就站起来继续游戏。这样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交往的朋友越来越多,体验了交朋友的乐趣。朋友多了,孩子自然就喜欢来上幼儿园,并逐步适应新环境,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3.提供孩子喜欢的玩具材料,吸引他们投入有趣的游戏活动
孩子喜欢的游戏材料、有趣的游戏活动,不仅能有力地支持孩子的心理调整与适应,更重要的是能使孩子在游戏的放松、快乐与成功中,在与同伴的积极有效的交往中,重新定位自我与恢复自信,加深对幼儿园环境、生活、学习、同伴等的积极心理体验,初步熟悉幼儿园的主要学习方式。
3.1提供安全而具有亲切感的操作材料,让孩子放松地投入。
“家”是最具有安全感和令人放松的地方,尤其对于初入园的幼儿来说。教师通过在“娃娃家”中投放的各种毛绒玩具娃娃、海绵坐垫和大棉垫,营造了柔软、温暖的“家”一样的环境,会让孩子备感放松和亲切。
3.2开展新奇而富于变化的游戏,让孩子好奇而投入。
教师用孩子熟悉和喜欢的玩具材料,设计新奇而富于变化的游戏,牢牢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点。特别是讲故事,使幼儿在体验发现的惊喜和成功的乐趣的过程中,越来越主动而深入地投入到了游戏之中。
3.3播放欢快而活泼的音乐,让孩子欢乐地投入。
在跟着音乐又唱又跳中,教师选用动感强、节奏欢快活泼的乐曲和歌曲,在身体韵律、音乐韵律中,缓解了孩子的紧张与焦虑,使他们感受到幼儿园生活与学习的快乐。
4.家园互动,让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
在开学初教师要家长知道,孩子的哭闹是暂时的、正常的。首先请家长相信,老师有能力把孩子带好。其次,要请家长了解,每个孩子一定都会慢慢适应的,只是有的孩子适应得快,有的适应得慢,最慢的也不会超过一个月。并且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会深深爱上幼儿园的,并会积极主动要求到幼儿园来。
教师让家长理解并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请家长中途不要来园探望。调整幼儿在家的作息时间,养成早睡早起、午休的习惯。对于哭闹特别厉害的孩子,可以跟家长沟通好,采取“晚送早接”的方法,等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后再以正常时间入园。
篇10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如今企业规模日益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生产和发展,除了加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降低产品成本外,还要注意提高产品质量,不断开发新产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形成了现代的成本会计,其使用率越来越高,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我们在这方面的教学也要不断地改革创新,这样才能适应社会与国家的需求。
一、认清现阶段五年制高职成本会计教学中的不足
1.对成本会计重视不足
成本会计更趋于应用,在企业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高职院校中的成本会计教学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现阶段的会计教学没有将其作为教授的重点,很多教师也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去学习与教学,师生的重视力度都不够。
传统的高职会计仍以课堂教学作为中心环节,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灌输模式,费时费力,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
2.教材的实践性不够完善
成本会计发展于近几十年,并在发展中不断融入新的理念,其制度与操作都有着不断的变化,可是我们的教材依旧是以前的教材,内容陈旧,形式呆板,实用性不强。导致教出来的学生只能考试,而不能从事简单的成本会计操作。
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套用了传统的成本专科会计的教学思想,基本上仍是“学术教学”,有的只是简单地把“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门人才”改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3.创新意识不强
成本会计要求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收集、核算、分析,从而实现成本控制与成本预算的目的。但是,在教学中的成本会计,数据是现成的,公式是统一的,核算是一成不变的,因而学生无需创新,只要模仿、套用就可以了。
4.教学与就业脱节
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成本会计教学内容,更趋于考试与考证,与实践应用的成本会计相差甚远,导致我们所教出来的学生无法胜任会计职务,甚至放弃会计专业。
二、社会经济发展对现代成本会计教学模式的要求
1.从实际出发
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针对的是会计职业工作岗位,若将岗位分解,就是面向工作岗位要求的技能模块。从教学主客体上说,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是面向学生、以学生为本的;从具体内容上说,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就是会计职业工作岗位模块及其组合。
2.结构合理
教学模式是指向教学结构的,是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诸要素在一定时空结构内或某一教学环节中的组合,这就要求纵向教学结构要顺序衔接,横向教学结构要结构合理,教学模块要组合恰当。
3.实践技术信息化
建立以单元知识与技能为系列的会计教学单元库、模块库,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增加内容全面、样板性强的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性实验项目等,扩展实验项目内容,使之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务、金融等,提高实验室硬件的档次,配备专职的实验员,实现会计实验室的现代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组建模拟公司、计算机中心、多媒体教学系统等。
三、以社会需求为指引,创新改革成本会计教学模式
1.引入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从学生实际应用技能出发,将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的技能分成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的结构形式均围绕该技能,与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密切相关的行动化学习任务。项目教学法需要把书中几个重要知识点分为几大项目,例如根据成本会计具体核算内容将核算方法分为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将这几种方法确定为应完成任务,明确各项目学习目标与工作任务,将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等作为项目教学法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高职高专人才的培训需求,同时也是满足企业对职业技能型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
2.应用图示教学法
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从宏观角度来说,一是成本核算部分,二是成本控制与管理部分。成本核算部分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项目分析学习,而成本控制与管理部分可以应用图示教学法。图示教学法可以使教学内容形象化,抽象理论具体化,零碎知识系列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如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一般期末转出后结平,生产费用最终都归集到基本生产成本账户中。这时可以使用基本生产成本的“T”字账户,使得结转过程形象生动,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生产成本是从哪结转,要结转到哪去的过程。
3.运用多媒体教学
由于成本会计核算公式多,费用分配表、费用明细账和成本计算单多,用黑板板书不仅非常浪费时间,而且也不可能将所有表格都板书出来。而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教学课件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直观地演示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的理解。多媒体技术在会计教学上的应用是会计教学现代化的需要和发展趋势,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集中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以图、文、声、像并茂,具有直观、具体、 生动和使用快捷、方便等特点。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事先制作好的公式、费用分配表、成本计算单等在教学过程中一一展现。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较迅速地将前面所学知识点调出,加深巩固学生印象。并且可以和当今制造业的发展形势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播放企业生产全过程,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企业工艺流程以及成本计算的全过程,这样可以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4.改革考核方式
根据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培训目标和课程设置特点,应采用以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水平为主的,理论考试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模式,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大实训力度,开设仿真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现代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模式是高职会计教学的核心问题,构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也是未来会计学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实施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更适用的新型财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劲松.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改革中的运用[J].消费导刊, 2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