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的看法范文

时间:2024-03-28 16:45: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教育的看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村教育的看法

篇1

顾馨梅、吴志娟在《继续教育研究》2012年第10期中撰文指出了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的必然性,深入分析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并对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梳理。

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首先,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其次,美国、法国等国成功地推行了农业职业教育,并对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三,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其根本目的是解决“三农”问题。

农村职业教育在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中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第一,农村职业教育将获得与城市职业教育同等的发展机会。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制度的实施,确立了城乡职业教育的平等地位,消除了二元体制下的不平等政策。第二,农村职业教育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统筹城乡教育资源,是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农村职业教育不仅会获得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还会获得城市职业教育资源的支持和辐射作用。第三,农村职业教育将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大有作为。一方面,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培养新型农民,为农村规模经营提供技术支持,推进农村走集约化、规模化的农业现代化之路。第四,城乡一体化将为农村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提供契机。在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理念下,城乡有限的职业教育资源将发挥最大效益,重视有形和无形资源的整合,实现多元化办学道路。

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是机遇,但也应注意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首先,正确处理好内外因的关系,农村职教自身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激发内在活力。其次,正确处理共性和个性关系,农村职教要走特色发展之路。第三,正确处理好一体化和多样化的关系,要采取多样化的办学形式和灵活的办学机制。第四,正确处理好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关系,必须拓展职业培训的渠道,重视农民培训。

基于学术权力的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研究

俞启定、王喜雪在《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第6期撰文,文章针对当下高职行政权力独大,学术权力式微的权力结构现状,论证了其学术权力的合法性,并提出了构建基于学术权力的制度体系的建议。

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进行权力安排和利益分配,进行制度建设实际上就是依据组织目标进行权力和利益分配的行动过程。高职院校是一种学术型社会组织,具备行政和学术两种属性,因此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成为高职院校内部的两种基本权力。高职院校自产生初,即是按照政治体制构建的科层化组织,行政领域掌握较多的资源以及话语主导权,学术领域处于弱势地位,陷入合法性困境。但是高职院校学术权力合法性根源于其根本属性——学术属性,其专业建设制度、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强化了其学术属性。同时,学校系统内部成员之间对于学术的价值认同即构成学术权力的实质基础。然而,基于学术权力的高职院校制度建设主要涉及以下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权力与责任配置问题,权力分配应以任务为依据;二是效率与质量的关系问题,应建立学生中心的教育质量观。

针对以上问题,作者认为基于学术权力的高职院校制度建设首先应建立教师参与、共同治理的决策机制。其次,要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动力机制,即从基层出发,构建以教师为主的学术事务管理制度;建立以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为核心的教师管理制度;建立教师学术发展的奖励制度。最后,建立多方参与的监督机制,即成立多方参与的监督机构,并将之制度化;监督机构的工作保持透明公开,并接受全院师生的有效监督。

技能习得:职业教育应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的策略

汤霓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11期中撰文分析了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论述了职业教育应该从“量”即规模上和“质”即质量上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理解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是认识其经济功能的突破口,将有助于促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首先,职业教育能为学习者提供坚实的职业技能基础和增强青年人的受聘机会,从而帮助职业教育的学习者更好地过渡到劳动力市场;其次职业教育的发展依赖于劳动力市场的政策环境和经济结构。

因此,要促使职业教育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则要关注各种职业教育项目是如何被决定的,即开发相适的职业教育规模。基于此,作者分析了影响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的主要因素:一是学生的兴趣,也就是学生个体对他们所学课程的倾向和偏爱;二是雇主需求;三是供应条件限制,包括一些硬件条件及师资条件的限制。平衡这些因素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通过工作场所培训的可用性来平衡职业教育的需求;统筹多因素开展技能需求预测、规划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通过生涯指导告知学生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信息,使得学生的兴趣与雇主的需求更趋紧密。

提高职业教育对劳动力市场的反应能力,除了在数量上要求职业教育有相适应的发展规模,还要保证学习者的能力符合劳动力市场的要求,也即要求学生在职业教育中要习得恰当的技能。作者认为,职业教育除了向学生提供进入某一类职业的必要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向他们提供普适的、可迁移的通用技能。并且有研究表明通用技能在劳动力市场中变得更加重要。在职业教育中培养通用能力的策略有:1.增加职业教育中用于基本能力的时间;2.将基本能力与职业教育内容相整合;3.在工作场所中培养人的通用技能。

高职院校技术转移的实现方式

阮艺华在《中国高等教育》2012年Z3期中撰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技术转移现状,提出了促进高职院校技术转移的若干路径思考。

到目前为止,技术转移对于我国高职院校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尽管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包含了技术转移的内涵,但在实践中,高职院校的技术转移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高职院校技术转移的现状不容乐观,除个别高校外,绝大部分院校没有将技术转移纳入学校科研进行统筹规划,也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除此之外,我国高职院校技术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还有:1.科研定位不够明确,没有体现高职院校的“高技能”特色;2.与行业、企业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3.技术转移并没有成为高职院校科研的重心;4.缺乏促进技术转移的相关激励机制;5.技术经纪人十分缺乏。

针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技术转移面临的诸多困难,为开创高职院校技术转移的新局面,作者认为需要在以下层面进行改革和建设:1.法规层面:制订促进技术转移的法规体系。要在地方法规的基础上,在国家层面上制定和出台“技术转移促进法”、“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政策文件,通过法规的形式推动高校技术转移。2.理念层面:确立技能应用为主的科研发展方向。高职院校科研应合理定位,走“技能应用”的科研发展之路,要将应用技术研发作为科研的主要发展方向。3.架构层面:建立多层次技术转移促进平台。为突出和推进技术转移工作,我国高职院校有必要借鉴国外高校的经验,建立专门的技术转移组织架构。4.制度层面:建立合理的技术转移收益分配制度。高职院校应在借鉴国外高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技术转移工作发展阶段的不同,制订适应学校发展需要以及大力推动技术转移的收益分配制度。5.条件层面:培育专业的技术经纪人队伍。为推进技术转移,我国高职院校急需培养一批既要有专业领域的知识储备,更要有营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历练的专业人才。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崔奎勇、赵飒飒在《中国高教研究》2012年第10期中撰文指出:依据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理论和柏林原则等,提出国家示范校性高职院校(以下简称国家示范校)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构建了国家示范校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要对国家示范校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就必须有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其理论实践依据为:1.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即综合考量,目的性、全面性、科学性、可操作性、通用性与发展性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2.柏林原则,即指标的选择应基于指标的恰当性和有效性,尽可能优先评价产出而不是投入;3.国内外高校竞争力评价指标,如国际、国内大学竞争力评价指标及我国高职院校评价情况。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1.目的性原则,选取的评价指标要紧紧围绕国家示范校综合竞争力的评价目的;2.系统性原则,力求做到评价指标系统设置、评价要素系统考虑;3.科学性原则,设置的指标体系必须符合国家示范校的基本运行规律;4.恰当有效性原则,选取的评价指标应基于人们对综合竞争力的基本认识,选择恰当有效的指标;5.优先性原则,在评价指标构建中,应遵循相对指标优于绝对指标、客观指标优于主观指标、产出指标优于投入指标的顺序;6.通用发展性原则,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发展性;7.可操作定量原则,所选取的评价指标要考虑数据的获取难度及可获取性。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是构建一个层次分明、结构完整、指标可比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步骤为:1.将国家示范校综合竞争力的每个要素作为一级指标;2.对每个一级指标进行分解,寻找能反映其内涵的子要素并作为二级指标;3.对每个二级指标进行分解,按照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寻找能表现各二级指标内涵的具体可量化的子要素作为三级指标。基于此,作者构建了国家示范校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它由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60个三级指标组成。在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后,采用客观赋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韩国“学分银行”的负向功能及其引发的思考

吴韶华在《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第12期中撰文并剖析了韩国“学分银行”的负向功能,提出对我国构建中国特色“学分银行”所具有的借鉴意义。

根据默顿的结构功能理论,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教育这一系统和文化活动在作用于社会和人的过程中,在其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即产生正向功能时,对社会和人产生的消极作用。然而其负向功效的发挥也需要依赖外部环境的支持,因此,只要人们对教育进行合理运用,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削弱其负向功能的。

韩国是国际上首个提出并实践“学分银行”的国家,其学分银行制度涵盖面也非常之广。韩国“学分银行”在其巨大的正向功能中,也存在消极的负向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才特色体现不足。标准化的课程体系是韩国“学分银行”的核心,因此,这样的课程体系无法呈现各类被认定教育机构的教学特色,无法照顾到学习者学习成就的个体差异。二是社会认可度低。“学分银行”的文凭或学位是通过兑换来的,而被对换的学分是由多种渠道获得的,且学习时间少于正规大学,因此人们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产生怀疑。三是继续产生社会结构性失业。“学分银行”的出现强化且迎合了那些希望通过兑换获得一纸文凭从而增加就业竞争力的人们的愿望,加剧了韩国的结构性失业。四是强化了单纯追求文凭的“功利主义”行为。五是一些社会教育机构更关注如何成为教育部承认的认证机构,而不重视开发满足学生需要的课程,从而导致认定后质量下降。

基于此,作者对我国建设“学分银行”进行了如下的思考:1.明确目的,慎兑文凭,即通过“学分银行”兑换证书或文凭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2.加强研究,逐步开展,即各地要加强对本地区的调查、分析和研究,逐步建设“学分银行”。3.规范准确,动态管理,包括:建立市民标准化学分查询系统;配套使用学分绩点和证书类别等级;定期评估监察被认定的教育机构等。4.加强指导,拓展功能,即“学分银行”不仅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手段,还应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强人才交流的桥梁。

论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体系与目标确立的依据

肖化移、张娟在《职教论坛》2012年第31期中撰文介绍了职业技术教育目标体系的内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差异以及确立职业技术教育目标的依据等。

职业技术教育目标体系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一般我国对教育目的不作明确区分,在它们同时出现时,则会对其进行一定的区别。教育目的是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总规定;培养目标是对各级各类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是具体的,有其特殊性;课程与教育目标是微观层面的具体某一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是实现教育目的的直接依据和评价标准。总体来说,教育目的是总要求,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和系统化,课程与教学目标又是培养目标的细化。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历史上有三种形式: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级学校,后来形成三位一体,合并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主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中高职在培养目标上有许多共性,但两者同时又有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学生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要求程度的不同,体现在培养专业人才的不同层次上。前者属于第二级教育,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后者属第三级教育,培养应用型、管理型和高技能型人才。

最后,作者指出职业技术教育目的的确立需要考虑三方面:第一,学习者的需要。它历来是教育理论中教育目的的基本来源,关注学习者个人的发展和个性的形成成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主流精神。第二,社会与经济的需要。职业技术教育要适应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保证学习者社会生活目前和未来的需要,为此必须在专业设置、教育体制、课程等方面进行改革。第三,职业发展的需要。研究职业及其发展,对目的的确立十分必要,同时我们应依具体情况采用多元整合模式进行整合。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的经济学解析

夏金星、俞启定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33期撰文探讨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人力资本理论与农村职业教育的关系,并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一些理论问题做出回答。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和新的增长点,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有着重要的联系。二元经济结构的普适性及中国的特性与农村职业教育的关系可以概括如下:首先,二元经济论有着三个基本条件,即劳动力的短缺不是创立新就业源泉的限制、资本相对于劳动力来说是短缺的、存在着资本主义和农业两个基本经济部门;其次,二元经济结构是多数国家的共同点,经济发达和不发达国家都存在,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特点是在经济内部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产业部门;最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存在长期性。这些都说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有其特殊性。

“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首先提出的,作者在重点阐述其教育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论的基础上说明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舒尔茨的观点具体如下:1.人的能力和素质是决定贫富的关键,农民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要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在提高;2.农民是经济人,即农民是十分精明的经营者,对生产要素进行配置,应该改进农民的素质;3.人口质量是一种稀缺资源,要了解所增加的人口质量可获得收益与达到这一质量需付的成本之间的关系,所有的质量因素都被看成是在一定时间内有用的、耐久的和稀缺的资源。

由于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无法解决“外部效应”问题、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等原因,存在着市场失灵的状况。鉴于此,作者建议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可以选择如下路径:一是加快破除土地制度障碍,为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创造最基本的条件;二是增加财政支持力度,提供优质农村职业教育;三是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引导农业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机制创新。

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研究——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

“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研究”课题组在《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第10期中撰文并且利用规范分析、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机理,并以河南为例度量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现代经济学家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结为资本投入量、劳动投入量、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职业教育通过发挥人力资本形成的“孵化器”、技术进步的“辐射源”、促进就业的“关节点”、产业链的“生长点”等作用,提高人力资本技能、促进技术进步、拓展就业渠道等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课题组以河南省为例,依据《河南教育事业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选择1990-2008年为计算期间,运用丹尼森的增长因素分析法,经过复杂的运算,分别计算小学至普通本科及以上高等教育各层次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得出河南省职业教育和其他各级教育的发展情况及其对经济增长做出了如下贡献:1.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职业教育领先各级教育发展;2.教育产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职业教育的作用遥遥领先;3.职业教育的发展虽然有了一定进步,但相对于国外而言仍旧不足。此外,课题组依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选取2006-2009年全国31个省市的相关数据,采用柯布和道格拉斯的C—D生产函数,得出职业教育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以下贡献:1.我国整体生产规模报酬是递增的,应该进一步加大规模经济投入;2.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还是资本推动型增长,而政府的教育支出增长明显,因而可以提升对经济的拉动;3.要提高劳动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只有进一步提高劳动参与者的素质与技能,不断开拓新的劳动就业岗位,增加就业人数以及提高就业增长率。

基于上述分析,课题组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各级党委、政府应当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2.优化教育结构和布局,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3.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的生机和活力;4.加快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夯实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基础能力;5.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的适应能力。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的体制机制构建

林克松、全在《教育研究》2012年第11期中撰文指出: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间存在复杂关联,明晰了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并提出了构建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机制和体制的建议。

宏观而言,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表征为一种作用与反作用、决定作用与能动影响的关系。主要表现为: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驱动机理;2.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杠杆机理;3.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的应然表征。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存在很多体制机制障碍,主要表现为:1.管理体制“条块分割”;2.人才培养体制“脱离市场”,即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人才评价与市场脱节;3.办学体制“封闭单一”。

构建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体制与机制,作者认为应着力于如下方面:1.办学体制及其相应机制的构建。在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的框架下,办学体制改革可以构建“利益责任互担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和“统筹协调的经费投入机制”。2.人才培养体制及其相应机制的构建。人才培养体制可以相互构建“人才需求预测机制”、“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市场导向机制”以及“人才培养质量与评价的联合评估机制”。3.管理体制及其相应机制的构建。在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的框架下,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可以通过建立“区域大职教统筹管理体制”、“伙伴协作管理体制”和“多边协调运行机制”进行创新。

中高职衔接的系统模型研究

武金陵、闫智勇在《教育学术月刊》2012年第10期中撰文并从系统论的视角分析了教育的本质,构建了中高职衔接的系统模型,指出中、高职衔接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建设国家职业资格体系以及依据国家职业资格体系建立职业教育的质量管理体系。

基于现代系统科学的系列理论,作者认为教育是向作为人的教育信宿传递特定文化信息的社会系统。根据系统论,可以从物理层、表现层、规则层和环境四个层面来研究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分析层次。其中物理层指职业教育系统的物理结构;表现层指职业教育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通过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目的性和功能性;规则层指职业教育系统的运行规律或者约束规范。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已经不能够满足生产力水平发展的步伐和人们对自身教育水平的高要求,中高职衔接的呼声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建立包含物理层、表现层、规则层和环境四个层次科学的中高职衔接模型,并依照此模型分析当前中高职衔接的层次和切入点。具体而言,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其物理层可继续划分为系部、专业、教务部门、教研部门、招生部门、就业部门、实习实训部门、师资、课程(标准)等子系统或者要素;表现层可继续划分为培养目标、教学、管理、就业指导、科研、社会服务等目标、行为或者功能;规则层可继续划分为教学理念、学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等思想意识形态、规律或者规则等;其所处的环境几乎是一致的,如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产业结构等。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需要在系统内部实现物理层、表现层和规则层三个层次的互联互通,系统外还需要实现环境层的一体化。职业资格制度和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规则层首先决定了中高职衔接在物理层的衔接,从而使得物理层制约了中高职衔接在表现层的各种功能的发挥。所以,建设国家职业资格体系以及依据国家职业资格体系建立职业教育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中高职衔接改革的根本出路。

终身教育视野下的非正规学习成果认证:理念与形式

杨娟、苑大勇在《现代教育管理》2012年第10期中撰文分析了终身教育视野下非正规学习成果认证的理念,指出其形式主要有成人高等教育学历证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等。

非正规学习通常指在学校正规教育之外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其目的也在于增进个人的新知、授予必需的技能及改变个人的态度等。学习成果认证则是指对于学习后的结果,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式,由具备认证资格的组织机构对其进行肯定和认可,并发给相关证明文件。对个人的非正规学习成就进行认证,是对个人学习的肯定,也有利于他人或社会承认其学习成果。非正规学习成果认证的基本理念是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非正规学习成果认证是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前提,是构建完备的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和意义。非正规学习成果认证是正规与非正规学习沟通的桥梁,能够促进终身学习的实现。

篇2

             

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突飞猛进,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或是成人教育,都取得很大进步,具体体现在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建设取得很大提高,校舍环境有较大优化与改善,基本普及义务教育等。但是,由于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城乡教育存在明显的差距,最明显的就体现在中小学教育上。而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具有重要地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以后教育成长。因而研究乡村小学办学情况就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让我们从基层农村来了解我国的基础教育,发现乡村小学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引起社会关注。

而且,乡村小学的办学情况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的重视,为此国务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将推进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作为重点。华南师范大学是大学是广东教育的龙头,华师人秉承着关注教育的时代责任感,有义务和责任去关注乡村小学办学情况。

为什么选增城做调查呢?因为增城经济发展潜力很大,不过现在并不是十分发达,处在转型中,城乡差距也比较明显,存在数量较多的农村小学,而且增城离华师比较近,本人对增城比较熟悉,所以选增城市乡村小学作为研究的对象。

 

二. 研究的主题和目的

(1) 主题:关于乡村小学办学情况调查,以广东增城为例。

(2) 目的:通过对增城市乡村小学办学情况的调查研究,反映整个广州市乃至整个广东省乡村小学办学的一些共同情况,引起各方重视,为达到推动广东乡村小学教育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做贡献。

 

三.文献探讨

研究乡村小学办学情况的调查有很多,人们都普遍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乡村小学办学仍然比较落后 ,与城镇有一定差距。随着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乡村小学办学要追上城镇小学,仍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在本次调查中,为了更好地了解增城市乡村小学办学情况,调查中尽量收集增城市教育局对本次调查课题的一些已有资料。   

另外有专家曾指出增城市,或者其它地方乡村小学办学存在的一些共同问题:

(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使农村教育的话题又成为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

(二) 农村教育发展滞后,关键是农村中小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三) 乡村小学的办学,现阶段还不是扩大优质资源的问题,而是如何保证基本办学条件的问题。

(四) 乡村小学办学的困难和问题,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师资队伍老化,二是办学经费短缺,三是办学环境较差。

 

四.研究设计

(1)  调查方法:实地研究,采用访谈与问卷调查方式,加上拍摄,实施实地观察法。

(2)  研究的模型:增城市各镇各选一个乡村小学作为调查对象,如派潭镇—庙谭小学:小楼镇—棠下小学:荔城镇—棠村小学:正果镇—兰溪小学:石潭镇—麻车小学:朱村镇—莲塘小学:中新镇—梁屋小学:新塘镇—大勿村小村。(如果不存在所选小学,例如出现一些小学合并等情况,可选该镇乡村另外小学作为调查对象,这是初定,根据实际情况可改。)

(3)  分析单位: 所选的乡村小学。

 

五.研究调查步骤

(1)  选题,查找所选课题的相关资料,为调查的开展作理论准备。

(2)  组队:调研的队伍为10个人,选熟悉增城市的学生为主,以1人为组长,3人为采访员,3人为记录员,2人为后勤人员,1人负责拍摄。实施调研时,除组长和拍摄人员确定不变外,队伍里每个人可轮流当采访员、记录员和后勤人员。

(3)  申请:写好计划书,组好队后写一份书面报告给学校,希望学校批准,并希望得到一些资金支持及给增城市教育局的介绍信。

(4)  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稿,调查问卷分为学生卷和教师卷,访谈稿见附表,做好调查开展的资料准备。

(5)  进行调查的过程主要有三个步骤:

首先,去增城市教育局说明此行目的,并努力收集增城市教育局对本市乡村小学办学情况概貌的一些资料;

然后,去所选各镇乡村小学进行调查,实施问卷调查和访谈,问卷调查的对象为所选学校的学生和教师,访谈对象包括学校师生,该村村民,学生家长等。

派发问卷的数量为每个学校50份,其中学生卷40份,教师卷10份,访谈的人数为每个学校和村庄20人,其中学生6人,教师6人,普通村民4人,学生家长4人。

最后,收集整理资料。每采访调查一个镇一个乡村小学就整理一遍,最后汇总整理。

(5) 分析资料:考虑经济、环境、人们的风俗习惯对该村小学办学影响。做到仔细认真,以小见大。最后撰写调查报告,完成其他调研成果。

注:访谈稿见附表。

 

六.课题可行性分析

(一) 本课题专业对口、立意深远

作为师范生的我们,本身所学的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更应关心我国教育状况,这与我们所研究的课题具有一致性。目前乡村小学办学情况已经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发展,此课题研究的开展有利于深入了解增城市乡村小学办学的具体情况,通过以增城为例反映广东省乡村小学办学面临的共同困境,引起社会重视,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作一些贡献。

(二) 本课题研究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经过请教老师得到建议和我们小组的讨论,初步确定研究目标,勾画出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减少课题研究的盲目性。

(三) 调查对象资源丰富,资料来源可靠

增城市的乡村小学数量多,而且增城是广州郊区的一个县级市,离华南师范大学比较近,交通方便,这为我们就地取材提供了便利。

(四) 人力资源优势

我们的成员有10人,基本上对增城市比较熟悉,方便解决交通与语言问题,便于调研开展。而且队员都有参与下乡的暑假调研,积累了一些调研经验,并且有社团工作的经历,这对于我们课题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帮助。

(五) 研究方法可操作性强

我们根据研究的需要采取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访谈法,针对性强且可行性强,工作任务分配落实到个人,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

 

七.测量

(1)  研究中主要变量:被采访人员的不确定性,乡村小学上学的时间、队伍进行调查时间安排、天气、调查期间人们的活动等。

(2)  测量(即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访谈、拍摄(拍摄学生、老师、校舍、村落、学生活动等)

 

八. 资料收集方法

     实地收集资料,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挖掘调查所选乡村小学办学真实情况,然后汇总反映,记录员和采访员要努力合作,拍摄员要抓住调查中精彩镜头。

 

九.分析方法

(1)  主要考虑经济因素,思考经济与乡村小学教育的关系。

(2)  还有考虑环境、风俗等其它因素对该村小学办学情况影响。

(3)  经济差异对办学影响作详细描述,各村所属镇环境、经济等因素作为差异性比较,还有注意人们对学校办学的关注程度。

(4)  汇总资料后要做到以小见大,因而联系到广州、广东乃至全国乡村小学办学情况。

 

十.研究时间表

如下:

 

 

 

 

时间

事件

注意事项

2010年暑假前一个月

组队,向学校申请

尽量不要与考试复习冲突

2010年暑假开始后

着手调查,先去增城市教育局了解总体情况

调查时用语要礼貌,拍摄要得到批准

2010年7月上旬至8月下旬

按派潭镇、小楼镇、正果镇、石滩镇、中新镇、新塘镇、朱村镇、荔城镇顺序进行调查   

每去一个地方都要做好问卷调查、访谈记录与拍摄工作,回来整理

2010年9月上旬至10月下旬

继续调查

了解小学开学的时间,争取调查他们正式上课的情况,继续完成前面没有完成的调研任务

2010年11月

整理资料

做到详细和仔细

2010年12月

写好成果,论文及制作网页

做好成果汇报工作

 

十一.成果呈现方式

     论文加上网页,详细反映本次调查的成果,论文是作为本次调查的报告,网页的内容除了调查报告的方面,还有拍摄情景,以及与被采访者的谈话视频等。成果整理后,通过学校向有关部门反映。

 

十二.经费预算

总    计: 880(单位:元 人民币)

具体预算如下:

打印费:400份问卷*0.2元=80元

交通费:500元

通讯费:100元

摄影费:100元

其他费用:100元

 

 

 

 

 

 

 

 

 

 

 

 

                                                                                                                                                             

附表

访谈稿 (初定)

一.针对校长   

    您好!我们是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现在想了解一下你们学校一些情况,首先感谢您!我们想知道:

1 你们学校有多少个学生,多少个老师?     

2 你们学校的课室、体育场所是否设备齐全或足够?

3 您觉得乡村小学有面临哪些困境?例如你们学校?

4 作为一校之长,您有什么意见可推进乡村小学办学吗?

5 跟城市小学相比,您觉得自己所在的学校存在哪些不足之处?与城镇小学有什么差别?

(还会有其他问题)等等

二.针对老师

老师,您好!我们是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想了解一些情况,首先谢谢您!

1. 你认为自己喜欢在乡村小学里教书吗?

2. 或者说,让您留在乡村里教书的动力是什么?

3. 您对自己学校的办学有什么看法?

4. 您是教一个科目,还是几个科目呢?还有,您教几个年级?

5. 您觉得乡村小学的办学要提高,需要哪些人或部门的努力?

6. 等等

三. 针对学生

   小朋友,你们好!我们是华南师范大学的大哥哥和大姐姐,现在想问一下你们的问题,你们想听吗?

1. 你们喜欢自己的学校和老师吗?

2. 你们最喜欢上什么课呀?为什么呢?

3. 你们喜欢在这里读书吗?

4. 放学后,你们会在学校里进行体育活动吗?或者在其他空闲时间?

5. 你们长大后想做什么呢?   等等

四. 针对家长或村民

   大叔(大妈),您好!我们是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请问您现在有空吗?我们想知道您对本村小学办学的看法,先谢谢您!  

1. 请问您有孩子在本村学校里读书吗?你觉孩子在村里读书好吗?

2. 您觉得村里小学办学搞得怎么样?

3. 你们村里的乡亲支持建好村里的学校吗?

篇3

文/蔡绍平

摘 要: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在20多年的教学经历中总结了对于乡村教育的独特看法。

关键词:爱心;专心;恒心

农村教师工资低、待遇差,在农村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弱势群体。虽然在办公室里牢骚满腹,但一走进教室,望着一双双纯真无邪、渴求知识的眼睛,教师的心软了,他们又义无反顾、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了。他们对学生有爱心,对待工作有专心,在教育事业上有恒心,不愧为新世纪的优秀教师代表。

一、爱心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农村教师面对教育的真实写照。人们又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我们对学生的关爱,体现为尊重每一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你对世界微笑,世界对你微笑。我们关爱学生,学生也会从中学会关爱他人。

二、专心

在农村中小学,由于工资待遇极低,很多教师已经不能安心于教育教学工作,纷纷转行,有的读研,有的下海经商,有的辞职从事私教,有的报考公务员。大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安安心心在第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大量减少。我也非常希望能坚守自己喜爱的教学工作,一心一意,不离不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我的教育理想。但人不能仅仅靠理想活着,我们希望国家能够对农村教师的工资多一点投入,能够让农村教师找到一点做人的尊严,能够专心于自己喜爱的教育事业。

三、恒心

篇4

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不论是办好事,还是办坏事,政府的行政程序必须严格遵守。政府的行政程序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所有政府行为,必须有法律效力的文书、文件作为凭证并用文字记录下来。

就崔永元公益基金与湖南省教育厅的沟通过程看,第一步,即湖南省教育厅要求基金发出正式公函的要求,并没有错。最后志愿者董峰的具体意见也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要求省厅发出公文,指令各县教育局选拔培训教育,参加这第六期乡村教师培训,仅以一个志愿者董峰的电子邮件作为依据,在这方面小崔的做法欠妥当。因为,这份电子邮件毫无法律效力,而且志愿者董峰也不是基金的法人,一个省政府机关怎么可能根据这样一份电子邮件发出行政命令呢?信任不信任是一回事,但行政行为的基本规则不能违反,这是硬道理。所以,在应对湖南省教育厅的回应上,小崔也有问题。

如果湖南省教育厅坚持要一份公函,在行政上没有错误,但它没有这样做,对志愿者董峰直接作了“政府机关不宜代替民间组织直接发文参与组织这项培训工作”,这个错误就严重了。因为这个回应隐藏着一个前提,即“政府机关不宜参与民间组织倡导或组织的活动”。我们知道,各级政府实际上是大量地参与这类活动,甚至是假借或利用民间组织的名义进行这类活动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希望工程”,红十字会的活动也少不了背后政府的身影。对于民间组织有益于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各类活动,政府不仅要大力支持,而且对这类社会组织本身也要扶持,以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本身就是政府的职责。

篇5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前沿阵地。而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笔者想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很多农村基层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所以,忽视音乐教学,用数学、语文等“主科”抢占音乐课的现象在农村大有市场。

(二)音乐教师素质低

在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当地的民办教师。他们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中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三)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困难,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更别说升级音乐教学设施,引进优秀的音乐教师了。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四)音乐教材内容偏深

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甚至许多教师限于自身音乐水平不高,无法教授五线谱等乐理知识,学生也对此不感兴趣,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也成为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瓶颈。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党政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稳定和加强 农村 学校 音乐 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音乐 教育 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他们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 艺术 ,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设施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对地方财政不足的部分进行补贴,改善办学条件,使我国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充分 发展 。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逐年添置必备的教学用具,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尤其要加大对音乐方面的教辅资料的投入,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更多的最新音乐消息,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四)因地制宜,改革音乐教材

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要从传统型向研究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学生爱好,因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同时制定因地制宜的音乐课程标准,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一些拥有生活气息的优秀民间音乐艺术,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还应适当舍弃教材中超出农村学生接受能力的内容。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农村音乐教育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 历史 的重任,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为此提高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认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积极探索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为培养21世纪的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篇6

一、核心观点

1 关注农村幼教与城市幼教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公正已不仅是政府的执政理念,更是政府实实在在的惠民行动。

2 硬件与软件一起抓是促进政策真正惠民,具有持续后效的关键。

3 促进幼教事业发展,政府不应无为而治,而要大有作为。其中政策设计就至关重要,政府不仅是农村幼儿教育的财政后盾,更是农村幼教持续发展的设计师。

4 村办班大大提高了农村幼儿的入园率,降低了人力资本,减少了安全隐患。

5 关注农村学前教育,研究者要有自觉的研究意识,不能只为城市学前教育服务。

二、座谈实录

虞永平教授:从秣陵街道的情况看,南京市农村幼教扶持计划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村里的办学点,设施俱全,整洁卫生,空间宽敞,资源有特色。现在很多农村地区撤乡并镇,只在镇中心地带办中心园,原来的村办园停办,这种方式应当谨慎实施。因为,如果入园半径过大,会增加群众负担,有可能导致幼儿入园率的下降。而南京市的幼教扶持计划设立村办学点,既提高了入园率,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村办园的质量。同时,政府财政进乡村,巩固了村办园的教学成果。老百姓在温饱解决以后,子女的入园入学问题成为首要的民生问题,也是政府应该大力予以关注的问题。

唐淑教授:江宁区在实现规模办园以后,政府并没有推卸责任。我觉得有三点值得肯定。

一是政府的责任到位。在这个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幼教与普教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非常正确的。

二是园舍建设。通过与开发区合作办中心园,改建原中心小学让出来的闲置房。使村办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条件。原来都是最差的房子、最差的环境、最赖的教师提供给幼儿园,而在江宁扶持计划实施的地方,在园舍、环境和师资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村办园也成了适宜孩子发展的场所。

三是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通过采用街道、社区、中心同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街道管中心园,中心园又负责管村办同。现在的幼儿园真正与小学剥离开来,经费自主。单独设账。南京市政府对幼儿同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重视,用财政的力量为幼儿园搭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然后让其自主发展。同时,在师资配备上,幼儿园还通过招聘引进合格教师,而且教师的工资也有提高。

邱学青副教授:扶持计划使孩子能够就近入学,办园半径比原来有所缩小。确实,当幼儿同的办园半径比较大时,总会出现各种安全隐患、事故,而且家长为送孩子上幼儿园也很辛苦,致使入园率有所下降。村办班的举办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幼儿园的安全系数。

在扶持计划中,镇中心园与乡村办学点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有较完善的扶持制度。原来中心同与村办园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形式化的。通常只是幼教辅导员不定期地下乡巡视。

虞永平教授:张家港市支持镇中心园教师去农村支教,通过提供较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平等公平。这与南京市的政府财政进乡村是异曲同工的。

王海英副教授:城乡之间在历史上就存在着太多的不平等,在教育上也一直是乡村跟着城市走,乡村代表的是一种“小传统”,是一种乡俗文化,而城市则代表着一种“大传统”,是一种精英文化。现代化的进程就是一个城市蚕食农村的过程。在教育发展的天平上,政府历来都是“一切以城市为中心的”。这样一种城市偏向的投资政策导致农村教育很难拥有自己的本土资本和“地方性知识”。农村孩子唱的是城市的歌曲。听的是城市的故事,学的是城市的思维,通过教育。儿童获得的不是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而是厌恶。南京市的农村幼儿教育扶持计划是均衡政策在农村的体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说明政府已经意识到要让每一个农村幼儿园也受到党和政府的“阳光”普照,要让每一个农村幼儿也受到早期教育的“雨露”滋润。这也应该成为所有地方政府关注民生、促进教育均衡的举措。

虞永平教授:我们国家现在城市化进程加速,但农村教育仍是重点、难点,关注乡村教育就是关注平民教育,这在中国有优良的传统,陶行知在20世纪初就已经身体力行提倡乡村教育、平民教育。但近些年来,公平公正的理念只停留在口头上,现在政府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均衡政策、均衡理念变成了现实,促进了乡村教育,促进了平民教育,在一定范园内实现了均衡发展的理念。

市一级财政进乡村,反映了政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服务平民、促进公平公正理念已逐渐由观念转化为行动。

但有些地方政府从来没有把幼儿教师当教师看,在苏南某县级市,公办幼儿同的教师工资是每月300元,而小学教师则是1500元,幼儿教育经费被小学挤占、挪用。在法制还不健全的中国,做任何一件事情,任何理念的落实和执行都需要有政府力量的参与,否则理念很难成为现实。

有些地方过度强调幼儿园的规模,一窝蜂地搞大型中心园,这会带来很多问题。在老百姓刚解决温饱问题后,最大的民生是不要用各种方式加重经济负担、人力负担。不顾实际地过度合并村办园办中心园,会带来太多的人力负担、责任风险和安全隐患。很多安全事故就发生在校车上,就发生在家长接送孩子的长距离的路途中。

唐淑教授:农村教育的问题是最难解决的,还存在很多“荒地”。以前我们做研究时较多关注城市孩子的教育问题,而中国的儿童大部分在农村。我们在搞七五规划时就已经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75%的精力在抓城市,而实际上教育的症结在农村。值得我们反思的是,我们如何使教育面对大多数?我们十多年前之所以跟着赵寄石老师到农村去搞农村学前一年教育,主要的原因是想转变研究者的关注视角,关注更广大的农村儿童的教育问题。

篇7

关键词:乡村旅游 社区居民 参与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

世界旅游组织(WTO)从乡村文化角度对乡村旅游进行定义,认为“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产品的核心组成部分。乡村旅游应为旅游者提供一种个性化体验,使其感受乡村的物质和人文环境,并尽可能使其参与到当地居民的活动、习俗与生活中来。”

二、社区、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内容

1.参与旅游发展决策

乡村旅游中的利益主体应当是居民。居民在旅游决策中应占有重要地位。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决策包括:广泛搜集居民对发展旅游的希望与看法;引导居民自行决定旅游发展目标;将居民意见纳入政府的决策。

2.参与旅游发展利益的分配

旅游发展带来的利益包含甚广。在参与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居民可以分享到经济利益。在居民分享利益的同时,也为地方创收,因此政府鼓励旅游发展。如此良性循环,会让多方继续获益。

3.参与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维护

在众多乡村旅游景点中,进行旅游开发和经营的大多是外地投资商,他们的直接利益是经济效益。为此,很难不出现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对景点的粗放式经营管理等现象。也就忽视了对环境保护及当地社会文化的维护。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物价上涨、文化衰退等社会成本却要由社区居民承担。因此,要真正地保护环境和传统文化,仅靠环保部门、旅游部门甚至旅游者都是难以奏效的,社区居民也应参与当中,并成为主体力量。

三、参与的模式

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形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多都是根据当地社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发的。大体有以下几种。

1.“公司+农户”模式

公司不与农户直接合作,一般是采用与社区(如村委会)合作的方式,通过村委会保证总体接待水平,从而保障公司、农户和游客的利益。

2.“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政府担当了优化发展环境的重任;旅游公司充当商业运行商;农民旅游协会负责组织村民提供相关旅游服务,协调公司与农民的利益;旅行社负责开拓市场,组织客源。

3.“农户+农户”模式

这是一种投入较少,但接待量有限的开发模式。然而因为保留了最真实的乡村文化,加上游客所需费用少,成为了目前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形式。

4.个体农庄模式

它是在农村个体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独立完成旅游接待,并且有鲜明的开发特色。这种模式形式多样化又有特色,具有很强的带动性。

四、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问题

(1)乡村居民参与的意识淡薄,这是影响居民参与的根本原因。基层政府对乡村旅游过多的权力干预,促使乡村居民长期处于被动。

(2)落后的基础设施。大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可进入性差、接待条件差、客房卫生条件较差。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乡村旅游的接待能力低,接待水准不高。

(3)欠缺乡村旅游管理人才。目前在我国,乡村旅游的管理队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相关部门的指导、监管也还存在非常多的不足。

(4)破坏环境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卫生习惯及卫生基础条件欠缺等原因,大部分乡村旅游的卫生状况差强人意。近几年,在政府的推动下,乡村旅游出现过热发展,但有些地区生活垃圾的处理都还停留在原始阶段。

2.对策

(1)加强对乡村居民的教育培训,强化其旅游服务意识。社区应通过举办旅游技能培训和教育,对农民进行业务培训,培养其旅游服务意识,增强服务技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创新。另外,也要普及安全、卫生、环保方面的教育。

篇8

1.观摩学习课堂教学,加强教师结对互动

要更好地开展结对数学教学工作,实现双方学校学生对网络教育资源的和谐有效共享,可以先请乡村学校教师前往结对城市学校旁听教师的讲课活动,观摩城市教师如何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学习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在听课活动结束后,再将城乡双方教师聚集在一起,针对数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展开详细交流。首先由上课的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想法进行详细阐述,加深在场其他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再由乡村学校教师对讲课教师的课堂活动进行点评。经过对教学活动的观摩学习以及双方之间的交流互动,彼此能够更加了解对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也能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秀教学经验,调整教学形式,以确保结对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搭配”的教学活动中,乡村学校教师通过观摩,可以了解到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会利用互联网设备设计开宝箱的游戏,且将学生喜爱的小猪佩奇卡通形象与游戏结合起来,瞬间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游戏展开深入思考,并踊跃回答多种数字排列方法。通过课堂观摩和教学研讨,乡村教师能够学会和掌握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以教师结对的方式来帮助和促进乡村教师更好地提升与发展。

2.打造数学同步课堂,共享课堂教学资源

城乡结对互动,除了教师之间的互动以外,还可以借助网络的神奇力量,打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空间壁垒,让城乡学校的学生实现课堂同步学习和互动,真正做到教学共享。这种创新性的结对课堂,充分体现出了“互联网+”下教育的优越性和便利性,既能让乡村学校的学生体会到城市学生的课堂氛围与学习方式,也真正做到了课堂教学的零距离,两个学校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展开互动交流,乡村学校的学生还能回答城市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这种趣味性的教学课堂中,也更有学习热情。例如,在开展“认识公顷”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可以借助互联网设备,打造数学同步课堂,乡村学校的学生可以通过大屏幕观看城市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还能与教师进行对话,教师先询问两边的学生,都知道哪些面积单位,以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1cm2、1dm2、1m2的物体分别有哪些呢?双方学生因为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会说出许多截然不同的答案,城乡学生也能通过对方的回答开阔自己的思维。随后,教师在课堂上开展认识1公顷的合作探究活动,乡村学生在观看城市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时,能够了解和学习到更多新颖的合作学习方法,在以后的数学课堂中,乡村学校学生也能更好地与教师展开互动交流,积极主动地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3.结对进行教学研讨,提升合作课堂效果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城乡结对互动教学,要求学校和教师利用好手中的资源与设备,探索更加契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先进数学教学模式,真正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城乡双方义务教育事业的优质均衡发展。为此,城市学校和乡村学校,还要积极利用网络视频技术开展结对教研活动,提升同步教研工作的时效性,促进结对教研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例如,在开展线上同步教研工作时,首先由双方分别介绍本校该年段数学备课组的日常工作,包括如何制订教学计划、如何分配集体备课任务、如何命制过关卷和单元卷、如何开展特色活动、如何共享优质资源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如此一来,结对教师就会对双方的备课工作了解得更加细致深入。这一环节结束后,结对双方备课组教师,再针对单元测试卷的磨卷内容展开交流探讨,包括对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主要内容的讨论。通过这种线上同步研讨的方式,双方学校教师能够在互相沟通的过程中,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研讨活动也真正做到了求真务实,契合教学新常规的工作要求,与会教师能够在研讨过程中,受到良好引领,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确保结对互动教学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网络视频技术为两校教师开展教研交流工作,构建了更加顺畅的渠道和平台,进一步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数学课堂教学差距,真正实现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4.丰富同步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为了确保城市学校能够为乡村学校提供更加优质的帮扶服务,提供支援的学校要从本校学生和被支援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开展同步数学课堂活动前,做好一课三磨工作。要组内进行磨课,其次教研单位内进行磨课,并借助互联网平台,实施高质量的同步数学教学活动。这样的互联网+数学同步课堂,能够为双方学校的学生提供更多互动的机会,大家在交流的过程中各抒己见,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例如,教师可以在数学同步课堂上,设计辩论式的两校学生互动任务。例如,在开展“观察物体”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游乐园的生活情境,并在情境动画中融入加减法的问题,请两边的同学动脑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最后,双方学生可以列举出多种不同的解法,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算式列法进行归类,然后请两边的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更喜欢哪种解法,这种解法叫什么,喜欢这种解法的理由。在双方的互动过程中,学生能够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与此同时,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还需要重视教学活动后的教学反馈工作。在同步课堂结束后,双方教师需要针对课堂教学的情况展开交流,在交流中反思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课堂教学互动情况。通过课后的交流与反思,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确保后续的同步课堂活动取得更好的成效。

5.拓展线上教学模式,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结对学校之间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学校之间还可以利用天天智慧课堂进行网络直播教学,共享双方学校的优秀直播课例;还可以针对数学教学中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开展网络拓展课程共享活动。通过这两种结对互动的方式,能够确保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良好的互动,教师在一起观看直播课例的过程中,可以共同参与教学研讨工作,积极发表自己对课例的看法,并通过评论区进行留言互动,双方教师在评论留言互动的过程中,也做到了互相交流心得和经验,能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学生们在一起观看拓展课程的过程中,可以共同钻研和探讨教学内容中的实践部分,以合作的形式来完成拓展课程中的教学任务,实现两校学生之间的更好交流互动,令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视野得到更好的拓展。

6.组织线上交换课堂,实现两校互利共赢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教师的教学风格,城乡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线上数学交换课堂活动。这种新的线上教学模式,可以让两校教师不走出校门也能参与精彩的教学研讨工作,实现两所学校互利共赢的教学研修效果。例如,在开展六年级数学同步课堂活动时,城市学校教师先为学生讲解一堂关于圆的知识的复习整理课,以“圆形是最美的图形”引出问题,为什么圆形最美,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引导学生总结出圆形一中同长的特质,随后,教师为学生展示圆形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圆形区别于其他图形的特质,通过这种授课方式,为乡村学生带来更多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紧接着,由乡村地区教师为学生们上一节“生活中的比”数学课,教师以生活中的照片为主线,串联起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实际场景中理解和掌握比不同部分的名称和比值的概念。在两校教师默契的配合下,不同学校的学生之间也能充分展开互动,学生们有了更多不同的学习体验,思路得到了更好的拓展,城乡学生携手,共享同一堂精彩的数学课。

7.城乡结对话“双减”,开启数学教育新篇章

在“双减”政策的倡导之下,如何更好地推进城乡结对现代化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成了城乡学校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之一。在“双减”政策之下,城乡教师可以开展双减同步课堂,展示全新的数学教育风采,不断拓展“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学教育新思路。以“双减”背景下的数学同步课堂“什么是周长”教学为例,双方学校的教师首先通过教学研讨,深入把握两校学生的具体学情,在此基础上,教师们围绕“周长的认识和测量”“化曲为直”数学思想的运用、“有序数、同边相加、平移线段”数学方法的运用等内容,设计趣味化的数学教学方案,学生们在由两校教师共同构建的双减同步课堂中,体会到了更多学习数学的乐趣,数学思维得到了有效拓展,积累了更加丰富的数学知识经验和数学学习方法,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减压力不减效率,减负担不减质量。基于“双减”之下的城乡结对教育活动,还要求教师设计更加有效的同步课堂作业管理模式。双方学校的数学教师,除了要做好前期的协同备课、中期的协同教学以及后期的协同反思以外,还要充分重视前置性作业、课堂作业以及课后作业的有效设计,并且充分落实和完善新的作业反馈策略,有效落实“双减”政策下的同步课堂作业设计。最后,教师还要在双减的政策背景下,做好数学教学“增”的工作,主要包括课前对学情差异的准确预见和深入分析、主教和辅教在协同备课时做好任务分配、准确预见同步课堂教学互动,只有做好以上“增”的工作,才能确保异地学校学生与教师“身在远,声相近”,体现出更加显著的线上同步课堂成效。

8.结语

城乡结对互动离不开双方的积极配合与共同努力,学校和教师应当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利用网络设备和网络教学资源,打造空中课堂、线上课堂、牵手课堂,探索更加高效的结对互动教学模式,加快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参考文献

篇9

内容摘要:信息对旅游者非常重要,研究旅游者的信息态度可以让旅游企业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营销。本文以人口特征、先前经验和旅游知识为参数,研究旅游者对旅游信息的看法、对搜集信息成本支付意愿等问题。结果表明,性别、旅游知识和先前经验不影响信息看法和信息成本支付意愿,而受教育程度、收入和年龄对信息看法和信息成本支付意愿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旅游者 信息态度 差异

引言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旅游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多了解旅游者的企业会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从而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对旅游者的研究需要深入。

信息是驱动消费的原动力,信息对于旅游者尤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决定了旅游活动的成败。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常常发生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在旅游活动开始之前,有关信息对旅游者来说,比购买其他产品更为重要,因为旅游活动完成后旅游者再获得有关的信息对他们来说已经失去作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消费者的行为表现出了一些重要发展趋势,其别重要的趋势就是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消费者更注重价值导向、需要信息并且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高海霞,2009)。

旅游者也是消费者,既然信息如此重要,旅游者需求又多样化,旅游者在信息态度方面是否有不同,就是值得讨论的问题,研究这个问题,可以让市场营销人员更好地满足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更准确地进行市场细分。

本文以人口特征、先前经验和旅游知识为参数,研究旅游者对旅游信息的看法、对搜集信息成本支付意愿等问题。结果表明,性别、旅游知识和先前经验不影响信息看法和信息成本支付意愿,而受教育程度、收入和年龄对信息看法和信息成本支付意愿有一定影响。

文献综述

(一)国内相关文献

目前国内有关旅游者信息问题的研究,散见于其它的研究之中,谢晖等(2006)对黄山游客的研究表明,女性游客比男性游客平均搜集更多的信息类型、更倾向于通过人际交流的方式获取旅游信息。朱应皋等(2007)对南京市民的研究也表明,女性出游者往往认为第一手的经验信息更为可靠和重要,粟路军等(2007)对长沙市居民乡村旅游的主要信息渠道的实证研究表明,常规媒体报纸、杂志与电视是低收入人群获取乡村旅游信息的主要来源,网络是中高及其以上收入人群获取乡村旅游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旅行社对中低收入者作用最为显著,亲友介绍对中等收入人群影响最为突出。

(二)国外相关文献

我国学者以往的研究主要注重于旅游者对信息渠道的选择,而国外学者则对旅游者信息行为的研究比较深入。例如Sangwon Park等(2010)比较了美国旅游者信息搜索行为的不同,Linda Osti等(2009)研究了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在使用旅游指南搜集信息的差异,Kenneth F. Hyde(2008)研究了度假特点和旅游者特点对旅游者度假前信息搜集的影响。

在文献整理中,研究者发现,有关旅游者对旅游信息的看法和是否愿意为搜集信息支付成本等问题少有涉及。本文拟从旅游者对旅游信息的看法、对搜集信息成本支付意愿等方面来研究他们的信息态度。

研究方法与过程

在对文献的整理后,本文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调查问卷,进行了小规模的测试,又根据结果和对被调查者的访谈,重新调整了问卷。国内以往的研究中,主要利用社会学、经济学的有关概念作为参数变量,根据年龄、性别、职业、收入等来分析和解释旅游者行为的差异。本文在这些基本的参数之外,引入旅游知识、先前经验等新的参数,来考察这些参数对旅游者信息态度的影响。

先前经验由前两年的旅游次数来衡量,国外文献中消费知识的测量直接由被调查者对自己的相关知识进行评价,并结合预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本文将旅游知识的测量改为被调查者与有关人旅游知识量比较的评价。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从1分到5分表示认可的程度,即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为五个级别。

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人口特征(性别、受教育程度、收入、年龄)对旅游者的信息态度有影响。

假设2:旅游知识对旅游者信息态度有影响。

假设3:先前经验对旅游者信息态度有影响。

正式的调查问卷发放时,两年内有过旅游经历的人成为问卷发放的对象,共发放700份,发放问卷的同时还进行了简单的访谈,回收有效问卷537份,有效问卷率76.7%,运用SPSS12.0软件对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

有效调查问卷样本的人口特征分布情况见表1。

研究结果分析

(一)人口特征与旅游者的信息态度

1.人口特征与旅游者的信息看法。旅游者的信息看法由三个项目组成,询问搜集信息对旅游活动的影响,包括搜集信息与旅游中合理安排支出、安全感知和旅游收获的关系,被调查者的评分均值分别为4、3.97、3.82。

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明,女性旅游者和男性旅游者在对旅游信息的看法方面没有差异。

旅游者的受教育程度影响了他们在搜集信息和旅游收获关系的看法。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为0.014,已经达到显著标准。学历在本科以上的被调查者对“搜集信息越多,旅游收获越大”的看法最为认可。LSD法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本科以上的被调查者与其他三组相比都有明显差异,其他三组之间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这说明本科以上的被调查者对旅游信息的看法更积极。

收入影响了旅游者搜集信息与合理安排支出关系的看法。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为0.014。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组别对“搜集信息越多,越能够合理安排旅游支出”的说法认同最低。LSD法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月收入1000元以下组、4001-5000元组、5001元以上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这三组与其他三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月收入1000-2000元组、2001-3000元组、3001-4000元组之间比较没有明显差异。这表明,高收入旅游者的经济承受能力越强,对旅游支出关心程度减少。

进一步分析发现,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组别中的68位被调查者是学生。本文认为,上班族要面临沉重的生活压力,处处精打细算,而相对于上班族来说,学生们虽然没有收入,但是家庭的经济支持使得他们并不十分关心旅游支出,因此表现出和高收入人群相同的看法。

收入还影响了旅游者搜集信息与旅游收获关系的看法。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为0.005。对该问题看法认同度最高的为4001-5000元组,最低的是1000元以下组。LSD法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1000元以下组与其他组的比较都有明显差异,其他组别之间比较没有明显差异。

年龄影响了旅游者搜集信息与合理安排支出关系的看法。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为0.015。61岁以上组最认可题目说法,其次为31-40岁组、20-30岁组、41-60岁组和20岁以下组。LSD法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20岁以下组和其他组的比较都有明显差异,其他组别之间比较没有明显差异。

年龄还影响了旅游者搜集信息与旅游收获关系的看法。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为0.004。41-60岁组最认可题目说法,其他组别表现出随着年龄增长,认可程度不断提高的特点。LSD法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20岁以下和20-30岁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与其他三组有明显差异,其他三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高海霞(2009)的消费者购买手机实证研究表明,年龄越小,对于产品等相关信息越不看重;随着年龄的增长,消费者在购物时尽量通过可靠的信息搜集,来减少风险。本研究的结果与高海霞的结果相同。

2.人口特征与旅游者搜集信息成本支付意愿。外部信息的获取并非没有成本,搜寻成本可以是货币成本也可以是非货币成本(德尔I.霍金斯等,2007;江林,2007),本文的信息搜集成本包括为此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并询问被调查者的花费意愿,被调查者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52、3.75和3.04,即最愿意花费精力,最不愿意花费金钱。

T检验的结果表明,女性旅游者和男性旅游者在搜集信息中花费各种成本方面的看法没有差异。

受教育程度影响了旅游者搜集信息时花费时间的意愿,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为0.000,高中及以下组最不愿意花费时间搜集信息,LSD法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高中及以下组与其他三组有明显差异,其他三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旅游者在搜集信息时花费精力和金钱方面的意愿无显著差别。

收入影响了旅游者搜集信息时花费时间的意愿。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为0.000。LSD法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1000元以下组最不愿意花费时间,与其他组别都有明显差异;4001-5000元组最愿意花费时间,与3000元以下组比较都有明显差异,与其他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其余组之间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

不同收入的旅游者在搜集信息时花费精力和金钱方面的意愿无显著差别。

年龄影响了旅游者搜集信息时花费时间的意愿。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为0.008。LSD法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20岁以下组最不愿意花时间,与其他几组有明显差异,其他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不同年龄的旅游者在搜集信息时花费精力和金钱方面的意愿无显著差别。

可以看出,低收入、低学历、低年龄的旅游者不愿意花费时间搜集信息。

(二)旅游知识与旅游者的信息态度

1.旅游知识与旅游者的信息看法。旅游知识由被调查者与朋友和旅游经验丰富人的旅游知识比较来测量,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旅游者的旅游知识对他们的信息看法没有影响。

2.旅游知识与旅游者搜集信息成本支付意愿。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旅游者的旅游知识对他们的信息搜集成本支付意愿没有影响。

(三)先前经验与旅游者的信息态度

先前经验与旅游者的信息看法。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旅游者的先前经验对他们的信息看法没有影响。

先前经验与旅游者搜集信息成本支付意愿。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旅游者的先前经验对他们的信息搜集成本支付意愿没有影响。

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本文得出以下结论,旅游者的收入、受教育程度和年龄影响了他们的信息态度,假设1得到大部分验证,假设2和3没有得到验证。

Sangwon Park等(2010)以美国大学生为对象,研究了旅游经验、先前的旅游知识等对大学生旅游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旅游者的经验、先前的旅游知识对他们信息来源的使用和信息内容的认知影响都没有达到显著结果。本文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旅游知识和先前经验对旅游者的信息看法、搜集成本支付意愿等都没有影响。

结合旅游者的访谈,本文认为:

1.旅游是比较特殊的消费活动。绝大多数情况下,旅游者每次去的旅游目的地都是不同的,旅游者需要不断地积累旅游知识,不断地进行信息搜集,所以旅游知识对他们信息态度的影响比较小。

2.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日新月异,旅游业深度融入国家重点区域规划,旅游条件不断改善,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旅游目的地的巨大变化使得旅游者以前的经验和知识很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在新一次的旅游活动之前,旅游者还是需要信息的搜集。

3.本文的调查问卷中,明确说明问卷中的旅游是指到北京以外地方的旅游活动,以和短途的旅游活动相区别,被调查者前两年的旅游次数之和平均值为2.8次,平均每年1.4次,说明这种异地的旅游活动还不是大家的常规消费,经验和知识的积累相对其他消费来说比较慢、比较少,因此无法对其信息态度产生有效影响。

另外,由于旅游是离开惯常居住地的活动,旅游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特定的空间区域,同时,旅游活动又受到比较强的时间限制,时间性和空间性是旅游信息的重要特征。即使旅游者有一些旅游知识和旅游经验,变换了时间和空间,这些知识和经验是否能够继续指导他们的旅游活动,还要打一个问号。这些年来,各级政府对旅游业日益重视,有不少地区把旅游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因此,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速度大大超过以往时期,这些变化也使得旅游者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很可能不再有效,也是旅游者知识和经验对其信息态度无法产生有效影响的另一个原因。

(二)研究启示

每个旅游企业有自己的细分市场,市场营销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旅游者进行,旅游市场营销人员要根据不同细分市场旅游者的信息态度特点,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

旅游企业应该重视信息问题。旅游业是一个信息依存度极高的信息密集型产业(龚玉明,1994),信息对于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和各个旅游企业的发展壮大都至关重要。信息是旅游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者对旅游信息的作用评价整体比较高,说明他们重视旅游信息,市场营销目的在于通过满足旅游者的需要,来实现旅游产品的最终销售。旅游企业所采取的全部营销策略和营销手段要以旅游者的心理与行为为基础,因此,旅游管理者和旅游经营者应该认识到信息问题的重要性,了解旅游者对旅游信息的需求,并且通过实际的行为尽可能满足旅游者的信息需求。旅游管理者和旅游经营者首先应该获取信息,不仅能够提高本企业的竞争力,还能够通过满足旅游者需求保持市场份额,从而使自己在竞争和合作中保持市场地位。

对老年旅游者要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服务。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龄增长,旅游者认为搜集信息越多,旅游收获越大,61岁以上组最认可搜集信息越多,越能够合理安排旅游支出。由于我国的人口结构逐渐发生变化,老年人在整个人口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时间、金钱和旅游动机是旅游活动的三要素。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相比年轻人来说,老年人时间相对充裕,不少人还有积蓄,希望实现梦想,到异地游览,因此,老年人成为旅游业不可忽视的重要细分市场。对老年市场消费行为的研究应该引起旅游企业的注意。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老年人更需要旅游信息,如果他们到旅游企业咨询有关信息,市场营销人员要尽可能多地提供旅游信息,来满足他们的要求,不仅能够为本企业争取更多的客源,还能够提高老年人旅游活动的满意度。

对中低收入的旅游者提供相应的信息。旅游是人类的需要,经济基础是旅游产生的要素之一,但是也不能把中低收入人群排除在外。通过合理安排,中低收入人群也能够享受旅游带来的快乐。市场营销人员应该给他们提供针对性的信息,帮助他们合理安排旅游行程,计划旅游开支,有效率地消费,更好地进行旅游活动。

按照高学历的旅游者的要求提供信息。调查后的访谈表明,很多受教育程度高的旅游者不仅仅把旅游当作放松的活动,还把旅游作为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过程。他们一般在旅游前进行比较充分的信息准备,需要的旅游信息多种多样,也重视旅游带来的收获。同时,他们对自己需要的信息有明确的表达,要按照他们的需要提供信息,通过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提高营销效果。

如何使旅游者快速获取信息是重要问题。调查结果表明,时间是影响旅游者搜集信息成本认知的重要因素。访谈表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时间成为宝贵的资源。因此,旅游企业要使旅游者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取他们需要的信息,提高获取信息的速度,降低旅游者的搜集信息成本感知。只有针对旅游者的心理特点改进信息提供方式,才能提高信息传播和营销效果。

提供免费信息是双赢策略。旅游者需要信息、又不愿意为搜集信息花费金钱,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要吸引旅游者,可以提供免费信息,这些免费信息只靠一个或者几个旅游企业来实施,对旅游者来说,只能了解少量的信息,不好对比和鉴别,效果并不是很好,旅游目的地的政府和有关旅游管理机构应该共同努力,发动当地旅游企事业单位提供有关旅游信息,并进行有目的的筛选和组织,全方位地展示旅游目的地的各方面情况,既满足了旅游者的需要,又在旅游者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有效地宣传了自己,这是市场营销中双赢的策略。

参考文献:

1.高海霞.消费者感知风险及行为模式透视[M].科学出版社,2009.7-8

2.谢晖,保继刚.旅游行为中的性别差异研究[J].旅游学刊,2006,21 (1)

3.朱应皋,周小培.南京女性旅游消费实证研究[J].消费经济,2007,5

4.粟路军,方贤寨,郑旗等.乡村旅游消费行为的收入分异研究―以长沙市周边乡村旅游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2007,1

5.Sangwon Park, Dae-Young Kim. A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Segment Information Search Behaviour of Spring Break Travellers in the USA: Experience, Knowledge, Involvement and Specialisation Concep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Tourism Research, 2009,6

6.Linda Osti, Lindsay W. Turner, Brian K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ravel guidebooks information search[J]. 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 2009; 15(1)

7.Kenneth F. Hyd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Touring Planning Theory[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8,35(3)

8.德尔I•霍金斯,戴维L•马瑟斯博,罗杰 J•贝斯特.消费者行为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9.江林.消费者行为学[M].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篇10

一、环绕稳粮增收,增强人大农业监视任务。

“三农”问题的中心,是农人增收;增收的路子是财产开展。各级人大常委会该当每年都环绕“培养财产开展,促进农人增收”这个中心,听取和审议当局相关专题报告请示、展开法律反省和代表观察等运动。

一是监视狠抓农业项目建立。要紧紧抓住项目这个农业开展的“牛鼻子”,每年听取一次当局关于全市农业项目任务状况的报告请示。经过审议,要求全市各级各部分结实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开展的理念,紧紧抓住国度出台一系列强农惠民政策的大好时机,把争夺项目和施行项目作为头号大事来抓,以项目建立推进乡村各项任务;经过项目标施行,既为农业和乡村经济开展供应了有力支撑,还也改善民生,改善乡村根底设备前提。

二是监视狠抓特征农业,促进农业财产化运营。各级人大常委会要继续监视全市特征农业开展任务。促进各级人民当局进一步完美开展规划,建立特征财产园区;培养龙头企业,加强辐射带动才能;打造特征品牌,提拔市场竞争才能;强化政策搀扶,进步效劳保证程度;搞活市场流畅,提拔财产化运营程度。特殊是要容身资本优势,确定重点抓好优质粮油、茶叶、食用菌、中药材、桑蚕、干果等优质特征栽种业,鼎力开展生猪为重点、南江黄羊为特征的畜牧业,依照良种化、规划化、专业化为规范的要求,建立优质特征农产物出产基地。鼎力搀扶培养重点龙头企业,标准开展乡村专合组织。

三是监视狠抓农产物平安质量。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高度注重农产物平安质量。要组织了对全市农产物平安质量状况的专题调研,依据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调研组要构成查询申报送交党委,惹起党委注重,实在做好全市农业规范化出产,增强农产物质量查验系统建立,确保农产物质量平安。

二、环绕改善民生,增强人大农业监视任务。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仔细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促进民生保证系统建立,处理人民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环绕健全完美“十大民生工程”,加大监视力度。

一是催促处理“四难”。要经过组织展开法律反省、听取和审议当局专项报告请示、专题调研等多种方式,实在促进处理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上学难“四难”问题。

二是重点催促落实党和国度惠民政策。近年来,中心出台了退耕还林,税费变革,粮食直补等一系列关于减轻农人担负的文件和办法,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充沛看法中心关于“三农”问题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文件精力的严重意义,实在把落实中心惠民政策作为关怀农人的大事来抓。要明察暗访,发现问题,实时传递,限时整改,合时听取当局相关任务状况报告请示,催促当局加大监管力度,强化任务办法,确保中心惠农政策落实不走样,实在维护农人群众好处。

三、环绕灾后重建,增强人大农业监视任务。

5.12汶川特大地动,使我市蒙受严重损掉,很多房子坍毁,农田被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需在“两个加速”上有所作为,加大了对灾后重建的监视任务。一是催促全市各级当局尽快制订完美灾后重建的规划;二是加大对灾后重建资金的分派、运用状况的监视。要求各级当局增强对灾后重建资金的治理,增强对资金运用状况的审计、确保工程质量,确保强力推进灾后重建任务顺畅进行。

四、环绕乡村变革,增强人大农业调研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