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支教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4-03-28 16:45: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支教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支教的理解

篇1

戴维:改进教师质量的一个好的方法,是增加国家及私人对教师教育的资金投入,这样可以使得教育学院有更大的自由去建设一流的、高水平的教师教育项目。教师教育项目的改善以及对于学生的资助,可以吸引更多高水平的申请者加入教师教育的项目中来。另外,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要提高教师教育者自身的知识水平以及敏锐的感受力。

中国教师:对于教师教育质量的评价,您有何看法或建议?

戴维:现行的政府授权的评估机构是从教育系统外部对教师教育进行评估,通常使用一大堆的评分指标。我认为,美国目前这些外在的评价是可以改进的。他们经常要求有大量数据,包括那些成功实践的定性指标。这种方法并不是真实的,它其实是一种审计,而不是适合帮助教师教育者提高他们工作的艺术性―的确,“艺术性”这个词不是外在的评价者想去了解的,因为他们只是从关注定性指标这一种角度去了解质量。对于教师教育的评估如何能够更加开放,也就是说,评价应包括教师教育项目是如何帮助准教师发展他们完善的、启发性的教育哲学,而不单单是掌握了最先进的技术工具。外在的评估者应该将他们的评价根植于对教学最丰富的理解中去,把教学作为一种道德和知识的实践,而不是一个机械的传递系统。

:您能为大家介绍一些当前职前教师教育的优秀理念和做法吗?

戴维:我写过一些关于教育和世界主义方面的文章,包括2011年Routledge出版社出版的《教师与世界:教育作为世界主义的研究》以及一系列文章。我相信,“世界主义”这个概念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哲学方法去理解快速发展的全球化世界中的教学。这个方法可以让我们去理解教师教育项目的精神所在以及教师教育项目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中国教师:对于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您认为大学能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发挥这些作用?

戴维:我相信大学在培养新教师的过程中还是起着核心作用的。教师不仅仅是国家的公务人员。他们是有独立思想、思维缜密、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他们将他们对于美德和卓越的丰富创见带入他们的工作中。我认为,基于大学的教师教育项目应该更多地植根于人文科学中―艺术、文学、哲学诸如此类。在教师教育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候选者应该是作为主体的人参与。而人文科学应该渗透在这个培养过程中。

篇2

【关键词】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知识结构

一、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把所有的学生培养成为协调发展、基本素质健全的人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人终身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是信息万变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已成为神话,一如既往地生活已经不可能。这样,教育需要做而且可能做的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做人奠定足够的底蕴。素质教育不是对教育的分类,也不是一种教育模式,更不是一种教育制度 ,强调的是一种基础、一种素养、一种做人的哲理、做事的能力和做学问的功底。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就是要有教育思想的转变。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和实践。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则必须有以下观念的转变:从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主体参与为中心;从片面追求升学率转向对全体学生的教育;从眼前教育转向终生教育;从封闭式教育转向开放式教育;从学校教育转向学校、家庭、社会的整体教育。

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次,要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专业理论知识,有较好的教学组织、科学研究、教学技巧等方面的能力。要调整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由教育目标确定的,而学生的素质结构又是由教育内容来确定的。因此,调整教育内容就成了开展素质教育的基点。所谓调整,首先根据对人的基本素质的需求补充和丰富教育内容。其次,删减重复、过时、无用的内容。课程内容在强调基础性的同时,必须注意综合性和实践性。注意最新信息的采集和新科学、新技术的引入、强调动口、动手能力和手工操作能力的培养。

二、物理教学的特点及现状

1.物理教学的特点

中学物理作为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如果不突出物理学科的特点、不突出与物理特征相关的物理教学的特点,实现物理教育的目标只能是一句空话。下面就是从物理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中学物理教学的几个特点:物理学知识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特征;物理学知识紧密联系实际的实践性特征;物理学知识的抽象思维性、科学美的特征;物理学方法严密的逻辑性特征;物理学知识和物理学史明晰哲理性特征。

2.当前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⑴思想陈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从实际教学看,违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活动除书面作业外,动手实验几乎一片空白;第二是教学中教师主导有余,学生主体不足,不是因学论教,而是因教论学,教师独霸讲台,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后,是缺乏教育学生学的全面观念,只重书本知识,忽视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⑵方法落后。反映在三个方面:注重教死书、念死书,形成学生念死书的习惯,不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注重演译忽视归纳,从理论到实践,忽视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满堂灌彼彼皆是,启发式鲜为人知,没有在教会学生学习上做文章。

⑶效果低下。表现也有三个方面:首先是达不到大纲要求,40%以上的学生获得知识不系统、不深刻、不牢固;其次,教师对物理厌教使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对物理感兴趣;最后,是学生动手能力差,实验观念薄。

以上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和当前大力提倡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相违背。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为顺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对物理教学进行深化改革。

三、对中学物理教师知识结构的要求

1.物理教师要有宽广的基础理论和较深的专业知识

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我们应积极应对物理新课程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适应物理新课程的实施。具体而言,新课程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情意等三个方面对中学物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⑴物理学科专业知识

丰富的物理学科专业知识是物理教师搞好教学所必备的先决条件之一。中学物理教师应具备的学科知识包括物理学科的体系框架、物理学科中各逻辑知识点的内容以及物理学科所需要的技能知识等。面对新课程,中学物理教师对物理学科知识的掌握应达到以下三个不同层面:首先要对物理学科知识的完整体系有一个比较清楚的理解,能够正确熟练地掌握物理学中的每个概念和原理;其次要了解和掌握与物理学科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和材料,以加深对本学科教育教学的理解;还要了解物理学科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知识及其学科发展的趋势,以便教师可以从物理学科发展与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的关系出发,开展更为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物理学学习的主动性。

⑵物理教育学科知识

新课程十分重视物理知识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学生的个性。与传统的物理教育理论重结果、轻过程的观点相比较,新课程强调教学既是一个认识过程,更是一个发展过程。新课程要求中学物理教师不仅要懂得教什么,而且要懂得怎么教,还应明白为什么这样教,能运用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完成对学生的合理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要求中学物理教师应具备以下教育科学知识:普通教育学、物理教育学知识、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物理课程论知识、物理教学论知识、教育测量与评价知识、教育科研方法知识等。

⑶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和工具性知识

物理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雄厚的科学文化知识。科学文化知识是指具有当代科学和人文发展的基本知识。人文发展的基本知识是指对人文学科即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有必要的了解和把握。专家们一致认为,工具性知识应包括外语、计算机语言与操作、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工具性知识已成为教师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手段。只有工具性知识掌握好了,应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否则就寸步难行。

2.全方位的能力素质

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教师,拥有较多的知识积累,并不意味着他就具有较高的执教能力。面对新课程中学物理教师应具有以下能力:

⑴教育教学基本能力

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基本能力,是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的根本保证。教育教学基本能力是指运用教育法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基本理论,指导并创造性地从事教育与物理教学的基本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课堂讲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教学设计与创新能力及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能力。

⑵交往与合作能力

教师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是顺利实施新课程必不可少的条件,只有教师具备了一定交往与合作能力,才可能有效地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否则,对学生的指导便是一句空话.

⑶物理观察与实验能力

为了全面推进物理新课程的实施,特别是为了能开展正常的实验教学,中学物理教师除了应掌握必要的物理实验技能外,还应该对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正确的理解,对物理教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组织学生实验的方法与技巧有基本的了解。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某一个问题的正确性,因此,必须要求教师的实验知识丰富,实验操作熟练,灵活。在学习“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之前,我先让学生观察鹰和其他各种鸟的翅膀的形状,他们都和飞机的机翼有什么相同之处,这样有了对比学生学这节课的内容就简单,容易多了。

⑷运用物理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的思想方法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如物理学时空观、物理学物质观、物理学方法论等。运用物理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物理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区别的标志之一。物理教学本身的改革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渗透和融入新的物理学的方法论以与新课程、新教材的要求相适应。因此,中学物理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运用物理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⑸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新课程中,教师应学会掌握筛选、吸收、利用各种信息的方法,如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从而把握学科发展、教育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脉搏.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更新、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更加胜任教育工作的要求,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以便有能力对学生进行指导,发展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的能力,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对人的要求。

教师只有勤奋好学、力求上进、不断追求新知识,才能不断发展,才能教出勤奋好学的学生。唯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更上一层楼,中国教育的明天才会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吴中任:《中学教师心理素质研究与养成训练》,广西民族出版社, 1998.7.

3.袁桂林:《现代教育思想专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篇3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0114-01

我是一名中学数学教师,今年50岁,工龄31年。我的工作性质是每天面对一群天真活泼、有思想、有感情的孩子,在从事教育事业工作的31年中,我意识到教师这个职业的不平凡,它情系每个学生,关系千家万户,学生的思想感情、学业进步与我们教育工作者息息相关。由此我对教师的职业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思考,想和同仁们分享: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以平凡人,以平常心来对待人生的得与失。红尘碌碌,物欲横流,教师应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青莲,不应只为名利而蝇营狗苟,因为有远比我们的个人得失更重要的东西:教师首先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教师也要静心,静心很重要。比如说教师要有强大意志品质,不能太过多追求物质的满足,但也不是不去追求物质。教师的职业是不断追求高尚的精神,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职业。面对着单纯的学生,我们是他们眼中的榜样。我觉得学生在学校学习的首先是怎样做人,做好人后才是学习知识,教师的职业也是首先作做人的榜样,之后才是教学生知识和生存技能。

教师首先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那个刀耕火种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也已荡然无存。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教师、学生,还有其他人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拥有自由、民主和独立的人格。我们从事的职业光荣而艰巨,我们不是单纯的教书匠,我们是教书育人,当你站在三尺讲台上,面对无数双求知的渴盼的眼睛,你会怎么想呢?此时,我心底涌起的是让我的学生在我创设的时间和空间里自由、平等、健康地学习和成长,把我的关爱无私地捧给每一个学生。给予永远比索取快乐,教师的爱是高尚的,它可以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地位,献给每一个需要关爱的孩子。教师要时刻想着自己的责任。孙宜荣是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父母离异,由于没有得到正常家庭的关心和爱护,他很反叛,学习动力也不强,学习主动性不高,每天要惹很多事情,所以他在班上是不讨人喜欢的角色。我没有歧视他,而是主动从生活、学习上关心帮助他,让同学们一起跟他交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主动要求担任班上的“劳动委员”一职,每天尽职尽责,率领值日生把班上的教室、公区打扫得干干净净,连续两年被评为校级“优秀班干部”,并顺利考入了理想的高中。他母亲每逢见到我都要说“罗老师,没有你的关心和指导,真不知道我儿子会变成什么人?”,我听了心里很是感动。美丽的花儿总是有人欣赏,而墙角的小草更需要阳光的照耀。针对后进生自暴自弃的消极倾向,我利用班会课经常开展“人与尊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演讲活动,给同学讲很多的励志故事,例如《张海迪》《篮球女孩》……学生很受启发和鼓舞。我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学生心灵的理疗师,对他们尽力做到“严而有尺,宽而有度”。充分发现、放大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与鼓励,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到教师的关爱和期望,我们的学生才会在成长的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有容乃大,这是大海的写照,也是我们老师的座右铭。我们应该保持大海的胸怀和气度,拥有太阳无私高尚的品质,为祖国培养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而努力,我虽已年过半百,但我会不断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当好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篇4

桑拟轮蚧又名桑盾蚧、桑白蚧、油桐蚧、桃蚧等,属半翅目蚧总科盾蚧科[1],广泛分布于热带和暧温带地区,除危害花椒外,也危害果树、林木[2]。该虫以雌成虫和若虫群集椒树枝干上吸食汁液,轻者削弱树势,重者枝条干枯,甚至整株死亡。据野外观察,桑拟轮蚧在花椒上的生活史及习性和贾永超等[3]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a发生2代,以受精的雌成虫在枝干上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产卵,每头雌成虫平均产卵121粒,多的达180多粒。卵期约为15d,第1代若虫于4月末开始孵化,5月初达到盛期,初孵若虫粉红色,在母体的介壳下停留数小时后,钻出介壳四处爬散、迁徙。若虫在枝干上爬行十几个小时后,即将身体固定下来,将口器插入寄主进行取食,同时分泌白色丝状的蜡线覆盖身体的背面和侧面,1周后即覆盖整个虫体并形成介壳。2代若虫始见于7月下旬。竹叶花椒Zanthoxylumarmatum属芸香科花椒属[4],是果实、枝、叶都可以利用的重要食药两用经济植物,是适宜在干热河谷区栽培的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水土保持树种。主要分布于金沙江流域海拔450~1800m河谷地带及我国南方各省,集中分布在云南省昭通市各县区,四川的金阳、雷波,重庆的江津以及贵州部分县区。云南昭通各县区现已种植竹叶花椒4.53万hm2。近年来,花椒病虫害在各花椒主产区大规模暴发,严重影响花椒生产,给椒农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5]。桑拟轮蚧是严重危害花椒属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昭通竹叶花椒主产区永善、鲁甸,巧家等县暴发成灾,致使大量椒树成片死亡,产量急剧下降,局部区域受害株率达100%,产量下降80%以上。2004—2011年,作者调查了云南竹叶花椒集中产区永善县和鲁甸县椒林桑拟轮蚧的发生危害状况,比较了不同竹叶花椒园桑拟轮蚧的危害程度和不同因子对桑拟轮蚧危害程度的影响,并初步研究了桑拟轮蚧的综合治理。

1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滇东北西部、金沙江右岸干热河谷区500~1800m中山山地,封闭的地形和强烈的焚风效应形成了金沙江干热河谷的特定亚热带大陆性干热河谷季风气候,该地高低差达1300m,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不同海拔地区表现为南亚热带(600~1200m)、中北亚热带(1200~1800m)。具有春秋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夏长无冬、秋春相连等气候特征。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降水量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随高度的上升四季日渐分明。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季节差异主要表现为干湿季节分明。4至10月为雨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多而集中,11月至翌年3月为旱季,受干燥西风环流影响,干旱少雨[6]。土壤是主要由玄武岩、石灰岩、砂岩、沉积岩等发育而成的红壤、黄棕壤、及非地带性土壤燥红壤等,土层浅薄、多石砾。植被为人为干扰较多的金沙江流域特有的河谷型次生植被,主要为干热灌丛和干热稀树灌草丛,零星分布有油桐和滇杨,以广泛种植的竹叶花椒林为主。

2试验

2.1危害调查

调查于2003年7月至2011年10月间进行,所有样地均为半阳坡,坡度15°~20°。根据实际地形状况,将其分为3个海拔段,即低海拔段500~800m、中海拔段800~1200m、高海拔段1200~1800m。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采用典型取样法,每个海拔段选取不同经营管理情况的样地各3块,每样地随机调查120株,观察、鉴别、记录品种、树龄、危害部位、虫口密度、危害程度、种植模式、经营管理、天敌等。

2.2综合治理试验

试验所用材料为:生石灰、4.5%高效氯氰菊酯(上海乐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2000倍液、吡虫啉•杀扑磷(上海艾科思生物药业有限公司)1500倍液、氯氢•毒死蜱(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500倍液。施用方法:1)刷壳涂干。发生初期,用玉米芯刷去位于干基的蚧虫,并用生石灰乳或泥浆涂刷干基至80cm高处;2)更新复壮。在鲁甸县光明村受害严重的竹叶花椒园,选取30株椒树,于2009年7月从2级分枝处剪去上部枝条,保留主干和1级枝上的萌发枝,刷除主干和1级枝上的蚧虫并用生石灰乳或泥浆涂干;3)药剂防治。于4月8—9日第1代初孵若虫盛发期和6月15—16日介壳形成后,在永善县万和村、鲁甸县光明村竹叶花椒园用上述杀虫剂分别喷施枝干进行小面积的防治试验,在施药前1d和施药后10d分别调查单个枝条桑拟轮蚧活虫数,根据赵士熙等[7]的计算方法测定防治效果。

3结果与分析

3.1危害部位与发展蔓延情况

桑拟轮蚧危害竹叶花椒的干、枝,发生初期零星椒树干基部位受害。桑拟轮蚧聚集成小片状(约30~50m2)取食危害,呈白色斑块状,并逐渐向枝干上部蔓延,最后到达新生枝条,布满整株树干和枝条,椒叶开始萎蔫,小枝枯死,最后整株枯死,同时向周围椒树扩散直到整个椒园。蚧虫繁殖力强,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发展蔓延较快。万和村椒园2003年7月只发现几株椒树受害,2006年蚧虫已布满整株椒树的干枝,并已扩散到整个椒园;光明村椒园2008年3月只发现零星椒树干基有虫,2009年还位于主枝上,2011年已上至新生小枝。

3.2影响因子

3.2.1发生与气候的关系

严重干旱可造成椒树树势衰弱,易于引起蚧虫大发生。2007年,光明村只发现零星椒树受桑拟轮蚧为害,2008—2011年受百年不遇干旱影响,蚧虫大面积暴发,666.67hm2连片椒林受到严重危害。2005—2006年当地遭遇50年一遇的干旱,万和村椒园蚧虫大暴发,而永善县金寨村和捏池村水利条件相对较好的椒园则只受到轻度危害。

3.2.2发生与品种的关系

昭通干热河谷竹叶花椒主产区主栽品种为竹叶花椒,占椒林面积的95%以上,混栽少量的九叶椒和大叶子椒。受害严重的光明村、万和村均为传统品种竹叶花椒;受害较轻的捏池村以竹叶花椒和少量九叶椒混栽,金寨村以竹叶花椒、九叶椒及少量大叶子椒混栽。

3.2.3发生与树龄的关系

1~2年生幼树未发现受害,3~5年生的椒树受害较轻,6年生以上椒树受害严重。

3.2.4发生与种植经营模式的关系

经营管理模式分为3种:1)粗放。不实施修剪、中耕、合理施肥及病虫防治等管理工作;2)一般。只进行施肥和中耕;3)较好。实施修剪、中耕、合理施肥。每年进行除草耕作的椒园,受害较轻,没有出现大面积暴发现象。金寨村每年进行翻耕、秋施农家肥和秸杆覆埋、简单修剪的椒园,未发现受害。与红薯、花生、马铃薯、魔芋、豆类、玉米等农作物套作的椒园受害轻,粗放经营的纯椒园受害严重(表1)。

3.2.5发生与海拔的关系

桑拟轮蚧对椒树的危害随海拔的上升而趋于严重,低海拔段500~800m未发现受害、中海拔段800~1200m轻度受害、高海拔段1200~1800m受害严重,大面积暴发成灾,产量急剧下降,椒树成片枯萎死亡(表1)。

3.3综合治理

3.3.1刷壳涂干

在危害发生初期,发现干基聚集的白色介壳斑块时用玉米芯刷除介壳,然后用生石灰乳或泥浆涂刷干基80cm以下处,并用生石灰乳或泥浆涂刷未受害椒树树干,可彻底清除虫源并保护健康树不受危害。

3.3.2更新复壮

在光明村受害严重的椒园对30株椒树进行修剪和涂刷试验,第2年检查,处理椒树未发生危害,椒树快速复壮,产量明显提高。

3.3.3药剂防治

在1龄若虫发生盛期,施用4.5%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杀扑磷和氯氢•毒死蜱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吡虫啉•杀扑磷防治效果最好,达98.39%,氯氢•毒死蜱96.97%,4.5%高效氯氰菊酯74.26%;在2龄若虫介壳形成以后用药,3种药剂防治效果明显低于1龄若虫发生盛期,分别为吡虫啉•杀扑磷84.49%,氯氢•毒死蜱81.57%,吡虫啉•杀扑磷效果最好,可作为介壳形成以后的防治用药(表2)。

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误区 认识

由“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观念出发,对当前实践中存在的一些观点进行剖析,可以看出,对高职教育认识最大的误区就是不明了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由此导致了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出现了诸多误区。而从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出发,不仅有利于加深对高职教育的理解,对高职教育认识中出现的一些观念,也起了检验的作用。

一、关于高职教育的概念问题。当前,在高职教育的概念问题上,存在着诸多误区。如许多观点在解释高职教育的概念时,基本上不涉及其本质特征问题,而仅从一些外在的特征上进行分析,具体表现在:有的从学校名称来定义高职教育,认为由高职院校实施的就是高职教育;有的从规格层次来定义,认为高专就是高职教育;有的则认为成人高教就是高职教育。有的观点则致力于从高职教育的某些特色来定义,如“服务地方”、“能力本位”、“按照职业岗位群设置专业”、“以市场导向来选择课程内容”,等等。也许这些观点反映了高职教育的某些方面的性质与特征,具有一定的正确性,对认识高职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是,这些观点并不是从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来阐释高职教育,因而并未解释“什么是高职教育”,而是仅仅阐述了高职教育“是怎样的”,所以很难说这些阐述能够作为高职教育的严格定义。没有涉及事物本质的所谓概念是没有生命力的概念,是认识上不清晰的表现。

二、关于“高职教育等同于专科层次的教育”的说法。“专科层次”是我国当前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当前的特征是否等同于永远的特征?根据高职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教育形式进行分析,该说法显然是错误的。既然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相对于学术型、工程型、技能型人才的技术型人才,那么,高职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本质区别就应在于所培养的人才类型上的差异,而非层次上的差异。技术型人才作为独立的人才类型的一种,本身就有层次上的分别,既有低级阶段的专科层次,必然也有高级阶段的本科、研究生层次。当前高职教育主要以专科为主,并不表明专科就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高职的本质特征在于其类型上的特异性,而非层次上的特异性。

三、关于“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一,高职教育就是为职业岗位服务的教育形式”的说法。高职教育与职业岗位之间的关系问题,历来是没有争议的问题之一,传统的观点一向认为,高职教育就是为职业岗位服务的教育形式,这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根据“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的观点对此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该说法是不正确的:高职教育培养的技术型人才的确是要为职业岗位服务,但是,“技术型人才”与“职业性”并没有必然的对应性,为职业岗位服务并非技术型人才特有的功能,不是高职教育独具的特征,因为,为职业岗位服务是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专门教育所共有的特征。专门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之处就在于其要为未来的职业生活做准备,而普通教育只是为个人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准备。高职教育作为专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职业岗位做准备是必然的。

所以,“职业性”与“技术型人才”的教育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技术型人才”教育要考虑“职业性”问题,但考虑“职业性”问题的教育形式绝非只有高职教育,任何专业性教育都要考虑“职业性”,“职业性”不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转贴于

四、关于“高职教育是由高职院校来实施,普通高教是由普通高校来实施”的说法。一般情况而言,学校与教育类型是相对应的,但是,通过对普通高校所设置的专业进行分析判断,结果可以看到,普通高校也存在高职教育,培养了大量的高级技术型人才,如飞船、卫星发射的操作者,飞机、潜艇、大型船舶、火车等运输工具的驾驶人员以及飞机、船舶的领航员等,雷达、导航、计算机等大型电子设备的操作者等高级操作人才,以及一些高精尖仪器的修理工、装配工、调试工等,这些人才在我国大都是普通高校所培养的。普通高校也培养一些较低层次的技术型人才,如一些普通高校的中文系往往会附设所谓中文秘书专业,美术系附设广告设计专业,外语系附设商务英语、英文秘书等专业,理工科院系更多,如三年制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工商企业管理、财会专业等等。当前的高职院校也不是纯粹的高职教育,大多还存在普通高教的培养模式。这种教育形式与院校形式界限淡化的现象对学校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院校将如何对待这种现象,是鼓励之还是改进之,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五、关于“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企校结合,实行双证书制度”的观点。这并非高职教育的特征,而是应用型人才所共有的特征,如当前工程师、教师、律师、经济师、会计师等都具有职业资格证书,而他们都不属于技术型人才。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会计证考试的人员,也未必都是高职教育培养的技术型人才。所以,职业证书制度与人才的类型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是职业岗位,就可能会有职业岗位证书,职业岗位证书并非高职教育特有的。

六、关于“‘地方性’是高职教育得要特征”的说法。高职教育(主要是职业大学)的建立,突破了中央和省的二级办学体制,主要由中心城市举办并采取多渠道集资的方式,表现出很强的地方性;在高等教育科类结构方面,高职教育开设的大都是地方经济比较急需的专业,在调整专业结构方面起了较大的作用,基本上体现了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所以,有论者认为,地方性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然而,从以上高职教育的根本特征可以看出,这些特征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具有的特征,不是高职教育本身必备的特征;地方性也不是高职教育所独有的特征,而是整个高等教育,特别是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篇6

论文摘要:以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为基础,尝试性地提出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民主激励与目标激励相呼应、信息激励与工作激励相配合、责任激励与晋升激励相衔接、个体激励与群体激励相兼顾的职业学校教师管理激励模式。

激励“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激励"dz可以说是调动积极性的过程”。采用有效的激励方法能使人的潜力更好地发挥出来.从而提高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组织管理系统的最佳效益。所谓教师激励就是学校组织和管理者根据教职员工的主导需要和价值取向.结合学校发展目标.设置具有刺激意义的目标和诱因,同时提供必要的条件.以诱发教职员工的进取动机.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的管理策略和手段教师激励的关键是诱发教师的工作动机.形成工作积极性。

一、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有两个独创性观点首先.该理论说明了员工对工作的满意感和不满意感不是单一连续的两个极端.当中至少包含了两种状态。没有不满意与没有满意。“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而“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其次,它强调有些因素能够引起职工对工作的满意感。赫兹伯格称之为“激励因素”。而另一些因素则只能防止不满意感的产生.赫兹伯格称之为“保健因素”这两种因素是彼此独立的。并且以不同方式影响人们的工作行为。

1.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所谓保健因素.就是那些造成职工不满意的因素.它们的改善只能减少或消除职工的不满情绪.但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并激发起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没有激励人的作用保健的意思即它们像卫生条件能保证人不生病那样起着防止职工对工作产生不满情绪的作用由于它们只带有预防性.因而只能起维持现状的作用,所以也被称为“维持因素”。保健因素主要为外部因素。当管理者针对这些因素进行改进并具备这些条件时。则可以预防与消除职工的不满,却不能直接起激励作用.也就是说。只是使职工没有不满意,而不会使职:[感到满意赫兹伯格的“保健因素”主要有:(1)公司的政策与管理制度;(2)技术监督;(3)与上级的人际关系;(4)与同级的人际关系;(5)与下级的人际关系;(6)工资;(7)职业保险;(8)个人生活;(9)劳动条件;(10)职位。

所谓激励因素.就是那些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唯有它们的改善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产生较高的激励激励因素是起调动积极性作用的.主要为内部因素.当这些因素缺乏时,员工处于很低或没有工作满意感的状态:当这些因素得到改进之后.员工则可以获得较大的满意感。进而体现出较高的绩效赫兹伯格的“激励因素”有以下6种:(1)成就;(2)赏识;(3)晋升;(4)工作本身;(5)发展前途;(6)责任。

“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对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都是重要的一个组织系统为了保持和激发其员工的积极性.就应注意保持和完善“保健因素”。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则应当在“激励因素”方面多下工夫。只有两因素双管齐下.方能全方位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绩效。

2.双因素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借鉴

双因素理论虽然是从企业管理中总结出来的.在职业学校教师管理中同样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1)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的概念是直接从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引出来的所谓外在激励即职务外的满足,这种满足不是从工作本身获得的.而是在工作之后从工作的成果中间接获得的,如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等.所以也称为“外在因素的报酬”。它们与所承担的工作之间缺乏直接的联系,所以不能真正强化动机.激励人的积极性;相反,如果处理不当,失之公平.则会使员工的不满意程度加剧,进而挫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所谓内在激励,即职务内的满足.这种满足是从工作本身获得的,所以也叫“内在因素的报酬”:它们的满足能增加职工的满意度.真正起到强化动机,促进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激励作用。

(2)双因素理论的应用实验。许多组织管理者力图把双因素理论应用于实践.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具体实验有:工作丰富化、工作扩大化、弹性工作时间等。

工作丰富化这是根据双因素理论提出的一种劳动组织形式.它使员工有机会参加工作的计划和设计.及时得到信息反馈,正确估价和修正自己的工作行为.使员工对工作本身产生兴趣,获得责任感和成就感。

工作扩大化是一种与专业分工背道而驰的生产方式。它让员工增加工作的种类,同时承担几项工作或周期更长的工作.以增加对工作的兴趣。

弹性工作时间。是为丁方便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情绪而实行的组织制度改革它规定职工除了一部分时间必须按规定上班.其余时间让职工自己安排这一点尤其适于对职业学校教师管理:这既突出了教师创造性劳动的职业特点,也兼顾了教师的自主性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成就感。

(3)双因素理论对工资制度改革的指导意义。

双因素理论对学校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许多学校通常把结构工资和奖金发放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因素但工资和奖金终究是一种外在因素的报酬.其激励力量是有限的.必须使它与学校的效益、个人完成工作的绩效直接挂钩如果在结构工资和奖金发放上搞“平均主义”.结构工资和奖金就会沦为纯保健因素而起不到激励作用。

二、职业学校教师激励模式

教师管理中的激励.是指借助物质和精神刺激.调动广大教师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和体力潜能的过程。建立和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是职业学校教师管理的重要环节职业学校教师既要适应自己的教师专业角色.又要适应现代社会生产技术发展要求,因而面临提高教育能力和适时更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双重压力。这些问题必须通过调动和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才能解决.因而职业学校教师激励模式具有通用性。

本文以“双因素理论”为基础.尝试性地提出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民主激励与目标激励相呼应、信息激励与工作激励相配合、责任激励与晋升激励相衔接、个体激励与群体激励相兼顾的学校管理激励模式。

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奖励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通过普遍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来维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是通过建立一定的奖励制度.对工作业绩突出的职工给予超出平均值的额外奖励.以鼓励其为组织发展作出的更大贡献。

精神激励包括肯定、信任、赞美、尊敬、表彰和荣誉等.它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授予光荣称号或荣誉证书,也可以是领导、同事更加欢迎、爱戴、敬重的态度和行为有些刺激物具有双重的奖励性质,比如说金钱就是一种特殊的奖励物。既可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也可以满足人的许多精神需要因此奖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双重作用。

2.民主激励与目标激励相呼应

民主激励是指学校管理中注意发挥教职员工的参与作用.使教职员工有机会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和工作计划的制定.让员工把个人事业的发展与学校组织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内在潜力.从而激发教职员工在思想上、行动上、工作上与学校患难与共的积极态度。

目标激励,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人的动机以调动其积极性。在学校管理中.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制定出具体详细的实施步骤,让全体教职员工看到学校未来发展的美好情景,并将这一情景与教职员工当前的工作学习状况与未来的个人发展有机联系起来.从而激励教职员工为实现预定目标而积极投身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从双因索理论来看.目标激励可以把蛆织发展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增加了个人的成就感与工作的满足感:而民主激励使个人有机会参与组织的重大决策。从而使个人的成就与组织的目标实现了有机结合。

3.信息激励与工作激励相配合

信息激励就是为教职员工提供培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机会.使教师体会社会变化之迅速和教育改革之紧迫.由此而促进教师产生抓住机遇、奋起直追、力争上游的积极心态,从而提高和增强教师在现代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

工作激励是一种直接激励。其实质是让员工感到工作过程本身有兴趣、有吸引力.从而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本身的内在意义和挑战性.使职工完成任务时有自我实现感。使工作内容丰富化和扩大化;美化工作环境,播放背景音乐等。都可以提高工作的吸引力;还可以通过员工与岗位的双向选择.使职工对自己的工作有一定的选权.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4.责任激励与晋升激励相衔接

责任激励就是让组织中的每一个人认识并担负起他应负的责任.激发其为所承担责任而献身的精神。满足其成就感。责任激励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例如,职务的委托。工作任务的委托等。大部分人都愿意承担一定的责任。一个人如果接到上级委托的、与自己能力相当或略高于自己能力的任务(责任),他就会感到上级对自己的信任和囊=用通过努力完成任务而体验到自身的价值。管理者的责任就是要帮助员工重视并承担起各自的责任。

晋升激励就是将表现出色、素质高、能承担更大责任的员工提拔到高一级的岗位上.以进一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这是大部分单位都在使用的一科-激励方法。一方面.高层次的岗位需要更强的任心和事业心;另一方面。晋升可以调动晋升对象的积极性。让最符合条件的人适时晋升。还可以起到奖励示范作用,有利于个体和组织的良性发展。

5.群体激励与个体激励相兼顾

教师激励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改善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加速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由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共同承担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政善以及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也是以全体救职员工的麸同努力为基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激励要考虑的,不是某一两个教师积极性调动的阃题,也不是将教师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来考虑他们每一个人的积极性调动问题。而是要在学校组织整体背景之下考虑如何追求一种教师群体激励的效应。因此可以说。教师激励的重点不在于个体激励.而在于群体激励。

当然.把群体激励作为教师激励的重点并不意味着搞平均主义.也不是主张平均分摊教育资源。而是在考虑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以有限的资源投入。换取最大的激励效应。近几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全体教师待遇的同时.积极推行骨干教师制度.体现了政府实施教师群体激励的基本原则:既考虑全面。又突出重点。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来说.建立骨干教师制度不仅仅是为了激励几个拔尖的教师.更是为了让拔尖教师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激励全体教职员工人人争先。从而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改善.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因此。骨干教师制度的根本意义不仅仅在于培养个人。更在于发展全员。

篇7

矿山地质教学 系统实验 多媒体 构造模型

矿山地质是安全工程学院采矿、安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内容庞杂,涉及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矿井灾害防治、工程物探技术、煤田地质与勘探及地质图件的阅读与使用等专业知识。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与煤矿生产相关的地学分支学科知识,建立地质学的时空观,能阅读及编制相关矿山地质图件,掌握基本的地质工作方法,能够运用地质知识指导和保障煤矿山的安全生产。由于矿山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复杂多变,且难以在实验室中重现,导致了该课程较抽象。同时因其涉及学科种类较多,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对该课程学习与理解的困难。另外,该课程与煤矿开采实际结合紧密,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采煤概论与矿山生产实习还没有完成,致使学生难理解,不能明确课堂教学内容与工作现场实际到底该如何对应。

针对这种情况,承担本课程教学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一方面,强化基础概念与理论的教学,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辅以多媒体教学和实物地质模型教学,使抽象的内容尽可能地形象化,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地质工作能力。

根据教师对采矿、安全三届学生的授课经验,认为除了要进一步实施上述的教学手段,更应多角度多层次开展相应实践环节教学。具体包括:(1)强化野外地质认识实习;(2)结合学院科研项目丰富的特点,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与煤矿山相关的研究实例,讲授一些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地质学内容,以及在矿井灾害防治过程中正确认识地质条件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例;(3)吸收高年级优秀本科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矿山地质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也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充分地运用相关知识。

一、强化矿山地质认识实习提升学生对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

矿山地质学课程面向采矿、安全等非地质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他们地质实践机会不多,对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地质构造在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而煤矿开采中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都有构造有关。所以认识各种复杂的构造现象是学生学习和实践的重点。为此,在矿山地质学教学的过程意安排了野外认识实习教学内容。

经过认真筛选,矿山地质认识实习的野外教学基地选在北京西山东部下苇店村,位于近东西向的燕山山脉和北北东向的太行山脉的接合部位。该实习区内地层、岩石、地质构造在华北地区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而且地质构造形态直观明显,易于学生现场学习,提高他们对矿山地质学的学习兴趣。

在实习中,沿实习路线从老地层到新地层前进,要求学生在每一个观察点认真听教师讲解,仔细观察各类地层、构造等地质现象,并做必要的记录,对特征地质构造作素描图。并且通过产状测量,学生很好地复习和掌握了罗盘的野外使用方法,同时鼓励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认真观察不同地层单位的分界标志、地层中出现的断裂构造和层间小褶皱,尤其是断裂构造附近的牵引构造等,训练他们运用地质学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野外教学实习取得较好结果,绝大多数学生都对野外实习中所见到的地质现象印象深刻,部分学生尝试通过自己的理解对相关地质现象进行分析。

二、引入科研工作实例促进学生深刻理解矿山地质的实际意义

矿山地质课程内容在基础研究和生产实践中都是经常涉及的内容,教师把相关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地质构造引入教学实践,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把抽象的地质构造形象化,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矿山地质的实际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学院在矿井水害防治方面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矿山地质课程对这方面设置了专门的章节。在讲述过程中,遵循矿井充水条件分析――矿井水文观测――矿井水害防治的流程,引入相应的科研实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授课过程中,结合矿井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实际采掘活动,对探测结果进行了详细解释,充分说明井田构造格局、顶板砂岩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小构造对顶板富水区的影响。在采动条件下,后期的人为改造与先天地质条件的叠加,破坏了顶板含水层地下水天然径流条件,如果没有遵循矿井水害防治“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掘”的原则,很容易发生水害事故。强调在矿井水害防治中应落实“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同学们深刻领会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条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对前面几章基础地质知识有了系统深入的认识。

三、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抽调优秀本科学生参加学院教师科研项目是我院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传统习惯。每年都有高年级学生进入教师科研队伍,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去现场系统收集、整理资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与现场技术人员的交流能力,而且能在繁杂的资料中收集到课题研究需要的内容,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随着参与项目数量增多,一方面学生能系统全面了解各大矿区各种的生产系统与地质条件;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应对井下工作条件的能力;最后,经过2年左右的锻炼,在毕业时,这些同学都有不俗的表现,有获院级优秀毕业生的,由以优异成绩考研获录取的,参加工作的同学也由于有前期的积累,工作能很快上手,在用人单位都有不错的发展。

这项工作,从03级开始已经坚持了7届,今后还会坚持下去,相信对我院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矿山地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主要面向采矿、安全专业学生开设。由于没有地学基础,授课教师如何能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是必须考虑的问题。通过对03级本科生实践教学活动分析,总结出具有安全工程学院特色的几种实践教学方法:

(1)强化矿山地质野外地质认识实习,消化书本知识,认识实际地质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影响矿井安全生产地质条件和矿井水害防治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应科研实例和典型事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篇8

【关键词】英汉学术书评;语言学杂志;评价理论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217-03

一、引言

学术书评是作者从学术专业的角度对一本书的理论观点、学术水平、使用价值、质量等方面的介绍和评价。作为学术语篇的一种,它对于学术知识的传播、学科之间的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国内外学者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的重要途径。近年国内对于学术书评的研究日趋增多,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唐丽萍选取了国外权威杂志上发表的10篇英语学术书评,运用评价理论分析了评价系统在英语学术书评语类结构的分布,发现书评作者在不同的语类结构中偏爱不同的评价资源。她还从介入系统出发,探讨了英语学术书评的评价策略。姚银燕、陈晓燕则分析了英语学术书评中表达借言的让步语义资源,发现英语学术书评中存在五类让步语义资源,并逐一分析了这五类让步结构作为介入资源在英语学术书评中的使用特点和其所表达的人际意义。王红阳、程春松运用评价理论对40篇英汉语言学学术书评的态度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这使得我们对英汉学术书评在表达态度意义方面的不同点和共同点有了一些认识。无论是英语学术书评还是汉语学术书评,它的语类决定了学术语篇具备丰富的评价资源。根据Martin的评价理论(the appraisal theory),评价资源可以分为三类,态度、介入和极差。本文拟以Martin的评价理论为理论框架,对英汉学术书评中的介入资源进行对比研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并探讨其原因。

二、评价理论的介入系统

评价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由J.R.Martin以及P. R.R.White等学者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里发展起来的。它认为语言中的评价资源分布于态度、极差和介入三个系统中。其中介入系统是从对话(dialogic)和多声(heteroglossic)的角度来探讨语篇中态度的来源。介入系统将语篇看作是作者和实际的或潜在的读者进行意义协商的方式,即说话者(作者)在表达个人态度和立场时给他人的不同立场和观点留有的“辩驳”余地。因此,介入系统认为作者会根据对潜在读者的回应做出的预测,不断调整自己的对话策略,给予实际读者或潜在读者一定的对话空间。

White将介入系统进一步建构为对话缩约(Dialogic contraction)和对话扩展(Dialogic expansion)两大类别。

对话缩约和对话扩展是作者表达介入意义所使用的两个策略。对话缩约主要是缩小与他人的对话空间,包括“否认”和“声明”,而对话扩展是开启与他人的对话空间,包括“引发”与“摘引”。

三、研究结果

学术书评一般由引介部分、概述部分和评价部分组成。本研究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分析介入意义在英汉学术书评的评价部分所体现出来的异同。根据图1的介入系统,我们可以发现介入资源包括投射、情态、让步、因果等,以词、小句等形式来表达。本研究分析了英汉学术书评各10篇,下面的表格说明了英汉学术书评的介入系统在对话压缩和对话扩展方面的差异。

根据图1,经过分析,我们在英语学术书评的评价部分找到了290个表达介入意义的语义资源,其中表示对话压缩的介入资源有58个,表达对话扩展的介入资源有232个。在汉语学术书评的评价部分,我们找到了277个表达介入意义的语义资源,其中表示对话压缩的介入资源有69个,表达对话扩展的介入资源有208个。如果我们按照百分比来看的话,英语学术书评中,对话压缩占所有介入资源的20%,对话扩展占80%;汉语学术书评中,对话压缩占所有介入资源的24.9%,对话扩展为75.1%。

(一)对话扩展

汉语学术书评和英语学术书评在介入资源方面的差异,说明了汉语书评作者和英语书评作者在书评中给潜在读者预留的对话空间不同。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汉语学术书评中使用的对话压缩比英语学术书评要多,相反,汉语学术书评使用的对话扩展资源比英语学术书评要少。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英语学术书评更加倾向于使用对话扩展的介入资源与书评的潜在读者形成一种对话的空间。在英语学术书评中比较多的使用了对话扩展中的摘引(attribute),引用第三方观点,来共同讨论当前的话题。例如:

The chapter is not very clear about how Jones actually saw non-European languages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his reputation as a“founding father of linguistics”perpetuates the myth that he is a founder of comparative philology. Significantly, Harris establishes that Jones considered the languages in question“mere instruments of real learning”and rejected the view that those interested in linguistic analysis should approach them as objects of knowledge.

上面段落的第一句书评作者采用了“not very clear”这个“否定”的介入资源对原书作者在某一问题上进行了否定和批评。同时书评作者还使用“significantly,Harris establishesthat...”这样的“摘引”方式引用了其他学者在相关问题上的看法。这样就会引起潜在读者对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书评作者的这种介入方式可能会是一种威胁原书作者面子的行为,但是这同时也为同一问题的讨论提供了可能性。而在汉语学术书评中,这种“摘引”比较少见,这种现象或许与中西方文化差异有关。中国文化强调求同性,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西方文化强调求异性,强调批判性。

(二)对话缩约

汉语学术书评采用的对话压缩比英语学术书评要多,而且在汉语学术书评所采用的对话压缩资源中表示“同意”“认可”的介入资源较多。例如:

本书对不礼貌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了不礼貌研究的后现代方法或话语方法。……(2)确立了不礼貌研究的学科地位。……(3)丰富了不礼貌研究的实证方法。

上述句子中书评作者使用了汉语中最常见的助词“了”肯定了被评书籍的贡献。

再如:当然,该书也存在一些不足。

书评作者在指出不足的时候仍然不忘用“当然”这样表示“肯定”的介入资源,这说明书评作者对于自己对该书的批评是肯定的。但是鉴于中西方文化差异,10篇汉语学术书评中没有发现以“宣称”形式出现的介入资源。而英语学术书评中,我们发现书评作者以第一人称发表否定意见的“宣称”介入资源,如:

I suspect that this conclusion will not entirely convince thoseresearcherswho areskeptical ofthenon-reactivity ofthink-alouds, particularly given the limited number of studies available for the meta-analysis.

句中的“I suspect”后面的评论显然是负面的。整个句子因为有了“I suspect”,使得这种负面评论显得很主观,作者只是在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人可以有不同看法,这样就原书作者和潜在读者留下了对话的空间。而这种主观性的负面评价在汉语学术书评中几乎没有。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10篇汉语学术书评和10篇英语学术书评中的介入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汉语学术书评倾向于使用对话收缩的介入资源对被评书籍进行肯定的评价,而且因为使用的是对话收缩,给潜在读者预留的对话空间相对较小。英语学术书评倾向于使用对话扩展,而且对话扩展中的“摘引”比汉语学术书评使用的要多。同时,在英语学术书评中,书评作者所使用的对话收缩资源中“宣称”比汉语学术书评要多得多。这说明英语学术书评倾向于给出一种主观性的评价,而汉语学术书评倾向于给出肯定的客观评价。

参考文献:

[1]Bakhtin,M.M.The Dialogic Imagination: Four Essays (Translated by Emerson , C .& Holquist , M .) [M].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81 .

[2]Bakhtin.M.M.Speech Genres and Other Late Essays(Translated by McGee,V .M)[M].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86.

[3]Don E. Walicek. Book Review: Linguistics in a Colonial World: A Story of Language, Meaning, and Power[J].Journal of English Linguistics,2012,40(2): 216-219.

[4]Harris, Roy. The linguistics of history. Edinburgh[M].UK: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4.

[5]Martin.J.R.Beyond exchange:Appraisal systems in English[A]. In Huston, S.&G. Thompson.Evaluationin Text[C].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142-175.

[6]Martin,J.R.&P.R.R.White.Languageof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New York:Palgrave,2005.

[7]Nisbett, R. E.The Geography of Thought: How AsiansandWesterners Think Differentlyand Why[M].New York: The Free Press,2003.

[8]陈瑜敏,秦小怡.教科书语篇多模式符号的介入意义与多声互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2):15-18.

[9]唐丽萍.学术书评语类结构的评价分析[J].外国语, 2004(3): 35-43.

[10]唐丽萍.英语学术书评的评价策略一从对话视角的介入分析[J].外语学刊,2005(4):1-7.

[11]王红阳,程春松.英汉语言学学术书评的态度意义对比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6):56-60.

篇9

2.燕山大学 河北・秦皇岛 066004)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2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谈话法、心理暗示等方法,阐明体育教学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体育教学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利用体育实践类课堂教学对学生良好心理健康的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

关键词 体育锻炼 身体健康 心理影响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目前在我国还属于新兴的教育领域,并未形成一个有效、易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具体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行为异常、缺乏心理承受能力,还有抑郁、孤独、恐惧、厌学、自杀等现象,这些问题对于学生健康的成长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以至于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与学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的程度涉及甚少,导致缺乏积极健康的心理,学生心理期待得不到满足,达不到身心两健的教学效果。本课题组通过借鉴文献资料,在日常体育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观察、运用谈话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来研究,以便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地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健康的发展。

一、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

(一)锻炼意志、加强意志品格的培养

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需要表现出一定的意志品质,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又能培养出一定的意志品质。体育锻炼的特点在于不断克服客观困难(如气候变化、运动强度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畏惧、紧张等)。体育教学中的一些锻炼内容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学生要经过反复的练习过程,在反复练习过程中,学生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将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得到了相应的磨练以致逐渐形成坚韧的意志品质。球类运动能够培养学生机智、灵活、沉着、冷静、顽强拼搏的良好品质及要求队员相互依靠、相互支撑、彼此之间依赖的程度高培养集体协作精神;武术项目对学生增强自信克服自卑感,面对挫折、失败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及自我效能的提高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中长跑对于学生在艰苦的环境下能够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培养及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增加战胜困难的决心。体育锻炼过程中对人的意志品质培养与提高所产生的影响是积极有效的,是历练品行、磨练意志的有效途径。

(二)宣泄情绪,缓解压力,调节心理平衡

现在的学生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及学校等多方面过重的压力。家长报以过高的期望,升学、就业等竞争力的逐渐增大给多数学生心理、生理造成了极大负担。导致焦虑、孤独、抑郁、紧张等消极情绪状态,假如这些不良情绪任其发展下去不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健康成长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一些体育锻炼,出去打一场篮球、踢一场足球或进行远足,这样心境状态就会得到改善。研究结果表明,跑步、散步或一次功率的自行车练习能使忧愁、恐惧、焦虑、抑郁和憎恨等不良情绪状态得到显著改善,同时使精力状态达到最高水平。50min步行也有助于提高心境状态,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体育锻炼是改变心境状态的有效技巧,是保持良好心境状态的手段。这些研究支持了通过体育锻炼使得情绪转移,从而达到缓解心理压力的目的。

(三)发展个性,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体育教学具有强烈实践性的突出特点,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练习中每个学生都知道只有通过自己亲身主动的反复练习活动,才能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最终变成自己的行为方式,经过反复练习过程中技术、技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以后,具备了创新活动的基础,在创新活动过程中同时不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重要的是自我意识得到提高,个性得到优化,对于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合作学练,养成良好的合作品质

体育作为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项目的特点要求,大多数体育项目要求在合作的条件下完成。全体队员对完成目标认同的基础上建立合作意识,合作行为也被称为是有价值的一种行为。在合作的情形中,个人与他人一起合作时获得的社会效益体现出了合作的优越性,也就是说,个人所得有助于团体所得的效益,表现在增加交流、沟通、相互信任等方面。进行排球、足球、篮球等集体项目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合作意识。游戏性的体育活动,需要个体与他人的通力配合,以各自不同的角色达到协调合作的目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集体项目是培养合作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体育教学中,在集体练习或分组练习时,同学间的协作学习、相互配合的互补性学习,导致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提高,促使个体之间的理解和协调。使个性更加活跃和开朗,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合作品质得到了培养。

二、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体育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加自信和理解,减少心理上的不适感。体育课堂上,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练习过程,对于学生提出的正当要求要认真对待和设法满足。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要认真思考,耐心回答。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与活动时间及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优于其他课堂教学。学生在进行练习、比赛、游戏等活动时,教师主动参与,积极融入学生中增加与学生共处时间,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锻炼扮演好组织者与参与者的角色。增加学生接近教师的机会,提高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地位 ,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打下基础,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地位相处,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成为朋友形成共同体,课堂成为乐园。学生在轻松愉快地体育环境中锻炼,就会产生激动、愉快、自豪、跃跃欲试的心理,从而乐于参与体育活动,防止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倾向,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与养护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优化体育教育环境

1.体育教学物理环境及其优化

体育教学物理环境是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互动的物质基础,是学生进行一切活动的物质条件构成的整体。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体育教学的物理环境影响,身心活动、认知活动的效率都有赖于适当的物理环境,场地设施、运动器材及场馆的温度、色彩等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体验。体育教学场所的色彩运用、空间、造型设计、通风等对于学生的生理、心理活动有着十分重要影响。良好的体育教学场馆可以使学生心情愉悦,提高体育锻炼的效率。体育教学活动大部分是在户外进行的,从内蒙古中、西部气候特点来看,户外体育教学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很大,我们期盼将来体育教学都能够在合理的体育场馆内进行。在创设体育教学物理环境时,丰富多彩的教学物质条件和科学的教学手段,是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积极体育学习活动的基本条件。在良好的体育物理环境中积极学习,学生的体力和智力得到了明显的锻炼,不仅培养审美能力而且陶冶情操,达到身心两健的效果。

2.体育教学心理环境及其优化

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手段等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它们之间既包括物质联系,又包括心理的相互作用,这种心理的相互作用就构成了一定的体育教学环境――心理环境,体育教学活动的效果有赖于良好的体育教学心理环境。体育教学信息的沟通,思想交流,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心理相容程度和交流情感,教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乐观豁达、积极向上,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克服和消除学生生理和心理疲劳,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条件下,心里期待得到了满足,有成就感,促进了心理健康的发展。结果表明:暗示教学法是优化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心理环境的关键途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为积极健康的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形成提供了保证。运用心理学原理在贯策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下,体育教学中以情感沟通为桥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积极健康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必要条件。

三、体育课堂的心理气氛

(一)体育课堂心理气氛的作用

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是在和谐性的体育课堂气氛条件下产生的,大脑皮层在兴奋状态下锻炼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体育学习情绪状态高涨,产生良好的体育学习兴趣。体育课堂心理气氛学生表现出情感体验的表达方式是对体育课堂教学和人际关系态度的评价,传达出体育课教学状况的信号作用。体育教学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程度及心理动力。教师在体育课堂中善于观察课堂心理气氛的状况,及时了解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反应,以便在教学内容上、手段、教学评定等方面做出及时调整,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使学生思想上产生共鸣,营造催人向上具有一定感染力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这些都是在和谐的心理气氛下完成的,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课堂心理气氛对学生的思想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品德的形成、身心的健康发展都需要和谐的体育课堂心理气氛,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起着激励、维护和调控的作用的条件是良好的体育课堂气氛。

(二)和谐体育课堂心理气氛的创造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技巧的运用,选择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等,就会对整个课堂的学生情绪状态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采用分组练习、比赛、提问、交流等教学形式,观察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的变化,根据教学任务、教学进度、任务要求、场地设施和学生表现出的体育能力等情况及时变换场地,恰当的进行示范、组织或调整练习的方式、方法。通过动作、表情、语言等手段活跃学生的情绪,达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同时使某些枯燥的体育教学内容力求新意,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将创新式、开放式的体育教学取代练习式、封闭式的体育教学。例如,在耐久跑教学中可采取追逐跑、间歇跑、接力跑、运球跑等多种形式,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其学习达到入趣、入情、入境的心理状态,培育了学生积极健康的阳光心理,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自八十年代后期,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体育教学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显著的正面影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理处于动态中,教师利用教学艺术,满足学生生理、心理需求。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改善学生心理效益,更好的为学生身心发展服务,既是现代学校体育教育功能的体现,同时也拓展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间。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2013年高等学校公共课程教学改革科研课题《体育教学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心理调节机制》课题研究成果。编号:2013NMJG080。

参考文献:

[1] 季浏.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2] 张勇等.体育锻炼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效能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3] 韩永昌.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1997.5.

篇10

摘要:关联理论在话语理解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揭示了话语理解的认知心理依据,解释和制约语言的表达与理解。本文主要以《傲慢与偏见》中的对话为例,从明示推理、最佳关联及认知语境的角度探讨话语的理解,主要讨论了什么是关联理论,以及关联理论对话语理解的影响和制约,对于正确地理解话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关联理论 认知语境 话语理解 明示 推理 《傲慢与偏见》

Abstract:The relevance theo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discourse, reveals the basis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explains and restricts the express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Taking the discourse of the Pride and Prejudice for example,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understanding of dialogu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ostensive-inferential theory, maximal relevance and cognitive context. It mainly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understanding of discourse based on relevance theory, pointing out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discourse.

Key words:relevance theory cognitive contextdiscourse understanding ostensive-inferential Pride and Prejudice

Sperber和Wilson(1986)提出了明示推理交际(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的概念。任何语句在不同的场合可能有不同的意义。明示推理模式既强调了说话人,也强调了听话人。明示和推理是交际的两个方面。“明示”是对说话人而言的,是说话人通过某种使听话人“显映的”(manifest)方式明确向听话人表示意图的一种行为。推理模式强调的是听话人凭说话人所提供的显映的方式进行解码,并将解码所得到的证据作为前提的一部分,再结合听话人本身的认知语境(旧信息)对话语信息(新信息)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推理,最终达到对话语信息的正确理解。依据最佳关联原则:说话人必然将所要强调的部分通过某种明示手段表现出来,以便听话人进行推理。没有这种“明示性”,有时即便有了语境,听话人也无从下手。正是“明示性”对推理模式的这种规定,最佳关联原则才可能成立。

本文尝试着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入手,对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的对话进行剖析,分析它是如何通过人物对话刻画人物性格,表达情感和烘托主题的。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擅长描写人物对话。她巧妙地利用对话营造气氛,刻画人物,突出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下面本文以《傲慢与偏见》中的对话为例,应用关联理论相关原则对话语的理解进行阐释。

一、明示---推理与话语理解

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要靠推理。话语理解是一个交际相关的推理过程。语言交际时,人们倾向于用最相关的方法处理最相关的信息,因此,交际相关是以认知相关为依据的,或者说认知相关原则能足以保证交际者对他人的交际行为作出期待或预测、指导或控制交际(熊学亮,2000)。“话语的理解过程是确立关联性、寻找最佳关联的推理过程。”话语是一种明示,它为理解提供了依据。

交际者为使听话人懂得自己的意图,总是以明示的方式表达信息;听话人为了了解交际者的意图,必须将信息进行演绎推理。语言交际实质上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交际者对听话人的认知环境和交际情景加以推理,并据此通过话语向听话人示意/传达自己的交际意图;听话人则依据该话语提供的信息和相关的语境信息,在关联原则的指导下进行解码和推理,最终是对交际者的交际意图的认知。因此,交际过程不仅仅是单纯的编码―解码过程,而是更重要的对话语和语境信息的动态推理过程。

“达西先生,现在该轮到你谈点什么了. 我已谈过跳舞,你就说说这房子大,跳舞的人多吧.”

他笑了笑,告诉她说,她要他说什么就说什么。

在当时的社会交际原则下,在舞会上跳舞的双方要有适当的交谈,这是社交规约也是基本的礼貌,但是伊莉莎白是以一种指令的口吻去要求达西这样做,而且要他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做出评价,显然有要惩罚达西之意,讽刺达西的傲慢及不懂社交礼貌,想要告诉他怎样在舞会上保持应有的礼貌,如果一个人要是真心诚意的想要和对方交谈,是不会要求对方评价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反映出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固有的偏见,加之达西那种让人无法忍受的沉默不语,更加深了伊丽莎白对他的偏见。

一般情况下的交际是双方有共同的目的,即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图,而且说话人通过明示刺激信号[话语、表情、手势以及其他事物、符号,一般情况下是语言]启示听话人,尽量使他容易地明白自己的意图,当然听话人也要根据这个明示的刺激,来推理说话人的意图,伊丽莎白正是发出了一个明示,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意图,达西也从中推理出对方嫌弃自己太缄默不语,或者有些高傲,不屑与人交谈,所以他只是笑了笑,并且按照伊丽莎白说的做了。在这段对话中,我们能看出伊丽莎白的真正意图,只是想让“高傲的”达西不要太傲慢,同时也是想给他个小小的惩罚,达西显然也已经会意。根据关联理论,明示交际中的推理,即是寻找关联,理解一个话语就是找到话语的关联性。否则,对话就无法进行下去,因为伊莉莎白并不是真心想听达西来描述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这时就需要听话者对这句话进行推理,结合自己的认知及语境,找到话语的最佳关联,最终理解话语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二、最佳关联与话语理解

语言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行为,明示―推理是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交际双方之所以能够配合默契,明白对方话语的暗含内容,主要是由于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

Sperber和Wilson认为,成功交际的关键在于说话人和听话人能否找到最佳关联。而一个话语要建立起最佳关联,必须具备如下两个条件:当话语能够产生足以引起听话人注意的效果;该话语让听话人为取得这些效果而确实付出了一番努力。寻求最佳关联就是人们在语言交际活动中自觉遵守关联原则:任一推理交际行为必须保证其最佳关联性。

最佳关联性来自最好的语境效果;人们对话语和语境假设的推理越成功,话语的内在联系就越清楚,这样人们在思辨和推理过程中无须付出太多的努力,就能取得好的语境效果,从而正确理解话语,使交际获得成功。例如在《傲慢与偏见》的第二章中,班纳特先生已经拜访过了宾利,可是夫人并不知道这件事情。由于缺乏共同的背景知识(mutual knowledge),当班纳特先生不断地提到宾利时,其夫人先是对他的话困惑不解,继而感到厌烦,于是迁怒于咳嗽的女儿。

“凯蒂,不要一直这样咳嗽了。老天!请可怜一下我的神经吧。你把它们撕成碎片了。”班纳特夫人说。

但是,当班纳特夫人得知他的丈夫已经去过宾利家了,她的态度立即转好。

“你是多么好啊,我亲爱的班纳特先生!我太高兴了!这也太可笑了,直到现在你竟然只字未漏。”班纳特夫人说。

“你爱怎么咳嗽就怎么咳嗽吧。” 班纳特先生说。

班纳特先生用这种看似答非所问的话语,来表明对其夫人的不满。他其实是在责怪夫人借女儿的咳嗽来发泄她的不好心情。班纳特先生在听到班纳特太太发出的明示信息时,就在提供的认知环境和语境假设中寻找关联,进行推理。班纳特先生最终会从“凯蒂,不要一直这样咳嗽了。老天!请可怜一下我的神经吧。你把它们撕成碎片了”这句迁怒于女儿的话语的关联中推断出的信息意图,取得“太太现在心情很坏”的语境效果,而且班纳特先生基于对太太了解的认知,可以准确推得太太心烦的真正原因,所以班纳特先生采用了这种回答方式,既能表达自己不满的态度,又能进行成功的交际。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了解到:关联性是理解话语的标准。我们根据话语信息,结合当时的语境假设去寻找关联;关联选取得当,就会取得相应的语境效果;有了语境效果就会取得交际的成功。正如Sperber和Wilson指出:当新出现的信息在某一特定的语境中能够取得语境效果,才说明语境假设取得关联;而且取得的语境效果越大,表明该信息与语境假设的关联越强。

三、认知语境与话语理解

话语理解不仅需要大脑的推理来寻求最佳关联,而且也要从人与客观世界互动的认知、来源于使用者对世界的理解,也就是话语理解更要注重认知语境。在特定的语境条件下,听话人需要形成一定的假设和推理才能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形成假设的过程是人们推理的过程,推理本身就是一个认知过程,也就是一个依赖语境因素的认知过程。认知语境能解释和制约语言的表达与理解,在交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以班纳特太太和先生的一段对话为例,

有一天,班纳特先生的太太问他道:“亲爱的,纳瑟菲尔德园已经租出去了,知道吗?1”

班纳特先生说还没有听说.太太又道:“当真租出去了.朗太太刚刚来过这,我全是听她说的。”

班纳特先生却没有说什么.他太太忍不住提高了嗓门说:“你就不想知道是谁租了吗?”

“是你想说给我听的,我又没说不愿听。”

班纳特太太上劲了.“哼,告诉你吧,亲爱的,听朗太太说,租下纳瑟菲尔德园的是个年轻人,很有钱,原来住在英格兰北边. 星期一他坐了一辆四匹马拉的车来看房子,很中意,马上就与莫里斯先生谈定了. 他本人准备搬来过米迦勒节,有几个仆人下周末就住进来。

“这个人姓什么?”

“宾利。”

“是结了婚还是单身?”

“哟,单身,亲爱的,这还用问吗?是个有钱的单身汉,一年四五千. 我们几个女儿的福气可来了!”

“说什么了!这跟她们有什么关系?”2

“唉呀,我的好先生,”班纳特太太说道,“你怎么这样讨人嫌?你明知故问,哪会不知道我在打算着把哪个女儿嫁给他!”3

在听到纳瑟菲德庄园的新主人是一个有大笔家当的年轻人的时候, 本纳特太太十分兴奋并且很焦急地告诉本纳特先生这个消息。本纳特太太说出1并不是简单的询问本纳特先生到底知不知道这个消息, 而是要告诉本纳特先生是谁租下了纳瑟菲德庄园以及租下内瑟菲德庄园的年轻人是多么的富有, 并且还是单身等一系列信息,来暗示她丈夫,目前终于找到个有钱的女婿。班纳特先生说出话语2,并不是说明他不知道他太太的想法,只是觉得厌恶她的做法,本纳特太太也很了解自己先生的想法,所以说出3,表明她真正的目的, 即想要这个有大笔家当的年轻人娶她其中的一个女儿。

双方共同享有的认知环境是话语理解的基础。实际上,言语交际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活动,听话人之所以能正确的理解说话人的意思,就是他们对认知环境(cognitive context)具有共识。也就是说,理解是否成功,就看交际双方对彼此的认知环境是否互相显映(mutually manifest)。也就是说对话中的班纳特先生和他的太太都很清楚,班纳特太太说出的话语1的具体含义,对话的双方都有共同的认知语境,共同认知环境就是交际双方共处的世界,而相互显映是指交际双方对某一事实或共同的话题都明了。共处的认知环境质量是说话人和听话人能否成功交际的切人点,听话人对共处认知环境的认知和把握是成功地进行理解的首要条件,共处的认知环境越大,互相显映的可能性就越大,话语的理解就更加具体明确。从对班纳特太太话语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她是一个鄙俗而又感觉迟钝的人; 她不仅滑稽,而且令人讨厌,有时甚至使人感到恶心。以上话语的分析表明班纳特太太是那些把女婿看成是获得的财产的这类人。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关联理论将交际与认知结合起来,不仅推动了认知语用学的发展,而且还对语用现象与交际从一个新的角度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空间。话语的理解是一个认知过程,交际双方之所以能够配合默契,明白对方话语的暗含内容,主要是由于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这就需要听话者对说话者的话语进行推理。这种推理是一种思辨过程,它要求听话者对说话者的明示行为(ostension)中所表达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进行推理。任何一种明示行为在它的信息意图背后都隐藏着交际意图;或者说,寻找说话人的交际意图,首先要理解他的信息意图或字面意思。一旦了解了字面意思,听话人必然进一步去捕捉说话人的交际意图。此外,双方的共同的认知语境对话语的理解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关联理论是与交际者认知能力紧密相关的。

四、结语

本文尝试用语用学理论中的关联原则来分析《傲慢与偏见》的人物对话,该理论更侧重于听话人对话语的理解,从认知推理到寻求最佳关联,旧语境和新语境的交替变化,来揭示人物内心的认知理解过程,能更准确地把握作品中典型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及其迥异的感情婚姻价值观,能更深刻地领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讽刺的笔调和含蓄幽默的语言向读者展示她的理性思考,表明她的批判态度,更深层次地理解作者借助作品向我们所传递的信息,更好地领略奥斯汀用于塑造人物、描写场面、安排情节等独特的艺术手法,真正地认识奥斯汀作品的精髓。关联理论为读者赏析小说中的对话提供了新的方法。

关联理论是对合作原则的批判和发展,并非是对Grice 合作原则中的关联准则的简单的扩充和修正,关联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以往语用学的各种解释交际的理论,为探究话语的理解提供了新方法。

参考文献:

[1]Sperber, D. & 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刘森林.《语用策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侯智德.语用策略的认知关联研究[J].外语研究,2006,[3].

[3]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刘森林.《语用策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 冉永平.语用过程中的认知语境极其语用制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8].

[6] 苏承志.《英语交际能力与策略》[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7]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8]熊学亮.《认知语用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