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支教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4-03-28 16:45: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支教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支教的理解

篇1

戴维:改进教师质量的一个好的方法,是增加国家及私人对教师教育的资金投入,这样可以使得教育学院有更大的自由去建设一流的、高水平的教师教育项目。教师教育项目的改善以及对于学生的资助,可以吸引更多高水平的申请者加入教师教育的项目中来。另外,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要提高教师教育者自身的知识水平以及敏锐的感受力。

中国教师:对于教师教育质量的评价,您有何看法或建议?

戴维:现行的政府授权的评估机构是从教育系统外部对教师教育进行评估,通常使用一大堆的评分指标。我认为,美国目前这些外在的评价是可以改进的。他们经常要求有大量数据,包括那些成功实践的定性指标。这种方法并不是真实的,它其实是一种审计,而不是适合帮助教师教育者提高他们工作的艺术性―的确,“艺术性”这个词不是外在的评价者想去了解的,因为他们只是从关注定性指标这一种角度去了解质量。对于教师教育的评估如何能够更加开放,也就是说,评价应包括教师教育项目是如何帮助准教师发展他们完善的、启发性的教育哲学,而不单单是掌握了最先进的技术工具。外在的评估者应该将他们的评价根植于对教学最丰富的理解中去,把教学作为一种道德和知识的实践,而不是一个机械的传递系统。

:您能为大家介绍一些当前职前教师教育的优秀理念和做法吗?

戴维:我写过一些关于教育和世界主义方面的文章,包括2011年Routledge出版社出版的《教师与世界:教育作为世界主义的研究》以及一系列文章。我相信,“世界主义”这个概念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哲学方法去理解快速发展的全球化世界中的教学。这个方法可以让我们去理解教师教育项目的精神所在以及教师教育项目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中国教师:对于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您认为大学能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发挥这些作用?

戴维:我相信大学在培养新教师的过程中还是起着核心作用的。教师不仅仅是国家的公务人员。他们是有独立思想、思维缜密、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他们将他们对于美德和卓越的丰富创见带入他们的工作中。我认为,基于大学的教师教育项目应该更多地植根于人文科学中―艺术、文学、哲学诸如此类。在教师教育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候选者应该是作为主体的人参与。而人文科学应该渗透在这个培养过程中。

篇2

【关键词】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知识结构

一、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把所有的学生培养成为协调发展、基本素质健全的人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人终身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是信息万变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已成为神话,一如既往地生活已经不可能。这样,教育需要做而且可能做的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做人奠定足够的底蕴。素质教育不是对教育的分类,也不是一种教育模式,更不是一种教育制度 ,强调的是一种基础、一种素养、一种做人的哲理、做事的能力和做学问的功底。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就是要有教育思想的转变。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和实践。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则必须有以下观念的转变:从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主体参与为中心;从片面追求升学率转向对全体学生的教育;从眼前教育转向终生教育;从封闭式教育转向开放式教育;从学校教育转向学校、家庭、社会的整体教育。

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次,要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专业理论知识,有较好的教学组织、科学研究、教学技巧等方面的能力。要调整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由教育目标确定的,而学生的素质结构又是由教育内容来确定的。因此,调整教育内容就成了开展素质教育的基点。所谓调整,首先根据对人的基本素质的需求补充和丰富教育内容。其次,删减重复、过时、无用的内容。课程内容在强调基础性的同时,必须注意综合性和实践性。注意最新信息的采集和新科学、新技术的引入、强调动口、动手能力和手工操作能力的培养。

二、物理教学的特点及现状

1.物理教学的特点

中学物理作为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如果不突出物理学科的特点、不突出与物理特征相关的物理教学的特点,实现物理教育的目标只能是一句空话。下面就是从物理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中学物理教学的几个特点:物理学知识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特征;物理学知识紧密联系实际的实践性特征;物理学知识的抽象思维性、科学美的特征;物理学方法严密的逻辑性特征;物理学知识和物理学史明晰哲理性特征。

2.当前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⑴思想陈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从实际教学看,违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活动除书面作业外,动手实验几乎一片空白;第二是教学中教师主导有余,学生主体不足,不是因学论教,而是因教论学,教师独霸讲台,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后,是缺乏教育学生学的全面观念,只重书本知识,忽视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⑵方法落后。反映在三个方面:注重教死书、念死书,形成学生念死书的习惯,不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注重演译忽视归纳,从理论到实践,忽视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满堂灌彼彼皆是,启发式鲜为人知,没有在教会学生学习上做文章。

⑶效果低下。表现也有三个方面:首先是达不到大纲要求,40%以上的学生获得知识不系统、不深刻、不牢固;其次,教师对物理厌教使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对物理感兴趣;最后,是学生动手能力差,实验观念薄。

以上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和当前大力提倡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相违背。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为顺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对物理教学进行深化改革。

三、对中学物理教师知识结构的要求

1.物理教师要有宽广的基础理论和较深的专业知识

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我们应积极应对物理新课程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适应物理新课程的实施。具体而言,新课程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情意等三个方面对中学物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⑴物理学科专业知识

丰富的物理学科专业知识是物理教师搞好教学所必备的先决条件之一。中学物理教师应具备的学科知识包括物理学科的体系框架、物理学科中各逻辑知识点的内容以及物理学科所需要的技能知识等。面对新课程,中学物理教师对物理学科知识的掌握应达到以下三个不同层面:首先要对物理学科知识的完整体系有一个比较清楚的理解,能够正确熟练地掌握物理学中的每个概念和原理;其次要了解和掌握与物理学科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和材料,以加深对本学科教育教学的理解;还要了解物理学科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知识及其学科发展的趋势,以便教师可以从物理学科发展与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的关系出发,开展更为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物理学学习的主动性。

⑵物理教育学科知识

新课程十分重视物理知识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学生的个性。与传统的物理教育理论重结果、轻过程的观点相比较,新课程强调教学既是一个认识过程,更是一个发展过程。新课程要求中学物理教师不仅要懂得教什么,而且要懂得怎么教,还应明白为什么这样教,能运用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完成对学生的合理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要求中学物理教师应具备以下教育科学知识:普通教育学、物理教育学知识、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物理课程论知识、物理教学论知识、教育测量与评价知识、教育科研方法知识等。

⑶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和工具性知识

物理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雄厚的科学文化知识。科学文化知识是指具有当代科学和人文发展的基本知识。人文发展的基本知识是指对人文学科即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有必要的了解和把握。专家们一致认为,工具性知识应包括外语、计算机语言与操作、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工具性知识已成为教师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手段。只有工具性知识掌握好了,应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否则就寸步难行。

2.全方位的能力素质

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教师,拥有较多的知识积累,并不意味着他就具有较高的执教能力。面对新课程中学物理教师应具有以下能力:

⑴教育教学基本能力

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基本能力,是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的根本保证。教育教学基本能力是指运用教育法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基本理论,指导并创造性地从事教育与物理教学的基本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课堂讲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教学设计与创新能力及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能力。

⑵交往与合作能力

教师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是顺利实施新课程必不可少的条件,只有教师具备了一定交往与合作能力,才可能有效地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否则,对学生的指导便是一句空话.

⑶物理观察与实验能力

为了全面推进物理新课程的实施,特别是为了能开展正常的实验教学,中学物理教师除了应掌握必要的物理实验技能外,还应该对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正确的理解,对物理教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组织学生实验的方法与技巧有基本的了解。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某一个问题的正确性,因此,必须要求教师的实验知识丰富,实验操作熟练,灵活。在学习“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之前,我先让学生观察鹰和其他各种鸟的翅膀的形状,他们都和飞机的机翼有什么相同之处,这样有了对比学生学这节课的内容就简单,容易多了。

⑷运用物理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的思想方法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如物理学时空观、物理学物质观、物理学方法论等。运用物理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物理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区别的标志之一。物理教学本身的改革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渗透和融入新的物理学的方法论以与新课程、新教材的要求相适应。因此,中学物理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运用物理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⑸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新课程中,教师应学会掌握筛选、吸收、利用各种信息的方法,如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从而把握学科发展、教育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脉搏.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更新、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更加胜任教育工作的要求,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以便有能力对学生进行指导,发展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的能力,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对人的要求。

教师只有勤奋好学、力求上进、不断追求新知识,才能不断发展,才能教出勤奋好学的学生。唯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更上一层楼,中国教育的明天才会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吴中任:《中学教师心理素质研究与养成训练》,广西民族出版社, 1998.7.

3.袁桂林:《现代教育思想专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篇3

恩格斯说过“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可见解剖学在医学课程中的重要性,解剖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学生对人体结构的熟悉程度直接关系到未来临床护理的操作。但是目前护理专业的解剖教学存在一些弊端,如教学内容仍是临床医学专业教材内容的压缩,教学方法仍以教师为中心进行传统填鸭式的教学,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不能满足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临床工作的需求。所以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解剖学》教学改革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解剖学》的教学改革对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医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就高职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改革谈谈个人体会。

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现状

学生整体素质降低。目前。我校的护理专业设置主要以三年制大专为主,学生来源有两条途径:

一部分是应届高中毕业生,一部分是中专毕业后考上的对口升学学生。由于学校生源不同,她们在年龄层次、知识结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差异,应届高中毕业生虽然学习兴趣浓厚。但由于入学门槛低。他们的学习基础较薄弱,之前没有接触过《解剖学》,面对那些枯燥乏味的专业名词,难免会有“最害怕上解剖课”、“最难记课程”的畏惧和抵触情绪。对口升学学生虽有一定的解剖知识,但自主学习能力差、自身素质偏低,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解剖的教学效果。

培养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师队伍。讲授护理专业解剖学的教师大多数是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他们的专业使其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基本与其它专业雷同,加之他们的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经验甚少,所以护理专业的解剖学特点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教材内容设置不合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依然和其它医学类专业使用同样的解剖学教材,甚至使用同样的培养目标、课程评价体系。培养目瞬磺濉⒔滩哪谌萦肓俅餐呀凇⒔萄Х椒ǔ戮膳嘌出来的学生必然造成“高分低能”现象。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对于护理专业而言,应紧紧围绕与临床护理技能操作有关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例如:注射技术应用解剖、穿刺技术、急救技术应用解剖、插管技术、表面应用解剖等。

护理专业解剖学改革策略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培养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师队伍。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师应适应现代护理学发展趋势,在教学模式和内容上应顺应护理专业的发展方向。定期深入临床护理一线,了解护理工作中护士最需要的解剖学知识,实现解剖学与临床护理的有效衔接,这样培养出来的护理人员不仅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专业知识,还具备丰富的社会人文知识和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

因材施教。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结合我校学情,即学生基础差,但活泼好动。易激发兴趣。教师充分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合适的教学问题,让其在课后查找资料,利用其感兴趣的网络自行解决课本中的内容点,鼓励同学们相互讨论、相互学习,上课时要提问,给学生以适当的压力,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并主动解决新问题及独立自学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也减少了课堂上盲目性。

篇4

桑拟轮蚧又名桑盾蚧、桑白蚧、油桐蚧、桃蚧等,属半翅目蚧总科盾蚧科[1],广泛分布于热带和暧温带地区,除危害花椒外,也危害果树、林木[2]。该虫以雌成虫和若虫群集椒树枝干上吸食汁液,轻者削弱树势,重者枝条干枯,甚至整株死亡。据野外观察,桑拟轮蚧在花椒上的生活史及习性和贾永超等[3]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a发生2代,以受精的雌成虫在枝干上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产卵,每头雌成虫平均产卵121粒,多的达180多粒。卵期约为15d,第1代若虫于4月末开始孵化,5月初达到盛期,初孵若虫粉红色,在母体的介壳下停留数小时后,钻出介壳四处爬散、迁徙。若虫在枝干上爬行十几个小时后,即将身体固定下来,将口器插入寄主进行取食,同时分泌白色丝状的蜡线覆盖身体的背面和侧面,1周后即覆盖整个虫体并形成介壳。2代若虫始见于7月下旬。竹叶花椒Zanthoxylumarmatum属芸香科花椒属[4],是果实、枝、叶都可以利用的重要食药两用经济植物,是适宜在干热河谷区栽培的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水土保持树种。主要分布于金沙江流域海拔450~1800m河谷地带及我国南方各省,集中分布在云南省昭通市各县区,四川的金阳、雷波,重庆的江津以及贵州部分县区。云南昭通各县区现已种植竹叶花椒4.53万hm2。近年来,花椒病虫害在各花椒主产区大规模暴发,严重影响花椒生产,给椒农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5]。桑拟轮蚧是严重危害花椒属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昭通竹叶花椒主产区永善、鲁甸,巧家等县暴发成灾,致使大量椒树成片死亡,产量急剧下降,局部区域受害株率达100%,产量下降80%以上。2004—2011年,作者调查了云南竹叶花椒集中产区永善县和鲁甸县椒林桑拟轮蚧的发生危害状况,比较了不同竹叶花椒园桑拟轮蚧的危害程度和不同因子对桑拟轮蚧危害程度的影响,并初步研究了桑拟轮蚧的综合治理。

1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滇东北西部、金沙江右岸干热河谷区500~1800m中山山地,封闭的地形和强烈的焚风效应形成了金沙江干热河谷的特定亚热带大陆性干热河谷季风气候,该地高低差达1300m,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不同海拔地区表现为南亚热带(600~1200m)、中北亚热带(1200~1800m)。具有春秋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夏长无冬、秋春相连等气候特征。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降水量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随高度的上升四季日渐分明。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季节差异主要表现为干湿季节分明。4至10月为雨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多而集中,11月至翌年3月为旱季,受干燥西风环流影响,干旱少雨[6]。土壤是主要由玄武岩、石灰岩、砂岩、沉积岩等发育而成的红壤、黄棕壤、及非地带性土壤燥红壤等,土层浅薄、多石砾。植被为人为干扰较多的金沙江流域特有的河谷型次生植被,主要为干热灌丛和干热稀树灌草丛,零星分布有油桐和滇杨,以广泛种植的竹叶花椒林为主。

2试验

2.1危害调查

调查于2003年7月至2011年10月间进行,所有样地均为半阳坡,坡度15°~20°。根据实际地形状况,将其分为3个海拔段,即低海拔段500~800m、中海拔段800~1200m、高海拔段1200~1800m。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采用典型取样法,每个海拔段选取不同经营管理情况的样地各3块,每样地随机调查120株,观察、鉴别、记录品种、树龄、危害部位、虫口密度、危害程度、种植模式、经营管理、天敌等。

2.2综合治理试验

试验所用材料为:生石灰、4.5%高效氯氰菊酯(上海乐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2000倍液、吡虫啉•杀扑磷(上海艾科思生物药业有限公司)1500倍液、氯氢•毒死蜱(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500倍液。施用方法:1)刷壳涂干。发生初期,用玉米芯刷去位于干基的蚧虫,并用生石灰乳或泥浆涂刷干基至80cm高处;2)更新复壮。在鲁甸县光明村受害严重的竹叶花椒园,选取30株椒树,于2009年7月从2级分枝处剪去上部枝条,保留主干和1级枝上的萌发枝,刷除主干和1级枝上的蚧虫并用生石灰乳或泥浆涂干;3)药剂防治。于4月8—9日第1代初孵若虫盛发期和6月15—16日介壳形成后,在永善县万和村、鲁甸县光明村竹叶花椒园用上述杀虫剂分别喷施枝干进行小面积的防治试验,在施药前1d和施药后10d分别调查单个枝条桑拟轮蚧活虫数,根据赵士熙等[7]的计算方法测定防治效果。

3结果与分析

3.1危害部位与发展蔓延情况

桑拟轮蚧危害竹叶花椒的干、枝,发生初期零星椒树干基部位受害。桑拟轮蚧聚集成小片状(约30~50m2)取食危害,呈白色斑块状,并逐渐向枝干上部蔓延,最后到达新生枝条,布满整株树干和枝条,椒叶开始萎蔫,小枝枯死,最后整株枯死,同时向周围椒树扩散直到整个椒园。蚧虫繁殖力强,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发展蔓延较快。万和村椒园2003年7月只发现几株椒树受害,2006年蚧虫已布满整株椒树的干枝,并已扩散到整个椒园;光明村椒园2008年3月只发现零星椒树干基有虫,2009年还位于主枝上,2011年已上至新生小枝。

3.2影响因子

3.2.1发生与气候的关系

严重干旱可造成椒树树势衰弱,易于引起蚧虫大发生。2007年,光明村只发现零星椒树受桑拟轮蚧为害,2008—2011年受百年不遇干旱影响,蚧虫大面积暴发,666.67hm2连片椒林受到严重危害。2005—2006年当地遭遇50年一遇的干旱,万和村椒园蚧虫大暴发,而永善县金寨村和捏池村水利条件相对较好的椒园则只受到轻度危害。

3.2.2发生与品种的关系

昭通干热河谷竹叶花椒主产区主栽品种为竹叶花椒,占椒林面积的95%以上,混栽少量的九叶椒和大叶子椒。受害严重的光明村、万和村均为传统品种竹叶花椒;受害较轻的捏池村以竹叶花椒和少量九叶椒混栽,金寨村以竹叶花椒、九叶椒及少量大叶子椒混栽。

3.2.3发生与树龄的关系

1~2年生幼树未发现受害,3~5年生的椒树受害较轻,6年生以上椒树受害严重。

3.2.4发生与种植经营模式的关系

经营管理模式分为3种:1)粗放。不实施修剪、中耕、合理施肥及病虫防治等管理工作;2)一般。只进行施肥和中耕;3)较好。实施修剪、中耕、合理施肥。每年进行除草耕作的椒园,受害较轻,没有出现大面积暴发现象。金寨村每年进行翻耕、秋施农家肥和秸杆覆埋、简单修剪的椒园,未发现受害。与红薯、花生、马铃薯、魔芋、豆类、玉米等农作物套作的椒园受害轻,粗放经营的纯椒园受害严重(表1)。

3.2.5发生与海拔的关系

桑拟轮蚧对椒树的危害随海拔的上升而趋于严重,低海拔段500~800m未发现受害、中海拔段800~1200m轻度受害、高海拔段1200~1800m受害严重,大面积暴发成灾,产量急剧下降,椒树成片枯萎死亡(表1)。

3.3综合治理

3.3.1刷壳涂干

在危害发生初期,发现干基聚集的白色介壳斑块时用玉米芯刷除介壳,然后用生石灰乳或泥浆涂刷干基80cm以下处,并用生石灰乳或泥浆涂刷未受害椒树树干,可彻底清除虫源并保护健康树不受危害。

3.3.2更新复壮

在光明村受害严重的椒园对30株椒树进行修剪和涂刷试验,第2年检查,处理椒树未发生危害,椒树快速复壮,产量明显提高。

3.3.3药剂防治

在1龄若虫发生盛期,施用4.5%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杀扑磷和氯氢•毒死蜱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吡虫啉•杀扑磷防治效果最好,达98.39%,氯氢•毒死蜱96.97%,4.5%高效氯氰菊酯74.26%;在2龄若虫介壳形成以后用药,3种药剂防治效果明显低于1龄若虫发生盛期,分别为吡虫啉•杀扑磷84.49%,氯氢•毒死蜱81.57%,吡虫啉•杀扑磷效果最好,可作为介壳形成以后的防治用药(表2)。

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误区 认识

由“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观念出发,对当前实践中存在的一些观点进行剖析,可以看出,对高职教育认识最大的误区就是不明了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由此导致了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出现了诸多误区。而从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出发,不仅有利于加深对高职教育的理解,对高职教育认识中出现的一些观念,也起了检验的作用。

一、关于高职教育的概念问题。当前,在高职教育的概念问题上,存在着诸多误区。如许多观点在解释高职教育的概念时,基本上不涉及其本质特征问题,而仅从一些外在的特征上进行分析,具体表现在:有的从学校名称来定义高职教育,认为由高职院校实施的就是高职教育;有的从规格层次来定义,认为高专就是高职教育;有的则认为成人高教就是高职教育。有的观点则致力于从高职教育的某些特色来定义,如“服务地方”、“能力本位”、“按照职业岗位群设置专业”、“以市场导向来选择课程内容”,等等。也许这些观点反映了高职教育的某些方面的性质与特征,具有一定的正确性,对认识高职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是,这些观点并不是从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来阐释高职教育,因而并未解释“什么是高职教育”,而是仅仅阐述了高职教育“是怎样的”,所以很难说这些阐述能够作为高职教育的严格定义。没有涉及事物本质的所谓概念是没有生命力的概念,是认识上不清晰的表现。

二、关于“高职教育等同于专科层次的教育”的说法。“专科层次”是我国当前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当前的特征是否等同于永远的特征?根据高职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教育形式进行分析,该说法显然是错误的。既然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相对于学术型、工程型、技能型人才的技术型人才,那么,高职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本质区别就应在于所培养的人才类型上的差异,而非层次上的差异。技术型人才作为独立的人才类型的一种,本身就有层次上的分别,既有低级阶段的专科层次,必然也有高级阶段的本科、研究生层次。当前高职教育主要以专科为主,并不表明专科就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高职的本质特征在于其类型上的特异性,而非层次上的特异性。

三、关于“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一,高职教育就是为职业岗位服务的教育形式”的说法。高职教育与职业岗位之间的关系问题,历来是没有争议的问题之一,传统的观点一向认为,高职教育就是为职业岗位服务的教育形式,这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根据“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的观点对此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该说法是不正确的:高职教育培养的技术型人才的确是要为职业岗位服务,但是,“技术型人才”与“职业性”并没有必然的对应性,为职业岗位服务并非技术型人才特有的功能,不是高职教育独具的特征,因为,为职业岗位服务是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专门教育所共有的特征。专门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之处就在于其要为未来的职业生活做准备,而普通教育只是为个人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准备。高职教育作为专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职业岗位做准备是必然的。

所以,“职业性”与“技术型人才”的教育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技术型人才”教育要考虑“职业性”问题,但考虑“职业性”问题的教育形式绝非只有高职教育,任何专业性教育都要考虑“职业性”,“职业性”不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转贴于

四、关于“高职教育是由高职院校来实施,普通高教是由普通高校来实施”的说法。一般情况而言,学校与教育类型是相对应的,但是,通过对普通高校所设置的专业进行分析判断,结果可以看到,普通高校也存在高职教育,培养了大量的高级技术型人才,如飞船、卫星发射的操作者,飞机、潜艇、大型船舶、火车等运输工具的驾驶人员以及飞机、船舶的领航员等,雷达、导航、计算机等大型电子设备的操作者等高级操作人才,以及一些高精尖仪器的修理工、装配工、调试工等,这些人才在我国大都是普通高校所培养的。普通高校也培养一些较低层次的技术型人才,如一些普通高校的中文系往往会附设所谓中文秘书专业,美术系附设广告设计专业,外语系附设商务英语、英文秘书等专业,理工科院系更多,如三年制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工商企业管理、财会专业等等。当前的高职院校也不是纯粹的高职教育,大多还存在普通高教的培养模式。这种教育形式与院校形式界限淡化的现象对学校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院校将如何对待这种现象,是鼓励之还是改进之,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五、关于“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企校结合,实行双证书制度”的观点。这并非高职教育的特征,而是应用型人才所共有的特征,如当前工程师、教师、律师、经济师、会计师等都具有职业资格证书,而他们都不属于技术型人才。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会计证考试的人员,也未必都是高职教育培养的技术型人才。所以,职业证书制度与人才的类型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是职业岗位,就可能会有职业岗位证书,职业岗位证书并非高职教育特有的。

六、关于“‘地方性’是高职教育得要特征”的说法。高职教育(主要是职业大学)的建立,突破了中央和省的二级办学体制,主要由中心城市举办并采取多渠道集资的方式,表现出很强的地方性;在高等教育科类结构方面,高职教育开设的大都是地方经济比较急需的专业,在调整专业结构方面起了较大的作用,基本上体现了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所以,有论者认为,地方性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然而,从以上高职教育的根本特征可以看出,这些特征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具有的特征,不是高职教育本身必备的特征;地方性也不是高职教育所独有的特征,而是整个高等教育,特别是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篇6

论文摘要:以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为基础,尝试性地提出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民主激励与目标激励相呼应、信息激励与工作激励相配合、责任激励与晋升激励相衔接、个体激励与群体激励相兼顾的职业学校教师管理激励模式。

激励“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激励"dz可以说是调动积极性的过程”。采用有效的激励方法能使人的潜力更好地发挥出来.从而提高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组织管理系统的最佳效益。所谓教师激励就是学校组织和管理者根据教职员工的主导需要和价值取向.结合学校发展目标.设置具有刺激意义的目标和诱因,同时提供必要的条件.以诱发教职员工的进取动机.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的管理策略和手段教师激励的关键是诱发教师的工作动机.形成工作积极性。

一、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有两个独创性观点首先.该理论说明了员工对工作的满意感和不满意感不是单一连续的两个极端.当中至少包含了两种状态。没有不满意与没有满意。“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而“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其次,它强调有些因素能够引起职工对工作的满意感。赫兹伯格称之为“激励因素”。而另一些因素则只能防止不满意感的产生.赫兹伯格称之为“保健因素”这两种因素是彼此独立的。并且以不同方式影响人们的工作行为。

1.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所谓保健因素.就是那些造成职工不满意的因素.它们的改善只能减少或消除职工的不满情绪.但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并激发起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没有激励人的作用保健的意思即它们像卫生条件能保证人不生病那样起着防止职工对工作产生不满情绪的作用由于它们只带有预防性.因而只能起维持现状的作用,所以也被称为“维持因素”。保健因素主要为外部因素。当管理者针对这些因素进行改进并具备这些条件时。则可以预防与消除职工的不满,却不能直接起激励作用.也就是说。只是使职工没有不满意,而不会使职:[感到满意赫兹伯格的“保健因素”主要有:(1)公司的政策与管理制度;(2)技术监督;(3)与上级的人际关系;(4)与同级的人际关系;(5)与下级的人际关系;(6)工资;(7)职业保险;(8)个人生活;(9)劳动条件;(10)职位。

所谓激励因素.就是那些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唯有它们的改善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产生较高的激励激励因素是起调动积极性作用的.主要为内部因素.当这些因素缺乏时,员工处于很低或没有工作满意感的状态:当这些因素得到改进之后.员工则可以获得较大的满意感。进而体现出较高的绩效赫兹伯格的“激励因素”有以下6种:(1)成就;(2)赏识;(3)晋升;(4)工作本身;(5)发展前途;(6)责任。

“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对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都是重要的一个组织系统为了保持和激发其员工的积极性.就应注意保持和完善“保健因素”。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则应当在“激励因素”方面多下工夫。只有两因素双管齐下.方能全方位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绩效。

2.双因素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借鉴

双因素理论虽然是从企业管理中总结出来的.在职业学校教师管理中同样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1)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的概念是直接从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引出来的所谓外在激励即职务外的满足,这种满足不是从工作本身获得的.而是在工作之后从工作的成果中间接获得的,如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等.所以也称为“外在因素的报酬”。它们与所承担的工作之间缺乏直接的联系,所以不能真正强化动机.激励人的积极性;相反,如果处理不当,失之公平.则会使员工的不满意程度加剧,进而挫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所谓内在激励,即职务内的满足.这种满足是从工作本身获得的,所以也叫“内在因素的报酬”:它们的满足能增加职工的满意度.真正起到强化动机,促进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激励作用。

(2)双因素理论的应用实验。许多组织管理者力图把双因素理论应用于实践.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具体实验有:工作丰富化、工作扩大化、弹性工作时间等。

工作丰富化这是根据双因素理论提出的一种劳动组织形式.它使员工有机会参加工作的计划和设计.及时得到信息反馈,正确估价和修正自己的工作行为.使员工对工作本身产生兴趣,获得责任感和成就感。

工作扩大化是一种与专业分工背道而驰的生产方式。它让员工增加工作的种类,同时承担几项工作或周期更长的工作.以增加对工作的兴趣。

弹性工作时间。是为丁方便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情绪而实行的组织制度改革它规定职工除了一部分时间必须按规定上班.其余时间让职工自己安排这一点尤其适于对职业学校教师管理:这既突出了教师创造性劳动的职业特点,也兼顾了教师的自主性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成就感。

(3)双因素理论对工资制度改革的指导意义。

双因素理论对学校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许多学校通常把结构工资和奖金发放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因素但工资和奖金终究是一种外在因素的报酬.其激励力量是有限的.必须使它与学校的效益、个人完成工作的绩效直接挂钩如果在结构工资和奖金发放上搞“平均主义”.结构工资和奖金就会沦为纯保健因素而起不到激励作用。

二、职业学校教师激励模式

教师管理中的激励.是指借助物质和精神刺激.调动广大教师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和体力潜能的过程。建立和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是职业学校教师管理的重要环节职业学校教师既要适应自己的教师专业角色.又要适应现代社会生产技术发展要求,因而面临提高教育能力和适时更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双重压力。这些问题必须通过调动和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才能解决.因而职业学校教师激励模式具有通用性。

本文以“双因素理论”为基础.尝试性地提出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民主激励与目标激励相呼应、信息激励与工作激励相配合、责任激励与晋升激励相衔接、个体激励与群体激励相兼顾的学校管理激励模式。

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奖励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通过普遍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来维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是通过建立一定的奖励制度.对工作业绩突出的职工给予超出平均值的额外奖励.以鼓励其为组织发展作出的更大贡献。

精神激励包括肯定、信任、赞美、尊敬、表彰和荣誉等.它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授予光荣称号或荣誉证书,也可以是领导、同事更加欢迎、爱戴、敬重的态度和行为有些刺激物具有双重的奖励性质,比如说金钱就是一种特殊的奖励物。既可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也可以满足人的许多精神需要因此奖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双重作用。

2.民主激励与目标激励相呼应

民主激励是指学校管理中注意发挥教职员工的参与作用.使教职员工有机会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和工作计划的制定.让员工把个人事业的发展与学校组织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内在潜力.从而激发教职员工在思想上、行动上、工作上与学校患难与共的积极态度。

目标激励,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人的动机以调动其积极性。在学校管理中.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制定出具体详细的实施步骤,让全体教职员工看到学校未来发展的美好情景,并将这一情景与教职员工当前的工作学习状况与未来的个人发展有机联系起来.从而激励教职员工为实现预定目标而积极投身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从双因索理论来看.目标激励可以把蛆织发展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增加了个人的成就感与工作的满足感:而民主激励使个人有机会参与组织的重大决策。从而使个人的成就与组织的目标实现了有机结合。

3.信息激励与工作激励相配合

信息激励就是为教职员工提供培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机会.使教师体会社会变化之迅速和教育改革之紧迫.由此而促进教师产生抓住机遇、奋起直追、力争上游的积极心态,从而提高和增强教师在现代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

工作激励是一种直接激励。其实质是让员工感到工作过程本身有兴趣、有吸引力.从而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本身的内在意义和挑战性.使职工完成任务时有自我实现感。使工作内容丰富化和扩大化;美化工作环境,播放背景音乐等。都可以提高工作的吸引力;还可以通过员工与岗位的双向选择.使职工对自己的工作有一定的选权.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4.责任激励与晋升激励相衔接

责任激励就是让组织中的每一个人认识并担负起他应负的责任.激发其为所承担责任而献身的精神。满足其成就感。责任激励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例如,职务的委托。工作任务的委托等。大部分人都愿意承担一定的责任。一个人如果接到上级委托的、与自己能力相当或略高于自己能力的任务(责任),他就会感到上级对自己的信任和囊=用通过努力完成任务而体验到自身的价值。管理者的责任就是要帮助员工重视并承担起各自的责任。

晋升激励就是将表现出色、素质高、能承担更大责任的员工提拔到高一级的岗位上.以进一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这是大部分单位都在使用的一科-激励方法。一方面.高层次的岗位需要更强的任心和事业心;另一方面。晋升可以调动晋升对象的积极性。让最符合条件的人适时晋升。还可以起到奖励示范作用,有利于个体和组织的良性发展。

5.群体激励与个体激励相兼顾

教师激励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改善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加速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由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共同承担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政善以及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也是以全体救职员工的麸同努力为基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激励要考虑的,不是某一两个教师积极性调动的阃题,也不是将教师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来考虑他们每一个人的积极性调动问题。而是要在学校组织整体背景之下考虑如何追求一种教师群体激励的效应。因此可以说。教师激励的重点不在于个体激励.而在于群体激励。

当然.把群体激励作为教师激励的重点并不意味着搞平均主义.也不是主张平均分摊教育资源。而是在考虑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以有限的资源投入。换取最大的激励效应。近几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全体教师待遇的同时.积极推行骨干教师制度.体现了政府实施教师群体激励的基本原则:既考虑全面。又突出重点。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来说.建立骨干教师制度不仅仅是为了激励几个拔尖的教师.更是为了让拔尖教师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激励全体教职员工人人争先。从而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改善.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因此。骨干教师制度的根本意义不仅仅在于培养个人。更在于发展全员。

篇7

矿山地质教学 系统实验 多媒体 构造模型

矿山地质是安全工程学院采矿、安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内容庞杂,涉及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矿井灾害防治、工程物探技术、煤田地质与勘探及地质图件的阅读与使用等专业知识。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与煤矿生产相关的地学分支学科知识,建立地质学的时空观,能阅读及编制相关矿山地质图件,掌握基本的地质工作方法,能够运用地质知识指导和保障煤矿山的安全生产。由于矿山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复杂多变,且难以在实验室中重现,导致了该课程较抽象。同时因其涉及学科种类较多,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对该课程学习与理解的困难。另外,该课程与煤矿开采实际结合紧密,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采煤概论与矿山生产实习还没有完成,致使学生难理解,不能明确课堂教学内容与工作现场实际到底该如何对应。

针对这种情况,承担本课程教学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一方面,强化基础概念与理论的教学,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辅以多媒体教学和实物地质模型教学,使抽象的内容尽可能地形象化,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地质工作能力。

根据教师对采矿、安全三届学生的授课经验,认为除了要进一步实施上述的教学手段,更应多角度多层次开展相应实践环节教学。具体包括:(1)强化野外地质认识实习;(2)结合学院科研项目丰富的特点,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与煤矿山相关的研究实例,讲授一些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地质学内容,以及在矿井灾害防治过程中正确认识地质条件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例;(3)吸收高年级优秀本科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矿山地质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也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充分地运用相关知识。

一、强化矿山地质认识实习提升学生对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

矿山地质学课程面向采矿、安全等非地质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他们地质实践机会不多,对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地质构造在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而煤矿开采中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都有构造有关。所以认识各种复杂的构造现象是学生学习和实践的重点。为此,在矿山地质学教学的过程意安排了野外认识实习教学内容。

经过认真筛选,矿山地质认识实习的野外教学基地选在北京西山东部下苇店村,位于近东西向的燕山山脉和北北东向的太行山脉的接合部位。该实习区内地层、岩石、地质构造在华北地区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而且地质构造形态直观明显,易于学生现场学习,提高他们对矿山地质学的学习兴趣。

在实习中,沿实习路线从老地层到新地层前进,要求学生在每一个观察点认真听教师讲解,仔细观察各类地层、构造等地质现象,并做必要的记录,对特征地质构造作素描图。并且通过产状测量,学生很好地复习和掌握了罗盘的野外使用方法,同时鼓励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认真观察不同地层单位的分界标志、地层中出现的断裂构造和层间小褶皱,尤其是断裂构造附近的牵引构造等,训练他们运用地质学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野外教学实习取得较好结果,绝大多数学生都对野外实习中所见到的地质现象印象深刻,部分学生尝试通过自己的理解对相关地质现象进行分析。

二、引入科研工作实例促进学生深刻理解矿山地质的实际意义

矿山地质课程内容在基础研究和生产实践中都是经常涉及的内容,教师把相关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地质构造引入教学实践,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把抽象的地质构造形象化,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矿山地质的实际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学院在矿井水害防治方面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矿山地质课程对这方面设置了专门的章节。在讲述过程中,遵循矿井充水条件分析――矿井水文观测――矿井水害防治的流程,引入相应的科研实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授课过程中,结合矿井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实际采掘活动,对探测结果进行了详细解释,充分说明井田构造格局、顶板砂岩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小构造对顶板富水区的影响。在采动条件下,后期的人为改造与先天地质条件的叠加,破坏了顶板含水层地下水天然径流条件,如果没有遵循矿井水害防治“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掘”的原则,很容易发生水害事故。强调在矿井水害防治中应落实“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同学们深刻领会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条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对前面几章基础地质知识有了系统深入的认识。

三、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抽调优秀本科学生参加学院教师科研项目是我院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传统习惯。每年都有高年级学生进入教师科研队伍,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去现场系统收集、整理资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与现场技术人员的交流能力,而且能在繁杂的资料中收集到课题研究需要的内容,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随着参与项目数量增多,一方面学生能系统全面了解各大矿区各种的生产系统与地质条件;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应对井下工作条件的能力;最后,经过2年左右的锻炼,在毕业时,这些同学都有不俗的表现,有获院级优秀毕业生的,由以优异成绩考研获录取的,参加工作的同学也由于有前期的积累,工作能很快上手,在用人单位都有不错的发展。

这项工作,从03级开始已经坚持了7届,今后还会坚持下去,相信对我院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矿山地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主要面向采矿、安全专业学生开设。由于没有地学基础,授课教师如何能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是必须考虑的问题。通过对03级本科生实践教学活动分析,总结出具有安全工程学院特色的几种实践教学方法:

(1)强化矿山地质野外地质认识实习,消化书本知识,认识实际地质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影响矿井安全生产地质条件和矿井水害防治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应科研实例和典型事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篇8

[关键词]发电厂 结焦 煤质

中图分类号:TF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020-01

1 前言

我国热力发电厂锅炉普遍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结焦现象,轻微结焦会降低锅炉出力,影响锅炉效率,严重结渣会导致锅炉被迫停炉,极大地影响锅炉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结焦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从理论上讲,煤灰粒子在高达1500~1700℃的火焰中心温度区域内呈熔化或半熔化状态,一般情况下,当熔化状态的灰粒子在接近水冷壁和炉膛出口时应该能够得到必要的冷却而固化。当附着在受热面管壁上时,将会形成一层疏松的灰层,运行中通过吹灰很容易除掉,不会粘附在受热面上而形成结渣。而实际运行中,由于炉膛设计不良,运行调整不合理,设计煤种的偏离,或者超负荷运行,若灰渣粒在到达受热面前未得到足够冷却成为凝固状态,就容易粘附在受烟气火焰冲刷的受热面或炉墙上产生结焦。一旦结焦发生,由于焦层的热阻使得传热恶化,焦层表面因得不到充分冷却而温度很高,再加上焦层表面粗糙,炉内灰渣粒更容易粘附上去,进一步加剧结焦的发展。因此,对锅炉结焦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研究对保证锅炉安全稳定的运行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锅炉结焦的原因

(1)煤质因素的影响

煤质对电厂锅炉的结焦有着根本的影响,结焦的原因主要是受灰质的组成成分和熔化温度的影响,灰质的熔融温度越低、粘度越大,就越容易结焦。煤中的硫化铁、氧化亚铁、氧化钾和氧化钠含量大时,灰熔点低,就容易结焦;当煤粉中的氧化硅、氧化铝含量大时,灰熔点高,就不易结焦。煤的灰熔点一般在1250―1500℃,而有些煤的灰熔点则低于1100℃,燃用了这种煤非常容易结成焦块。煤粉细度对燃烧也有很大影响,煤粉细,使着火点提前,易在喷口处结焦;煤粉粗,着火推迟,火焰中心上移,炉膛出口温度提高,易在炉膛出口处结焦。但是,煤粉太细也会带来问题,一是电耗高,制粉出力受到影响,二是炉膛出口烟温升高,易引起结渣。

(2)结焦与设计、安装有关

炉膛容积热负荷、炉膛断面热负荷、燃烧器区域热负荷、炉膛几何尺寸对锅炉结焦有直接关系。炉膛容积热负荷设计值的选取不但影响煤的燃烬,更重要的是影响炉膛出口温度和炉膛温度。如果炉膛出口烟气温度选得太高;炉膛出口流通截面狭窄,火焰中心位置太高,而造成了炉膛容积热负荷过大,使炉膛温度过高,灰粒到达水冷壁面和炉膛出口时,不能得到足够的冷却,从而造成结焦。若燃烧器安装角度有偏斜、燃烧器本身存在缺陷,燃烧器切圆过大,煤粉气流发生偏斜擦墙,往往会导致锅炉严重结焦。

(3)结焦与运行调整有关

如果送引风量太大,进行强化燃烧,炉温超过煤灰粘结温度时,会形成高温结焦;若一次风压过低,风速过低,煤粉过细,着火早,二次风速过大,四角风量分配不均匀,四角燃烧器粉量不均匀等原因,均会引起煤粉气流擦墙结焦;空气量不足,使煤粉达不到完全燃烧,未完全燃烧造成烟气中一氧化碳增多,灰熔点就会显著降低,结焦加重;炉膛漏风、制粉系统漏风增大进入炉内的风量,降低燃烧室的温度水平,冷灰斗处漏风会抬高火焰中心,火焰拉长,导致炉膛出口烟温升高,容易引起结焦。

(4)吹灰不及时对锅炉结焦的影响

吹灰的目的是维持受热面的清洁,防止壁面污染和壁温升高,壁温升高和壁面污染使受热面接收熔渣。当炉膛受热面积灰过多时,如清理不及时,或发现结焦没有及时清除都会造成受热面壁温升高,从而使受热面产生结焦;另外受热面表面粗糙更易粘结不断沉积的灰粒,如果锅炉一次连续运行时间较长,则炉膛内结焦以及屏区过热器部位的煤焦会越积越多,渣量也将增加,一旦运行中落下大量的焦块,将造成锅炉燃烧不稳定,并给运行带来威胁。

3 防止锅炉结焦的技术措施

(1)保证合理的煤质

煤种问题是产生结渣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根据锅炉设计煤种进行燃煤的组织和选用,力争煤种的变化范围保持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加强入炉煤的化验,通过合适的配煤技术,根据煤质挥发份、发热量、灰熔点进行合理配煤,尽量使配煤的燃烧性能、结焦性能与设计煤种基本一致,降低其结焦性和粘结性指标。当煤质发生变化,应加强配煤,使煤质达到锅炉设计允许变化范围内。另外保持合适的煤粉细度和煤的均匀度,煤粉过粗或煤粒不均会延迟燃烧过程,使炉膛出口烟温升高。所以煤粉细度的选择,应兼顾稳燃、炉膛及炉膛出口受热面是否结焦、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等因素综合考虑。

(2)合理配风

适当调整一、二次风的风速和比例,使炉内火焰中心温度和炉膛出口的热气温度不致过高.并保持适当的过剩空气系数.使燃烧充分、完全。适当提高一次风速,一方面可推迟煤粉着火,使着火点离燃烧器喷口更远,火焰高温区相应推移到炉膛中心,避免喷口附近结渣;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一次风射流的刚性,减少由射流两侧静压作用而产生的气流偏斜,避免一次风直接冲刷炉膛壁面而产生结渣。

(3)控制炉内热负荷

控制炉内热负荷不要过高,在后夜负荷不紧张时应有计划周期性地降低锅炉负荷,以降低炉内温度水平,缓减结焦的生成并促使已粘结的焦渣落下。但负荷不应在结焦严重时降低过多,以防大量焦渣骤然落下,引起锅炉灭火,这就需要及时吹灰清焦,避免管内和锅内结垢,避免猛增和猛减负荷。

(4)坚持锅炉定期吹灰工作

锅炉运行人员应加强炉膛、过热器吹灰装置的日常维护,定期对受热面进行吹扫,保持受热面的清洁,防止灰渣大量积聚。建议在各吹灰器无内漏的情况下,每6h对炉膛水冷壁吹灰一次,而高过、高再及尾部烟道则应根据汽温情况每2-3天吹灰一次即可,但吹灰也不可过频,否则会使附近水冷壁经受高速气流冲击而壁面减薄引发泄漏事故。对于不易吹扫的较硬的结焦,应使用除焦剂,除焦剂能与炉内的焦渣发生化学作用,使焦渣疏松软化,灰渣会变得逐渐疏松,易于脱落。

4 结束语

结焦是锅炉运行中比较普遍的现象,结焦不仅可以降低锅炉的热效率,而且对锅炉设备造成一定的损害,严重影响安全经济运行。结焦是十分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与煤质、锅炉结构及锅炉燃烧调整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在运行中,运行工要经常监视锅炉的负荷,燃烧工况,风速等数据,发现有不良情况,要及时调整,采取有效对策,抑制锅炉结焦,改善锅炉运行工况,提高锅炉运行效率,确保机组安全经济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 付搜.发电厂锅炉结焦问题分析[J].山西电力,2005,4(2)

[21 池作和等.锅炉结焦机理及防结焦技术措施研究[J].热力发电,1996.

篇9

关键词:责任意识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100-02

中职学生存在学习焦虑的心理问题是不争的事实。中职学生的学习焦虑心理问题特指其对于学习所持有的或在其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困扰。中职学生由于从小就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没有产生浓厚的兴趣,贪玩,容易转移学习的注意力,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不自信,对学习的动机不端正,学习兴趣忽高忽低,这些表现导致了他们的学习成绩较差的状况,且不易改变。在不理想成绩的长期作用下,学生们对于学习能力的自卑思想越来越严重,对学习的焦虑心理被暗示和强化,虽然他们也想改变这种学习上的被动状况,但总会觉得力所不及,使得他们的学习焦虑心理更加突出。中职学生所存在的学习焦虑心理是影响他们成长进步的大敌,必须引发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应当以负责任的精神,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努力把热爱学习、我会学习,快乐学习转化为中职学生们的内心动力,促进中职生学业有成,就业竞争实力提升,促进中职教育水平的整体升位。笔者认为以解决这方面问题的对策是:

一、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对于具有学习焦虑心理的中职学生来说,他们并非不想学习好,也并非不想做一名家长、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好学生,做一名专业修养强的人才,更不是对所有的学科都没有兴趣,所有学科的学习成绩都很差,而是他们的心理上有曾经的学习能力差和学习成绩不好的阴影,他们曾经是在家长和老师“怒其不行恨其不争”的心理压力下学习的,不断地被指责,不断地加重心理压力,使得他们的学习焦虑心理如影随形地被固化。

我国的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其中之意是告诫我们,对于学生说来,老师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先生”,学生学习怎样,关键因素在于教师教的怎样。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看到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的问题后,首先不应当求全责备,而是应该反思自身,深入思考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自己是否做到了“会讲、善讲、教好”,同时学生们是否做到了“爱听、听懂、掌握”。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分析学生们是否跟得上老师的思路,是否在老师与学生们之间形成了有效的教与学互动。进一步说,教师要用努力成为学生们所喜爱的老师,来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从而促进学生们“爱屋及乌”地提高学习兴趣,在敢于求教、善于探究中提高学习成绩。

强化教师责任意识重要的是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坚守“有教无类”的职业道德,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不以学生学习好坏来决定自己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尤其注重对具有学习焦虑心理的学生施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积极与每名学生交朋友,而且应当放下老师的架子融入到学生之中,使学生愿意把知心话讲给老师听,愿意和老师交流思想,通过老师的疏导,慢慢地排解对于学习的焦虑心理,能够以端正的学习态度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改变不良学习态度和不良行为习惯,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对于课堂上没有听懂的内容,能够积极向老师请教,同同学交流,乐意把老师教的话当成知心话来听,确实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这也就形成了“融入流与贴心式学习”的良性转化。既然学生的学习焦虑心理不是在一时一事中形成的,同样排解学生的学习焦虑心理也需要这样的师生良性互动的过程。

二、追求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学习到较多的实用性较强的知识,从而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够胜任岗位需要,成为岗位上的工作骨干和技术能手奠定基础的愿望占据了绝大部分中职学生的心理,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在中职学校的课程安排、知识编排上,确实还与学生们的期望以及走上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存在一定的距离,这也是导致学生们害怕学习某些知识的客观原因。因此,科学合理审视现有的课程与教材确实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这是解决中职学生害怕学习的客观需求。

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发展与国家建设输送合格的中级技术人才,那么就需要学生掌握好实用技术的操作能力,而且能够成为这门技术的行家里手。我们深知理论是支撑技术运用的原理性支撑,但是如果在实际的教学中过于强调理论在教学中所占有的比例,势必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难于理解、不好把握,也就会形成学生难以学会的心理焦虑问题。因而,可考虑通过在教学的过程中追求实用性、锻炼操作性的手段来缓解课本知识给学生所造成的压力,更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采取“深入浅出”的有效教学方法,来淡化理论知识过多所形成的学习压力的问题。比如说,对于一些纯文化知识性的课程,尽量教授学生应知应会的即可,不必追求“大而全”或“高精尖”。对于实用性强、学生乐于接受的专业课,采取“多多益善”的办法,使学生在兴趣的支持下,确实掌握应有的技能,像会计、旅游、计算机、汽车修理等等,这样的专业课就应当在课程的安排上加大比重,增加实习量和加强对学生实习情况的考察。从现实的迫切性来看,这样的改革应当是越快越好。

三、实现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多样化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呆板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不愿意接受的,就是对于老师来说如果长此以往也会感到索然无味,因此,追求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多样化就成为了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我们不应当被传统型的“口语、板书”式的教学方式束缚住手脚,也不要因为借助了一些新媒体手段,就认为达到了实现教学方式灵活性与多样化的最大化,这些教学方式我们固然需要继续使用,但是还需要从多层面多视角来拓展教学手段,从而推动教学方式多样化、灵活性的深入发展。

激励型教学方式,就是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好的方面,并及时积极地予以表扬。对于有普遍引领性的,还要向学生们推广,用欣赏与赞赏的眼光,培育学生的成功感和荣誉感。这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只要是好的方面,就不能以老师心目中的好坏学生为标准,而应当做

到一视同仁。

活动型教学方法,就是把枯燥生硬的知识,用活动的方式演绎出来,增强学生直观了解知识的能力,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起来,使难懂的变得相对容易起来。

互动型教学方法,一方面建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组,采取学生之间自我教育的办法来提高学习质量,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发建立社团,用社团的形式来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来激发学生自我提高的主动意识,从而强化学生做好每件事(也包括学习在内)的信心。

讲座型教学方式,就是邀请具有专业知识的成功人士来校开办讲座,从社会层面带给学生不同的感受,从而从不同的侧面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增强知识在头脑中的烙印等。

参考文献:

[1]李胜英.中职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成因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19(09):75-76.

[2]孙继红.中职生英语学习焦虑心理成因分析与对策[J].职业教育,2011,01:35-37.

篇10

摘要:关联理论在话语理解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揭示了话语理解的认知心理依据,解释和制约语言的表达与理解。本文主要以《傲慢与偏见》中的对话为例,从明示推理、最佳关联及认知语境的角度探讨话语的理解,主要讨论了什么是关联理论,以及关联理论对话语理解的影响和制约,对于正确地理解话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关联理论 认知语境 话语理解 明示 推理 《傲慢与偏见》

Abstract:The relevance theo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discourse, reveals the basis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explains and restricts the express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Taking the discourse of the Pride and Prejudice for example,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understanding of dialogu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ostensive-inferential theory, maximal relevance and cognitive context. It mainly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understanding of discourse based on relevance theory, pointing out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discourse.

Key words:relevance theory cognitive contextdiscourse understanding ostensive-inferential Pride and Prejudice

Sperber和Wilson(1986)提出了明示推理交际(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的概念。任何语句在不同的场合可能有不同的意义。明示推理模式既强调了说话人,也强调了听话人。明示和推理是交际的两个方面。“明示”是对说话人而言的,是说话人通过某种使听话人“显映的”(manifest)方式明确向听话人表示意图的一种行为。推理模式强调的是听话人凭说话人所提供的显映的方式进行解码,并将解码所得到的证据作为前提的一部分,再结合听话人本身的认知语境(旧信息)对话语信息(新信息)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推理,最终达到对话语信息的正确理解。依据最佳关联原则:说话人必然将所要强调的部分通过某种明示手段表现出来,以便听话人进行推理。没有这种“明示性”,有时即便有了语境,听话人也无从下手。正是“明示性”对推理模式的这种规定,最佳关联原则才可能成立。

本文尝试着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入手,对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的对话进行剖析,分析它是如何通过人物对话刻画人物性格,表达情感和烘托主题的。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擅长描写人物对话。她巧妙地利用对话营造气氛,刻画人物,突出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下面本文以《傲慢与偏见》中的对话为例,应用关联理论相关原则对话语的理解进行阐释。

一、明示---推理与话语理解

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要靠推理。话语理解是一个交际相关的推理过程。语言交际时,人们倾向于用最相关的方法处理最相关的信息,因此,交际相关是以认知相关为依据的,或者说认知相关原则能足以保证交际者对他人的交际行为作出期待或预测、指导或控制交际(熊学亮,2000)。“话语的理解过程是确立关联性、寻找最佳关联的推理过程。”话语是一种明示,它为理解提供了依据。

交际者为使听话人懂得自己的意图,总是以明示的方式表达信息;听话人为了了解交际者的意图,必须将信息进行演绎推理。语言交际实质上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交际者对听话人的认知环境和交际情景加以推理,并据此通过话语向听话人示意/传达自己的交际意图;听话人则依据该话语提供的信息和相关的语境信息,在关联原则的指导下进行解码和推理,最终是对交际者的交际意图的认知。因此,交际过程不仅仅是单纯的编码―解码过程,而是更重要的对话语和语境信息的动态推理过程。

“达西先生,现在该轮到你谈点什么了. 我已谈过跳舞,你就说说这房子大,跳舞的人多吧.”

他笑了笑,告诉她说,她要他说什么就说什么。

在当时的社会交际原则下,在舞会上跳舞的双方要有适当的交谈,这是社交规约也是基本的礼貌,但是伊莉莎白是以一种指令的口吻去要求达西这样做,而且要他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做出评价,显然有要惩罚达西之意,讽刺达西的傲慢及不懂社交礼貌,想要告诉他怎样在舞会上保持应有的礼貌,如果一个人要是真心诚意的想要和对方交谈,是不会要求对方评价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反映出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固有的偏见,加之达西那种让人无法忍受的沉默不语,更加深了伊丽莎白对他的偏见。

一般情况下的交际是双方有共同的目的,即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图,而且说话人通过明示刺激信号[话语、表情、手势以及其他事物、符号,一般情况下是语言]启示听话人,尽量使他容易地明白自己的意图,当然听话人也要根据这个明示的刺激,来推理说话人的意图,伊丽莎白正是发出了一个明示,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意图,达西也从中推理出对方嫌弃自己太缄默不语,或者有些高傲,不屑与人交谈,所以他只是笑了笑,并且按照伊丽莎白说的做了。在这段对话中,我们能看出伊丽莎白的真正意图,只是想让“高傲的”达西不要太傲慢,同时也是想给他个小小的惩罚,达西显然也已经会意。根据关联理论,明示交际中的推理,即是寻找关联,理解一个话语就是找到话语的关联性。否则,对话就无法进行下去,因为伊莉莎白并不是真心想听达西来描述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这时就需要听话者对这句话进行推理,结合自己的认知及语境,找到话语的最佳关联,最终理解话语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二、最佳关联与话语理解

语言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行为,明示―推理是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交际双方之所以能够配合默契,明白对方话语的暗含内容,主要是由于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

Sperber和Wilson认为,成功交际的关键在于说话人和听话人能否找到最佳关联。而一个话语要建立起最佳关联,必须具备如下两个条件:当话语能够产生足以引起听话人注意的效果;该话语让听话人为取得这些效果而确实付出了一番努力。寻求最佳关联就是人们在语言交际活动中自觉遵守关联原则:任一推理交际行为必须保证其最佳关联性。

最佳关联性来自最好的语境效果;人们对话语和语境假设的推理越成功,话语的内在联系就越清楚,这样人们在思辨和推理过程中无须付出太多的努力,就能取得好的语境效果,从而正确理解话语,使交际获得成功。例如在《傲慢与偏见》的第二章中,班纳特先生已经拜访过了宾利,可是夫人并不知道这件事情。由于缺乏共同的背景知识(mutual knowledge),当班纳特先生不断地提到宾利时,其夫人先是对他的话困惑不解,继而感到厌烦,于是迁怒于咳嗽的女儿。

“凯蒂,不要一直这样咳嗽了。老天!请可怜一下我的神经吧。你把它们撕成碎片了。”班纳特夫人说。

但是,当班纳特夫人得知他的丈夫已经去过宾利家了,她的态度立即转好。

“你是多么好啊,我亲爱的班纳特先生!我太高兴了!这也太可笑了,直到现在你竟然只字未漏。”班纳特夫人说。

“你爱怎么咳嗽就怎么咳嗽吧。” 班纳特先生说。

班纳特先生用这种看似答非所问的话语,来表明对其夫人的不满。他其实是在责怪夫人借女儿的咳嗽来发泄她的不好心情。班纳特先生在听到班纳特太太发出的明示信息时,就在提供的认知环境和语境假设中寻找关联,进行推理。班纳特先生最终会从“凯蒂,不要一直这样咳嗽了。老天!请可怜一下我的神经吧。你把它们撕成碎片了”这句迁怒于女儿的话语的关联中推断出的信息意图,取得“太太现在心情很坏”的语境效果,而且班纳特先生基于对太太了解的认知,可以准确推得太太心烦的真正原因,所以班纳特先生采用了这种回答方式,既能表达自己不满的态度,又能进行成功的交际。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了解到:关联性是理解话语的标准。我们根据话语信息,结合当时的语境假设去寻找关联;关联选取得当,就会取得相应的语境效果;有了语境效果就会取得交际的成功。正如Sperber和Wilson指出:当新出现的信息在某一特定的语境中能够取得语境效果,才说明语境假设取得关联;而且取得的语境效果越大,表明该信息与语境假设的关联越强。

三、认知语境与话语理解

话语理解不仅需要大脑的推理来寻求最佳关联,而且也要从人与客观世界互动的认知、来源于使用者对世界的理解,也就是话语理解更要注重认知语境。在特定的语境条件下,听话人需要形成一定的假设和推理才能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形成假设的过程是人们推理的过程,推理本身就是一个认知过程,也就是一个依赖语境因素的认知过程。认知语境能解释和制约语言的表达与理解,在交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以班纳特太太和先生的一段对话为例,

有一天,班纳特先生的太太问他道:“亲爱的,纳瑟菲尔德园已经租出去了,知道吗?1”

班纳特先生说还没有听说.太太又道:“当真租出去了.朗太太刚刚来过这,我全是听她说的。”

班纳特先生却没有说什么.他太太忍不住提高了嗓门说:“你就不想知道是谁租了吗?”

“是你想说给我听的,我又没说不愿听。”

班纳特太太上劲了.“哼,告诉你吧,亲爱的,听朗太太说,租下纳瑟菲尔德园的是个年轻人,很有钱,原来住在英格兰北边. 星期一他坐了一辆四匹马拉的车来看房子,很中意,马上就与莫里斯先生谈定了. 他本人准备搬来过米迦勒节,有几个仆人下周末就住进来。

“这个人姓什么?”

“宾利。”

“是结了婚还是单身?”

“哟,单身,亲爱的,这还用问吗?是个有钱的单身汉,一年四五千. 我们几个女儿的福气可来了!”

“说什么了!这跟她们有什么关系?”2

“唉呀,我的好先生,”班纳特太太说道,“你怎么这样讨人嫌?你明知故问,哪会不知道我在打算着把哪个女儿嫁给他!”3

在听到纳瑟菲德庄园的新主人是一个有大笔家当的年轻人的时候, 本纳特太太十分兴奋并且很焦急地告诉本纳特先生这个消息。本纳特太太说出1并不是简单的询问本纳特先生到底知不知道这个消息, 而是要告诉本纳特先生是谁租下了纳瑟菲德庄园以及租下内瑟菲德庄园的年轻人是多么的富有, 并且还是单身等一系列信息,来暗示她丈夫,目前终于找到个有钱的女婿。班纳特先生说出话语2,并不是说明他不知道他太太的想法,只是觉得厌恶她的做法,本纳特太太也很了解自己先生的想法,所以说出3,表明她真正的目的, 即想要这个有大笔家当的年轻人娶她其中的一个女儿。

双方共同享有的认知环境是话语理解的基础。实际上,言语交际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活动,听话人之所以能正确的理解说话人的意思,就是他们对认知环境(cognitive context)具有共识。也就是说,理解是否成功,就看交际双方对彼此的认知环境是否互相显映(mutually manifest)。也就是说对话中的班纳特先生和他的太太都很清楚,班纳特太太说出的话语1的具体含义,对话的双方都有共同的认知语境,共同认知环境就是交际双方共处的世界,而相互显映是指交际双方对某一事实或共同的话题都明了。共处的认知环境质量是说话人和听话人能否成功交际的切人点,听话人对共处认知环境的认知和把握是成功地进行理解的首要条件,共处的认知环境越大,互相显映的可能性就越大,话语的理解就更加具体明确。从对班纳特太太话语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她是一个鄙俗而又感觉迟钝的人; 她不仅滑稽,而且令人讨厌,有时甚至使人感到恶心。以上话语的分析表明班纳特太太是那些把女婿看成是获得的财产的这类人。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关联理论将交际与认知结合起来,不仅推动了认知语用学的发展,而且还对语用现象与交际从一个新的角度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空间。话语的理解是一个认知过程,交际双方之所以能够配合默契,明白对方话语的暗含内容,主要是由于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这就需要听话者对说话者的话语进行推理。这种推理是一种思辨过程,它要求听话者对说话者的明示行为(ostension)中所表达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进行推理。任何一种明示行为在它的信息意图背后都隐藏着交际意图;或者说,寻找说话人的交际意图,首先要理解他的信息意图或字面意思。一旦了解了字面意思,听话人必然进一步去捕捉说话人的交际意图。此外,双方的共同的认知语境对话语的理解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关联理论是与交际者认知能力紧密相关的。

四、结语

本文尝试用语用学理论中的关联原则来分析《傲慢与偏见》的人物对话,该理论更侧重于听话人对话语的理解,从认知推理到寻求最佳关联,旧语境和新语境的交替变化,来揭示人物内心的认知理解过程,能更准确地把握作品中典型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及其迥异的感情婚姻价值观,能更深刻地领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讽刺的笔调和含蓄幽默的语言向读者展示她的理性思考,表明她的批判态度,更深层次地理解作者借助作品向我们所传递的信息,更好地领略奥斯汀用于塑造人物、描写场面、安排情节等独特的艺术手法,真正地认识奥斯汀作品的精髓。关联理论为读者赏析小说中的对话提供了新的方法。

关联理论是对合作原则的批判和发展,并非是对Grice 合作原则中的关联准则的简单的扩充和修正,关联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以往语用学的各种解释交际的理论,为探究话语的理解提供了新方法。

参考文献:

[1]Sperber, D. & 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刘森林.《语用策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侯智德.语用策略的认知关联研究[J].外语研究,2006,[3].

[3]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刘森林.《语用策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 冉永平.语用过程中的认知语境极其语用制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8].

[6] 苏承志.《英语交际能力与策略》[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7]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8]熊学亮.《认知语用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