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规划报告范文

时间:2024-03-28 16:45: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保规划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保规划报告

篇1

一、x市村庄的基本情况。(一)我市村庄现状。x市全市域面积X平方公里,辖城区X个街道办事处,X个镇,X个乡。共X个行政村,X个自然村,X多个村民组,每平方公里约X.X个村庄。全市现有总人口约X万,常住人口X万人,流动人口约X万人,城镇化率X.X%。x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厚重,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其X文化源远流长,素有x之称。x现存地面历史文化遗存X余处,X年被命名为x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目前,x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中,针对全市X个行政村的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局已统筹考虑,充分结合规划管理工作实际,已制定实施方案,对于每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将采取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在实地调研和深入座谈的基础上,以村规民约为指导,正在科学规划编制各村庄规划。目前正分批次进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全市已完成村庄规划编制X个(含传统村落,其中传统村落共X个:X个已完成评审,X个完成规划待评审,X个正在编制)。

(二)村庄改造提升的特征。x市现阶段特色农业发展优势明显(红薯烟叶种植、三粉加工、中药材种植),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突出,生态类型多样,水资源较为贫乏。农业地区村庄现状按照特征分类,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①村庄数量众多,空间分布不均,西部山区村庄建设分散,自然村较多。如:

X村就包含X个自然村;②煤炭开采区村庄房屋存在安全隐患,有些已经实施了村庄的整体搬迁。③部分现状“空心村”现象明显,土地浪费严重,有的村庄人均耕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如:x以及西部山区;④沿路建设时有发生,受长期以来马路经济的影响,部分村庄沿路建设情况比较严重。如:X;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相对滞后,居住环境较差。如:一些山区村庄,一些相对偏远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的村庄。

(三)村庄环境改造提升规划建设。近年来,x市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统揽“美丽x”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启动了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了X个新型农村社区,这些社区大部分已经建成投用。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对农村村庄以整治提升为主,着重进行村容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其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得到了一定的完善提升,逐步缩小了城乡差距,共打造人居环境先进村X个,美丽乡村X个,美丽乡村群X个,创建省级生态镇X个,省级生态村X个。

我市被评为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先进县。我市城乡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了《总规纲要》省级评审,《市域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基本完成,规划形成“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五级城乡居民点体系。对产业基础相对较好的村庄优先编制村庄规划,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传承优秀民风民俗,正在编制历史文化民村保护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村庄有

X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村人口的规划意识较为薄弱。相对于城镇人口而言,农村村民的规划意识较差,规划宣传少,乱盖乱建、不服从规划管理现象较为普遍。(二)资金问题是当前农村改造提升建设的主要瓶颈。由于村庄的改造提升规划建设,一般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也使得大量的村庄没有经济能力去进行规划编制和基础设施建设。(三)有些村庄受自然条件限制发展困难。部分村庄地处偏远,村庄所处位置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其规划建设难度大,基础设施修建困难。四)乡镇规划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乡镇的规划管理人员,专业技术较为欠缺,难以形成高效的指导,且乡镇分管领导更换较为频繁,总体业务素质相对较低。(五)整治空心村办法不多复耕率低。虽然也有一些村庄在空心村整治中创新了一些办法,给予了有效解决,但大部分空心村改造进展慢,政策的引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复耕率低也导致了建设用地指标的匮乏。

三、对策与建议。针对当前村庄环境改造提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一)加强村镇规划编制力度。

X、督促X乡镇进行总规修编工作。X三个历史文化名镇初步规划已编制完成,X年需督促进行评审及其他后续工作;X、对财政局审定的X个传统村落规划进行费用请示、招投标、并督促规划编制进展工作。X、申请财政资金对未进行传统村落规划编制的村庄进行传统村落规划编制。X、督促需做村庄规划的乡镇积极进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二)重视宣传,加强引导。新农村规划建设涉及面广,必须加强宣传,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一是加强新农村政策宣传。向群众大力宣传国家、省、市关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方针政策,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二是加强规划法规的宣传。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认识到规划管理的严肃性和强制性,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三是加强规划编制工作的宣传。使农村干部群众充分认识规划在提高农村居住环境和质量、加快农村发展等诸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群众转变观念,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共同参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区别对待,分类推进。结合国家和省关于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按我市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求,坚持“发展中心村、保护特色村、整治空心村”的原则,根据村庄所处的处置及产业等,结合x市村庄发展实际,将村庄划分为城镇化改造型、重点提升型、整治完善型、建议搬迁型和特色保护型五种发展类型,制定异质化发展路径,以“配套提升为主、改造重建为辅”,分类指引建设,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村落。对城镇化改造型村庄,按照城镇社区或城市居住区建设要求,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型,以改造重建为主,为城镇和产业发展腾让更多建设用地指标;对重点提升型村庄,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有序推进改造提升,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搞好环境整治和设施配套,整合现有资源,调整完善功能布局;对建议搬迁型村庄,迁入附近的城区或乡镇、就近并入中心村建设,或合并部分迁并村进行异地新建;对整治完善型村庄按照传统村落建设要求,整治空心村,改善村容村貌,以配套提升为主;特色保护型村庄,在保持村庄现有基础格局、布局形态、建筑风貌的前提下,对现有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和改造,对村庄环境进行美化。

(四)广开渠道,加大投入。一是充分争取上级资金。国家每年都会投入巨资支持民生项目建设,要紧跟国家投资政策方向,加大力度,及早做好项目前期各项工作,对符合上级投资政策的项目进行整合,争取更多的农业项目纳入国家项目建设的盘子,争取到更多的资金,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对已经争取到的上级资金项目,尽快开工,加快推进;二是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形成公共财政框架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筹资体系。加大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三是建立和完善财政投入机制,财政新增投入向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对上级资金项目的配套资金列入年度财政一般预算,按时足额拨付

(五)注重培训,强化管理。积极组织对乡(镇)领导干部及从事村镇工作的人员的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专家介绍好的思路和理念,学习借鉴外省、外市的好做法、好经验、好理念、好思路,重点培训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规划建设知识,不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新农村规划建设。每个村都要确定相对固定分管村规划规划建设的村干部,经培训后,负责管理本村庄内的规划建设工作。

(六)引进人才,指导建设。鉴于当前乡镇和农村规划建设人才匮乏,难以对乡镇和村庄建设有效指导的现状,建议由县级规划部门对社会公开招聘规划专业人员,按每个乡镇配备X-X名专业技术人员的标准,对乡镇派驻“规划师”,加强乡镇一级的规划技术力量,下村入户指导村庄规划编制和村庄建设工作。

篇2

望京小区,世安家园、银领国际、季景沁园三个小区的中间,将建一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上万居民担心该变电站高压线电磁辐射对人体产生伤害,随即有上千居民代表向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反映情况。

1月7日,环保、规划、供电和部门代表与居民代表座谈,激烈争论后未有结果。1月22日,居民代表与变电站工地工人冲突后,前往北四环用人墙封堵外环主路,20余位居民被警方拘留。

2月15日,望京街道办事处负责人到小区听取居民意见。居民提出召开听证会,要求变电站易址。随后不久,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援助中心即介入了法律援助。

事情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但到目前为止,“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小区一居民告诉记者。

望京变电站的环评迷局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研究和服务中心副主任许可祝告诉记者,望京变电站的问题主要来源于北京市电力公司编制的环评报告表。“主导望京变电站建设的北京市电力公司所提供的只是一个简单的环评报告表,而不是详细的环评报告书,而按照法律规定,凡属位于敏感区域内的工程项目,必须编制详细的环评报告书。”

当居民要求查看环评报告表时,北京市环保部门却表示:“环评文件归电力公司拥有,不属于环保部门向社会公开的内容。”

而北京市环保局针对居民的质问所作出的事项答复意见书也存在明显的谬误:“鉴于该项目工频电、磁场值远低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且与周围住宅等环境敏感建筑的距离较远,符合环保要求。根据有关规定,不属于存在重大环境影响的项目,也不属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一条必须进行公众参与以及召开听证会的情形。”这牵涉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环评报告书与环评报告表的根本区别。环评报告表没有公众参与意见,而环评报告书则必须要有公众参与意见。”许可祝说。

有环保专家质疑,北京市电力公司所编制的望京变电站环评报告表上根本没有提到检测距离多少,当时是何种环境下检测的,而且电场强度、磁场强度与变压器的实际运行负荷有很大关系,其检测数据根本不能作为望京220KV变电站的环评依据。

另外,据了解,该环评报告表还将变电站区域内的幼儿园和文物古庙忽略掉了。按照《环评法》规定:幼儿园之类的学校属于社会关注区域和敏感区域,根据有关法律条文,凡属在社会关注区域和敏感区域内修建对居民有环境影响的工程,均属违法。而这座文物古庙属于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按照《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任何建筑物都不能以损坏文物古建为前提。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中心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环境评价是预防新的污染产生的一种评价机制,如果做好了环评,则既可杜绝环境纠纷的产生,而且也会当成实质意义上的制度去执行。但是如果环评制度没有很好地履行,则环评本身即可能诱发腐败。

许可祝说,对环评报告表弄虚作假,本质就是一种“先上车,后买票”,等企业开工后有关部门查到了,再象征性地补办一下环评手续,而且补办的环评本身也是不符合客观现实的。

国家环保部环评司司长祝兴祥也证实,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中,许多地方都存在“先上车,后补票”的违法现象,甚至不符合产业政策、选址明显不合理的项目也通过审批。

“对于很多污染企业来说,不是补办不补办的问题,而是根本就不应该上马。如果该工程项目本身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就应该停工,而不是补办环评。而即便是很多企业事后补办的环评中,也没有对该企业的污染程度、整顿办法、责任追究等明确写出来。” 许可祝告诉记者。

环评法缺陷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中心主任王灿发说,我国的《环评法》存在很多缺陷和漏洞,执行也不力。

王灿发说,目前我国的规划环评只是对某些规划的环评,不是对所有规划进行环评,所以适用范围比较窄。《环评法》中规定,有些规划只要求在规划中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而不必编制专门的环境影响报告书。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只是特定的专项规划,这是不够的。其次,《环评法》对怎么做规划环评在程序上规定得不够细致。对是不是要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来做,由谁对规划环评进行审查,专家审查没有通过怎么办,报批没有通过怎么办,是不是所有的规划环评都要征求公众的意见,怎么召开有公众参与的听证会、论证会等等,都没有具体规定。

此外,规划环评的主体通常都是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或者权力机关,因此对违反环评规定者追究法律责任也是一大难点。

王灿发表示,由于规划环评立法较晚,许多应当做环评的规划都没有做。规划环评应该先于项目环评和优于项目环评,违反规划的项目不应该通过项目环评。

国家环保部环评司司长祝兴祥在悉数《环评法》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时指出,目前我国的规划环评工作尚未全面推行,工作的难度很大,规划环评审查的责任尚不明确,规划的内容、方法、经费、审查等管理细则尚不规范,法律的可操作性有待增强。

地方环保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也很严重。祝兴祥说,一些环保部门对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把关不严,存在建设项目漏管、漏批的现象,一些省市的调查表明,县以下企业和乡镇企业的环评法执行率只有30%至40%。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国的环境违法成本高、守法成本低,一些企业和政府官员宁愿违法,也不愿环保。”祝兴祥认为,这与环评法的法律缺陷有关。他说,环评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单一,主要以罚款为主,罚款数额又过低,一般罚款额在20万元以下,而企业用于加强和改进环保设施的费用远远高于罚款。

引入公众参与机制

“环境的治理,根本在于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王灿发教授说,环境信息公开长期以来成了一个敏感问题,信息不公开,公众无法参与,公众不参与,环境监督难执行,“这样势必导致腐败。”

国家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杨朝飞说,2007年,国家环保部公布了《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已于今年5月1日正式施行。《办法》规定了两类信息公开主体:一类是环保部门,另一类是排污企业。公开环境信息,对环保部门和企业都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公开信息对环保部门和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政府和企业环境行为都是一种约束;另一方面,公开能够督促政府和企业采取更有效的环保措施,促进环境领域的良性监管。

杨朝飞表示,《办法》还以专章的形式规定了“监督与责任”。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环保部门不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上级环保部门举报;认为环保部门在环境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祝兴祥司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强调了公众参与环保的重要性。他说,公众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环境保护的水平。

有环保专家称,目前之所以环保问题难治理,就是因为环保部门的环境信息不公开,上马了多少企业,有多少工程和项目未经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有多少工程和项目具有污染性质,污染程度有多大,环评报告书(或报告表)对于污染企业选址周边的勘查描述等等,这些都没有完全公开,甚至有些就是把最为关键的环节给隐去了,造成了公众信息的闭塞。

“守望家园”负责人、知名环保人士苏雨桐对本刊记者表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政府环保信息的公开,引入公众参与,是有积极意义的。“以前也颁布实施过许多条例、规章、制度和办法,但由于缺少公众的参与,没有做到信息公开,故未取得预期的效果。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则打开了一个通道。”

篇3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新开工项目的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和《市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进步规范投资体制改革,依法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切实从源头上把好项目开工建设关,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投资项目新开工条件

各类投资项目开工建设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建设规划、土地供应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

2、已经完成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实行审批制的政府投资项目已经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需审批初步设计及概算的项目已经批准初步设计及概算;实行核准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已经核准项目申请报告;实行备案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已经完成备案手续。

3、规划区内的项目选址和布局必须符合城乡规划,并依照城市规划的有关规定办理相关规划许可手续。

4、需要申请使用土地的项目必须依法取得用地批准手续,并已经签订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取得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其中,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投资项目,应当依法以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方式取得土地。

5、已经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分级审批的规定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6、已经按照规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

7、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依照建筑法的有关规定,已经取得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报告,并采取保证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的具体措施。

8、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其他相关要求。

二、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联动机制

区发改委、规划分局、建管委、财政局、房管局、环保局和统计局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明确工作程序和责任,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联动机制。

1、关于实行审批制的政府投资项目。项目单位应首先向发改委报送项目建议书,依据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分别向规划分局、市国土资源房管局和环保局申请办理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完成相关手续后,项目单位根据项目论证情况向发改委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附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评审批文件。项目单位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向规划分局申请办理规划许可手续,向市国土资源房管局申请办理正式用地手续。

2、关于实行核准制的企业投资项目。项目单位分别向区规划分局、市国土资源房管局和区环保局申请办理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评审批手续。完成相关手续后,项目单位向发改委核准部门报送项目申请报告,并附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评审批文件。项目单位依据项目核准文件向规划分局申请办理规划许可手续,向市国土资源房管局申请办理正式用地手续。

3、关于实行备案制的企业投资项目。项目单位必须首先到发改委办理备案手续,备案后,再分别向规划分局、市国土资源房管局和环保局申请办理规划选址、用地和环评审批手续。

发改委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和规划分局、环保局、建管委等部门都要严格遵守上述程序和规定,加强相互衔接,确保各个工作环节按规定程序进行。对未取得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评审批文件的项目,发改委不得予以审批或核准。对于未履行备案手续或者未予备案的项目,规划分局、环保局、建管委等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对未按规定取得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规划许可、环评审批、用地管理、招投标等相关文件的建筑工程项目,建管委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财政局不得划拨建设资金。对于未按程序和规定办理审批和许可手续的,要撤消有关审批和许可文件,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加强新开工项目统计和信息管理

区发改委、规划分局、建管委、财政局、房管局、环保局、统计局等部门要建立信息互通制度,将各自办理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和规划、土地、环境影响评价等文件相互送达,同时抄送同级统计部门。统计部门要依据相关信息加强对新开工项目的统计检查,及时将统计的新开工项目信息抄送发改委、规划分局、房管局、环保局、建管委等部门。部门之间要及时交换项目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区统计局要坚持依法统计,以现行规定的标准为依据,切实做好新开工项目统计工作。要加强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新开工项目统计数据的质量。

区建管委等建设管理部门应在信息互通制度的基础上,为新开工项目建立管理档案,包括项目基本情况、有关手续办理情况(文件名称和文号)等内容,定期向发改委报送项目信息。在项目完成各项审批和许可手续后可以开工建设。

四、强化新开工项目的监督检查

区发改委、规划分局、房管局、环保局、建管委、统计局等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严格管理,强化对新开工项目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部门定期联席会议制度的协调作用,对新开工项目管理及有关制度、规定执行情况进行交流和检查,不断完善管理办法。

各类投资主体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投资建设程序。项目开工前,必须履行完各项建设程序,并自觉接受监督。对于以化整为零、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的项目,发改委等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要依法撤消该项目的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并责令其停止建设。对于违反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施工许可、招投标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规定擅自开工建设的项目,一经发现,即应停止建设,并由规划分局、房管局、环保局、建管委依法予以处罚,由此造成的损失均由项目投资者承担。对于在建设过程中不遵守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和施工许可要求的项目,要依法予以处罚,责令其停止建设或停止生产,并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篇4

按照“总量控制、淘汰落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禁采区全面禁止,限采区逐步关闭,可采区科学规划”的原则,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经综合论证,并在符合相关条件的前提下,建设适量的石灰和轻质碳酸钙生产项目(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和迁建)。其他镇不得以任何名义新建、扩建、改建和迁建上述项目。国、省道及景观大道两侧可视范围(以道路中心线为准两侧各1000米)、卫生防护距离(200米)内不得建设。

二、提升项目工艺装备

(一)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必须采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艺装备,并采用封闭式料库、封闭式车间的碳酸钙清洁生产方式。

(二)采用新型的节能环保炉窑。采用新型的节能环保炉窑和石灰窑烟气的回收利用技术,窑体要有合理的高径比,能实现窑内三段热工工艺(预热带、煅烧带、冷却带),窑内建收集烟道,烟气进行除尘脱硫处理。

(三)采用较先进的现代化、机械化设备,有效实现节能减排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三、严控项目建设审批

在全市矿业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石灰和轻质碳酸钙生产项目审批组,由办公室主任兼任审批组组长,市政府分管工业的领导任副组长,市发改、经贸、环保、国土、规划、工商、交通、国税、地税等部门为审批组成员单位。审批组负责全市石灰和轻质碳酸钙生产项目审批和建设过程监管,具体工作由市发改局负责牵头。

新建或改(扩)建石灰和轻质碳酸钙生产项目,投资主体应向审批组提出项目建设申请,在审批组初审同意后(由市发改局召集相关部门研究并出具初审意见),进行项目正式审批。需提供的审批材料如下:

(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批复;

(三)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四)土地预审意见书;

(五)规划选址意见书;

(六)10年以上的矿石资源可供开采储量证明或供应合同(原件);

(七)项目投资主体出具承诺书(在运输车辆、环保、道路维护、财政贡献、工商年检等方面的承诺);

(八)投资主体出具的项目建成后对地方财政贡献的承诺函。

上述材料齐全后上报市发改局,由市发改局统一牵头,市经贸、环保、国土、规划、工商、交通、税务等相关部门审批会签后,报项目审批组审定,审定同意建设的项目由市发改局备案立项,并依据要求严格表述备案内容。

对资料不齐全、手续不完备,相关部门擅自审批的,市委、市政府将严肃查处,追究责任。对未经审批同意,擅自建设的,责令限期拆除。

四、严格项目监督管理

对确定的石灰和轻质碳酸钙生产项目,投资主体必须严格按照备案内容、环评批复以及相关承诺组织实施。市发改局、经贸局、环保局等部门对项目建设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管,实施竣工验收制度。竣工验收程序如下:

(一)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二)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后,项目建设单位需提出试生产申请,经发改、经贸、环保等部门共同验收核准后,方可进行试生产,试生产时间最长不能超过3个月。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运行。

(三)在试生产期内,建设单位应向环保部门提出污染防治设施验收申请,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

篇5

近年来,我国公路交通快速发展,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推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地区间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公路交通行业,各级环保、发展改革、交通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强化管理,总体上实现了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但是,公路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不可避免地占用土地,扰动环境,部分公路建设还涉及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公路交通噪声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

为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进一步规范公路规划和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依法做好公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一)各省级交通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组织编制公路规划时,应结合生态功能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保护生态、有序发展”的原则,从优化交通资源配置,完善网络结构等方面出发,科学合理地确定公路建设布局、规模和技术标准,并按规定程序审批。

(二)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批准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有关规定,在组织编制或修编国、省道公路网规划时,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缓不利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按照上述要求,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公路网规划,规划审批机关不予审批,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公路网规划所包含的建设项目,交通主管部门不予预审,环保主管部门不予审批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三)在公路网规划编制或修编过程中,要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与协调,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必要时,应在报批规划前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经批准的公路网规划在建设布局上发生重大调整变更,需要重新编制和报批规划时,应当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按规定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且规划已经批准后,其他相关规划应与公路网规划相协调。

二、严格公路建设项目准入条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

(一)公路建设项目应当符合经批准的公路网规划,严格按照建设程序规范各项前期工作。建设单位必须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的程序,在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核准项目前,编制完成公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交通行业主管部门预审后,报有审批权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环保主管部门审批,发展改革部门不予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核准项目,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公路项目的主要控制点发生重大变化、路线的长度调整30%以上、服务区数量和选址调整,需要重新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防止生态环境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可能造成环境影响向不利方面变化的,建设单位必须在开工建设前依法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三)新建公路项目,应当避免穿越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等依法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的环境敏感区。因工程条件和自然因素限制,确需穿越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以外范围、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或准保护区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得有关机关同意。

(四)公路工程建设应当尽量少占耕地、林地和草地,及时进行生态恢复或补偿。经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应当有基本农田环境保护方案。

要严格控制路基、桥涵、隧道、立交等永久占地数量,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上跨式服务区。尽量减少施工道路、场地等临时占地,合理设置取弃土场和砂石料场,因地制宜做好土地恢复和景观绿化设计。平原微丘区高速公路建设应尽可能顺应地形地貌,采用低路基形式。山区高速公路建设要合理运用路线平纵指标,增加桥梁、隧道比例,做好路基土石方平衡,防止因大填大挖加剧水土流失。

(五)可能对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公路项目,应当采取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措施,保护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生境条件。可能阻断野生动物迁徙通道的,应当根据动物迁徙规律、生态习性设置通道或通行桥,避免造成生境岛屿化。可能影响野生植物和古树名木的,应优先采取工程避让措施,必要时进行异地保护。

(六)噪声环境影响预测应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有关技术规范导则进行,并结合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线位不确定性的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噪声污染措施。初步设计阶段,应当依据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落实防治噪声污染的措施及投资概算。经过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的路段,应通过优化路线设计方案、使用低噪路面结构等进行源头控制,采取搬迁、建筑物功能置换、设置声屏障、安装隔声窗、加强交通管控等措施进行防治,减轻公路交通噪声污染影响,确保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严格控制公路两侧噪声敏感建筑物的规划和建设,防止产生新的噪声超标问题。

(七)公路建设应特别重视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路线设计时,应尽量绕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防范危险化学品运输带来的环境风险,对跨越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和二类以上水体的桥梁,在确保安全和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应在桥梁上设置桥面径流水收集系统,并在桥梁两侧设置沉淀池,对发生污染事故后的桥面径流进行处理,确保饮用水安全。

(八)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公路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前,采取便于公众知悉的方式,公开有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收集公众反馈意见,并对意见采纳情况进行说明。环保主管部门在受理环境影响报告书后,应当向社会公告受理的有关信息,必要时,可以通过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

三、强化监督管理,切实落实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公路建设应在项目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各个阶段,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规范工程建设管理的各项工作,确保符合有关环保要求。

设计单位在项目设计时,应当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落实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将环保投资纳入工程概算。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制定施工期工程环境监理实施方案,并提交交通、环保主管部门,在施工招标文件、合同中明确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环境保护责任,将工程环境监理纳入工程监理,定期向环保、交通主管部门提交工程环境监理报告。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合同中的环保要求,落实各项环保措施。

篇6

为认真贯彻、落实《纺织强国纲要》、《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中国棉纺织“十二五”科技规划纲要》关于推动我国棉纺织行业实现绿色、环保上浆,随着“纺织之光”重点科学技术推广项目---“新型改性淀粉浆料生产与替代PVA应用关键技术”的产品推广,目前,国内主要的纺织浆料生产企业、纺织科研机构、院校都有不同品种的“环保浆料”品种陆续研发成功,但其浆料种类纷繁多样、产品性能参差不齐,上浆效果各有差异。

一些纺织企业在浆纱过程中,虽然使用了不含PVA的环保浆料作为主浆料,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浆纱效果、不影响织造提供生产效率,在浆纱过程中或多或少加入了一定量的PVA,就是为了提高上浆效果的保险性。随着各种所谓的环保浆料的问世,给纺织企业在选择浆料的时候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必须从环保浆料的质量检测、性能评价出发,为纺织企业选择环保浆料提供必要的参考和指南。

各级行业组织在推广使用无PVA浆料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上浆生产环节中添加PVA的现象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行业协会计划并逐步在业内树立若干个不添加PVA的上浆生产示范工程,推广示范工程的技术与经验,增强纺织企业使用无PVA上浆的信心。

东华大学、江南大学及西安工程大学等纺织院校作为推广活动的依托和实施单位,利用自身的科研、检测优势,也为环保浆料的评价提供了技术、人才支持。

篇7

结合我区实际,为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次级河流综合整治和水环境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渝府发〔〕38号)以及《市次级河流综合整治工作考核暂行办法》渝办发〔〕311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加强对我区次级河流综合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现更名为区次级河流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年2月13日我区已成立了小流域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调整充实领导小组领导及成员单位,领导小组组长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区政府相关分管副区长担任,成员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区发改委、区环保局、区建委、区经委、区财政局、区规划分局、区国土分局、区农林水利局、区市政委、渝隆集团以及涉及相关镇政府的镇长。领导小组下设两个办公室。一是全区总牵头协调的综合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委;二是全区水质监测监控办公室设在区环保局。全区次级河流综合整治的项目业主由渝隆集团负责,业主为桃花溪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二、明确各整治年度的工作目标任务并扎实推进

全市次级河流水域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80%以上,按照全市到2012年主城区范围内次级河流水环境质量全面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全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2%。根据全市纳入《规划的8条次级河流示范项目》和主城区污染较重的次级河流项目工作任务分解表,区纳入规划的有流域,属主城区污染较重的有、流域。按“统一控制目标、统一规划、分类处理,分级负责,同步实施”原则,以市政府38号文件的实施意见为准,提出以下目标任务。

区发改委牵头,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项目由石继东常务副区长分管。责任单位:区环保局、区规划分局、区国土分局、区财政局、渝隆集团、区农林水利局、区市政委。全面启动(区段)今年的白含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工程的开工建设,力争在明年3月完成该项目;走马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工程在年底前启动开工,力争明年5月完成,金凤一厂三站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在明年第一季度内完成所有前期工作,明年四月左右开工建设,力争在明年第三季度完成;河道清淤及部分河道生态治理恢复工程在明年11月底前完成。由区农林水利局继续巩固和完善对取缔禁养区畜禽养殖户的综合整治,保证禁养区不反弹;对我区考核断面水质的监测由区环保局牵头,保证水质达标排放要求;区规划、国土、财政等部门确保流域治理的相关手续办理以及资金到位,保证项目在明年基本建成。

篇8

1、立项申请报告又称项目立项申请报告,项目申请报告是企业投资建设应报政府核准的项目时,为获得项目核准机关对拟建项目的行政许可,按核准要求报送的项目论证报告。

2、根据国家发改委规定,项目申请报告是针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核准制而规定的一个文体,凡是申请核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必须编写项目申请报告。

3、项目申请报告是基于国家宏观政策规划、国家和地方中长期规划、产业政策,分析项目设立的政策背景,根据主要工艺和装置的技术资料拟定项目技术方案,根据项目涉及资源情况拟定资源利用方案,根据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及国家、地方环保法规拟定环保方案,根据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作出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意见,是专门针对某个项目编制的专业申报文件。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成片土地开发发展很快,不仅对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成片土地开发给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九十年代以来,我局针对我省成片土地开发区数量不断增长的情况,在大量的调查研究、进行实践摸索的基础上,于92看提出了对成片土地开发区的环境管理实行“整体评价、总量控制、定期监测、科学管理”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在省政府颁布的有关规定和办法中得以明确,并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受到国家环保局的充分肯定和推广。

但是,应当十分清醒地看到,我省成片土地开发区的环境管理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从去年全省成片土地开发区环保检查情况看,部分成片土地开发区尚未开展总体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或环评大纲批复几年了仍未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区域集中处理设施建设进展缓慢,甚至区域内项目基本摆满而污水处理厂(站)仍未兴建,单个项目未按要求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等等。这些情况导致部分成片土地开发区域周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趋势加剧。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和国务院、省政府《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的精神,切实加强成片土地开发区的环境管理,现提出如下要求:

一、各级环保部门要进一步认真学习《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和国务院、省政府《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决定》,提高对成片土地开发环境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及时掌握本地成片土地开发区和工业小区现状,以及具体建设项目建设和投产情况,督促开发商抓紧开展区域总体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已经审批的具体开发建设项目,在符合产业政策和规划布局,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未超出区域总体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必须由项目建设单位单独申报环境影响报告表,经审批后方可建设。

二、强化成片土地开发区环保“三同时”的监督管理工作,督促开发商按照环保审批要求,抓紧建设污染集中处理设施,特别是污水处理厂(站)和垃圾处理处置场;同时加强区域内的各个具体项目的环境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并按有关规定要求办理单个具体项目环保预验收和验收工作。

三、各级环保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在建设项目审批和竣工验收过程中,对不符合环境保护标准和要求的建设项目,不得批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保护设施预验收申请表和验收申请报告。要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及时予以处理处罚,维护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尊严,促进我省成片土地开发区健康、持续发展,并发挥其经济效益。

以上通知,望认真贯彻执行,并及时将执行情况上报我局。

篇10

翁立达提到,长江里的多数鱼类,从产卵到繁殖,都需要很好的自然环境——包括洪峰和温度,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只考虑到眼前的经济利益,建大坝发电,人为地阻隔鱼类的洄游通道,结果延续了千万年的种群濒临灭绝。当年制定三峡大坝环评报告时,长江委特别要求三峡大坝每年根据长江鱼类的自然生长环境,制定调度计划,以满足四大家鱼和长江三鲜的生存需要,“报告书里面倒是写了,可是后来操作过程中完全没有遵守。”

当各方利益出发点不同的时候,想要洽谈共同的鱼类保护行动,就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企业是各地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手,地方政府需要时刻在GDP和环保间作出取舍时,企业通常会选择前者。”翁立达说,早在2006年,一些环保学者曾力促江豚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农业部官员也有意促成,但地方政府不支持,理由是“影响当地经济发展”。

环保专家还有这样的担忧:就长江流域来说,每年制定的保护与发展报告,与其说是保护规划,不如说是发展规划。眼看着长江里的资源衰竭,各个地方政府几乎没有反思,各种水上工程还是纷纷上马,这种制度思想下,长江渔业资源的衰竭绝对不是杞人忧天。

其中备受争议和指责的,当属最近上马的重庆小南海水电站项目。2013年3月26日,重庆市发改委2013年市级重点项目名单,长江重庆小南海水电站在列,被纳入今年开工的计划之中。该工程总投资约320亿元,年均发电量102亿千瓦时,是目前重庆市最大的水电项目。 自2012年2月4日获得国家发改委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批文,到眼下重庆市紧锣密鼓推进年内开工,这一系列举措宣告,意味着小南海水电站已排除了横亘在前的有关环保的层层障碍。

而该电站的修建,会令长江干流唯一的国家级鱼类保护区再遭切割。这让它始终身陷舆论的漩涡。2010年11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会议上,30名委员全票通过了重庆市关于保护区的调整申请,标志着小南海水电站审批核准的最大障碍被扫除。

尽管5年多来,国内众多环保组织、专家学者持续奔走呼告,要求国家有关部门阻止该项目上马,但最终,这一步经济发展的棋子还是势不可挡。令环保人士们更气馁的是,伴随着激烈的生态争议,小南海水电站的装机规模和年发电量却在规划上急剧膨胀。当珍稀鱼类生存的最后家园,与一个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冉冉升起的经济明星城市狭路相逢后,面临的本身就不是公平的较量。

调整长江上游鱼类保护区的范围,这不是第一次。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前身是长江雷波—合川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但调整后的鱼类保护区,鱼类数量下降频率更加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