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范文
时间:2024-03-28 16:45: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更是面临着较大的冲击与震撼,可谓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职业教育要想成为教育领域的生力军,夺目于教育事业的百花园,必须与昔通教育“错位发展”,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尤其是要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以质量求生存,靠质量谋发展。本文就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问题发表一孔之见,以求专家与同仁指正。
一,了解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趋同,无论是商品市场还是人才市场,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职业教育只有紧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前进脉搏,才能寻找到自身快速发展的舞台。所以,职业教育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和主旋律。要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就应当了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方向。
1.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近几年来,职业教育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而且越来越理性化和注重实效。在改革的方式上,不仅注意到宏观的指导意义,同时更加关注微观的实际操作;在改革的内容上,从单一方面的改革逐渐向综合化配套改革迈进。在改革的进程中,出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新动向:一是针对就业率的教育越来越明显,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逐步深入人心,教育主管部门也把就业率作为考核学校办学、核准招生计划、批准新设专业等的重要依据;二是普通高校开始注意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不再是职业教育的专利,这将预示着职业教育在就业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三是职业资格证书的形式不断创新,过去标志着某一系列知识和能力水平的统一化职业资格证书,将被模块化证书、阶段化证书、写实化证书等所代替;四是人才评价的方式和标准更加注重实际,评价一个合格或优秀人才将坚持“四唯四不唯”的尺度与标准,即不再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而是唯品德、唯知识、唯能力、唯业绩。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对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内容的组织、教育教学的评价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要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就应当理解这些影响的实质,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方式。
2.积极适应“五化”趋势
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也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在市场机制日益完善和注重改革创新的时代,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在不断地改革调整和发展变化之中,并且,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出现了“五化”趋势:一是培养目标具体化。职业教育不再是培养“万金油”式的“通才”,而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胜任某一具体岗位的专才。如遇转岗将依靠其综合职业能力和社会发展能力,而非培养目标设计的包罗。二是文化教育功能化。在过去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争课时的现象是众人皆知的,其根源是没有弄清职业教育的本质及其它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忽视了文化课教育的功能是为专业课学习做铺垫的,文化课应以“够用”为度。三是专业教育实践化。长期以来,在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导向,认为实践不足可以在工作中弥补,而理论不足不易在工作中弥补,造成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声誉。专业教育与职业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实践化是专业教育与生俱来的本质特征,必须做到学以致用、学为所用、学有所用。四是教学过程活动化。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实用型专业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讲清基本原理和方法后,应当进行实践技能的训练活动,并且通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技能训练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巩固学习成果,增强适应能力。五是质量评价社会化。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成效如何,既不能由学校自己说了算,也不能完全由教育主管部门考核定论,而应当由社会来进行全方位的评价。通过社会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和用人单位对人才质量的评价,通过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便可显现在社会公众面前。由此可见,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只有积极适应以上“五化”的发展趋势,才能保证其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明确职业教育的现实要求
一是要更新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用新的视角和创新理念来审视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二是不断优化专业培养目标,瞄准市场经济对人才规格和质量的客观要求,分析职业岗位对人才知识与能力的具体要求,准确定位,按需培养;三是要调整课程组合结构,打破传统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的课程组合结构,按照新的人才观标准,实施“职业思想道德——职业基础知识与能力——职业知识与能力——职业拓展知识与能力”的新课程组合;四是要确立“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宗旨,从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能力要求来设计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并以“综合职业能力”的标准来评价和检验教育教学成效。根据上述四项要求,要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学工作的组织必须与之相适应,一是确定新的培养目标;二是制定新的教学计划;三是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四是采取新的教学方法。
4.明确职教课程改革达到的目的
结合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改革的现实情况,从发展的眼光看,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应当达到四个目的:一是创新教学环节;二是改善教学组织;三是优化教学活动;四是提高教学效益。为了实现这四大目的,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应当进行全新的改革与调整。一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综合化,按照“实用、有效、够用”的原则,重新进行内容整合,删除不必要的重复交叉和学而无用的内容;二是实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三是实现教学内容的实践化;四是实现教学内容的阶段化,遵照教育教学规律和新时期受教育者的特点,把系列庞大的内容,按内在递进关系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以便于学习组织、教学考核和学生把握;五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灵活化,把过去整齐划一的教学内容,按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区分为不同的等级与层次,根据学生不同的接受程度有选择地确定教学内容组合,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二、理解和运用好职教教材
1.把握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基本走势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的客观要求,职业教育教材改革和建设工作呈现出五大走势。一是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教材建设的基本导向,即目标职业化;二是通过教材内容的综合提高课程教学效益,即内容综合化;三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活动组成灵活的教学单元,即组合模块化;四是按照“基础——实践——选择”的方式分层次实施教学,即进程层次化;五是力求变奉命被动学习为主动的个性化学习,即方向个性化。
2.力求充分体现“三以”思想
要真正体现职业教育教材的本质特点,教材建设必须充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教材内容要紧密地与实际职业活动的过程相统一。在内容和体系构架上,要彻底打破传统教材形式的影响,大胆地进行从形式到实质的改革创新,要从过去大纲规定什么内容就组合什么内容到学生宜学什么内容才组合什么内容,从教师会救什么内容写什么内容到学生需要什么内容写什么内容,从学生应学什么内容安排什么内容到学生能学好什么内容安排什么内容。同时,教师在把握和驾驭教材内容、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力做到理论传授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知识与能力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与人格塑造紧密结合,做到教书与育人和谐统一、死教材与活对象相得益彰。
3.适应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要求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办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育教学改革,包括系统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制度的改革,其中,课程改革是重点,教学制度的改革是难点。然而,职业教育要增强生命力,办出自己的特色与质量,就必须突破教学制度改革的“瓶颈”,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以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与多样化要求,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精神,实现教育教学方式和制度与现实社会的客观需要相协调。因此,在新的教材建设体制、体系和构架等方面,都应当赋予其与新的教育教学制度相适应的内涵,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育观,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观,以满足学生多元需求为宗旨的目标观,从实际出发适应多种规格标准的质量观。尤其是在教材内容的组合安排上,应当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留下充分的自主空间与余地,设计更多的选择权力和机会,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彰显个性,发展潜能。
4.实现教材的综合立体配套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对学习材料需求的多样性,职业教育教材的形式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为了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职业教育的教材应当实现综合立体配套。一是对传统的纸质教材进行精耕细作,做到“多形式、大信息、小分量”,以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和有趣性;二是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要大力编制先进的电子教材,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三是提倡形式新颖活泼的辅助与辅导教材,适应培养学生自学方法与能力的要求,以巩固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成效;四是适应开放式教育的大趋势,充分利用网络技术,采集和编制对课程教学有补充作用的信息资料库,或针对课程教学组织编制“信息资料包”,以增强学生对课程把握的深度和广度。
三、了解学生水平的现实状况
当前,由于高校扩招、办学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社会上对职业教育存有偏见、职业教育本身发展的不平衡性等多种原因,不仅造成职业教育生源上人为的相对枯竭,而且也带来生源文化程度的参差不齐和整体素质的下降。这样,又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盲,职业教育院校的在校学生普遍表现出以下状况:
1.文化基础薄弱又缺乏刻苦精神。
2渴望一技之长又不知如何下手。他们渴望在新的天地里能够学到一技之长。然而,在中学阶段就没有很好地掌握学习方法的他们,面对与中学不完全相同的学习环境和要求,往往又不知从何下手。
3.兴趣爱好广泛又不愿太多投入。
4.思维灵敏活跃又常常自惭形秽。
5.乐于接受信息又厌恶理论学习。他们对信息的范围并不介意,对信息的质量并不筛选,可谓“旁证博引”。但是,由于长期固定单调的学习方式的约束,他们对通过理论学习的方式获得信息这一重要途径,往往会感到枯燥和厌倦,有时会产生敌对情绪,这就使得他们对理论学习增添心理障碍。
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是多方面的,既可以从客观方面努力,也应该从主观方面进行尝试,既可以在学生方面进行引导,也可以在教师方面进行挖掘。但是,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那就是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向教育教学改革要质量和效益。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说过:市场经济永远不变的法则是永远都在变。这句话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变了,职业教育所拥有的生源变了,职业教育所采取的教育教学方法当然也应该随之变化。
1.明确目标与模块
教育教学质量是靠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日积月累形成的。因此,应当向每一个学习单元或每一节课要质量求效益。在组织每一个单元或每一节课的教学时,都应当明确三大教学目标,即知识教学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同时还必须事前确定三大教学内容的模块,即基础模块(基本模块)、选用模块(提高模块)和实践模块(技能模块)。并且,要努力做好三大目标的融合和三大模块的协调。
2.实施“五双”模式教学
职教与普教的教育目标是有所区别的,其教育功效的差异性就决定了教学组织和方法的重要不同。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天然联系和与就业岗位的密切关联,决定着它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之间的共融。为此,要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与效益,增强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性,就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双计划、双大纲、双课堂、双师资、双证书的“五双”教育教学模式与教学标准。
3.提倡“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得当与否对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益,就必须适应客观现实的变化,改革不适应的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推行“行为引导型”等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实现教师传统角色的转换‘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积累与技能形成的指导者、引路者、合作者、促进者。学生要由被动的学习改变为主动的学习。教师应当是导演或主持人,真正出色的演员应当是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从“权威——依从”的关系变为“尊重——合作”的关系。
4.做到因材施教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当尝试实施分层教学,并且制定实施差异化的评价尺度与考核标准,按照非统一化的衡量标准培养多样化的实用人才,做到学以致用。
5.准确把握好几个“度”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也无例外,要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益,既要进行科学科教学组织和充分的教学准备,又要认真彻底地“读懂”学生。因此,在实施莱一课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五个尺度,即与其他课程的交叉度、理论知识的够用度、讲课内容的难易度、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课外作业的承受度等。要特别注意的是,既不能将学生的水平人为地拔高,也不能不负责任地降低要求。
[参考文献]
[1]雷正光等.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管理研究[M].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9年.
篇2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工学结合;实践能力培训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肩负着为社会输送生产、服务和管理所需的合格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而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高等职业院校未来的发展,是高等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然而,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还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选用不适宜、重理论而轻实训等各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并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的首要任务。
一、加强高等职业院校课程设置改革
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与社会上相应岗位需求的技能及标准脱节,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将学校学到的技能知识应用在实践中,使学生觉得学无所用,企业也觉得毕业生不能满足自身生产经营的需要。要解决该问题,其根本在于课程设置应该以社会需求为主,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时,应紧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动态,分析企业对相关职业岗位的技术要求,充分考虑社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以需供求,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适用性高级专业人才,才能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例如,电线电缆专业教学应针对电线电缆的制作开设“电线电缆结构设计”“电线电缆制造工艺”“电线电缆产品检验”等课程。
二、采用分层教学法和分组教学法
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分层教学法和分组教学法。对接受能力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通过布置技能拓展题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对接受能力差、动手能力差的学生,为其开放实训室,并由教师对其答疑,或提供教学动画,以协助学生跟上教学进度。在教学时,也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组由不同特点的学生组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讨问题,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提倡学生互相指导,加强彼此间的学习交流,引导学生分享学习成果,共同进步。
三、改革考核和评价方式
将职业能力标准引入到课程考核体系中,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题目设计依据;以项目为载体,构建能力本位的考核办法。课内课程注重操作技能的考核,考核在教学过程中完成,除了任课教师作为主要的评价主体外,学生也作为评价的主体之一,每个项目的考核还实行自评和互评,期末成绩按照教师考核占50%,学生自评占20%,小组互评占30%的比例计算。将企业评价引入校外实践课程的考核中。将企业对学生的评价作为校外实习课程的评价主体,按照企业考核占60%,教师考核占40%的比例计算期末成绩。
四、注重教材的选用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选用的教材往往无法满足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在教材与课程建设相配套的前提下,严格规范选用教材申报程序,由任课教师或是教研室推荐拟选用教材,并详细说明推荐的理由。对于不同性质的课程,要采取不同的方法选取教材。针对基础理论课程和基础专业课程教材的选用,应注意平衡教材的先进性与稳定性,避免教师长期使用同一版本的教材而导致其相关知识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同时,应注意保持选用教材的相对稳定性,应鼓励选用国家优秀教材。对于专业特色课程,可以依据教学大纲组织教师自编教材或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编纂教材,从而开发符合岗位能力要求的特色教材,如电线电缆专业与相关电缆厂联合编制的《光纤光缆制造技术》《电线电缆产品检验》等教材。
五、加强实训条件的建设
一些高等职业院校虽然投入重金购置了符合当时技术水平的实训设备,但随着工业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实训设备逐步落伍,而学校由于资金的限制,很难同步更换设备。而实训仪器设备的数量也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往往一个班级50人一起上课,在操作设备时要分为两组,甚至更多组才能完成一个实训项目,这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实训条件的建设,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注重实用性、综合性及先进性。学校可通过自投或与企业共建的方式,不断改善校内实训条件,充分利用实训设备,延长实训室的开放时间,避免由于设备台数和时间的限制而降低实训设备的使用率。可将校内实训设备出租给其他单位做科研使用以增加学校的收入,从而更好地进行实训条件建设。但要严格执行出借手续,安排人员认真填写《仪器设备出借审批单》,设备借出期间,如发生损坏丢失等,应按照《高等职业院校仪器设备的丢失、损坏赔偿处理办法》,由借用单位予以维修或赔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既可以解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又能解决学校教学与企业要求脱节的问题。高等职业院校可选择设备水平高、技术先进、技术岗位多的中大型先进企业,建立长期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权责利关系。学校可以聘请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教学,与学校共同承担实训的教学任务,企业也可以为学校提供学生校外实训的基地,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校企合作更为高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效保证。
六、实行“教学、实训、工作环境一体化”教学组织模式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实行“教学、实训、工作环境一体化”的教学组织模式。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真实的生产案例作为教学任务来引领整个教学环节,将教学讲授和学生实训进行有机结合。其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工作任务的分析、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支撑知识、工作的方法;学生实训的过程则主要包括: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教师的巡回指导与任务验收。这样的组织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灵活地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缩短了企业培训毕业生上岗所需的时间,且使实习生能够很好地适应各自的工作。
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关键在于“技术”,这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要求教师至少要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学校应鼓励教师提升自己。学校可利用每年的省级培训和国家培训机会,或者通过参加高端研修班、出国研修、国内访问学者等方式,加大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还可以聘请名师巡讲,或者聘请企业单位的专家、技术能手等有经验的人员作为兼职实训指导教师,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实践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其次,学校应要求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专业教师每年要保证到知名公司、企业一线顶岗实践一段时间,以便及时掌握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技术领域高等技能人才的能力要求,从而促进专业教师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再次,系部以教研室为单位,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加强新教师培训,“以老带新”,将交流座谈与个体感悟相结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最后,引入竞争机制,建立有利于师资结构调整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如将教师的工资与岗位及个人贡献挂钩,从而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总之,高等职业院校应从课程设置、教材、实训条件、教学组织模式、教学法、师资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并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秋萍.浅谈高等职业院校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12):303-304.
[2]黄华,何秀玲,南燕,等.校企合作共建高职专业案例教材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5,42(13):302-303.
[3]夏栋,谢淑润.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2(4):144-146.
[4]张晓艳.关于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2):39-40.
篇3
关键词:英国;教学;督导;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8-0209-02
英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督导分为外部督导和内部督导。所谓外部督导是指英国政府设立专门机构、组织专门人员对各学校教学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将评估结果作为拨款和社会宣传的依据。内部督导是指学校内部设有专门机构,组织人员对本校教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评估结果作为外部教学质量督导的佐证材料。
一、英国职业教育外部教学质量督导
(一)外部教学质量督导机构及人员
英国职业教育外部教学质量督导工作主要由“资格及考试规定办公室”【The Funding Agencies(FA)】和“教育标准办公室”【The Quality Assurance Agency(QAA)】组织督导小组完成,督导小组一般由女王督学2~3人(其中1人作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和督导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兼职督导人员7~8人(一般来自中学、学院、企业、社区的退休人员)组成,督导小组成员在督导前一般都要经过督导培训,事先掌握督导的内容、程序和督导方法。
(二)外部教学质量督导内容
督导小组依据《继续教育与技能通用督导框架》(2012年版)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督导,督导的主要内容为学生学习成果、领导与管理、教学与学习评估等。
学生学习成果:相对于起点和学习目标,所有学生是否都有所进步和实现了学习目标;不同学生群体之间的成绩差距是否不断缩小(指不同民族学生、不同性别学生、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群体之间学习成绩的差距);学生是否提高了个人能力、合作能力和就业技能;所有的课程是否使学生获得更高级的职业资格,并找到能满足当地和国家需求的工作。
领导与管理:学院领导是否表现出雄心壮志;对所有学生取得的成就是否寄予厚望;对工作质量和绩效的要求是否达到高标准;是否通过严格的绩效管理和恰当的职业发展来改善教学;是否通过完善的自我评估标准来评价本校教学质量;是否考虑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意见来改善和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否成功地建立和管理课程以及学习项目,以满足学生、职工、国家和社区的需求;是否积极推广平等和多样化;是否消除暴力和歧视;是否缩小成绩差距;是否确保所有学生安全。
教学与学习评估:学生是否从教师的殷切期望、约见、关怀、支持和激励中获益;教师是否利用其专业技能进行计划、教学和提供支持,满足每位学生之所需;教师是否先评估学生的起点并督导其进展情况,再制定挑战性任务,并以此为基础给学生授课;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估后,教师是否定期提供详细而准确的反馈,让学生明白该如何改进;教学是否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数学和技能,并且有助于学生实现学习和事业目标;教师是否能及时提供合适的信息、建议和引导,为学生学习提供有效支持;通过教学,是否促进了平等和多样化。
(三)教学质量督导周期、评定等级和用途
督导小组对学校教学质量督导后评定出督导等级,分为1级(优秀)、2级(良好)、3级(满意,有待改进)和4级(不合格),并出具督导报告。督导报告是学院宣传和政府拨款的依据,评定为3级和4级的学校,则政府将限制增加资金资助;连续2次督导评估为4级的学校将由继续教育专员责令其与其他学校合并或关闭,评定为1级或2级的学校,将会获得政府增加的资金资助,鼓励其更好的发展。
评定为1级或2级的学校正常情况下每4~6年接受一次督导(审查),若指定监督的女王督学(所有学校均有1名定期视察该校的女王督学监督)发现其整体表现大幅下降,则会随时督导;评定为3级或4级的学校则12~18个月后将接受复查。
二、英国职业教育内部教学质量督导
(一)内部教学质量督导内容
内部教学质量督导的依据是2012年9月开始实施的《继续教育与技能培训评价手册》。在学习、教学、课程与专业、资助、领导力效果等5个方面,通过数据收集与分析、等级评定、信息反馈、自我评估报告的撰写、改进行动方案的制订和改进工作等督导程序,最后按1、2、3、4级评定等级给出结论,同时形成《自我评估报告》和《质量改进计划》两个报告。
1.自我评估报告。学校每年对每位教师(或其他职工)须进行一次绩效考核。考核指标有成功率、出勤率及其他附加值。同时,学院每年对每位教师进行一次教学情况(含课程教学和其他学习活动)视察和评分,其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依据之一。
成功率:学生保有率(完成学业的学生人数占入学人数的比例)乘以通过率(通过职业资格考核的学生人数占入学人数的比例)等于成功率,成功率按课程(专业)计算,与国家平均水平对比,即得出任课教师的评估结果。
出勤率:上课(或参加其他学习活动)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即为出勤率。英国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平均出勤率为85%。
附加值:考核每位学生与起点(取得成就之前)相比的进展情况,然后汇总学院所有学生的进展情况。学生和雇主的反馈信息也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搜集整理绩效考核所得信息(包括学生书面作业、实习作品等证据),从三个主要方面(学习、教学、领导力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形成自我评估报告。最佳的自我评估报告是可评估的,并且短小精悍。
2.质量改进计划。根据自我评估报告中指出的问题,拟定提高绩效所采取的行动方案,即为质量改进计划。最佳质量改进计划应包括明确的行动和时间表。
(二)内部教学质量督导结果的使用
布罗姆利学院对督导评估较差(3级或4级)的老师,则由学院指定专门人员指导帮助其改进,并不予工资晋级;若教师一直评估结果较差(如连续3年评估为4级),则可通过劳动仲裁予以开除;对督导评估较好(1级或2级)的老师将获得工资晋级;督导评估非常好的老师将作为学院中坚力量培养。如:布罗姆利学院从2014年开始实施一项人才培养计划,每年挑选6人(连续三年挑选18人)经培养作为学院中坚力量。学院每年举行一次颁奖大会,表彰突出员工和学生。另外,英国的职业教育督导既有学校层面的督导评估,又有课程(专业)上的督导评估,两者又各有侧重。在实际督导评估中,更侧重于课程评估。他们认为以同一课程的评估结果相竞争,可以引导学校内涵发展,更具自己的特色,争取在一个或几个课程中跃居全国前列;同时,也引导学校领导层在提高已有一定优势的课程水平上下功夫,不要去盲目追求扩大规模或增设更多的新课程。
三、英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督导的启示
教育教学质量督导是根据本国的有关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和帮助,旨在加强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全面管理,以保障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在教育教学督导方面尚属探索阶段,很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以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1.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督导研究势在必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督导评估应在评估理论、评估体系、评估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借鉴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等)经验,加强应用研究。特别是评估指标体系应科学合理(英国将学生学习成果纳入评估指标体系值得借鉴)、督导评估人员组成应科学合理(英国督导评估人员组成由女王督学为组长,学校、企业、社会各方代表参与组成评估小组,值得借鉴)、督导评估的方法应科学合理、评估结果的使用应科学合理(英国作为政府拨款的依据,值得借鉴)。
2.加强学校内部督导评估势在必行。我国高职学院很多,政府做一轮评估周期较长,完全依赖国家组织的评估无法实现评估的目的,因此,应加强学校内部督导评估,建立学校内部督导评估机制,充分调动学校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使内部督导评估工作常态化。校长和教职员工随时可以用《评估指标体系》这面镜子检查学校存在的问题,扬长补短,促进学校的发展。
3.改进督导评估方法势在必行。要抓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督导评估工作,就必须要研究制定科学、适用的评估方法,设计合理、简便的评估指标,以便于实际应用。
4.加强专业督导评估势在必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建立了一批国家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但各学校所依赖的行业不一样、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较大差异,需要有一批专业“领头羊”,因此,应加强专业评估,引入专业竞争机制,引导各学校专业内涵发展,形成专业特色。
四、结论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尚属初期阶段,存在着体系不够完整、制度不够健全、教育经验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在教育教学质量督导评估方面需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研究、完善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督导体系,形成完整科学的督导机制,更有力的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慧,刘朋.注重学校自我评估:英国教育督导评估的新走向[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01).
篇4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创新;名师导航制;“博雅”教师;培优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当历史的年轮跨入2011年,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已是世界之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使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然而,我国高等教育目前所追求仍是“初级大众化”,这仅仅是一种“量的增长”而不是“质的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专业人才。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优质教育供给与人民不断增长的高等职业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更加突出,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又使得高职教育正面对着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其面对的国际和国内竞争程度也愈加强烈,特别是人才资源和人才质量方面的竞争。在这样的形式下,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将越来越多地被社会各方面所关注。因而,如何提升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也成了当前教育界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首要问题。
一、积极推行学分制,大力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学分制是指完全学分制、导师制和弹性学分制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即允许学生根据专业的教学计划要求自主选择课程。例如,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要真正实施学分制,就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制定新教学大纲。正确理解学分制的学时,根据营销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决定学时和学分;严格管理,促进和保证教与学的质量,加强教学督导和评估工作,激励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保证教学的质量,不能忽视课程内涵,忽视教学质量,单纯追求学分数量。同时必须加强班主任制度和导师制,班主任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考勤和日常管理,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保证学习质量。另外,还要搞好学校的基本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课机会,实施奖励学分制、重修制,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将竞赛和职业资格认证纳入到教学计划中,以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
二、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性综合型人才
在当前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为了适应新形势和培养复合型人才,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培养模式。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高职院校要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要果断、谨慎、逐步推进;要加法减法并用,优化课程体系。在重视学科基础的同时,高职院校还应重视并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实践教学,教学内容主要是从学科知识结构出发,选择最能反映本专业基本操作技能的实践内容组织教学,并注意实习实践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相互衔接,重视培养学生的操作应用方法和技能,弱化对学生实践结果的评判,强化实践过程的规范性操作,重视主动、创造性构思设计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加强教学环节管理,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加强对教学环节的管理、规范和监控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对每一门课程,一律实行课程责任负责制,每门课程至少由3位教师以上的成员组成。例如,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等由责任教师负责组织该课程小组的教师统一制作,形成课件库,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有新的知识、新的教学方法,则由教师自主加入到课件库中,对课程内容和教学大纲的修改,则由课程小组教师统一完成。同时,高职院校要对年轻教师实行助教制和帮扶制,使青年教师尽快地成长起来,投入到教学第一线。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教学环节的管理,质量小组的成员与责任教师担当起对其他教师的教学效果的监控,建立院、系、课程责任教师的三级听课制度,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质量评估制度。由于科技飞速发展,教师素质的提高也成为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部分,高职院校应制定完善的教师培训计划,将中青年优秀教师定期送到知名公司、企业一线,进行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四、加强高等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建设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努力实现知识、技能、素质和做学问、做事与做人的协调发展,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拓宽基础教学的内涵。各专业开设的各类主要课程,要与相应的就业能力直接对接。如市场营销教学针对企业市场调查业务开设“市场调查”课程,针对广告创意制作业务开设“广告实务”课程等。②注重教育创新。要采取各种可能开发大学生潜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继续强化多媒体教学方法之外,大力加强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运用,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商业氛围,感受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的多变性和复杂性。
五、逐步形成完整和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结合企业对学生实操技能要求较高、重视较多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活动中,建议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习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建立自营实训基地既能缓解我国高职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又能解决学校教学与企业要求脱节的问题,可考虑投资创建超市、酒店、旅行社等经营实体,拥有自己的自营实训基地,实施产业化运作,推进名牌战略和集团化经营,让学生有一个稳定的实习场所,配合实施“情景模拟教学”,使课堂教学与实践内容相吻合。
六、转变观念、创新思维
(1)教师队伍创新
①以名师为旗舰、实施“名师导航制”
首先是按照“上网”的思想,特聘国内外名师作为专业领航人,打造高层次人才网,同时,内培外引,广泛吸纳优秀专业人士“上网”。其次,按照“进站”的思想,建立知名专家流动工作站,把著名专家请进站,实行“候鸟式服务”。最后,按照“搞特区”的思想,在高层次人才网上和专家流动工作站里采取特事特办特管方式,搞“特区”服务,即实行全日制服务。
②树立培养“博雅”教师的指导思想
作为高职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增强综合文化素质,摆脱庸俗、唤醒卓异,培养优雅气质。否则,本专业再精通,也不能算是好教师,更谈不上名师。如果教师缺少文化素养,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不会得到社会较高程度的认可。同时,教师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培养创新型学生的前提所在。因此,高校应该科学制定教师培养规划,按照“分级管理、责权统一”的要求,采取“分批办班、集中培训、分类指导、典型示范、逐步推进”的办法,促进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
(2)教学方法创新
①实施“培优教育”
现在多数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都是实行培优补差,坚持“通才”教育、“博雅”教育,数百年来的高等教育实践证明这是正确的。但某些个别学生总是执迷于单科独进,对其他课程很难学进去,即所谓的“偏科”,这部分学生也应该得到承认和支持,实施“培优教育”制的目的就在于为这部分特殊人才提供成长的环境,让他们真正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
②实施“滚动排课”制
教育是“超市”,是提供教育服务的“超市”。实施“滚动排课”,即提供各类课程供学生来选择,学生可依据自身兴趣和实际需要去选听不同的课程或不同老师所讲授的课程,真正体现了教育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思想。
(3)管理制度创新
篇5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430)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与有效方式。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关系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核心因素。因此,构建良好健全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显得极为重要。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探讨与研究,指出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6—0076—02
收稿日期:2014—01—29
作者简介:马仁听(1971— ),男,浙江临海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高级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高,而由于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高职教育教学的质量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需求,严重阻碍了高职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为了更好地提升高职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高职教育进行人才的培养,必须对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改革,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概念
(一)教学质量
狭义上的教学质量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互动的质量,也就是课堂质量。广义上的教学质量是指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素质方面得到提高,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在高等教育中,教学质量是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所投入的人力与物力的质量、通过教育而产出的结果的质量、教学实践的过程质量的总和。教学质量的基础,在于教学对象为适应社会需求而对自我进行的充实与丰富的程度。在学校教育质量总体结构当中,教学质量是其核心内容。
(二)教学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包括宏观教学质量管理和微观教学质量管理两个方面。宏观的教学质量管理是指学校为培养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在知识、能力结构和水平等教学方面制订的质量要求,是学校为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提供的指导性文件以及确保顺利教学的政策与管理措施。微观教学质量管理是指学校提供教学资源以及制订相关政策,确保学校能够全面、有效地管理具体教学环节,并通过调节控制教学活动,保证学校各方面运作能够协调进行,从而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标准
首先,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必须掌握与高职教育相互匹配的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理论;还应该充分掌握紧跟时代潮流的技术、工艺与知识;在处理应急突发事件时,高职学生还应该具备较强的随机应变与现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学生较强技术应用的能力。高职学生既应充分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操作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生产、建设、管理以及服务等工作岗位中,把相关的理论图纸等转化成实体物质并进行生产。
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
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监督关系到学校的每一个方面,在进行监督管理的工作中,必须具备能对学校其他部门进行监督的权限。而在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中,没有设置相应的教育教学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只是把教育教学的质量监督与管理放在常规事务管理中,这样便容易造成教学质量管理的工作与学校其他事务相互冲突,还会造成对学校高级与平级部门无法进行监督管理的情况。因此,当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都没有得到妥善的监督管理。
(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不足
我国当前的高职院校大都是由原来的中专院校等改编而来的,学校管理体系中的人员也基本保留了原班人马,这样便导致了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都还停留在之前的管理层面上,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理解得不够深入。另外,原先的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所学专业也极少是教育管理方向的。这些非专业人员由于缺少相应的理论基础做支撑,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大都是慢慢摸索着进行的,没有经过系统性的规划整理。
(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监管不全面
当下许多高职院校在实施监督管理工作时都是单方面地针对教学过程,而没有充分意识到教学质量的管理工作应该是要对高职教育中所有的组织结构进行监督管理。在进行教育教学监督管理工作时,除了要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外,更应该对教学质量的源头以及结果进行监督管理,比如在进行教育教学监督时,不仅要对理论教学进行监督与管理,更应该重视对教学实践的监督管理;不仅要对教学的过程进行监督管理,还应该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及教材等进行监督管理;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层面进行监督管理,还应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其他各方面的能力进行监督与管理。在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只有实行全面的监督管理,才能有效促进教育教学的质量,才能构建全面有效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四、 解决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措施
(一)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管理范围的全面化
在实施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使监督管理的范围扩大至高职院校内所有成员以及与教学有关的一切事务。只有当全体师生对待教育教学管理的思想态度有了转变之后,才能形成相应的责任感;只有当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学生等全体成员都形成了责任感之后,才会行之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只有当学校的管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一层面,而是对教学实践、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学生的综合素质等以往忽略的层面也进行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之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得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才能得到完整的构建。
(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成效如何,主要在于学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是否真正到位。在实施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且多给予管理人员外出学习的机会,对具有潜力的管理人员应该帮助其进修,以提高其管理水准。只有全体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才能有效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质量。
(三)增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测评机制的有效性
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监控,除了要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进行以上的改进之外,还应该建立行之有效的测评机制。在高职院校全校范围内进行高效的教学质量测评,能够对全体教职人员与学生起到引导、教育的作用,还能充分检测教学内容是否满足社会的要求以及管理方法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肩负着重担,必须培养出符合社会与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而在高职教育中,教学质量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建立高效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
参考文献]
[1]杨义波,阮涛,方舒燕.建立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6(2).
[2]李鑫伟.建立和完善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甘肃农业,2005(12).
[3]乔丽,崔雪冬,陈戈.高职教育应建立教学质量管理机制[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篇6
关键词:职业学校 教育教学质量 见解
随着国家对职业学校投入的不断加大,我国的职业学校无论是办学规模、硬件建设、还是育人环境都有了很大改观,大多数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都有了质的飞跃。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目标,创新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完善激励机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职业学校的发展步伐。
二、主要工作思路
走内涵发展,在科学管理、精细管理基础上,一手抓学生培养:1、主抓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培养。2、主抓学生实用、适应性专业技能提高。另一手抓教师培养:1、主抓教师思想素质的提高,增强教师的敬业意识、责任意识,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2、主抓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培养教师“一专多能、多专多能”,培养更多的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
三、发展目标
创建高效稳固的育人模式,逐步把学生培养成为具良好思想品德、良好行为习惯、较强专业技能的合格人才。逐步打造出一支责任意识强、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然对学生行使各项管理、提高学生素质,其任务最终还要落在教师身上。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对学生实施各项管理及素质教育的好坏。从学校教师自身特点来说,要抓好这两方面素质的提高,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抓教师思想素质提高
①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务处不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师德教育研讨汇报会,让每位教师经常剖析自己,使每位教师要有为人师表的意识和责任,树立好教师形象。
②加强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教务处不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培训会,贯彻部门主任与课任教师谈话制度,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教师自主加强个人修养和能力提高的意识,发挥好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2)抓好技能教学工作
技能教学质量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要抓好技能教学,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规范技能教学:虽然教无定法,但每个专业每门课程都有其一定的规律可循,特别是技能性、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更有其规范性要求。只有规范操作,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技能,才能更好适应社会需求。学校将对每个专业每门课程建立上课规范要求和模式,使技能教学质量整齐一致。
②匹配高质量的专业课教师,信奉名师出高徒。
篇7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内容;途径
在评价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时候,首先应要将其特定的培养目标作为根据。教育部门相关文件指出,在职业教育当中应该使学生将终身学习的理念树立起来,并且针对学生的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进行培养,因此职业岗位性这一特点必须要在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当中充分体现出来,从而将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构建起来。
一、针对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理念进行创新
1.保证职业岗位与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之间的紧密联系性
职业教育与职业岗位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当中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和差异性。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专科层次的培养目标是其中统一性的主要表现,而不同行业以及不同岗位的个性化需求是其中差异性的主要表现。由于我国生产技术以及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变化,势必会影响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及专业设置等各个方面的教育内容,而职业能力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也由于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时还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这样在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时候必须要紧密地结合职业岗位的特点。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方式
现在高等教育已经越来越变得大众化,而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就是其中最主要的表现,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为社会发展及区域经济提供服务,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主体也出现了相应的改变。在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中,教师单方评价是最主要的内容,而现在已经逐渐转变为社会声誉、用人单位以及学生全方位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要想将新的职教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起来,就必须要对其进行改革,用全方位的、多元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制来替代单一化的监控评价及制度。
3.教学质量监控评价要具备创新与多元化的形式和内容
“教、学、做”一体是现在的人才培养模式所强调的,这就使得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尽管都是高等职业教育,然而服务业、制造业、农业等专业建设在课程模式、入学条件的形式及内容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专门的人才是现在企业都需要的,由于人才培养需求不同,所以必然会导致评价内容的不同。在“教、学、做”一体改革当中,发挥作用的不仅仅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学校必须要立足于全局重新组合与分工传统意义的教学结构,从而将与教学改革相适合的管理方法和机制建立起来,这样学校就能够用由教学服务、教学组织及教学应用等构成的综合评价取代现在教学组织的程序化和规范化评价。
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
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和质量标准是建立质量体系的主要内容,以质量标准为根据可以从两方面对学校教育进行评价:首先是以学校教育体系为根据进行评价;其次是以用人单位反馈的社会评价为根据进行评价。其中社会评价是最根本的评价,在针对评价指标进行制订的时候必须要做到与培养目标相符合、准确、客观。职业院校质量教育监控保障体系通常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以教学质量工作模式及组织构成等作为主要内容的实施组织保障系统;其次是将教学质量监控作为主要内容的监控评价系统;再次是教学质量教程管理,以教学质量标准作为主要内容的管理系统;最后是将教学质量信息数据平台作为建设目标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总之,要想使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的实现得到保证,并且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特点体现出来,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就必须要从常态出发,并且进行积极的探索,最终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监控、社会评价元素融入进来,从而将企业、行业协会、学校等共同参与的质量组织保障系统构建起来,要全面实施学生、校外企业、教学督导、院系内部等共同参与进来的监控评价系统;将有效的结合过程与结果、校内与校外的教学质量管理系统构建出来;使质量信息反馈系统的监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将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构建起来。
三、职业院校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保障的有效途径
1.致力于教学质量实施组织保障系统的建立和健全
教学质量实施组织保障系统必须要能够将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的职业院校的培养模式充分体现出来,从而能够构建一个由教学校长、专职教学质量监控机构、校(系)教学委员会、学校督导队伍、各系部教学管理机构、行业协会、教研室、监考和巡考队伍、学生实习实训及就业企业等主体共同组成的实施组织保障系统,这种下移管理中心的方法可以使质量监控体系得以全过程、全员和全面的建立。职业院校在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的时候应该将重点放在实训及实验等实践教学当中,怎样使实践教学的质量得到保证,并且能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已经成为职业学校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职业院校如果要想保证针对有特色的人才进行培养,就必须要将实践环节的质量管理抓好。
2.在构建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时要让全体师生共同参与
职业学校的教学检查评估体系主要包括:社会调研、人才需求信息、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信息、教学评优、教学观摩、各种教学检查、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相互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以及教学检查制度等。与此同时,在构建教学质量评鉴共评价体系的时候,必须要让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学校应该针对专人组织开展有效的校外调查,这样就能将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建立起来,并且使评价导向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针对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和检查。
3.充分利用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发挥其教学监控功能
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是对毕业生就业实践、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环境及教学过程等各种信息的反馈和跟踪。一方面,职业学校要积极地采集和分析校内监控各环节的各种信息,从而及时有效地指导校内教学过程的教与学;另一方面,职业学校还应该针对人才市场的需求信息进行调查和分析,并且及时地了解就业岗位中毕业生的适应状况,从而为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人才的规格和目标提供非常关键的信息。在进行信息反馈的时候,职业学校应该反方向沿着质量监控体系的各种程序和环节,从而对质量信息进行传递,这样就能形成有效的闭环。除此之外,职业学校还应该对专人进行组织,使其及时地跟踪反馈的结果,这样才能真正地解决和落实各种问题。
必须要将科学的评价和监控机制作为基础,职业教育才能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结构体系要将制约机制充分地体现出来,通过对合理的制度保障和惩戒措施的利用,从而最终使育人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总之,职业学校必须要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才能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最终实现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苏晓明,张成萍.试论新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J].教育与职业,2011(33).
篇8
关键词:教学质量;IT行业;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02-0086-03
所谓教学质量评价(简称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是否达到一定质量要求所做出的价值判断,其目的是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和对被评价对象做出某种资格证明。有反映教育实际状态,检查教育方针、政策的实现程度,评定学生质量,评价教师及其教学质量,评估学校办学水平等实际用途的功能;又具有检验教育改革、教育实验效果为教育决策提供反馈信息,促进教育基本理论发展等理论研究用途的功能;还具有充当教育管理,教学管理的工具职能。
1当前我国IT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
1.1IT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
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设立了教务处、系部、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机构,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开展了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专业评估,但IT类专业教学与其他专业教学特色不一样,现行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能涵盖到IT类专业全部教学环节,相互之间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待系统化、科学化。
1.2IT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不明确、不健全
IT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不明确是当前高职院校IT类专业教育质量评价一个重要问题。主要表现两方面:一是在机构设置上、人员构成上还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监控机构;在教学质量评价上,没有建立起对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在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上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性教学,重教学秩序,轻教学内容,重教师的教学理论素质,轻实践能力,重学生理论考核,轻实践动手能力。二是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没有IT行业参与,距离教学活动各主要环节实现标准化尚有较大差距。多数高职院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对现行的“2+1”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教学、项目式教学和模块化教学没有相应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
1.3IT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小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和评价理念相对落后
IT专业教学特色与其他专业不一样,在教学评价的理念上存在很大的误区。例如,教务处(督导)、系部、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机构,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往往教务处(督导)的意见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而教务处(督导)绝大多数是退休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IT类专业知识,如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动漫设计、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技术等专业并不是很了解,对教学质量就不能做出较全面的评价。另外,对高职IT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中,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忽视教师和学生内在的成就动机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目标。
2进行IT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所遵循的原则
2.1理论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
构建高职IT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既要遵循和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规律,又要遵循和符合IT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既要具有理论性,又要有可操作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适合评价的目的与功能,要能为理论所检验和证明,但更重要的是在微观层面的具体操作上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有工具性的模型、程序和具体文件,有便于操作的工作指标和评价标准,使整个监控与评价过程能够为学校各部门、IT行业接受和认可。
2.2静态性与动态性相结合原则
所谓动态性指基于网络平台的评教活动,使教学质量评价活动在任何时间、地点均可进行,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使IT行业和已经就业的毕业生更方便、快捷地参与到教学质量评价活动中来。所谓静态性指基于问卷调查、听课、座谈等评教活动,教学质量评价小组成员在教学现场或听取学生的意见或建议,获得第一手的教学信息,使取得的数据更加真实、可靠。在教学质量评价实施过程中,注重静态性和动态性两者的结合,避免评价数据的片面性。
2.3IT行业参与的原则
高职IT类专业教育是面向IT行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IT对毕业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评价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IT行业应该参与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来,没有IT行业参与的IT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科学的。从某种程度或意义上来说,IT行业教学质量的评价结论决定着某一位教师或某一学科的教学质量好坏。
3高等职业教育IT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
3.1建立IT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公共信息网络平台
IT类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长期的评价过程,它不应局限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公共网络信息平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评价组成员主要包括:IT行业、院设系部、院设督导、系(部)学生、职教专家等。建立公共信息网络平台主要包括:建立面向IT行业的网络信息平台,使专业教学目标制定、培养方案设计向IT行业公示、征订成为可能,建立了授受IT行业的意见或建议的便捷渠道,使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更具有针对性,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更具有先进性,培养的人才更好地满足IT行业的需求;建立学生评教、专家、同行评教网络信息平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使评价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建立IT类专业毕业生质量信息反馈网络平台,一方面可以促进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以教务处为主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反馈中心,其目的是保证网络平台信息的真实性。
IT行业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主导者,建议强化IT行业对高职院校IT类专业教学评价的主体作用,并重视其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
3.2依托IT行业,建立符合高职IT专业教学特色的教学质量目标体系
IT类专业教学要成立以职教专家、IT行业专家和IT生产开发一线骨干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顾问委员会,本着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原则,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采取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结合毕业实习检查和毕业生情况,调查并收集IT行业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认真研究,通过综合分析,明确专业的岗位定向,确定高职专业教学质量目标体系。此外,高职院校还根据国家IT行业发展规划、IT生产开发单位对相关IT人才需求及学生就业地区和单位的变化,对教学质量目标体系进行适时的修订,使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与岗位实际需求相一致。
3.3改革传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符合IT类专业特色的评价体系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模式也作了较大幅度地改革,IT类专业教学模式多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和项目式、模块化教学模式。传统的院设督导、系(部)、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评价机构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必须建立一套满足新的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例如针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首先要针对课程的功能和教学目标作任务分解,建立相应的任务书,其次交于IT行业和学校主管部门审核,然后是课程教学活动的实施,最后是课程考核。在课程考核时,试卷内容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课程任务书的相关内容进行设计。
4实施高职IT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带来的思考
政府、IT行业(社会)、高职院校是高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政府评价为指导,以社会评价为评价依据,以学校自我评价为核心。政府、社会、学校应该成为三个彼此相关又相对独立的主体。
4.1使IT行业成为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
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从IT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到培养方案的设计均要征求IT行业的意见或建议,使教学目标制定更有针对性,学生学习更有方向性。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主动将一部分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活动交由IT行业进行,例如,CAD制图、Photoshop绘图、3D制作、网页制作等,学生也可将自己的作业(作品)上传到IT行业网站,接受专家测评打分,也可上传至专业网站接受网民的测评。再如毕业实习课可在IT行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与高职院校教师配合开展毕业实习,毕业实习的考核由校企双方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共同进行。
4.2深化校企联动,实施学科教考分离
深化校企联动,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同时每个IT专业都要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其成员由校企双方共同组成,使整个教学的全过程都能紧密地依托IT行业。我们建议专业课程考核实行教考分离,即由IT行业根据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制定试卷,考核可以借助于校企网络平台,也可是在教学现场进行。另外,也可将一部分科目的考核与一些职业资格证书和特定行业的技能证书挂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考分离。鼓励高职院校与相关部门结合,将部分专业课程或实践能力课程在劳动部门和行业组织注册,使毕业生在获得学历文凭的同时,能够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接受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评价。
高职院校IT类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繁杂的工程,用“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社会适应度和IT行业满意度”的标杆来衡量高职教学质量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IT技术的不断创新,新的教学模式的不断出现,高职院校IT类教学质量评价必将走向成熟。
收稿日期:2007-10
参考文献
[1]王汉澜. 教育评价学[M]. 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
[2]涂恒汉. 学校教育工作评价[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3]朱宝贵. 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现状研究[J].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3).
[4]冯俊华,王恩宁. 高职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建设改革探讨[J]. 边疆经济与文化,2OO6,(9).
作者简介
陈顺立(1973-),初级,硕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计算机)。
通信地址:重庆 上桥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系 (400037)
篇9
Abstract: Th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is an integrated system which can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through organic integration of various factor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model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Britain, France and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On the basis of Western occupation education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experience, this paper elaborated the enlightenments to China's occup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from these aspects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research on system theory and discussion, focusing on the "teaching" of tecachers and "learning" of students, taking into account "peer assessment" and "self assessment", combining summative assessment and process.
P键词: 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
Key word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teaching quality;monitoring;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6-0162-02
0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是一种唯知识的质量观,衡量标准是所学知识的多少。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质量观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应适时转变教育质量观。而西方国家职业教育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分析西方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模式,借鉴西方国家的成熟经验建立我国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模式。
1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内涵
院校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是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需要协调发展质量、规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确保个体的健康、长远发展[1-2]。
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就是指院校为提高教学质量,依据教学质量的标准体系,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建构起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模型,制定出一套规章制度体系,以对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环节和各种因素进行系统的监督、控制与评价,确保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以及最终结果都能达到预期目标,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管理活动。简而言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教学质量标准和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评估、反馈、调控等环节[4-5]。
2 国外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模式分析
职业技术教育最早发源于西方,其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也比较成熟,随着不断完善和发展,根据其教育模式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2.1 英国模式
英国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由统一的评价框架、外部评价、学校自我评价构成的开放式和发展式的评价体系。英国教育标准局制定的评价标准“共同评价框架”是督导评价的依据,也是职业院校开展自我评价的依据。1992年,英国通过立法将教育标准局从教育部独立出来,成为中央政府对全国教育质量进行监测的权威机构。外部评价,主要是建立起完善的职业资格证书教育质量的监督保障体系和实施独立的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内部评价,各职业学校构建了“高于外部评估标准、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其评价标准、评价内容、方法和程序都向学校、行业和社会公开。这种以外促内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不仅尊重院校自由、学术自治,也实现了内、外质量保障的完善结合与优势互补,共同提升职业教育质量,进一步推动英国职业教育的发展[6-8]。
2.2 法国模式[6][7][9]
法国职业教育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式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发过高职教育教学评价中,政府占据主导管理作用,通过依法成立国家评价委员会,评价相关单位和个人,包括政府及其相关人员、教育系统及其相关人员、家庭、企业等,要求评价过程必须独立、公正、客观、权威,确保评价结果具有较强说服力,由评价委员会负责解释评价结果,并且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由于高职院校的投资拨款与该委员会的评价结果存在直接关系,因此通常各高职院校都会积极配合教育评价机构,努力开展好教育教学评价工作。
2.3 美国模式
美国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可以分为国家、州和地方、院校三个层次。美国的高职教育形式主要是社区学院,由于评价对教育的推动作用,美国很早就开展了针对职业教育的评估活动,实施对社区学院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价与监控。美国职业教育评价主要以目标为导向,各级政府都参与其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管理、实施和监督功能,同时工商、企业界人士和协会组织也积极参与到评价当中去,为组建评价委员会、制定标准、评价职业教育结果献计献策,形成了科学高效的外部评价机制,共同促进了美国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健康发展,保障美国职业教育输出高水平、高质量的人才[10-11]。
2.4 德国模式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普遍采用内部u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方法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政府出台《职业教育法》,对各类职业训练制度、组织和考试制度作了原则规定。参与职业教育评价的机构主要由以下四者组成:一是联邦和州政府的相关教育部门;二是第三方中介认证机构,它们根据政府和行业政策制定的认证标准进行质量评估;三是各类行业协会,它与官方机构共同制定职业教育机构的设立标准;四是各职业院校,这是自我评价的主体。一般而言,各职业院校每年进行一次自我评价,每五年接受一次州组织的教育质量评价考核 [7][12]。
3 对我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启示
3.1 加强对体系理论的研究与探讨
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方式,往往沿用的是普通高校学历教育的评价模式,使得职业院校对培养目标的定位把握不准确,致使质量监控与评价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契合度不高。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必须建立在大量、充分的理论论证的基础之上,需要反复论证,认真思考研究。
3.2 注重教师的“教”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学”
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和中心。教学质量评价的重点不要放在评价教师的“教”上,评价指标不能过多地关注教师的教,重点应考虑学生对于教学的主观感受、加入学生对于自己“学”的审视和评价。不但要考察和评价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一些要素,例如教学组织、教师的语言、课堂提问、内容安排等等,更应该考察和评价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听课、练习和反思等内容。应该更新教学理念,要求课堂教学注重教学过程的优化,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重视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
3.3 兼顾“他评”和“自评”
外部治理评价至关重要,但是内部质量监控同样不容忽视。外部质量评价,尤其是上级部门组织的评价,学校都应该加以重视,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分析原因并找到解决方案,力争得到良好的评价。评价结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招生及学生的就业等,必须尽量获得优良的评价结果。但事实上,往往学校内部质量监控活动才是真正发现问题的环节。必须严格要求相关人员照章办事,不能流于形式。
3.4 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
评价不但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还要重视学习过程;不但要注重教师的最终教学结果,而且还要重视教师发展和教学过程。应该更新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强调建立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体系,在课堂教学中,鼓励每个个体学生都发挥自己的天分,张扬自己的个性,找到自己的潜力。利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的评价方法,激励学生学习,挖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使学生更加的了解自己。将评价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不应忽略了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形成过程的考查。
参考文献:
[1]邓红霞.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研究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06.
[2]齐辉.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J].辽宁高职学报,2004,6(6):24-26.
[3]宋蕾.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初探[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2,6:10.
[4]王长荣.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J].教育教学论坛,2012(29):113-114.
[5]张立明.完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http://.cn/ShowArticle.aspx?ID=2202.
[6]赵居礼,李继刚.八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扫描[J].职业技术教育,2001(30):52-55.
[7]任君庆.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比较及对我国高职高专教育质量保障的启示[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4(2):66-69.
[8]赵居礼,李继刚.国外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及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EB/OL].2010-03-15.
[9]侯翠环,屈书杰.法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5):81-84.
[10]Bailey T, Morest V S. Defending the Community College Equity Agenda[M].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715 North Charles Street, Baltimore, MD 21218, 2006.
篇10
【关键词】合作办学;教学质量;教学管理;高职教育;护理专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74-02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开展高职教育护理专业与医疗卫生机构的深度“校企合作”,实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过充分调研论证,举办专科层次护理专业驻点教学班,把学校的护理专业办在所培养的人才就业的行业机构――具备专业教学能力的医院。高职护理专业驻点班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控制各项举措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是合作办学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1 驻点班教学管理
1.1教学要求 实施驻点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是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实施教学,驻点班学生的学业要求与在校生相同。江苏建康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专科层次医药卫生类普通高校,前身是江苏职工医科大学,开设普通高等职业教育护理等专业已十余年,长期与全省70余所二级甲等及三级医院合作,为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专门人才,并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服务;各级医院积极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共同探讨人才需求、专业设置及培养目标、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规格、教学改革,开发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教学、完成临床见习及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教学。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学院经与有关医院商议,确定合作办学、促进毕业生就业,在医院举办学院的教学班级,首批选在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的城市,分别与二级甲等、三级综合性医院(以下简称“医院”)合作,各举办一个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驻点班。学院和医院结合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探讨驻点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各教学环节。一致认为,执行与学院相同的教学标准、考核标准,并将课堂教学与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相对接,将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需要的知识、技能及学生职业养成、知识迁移等相结合,教学内容选取与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范畴相融合。通过学习与训练,学生毕业达到大专层次要求,具备护士执业资格,为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及未来专业技术职称晋升奠定扎实的基础。
1.2师资队伍管理 任课教师是保证驻点班办学和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驻点班任课教师基本来自医院,驻点班任课教师基本要求是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经过学院的教学管理和任教要求培训,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实训指导带教能力和教学管理能力,逐步达到双师素质要求。医院成立相应课程(学科)的教研室,医院护理专家、临床科室负责人或学科带头人担任教研室主任,护理专业课程以护士长为主承担教学任务。正式授课前,学院和医院共同举办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学院老师与医院老师集体备课,学院老师上公开课;医院老师试讲或上公开课,学院老师听课并进行点评交流,还结合学院接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院老师进行说课活动,医院老师代表前往听说课并听取评估专家点评。医院任课教师经过这些活动,较快体验了医学高等教育课程教学过程,适应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要求,能够胜任教学工作,为实施教学和保证教学质量做好了积极准备。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医院任课教师在学科领域和临床及护理技术工作熟练的基础上,在教学内容设计、案例教学、临床及护理理论与学科前沿联系、专业新技术及新流程、实践教学等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对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专门人才,有着比学院任课教师更强的优势。医院任课教师在系统的备课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深入研究专科层次高职护理专业课程特点和教学要求,在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角色扮演、多媒体课件、临床情境教学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实施教学,“教、学、做”一体,不仅提高了教学能力,还对任课教师自身业务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
1.3日常教学管理 驻点班组班是由学生自愿报名、医院参与遴选,学生基本情况与在校生无明显差异。学生在校已经学习1年大学文化课、医学及护理专业基础课、基础护理等课程,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护理基础知识和初步技能。在校一年级学习的基础上,驻点班学习2年,二年级主要学习临床护理课程,如内、外、儿、妇科护理,以及急危重症护理、传染病护理、精神科护理等专业课程,三年级进行为期1年的毕业实习。由学院与医院按照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在课间见习,每周安排固定时间见习,以及倾听病人诉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比学院校内教学活动更为丰富、更加贴近临床一线实际工作。
驻点班的日常教学管理,执行学院的教学制度。由于举办驻点班的医院已经具有相当的教学条件,能够安排专用教室正常进行多媒体课件教学;建有与临床病房相同的实训室;驻点班与学院班级使用相同教材、教辅材料,教师共同探讨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并加以实施。驻点班由医院配有班主任在学院教务处及护理系协调、医院护理部或科教部门领导下,对驻点班进行日常教学管理。
2 教学质量管理
2.1实施全面质量监控 驻点班学生离开学校进入医院环境,类同高职教育的“厂中校”办学模式。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更与实现培养目标、通过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应聘就业等直接相关。在学院分管教学院长领导下,学院教务处和护理专业所在系负责人,医院分管的院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负责驻点班的教学管理。学院和医院共同确定驻点班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①学院、医院;②系、教研室;③学生及服务对象反馈三个层面。学院教务处、督导处会同医院临床护理教学管理部门,检查督促驻点班教学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执行学院教学规章制度,从学期教学安排、教材及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试卷及考试组织、成绩分析、学生测评综合分析等方面,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实行系统化管理;护理专业所在系及其课程所属教研室与医院教研室(护理部、临床科室)具体管理各课程教学质量情况,对任课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学生的课程学习、学情、课程考核试卷等全面分析;学生反馈,主要是通过学院领导及教务处组织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并在实习检查过程中,向病人了解实习生情况,全面了解教学各环节情况。
2.2 实现培养目标 驻点班25~30人的小班化教学,医院选任专职班主任,教学管理较为严格,注重学生学风教育,质量意识,临床见习等实践环节促进对课程学习的促进作用。通过五届驻点班学生学业成绩分析,驻点班学生课程考核,对专业主干课程,如内、外、儿、妇科护理等,实行与在校生统一考试、教考分离,由学院对试卷统一命题、统一阅卷,合格率99.2%,高于在校生的97.6%,均分76.1%略高于在校生的75.9%;学院组织的类同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护理专业“专业实务”、“实践能力”统一测试,成绩明显优于在校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注重理论联系临床实践,临床专业课程联系医学基础课程,学生的临床运用能力、咨询服务能力、沟通能力等,明显优于在校生。
2.3对接职业标准,提高就业能力 驻点班学生在医院实习继续完成学业,按规定在毕业前报考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5届学生中有3届毕业生均已参加考试,通过率均为100%,与江苏建康职业学院护理专业在校生通过率在校生相同,表明高职护理专业教育教学已融入护士行业标准并成功对接执业资格证书,获得护士专业技术职称,不仅为就业、执业奠定了基础,也为毕业生执业后专业技术职称晋升迈出关键一步。驻点班毕业生,应聘各级各类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通过各地人事(人力资源)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组织的招理论综合考试、面试、实践技能考核等,已全部成功就业,均为县级和县级以上医院,就业质量较高。
参考文献:
[1] 张连辉.高职护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护理研究. 2012 ,26(12):1129-1130
[2] 汪庆玲,戴鸿英,巫向前,等. 高职高专护理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中华护理教育.2011,8(10): 438-441
[3] 马如娅,董美蓉,李惠玲,等.高职护理专业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方式的实践.中华护理杂志. 2011,46(2):150-152
[4] 饶和平,徐旭红,吴忠勤,等.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调查与分析.护理研究.2011,25(30): 2743-2744
[5] 方英英,张日新,王正值,等.院校合作驻点教学模式培养护理人才的效果分析.护理管理杂志.2012,(10):741-742
[6] 杜爱萍,罗红艳,王哲敏.高职护理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护理学杂志. 2009 ,24(13):10-13
- 上一篇:乡村教育的振兴
- 下一篇:个人食品安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