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讨论技巧范文
时间:2024-03-28 16:38: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分组讨论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Group Discussion教学的涵义
Group Discussion教学模式是指以遵循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逻辑程序,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由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以讨论形式进行问题的发现、探究,为他们提供自由讨论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这既是教学方法的重要形式,也是对人进行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二、Group Discussion教学法应用的现状分析
我们发现,运用这种教学手段一方面可以提高有限时间内学生学习、交流的频度与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优势互补,也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1.学生面涉及狭窄。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和心态差异性,因此分组讨论时往往出现以下现象:少数学生反应快,讨论非常积极,也非常投入,而多数人心不在焉,他们几乎成为多余人,只能坐在那里“看戏”,甚至利用这个机会说无关话题;小组汇报真正发言的无非就是一两个学生。这样真正参与的只有少数几名学生,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
2.主动合作意识薄弱。在小组自由讨论活动中经常会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出现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还有一部分学生有点走神,甚至有极少部分很消极,好像自己是门外汉,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原因是有些学生由于还没有预习新课,独立思考能力不够,或者是教师事先根本就没有提出让学生预习和思考的要求。
3.重形式,缺乏实效性。目前,很多教师在课堂中都应用了讨论法,但是他们把讨论默认为学生已经能掌握的一种方法,缺乏对学生进行讨论技巧的培训,使讨论停留在简单的让学生围成一圈、头碰头的一种谈话模式。我们也常常发现能力好的学生包干的现象;或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教师要求几个人讨论问题,由于有些问题过于简单,并不具有探究性,也就是把不必要讨论的问题拿来分组讨论,此时学生虽然按照教师的要求在发表自己的看法,形似很热闹,但这种分组讨论只有表面形式,没有实际效果,经常是“一场热闹的没有实质收获的戏”。
4.时间很难把握。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习,教师常常由于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有的学生讨论到点子上、有的学生正在讨论的兴头上、有的学生还在探索其中的问题时就不得不喊停,给学生的时间不足,得不出真正的合作结果,不能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也有安排学生讨论时间过多的,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影响了教学效果。
以上这些问题在实施Group Discussion时常常存在,从教师如何教的角度来看,归结起来主要是:如何恰当地设计分组讨论的问题;如何让学生事先准备并激发和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如何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处理与同学的相互关系;如何合理分配分组讨论在整堂课中的时间。另外也反映了学生分组讨论学习需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因此,笔者尝试在自己的教学班里运用Group Discussion来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效率,努力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探索以上分组讨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试图找出适合自己教学的有效Group Discussion教学法。
三、Group Discussion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及启示
1.教师要转换自己的角色。学生的活动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因此,在分组合作讨论式的教学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教师要少做、少说、多看、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的角色,做好“导”者该做的事情,使学生在平等的对话中,主体得到充分的体现,进而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会学、乐学的境地。
2.把评价权交给学生。教师在参与讨论时,学生往往会用一种依赖的、期盼的眼光看着老师,急切想知道教师对自己答案的评价。这时教师要学会卖关子,善于把这个绣球抛给学生,引导学生相互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不但知道了自己结论的对错,更学会了吸纳别人、与人沟通,既相信了自己,也尊重了别人。
3.讨论的问题要精选,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要步步深入,有一定的层次性。设计讨论问题的前提是一定要紧扣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从三维目标入手,在此基础上设计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问题。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学生思维并且是有价值性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在设计问题时,要设计步步深入有一定层次性的问题。尽可能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作为讨论学习的载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探讨的时间。
4.分组方式要灵活。可根据不同的情景、问题,使用不同的分组方式。具体有以下几种:
(1)两人互助式。同桌的两人就是一个自然的互助学习小组。这种方式能迅速覆盖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学习的机会,达到共同参与的目的。
(2)小组竞争式。对于几个平行并列的教学内容,按班级座位分为几个小组,让各组负责一项内容开展,然后派各组代表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课堂上交流汇报,达到全班学习的目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竞争意识,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5.讨论的形式要多样。灵活运用分组讨论的不同方式是吸引学生参与讨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
(1)相互补充法。在小组每个成员独立思考后,随机决定一位成员陈述自己的意见,其他成员以他的意见为参考,发表见解,学生们更容易发现差异,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最终形成集体意见。
(2)相互提问法。可小组内提问,也可小组间提问,可学生之间点名提问,也可男女生相互提问等。这样的方法增加了趣味性,如加入一些竞争机制,则使学生产生较高的积极性,也培养了集体荣誉感。
6.培养学生有效讨论的好习惯:
(1)告诉学生讨论时必备的几个特点:热情倾听;积极参与;高度注意;共同商议。
篇2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09(A)―0019―01
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学生分组、时间安排等一系列问题处理不当,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那么,如何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呢?
一、教师要相信学生,督导学生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独霸”课堂,教师讲,学生听,形成了学生依赖教师,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虽然课改不断推进,但是很多教师还是放不开手脚,总担心学生知识没有掌握。这种不信任,促使教师把许多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能掌握的知识也放在课堂上讨论,浪费了时间;或者在学生还没有充分讨论的情况下,就要答案,有时直接告诉答案。久而久之,学生不仅没有获得成功的体验,还依赖教师,导致合作学习形同虚设。
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只有相信学生,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刚开始学生可能不适应,探讨问题的时间会长一些,正确率也不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会有所改变,使学生逐渐养成主动思考和深入探究的习惯。合作学习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严格要求学生,督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问题时要适时给予引导,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与他们一起寻找答案,并给予相关技巧的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主动摘取成功的果实。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组成要合理
合作学习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活动。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激发学生主动表达自己观点的兴趣,让每个学习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从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根据这一理念,在分组的时候,就不能随意分,要从学生的知识层次和个性特点等方面全面考虑。
教师要特别注意小组的组成。笔者认为小组的分配不仅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还要注意将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一般的学生合理搭配。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因为表达得好,就会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化为内驱力,促使他们更努力地去钻研。学习一般的学生能在学习好的学生的带动下,学习表达,学会思考,使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从而达到缩小个体差异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每个教学班都是按学生个子的高低来排座位的,分组讨论也就自然是前后桌为一组。这样不利于合作学习,教师在分组讨论时,应该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适当地调整座位。
三、讨论的时间要恰当
在课堂内进行的合作学习,必定有时间限制。为了做到适度把握,教师就要深入研究教材。首先要看问题的多少和难易。其次看学生讨论的情况。既然让学生讨论,就要给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决不能在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状态时就草草收场,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要避免这种情况,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 一般性的问题,学生依靠教科书、资料就能获得答案,教师只需把几个问题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交流,统一认识就可以了,这样安排的时间就能短一些。
2. 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以就一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留给学生的时间就必须充足。但也要根据讨论的情况适时终止讨论,对学生争论不休的问题做适当的补充和引导,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篇3
一、导语设计
导语是教师在进行教学前的3-5分钟里对教学内容的总结或安排,即“开场白”。教师应以“导”字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导语的设计质量将直接影响到课堂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应提前设计好导语,应用轻松、有趣、精巧的导语,在短时间内打开学生们的思路,激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导师在设计导语时可根据当堂课的内容进行安排,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出能够使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的导语。
二、联想法设计
由于生理学内容较为抽象和深奥,常使得学生感到枯燥、难以理解,使其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为改变这些状况,导师就应该想办法使教学内容生动、便于理解,而联想法教学的应用,极大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导师通过运用联想法,将生理学枯燥的内容加以修饰,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将所学知识与想象力相结合,即扩展了学生们的思路,又提高了学生们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学习热情,联想法将复杂而又抽象的内容变得简单、容易理解。
三、简易速记法
生理学作为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较多内容需要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由于生理学内容较抽象,极大的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和记忆难度。因此导师们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帮助学生们总结增强记忆的方法,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技巧之一。
(1)同音联想法。在生理学中,有很多的名词和术语可通过同音联想法来增强记忆的,如阈值和预支、肤氢松和夫轻松等,虽然这些同音词是错误的,但均可用以借鉴来增强记忆。
(2)简明归纳法。简明归纳法即将复杂的内容进行简单归纳,即便于学生们的记忆,又便于日后在临床中的实践应用。如在学习糖皮质激素对于物质代谢的作用时,可将其归纳为6个字,即“升糖、解蛋、运脂”。
(3)基底反推法。反退法是指在计算性的试题中,更加所给出的选项来反推出正确的答案,而将其利用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则可快速增强学生们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知识点的记忆。如下丘脑可释放出9中激素来完成对腺垂体释放的调控,如直接背记这9种激素是较为困难的,而采用反退法进行记忆时,则可快速将结果记住。其方法为有腺垂体释放出的6种激素进行反推,即“一黑二生为双控,三促进为单控”,这里双控即相应激素的释放激素和抑制激素,而单控则指仅有相应激素的释放激素。
(4)对比分析法。由于机体部分的生理过程基本相似,因此在生理学教学中,可应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使学生快速掌握所学知识点。如应用挂图、模型、幻灯片等具有直观性的教具,引导学生认识到机体生理过程的个性以及共性。同时导师也可引导学生将所学生理学内容与自身生理特点相联系,以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四、模拟演示教学
生理学教学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抽象的教学内容可通过模拟演示变得立体、直观、一目了然。如在讲解肺活动时,较多同学无法理解肺回缩力,导师可让学生们通过吹气球,模拟肺泡活动,向学生们讲解肺泡内充满了气体,因此可像气球一样,可发生回缩现象。通过简单的模拟演示,将抽象概念生动、立体的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将许多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内容简单被表达出来。
五、分组讨论法
分组讨论法主要用于对一些具有一定深度、极易产生分歧的问题讨论上,通过头脑风暴,收集证据,大家共同进行讨论,进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导师在进行分组时,可根据学生们表现观点的不同进行分组,组内成员各抒己见,收集相关方面证据,最终由教师给予点评。通过分组讨论,即可锻炼学生们的表述能力,又提高了学生们创新思维和独立思维的能力。
六、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导师设定一个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利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相应问题的解答。导师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不断思考、推敲,使其能够更加主动和积极的进行思考,提高其独立思维能力。
篇4
[关键词]:教学;讨论;能力
讨论式教学法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做好充分准备通过预先的设计和组织,启发学生围绕特定问题进行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获取知识和提高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被广泛运用于各级、各类课堂教学之中,它是与讲授式教学法相对应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讨论式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1、促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讨论式教学法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思想,首先是实现了师生在课堂上的平等,它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发展起来的,改变了传统授课中教师对知识的单向性传播。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师生之问、生生之间集思广益、相互启发、相互探讨,促使了知识的双向传播与吸收。师生关系完全是一种平等、民主、和谐与交流的关系。其次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生看问题的方法不同,如果就这些不同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就会形成强烈的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和注意。讨论式教学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相比教师的“满堂灌”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为在需要中主动寻求真知。
2、促使学生养成职业工作习惯,有利于提高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
首先是强化了专业思维方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需要集体性创作,通常是通过“动脑会议”,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通过无拘无束、自由奔放的发散思维进行信息催化、思维共振,利用思考的连锁反应,互相启发和补充,从而达到激发大量创造性设想的目的。讨论式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养成集思广益的技能,从而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讨论式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也磨练了学生准确表达和形象表现的能力。讨论式教学法要求所有的参与者都进行灵活的思考、清楚的表述、有力的论辩。最后是有助于学生养成团队合作的习惯。讨论式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以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对话为手段,以“合作学习”为具体形式,强调在集体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讨论课题需要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达成共识的过程就是一个合作的过程,有利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3、促使学生发展综合素质。
通过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和探讨,可以体现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拓展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习活动充满快乐,富有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单一到多元、从静态到动态、从被动发展到主动,为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4、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把自己的观点通过口头语言的形式准确、清楚、全面地表达出来的过程。在阐明自己的观点、驳斥对方的观点等一系列活动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讨论式教学法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1. 教师要精心准备讨论的问题。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情况,反复推敲、精心设计,指向性清晰,目的性明确。要能够“引起兴趣和吸引注意力、发现问题及检查问题、能鼓励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等等。“一个好的问题应该是一个高级组织者”课堂讨论包括案例教学中的问题和专门讨论的问题。。就案例来说,不是每个案例都适合讨论,有些案例结论一目了然,也可能仅仅是为了印证或引入某个理论而已。
2.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讨论方式
讨论方式绝对不可能一成不变,必须根据讨论点的难易、内容的不同、学生实际而灵活选择。 可以分组讨论或全班集体讨论,分组讨论可以4-6人一组,选一个小组长,这样可以使每个人都有发言机会,教师可以巡视各小组之间,观察小组动向,倾听他们的发言,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向其他小组传递信息,分组讨论后,各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讨论,教师总结评讲。全班讨论,一般是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或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时,由教师提出来,然后由老师控制局面,学生各抒己见进行讨论。
3.教师做好指导
课堂讨论的问题有可能是大家都有话说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很难表述的问题,当学生踊跃发言的时候,老师应当积极引导,不让讨论偏离轨道,不要纠缠在枝节问题上,不要远离核心;当问题有一定的难度的时候,可能学生开始会普遍沉默,这个时候老师要启发学生,循循善诱,把学生引进轨道,必要时可以选择适当的学生点名发言,万事开头难,打响头炮就好办了,当出现不同意见之后,可以激发学生辩论的兴趣。有些问题学生容易停留在浅层认识上,当有学生接近问题的关键时,老师可以适当地进行提示和诱导。
4. 讨论式教学要与其它方式教学方法相结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授知识、传授方法技巧等等一直是老师的主要任务。知识传授是讨论的基础,讨论只能穿插在讲授等方法之中进行。讨论式教学法只是多种教学方法的一种,不应该每节课都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比如对于培养需要在实物上反复训练才能形成的能力时,主要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法,对有些实训项目比如化工单元操作中装备复杂的内容,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借助计算机仿真完成完成教学。而电气故障排查,需要通过推理来验证假设,常采用引导文教学法,由教师给学生提供一系列参考引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剥去包裹真正故障原因的假象,从而学会故障排查方法。
在讨论式教学法中教师不是课堂讨论的控制者,而是平等的参与者,教师要鼓励、激励学生倾听彼此的意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也不是唯一的评价者,更不能对学生不适当的回答进行否定,而是进一步提问进行引导,要重视讨论的过程而不是讨论的结果。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既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具有现代意识的一种探索未知的教学方式,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尤其值得研究的一种教学技术、教学艺术,如何使这种方法在实践中更好的应用,还须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孙文清. 讨论式教学法在广告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新闻界》,2010,(1).
篇5
【关键词】收放自如;高中英语;“度”
英语课堂是高中生学习英语的重要载体,因此对学生提高英语成绩至关重要。英语课堂不仅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力量源泉,为学生学习英语指明方向。因此,课堂教学在学生英语学习中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授课教师必须把握好英语课堂的几个“度”,使英语学习既不过于枯燥乏味,又能切实使学生学有所得。
一、控灵活度,松紧适中提速度
开放性是英语与生俱来的一种特性,它植根于西方文化的精髓。高中学生要想学好英语,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为达到这个终极目标,授课老师要注意对课堂的灵活把控,争取做到新颖课堂形式与丰富课堂内容的完美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将课程任务顺利完成。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快速学习快乐成才极为重要,课堂气氛的营造尤其体现着一个老师的综合素质。高中教师要灵活把控课堂的气氛,保证“松紧适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进步速度。
例如,在必修6模块六的《what is your happiness》一章节的学习中,老师可以通过计划巧妙地营造一种最佳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下惬意的学习和进步。例如,老师可以就何为“happiness”进行分组讨论。经过相关定义的查询,老师可以讲给学生:Happiness is a sense happy ,which is not related to fortune and fame。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瓶颈。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下,老师长期处于课堂的“核心地位”,老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十分艰难地在座位上“聆听教诲”。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气氛就显得非常紧张,老师的“教”似乎和学生的“学”是两条平行线,因此两者不容易产生共鸣。而老师巧妙地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则可以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之间的讨论可以促进交流,思维的碰撞必然引起一场全新的“头脑风暴”。
在保证英语课堂氛围轻松愉悦的同时,还要保持适当地“度”。不可否认,轻松愉悦的氛围确实能使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快速学习,然而,英语课堂毕竟不是游乐场,营造的氛围必须要有利于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让学生带着“what is your happiness”这个问题去进行分组讨论,将更有利于学生在英语课堂保持适度的“紧”,更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重视角度,视角多维拓思路
英语的开放性决定了英语思维的多维性。高中教师在组织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世界的多元性决定了事物的答案在很多时候并非是唯一的。英语教师对课堂知识的讲述,通过对同一英语问题不同角度的思考,逐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最终使学生逐步具备多维思考能力,应用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
例如,在对高一模块一 Unit2 《Growing Pains》一章节的学习,老师可以就不同人的Growing Pains 进行分别得分析和探讨。例如老师可以以teacher’s attitude去看待学生经历的Growing Pains,也可以以parents’ vision去评价自己孩子的成长遭遇,并且就不同人在成长阶段所遭受的成长烦恼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这一章节的话题贴切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老师在课堂中的系统阐述,将不同个体在成长阶段所遇到的成长问题进行了汇总,并以不同人的视角深度剖析了“代沟”和“误解”产生的根本原因。由于学生所处角色的固定性决定了学生的视野具有狭隘的一面,因此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容易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不到别人眼中的世界。
通过老师在《Growing Pains》一章节的讲解,学生对不同人眼中的Growing Pains有了更为系统和全面的认识。学生不仅解决了自己成长在阶段的困惑,更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别人眼中的世界,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不可或缺。
三、把握深度,深入浅出创新步
老师在英语教学中,在完成教学的同时要切实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真正成熟老练的高中老师在英语课堂中能娴熟地把握教学深度,深入浅出的将课堂内容讲述给学生,为学生迈出轻快的创新步伐铺平道路。
例如,在英语模块五unit2的单元测试中,有这么一道题目:
―What do you think of his story in the jungle?
―(),I can not believe it.
A.Attractive B.Obvious C.Cheerful D.Ridiculous 这个题目对初学者来说,解答起来并不不简单。授课老师在对这一章节的知识点进行随堂练习时,要注意抓住问题的主干,不要被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所蒙蔽。题目并没有想象的难么困难,也不需要老师对知识点讲的多么深入,这类题目的解答是有技巧的。首先要对题目的考察类型有准确判断,这是一个结合对话情景的词义考察题。在对ABCD四个备选选项的词义了解的基础上,还要结合上下文才能对本题做出精准解答。综合分析,可知选D。
学生对这类题目的精确解答需要老师在课程讲述中做到对课堂内容深度的准确把握。不可否认,学生要在英语考试中取胜,必须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除此之外,恰当的做题技巧对考试同样必不可少,因此老师在授课时要牢牢把握好知识点的深度,切勿陷入“过深”“过难”的泥潭。授课教师要学会深入浅出的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并通过灵活的课堂讲述加速学生的创新步伐。
老师要努力在英语课堂中做到收放自如,把控课程安排的灵活度,使课堂松紧适中,以提升学习进步的速度;重视学生多角度思维的培养,使学生以多维角度来学习英语;把握英语学习的深度,通过讲述,深入浅出的剖析英语学习的精髓。通过创新英语学习的思路,来加快学生的创新步伐。
【参考文献】
[1]赵建存.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的误区及解决策略[J].学园,2014年13期
篇6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2―0061―01
一、英语泛读的重要性
英语阅读主要分精读和泛读两种方式。精读侧重学生对字、词、句理解的准确性与使用的得体性。泛读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扩大词汇量,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对整篇课文的理解能力。目前在高职院校,学生阅读的技巧基本上是在精读课中培养,巩固和扩展学生的词汇和语法知识,都依赖于精读教学。至于泛读教学,许多学校还未具体实施。
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获取文章提供的信息,领悟文章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能,成为有独立阅读能力的人。要改善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现状,仅靠精读教学显然不行,必须实施具体的泛读教学。在此基础上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许多研究表明,泛读对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大有益处。
二、英语泛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英语泛读在复现与巩固旧词,学习新词,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与能力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是精读所不能取代的。那么,究竟怎样实施泛读教学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第一,选择好范读教学的教材。
泛读不同于精读,其特点要求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理解文章的内容上,而不是分析语言形式。因此,所采用的教材难度一般应低于精读教材。在句型、语法、词法方面应考虑到尽可能与精读同步,并注意所选材料的趣味性、知识性、现实性与目的性。题材要尽可能多样化,如历险记、科幻小说、爱情故事、人物传记等,并且尽量选原文。
第二,根据阅读教材确定教学方法。
1.串讲法。这是一种传统的泛读教学法,老师在课前将材料发给学生,让他们事先阅读,遇到疑难问题,先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或在不懂之处做上标记,待教师课堂上讲解。上课时教师从头至尾边读边议,对预先估计较难之处作详细分析和梳理,扫除文字和结构障碍。然后让学生做文章后的理解题,并及时予以对照检查。该方法的弊端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处于被动状态。
2.问答法。老师可当堂分发泛读材料,让学生进行快速阅读,学生读完后,教师通过连珠炮似的快速提问叫学生回答,以检查学生掌握文章内容的情况。
3.讨论法。问答法虽然解决了串讲法教师唱独角戏的弊端,课堂看似活跃,双边活动频率高,但实际上仍只是单向交流,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讨论法则可以让学生在分组讨论过程中,理解阅读材料的思想和内容,加深词语的领会。具体操作程序是:教师分发材料让学生阅读,然后列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在组内为寻求满意的答案而积极思考,多向交流。教师在学生讨论到一定程度后,再提出一些细节性的理解问题让学生讨论,在这节课结束前,集中让学生展示一下他们的讨论结果。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师仅起了一个引导的作用。
4.整体教学法。该方法分导入、阅读、提问、讲解、讨论、归纳、巩固7个步骤。教师首先针对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故事梗概作一简要介绍,以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集中思想。接着,让学生快速阅读,获取课文信息,教师针对文章内容提出问题,检查学生获取信息的情况,这些问题应涉及课文的主题和最重要的事实。然后教师作适度讲解、梳理全文的信息和语言。为了巩固效果,还可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开展言语交际活动,如复述、缩写、改写课文等。
第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报刊。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扩大词汇量,是通过泛读所要达到的总目标。而该目标又应细化为:①学生愿意大量阅读;②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③学生不需要频繁查字典可以完成阅读;④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以不同的速度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让学生明白泛读的宗旨是培养语感和提高阅读熟练程度,培养用外语去进行思维的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把重点放在阅读和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上。
篇7
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使学生被形象逼真的模型所吸引,进而提升学习兴趣,又可以增强学生的临床感性认识,减轻学生在对真实人体操作时的恐慌心理,激发其求知欲,使其体验到知识的重要性,获得成就感。同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对各角色进行揣摩和理解,有助于学生树立整体护理观念,培养其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有效弥补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的缺陷,更新教育理念,使学生进入临床后能够很快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因此,在妇产科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
2情境教学法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及应用特点
情境教学法是指通过授课前设计贴近临床情境的“剧本”,并设置医生、护士、患者及患者家属等角色,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能够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及简单的处理与护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采用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使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1实践应用
妇产科教学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要求十分严格。在授课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准确地进行妇科检查、产科检查、正常接生等,但由于受时间、地点、条件限制,如正常接生,教师就不可能将大批学生带入产房中观看正常分娩及接产技术的操作过程。那么如何使学生很好地学习分娩及接产技术的具体操作运用呢?情境教学法可解决这一问题。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讲解了正常分娩期的临床经过及相关护理后,就可以安排一次情境教学,具体要求及操作规程如下。
2.1.1准备及引导阶段
在授课前,教师要先布置好模拟产房、模拟待产室;在授课中,教师创设情境:一位接近预产期的孕妇以“见红”收入院,但由于恐惧分娩而紧张不已,其家属也很焦虑,害怕孕妇和胎儿有生命危险,从而不停地催促医护人员检查孕妇和胎儿的情况,要求尽快进产房或手术室。接诊的医护人员十分气愤,大声训斥该孕妇及其家属。
2.1.2情境教学实施阶段
说明具体情境后,选出4~5名学生自由分工,分别扮演接诊医生、护士或助产士、患者及患者家属。“护士”或“助产士”首先进行护理评估,包括询问“患者”健康史、推算其预产期、给“患者”进行身体状况评估及心理社会评估,还包括全身检查,重点测量其血压和体重,尤其注意下肢有无水肿;腹部检查:测量宫高、腹围,四步触诊,听胎心音;骨盆外测量:测髂棘间径、髂嵴间径、骶耻外径、坐骨结节间径;肛查:胎先露下降情况、宫口扩张情况。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护理诊断、制订基本护理措施。“接诊医生”需要详细进行问诊和查体,做出临床诊断,对护理评估结果做出判断,确定“患者”预产期;对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做出判断,并判断胎心率是否正常,骨盆外测量结果是否正常“,患者”是否进入产程等。“患者家属”向“接诊医生”及“护士”或“助产士”提出一些疑问,进行健康知识咨询。然后展示矛盾发生的过程。
2.1.3讨论点评升华阶段
在角色扮演后,让其他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医护人员”的行为是否恰当?如果自己是医护人员应该怎样对待患者及其家属?如果自己是患者和患者家属,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反应?“医护人员”的操作是否存在问题?何种情况是将孕妇送进产房的指征?何种情况是进行剖宫产的指征?讨论过后,选出4~5名学生,按照讨论结果重新表演,然后让“演员”说出自身感受,其余学生再次分组讨论,最后教师点评。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继续安排情境:该产妇宫口开大2cm,由于逐渐加强的宫缩痛而哭闹不止,产妇家属不知所措,产程进展缓慢;医护人员进行监测、给予安慰,让产妇放松。再次选出4~5名学生参与角色扮演,让其自由发挥,余下学生从表演中发现问题、分组讨论、解决问题,接着教师点评。还可以继续增加情境:该产妇宫口开大5cm时出现胎心率异常、宫口开全但没有正确使用腹压等,仍找学生表演,然后讨论、教师点评。最后进行综合实践能力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数占期末成绩的一部分)。
2.2应用特点
2.2.1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妇产科临床教学中,比较真实地再现了临床护理工作中评估、检查、分析、护理、保健指导及医护患沟通的过程,使学生理解了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中常见疾病的表现,了解了临床中在遇到具体妇产科疾病时,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将平时枯燥乏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情境演绎的方式展现,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快乐而主动地学习妇产科知识,同时也增加了学生投入医疗事业的信心。
2.2.2变被动为主动
篇8
确定好每组的成员和各自的分工之后,并要求每组学生要确定好所拍摄的广告产品专题对象后(可以分为透明物体拍摄、广告静物拍摄、酒类物品拍摄、不锈钢器皿拍摄、服装模特拍摄等),下面就要进入实践拍摄任务训练之中了。在实践拍摄中,针对技术环节的重点和难点,要以实验验证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各种技术参数对摄影画面的影响,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拍摄,这样所获得的照片就使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从而理解广告摄影技术基本原理和规律。每组学生在完成拍摄任务的时候,要明确使学生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而完成拍摄任务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因此,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针对拍摄的广告摄影作品,分组讨论
在每完成一个专题拍摄对象之后,教师要及时组织每组学生针对所拍摄的广告摄影作品,先让每组的组长对本组所拍摄的专题对象进行汇报,再采用交叉式分组对所拍摄的广告摄影作品进行讨论,最后再有教师在对作品进行总评。要求各个小组要认真阅读和研究其他小组所拍摄的专题作品,并要共同沟通和合作,研究拍摄技巧。该方法有利于增强每组学生的互相了解其拍摄方法和技巧,也有利于学生沟通能力的训练和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在实践拍摄和作品讨论中,要积极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确定拍摄专题对象的最好艺术形式,以供为下一轮分组拍摄时提供指导。
3在整个实践教学之中,教师要做好启发引导工作
篇9
关键词:高中历史;分组讨论;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5-0238-01
作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讨论意在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通过师生的互动讨论让课堂活起来。
1.精心设题是保证课堂讨论质量的关键
教师可先通过具体调查、课后对学生了解等形式,摸清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同时制造一些悬念,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所期待和了解,进而激发他们在课堂上讨论、探究的欲望。如在要讲《皖南古村落》时,通过课前有关徽州文化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皖南古村落几乎一无所知,而且对徽州文化也缺乏一定的兴趣。为此,我精心策划了一次"徽州文化之旅"的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组成四个旅游团队--"山水田园寻梦组""民居建筑观赏组""徽商历史调查组""徽州名人追踪组",引导学生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历史,通过上网、看书、采访等方式搜集相关资料,以便上课时各组交流,分享成果。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合作学习后,承志堂等徽派名居、等徽州名人一时竟成为我们班的热门话题,不少人甚至相约抽时间去西递、宏村等皖南古村落实地探访。
2.明确学为才是讨论的核心
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并掌握好火候。当出现沉默时,老师要拨开话题,打破沉默;当讨论进入,特别是出现争论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紧扣主题,将讨论引向纵深,最后做好总结。总结时,要表扬质量较高的发言和积极性高、进步快的学生。要特别鼓励学生对书中或前人的一些传统观念提出大胆质疑,对前人尚未揭示的规律勇于探索,即使有不妥之处,得出的某些结论不尽成熟,甚至走入"误区",教师也要满腔热情地肯定其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找出不足,分析原因,走出"误区"。
当然,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也不能放任自流,应该巡回在各个小组之间,担负起指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随时提供必要的点拨和疏导,指导学生变"听讲"为"倾听",变"说话"为"交谈",要善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能抓住学生讨论的转折点,将讨论引向深入。如我在讲授一课时,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向顽固派告密事件,变法会失败吗?我首先肯定他敢于大胆设疑的精神。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历史的本质属性,我就引导学生抽丝剥茧、层层分析,从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帝国主义的影响以及资产阶级自身的两面性等多方面因素去考虑。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学生发现,原来变法失败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从而认识到变法失败的必然性,真正做到了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明确组员角色,让学生各司其职
为了增强小组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每一次开展课堂讨论前我都让学生先为自己起个个性化的组名,以明确学习目标,希望在组名的感召和激励下,能够吸引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如"历史精品"、"国宝档案"、"神话"、"太阳之子"等等,这些别具特色的组名,使小组成员首先有了共同的期望和目标,也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当然接下来组内成员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也是至关重要的。策略是,每个组员都要担任不同的角色,如大领导、书记员、协调员、检查员等形式,并采用角色定期互换的办法,使每个学生都能担当不同的责任,参与到讨论中来,从而在各种不同位置上得到体验和锻炼,共同提高。
4.讨论的形式应多样,内容要丰富
讨论时,小组成员可以先独立思考,产生自己的见解或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可保证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如中国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中,我先提出了问题:请从服饰、餐饮、居室建筑、习俗风尚、交通工具、通信手段、传播媒介等方面考虑,我国近现代社会生活有了怎样的变迁?以及造成这些变迁的原因是什么?而后各小组成员自己思考、协商,汇总形成小组观点,再拿出来进行集体讨论,最终全体达成共识。这样的过程,既发挥了每一个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又汇集了同学们的共同智慧,起到了提升对祖国悠久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热爱之情。
5.课后活动――课外延伸,学以致用
讨论课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抽出相应时间指导学生开展阅读史书、编辑历史小报、撰写历史小论文以及举行历史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动脑、动手更动心,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能力的机会。在《皖南古村落》一课上完后,我借助《南方都市报》有关"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的报道,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对韩国申遗成功,你有何看法?你认为中国有没有必要继续申报呢?我没有想到课后学生的反应会如此强烈。他们除了普遍表达对韩国申遗成功的遗憾外,有同学还写出论文与大家交流看法,认为韩国能把传统的文化活动注入现代的元素,并得到国际认同,这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对我们有很好的启示。可见,课后活动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以史鉴今"的作用,成为历史课堂有益的补充和延伸。
6.利用分组讨论在教学中的几点启示
6.1 开辟了宽松的民主教学环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
6.2 通过写发言提纲,培养了学生对各种历史资料的搜集、阅读、综合和运用的技巧。通过发言和争论,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从而较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6.3 在讨论出现,特别是发生争论时,学生本能地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冲动,从而使学生获得跳跃性的提高。
6.4 课堂讨论的收获,使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历史的兴趣,进一步激发了求知的热情和自信心,形成了"兴趣――用功――提高"的良性循环。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期待着学生的进步和提高,因为这种进步和提高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肯定;同时,学生也期待着教师的关注和指导,这种关注和指导将转化为日后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师生双方都在期待中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形成教与学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染整印花跟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114-02
《染整印花跟单》是为轻化工程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方向模块课程,本课程旨在为印染加工企业或贸易公司培养高素质的跟单员。主要包括染整印花跟单基础知识和染整印花订单跟单实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染整印花跟单过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基础知识,掌握染整印花跟单的技巧,能分析、解决跟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提高纺织品染整印花订单质量跟进和交货期控制的综合能力。
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染整印花跟单》课程的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学内容的更新未能及时跟上印染科技的发展,不能及时反映当前印染和跟单技术的发展前言;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教学比例偏少;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呆板单一,基本是灌输式,缺乏启发式教学及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未能调动起来,学生学习过于抽象化,对跟单的理解和掌握较难,学生比较注重考试结果,在考核的时候经常死记书本,缺乏对跟单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灵活掌握,同时缺乏对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培养。针对以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我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使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在毕业以后可以直接更好的投身到企业的实践岗位,适应企业实践生产的需要,必须对《染整印花跟单》进行创新性改革,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1,2]。
一、总体改革目标
本课程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教学评价四个要素实施《染整印花跟单》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引导和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改革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染整跟单知识和实践应用紧密关联,不仅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了染整印花跟单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扩大印染企业实践跟单教学的比例,也使学生可以了解企业的跟单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改革教学方法
在改革教学方法方面主要包括注重自主能力的培养,摆脱学生被动式的吸收课程知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了解实际跟单员从事工作的现状;做好一名企业的染整跟单员需要具备哪些素养和掌握哪些实践知识,以及在实践跟单的过程中重点需要解决哪些问题;重视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教师要善于总结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并且围绕它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团队合作,课堂学习团队的运作主要采取课堂学生分组讨论的模式。其他一些改革方法,如强化教学重视实践工作中的价值创造、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深度思考、指导学生面对跟单实践过程中的简单压力管理等,通过这些方法来培养学生对《染整印花跟单》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改革教学内容
1.需要加强课堂讨论教学法和团队合作。对于课堂讨论教学法,有几个方面需要加强:(1)教师的定位问题,课堂教学讨论教师作用主要是启发引导学生如何围绕中心问题展开讨论,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课堂教学讨论不重视是否能得出正确答案,重视的是思辨过程和推理过程。(2)教师对于学生讨论以后的点评要做到位,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给予总结,点评学生讨论的结果及学生的表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确,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学生则理性地对所讨论的案例进行思考、总结,并撰写分析报告。(3)使用课堂讨论评分表,表格不能过于笼统和简单,需要细化。通过课堂分组讨论教学法,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团队学习意识,集体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想法,了解团队学习的重要性。
课堂学习团队运作主要采取课堂学生分组讨论的模式[3],教师作用主要是启发引导学生如何围绕中心问题展开讨论,几个学生分为一组,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团队讨论,互相交流彼此之间的想法和心得。在这个分组讨论环节中,主要是集更多人的智慧解决对一些一个学生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如果此时小团队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与另一学习小团队讨论,得出统一结果。分组可以通过学生自愿组合和教师主导分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样做既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保证分组符合“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确定分组前,教师可鼓励学生先自由组合,不过要先明确组合的要求,如男、女生人数,学习能力,等等。然后,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和人际关系等的了解,对学生自由组合的团队进行调整并初步确定各团队的成员,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
2.需要强化实践教学。多采用一些印染企业跟单实例对学生进行讲解,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对跟单的基础理论可以有更透彻的掌握。跟单实例内容选择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我们选择的跟单实例必须要达到如下的要求:(1)实例的选择要具有新颖性,选择近几年最新的跟单实例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的跟单现状。(2)实例的选择要具有多样性,跟单实例不仅需要包括各种面料的跟单、各种染整加工工艺的跟单,也要包括企业所面对的不同类型客户的跟单,使学生对印染企业跟单的实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3)实例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选取的跟单实例是印染企业经常要面对处理解决的常规订单。在教学过程中会大量引入实践跟单视频,让学生对染整跟单实践有一个更为直接的认识和了解。
3.需要强化教学内容更新[3]。教材仍然是《染整印花跟单》这门课程教学的重点,对于教材的教授主要侧重于对知识难点和重点的讲解和应用,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企业跟单的实践情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这也将是整个教学的重点。加强教学内容的更新可以使学生充分的了解企业里的跟单实践状况,同时对教材的掌握可以更加深入,对于教师不断加强教学内容的更新,不仅可以拓展教学的知识面,而且可以适应我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4.建立网络化师生交流平台。通过E-mail、QQ和博客等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在条件成熟后建立课程网站,提供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课件、参考文献等,设置留言板,学生可以与教师或同学共同探讨某一方面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提供了网络化的平台,这样不仅能够提供学生丰富的教学资料,包括课件、跟单实例等方便学生学习,而且能够提供在线检测、在线作业提交和批改等,实现师生互动,同时能够为学生、教师提供相应的信息存储能力,学科教师可以将教学信息、教学参考资料、教案和课件较方便地到网站上,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业或自己收集到的学科资料方便地到网站中。建设课程教学网站还可以指导学生制订自主学习方案,通过网上业余自主学习及自主学习活动设计和组织,让学生明确学什么、如何学、学多久、怎样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强化教学重视实践工作中的价值创造。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染整印花基础理论知识和工厂实践来强化教学学生为企业服务创造价值的理念,同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发深度思考,提高心流体验,课程上也会简单的对染整跟单工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压力管理进行简单的介绍。通过这些方法来培养学生对《染整印花跟单》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对这门课程的思考不仅仅停留在课程上,而是更多的和企业实践相结合。
四、改革教学考核
为了合理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客观反映教学效果,我们对考核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在教学考核方面的改革主要综合运用多种考核方式,通过课程提问和团队分组的形式重点在于加强能力的考核,包括团队合作能力考核、创新能力考核、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考核、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考核。另外,还通过写读书报告和网站建设等形式进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考核。其中理论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50%,自主学习读书报告占20%,团队合作和课堂提问等平时成绩占30%。上述考核方法的改革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大幅提高,学习方法和观念有了较大的改变。
五、结语
通过对《染整印花跟单》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大大提升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过程重点在于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采用灵活多样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方式,可使两者较好结合,能快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项华录,何春艳.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3):96-98.
- 上一篇:水利工程竣工验收报告书
- 下一篇:危机管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