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建议范文

时间:2024-03-28 16:38: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第二课堂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第二课堂建议

篇1

关键词 第二课堂 建设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第二课堂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我国高校普遍将第二课堂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阵地,但是第二课堂的组织方法不同和组织形式不尽相同。有些高校制定了适合学校层次和学生特点的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方案,还有一些高校推行第二课堂选修制、学分制。但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第二课堂教育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探索构建第二课堂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第二课堂建设应规避的问题

从事物存在自然中寻找问题,探索途径,是为了更好地达到自然的目标。对照第二课堂在现代教育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种种,笔者试图提出一些思考,是我们在建设中应避免的问题。

1、从制度安排上杜绝各自为政的理念,避免分体效率过高而整体效率低下的现象出现。建设第二课堂不能仅仅局限在第二课堂建设中,更不能孤立地、独立地追求部门效率。统筹安排的过程也是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

2、第二课堂建设考评体系避免形式化和简单的量化。考评体系是否科学、是否能真正注入积极工作的动力不是能简单模拟出来的,一定要根据各个学校实际情况,淡化低水平的单一量化考核,增强实际效能的指标。

3、第二课堂开展的活动和活动参与方如果只是靠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来维持显然是没有根基的,一定要从制度上予以保证,包括师资支撑、活动评价制度等 。

二、加强第二课堂的指导和支持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涉及学校教学、科研、学生管理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等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学校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和支持。要不断加强对其的指导,应该合理确定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生工作以及团学组织等部门在第二课堂管理指导方面的联系,构建适应第二课堂要求的运行模式和工作机制。

(一)构建完整体系,第一、第二课堂和谐发展。

课外学术科研活动作为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载体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因此,必须进一步促进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的结合,加强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巩固、补充和延伸作用。学院要大力支持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大力支持学生开展学术活动,加大组织开展学术讲座的力度,深入举办“挑战杯”、“创业大赛”、专业技能比赛等活动。

(二)加大对第二课堂活动的经费投入。

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一样是培养人的过程。要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加强第二课堂的经费投入,绝不能认为“第二课堂就是瞎玩,适可而止就行了”。学院应采取学校拨款、企业基金赞助和参与学生自筹等多种途径筹措经费,保证第二课堂的经费投入。使学生得到锻炼实践能力的机会和平台。

三、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应以学生为本

在设计第二课堂活动时,应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第二课堂活动组织机制具有灵活性。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与社会主流文化、学生成长成才相一致,具有明确的导向目标——以学生为中心,搭建青春舞台。第二课堂活动应力争做到以兴趣爱好为导向,使大部分学生可以在众多的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参加的项目,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体现出第二课堂活动的内趋力,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

(一)围绕学生成长成才,科学设计第二课堂活动。

进一步加强第二课堂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性规划和政策扶持工作,制定科学有效地工作规划,重点扶持已形成品牌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推动第二课堂模式的建立和运行机制的良性运转。学校层面设计举办精品活动、培养通用技能和素质的活动;每个系(院)、每个专业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从人才培养的高度和实践教学的角度,设计第二课堂活动,并按照年级分阶段组织开展。

>

(二)创设活动载体,扶植学生社团,重视学生社会实践。

探索学生社团建设的新举措,建立机制,整合资源,规范社团管理,配备指导教师,提升社团活动层次,完善社团评比条例,使学生社团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出台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聘任奖励办法,认可社团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尤其是应大力支持学术科技社团的发展。正视个性发展,倡导个人成功,大力支持学生举办专题讲座、个人书法展、个人绘画展。结合专业学习,开展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文化下乡、科技下乡、卫生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助教)

注释:

李婧构建高校第二课堂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教育时空.2008(6)110-113.

薛辉关于第二课堂建设的若干问题.专题研讨.2012(01)674-678

姚洁,祝志勇.高职院校一二课堂对接实践技能活动组织设计研究.科技传播,2010(6).

篇2

关键词:第二课堂;兴趣小组;专家讲座;学风建设

学风是凝聚在治学与求学过程中“知、情、意、行”的综合体表现,依学校风格和特点的不同而表现出独有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学风建设的实质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和动机,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一、高职院校目前学风现状问题分析

2015年3月20日至2015年5月25日,以高职院校为依托展开了自习课各项情况调查工作。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学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学生自习易受心情、考试、他人情况等影响,极易出现要么无所事事,要么开小差的情况,而不是以自己内在的远大目标驱动作为学习动力。调查过程中发现:仅有1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自习课效率较高,有35%的人认为自习效率一般,其他学生都认为自习学习效率中等偏下。而且在学习动机方面,有36.5%的人自习是受学校要求规定,且在固定的教室内;32.5%的人自习是为了完成作业,较少有学生是因为兴趣、爱好、为了更好的追求而进行自主自习的。大二的学生虽然已进行了一年的大学学习,却仍然有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学生经历了紧张的高考,到了大学有很多会对自己的要求大大放松。同时,大学生的业余时间比较充裕,如何进行自我管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对大学三年乃至今后的发展都至关重要。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坚持不懈、遇难不退的过程。高职院校学生在坚持不懈进行学习这方面是比较欠缺的。学生本身耐力差,再加上易受自身周边环境的影响,学生很难做到长期保持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能力差也是高职院校学生的―个薄弱点。自主学习能力是逐渐培养出来的,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高职院校部分学生没有对自己进行高要求、高标准、高完成度的严格管理。对自己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重视,学生遇到重点、难点就有放弃的想法,不能自助寻找解决疑难点的方法。

(二)爱好纸上谈兵,缺乏实践精神

目前大学生普遍追求安逸的生活,怕吃苦怕出力,却喜欢高谈阔论,总是大谈自己的理想目标与胸怀抱负。然而畅谈中的学生非常具有激情、活力,让其他学生乃至老师们都羡慕至极。但纸上谈兵空有抱负,缺乏实践经验,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唯有做出实际行动才能提高大学生自身能力。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技能要求,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需要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来为自己的理想目标奋斗,增加自身阅历,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

(三)大学生依赖心理强

大学生过度依赖于自己的父母,在经济上大部分学生还花着父母的辛苦钱。这导致学生在经济上对父母过度依赖,难以体会赚钱的辛苦,也就使得大学生只顾享受大学生活,从而变得懒散,有钱就花,花完就要,花得心安理得,全然不顾父母的经济窘迫。在糟蹋父母的辛苦钱、加重父母的经济负担时,却从未想过脱离寄生后的日子只能靠自己。这使得学生压力减少,学习动力降低,不能明白生活的不易与赚钱的辛苦。而且在学习中,老师讲授细致,疑难点解答清晰明澈,本是老师职责所在。但是却有部分学生因此不善于自己动脑思考,遇到疑难点就问老师,对老师过分依赖。但在现实工作中好多工作问题都是需要学生自己解决的,学会动脑思考、用自己的思维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学会开动脑筋,迎难而上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对学风建设的意义

第二课堂活动是高职院校学生课外活动最具活力、最具特色的一项工作,是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要性体现,是老师与学生没有障碍、充分沟通的有效渠道,是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个性风采的有利途径。开展和组织好第二课堂活动,对校风、学风建设,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具体举措

素质教育的诉求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发学生的潜质,培养学生的特长和个性的教育,第二课堂活动正好符合和满足素质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可以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陶冶学生们的情操、提高学生交际能力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风建设的载体之一。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以外资源以多种形式和渠道获得知识与信息,培养兴趣与爱好,发展个性与能力,形成特长,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品质与作风,并从中得到锻炼的活动过程。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如何,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反映学校的校园文化,也体现着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状况,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道德载体.

(三)第二课堂是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机延伸

课堂教育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普遍的教育教学形式,有利于教师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对众多学生进行同比教育教学,能够大大提高教育教学的组织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但同时,课堂教育教学工作也存在着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不利因素,也难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原则方法充分发挥,难以贯彻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通过建立全方位、有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来克服和弥补课堂教育教学的不足和欠缺,能使第二课堂在更高更大的范围,发扬大学生独立思考、集思广益的民主精神;提高积极健康与团结协作的心理素质;并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举措

开展第二课堂,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控制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实践精神,降低学生依赖程度,开启学生动脑思考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国家一直在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就是响应国家号召的举措。应使用多种方式方法更加有效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使广泛覆盖大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兴趣爱好。

笔者建议,可使用以下几种方式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一)建立学习兴趣小组,提升学生兴趣

组织成立各种类似于社团的兴趣小组,兴趣小组可以是足球、篮球、书法等,其内容不加限制。每个小组寻找一名负责人,小组成员不进行固定,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加入,也可以选择退出。让学生能够在各个学习兴趣小组中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兴趣并得到一定的兴趣提升。小组成立后,可以因地制宜选择活动地点,活动时间是课余时间。成立学习兴趣小组的目的不在于逼迫同学必须有自己的兴趣,而是为了学生能够充分的利用课余时间,不出现一放学就成了“植物人”状态,同时也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更好培养。

(二)学好主修课,自学辅修课

学生中有许多对自己本身的专业不敏感,兴趣度不高,但对其他类相关专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可以让同学们自行组织辅修专业的申请与学习。学生自行组织,当学生数量对某个专业达到一定值时,学院为其提供必要的学习场所和老师指导。

主修课是学生的专业,必须学好。辅修课是作为学生主专业的一种辅助专业,是能够帮助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起到一定影响的专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力。同时辅修课也可以选择学生们感兴趣的其他方面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创造。

(三)定期收集学生需求,开展需求培训

在学习中学生会出现一些普遍的共性问题,比如厌学、上课精神状态不佳等。要定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学生的需求,然后针对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其正确指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确指导,减少出错的几率。

(四)凝聚班级力量,开创新型独立模式

学生过度依赖父母老师,自主独立生活能力弱,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独立能力是要解决的一个重点。班级是每个学生心目中的家,让班级发挥力量,帮助学生独立自主。古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言永不过时,在校园内、班级中积极宣传光盘、光桌行动,请同学生珍惜每一粒粮食,每一粒来自他人的果实,使大家产生敬畏之心。重要之处在于,班级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对校园等进行垃圾打扫,捡取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然后卖成钱发到学生手中,让其感受到挣钱的酸辛,懂得父母的辛苦。同时,依托以班级学习委员为主,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对某些疑难点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够让学生在讨论中拓宽思维,在听取中完善方案。这对学生来说百利而无一害,也是对学生独立自主,团队合作能力的一种锻炼。

篇3

关键词:英语教学模式;网络;第二课堂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182-02

0 引言

在现阶段的教育模式中,多媒体平台在英语教学中全面开花,同时互联网也在进一步漫漫渗透近来,大有普及的趋势。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来有体系、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使其真正地成为课内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并充分与课内教学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也将给大学英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构建现代化的大学英语教学立体化教学模式,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中的一大课题。

1 利用网络开展第二课堂的必要性

在网络日益普及的当今社会中,学生知识来源的主要途径已是网络平台,不再是教师的面授, 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传统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也日益暴露出局限性,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下基于网络技术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环境建设也日益显得必要。

1.1 传统第二课堂覆盖面较小,参加的人数有限 目前传统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多采取英语角、英语晚会、英语沙龙、英语学术讲座、各类英语竞赛(如英语写作竞赛、英语背诵竞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英语话剧表演赛、英语书法竞赛等)等形式,虽然内容比较丰富,但是参与者有限,多数都是些英语成绩较好,并且有较强听说能力积极外向的学生。

大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地担当观众的角色。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多数只能充当“垫底”的角色。另外,大学本科教育英语课程只有两年,大三大四已经结束英语学习的学生难以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最终使得这个原本属于大家的第二课程变成了一部分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的舞台。

而英语能力一般的学生无法通过第二课堂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出现语言能力拓展的“高原期”。旨在为学生提高语言实践平台的第二课堂也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1.2 传统第二课堂部署无计划性,活动不成体系 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包括学习能力、语能水平、个性、学习动机和自身要求等。在第一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受条件限制不得不进行大班课堂教学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展开“因材施教”。另外,大学英语教学过程本身具有阶段性的特点,针对学生在各年级阶段的学习特点和课程内容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侧重点。然而,传统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也未充分考虑学生的诸多个体差异,也难以顾及英语学习阶段性、系统性的循序渐进过程,在开展一系列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时,活动内容和形式仍是“一刀切”,各年级、各学期开展相同内容和模式的第二课堂活动的现象比较常见。更甚者,有些第二课堂活动对象为所有年级的学生,这种“一锅粥”式的、无层次性的第二课堂活动安排自然造成了严重的混乱局面:有的学生因只是和能力尚未达到而无法有效开展,有的活动却又因低于学生的英语水平而收不到锻炼和提高的效果。最终,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从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难以发挥,甚至被埋没。

1.3 传统第二课堂无法实现学生在一个祥和氛围里学习 学习者在轻松的心境中可以获得最大限度的语言信息量,因此中外语言学家们认为,决定人们人们语言习得的最主要元素是学习语言的心理因素。课堂教学或是传统的第二课堂的活动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程度的英语水平,学习者彼此“目睹”对方的态度和水平,谁优谁劣“昭然天下”,那些内向胆怯的学生迫于公开场合的压力可能更难开口,他们的口语练习的积极性反而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刘琼,2008)。而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基于网络的第二课堂环境即便安装高级管理软件从而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表现进行记录、跟踪,终于不再存在那种大众场合“公众见证”的现象,使得某些学生的自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

1.4 传统第二课堂缺乏明确的、合适的评价体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过程,而且是对该过程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的元认知过程。在一系列活动开展过之后,因为教师缺乏有效的测评手段,无法确定预期的教学目的是否已经达到以及学生是否取得进步,学生本身也无法进行自我评价。长期没有某种成就感的刺激,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大大受挫。

1.5 传统第二课堂缺师资力量不足,资金短缺 要有大力的人力、无力、财力作为活动进行的基础。比如开展各类英语竞赛,资金方面需要由学校提供,实行课外监考时亦需要大量的教师来进行阅卷和总结。英语演讲活动的开展也需要教师全程的指导,获奖学生也需要一定的物质奖励。师资力量的不足和资金短缺严重制约了第二课堂的发展。

总之,网络作为一项新技术、新工具进入教学领域,给传统的教学带来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学生根据自身的水平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进度,使学生变得更加个性化和自主化,这使课堂教学的模式也相应地发生变化。第二课堂活动是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和有机补充,其界限尽可能地淡化。大学英语教学整体模式发生了变化,传统第二课堂活动形式的局限性就显得不合时宜,必须探索新模式下的基于网络的第二课堂活动形式。

2 新模式下基于网络的第二课堂活动的优势

较之旧模式下的传统第二课堂活动,这种新环境下基于网络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有很多优势,笔者认为值得一提的有以下几点。

2.1 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的聊天室、邮件、BBS等不同的现代化平台模式与老师及同学进行实时的沟通交流。与此同时,网络提供给学生的是图文并茂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学生不仅可以查阅到大量的中英文资料,下载各种中英文材料也变得非常便捷,比如在网上同步观看原版英文电影等。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得以有效的改观,学生在轻松直观的网络平台上顺利地获取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中英文信息,大大地激发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等几个方面的学习的兴趣。主动、及时地获取信息是网络无可比拟的优势。

2.2 自主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比起传统的面授课,网络平台教学的最大优势是时空的限制的极大突破。学生终于成为网络课堂的主体。在网络环境中,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提问为主,教师的角色最终回归到指导、解惑。传统教学在网络平台的渲染下,华丽转身。自由选择时间与教师及同学进行同步或异步交流成了学生选择网络的最大动力。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需要,学生主动有效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交流的对象及交流所用的方式等。

2.3 课堂角色的平等化 网络平台中的第二课堂活动及大地使学生消除拘束感,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在传统的面授式课堂或第二课堂活动(如演讲、辩论等)上,呈现一边倒的现象,往往是个别学生一言堂,大部分学生懒洋洋,学生大都不能或不敢大胆地表达,难以实现主动进行语言交际的最终目标。网络平台上的的第二课堂活动,隐性身份下的学生们大多可以蠢蠢欲动,一试身手,原因是个人隐私会得以保密,慢慢地学生习惯于大胆发言,平等地参与到各种交流中。在网络平台的辅助下,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显然可以得到提高。

2.4 真实化的语言环境 学生的语言学习环境是由学生对所学语言接触的数量和内容构成的。网络平台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体现在它提供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大胆尝试,静悄悄又热热闹闹的私密空间。在第二课堂建设中,网络平台具备提供各类资讯,例如各类图文声像。网络平台的多方交流和沟通的技术准备已成熟。网络平台的多样性、即使性、互动性最大可能地优化了语言学习环境,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3 新模式下基于网络的第二课堂活动建设内容

基于网络的第二课堂环境建设的内容不能是课外练习的数字化或补充材料的电子化。它应是一种有的放矢和针对学习者个体设计的多层次的语言环境。除了庞大的语料库资源外,建设的内容还应包含下列方面。

首先,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建立主题资料库。通过相关主题资料库,学生及时获得的主题资料都是与第一课堂教学相关的。教师设计的内容以课本为基础,进而不断衍生,覆盖相关领域知识,有机地把语言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积累做一结合。其次,网络平台作为教学的支撑,科学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测试与评价系统从而有效地建立起来了。我们进而得出科学的测评系统,以此来帮助学习者即时互动、自评自测。学生的兴趣、激情、主动、责任等等都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学习和情感沟通在这一基于网络平台的学习过程中完美再现。例如组织学生的在线写作,大家列出各自感兴趣的话题提交到网络平台,在进行前期准备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是便于搜索的背景知识来进行主题的选择。在进行接下来的相互交流环节中,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将自己的作文提交到班级电子平台以后,还必须批阅一份他人作文,给予评价后进行信息反馈以及成果互评。最终都要链接到班级博客、班级邮箱或班级主页等。这样可以充分的淡化教师的主导地位,使其变成参与者及管理者,使得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进行更好的沟通交流。再者,在网络平台上,完善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系统最终建立完善。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就是真正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自我管理,但“自主学习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功能,不能使学生放任自流,否则,容易产生各种问题”(丰玉芳,2006)。所以,自主应是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教师除了负责组织活动、构建情景外,还要担负起监督指导和管理作用。第一,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由教师加以科学的引导。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学习内容、自己统筹规划、自己驾驭第二课堂安排,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第二,网络平台自身的缺陷决定了学生缺少约束,因此教师要严格制定学习规则,并加强学习监督。通过多媒体所记录的每个学生的学习次数、进度以及测试成绩,教师能够准确掌握整体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及时的总结评价,以督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模式下基于网络的第二课堂的开设将是是对有限课时的补充,是课内学习的延续,是实现学习个性化、层次化和终身化的有效途径。但网络第二课堂不仅仅是网上聊天,BBS的答疑,E-mail的情感交流,其本质还是“教学”的一个有机部分。因此,认真作好详细的计划,有策略地使用网络成为鉴别一个现代化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能力准绳,网络平台最终成为成为语言教学和学习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个极有价值的补充。

参考文献:

[1]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2]赵有斌.基于网络的英语学习第二课堂环境建设[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刘琼.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0).

篇4

【关键词】 组织胚胎学;论坛;第二课堂

大学学习与中学时期不同,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医学基本知识,但与现代素质教育理念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我教研室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即本科生“组织胚胎学论坛”,该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大学期间的学习方法。

1开展“组织胚胎学论坛”活动的作用和意义

从中学阶段进入大学阶段,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都出现了巨大改变,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法是大学教育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虽然经常适当地结合临床实际,但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和教学重点的倾向,许多问题都不能深入地讲解[1]。因此,许多学生在学习期间较难把相关学科联系起来,对基础医学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大部分学生还是以应试为主。组织胚胎学作为一门医学生较早接触的主干课程,对于培养医学生学习基础医学的兴趣至关重要。我们在大学二年级学生中开展“组织胚胎学论坛”活动,使他们在具有一定的基础医学知识的前提下,以某个基础知识为切入点,引导他们自觉地寻找基础医学知识,特别是组织胚胎学知识在临床及科研上的重要性及联系,这对于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学好基础知识必要性的认识,以及对于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系统性地学好各门课程都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2培养学生系统性、整体性的学习方法

目前国内外医学教育有如下三种模式:①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organsystembased curriculum model,OSBCM);②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③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disciplinebased curriculum model,DBCM)[2]。我国当前的医学教学模式属于第三种,这种教学模式把人体系统的完整知识结构分割成诸多学科,虽然便于学生记忆各门课程的基础知识,但学科之间的联系相对薄弱。医学教育应尽量体现机体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因此,淡化学科界限、整合课程内容是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组织胚胎学论坛”活动,就是以某个器官、系统的基础知识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相关的疾病或科学研究的前沿,使其能够不局限于某一学科,而是将各门课程相互穿插、有机结合,在学习过程中从多个角度,整体、客观地渐进思考,并使学生在学习基础医学知识时建立起临床和科研思维。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现代医学飞速发展,各门科学相互渗透,个人的力量总属有限,为较好地完成医疗或科研工作,必须重视团队协作,只有这样才能在相应领域紧跟国际前沿而有所作为。因此,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加强培养医学生相互尊重、乐于协作的科学品德十分必要。培养大学生的协作精神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贯穿到各个学科教学的整个过程[3]。在开展“组织胚胎学论坛”活动中,由3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通过查阅文献、整理资料、制作幻灯片以及和其他小组进行讨论的过程,培养他们交流信息、共享资源、分工合作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各小组之间在选题、深入研究和交流报告时也形成了一种良性的竞争关系。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世纪的医学人才不仅要有深厚的医学知识,还必须具备掌握现代科技成果和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的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意识,提高医学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已成为医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发达国家的医学人才培养,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学习的能力等[4]。国内医学人才培养大多沿用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实践环节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创新性实验较少,学生缺少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近年来,我们通过开展“组织胚胎学论坛”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献设计创新性实验研究,并筛选出一批可行性较高的课题,申请学校本科生创新基金,开展实验并撰写论文,初步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汪云,肖岚. 组织胚胎学实验课教学的体会[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6):421.

[2] 张云,乔敏. 医学课程模式的改革与思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87-89.

篇5

【关键词】法学实践;第二课堂;法学

一、法学院第二课堂概述

(一)法学院本科生第二课堂。第一课堂是指教师和学生以教室为主要的活动场所,以课时为教学的时间单位,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面对面的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规定的教学活动之外,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智能水平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以自愿为前提,以多样性、活泼性、创新性为特点,更多地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

(二)法学院第二课堂对法学本科教育的意义。法学是关于人们行为规范的理论,其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在本质上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法科毕业生在具备深厚法学理论知识、掌握相关法律条文的同时,还应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法学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养,成为培养法学复合型人才。

二、法学院第二课堂现状

曾宪义先生提出,“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不能脱离实际而进行孤立的理论研究。21世纪的法学教育必须知与行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一致,这要求中国的法学教育既要重视理论讲述,也要重视实践应用。”

我国法学院本科生第二课堂教育体系不及第一课堂发展完备,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规范化运行机制,缺乏对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系统化管理机制和辅导机制。具体问题如下:(1)法学学生参与高水平竞赛能力不足。法学学科竞赛如辩论比赛、模拟法庭竞赛、论文大赛等,这些基础性的校内竞赛对学生的法律素养起到了初步的锻炼。但是,高水平、高层次的比赛,例如JESSUP国际模拟法庭竞赛等国际性比赛存在着涉及的同学较少的问题,缘由还是学校对相关学科重视程度有限。(2)评价机制落实不完善,学生参与热情较低。评价机制是以评分或者评等级的方式对于人的行为进行引导的一种机制。笔者于2011年制定并试行了《法学院综合素质学分评价体系(试行)》一年,获得良好收效。学院在第二课堂中精雕细琢已有的活动,将活动归类,并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实现活动目的。

三、法学院第二课堂活动精品活动设计

打造好法学院的第二课堂,要先优化法学院第二课堂活动,使学院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帮助法学院的同学理解法学,运用法学,进而培养学生对法学专业的兴趣,增强知识技能,第二课堂活动应当分类设计:

(一)法律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类活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类活动应当全方位,多角度的解决学生前述问题。可以包含以下几个环节:(1)新生入学指导:包括专业培养方案,就业去向介绍,就业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制定等。(2)学习指导:法律学习指导,英语学习指导,科研方法指导,资格证书考试指导等。(3)职业就业指导:简历写作指导,求职技巧指导,求职训练等。

(二)法律执业素质训练类活动。(1)辩论赛,可以使学生锻炼自己的口才,锻炼查阅资料能力,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交流能力。(2)模拟庭审: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庭审环节,掌握法律实践的相关知识,为将法学理论运用于实际奠定基础。(3)学术论文大赛:对于提升学生的知识综合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开阔视野,外派培训类活动。学生无论就读任何大学,都应当打开眼界,对于外来文化应担取长补短,去粗取精。法学院应当指导学生利用好校内外的一切学习资源。老师为学生提供对外交流的契机,学生自己也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对外交流,开阔眼界,提高综合素质。

四、法学院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评价体系

第二课堂活动是第一课堂活动的补充与发展。学分制是教育模式的一种,学分制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现在多数高校的第二课堂都在实行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的综合素质学分制度,法学院可以借此对学生的第二课堂予以相应评估和督促。

笔者认为,在第二课堂设立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要坚持以下原则:(1)记录为主,评价为辅。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是开放性的课堂。因此相应的评价体系的设计既要实现素质学分对学生行为的积极引导,又不能束缚学生的发展。记录是用来观测学生的成长,而评价仅供学生和辅导教师予以参考。(2)分年级制定方案。学生在大学四年当中,每一年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解、掌握都有不同,因此,应当对不同年级制定学习目标和评价体系。对于一年级学生应当帮助其订立学习目标,合理制定学习任务,培养较强的自制能力和高效率的学习能力。适当参加社团活动,培养时间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二年级学生在完成专业课学习的同时,应当参加辩论赛、模拟法庭等法律职业能力相关的竞赛活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建议参加论文大赛、大学生课题创新等学术实践活动培养调研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大三学生在完成专业课学习的同时,选择性参加高水平的实践性课程。建议参加国家法律职业能力考试。关注求职能力、求职技巧的培养。大四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应当根据自己不同的方向进行出国读研、国内读研、工作的准备,清晰认识、评估自我,具备求职能力。

五、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法学教育成为其中发展最为快速的学科之一,截至2010 年底,全国设立法学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多达634 所,在校的法学专业本科生接近30 万人。法学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同时也是一种素质教育。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化,也必将是其持久不变的一项要求。作为法学教育工作者,要不断适应新变化,设计与实践相适应的教学计划、教学模式,以达到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6

【摘要】

为了适应高职英语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英语运用水平,开辟高职第二课堂教学十分关键。本论文以第二课堂理论作用为基础,论证了促进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同时针对如何增进第二课堂发展提出几点建议,旨在最终提升高职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提高学习成效。

【关键词】

第二课堂;交际能力;高职特色

引言

当下,满足社会的需要才是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高职教育尤其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造的能力。高职英语教育为了适应和配合高职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也一直在寻求方法显然。高职英语教育如果仍然按照教学大纲一成不变地开展诸如听课,实验,作业,考试,外出实习,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等正规教学活动,就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适应性和社会性的需求,因此开辟高职第二课堂促进英语教学便成了更加紧迫的任务。

一、高职英语第二课堂的基本认识和理论依据

第二课堂,是指在学校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它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公益性的和有酬性的(如勤工俭学)、服务性的等等活动。针对英语教学而言,第二课堂就是指除了在按照教学大纲完成的第一课堂的语言学习和教学任务以外,由教师或学生自己组织的有关语言习得和语言实践运用的活动和环境。

语言学习是为社会交际服务的,著名的语言学家Halliday曾经说过:“语言是为社会服务的,语言不能独立存在。”因此,在我们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最能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就是交际法。交际法要求我们一切语言活动围绕交际展开,在较为自由和宽松的环境下,实现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大量增加个体学习者的语言实践,充分发挥每个学习者的主动性和适应性。然而,在课堂教学短短的几十分钟之内要真正实现交际法的功能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为了使交际法的功能性最大限度的延展,我们必须提供比课堂教学更为广阔的场地和环境,那就是促进第二课堂教学。

高职英语第二课堂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在活动中让他们不仅更多地了解了英语相关知识,同时给予了他们真实而轻松的实践机会,提高了他们的语言综合技能。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也强调“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因此,高职英语课程不光要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使用语言实际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决不能只重理论不顾实践,只重知识不顾能力。因此,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促进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如果说我们把第一课堂对人才的培养作为普遍性的要求,那么可以解决语言学习的共性问题。第二课堂的作用则是为了发展人才的特长,解决教学殊的、个性的问题。相较于常规的课堂教学,英语第二课堂不受时间、地点、方式甚至年级的限制,更加富有个性化和新颖的现代科技的手段,效果自然事半功倍。世界上事物的最佳结构就是实现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如果只强调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就会阻碍发展。在培养适应高技能高素质的专门人才这个问题上,必须需要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促进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刻不容缓,它将和第一课堂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共同组成培养现代人才的教育和教学的途径。

三、促进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建议

1.创新第二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打造品牌

对于很多学校而言,开展英语第二课堂并非一个陌生的话题,美中不足的是第二课堂的教学组织模式一直缺乏创新。传统基本模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提高英语学习兴趣为目的的英语角、英语周和英语才艺比赛等,另一方面则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进步的英语学习经验交流会和师生座谈会等活动,形式比较陈旧,未完全发挥出英语第二课堂时间自由、参加人员广泛,活动形式不受限制等优势,因此,要真正促进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就该形成一定的品牌。比如我们可以打造大型英语文化节和系列英语活动,包含每天的英语广播,每周举办英语角或英语沙龙、播放英文电影。每月举办英语讲座。每学期举行英语跳蚤市场和文化节等,把以往零散的各种第二课堂活动结合在一起做有效地串联和衔接,使学生感觉处处有英语,时时说英语,既让学生体会了学习英语的快乐,也给同学提供了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原动力。

2.成立专门管理机构或教研室,将第二课堂教学纳入师生教学考核

英语第二课堂在大部分高职院校都作为学生社团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缺乏专人和特定的部门管理,没有指导教师和师资的投入,缺乏常规管理,自然无法形成有效地运行机制。第二课堂由学生自发组织,各自举办,参与度不高,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因此,为了真正保障第二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应该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教研室进行管理,教师给予合理规范的指导,给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英语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和鼓励是不可小视的。同时,将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为依托.建立一个形式丰富的、动态的、交际功能强的、师生互动的评价模式,将第二课堂英语教学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活动的一部分.纳入到双方各自的学分考试、岗位考核的评估中,进而促进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科学发展,教师能力得到更加全面合理的考核,这样一来,不仅提高学生和教师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而且客观上能够督促学生积极参加此类活动,提高英语能力。

3.发挥学生英语社团的辅助作用

把学生社团过去在高职英语第二课堂中的主导地位转化为辅助作用,充分发挥社团在同学中的号召作用和协调能力,使社团成为联系校园英语活动的主体(学生)的纽带,做好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形成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建设师生共建的工作格局,保障英语校园文化建设的完善。

篇7

关键词:人才培养 第二课堂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2-0035-01

一、高校第二课堂内涵

第二课堂指的是在教学大纲范围以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多种多样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的总称。事实证明,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对于文科、理科和工科的各个专业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相对于文科生而言,第二课堂对工科生的培养能起到使专业知识更加深入、培养动手能力、强化岗位实践等作用。

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课余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以外,吸引广大学生自愿参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如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文化娱乐等。它作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趣味性、知识性、自主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2]。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第二课堂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1.第二课堂有利于学生创新兴趣的培养

大学的学习是比较灵活,因此在兴趣方面第二课堂的教育模式更容易对学生的兴趣培养起到帮助。这体现在选修课的选择上以及科研竞赛方面等,通过这些方面的锻炼,在一种积极轻松的氛围中,对学生知识的消化更能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2.第二课堂增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一课堂”偏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实践技能培养明显不足,这时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就起到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个很好的补充作用[3]。

二、新时期学生第二课堂建设的变化趋势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给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鲜的元素,互联网络的出现对第二课堂的建设带来新的活力。它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校园周边互联网资源的快速发展,是对学校计算机网络资源的有益补充,有效地缓解了扩招后高校计算机网络资源的相对紧缺局面。校园及校园周边互联网资源已共同成为大学生进行第二课堂自主性学习教育活动的有效载体[4]。因此,高校在第二课堂建设中,应该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络这个新因素,使第二课堂建设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

三、第二课堂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

从整体上看,我国工科高校教学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的重点和方式都集中在教学计划课时内的课堂教学上(第一课堂)。笔者基于工科课程教学的当前形势,分析了教学方案与效率的密切关系。并对教学方案中的主要构成要素进行了详细优化的设计。其基本点是以学生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形成“教”与“学”的统一,二者得以和谐,达到合理配置投入资源,提高效率的目的。

1.学生工作是第二课堂教育的主要机制

对于在学生会工作的学生干部来说,学生工作占了大学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时间。在完成学生工作的同时,我们不仅得到了能力的培养,也在潜移默化中收获了友谊等其他东西。

2.主题教育与党建工作

我们应该以“爱国、成才、奉献”为主旋律,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政治上采取引导的方式。如今在大学中,每学期在学生中挑选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其实也是党建工作的一种,通过以一种“竞选”的方式,为高校挑选了学生中优秀的人才,并且对这一部分人进行发展,就能在学生中树立起一个榜样,在这样一个氛围中就可以带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努力的学习。

3.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提升第二课堂教育效果

加强网络管理,提高大学生网络文明水平。开展创新型活动,将网络资源与第一课堂教学良好的连接起来,可以上网查阅各种资料而不用跑图书馆;把网络以一个比较新颖的形式进行各种比赛活动。比如,浙江师范大学开展的微博大赛就很好的利用了网络。它将政治思想教育和微博这一网络平台有机的联系了起来。

4.做好社会工作岗位的锻炼

通过暑期的短学期我们可以进行社会工作岗位实习,例如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在这一学期去火车站卖票就是一个社会岗位锻炼的好机会。在岗位实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加清晰的看清楚了以后所要从事的工作。受教育者要突破仅以拿到文凭为学习标准,而要以适应今后自己理想岗位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为奋斗目标,要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规划好整个社会的资源为自己所用,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5.积极参与实践教育与志愿服务的活动

大学不光是学习理论知识的阶段,更是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阶段。浙师大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学习的机会,多样的社团活动和丰富的科研竞赛为我们提供了资源。除此之外,以暑期实践为主、寒假及双休日实践为辅,内容上以专业教育、义务支教和社会调查为主的活动也给了我们更多选择的机会。而对于工科类大学生而言,社会实践应是规模最大的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利用学生课余时间相对集中的假期,有组织、有计划地深入社会,增长专业技能,了解社会科技发展的现状和了解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等。

6.大学生应多尝试课外科技活动 、文体等活动

现在高校所要培养的学生并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上,而是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因此,在大学中我们更要多参加文艺体育锻炼和动手动脑等活动。近几年内,浙江省开展的“挑战杯”创业大赛和“新苗人才”培养计划等活动给了我们展现自我的舞台。

参考文献

[1]束洪春.《工科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探索》.《科技创新导报》.(2008)l0(8).

[2]涂俊才,杨胜勇,熊海林.发挥第二课堂功效,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10).

篇8

一、导师制与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

(一)导师制的应用优势

针对实际的教学活动而言,导师制的应用优势主要在于,教师在课堂中地位及定位角色的变化,能够有效消除学生内心固有的面临教师的紧张感和距离感。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疑问时,更容易及时提问,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学生积极课堂表现的形成,会对课堂氛围产生优化作用,并反作用于教师身上,诱发教师教学热情的提升。

(二)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

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将原本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课外活动等不同形式完成。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主要表现为其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

1、提升学生积极性优势第二课堂教学模式通常是通过不同的活动开展的,并且其发生地点在课堂之外。由于不存在压力,因此学生会基于第二课堂模式的活动拥有较高的参与积极性。2、培养实践能力优势基于课堂的教学活动通常只能帮助学生扩展其原本的知识储备,而通常无法实现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第二课堂模式的特殊应用方式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

二、导师制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导师制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一)导师制下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

从本质角度来讲,导师制下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主要包含以下几种:1.教师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储备及经验是其培养学生的基础。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发挥常常会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影响。而在基于导师制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融洽关系的形成及教学自由度的增加,为教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作用发挥空间。2.教学氛围企业化特点明显在基于导师制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学活动是通过实验等实践方式完成的,当教师的指导工作完成之后,学生需要亲手进行操作完成。这种现象使得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产生显著的企业化特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正是基于这种特点实现的。3.教学内容安排更加有针对性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基于导师制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更加具体。为了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的,教师需要再充分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细化分解,将契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需求的确定出来,通过递进化的教学内容讲解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二)导师制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流程

基于导师制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构建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框架该步骤是指,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确定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方式。例如,可以将该模式的应用方式选为开展各类课外活动、团体活动等。2.人员安排与内容选择基于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常常需要要求学生按照小组的方式进行。为了保证这种模式的有效应用,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小组人数和组建方式。就内容选择而言,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所选内容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优势。3.基于导师制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目标设置无论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是通过何种方式进行,在实践应用之前,教师都应该预先设定一个有针对性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目标,通过目标指导作用的发挥保证该模式的应用质量。4.基于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实践教学活动开展除了上述因素之外,针对基于导师制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具有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主动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的实现的难度发生了相应降低。

(三)导师制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应用

这里以经济学专业学生的《证券投资实务》专业课程为例,对导师制下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进行分析:1、基于《证券投资实务》第二课堂活动的导师制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应用。高校的经济学专业本身就是注重实践能力的专业。作为该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将基于导师制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在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从整体角度来讲,可实现基于导师制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目的的《证券投资实务》教学活动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证券投资实务》教材中典型证券和金融衍生品的活动。这门课程中包含的投资种类较多,为了保证导师制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在调查学生学习偏好的基础上,选出一部分典型投资种类,作为学生课外活动的素材。这种第二课堂活动本身趣味性的存在及活动内涵,能够保证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第二,证券投资创新活动。为了强化经济学专业学生对证券投资的了解及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可以利用导师制的第二课堂模式开展投资的创新活动。在该教材中涉及日常投资的第二课堂环境中,当学生对相关股票、债券及金融衍生品了解考察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材料,辅助学生开始小额投资尝试以及参加相关金融创新大赛。日常生活化投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对参与这种竞赛类型活动的紧张感,并间接起到激发学生创新热情的作用。在整个活动环节中,无论是学生本身对日常理财投资的应用,还是参加金融类创新大赛的应用经验,都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及创新思维的激发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基于导师制的生活化、全方位教师作用发挥,也对上述目标的实现贡献出一份力量。2、基于《证券投资实务》第二课堂网络平台的导师制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应用。这种应用方式为,高校通过经济类专业学生《证券投资实务》课程中所包含所有知识的整合,构建出一个完善的第二课堂平台。利用该平台,教师与学生可以在课上或课余时间随时随地开展教学和互动活动。基于《证券投资实务》课程的特殊性,该平台中包含一个模拟模块。当相关知识学完之后,学生可以利用平台的模拟模块进行实践操作。当模拟过程结束之后,教师会对学生的整个操作过程内容进行评价。教师的温和化评价及其他学生的即时互动,能够使得学生及时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并有效改正。实践证明,第二课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还拓展了学生知识面,因其注重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处于这种情境中,学生通常会不自觉地将其在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内容应用在该环境中,进而起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

三、导师制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问题分析

(一)导师制制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问题种类

1、教师教学压力问题。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基于导师制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耗费了教师较多的精力和时间。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同时包含学习、生活等多个方面,工作能力及精力分散等因素会为教师带来较大的教学压力。在《证券投资实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表现出强烈的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需求。这种状态不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2、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内容选择问题。基于导师制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有着鲜明的应用需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这种背景中,随着教学模式应用的不断深入,教学内容选择和设计逐渐成为影响该模式应用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导师制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问题导向

为了提升基于导师制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需要注重以下两种措施的应用:页)第一,教师培训措施。教师的培训内容主要包含导师制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学生问题的应对处理等方面。当教师的教学技能发生显著提升之后,其能够较为合理地应对该模式应用带来的教学压力。第二,沟通交流措施。为了解决教师的教学内容选择问题,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沟通渠道,使得教师能够利用该渠道及时沟通自身的导师制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中获得的经验和灵感。这种措施会为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基于导师制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为了保证该模式培养作用的有效发挥,应该针对实际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开展课外活动、应用网络平台等不同模式,在巩固学生已掌握知识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在该模式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的调整更换加以重视。

作者:闵海燕 单位:渤海大学

参考文献:

[1]曲文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次高级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03).

[2]张善军.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3]蔡亮.中国外语教学环境下的服务型英语学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4]孙大光.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活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5]陈彦武.高校第二课堂项目对大学生“三创”能力的影响及管理创新研究[D].南华大学,2011.

篇9

关键词:大学英语 第二课堂 培养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8--02

一、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不足

跨文化交际一般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的说,就是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下,如何得体地与外国人进行交流。传统大学英语课堂上由于教学大纲、时间、任务等方面的限制,制约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同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文化环境单一,很少有机会将书本上所学知识应用到真实的交际当中,对英语的掌握仅限于课本知识,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多半也停留于课本上的简单解释,很难深入了解外国文化,这就造成学生很难顺利完成跨文化交际。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外语第二课堂的作用,弥补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也就成为外语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

二、当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面临的问题

学生参与度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对象是所有在校学生,但在实际上,真正参与到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的学生为数不多。以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较常见的英语角为例,参与者主要是是少数英语成绩较好,尤其是口语能力较强的学生,这些学生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几乎会参加每次英语角,但大部分学生不愿参加英语角,更不愿开口说英语,偶尔参加,也只是被动地担当观众的角色。另外,参加英语角的的多为一、二年级学生,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已经结束了大纲规定的大学英语课程学习,很少主动参加英语角。因此,英语角成了少数学生的英语课堂,没有对大多数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起到培养作用。

师资力量不足。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一样,需要教师对整个过程进行一定的引导和管理,学生也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启发。在第二课堂中,师生的交流是必要的,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学生经常通过模仿教师的正确的交际行为来学习跨文化交际的正确做法。同时,也依赖教师的启发,学习外国文化。但是由于师资条件的限制,没有足够的教师参与到第二课堂的教学中。此外,教师由于受到落后观念的限制,常常会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参与度不高,也影响了教学效果。尽管有不少英语教师对教学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心,以各种形式对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一定的专业支持,但还是难以保证足够的师资力量。

硬件配置不佳。虽然很多高校都有“学生活动中心”等建筑场所,但场地不一定适合大学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而且这些场所往往被那些非第二课堂的活动占用,第二课堂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展活动,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了。同时,这些场地的使用需要通过学校各部门层层审批,给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此,客观上制约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缺乏连续性。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持续时间过短,学生无法进入稳定的状态,话题切换过于频繁,讨论和表演的时间不足,学生无法真正触及文化的实质差异。这些因素都阻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三、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建议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基于对文化的理解,要想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首先让学生接触到真正的外国文化,但这种接触不应是灌输知识的过程,而应该是引导、启发学生探索、发现未知事物的过程。

首先,丰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形式不应是单一的,而应是多样化的,富有趣味性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其中。这就要求教师更多地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帮助学生组织讨论,启发学生展开话题,活跃气氛,吸引学生参与,并为学生的交际行为提供一些必要的支持。同时,第二课堂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学唱英语歌、做一些英语游戏等等。多样的形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吸引更多学生的参与。

篇10

【关键词】第二课堂活动;程序;问题;效果

我们正处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时代,教育教学的理念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尊重,学生素质的提高得到充分的重视,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职学校第二课堂活动蓬勃开展起来,同时中职学校也出台了一些政策,鼓励和鞭策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给中职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和积极向上的氛围,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效果。针对中职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情况,本着使第二课堂活动良好开展的目标,我谈谈自己对中职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第二课堂活动的内涵及形式

所谓第二课堂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育以外的一切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活动。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发展。第二课堂活动有着丰富具体的形式:(1)与课程相关的兴趣活动:比如,电子兴趣活动、机电兴趣活动、英语角等;(2)发展学生爱好与陶冶学生情操的活动:比如,艺术体操训练、书画培训、器乐学习等;(3)德育教育活动:比如,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学雷锋活动等;(4)科技制作、创造和发明:比如,水火箭制作、航模制作、节能环保小制作与发明等;(5)社会公益活动;(6)社会调查。由于第二课堂活动有丰富的形式,所以我们在活动的开展中根据具体的情况可又有多种选择。

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要完成的一些程序性工作

(1)通过调研,确定方向和内容

第二课堂活动要切合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还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和意愿。通过调研,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生的技能基础,了解学生的兴趣和愿望,并以此为依据确定第二课堂活动的方向和内容。确定了活动的方向,各相关部门、人员就有了努力的目标。活动内容要具体、充实、可行,效果要直观、生动,这样可以引发学生的持续的兴趣,并产生参加活动的动力。

(2)获得学校的支持和指导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要获得学校的支持和指导,应该和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党委、团委、宣传等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得到学校指导,保证活动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健康的思想内容,保证纯洁高尚的出发点和高雅的品味。有学校的支持,可以在在时间、地点、场地、设备、人员、宣传等方面到支持,活动的影响力和效果会更大。

(3)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搞好第二课堂活动,教师是一个关键因素,第二课堂活动要成为教师的意愿,只有活动成为了教师的意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才能充分的发挥。学校对教师的劳动和付出要给予支持,给予必要的待遇,保证第二课堂活动的持续性,保证活动得到教师自始自终的指导。教师也要认识到,第二课堂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进步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探索,因为实际的自然的过程总是丰富和复杂的,在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得到成长和进步。

(4)第二课堂活动要有很好的组织机构和严密的活动计划

有一个完整的组织机构,保障活动的有效开展;有严密的计划,保障活动的开展有序,对于活动有一个统筹的安排,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每项内容要多长时间,要那些人员去完成,明确分工,有一个全面的安排,避免出现混乱现象和虎头蛇尾的现象。

(5)活动的开展,过程是关键

对活动的过程要有很好的监控,依据进展的情况,对计划有灵活的把握,该慢的时候要慢下来,该停下来讨论就要讨论。活动要扎扎实实地去开展,一定要讲究实效。通过活动去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和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过程是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关键之关键,其中更多地凝结着教师的努力,决定着学生的进步情况。

(6)一个活动完成了,要有一个回顾和总结

总结学生在知识、技能、品德、修养方面的进步,总结活动开展的目标、任务、内容、组织、方式、方法诸方面的的经验教训,使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更为有效。如果可行的话可以举办成果展,扩大影响力,对学风校风带来良好的推动作用,另外,第二课堂活动也是一个发现人才的过程。

三、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坚持直观性、趣味性的原则

依据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第二课堂活动只有直观和富有趣味性,才对学生要有吸引力。

(2)摆正第二课堂活动的位置

作为第二课堂活动,其位置是“第二”。对于正常的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支持和配合,不能因为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而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否则,就本末倒置了。

(3)明确第二课堂活动的重心

把活动的重心放在学生思想境界、品德修养、气质熏陶、兴趣培养、技能训练、视野的开阔上。第二课堂活动不能是教学内容的重复,也不能是技能训练的简单重复,应把第二课堂活动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素质提高相协调。

(4)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更多应该是一种合作关系

教师对活动起指导作用,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性,活动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伙伴,让教师站到学生中间去。

(5)防止教师和学生的功利思想

活动的频度要适可而止,不能因为频繁的第二课堂活动让教师和学生感到疲惫,而成为一种负担。第二课堂贵在坚持,重在效用,难在突破,我们不要求轰动,不能求速成,关键在于扎扎实实地努力。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是对学生素质提高的一种方式,不是要去炫耀什么,不可素质没培养起来,却把虚荣心培养起来了。当然学校要建立激励措施,有效监控,对于做出努力和贡献的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励。

四、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我们看到的良好效果

第二课堂活动具有广泛的、深刻的、生动的教育效能,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兴趣和爱好,可以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精神生活,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可以使我们的教师得到锻炼,业务能力得到提升,提升着我们的办学实力。

(1)改善了学风和教风

比如,我们开展了电子兴趣活动,学生通过电子器件制作,主动去学习相关知识,查阅相关书籍,和同学探讨问题,形成了学习的氛围,改善了学风。在教师指导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老教师带动新教师,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也在思考和探索,很好的促进了教师的业务能力的提升,教风在改善。

(2)加速了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加强了学生的沟通能力

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在一个更为宽松的氛围中进行训练、实践、探索,老师一方面有指导者和组织者的身份,另一方面也有合作者的身份,师生的心理距离小了。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生的协作,需要共同去克服困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得到培养,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3)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精神

我们在电子兴趣活动中,让学生组装和制作了U盘、变压器、音箱等器件,这些器件,学生生活中就可以用到,效果很明显,极大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制作的过程中,经过反复实验,培养了学生求真、理性、务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学生对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有一个初步的体验过程,学生内心的兴趣和对真理的渴望被激发出来,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4)通过第二课堂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和性情

更多的参与了社会实践,学生用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从知识型向运用型转变,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转变。参加一些社会公益事业,让学生感受社会的冷暖,让学生关心国家,胸怀世界,走向世界。

第二课堂活动,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很好的手段,我们应该大力支持,同时也凝聚着教师艰辛的创造性劳动,我们要珍惜。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