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公司规章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28 16:38: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型公司规章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工作人员习惯性违章。工作人员的习惯性违章是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差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因为工作人员的习惯性违章而出现的事故在整个安全事故当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习惯性违章主要是指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过程当中习以为常的处理工作的方式和正规的处理方式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包括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和违章指挥。习惯性违章具体体现在临时性的作业当中配电工作人员进行无票操作,在操作的过程当中,因为未曾填写修理票而进行修理,导致配电工作人员或群众出现人身触电的事故发生。
(2)基层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现在我国的很多电力企业的基层管理当中存在着很大的弊病,具体则体现在基层安全管理的措施落实不到位。很多的电力企业重视大型的项目操作管理而忽视日常的管理。近些年的电力安全事故多数发生在小型的、分散的项目当中。具体原因有:①管理人员对于工作人员的习惯性违章见怪不怪,没能引起充分的重视,或是怕影响同事之间的关系,从而不进行处理;②检查、督促工作浮于表面,对于具体的工作情况不了解,从而导致了没有办法去抓安全管理工作;③对于出现事故的负责人处理不严格,存在着姑息养奸的现象,从而导致对于整个的管理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效果,事故的发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3)安全规章未能有效实行。针对于电力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电力企业制定了很多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在电力生产的日常工作当中,没有有效的实施,从而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①电力工作人员对于规章制度烂熟于心,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为了图一时的方便而心存侥幸,对规章制度明知故犯;②工作人员对于规章制度的理解不够充分,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所以在操作的过程当中,根据自己对于规章的理解,而进行操作难免会出现很多的问题;③工作人员对于规章制度处于完全不理解的状态,但是却不懂装懂,直到事故发生之后才恍然大悟。
(4)缺乏必要的设备管理。在电力生产的过程当中有很多工具和设备的质量不过关,尤其是体现在农村的供电上。在农村的供电所中所采用的登高器具和小型器材的质量明显不过关,这对于农村的电力生产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与此同时,对于安全器具的定期检查不到位,对于达到使用年限应该报废的器具,明显损坏的工器具等仍在进行超限使用,使报废管理流于形式,并没有在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当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2加强电力生产管理的措施
(1)强化员工安全责任意识。强化电力企业员工的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刘蓉(河南省电力公司信阳供电公司,河南信阳464000)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电力的安全生产管理一直是电力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对目前我国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旨在更好地促进我国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安全责任意识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①电力企业的领导必须要树立生产安全高于一切的严谨的管理态度。必须自始至终坚持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居安思危,时刻要把生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以此来确保安全生产。②身为电力企业的领导,在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的工作过程当中应该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可能导致出现安全事故的危险因素的控制和防范之上,尽可能地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的状态。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安全的管理网络,明确分工,落实工作职责,将工作内容承包到个人。
(2)规范电力安全生产管理。①电力生产安全管理人员要做好监督、检查工作。作为一个管理人员,就必须要做到对于规章制度认识到位,对监督工作尽职尽责。在此基础上还要在工作的过程当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完善安全生产的监督体系。在具体的监督检查的过程当中要强调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切实发挥出安全监督的职能,将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落到实处。②要加强生产第一线的管理,以此来确保整个生产的安全性。在具体的生产第一线,就要求现场的工作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这些都需要对整个生产过程制定严格的规范标准,从而使管理人员和一线的工作人员精诚合作,从而保证整个电力生产的安全。
(3)落实责任,确保工作质量。落实岗位责任是确保工作能够正常进行的基石。这就要求电力企业的各级监察管理部门要充分理解企业对于电力生产安全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且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操作,把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细分,真正落实到每一个企业员工的身上。与此同时,还要制定符合本地区、本企业实际情况的一线员工奖惩制度,充分发挥制度在保证电力生产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彻底把规章制度融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当中,做到整个电力企业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
(4)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在电力生产的过程当中,一线的员工是整个电力生产的主体,所以在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当中就必须要注重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①作为电力企业的领导,必须要以身作则,充分理解并且带头遵守安全管理当中的各项规章制度。由于电力生产的一线工作人员工作内容单一、重复性较高,工作人员容易产生懈怠情绪。所以,领导需要在日常的工作当中,了解和关心一线员工的思想状态,在严格要求他们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还要关心和帮助出现困难的一线员工。②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对于全体员工,特别是一线的工作人员进行深入的安全思想的教育,使他们可以充分地理解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确保生产的安全。
(5)设备管理不能浮于表面。在电力生产的过程当中,维修器具和设备管理的不规范严重地影响我国电力生产的安全性,所以必须加强管理。①必须严格遵守器具和设备的报废制度,对于出现问题和超过使用年限的器具和设备必须强制报废,在报废之后,要做到避免外流,造成其它的生产单位的安全隐患。②需要建立合理、规范的审查制度,从而确保设备和器具的安全性。
3结语
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 内部管理 探析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097-01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引进吸收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需求适应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管理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灵活地加以应用,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管理创新。
但是,我国的中小企业,目前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短期逐利。但利润数字再高,也只能说明过去,并不能表明将会导致企业健康地发展。相反,由于只注重利润致使部分企业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极大地损坏了企业的名誉,将企业逐步推向绝境;还有极个别企业不惜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追逐暴利,一旦东窗事发企业的命运也就走到了尽头;至于有管无理或无管无理、有战无略、有销无营等现象,在中小型企业中普遍存在。所以,要使我国中小型企业长远地发展,关键是如何把握好这些问题,这已成为中小型企业是否能够生存的关键。
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从如下几个角度考虑,解决问题。
一、加强管理,解决好部分中小型企业中存在的无管无理或有管无理的状况
当前,我国搞的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而企业的管理工作又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企业管理属于企业的无形资产,这种资产能以强大的力量作用于有形资产,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事实证明科学严谨的管理对具有先进设备和技术的企业来说,可以如虎添翼;对技术和设备相对较差的企业来说也可以弥补不足。
但我国部分中小企业仍然沿用家长式的管理模式,还有一些企业有一整套管理规章制度和指挥流程,却没有正确实施。所有上述的这些情况说明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存在着无管无理或有管无理的现象。
企业的管理包含有三层含义:一是要有一整套规章制度,切忌随意性;二是有了规章制度,就必须执行;三是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常抓不懈,决不能宽严不一,甚至放弃原则。这三个环节就是通常所说的“有章可循,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凡是管理不善的,都是在这三个环节上出了问题,或者一个或者三个环节同时出了问题。
所以,“管”与“理”在企业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又具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的意义,一个企业管理的好坏,与企业的利润、命运有着直接的联系。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韦尔奇说过一句话:“管理得少,就是管理得好”。这句话一直是通用电气公司的最高经营原则,这也体现了“管”与“理”所遵照的“二·八”比例。
二、建立适应当前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家人才机制
领导就是带领和疏导,带领指的是自己的思想行为;疏导指的是自己的思想影响力。一个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关键在于领导。从狭义的方面看,企业的核心问题共有两个:一个是“选好人”的问题,也就是企业能不能把有经营才能的人扶到领导的位置上;二是“好好干”的问题,一个人再有本事,整天无所事事也不能解决问题。所以,企业在选好人后,还面临一个怎样才能让人尽其才的问题。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应该是所在企业的代表和象征,因而应该使自己的言谈举止和行为规律形成个性化、企业化的风格,在总体上给人以一种坚定勇敢和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形象;应该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开拓创新精神,而且必须具备经营、法律、金融、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三、制定科学的企业发展战略,达到长远发展的目的
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无疑是重要的。但是,部分企业发展战略模糊,甚至无战略,却存在着暴富和浮躁的状态。这样的发展战略在短期内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对企业的发展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存在着一定的短期行为,有的把自己企业搞得太庞大,丧失了竞争的优势;有的忙于为小集团、小集体创造效益,不注重组织品质的持续前进。在这些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企业要么走弯路,跌破鼻子,要么速生速亡,成为市场中的一颗流星。
篇3
关键词:经济管理;可持续性;效益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企业要形成一个完整系统,内部各部门之间要强化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各部门职员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意识,转变管理理念,改变管理模式,设置专门的经济管理部门,注重专业人才的使用,利用信息平台做出正确的抉择,科学优化资源配置,使企业效益最大化,通过融资信用保险这条途径,来保证企业能够稳定可持续发展。
1 当前中小型企业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经济管理知识和人才缺乏
从目前中小型企业的情况分析,主要是中小型企业缺乏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往往是一人身兼多职,这虽然降低劳动成本费用,但却影响了工作效率,领导者没有摆正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在中小型企业中,无论是由几个人组成的财务部,还是只有一两个专职财务职员,他们充当的仅仅是法人代表的记帐员,出纳员,统计员而已。
1.2 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模式粗放
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在经济管理理念上还没有与时俱进,很多中小型企业领导者认为讲经济就是讲钱,对经济总量,业务收入的增长看的很重,却忽视了这种增长所带来的商品成本增加,甚至形成收入提高,但结余却下降甚至出现亏损的现象,这很大程度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经济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粗放管理模式上,习惯依靠增加资本投入来增大收益,而不是科学的合理的优化资源配置,来达到利益最大化。
1.3 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
在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经营规模小,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等方面因素造成了它不能够从股市或债券市场直接融资,只能通过金融机构间接融资完成,而且中小型企业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因为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没有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财务信息制度不全。
1.4 经济管理基础平台建设滞后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广和发展,为方便消费者,提高服务质量,各个中小型企业先后建立了订购,支付,送货上门服务等多套计算机软件系统,由于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几套系统相互之间信息不能同步,造成系统提供的信息互有偏差,缺乏规范,统一的成本核算和经营管理信息基础,不能为领导者提供有效可靠的数据,财务管理,预算分析能力薄弱。
2 加强中小型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对策
2.1强化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企业的各级管理者都要强化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熟识经济法规和政策,逐渐累积经济管理经验并运用于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加强对中层部门员工的培养,让他们拥有较强的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知识,注重企业人才的使用,同时借鉴大型企业、国外的经验,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经济管理部门,注重培养和引进专门的高级经济管理人才,强化该部门的管理职能,从系统的会计转变为适应现代化管理会计,结合计算机技术,对经济和运营状况作客观分析和未来预测,为管理阶层的各项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持。
2.2 强化内部控制,科学分配资源
首先,企业要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统一指挥的完整系统,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应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组织脉络,各就其职,特别要分别建立财务部门和会计部门,便于制定合理的资本结构和趋势分析,要严格实行授权批准控制,加强经济管理意识教育,明确自身的地位和责任,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实时监督,建立短期财务分析系统,查漏补缺,科学分配资源。
2.3 融资信用保险是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融资信用保险能有效地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因为保险公司通过设立专门的机构,对中小型企业的信用及履约能力进行深入调查和了解,在某种程度上,降低或减缓了信贷市场上逆向选择(发生在贷款交易前,由于银行和中小型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可能故意隐瞒信息,以求在与银行贷款过程中获得最大收益,而贷款银行却因没有足够了解中小型企业的信息而受损)和道德风险(在中小型企业取得商业银行贷款后,由于双方的信息部队称而引起的中小型企业做出损害商业银行的行为),从而实现三方(中小型企业,银行,保险公司)共赢和持续发展。
2.4 建立统一的业务信息平台
通过强化中小型企业各阶层管理者及工作人员的标准化意识,普及信息标准化知识,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信息财务系统建设,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归纳整理,分析预测并及时反馈中小型企业的各类经济运行数据信息,使企业管理者得到更加及时,准确,真实的财务数据信息,从而对中小型企业的经济走势及资产状况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认识,方便管理者科学及时的分析判断,并科学的做出更加正确的经营决策,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应对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快速应变以及高效率运转的要求。
2.5 提高企业管理人员自身素质
中小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处于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企业自身员工少、管理人员寥寥无几。而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思想,就是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人员道德、素质、能力,将左右企业的发展。俗话说“兵强强一个,将熊熊一窝”,因此、我们的管理人员一定要不断地学习,加强自身各方面素质的修养,不断提高个人各方面能力,如创新能力、决策能力、市场开拓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要有坚忍不拔、忍辱负重、吃苦来老的精神,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和快速、准确的决策能力。企业经营方针政策、规章制度的建立、对待客户的态度等这些全部是管理人员一言堂。管理人员不仅对企业内部进行日和管理,而且对于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进行沟通和协调。
因此,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着企业的生命期限。我们知道,任何强大的企业,他们都走过了创业、发展的道路,经历了艰辛发展历程,体会到了市场竞争的残酷无情,尝尽了失败的痛苦。由于他们企业管理人员具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在失败和成功之间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使得企业有成功业绩。
2.6 加强企业管理的执行力度
企业执行制度化管理的目的,根本在于实施行政规章制度。通过规章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以使达到制度化管理。为了使企业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真正变成工作人员的自觉行为。我觉得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其贯彻执行。多年的制度化管理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就加强执行力而言,我的体会如下:
提高执行力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第一,组织目标设定要明晰,某一项目的实施应当有可量化的目标。只有战略明确,才能更好的确保执行过程方向正确。第二,因岗设人,每一名员工都有各自的特长,让正确的的人用正确的方式去做正确的事,才能人尽其用,按质按量完成工作。第三,任务下达后,注重执行过程的信息反馈和工作指导,适时纠正错误的或者不利的行为。第四,管理制度建立要符合实际情况,不同岗位管理制度要有重点和差异。如开发设计部门的员工,主要注重项目的质量和期限,上下班时间不必很在意,而行政部门的员工注重上下班的时间规定。
3 结束语
通过分析中小型企业在经济管理理念,经济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经济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强化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利用融资信用保险方式,保证中小型企业可持续性发展,促使中小型企业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探析[J].财务研究,2010,(21),
[2] 邢海俊.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济,2012,(03).
篇4
1、公司必须制定好基本的管理制度。
基本的管理制度包括人事制度、薪酬制度、工作流程、部门管理规定等等。这些制度之所以称为基本管理制度,是因为这是保证公司正常运营的基本保障,是必须的。比如说:招聘一个什么样的人担任什么样的岗位,需要制定怎样的薪酬制度,上下班时间、工作内容,还有,不同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个部门管理规定等等。这些制度对于很多小型公司来说,有的形成了文字,有的是老板口头通知员工,并在员工心中形成了习惯。但是,如果公司要作大作强,从一开始就应该形成公司的文字制度,并随着公司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完善。为以后公司发展成大公司了,进行制度管理的“法治”阶段打下基础。
2、公司要极力推行人性化管理。
“大公司靠制度管人,小公司靠老板管人”。所以,小型公司的人性化管理就非常重要,“人性化”主要表现为老板的人格魅力、领导魅力、处事能力、管控能力等等。我见过很多小型公司,员工和老板称兄道弟,关系非常融洽,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人治”。“人性化”与“人治”是不一样的,“人治”没有规章制度或说制度存在于员工的“心中”,“人性化”是有制度的,但是不仅仅依赖制度,还有老板的为人处事的作风起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很多小型公司在开始时都是“人治”,慢慢到“人性化”和制度管理阶段,最后发展到制度化管理的“法治”阶段。
3、想方设法留住优秀的“人财”,促使公司快速发展。
人们常说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是人,这话咋听起来好像没错,实则不然。记得有一个资深人力资源总监告诉我说,企业的人分为4大类,第一类是“人裁”,就是能力很差、态度很差的人,走到那个企业都会很快被裁掉的人;第二类是“人材”,这种人能力很差,但是态度很好,所以企业还是留着可以用的;第三类是“人才”,这种人能力很强,但是态度很差,很难领导和管理,对于企业来说,这种人用得好就有很大的价值,用得不好就有很大的破坏性。第四类是“人财”,这种人能力很强,态度很好,这是任何一个公司都想要的人,这种人才能为公司带来滚滚财源。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留住优秀的“人财”,除了制度和人性化管理之外,公司的快速发展让“人财”看到希望和前景,才是留人的关键,另外,留住了优秀的“人财”,公司也才能快速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4、加强职业培训,全面提升人员素质。
这个社会生存就两种方式:一是自己当老板,二是给老板打工。对于打工的人来说,主要需求有两个方面:一是“钱途”,二是“前途”。想要“钱途”,主要是努力工作,业绩优秀;而想要“前途”,就必须参加培训,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所以,公司要加强员工的职业、专业培训,全面提升人员素质,给员工一个美好的“前程”。
篇5
【关键词】 集团公司 财务内部控制 问题 建议
一、引言
我国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着稳定快速的发展,很多企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不断扩大规模,形成了大型的集团公司,下属公司不断增多。伴随着企业规模扩大,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管理也必然放松,导致分、子公司各自为战,分、子公司给集团公司提供的财务报告真实性以及准时性也受到集团公司的质疑,集团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成为制约集团公司发展的瓶颈。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保证集团公司的财务安全,才能保证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不至于失控。本文介绍了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的原则以及当前我国大型集团公司在财务内部控制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关可行性建议,为我国一些大型机团购公司完善财务内部控制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原则
集团公司一般是规模很大的企业所采取的公司管理体制,比一般的中小型企业管理更有难度,集团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既要遵循一般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原则,也有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符合相关财务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要求
符合财务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是任何企业制定内部控制体系的前提条件。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没有任何固定的企业内部控制模式,每一个企业都需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以及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竞争环境来制定本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但任何财务内部控制体系都必须以遵守国家的财务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为前提,将自身的发展规模以及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与国家的相关规定相结合,制定适合本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2、权利制约平衡原则
权利制约平衡是任何企业在制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只有根据制约平衡的原则合理设置岗位和职权,确保不同的岗位和职务之间权责分明,相互之间制约平衡,防止出现一些部门或者人员出现权力过大造成管理的失控。集团公司与一般的中小企业相比,规模更大,企业对分、子公司的控制和管理更加困难,只有通过建立完整的管理流程,根据制约平衡的原则设立岗位,确立不同人员的职权,才能保证集团公司在财务方面对子、分公司的有效控制。
3、全面系统性原则
任何企业的管理体制都必须具有全面性以及系统性,集团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也必须遵守这一原则。全面性的原则指的是在制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必须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财务管理等角度将内部控制触及到企业的每一项业务、每一位职员,确保企业的每一项业务都是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办理,每一位职员都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系统性指的是集团公司在各子、分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要具有一致性,各分、子公司之间互相联系、相互制约,形成整体的体系。
4、兼顾利润创造原则
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企业的效率,降低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企业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合法经营获取利润,在制定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利润创造,既不能不顾企业利润,对分、子公司过于分权导致效率下降,降低企业的竞争力;也不能不顾企业的内部控制,对分、子公司过于放权,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过大,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危机。合理的财务控制体系应该依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将利润创造与财务内部控制有机结合,保证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当前我国集团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
集团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关系到企业的财务安全,是保证企业平稳发展的前提,当前我国的一些大型集团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速度,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重大隐患。
1、资金管理不完善,管理手段落后
资金链是现代企业的生命线,对资金管理的不善可以随时导致企业的破产。大型集团公司业务量大,现金流量多,对现金的管理存在着巨大的困难。当前我国的大型集团公司也面临着资金管理不善、管理手段落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分、子公司私自设立账户,集团公司难以监管现金流量。当前一些集团公司的分、子公司私自在银行设立独立账户,导致成员企业出现大量资金体外循环,不利于集团公司对企业现金流量的控制和财务风险防控,这种现象在国有大型集团企业更为明显。第二,资金分散,总体利用效率低下。当前很多集团公司都存在总公司效益好、资金充沛,分、子公司效益低下,缺乏必要的资金,导致分、子公司只能大举向银行借债,降低了集团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利于发挥集团公司总体的规模效应。
2、预算不严格,预算执行流于形式
预算管理是集团公司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可以有效加强对分、子公司的日常经营监管和控制。当前我国一些大型集团公司的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的执行流于形式,不能充分发挥预算的管理职能。很多集团公司的预算编制和调整工作以及日后的监督考核都由公司的财务部门完成,其余部门只是负责执行,这就会导致财务部门制定的预算与现实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同时,一些分、子公司的财务部门有繁重的日常业务工作,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不是十分严格,分、子公司也会根据日常业务的需要而经常忽视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导致出现编制预算热火朝天,预算执行无人问津。一些分、子公司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甚至不顾实际需求,夸大预算资金的需求,造成集团财务资源的浪费。
篇6
二、小微企业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对小微企业来讲,要完全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来构建内部控制体系不现实,就小微企业的现状来讲,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整体考虑内部控制的各子系统的关系,结合风险管理的过程,构建内部控制体系,以减少风险发生。
(一)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见图1。整个小微企业的内部控制都全部在全面风险管理过程中包含,不留一点空白,内部控制的决策建立在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之下,内部控制的每一个子系统均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监控下,每一个子系统的工作都要经历全面风险管理过程。内部控制系统的子系统并没有依照传统的控制五要素而设计子系统,而是依照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进行分类。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财务会计职能、人力资源职能、生产运营职能、市场销售职能。图1风险导向的小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框架由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委员会或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对控制进行审核、认可后方可执行,控制执行过程中,内部控制管理委员会定期进行检查,对重大风险可以紧急叫停控制措施。(二)风险导向内部控制管理1.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之风险控制程序图2 风险控制程序从图2中可以看出,基于风险导向的小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其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处理等紧紧围绕着内部控制目标运转,没有绝对的起点与终点。整个运转均在企业内部控制策略掌握之下,由企业组织中的内部控制管理委员会或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作组织保证。
图3 风险衡量等级图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是在内部控制目标的指导下,以内部控制管理团队为主,定期对企业各种风险分析,形成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报告。风险控制过程中最难于准确把握的就是风险衡量。可以将风险发生概率预先分析表示为很小、中等、较大,风险若发生,可能导致的损失预先表示为重大损失、中等损失和轻度损失,风险发生概率及风险发生损失都是定性衡量,与企业实力及企业对风险的态度直接相关。在图3 所示的风险衡量等级图的坐标系中对风险进行定位,定性反映风险量的大小。企业应该根据风险在风险衡量等级图中位置的不同,进而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2. 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之风险处理策略在企业管理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小微企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关注影响企业的所有风险,小微企业内部管理团队在对风险识别、衡量后,从图3 中可以看出,应对位于风险衡量等级图33区域的风险进行重点控制,而对位于风险衡量等级图11区域的风险可以忽视。例如对位于风险衡量等级图31区域的风险应密切关注,防范风险的发生;对位于风险衡量等级图13区域的风险应制定详细的全面控制计划。三、内部控制体系设计实例根据上述分析,下面以公司为例进行具体分析说明。
(一)企业简介南京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2011年成立,主要经营业务通信设备研发、销售、安装、技术服务,网络设备研发、销售、安装、技术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等。公司由两名自然人创建,2016年末员工11人,2016营业收入566万元,依据企业分类标准,属于小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力资源职能由总经理直接管理,生产运营职能(本企业称为技术服务组)、市场营销职能由副总经理管理,见图4。
图4公司组织机构图(二)公司内部控制现状1.控制环境薄弱公司没有规范的公司治理机构,在公司内部没有董事会或监事会结构或人员,相应的权力都在公司总经理的手中;公司没有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进行内部控制;公司财务与会计职责没有分离;管理层没有细化,没有中低层管理人员,经理层直接管到底。2.风险意识不强公司管理者与员工风险防范意识不强;规章制度也不全面,公司对规定制度的执行严格不够,人情管理存在;公司对风险的态度主要依靠总经理的个人经验和判断,没有专门的人员收集风险信息、衡量风险,更谈不上对风险提前防范措施。3.缺乏适当的控制活动公司没有设置专门的内控机构或人员,没有内部审计人员,更谈不上内部控制系统;公司没有设置重要的控制点,例如公司的日常资金管理、日常财务账册均由一人完成,总经理只是象征性审查签字,公司的采购及货物使用职责未分离,均是技术服务部人员操作。(三)公司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设计下文将依照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南京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的内控体系。1.控制环境(1)建立内部控制管理委员会。公司比较小,不建立独立设置的内部控制组织,但是应该设置非常设性管理机构,设置内部控制管理委员会,人员由总经理、副总经理、四位职能组的组长组成,采用月度会议或重大事项会议商议制度,会议形成的重大决议以公司会议纪要等形式,向公司员工公布。(2)建立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企业文化。公司总经理要在公司全体员工会议上经常宣讲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意识,公司对可能的风险要有意识去预防,形成公司风险内部控制措施,对风险常抓不懈。通过公司网站或宣传栏建立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管理专栏,建立内部控制文化宣传培训,关注行业政策、规章制度等规定,普及风险及内部控制知识,总结内部控制经验等。2.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管理(1)风险识别。采用头脑风暴法对公司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公司成立仅仅6年时间,还处于创业期,且公司属于技术发展很迅速的小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生存空间较小,存在经营风险;公司组织结构不健全,管理者风险管理意识淡漠,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存在管理风险;现阶段公司服务的主要客户是区县电力公司小型变电站,但是国家电网正在进行改革,招投标权限向省市一级集中,而该公司因规模小、资金少,招投标资质审查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公司面临提高其注册资金资质、公司各种技术服务证书资质的提升问题,公司面临资金风险等。(2)风险衡量。公司面临的风险主要是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资金风险,现将三种风险依照图3风险衡量等级图分析。
公司是新创立的小型企业,且公司也没有独立受保护的技术专利,公司的经营风险发生概率较大;公司总经理创业之前是其它一家中型公司的技术副总,没有全面管理过公司,公司副总经理与总经理工作经历类似,公司的管理风险发生概率较大;针对资金风险,目前公司经营状态良好,开户行中国银行有意向提供公司低息长期贷款,资金风险发生概率中等。
风险若发生风险损失大小是相对于公司的损失承受情况决定的,公司是小型企业,为自然人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风险损失承受能力较小。经营风险损失划分为重大损失,管理风险损失划分为中等损失,资金风险损失划分为重大损失。三种风险位于风险衡量等级图不同的位置,经营风险居于33位置,管理风险居于32位置,资金风险居于23位置。
篇7
[关键词]小企业 会计监督 内部监督 外部监督
一、小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在小企业,很多会计没有会计证就上岗,在这些企业,主管会计很多都不具备相关技术资格。并且,他们也不会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加以关注。更严重的是,小企业在会计人员的通常是内部家属,公司老总的亲戚等,因为他们对外人不放心。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小企业的录帐,出账不规范或不合法,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的现象。
2.内部监督职能未能发挥作用
会计监督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和保证会计行为合理、合法的重要保证。内部监督需要会计人员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但小企业的管理者经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的压力,往往按管理者的吩咐去做,不能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3.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
小企业内部稽核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并不健全,虽制定了几项制度,但实际工作却从来没有认真执行。尤其是内控制度的不健全给企业带来了很多负面的作用,这样问题的存在损害了企业自身的根本利益,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浪费严重、经营管理出现混乱,同时也导致企业外部监督困难很大。
4.对会计监督的错误认识
一般情况下人们对会计监督认为会计监督就是压榨,对会计人员充满着不信任感和敌视态度;另一种认为会计监督就是一种形式,没有什么真实的权利,最后还是老板说了算,不存在什么监督不监督的问题。因此,会计监督能否步入良性循环,不仅取决于会计监督人员监督的态度,并且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对被监督的态度和对监督人员的配合和支持。在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下,需要造就一个被监督者能主动接受和欢迎会计监督的氛围,这个是强化会计监督必须解决的问题。
5. 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
有些小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手段落后,审计方式过于传统、老套。很多企业将审计监督与会计监督相混淆,而事实上审计监督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然而它侧重于事后监督,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两者对同一经济事项的监督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如果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还不健全,就很难适应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
6.机构不规范,缺乏内部监督制度
在许多小企业,规模较小,人员较少,根本不设置会计机构。有一些单位虽然设置了会计机构,但考虑到费用开支问题,现实实现等问题,因此会计监督仍不能按规定设岗。在小企业岗位设置上,本应严格按照回避制度实行。但有些小企业岗位人员的安排却恰好违背了这一点,公司老板的直系亲属在本单位会计机构担任出纳工作,出纳人员兼管会计档案的保管和收入、费用及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7.核算混乱,会计数据失真
小企业由于不按规章制度操作,必然会带来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企业账户设置很不规范。很多的企业只设一本账簿,类似于流水账;有些企业滥用会计科目进行简化核算;也有的企业不设账簿,不做记账凭证。会计数据失真,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或实现短期效益,不让会计人员进行规范操作,使会计核算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不能够得到彻底的落实,出现人为操控企业经营成果的做法,不仅影响国家的宏观管理,同时影响企业自身发展,使小企业的壮大受到严重的限制,损人不利己。
二、完善小企业会计监督的对策
1.政府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小企业发展
近年来国家对小企业的发展给予了较多的关注,相关法律的执行改善了小型企业的经营环境,促进了小型企业的健康发展,更加有利于发挥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解决小型企业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创新力不足和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各级政府部门都要按照相关规定,不断地将促进小型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
2.重视会计制度的控制
为达到会计监督的目的,企业应根据小企业的特点,采用集核算的会计核算方式。同时还要有严密的凭证制度。设计出合适的凭证的格式及传递程序。再次,为使小企业的会计控制顺利进行,在充分考虑企业运营基数的基础上,需要建立一套适合小企业特点的、可操作性的会计记录程序。
3.加强外部监管力度
发现不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的,应及时严肃处理。财政部门应加强工作指导,帮助小企业依法建帐。其次应加强对小型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
4.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首先要主动的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业务操作的能力,同时国家、社会也要提供相关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这些会计人员进行培养,使得小企业会计监督能够有效的得以执行。
总结:会计监督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宏观角度来讲有效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可以维护财经纪律和社会经济秩序。而对小企业来说实施会计监督有利于健全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促进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齐美华 全 胜:规范小企业会计制度[J].冶金财会,2005(8)
[2]陈丽文:完善小企业会计监督的探索[J].审计与理财,2004(5)
[3]张淑华 朱锦仙:谈如何对小企业加强会计核算和监督[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4(3)
篇8
关键词:物业服务企业;问题;发展策略
1物业服务企业
物业服务企业是指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专门进行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的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为业主和使用人提供服务的企业。物业服务企业的经营宗旨是“综合管理,全面服务,为业主和用户提供安全、整洁、方便、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2中小型物业服务企业发展现状
物业管理从20世纪80年开始进入我国大陆沿海地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人们对物业管理的需求日益增多,物业管理的社会地位也显著提高,整个物业管理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有10.7万家物业服务企业,从业人员达到600多万人。去年全行业营业收入已超过8100亿元。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特别是中小型物业服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是举步维艰。
2.1服务内容单一,企业盈利能力较低
大多数中小型物业服务企业的经营模式比较单一,主要提供住宅物业的服务,而其他物业类型如写字楼、商场、工厂等较少涉足。同时主要提供一些常规性公共服务,对于专项服务和特约服务项目较少,不能有效地满足业主个性化需求,使得物业服务企业的创收能力不强,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2培训力度不够,物业服务人员素质偏低
由于中小型物业服务企业利润偏低,为了节约成本,企业直接招聘一些文化水平较低,专业技能不强的人员;同时企业对上岗员工的培训力度不够、培训方式陈旧、内容单一,只强调技能培训而忽视职业素养培训等,流于形式的培训使员工整体素质偏低。
2.3企业文化欠缺,服务意识不强
大多数中小型物业服务企业提出了企业核心价值观,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企业员工并没有真正把它实践到日常服务行为中;其次,企业员工服务的主动性不够,责任心不强,对业主的需求关注度不高,不能及时为业主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3中小型物业服务企业发展策略
3.1打造特色服务,增强核心竞争力
在激烈的物业市场竞争中,中小型物业服务企业只有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打造特色服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考虑。一是服务内容多元化。随着社会经济地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日益丰富,对物业管理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性。因此中小型物业服务企业不能只提供绿化、保安、清洁、设施设备维护养护等常规,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业主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为业主提供专项服务和特约服务,如家政服务、室内装潢、房屋租赁、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等。该满足业主的个性化需求,以多样化服务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赢得更多的物业市场。二是服务方式专业化。专业化是社会分工细化的产物,它可以弥补中小型物业服务企业人力资源和技术能力不足的缺陷,为业主提供更细致的服务。因此中小型物业服务企业可以把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项目承包给专业服务公司,如保安秩序、园林绿化、清洁卫生等,由专业服务公司向业主提供物业服务,充分发挥其专业化优势。三是服务手段信息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小型物业服务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网上服务平台,在企业内外部及时传达信息,实现资源的共享;同时还可以通过APP等核心载体向业主提供在线增值服务,如在线水电煤缴费、手机充值、生活信息查询及在线预约下单等服务,满足业主对居家生活和社区商务的多元需求。
3.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素质
中小型物业服务企业大部分员工的文化素质偏低,尤其是高级物业管理人才缺乏。为优化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可以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对员工进行培训。一方面可以邀请物业管理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到企业来讲座,加深员工对物业管理行业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派一些优秀的员工到其他物业服务企业参观学习或到高校进修深造,有利于员工服务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要按照不同岗位有针对性地为员工安排培训内容。比如物业服务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应接受物业管理政策制度、战略管理、知识管理、危机管理、创新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基层管理人员应进行管理职责、物业管理法律法规、人际沟通、服务礼仪等方面的培训;而一线操作人员应强化具体岗位技能、职业道德及管理规章制度的培训。
3.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服务意识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价值观和个人价值观的统一,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一是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共同的愿景。由于中小型物业服务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经验阅历、社会地位有差异,这也决定了他们的价值取向不尽相同。因此,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以业主需求为导向”“全心全意为业主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核心价值观,并且要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可和支持,自觉把这种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具体的日常服务工作中去,共同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二是建立“顾客满意”的企业文化。顾客满意文化是指企业以提高顾客满意指标和顾客满意等级度为核心,从顾客的角度出发,分析、判断、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文化。中小型物业服务企业要以顾客为导向,切实把顾客满意理念运用到物业服务中去,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会等方式了解业主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服务。同时还要处理好业主的投诉。物业服务企业应建立畅通的信息接收通道,如设立公众意见箱,开通投诉热线等,使业主投诉更便捷。面对业主的投诉时,物业服务企业更要认真对待,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尽快做出解决方案,并把处理完毕的结果及时回复给业主。
参考文献
[1]王晓辉.物业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龙玉来.浅谈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塑造[J].经营管理,2007(2).
篇9
目前许多煤矿企业只是单单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不得不培训。不考虑员工的个人意愿和素质,使员工产生为了培训而培训的思想,没有相应的培训奖励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员工的工资不和培训效果挂钩,不和安全事故挂钩,导致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不强,对于安全培训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无所谓态度,不能使安全培训从“要我学习”转到“我要学习”,使煤矿企业的安全培训效果大大降低,这是许多企业安全培训看不到好效果的原因,也造成了煤矿企业安全培训资源的浪费。
2、在煤矿安全安全培训中强化安全意识的措施
煤矿安全培训工作需要硬件软件同时发力,硬件指物质方面即安全培训中的一些设备设施和物质奖励。软件指精神方面即安全意识的培养,员工们对安全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2.1直观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改变以往的讲师读、员工听的陈旧模式,变为更加贴近实际的直观教学。可先由安全培训讲师集中讲解入井须知,然后待员工们下井参观,之后讲师边走边讲解,让员工们感知井下的实际现象,先对井下作业现场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再讲课,员工们更容易接受,由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
2.2建立安全培训奖励机制
在员工进行安全培训之后,为了激励员工们更加重视生产安全,可以举办技术考核、仿真模拟和技术比武等小测试,对于表现出色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还可以组织有关安全方面的演讲比赛和知识比赛以及歌咏比赛等活动,使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能够寓教于乐,使安全意识深入员工心中。同时企业还可以设立“安全生产标兵”等称号,每个季度,对于一直在安全生产方面表现出色的员工给予表扬。
2.3采用典型案例分析
其实不管有再好的教学模式,再诱人的奖励机制,只有员工自己在主管意识上愿意进行安全实践才能够真正的起到作用。安全意愿是安全意识的前提和基础。要想让员工们主动履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则需从他们的安全意愿入手。一旦员工们有了安全意愿,就自然会端正对安全生产的态度。这就需要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最好是采用本矿或相邻煤矿的事故进行教育更有说服力因为这些案例就发生在员工们身边,更加熟悉,更具震撼力和说服力,使员工精力集中,记忆深刻。同时,还可以请一些事故案例的相关人员如伤残员工或家属“现身说法”,听着他们讲述伤残后如何痛苦,家属讲述亲人如何死亡,死亡后给家庭带来了怎样的困难和悲痛,也可以用一些事故现场的影像资料来感化员工。让员工们自己想象,如果自己由于安全意识淡薄而导致事故发生,会对自己的家庭和亲人带来多么严重的伤害。这会让每一位员工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家人也要提高安全意识,从而就有了“我要安全”的意愿,进而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大大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2.4加强与培训机构的合作
企业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需要长期的投资和人才建设,但对于一些小型煤矿企业来说,可能人才和资金的不足,不能够建立自己的培训机构,这是就可以与一些专门的安全培训机构合作,委托培训机构来为员工作安全培训,一方面能为企业减少一些资金投入,也能为煤矿企业提供更好的安全培训服务。煤矿企业用过与安全培训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使培训机构深入到井下,更细致的了解煤矿企业的需求,并把这种需求带到课堂上去,告知给培训员工,减少员工的工作适应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创造效益,实现煤矿企业、培训机构和员工的共赢。
3、结语
篇10
在中小型贸易公司里,销售人员的流动不仅仅只是人才的流失,更多地伴随着客户的流失,甚至有更严重的后果,把好销售人员的招聘关,是解决销售人员管理的首要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首先,在进行人员招聘之前一定要进行工作岗位的分析,必要时要进行职业倾向的测试,适合做销售工作的应聘者才能放在销售岗位上。尽量做到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去做合适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销售人员频繁跳槽的概率,有利于销售团队的稳定和发展,也为后面的销售人员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中小型贸易公司平时要注重销售人才的储备,避免在销售旺季到来之前,临时大批量的招聘。这势必会造成销售人员的良莠不齐,也增加了公司对销售人员的的培训成本,同时还不利于培养销售人员为公司长期工作的责任感和忠诚度。做好销售人员的过程管理。
对销售人员的过程管理包括的方面很多,笔者结合中小型贸易公司的实际情况,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做好对销售人员的过程管理:第一,把握好制度化和随意性管理之间的平衡度。销售人员的工作特点注定了对他们的管理不能与对办公室行政人员的管理方法雷同。对销售人员过度的制度化约束,不但不能起到管理的作用,反而束缚了销售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会导致销售人员的极度反感,他们会以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为借口,减少对客户的拜访次数,到时出现的种种不良后果,他们都会以制度来搪塞;但是太过于随意性的管理,会违背公司管理者的管理初衷,也会很难监控到销售人员的思想动态和工作动向。因此作为管理者,在对待销售人员的管理问题上,注意把握好制度化和随意性管理之间的平衡度,比如在销售人员的时间管理上,注意给予他们相对的自由,因为销售人员的工作本身就没有规律可循,他们的工作时间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身不由己,更多地取决于客户。所以对销售人员的时间管理,不必拘泥于朝八晚五的限制;同时为了防止对销售人员的随意性管理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管理者可以设置以一定的销售业绩作为结果导向。第二,注重过程考评与结果导向相结合的考评机制。尽管目前大多数企业对销售人员的考评机制日趋合理,主要根据销售人员的销售额进行考评,虽然体现了多劳多得的思想,但过于简单地以结果为导向,却不足以激励销售人员。可能造成销售人员为提高销售量而急功近利、不择手段,终将损害消费者和公司的利益。笔者曾经访谈过一家中小型贸易公司,该公司的考评机制是采用软指标和硬指标相结合的方式,他们将销售人员的工作态度、进取心、与同事和上下级的合作程度、服务意识等定为软指标;将销售业绩和客户的开发数目定为硬指标,在考核销售人员的时候,将软硬指标一并考核。实践证明,这种考评机制效果很好。其实这种软硬相结合的考评机制和本文提到的以过程考评和结果导向相结合的考评机制是一样的,它们比单一的结果导向更有实效。第三,注重公司的发展与销售人员的职业发展相结合的双赢理念。销售人员工作的特殊性,比一般的员工更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尊重和关注。每个人都有提升自身的想法和需求。因此,公司应针对每位销售人员的特点、经历、业绩、成就和希望等,进行有的放矢的职业规划设计。首先可以进行销售人员职业发展的需求调查,了解不同人员的需求,然后结合销售人员自身的情况、公司的发展状况,帮助他们制定发展计划。
比如当销售人员提出辞职时,应加以挽留,最好能充分利用离职挽留的时机,与欲离职人员进行开诚布公的谈心,以找出其离职的真正原因。如果从中分析出公司的问题,就应及时上报人力资源部门进行调整,以利于公司管理的改进。同时此举也是赢得销售人员人心的方式之一,对于稳定销售团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小型贸易公司因为规模小、管理尚未系统化和规范化等原因决定了其在销售人员的管理上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只要公司管理层把握好销售人员的入口关和出口关,做好销售人员的过程管理,就可以稳定销售队伍,增强公司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作者:聂莉君
- 上一篇: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
- 下一篇:建设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小型住宅设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