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概论范文

时间:2024-03-28 11:43: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教育概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村教育概论

篇1

关键词:教学改革; 现代教学理论; 中心小学; 现代科学; 和谐发展; 思维训练; 知识的基础; 宁德市蕉城区; 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026-02

随着"乐享教育"教学改革试验的日益推进,作为农村小学,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洋中中心小学秉承"有效德育,高效课堂,致力双全,和谐发展"的理念,从"实际出发,明确关系,注重自学,培养能力"方面撕开一道突破口,也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如今,城乡差距,课改瓶颈,忽视智力、能力的培养等等问题都深深钳制了农村小学的可持续发展。此情此景下,应该说"乐享教育"为学校打开了一扇窗户。但问题是该怎样透过这扇窗户,走出一条康庄大道呢?

1.正确处理教学改革试验中的三个关系

正确处理现代教学理论与传统教学经验的关系 现代教学理论是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来的,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教学改革试验中,理所当然地要用它作指导。而传统教学经验虽然存在着许多弊端,但它是多年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凝聚着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的经验。教育者应"学中做、做中学",做到既吸取现代教学理论的精华,又抛弃传统经验中的糟粕。

正确处理与协调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关系 实验班必须有扎实的群众基础,大家都来支持实验班的工作;但实验班班主任、教师的眼睛还得向下,善于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并吸收其中有益的部分,改进自己的工作。在实验班取得某方面的经验时,不要忘乎所以或对外保密,可以推广的要向平行班推广。同样,非实验班的某方面取得经验时,也要向实验班推广。这样,就可以做到彼此水融,互相促进。

正确处理"双基"与科学新成就的关系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小学生文化科学知识学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必须以学好"双基"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也就谈不上自学能力。而科学新成就是扩大学生视野,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不可缺少的一项学习内容。所以要使二者密切结合,既不能无视飞跃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也不能忽视"双基"的教学,所以在导学案建设上,要不失良机重"双基"。故应倡导课堂教学在努力打好基础的同时渗透、传输科学新成就。这对拓展学生眼界,加深知识的理解是很有好处的,这样真正做到课堂的有效性。

2.扎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如果课堂教学仅仅满足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对他们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将是历史性的失误。回想起上次去参观南京灌南学校的"自主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案为导线的自主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的自。笔者感悟到,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感悟到,学习语文不是补课,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让孩子获得更多精神营养。所以,要抓实验班,开展"乐享教育"教学改革的试验,应把着眼点放在"教会学生如何学",即重在指导学习方法与培养自学能力上。现列举以下三种做法:

首先,培养学习兴趣,注意学生的学习心理,调动"学"的积极性。学习兴趣是一种带有感彩的意向活动,如果伴随学习而来的是兴奋,是愉快,是学得新知识、新技能的乐趣,那么这种学习就能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促进人的智力的发展。为此,应该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设计好导学案。上课时,点燃学生学习的火花,把课堂的气氛营造得轻松愉快,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努力开拓知识面,不断获得新知识,在揭示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奥妙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力量。

其次,抓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是知识的构建、储备与信息搜集、情感体验的过程,是展示的基础。没有预习或预习不充分就不可能进行完整的展示。为此,要将导学稍加前置,在课堂教学之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明确目标任务、较好地掌握学习的方法方式,初步了解教材内容、掌握教材结构、理清教材思路。课堂上则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在自学自悟自结的基础上,做好小组内的工作,既分工又合作,在精诚团结的"兵教兵""兵练兵"中,达到学困生弄懂教学内容的疑难,优生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学相长"、互相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笔者深深地感到:抓好预习犹如教师交给了学生一根拐杖,学生借助这根拐杖,就可以不同程度地走上自学之路。

再者,抓思维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足够的智力训练,这是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关键。在改革教学方法时,要把思维训练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

篇2

制度保障是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条件。[1]学校制定出台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施办法》和《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管理试行办法》,每年安排专项经费资助学生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研究,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赣南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赣南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使用管理细则》等文件从项目的申报、训练及经费等方面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推行教学方法改革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要求医学院校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沟通与协作意识的养成。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了问题式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PBL)、案例式教学(case-basedlearning,CBL)、交互式教学(interactiveteachingmethod)、“双语”教学、临床技能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改革,方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伙伴,自主提出学习问题,安排学习步骤;精选教学内容,大幅度减少必修课学时数;丰富第二课堂,开设校级资源共享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优化课程设置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要求医学院校在整个教学期间实施科学方法及循证医学原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其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学校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改革专业课教学内容,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结合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改革,必修课程开设有基本原理、计算机应用基础、预防医学(含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医学科研方法概论等,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开设有医学与哲学讲座,选修课程中开设有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自然辩证法概论、循证医学、临床科研设计测量与评价、创造学等。

四、引导学生参与科研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要求医学院校将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为学生创造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与条件。课程计划中必须安排适当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学生开设学术讲座、组织科研小组等,积极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活动。学校注重医学生科学思维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将其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提倡教师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一是将学生科学素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三早教育”计划(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二是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如大学生创新课题、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开放性实验室项目等)进行科学研究。三是建立学生导师制,为学生配备有经验的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科研指导,要求学生自己查阅文献,鼓励学生撰写论文。

五、丰富实践教学

篇3

关键词: 科研创新能力 医学教育 认证视域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提出“医学院校要在整个教学期间实施科学方法及循证医学原理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因此,如何提升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而提高高等学校办学质量,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颠覆了传统教学中以老师为中心的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为此,学校在制度保障、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一、构建制度保障平台

制度保障是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条件。[1]学校制定出台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施办法》和《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管理试行办法》,每年安排专项经费资助学生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研究,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赣南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赣南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使用管理细则》等文件从项目的申报、训练及经费等方面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推行教学方法改革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要求医学院校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沟通与协作意识的养成。

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了问题式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案例式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交互式教学(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双语”教学、临床技能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改革,方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伙伴,自主提出学习问题,安排学习步骤;精选教学内容,大幅度减少必修课学时数;丰富第二课堂,开设校级资源共享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优化课程设置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要求医学院校在整个教学期间实施科学方法及循证医学原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其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学校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改革专业课教学内容,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结合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

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改革,必修课程开设有基本原理、计算机应用基础、预防医学(含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医学科研方法概论等,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开设有医学与哲学讲座,选修课程中开设有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自然辩证法概论、循证医学、临床科研设计测量与评价、创造学等。

四、引导学生参与科研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要求医学院校将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为学生创造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与条件。课程计划中必须安排适当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学生开设学术讲座、组织科研小组等,积极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活动。

学校注重医学生科学思维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将其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提倡教师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一是将学生科学素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三早教育”计划(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二是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如大学生创新课题、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开放性实验室项目等)进行科学研究。三是建立学生导师制,为学生配备有经验的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科研指导,要求学生自己查阅文献,鼓励学生撰写论文。

五、丰富实践教学

临床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以附属医院为龙头,以教学医院为主体,以实习医院为补充,发挥附属医院尤其是第一附属医院的示范作用,强调各基地教学质量标准的统一。2012年,第一附属医院组织专家编写了校本教材《赣南医学院临床技能操作标准(第二版)》,供实习生临床技能训练、考核和竞赛使用;组织第一附属医院教师到各基地开展教学培训和示范教学,安排各基地教师到学校培训观摩。通过各项措施的实行,加强各教学基地的日常沟通,促进教学质量标准的统一。

同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走进乡村(社区),贴近百姓,开展感恩教育、志愿服务活动等系列活动,让学生早接触社会,树立主动沟通、主动服务的意识,学习了解人际沟通技能;利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的社会实践平台,以中心团队与学生小分队相结合的形式,深入县(市)、乡村,以科普宣传、文艺表演等形式为农民服务,增长学生见识,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大爱精神、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篇4

何谓民族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指出,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且以活态形式原汁原味传承至今的,具有民族文化财富的表演技术类、工艺技术类和节目仪式类的传统文化事项[1]。何谓民族非遗传承?它指的是对民族非遗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促进我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提高。在新时代语境下传承民族非遗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第一,非遗文化特别是民族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时展中沉淀下来的精神价值与思维方式,是少数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以及文化的图腾。传承这一文化即传承民族精神。第二,民族非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民族非遗文化是保持文化多样性的应有之举。第三,在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等技术优势,以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政策红利的加持下,我们理应“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而民族非遗是中国故事与中国文化的最佳载体,也是“怀旧”与“创新”的完美融合。第四,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这一“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理应发挥文化传承的重要功能与职责,与中国西部乡村开展“校地共建”,通过大学师生对民族非遗的传播与发展,充分唤醒民族非遗传承的“文化自觉”,帮助中国西部乡村(以贵州为主)脱贫致富,共同实现“文化自信”,创造“美好生活”。民族非遗传承的现状和困境民族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传承与发扬至关重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非遗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壮大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我国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国人民开始走向共同富裕。在此背景下,民族地区一定要找到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的“突破点”,才能实现人民期盼的“美好生活”。在这一背景下,高校作为“先进文化的生产地”,利用智慧与技术帮助民族非遗传承与发扬,成为其当前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入,贵州从江地区侗族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民族歌谣、曲艺、传说等开始失传;精湛的民族工艺和建筑开始衰微;传统民族医药失去了市场;有利于培养人类美德的传统礼仪和习俗被逐渐废弃,等等。民族文化即将受到现代文化、外来文化和市场经济等方方面面的影响。其一,文化断层。根据团队调查,在侗族人口占比超过90%的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西山镇陡寨村,大量青壮年人口纷纷外流,在返乡时兴建楼房,并将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观念带回去;侗寨里麻将声、广场舞等现代休闲娱乐方式逐渐增多,而凝结着原始劳动风貌与情感的侗族原生态音乐和节庆活动却日渐衰落;1990年后出生的孩子受生活环境的制约,接受的现代科学知识教育较多,对侗族的节庆风俗、服饰穿戴、侗歌等知晓甚少。由此,传统侗族文化失去了基础的传承对象,导致出现了民族“文化断层”。其二,民族文化传承乏力。大部分青年由于接受了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观念,难以形成传承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对传统民族歌舞、乐器、服饰的兴趣愈来愈淡漠,导致民族文化的自然传承难以延续;专门从事侗族歌舞及民族民间文化表演、传授、研究的人员相继离世或逐步退出舞台,造成了民族文化宝贵资源的巨大损失;民族文化的校园传承出现了多种误区,如把舞台歌舞当作民族文化、把学校老师当作传承人、教民族文化怕影响学生的文化课程、对民族文化的偏见与排斥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文化的教育传承。其三,留守儿童教育堪忧。随着当地劳动力外流,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剧增,而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却出现诸多问题: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儿童缺少陪伴;家长知识水平偏低,“望子成龙”却无法提供知识上的帮助;学校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比例失衡,儿童的课外技能培养受限。本项目着眼于民族文化传承,整合留守儿童资源,指出依靠他们进行民族文化的传承,这样一来既能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找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其四,经济造血功能不足。在文化经济时代,文化本应成为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但民族非遗文化传承不力,其产品未能受到市场的普遍接受;或受缺乏技术性等综合因素影响,民族非遗的经济功能未能充分发挥,脱贫致富的能力明显不足。新时代民族非遗传承的路径“有故事”“讲故事”成为新时代民族非遗传承的两个必要要素。前者的文化内蕴多为“怀旧”,后者的核心则为“创新”。我国滇东南地区是以苗族、侗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其民族非遗高达上百种,承载着我国众多少数民族的价值观与民族精神,有着极为珍贵的价值。南京财经大学组建了“民族非遗的高校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曾分别面向大学校园和社会公众进行有关民族非遗文化传承的问卷调查。面向大学生的调查问卷主要从对非遗的认知、对非遗传承的态度与责任等视角展开,对社会公众的调查问卷则在对非遗的了解、日常非遗消费等方面进行。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学生对非遗传承十分关心,但不十分了解,愿意为非遗的传承做出贡献,并期待大学多开设相关课程与实践活动。社会公众对问卷的参与较少,以中青年为主,他们对侗族非遗的情况也不太了解,但十分愿意参与非遗传承。这两类人群认为非遗传承的方式均以互联网为主,认为高校理应在传承中承担一定的责任。通过研究,笔者认为,高校作为先进文化的生产地,理应在民族非遗的传承中做出应有贡献。或可通过以下途径有所行动:(1)密切高校与地方(乡村)的联系,推动高校服务地方、深化劳动教育内涵、践行“乡村振兴”的高校担当;(2)将民族非遗文化创作与研究引入高校,充实高校美育课堂,践行“加强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要求,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推动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培养;(3)通过民族非遗传承的中西比较,构建起中华民族非遗传承的“中国模式”,在我国欠发达地区进行推广和借鉴。鉴于这些认知,南京财经大学“民族非遗传承的高校担当”实践团队探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持续开展“古梦清泉”侗族文化传承志愿活动

古梦清泉侗族文化传承志愿团成立于2014年7月,创始人为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优秀校友石贤。她带领的团队主要针对贵州从江的侗族文化传承现状开展文化志愿帮扶活动,与贵州从江团县委、县妇联合作共建“大学生志愿实践基地”两处,以贵州省从江县西山镇陡寨村为主要活动地点,创办“古梦清泉少年侗歌班”,带领当地留守儿童跟随老歌师学习侗歌。少年侗歌班项目激起了当地群众重拾侗歌文化的热情,被纳入从江县民族宗教事务局“侗族大歌保护项目”。团队还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发起了爱心笔友计划、援建爱心图书室、语音故事征集等活动,并通过团队微信公众号开展宣传,受到了校内外爱心人士的积极响应。围绕侗歌班,团队还在当地开展了系列公益活动:举办公益电影节、给老年人免费摄影、创办侗族手工公益微店、修复古榕碑亭等。2016年8月,古梦清泉创始人石贤组织筹建了从江县西山镇民族文化传习所,让侗歌和侗族传统技艺获得了良好的常规传承平台,充分提升了当地的文化自觉和传承意识。“推动民族非遗走进课堂”实践团队指导教师连续6年组织开展过“非遗进课堂”,2021年,团队与南京博物院合作,持续开展“馆校合作”,推动民族非遗进课堂,内容包括讲座、手工艺体验、文化研讨等,并且与学校艺术教育中心合作,开设常态化课程与课堂,开展“名家进课堂”“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到非遗传承地开展“实境课堂”等系列活动,在学校“文体增色”战略中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应有担当。同时还与西部高校进行联络,共同开展线上课堂,开展东西部文化交流活动、文化志愿者活动,实现了互动往来与交流,共同促进了非遗文化的繁荣。

挖掘侗族非遗文化背后的故事

2021年寒假期间,实践团队制作了动画故事《四艾寻歌》。考虑到哔哩哔哩、抖音等视频平台的受众人群大都是年轻人,而他们对机械的、教条的、纪录片式的短视频兴趣很少,这将不利于视频的推广和非遗文化的宣传。因此我们团队创新性地使用了较为幽默风趣的PPT动画模式的短视频,以尽可能适应社会媒体高速发展、更新换代的特征。在视频故事制作完成后,团队利用多平台实时联动视频,在抖音、哔哩哔哩的视频制作和是相互协调配合的,并且与微信公众号“古梦清泉”的推送相一致。

为留守儿童开展“云端支教”与捐赠

“云端支教”是实践团队探索的创新性支教方式。实践团队成员大多来自外国语学院,团队成员的语言是优势,所以团队将民族非遗故事收集起来,简化成“儿童版”,继而进行翻译,在经过反复打磨后,使之成为适应留守儿童的简单英语,再进行录制、配乐。每一集原创非遗故事不超过5分钟,以确保留守儿童能够“听得进、听得懂”,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云端支教”还采用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如录制一些弹唱的钢琴曲送给这些小朋友。团队认为音乐能够给人带来希望,也期待贵州的留守儿童能够感受到音乐和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同时,团队还面向从江贫困小学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捐赠。如从江县西山镇中心小学期待能够得到体育用品与配套书籍,团队便联系了学校体育部,随即体育部教工党支部书记马肇国老师采购了篮球、羽毛球、足球、乒乓球等基本体育用品寄送给小学,同时还利用自己是网球专业运动员的优势,录制了简易的“网球教程”赠送给了小学的孩子们,表示了对他们认知网球、热爱运动的期待。同时,团队还向西山镇中心小学捐赠了一批民族文化类和通识文化类的名著,以助力民族地区的学生阅读文化书籍与名著,推动其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加强非遗传承阵地建设。开展非遗传承的中西比较研究实践团队收集了20个国家和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措施以及政策,在资料收集过程中,了解到了世界各国对非遗的重视,以及采取的良好举措、文化背景等,这对于视野的开阔、专业的拓展均有益处。笔者始终以批判的眼光从不同视角去看待“抖音”等大众传媒,对其优势与劣势进行理性分析,继而对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文化研究的自觉中建立了文化自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研究团队中的指导教师担任商务孔子学院教师多年,利用这一优势,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文化研究,研究如何将“民族的”转变为“世界的”,从而实现“用文化沟通世界”,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技术创新

实践团队所在的南京财经大学拥有经济、管理等商科以及大数据、信息技术等理工学科,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技术创新有着极大的支撑作用。经调研笔者发现,当前民族非遗要想走出世界,就应将“制作技术”转化为“传播技术”,即如何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讲好非遗故事”,如何挖掘每一件民族非遗产品背后的故事,并用故事吸引市场、用故事传承文化,而这也是笔者团队项目的技术创新之处。实践团队的成员中有擅长大数据分析以及VR、微视制作的同学,而且在自身的专业之外,笔者对这些当前和未来的“必备技术”充满热情,希望能够借助对该项目的探索与尝试,真正实现学科与专业的融合,而这也是未来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团队从优秀校友石贤的卧松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着手,开发线上App,利用最先进的技术“说非遗、讲故事、播文化”,探索先进技术融入文化传播的新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篇5

关键词:农业;旅游业;产业联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F5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2026003

1引言

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行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各行各业普遍意识到产业联动已成为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行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产业联动能够破除企业关系、产业关系和区域关系间关联互动的障碍,从而获得1+1>2的协同效应。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联动,对于实现两者结构的优化和快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产业联动的内涵

在产业经济学中,产业是一些具有相同特征,彼此之间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经济组织和活动所组成的集合或系统,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总称[1] 。“产业联动”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但对“产业联动”在学术上进行研究和界定的很少,大多数文献对其理解和运用仅仅停留在字面上。对“产业联动”概念的界定以及联动模式等相关理论的研究仍然匮乏而且没有形成一致。

吕涛、聂锐(2007)对产业联动的内涵、理论依据及表现形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联动是指若干个相关联的事物,一个运动或变化时,其他的也跟着运动或变化,具有“联系” 和“互动”之意。所以,产业联动可以定义为:以产业关联为基础,位于产业链同一环节或不同环节的企业之间进行的产业协作活动[2] 。因而本文认为“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联动”的核心思想就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将农业与旅游业进行深度融合,用系统论的思想将农业与旅游业进行资源整合、形象策划、产业渗透、产品优化、营销扩散的一种产业协作活动。

3旅游业与农业产业联动的关系

3.1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联动的基础是产业关联

将农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相互关联产业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因素。一方面,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精神需求,派恩和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并不完全在意能够得到什么产品,而更在意是否能得到可以使他们留下难忘、美好回忆的体验、经历,并愿意为之付出更高的代价[3]。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联动恰恰能够满足游客放松心情、回归自然的这种精神需求。另一方面,满足人们康体养生的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地区环境污染严重,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亚健康的生活状态受到城市居民尤其是工薪阶层的普遍关注。通过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联动,将传统的农业生产、农民悠闲的生活方式、农村优美的自然风光、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质、新鲜健康的食物传递给了城市居民,恰好满足了城市居民康体养生的需求。农业的相关资源也由此成为了重要的旅游吸引物。这种消费需求倾向将农业与旅游业两大产业牢牢地联系在了一起。

3.2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联动是一种互利行为

旅游业与农业的产业联动是建立在双方互利互赢的基础上,并且通过能量流、资金流、物质流和信息流将两产业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全面促进旅游区的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农业与旅游业的互利行为表现为:①良好的农业资源成为乡村地区旅游业发展的资源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及其塑造的农业景观成为乡村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②乡村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为农业的发展带来了资金流和信息流,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③农业为旅游业提供活动内容与场所,同时旅游业的发展又促进乡村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④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和景观乡村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促进乡村地区村容村貌的改善,有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4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联动模式

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和互利行为,使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系列的产业联动模式。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联动不仅拓宽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也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一种新思路。本文将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联动模式从农业结构和功能等多个角度和方位进行了研究,形成了多种产业联动模式,并将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联动模式归纳为以下几类。

4.1农业观光模式

农业观光模式是指以农业资源为基础,通过优美的田园风光及独特的农业生产过程吸引游客前来参观、观赏、购物和游玩。

4.1.1传统农业观光型

传统农业观光旅游主要是将当地特色的农业生产过程作为卖点,特别是特色农产品生产过程。传统农业观光旅游产品必须突出自身特色,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农业资源优势来塑造特色旅游产品,这样才能做到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如以色列北部一个地处沙漠的村庄利用当地独特的沙果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游客可以在品尝沙果的同时做沙疗,每年吸引超过20万人的游客来此地观光旅游。传统观光农业游也是受法国人喜爱的一种观光旅游方式,每年有数百万游客到偏远村庄观光旅游,参观农庄和牧场、观看牧民挤奶、制作奶酪和酿酒的过程,游客还可以品尝这些美味。

2013年2月绿色科技第2期

姜永辉,等: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联动模式研究自然与旅游

4.1.2生态农业观光型

生态农业观光游是目前一种比较流行的农业观光旅游类型。开展生态农业观光游的地区一般具有完美的山水田园骨架,原始的自然植被,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和独具特色的地形地貌,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旅游资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形成唯一性和垄断性。例如桂林的龙胜梯田、云南的元阳梯田,广西的高山梯田,其自然景观依然保持几百年前的风貌,气势宏伟、独具匠心,从而成为国内外生态农业观光游的热点地区。

4.1.3主题农业园型

主题农业园是由主题公园模式延变而来的,主要以观光农业为特色,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生事物。主题农业园作为农业观光旅游类型之一,以展示农业景观为主,与生态农业旅游区相比,一般不需要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是通过对农业主题的整体设计,通过人造景观创造出特色鲜明的体验空间,把农林牧渔、东西南北中的特色农业,以一个个主题园的形式展示出来,进而使游客获得一气呵成的游览经历,如苏州昆山丹桂苑主题农业公园[4]。

4.1.4新农村展示型

新农村展示型是指以新农村示范工程、市级推进村、市级生态村、文明生态村等比较有代表性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展示的重点,充分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貌,吸引游客观光旅游[5]。如江苏的华西村和蒋巷村;河南的,浙江的腾头村等。

4.2休闲度假模式

休闲度假模式指以农业生产为基础,通过参与性旅游活动来满足游客休闲度假、康体养生、陶冶身心等较高层次需求的旅游类型。在产品设计上突出强调产品的创新性、参与性和知识性,注重个性化的服务。

4.2.1务农参与型

务农参与型是在国外比较流行的休闲度假旅游类型,这是一种以参与各种农事活动为主的休闲旅游形式,旅游项目主要是以各种农事活动为主。比较有代表性如美国西部的务农旅游,旅游者在享受自己空闲时间的同时还可以利用给农场放牧,拿到牛仔一样的工资,已资助旅游费用;日本春秋农场游,即春播和秋收时节组织旅游者和农民一起起早贪黑,到田间活动,体验农村生活;另外各种农业DIY活动中心在当前也比较流行[6]。

4.2.2传统农家乐型

传统农家乐型是以乡村居民和农民的生产活动为基础,以乡间田园风光和纯朴的农家生活为卖点开展旅游活动的休闲度假旅游类型之一。在传统农家乐旅游中,农民利用自家庭院、果园、鱼塘等自然资源和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让游客体验干农家活、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购农家物的乡村田园生活。使游客达到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目的。如四川成都市的“农家乐”受到国内外游客的追捧。

4.2.3农场庄园型

农场庄园型是以农场庄园作为旅游活动载体的一种休闲度假旅游类型。农场庄园可分为市民农园、产业农园和租赁农园等多种农园形式,以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依托,以个性化服务为特色。具体做法为采用“租赁农业”的形式,农民将土地租借个城市居民,由市民亲自耕种,农民负责提供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和技术指导,并可协助市民进行管理,最终产品由市民自由支配。满足游客休闲度假,体验乡村生产生活的需求。如广东的白藤湖农民度假村、台湾的休闲农场等。

4.2.4乡村俱乐部型

乡村俱乐部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活动而设置的,利用当地特色的乡村田园风光,开展休闲娱乐活动。以高贵作为其主要特点,采用高端化的会员制经营模式。如在原来知青集中的乡村建立“知青俱乐部”;开展“知青回‘家’游”;利用水库、湖泊、鱼塘、河段建立“垂钓俱乐部”等形式多样的乡村俱乐部[7]。

4.2.5民俗风情型

民俗风情型是指以农村独特的风土人情为载体开展休闲旅游活动的类型之一,尤其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神秘性、本土性、互动性是民俗风情游的主要特点。乡村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地处偏远,受现代文明冲击较少,使其独特的民俗民风得以较完整的保留下来。如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衣着、饮食、节庆、歌舞、礼仪、音乐、绘画等,由于充满神秘性和本土性,浓郁的乡情对游客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因此,在这些地区可以利用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建立民俗文化村,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满足游客追新猎奇心理。此种类型较具代表性的有贵州云舍土家族民俗文化村等少数民族地区。

4.3科普教育模式

科技教育模式的两大功能是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主要由科普示范、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三大部分构成。科普教育模式主要是通过借助典型的农业模式来向游客介绍最新的农业成果,传授相关的农业专业知识。该模式在开发时应当关注农业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注重新成果和新技术的引进。让游客尤其是青少年游客在参观游览现代农业模式的同时达到学习现代农业科学知识的目的,从而实现农业旅游与科普教育两者的有效结合。

4.3.1教育农园型

教育农园型是将农业生产和科学教育相结合的一种科普旅游类型。农园中的动植物、生产工具和栽培技术等都是很好的科普教育资源。可在教育农园中设置小型的农业“博物馆”,通过陈列农业生产工具并放映相关的影像资料来反映当地农业发展历史和现状。让游客通过这些方式深入的了解当地农业生产历史。较具代表性的教育农园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及我国台湾省的自然生态教室等。

4.3.2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型

高科技农业示范园主要是以农业生产为主,旅游观光为辅。利用最新的农业技术建立现代化的农业科技示范园,使其既可以进行农产品加工,又可以进行观光游览。具有新奇性、知识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均比较流行发展农业高科技示范园游。如美国的转基因农场、北京的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园、烟台农业科技博览园。

4.4购物旅游模式

购物旅游模式是一种在传统旅游购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高附加值特点的旅游模式。该模式下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购物成为游客旅游的主要目的[8]。

4.4.1农贸会展型

农贸会展型是一种比较适合在城市郊区发展的旅游类型,主要是通过会展的方式,向市民展示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农产品,以此来开发农产品市场,增加农产品的销量。目前,许多地方都定期举行农业特产节庆,如山东肥城“桃花节”、江苏无锡“杨梅节”、南京江心洲“葡萄节”、山东寿光的“蔬菜节”等。

4.4.2农产品购物型

农产品购物型是一种休闲观光与产品购物相结合的旅游方式。其农产品提供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在果园地区公路两侧设直销摊、店,也可以让游客到旅游农区农产品加工厂直接购买,还可以开放成熟的果园、菜园、花圃、鱼塘等,让游客摘果、拔菜、赏花、垂钓以享田园之乐。在开放式的农场超市里,游客可现场采摘自己喜爱的水果、蔬菜、花卉,并按价付款。虽然价格一般略高于市场售价,但由于这种方式既可以增加旅游者的乐趣,享受亲自参与劳动的体验,又能够采摘到最新鲜的果实,因此深受城市居民欢迎。如上海三林现代化农场[9]。

5结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历史发展悠久。结合本地市场规模和实际需求情况,因地制宜地选用适宜本地区的农业和旅游业产业联动模式,可以实现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同时也为旅游业发展拓展了新的领域。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联动引发的乘数效应,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O0.

[2]吕涛,聂锐.产业联动的内涵理论依据及表现形式[J].工业技术经济,2007,26(5):2.

[3]B.Joseph Pine,James H.Gilmore.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杨达源,刘庆友,舒肖明,等.乡村旅游开发理论与实践[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5]李梅,苗润连.北京山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状与对策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0(1):208.

[6]夏林根.乡村旅游概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7.

[7]王云才,郭焕成.徐辉林.乡村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8]张建荣.购物旅游业发展问题研究[J].旅游学刊,2007,22(6):49~50.

[9]张莹.农业与旅游业互动开发模式探析[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6):53.

收稿日期:20130115

篇6

>> 新兴“被××”结构探析 认知构式语法视角下汉语流行语“被AB”的构式压制分析 “被X”修辞构式探析 汉语新型“被X”构式的概念整合机制 新“被”字构式的语义特征及认知动因 被欺骗的与被损害的 被扭曲的和被损害的 被剥夺的与被驯服的 被遗忘的和被扭曲的 被遮蔽的和被彰显的 被污染的和被损害的 “的的不休”与“被被不休” 被欣赏的和被淘汰的 被颠覆的或者被戕害的 音乐:被夸大和被忽略的……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青年” 被侮辱和被损害的梦露 版权:被侵犯与被忽略的 试析“被XX”中“被”的性质 张艺谋:被围观与被消费的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6]方林刚.新被字句的选择性继承与创新[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12-117.

[7]Swart,H.D.Aspect Shift and Coercion[J].Natural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Theory,1998,(16):347-385.

[8]殷玉国.酒店开业,政府部门“被祝贺”?[N].济南时报,2011-10-10(A20).

[9]红袖倾城.一个乡村女孩的凤凰传奇[EB/OL].(2010-07-19)[2012-09-05]..

[10]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EB/OL].[2012-09-06].http://:8080/ccl_corpus/search?q=%E8%A2%AB%E8%BF%AB%E7%A6%BB%E5%A9%9A&LastQuery=&start=0&num=50&index=FullIndex&outputFormat=HTML&encoding=UTF-8&maxLeftLength=30&maxRightLength=30&orderStyle=score&dir=xiandai.

[11]杨建.视频:台湾艺人被迫缴税 吴宗宪必须补缴七百万[EB/OL].(2008-11-21)[2012-09-05].http:///20081121/n260765342.shtml.

[12]尘.我的大学被迫捐款[N].南方都市报,2008-01-29(RB14).

[13]李富永.被迫坐高铁提高了谁的效率?[N].中华工商时报,2010-01-08(07).

[14]Sweetser,E.From Etymology to pragmatics―Metaphor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Semantic Structure[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27.

[15]陆建銮.家属发帖:死者疑“被自杀”[N].广州日报,2009-09-01(AⅡ8).

[16]张军瑜.问题不是捐款,而是被捐款[EB/OL].(2011-09-02)[2012-09-05].http:///2011-09/02/content_2577549.htm.

[17]欣欣.梁洛施不开心“被照顾” 李泽楷派保镖全天监控[EB/OL].(2010-01-14)[2012-09-05].http:///ent/201001/14/53922_11771207.htm.

[18]周子婧,田国垒.“被录取”背后的招生骗局[N].中国青年报,2009-09-14(职业教育版).

篇7

    【论文摘 要】 本文从数量和质量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以及进行合理开发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农村人力资源合理开发的措施,试图为实践操作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自古以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9亿在农村,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多且质量低,这已经成为我国隐性的失业大军。如何提高农村潜在人力资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科学文化水平,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教育培训机制解决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问题,使农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开发,加快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已经成为我们经济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重要课题。

    1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描述了我国人力资源状况: 目前,我国人口构成仍以低层次文化人口为主体,国民总体文化程度偏低;高层次人才极为紧缺;人力资源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发展的重大障碍。而在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更是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1.1数量现状: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呈现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据统计,1978年我国有9.63亿人,农村人口为8.03亿,农村人力资源为3.06亿,农村人力资源占农村人口的38.11%,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1.78%。2002年与1978年相比,我国人口总数和农村人口分别增长了33.44%、16.44%,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21%、0.64%;同期农村人力资源增长了58.50%,年平均增长1.94%,农村人力资源的增长率高于同期总人口、农村人口的增长率,更高于200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6.45%的水平。而据最新统计,2006年我国总人口为13.15亿人,乡村人口7.37亿人,占总人口的56.1%左右[1]。乡村人口中有劳动力约4.80亿,农村人力资源数量极其丰富,但是人口增长过快与农业发展相对滞缓形成了矛盾。农村人口众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沉重的包袱,农村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得不到释放。而且,建国以来,我国农业院校培养了大约130万大中专毕业生,有80多万人离开了农业,只有40多万人留在农业系统,而正在农业第一线从事农业技术的只有15万人,人力资源的浪费十分严重。

    1.2 质量现状: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质量现状主要体现为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普偏低,不适应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防碍新农村的建设。其素质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文化素质偏低。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7.3%,初中文化程度占50.2%,高中文化程度占9.7%,中专文化程度占2.1%,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0.6%。亦即 4.8 亿农村劳动力中,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就有 4.2 亿人。

    1.2.2 科技素质不高。目前,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95%以上的人基本上仍然属于体力型和传统型农民,缺乏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不具备现代化生产对劳动者的初级技术水平的要求,这就影响了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

    2农村人力资源合理开发的必要性1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然而目前我国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粗放型农业向现代集约型农业的转化,则要依赖农业科技开发、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快速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因为只有通过加快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才能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意识、民主意识,掌握各种专业技术和技能,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2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前提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并不顺畅。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般分为三类,一是转移到乡镇企业,二是从事服务业,三是进入城市各行各业。但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和就业扩张对人力资源素质要求的提升,不论是哪一种转移,都对农村现有劳动力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如果没有素质的提高,农村劳动力就无法适应转移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就要退回来重新回到农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没有得到有效实现,因此,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3 加快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

    农村人力资源受教育水平是影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提高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影响有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因素,低素质的农村劳动力会严重制约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因此,建立健全农村教育体系就成为加快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最有效措施。1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基础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主要渠道。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教学设施不全,师资力量不足以及学生辍学数量增加等问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来加强农村基础教育。首先,改变教育投资体制,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其次,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确保教育经费的落实,确保教师待遇能逐步提高从而稳定和充实农村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第三,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教师应不遗余力地推行义务教育,降低农村学生的辍学数量。2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进行相关技能培训分为两部分,一是面向留在土地上的农民开展农业科技普及培训; 二是面向将向城镇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开展农业科技培训, 要以农业科技示范户为重点培训对象, 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 要组织培训教师和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 按照农时季节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 大规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从而真正使科技兴农和人才兴农战略落到实处。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则应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对农村劳动者就业能力的需求开展各种层次和类别的教育和培训,注重培训的适应性和广泛性,使农民能够从教育和培训中切实受益。

    参考文献

    [1]姚裕群,人口大国的希望:人力资源经济概论[M].中国人口出版社,19.

    刘晓瑜,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7(2):127-128.

篇8

白城师范学院是吉林西部一所省属本科院校。其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强化高等学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2000年8月,原隶属于国家林业总局的白城林业学校并入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白城师范学院。

学校占地面积81.2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5.5万平方米。资产总值7.3亿元。设有20个学院,2个教学部,48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12340人,生源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与韩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大学开展了合作办学,开办了少数民族预科班。现有专任教师641人,其中,正副高级职称教师22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494人。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支,省级高校创新团队1支。建有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特色文化研究基地2个,省级高等师范教育研究基地1个。共承担和省(部)级教科研课题200余项。学生的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系列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殊荣。

学校始终不渝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弘扬“厚德、明辨、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科学谋划、真抓实干,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7年学校开始与东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8年以优良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实效;2010年全日制在校生首次突破万人,2012年基本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全日制在校生1.2万人的目标;2011年,学校成为吉林省高校中第一个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单位;2012年,学校整体搬迁到新校区,圆满完成“东迁西建”任务,被评为“全省文明单位”,成为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面开启了学校发展新的里程碑;2013年,《中国高等教育》杂志全面介绍了学校发展概况;2014年,学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社会影响力逐步提高。

建校50多年来,学校培养出了央视2013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特别关注教师”奖获得者——杨富生式的基础教育合格师资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6万余名,被誉为吉林西部基础教育“教师的摇篮”、 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育基地”、党政干部的“黄埔军校”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高地。近几年来,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85%以上。

当前,面对全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新时期,面对省委省政府实施“高教强省”战略的新背景,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学校党委审时度势、科学谋划,在全面研判当前面临的“攻坚爬坡、发展提速、稳定凝聚、转型崛起”总体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坚持“发展”、实施“工程”的办学思路。“发展”即坚持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安全发展。“工程”即实施学科专业建设工程、教学质量工程、人才强校战略工程、科研兴校战略工程、“三全育人”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办学能力提升工程、社会服务工程。全面深化改革,稳中求进,有序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为把学校建设成“国际有合作、国内有影响、省内创一流、办学有特色”的应用型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为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素质,全面发展,对在校读书期间为学校做出贡献或在参加国家、省组织的大学生活动取得较好成绩或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特殊奖励;为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鼓励他们勤奋学习、努力进取、促进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并结合我校实际,实行优秀奖学金制度。具体奖项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吉林省政府奖学金、院长奖学金、白城移动奖学金、白城邮政奖学金、金辉律师事务所奖学金、专业奖学金等。

音 乐 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新型的音乐师资,

并为其成为音乐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打好基础,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建立扎实

的音乐理论基础,掌握多项音乐技能,具有一定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能力,既能

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又能从事音乐活动策划和组织工作,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乐理与视唱练耳、和声、曲式、复调、歌曲写作、钢琴及伴奏、声乐、舞蹈、电

脑音乐制作、中外音乐史及名作欣赏、器乐及合奏(民族、西洋)、影视音乐、

中国现当代音乐概述、合唱及指挥、音乐专业教学法、音乐活动组织与管理等。

就业方向 可从事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工作及文艺活动的组织、辅导和管理,

能从事电台、电视台、出版部门的音乐编辑工作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群众文艺工作。

学 制 本科四年 学 位 艺术学学士

音 乐 表 演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音乐

表演技能,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具备现代音乐观念和较强的音乐文化、演艺市

场开拓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主干方向 声乐表演、钢琴表演、器乐(西洋、民族)表演、舞蹈表演等。

主要课程 声乐、钢琴、器乐、合唱、合奏、伴奏艺术、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乐理

与视唱练耳、曲式、和声、复调、音乐赏析、艺术概论、表演学概论、舞蹈与形

体训练、舞台表演等。

就业方向 可从事歌舞表演、演艺活动策划、文化及演艺市场经营、企(事)业单位文艺活

动组织、音乐制作与编辑及音乐教育等工作。

学 制 本科四年 学 位 艺术学学士

音乐表演(中外合作办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根据学校的办学方向,培养具备现代音乐观念和创新精神,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和实践能力的音乐制作与编辑、音乐管理及文艺团体演出的国际化人才。

合作学校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人文大学

主要课程 声乐、钢琴、器乐、舞蹈、中外音乐史、和声学、视唱练耳、基础乐理、和声、合唱指挥、作曲技术理论、音乐美学、音乐赏析与实践、舞台表演、表演学概论等。

教 学 根据合作协议,教学计划由中俄双方共同制定,共同实施。其中三分之一专业主干课程由外籍教师讲授。教学过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突出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全面适应社会和市场,为学生的就业创业、继续深造、出国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就业方向 可从事歌舞表演、国际文化及演艺市场经营、政府部门、文化部门、群众团体或其他企事业单位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编辑与制作及中小学、艺术培训机构、青少年宫的音乐教育等工作。

学 制 本科 4年

学 位 艺术学学士

美 术 学

培养目标 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适应现代教学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有一定的艺术

表现和创作能力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及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素描基础、色彩基础、书法、实用美术、解剖学、透视学、中国美术史、外国美

术史、艺术概论、学科教育论、外出写生、体验生活、毕业创作等专业课程及国

画、油画、水彩、雕塑、造型基础、艺术设计等六大专业方向课程群。

就业方向 可从事中等学校的美术教学、美术活动的组织、辅导和管理工作,能从事文化、

宣传、科技、商业、出版等部门的美术工作。

学 制 本科四年 学 位 艺术学学士

环境设计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创新意识培养为核心的基本教育理念,构建理

论教学与专业技能培养紧密关联的教育平台,培养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

的,具有广泛人文素养、系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适合创新时代需求,在专

业设计领域能够胜任现代设计与研究,具备在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外

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设计及园林设计规划等设计项目上的统筹设

计、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设计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制图与表现、人体工程学、工程预

算与管理、家居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展示设计、模型制作、快

题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

就业方向 艺术设计教育与研究机构、室内外装饰设计公司与实体、从事园林景观规划与设

计的公司与实体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专业设计及其项目经营与管理工作。

学 制 本科四年 学 位 艺术学学位

视觉传达设计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创新意识培养为核心的基本教育理念,构建理

论教学与专业技能培养紧密关联的教育平台,培养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

具有广泛人文素养、系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适合创新时代需求,在专业设

计领域能够胜任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与研究、媒体传播和广告策划的视觉传达设计

的创新型、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设计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图形设计与表达、设计史、计算机

辅助、民间图案、字体设计、标志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版式设计与

印刷、广告设计、VI设计、网页设计、商业摄影等。

就业方向 艺术设计教育与研究机构、广告公司、出版发行单位、数字媒体、网络宣传与营

销、品牌管理等。

学 制 本科四年 学 位 艺术学学位

环境设计(中外合作办学)

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设计创新思维意识,初步具备可以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室内外环境设计工程中遇到的科研、教学、设计等方面问题的能力,能在综合把握环境的功能、空间、材料、结构、外观、尺度、施工工艺和市场需求诸要素的基础上对环境进行合理的改进性设计和创新性设计。能通过草图、模型、效果图和计算机图形技术生动、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综合运用各种设计表现手段进行室内外环境设计的基本能力。

合作学校 俄罗斯乌拉尔国立师范大学

主要课程 设计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制图、透视学与表现技法、人体工程学与家具设计、材料工艺与预算、建筑史、版式设计、商业空间设计。

教 学 根据合作协议,教学计划由中俄双方共同制定,共同实施。其中三分之一专业主干课程由外籍教师讲授。教学过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突出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全面适应社会和市场,为学生的就业创业、继续深造、出国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就业方向 本专业可从事数字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新闻出版行业、室内设计、会展设计行业、建筑效果图设计、绘图员、 平面设计师 、橱柜设计师、家具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效果图表现、预算员、工装设计师、设计师助理、施工监理等行业。

学 制 本科 4年

学 位 艺术学学士

广播电视编导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艺术鉴赏能力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

备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与知识,具备电视节

目的采编播能力,能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电影、电视节目编导、

制作、撰稿、编剧、导演、艺术摄影、音响设计及节目主持等方面工作的广播电

视艺术学科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影像语言、广播电视传播概论、图像处理、摄影基础、电视摄像、广播电视写作、

电视画面编辑、影视造型艺术、广播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艺术学概论、影视美

学、传播学概论、广告学、新闻写作、网络编辑、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影视后

期特效、Flash动画、广播电视采访、现场报道、纪录片创作、DV创作训练、电

视节目导播、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编导、广播创作基础、电视晚会编导、广播电视

音乐节目编导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进入各级电视台、电台、电视节目制作单位、电影制片及发行机构、

网络媒体公司、音像制作与出版机构、影视节目制作公司、电视广告制作公司、

各级各类报社出版机构、各企事业单位宣传机构及其他影视创作部门从事广播

电视节目的策划、文字撰写、编剧、导演、制片、采访、主持、运营、摄像、

播音、后期制作等工作。

学 制 本科四年 学 位 艺术学学士

招生范围

吉林、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广西

招生计划及收费标准

音乐学:总计划125人,师范类本科,学费6200元/年;

音乐表演:总计划40人,非师范类本科,学费6200元/年;

音乐表演(中外合作办学):总计划50人,非师范本科,学费22000元/人;

美术学:总计划185人,师范类本科,学费5400元/年;

环境设计:总计划80人,非师范类本科,学费5400元/年;

环境设计(中外合作办学):总计划50人,非师范本科,学费22000元/人;

视觉传达设计:总计划75人,非师范类本科,学费5400元/年;

广播电视编导:总计划125人,非师范类本科,学费6200元/年。

考试科目

音乐学、音乐表演、音乐表演(中外合作办学)

考试内容分四项,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自选其中一项。即:

一、钢琴(考生自选一首作品),满分100分;听音模唱,满分60分;旋律视唱,满分40分。

二、声乐(美声、民族、通俗,唱法不限,考生自选一首作品),满分100分;听音模唱,满分60分;旋律视唱,满分40分。

三、器乐(西洋管弦、民族管弦乐器不限,考生自选一首作品),满分100分;听音模唱,满分60分;旋律视唱,满分40分。

四、舞蹈(民族舞、芭蕾舞、现代舞不限,考生自选成品舞3—5分钟),满分100分;节奏模仿,满分40分;基本功展示,满分60分。

美术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中外合作办学)

1、素描(100分)

2、色彩(100分)

广播电视编导

面试(100分):1、自我介绍(40分) 2、才艺展示(40分)3、考官提问(20分)

笔试(100分):编写故事

报名手续

考生报名时须持当地招生办公室提供的《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招生专业课考试报名资格证》及本人身份证,同一底片的近期正面二寸免冠照片2张,填写报名登记表,领取准考证。

报名费用

音乐学、音乐表演、音乐表演(中外合作办学)200元/人

广播电视编导200元/人

美术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中外合作办学)150元/人

如考点有其它收费项目,以考点要求为准。

录取原则

音乐学、音乐表演、音乐表演(中外合作办学)美术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在文化课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最低控制分数线,专业成绩合格的考生中,按文化课成绩总分的60%+专业课成绩总分的100%,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高考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最低控制线并且专业课成绩达到合格的考生中,按照文化课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学校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57号

邮 编:137000

网 址:bcsfxy.com

篇9

关键词:丹麦;幼儿教师教育;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5-0008-03

常州工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自2009年起与丹麦VIA大学学院合作举办学前教育本科教育项目。在四年多的办学过程中,我院引进了《学前教育概论》、《手工艺技能》、《戏剧》、《环境教育学》、《社会教育学》等课程,丹麦教师多次来我院授课,教学受到学生好评。引进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中丹合作办学班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及心理素质等方面明显优于平行班级。其中7名到丹麦留学的学生都以优异成绩毕业,而四年均在在国内学习的学生就业竞争力也具有明显优势。反思其中的原因,主要得益于丹麦引进课程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一、丹麦幼儿教师教育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1.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内涵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和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世界各国研究者给予了高度重视,美国当代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和福茨(A.K.E &J.T.FoutSide)在其著作《教育改革研究》中就曾断言:“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之一。”[1]由于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显著,目前已成为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所谓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在教师指导下,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形成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集体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单项互动,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信息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形成学生的自信心和优良品质。[3]

2.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

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多种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方式方法。在我院丹麦引进课程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1)共同学习法(cooperative learning),是由戴维・约翰逊和罗杰・约翰逊提出的一种合作学习模式,[4]由4~5名学生构成一个异质小组,小组成员一起完成作业,然后每组交一个完整的作业,教师根据小组完成作业的情况给予表扬或者奖励。这种方法重视开始共同学习之前先确立要进行小组活动,重视经常性地讨论如何更好地共同学习。例如我院引进课程《环境教育学》教学中,丹麦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准备好的操作材料,让学生小组成员之间讨论,利用集体智慧共同完成一个电动刷子的制作任务,并请每组的一个成员到前面演示讲解本组作品,然后对小组完成情况进行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在引进课程《戏剧》教学中,丹麦教师提出了“当你遇到醉酒幼儿家长接孩子离园时候会如何处理?”的问题后,请每个小组学生根据所学习的学前教育基本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采用戏剧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本组同学的解决方法,然后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和教师评价。课堂教学中学生讨论热烈、勇于尝试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高涨,发散思维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也明显增强。

(2)小组调研法(group investigation),是一种普遍的课堂组织形式,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合作性提问、小组讨论及合理性规划等来学习。[4]这种学习方法中,学生自由结组,每组2~6人不等。每组从全班的总课题中选择某一子课题,然后将子课题分解为几个独立的任务,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为小组报告做准备。最后每组为全班学生报告或者展示他们的成果。例如我院引进课程《环境教育学》和《社会教育学》的考试中,两位丹麦教师提出了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设计、制作并阐述幼儿园模型的考试试题。学生根据教师的考试课题要求,自由分为5组,每组5人,学生将教师的课题分解为“自然幼儿园”、“现代幼儿园”、“城市幼儿园”、“乡村幼儿园”等子课题,每组成员根据自己选题又在组内分配协商,探讨运用何种教育理论去建构幼儿园?幼儿园的结构如何?需要选择什么材料去建构幼儿园?每个人负责制作什么?谁负责来作小组报告?每个人在主考教师提问过程中负责回答什么问题,等等。

二、丹麦幼儿教师教育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启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幼儿教师要求的提高,世界各国幼儿教师教育的共同发展趋势是提升幼儿教师教育水平。培养幼儿教师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积极借鉴丹麦幼儿教师教育的特色,深化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1.采取基于学习者中心的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关注资讯权威者的形象,教学中采用单纯的讲授法,灌输式的教学导致学生被动接受专业理论课程内容,而更加喜欢专业技能课程。而扎实深厚的专业理论素养则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所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师要积极借鉴丹麦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采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策略。课堂中,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可以应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以增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其创造性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幼儿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合作互助品质。例如,我院在学前教育五大领域教学法课程中,教师结合学习的五大领域教学设计理论,布置相应的幼儿园教学设计任务,让学生小组合作,课前搜集材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集体备课,课上分组进行模拟教学汇报,然后师生进行教育评价。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使学生深化了对各领域课程设计理论的理解,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具备了教学设计能力、模拟教学能力和教育评价能力。在《学前教育概论》、《学前儿童心理学》等课程教学中,教师采用了一部分课程内容由教师讲授、一部分课程内容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进行,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采取综合性的课程教学评价方式

目前高校在学前教育理论课程的考核评价中主要采用专业理论课程试题库中的试卷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试题中,既有考核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试题,也有考核学生能力的试题。但是,这种考核方式过于注重学习结果的考核,而忽视了学习过程的考核。因此,专业理论课程的考核中,也可积极借鉴丹麦教师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书面报告+单独口试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在考试前布置小组考核任务,并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文献资料目录,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自主地展开合作学习;具体考核评价形式上,可以采用笔试、口试等多种方式,学生可以合作完成项目报告,然后由一名学生汇报项目研究成果,作为小组考核成绩的评价依据;同时,教师还可以请组内每位学生回答与项目报告相关的问题,作为个人考核成绩的评价依据。最后,教师根据小组项目报告情况与个人阐述情况综合评定出每位学生的考核成绩。例如我院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教学法课程考核中建构了多元化的考核模式。期末考试成绩由平时作业成绩、微格教室小组模拟教学成绩、说课考核成绩和笔试试卷成绩四部分组成。这样的考核评价方式充分促进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评价等能力的提高,课程考核由终结性评价变为过程性评价,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幼儿教师素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立足国际视野,借鉴丹麦幼儿教师教育经验,可以为我国幼儿教师教育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信息与思路。

参考文献:

[1]刘文洪等.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及其在我校教学中的应用展望[J].科技创新导刊,2013,(04).

[2]王树青,石猛.高等教育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探究[DB/OL].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2013.

[3]马阗.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高等教育理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02).

篇10

关键词:民俗体育文化;现状;对策

随着各种民俗体育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民俗体育与学校教育、旅游商贸的结合,特色鲜明的民俗体育展现巨大魅力,其发展道路越发宽广。但是,民俗体育的功利化倾向和传承渐衰问题日益严重,而且民俗体育尚未受到体育社会科学界和民俗学界的重视。因此,提高民众民俗体育认识,鼓励并引导良性变异,将能够使民俗体育在社会发展中存活并彰显活力。

1 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现状

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在基础理论、民俗个案、民俗应用和发展对策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成就,但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现状仍然不容乐观,还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下,人们的传统时空观慢慢为现代时空观所代替,不可逆转的改变原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民族习俗,威胁着民俗体育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传统的民俗体育游戏却难登大雅之堂,再加上民俗体育竞技性偏弱,难以纳入正规的比赛,造成其难以推广,而逐渐处于边缘化的地位。

民俗体育大部分都属于行为民俗,随着农村年轻人口向城市的大量流动使得乡村民俗体育正面临传承衰落的堪忧境况,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也将使许多优秀的民俗体育文化面临着传承的危机。人为民俗体育商品化,导致一些优秀的民俗体育面临衰退或消亡的局面。

2 民俗体育文化开发价值

民俗体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心理及风俗等文化特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我国民俗体育文化是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们通过长期体育实践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可以为开发旅游资源,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发展开辟新途径。民俗体育从内容和形式上丰富了我国体育文化,也促进了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在国际上的交流和推广。

民俗体育本来就属于体育的范畴,因此,积极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民俗体育活动可以促进人们的精神生活和健康状况的提高,加强人际交往,陶冶情操,是民间健身的重要活动形式。

3 民俗体育文化开发对策

3.1 加强宣传引导和组织开发

借助各种大众传媒手段宣传、介绍民俗体育活动的文化价值特性,充分利用多媒体传播工具的优势进行宣传,对大众的体育生活方式做出科学的引导,使民俗体育在群众中深人人心.通过宣传引导,人们认识到民俗体育的作用。加强民俗体育的组织与开发,积极拓展民俗体育的发展空间,加强政府政策、组织和经济的大力支持,将民俗体育推广到人们日常的体育生活当中。

3.2 加强队伍建设

民俗体育的开发、组织和推广离不开相关的体育社会指导员的工作,民俗体育运动项目的继承、整理和推广需要一定的专业人员介入,加强民俗体育运动项目的教练员和社会指导员队伍建设是开发和弘扬民俗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保障.充分利用基层的力量,有计划、有规划地进行民俗体育调查、整理、研究和保护工作,以树立和巩固学校和社会体育教育中民俗体育的地位。

3.3 提高娱乐审美性,增进现代性发展

民俗体育活动以强身健体为目的,其活动大都适于业余时间进行,且运动者和观赏者都能通过项目运动来愉悦身心、陶冶性情,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只要我们注意发掘其中的娱乐审美价值,增进民俗体育的现代性,对其组织和形式进行不断地改革、拓展,这些体育活动必将显出活力而逐步走向世界为各国人民所接受、喜爱和参与。

参考文献

[1] 李艳茹,汪普健,张黎.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及其资源的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7):88-91.

[2] 田晓岫.中国民俗学概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