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学习培训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28 11:43: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银行学习培训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银行学习培训制度

篇1

【关键词】学分银行 运行机制 学习

一、引言

学分银行运行机制是指在该学分银行的运行工作中,影响其运行的各因素与教育和相关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原理和运行工作方式。它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按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运行工作的。其运行模式是一种模拟银行的某些功能或借鉴银行信贷管理体制的某些特点,以学分为对象单位进行量化,按照一定的评价与管理制度,对不同类型学习成果和经历进行认定、积累、转换的一种管理与服务模式。

二、学分银行运行机制的特点

1.权威性

“学分银行”是学习成果的评价、认证与管理机构,是按照相关制度与管理办法进行运作、开展工作的。

2.规范性

主要体现在学分的认定上,“学分银行”构建了一个科学合理的认定标准与规则,规定了学分认定的条件、规格、时效等要素,对于学分累积和转换,同样也进行了建章立制,规定标准流程、制定相应标准和管理办法。

3.开放性

“学分银行”打破传统教育的封闭模式,以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拓展了传统教育的时空边界,真正实现了“有教无类”;并为不同教育类型、不同教育机构的融合沟通提供了现实途径。

4.灵活性

主要体现在“学分银行”承认学习者个体差异,尊重学习者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的理念。允许学习者在“学分银行”的规定体系下,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自主、灵活地选择学习内容,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

5.通用性

学习者通过“学分银行”兑换成的学习成果各类证书在全国适用,并由有关专家等组成的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保障和监督该证书的使用效果。

6.复杂性

“学分银行”管理与服务的复杂程度很高,不仅需要学习者账户的建立与使用、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等多种教育管理制度的配套改革;而且各类教育教学的宏微观管理都必须进行相应的理念和观念更新、制度和体系创新。

三、学分银行运行机制构建

1.学分银行运行的影响因素及其结构

人和组织的因素:学习者、合作者、政府等。物的因素:学分、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标准及相关的制度与协议、系统平台、专业与课程、证书、资金等。载体因素:政策与法规、文件批文、合作院校联盟公约、管理制度、利益分配制度等。

2.各因素相互关联发挥的功能

“学分银行”的基本功能是对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存储、认定、积累和转换,并提供学习咨询、学习成果查询和信用保证等公共服务。学习成果存储是指将学习者通过各种方式取得的原始学习成果,经“学分银行”审核后存储在“学分银行”为其开设的“个人学习账户”的过程。学分认定是指依据“学分银行”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将学习者已存储的原始学习成果,认定为“学分银行”学历教育学分的过程。学分积累是指将学习者每次认定的银行学分,依据“学分银行”的积累规则,在“个人学习账户”中进行连续累积的过程。学分转换是指根据学习者的申请,依据“学分银行”的转换标准,将其相应课程的银行学分转换为目标机构学分的过程。提供学习咨询、学分查询和学分信用保证等公共服务:是指通过“学分银行”管理平台,对学习者提供“学分银行”课程学分信息、学习者的“个人学习账户”及其学分档案信息、学习成果认证及学分信用保证等信息化公共服务。

3.学分银行运行模式

“学分银行”是按照一系列标准进行学分存入与积累运行,按照一系列协议进行学分转换运行的。为此,首先必须建立各种数据库。一是标准库,主要包括:专业、课程的认定与转换标准库等;二是管理库,主要包括:有关“学分银行”系统的机构与人员管理库等;三是注册用户库,主要包括:“学分银行”的“个人学习账户”库、 各级各类联盟与合作的教育机构用户库等。

从整体运行程序看,主要是通过“学分银行”系统平台经过身份确认――学习者原始学习成果的审核确认――将原始学习成果认定为“学分银行”的标准学习成果――学习者标准学习成果的积累――学习者标准学习成果的转换(将相应课程的银行学分转换为目标机构的学分,即:转换为学习者所需的文凭或资格证书)。

依据学分银行运行机制的定位,“学分银行”应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互信互利、资源共享、友好合作的方针,通过建立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其他社会教育机构的联盟,按照非营利模式进行运作。从总体上来讲,在教育管理方面,其运行机制的定位类似于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机构;在服务方面,其运行机制的定位类似于商业企业市场运作中的“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销售服务企业。

建立学分银行运行机制的目标是实现“面向全民、功能完善、运行规范、服务便捷、公信公认”。当学习者注册成为学分银行用户后,按规定可以将其经审核的原始学分提交学分银行认定并转换为银行标准学分,该银行学分就会自动进入个人学习账户,自动累积。每个学分都具有相对应的学习经历与内容,学习者依据学分银行每个标准学分所对应的转换内容可以有相应的权力,他可以申请进行学分转换,也可以不使用。总之,只有学分银行运转顺畅规范,并能为学习者在获取各种文凭、资格证书以及教育补贴和奖励等方面提供便利优质的服务,学习者才乐意加入其中。

参考文献:

[1]孔令军. 韩国学分银行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5).

[2]杨黎明.从韩国学分累积制度看我国“学分银行”构建[J].上海教育,2008(5).

[3]杨敏.学分银行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20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远程教育教席系列国际研修班综述[J].开放教育研究,2012(1).

篇2

 

信息时代,知识越来越重要,获取知识最直接的途径是教育和培训。为了营造人人都能享受教育机会和资源的良好环境,大力发展成人教育,需要构建相应的制度。

 

一、终身教育国内外发展状况

 

1.终身教育在国外的发展

 

终身教育源于国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洲联盟等国际组织或机构在终身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动作用[1]。为了实现终身教育,主要在于提供教育政策支持,并辅以经济和政治方面的支持。

 

2.中国终身教育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前后,终身教育才开始逐渐传入国内,中国及时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契机,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推广终身教育,一系列的教育政策不断地被制定,建立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这一概念被不断提出,形式多样化的教育不断发展起来。但是由于发展时间短,终身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终身教育的研究相对落后

 

我国对终身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仅停留在探讨和浅显的认识水平上,而终身教育的实践没有完整的雏形,在理解与实践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误区[2]。

 

(2)各级各类教育相互分割且教育服务质量不高

 

在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独特目标和教学特色相对缺乏;课程内容一成不变;课程结构设置也不合理,降低了教育服务的质量。

 

(3)终身教育趋于功利化

 

由于长期以来都推行应试教育,终身教育的发展带有明显的功利化倾向。从成人教育的实践来看,学习者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谋求经济利益,政府和教育机构举办的培训缺乏战略性规划。

 

二、在成人教育中确立学分银行的必要性

 

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是重要途径之一,学分银行制度的出现,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1.学分银行制度可以解决成人学员的工学矛盾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对象大多数是在职人员,具备多重社会身份,工学矛盾突出。学分银行制度里,成人学员可以随到随学,随时随地存储学分[3],可以不受工作、时间、职业等的限制,像银行存款的零存整取一样,允许集中也允许中断,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比如技能培训、考证等,学分累积达到一定学历层次或培训的学分数后,就授予相应的学历证书或准其结业。

 

2.学分银行制度可以共享教育资源

 

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跟正规教育相比,较边缘化,高校的教学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成人学员的学习需求一般不能被满足。学分银行的设立,将有利于打造优质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可以更好地进行的沟通和衔接。

 

3.学分银行制度可引领成人教育走向市场

 

成人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不能满足成人学员的个性化发展。成人教育设立学分银行,学习制度人性化,课程选择灵活化,这就要求成人院校在设计课程体系时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在规律和成人学员的需要。从而使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学分银行制度的引导下逐步走向市场。

 

三、学分银行理论的理论基础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学分银行的机制建设需要理论指导,需要阐述学分银行制度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

 

1.学分银行制度与终身教育的关系

 

终身教育并不是具体的,而是泛指,也即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终身教育理论是学分银行制度的基础,它促进了学分银行制度的产生,学分银行制度在建立时也要充分考虑到终身教育理论的需要。

 

2.学分银行制度与学习自由的关系

 

学分银行制度的计量单位是学分,存储和兑换功能考虑到了学习的自由,学分银行制度里面学生可以自由选课,也充分体现了学习自由。

 

四、学分银行制度的内在运行机制

 

学分银行制度,顾名思义,有与银行相似之处,具备储存和兑换功能,只不过对象是学分。

 

1.存分机制

 

跟银行的经营模式类似,成人学员在入学时,学分银行会给每个学员开户,学分不断累积相当于零存,学分到达规定要求,可以支取即获得相应的学位。学生有选择课程和学习时间的自由权,体现了民主与公平。

 

2.兑分机制

 

成人学员在不断取得学分之后,关键是兑分。学分兑换的具体流程为:进入选课系统,查询学分,一旦考试通过或课程结业,学分自动存入账户,如果期间有所中断,重新开始后,原有学分会被重新审核,最终计算有效学分,并在系统里存档[6]。

 

五、结论

 

终身教育理念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流传,我国为了推行终身教育也采取了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措施,同时也兴起了形式多样的各种层次的教育。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理论重要实践内容之一。由于学分银行借鉴了储蓄银行的机制,学分银行的建立可以满足成人学员的个性化发展,同时由于学分银行学习时间和课程的灵活性,成人学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分账户的存储,学分累积到规定的要求时,可以进行相应的按比例兑换。综上所述,在终身教育理论在全世界范围内普及的大背景下,在成人教育中应用学分银行制度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篇3

【关键词】职业资格证书 学习成果认证单元

本文系2013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等继续教育学分认证和转换标准研究”(13J30)的阶段性成果。

以学历证书为标志的学历教育和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的非学历教育之间的认证与转换,实质是两类证书学习成果的认证单元(即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的沟通,认证和转换标准体系的建立使得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教育之间能够实现沟通和衔接,标准体系的建立是学分银行开展认证和转换工作的逻辑起点和重要环节。

建立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与转换标准的意义

1.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教育课程之间的沟通与衔接

一方面,职业资格证书可以按照学分银行的程序和标准认证为学历教育课程,避免重复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学历教育课程也可以按照程序和标准转换为相应的资格证书,通过增加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等,促使学校教育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教育目标和社会实际的契合。例如,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持有者,计划攻读相关学位,则可参照学分银行的职业资格证书目录,依照程序和标准,免修免考相应课程,直接计入相应的学分。

2.拓宽学习成果的作用范围,以及学历证书、资格证书的获取途径

在校生要获取资格证书突破了先前通过参加职业培训、鉴定考核或考试这一单一途径;同样,资格证书的持有者要获取学历证书,也突破了先前按照专业规则,修完所有课程,完成一定的学时和学习量才能获得学分这一途径。因此,认证和转换标准的建立为在校生和从业者提供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职业能力的多种机会,充分满足其在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概况

1.与学历证书的区别

职业资格反映了劳动者为适应职业劳动需要而运用特定知识、技能的能力。我国的职业资格分为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两类。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工种)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从事某一特定专业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如执业医师、会计等。职业资格证书是人们通过职前教育或职后教育,通过相应的技能水平测试而获得的资格认证,它是劳动者胜任某一职业的证明,也是用人单位筛选、聘用人才的主要依据。与学历证书不同,职业资格与劳动者的现实职业劳动活动紧密联系,代表职业活动的结果,用人单位能够预估持证者在职业活动中的表现;学历证书是指学习者通过正规学历教育以及学业水平测试而获得的证书,它代表教育活动的结果,不同专业反映了相关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水平,但用人单位很难仅凭学历证书准确识别和选择人才。

2.类型

职业资格证书从内容上分为从业资格类、就业准入类、水平评价类三种,从认证主体上看既包括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政府部门的认证,也包括行业、企业协会的认证;从范围来看包括国内认证以及国际认证。国际认证例如美国Adobe颁发的Adobe产品专家Photoshop CS证书。

3.来源

职业资格通常通过学历认定、资格考试、专家评定、职业技能鉴定等方式进行评价,对合格者授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资格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主管,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管。

4.等级

1999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建立了动态的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体系,并将国家职业资格分为五个等级,如图1所示。

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和转换的难点

1.二者分属两个体系。学历教育以学科分类和学科教育标准为依据和导向,职业资格以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和导向,二者在课程容量、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考核评价等方面既有交集也存在差异。

2.二者缺乏认证、转换的中介。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属于异质性事物,要双向沟通,首先要通过路径设计,找到最佳结合点,从而转化为同质性事物,才能实现可比性与融通性。

3.二者起点不一。学历证书的起点比较划一,职业资格证书的起点则比较复杂,有的对应高中及以上学历,有的对应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还有的对应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4.二者获取难度不一。学历证书获取难度相对比较均衡,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因为证书种类的不同获取难易程度也有区别,有的难度较小通过率较高,有的难度较大通过率则低。以国家司法资格考试证书为例,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网站的数据分析,自2009年以来全国的平均通过率仅在10%左右,可见获取难度较大,说明该证书背后负载的法律专业的知识、技能、能力要求较高,如图2所示。

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和转换标准的基本结构

1.建立职业资格证书等级与学历证书层次的对应关系

我国职业资格的五个等级:高级技师(一级)、技师(二级)、高级技工(三级)、中级技工(四级)和初级技工(五级)中,初级工对应初中学历,中级工对应高中或中专学历,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对应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以导游证为例,要从事导游职业,首先须获得从业资格,即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另外还需取得导游证,才能从事导游工作。初级导游员(中文)对应高中及以上学历,中级、高级和特级导游员(中文)对应大专及以上学历。

2.建立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分银行标准课程的对应关系

要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学习成果的转换,要找到二者在内涵上的最佳结合点,即学习成果认证单元。学习成果认证单元主要包含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知识维度用来描述学习成果所获得的事实性和理论性,涉及事实、概念以及理解、原理方面的内容;技能维度描述实践性知识,其影响因素包括学历教育的学习量、非学历培训以及工作经验等;能力维度则描述对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包括适应具体的工作岗位及情境变迁的胜任力;情感态度维度涉及的是学习策略、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等。一是以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大纲为依据,把证书类学习成果划分为若干认证单元,再把经过学分银行认证的标准课程划分为若干认证单元,以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为依据;二是将二者的认证单元进行比对和差异分析,具体从认证单元内部二者持有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情感态度入手,不是以教材的篇幅或学时数、章节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判断哪些内容是二者共有或基本重合的,哪些内容虽是二者共有,但能力要求的程度不同以及差距所在,哪些内容是一方特有的;三是根据转换规则,当二者的覆盖率≥60%时,予以转换,覆盖率

(1)制定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和转换标准的依据。一是职业资格证书文本;二是持证人获取证书所应具备的相应知识、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具体而言,根据某一职业资格证书的级别、行业、颁证机构以及相应的教材、考试大纲来确定。以导游证为例,导游证是导游人员从业行为能力的证明文件以及国家准许从事导游工作的证件。从某个导游员持有的导游证我们可以看出其级别(初级、中级、高级或特级)、语种(外语或中文导游)、颁证机构(省、自治区或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部门)等基本信息,以及相应等级下内含的导游人员在知识、技能、业绩、学历以及资历要求方面达到的水平及指标。例如初级导游员、中级导游员、高级导游员、特级导游员在业绩要求方面游客反映良好率分别是不低于85%、90%、95%以及98%。

(2)制定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和转换标准的基本原则。一是学分相仿原则,认证和转换的资格证书的学分与学历教育课程的学分基本是等量的;二是层次对等原则,是指非学历证书在认证、转换时与其所对应的学历教育的层次和层级在学习成果的价值上是基本覆盖的;三是符合政策原则,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和转换标准的制定、实施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标准相协调。

(3)由于职业资格证书涉及的工作或岗位面非常广,且不同岗位对于知识、技能、能力要求因其复杂性而有所不同,因此,资格证书和学历教育课程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二者分别存在以下五种关系:一对一关系、一对多关系、多对一关系、交叉关系以及无法对应和互认关系。一是一对一关系:非学历培训的一个证书对应于学历教育某一课程,两者所涵盖的学习量相当,例如持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语言证书可以对应《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二是一对多关系:一个证书所涵盖的内容对应于学历教育的多个课程,例如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则能够涵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等多门课程的知识量;三是多对一关系:多个证书所涵盖的内容,对应于学历教育的某一课程所涵盖的内容;四是交叉关系:多个证书的学习成果对应于学历教育多门课程的学习成果。

3.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和转换标准的解释与修订

陕西高等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学术委员会负责标准的解释工作,已经的标准每五年由学分银行学术委员会审核一次,根据社会实际需要,标准需要增减时,由学分银行组织学科组进行修订。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体系)》,海洋出版社。

[2]黄曹华:《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对策综述》,《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年第14期。

篇4

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尤其对于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本文试对什么是人力资源的智能开发,现代商业银行与人力资源的智能开发

的关系,现代商业银行智能开发的过程、方法与技术等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人力资源商业银行智能开发

一、现代商业银行与人力资源的智能开发

1.现代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智能开发的含义

所谓现代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的智能开发就是商业银行等组织通过培训或开发项目

增进或提高银行职员能力水平和组织业绩的一种有计划的、连续性的工作。习惯上,智能开发被称为培训。

2.人力资源的智能开发对现代商业银行的重要意义

智能开发与现代商业银行的兴衰密切相关。因为信息和知识是现代企业前进的推动力,而培训常常是提供信息、知识和相关技能的最有效途径。现代商业银行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特殊的角色。它作为金融体系的主体、现代经济的核心、国民经济的命脉,为促进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杠杆作用。因此,人力资源的智能开发对于现代商业银行来说具有更重大的意义。

2.1智能开发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

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主要是指负债性经营、风险性经营和盈利性经营。因此,保证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及实现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就成为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金融产业是一种竞争激烈的高风险产业。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经营安全性的核心就在于正确处理风险。金融风险并非在金融危机爆发时才发生,金融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损失常常因信用特点而一直为其表面所掩盖着。信用是商业银行的经营基础,因此产生的有借有还、存款此存彼取、贷款此还彼借,导致了损失或不利因素被这种信用循环所掩盖。同时商业银行具有信用货币发行和创造信用的功能,从而使得本来属于即期的金融风险的后果,可能由于通货膨胀、借新还旧、贷款还息等形式掩盖事实上的金融损失。另外,商业银行作为储蓄和投资的信用中介组织,它一头连接着成千上万的储蓄者,另一头聚集着众多的投资者。因此只有在保证存款支取兑付的同时,通过贷款才能创造派生存款。因此金融风险不仅具有对原生存款者和初始投资者广泛的影响,还具有数量倍数扩散的效应。因此,金融风险一旦爆发,出现存款不能兑付时,极易产生社会波动。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努力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作为商业银行的管理者,要能够依据一定的方法、制度对风险进行事前识别、预测,事中防范和事后化解。

流动性问题是任何财务活动和金融活动中都会遇到的共同问题。但作为商业银行,研究和掌握流动性要比一般企业显得更为重要。银行一旦出现流动性危机,对银行生存发展所带来的威胁要比出现经营亏损更为可怕。流动性是盈利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平衡杠杆,如何安排三者之间的比例,灵活调度,是银行家最重要的经营诀窍和经营艺术。

所以,商业银行在负债经营的前提下,面临着包括信用风险、支付风险、资产损失风险、犯罪风险等在内的各种风险,而又要完成作为企业必须完成的盈利目标,所以就必须通过培训使管理者了解金融风险的性质、产生条件;识别金融业务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可能导致损失的因素;掌握概率统计知识以及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各项金融风险的技术性参数;学习现代金融制度。懂得如何衡量风险,如何分析风险,如何规避风险,如何控制和减少风险,如何转移风险,如何预防风险都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所必备的素质。

要真正实现商业银行的这种"三性"方针,要始终保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的作用的发挥,人的管理水平的高低是显而易见的。难怪西方商业银行无不把人力资源视为资产负债表上看不到的最重要的资产和最珍贵的资源,把人力资源看作保障正常运营的最有效保证。商业银行要安全运行并获得盈利,需要一个敏锐的、平稳发挥功能的员工队伍,需要这一队伍中的每个人,都必须有智慧、知识与诚信,而这些恰恰都需要经过对员工进行智能开发,或者说培训。

2.2智能开发商业银行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需要

由于科技知识的突飞猛进,从而带动了整个社会的不停变化。在整个社会和经济演进的过程中,组织的经营管理者必须不停的"推陈出新"以满足整个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否则终必遭市场所淘汰。银行因为外界的刺激则必须力争上游,在服务的性能、品质上不断创新。因此,如果组织外界的大环境在变化、在进步,而维系整个组织成败的“人”品质方面却没有进步,势必使组织在可见的未来,丧失了在市场上与同业竞争的能力,除非是垄断,而垄断毕竟是少有的、暂时的。

当代金融新浪潮虽然使商业银行的业务努力有了大幅度提高,也为其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但同时也使自身的传统业务和优势地位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就应审时度势,在指导方针、经营思想、管理模式、业务活动、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整,利用其传统优势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去适应新的环境与要求。而这一切的背后首先需要的就是银行员工及管理者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这就必然要求银行根据客观变化的要求,适时不断的对员工进行培训与开发,保持一支生气勃勃、技能超群的员工队伍。离开了这一点,商业银行的竞争和发展必将成为一句空话。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管制将逐渐放宽,这一方面加剧了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一些非金融机构也进入金融领域与金融机构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商业银行过去的垄断地位和比较优势正在逐步消失。并且,随着加入WTO日程的日益临近,我们的国有银行也将面临外资银行的挑战。竞争是将全方位的,包括管理竞争、业务竞争、资本竞争、服务竞争、技术竞争,但人才竞争是最关键的内容,因为一切竞争都是以人为载体的。国际银行业服务创新、业务创新、管理创新的速度因高科技、高技术的引入而逐步加快,我国的商业银行对拥有大批高素质人才的紧迫感也随之增加。

而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内部还存在着一种旧观念"进了银行门,就是国家人",因此导致银行的有关部门忽视培训工作,一部分银行职员放松自身的学习。这势必影响银行银行职员的整体的素质,导致竞争的劣势。面对变化无常的经营前景,商业银行必须强化培训的意识,要不断适应新的环境所提出的新的要求。

值得借鉴的是,由于意识到培训所带来的巨大效益,香港汇丰银行仅香港地区每年花在员工培训开支就达9000亿港币,其培训体系也是相当完善的,对培训的巨大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已使该银行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处于令人瞩目的地位,他们在市场份额占用率上均已超过对手而名列前茅。在强手如林的国际金融市场上,我国的商业银行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必须紧紧抓住培训这一环节。

2.3智能开发是促进商业银行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

作为商业银行的员工,每个人都希望在组织中有成长晋升的机会,这就需要他们

不断的学习。不但要熟练自己的工作,还要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动态,掌握有关的新技

术和新方法,使自己有比较宽的知识面和合理的知识结构。特别是对自己的职业道路

有长远计划的人,一般都渴望能有学习的机会,以利于下一步的发展。

员工的这些愿望如果得不到满足,很容易降低工作热情,最终导致员工流失,尤其是优秀的员工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可能更加强烈。

因此,智能开发可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之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组织的重用,从而对工作满腔热情,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这个角度看,智能开发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现代商业银行安排职员参加培训,通过去国外分行任职,去先进银行学习,或者去先进国家进修等形式都可以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经过培训的银行职员,不仅提高了素质和能力,也改善了工作动机和工作态度。

二、现代商业银行的特征和智能开发的目标定位

现代商业银行是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具有综合功能的金融企业。在各类金融机构中,它是历史最为悠久、业务范围最为广泛、对社会经济生活影响最大的一种。

与一般工商企业相比,商业银行具有一般工商企业的基本特征。它拥有业务经营的自有资金,以利润为最终目标,按商品经济的经营原则从事经营活动,这些与其他工商企业并无二致。但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与一般工商企业截然不同。工商企业的经营对象是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和服务,从事商品的生产和流通;而商业银行是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经营的是特殊商品――货币和货币资本,经营的内容包括货币的收付、借贷以及各种与货币运动相关的金融服务。

与一般性企业相比,现代商业银行作为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其多元化的业务经营对象和多功能的服务品种也远远高于一般企业。

与一般金融企业相比,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与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都是金融媒介,他们在经济生活中同样发挥信用中介作用。从这方面讲,商业银行与其他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无本质上的差别。但商业银行的业务更综合、功能更全面,它经营一切零售和批发业务,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特别是在放款业务中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这是其他金融机构所无法比拟的。当然,随着各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各种金融机构相互融合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但从整体上看,商业银行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特点,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相比,现代商业银行呈现了业务经营综合化、银行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银行电子化等新的发展趋势。这些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它为传统商业银行打破地域限制,迈入国际金融市场,促进商业银行的全球经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另一方面,伴随着新的经营方式、业务品种、交易方法的出现,使商业银行步入了更多的新领域,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对商业银行来讲是一场真正的挑战。

现代商业银行的这种特征自然对其人力资源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决定了其智能开发的目标定位。现代商业银行不仅要求员工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求员工熟悉掌握金融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求员工掌握与银行业相关的工业、贸易、商业、财税、甚至理工等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不仅要掌握信贷、储蓄、会计等基本业务知识,而且对国际、国内的最新管理技术要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同时,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国际化,金融业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性业务,员工不仅要熟悉本币业务,而且要了解外币业务,不仅要熟悉金融业务,而且要掌握英语、法律计算机等相关知识。要想拥有这样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商业银行为员工提供的全方位的培训机会。

三、现代商业银行人力资源智能开发的原则

为了指导商业银行智能开发工作有效进行,必须掌握以下基本原则:

1.德才兼备的原则

员工素质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和道德水平。所以,员工培训必须兼顾这两方面。银

行是接触大量钱财的场所,银行职员的道德水平是需要严格把关的。

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识是每个新行员的重要课题,通过培训,熟悉有关银行职业道德和银行规范的内容,并逐步转化成自身的素质。而对于老行员,尤其是中、高层领导干部,更要不断强化道德原则和金融纪律规范的约束,一旦这些掌握了较高权力或专业技能的人员出现了道德问题,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1995年,拥有232年历史的英国老牌银行――巴林银行仅以1.6英镑被荷兰国际集团收购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反面教训。导致这家著名的银行破产的罪魁祸首就是其新加坡分行的经理兼交易负责人尼克.利森,他利用职务之便,违规进行期货交易导致了这场恶果。纵观我国的金融案件,从犯罪人的角度讲,都是其道德水平不过关。尤其在我国金融监管尚不完善的前提下,更要加强有关职业道德的培训。

2.全员培训和分类培训的原则

全员培训就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在职的各级各类银行职员都进行培训,这是提高全员素质的必由之路。只有全体职员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但全员培训往往是针对共性的、基础的内容,例如,银行内部规范、银行职业道德。根据银行职员的分工和级别的不同,应该把重点放在分类培训上。对于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要确定不同的培训目标、选择不同的培训教程、设计不同的培训评估方案。

3.严格考核和择优奖励原则

培训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严格考核和择优奖励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严格考核

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必要措施,也是检验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只有考核合格,才能择优录用或提拔。鉴于很多培训只是为了提高素质,因此对受训人员择优奖励就成为调动其积极性的有利杠杆。要根据考核成绩,设不同的奖励等级,还可记入档案,与今后的奖励、晋级等挂起钩来。

4.激发兴趣原则

培训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因此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就成为培训工作的一个关键。人们总是出于某种动机而学习,这种动机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只有学习动机是积极的,学习效率才会高。并且,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技术、知识和环境日益变化的今天,更多的人深切的感到学习的重要性,"终生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生存能力。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倡导建立学习性的组织,这就是要求通过银行培训倡导终生学习之风,培养职员对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的学习。

5.前瞻性与连续性原则

员工培训有的能立竿见影,很快反应到员工绩效上,有的则可能若干年后才可能

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很多主管人员来说,这似乎是"赔本买卖"。若缺乏高瞻远瞩

的魄力,对员工培训就不会有积极性。因此,抓好员工培训,各级主管人员要把目光

放远,胸怀放大,从长远发展考虑,舍得投入必要的资金和人力。在考虑到培训的长

远性的同时,鉴于培训在时间上的阶段性,还应注意到不同培训计划之间的连续和衔

接。通过一项项培训的有机结合,将整个组织对其员工的长远培训目标和总体计划体

现和反映出来,使员工通过一个一个层次,一个一个阶段的培训,不断提高自己各方

面的素质。

四、现代商业银行智能开发的形式――培训

1.培训的过程

1.1确定培训需求

培训必须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必须有助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否则就是劳民伤财。所以在培训之前,商业银行必须对人员素质的现状进行充分的摸底调查;或者是预测未来,培养适合商业银行超前发展的人才。因此,培训的关键的第一步就是确定培训需求。培训需求可从组织需求、工作需求和个体需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在这三者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而认任务分析和工作绩效分析是确定培训需求的两个主要技术。任务分析是从分析某个岗位要求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出发,从而确定需要培训的内容和范围,它一般是针对新行员的;工作绩效分析是找到在岗行员现有的工作水平与期望的标准之间的差距,进而确定哪些是不能做的,哪些是不愿意做的。如果是不能做的,就说明培训的不够;如果是不愿意做的,就需要采取激励的手段。

1.2确定培训目标

商业银行的职员构成有不同的工作分工和等级序列。因此在整体的人员素质要求下,又要针对不同类别的职员确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如果按照等级序列,我们可以将商业银行的人员结构划分为前台业务人员、中级职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由于前台业务人员直接接触客户和现金,因此我们对其确定的培训目标就是良好的服务态度和熟练的岗位操作技能。对于来自银行外部不法之徒的欺诈行为,银行所应采取的最基本对策就是加强内部控制。为此,银行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各项业务的操作程序和相关要求,并加强安全保卫工作。这些都是一线职员的重点培训内容,他们要具备洞察可疑之处的职业嗅觉,一旦在基层发现问题,能够及时采取应变和补救措施,防范欺诈行为。

对于中级职员,在经过培训之后,他们应该了解商业银行的运作情况,熟悉相关的业务,并在此基础上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高级管理人员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资产,他们应该具有较高的技术职称,有独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随机事件能够应变自如,熟悉政策法规,要有开阔的眼界,掌握管理技巧,具备较高的决策、协调、指挥能力。从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看,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的不足,是制约商业银行发展的薄弱环节。要把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必须加快培养一大批领导和管理商业银行的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造就一批银行家。为此我们要对在职的各级行员,特别是二级行行长以上的领导干部进行各方面的培训。培养出相当一批精通本外币业务、善于领导管理、熟悉有关法律、了解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政策、可担任二级行行长以上职务的商业银行优秀管理人才,是实现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宏大目标的迫切需要。

至于不同部门的职员,对其专业素质的要求自然不同。以客户服务部为例(客户服务部是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的营销员,负责拓展市场、受理和采集客户需求、营销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层次的优质金融服务)。因为商业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性企业,必须以优质的服务以求在竞争中取胜,它更需强调"客户是上帝"的原则。尤其在加入WTO之后,我们的国有银行不可避免的要流失一部分优质的客户,我们必须不断加快服务创新,提供优质服务,保证我们的市场分额。因此,商业银行要客户服务培训放在重点位置上。客户服务部的职员较其他部门而言,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例如客户服务部的主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注重自身的现象与修养,维护该商业银行的社会形象和整体利益;具有一定的银行从业经验,熟悉该行大多数业务的基本运作方式和操作流程,能够熟练掌握该行的优势和特色业务;了解该行的历史、组织机构、运营机制、经营模式、在当地及全国的市场份额及地位,了解主要竞争对手的经营策略、业务优势、主要客户分布等;掌握国家产业政策、银行信贷政策以及该行的经营战略和营销策略,具有一定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交和公关能力,善于与人沟通与合作。

培训目标是评估机制的基础,因此要力求定量化和可操作性强。

1.3选择培训方式

培养高素质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人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但不论是离职培训或

是在职培训,在国内培训或是到国外培训,都离不开高质量的培训教材。高质量的培训教材,不但要介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面的一般知识,更要充分反映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最新经验,并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为此,学习和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经验是十分必要的。西方商业银行在其几百年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五十年的经营管理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把这些经验编入我们的教材,有助于开阔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人员的视野,并使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当然,对西方商业银行的经验不应照搬照抄,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学习借鉴。必须看到,我国商业银行正处在改革、变化过程中,许多制度还有待完善,有些方面与西方商业银行的差别还很大。例如,西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是以其业务普遍综合化、多样化为基础的,而我国对金融业仍实行分业经营政策,这必然会影响经营管理方法的运用。因此,要注意培训教材和金融法规、规范性文件的统一性。同时,对我国商业银行自己的经验,也要认真总结归纳,进行分析比较。这是我们在选择和编写培训教材时应当遵循的一般原则。

除了培训教材,还有一种重要的培训方式就是案例分析。这一方式适合各个层次上的银行职员。对于新行员来说,通过案例分析,能够使他们尽快熟悉业务环境和管理实践,而对于中、高层管理人员来说,对案例的研究,能够开发出受训者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积累他们的实践经验,从而提高他们的决策与应变能力。例如亚洲金融危机过后,从爆发金融危机的国家来看,我国的金融领域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通过对这一经典案例的分析,对我国商业银行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1.4培训效果的评估

完成了上述三个步骤之后,必须经过培训效果的评估,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培训

过程。培训效果的评估就是检验培训目标的完成情况。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开展培训活动的普遍化,培训评估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单从经济的角度考虑,随着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企业家对经营成本都很谨慎和敏感。钱花出去了,就要看到成效。另外,从法律的角度,企业为了在员工培训和开发的组织活动中保持公正、合理、合法的形象,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和规范的组织程序和操作程序,即完善的评估制度系统。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都建立了各自的培训中心,但培训体制还比较混乱。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商业银行之上建立一个统一的培训机构,中央银行必然成为这个牵头部门,央行要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适时调整各商业银行的培训目标和规划,对其下所有商业银行的培训机构进行调整充实,并对其培训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各商业银行在进行培训评估的时候,因为对不同层次的职员所设定的培训目标不同,所以要针对不同层次的职员设计不同的评估方案。评估的结果和成绩应记入每个人的培训档案。这里,各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实际,探索积分制管理模式,将培训考核的成绩或积分累计,作为年度等级考核、资格认定、升迁奖励的重要依据。

2.培训的形式

2.1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可以促进学习的竞争,创造学习的气氛。可以同时培训许多人,充分利

用师资力量;但是这种方法缺乏针对性,实用性较差。

集中培训有几种方法:基础培训主要是针对新入行的员工;业务培训的目的是熟悉各种票据、工作程序,各种具体规定和要求等;中坚培训是指对工作骨干的培训专门培训则是针对某相专门业务的培训,如外汇业务;特殊培训即针对某种特殊情况的培训,如计算机联网的运用。

2.2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的特点是实践性强,一般是一帮一的以老带新,所以针对性较强。

在职培训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轮换制度。具体讲,是把有培养前途管理层人员,横向的在组织机构的同一层次上,从一个部门调换到另一个部门。例如营业部的主管人员去负责信贷部的工作,以后又去担任外汇业务部门的领导。由此可见,它不同于职务提升,不是垂直的在组织机构的上下级别之间进行调动。一般来说,事先并不规定轮换时间的长短。但要让被轮换者感到,自己将"永久性"的工作,这样才可能使其在新岗位上认真钻研。

这种轮换形式被公认为是最有效的,首先,被轮换者在各种不同的岗位上负责,连续经历不同的情况,能够取得各部门的实际工作经验:其次,受训者可以深入了解各部门管理人员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再次,这种方法有助于形成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的思维方式。这些对于培养银行领导层的接班人是非常重要的。

(2)技术比赛

技术比赛种类很多,但点钞是必须参加的,其他科目可以自愿参加。技术比赛也是一种考试,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

(3)电话培训

一般是请某个顾客用电话向各支行提出事先准备好的问题,然后把各支行的回答进行比较。这样做是因为技术比赛和各种考试看不出职员的服务态度如何,而顾客用电话联系业务时,就可以对职员的服务态度和业务水平进行全面考察。之后将这些情况反馈给各支行及当事人,以便于总结经验。

2.3自我学习

就是引导职员自学,这是对集中培训和在职培训进行补充的一种形式。它的优点是比较系统,可以将以上两种形式中学不到的东西系统的补充一下,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有选择的学习,比较灵活。但是完全靠自学,缺乏必要的指导,遇到难题弄不通,会影响学习效果。

为了促进自学,商业银行都建立了考试制度,职员们可以自愿参加,借此衡量自己所达到的成度。考试成绩放在人力资源部门,但并不与工资和升迁挂钩,只是作为促进学习的辅助手段。

3.外出研修

这种培训方式的优点是职业性强,时间充裕,可以深入学习。但由于成本较大,

这种方式不可能面向全体职员,在受训人数上受到限制。

目前,很多商业银行都采取了出国考察、到外地考察或到兄弟银行学习的方式,但往往存在着计划不周详,行程目的不明;以培训为名,休闲活动过多的问题。这一方面浪费了大量的国家钱财,实际工作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不良的风气,容易使一些人利用职务之便贪图享乐,腐化堕落。尤其是出国考察的项目应该由上级部门严格审查,而所有考察结束,都要对考察汇报进行评价。

篇5

一、会计业务

对公业务的会计部门的核算(主要指票据业务)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记帐、复核与出纳。这里所讲的票据业务主要是指支票,包括转帐支票与现金支票两种。对于办理现金支票业务,首先是要审核,看出票人的印鉴是否与银行预留印鉴相符,方式就是通过电脑验印,或者是手工核对,(目前中国银行使用的都是手工核对);再看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出票金额、出票日期、收款人要素等有无涂改,支票是否已经超过提示付款期限,支票是否透支,如果有背书,则背书人签章是否相符,值得注意的是大写金额到元为整,到分则不能在记整。对于现金支票,会计记帐员审核无误后记帐,然后传递给会计复核员,会计复核员确认为无误后,就传递给出纳,由出纳人员加盖现金付讫章,收款人就可出纳处领取现金(出纳与收款人口头对帐后)。转帐支票的审核内容同现金支票相同,在处理上是由会计记帐员审核记帐,会计复核员复核。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入帐时间的问题。现金支票以及付款行为本行的转帐支票(如收付双方都是本行开户单位的)都是要直接入帐的。而我们熟知的是“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则是与中央银行直接往来的省级分行所使用的会计科目。

一些数额较大的走账(一般两百万以上包括两百万)要登记大额款项登记表,另外报备合肥管理部以免头寸不足。

“一天之际在于晨”,会计部门也是如此。

每天早上的工作就是对昨天的帐务进行核对,打印两份昨天的回单(大小额转账、网上扣税……),一份留底,一份盖上转讫章按照帐号分类放入回单柜内给客户,并对昨日发生的所有业务的记帐凭证进行平衡检查等,一一对应。然后才开始一天的日常业务,主要有支票,电汇等。

二、点、捆钞技能的锻炼

“点钞”是银行柜员的基本技能之一。坐姿、手势及钞票的摆放角度,指法、手指间作用力度和双手的协调能力等等,这些都是要通过一番刻苦锻炼才能掌握的技能。翻阅今天的报纸,说是某银行组织手工点钞大赛,某顶级员工8分钟内点了18万,并在这其中挑出假钞、破钞……实在是让人佩服的瞠目结舌。还好我在点钞的时候还是有所谓“高科技”——点钞机相助的。“

而捆钞”中指法的运用是关键,一百张一捆,一把钞票抓在手中,用拇指按于中间使其凹出弧状来,右手捏紧钞票塞入捆钞机,正好捆钞机的纸条困住了钞票的三分之一左右的位置,最后将整捆钞票压平,这样就可以牢牢地捆住一把钞票了。不过很遗憾的是,我总是捆不齐。

三、大堂引导以及顾客服务方面的锻炼

在现代商业社会,顾客服务已经成了一个口号,或者一种时尚、时髦。每天银行的晨会,除了学习省行以及合肥管理部下发的一些通知,我们可亲可敬的行长也会给我吗阅读一段《服务决定一切》中的经典。

由于实习的支行人员不足,省分行暂时也未能派遣员工来网点,所以这里工作的同仁们大多身兼数职,尤其是我们的大堂经理,常常是跑进跑出,忙里忙外。而我的实习工作所接收到的分配任务也是力所能及的一些杂碎的小事。所以做事的空隙之间我也很乐意随处走动,力求跟着多学习一些不能接触的业务。

所以在我们的支行,顾客引导以及服务大部分都是保安在兼职。这个时候,我又有了感慨,现在的保安哥哥们实在是全能。休息日时候,我去工行取现,发现引导我填单据的依旧是一位保安哥哥。

微笑的询问顾客,请问您要办理什么业务吗?大部分多是房贷还款、个人汇款、办理开户等业务。然后再在前台的抽屉里拿出相应的单子知道顾客填写。

四、信用卡业务

中国银行的信用卡和其他银行信用卡一样,基本用途都是刷卡消费。使用起来没有什么不方便或者是陷阱,但是审核通过的要求比较严格,一般都直接过问办理的顾客是否有固定工作收入,是否是本地户口。初期的透支额度一般不会很高(除了信誉度很高或银行大客户)。每年从信用卡激活之日起6个月内刷卡3此的免本年年费,刷卡5次免次年年费,逐年类推。

人民币长城信用卡是中国银行长城卡系列中的主要产品,是国内发行最早、信誉很高的现代化支付工具。它具有使用方便、携带安全、办理快捷、通行全国等特点,已成为国内金融领域的知名品牌。但是就目前的安徽来说,已经没有长城卡的货存了,客户想换卡的话,将会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

五、小结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也是对这几年大学里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从这次实习中,我体会到了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是有一定距离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的再学习。虽然这次实习的业务多集中于比较简单的后台对公会计业务,但是,这帮助我更深层次地理解银行会计的流程,核算程序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使我在银行的基础业务方面,不在局限于书本,而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尤其是会计分工,对于商业银行防范会计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其起到了会计之间相互制约,互相监督的作用,也有利于减少错误的发生,避免错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次实际工作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肯定也有着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次是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了。

中国银行实习报告(二)

1引言

根据学校的要求,本人在20XX年2月21日开始为期五周的时间在中国银行苏州吴中支行进行了毕业实习。在中国银行吴中支行实习期间,在单位指导老师的帮助、指导和教育下,我熟悉了中国银行的主要经济业务活动,系统地学习并较为深刻地掌握了中国银行各方面的实务工作,对关于银行经营和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各方面实际工作能力都得到了不错地锻炼和提高。也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现在就将这次毕业实习的具体情况及心得体会作一个系统的归总和小结。

2实习时间

3实习地点

中国银行苏州吴中支行

4实习的目的

通过在中国银行实习进一步了解和巩固在学校期间所学的各门金融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自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在中国银行的实习,达到学校的社会实践要求,并在单位指导老师的指导、帮助和教育下,熟悉中国银行的主要经济业务活动,较为系统地学习银行个人金融管理工作和日常业务的操作流程。

通过在中国银行的实习,学会如何更好的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以及端正自我的学习及工作态度,为更好的走入社会打下坚定地基础。

5企业概况

5.1中国银行介绍

中国银行,全称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之一。中国银行的业务范围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领域,旗下有中银香港、中银国际、中银保险等控股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为个人和公司客户提供全面和优质的金融服务。按核心资本计算,2008年中国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列第10位。

5.2关于中国银行的业务

商业银行业务是中国银行的传统主营业务,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及金融市场业务。

6实习过程

在这次实习过程中可以说真的是获益良多,大致上掌握了中国银行的各项

业务,熟悉了银行日常业务的操作流程以及工作制度等等,从客观上对自己所学的有关银行方面的各项知识和理论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在实习期间,我能够做到虚心学习,认真工作,认真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并与同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得到了行里员工的一致认可。

6.1在银行大堂和顾客接触,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银行大堂跟着大堂经理学习,大堂经理是连接客户、高柜柜员、客户经理的纽带,因此首先就得学习柜面相关知识,才能更好的解答客户问题,引导客户办理相关业务,维持大堂秩序,减轻柜员的工作量,提高整体服务效率。营业中的礼仪主要有四大内容:解答客户问题、营业中分流客户、维护大堂秩序、适当理财产品的营销。在此段时间我学会了如何跟顾客进行沟通,如何使顾客对我们的服务感到满意,另外还有就是要尽心尽力地去帮助他们,例如是帮助他们填写单据或是教他们正确使用自动柜员机,还有就是解答他们有关理财产品的问题。由于实习的时候正值央行加息,所以有很多老年客户来银行办理转存业务,对这么年长的客户,需要提供取号、填写存单、核对、领去休息区等候以及领去柜台办理业务等一系列的服务。当然在服务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会微笑服务。

6.2到吴中西路支行学习,了解银行的基本业务及其流程

我在网点从事的是柜员工作,中国银行储蓄业务实行的是柜员负责制,就是每个柜员都可以办理所有的储蓄业务,即开户、存取现金、挂失、解挂、大小钞兑换,、受理中间业务等。凭证由每个柜员单独进行帐务处理,记帐。但是每个柜员所制的单据都要交予相关行内负责人先审核,然后再传递到上级行事后稽核。而我要做的就是学习柜员间每天交接工作时的对账,对账时除了要核对现金账实是否相符外,还要查看重要空白凭证是否缺失,传票是否连续等等。而柜员间对账也是很有程序的,一般先清点现金,然后再是清点重要空白凭证如存折,银行卡,存单等等。通过与业务员的接触,我还了解了银行的操作流程及储蓄业务方面的知识。我还学习了交易代码和一些操作流程。以及明白了银行系统中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的重大意义。

另外,在这个过程中,我还学习了点钞、凭证翻打、文字录入等技能,这都是一个合格柜员的基本功,虽然这些事情在我没接触之前觉得很难,第一次接触的时候觉得很复杂,但接触多了,我才发现这都是熟能生巧的事。每天练习了也就觉得没那么困难了。

在网点,我还学了一些对公业务。银行对公业务中最常见的是票据业务。在票据业务中第一步是票据的核验,主要是核验印鉴,每个开户的单位都会在银行里留下自己印鉴的模板。在核印鉴的时候,首先利用的是电子核鉴系统,如果电子核鉴系统通过的话就可以办理相应的业务,但是有时候,由于印泥的质量问题,或者是敲章的时候方法不对,使得印鉴在机器中不能核验通过,这时候就要借助手工的方法。手工的方法是要先找出单位在银行开户时预留的印鉴卡,然后把支票上的印章折掉一部分,把剩余的部分与印鉴卡上的核对,这里面最关键的一点是不能自己说通过就行了,要得到业务经理的许可,也就是说要让业务经理也核对一遍。

由于从20XX年3月1日开始,央行发出通知使用新的票据,所以3月1日前后对公柜台特别拥挤,我的一个新的任务就是卖支票,支票包括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两类,在空白支票上要敲好银行的行号,名称,还有开户单位的账号等,这几天下来,我每天的手都是酸酸的,不过能得到客户的一句肯定或者一声谢谢,再累我也觉得值了。

6.3到业务管理部学习,了解中行日常的后台运作

业务管理部属于中行的后台管理部门,对于中行的日常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业务管理部,我阅览一些余额表和凭证,还学会了如何使用复印机,打印机,扫描机和传真机。

业务管理部的重要职能之一是收发各类邮件。银行有一个邮件收发的系统,在这里你能看到各种notes,当然省行的一些文件也是通过这个系统下发的,在渐渐了解了部门的职能,接着就开始了最基层的工作“转发邮件”。这是一项细活,有从省行发来的各种加急通知,需要转发至本行内部相应的部门或本市各支行有关部门。这份工作要求你能用最快时间分辨信件内容分类及对应的部门。我统计了一下,绝大多数的信件都需要抄送给“个金部主任”及“负债、中间业务团队”。所以这两个部门负责的内容之多我想谁都清楚了。举个例子,“负债、中间业务团队”里的“中间业务”是一个很统筹的概念,大凡提及基金、保险、黄金等等负债内容都归这个部门管辖;ATM、网点建设都归“渠道”管辖;资产、贷款都是抄送给“消贷”部门;碰上反洗钱,就要抄送给特定的一位领导了。我这份工作听说是一位职员辞职后遗留下来的,一直是张师傅在兼做,于是这成了我接下来每天每时每刻必做的功课,真高兴终于有了能展现自己的机会。很多时候有些紧急邮件不会回复,得一次次地跑去问师傅,几天下来已经能基本熟练操作了,很有成就感。

6.4学习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

6.4.1收集客户信息

银行要进行客户细分,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确立自身的市场定位和经营战略,就必须对自身客户的价值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在与客户的接触中尽可能多地搜集与获取客户各方面的信息,在保护客户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的法律前提下,对群体客户信息进行深层次。多视角的分析,对社会金融机构的客观数据和结构性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建立一个完整、科学、客观的客户需求及市场变化的信息分析制度。我每天的工作之一是整理客户的信息,然后把相关信息录入电脑。当然,主管对我严格要求,让我务必好好保存客户信息,不能有外泄的情况发生。

6.4.2做好客户联系,取得客户信息反馈

银行要做好客户服务,从客户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反馈信息非常重要。从这些反馈信息中,银行可以学到许多有利于业务发展的东西,比如客户购买银行的主要产品只是为了得到免费赠送的礼品,客户可能觉得银行的网站导航不太方便等等。了解到诸如此类的重要信息,银行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改进网站设计、产品或服务,广告以及营销策略等,这样会更好地加强客户关系管理。

6.4.3“商户通”的营销

长城商户通是中国银行顺应电子支付日益普及的趋势,为方便商户收支款项而推出的新产品。以专用固定电话机为支付设备,以长城借记卡为结算账户,提供安全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功能,让银行开在您的身边。

由于银行业务繁忙,所以有关“商户通”的一些业务就由我这个实习生来完成。王经理来到一台电脑前,她开始教我熟悉“商户通”产品的审核手续,我只记得她最后告诉我“数字绝对不能出错”。“商户通”业务是指为个体批发业主安装一台电话POS机具作为支付终端,与申请人借记卡卡号、电话号码和电话终端绑定,方便快捷,中行正在大力发展这个。我的审核手续说起来其实相当乏味,需要核对“工商注册名”、“工商注册号”、“法人代表姓名”、“刷卡电话号码”、“终端PSIM卡号”、“银行户名”、“身份证”、“联系方式”与“经办人”。这一切都在“终端支付系统管理平台”上操作,需要每一笔“业务维护”的“初审”和“终审”。一开始我看得眼睛都直了,生怕出错,一条号码来回看上三五遍才罢休。不一会儿王经理过来催了要审核表,心里咯噔一下,实习并不是为了不出错,我这么慢吞吞的永远不会有好的绩效。于是加快速度,却不马虎,顺利完成了十家企业的终端申请审核。我突然明白,人无完人,犯错这未尝不是件好事。做事,需要的是胆大心细。

7实习的心得与收获

虽然这只是五个星期的实习,虽然短暂但却又非常的充实,对我来说,是大学生涯中甚至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积累和经验,这在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会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且这次的毕业实习无疑成为了我踏入社会的一个平台,为我今后踏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尽快实现角色的转变,是作为一个大学毕业生刚步入社会时要面临的首要任务。对此,我们必须端正好自己的心理和态度。

在学校期间我就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银行方面的课程,例如《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货币银行学》、《中央银行学》、《投资银行学》等等,这些都为我在银行的实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这次实习过程中,让我得益最深的就是能够到吴中西路支行和业务管理部学习,因为这些都属于银行内部运营的机构。在这些机构中我学习到了平时书本没有详细介绍的知识。这使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也是对这三年大学里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与运用。特别要感谢的是我的同事们和上司给我的榜样作用。他们勤奋、努力而且乐于助人,给予我很多鼓励与帮助。

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我还体会到了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是存在一定距离的,并且我需要进一步的学习。这样才能使我在银行的基础业务方面的知识,不紧紧局限于书本,而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和深刻地了解。这些最基本的业务往往是不能在书本上彻彻底底理解和学习的,所以基础实务尤其显得重要。

另外我还体会到我们对待每一样工作都要有必不可少的责任心,做事情要谨慎小心,因为业务是复杂多样的,小小的错误就会给顾客和银行带来损失。还有就是要虚心,有什么不懂的要虚心请教。在这个实习过程中我也无时无刻地感受到了员工之间的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当一个月的实习时,我收获的不只只是各方面的专业知识的提高,还有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中国银行实习报告(三)

1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在中国银行实习进一步了解和巩固在学校期间所学的各门金融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自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校的社会实践要求,并在单位指导老师的指导、帮助和教育下,熟悉中国银行的主要经济业务活动,较为系统地学习银行个人金融管理工作和日常业务的操作流程。为学会如何更好的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以及端正自我的学习及工作态度,为更好的走入社会打下坚定地基础。

2实习时间

20XX年4月~20XX年5月

3实习单位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常德市朗洲支行

4实习过程和内容

公司简介:中国银行全称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业务范围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领域,旗下有中银香港、中银国际、中银保险等控股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为个人和公司客户提供全面和优质的金融服务。中国银行主营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公司、个人金融、资金业务和金融机构等业务。公司业务以信贷产品为基础,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创新的金融服务和融资、财务解决方案。个人金融业务主要针对个人客户的金融需求,提供包括储蓄存款、消费信贷和银行卡在内的服务。资金业务包括本外币保值、资金管理、债务保值、境内外融资等资金运营和管理服务。而金融机构业务则是为全球其他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提供诸如资金清算、同业拆借和托管等全面服务。作为中国金融行业的百年品牌,中国银行在注重稳健经营的同时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创造了国内银行业的许多第一,在国际结算、外汇资金和贸易融资等领域得到业界和客户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中国银行于200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试点银行之一。围绕“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目标,中国银行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整合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推进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加快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稳步推进股份制改造工作。20**年8月26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银行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篇章,启动了新的航程。

在近百年的岁月里,中国银行以其稳健的经营、雄厚的实力、成熟的产品和丰富的经验深得广大客户信赖,打造了卓越的品牌,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中国银行将承秉"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公司治理,追求卓越效益,创建国际一流大银行"的宗旨,依托其雄厚的实力、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成熟的产品和丰富的经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银行服务,与广大客户携手共创美好未来!工作内容:由于还没有经过专业性的业务学习和培训,所以只能在实习期间以熟悉与了解为主,让我以后能更好更快的掌握业务技巧与工作内容。在中国银行实习的短短一个月时间内,我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习与了解:

在银行大堂和顾客接触,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求。在银行大堂跟着大堂经理学习,大堂经理是连接客户、高柜柜员、客户经理的纽带,因此首先就得学习柜面相关知识,才能更好的解答客户问题,引导客户办理相关业务,维持大堂秩序,减轻柜员的工作量,提高整体服务效率。营业中的礼仪主要有四大内容:解答客户问题、营业中分流客户、维护大堂秩序、适当理财产品的营销。在此段时间我学会了如何跟顾客进行沟通,如何使顾客对我们的服务感到满意,另外还有就是要尽心尽力地去帮助他们,例如是帮助他们填写单据或是教他们正确使用自动柜员机。

到营业部学习,了解银行的基本业务及其流程。中国银行储蓄业务实行的是柜员负责制,就是每个柜员都可以办理所有的储蓄业务,即开户、存取现金、挂失、解挂、大小钞兑换,、受理中间业务等。凭证由每个柜员单独进行帐务处理,记帐。但是每个柜员所制的单据都要交予相关行内负责人先审核,然后再传递到上级行事后稽核。而我要做的就是学习柜员间每天交接工作时的对账,对账时除了要核对现金账实是否相符外,还要查看重要空白凭证是否缺失,传票是否连续等等。而柜员间对账也是很有程序的,一般先清点现金,然后再是清点重要空白凭证如存折,银行卡,存单等等。通过与业务员的接触,我还了解了银行的操作流程及储蓄业务方面的知识。我还学习了交易代码和一些操作流程。以及明白了银行系统中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的重大意义。

做一些打杂的小工作。如分类书信,打word文档和EXCEL表格,使用EXCEL公式计算,折对账单等等。虽然是些小工作,让我学会了以前不会的东西例如如何使用复印机,打印机,扫描机和传真机,捆钞机等以后在银行要经常用到的基本用品。

篇6

一、找准定位,做实传统及零售业务

农村信用社的根还是在“农”字上,支农支小是农信社的主业,尤其地处城郊及村镇的网点,要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大做强“三农”金融市场。加大对特色农业、农业龙头企业的金融支持,做好农村基础设计建设、“宜居宜业”、特色村镇建设等金融支持;全面提高覆盖农户建档评级授信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优化提效办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稳步推进林权抵押贷款等等。其次,做优个金零售业务,农村信用社中城市化的地域要极力拓展个人业务,加大产品创新,找出与其他商业银行的差异,对优势做足宣传,加大对公职人员、学校、医院、国企、事业单位等优质客户群体的营销力度,大力发展个人消费贷款。其三,抢抓优质企业和项目,以教育、旅游、卫生、环保、交通等民生工程为主攻方向,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营销,对优质企业延伸到上、下游企业寻求合作。

二、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按照中央“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握节奏,稳妥推进改制组建农商行工作,按照市场化、股份制原则,注重完善法人治理、强化内部控制、提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通过对政策和市场的研究、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提高竞争能力和发展水平。

三、加快转型,加大创新

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需要转型,要推动金融服务的供给侧改革,从客户需求的分析上做好产品、额度、期限、利率方面的适配度;要从“以存定贷”的经营模式转变为“以贷定存”,围绕资产业务来确定负债的规模、价格和方式,降低资金成本;要加大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管理集约化、人员配置的合理化、业务垂直化等,解决责任不明、制度执行力低下等问题,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和资源有效利用率;加大对金融工具的创新,在同业授信、投资业务、资产证券化等方面,在产品设计、业务流程、准入条件等方面下功夫,积极开发和推广应收账款质押、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等融资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结合“互联网+”,不断完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功能,推进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以建立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为主线的服务理念,增加优质大客户的价值感和忠诚度。

四、强化队伍,完善考核

农村信用社一直以来面对的客户群及业务都较简单,人才的培养上缺乏一定的创新,年龄老龄化较严重,大部分员工较守旧,思想意识跟不上先进银行理念,一些特定创新业务和岗位只有通过从外部引进人才,才有利于业务的开展;其次建立有效的培训学习平台和机会也是极其重要的,选拔可塑人才到先进地区先进银行学习创新业务及先进管理理念,通过培养少数再带动大面积的员工,逐步形成创新人才队伍;人力资源的分配上,要深入研究分析前台人员、营销人员、后台人员的比重,争取合理化地将有效的人才资源分配到提高收益的岗位上;完善科学考核体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合理的激励机制是发展的动力,通?^建立定岗、定职、定责制度,配备合理的考核、晋升、薪酬体系,激励员工干事创业的环境。

五、从收入着手,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

合理配置资产结构,加大对生息资产的运用,提高效益。实施利率定价管理,准确进行成本测算,科学分析业务成本收益和盈亏平衡点测算,杜绝不计成本、粗放管理带来的低效益或亏本风险;降低不生息资产占用,加大对生息资产的利用,加大对国债、地方债、同业存单、企业债等优质资产的投资,提升资产安全性和流动性并在风险可控条件下丰富投资业务品种,拓展资金运用,通过资产负债的高质量管理,提高效益;极力发展中间业务,增加收入渠道,有效利用表外业务这个利器,既不影响资本充足率,又创造了收益,如:提高结算、等业务收入占比,引入、研发有针对性的理财产品,尝试性开展金融衍生工具、融资租赁等等,不断优化收入机构,实现收益来源的多样化。

篇7

[关键词]:金融金融学金融学教育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因此金融学是一门具有特殊地位的学科,具有极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全面开放,中国金融业不但面临着外资金融企业在国内的强大竞争压力,还必须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显然,当前形势下国家必须加大培养适应未来需要的金融人才的力度。未来的金融业从业人员不仅要懂现代金融实务,熟悉国际金融市场惯例,而且要懂得金融投资管理和金融企业管理,能够进行金融创新产品设计,通晓英语、计算机、法律、电子商务等相关知识。金融网络化与工程化的发展,给新世纪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挑战。我国的金融教育是一种建立在传统金融产业,特别是传统银行业基础上的金融教育,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将原目录中的“货币银行学”专业和“国际金融”专业合并为“金融学(含:保险学)”专业,既反映了这样的认识,也是当前国内金融学教育改革的最大障碍。而现代金融学教育的开展还面临着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高校培养的大多数金融人才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和国际竞争的需要,最终必将影响我国金融业的业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因此,我们的高校迫切需要学习国外先进的金融学教育模式,在和国际接轨的同时改革金融学教学方法,根据自身情况探索和创造出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学教育体系。

一、国外金融学教育的特点

尽管西方各国不同高校的金融学本科教程在培养目标上各有侧重,但它们之间亦有共同点,例如都十分强调培养学生宽广而扎实的理论基础(既包括通识教育的知识,也包括专业理论基础),同时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特别是面向实际工作的能力,强调本人学识和能力的增加与对经济和社会做贡献两者的结合。西方高校的金融学教育特别强调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不少西方国家的高校就直接以“所培养的学生满足社会上各种组织不同层次的需要”或“能够在争取良好的职位时有足够的竞争力”作为培养的目标提出来,这其实真正体现了高等本科教育的实质目的。而反观我国高校的金融学教育,正是由于这个目标不够明确,才会过多的给学生灌输一些与社会的实际需要相脱节的无用的知识,而学生走上社会工作岗位以后也不能很好发挥作用,实现自我价值。

多数西方国家的大学都认同本科阶段的教学应该是一种专业基础教育,因此,它们的教学计划都十分注重通识教育,即培养学生广泛的文化意识,这当然也会反映在金融学这样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学科中。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会要求金融系学生在头连年里学够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类的基础课程,甚至还需要学习文学、写作、数学、生物和物理。然后才是是公共核心课程部分和金融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主要由经济学类、金融类、会计类、管理类及市场营销类等课程组成,其金融学专业课程包括金融会计、公司金融、投资学、衍生证券和金融中介机构等。这样的教育模式强调基础和能力的培养,辅以良好的教学,就能把学生培养成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与国内金融学教育的一个很大不同在于,国外大学的金融学专业都是以微观金融,即金融市场、投资和公司财务为主,而不是以宏观金融,即货币银行和国际金融为主的。

国外高等学校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大体上都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进入专业课学习之前,一般均有十分严密的前导课程安排,以保证学生在修学高级课程之前已经掌握充分的理论基础和前导知识。比如,在学习金融经济学课程前,一般都要求学生修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学习公司理财课程之前,学生一般都要将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等课程修学完毕;学习金融工程之前,必须学完投资学等,这既能保证每门课的授课质量和教学要求的严格贯彻,又能指导学生在种类繁多的课程中进行选择。(2)专业课程设置十分丰富多采。国外高校在金融学课程的设置上一般分为两个层次:专业必修课一般只有3到4门。尽管课程的命名有所差异,但基本上都是集中在货币经济学,金融市场,公司金融,投资学和期货期权这几个方面。而专业选修课可以根据客观实际的需要和本校在金融学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特长设置。这些课程有的紧密联系实际,有的紧紧扣住金融学前沿理论的进展,有的课程国际化色彩浓厚,都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为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专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非常有益。(3)国外高校金融学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的内容,一般都会涉及该课程应该涵盖的金融学理论和知识点,这一点对于保证金融学本科生完整的知识结构至关重要。但是与每一门专业课程所具备的广度相比,其所涉及的有关理论的深度则是参差不齐的,有的课程紧紧围绕现代金融学前沿理论,例如资产定价理论。而一般的课程,由于其出发点主要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此这些课程往往重介绍轻分析、重实践少理论,例如固定收益证券,房地产金融等。(4)在国外高校所有的金融学专业课程中,都十分强调实践环节。最为简单的就是强调通过课程作业,包括作文、小课题、案例分析等,强化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还会安排金融和统计软件的学习和练习,案例研究,学生讲述,乃至社会调查等。比之课堂讲授,这些方式的优点都是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培养能力。与国外高校相比,我国高校的差距是明显的,课程体系不合理,教材陈旧,教学手段僵化,都是急需改进的地方,而其中的关键,就是对金融学这个学科的内容和办学目标的认识问题。

二、国内金融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我国加入WTO意味着我国的各类金融机构将在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下,直接与国外金融机构进行市场化、国际化的竞争,同时,我国的宏观金融监管也必须走向国际化,融入国际金融协调、监管过程中。这就需要高等教育部门顺应时代的呼唤,培养出既熟悉本国金融运行的特点和规律,又通晓国际金融规则和惯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国际竞争、国际合作需要的金融人才。高校金融教育的改革可以说势在必行,根据以上分析,这里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

首先,金融学高等教育的改革必须在对照国外教学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培养目标上实现突破,才能保证金融学教学改革的成功。具体而言,就是在教育观念上要实现以传授知识为主到以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在培养目标上要实现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标到以培养综合素质以及能够适应社会各种需要的金融学通才为目标的转变。

其次,全面与国际接轨,以现代金融学为核心规划金融学教育体系。彻底转变我国金融学科以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学为主的教学思路,突出微观金融学为主的办学方向,强化微观金融类课程建设。根据金融学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的特点,在注重金融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建立起全面的金融知识结构体系的同时,建立起通识教育的培养模式,让学生不仅仅是学到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能培养出优秀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未来个人发展和工作打下厚实的基础。

第三,注重金融学课程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面对金融全球化、网络化、技术化的趋势,金融学本科教学必须做到与法学、数学、外语、计算机等多门学科的交叉融合。这既是金融学科发展所需,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再生能力。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调节市场运行和交易行为的最重要的制度基础就是法律。因此,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背景下,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对培养金融人才尤为重要。金融活动通常以数理模型为基础,缺乏较高深的数理知识,不仅很难登其堂奥,更不用说去设计和开发新型金融工具。金融的高科技化又使得传统方式进行的融资和支付业务,为电子化、信息化、系统化、工程化的现代金融所取代,使金融学科成为了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为一体的新型边缘科学。外语和计算机更是跟随金融学科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工具性技能。知识再生能力指的是一种学习能力。我们不可能在本科教育阶段解决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技能,重要的是在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注重金融学课程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使学生文理交叉,理工结合,知识结构合理化,有利于提高他们走向社会后的再学习能力,增强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第四,革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考虑到金融学科更具有实证和实用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于一般的理论解释,而应更注重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和判断。对于像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保险学等宏观类课程,可在着重讲授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组织课题讨论、撰写小论文和学术报告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对于像公司融资、金融机构经营与管理、投资理论等微观类课程,应突出其应用性、操作性和前沿性等特点,可通过案例教学、聘请业务人员授课、模拟实验等手段,增强学生对业务知识的感性认识、理解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最后,高质量的金融学教育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保证。由于现代金融学的引进是很晚的事情,国内高校金融专业的师资队伍不是很完整,水平更有待提高。从事金融学教学的教师,需要对各种金融经济理论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同时对社会对各类金融人才的需求状况也有着深刻的理解。正是通过教师与社会及学生之间的直接交流,各种符合实际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才能得以酝酿并付诸实施。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需要从海外引进人才,更应该立足于师资的培训,以及通过加大高水平的研究的支持力度促进师资队伍的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张亦春蒋峰,中外金融学高等教育的比较及启示,高等教育研究,2000/5,pp69-73.

[2]王聪,提高金融学科教学水平的思考,暨南学报,2001年6月,pp91-95.

篇8

关键词:金融统计;工作质量;统计数据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9-0056-02

一、山西省金融统计工作质量基本情况

(一)金融统计制度执行情况

山西省大多数金融机构均能严格按照要求,在统计操作中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金融统计管理规定》以及各年度的金融统计制度和有关管理办法;统计部门负责人及具体统计人员每年均能按时参加人民银行召开的金融统计制度会;对人民银行每年下发的金融统计制度,能够认真组织人员学习,并将新制度及时转发至辖内相关分支机构,确保统计制度落实到基层一线统计员。

(二)金融统计工作管理情况

山西省大多数金融机构的分行、办事处或联社一级均设置了专职的统计人员,基层行社统计工作大部分由会计、信贷员兼任。统计工作是综合性较高的一项工作,要求部门与部门之间、表与表之间、项目与项目之间紧密协调,严谨核对。统计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建立了有效的数据共享和质量控制机制,统计部门内部也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和监督管理制度,制定了统计岗位职责、日常操作规章制度、应急管理制度等,保障了部门之间、岗位之间分工明确、协调配合,为不断提高统计报表的准确性和实效性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金融统计数据制作情况

据调查,数据大集中以后,山西省金融机构统计数据制作流程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绝大部分数据由总行相关系统批量生成,由总行统一反馈到省分行一级,分行统计员不再需要录入数据,只对现有数据进行核对,如发现差错,及时反馈到上级行。数据生产流程表现为“前台柜员录入基础数据――主机批量生产――后台数据报表展现”三个阶段。山西省各政策性银行、各国有商业银行、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的统计流程属于此类。具体以工商银行为例:存款类取自CS2002动态监测系统;贷款类数据由信贷与风险管理部取自信贷管理系统,其中法人贷款类数据取自CM2002信贷管理系统;个人贷款取自PCM2003个人信贷业务系统;银行卡业务数据由个金部取自牡丹卡业务报表系统和CS2002综合统计系统;现金业务数据取自前台报表系统。

另一类是全部数据由基层行社手工填报,汇总至省或市级机构后报送人民银行。山西省农村信用社属于此类,财务公司和村镇银行等属于单网点金融机构,统计报表均由统计人员根据相关报表(如:会计表、信贷台账)进行填报。纯手工的统计流程,既浪费了较多人力和物力,出错几率也相对增加。但在纠错环节上相对便捷,如果省、市级人行发现数据存在错报、漏报现象,反馈给报数机构,报数机构基本在当天就能及时改正。

(四)人员配备情况

截至2010年5月末,山西省主要金融机构统计人员共计4899人,其中专职统计员388人,占比为7.92%,兼职统计员4511人,占比为92.08%。从年龄结构看,30岁以下1580人,占总人数的32.25%;30-40岁2596人,占总人数的52.99%;40岁以上722人,占总人数的14.74%;总体看,40岁以下统计人员占比较高,统计队伍的年龄结构比较年轻。

从人员分布看,省级机构人员122人,占比2.49%;市级机构人员794人,占比16.21%;县级机构人员1057人,占比21.58%;县级以下机构人员2915人,占比59.5%。分机构来看,政策性银行和国有银行40岁以下统计人员占比分别为73.3%和71.3%,股份制商业银行为100%,晋商银行为48.7%,邮政储蓄银行为87.8%,山西省农村信用社为92.6%。其中,晋商银行占比最低,作为一家在原太原市商业银行基础上成功改制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其人员结构老化问题应当引起关注;农村信用社占比最高,其作为提升金融统计工作质量的重点和难点,一支年轻的统计员队伍无疑会有助于提升统计工作水平。

从学历结构看,大专以下572人,占总人数的11.68%;大专2914人,占总人数的59.48%;本科1390人,占总人数的28.37%;硕士23人,占总人数的0.47%。分机构看,股份制银行学历水平最高,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比为94.44%;农村信用社最低,占比为22%;政策性银行和国有银行分别为49.3%和39.9%,晋商银行为26.6%。比较来看,地方性金融机构学历水平相对较低,人员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金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信用社管理落后,数据质量有待提高

调查发现,农村信用社的统计系统建设比较落后,包括省联社在内的大部分农村信用社还在依靠手工来制作生成报表,各级统计人员工作虽然认真而辛苦,但由于报表时间比较集中,统计员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统计数据的质量和时效性难以得到保证。

(二)数据纠错机制不畅通,数据修正期后延

在数据集中系统正式运行后,山西省曾几次检查出金融机构有错报和漏报现象,纠错是通过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双向分别反映至总行一级,由各银行总行和人民银行总行沟通协调后,再决定如何修改,势必会造成改数期后延或地市级当期数据有误。例如:中国银行阳泉市分行2009年1-3月外币资产负债月报表的中长期贷款的制造业为负数,在逐级向上反映后,一直未得到改正,直至此笔业务收回后此项目才反映为零;农业银行阳泉市分行2009年4月人民币资产负债月报表将中长期贷款的5.8亿元错报到短期贷款中,经过逐级反映后,于次月才得到改正。虽然这些错报现象反映到总行后经过四舍五入影响甚微,但在地市一级,对当月报表影响较大。

(三)部分基层金融机构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到位

一些基层金融机构领导在接到人民银行下发的统计制度后没有及时组织学习和培训,造成基层统计人员对统计制度、报表编制依据及操作规程理解不够准确,在进行统计时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导致错归、错报和漏报。

(四)基层金融机构统计人员多为兼职,工作中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

由于基层统计人员大都是兼职,在统计上报工作中难免遇到与其它工作相冲突的情况,导致错报现象屡屡发生。尤其是实行柜员制的金融机构,临柜人员集会计、出纳、储蓄、统计于一身,在实际工作中,更重视人民币收付与账务处理的准确性,而轻视统计工作,致使统计数据存在失真的情况。

三、改进金融统计工作质量的建议

(一)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确保统计队伍稳定

各级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金融统计工作,切实加强对金融统计工作的领导,从机构设置、设备及人员配置等方面予以倾斜,配备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统计人员,保持统计队伍的相对稳定。建立健全金融统计工作岗位责任制,确保金融统计工作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强柜台监督,做好数据源的管理工作

各金融机构临柜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审核原始凭证,对存在问题较多的报表,要作为数据源管理的重点,切实做到数据的完整和准确,为金融统计标准化打好基础。

(三)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相关业务系统,切实纠正由于系统缺陷而造成的统计数据失真

各金融机构应尽快与总部沟通,开发补丁程序,完善业务系统。还未推广此类业务系统的机构在开发程序时应严格遵循人民银行下发的各项制度,确保系统生成数据的准确。

(四)加强对基层分支机构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

对问题较多而人员素质较低的农村信用社,由当地人民银行来负责各基层社主管人员、临柜人员、财务、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切实提高主管人员的管理意识及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统计工作质量。

篇9

2007年,外资银行已经可以在中国金融市场经营人民币业务,标志着中国银行业进入了全面竞争时代。目前,从总体而言,外资银行具有中资银行所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某些方面,中资银行具有相对竞争优势。如果双方进行合作,优势互补,将促进双方更快的发展。

1、中外资银行竞争优势比较分析

中资银行有如下相对竞争优势。首先,中资银行有国家为坚强后盾,有中央银行提供信用手段作为抵御市场风险的保障,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同度和亲和力,拥有长期、广泛、稳定的客户基础。其次,中资银行在中国运营多年,对于中国国情、文化背景与国内金融市场有着深刻的认识,具有丰富的本土经营经验,尤其是对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十分了解,熟悉央行的监管规则与条例,深谙中国市场的规则。第三,中资银行拥有覆盖全国的网络、充足的人民币来源、完善的人民币清算系统及较强的国内市场分销能力,在人民币配套服务上具有优势。

外资银行的相对优势在于资金实力雄厚、资产质量优良,有较高的信誉和良好的市场形象,具有金融混业经营、综合服务的业务优势。同时外资银行金融技术和风险管理水平较高,在产品的开发与创新、高收益和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及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另外,外资银行在全球拥有广泛的业务网点和先进的通讯网络,在境外分销方面具有优势。

2、中外资银行合作的利益互补分析

从以上中外资银行的相对优势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中外银行都有各自的优势,正好互补。因此,中外资银行携手合作,将各自的优势相结合,做大市场,将极大地促进双方更快发展和进步,实现双赢。

中资银行通过合作至少可获得以下利益。首先,提高技术水平,增强业务拓展能力。中资银行在合作中可以借鉴外资银行先进的管理经验、金融产品、营销方法和客户服务,推动自身的技术进步和金融创新进程,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迅速增强竞争力。其次,外资银行的进入,有助于我国银行乃至整个金融系统引入完整的信息披露制度。外资银行的报表披露、会计和报告方式与国际接轨,中资银行在这方面可以向外资银行学习,从而从整体上提高银行业信息披露的质量。再次,降低了中资银行进入海外市场的门槛,加快业务的渗透与扩展。外资银行的全球网络体系为中资银行开拓国际金融市场提供了便利。通过合作,一方面降低了中资银行进入海外市场的风险,另一方面也防止了业务发展中与外资银行可能发生的恶性竞争,加快自身的国际化步伐。

对于外资银行来说,在中国加人WTO后的一段可预见的时期内可集中发展具有相对优势的业务。外资银行只有与中资银行合作,借助中资银行的资源、网络优势和客户的渊源关系,弥补自身在网点、人民币资金清算及客户信息等方面的弱势,才能迅速实现其扩大业务和产品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发展战略。而且,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银行更加注重与中资银行的合作伙伴关系,合作层面由初期的同业拆借等人民币融资业务向多领域发展。如花旗银行为了提高客户资金到账速度,安装了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的资金清算系统,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也得到了相应的手续费,并获得了人员培训机会,实现了双赢合作。

因此,中外资银行应加强合作、互惠互利,谋求共同发展。目前,中外资银行的新动向也说明,中资银行寻求与国际金融业开展合作的战略构想与外资银行寻求中国合作伙伴以拓展业务的意图不谋而合。同时,我国2002年2月4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为中外资银行合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可见,中外资银行的优势互补和双赢合作是完全可行的。

二、中外资银行的合作分析

1、中外资银行的合作领域

中外资银行在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互补优势为两者的业务合作奠定了基础。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克服各自短期内难以克服的劣势,实现合作双方互惠互利是中外资银行合作的强大动力,同时也具有广阔的前景。

外资银行在国内业务,尤其是人民币资金业务方面,更多地需要中资银行的合作,双方合作领域集中在调拨外汇和资金清算服务、转汇款或委托付款、人民币资金拆借、人民币全国(同城)代收代付业务、备用信用证担保人民币贷款业务、人民币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业务、国内外客户调查等多个领域。中资银行可利用自身庞大的网络机构为外资银行人民币零售业务的开展提供便利,从中收取手续费,从而把网点优势转化为利润。

而在国际业务方面,中资银行需要外资银行的合作,双方合作领域集中在外币国际清算、外币现钞业务、外币信用卡业务、外币资金拆借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国际贸易融资服务领域,中资银行可以参加多边银行合作体系,实现征信时客户信息的共享,通过银团贷款与信用证担保业务,为客产的国际贸易提供融资便利,同时利用外资银行在世界各地的处理中心、先进的技术平台、专业化的管理以及规模效应,从而节省成本,提高效率。此外,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还可以在投资基金托管领域、消费信贷领域、证券承销业务、银行内部运作机制重组、资金借贷领域、人员培训等领域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互利。

2、中外资银行的合作方式

中外资银行已经以不同的方式展开了合作,如在外币国际清算、外币资金拆借、人民币资金拆借、人民币全国代收代付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合作的程度也由最初的局部业务初级合作发展为多种业务相结合的纵深合作的态势。根据中外资银行的相对优势,中外资银行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合作。

(1)技术合作。中资银行在经营管理和金融技术方面明显逊色于外资银行。外资银行通过提供人员培训、管理服务以及有关国际通行惯例的专业技术等方式的技术合作,将有助于提高和改善中资银行的运作机制,完善中资银行的内部管理体制。外资银行则可通过技术合作加深在中国市场的认识,为进一步在中国开展业务奠定基础。目前,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已在技术方面的进行合作,中国建设银行已同多家外资银行达成了技术合作协议,这些外资银行将为中国建设银行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援助。

(2)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外资银行为了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结成战略伙伴,也是中外资银行合作的一种主要方式。过去,这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主要集中在现金管理方面。中资银行大都与外资银行签署了协议,双方互相提供清算、资金折借等服务。例如,中国建设银行已同多家外资银行(包括花旗银行、JP摩根大通银行、新加坡大华银行等)达成了技术合作协议,现在这种战略合作正在向基金管理方面拓展。近年来,中国的基金业发展速度较快,中资银行大多与基金管理公司签署了托管协议,但中资银行在基金管理技术、业务经验、产品创新方面较为落后。通过建立战略联盟伙伴关系,外资银行可为中资银行提供资金、人员及产品设计培训,帮助中资银行建立基金管理服务的运营基础,提高中资银行基金管理技术水平。这种合作不仅有利于中国基金业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外资银行在中国业务的拓展。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先后都与JP摩根大通银行在基金管理方面展开了战略合作。而中国农业银行也与德意志银行合作,为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客户提供现金管理服务。

(3)股权合作。资本合作必将成为中外资银行合作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产权方面的合作,从中资银行成本收益的角度看,部分分支机构、网点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与外资银行进行股权合作,不但可以降低成本、减少管理难度,还可以学习外资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并移植到中资银行其他分支机构,促使其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本结构,建立科学规范、决策高效、稳健发展的经营机制,从而提高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

从外资银行这一方面来看,其运营都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增加分支机构的高成本以及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使得外资银行在短期内不会大范围增设业务网点,因此,外资银行就可以通过产权合作与中资银行建立更牢固的合作关系,并利用中资银行的地缘及机构优势拓展在中国的业务,谋求更大的发展。他们一般先通过参股合作,然后再利用于自身在管理、技术和全球网络的优势逐步掌握主控权,有些外资银行甚至一开始就期望实现相对控股。在收购对象方面,外资银行更青睐股权相对分散的中小股份制银行,以便其今后实现控股。2002年1月15日,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公开表示,欢迎外国资本参股中国的股份制银行,外资的比例在25%以内是允许的。2002年2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更是为中外资银行的资本合作提供了法律基础。由中国建设银行、香港名力集团、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摩根斯坦利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投资组建的中金公司也为中外资银行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做了有益的尝试,都是直接吸引外资直接参股中资银行进行合作的成功先例。可以预见,以经济发达城市的商业银行为中心,中外资银行将会有更多的资本方面合作。

【参考文献】

[1]郭德维、赵炎、李杰: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J].华北金融,2005,3。

[2]詹向阳、邹新、马素红:中资银行迎接外资银行全面竞争的策略研究[J].金融论坛,2006,7。

[3]王月溪:外资银行在华发展战略及中资银行应对措施[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2。

篇10

实施优质教育资源的合作与共享,是推进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高、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能力,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我省原有的职业教育处于条块分割、多头办学、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办学状态,职业教育规模小、条件差、资源分散且浪费大,已远远不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完善机制,发展“大职业教育”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新形势下,建设职业教育园区,加强政府的引导和调控功能,带动和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对职业教育不断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抓经济必须抓职教,抓职教就是抓经济”。中国城市竞争力课题组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教育支出每增长1%,经济将增长0.4%,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固定资产投资高23.4%。

职业教育融贯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之中,通过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持,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建设兰州新区职业教育园区,顺应了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有利于打破我省职业教育“院校分割、实训分设、后勤分散”的局面,搭建产学研结合和校企合作平台,改善办学条件,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培养市场所需的大量技能型人才,推动我省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促进职教产业的全面升级。

高标准规划职教园区

“要加快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步伐,支持引导职业院校‘出城入园’,并享受与工业企业‘出城入园’同等政策,将兰州打造成职业教育核心区。”2014年8月,甘肃省省长刘伟平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上这样说道。

建设兰州新区职业教育园区,高水平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高质量建设职教中心工程,实现职业教育集团化、集约化发展,是甘肃职业教育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兰州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件大事。

2014年12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自此,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进入紧锣密鼓的实施阶段。2015年2月4日,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立项。

“目前,确定入驻园区的学校11所,年招生规模可达4万余人。估算总投资约189.6亿元。职教园区建成后,将形成‘一园’(11所职业院校、高校入驻,规模可达15万人的兰州新区职教园区)、‘一中心’(公共资源共享服务中心)的新型现代职业教育格局。”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的李伟介绍道。

据了解,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共享区占地500亩(约33.3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20.56万平方米,由共享实训实验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公共图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教师单身公寓、商业服务、卫生保健等功能区组成。

共享实训实验中心在职教园区共享区规划建筑面积5.76万平方米,重点建设实训中心,即石油化工工程实训中心、新材料工程实训中心、装备工程实训中心、生物制药工程实训中心、电气工程实训中心、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训中心、现代农业实训中心、现代服务业实训中心。

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介绍,实训中心将紧紧围绕兰州新区产业结构和职教园区入园高校专业布局,重点对接新区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和现代物流“产业”,是兰州新区和周边地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共享性教育资源库。

“社会经济发展,决定了职教资源必须共享。这种共享,不但能打破校际间、学校和社会之间的界限,还必将打破城域之间的界限。”甘肃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副处长张天福说。

总的来说,兰州新区职业教育园区就是要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一领导、整体规划、分期实施、稳步推进,坚持资源共享、特色鲜明、科学管理、效益优先的原则,整合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力量建成一批以高等职业院校为主体,中高职一体化,相对独立,优势互补的现代职业教育集群。

协同推进 保障职教园区建设

建设兰州新区职教园区,推进在兰职业院校“整合入园”,有利于形成集群效应,共享职教资源,增强我省职业教育的竞争力,更好地为全省,特别是兰州新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

因此,兰州新区职业教育园区的建设牵动着全省教育人的心,更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2014年11月,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主持召开的省长办公会上,专门听取了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的情况汇报。

会议要求省教育厅与省工信委、省卫生计生委、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兰州市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等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做好衔接沟通,保证兰州新区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积极稳妥,高效有序地进行。

与此同时,为便于具体协调和管理职教园区规划建设工作,会议同意成立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管理委员会,从拟入驻园区的职业院校中抽调部分熟悉教育规律和学校功能的骨干作为管委会成员。

制度保障是基础,除了建立相关机构,明确责任,理顺机制,对于职教园区的建设来说,政策的倾斜和资金的保障是不可或缺的。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我省已经计划将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纳入全省2015年和“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规划,予以优先保障和支持,并积极争取中央资金项目,助推职教园区建设。

作为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的重要一员,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工作。2014年市政府先后三次召开政府常务会,研究职业院校移交、整合工作,市委书记、市长亲赴职业学校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各主管部门及职业学校领导班子、学校教师的意见。

兰州市教育局多次召开职业教育资源整合论证会,反复听取各方意见,分析各学校现状、发展方向、职教园区管理模式、产业对接目标、出城入园教职工的困难和问题。经反复论证,兰州市委市政府已于2015年1月22日印发了《关于扩大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优质发展的意见》和《兰州市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快出城入园工作方案》。

加大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力度

加快职业教育的资源整合,既是适应产业发展、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形势要求,也是落实政府关于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部署的需要,通过建设一个职教园,成就一个新的工业新区,把整个职教园作为全市实现城市化发展,推进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加速器”。

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着力培育三大功能,一是中高级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和输出功能。 面向全国和海外,吸引一批高层次职业院校和知名高等院校聚集兰州新区,充分发挥名校优势,形成以中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企业职工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的多层次职业教育体系;以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为主体,商贸流通、财税金融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多学科培训教育体系,成为全方位培养、塑造、输出中高级技能人才的基地。

二是科技研发和成果孵化功能。把职教园区建设成为甘肃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集聚地,成为中高等职业院校、科研机构的成果孵化和项目转化窗口,逐步形成科技城科研开发基地,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中试基地,西部职业教育实习训练基地。

三是城市副中心功能。通过院校建设、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建设和1号湖建设以及现代服务业、房地产开发、旅游等关联产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园区城市功能,提升生态环境,将园区打造成集教育、文化、居住、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化园区。

兰州市教育局职教处处长魏小健认为,正是有了这种教育先行的理念,兰州市才在新城规划时优先安排职教园区项目,从而更好地服务“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的需要。

根据职业教育园区建设需要,兰州市将各部门所属中高等职业院校全部归口市教育局统一管理,组建高等职业教育性质的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实行五年一贯制、中高等一体化职业教育。

同时,整合资源,优化专业。将原10所职业学校按专业建设整合为8所,调整专业布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突出与新区产业对接,与高职院校对接,与省属院校相融合。

据了解,在兰州新区建设职教园区,包括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及8所整合后的中职学校,按照“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实现中高职一体化,将应用技术的培训提高到高职层次,构建中高等职业教育立交桥,开通职业教育的直通车。

入园学校做好准备

随着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项目的确立,甘肃银行学校的发展有了新突破,学校发展方向已十分明确,省教育厅七所直属中职学校资源整合组建“甘肃商贸职业学院”,甘肃银行学校校长周和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因此,面对学校发展的新形势,银行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决定,一方面积极向全校师生进行宣传,通过校园宣传媒体、举办学校中层干部学习班和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教职工对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新形势、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和发展规划的了解,增强发展职业教育和办好学校的信心,凝聚力量谋发展。

同时,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招生宣传工作,夯实办学基础,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并根据未来甘肃商贸职业学院金融系建设的要求,加强金融专业的师资队伍和专业建设,为未来高职学院的发展提前谋划,早做准备,把一支高学历并充满活力的优秀团队带入未来的高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