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4-03-28 11:43: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教育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71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146-02
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农村教育是国家教育改革重点之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和后续教育在于农村教育的优劣。由于农村孩子整体基础比较薄弱,反应能力较差,心理自卑等特点。虽然各级政府加大投入,积极改善农村的教育条件,但在师资力量和教育观念方面一直都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所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进而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不管是在教育观念方面还是优化教学方法方面,都要从实际出发,只有把存在的问题解决了,提出的措施方法才会落到实处,农村教育的优质化才会有所提高。
一、教育观念有待更新
1.错位的教育观念。传统的应试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数和升学率依旧是农村教育的关键词。农村教育还面临着教育后一代人就脱离农村向外走的情况,这些情况不但没有改变相反越来越严重。困扰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一直是错位的教育观念。当今,九年义务教育在国家已经全面推行,但就农村而言,并没有全面贯彻和有效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还有一部分适龄儿童都没有完成初中教育,教育观念的淡薄和错误只会导致农村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断地向外走,使得农村经济发展不断落后,离开农村的人也就越来就多。一种是没有一技之长没考上大学的学生农民,被形容成“种田不如老子,喂猪不如嫂子”。其次,现在大多数的农村教育都不断地脱离现实基础,以城市教育为参照物,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社会的需要。
2.家长教育观念意识淡薄。“读书无用论”在农村一直很流行。从理论上来说,家长希望孩子通过上学来改变自己以及家庭的命运,他们深知在农村生活受到的艰苦,从而把希望寄托给下一代。同时,家长对孩子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但是随着我国教育形势的不断变化,高校招生率的扩大化和就业环境的严峻化,使得部分农村学生出现“毕业等于失业”的情况,农村的大学生也不再是天之骄子。因为其家庭环境与社会关系的原因,农村的学生面临更加严重的就业形势。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在农村来说付出的成本和代价是巨大的。所以大部分家长认为如果付出那么大的代价还得不到回报,不如让孩子早日出去赚钱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其次,“重男轻女”的观念在农村一直存在。这依然是中国思想教育乃至社会传统的体现-教育性别歧视。尤其在农村中,这个观念至今没有改变而且逐渐变得严重化,认为男孩的智商比女孩要高,德·特里的研究表明,能有效提高孩子的质量完全在于母亲的教育水平。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就是母亲。母亲的素质对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孩子的受教育程度影响生产力的发展,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提高。所以,影响下一代孩子的培养质量完全取决于对农村女孩受教育的水平。
3.教师缺乏创新的教育观念使其教育落后。在农村成长的孩子,不管是社会观念还是思维方式都带有着传统的乡土观念。传统模式的教学思维在农村教育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其次,我国农村学校的老师大多都是本地或者本村成长的人,浓厚的乡土文化在他们的思想里已经根深蒂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也只是把课本上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缺乏创新指导,学生也只是反复地巩固基本理论。现在的教育方式鼓励学生向前看,思维模式要更宽广,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而农村教师在教育中一直沉浸于基础理论中,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运用,不懂得变通。知识的传承固然很重要,但农村教师肩负着农村社会以及人口的思想观念的传播,所以必须从自身做起,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才能为农村的教育以及后续的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二、教育方法有待优化
1.培养学习兴趣,树立正确学习观。当下农村的学生家长大多数70后,不再是文盲,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但因生活成长范围局限,从小生活在农村,所了解的知识都固定在书本的范围,以及有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而且,农村的家长也认为孩子所学的知识对将来没有什么用,只是抱着早日拿毕业证就外出打工的想法。因此,教师有义务帮学生树立学习观,告知他们知识的重要性,多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对于比较枯燥的学科比如数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学会关爱学生,以爱心去教化学生。让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抱着一个良好的心态来学习。同时,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兴趣。如数学科目多为抽象的和沉闷的,教师应该把实际中的情况引进数学教学中,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知识,因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利用学生的猎奇心态,激发好奇心,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当要求转换为兴趣的时候,就不可能再被动地接受知识了。
2.提高教师的基本教育素质。为了农村的教育和未来的发展,必须建设一支素质高,资质优的教师队伍。首先,国家要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推动农村各项经济指标的快速增加,努力缩小城乡差别。实行优惠政策,改变农村教师的待遇,这是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的首要前提。还要加强师德建设,教育教师要树立良好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贡献给农村教育为光荣目标。同时还要治理在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格控制农村教师进城,在师范学生的分配管理上,要坚持向农村学校倾斜的分配政策,保证农村学校用人的优先性。此外教育部门应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要到农村学校去,“广开才路”才能为农村学校注入更多的新鲜活力,让学生接受到更多更广的知识,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
3.改变教育观念,提高家长意识。在一个家庭中,家长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家长也是学生学习环境最重要的创造者。学生接受教育的同时,也要提高家长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学校要做好家长的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要充分让家长了解到知识对孩子的实用性,例行举办一些讲座和座谈会,挖掘典型的现实教材,让家长知道教育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以身作则的参与到教育管理中来,家长和学校的相结合,使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双面的正能量,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为孩子的将来做最“精打细算”的准备。
三、结语
农村学生的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也是我国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前提。只有农村的教育得到了发展,人口素质才会得到提高,经济才有动力。不仅要改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到知识不是要走出去,而是为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作出贡献。因此,农村经济和农村教育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农村家长要改变教育观念,学校要培养出优秀的师资队伍,学生要更全面地接受新的知识。只有学生、学校、家长的三面联合,才能更好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向前进的有力举措。
参考文献:
[1]李彦华.关于农村教育现状的思考[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5):119-120.
[2]朱丽夏,阮文彪.对我国农村教育现状及发展的思考[J].技术经济,2007,(10):120-124.
[3]王保军.教育民主化视角下的农村教育观念更新[J].农业考古,2006,(3):344-346.
[4]武德年.关于农村中学数学教育的几点方法[J].幸福家庭·教育论坛,2012,(12):44.
篇2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配置
中图分类号:F4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254-01
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农村人口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成败以及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完善。因此,农村基础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与此同时,正如皮亚杰所说“假如没有质量合格而又数量足够的教师,最好的改革方案也只能在实践中夭折。”所以,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农村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而农村教师资源配置状况则是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突破点,进而是影响了整个教育公平的实现。然而,隐藏在这些宏观政策下的现实农村基础教育的师资配置去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师资严重“贫血”、城乡师资二元化、教师结构不合理等。面对农村基础教育并不乐观的现状,那么重点对现行的农村基础教育中的师资配置现实的、理性的现状和原因的研究则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配置现状分析
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中的师资现状与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要求是不相协调的,这主要表现在:
1、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配置结构失衡
(1)从整个国民教育体系来看:师资配置受国家经济的影响呈现出一种城乡二元化的结构,即农村基础教育师资短缺已成为一种相对普遍想象,而城市中的中小学教师却相对过剩,甚至存在严重的超编现象。据国家教育督导团在去年10月份公布的专项督导检查中表明西部六大省份到都存在这种二元化的体系结构,城乡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而这种结构上的差距也导致城市教师资源的闲置、积压和浪费,相对的农村教师却面临过重的课业负担。
(2)从农村基础教育内部结构来看:①学科性缺编问题突出,主副科师资失衡明显。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③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堪忧。
2、农村基础教育教师资源流失严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人才的流动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农村基础教育中所呈现出的师资队伍不稳定现象以及教师“向上流动的多,回流的极少”的单向流动的趋势就值得人们深思了。2008年国家教育督导报告对艰苦地区学校抽样表明:38.7%的校长反映。近三年中有教师流失情况。其中,74.6%的校长反映流失的都是骨干教师。面对这样的流动趋势,让造血功能本就较差的农村基础教育如何得到自身的发展;这样不稳定的师资队伍又如何让教师全心专注于农村的教育工作。长此以往,农村的基础教育也将陷入一种很难从外面吸引来优秀人才,而本地的优秀人才又源源不断地往高处走的恶性循环中。
二、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配置现状的原因分析
有学者曾用“双重边缘化”一词来描述农村基础教育的师资配置现状:从整个社会结构来看,中国当前的教育被政治严重边缘化;在教育系统内部,中国的农村基础教育被城市教育严重地边缘化了。然而这样的现状却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也不禁要思考:中国农村基础教育为什么会走入到这样的困境了?因此,需要着重去剖析作为中间决定力量的教师,对现行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配置现状做原因的分析。
1、教师人事编制的缺陷
我国现针对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且整体水平较差的现状,已实行了严格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但是我国的教师人事制度还缺乏完善的合理流动的机制。教师编制核定也未充分考虑农村的背景,出现了“一刀切”的学校教师编制。
2、农村教育经费的短缺
在某种程度上讲,对于经济落后的农村基础教育,仅仅依靠乡镇政府这个财政渠道是很难走的长远的。而我国在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后,虽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同时也切断了“以农业教育附加费,乡村教育统筹和集资”为渠道的农村教育经费来源。非制度化的各种教育扶贫专项基金过于理想化,无法从根本上弥补贫困地区较大的资金缺口。这样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无法从根本带动整个农村基础教育的运转。
3、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欠缺
首先,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是农村教师待遇其实相对是不理想的。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中师资配置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教师薪金满足度的影响。其次,我国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仍然存在。由于没有完善的教师工资的保障机制,使得农村教师工资的拖欠问题,成为农村教师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三、部分农村教师的“两险一金”福利其实并没有得到全面的落实。农村教师的住房问题仍然突出,许多地区教师的住房面积小、危房率高且住房公积金较低,根本无法彻底解决教师的住房问题。且由于福利发放主要依靠各地区、各学校收入水平,因此,教师的福利待遇、津补贴标准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距。
4、农村教师培训不足
2005年,甘肃的陆建娣老师一场主题为“新课程与西部农村教育”的西部农村教育论坛上表明“因为时间和经费的问题,教师根本不能得到培训”。其实,我国农村教师队伍中有相当多的教师无论在专业知识或是教学能力上都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这就必然要求教师通过在职培训、学历教育等来得到自我的提高。
总之,虽然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教师资源配置的现状并不乐观,但我们仍旧应看到近年来国家在发展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所取得的成绩。而农村的基础教育正处于一个发展的时期,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建设都将作为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及教育改革的关键。而教师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对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学高为师,行正为范”,未来也希望更多的人投身到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的建设中,去燃烧青春、挥洒汗水在那片土地上。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8摘要,国家教育督导团,2008
[2]李丽萍,农村教育的重要性不能被抽象化[N],中国青年报,2004(4)
[3]李茂松、冯文全、黄育云,农村基础教育经济的现状及资源均衡配置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06(11)
篇3
[关键词] 义务教育 教育改革 质量
作为具有9亿人口的农村,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以往的义务教育都不是真正完全免费的全民义务教育。2005年,苏州市和北京市都宣布:从2006年开始,将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全免费义务教育。这似乎昭示着全国在“十一五”期间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已经拉开序幕,农村的义务教育即将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正确认识和研究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农村未来教育的发展前景,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一、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困难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农村教育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严峻。2004年,中央党校组织的“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调查课题组”先后奔赴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调查。发现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辍学率出现了较大反弹,并不是2002年统计所说的小学和中学入学率分别达到了98.6%和90%,辍学率远远高于普九所规定的3%,在很多地方达到了6%以上,一些农村学校不惜采取造假的办法来完成“普九”任务,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1.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教育教学资源严重短缺,农村义务教育环境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由于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农村学校的环境相当艰难。从硬件来看,农村学校教学和办公环境、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书资料和城市相比有天壤之别,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看见过电脑,也没有图书室,有也只是聊胜于无。有些学校危改资金缺乏,潜在的安全危险仍然没有消除。以前分级办学,以村为单位负责,区县为辅;改革后农村以区县为主,上面的资金不能到位,农村的危房改造出现真空。
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欠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由于农村学校地处边远山区,条件艰苦,尽管这几年毕业的大学生补充到教师的队伍里,但是还有一部分代课教师,所以农村中小学的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同时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又严重制约着师资力量的调整。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据调查,超过40岁的老教师多达一半以上。二是学历水平较低。好多老教师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有的甚至只是完小毕业生,多年来只依据日常积累的教学经验在任教。可见学历提高任务仍需加强。三是专业教师不足。在城市,专业化教学是理所当然之事,或许不值一提,而在许多农村小学,专业教师却严重不足,像音乐、美术、劳动、自然教学大多是兼职的。四是教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如学历、职业道德、思想观念、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农村小学中专生在教师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很不完善,又因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乡村,教学中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信息闭塞,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几乎没有教学科研。教师素质偏低是农村教育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二、改善义务教育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
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是要发展经济。政府要转变解决农民、农村问题的指导思想,制定各项有利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制度,让农民有其利、有其权、有其教。通过补农、助农、护农,让农民拥有财富,享受不断提高的现代物质文化生活,保持发展经济的活力。要提高农村的社会地位,这既要清除来自社会的障碍,又要清除农民自身的障碍,培养农民维权、用权的权力观。要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增强农民自身发展经济的能力,要改革城乡失衡的教育制度,教育投入就要向农村有所倾斜。
2.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它与农村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2003年总理提出了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途径:一要推进教学改革。农村中小学在实现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基本要求时,要紧密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成人教育以农民技能培训为重点,两者都要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和培训方式,切实培养能真正服务于农村的各类人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二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在我国广大农村,教育资源不足同农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并将长期存在。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积极发展公办教育,同时要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办学。办好农村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三是推进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办好农村学校,关键是要有好校长、好教师。要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到西部任教,鼓励城镇教师到乡村任教,通过定向招生等方式培养乡村教师,切实解决“老少边穷”地区乡村学校缺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不稳定的问题。四是推进“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的综合改革。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合作机制,有效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资源,构建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农村教育培训网络和科技推广网络。要彻底转变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使农村职业教育在今后几年有一个较大发展。
3.要建立部分城市教育资源为农村服务的体制
目前农村经济还不发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因此还没有出现像沿海和国外高度重视农村教育的情况。在这样的条件下,需要政府加以政策的引导,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城市教育资源的优势,更积极、更有效地为农村和农民提供服务,特别是要向他们培养输送合格教师,需要先发展起来的城市教育资源来带动农村的发展,发达地区城市应进一步做好对贫困地区教育的对口支援工作。
篇4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现状与对策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被留在农村的儿童越来越多,他们有一个特殊的称呼――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不全面等因素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在受教育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一、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现状
(一)家庭生活情况。
留守儿童的主要形式分别为父母一方外出,一方与孩子一同留守,以及父母双方均外出工作。父母大多从事体力劳动,收入微薄。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儿童日常和监护人生活或独立生活,分担做家务的责任,经济状况欠佳,生活条件偏低。在一些偏远山区仅能维持基本温饱水平,某些家长只看重眼前利益,无力支付教育费用便迫使孩子辍学,回家干农活、打工挣钱。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年龄偏小,安全意识淡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可供留守儿童娱乐的场所甚少,在水库等危险地带都没有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或护栏隔离,埋下了安全隐患。
(二)心理状况。
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往往会感到缺乏亲情和安全感,缺乏家庭归属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当他们有快乐、悲伤、恐惧、焦虑等情绪体验时不能及时得到父母的疏导和安慰,久而久之不愿意向周围的人诉说,容易造成性格内向、孤僻、胆小、自卑,长期积压在心中,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然而,他们往往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合群性低。
(三)学习情况。
根据监护类型的差异,可以将农村留守儿童分为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亲朋监护、同辈监护四种类型,据调查隔代监护的情形占比约70%。与正常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相比,某些隔代监护下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居,缺乏父母的有效指导,祖辈知识水平有限、精力有限,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如逃课旷课、作业不认真完成、迟到早退等。随着科目增多、课程y度增大、成绩偏差,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丧失学习信心。即使在一方外出打工的情形下,留在家中的成年男性或女性要承担家庭生活的全部劳动,没有时间管理孩子的学习,也不能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辅导。
某些偏远地区群众教育观念滞后,对教育问题重视程度不高。某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低,认为只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掌握一门赚钱技术就够了,对孩子的学习不是很关注,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引导不够。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可追溯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及由此对应的城市和农村相隔离的户籍制度及学籍制度。在这一体制的引导下,一方面教育资源向城市倾斜,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城乡二元教育格局的形成。通过城乡对比发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起点不公平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入学率、在校率、辍学率方面都处于不利境地。基于“马太效应”,某些农村留守儿童成年后只能从事一些相对低端的职业。
(二)学校教育不到位。
目前,我国的学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城市公立学校、城镇私立学校、乡村中小学。相比而言,城市公立学校远离乡村,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最优越,是城市儿童的首选,这意味着农村留守儿童如果要选择公立学校,将付出远比城市儿童大的上学难度、高的成本和久的时间。城镇私立学校相较乡村中小学而言学费高。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大多数留守儿童更倾向于选择门槛低、收费低的乡村中小学就读。但是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却难以得到保障,这主要体现在师资力量、教学管理、学校环境等方面。目前,农村教师队伍存在学科结构、年龄结构等矛盾。乡村学校受办学经费限制,教师工资相对偏低,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不愿意在乡村从事教育工作。乡村学校仅能开设最基本的课程,很多教师一个人即负责一个年级的所有课程,学科教师严重缺编,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学生在这种情形下容易造成素质教育的单向发展,无法接受较好的德育教育和心理辅导。另外,乡村学校管理水平整体偏低。
(三)家庭教育缺失。
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家人的关爱,更离不开家庭教育对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父母在外打工,与留守孩子仅能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交流。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陪伴与关爱,长期处于亲情饥渴状态,久而久之与父母之间产生隔阂感。而隔代教育往往因为祖辈与孩子的思维方式有代沟,教育观念和方式滞后,通常只是照顾孩子的衣食起居,没有精力关注孩子的学习,忽略孩子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讲,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模仿父母的行为及为人方式,而某些留守儿童因与父母日常交流不多,缺乏家长的榜样教育,对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四)某些社会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
留守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自控能力差、分辨能力弱,在家庭管理方面有所疏忽,校园文化建设相对薄弱的情况下,他们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一些自律性差的留守儿童沉溺在网吧、游戏机房等场所,导致品行和学业下滑。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发挥职能,促进教育公平。
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须破除城乡二元机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改革我国目前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逐步消除城乡差别。
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对农村固有的学校设施进行改善,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待遇;发展寄宿制学校,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离家较远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实行对学生的集中管理,统一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整体协调学校的教学任务和课后活动,既可以促进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和日常交流,又可以减少留守儿童接触不良风气的机会,减少安全问题的发生。在具有较多农民工的城市,建设相应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让孩子尽可能在父母的身边上学。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出台减免学杂费等留守儿童就近入学的优惠政策,对特别困难的家庭予以资助,对表现优秀的留守儿童予以奖励;强化农村中小学的服务意识,将对留守儿童管理状况的关注纳入考核体系。
(二)学校完善教育管理体制。
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合理配置教学资源,设置必要的教学设备,合理安排留守儿童的课程设置。学校要通过考核、培训等渠道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每位教师切实给予每一位留守儿童学习生活上的必要帮助。特别是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关心学生的心理羁觯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使留守儿童掌握调节心理的方法。
积极开展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活动,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学校与家长和监护人定期沟通的制度,确保双方联系渠道畅通,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三)注重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家长的责任不仅仅是简单提供满足生活需要的物质条件,孩子情感的诉求也应得到满足。留守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应该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保证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尽量避免父母双方同时外出务工,注意回家的频率,定期与子女通过电话、信件交流和沟通,听取孩子汇报的同时让孩子了解父母在外情况,加强父母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主动与学校保持联系,多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夫妻双方都在外打工的家长在监护人选定问题上应优先将孩子寄放在教育氛围较好、责任心较强的家庭中。
(四)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要发挥各方面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关注留守儿童,合力解决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家教缺乏、监护不力等实际问题。如村委会可组织党员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交流谈心,通过家访向监护人宣传家教知识;借助种类繁多的教学媒体,加快发展农村远程教育,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资源,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规范和支持社会爱心行动,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的作用,提高社会参与程度,改善农村人文环境,优化文化教育氛围。
参考文献:
[1]田景正.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农村教育,2006(6):15.
[2]林艳.浅谈“留守儿童”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6(4):13-14.
[3]王爱莲.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J].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6):94-95.
篇5
关键词:农村 英语教学 教育现状 策略分析
随着科技网络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地变革,农村初中的英语教育也得到重视,但是目前的一些调查分析和资料显示,农村初中学校英语教学的课堂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老师应该时刻记着,课堂不只是老师一个人的,学生才是主角,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学习的快乐。在课堂上我们应当把听说读写相互结合,在课后更应该多多鼓励学生自己主动思考,每个学生都有资格参与其中,展示自己的风采。而今,农村教育事业的改革迫在眉睫,需要我们每个老师积极参与其中去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此文就农村教学现状谈些自己的看法,以及一些教学方案。
一、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1)课堂问题。现今农村英语教学课堂上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课堂气氛陈旧,师生之间几乎没有互动。课后也不注重英文辅导,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单词。老师不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老师和学生相处不融洽导致一些学生对老师的厌烦,而后导致对英语这门学科的厌烦。
(2)师资问题。据调查,以及有关资料和报道显示,农村交通闭塞,信息流通慢,由于农村条件差,中学英语老师极其缺少。有些老师教龄要么太老,要么就是非专业教师。
(3)学生自身问题。研究显示,有80%左右的学生没有接触过英语办刊,有40%左右学生不喜欢英语,有15%左右的学生看过英语电影,对于网络教学了解的学生微乎其微。而导致这一些列现象主要是农村条件有限,交通闭塞所导致。
(4)客观条件受限。农村的师资力量有限,多媒体教学有受限,由于筹集不到资金,网络教学无法普及,有些学校的图书馆国外名著太少,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学校没有图书馆。
二、教学方案的策略分析。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老师要学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调节气氛很重要。上课时老师可以没事做做游戏,唱首英文歌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我个人比较喜欢那首歌Trable is a friend。也可以把比较好的英文电影推荐给有条件的学生看,挑出一些经典的台词和大家一起分型。比如Hope is a good thing and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希望是一个好东西,也许是做好的,好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2)课堂上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上课时老师可与学生分组做游戏,或者每次上课都让学生讲一个新鲜的英文故事,让每个组学生找代表自己讲课,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最后开始评论,这样的方式既新颖又能和学生一起互动增加感情,学生都是对新鲜事物感兴趣,老师要用新颖的、灵活多样的方式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3)学以致用。英语在生活中也是处处多见,见面时的用英语打招呼,课下和学生交流时鼓励用英文交流。鼓励学生在右条件的情况下多看国外名著,既能提高英语基础,又能提高文学修养。
(4)鼓励学生参加课外英语活动。我们作为老师,应当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对象,以及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参加英文话剧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不仅对学生学习英文有利,还对个人成长的社交锻炼也有好处。
三、改善客观条件。
(1)改善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否提高决定着教育事业能否提升。现今改革事业迫在眉睫,农村只有改变闭塞的交通,和网络技术,才能让中学建立多媒体教学应用。
(2)多媒体教学。建立多媒体之后,我们老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改良教育模式。大多数人都对有声有色的事物记得比较老牢固,我们在做课件时可以多插一些有趣的图片,比如一直跳动的小猫旁边可以插一段话:I’m a cat,I like eating fish.也可以差一小段视频,欧美的动画比较好看,可以找些同学生喜欢的播放一些。
总之,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道路上我们还是要不断的进行探索,寻求一条更好的教育旅程。只有寻找更好的,更适合的教学方案才能够让农村中学的英语教育得到提高。而今,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认真思索,并且身体力行的投身到农村教育事业中,为中国农村教学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魏青,2005《中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06)
篇6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体育教育 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城乡差距是长期存在的问题,经济发展导致的一系列教育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农村学校的教育综合起来落后城镇一大截。学校里的体育教育是一个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农村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也是不可忽视的,研究农村学校的体育教育问题对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把握住这个机会,作为搞好农村教育的一个突破口,为农村以后的长远经济发展作铺垫。
1农村学校的体育教育现状问题分析
1.1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观念陈旧落后,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严重
经过访谈调查得知,在农村大多数的家长和学校的老师都没有说体育锻炼对孩子有多么重要的意识,他们都只认为学习好文化知识才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孩子们的唯一出路在于考上好的大学,跳出农门。其实体育学科它本身的特点有育智、育德、育美和育体的功能,而其他学科只有前三个的功能,最后一个是体育独特的。这就显示了体育具有多功能培养人才的作用。
1.2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管理体系不健全,体育课时少,教学内容方法单一
学校领导的重视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正常开展的有力保障,体育教师的积极作为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能否正常开展的关键环节。现在的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的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体育课时严重不足,内容重复,教学方法单一。学校对于体育工作的目标管理实施非常模糊,体育教师的地位不高,得不到相应的评价和应得的报酬,所以导致体育课也就以“放养形式”占主流。
1.3农村学校体育教师严重缺乏,应引起教育领导者的重视
体育教师是一个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灵魂,但是大多数农村学校缺少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老师,都是请其他授课老师和班主任代替的,所以学校的体育活动得不到很好的开展,而这个问题也是农村学校教育工作者热烈关切的问题。
1.4学校体育器材、场地设施不健全,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
在农村由于经济比较落后,学校受到当地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和自身创收困难等一些因素的限制,所以学校用于体育的经费远远不足,从而导致学校没有或难有符合标准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
2结论与建议
2.1加强宣传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改变陈旧落后的体育观念
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领导以及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等,必须改变和更新陈旧的体育观念。使各级有关领导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教育要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方针,切实把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植入整个学校基础教育中,提高体育教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
2.2完善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制度管理,加强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促其各方面质量提高
各级学校的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认识,努力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制度建设,建立合理的工作实绩评价体系。一方面,农村体育教育课程改革,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特征,制定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新的体育课程,并科学合理的安排体育课时。另外学校运动会要规律化,保证每年的秋天或春天举办一次运动会,项目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育特征,安排些简单而趣味的项目,让学生在比赛中享受成功带来的愉悦。
2.3提高对学校体育教师重要性的认识,引进人才,充实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
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统一认识,加强宣传教育,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提高各级政府和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结合实际和当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政策,引进一批学历高、素质好、专业水平强的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注意男、女比例),充实体育师资队伍,从根本上缓解专业体育教师数量不足、素质偏低、教学内容重复方法单一的问题。新血液的注入将为学校体育注入新的活力。
2.4完善体育场地与体育器材的配备,依靠政策,抓住机会,结合实际,解决体育设施、场地问题
每年教育管理部门应把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的配备情况纳入学校的教育综合评估条件之中,各学校要根据《学校体育器材配备目录》的要求,积极进行体育器材的购置和体育场地更新与重建。要积极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多渠道、多形式的筹集资金如拉赞助或勤工俭学等形式,提倡学校因地制宜地自制简易且实用的体育器材,积极开展体育活动,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校体育的正常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
总之,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中,体育教育各项指标当前令人很不满意,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学极不规范。应加大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力度;规范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应得到充实和提高;加强场地建设和器材的补充;同时,加强体育观念的转变,增加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学校体育教育的各项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正常顺利地开展,才有利于农村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于向.浙江省农村普通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7(4).
篇7
关键词:农村 家庭教育 现状 对策
对每个人来说,家庭是个体出生后社会化的第一个环境,是连接个体与社会的“桥梁”,家庭教育的作用可以说是无可替代的。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因此,研究家庭教育的相关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学术界对家庭教育的相关问题作了不少研究,出版了一些相关著作,也发表了不少文章。但相对而言,对农村家庭教育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研究不够。为了解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情况,笔者对具有显著农村地区特色的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山区的家庭教育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据此对农村家庭教育的相关情况及我们关于改善农村家庭教育的对策略作论述。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恩施州建始县位于鄂西南山区北部,辖长梁、茅田、龙坪、三里、花坪5个乡和业州、红岩、高坪、景阳、官店5个镇,共有368个村(社区居民委员会),361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48676户,总人口507672人,其中城镇人口7.48万人,农业人口43.29万人。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长梁、高坪等乡镇发放了200份问卷,回收197份,回收率为98%,有效问卷为193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6%。其中男家长85人,占44.04%,女家长108 人,占55.96%;小学文化程度6人,占3.11%,初中文化程度46人,占23.83%,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120人,占62.18%,大专文化程度21人,占10.88%。其中幼儿园家长8人,占4.15%,小学生家长66人,占34.20%,初中生家长106人,占54.92% ,高中生家长13人,占6.73%。问卷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长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方式等方面,共27个问题。此外,还收集和查阅了相关家庭教育的文献,以便比较当前家庭教育与过去之间的差异。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1、部分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发展。通过访谈及相关文献发现,过去不少家长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观念的影响,只顾及孩子的学习成绩,想让他们考大学上重点。因此不断向子女灌输读书上大学最重要的思想,且把上大学作为孩子成才的衡量标准和唯一出路,从而忽视了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及心理的健康发展①。但是,这种教育观念已经逐渐发生转变,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逐渐打破了我国农村家庭教育培养目标单一的弊端。调查发现,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期待有不同的侧重,其中有30.05%的家长认为思想品德在孩子发展中最为重要。(如表1)
2、大部分家长更加关心孩子的教育。在过去,由于社会节奏急剧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在农村也不例外。一些家长整天忙于工作、地里的农活或是其它的一些琐事,很少有时间来教育孩子。据调查,这种现象逐渐在发生转变,现在大部分家长对待孩子的教育更加关心了, 52.33%的家长几乎每天都会与孩子进行交流,他们交流的主要方式是正式谈话或闲聊。当被问到“孩子跟您聊起学校的事,您的反应如何?”70.47%的家长愿意专注地听并给予意见。同时大部分家长也表示愿意并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之中(如表2)。
3、大部分家长更加重视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民主是构建和谐家庭的前提,教育方式也有民主和专制之分。据相关资料表明,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过去特别是在农村家庭中长辈具有绝对的权威,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父母习惯于打骂孩子②。据调查,当前这种现象正在逐渐转变,一些家长的教育方式逐渐转向赏识教育、说服教育,77.20%家长开始重视民主的教育方式(如表3)。
(二)当前农村家庭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
1、大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仍有失偏颇。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所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③。但通过调查发现,只有少数家长认为孩子成才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孩子成才要靠学校老师(如表4)。因此,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只是停留在满足物质层次,而忽略对孩子必要的家庭情感教育,把本来属于家长责任范围的事推给了学校老师。通过访谈发现,许多家长在孩子学习、成长的关键期,外出打工赚钱,留下了许多缺少家长关爱和良好家庭教育的留守儿童。外出务工者对自己孩子的成长特别是教育关心极少,使得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成为当前农村教育中的难题之一。
2、不良的特别是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仍然存在。孩子往往喜欢模仿成人,而与孩子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孩子模仿最多就是家长。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是孩子的准则和楷模,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虽然许多家长口头上常说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只重言教却不重身教(如表5)。同时调查发现家庭教育也缺乏良好的氛围。例如,孩子在学习时,许多家长沉湎于聊天、打牌、打麻将等,这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非常不良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访谈中还了解到,一些家长虽然在观念上已经认识到教育孩子应该赏识、鼓励、说服,但在行动上教育孩子仍然简单粗暴,以抱怨训斥为主。尤其是对不爱学习的孩子,有些家长或放任自流或打骂训斥。据我们的调查,有10.88%的家长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粗暴地对待孩子,而有59.07%的家长偶尔会粗暴地对待孩子。只有30.05%的家长选择了从不粗暴地对待孩子。还有许多家长认为自己孩子太调皮,不得不采用强制手段。
3、家庭教育信息获取渠道闭塞。在地处比较偏僻的山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各方面的信息都还比较闭塞。因此,一些先进家庭教育方式和关于家庭教育的专家讲座是许多家长从未接触过的。从调查结果来看:52.33%的家长开始关注教育方法,但有近一半家长还没有关注教育方法或是不知道怎么关注(如表6),主要是因为这部分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不高而不知道怎么关注或是由于经济条件差而没有条件关注。比如,不知道如何去订阅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报纸或是没有足够的资金等等。
三、对策与建议
青少年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导,社会教育是辅助,政府支持是保障。所以青少年的教育不能只看作是学校的事,只依靠学校来完成,还必须有家庭、社会、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一)强化政府统筹与指导作用
1、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优化公共教育资源。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要 “进一步加大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投入……”。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教育的投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
2、重视家庭教育立法,确保家庭教育的法律地位。由于家庭教育缺少立法,家庭教育的法律地位长期得不到确认,家庭教育工作经费的投入与保障、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等等,也都受到严重影响④。因此,有关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家庭教育条例与法规,建立和完善农村家庭教育工作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确定家庭教育的内容和具体实施,使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青少年的教育工作。
3、开办家长短期培训班,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考虑到在农村,许多家长空闲时间并不多以及可利用资源稀缺。农村基层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积极组织一些短期的教育培训活动,请专家进行函授,使家长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相信通过这样的短期培训可以使家长逐渐懂得或者是学会探索家庭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不断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
(二)充分利用社会中的各种教育资源
1、大众媒体应该充分发挥为家长提供获取家庭教育理论、方法与经验的平台的作用。虽然农村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但是电视机早已普及。因此,可以倡导在地方电视台设立农村家庭教育专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创办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报刊或者开办网站,教给家长科学育儿的方法,为家长们提供经验交流的平台,共同解决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
2、充分发挥校外教育机构的教育作用。在农村,校外教育机构较少,有关部门应该逐步建立起校外教育网络。如在每个镇、每个镇下的办事点都建立起具有藏书、教育、娱乐等综合教育功能的社区学习活动中心,并定期开展相关的免费的教育活动,以使人们特别是学生和家长在这里获得多方面的教育。
(三)充分发挥学校对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
1、重视教师家访工作,及时与家长沟通。教师家访给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创造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教师家访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首先,通过教师到学生家访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居住环境、家庭结构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方式等,是获取家庭教育信息的有效渠道;其次,教师可以把家访作为向家长宣传学校教育情况的好机会,使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内容、计划、方式、目标,以便家长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最后,通过教师家访,可以有效地巩固和延伸学校教育的成果,以便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2、切实办好家长学校,搭建信息平台。家长学校是当前普遍推行的一种家校合作的有效方式。学校可以组织有经验的班主任教师,通过系列问卷调查,发现家长和学生最关心的问题,组织家长和教师的互动教学。通过家长学校的活动,不仅搭建了学校和家长联系的平台,利于教师和家长了解学生,而且能够使家长获得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的指导。
(四) 家长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
1、扬长避短,积极疏导,善于运用赏识教育。扬长即发扬优点,避短即克服缺点。家长应学会抓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善于引导孩子用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使自己的孩子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正确看待自己的孩子,对孩子身上的优点要充分肯定并给予鼓励,需要注意的是要以精神鼓励为主;对于孩子身上的缺点要明确指出,正确引导,使其改正,从实际出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家长应改变“棍棒下面出孝子”这种落后的教育思想,切忌打骂或侮辱孩子的人格。简单粗暴的方法也许在短期内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厌学现象或是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增加了孩子的反抗抵触情绪。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不仅要将赏识教育落实在观念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
2、身教与言教相结合,学会运用榜样教育。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古以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法,而且还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家长应通过自身的读书学习,努力为孩子创设出一种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之中产生对学习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在学习之余,家长还可以订阅一些有益智力的杂志,培养孩子对读书的乐趣,增长孩子的知识面。
总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家长要充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履行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同时搞好农村家庭教育工作,也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重要内容,又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因此,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以将家庭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上去。
参考文献
①鲁忠义、刘国学.新时期农村家庭教育调查报告[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1):129-133.
②于佩琴、张玉霞等.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对策[j].高校教育研究,2009(1):106-107
③ b. 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a].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67.
④熊少严.关于家庭教育立法的若干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0(4):46-49.
⑤赵文华、马国彦.教师家访的教育功能探析[j].教师教育研究,1993(4):25-29.
篇8
【摘 要】《品德与社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小学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之一,是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但是由于农村教育条件的限制,我国仍然有一些地区对《品德与社会》课不重视,许多教师对这门课的教学态度也不正确,没有认识到这门课关系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因此很多学校设置的课程内容可操作性不强、过于抽象。笔者通过调查和总结,在本文中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现状;对策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帮助中小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以及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一门综合课程,它的主要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道德素质高尚的人。但是由于诸多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的存在,使《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效果与预见设定的目标发生了偏离,因而教师应该重新审视《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
一、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没有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由于这门课程没有得到学校足够的重视,很多学校都把这门课程定位为考查课,而且不少农村的小学没有有效的手段对这门课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使得教学这门课程的教师无法参与奖励性绩效考核,打消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再加上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对《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想要通过课堂教学达到预先设置的目标,难度特别大。在课堂上,教师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忽视了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或者是参加一些社会调查活动,而且小学生年龄较小,很难真正地掌握到理论层面的内容,所以上完课后,他们非但没有学到有用的知识,反而会产生厌倦的心理。
2.家长和学校没有及时更新观念
虽然国家倡导素质教育,但是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很多学校和家长的应试教育的观念依然保留着,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小学,学校领导对《品德与社会》这门课不够重视,认为这门课与语数外相比就是副科,并且在最终的绩效评价上也忽视《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因此农村小学中重教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很普遍,很多的农村小学在评选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时,往往以成绩作为参考,而忽视学生平常的行为作风和思想表现。家长和学校都不重视,学生也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他们的品德素质的提高就无从谈起。
3.缺乏相应的教学研究活动
农村小学的学生数量不多,教师也不多,再加上农村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好多高素质的人才不愿意去,导致教师数量相对紧缺,很多小学不能安排专门的教师教授这门课,一般都是其他的任课教师来兼任,因此,不少品德与社会教师很难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兼任的这门课上,因为这门课不是其主攻方向,所以他们对这门课程缺乏热情,既不研究教法,也不对教材进行专研。
二、加强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建议
1.提高教师的任教能力
我们品德与社会教师要有进取心和上进心,意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怀有一颗博爱之心,包容学生,并与学生以诚相待,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富有强烈的责任感。一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五种能力:教学科研的能力、研究学生的能力、学习能力、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能力、自我调控的能力。同时,我们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更新,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反思和学习,多动脑、勤动手,不仅要认真研究所从事的教学内容,还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处理好课程的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之间的联系,把学生的品德教育作为课程教学的主线。
2.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配合,及时更新教育理念
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联合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家长的反映,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发展变化和思想动态,因此,学校应该让老师走出校门,把家长请进校门,同时学校可以邀请一些有关品德和社会方面的专家进行讲座,为学生多提供一些生活中具有教育意义的实例。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家长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家长给学生灌输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学校的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3.从实际出发,加大教研工作的力度
小学生的年龄小,平时的活动范围就是在家庭和学校两者之间,他们缺乏社会活动的能力,因而让他们走出校门去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的难度很大。鉴于目前《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发展情况,笔者认为,学校有必要组建专门的教师团队,进行教学相关方面的研究,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收集有意义的素材。同时也要加大对学生的研究,只有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才能设计出符合他们实际需要又有利于教学的内容。
篇9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
根据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留守儿童的问题在一定时间内会长期存在。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进行简单分析,并指出其解决措施。
一、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简析
作为特殊社会群体,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并进入各方面的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1]。他们往往从很小的时候就被迫与父母分开,有的甚至在婴幼儿时期就被父母送到亲戚家寄养,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很易产生性格上的缺陷和不足,如不善于与人进行交流,性格冷漠,由于他们缺少亲生父母的关爱和合理教育,没有正确三观的指引,所以难以形成对世界的正确认识,一些孩子的身心发展或许会存在一定的问题,甚至会走向犯罪。为了使这些被留守的儿童能够健全发展,他们的教育问题应该得到父母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重视。
二、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分析
1.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环境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学家对儿童认识形成过程的研究表明,
父母平时对儿童的教诲、行为示范等对于儿童抗诱惑能力以及是非判断,均能产生积极的决定性影响[2]。但留守儿童的实际监护人多是他们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隔代亲属。在日常生活中隔代长辈只是能保证他们的日常生活所需,而对他们心理关注过少,有些甚至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体罚。对孩子进行长期体罚的结果就是使这些孩子产生很严重的逆反心理,严重的有些孩子会离家出走,甚至会因此走上犯罪的道路。
2.农村学校设施差,教学资源不足。
虽然当今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我国的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对适学孩子的教育投入仍然很少。这些地方的教学基础设施落后,远远跟不上当今教育的发展要。在一些农村寄宿学校里,学生的宿舍条件差,房间阴暗潮湿,假如孩子们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一个房间要住十几个学生,居住空间十分狭窄。学校食堂也是很简陋,有些学校还没有专门的食堂,学生都在教室里或者是学校空地上蹲着吃饭。学校并没有专门的生活老师,通常也由班主任老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而班主任老师往往身兼多职,工作起来有些力不从心。同时,艰苦的工作环境和极低的待遇也很难让比较优秀的老师安心工作。在一些贫困地区,在编的教师很少,存在着大量的代课老师,这些代课老师由于缺少相应的理论知识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
3.学校管理不足。
随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我国的进一步推行,学校的教育职责也在不断完善。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校园中的特殊群体,相比其他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及安全问题,需要学校管理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目前学校普遍没有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制定特殊的管理方案,也没有指派专门的老师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专门的辅导和教育。虽然有些地方通过对留守儿童实行寄宿制管理来加强管理的针对性,但这种管理方式由于工作的复杂性,也很难起到相应的效果。
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应对措施
1.注重亲情教育,关注孩子身心健康。
父母是孩子人生最好的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是任何人都没法替代的。父母要尽可能的陪着子女,让其在有双亲关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假如父母由于各种原因必须要外出工作,那么要尽可能做到让孩子就近上学。作为父母,在给孩子提供物质条件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外出务工的地点要尽可能选在离家近的地方,以便能经常回家照看子女,让其能在亲情关爱下茁壮成长。如果父母双方必须都外出打工,那也要保证父母回家的次数,要对经常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2.主管教育部门要加大教育投入。
针对当前我国的优秀教育资源大多数集中在城市地区,而农村等偏远地区资源稀缺的不合理现状,教育行政单位应该努力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比如通过公开的教师招聘考试,选拔一些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去,并对这些教师进行一些实际补贴,以改善这些贫困地区优秀教师缺乏和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另外,当地的教育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前形式不断调整教育发展战略,为实现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做出努力。
3.学校管理方法的改进。
作为适学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在校时间远大于其他学生,学校在对其进行管理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因此,学校要为每一个留守儿童建立一份特殊的成长记录档案,记录他们的基本情况和成长情况,以便实施更有效的教育[3]。同时学校还需要定期指派特定的老师对这些孩子进行家访,以便及时和孩子的监护人进行沟通。对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情况进行详细的交流,双方在发现问题时能共同及时有效地解决。学校做为监管部门,应该把工作具体落实到实处,避免出现具体实施不到位的形式主义。
参考文献:
[1]辜胜阻.易善策.李 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J]. 教育研究,2011(09).
[2]张金兰.公共政策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探析[J].特区经济 Special Zone Economy,2010年6月.
篇10
一、思想意识层面
(一)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与学生对英语教育的认识和重视较低
一方面,英语教师教学观念相对较落后,他们认为课堂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规定教学任务,为了应试出成绩。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几乎超过一般的老师在课堂上有60%时间是在讲解英语知识点,老师普遍侧重于单词用法的讲解,反而忽略英语词汇在交流中的实际应用。
另一方面,学生们只是按照学校的教学章程学习英语,并不明确他们为什么学习英语,该如何更好的学习一门第二外语。在农村,从小受到周围的特殊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城市初中生相比,往往会更加拘谨,缺乏自信,又怕因自已表达错误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导致45分钟一节课完全由老师安排,学生没有自主地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只是接受老师的教学方式,朗读、做题和回答问题,导致对英语的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少。
(二)农村初中生与老师存在错误的学习理念和教学理念
英语不能简单的看做是一门课程,它是一种语言,是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的阐述,掌握一种语言更加有利于我们了解英语背后隐藏的英语文化及世界观。农村的教学不同于城市,不少的学生在完成初中学业后就结束了学习生活,去选择工作。学生们怀有一种错误的学习心态,认为英语课程与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相比,并没有那么重要。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以消极及抵触的心理学习英语,没有将学习英语与社会的现实意义相结合起来,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听、说、读、写和译这五种技能全面发展的学生,达到学生们将英语学以致用的目标。受到农村客观条件的限制,如经济发展不平衡、教学设备陈旧等因素。农村初中普遍存在许多不合理和落后的教学理念,导致教师只是注重传授知识点,忽视实际运用,强调理解做题,轻视口语表达。即使学生们在英语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然而在与外国人进行语言交流中,就回答的结结巴巴甚至连对方的表达也无法理解。有时单纯的着眼于掌握了多少词汇、了解了多少的语法知识和记忆了多少的短语与作文模板的错误的教学理念。
二、师资状况
(一)农村初中师资力量薄弱
在对绥化市农村33所初中学校调查中,发现有87%的现任职的英语教师并非是主修英语专业的,可见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学历层次严重偏低。大多数农村初中学校没有语音教师,甚至仅仅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于城市言,农村教师又很少的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有些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利信息落后,不少优秀教师都不愿意赴农村进行授课,农村师资力量不足。
(二)农村教师的英语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绝大多数英语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语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对英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课堂上,他们只是向学生传授课本和教参上有的英语文化,很少进行对英语文化进行扩充性讲解。教师是学生获取英语文化信息的最重要的来源,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对英语文化和英语文化教学的态度都关系到英语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师对外语文化教学的不同理解,都与其具体的文化教学行为(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有直接关系。而且教师的教学水平取决于自身所受到的教育程度,而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又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素质。提高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对农村初中英语教育。
(三)教育经费不足,教学设备落后
虽然中央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加大了农村教学设备等方面的投资力度,但是由于长久积压的历史和地方政府原因,农村的教学设施还是不尽人意稍微(相对于城市而言)。绥化仍然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城市,农村经济还是欠发达的且存在不平衡,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也导致教育发展的停滞。
(四)传统单一的授课方式
由于一直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英语教学的内容一直存在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的严重现象,教师的英语授课方式和学生的英语学习都是围绕考试,很少涵盖英语渊源、英语特点、英语文化等其他相关内容。此外,许多教师仅仅满足于现状,对于现代的教育理论和现代的教学方法了解甚少。他们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讲授单词、语句、语法等知识点,把学生禁锢在他们设计的框框之内。教师经常运用题海战术。针对农村初中英语发展的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三、学校与地方政府强强结合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我国新时期中学英语指出: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人物,而他们的专业发展决定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软实力,所以应该对农村初中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一方面,提高对英语学科本身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拓宽教师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学识他人的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并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引用并创新教学经验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益。做好对农村教师的在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为农村地区培养出优秀的教师,创造出一批批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二)完善引进教师的新机制
地方政府应该提高教师的各方面待遇,吸引优秀的英语人才来农村任教。有许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来到农村教学,主要是因为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普遍不高,因此,要想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就要适当的合理的提高老师的待遇,特别是要鼓励本地的大学生支持自己家乡的教育事业。以便进一步扩大农村初中的教育队伍。
(三)结合地方优势,创造特色教学法
现如今的英语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更加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是仅仅以教学参考书和教学大纲为标准,向学生们传递知识。而是要求教师对所学的知识精确的掌握,能够形成自己的见解,独立地做出准确的价值判断,将学识与学习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应该不断加强农村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教师的思想素质、教学能力素质、身心素质和英语文化素质。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培养,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个学生英语学习的前提保障。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环境,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联系起来,创立农村特色的教学方法。
四、改善课堂教学的模式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面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设备单一、简陋的状况,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加大投资,改善农村初中英语教育。现在社会的发展更加需要传统与现在的统一,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适当的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集文本、图形、音频和视频等于一体,这样可以激起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它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达到的优越性。它把教学的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切身地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与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