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短期支教的看法范文

时间:2024-03-28 11:43: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短期支教的看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03)

摘要:为了更好研究志愿服务支教活动实践模式,把握高等院校农村地区支教活动的实效,笔者对高校30多名不同专业的支教志愿者在如皋农村六个支教点进行实地调研,对该地区志愿服务支教活动情况进行了分析,旨在增强农村地区支教志愿服务的针对性,以期实现高等院校志愿者支教活动与支教学校的共赢。

关键词 :志愿者;农村教育;短期支教

中图分类号:G645.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7.0028

0引言

农村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影响整个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战略性任务。当前我国农村教育也凸显出一些问题,如教师数量不足,教育观念相对落后等等,近年来,教育部门通过行政推动、政策导向、宣传发动,开展教师交流、支教,反哺农村教育。其中,以在校大学生为志愿者、农村中小学生为受助对象的短期支教,因其形式灵活、时间较短、易操作,逐渐成为热门的一种支教方式,同时也成为推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服务落后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一个新举措。

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将重点放在大学生短期支教对改善农村教育的效果上,希望通过调研支教地点的学生、家长、村民以及其他教育相关人员,得到对于短期支教效果的反馈,探究大学生短期支教对落后农村教育现状的改善情况,为更有效地开展短期支教活动提供参考。

1研究方式与方法

本次调研通过实地研究和问卷调查的方式, 采用自填式问卷和无结构访谈的方法, 运用整群抽样的模式从如皋地区各农村抽取六个支教点(见表1), 共计发问卷506份,收回487份, 有效回收率为96.2%。 本次调查所采用的问卷共计12个问题,以封闭式问题为主,辅之一条开放式问题, 调查前期对各队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技巧展开相关培训, 保证了调研的效果。

关于“大学生短期支教对改善农村教育现状的效果”调查问卷几个问题如下:

(1)您的职业是:

A.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B.学生、志愿者。

C.商业、服务业人员。

D.教师。

E.其他。

(2)当代支教大学生在您心目中的形象是:(可多选)

A. 热情阳光且富有耐心。 B.能吃苦耐劳。

C.亲和力强。

D.自私、言行不一。

E.不能吃苦。

F.做事不踏实 好高骛远。

(3)您对本地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的了解情况是:

A.很了解。

B.了解。

C.一般。

D. 不太了解。

E. 完全不了解。

(4)您认为目前这种大学生短期支教的形式:

A.相当有意义且很有必要。

B.流于形式,没有太大意义。

C.有必要但是不能保证有成效。

D.完全没有必要。

(5)您支持大学生进行短期支教活动吗:

A.非常支持。

B.支持。

C.无所谓。

D.不支持。

E.非常不支持。

(6)您认为大学生短期支教对农村教育的影响与作用在于:

A.浪费资源,扰乱农村教育自身的发展进程。

B.微乎其微,由于短期支教时间短、人员更换频繁,只能解决受援方一时问题。

C.为农村提供了优良的教育,带来了很多先进的思想,对改善农村教育有很大帮助。

D.给当地孩子带来了努力学习的希望,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7)您认为短期支教多长时间合适且卓有成效___________

(8)您认为大学生支教去几天或者一两周会给当地带来什么影响:

A.促进大学生与孩子们的交流。

B .更多的是带来不便。

C.收效甚微浪费时间。

D.视具体情况而定。

(9)您认为短期支教对当地受援学校的影响是:

A.无所谓,对于志愿者的要求,学校可以选择不配合。

B.支教大学生的到来补充了师资力量,带起了新的课程如艺术、书法等。

C.可以提高受援学校的知名度,获得社会的关注。

D.学校需要专门接待安排志愿者得食宿,并且要重新安排学校的教学计划,会造成一定的经济与教学负担。

(10)您认为短期支教对受援学生的影响或作用是:

A.由于文化、年龄、性格等各方面差异,受援学生可能被大学生某些行为误导。

B.支教大学生缺乏必要的教学技巧,浪费了受援学生的假期时间。

C.可有可无,受援学生得不到实质性的帮助,对他们来说没有意义。

D.课本上的知识能带给他们的很少,但能介绍其他方面的知识,会给学生一定的收获。

E.非常有益且对他们以后的理想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11)您认为下列哪些建议最能完善短期支教政策:

A.完善对支教大学生得管理措施,加强对支教大学生得相关培训。

B.高校、受援学校及相关部门重视短期支教,积极配合支教大学生。

C.完善对支教大学生的激励措施,激励更多大学生参与到支教活动中。

D.加大支教得宣传力度,号召更多的大学生进入支教行列。

(12)请您说一说对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看法与展望。

2研究过程

本文围绕课题目标开展先期准备工作和调研工作,联系调研学校,制定调研计划、问卷。利用2014年暑期集中开展调研工作,进一步收集并完善调研数据。联系农村的村委会,找到家庭确实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困难学生成长和教育的状况。期间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对受援薄弱学校开展帮扶。争取社会支持,捐赠图书、体育用品、学习用品,并设立一些共建项目。与受援学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对受援学生进行生活、学习的帮扶。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印象

调查发现,大约有80%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热情阳光、能吃苦耐劳,说明当代大学生的形象还是被广大人民认同的。当然剩下两成人认为当代大学生自私、做事不踏实、好高骛远等,总的来说,当代大学生整体形象还是很好的,其中一部分人的行为举止值得认真反思并加以改正,48%的人对当地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并不是很了解,可见大学生进行支教的宣传力度还不够,没有让广大群众都知晓这一活动。因此,我们可以在平时进行支教活动前大力宣传这一活动,以得到广大群众以及学校的大力支持,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3.2大学生短期支教的必要性

41%的人认为大学生短期支教有必要但是不能保证有成效,13%的人非常支持大学生进行短期支教活动,但是也有36%认为无所谓,34%的人认为大学生短期支教为农村提供了优良的教育,带来了很多先进的思想,对改善农村教育有很大帮助。在短期支教多长时间合适且卓有成效问题上,普遍认为一周较为合适。访谈中我们还了解到对于教师匮乏的农村学校,开展大学生支教尽管很有必要,但是由于大学生缺乏必要的教学知识与技巧,支教效果一般。同时由于短期支教志愿者与孩子相处时间短,往往刚熟悉环境就要离开,在心理和教学上对当地学生都是比较大的打击,从而导致了支教收效甚微。

3.3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效果

通过调查发现,对受援地区以及受援学生的影响与作用,认为收效较好的,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对学习认知的提升。由于支教大学生角色,较任课教师更容易让学生接近,学生们在对待学习的态度等方面会有所改观。二是对学生知识的提高。学生的进步更多的是得益于平时老师正常上课的效果,但是学生在支教后学习态度潜移默化的转变足以说明短期支教带来的影响。三是对家长观念的影响。支教者所能做的最多的也就是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输入新的观念。

4结语

通过调研,我们对大学生短期支教的印象,大学生短期支教的必要性,大学生短期支教的效果有了深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短期支教提出如下建议。

(1)完善政策,建立大学生支教的服务平台。让大学生支教工作,受援学校愿意接受,支教生活有保障,教学活动有计划,支教后续工作有联系。

(2)搭建平台,对家长进行补偿教育。比如,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发放教育光盘、小册子或者传单等。让农村家长意识到自身对子女教育的可参与性。明白教育不仅仅是老师学校的事,他们自己也应该力所能及地去教育,帮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提高家长的文化水平,系统地长期地向家长普及正确优秀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

(3)经费倾斜,支持农村教育。改善农村教育办学条件,特别是对生源较少的学校,要给予足额的经费保障。落实特殊津贴,鼓励教师扎根农村教育一线,引领在校大学生毕业后投身农村教育一线。

(4)科学评估,促进支教工作健康开展。大学生支教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社会实践活动,高校要建立相关评估制度,科学评价支教的效果。

(5)加强与被支教学生的长期联系。在这方面有些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例如江苏科技大学船海学院在2014年父亲节组织志愿者来到宿迁宿豫区曾经支教过的村庄,开展了“寻访留守儿童,说出对父母的一句话”活动,通过“悦读会”、“给镇江小朋友的一封信”系列节目将社会的关注带到支教学校,加强了和支教地区的联系。

参考文献:

1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2风笑天.方法论背景中的问卷调查法[J].社会学研究,1994(3)

篇2

社会实践作为广大青年学生触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大众的重要形式,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学生支教工作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支教社会实践报告1实践感悟——我们踌躇满志地去,硕果累累地归。

带着梦想,带着笑脸,与孩子们共享教育甘甜。

托起希望,托起明天,与孩子们共建情感源泉。

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就在于经历生活,体会生活,感悟生活,感恩生活……

第一次支教心情很激动,有一种神圣的感觉,送人蜡烛,心存光明。一直都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感觉像温室里的花朵,没有去过落后的农村,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和困苦。听去过农村支教的同学说,有的地方确实很落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住宿吃饭都是问题,我不能想象那是一种怎样的状况,只能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去农村走走看看,长长见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农村孩子带去外面世界的信息,这就是我去支教的初衷。

带着一份执着的信念和一颗热忱的心,我们暑期实践小组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来到江西省泰和县实验小学,将在这里度过难忘的七天支教生活。

我们支教的小学和住宿的宾馆都在县城中心,这里给我第一印象挺好的,和我想象中的艰苦环境差远了。站在校门外远眺,崭新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整洁的绿化,大家都感叹如此优越的条件根本不需要我们来支教。询问小店的阿姨,得知这是县城最好的小学,我想这次支教应该是一次愉快的夏令营之旅。

我们下榻在教育宾馆,尽管住宿条件有些不尽人意,但是教育局局长郭叔叔的热情欢迎让我们很温暖,少一些旅途的劳累。第二天我们去学校拜访校长并了解学校具体情况,他们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我们交代了上课注意事项并留下了联系方法,为了确保安全学校每天给我们安排了下班的老师。因为我们来的时候已经放假了,所以没有见到所谓的“学生”。

第三天早晨安排小朋友破冰。印象中农村的小孩应该是乖巧害羞的,对我们的到来陌生又好奇。但事实证明我错了。支教的小朋友很聪明很大胆,活泼好动,对我们一点也不怕生,俨然不把我们当“老师”。第一天见面就有很多迟到缺勤的现象,我们在王校长的协助下好不容易把他们按班级安排好座位,管好纪律。开始自我介绍,先是支教的同学然后是学生。我们自我介绍时候都会把名字写在黑板上并交代一下自己交的课程。

那天发现龚礼佶很适合支教,很会哄小朋友开心,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很有老师的风范。薛龙很有亲和力,非常受小朋友欢迎,被围得水泄不通。支教具体事宜由王玲负责安排,她很尽心尽力,我们支教组有了她工作才开展得井然有序。

自我介绍结束后我坐在第一排小朋友旁边,向他们了解情况并增进感情,几天后我就要给他们上课了,说实话还是有点紧张,对上课一点经验也没有,小学老师不好当啊。一个早上我们很多时间都是用来维持纪律的,这是个严重的问题。他们和我想象中农村的孩子太不一样,个个都很活泼、机灵,争强好胜,乐于表现。

我旁边一个叫王宇轩的男孩就拉着我说自己如何出众,喜欢数学,爱好古典文学,擅长书法,一听说我是教地理的,就和我谈起中国地图,我不得不承认他们很聪明,而且多才多艺,比我当年强多了。后来王校长任命郑金香为班长,小男孩就愤愤不平地告诉我,郑金香有亲戚在学校当领导,奶奶是小学门卫。哦呵,现在的小孩子真不简单,小小年纪就懂世道,还把话讲得如此圆滑,我不禁感叹道。他们都是五年级的优秀学生,分别从七个班里挑选出来,很多小朋友家境不错,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比起城市小孩毫不逊色。

下午是活动课,我和支教组的几个同学一起去学校帮忙维持纪律。小孩子真的很闹,我们几乎个个都扯破了嗓音,但仍然很难震慑住他们。可怜的薛龙,感冒还没有好,拿着大喇叭主持活动,估计下课后嗓子就哑了。我们把小朋友分成三队,分别由龚礼佶、曹荣华、顾梦颖带领。我负责登记比赛分数,程楠拍照,王玲帮忙维持秩序。比赛开始紧张有序地进行,小朋友们集体荣誉感很强,参加比赛的奋力拼搏,其他组员在一旁加油助威,小组长把大家紧密地团结起来,协调各方矛盾。每轮比赛结果出来,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不过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嘛,玩得开心就好。最终顾梦颖带领的战龙队取得了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

小朋友的体力精力果然很好,一个下午的活动让我们个个疲惫不堪,他们仍旧活蹦乱跳。真的太累了,我找把椅子坐下,边看他们比赛边休息,不禁使我想起自己的童年,曾几何时,我们也是这般天真无邪,这般无忧无虑,也会为小事和同学吵得面红耳赤,也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回过来想想觉得他们很可爱,活泼又充满朝气,于是我又站起来走进他们,融入其中的快乐。

这天下午是支教来最累的半天。大家个个筋疲力尽,但是和小孩多呆一会儿就多一点儿感触,多一份喜悦和收获。

早晨是我的地理课,终于要蹬上讲台了,有点紧张有点激动。我一大早起来同梦颖去学校,把课件拷到电脑上预演一遍,因为里面有许多flash,但愿电脑不要临时罢工。我教的是“中国行政区划分”,重点教他们如何认识地图,掌握各个省市的名称、简称、地理位置和轮廓识别。小朋友很聪明,瞬时记忆能力很强,一教他们马上就能掌握,提问时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回答。本来打算让他们把各省轮廓图拼成中国地图,动手环节比较有趣味性,但是因为有的小朋友没有准备好材料,我只能把他们分成两组,各派代表上来在电脑里计时比赛。这节课上下来很顺利,我很满足很开心,不知他们收获如何。站在讲台上经历着由学生到老师的角色变化,让我感觉更加自信和成熟。

突然想起韩愈《师说》里的一句话: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发现自己哪项都不符合,不免有点失落,不过课前课后我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很充实。和孩子们相处的时间尽管不长,但在一起时很融洽,我切身体会到做一个教师的责任、艰辛和荣耀。当你看到他们按照你的要求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的认真和投入并取得成果时,那种感动和幸福是难以忘怀的。他们凝望你那清澈的眼神,充满希望和憧憬,永远驻留在我的内心深处。

孩子们天真善良,调皮可爱,有时你会从他们身上看到生活的映射,那种暖暖的笑和纯纯的爱,纤尘不染,喜欢和怀念那种纯真的感觉。从支教中我体会带小孩需要耐心和爱心,孩子们的心是很敏感的,极易受伤,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要让他们觉得你有偏心。要学会尊重他们,鼓励和表扬他们比粗暴地批评管用的多。正因为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给我们的生命增添许多感动和责任。

支教的工作是艰辛的,支教的生活是充实的,支教的心情是欢愉的,支教的感动是真实的。转眼间支教已经接近尾声,虽然时光无情地流逝,但支教的情形仍历历在目,感受仍然驻留心间。

支教社会实践报告2大二学年的暑期如约而至,针对这次社会实践,我有幸参加了文法与外语学院支教队的招募,并从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这支队伍的一员。背起行囊,带着最初的渴望,在张晶书记和闵文副书记的带领下,同另外13名同学一起开始了一场首踏京山支教行。在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杨集镇小学,从7月7日到8月7日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一席九个女生和五个男生一起开启新的生活篇章。而与我们朝夕相对的即是一群00后学生,小至幼儿园,大至小学六年级。

作为一个普通的班级,我参照着这所小学的课程表为这52个小学生量身打造了专属于他们的课程表。当然,也属于我们这14个老师。因为有的学生的家距离学校有好一段距离,所以我将课时从固定规格中的4+3模式浓缩为4+2模式。安排两个班级的课表,可真是煞费一番苦心。而我在这个支教过程中,则是担任高年级的作文老师和低年级的普通话老师,偶尔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太过调皮而帮着体育老师代课。

我们习惯将完整而有规律的一天安排为:上学、放学;吃饭、午休;上学、放学;吃饭、晚休,其中偶尔穿插着数个同小学生们在操场、教室、宿舍,总之在这个学校的角角落落里闹腾的时间。不知是不是因为面对的人是一群00后的孩子们,我这个名副其实的90后不曾感到一丝不好意思,甚至在第一次见面是就将手搭在他们的肩上,可以说在这个混熟的过程中,我如鱼得水。当然这里面不乏有难以搞定的学生,或是上课时嬉笑得不规不矩,或是一副不苟言笑的镇定自若。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至始至终都要学会这不以大学生的姿态来高高在上的对待这群小学生,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平等交流与沟通的氛围。

而在这里,我也不得不在这一个月的支教活动后对支教衍生出另外的看法。毕竟网络上反对支教活动的号召不绝于耳,因为觉得正处童年中的孩子们被硬生生的剥夺了假期,更甚至是在支教队员潇洒的离开后徒留孩子们过多的想念。当然,我不否认这样的说法有其根据性,但是我也想用“利大于弊”四个字概括一下我眼中的支教。

第一,学生们是自愿报名参加支教活动,小学校方及参加支教行的我们并没有硬性强求任何一人参与。

第二,当然,其中不乏有家长强制要求自己的孩子在暑期进行上课,但这只占五分之一的比例。与孩子们参加培训班相比,也许我们带不去太多的知识,但是我们带给了他们更多的快乐。我们也和学生们达成了协议,如果他们之中的部分人实在不想来,我们甚至可以和其家长进行洽谈,还孩子一个完整的暑期。

第三,我们不教常规知识,例如数学和语文。年级和年纪的各不同造成了我们不想教他们已经学过了的东西,也不想教他们即将会学的东西,思想汇报专题毕竟在某个时刻会减少他们的积极性。而是将手语、手工、魔术和日语这些他们鲜少接触的东西带进他们的生活。

第四,谈谈所谓的“弊”。除了给校方带去的日常麻烦之外,似乎只剩和孩子们平日接触中所积累的感情不曾被轻易的抹去。

20__年的暑期社会实践让我收获不少,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在与小孩子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更或者说是在为人出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善于与他人沟通

无论何时何地,这一点都在与他人的交往合作中显得至关重要。用一句耳熟能详的语言解释就是: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与感情进行传递和反馈的桥梁,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因为和学生们的年龄存在差异,因而导致我们看问题的角度有错不同。但是作为从小学阶段过渡来的我们,多少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分析问题。但是年龄尚小的他们,却不一定理解我们的做法,因而叛逆。这个时候,需要的则是一种心平气和的沟通。

就像学生们不喜欢写作文,我却会耐心的告诉他们:我希望从他们自己的文字中了解到他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直观而方便。于是,他们就会想尽方法的用词汇修饰自己的文章以便我更容易的记住他们。就像学生中的这么一段开头:我是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开朗女孩。于是,我很自然而然的记住了这个女孩叫做张碧辉。而每次听见这句话,在反射弧的作用下,脑袋里的第一映像也是她。

支教社会实践报告3很幸运的,今年暑假我去山西吕梁地区参加了一次很有意义的短期支教活动。说它短期,是因为整个支教过程为期不过十多天。不过,虽然仅仅是短短十多天,我认为它带给我的,我们的,以及山区孩子们的收获却是巨大的。

作为队伍中一名党员,我觉得有必要站在党员的立场上来写点什么。首先要感谢校党委,感谢院团委,感谢各位老师,在这喜迎校庆60年的隆重日子里,给了我们这个机会,能够让我们深入到大西北地区去体验一下贫困山区的艰苦生活,让我们大学生真真实实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深入群众,锻炼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我们敢为人先的卓越品质,达到让我们服务社会的目的,大学生自我总结,为以后我们大学生步入社会做好良好的衔接工作。同时,也感谢山西省吕梁市教育局的大力配合与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让我们的支教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再者,要感谢接待我们的学校--段家湾小学及吴海龙校长,感谢吴校长十多天来对我们的教育工作的支持与鼓励,感谢校长提供的无微不至的帮助。最后,感谢我和我的队友们的共同努力,得以让此次支教活动顺利完成。

其次,谈一下关于短期支教的看法。对于短期支教,很多人包括很多老师,都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短期支教,起不到实质性的传播知识的作用,相反的,由于支教期间,孩子和去支教的大学生相处气氛非常融洽,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这反而会让孩子养成随意和师长开玩笑的不良品质,甚至会将这品质带入到开学后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去。因此,很多人并不看好短期支教。对此,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能因为这臆想出来的“弊端”就放弃我们这爱心活动的进行,而且,经过我们几年的总结以及对支教地后续的信息收集和反馈,事实证明,那些所谓的担忧是不存在的。对于“短期支教起不到实质性传播知识”这一说法,首先需要澄清的一点是,我们去做短期支教这个活动,并不是去教孩子们语文数学,我们要做的,而且一直致力于做的,是将大山外的世界以一种美好的的方式呈现给他们,让他们构建起自己的人生理想,让他们构建自己的人生宏图。就拿今年山西吕梁支教来说,我们给孩子们准备了书法、手工、地理、科学、创造学、趣味英语以及传统文化知识等涉及各个方面、各个学科的课程,为的就是拓展孩子们的视野,学习张丽莉事迹心得体会,让他们多接触一些新颖的事物,不至于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我们更希望他们对我们所准备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以后就致力于此领域的研究。另外,对于“孩子容易养成随意和师长开玩笑的不良品质”这一观点,我是不苟同的。在这十多天的支教生涯中,我们确实和孩子们相处很融洽,在课间我们一起做游戏,一起打闹、玩耍。但是,在课堂上,孩子们却是非常的认真听话的,当然也有一些调皮的孩子,上课接话茬,做小动作,不过被我们队员以师长的威严镇住之后,这种情况就再没发生过。通过我们对于孩子们的了解与认知,我们相信,再者,在这次支教过程中,作为一名党员,我更是肩负着我们党支部爱心基金发放的重任。我们党支部的基金会--信基金,于今年向“同心圆”计划支教队捐赠资金一万元,其中,对于山西吕梁地区,资助贫困山区儿童0人次,共3300余元。我们支部成立信基金的目的就是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奖学金、助学金,倡导同学们捐出一部分用于资助贫困山区儿童,这一举措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学院内形成良好的氛围,同学们捐助也非常踊跃。另外,今年对于山区儿童的的捐赠,我也是感慨颇多。山区儿童的的确确非常贫困,但是受资助的儿童的学习成绩,以及自身素质也确实存在差异,可以说是良莠不齐,对于资助一事有待于建立新的受资助人员考察方式,以确保资助资金发放到品学兼优的山区儿童手中,让资助资金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再次感谢党支部成立爱心基金会--信基金,为山区贫困儿童带来了远方的温暖。

最后,祝愿我们的信基金在以后发挥更大的作用;祝愿山区的孩子们早日考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祝愿我们蜗牛小队的每一个成员一步一步爬出自己的精彩!

支教社会实践报告4实践单位:_县_镇_小学

实践时间: _年_月_日至_年_月_日共近18天!

实践目的:社会实践活动已逐步成为了引导、教育和服务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增长才干的有效形式,是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学习工农,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道路,失志报效祖国的重要载体。同时学校与学院也大力的号召大学生实践。和我们自己为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我们结合了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长久以来的打算,顺应社会的需求。我参加了“_大学_志愿者服务团支教”,锻炼自我,服务新农村建设!

_县_镇_小学的基本情况:老师七人,在校生97人,在我们开课几天后学校的学生达到120人左右,开一,三,五,六年级,课桌较差,设施极不完善,教室共七间,在用教室共四间,操场就一个简易的篮球场,其它是泥巴地。体育器材稀少!学生有些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将近二十多个同学中午都不回家吃饭!各方面的情况都很差,但学生们很懂事!有些学生是跟爷爷奶奶一起住,有些是与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路很难走,坡度很大!本情况:老师七人,在校生97人,开一,三,五,六年级,课桌较差,设施极不完善,教室共七间,在用教室共四间。

实践方法:走访调研、组织活动、支援教育

实践队人员组成:

领队:_、_(化工学院)

队员:_、_、_、_

_、_、_、_

_、_、_、_

实践纪实

_年_月_号下午8点整,我在_等我的队员们,我知道他们一定很辛苦,由于去_要赶客车,从_来最好是坐_,这是早上6点的火车,他们只能在_火车站熬一夜,在_正是最冷的时候。

_年_月_号早晨11点钟,在_购买了一点物资我们匆忙的坐上开往_的最后一班车,经过3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在下午两点钟左右抵达目的地_小学。我们带着大大小小的行李穿过人群,来到了学校。校长很热情地招待我们,为我们处理住宿的问题,以后的的几天我们将住在这里。晚上大家整顿安置好东西,计划了未来几天的事情,带着旅途的疲惫休息了。

支教记事(一)_年_月_号

今天起了个大早,开学第一天,什么都有点陌生。即然有两个学生比我还早,洗漱完毕准备动员大会!大会上_校长的发言还是很给力的,我们志愿者自我介绍那样伟大!下午,大家哄哄烈烈的把惟一的一小块脏兮兮的操场用水冲干净,抬水有点辛苦!还是有点累下午三年级的第二节课是我的,我上的是体育课!我叫大家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与梦想,但同学们很害羞,基本上不说话,偶尔有学生说也只是寥寥几字:大家好,我叫_!同学们基本上的梦想都是成为一名老师,少部分同学希望成为一个好学生,有一个同学希望成为一名警察为人民服务,有一个同学希望能好好读书!同学们的梦想与他们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自我介绍完后,我带他们去站队,我给他们说我上办公室去拿羽毛球与一些玩的东西,如果我回来队没有站好就不能完,结果我回来他们站得好整齐!我都有点觉得是不是他们怕我,也许我有一点严厉了吧。

(二)支援教育活动是我们此次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决定在孩子们进行一些活动,给孩子们编排临时课表,给孩子们上课,为他们讲一些平时接触不到的东西,丰富农村孩子的知识面,开阔孩子们的视野。我们在_小学15天的支教时间里开展了作文大赛、书画大赛、歌咏大赛、运动会、文艺汇演等,让孩子们见识一些没有见过的东西,同时也是为了增强更多的学生自信心。支援教育期间,我们为孩子们开设了多门课程,其中音乐、美术、体育、生物、手工为孩子们平时基本接触不到的内容,针对情况,我们酌情为这些科目增加了课时,而英语、语文等科目,由于受当地方言的影响,普遍存在发音等方面的问题,我们侧重对其纠正。

(三)_年_月_日 晴

今天是情人节!无感觉,今天印象最深的是去家访,我和_去总共家访四家!总共学生13人!我们去家访_,他居然叫我在这里教他们了,我说老师和你们一样也是学生,也要回去读书,老师还有几年才能毕业!老师还有几年才能毕业,老师回去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他说毕业以后来这里教书啊!我说看吧,因为小孩子真的不能给他承诺什么,特别是他对有感情的人说的话会记得特别清楚。所以呢,不能乱承诺!我觉得呢,这里的小孩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不礼貌,我想是以前学校老师根本没有东西借给他们玩,通过我纠正了几次,现在借东西会先叫老师了,情人节21岁我在_小学支教,有点累,也有点小感动!每天都很高兴!一年级的很多小同学还给我糖吃,真好玩,他们读书你声音有多大他们就有多大!一个感觉,他们读书声音太有激情了!很喜欢教一年级!

(四)我们在出发之前就精心计划准备了有关支援教育的事项。我们实践队每位队员都针对自己负责的课程认真准备了有关电子课件,积极丰富课堂内容;我们还准备了篮球、羽毛球、跳绳、跳棋、乒乓球等多种体育器材,丰富孩子的活动内容;此外,我们还为孩子们准备了奖状、笔记本、铅笔等文具,奖励优秀,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际课堂经历式教授语各方面的课程,引起孩子们的广泛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中。同时,实践队队达外界信息,为孩子讲述山区之外的世界,引导孩子们产生对大学的向往,认识到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促变命运、创造未来美好生活的必要性,从根本改变

(五)_年_月_日

来_已经家近10天了,我感觉我们的教育不够严格,有点娱乐化了!我有一点不满意,我自己上课我有点不满意,学生多了许多,学生年龄与知识水平上也有一定的差距,上课有点不好把握。这里的学生通过这段时间的家访,我们发现这里的学生有几家相当贫困,但我们的力量真的微不足道!我们能提供的帮助是那样的渺小,这里的学生非常懂事,也许这就是他们高于城里的人的财富!但我又想起了高中老师说的她亲身经历的一个学生给她说的一句话:“人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钱,一个人什么都可以有就是不能有病”,对于他们我们真的有点伤感,一个是_,我们的老师去他家家访的时候,他可能害怕我们去他家家里,他怕我们嫌弃他家太简陋了,早早地就把椅子抬到门前来给我们坐,他父亲去世了,我们也不好意思去追问,他说他母亲去外面打工了,由于一些顾虑我们没详细问,因为我们猜测他母亲应该是不管他了!他和他爷爷住在一起,有些我们也不好意思详细问,怕引起他内心的伤痛!毕竟他还只是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他还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来读书,他给我们的感觉像这个家的小主人一样,但他真的太小了!

(六)我自身的不足:有时上课过于严肃,以至于有时候想活跃一下班上气氛都感觉有点别扭!上课的连接跨度有时有点大,另外一个原因这里的条件受限,因地制宜啊!我原先打算的是来这里开体育课与数学课!但由于是冬天,加上_的天气,基本上每一天都是小雨,这里的可用的操场——一个简陋的的篮球场!所以我的备课基本上行不通,对于一年级我开始交他们《三字经》,但他们声音太大,很让我震撼。的连接跨度有时有点大,另外一个原因这里的条件受限,因地制宜啊!

通过前后十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我想实践队的每一位队员都会学到很多东西。

大家体会到了深厚的友情。从来自各个班级、各个学院,到相识、熟悉、互相配合、一起工作,这个过程让大家享受到了合作的愉快,体会到友谊的可贵,同样让大家更进一步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支教社会实践报告5少年智则中国智,新一代的青少年代表了祖国明天的希望。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于情于理都要为之倾注巨大的关怀和帮助。为了帮助贫困的孩子,为了让祖国的花朵开得更加灿烂,同时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在__年8月,我们决定去伟民学校为那里的孩子们解除他们的疑难。

时间如白驹过隙,短短二十天的时间转眼稍纵即逝。第一次站上讲台的激动,那一声亲切的“陈老师”,那一张张执着的面容,而今回首内心的那份悸动仍记忆犹新。这次支教时间虽短,但这却是我度过的非常有价值的一个暑期,我从这些孩子身上学到的远比我授予他们的还要多。

支教的日子是辛苦的,农村生活条件和教学条件的艰苦是我们不曾想象到的,还记得到学校的第一天,我们用砖头搭起了一个灶,做了我们的第一次大锅饭,很多生活用品都要自己准备,住的是那里学生宿舍,晚上睡的是铁架床,条件非常简陋。从来没吃过这种苦的我们,一开始实在觉得委屈,但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支教对我们每个支教老师来说,应是一次磨练,毕竟它打破了原有的生活规律,要求我们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

而且支教的日子里虽然很辛苦,但也是快乐的。这里的孩子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感动,让我们觉得再辛苦也得坚持下去。一开始,孩子们有些腼腆,显得有些拘束。可是他们身上的朝气和渴望是无法遮掩的,和他们在一起可以勾起许多儿时回忆。我们和这些孩子年龄本来相差不大,就像他们的哥哥姐姐一样,他们会在课余时间来寝室和我们聊天,会和我们说他们的心里话。虽然他们叫我老师,但我知道,他们早就把我们当成了哥哥姐姐,他们用那么纯朴的方式表达着他们对我们的喜爱,摘下家里长的最好的水果送给我们吃,放了学就赖着不走还缠着我们一起去逛他们的家乡,跟我们一起聊天、谈心。

孩子们总是有贪玩的心理,包括我们现在,能有谁敢拍案而立说自己不爱玩,没有惰性呢?给孩子们安排活动的时间这项举措很科学,只有得到休息的大脑才能更灵敏的解决问题,就像弹簧有了必要的松弛才会永远保持富有弹性一样。

其间,我担任的是数学老师,同学们的基础很差,这对于没有一点教学经验的我来说无疑是一大考验。不知道教案该怎么写,也不知道是怎么个上法。但也没办法,最后还是回忆了一下以前老师是怎么教我们的,然后基本上就按照老师的方法教。幸好同学们都很配合,不懂的地方也能及时的提出来。

为了上好那些课,我除了整理自己几年来摸索出的点点滴滴,我主动向他们老教师学习经验,与支教教师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交流各自的'心得,时不时的更不择时不择地的“即时研讨”学上的困惑,我仔细阅读,潜心研究,认真钻研,深入思考,从理论上武装了自己。通过学习和总结,我的理论水平有了长足进步;通过实践和反思,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觉得作为一个人,出了工作以外肯定还要处理很多其他的事,同样小朋友除了作业以外还有其他的想法或问题,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有限的时间为孩子们解决各种学习上或是生活上的问题,使有限的活动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所以,我们可以划拨出一份时间给孩子们讲讲生活,讲讲我们经历过但是他们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使他们的大脑除了作业和游戏以外再融入其他的内容,使孩子们尽早脱掉稚嫩的外衣,成熟起来,肩负起国家兴旺,社会和谐的重任来。

篇3

[论文关键词]师范生免费教育 政策实施 风险预测

师范生免费教育是我国政府为实现教育公平战略和促进教师教育发展而实施的政策,其目的在于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投身教育事业,均衡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和各地区的教育资源。笔者认为,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过程是政府、试点高校、免费师范生、农村中小学等多角关系的展开过程,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慢慢延展、扩大开来。当然,任何一项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都不可能达到最优状态,往往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密切关注政策的实施状况和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行动调整和风险规避,才能保证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稳步开展和长效实施。

一、政府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受到的压力和阻碍

我国政府长期致力于寻求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路径,师范生免费教育就是一项教师教育领域关于师范生培养与分配制度的改革。该项政策的出台正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从而提高人才质量、促进国家发展。也正因为如此,在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政府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首先,政府需要以一定的资金投入来保证政策的有效实施。这些资金投入一是主要用于执行政策中“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补助生活费”等具体优惠措施,二是主要用于提高教师待遇、改善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教学条件。事实证明,这种由“政府埋单”的特殊倾斜政策对于农村和贫困家庭的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6所试点师范高校2007年的免费师范生招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十分可观,仅东北师范大学就招收了1528名免费师范生,其中农村生源达60%以上。这不仅保证了成绩合格的贫困青年能够上得起大学,对政府来说也是一笔收益率很好的投资。如果免费师范生都能顺利地被输入基层教育系统中,无疑会有效提高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其次,政府还需对免费师范生毕业后的工作进行合理分配。免费教育除了在经济上有优惠措施之外,另一大吸引力在于免费师范生毕业后能够被直接安排从事教师或与教育相关的工作。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甚至研究生找工作难的问题也愈发严重,免费教育无疑减轻了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压力,使他们可以专心扎根教育。同时,由于目前我国中西部许多基层中小学缺乏合格师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既能够有效解除师范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风险,又可以缓解落后地区基层缺乏优秀师资的困难。再次,政府还需不断根据政策的具体落实情况及社会的反应对政策进行调节。在2007年的招生中,6所试点师范院校许多专业只招收免费师范生,阻断了部分高考毕业生就读这些专业的意愿。在2008年的招生中,政府调整了招生策略,报考这些试点师范院校的高中毕业生可以不受录取专业的限制,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专业。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是一个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面对着一定的压力和挑战。免费教育是一种封闭型的教师教育的培养途径,部分免费师范生甚至是在未完全了解政策的情况下选择免费教育的,如果他们在毕业后因不愿意从事教学或与教学相关职业而采取违约行为,政府将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来面对和处理相关问题。目前的政策规定是:如果免费师范生违约,他们将需要退还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及缴纳一定数额的违约金,生源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还有权公布违约学生的不诚信记录。这些措施当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违约行为,但是在当前契约意识不强、诚信观念淡漠的社会语境下,不少免费师范生都或多或少地抱有“先去上学,其他以后再考虑”的侥幸心理。因此,单一的经济惩罚和诚信机制约束还不足以控制违约行为。另外,为了保证免费教育的长期有效运行,吸引更多学子为基础教育服务,政府还需做好相应的保障工作,如尽量保证免费师范生毕业后能够有编有岗。这无疑需要试点师范高校与地方政府之间达成良好的协作,合理为免费师范生安排就业岗位。

二、试点高校进行免费师范生培养的困境

师范生免费教育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师范生定向培养模式为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输入优秀的教师资源,从而提升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综合质量。试点师范院校作为免费师范生培养的承担者,是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需要领会政府的教育战略目的,在免费师范生的招生过程中严格把关以保证生源的数量和质量,还需要与地方政府和基层中小学精诚协作,对免费师范生进行合理分配和安排。更为重要的是,试点高校需要确立制定合理有效的培养方案,真正把学生培养为能够适应基层教学工作的高素质教师。事实上,各试点高校已经初步探索出具有各自特色的免费师范生培养方案,如北京师范大学的“名师导航”计划,华中师范大学的“实习基地”,东北师范大学的“课程设计同课改相结合”等。可以说,各试点高校正在以加强免费师范生教育的师资力量,为提供免费师范生实践机会、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等方式,不断进行培养方案的探索。

免费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为农村基础教育输入优秀的师资力量,这要求各试点高校在确立学生培养方案时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考量。目前我国部分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较差、师资力量不足,农村教师不仅需要同时承担多门课程,有的甚至还需承担行政职务。所以高校的学生培养不仅要丰富免费师范生的科学知识,而且要加强师范生作为教师的职业性训练,重视和培养教师职业道德,促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教学心态适应农村的教学环境。

当然,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只是试点高校落实政策的第一步,具体的效果还需要通过对免费师范生学习和生活状况的观察才能实现。对东北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的调查数据显示,有28.1%免费师范生认为自己“缺乏学习动力”,25.5%的认为“专业课程较为枯燥”,23.8%的认为自己“学习目标不明确”。很多免费师范生表示,因为学费、住宿费等费用有了基本保证,再加之毕业后一定时期内自己左右不了自己的工作去向,因此感觉在学习上缺乏压力。免费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最优秀的教师并使之并立志从事教师职业,但如果免费师范生缺乏自主学习动力,恐怕将很难达成这一目标。因此试点高校需要在教学力量、教学条件上下工夫,在对学生思想的培养上也要采取相应措施。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薛康认为,培养免费师范生的目的必须明确,即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因此在免费师范生队伍中,激励机制必须建立起来,相应的奖惩措施必须建立起来。这样,免费师范生的队伍才不会因此缺乏竞争性。

三、免费师范生在职业认同和未来发展上的困惑

免费教育为师范生,尤其是家庭较为贫困的师范生提供了经济和未来发展上的支持。根据调查,东北师范大学首批免费师范生中有60%以上的人认为自己将长期为基础教育服务。从这一点我们至少可以初步看出,免费教育能够刺激和鼓励更多的学子投身于为我国基础教育服务的行列中来。这是不是意味着免费教育已经卓有成效?调查数据显示,分别有14.6%和13.9%的免费师范生对服务期结束后的就业再分配问题和农村支教条件及待遇表示担忧,超过40%的师范生对“支教时不得考脱产研究生”这一政策限制表示“很不赞同”,这表明免费师范生十分重视自身的职业前景和未来发展状况。

在调查免费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看法时,大部分免费师范生认为教师职业社会地位一般、薪金待遇一般、工作压力较大、发展前景一般、精神生活一般、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而对农村教师的总体评价则更低,可以说免费师范生对于教师这一职业还缺乏应有的认同度。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教师职业吸引力的不足将影响免费教育的进一步招生和政策的长效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及其作用的发挥是一个长期过程,它不能仅靠经济或道德上的吸引和约束来维持,而必须通过树立教师职业的外在权威,加强教师职业吸引力才可能实现。因此,必须通过改善农村地区教师的待遇和地位,拓展教师的发展空间,改善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等措施,增强免费师范生对于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促使他们树立长期从教的决心。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当前大学生劳动力就业市场和教师培养日趋开放的大趋势下,必然有部分免费师范不愿意从事教师职业或不愿意长期从教,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免费教育的实施力度和效果。考虑到个人的自由发展权利,在对这部分学生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的同时,政府和试点高校需要从整体上考虑免费师范生未来的发展,如放宽免费师范生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限制条件,建立起师范生服务期满后的再就业服务体制等。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仍将面临着一定的投资风险。

四、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的局限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广大农村地区对于优秀师资的需求量也在快速增长,国家通过对师范院校给予相应的支持来强化其教师教育的特色,从而更多地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师资。那么免费师范生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呢?根据对东北师大免费师范生选择免费教育原因的调查来看,22.1%的学生因为“喜欢教师这个职业”,26.6%的学生是为“缓解家庭经济压力”,17.6%的学生是因为“提前批志愿录取”,其他还有“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录取”等各种原因,只有约20%的考生是因为对教师职业的热诚而选择免费教育。加之免费师范生整体上对农村教师的评价偏低,因而政策一旦进入实践阶段,实际效果可能和政策设计者的理想有所差异。

一方面,根据对东北师范大学首批免费师范生的调查显示,来自农村、城镇地区学生的比例分别为58.2%、41.8%,农村学生的比例已经超过了来自城镇学生的比例。其中,表示自己“很有可能”长期从教的免费师范生占总体的60.2。但大部分的免费师范同时也表示,即使长期从教,也会尽可能选择在城镇中小学任教。这意味着将会有很大一部分免费师范生将按照规定在农村中小学支教两年后再回到城镇工作。而在仅两年的教学工作中,免费师范生的教学或管理工作很可能无法充分展开,教学能力将难以得到发挥,无法提高所在农村学校乃至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可能使部分农村中小学沦为免费师范生的教学实验场地。

篇4

2013年复旦大学投毒案,再次给大学教育披上了沉重的色彩,也拷问了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高等教育若不能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生命意识,将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遗憾和损失。

1 生命教育的渊源及其内涵

1.1 生命教育的历史渊源及发展

生命是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生命教育思想的萌芽也出自于哲学对生命的思考。自古希腊时代,苏格拉底(Socrates)、柏拉图(Plato)、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以及后来的教育先哲们,已经从哲学领域对生命教育进行研究和探讨。[1]

二战后,人们对残酷的战争所带来的灾难进行深刻反思。1964年,日本学者谷口雅春出版《生命的实相》一书,首先呼吁生命教育的重要性。[2]现代意义上的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最早是由美国人杰?唐纳?华特士(Jack Tanner,Walter.)提出。华特士于1968年在加利佛尼亚创办了“阿南达村”学校,在学校里倡导和推行生命教育的思想。1979年,澳大利亚成立生命教育中心(1lfe Educational Center,简称LEC),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概念。2005年3月上海正式公布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希望通过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共享的生命教育体系,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感悟生命。[3]

1.2 生命教育的内涵

对于生命教育的内涵,研究者提出了多种看法,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观点。

其一,从批判过度工具理性化的角度来看,强调生命的终极关怀。没有生命,一切希望,皆是空谈;没有生命,一切理想,皆成幻灭;没有生命,一切财富,皆归他有;没有生命,一切权势,皆如云烟,有生命才有一切[4]。引导大学生培养理性情绪,开发生命的潜能,实现生命质量最大化。

其二,从生命实践的角度来看,强调生命教育的生活化。在生活中体现生命教育,培养社会道德良心,通过实践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怀。在人生逆境中,生命赋予我们的是面对艰难困苦的责任,我们要坚挺地度过,要高昂地活着,才能够实现自我生命价值。

其三,从轻视生命的事实角度来看,强调生命的本体价值。此观点包涵三个层面:一是珍惜生命;二是丰富、发展生命的内涵;三是升华生命的境界,追求生命的真谛。[5]苏格拉底说过:“不是生命,而是善的生命,才有价值。”[6]珍惜和维护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实现自我生命价值是生命教育的核心内涵。

2 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2.1 从事实上看,自杀、谋害等极端事件问题突出

高校发生刑事案件几乎覆盖全国各个省份地区,尤其聚集在发达地区,如图1所示。

事件表现在:一是青年学生的自我伤害或自杀。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资料显示我国青少年自杀事件呈上升趋势。据南京危机干预中心对部分高校调查,大学生自杀率约为20/l0万,比全国自杀率高出一倍[7]。二是不尊重和伤害其他生命的暴力谋害事件。1994年清华大学朱令案件,2004年马加爵事件,以及2013年百年名校复旦大学投毒案,几乎每隔十年,便发生一起牵动高校教育体制的恶性校园事件。“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复旦大学投毒案发生后,该校一名教授贴出这几个黑体大字。这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呼唤,也是对高校生命意识教育力度的悲吟。

2.2 从理论上看,生命教育是自我及社会和谐发展的首要前提

2.2.1 开展生命教育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高校极端事件频发原因多样,几起典型事件归纳如表1。

综合以上案件分析,高校极端事件诱因可分为:一是对生命认知粗浅,生命意识淡薄,对万物缺乏同情怜悯之心;二是自我意识膨胀,思索取而无奉献之心,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习惯推卸或逃避责任;三是缺乏必要的人际沟通的技巧,不能正确定位自己,难以适应和融入社会,也不善于自我调节,最终导致无视自己和他人生命事件的屡屡发生。

2.2.2 开展生命教育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

经济利益和竞争意识使大学生的人生观更具功利性,势必引起其价值观念的深刻转变。部分大学生热衷于追逐名利,丧失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导致其道德观念模糊与自律能力下降。此外,高校专业人才的扩招,与社会所能提供的岗位和职业发展空间成反比,这对大学生就业也提出更高的能力和发展要求,当心理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不堪重负之时,便有可能采取极端方式来寻求解脱。从本质上讲,其心理问题是缺乏对自我、对社会的正确认识,缺乏对生命应有的尊重和生活的信仰。

2.3 从体制上看,开展生命教育是现代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首先,学校课程设置的生命教育内容略显单一。教书有余,育人不足,高校侧重关注生命社会价值,把教育目标定位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方面完全以社会需要为导向,注重知识灌输,而忽视学生心理素质和生命意识的培养。高等教育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摇篮,必定具有促进经济政治发展及服务社会的功能,但这种功能不是教育的本质,而是教育结果的衍生。[8]教育要以人为本,引导学生树立生命责任意识,提高他们保护生命的能力,这是大学教育当务之急。

其次,高等教育重知识教授而轻个体生命的主体性发展。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制约,大学教育仍是以知识内容和技能水平传授为主要取向,在生存体验和生存能力方面的培养存在重大缺陷,表现在忽视了心理生理知识的素质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针对性、指导性不明确,在生命价值体现上也缺乏有效的操作性指导。素质教育和生命意识的缺失,导致部分大学生表现出冷漠孤僻的情感特征,在自身发展、人际关系和社会竞争的矛盾中无法调和,而渐生悲观厌世、自杀乃至谋害他人的情绪。

3 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对策、措施

为提高人才整体素质,高校应完善生命教育,强化素质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平衡发展。笔者认为高校开展生命教育,应采取一教育、二管理、三实践渗透的模式,具体表现如下。

3.1 拓展多样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惩治教学腐败

3.1.1 促进多样化教学相结合,丰富改善教学内容

首先,促进生命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操。其次,促进生命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通过讲授有关保护自身及他人生命安全的法律知识,让学生意识到任何伤及自身和他人生命的行为都是与法律相违背的;[9]通过讲授社会法律对私有及公共财产的保护,让学生意识到财富的积累要靠个人努力奋斗,并且通过正当手段和渠道获取,以摆正自身良好心态。第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及身心健康知识力度。全面渗透心理素质培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3.1.2 加大教育腐败惩治力度,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高校教育腐败诱发了大学生价值观变异,其腐败集中在学术腐败、招生等问题上。学术腐败趋向于行政化和指标化,青年学者热衷于短期效益的课题,在硬性指标上拼职称,从而忽略基础性研究;在文凭上进行权钱交易,伪造学术,令原本纯净的象牙塔充满着名利的味道。民俗学泰斗钟敬文先生说过:“知识分子应该是社会的良心,是社会的中流砥柱。”[10]及时抑制高校腐败现象,提高教育者的综合素质,默化潜移中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高尚、人才的价值,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3.2 探索并建立科学的高校教育管理方法,加强干预机制

(1)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鼓励师生参与生命教育。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生命主题活动,培养尊重、热爱生命的情感。高教工作者应成为一个热爱与尊重生命的人,与学生分享对生命的情感和体会,用自己的人生态度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感,从而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2)建立干预机制,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模式。因心理缺陷引发的高校命案不在少数,学校心理咨询教师应承担起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高校要做好大学生心理普查工作,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心理危机高危对象、心理危机日常关注对象实行定期跟踪、动态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干预,及时化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

3.3 加强大学生生命实践教育环节,培育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生命教育作为一种体验感悟式的教育,应避免空洞的纯理论式说教,积极开展生命体验活动。[11]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升华对生命价值的认知,丰富自我的精神世界。通过课外活动、职场培训让学生体验生活的艰辛,感受挫折和失败,从而增强挫折免疫力并学会珍惜生命;通过组织参观监狱、戒毒所等,使学生增强法律观念和自我防范意识,自觉维护生命的健康与尊严;[1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义务支教服务、走进孤儿院及敬老院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人情事物,以加深与生命成长相关的知识能力的认识和理解,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空间,增进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组织开展社会实践,使学生增强对挫折的抵抗力,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态度,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篇5

多开展部门间的活动,定期的对部内工作做以总结,提高成员的办事能力和办事效率。开展部内部间成员的经验交流活动,通过交流工作经验,提高成员对工作的认识,增强团队荣誉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会成员考核表自我评价五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学生会成员考核表自我评价1光阴荏苒,两个月过去了,在这两个月以来,在前任现任社长、学社的带领和指导下,我成为学社宣传部的一员,对此我十分感激社长和各位学长学弟对我的的指导和帮忙。我觉得青鸟学社有它独特的“青鸟观”,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也不无时无刻体验到学社这个大家庭浓浓的温馨,暖暖的关爱。

宣传部的工作有时很繁忙,虽然截至到此刻还末以部门性举办过活动、虽然有时只是协助生活部及学习部,但我因身为这个服务性的部门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光荣。因为我从中体验到的欢乐是不言而喻的。虽然每次只是一张小小的海报,虽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描摹,但这每一张海报都值得我去珍惜。我明白这种汗水的付出是一种光荣的收获。在工作中互相促进,在竞争中互相帮忙。我们宣传部成员的本事在不断提高,我们之间的友谊也在不断深厚。在这两个月的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了“团结友爱”这四个经常挂在嘴边又时常被人忽略的字的重要。

这一学期以来,学社举办的大小活动我也都参加了,虽然只是一份单薄的力量,但我都以发自内心和一种敬业的态度去努力完成了,近来我越来越发现宣传部有一个独特的性质--具有很强的服务性。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会一向帮忙了其他部门开展了一些活动。我也尝试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工作,认识了很多同学。在工作中,我十分注重虚心、诚恳地向他人学习。

作为一个大二年的学生,我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做事要认真,态度要端正,待人要真诚等等,这些我都在其他部门成员的身上看到了。我也正在努力地向他们学习,期望在为学社做贡献的同时,提升自我的本事素质。

宣传部的工作虽然繁忙,但在我们几个部长的分配和成员间的协调、调动下,这样的工作也被我们做得井井有条。

还有几周我就步入20岁了,匆忙的一个学期即将落幕,虽然有忙得无暇顾及饮食,虽然有工作学习的双重压力,可我仍觉得开心并充实。有时也有小小的松懈,可一旦看到其他社员们认真忙碌的身影时,一种身为试用期宣传部部长的职责感顿时让我不敢有丝毫懈怠。

学生会成员考核表自我评价2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回首间,自我已站在学期之末。回忆这学期的工作,不知觉得略感失落,时间过的太快了,总是觉得自我在学生会这块令人瞩目的平台上得到的太少了。总是无法动笔写这份工作评价,可是这份个人工作评价还是要写的,因为仅有评价了过去,才能更好的提高自我,以至于来开展以后的工作。

成功、失败,这就好比一对孪生兄妹,与生俱来,浑然天成,他们地位等同。胜不骄,败不馁,也许人在最痛苦的时候,成长的更快,在生活和工作中做个有心人一切都将会好起来的。

在思想成长方面:我很喜欢每一次的例会,在那里我扬长补短,智慧的的思想不断的撞击,因为每一位优秀的人身上都有很多优点,自然每一个成员都是一本使我受益的大书。异常是我们的学长、学姐们,在他们身上永远有我学不完的东西。对“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当自我全身心的投入每一次学生会的活动时,我便深深的感觉到我们是同学的公仆,不论工作的哪一个方面都要研究到同学的利益,也就是这一句话使我的职责感更强了,组织本事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学生会里还有很多的经典语句,例如:做个有心人;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等等。以及___教师评价时说的时刻坚持一颗进取心、时刻坚持一颗平常心、时刻坚持一颗忍耐心、时刻坚持一颗中(忠)心。每一句话都可是一剂精神良药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实践,领会,实践,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这些话有了较深的认识,自身素质也提高了很多。每次会议结束后,我都会对其进行修改,保存到学生会电脑中存档。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是一个喜欢忙忙碌碌的人,总喜欢充实的过好每一天,因为工作,学习的时间总是很挤。但作为一名学生会干部,就应当品学皆优,而不要为了工作而耽误了学习,图有虚名,所以在学习上我有很大的压力,在寝室里我是寝室长,自然我要带好我的兄弟们,我要以自身的优秀品质不断的影响我身边的每一人。但在工作和学习的时间上我安排的不够好,优待进一步合理安排自我的时间,让自我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丰富。

在这一学期的工作里,我全心付出了,在协助其它部门的工作里,我们每一个成员都代表我们各自的形象,在这方面我做的还不错。开学的第一个礼拜二我们开了本学期的第一次会议,布置了这学期工作,教师提出要求,我也详细的听了这次会议,本学期活动很多,一个就是与各系学生会的交流,首先我觉得这个活动相当好,不仅仅能够相互交流大家好的方面,同时也是取长补短,吸取精华,同时增进各系之间的友谊,这同时也是我们锻炼的好机会。3月份在___社团举办的“视觉巅峰”活动中,我们都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活动结束后,由于学生会男生有限,仅有几个男生在那边帮忙搬木板,直到将近20:00我们才回宿舍的。说实话,那确实是挺累的,但我们都克服了,因为我们把它当作一次挑战、锻炼自我的意识。5月10日是我们院一个重大的日子——50周年校庆。校庆那天,作为一个直接与服装有关的系部,我们用我们的特色为校庆增添了一份色彩,与此同时,我又担当了后勤服务人员,负责搬运演员的衣服。5月21日晚上,我们协助院学生会在足球场上举办手机拼图活动,为悼念那些在地震中丧生的同胞们。5月28日我们院与各系部举办了“五四大合唱”,虽然我们取得的成绩不尽人意,但我们会继续努力,争取明年登上桂冠。

同时,作为一名秘书处的副部长,我不仅仅代表我们这一个部门,而是整个学生会的缩影,但自我本身还有很多的不足和缺点,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

总之,因为有这样一个团队,使我在大学里不断的展示自我,提升自我,团结、和谐、默契、相亲相爱。最终预祝下一年的招新工作顺利展开,我们将以全新的姿态带好下一届新成员,做好学生会工作计划,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学生会成员考核表自我评价3随着时间的步伐,不知不觉中大一已接近了尾声,往事悠悠,对于那些蹉跎的岁月,我们虽无法释怀,然而我们能够托起自我梦想,畅想未来,激扬我们的青春!过去的一段时间,在学院团委的指导下,在团总支教师和院学生会的具体指导下,我认真贯彻服务同学,锻炼自我的宗旨,围绕本部的工作中心,进取开展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和学习,从成熟到不成熟,从充满活力到稳重冷静,我成长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作为一个团体,我身在其中,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不管是部门内部或是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让我懂得一座大厦不可能只由一根柱子建成,而一个优秀的团体不可能靠单方面的努力去完成各项任务的。所以在工作中,我学会了与别人进行合作,相互配合的去完成,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收获。工作期间,我与同事一齐合作,彼此由陌生到熟悉。就单说,我在为人处世方面就取得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同时对我们部门以及整个学校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如今,我想,我们已经能够很有默契地共事,很熟练地做好手头的部门工作了!

回首看来,我们的工作就从每次会议开始。在团总支、在实践部,我们全体干事和部长不只是同事还是感情深厚的好朋友,大家在那里相互帮忙,共同学习,团结一致的完成上级分配下来的任务。在每次的例会上,我们都能深切地体会到我们部门的会议,不会有素来会议呈现的死板僵硬,取而代之的是大家各述己见,是生动。部长除了就我们最近工作的表现提出自我的意见和看法外,也会同我们讨论今后工作的方法等,有时,更对我们平时的处事学习提出提议。但这也不是说我们的会议效率低,相反,会议的资料十分丰富,我们从中得到的也绝不会少于任何所谓的严肃的会议!

对于一个部门的发展而言,实际上就是每一个个人的发展,而发展需要评价和活力,短期的活力维持需要欢快向上的气氛,而长期的活力维持则需要让每一个人在其中切实感觉到有所提高,付出后有收获。而大家在一齐,本来就是一种珍贵的缘分,所以和部门人员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上下级关系,更是亲密的伙伴和战友。

一路走来,阳光与风雨共存,付出也不断有了回报,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加强部门建设,把工作做得出色,为学院和学生会作出更多的贡献!相信,在团总支教师的指导和学生会的帮忙下以及我们的努力下,我部下学期的工作将会更上一个台阶!

学生会成员考核表自我评价4时间飞逝,不觉已是学期之末了,而我进入学生会也一学期了。自从进入大学学校后,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异常是有幸加入学生会,使我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人和事,令我受益匪浅!可是一学期的学生会生涯立刻就要结束了,回过头来看看自我走过的路,真是充满了苦涩和欢欣。从不适应到适应,从陌生到熟悉,从只身一人到团对协作。无论从哪个方面讲,收获的很多很多。

在学生会工作已有一学期了。在这段时间里,我收获了友情,收获了实践的经验。我和学生会里的同学从陌生到亲密,还有我们和蔼可亲的部长以及所有的学姐学长们,他们就像我们的哥哥姐姐一样,教会了我很多很多。对于学生会的工作我们从无从下手到轻车熟路,最重要的是,经过从做一名学生会的干事,让我对做人的原则,做事的准则有了更正确地认识,更坚定的信念。还记得在刚进入学生会之初,我摸不清头脑,工作也不知从何下手,经过各位学长的帮忙,我慢慢的,找到了自我的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取得了有效的成绩。在学生会的工作中,有紧张有欢乐有忧愁,但无论什么时候我都告诉自我,要坚持,要努力。在这一年中,我受益匪浅。并作出以下评价:

一、思想方面

在思想方面,我对“全心全意为广大同学服务”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也不再因为学生会的活动而耽误自我的时间苦恼,每次尽管可能很小的活动,收获的却无法用量来衡量的。虽然有时候因为举办活动而无法上课,但当自我真正的融入每次活动时,才会发现,收获的永远要比付出的多的多。也正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想不通到想通,不知不觉中自我的思想素质已经有很大的提高。所以,我很感激学生会给我带来的这些思想上的提高。

二、工作方面

进入学生会以来,我们举办了很多活动。从一开始的迎新晚会,这是我进入学生会的第一次工作,到之后的篮球比赛。以及我们学习部的诗歌朗诵大赛、首届辩论赛,在那里我想衷心的感激其他部门给予我们的支持和帮忙。还有后面的冬季长跑、学校歌手大赛。每一次活动我都投入其中,每一次活动的完成都需要各个部门的相互协助与配合,而每一次活动都给了我很多的收获。我学会了如何待人处事,懂得了一个团队团结协作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明白了努力认真的做好每一件事是多么地开心,体会到为教师同学们服务是多么地欢乐。总之,我喜欢这种感觉。

三、学习生活方面

虽然有些时候,因为工作,我们的学习时间和课外时间会受到影响,但工作更能带给我充实的感觉,更能带给我。每一次的例会,每一次的集合,都是纪律严明,而我也一向严格的要求自我,不迟到,不旷会。也正是这种严明的组织纪律让我变得更加成熟稳重,也使我的时间观念变得更强。锻炼了自我的品质,由冲动的个性逐渐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冷静的思考问题。能正确的认识自我的不足,弥补过失。学会周密的计划一次活动,也增强了自我的团队协作本事。所以,我慢慢地学会了怎样去协调工作与学习,在工作的同时不耽误学习,真正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

在一学期的工作中,我自我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由于是加入这个团体的第一学期,所以在很多的事上还停留在被动理解的阶段,用一种固有的思维,没有提出自我的想法,没有进取主动的去思考每件事有没有更好的途径去更好的完成,这都是之后的工作中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因个人的疏忽也偶尔造成了一些失误,工作成果受到影响!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好的去完成每一件工作,真正发挥好自身作用,为学生会的完美明天而努力奋斗!

学生会成员考核表自我评价5站在岁末,透视过去一学期,工作的点点滴滴时时在眼前隐现,回眸望去过去的一幕慕,在不知不觉中充实眼睑。似乎初进学校的记忆依然就在心头展现!但我已深深地感觉到新一年的工作重担已向我们无情地压来,为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我必须在过去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本事进行进一步学习,加深认识。

首先,很荣幸加入学生会,我自我认为在一年以来不断学习,建立好的人际关系,以加强自身的学习本事,执行本事,沟通本事。但在这一年中生的事情太多了,也存在很多遗憾,为了更好的指导我今后的工作,此刻进行下评价。

我工作负责,态度认真。每次应对部门的工作我都会充满热情,依稀记得在开展趣味运动时,早上5点多就准备,午时从布置到开展到收场,手头的工作是一个都不敢懈怠。

可是我工作不够进取,有很多活动本来要选择策划人负责人,我都没能在第一时间勇敢的承担,让我对自我很失望。

在此期望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成长:

1.提高领导本事,在师兄师姐的带领下,我要经过各种活动来提升自我的领导本事,让我更清楚干事们的工作,并且让我学习到如何领导同伴们更好的协调和开展工作。

2.坚持好的执行本事,培养自我的行动本事,身边的每个人都认为我做事很进取,但却觉得我只是听从被人的意愿,没有表达自我的思想。

于是,我深刻的理解到我是一个会用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人,可是这一特征让别人认为我是一个没主见的人。所以,我今后会做到在听取别人意见的同时,及时的表达自我的思想,并坚信自我的意见是有意义的。实现梦想是自我所争取。

篇6

慈善事业就是爱的事业,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华慈善总会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在社会各界和海内外友人的支持和帮助下,始终坚持“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帮助社会上不幸的个人和困难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救助工作”的宗旨,为发展我国的慈善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快的背景下,中华慈善总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任务十分艰巨。怀着好奇与探求的渴望,记者找到了位于北京西单腹地的中华慈善总会,就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状况,专访了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

谈起中国的慈善事业,范宝俊如数家珍,侃侃而谈。

初步形成了规范化、社会化、经常化的救助工作格局

记者:范会长,虽然慈善事业是整个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事业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很多人可能对慈善事业并不真正了解,您能给大家讲讲您所从事和所认识的慈善事业吗?

范宝俊:在我们国家,慈善事业虽然有着悠久历史,但是现代慈善事业发展仅仅是近几十年的事情。我认为现在慈善事业,从意识上来讲,它是一个新的社会价值观,同传统的慈善意识相比较,已经产生了很大飞跃。即从个人之间的行善飞跃到社会化、组织化的行为;从金钱物质的单一救济飞跃到扶助受助人的生存能力;从少数富人对穷苦人的施舍,飞跃到全社会群众组织起来经常进行帮助,搞好社会互助;从暂时、短期的阶段性救济飞跃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人们的生存条件。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现代慈善事业的性质看,它是建立在社会捐助基础上的社会救助事业,也是我们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补充,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助。

慈善事业具有再分配的性质和特点,特别是中华慈善总会成立以来,我们国家的慈善事业从救济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已经发展到关注弱势群体的发展权问题,从组织扶贫捐赠发展到开展项目活动,使慈善事业成为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请问,目前,我国慈善事业的监管机制健全吗?

范宝俊:我认为,我们国家的慈善事业的监管机制,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目前,慈善事业的监督管理机制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家和社会的审计管理部门,每年度和每一个阶段都要进行审计,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慈善机构每一项大的慈善活动完成以后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第三,接受捐赠者的监督。我们每完成一项慈善活动,它的款项用途、标准等所有情况都要向捐赠者进行反馈,听取捐赠者的意见。因为我们在做项目前和捐赠者都要商量一个实施方案,由于严格按照方案执行,一般来讲捐赠者都没有更多的意见。

我认为,向社会广大群众的信息披露,各社会团体的主管机关应该建立制度,这样就可以按照时间、内容接受主管机关的监督,接受群众的查询,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记者:范会长,目前慈善事业有哪些分类?慈善总会的捐助主要救助哪些对象?

范宝俊:中华慈善总会的宗旨是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和不幸个人,开展多种多样的救助活动。中华慈善总会目前重点做的是四件事:一是救灾扶贫;二是扶残助医;三是支教助学;四是安老救孤。

救助的主要对象是:生活特困,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人群。除此之外还有遇到特殊困难、自己不能解决、社会有人愿意帮助的,我们都可以具体商讨进行。

记者:请问,现在有些慈善机构要提取善款的一定比例作为管理费,中华慈善总会也这样吗?

范宝俊:根据《国务院基金会管理条例》,基金会的管理费可以在不超过捐款总额的10%,即为合法。我认为,一个好的基金会应该把善款尽量多地用做救助,管理费越节减越好。中华慈善总会有一笔慈善事业发展基金,它的增值部分用于管理经费,当然这笔钱不完全够用。我们在筹募款中的管理费使用,基本是在3%左右,这样就可以使更多的善款用于救助。目前中华慈善总会管理费提取的比例,在公益机构当中可以说是很低的,这样就使得一些捐款方愿意跟我们合作。

记者:范会长,慈善总会是个什么机构,归谁领导,有什么功能,与过去“冬舍衣服,灾舍粮”有什么不同?

范宝俊:慈善组织是一个社会救助型的公益机构,它是独立的社团法人,接受相关政府民政部门的监管。它主要功能是:组织动员社会力量捐款、捐物和出力,帮助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它的工作,是每年经常性的开展救助活动,是一个常设的社会救助团体。

记者:范会长,我们国家有民办的慈善基金会吗?您怎么看待民办慈善基金会?

范宝俊:我们国家的慈善基金会分两大类,一类是公募基金会。第二类是非公募基金会。公募基金会可以向社会募捐,非公募基金会不能向社会募捐,只能靠自己的企业和个人出资来做慈善事业。

记者:这些年来,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得怎样?中华慈善总会在慈善事业发展中做了哪些工作?

范宝俊:这些年来,我们国家慈善事业正在积极、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慈善组织已经由国家级的慈善机构发展到省、市,甚至到县和乡镇,慈善工作从城市已经扩大到了农村。救助的对象从单一的求助人员扩大到各个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初步形成了规范化、社会化、经常化的救助工作格局。

中华慈善总会在开展社会救助工作方面,主要抓了几个重点项目:

第一,救灾扶贫。大的自然灾害来了以后,帮助受灾的群众。再就是对比较贫困欠发达地区的贫困人口进行改变贫困面貌的一些生产、生活方面的救助。比如1998年的大水灾,2003年的“非典”。2004年东南亚海啸,涉及到国际援助。这些大的灾害全国广大群众和有爱心的单位普遍进行捐款,通过中华慈善总会送往灾区进行帮助。特别是1998年大水灾那一年,帮助全国灾区建了300多个灾民新村,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小学也建了300多所,重点是解决群众的住房,孩子们的上学和看病问题。在这次海啸国际援助当中,我们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的指示,中华慈善总会和红十字会作为两个民间机构,通过社会捐赠直接帮助受灾国,我们已经在印尼、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重灾国家,帮他们建了灾民新村,援助他们近四个亿人民币的物资和住房,在国际上产生了非常好的影响。

第二,扶残助医。主要是帮助贫困人口或者有疾病的家庭进行医疗救助。这些年来在助医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和国际公益机构合作(美国),开展为唇腭裂的孩子进行免费矫治手术,从1999年到现在我们一共矫治了八万例儿童,使他们能笑对今后的人生,这八万个家庭,非常感激国家的公益机构,为他们办了一件好事。再有,我们还帮助社会上的白血病人,跟瑞士诺华药业集团公司合作,一共帮助了一千多人。对他们免费提供药物治疗,一个病人一年的药物费用需要20万元,现在一共帮助了1500多人。两年多来,药物捐赠总额已经超过四亿多人民币,在社会上有非常好的反响。在助医方面,我们还通过社会上的医疗器械厂家和国际上的跨国公司,号召他们捐赠医疗设备,捐给西南、西北的贫困省份,帮助基层的医疗机构解决缺医少药的问题,这项捐赠款项也超过三亿多人民币。助医活动深得人心,“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党和国家比较关心,社会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这个活动,有所缓解。

第三,支教助学。贫困地区,我们帮助他们建学校,再一个,帮助贫困孩子解决学费、生活费,受益人口几十万人。我们认为通过助学,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读书,让他们成才,这个家庭也可以说是基本“脱贫”了,所以助学项目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项目。

第四,安老救孤。社会上孤寡老人和孤儿也是最急需帮助的。这方面,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作为社会公益机构,通过社会上有爱心的人捐的款和物,帮助他们进一步改善基本生活。

这些项目的实施,可以说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我们和有爱心的捐赠者共同努力做好了这项工作,社会上的人们对慈善事业才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现在大家都来积极主动地向慈善组织进行捐款。每年入冬期,我们还组织社会力量,动员大家捐款,搞“慈善情暖万家”的活动,使贫困人口在春节都能愉快地过个好年,吃上饺子、吃上肉,吃上大米、白面,虽然在整个社会救助当中,公益机构做的工作是很有限的一部分,但是它给我们国家的社会救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起了一个很重要的补充作用。

有三个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记者:可以说,这两年我国的慈善事业发展很快。但是我想,也不能说现在它就完善了,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您觉得目前制约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对于这项事业在未来的发展,您有何期待?

范宝俊:当前党和政府,地方各级领导也都很关心慈善事业。广大有爱心的人士也在关注这个事情。但是目前从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情况看,我认为有三个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第一,进一步完善我们国家慈善事业发展的法规建设,制订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大家进行捐赠。就是通过完善法律,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慈善事业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制定法律和政策需要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不是老百姓能解决的问题。目前我们国家对捐赠的优惠政策是有的,但是这个优惠政策还不够优惠,跟国际上的一些公益国家政策相比,还应该进一步的调整和改进。

第二,我们国家对慈善事业发展的监管体制不够健全。虽然我们国家有《公益事业捐赠法》和《基金会管理条例》,那都是比较原则的。关键是如何具体通过国家监管、社会监管,再加上慈善组织的自身努力,把慈善机构建设成为一个更有诚信度、公信力的慈善机构。这样大家就可以更积极地捐款,就能更好地发挥我们有限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的作用,把公益事业搞得更好。

第三,慈善事业的重要意义和在社会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这方面的宣传工作力度还不够,还需要更加广泛、深入地宣传,使大家强化慈善意识,人人都来做善事。这样弱势群体就能得到更好地帮助。慈善事业就能更大、更健康地发展。

记者:请问,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有没有本质区别?

范宝俊:我认为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有交叉,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公益事业是一个大概念,既包括政府的责任,就是搞好教育、卫生、救济制度建设。这是政府行为,是政府的事。它也可以称为公益事业。慈善事业,我从做公益机构负责人的角度讲,有这么一个看法,更重要的是它体现在社会互助方面,不是政府职能。它的资金来源不是政府拨款,而是社会互助。大家把自己生活中多余的款子,或者在生活中挤出的款项,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这可以说是属于社会行为、社会互助。所以有这么两个区别。这里面有政府行为,有社会互助的行为,有交叉,但还有区别。

“三次分配”就是社会互分配

记者:您曾提出了“三次分配”的概念,能不能具体解释一下?

范宝俊:所谓社会“三次分配”,主要是从经费的来源和用途来理解。慈善事业具有再分配的特点。在社会生活领域如何使富人,包括穷人都尽自己的能力,出一些钱,实行对困难群众社会收入支配转移支付,这可以理解为“三次分配”。因为“一次分配”,我理解是以市场分配为原则,我们工作、上班、打工拿工资,这是一次分配。“二次分配”,就是属于国家通过财政税收,然后用国家的税收,来搞调剂,比如我们的社会福利、社会救济,这就是二次分配,属于调节贫富差距,对困难群众、对老年人、特殊群体的照顾补贴。“三次分配”就是社会互分配。

记者:您担任过15年民政部副部长,现在又是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在这么多年工作中,是不是有许多特别让您感动的事情?

范宝俊:我从事民政工作近20年的历史,从事慈善事业又有5年历史,在这么多年工作中,受感动的事情非常多。看到贫困群众、受灾群众的问题得到解决,他们感动得痛哭流涕,对我们的政府,对我们从事慈善事业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的时候,我是非常受教育的。因为,我们在政府部门工作也好,在慈善组织工作也好,主要面对弱势群体解决困难,这是国家的责任,也是社会给我们的责任,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做好。特别是搞慈善以后,我们经常接触到一些人,比如有一位年近80岁的老人,叫梁志云,20多年,她始终抚养照顾200多名孤儿,被誉为山东胶州“慈善大使”。这使我感到非常可敬可佩,值得学习。另外在搞社会捐赠中,有个90多岁退休老工人,年年都要登门到慈善总会捐上几百块人民币,数额虽不多,而他一个月的退休金也才只有几百块,已经很不宽裕了,但是他忘不了有困难的群众。还有一个老教授,叫高振同,他夫妇俩,连续三年,年年在年底前,给中华慈善总会捐上十万元,帮助过不了冬的贫困群众,每年都帮助几百户。这两个老人捐的几乎是他夫妇俩全年的收入,而自己住的很简单,吃穿也很简单,所以作为慈善工作者接触到这样有爱心的老人,很受教育,很受感动。

怎样让富人掏腰包

记者:现在慈善事业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工薪阶层,是不是应该由富人交更多的钱?

范宝俊:这几年中华慈善总会接受的捐款捐物逐年上升,说明大家参加慈善事业,做社会捐助,责任心不断提高。从目前捐款来源看,广大工薪阶层的捐款,主要是在有灾害或到冬季来临的时候捐款,是经常性的捐款。国内民营企业家的捐款,现在来看还是比较多的,当他们发展到一定程度,他们都愿意做一些好事、善事,捐款的数额,一百万、两百万、三百万、五百万都有,最多的这两年也有捐五千万的。这基本上都是一些比较有爱心的民营企业家。国有企业捐款,没有特大的灾害,相对来讲捐得就少一点。

我认为任何事情,包括我们的慈善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人们的认识有一个提高的过程。我们总会的捐款,从这五年来讲,年年在发展在增加。从去年到今年可以说是前三年的两到三倍,这说明我们大家的积极性高了。可以说,现在工作重点就是对那些相对比较富有的企业家重点做工作。做工作的意思,就是要跟他们讲一个道理,作为一个企业成功了、发展了,要尽社会责任,要帮助企业所在地周围的群众。因为你在这个地方,也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关爱,所以你更应该尽企业的社会责任,一般我们做工作劝募的人都能自觉地捐善款。

捐赠是可以放心的

记者:善款募集上来了,去向也是一个问题。想请您介绍一下募集制度。现在社会上有些人,对于善款会不会落到实际需要的人手中,也是很怀疑的?

范宝俊:现在捐款人每捐一笔款都有一个认证书,就是我捐多少款,帮助哪些地区、人群,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们双方签订合作协议,由中华慈善总会把这些钱按照捐赠者的意愿捐给所受赠的贫困地区、贫困人,然后登记造册,拍照片,最后接受捐赠者签字,这一套完整的手续和活动资料都要向捐赠者进行反馈。过一段时间,最长是一年,有重大事件我们要向社会公布。中华慈善总会所有的捐赠帐目,款子干什么用了,所有的收据、手续都要经过国际知名的毕马威会计事务所审计。审计完之后,年年都有审计报告,并向社会公布。这是我们接受捐赠的具体程序。

刚才有的人提到,对善款的使用有一些担心和疑虑,我认为大家这个担心、疑虑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大家不太了解情况,了解以后,知道我们能按照捐赠者的意愿发到哪里、给多少钱,我们怎么做的,票据、照片、登记表都有,如果捐赠者看到以后,就不担心了。

记者:现在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您觉得慈善事业的发展对建设和谐社会,有哪些重要意义?

范宝俊:慈善事业本身就是动员社会力量,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这从本身意义上讲,我认为,第一,它是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补充和完善,它通过互助的形式,动员社会力量来做。第二,就是通过动员社会募捐,等于进一步向社会宣传扶贫济困、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让大家强化这个意识,提升我们的爱心和助人为乐的精神。这本身无论是对捐赠者还是对受赠者都受教育,在精神上起到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作用。一个物质上的作用,一个精神上的作用。所以我认为慈善工作,通过它的工作开展,可以推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对推进和谐社会,起着非常重要,非常好的作用。

记者:谢谢范会长。

链 接

篇7

一、树立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思维

“教育国际化”最早的概念是源于“高等教育国际化”。1994年,加拿大学者简·奈特将高等教育国际化定义为“将国际的和跨文化的维度融合到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的过程”;2003年,简·奈特又对国际化的定义进行了修订,扩展为“将国际、跨文化以及全球化因素融入到高等教育的目的、功能和知识传播方式中的过程”。

另一位著名的比较教育学者菲利普·阿特巴赫对教育国际化的定义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或全球层面的内容融入教育目的、职能或教学实施的过程”,也可以定义为“一个国家、一个教育系统 、一个教育机构回应全球化趋势的具体政策或举措”。

我们近些年举办了很多论坛,旨在对基础教育国际化进行探索,也有很多专家在这个领域进行了探讨与交流。《中小学管理》杂志对教育国际化做了一个概括,认为教育国际化意指通过与不同国家的教育机构或国际教育组织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研究、合作办学、合作培训以及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或国际援助等途径,在理念与目标、课程与教学、评价与管理等方面实现融合并有所创新,从而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的教育发展过程。

我认为,对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思考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一是理念;二是开展区域国际化探索;三是基础教育国际化改革应该是全方位的;四是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五是把提高教师的国际化素养放在核心地位。

关于教育国际化的表现,大家普遍对于高等教育领域有共同的认知,但对于基础教育领域还存在不同的理解和争论。我个人认为,30多年的教育对外开放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基础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国际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一项必然选择,我们要澄清各种模糊认识,树立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思维。刚才几位发言人都讲到,基础教育国际化的侧重点是注重培养学生多元化的理解能力和国际竞争意识,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推动跨文化交流,积极吸收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促进区域与学校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

(一)理念

国际理解教育大家谈得比较多,国际理解的目的是什么?现在我们讲基础教育国际化,我个人认为,把“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目的说成是“培养国际化人才” “培养世界公民”是不科学的。基础教育国际化重在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多元文化的理解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但我们不要动辄就说“培养国际化人才”,那样很容易被置疑、被误解。

我们特别要强调,目前侧重考察学生解题能力、记忆能力的评价方式难以让中小学生具备在全球化社会中获得成功所需要的技能。因此,我们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给学生以适当的发展倾向指导(如专业发展倾向、人生规划等)。让学生突破狭窄的学习环境的定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这些都是基础教育国际化当中我们特别强调的内容。

这里必然涉及到中西比较的问题。西方教育的长处是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广泛涉猎知识,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自信、自立、自强,勇于打破常规,勇于创造。西方教育改变了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认识活动突显出来,让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中国的学生大多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在各种各样的竞赛中往往能取得好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着学生“记”的多,“思”的少;做题多,分析少;教师注重知识教学,忽视对思维方法的训练;强调复杂、繁琐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的个性、需要、兴趣、选择、判断等现象。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学者姚树洁,他的女儿到美国学习,他通过与女儿的对话发现了美国的学校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他写了一个心得,题目叫做《美国中学生作业让中国教授发傻》。我觉得这个心得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姚树洁说:“尽管我以往读过不少关于美国教育的书籍和文章,心向往之,但那‘创造性’到底是什么模样,怎么出来的,如果不浸润其中,仍是隔靴搔痒,实际上不可能有真切的体会。”他原来认为,女儿在美国首先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语言,只要语言过关,理科课程有国内的底子,可以“后来者居上”。没学过的课中,最容易的应该是美国历史,“区区200年历史有多少东西呢?”他在给女儿的电子邮件中,甚至只用了短短几千字就把美国历史的脉络讲了一遍。“就这么点东西,横趟。”结果,让他大跌眼镜的,恰恰是这门“最容易”的美国历史。姚树洁举了两个作业题目作为例子,一个是关于南北战争,一个是菲律宾问题。姚树洁的女儿说,“我们历史也有教科书,但老师上课从来都不讲,都是让自己回家看。他上课有时给我们放录像,讲的东西都是教科书上没有的东西。作业就是给我们好多材料去读,然后回答问题或找重点,还通过让我们做一些有意思的作业来记住知识。比如自己编单词填词游戏,划时间线,和同伴一起完成地图、海报之类。工作量特别大,但有兴趣。”姚树洁特别讲到,“美国学校里竟有这样的作业,我愣了半天——制作你的家谱:写出从高祖父母至你的全部男女亲属的姓名和生卒年份。这个作业不仅让我也让我的朋友们大为感叹,这是在培养‘寻根’意识呀,别忘了祖宗!别忘了‘你从哪里来’!”姚树洁特别强调,“所有这些作业,没有需要‘背功’的时候,更没有‘标准答案’。你获得什么等级的评分,全看你搜集材料的功夫和有没有独特又言之有据的观点——你不必担心‘对’还是‘错’。”“女儿赴美只有短短3个月,变化很大。通过电子邮件,我开始领教什么是创造性教育,这比我看过的任何一本书都来得真切。”姚树洁的短文确实对我们了解美国的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有所启迪。

(二) 开展区域国际化探索

在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也是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强烈需求。目前,倡导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区域往往是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资源建设实现了区域内“基本均衡”的区域,并进一步提出了以质量为核心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目标。例如,上海提出“坚持公平优质的价值取向”,江苏提出“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的优质均衡发展目标。以质量为核心的优质均衡发展,其发展要素不再是资源均衡发展所强调的经费、设备、校舍等物质环境,而是以优质国际教育为参照的课程、教学、师生关系、学校文化等,学校必须通过教学改革、课程开发、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化、教育科研等途径,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推进基础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提升。

推动基础教育国际化以区定位比较恰当。基础教育国际化更适合在区域范围内开展,由区教育行政部门主导。校长的文化理念对于学校文化建设非常重要,校长的职业素养和理念可以带动整个学校文化的发展。上海市浦东新区、深圳市南山区、成都市武侯区、北京市海淀区在基础教育国际化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很多共同点。武侯区认为,在推进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一个学校的力量太小,无法产生大的影响力,不具备辐射区域的效应,但是如果以省、市为主体推进教育国际化,范围又太大,无法落在实处。因此,必须以区域为主体推动教育国际化。

成都市武侯区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目标是:到2016年,区域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极大繁荣,优质国际教育资源总量大幅增长,率先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区域教育国际化高地,成为全国基础教育国际化创新试验样板,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样本与依据,为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国际视野、国际交流能力、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打下坚实基础。武侯区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任务与举措有以下八个方面:推动教育理念国际化,推动教育队伍国际化,推进教育内容国际化,推动国际交流多元化,推进教育合作国际化,营造教育国际化的社会环境,推动教育评价国际化,提升武侯教育国际化的影响力。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目标是:浦东教育国际化的未来发展,将紧密配合“创新浦东、和谐浦东、国际化浦东”的创建,立足于浦东国际化的战略定位,积极构建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支持系统,着力在教育国际化发展制度与机制建设、学校国际化课程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教育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机制建设、涉外教育能力建设、教育国际化资源建设六个方面加以推进,为中小学校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支持,着力促进教育文化的双向平等交流与融合,大幅提升浦东教育国际化服务水平,实现浦东从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的转变,努力培养具有国际眼光、国际胸怀,具备国际交往与合作、国际竞争能力的新一代中西贯通人才,为浦东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提供人力支持和环境支持,力争成为上海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区,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区域教育国际化发展中做表率。《浦东新区教育国际化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5)》指出,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不断提升国际教育服务能力;多渠道开发国际化课程资源,积极推进中外学校课程合作;坚持本土培养与海外引进相结合,建设稳定而专业的教育国际化干部教师队伍;加强教育对外交流,促进中外合作与互惠;加强基础建设,构建有力的教育国际化支持系统。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目标是:营造国际化的教育氛围,打造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教育平台,建设国际化的教育实体,让每一所学校都具有国际特色,让每一个学生都具备国际化人才的关键能力,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实现教育国际化,努力把南山建设成为教育质量高、就学吸引力强、区域影响力大的国际化教育先锋城区。南山区《全面推进教育国际化五年行动计划》包括推进教育国际化的意义、总体目标、行动方案和重点项目四部分内容。该行动计划还制定了六大行动和12个重点项目,六大行动包括国际交流合作的深化行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引进行动、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行动、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行动、国际教育信息平台打造行动和南山教育文化传播行动。

北京市海淀区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目标是:未来三年,将着力建设一支高质量国际教育人才队伍,构建一个优质国际教育资源体系,形成一套更有效率的教育国际化管理服务机制,建设一个面向世界的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在学校管理、课程建设、国际教育交流、教师专业发展四个方面融入国际化元素,提升基础教育各个学段的国际化内涵,拓展海淀教育国际化的广度和深度,把海淀区打造成基础教育国际化示范区。《海淀区基础教育国际化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着眼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立足海淀教育实际,结合海淀区基础教育国际化试点研究,坚持“立足实际、整体统筹、创新引领、服务导向”工作原则;坚持“分层次、分阶段、分步骤、有重点、有特色”的工作方式,形成政策引导、试点引路、项目引领、课题引申的工作格局。

我认为,不能因为我国教育存在着较大的东西部差异、城乡差异就否认基础教育的国际化;也不能因为强调教育公平就否认基础教育的国际化。教育公平的核心是保障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资源,在教育过程中被平等地对待,以及具有同等的学业成就与就业前景的机会,也就是在起点、过程、结果三个方面要确保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而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理念同上述教育公平的原则是不矛盾的。

在我国部分地区先行开展的基础教育国际化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区域,如上面讲到上海市浦东新区、北京市海淀区、深圳市南山区、成都市武侯区等,都制定有3~5年中长期的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规划,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具体目标和试验项目,旨在全面提升基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参与项目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绝非部分仅仅以出国为目的的学生。

(三)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探索应该是全方位的

我们首先要深化政策导向,建立扩大开放的创新环境。特别是要“化”质量、效率、评估等标准;“化”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化”改革课程内容,促进跨文化学习;“化”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创造思维能力。

我以北京的两所学校——北大附中和人大附中作为案例向大家介绍。

北大附中有四大学院:行知学院——自我管理,严谨规范;元培学院——深入学习,自主创新;博雅学院——自由博雅,通识教育;道尔顿学院——特色中外比较课程。北大附中的教改试验打破班级界限,实行选课制、学分制、小班教学(30人),在专业教室上课,强调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作业强调开放性分析与论证、批判性阅读和写作,并进行过程性评价(模块课程、作业、课堂表现、结课考试成绩——学分认定、评价等级、积点)。 另外,科学课程的上课和实验在同一专业教室进行,强调发现问题和试验探究;技术课程强调设计、流程与实践;体育课有五大中心活动课程(棒球、击剑、橄榄球、跆拳道等),通过五大课程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在自主学习方面,北大附中有7个学生书院社区,4个书院赛事和节日(书院戏剧节、舞蹈节、篮球赛、足球赛),社团俱乐部(银杏时报、创意媒体工作室、学长团),全天候开放图书馆。教改试验的核心理念就是致力于培养个性鲜明,充满自信,敢于负责,具有思想力、领导力、创新力的杰出公民,他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能热忱服务社会,并表现出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他人的关爱。

人大附中的口号是教育国际化熔铸中外精华,创新理念包括突破性创新、变通性创新、改革性创新等。人大附中在教育国际化的战略层面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人大附中开设有100多门选修课,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给学生创造了一个非常丰富的探究式的多彩学习环境。

(四)抓好课程建设与改革是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核心

当前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渠道和方式较多,如组织学生到国外短期学习、组织教师及管理人员出国培训、建立校际友好关系、开展各种连线活动、召开各种国际会议等。但笔者认为,抓好课程建设与改革应该是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学校不应将引进多少国际课程作为评价国际化程度的唯一标准,而要给孩子们更多的多样化选择和国际理解的机会。我们要强调课程的现代性和探究性,突出学科前沿知识、交叉内容、新兴学科领域的知识。引进的课程要完整,要适度,要处理好与统编课程的关系。

武侯区把加强国际理解教育作为突破口,汇编了《武侯区国际理解教育系列丛书》。全书分为《童眼、童心、同一个世界》(学前教育读本),《认识地球村》(小学读本),《走遍地球村》(初中读本),《理解地球村》(高中读本),《敞开怀抱,融入世界》(社区居民读本),《国际礼仪文化》(职业教育读本)和《英语沟通世界》(教师英语读本)等,一体化地普及国际理解教育。

北京市21世纪国际学校的校本教材也很有特色。40余种教材中有公民读本、有博识读本、有英语科学系列教材(科学、生物、历史、地理),参照引进教材编写,为有意进入国际部高中的学生提前奠定双语基础,有初中部英语国际直通车教材等。21世纪国际学校强调对教材进行研究反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五)把提高教师的国际化素养放在核心地位

教育国际化不仅对学生适应未来合作与竞争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且还对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包括指导学生进行课题探究的能力、进行跨文化学术交流合作的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国际化不应该是个别教师的行为,而是全体教师都要参与,一定要有一套系统的培养教授国际课程教师的方案。中外教师同讲一堂课,积极推动开展学科英语授课,推进教师出国进修,派遣教师参加孔子学院教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等。要通过各种组织形式来培训教师,构建多样化的教育合作学习交流平台、远程学习协作平台、数字化创新实验室平台等。发展游学、校际交换,建立姐妹学校,举办青少年科技交流活动等。以项目为支撑,师生共同参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各种活动中提高教师的能力。

北京王府学校是一所中外合作制学校,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国际课程。该校是美国大学理事会首家中国会员单位,学生入学即全面实施学籍、档案、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学分管理的电子信息注册,与美国大学理事会各会员校进行网络连接。王府学校的现代远程视频教学系统可与世界名校进行实时视频会谈沟通、远程教学、远程面视和远程会议。王府学校还引进了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理解教学、领导教学”教学法。该校师资结构达到“40∶40∶20”,即40%外籍教师,40%海归教师,20%中国本土双语教师。该校已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多元化国际课程体系、多元化国际考试中心、多元化国际师资队伍。

二、提升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思考

(一)既要规范对高中国际部的管理,也要鼓励部分学校以教改为目的的国际部试验

高中国际班是“出国留学热”带来的客观需求。优质高中开设的国际部为高中生留学提供了便利,满足了部分学生及其家长的多样化需求,但一定程度上也给常规教学带来了影响。不容否认的事实是,高中国际部各种费用惊人,部分中学靠高中国际部“创收”来解决教育经费问题,有经济利益的驱动。国际部在师资安排、课程安排、教学质量方面都遇到了新的挑战。我的看法是,一方面我们要规范对高中国际部的管理,另一方面也要鼓励部分学校以教改为目的的国际部试验。

我举北大附中和中加学校的例子。北大附中的道尔顿学院于2010年开办,到现在一共有四个年级,100余人。道尔顿学院强调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比较——改革试验场;中西课程比较——英语教学和中文教学(双语教学)各50%;小班教学(每班15人),翻转式课堂,自主性学习。道尔顿学院不开设专门的IB,SAT,A-LEVEL,AP课程,但用洋高考的标准整合资源:强调社会实践,去非洲、以色列等地体验、拓展、支教。道尔顿学院不搞封闭教学,所有活动都与其他三个学院平等开展。学生可选择其他三个学院的课程;各学院的教师常常进行课程交流,共用实验室,实行相通的教学模式,学生同样参加军训等。道尔顿学院聘请了高质量的外教,所有外教都是通过北京大学聘用的,外教都是外国名校毕业,绝大部分会讲汉语,有外国高校或中学任教经历,外教同时还兼任科研任务。道尔顿学院不以盈利为目的,其收费并不高。

北京中加学校是北京市第一所实施普通高中教育的中外合办的新型学校。2003年,北京中加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所高中课程改革联系校,在国内率先实施课程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008年1月,学校利用原有宽频光纤多网合一的多媒体功能,从加拿大引进了交互式智能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所有中国及加拿大的高中教学科目在国内率先实行了网络教学,并形成了“班班通”的网络系统。

(二)教育国际化必须是双向交流,要及时、不断地总结经验

教育国际化在初级阶段是以学习为主、引进为主、派出为主;而到了一定的阶段以后,教育国际化必须是双向的、对等的,使双方受益,这样的交流才有可持续性,才能长久。在树立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思维,搭建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平台,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各个环节都要扎实落实,不断总结经验,避免抱残守缺,固步自封。

我举一个例子。北京大学工学院开展的全球教育交流项目(Global Education Exchange, GLOBEX)是北京大学工学院和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工学院之间达成的关于学生交换学习和合作研究的项目,旨在加深北大工学院与其他多所世界著名大学工学院之间的合作关系,为优秀的学生提供一个研究交流的实践平台。该项目由归国美籍华人、长江学者、北大终身教授韩平畴所创。GLOBEX项目分为三个子项目,全球教育入境项目(GLOBEX Inbound)、全球教育出境项目(GLOBEX Outbound)和全球教育设计项目(GLOBEX Design)。 GLOBEX协议遵守平等、互惠、互利原则,不因种族、性别、年龄、民族、宗教或性取向而歧视申请者。

一是全球教育入境项目。外国学生在北大暑期学习一个月,与北大本科生共同全英文上课,强调世界不同国家工科学生思想、技能、知识的跨文化交融。教师是来自美国、加拿大、欧盟著名大学的教授。2013年暑期,有10个国家75名学生参加了这个项目。开设的课程有生物材料和生物相容性、计算二相流、制造工程、水力学与水文学的计算方法、光伏效应与太阳能等。二是全球教育出境项目。北大本科生在国外著名大学进行一个学期的全日制学习,其在国外大学所获的学分和成绩计入北大成绩单。2013-2014学年,有12名北大工学院学生在匹茨堡大学、马里兰大学、特拉华大学、多伦多大学、西南威尔士大学学习。三是全球教育设计项目。起源于2008年的国际顶点设计项目(The International Capstone Design Program)由斯坦福大学发起,现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多伦多大学,北京大学共同合作,大学与企业合作,赞助企业包括舒耐德电气、日立、波音、西门子、苹果等。每个项目由3所大学的6~8名学生组成。2012-2013学年,8名新加坡国立大学学生、15名多伦多大学学生、34名北京大学学生共参加了11个项目。

特别要强调的是,我国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浦东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总结了以下四点经验。第一,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步伐跟不上浦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目前,与浦东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相比,浦东新区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速度相对落后,无法满足浦东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特别是在引进世界先进的教育制度、教育理念、办学模式、管理经验、特色教材以及培养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等方面,与浦东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还应该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发挥应有的潜力。在引进国外课程方面,国际课程与本土课程缺乏融合,难以达到通过课程引进推动课程改革、拓展本地高中生国际视野的目的。第二,教育国际化的区域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第三,尚未形成教育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的双向平等互动机制。目前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仍然停留在单个或几个项目和活动的层面上,新区教育国际化的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多表现为单向的“引进来”,且“引进来”的范围不够广;在已有的“走出去”的探索中,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缺少双向、平等的互动机制。第四,制度和政策层面的不完善因素影响了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目前,新区的教育国际化的相关政策和制度还不够完备,在实际推进中往往遭遇瓶颈,由此导致众多教育交流与合作项目无法顺利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层次和类型需进一步丰富,普通高中的中外合作办学领域仍属空白。在涉外政策上,由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尚采用集中管理和平均对待的方式以及国家对外教育服务贸易的总盘考虑,直接限制了相对发达地区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

(三)处理好本土化和国际化关系的问题

教育国际化始终面临如何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关系的挑战。如何在迎接国际化挑战的同时保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一方面,国际化建立在充分理解本国教育特色基础之上,通过开展国际化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减少文化冲突,增强学生的国际素养。另一方面,在比较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避免全盘西化,基础教育国际化不等同于“留学教育”,避免误区。

如果一个民族无视或蔑视、舍弃或割断自身历史文化传统,民族伟大复兴从何谈起?全球化、国际化越是深入,本土化、民族性越是突显。我们要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明存续了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深邃的哲学思想、质朴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审美情趣,这些理念与强调提升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并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