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范文

时间:2024-03-28 11:43: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

篇1

1.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的目标定位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高职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的任务,是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的发挥和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的目标定位,基于四个方面的依据:

(1)时展。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相互抵荡,在愈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文化软实力较量日益凸显。在我国已经解决温饱问题,正在向更高的小康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思想制高点的占领和精神领域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2)大学生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一方面,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这个群体年青富有朝气,热情进取意识强,但是他们缺乏对社会的深入了解和实际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面临着社会困惑。当前我国社会处于矛盾多发期,经济社会利益多元化,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信息传播渠道多,社会负面新闻发酵快,再加上升学、就业压力等因素,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面临着极大挑战。

(3)高职院校办学规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指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高职院校办学规律要求高职院校课时中要有50%以上在实训实习场地进行,实践教学成为高职院校最重要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必须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实现实践育人的效果。

2.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的功效发挥

目标定位是功效发挥的前提和基础,目标定位也是功效发挥的核心和标准,目标定位更是功效发挥的评价尺度。以实践育人为目标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在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效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第一,方向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第二,实效性与长效性相统一的原则。第三,理论性与实践性想统一的原则。第四,传统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原则。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育人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实践育人仍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薄弱环节。当前形势下,既要总结和发扬以往的实践育人经验,又要针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丰富实践育人的手段,不断拓展实践育人的平台。

二、基于实践育人为目标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体系建设

1.以实践育人为目标的教学计划编制与实施

以实践育人为目标的教育教学计划编制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以主抓和分管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领导和部门为主体,负责审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教学目标、教学方案,把握政策导向,协调部门合力,建设资源平台。第二层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负责课程设置,教材资料使用,教学时数分配,师资分配,部门协调等工作。第三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各教研室,负责实践育人教学计划的调研研讨,组织实施、指导参与和反馈总结等工作。

2.以实践育人为目标的教学平台建设和教学资源利用

以实践育人为目标的教学平台建设和教学资源利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把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与专业实习有效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也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手段。“厂中校”和“校中厂”成为高职院校实训实习的一大亮点,高职院校的专业实习实训处于制度化,常规化状态。寓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于专业实习实训中去,有利于深化、加强和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综合素质。

(2)把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结合。大学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充实着同学的精神世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要在认真研讨的基础上,积极与学生处、学工部、团委、学生会等部门联系,做好沟通与协调,组织好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的目标。

(3)把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效结合。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根据实践育人教学计划,不断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科技服务支农活动,芒砀山文化采风活动,永城市文明城市建设活动,永城市卫生城市建设活动,社会救助与捐助活动,永城市面粉节活动等。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及时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3.以实践育人为目标的教学考核与评价机制创新

篇2

一、现代化远程开放式思想政治基础教育的基础目标形式特征论述

现代化教学体制改革秉承全面尊重、维护学生个体的主观适应地位标准,同时沿着个体学习积极态度与创造潜质进行长远开发,最终达到其多元方向发展的指标。经过长时期科学思想工作内容的布置,学习主体综合素质和认知态度得到必要梳理;另外,为了提供更为详尽的学习支持服务项目,扼制学生心理弊端倾向结果,就必须围绕良好道德品质格局实施渠道扭转。依照目前成人学生的结构特征阐述,贯彻富有针对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能效,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修正单位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方向,确保在现代远程开放式教学体制范围之下,能够培养出更多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形态。

二、现代化远程开放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架构研究

自然、社会环境不可避免地影响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教学方案要做的就是尽量调试环境协调作用,从中挖掘更多满足接收主体实际需求标准的可塑造元素,确保教育全程能够收到更加稳定的沟通效果。思想教育工作本就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学员沟通、交流机制应该得到一定程度的开放。

(一)涉及政治意识稳定、业务疏通能力超群的思想政治队伍建设活动

由于特定人群规模引导,在社会认知与工作经历背景覆盖范围之下,有关政治基础素质完善的动机标准就是赢取更高层次的文凭验证资格,方便后期综合竞争活动的参与。面对此类教育对象,管理主体决不可依然采用传统调试方案,而是结合阶段实践经验实施更高标准的措施。首先,必须联合政治素质高、责任心较强且工作经历丰富的人员参与中心辅导工作,稳固专业体制形态。经过特定服务项目与管理细则的延展发现,涉及学生个体学习意识的转变现象比较频繁,尤其在专业服务延伸环节下,必须想方设法提升他们对远程开放式网络教学体制的认知结果,令其主动强化自身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秉承终身学习的观念,确保后期阶段学习态度和动机标准都能充满积极效应。目前创新形式的思政教育工作,其实就是广泛结合网络传播渠道进行学生认知水平的改善,其间当然不可忽视学校整体引导规则和思政教育团队专业素质的完善细务。必要时可要求教师群体主动完成两方面的工作内容:第一,利用教育人员的信息资源优势条件,加强网络监控基础,对于任何不良资料信息要及时清除,维持网络宣传环境的健康;第二,在学校官网上设立讨论专题与回执信箱,借助网络空间掌握学生思想政治问题的思考进度,并决定是否需要提供单独的教学辅助以及拓展个别化思想渗透途径,总之就是尽量凸显学校网络思政教学工作的主导地位形式。

(二)全面迎合时代规划标准,完善现代网络开放式思政教学方案表现形式

1.加强网络媒介依托能力。现代化远程网络开放式教学工作主张结合校园政治交流主页进行当下时事、国情、品德标准、政治理论的研究活动,在教学资源和社会热点新闻高度发达的文化背景映衬之下,学生随时可以实施潜移默化的学习方针,令个体文化综合素质绽放完全。另一方面,主页上提供的教学资源处于不断更新、完善局势,能够确保全程与时俱进之功效,使得网络全然成为学生思政素质改造的圣地。经过网络媒体的开发,涉及学生今后人生以及学习方向也同步得到有机调试,考风稳定局势之下的文凭成果不妨多让,使得基础栏目全然成为学生开拓发展道路的辅助工具,人生延展旅程的启迪者,并逐渐将学生培养成为创新意识丰厚、实践协作能力超群的社会主义专业型人才。

2.开展异质化模式的教学活动。首先,定期举办网上开学典礼交流活动,其间邀请上届学员讲述个人长期学习状况,劝说新进人员能够加倍珍惜难得的素质改造机遇,切实稳固自身长远研究的思想标准;交流过程中语气不可过于生硬,创造轻松愉悦的谈心氛围,诱导这部分人群主动树立健康的人生目标,竭尽全力适应学校开放的学习节奏;对学生实施针对性教学方针,确保其能够坚定政治跟进效率,增强爱国情感。其次,利用多媒体设备作为合理的教学手段,注重增强网络平台的实效地位,借助各类电视短片使得学生充分融入富有艺术感染功效和智慧启迪作用的场景之中,使得学生自觉塑造个人政治素质形态。

篇3

关键词: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面临问题;解决措施

青年学生是青年一代的主流群体,其思想政治状况和存在的形态一直是教育关注的焦点。大量的调研表明: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形态的主流是健康、积极、活跃和向上的。但少数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存在一些的问题。本文以“问题”为导向,从教育教学、青年学生和社会环境等环节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和新方式。

一、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落后老化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单一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仍然是以灌输方式为主,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讲授结合板书的教法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融合了多媒体后的讲授方式,也因过度依赖多媒体形成了教学方式的固化而显得过于简化和单一。

(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学目标与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相脱离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过于空洞,缺乏时代感和创新,还有些目标流于空谈,很难找到用于市场经济下社会实践的意义。

二、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学生问题

(一)学生对学习的功利意识增强,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难度

绝大多数学生只重视专业技术性较强学科的学习,主观意识中认为专业课的学习会有助于就业,关乎前途。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学习与就业实际联系较小,可以不用理会。

(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形式主义的政治思想进步与现实的政治淡漠形成鲜明反差

目前,大批的学生在政治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这对发展党的事业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相当一部分进步的目的和动机并不单纯为入党而入党。

(三)渴望交流的主观意识与网络自闭的客观表现形成了在沟通方面的障碍

交流和沟通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特征,也是培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但随着互联网的渗透和通信工具的高度普及,大学生则越来越把交流的对象向网络空间转移,而面对现实生活的人际关系却越来越冷漠,缺乏信任。由于网络通信工具的普及和过度使用依赖造成的不信任,孤独和自闭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地影响和阻碍了当下大学生的自主沟通及交流,他们的精力过多地集中于网络空间而无法自拔。

三、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社会问题

(一)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对职业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态的影响

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的相对丰富,负面的影响也随之而来。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功利思想意识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体系中逐渐占据重要的位置,大学生群体的交流合作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普遍缺乏,攀比意识强烈,行为模式和理想信念追求趋向功利化。过于崇尚自我,缺乏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和认同感,对集体和他人的利益表现出漠不关心的状态。

(二)网络时代下的多元文化背景对职业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大学生群体是互联网的直接受益者,他们享受着由互联网带来的种种便利。但同时也承受着互联网产生的严重消极影响。互联网的存在,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和改变了大学生对学习政治思想教育课的认知态度,极大地动摇了政治思想教育在职业学院学生受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三)经济一体化时代背景下西方思想文化渗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在经济一体化时代背景下,西方的思想、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渗透现象也随之而来。不良的大国文化入侵使学生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受到强烈的干扰和冲击,给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客观环境带来严峻挑战。

四、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践目标,规范理论教学的思想内容

规范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的内容,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实践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历史文明、科学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存在,并通过实践将事物的本质揭开,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分析、理解和认知能力。

(二)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要建立相应的实践基地,为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稳定的平台。建立长效经费保障机制,使实践教学能正常开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保证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可行性。

(三)做好集体备课听课的政治思想教育教学的准备工作

教师要把自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特点展现出来,特别是教学设计、案例选择与解析以及多媒体教学的优化设计和适度应用。听课要汲取、吸纳和借鉴别人的长处,补充自身不足,有针对性地调整改进课堂教学,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

(四)研究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以问题为切入点,着力培育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加大对重大理论,社会热点和青年学生关注问题的研究,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广泛讨论,把重要理论用于社会实际中。开展读书、研讨、沙龙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运用能力。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和博客等方式来创新教学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空间开阔、内容丰富、地位平等、交流开放。

(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职业学院应高度重视政治思想教育教师的培育和选用,增加教师学习、交流和锻炼的机会,创造有利环境,让教师具备优良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做合格的当代职业学院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者。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促进作用,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将思想理论与社会实践相融合,才能保证学生形成良好稳定的思想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 效能 中学生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从中学政治课的规律和特点出发,立足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从多途径去实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优化,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效能”一词的含义有多种,其中“效”即功用和效果,“能”指能力,具备某种技能和本领。概括起来,“效能”指达到目标的程度,包括效力、效率和功效三层含义。简单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者借助一定的教育资源,把效能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有限的教育成本为投入,借助一定的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中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中的效力、效率和功效,最大限度地达成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全过程就是指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效能。

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要贴近中学生的实际

教学目标的设定非常关键,它为接下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具有先行性和导向性。目标的设定要以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依据,全面满足中学生的精神世界需求,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目标要有可行性,既要符合国家宏观目标和要求的大背景,也能转化到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去,并且能够结合教育环境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调整性。在整个目标的设定过程中,时时处处都要把握中学生这个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和客体,要充分结合中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特征,以促进目标的达成。目标制定之后,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位就成了关键,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必须符合中学生的个性发展

要树立正确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效能观,必须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是要注重学生的身体发育和成长规律,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中学思想政治效能观的对象毫无疑问是中学生,因此,所有一切围绕的逻辑起点就是中学生目前和未来的个性发展。其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各级相关的领导部门应该千万百计想方设法为我们的教师们创造各种条件,为他们教学和科研, 提供重要的支持。最后,效能观的形成不能离开其周围固有的教育环境和未来将要发生的变化。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作用也不容忽视,外在环境对效能观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实用的效能观形成之后也必须能够适应环境的需要,能够在这种环境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

实际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中学政治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应更加注重中学生在整个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所学、所得和所获,通过这个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他们的精神世界才能不断得到丰富和提升。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这个环境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班级环境等等。比如在一个非常注重公平、正义的社会中,中学生的公平意识也会相对较强,在家庭中父母能否以身作则、他们对老人是否孝敬、对人是否友善等直接影响到子女道德观的养成;经常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参加一些活动和竞赛,显然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有助于班级荣誉感和集体主义观念的提升;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效能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的学识、为人处事等细节都会影响到学生,学生在与老师的交往和互动中可以汲取自身人格完善的力量。

四、要用长远的目光去看待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效能

要从两个维度去思考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效能问题,一方面是考虑到个人生存、成长和发展的整个过程,另一方面是对于这个社会发展、改革和稳定的意义。结合起来就是对于个人和国家的意义何在。从这个层面来看,我们更应该从整个国民教育的角度和高度去看待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问题,学生不仅需要一个高质量的素质教育,也需要全社会形成的有利他们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教育事业,必然要求我们用全局的角度和长远的目光去看待,我们需要大力倡导先进的教育思想,同时也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需求,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要多使用专业化、综合化、现代化的方法,要丰富载体的形式,选择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和传播载体,例如在当今智能手机和微博流行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针对性。还有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要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师待遇,提升职业吸引力,形成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严格教师队伍的准入制度,尤其是要加大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考评力度,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既然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我们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陶冶自身的情操,不断学习,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不为时代所淘汰。

参考文献:

[1]谭超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和效能[J].教育导刊.1999.

篇5

关键词:网络技术;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学

互联网教育是我国推动全面教育和规模化教育的主要方向与动力,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学动力,改善教学效果,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结合当前我国互联网时代背景的独特优势,将思想政治的多方面独特性展现在互联网教学过程中,深度结合当今时代背景与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向,让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逐步走向顺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需要回避新型环境所带来的压力及窘迫,仅仅结合当前的高校教学目标以及思想政治所需要投入的教学力量,让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化繁为简。现阶段的思想政治学习,一方面利用网络空间的多元化动力,丰富各种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让大学生全面了解世界和社会氛围,综合提高各项素质为主要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与技术支撑基础为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了充足的可能性与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方法的过程,其思维模式和重要的思想工作方式都受到了影响,在当前环境中呈现出了一些教学的新型态势。中国“十”的召开,总理在会上明确了我国发展“互联网+”的工作方针,从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工具上多种形式入手,解决教育、医疗、商业、就业、民生等一系列问题,将互联网的信息化建设与思想工作会议结合,形成一种行为方式,传播网络真谛的思想工作,充分运用新型传播手段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

(一)教育主客体的地位新变化

教育主客体地位的变化指的是教师从传统的主体地位变成了现阶段的客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让学生的思想得到改变,引导学生提高价值观与世界观的态度,而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做出正确的反映就是一种自由选择。所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充分的尊重,要对学生的学习价值给予肯定,充分保证学生的自我权利和地位的均衡,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新型的师生关系与主客体的学习地位要得到均衡的对待,环境的局限性被打破,知识的获取速度也得到了变化,教育主客体的地位就出现了变动。

(二)思想政治教学空间的转换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空间是以传统的信息交换为主的,没有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仅仅在课堂内部进行宣传教育,提出各种信息化教学的方式方法,仅仅在课堂内对传播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然而在现代化的转型中,互联网+的思想与思想政治的思想紧密结合,形成了充分的空间展示能力。很多思想政治课程转移到了互联网平台,在线上开展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空间,很多学生因此获得了业余时间也能学习思想政治的机会,让思想政治的学习变得更贴近生活。

三、网络技术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

(一)抓住微课程的内容建设

一是始终立足思想引领,遵循“内容为王”的建设规律吸引学生。网络新媒体建设内容为王,对于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教育资源则是它的“王牌”所在。为此,必须充分发挥高校组织资源优势,抓住学生学习的刚性需求,最大程度汇聚课内外、校内外优质资源,并从优化学生体验出发,按照互联网等新媒体传播规律进行内容再造,用碎片化、互动化、交互性的方式来传播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长短课程、生动视频自然而然学习,同时把思想教育内容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融合在各类课程中。比如,我们可以把学生学习的需求在第一时间转化为触手可及的资源,将社会上的热点话题、事件进行互联网改造,成为网络平台上的学习素材;我们也可以把学生身边一票难求的优质大师资源转化成触手可及的网络教育资源,邀请知名学者专家在互动社区上开课,拓展学习的时空;我们还可以把学生身边的人气讲师转化成网络上可亲可近的学长学姐,以专栏、“微课程”等形式,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切入,将矛盾与困惑化解在交流与领悟之中。

(二)共享平台的大搭建

共享平台的搭建,指的是在互联网时代中构建一种平台,可以为社会大众以及高校学生提供平台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共享学习,每个教师和学生可以将课程录制上传到共享平台,也可以将课程通过分享的形式发送给学生或朋友观看,相互学习形成有效的助力,让学生可以更好的通过平台学习思想政治课程,思想政治课程的共享学习一定是愉快的,几级的具有创造力的,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快速推进,完善网络化思想政治教学的强大资源数据库。以共享平台为基础,建设教育资源集中发展的道路,形成学生引导为主的网络文化教育产品,提高教师群体的学习动力与学生的互动,探索一种能够有效衔接学生与老师互动的方法,积极引导专家学者互动教学,提高外部教师与高校学生的互动,尤其是校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参与到网络文化建设上来,使他们教书育人的领域从课堂拓展到网络空间。

四、结束语

根据现有的网络技术开况以及思想政治平台建设的状况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必须要结合相应的网络技术开展实际状况,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当的引入,并积极开展创新性的教学工作,一方面引入微课程的建设,一方面引入创新性的教学内容以共享平台的搭建为视角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英国高校的经验与启示[J].胡新华,周月.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2]“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史向军,张琼.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性研究综述[J].李文静,曹均学.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

篇6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 生活化 实践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 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生的现实生活环节,用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指导和规范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置于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紧贴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源于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融入生活,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让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并践行思想政治品德,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便提高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其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打下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基础。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终身学习型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的作用得到切实发挥。

关于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可以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入手进行实践。

一、从教学主体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主席曾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者,他们在能动的自主的活动过程中才能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同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趋向于独立平等而不再是附属依赖,这就为个人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现实的社会条件。因此教育者应将学生置于生活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人格,培养学生学习与做事的主体意识、自觉性,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由选择、能够平等地发表自己意见、主动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平等交往的机会,承认每个学生都是有思想、有能力、有感情、有自己独特经历的个体,通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之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自觉地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及学会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育者应从学生的全部生活出发,寻找其中可能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和方面,注意创设情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生活教育。

今天,网络成为一种重要的媒体,也是当代中学生接触外部、了解社会的主要途径,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对网络的需要,引导学生科学、健康、有效地利用网络。通过网络思想政治课、网络德育天地、网络生态环保教育、网络家长会、网上主题班会、网上心理咨询、和网络科技教育等多样化的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入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通过自行操作电脑来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和巩固,也可借助这一平台平等、自由地与教师、同学分享交流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心得,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各项需要。

二、从教学目标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读书的“巨人”,生活的“矮子”,这种人不是我们的培养目的。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密切结合与自己日常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在校园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领悟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从而树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理想;并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便提高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其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打下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基础。因此,教育目标的制定要贴近受教育者的实际生活,避免理想化。一方面要克服传统的单纯式说教、填鸭式灌输教育模式,避免出现思想政治教育理想化的现象;另一方面又要避免使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平庸化之境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既要关注理想性和先进性、又要体现现实性和普遍性;既要关注学生的精神追求、国家利益,又要考虑学生的现实利益,以便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长远与当前的双重目标。坚持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教,让学生到生活实践中去演习、操练,去感受、体验,从而真正实现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全面提升。

三、从教学方式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从教学方式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所谓“教学方式的生活化”是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紧贴生活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生活化的氛围中自觉主动地把学习作为自己的一种生命需要。在实施走向生活世界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应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有效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内容融入教学环节,为其构建最优化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景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理论知识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有效地实现了学生对政治理论的深刻理解,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教育法也是一种效果显著的政治生活化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实践教育法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和检验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社会意识、思想道德素质。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比如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教师可有计划地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陕西作为享誉中外的文化大省,其灿烂的历史文化中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教育题材。师生共同设计一次从西安至延安的徒步行活动,重走路。从活动的策划到准备再到实施,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不仅可以培养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增进师生间与生生间的情谊,也磨砺了大家艰苦奋斗的意志。踏访革命先烈的足迹,再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

四、从教学内容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从教学内容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所谓“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指教育者应充分挖掘生活资源,从生活中挖掘出与学生的生命历程相关的、为学生的生命需要的、能够引起学生生命体验的生活化教学内容。此外,教学内容还必须涉及到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发展的前沿动向,使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与时俱进。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因此,在教学中,教育者应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养成和经验获得,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实用技能,让学生快乐地度过校园生活,并且受益终生。例如,讲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教师可列举这样一个事例: 小沈是某中学高二学生,家境不是很好,母亲失业在家,全家就靠父亲微薄的工资度日。当小沈发现身边的同学都身着名牌时,也要求父母为他买一身价值七八百的名牌运动衣。母亲拗不过,就拿出父亲当月工资的三分之一为其买了新衣服。据此回答:1) 小沈的消费理智吗? 2)消费受哪些因素影响? 3)他的消费属于哪种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现实中还有哪些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如何看待这些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4)中学生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同时结合现实生活展开讨论。把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政治课堂,结合科学的理论,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树立起健康的消费观,提高其参与社会的能力。

五、从教学评价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的价值判断。生活化的评价,强调课堂以外的现实社会生活,把现实社会中的真实问题作为评价的基础,强调学生实际经验的获得和教学对现实生活的适应。它是一种关注学生生活历程,重视自身生活体验和感悟,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形成性评价。在评价内容上,变单纯知识评价为知行并重,过程结果并重的全面评价。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须做到全面细致,既要评价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又要评价其道德品行,既看重结果,又要重视过程。对此,教育者可以通过成长档案袋、优点记录卡、师生谈心本等途径获取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状况的信息,以此对其的言行及心理状况进行引导和评价。在评价主体上,由教师转向全员,由单一转向综合。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的知识对流,而不是单向的灌输。在教学过程中,既有来自教育者一方的评价,又要有来自学生一方的评价,既有师生之间的交流,又有生生之间的沟通,结合生生间、师生间的自评、互评、他评等多样化的方式,使评价成为多主体间的交互活动。比如,在进行探究合作式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可以制作这样一个评价表,具体要求及评价表格如下所示:

整个课程的评价分为三个部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分别占30%、30%、40%。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通过这样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地看待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问题,对自己及他人的学习活动形成一个客观的认识,同时学生在亲历评价的过程中也能得到认知上、技能上和情感上的提升。

离开生活的教学不是真正的教育,脱离生活实践的教育是空洞的无力的教学。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学生将其内化后再外化到日常生活中,在高尚情操和良好修养的支配下做出文明高雅的言行,这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赵青英,张典兵 .《德育原理》[M].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8.

[2]陈善卿,张炳生,辛国俊[M].生活德育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李继秀,江芳.《基础教育专题解析》[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

[4]罗加兴.走向生活世界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初探[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9.

篇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对我国近年来高校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从理论创新的角度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手段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开阔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计视野,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完善和实践策略改革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包括了三大部分的内容,在“探索”部分,该书突出了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德育工作的创新点,对改革开放之后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演变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在“建构”部分,该书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分析了专业化和规范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并对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体系提出了众多建设性意见。在“拓展”部分,该书以人文传统教育为出发点,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内容进行了拓展,为我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通过对全书的阅读,笔者认为在化工学科当中渗透课程思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在全球化背景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打破传统的封闭、保守的思维模式,积极吸取新的思想观点和积极进取的思维方式,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合现实和专业教学要求,从而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的相互融合的长效性。以化工学科教学为例,其同时还应该从市场需求和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在化工科教学当中,以科学研究和实践操作作为教学改革的突口,充分做到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技能提升的结合,大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将课程思政与化工学科教学进行融合的过程当中,应将化工专业课程作为课程思政的载体,引导学生将科学论思想渗透在科学知识的学习当中。通过化工专业课程政的系统建设,引导学生利用动态、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工专业知识,用科学化的方法去研究和分析理论问题和决实践问题,进而提升化工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性。

第二,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化工学科教学中渗透程思政理念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提升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性地位,促进新师生关系的构建和应用,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思政治教育教学当中。当前,在高校化工学科教学当中,然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在不断的优化和改革,但是在实的教学过程当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对于学生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因此,需要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努力让学生切实掌握实践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的提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学手段,深入挖掘化工学科的思政教育资源,通过案例学、情境教学等方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潜移化当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相关的化工基础理论,学科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吸取思想教育理念,进而达课程思政的教育目的。

第三,在跨学科交融的开放语境背景下,我国高校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需要在开放型的教学模式下不断扩展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并结合大学生的现需求,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在化工科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引入优秀科学家的真实案例作为学素材,加强学生道德品质、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求学生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教学试验,在这一过程当中,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克服难,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目的。

篇8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是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从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三个角度阐述了问题意识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契合性,并基于问题意识在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实考量的基础上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路径。

关键词:问题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5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2016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德育专项)项目“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2013年广东医学院科研基金人文社科重点培育项目“东莞文化资源整合研究”(项目编号Z2013009)的成果。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限制,课堂教学强调教师主体、注重单向、偏重记忆,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与其它一般的知识性学科的教育教学要求相混淆,导致传统思政课教学问题意识不足,问题意识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我们必须强化问题意识,从而有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一、问题意识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契合性

1.从本体论意义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显著特性

是集知识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问题意识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知识性与思想性有机统一的重要方面。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两个特点: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过程,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性;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强烈的思想教育性。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实质上是知识性教育和思想性教育的内在的高度统一。因此只有坚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充分地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状况和存在的现实问题,才能把教学过程中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存在的问题有机联系起来,从而有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价值。

2.从价值论意义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问题

意识导向充分展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和人本化的价值取向。首先,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实践不仅是理论知识的来源,也是问题产生的根源,脱离实际,逃离实践,坐而论道,主体的价值需要就无法得到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目标就会束之高阁,因此,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基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防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抽象化和概念化,避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空洞说教之嫌,提高其现实感,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思想问题的说服力和阐释力。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导向充分展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人本化价值目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通过科学理论知识的教育构建学生世界观的一门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并内化成一种坚定的信念,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自觉地践行。理论学习是实现其教学目标的基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付诸于行动才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真正目的。经“问题求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中间环节,其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推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思想发展的有效抓手。从学生的思想现实状况出发,积极回应和解答好学生的思想困惑,通过解决学生思想问题触及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真懂、真信、真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强化问题意识,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讨热情,调动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教育教学活动名符其实的主角,还可以满足年青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从方法论意义,问题意识是贯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学理论联系实践要求的主要载体与重要桥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自觉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是主体能动地使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统一,主观认识与客观实践相符合的实践活动。但“理论联系实际并不是无过程、无中介的,它内在地包含了‘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两个相统一的过程。这两个相统一的环节都是在对社会发展中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核心问题的发现、分析与解答中完成的。‘问题’成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关节点,‘问题化’是理论联系实际的。”[1]由此看来,问题意识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必不可少的中介,更是教学的重要方法。这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体与客体面对现实社会时都要敢于提出问题,正视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二、基于问题意识导向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路径

1.升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

现代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教学理念,尤其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时刻关注学生主体的现实思想状态、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跟实际、走近学生、贴近生活,学生是真正的教学主体,学生提出问题才是课堂教学有效进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恩格斯指出:“就单个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2]然而传统的课堂由于十分强调教师主体性,学生不敢问、不愿问、不想问心理状态比比皆是,造成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失语”现象比较普遍。另外教师自身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问题意识缺乏,偏重于理论知识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需要和个性心理,甚至于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过多地运用结论性语言,对学生的现实思想困惑视而不见,忽视了学生自主性思考在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一是做到“灌输”与“启发”相结合,大量运用调动和激发学生主体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启发教学方式。二是做到“外引”与“内生”相结合,注重分析学生兴趣需要、认知心理、学习动机等内在要素,通过正确的引导与激发机制,让学生自主地认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以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三是做到“感性”与“理性”相结合,把知识传授转化为思想教育,转化为学生独自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从外在的“感性”层面向“理性”的思维转变。四是做到“理论”与“素质”相结合,通过对现实问题的理性思考和反思,不仅能够激发理论本身的生命力,更能加深学习主体对理论的理解和把握。五是做到“知识”与“智慧”相结合,更多地从人的本身的需求出发,立足于现实的生活,使思想教育教学活动面对更加真实的社会环境,使之更加符合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

2.以问题为媒介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普遍采用单向注入式的讲授方法,这种我唱你听的教学方法具有强制性、封闭性、单向性的特点,严重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更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当前,大学生更加关注各种社会问题、对新鲜事物保持着高度的热情,这必然在他们脑海中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困惑和问题,同时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为了顺应潮流,应对挑战,我们必须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化,即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认知特点,积极主动地回应学生的问题诉求,以学生认识问题为中心着手开展教学活动。即要求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在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是一个以问题意识为主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过程,最终推动学生对各种思想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回答,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彰显实践性。

3.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教学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要素,蕴涵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任务和要求,是教学过程中主客体之间思想交流互动的载体,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整个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教育者必须根据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任务要求,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具体的教学实践进行精心的设计、周密的规划、不断的优化,最后对教育对象进行教育和引导。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通常以教科书为中心,严格的来讲没有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教学内容很难触及学生的心灵,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充耳不闻,难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然而随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问题意识不仅是目前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重要视角,更成为了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主要手段。在主动回应重大现实问题过程中提炼聚焦教学问题,着力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体系,是实现教师与学生有效互动,案例、素材与教材内容体系三者之间无缝联接与“问题视域融合”的最佳路径,是打通理论与实践,现实问题素材与教材内容壁垒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刘小容.问题意识导向下的整体性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篇9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高职高专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01

教育部第十六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颁布以后,全国高职高专学校轰轰烈烈的开展了一系列课程改革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虽不需要与其他学科那样要求“校企结合”,但仍然应与其他课程改革相呼应,与整个社会的变革方向相一致。本文认为,当前阶段,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慎的思考。

一、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课程之间是否需要整合

这种整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就是要压缩理论课程比例。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他们最不擅长的就是理论分析,与其在昏昏欲睡的氛围中接受理论熏陶,不如给他们机会去实践活动中感悟。但是,“压缩”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不重视,就是缩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所以会有很多人反对这一点。其次,避免重复。最常出现的重复就是举例的重复,也有内容重复。有些例子虽然比较有名,但如果随便把它在课堂中拿出来而不增添新意,就很容易与其他老师“撞车”。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些内容是与初中时期、高中时期政治课内容重复的,这部分内容如果还是停留在低层次的简单重复,必然会引起同学们的阻抗心理,不利于学生们接受。这就涉及到了最后一点――重点突出。在重点问题方面,在涉及到同学们关注的问题上,思想政治教育者们一定要深度挖掘,将这部分内容讲得透彻、讲得精彩。这样不仅起到了提高同学们思想政治意识的目的,还达到了让同学们对思想政治课感兴趣的效果。但是这样的整合是有风险的,一旦整合不当,便会使课堂教学失去重点。另一方面,如果思想政治课的老师没有把握好尺度,尤其是在重点问题的选择方面如果取舍不利,则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课在学生思想价值观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正确的指引作用。

二、如何把握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考核中的比重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践不等同于其他学科的“引企入校”“校企合作”,这与学科自身特点有关系。但是笔者提倡用另外一种方式达到加强实践在教学与考核中比重的目的。在教学方面,可以鼓励同学们在规定主题的情况下,制作PPT或者寻找相应主题音乐、网上热帖,充分利用微博等网络新载体。在考核方面,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考试成绩与同学们大学生活、日常表现相联系给分,即给出的不仅仅是某个学期某个理论课程学习的单科成绩,而是一个同学在大学期间不同学期表现的一系列成绩。那么这个分数将成为该生思想道德方面的综合分数,也会成为用人单位或者其他考核非常看重的一个分数。这个分数才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连接到一起。也只有进行这样的教学与课程考核的改革,才能够真正的使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实际作用。而这个后续分数,应当由辅导员或者德育导师之类的学生工作人员来赋予。每个学期进行一次公开和解释。当然,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如果辅导员或者德育导师对所带学生不熟悉,给出的分数有失公平,则只会使学生蔑视或者反抗这种新的考核标准,难以达到我们所期待的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在概念上的相互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中内在地包含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在高校中收到普遍重视,而心里健康教育在最近几年刚刚受到重视并从思想政治教育中分离出来单独列为一门课程开设。但二者又是有差异的,不可替代的。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都是将二者合为一起进行开展,但近几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迅速并显示出更为巨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实际效果。第二,心理健康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这种影响在目前看来主要体现在促进作用和补充作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关注社会对个人的政治思想行为等方面的要求,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可以通过比较专业的知识加强对学生应对挫折、调节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训练。一些同学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总之,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其他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结合;在课堂教学外,使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在教育策略和方法手段上做到有机结合,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到各种思想问题的根源,真正解决学生在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是高职高专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渠道。为了保证这系列课程的质量和效果,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人员,应尽量使这些课程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感召力,能够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并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能够真正的影响到当代大学生内心世界,影响新一代年轻人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能够真正的与时俱进,与社会改革发展趋势相呼应,所有的这些,不仅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发展好坏,也影响着我们国家一代人发展的方向,具有无可置疑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樊富珉,王建中.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3-0020-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的新时期,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群体,无论在年龄结构、兴趣爱好、心理特质和家庭环境等方面都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手段、途径和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在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期,如何做好新生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培养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学生是每位高校学生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社会的人际交流手段越来越便利和快捷:短短10年间,从E-mail、BBS、QQ,再到Blog(博客)及微博,到现在流行的微信、陌陌等实时互动的移动社交技术,互联网技术神话般地让我们生存的地球真正成为“地球村”,网络传媒在给我们提供便捷、便利、实时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也正以其无形的触角渗透到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的每一个角落。这也给高校的学生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据此,笔者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就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进行了研究。

一、网络环境的主要特点

1. 自由与平等

互联网技术建立在所有电脑用户平等的理念之上,不同年龄、种族、国籍、、政治立场、价值取向的人只要遵守一定的规则,都可在网络社会中自由地获取、制造和传播信息。

2. 开放与共享

互联网打破了国家和地域的界限,使信息向全球开放,人们可在网上共享资源、自由交流。

3. 生动与互动

网络信息声色俱全、图文并茂、影像生动,尤其是当今自媒体的应用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为真实的交流平台,增强了人与人、人与网络之间的互动性。

4. 便捷与高效

迅捷的网络媒体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接受教育、交流互动的方式,任何人都可从信息终端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从而提高了学习、工作的效率,使课堂教学手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二、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 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冲击

互联网在给我们带来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理念的同时,也对我们早期在封闭环境中建立的意识形态体系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甚至会动摇和改变一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的权威地位也受到了挑战,会出现学生信息量大于教师的现象。

2. 网络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网络的负面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网络虚拟化的特性,使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减少,亲情、友情开始变得淡漠,这更易使人在现实中倍感孤独,从而更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这在大学生群体中尤为突出。

3. 网络的社会问题对大学生的困扰

例如网络犯罪问题,这是以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为犯罪行为的工具或攻击对象,故意实施的危害计算机网络安全、触犯有关法律规范的行为。又如网络道德问题,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特点,网络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大大减弱,网络社会为人们提供的自由度远远超出现实社会责任的范围,由此引起的网络道德问题愈来愈多。大学生极易被这些网络带来的社会问题所困扰,甚至参与其中,产生不良后果。

三、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1. 扬长避短地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网络和其他科技一样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地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博客、微博和微信等新型网络工具,较其他传统教育手段具有突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思想导向功能。教师可在其博客、微博和微信平台上学生最关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和教育观点,并辅以相关的导向性教育案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2)师生交流功能。教育的本质行为是师生的交流行为。师生间的沟通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主体人格形成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现代网络环境下的微博、微信、QQ等平台是师生间交流最便捷、及时和直接的手段。(3)渗透覆盖功能。博客、微博和微信本身就是一个“不设门槛的信息库”,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能突破时空的局限,增加覆盖面,例如利用网络平台宣传正反面的典型事例,通过交流认清方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渗透。

2. 灵活机动地选择网络工具达到有效教育目标

(1)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博客群组,共享教育资源。在博客群组里,师生都可从群的信息中获得有用的信息,也可将自己拥有的资料共享给其他博客,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建立博客群组,教师能及时地获得同行的教育案例、经验和学生新的思想动态,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同时,教师也可利用博客群组参与学生的讨论和交流,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成长。(2)建立健全师生间基于微信平台的沟通渠道。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充分发挥手机和微信在师生沟通、问题反馈和学生学习等方面的优势。师生共同建立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微信公众平台,以此作为师生间高效沟通和互动的桥梁与纽带,同时根据教育进度及时更新内容,提高平台内容的时效性、知识性和可欣赏性,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讨论氛围,激起学生访问平台的兴趣。(3)建设专题特色博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进行专题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常态举措,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建立各种专题教育的特色博客,例如心理健康、学习辅导、生涯设计、创业辅导等,并配以丰富多彩的资源信息,为学生解决困惑、树立自信、认清方向、奋发向上提供正能量。(4)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网络课程是以网络为载体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是网络环境下课程教育新的表现形式。它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网络课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学生平时可利用空余时间自主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同伴间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这才是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能力。

3. 与时俱进地提升教师素养加强网络学习平台建设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首先要与时俱进,通过继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特别是要加强网络知识的学习和网络技能的训练,提高信息搜索、处理、利用的能力,做到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建设网络学习平善教学方式,达成教学目标。因此,高校应创造条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和业务培训,以适应网络环境下开展教育教学的要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综上所述,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和信息手段,努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不断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使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梅.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J].思想理论教育,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