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方式范文
时间:2024-03-28 11:43: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教育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农村小学 体育教师 借教
随着社会的发展,解决农村教师(尤其体音美)紧缺问题成为教育的首要问题,近几年社会各界竞相探讨新的思路,如河南灵宝、哈尔滨五常等地的巡教,湖南岳阳平江、山东淄博、广东肇庆的走教,下乡支教,城乡学校手拉手及联合的帮教、联教等,成为解决农村教师紧缺的有力措施[1][2]。笔者结合以上帮教、联教、走教、巡教等实践及我国其他地区的经验总结,依据农村体育教师缺口问题的“职业锚”理论分析,拟定出借教模式方案,以解决农村体育教师紧缺的问题。
一、当前农村小学体育师资短缺的原因
第一,生活条件和教学条件差。农村教师不论从交通还是日常生活方面都有着诸多的不便,因此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以及年轻教师不愿意到农村去任教。当前河南省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学校要么不开体育课,要么让其他科目的教师临时。@样既不利于在学生中开展素质教育,还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此外,农村学校还存在生员紧缩现象,班内人数减少,套年级复式层次班增多,个别村庄1-6年级学生总数不足一个大班,学校无法配备体育专业教师,同时现在留守儿童很多,他们的安全监护更不到位,这就给农村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第二,福利待遇城乡差距大。虽然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的基本工资是差不多的,但是由于农村学校资金紧张,使得农村教师在福利待遇上相对城市教师要低,这就出现了在校教师外流,从而导致农村教师配备不齐。而城区学校福利待遇比较高,教学条件优越,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尤其近几年的高校毕业生,想尽一切方法进城,导致城区体育教师富余,城区行政单位及学校(三处服务人员)均有体育专业人才。此外,城区的一些家长比较注重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会送学生到辅导班学习,在城区到处可见体育培训辅导班,这就使得教师有机会获得额外的收入[3]。
二、借教的概念
当地县或市区教育局(教育主管部门)要借助城区充足、富余的教育资源及相对优越的福利待遇条件,将城区单位部分体育专业人才借调出来组成独立执行农村体育教学的机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办公室)及队伍,采取巡回走教形式,下乡村小学去跨校执行教学任务,以解决该科教师紧缺问题,这是一种调整城乡教育失衡的教学模式的雏形。
三、借教的目的及任务
借教人员下乡并按农村小学课程安排巡回授课(许多地区称其为巡教、走教、支教),协助乡村小学培育体育文化。充分发挥借教教师的辐射作用,帮助农村小学其他科教师提高自身体育素养及其辅导学生体育的能力及技巧。渗透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其教育教学观念,传授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技巧及手段。合理利用教育资源,调控城乡教育失衡的局面,解决农村体育教师紧缺问题,全面提高农村教育教学水平。
四、借教的运行机制
从借教主管机构、队伍的组成及组织、教育教学形式到执行措施、福利待遇、工资、考核、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全面启动。保证下乡执教工作的良性运行,为农村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高制定完善的运行机制。
1.组织形式
为了更好地指导相关部门以及教师实施教师借教方案,我们在活动开展之前一定要制定相应的运行机制,并对其运行机制进行反复的实践,及时找出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组建机构:教育局(教育主管部门)从城区单位抽调体育专业人员,成立农村体育教学办公室及组建借教队伍,机构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两人、书记一人、副书记两人,办公室下设几个大队,各配大队长一人、副大队长两人,以乡镇为单位,设组长、副组长各一人,教师以村庄多少、学校多少进行分配。主任与教育局下设科室同一级别,直接对局委负责,由一副局长主管。除主任、书记二人之外,其他领导均由借教教师之中选拔任用。
(2)制定管理制度:由领导机构在前几年有关联教、帮教、走教的制度基础上结合其他地区有关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考核考评机制。
(3)课程设置:以中心村庄为主将邻村小学合并,若组成复式班级不足30人,学校将被撤销合并。尽量避免小学生长距离走读(学生所住村庄离学校以1公里为宜),排课以乡镇为单位由农体教组长与乡中心学校教务人员给全乡小学校统一排课,不足60人的班级,同一时间排课合班进行跨年级套班复式教学。
(4)教学形式:借教教师以乡中心学校为居住和办公积聚地,向周围的农村小学巡回流动教学,采用一专、一带、一自由的授课方式,即每小学一班有一节专业体育教师带的课、一节本校非专业本校体育教师带的课、一节自由活动课(由班主任组织监督)。保证做到教师到村,送课到校,授课到班。
2.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
教育局专拨借教款项,做到专款专用。要想使教师借教方案得以实现,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这一活动方案的资金支持力度,并成立专门的借教款项,做到专款专用。此外,教育部门还应该与农村的相关管理部门形成合力,尽力为借教教师创造便利的工作环境,解决借教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其后顾之忧,让其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借教活动中去,推动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对此,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教育局以乡借教组为单位配备摩托车或电动自行车供借教教师巡回教学使用;可以在镇子上建设临时的教育园区,并配备专车接送教师上下班,这样既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同时也为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创造了条件;城区行政单位体育专业人员必须被抽调,每人两年,可累计,教育单位每位教师至少被抽调借教一年(自愿多服务于农村教育的不限时间),循环抽调;城区学校单位必须多接受体育专业教师,储备在二线处室为一线服务,以备体育教师借抽后不足时补缺;大学毕业生就业留城的,必须连续巡教两年才能回城;借教机构可与有相关专业的高校协调借用实习生,以增强队伍,注入活力;原单位必须给被借调的教师配备篮、足、排球各一个,乒乓球拍、羽毛球拍各五副,报到时带齐以供教学使用;借教机构对在借教期间内该晋级及职称评定的人员单独核定;晋级、职称评定等有关指标单独有倾斜地分配到借教机构,由该机构单独分配;借教人员借教结束后经考核合格者,原单位必须及时安排上岗,否则降其法定代表人一级工资,甚至降职、调离及撤职。
3.福利和考核激励
相关管理部门要适当地增加借教教师的福利待遇,消除教师们在借教过程中的顾虑。此外,为了激励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借教活动中去,还可以通过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考核和评定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1)福利:借教人员的关系留在原单位,工资及一切福利待遇随原单位职工,按照原单位同科目教师均数的1.2倍领取;课时津贴由原单位以乡村授课实际课时×1.2计算并发放;借教人员每月由原单位补助路费100元、生活费200元、艰苦补贴100元,原单位无支付能力的由教育局负担,必须做到按月发放(费用补贴根据原单位实际效益制定,但不能低于上面数字);评定高一级职称必须提前借教一年;曾借教的人员在分房、评职时总积分排名前提五个名次。
(2)考核激励:借教教师考核按原单位10%、借教机构40%、巡教学校50%(教师20%、学生30%)共同考核评定;借教期内原单位必须给优秀考核,且积分是原单位教师的1.5倍,并记入原单位考核档案;凡是借教期间的借教人员由市县级政府给予优秀、先进称号,原单位必须随同本单位优秀、先进人员名单一起⑵渖媳ā
五、借教的特征
1.借用性
借教主要指借用城区人力物力(教育资源)完成农村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任务的一项活动。其主要优势为投资少,收益多,无固定专职借教人员,整个队伍流动性较强,这样的结构模式不仅便于借教队伍知识及理念的更新,还能为农村学校增加新的活力,促进农村学校的发展。
2.跨越性
所谓跨越性指借教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须通过串村庄,跨学校、年级、班级及年龄层次的方式进行多村、多校、多年级、多班授课。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独立性,正是因为其为独立机构,所以才便于相关部门进行组织和管理,才能使制度得到严格的执行,使得巡回走动教学不流于形式。
3.专业性
借教方案的实施需要一些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作为核心。在农村小学,这样一支技术含量极高的队伍能够极大地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4.高层次
即文化层次较高。这些教师除了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以外,还对数学、语文、英语、计算机等课程有较高的理论基础,能够在走教的过程中利用其教学上的优势为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此外,还能够辅导学生,并协助其他科目的教师开展教学工作。
5.合并教学
合并教学主要指的是将那些跨年级仍不足一个(60人)班的学校进行合并,从而减少资源浪费的一种教学行为。合班教学便于利用教育资源及加强合作交流;工资及福利待遇与城区工作人员均等,并有艰苦补贴,晋级职称评定或年度考核等其他方面明显优于其他留在原单位的城区工作人员,解决教育资金倒挂现象,满足职业福利待遇平等心理;创造城区就业机会:借教给新大学体育毕业生提供了城区就业岗位。
六、借教方案的埃德加・施恩“职业锚”理论分析
“职业锚”理论是埃德加・施恩对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研究院毕业生一项纵向研究中形成的一种指导、制约、稳定及整合个人职业决策的自我观,并将其阐述为八种类型:管理能力型、技术能力型、自由自主型、安全稳定型、生活型、服务奉献型、挑战型及创造型。其强调个体能力、动机和工作价值观的互动作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地选择、认知、定位和强化。当个体面对职业的去留时会情不自禁地考虑,故此称之为“职业锚”,埃德加・施恩也称其为“职业系留点”[5]。农村专业体育教师缺口问题的原因系多方面的,但体育专业人才止于或退出农村体育教育教学角色及岗位肯定存在现实工作与职业系留点相左的因素。
借教既合理利用了城区富余的体育教育资源,完成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任务,又满足该专业人才的“职业锚”、从业观及职业福利待遇平等的心理:独立的机构给管理能力型体育专业人才一个展示自己的职能区;良好的都市生活及市、县直接领导给技术职能型、安全稳定型体育人才一个专业提高、晋升且获得优越的福利待遇、良好的生活条件的机会及事业成功的平台;城区的优越生活条件、农村教育松散的管理、跨村校巡回的自由性使自主自由型教师满足了自己冲破束缚而寻求自由的职业心理特点;良好的生活环境、独立的管理机构满足生活型教师家庭工作和个体发展的优化整合及平衡;给服务奉献型教师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及福利待遇;城区的优越生活待遇、农村工作环境的艰难险阻及农村体育教育的空白给挑战型、创造型教师提供了机遇,从而满足其挑战、冒险、战胜困难、创新的“职业锚”心理,还解决了他们的家庭后顾之忧,使其在此人生平台上超越自我、展示自我,进而大显身手,从而促进我国农村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
总而言之,借教不但完成了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任务,提供城区就业岗位,科学合理地利用教育教学资源,调节城乡教育失衡,还全面提高了农村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了整个国民的综合素质,加快了我国教育的国际化、全球化速度。
参考文献
[1] 陈黎明,田刚.农村走教现象暗含危机[J].嘹望,2007(7).
[2] 鲁志枢,张世慎.联校走教是个好法子[N].湖北日报,2008-04-03.
[3] 吕忠堂.给农村教师一个平等的职业待遇[J].民主,2004(8).
篇2
一、农村体育教师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1.书本知识中心化
大部分农村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教材是体育课堂教学最重要、唯一的内容,因而所有的体育教学活动,全部围绕书本进行:教师先将书本啃一遍(备课),接下来是带着学生啃一遍(上课),再接下来要求学生自己啃一遍。所有这些活动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把书本印在脑海里。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容易忽视学生健康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更无法开拓学生的视野。
2.教师中心化
传统的体育教学特征往往是教师执教,学生受教;教师演讲,学生听讲;教师执行纪律,学生服从约束;教师选择课程内容,学生顺应这些内容;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客体等。这些特征正是教师中心化的体现,教师中心化是我国农村教育的痼疾,至今都未有太大的改观。
3.教师控制下的注入式
部分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违背师生互动及教学相长的教学规律,不管学生的个性差异、情感体验,统统使用强制的方法,整节课教师从头到尾讲到底,课堂缺乏互动与沟通,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4.手段方法单一
不管教学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部分农村体育教师总“以不变应万变”,教学手段仍然是一只哨子,一张嘴巴。这样的状况在一些中老年教师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农村体育教师教学方式存在问题的原因
1.农村体育教师教学方式存在问题的客观原因农村基础教学相对薄弱的客观现实,对教师的教学方式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农村教育经费的不足以及教师个人受繁重的教学任务所牵制,大部分体育教师没有机会参加集中学习或很少有时间坐下来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等相关文件,更少有机会外出参加各种类型的课改观摩课等相关教学活动,因而对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的理解和领会相对肤浅,更难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农村学校普遍存在体育器材缺乏,无法满足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从而导致教师课堂教学手段单一。
2.农村体育教师教学方式存在问题的主观原因这里的主观原因主要是体育教师个人专业素养,一方面是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基础差,不能引领学生在更深更广的知识层面中涉猎,理解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也受到很大制约;另一方面是体育教师的专业理论素质差和专业技能差,从而导致体育教师在教学方式上陈旧、落后。因而要解决教学方式落后问题,根本途径在于加强体育教师队伍专业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
三、农村体育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的策略
1.加强体育教师专业理论尤其是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提升理论水平,转变教育观念。如果教师不知晓一些新课程理念并将它贯彻到体育教学实践中,那么,即使其具有再大的工作热情,最终也只能起到南辕北辙的效果。因此教师新课程改革参与热情和责任心,是体育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的前提。
2.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选用教学方法时,除了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作用及其运用要求外,还必须分析教学任务的特性和完成任务的需要,并据此选定教学方法。
3.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情感和体验,最终导致许多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体育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体育学习,使学生在有趣的气氛中和愉快的体验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运用
小学语文是是后期语文学习的根基,小学语文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孩子们能否成功地运用汉语,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人,而小学语文教学是夯实孩子们学业基础、培养孩子们语文兴趣的重要环节,鉴于当前农村小学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陈旧等因素并顺应新课标教学改革的要求,探索运用几种合适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有重要意义。
一、多媒体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在农村,由于学生们对外界的接触较少,信息相对闭塞,在课堂教学中即使有老师的耐心讲解,仍可能对课本中描述的情景不能直观了解,从而导致思维开发受限、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下降。目前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对农村小学的基础投入也逐年增大,大部分小学已经拥有少数多媒体教室及相关远程教育资源如国家配发的光盘、卫星网播发的资源、因特网下载的资源等,初步建立了信息化教学的基础。而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将文字、声音、图像整合在一起,则可以克服平常教学中只凭老师讲解、学生想象的弊端,充分发挥同学们的视听能力,多感官地进行语文的学习,让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想象力得到充分的锻炼。比如说在讲授《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就可以通过播放桂林山水的有关图片,向同学们展示桂林平静碧绿的江水、婉转苍翠的群山、白云点缀的天空,让农村孩子足不出户就可领略到漓江美丽的风景,培养同学们的美感,加深学生们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认识,提高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另外在学习《掩耳盗铃》这篇文章时,借助于网络上相关的动画视频再现古代寓言故事就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动孩子们的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在欢声笑语中传授知识。
二、情景教学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情景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一定的环境氛围,对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进行描述和模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其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情感与思维。由于目前农村教师在教学中仍是沿袭原来的填鸭氏教学,只注重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机械式地传授知识,将学生变成了应考的机器,忽视了其个人的体验、感悟和兴趣。而情景式教学则通过再现情景、学生亲身体验便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切身体验中加深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并从中得到学习和感悟。比如书在学习《将相和》这篇文章时,老师便可在同学们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要上台按照小组的人员安排对课文进行演绎。在演绎中每个人通过所扮演的角色,充分展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文章人物的印象,提高了对文章的认识。另外除了通过同学们的个人演绎来再现情景外,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风光、乡间的田野等自然环境,也能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进入规定的情景。比如,在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时,可以将同学们带到的花生田野中,通过仔细观察花生的叶和果,比对满枝的桃李,深刻认识课文中所说的花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的精神,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小组合作讨论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标提倡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它通过学生们在合作中互通有无,交换信息,相互帮助,摆脱自己的思维定式,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在小组学习中,大家积极发言,不同的思维碰撞,弥补了个人的局限性,学生在他人那里得到启示,发现自己的不足,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从而每个学生都亲自体味到合作和成长的乐趣,极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跳水》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们自己独立思考,认识本文的组织结构和段落大意,并尝试理顺文章中孩子和猴子的关系,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本文的组织脉络和中心思想,进而尝试思考能使孩子脱离险境的其他方法。如此,孩子们不仅通过自己的能力学习了本篇课文,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也锻炼了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集体合作中得到进步和成长。此外,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小组合作中,真正做到让每位同学都能在合作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老师要尽可能地找学生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对害羞胆怯的学生予以鼓励,必要时做相应的提示,并进行巡视,听学生们的理解是否正确,看对知识的认识是否到位,并给与相应的指导和提示。
四、乡土文化资源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语文作为一门社科学科,它的学习需要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在生活中得到共鸣,农村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以及深厚淳朴的民俗风情,这些都是农村语文教学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对于语文作文的教学,老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乡土文化资源。首先老师应引导孩子们热爱生活,关注现实,多接触大自然,培养孩子们发现自然和生活的美。此外,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也可以运用乡土文化资源。比如说在教授《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时,就可以让同学们到农村家庭去寻找理解。屋前黄色的南瓜、碧绿的丝瓜,院里的凤仙和嫩竹,田野旁的小河和庄稼,这一切对孩子们都是那么的亲切和温暖,非常有助于他们对课文的把握和理解。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乡土资源、设置环境情景并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将对是对语文教学的一大变革,并将对其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值得我们在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焦正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索[J].文学教育(下),2014(01),048-049.
[2]王维东.浅析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攻略.中国校外教育,2012(28),65
[3]刘文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析.教育教学论坛,2011(27),54-55
[4]肖慧琴.探析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04),249-250
篇4
【关键词】地方性资源实效性有效途径
一、 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普遍现象存在的怪现象
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普遍存在一些怪想象:地理学科成了可有可无的“副科 ” ;许多农村中学地理课时得不到保障,有些学校随意减少地理课的课时,为所谓的“主 ” 科让路,以中考科目为主,片面追求升学率;由一些不能胜任某些“主科 ” 科目的教师来临时担任;还有现在乡镇学校很多都没有独立的地理教研组,平时的教研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不少教师连教学常规都不懂。课堂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在这些背景下,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学生对地理学科和地理知识越来越陌生了。
二、 当前农村地理教学困惑的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局面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以下几点:
(一) 城市与农村素质差异决定对地理等非会考学科的定位
由于城乡人员素质的差异,决定他们对学生以后的可持续发展的态度。由于城市或城镇人员普遍经受过较高的学历教育以及更加开阔的视野,所以相对而言,对比学历普遍较低,眼光普遍停留在学历的获得的层面的农村人员,他们对一些非会考学科的态度肯定是迥然不同的。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认识也是同步受到相关影响,城市的学校对非会考学科教学质量都有明确的富有激励的考核内容,但是农村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态度基本上是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即可。
(二) 农村学校在实施和落实《新课程标准》过程的不作为决定地理学科是游击队体制
随着全国的课程改革,初中地理也出台了《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但是,在实施和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过程,农村的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再一次拉大与城镇的差距。有些乡镇地理教师非常不稳定,每个学期都可能发生变动,常常是一些不能胜任某些“主科 ” 科目的教师来临时担任,因此,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一些科学性错误及不规范的语言,由于缺少地理基础,很多教师对一些地理问题不敢深究,只讲现象不讲本质,只讲分布不讲成因。还有现在农村学校很多都没有独立的地理教研组,平时的教研活动无法正常开展,课堂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三) 追求片面升学的恶果
当前社会、政府和学校对教学的评价最直接莫过于成绩排第几,省重点有多少,在种种不该有的原因下,家长、学校和学生都只学好会考学科,根本没有几个学生是用心去学习地理。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农村中学地理教育处于落后状态,农村中学地理课地位的低下,又直接影响到乡村居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即使有的升入高中,也明显暴露出对地理知识的贫乏,甚至是地理基本常识,出现初高中知识不能很好的衔接,高中老师在教学时还要花时间、精力去帮助补习初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同时学生也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应试生。
三、 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 实实在在地自上而下提高地理等非会考科目的地位
在《初中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地理课程的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因此,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应跟从根源抓起,自上而下地提高地理学科在初中阶段的地位,推动各界对地理学科的重视,这是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二) 善于开发与利用地方性资源,使地理教学更具实效性
除了主管部门的改革外,教师能够做到的,就是善于开发与利用地方性资源,使地理教学更具实效性,从而盘活地理教学的质量。
在《初中新课程标准》也中提到:地理学科的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善于开发与利用地方性资源,盘活地理的课堂教学也是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突破口。
在对身边的地方性资源进行考察后,我发现我们身边的莲花山旅游区的教学资源丰富,于是,把课本教学的内容结合实际,并带领学生到实地进行探究实践,用身边的地理文化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在教授地质、岩层、交通、自然环境等相关内容时,我会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莲花山旅游区内进行实地学习,对一些岩石的纹理进行解释,对风蚀效果进行说明等,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因为枯燥的课本知识能够活用,特别有成就感。教师还指导学生组织兴趣小组,开展实地考察、收集主要岩石和矿物标本、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指导学生编辑地理手抄报、墙报、板报;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广播站或有线电视网、校园网传播自编的有关节目,让学生不但学以致用,而且更热爱自然,增进爱国情感。地理教学的堂上效果和教学质量都得到明显的改善。
四、 思考
地理教学的目标是充分开发、利用本土旅游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的地理教学,增添地理教学活力。因此,在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普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之下,充分发掘区域性文化资源,作为地理教学的有力支撑,盘活地理学习的实质,带动学生参与学习,增加学习的实效性,是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课堂兴趣导入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43
农村的学生,在小学几乎没有学过英语。进入初中后,因基础薄弱、科目增多、教学资源有限等原因,他们普遍认为英语难学、没兴趣学,这样厌学英语的学生不在少数。因此,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尤为重要,换言之,农村初中的学生学习英语更需要兴趣作为最重要的动力。而成功的英语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使导入成功,就得讲究导入方法。导入是指教师在新的课题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行为方式。下面,本人就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歌曲导入方式
农村初中由于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当每周一节的音乐课到来的时候,学生很想唱歌,所以,如果英语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上新课前让学生先欣赏歌曲,尤其是适合学生年龄段的歌曲,然后也教他们唱,以此导入新课的话,很适合农村初中生。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英文数字前:先播放或者教唱“十个印第安小男孩”的英文歌曲或者英文数字歌“One,two,three,four,five,six,seven,eight,nine,ten,begin,again.”在教学When is your birthday?这个单元时,可以由在座学生的生日引出“生日快乐歌”,假设有学生的生日是上课当天的,教师和学生就一起唱“生日快乐歌”(这首歌即使小学没学过英语的人也会唱),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上课情绪,引起学生的上课兴趣,这时教师可抓住时机顺其自然地进入新课。
二、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导入方式
农村初中生有的家里已有电脑,有的即使家里没有电脑也去过网吧,总之,都接触过电脑,几乎都对与电脑有关的东西感兴趣。再说,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电化教学手段如录音机、电脑、投影仪等也相继进入农村初中课堂,英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设备进行教学导入,利用多媒体技术,借助声音、颜色和动感画面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例如,在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先让学生看愚公移山的录像,当学生兴趣盎然的时候,教师就随机引入新课,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新课的状态。计算机辅助教学真的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现行初中英语教材图文并茂,几乎每一个章节均配有与该材料密切联系的插图,教师可通过对插图的描述、问答和言简意赅、提纲挈领的导语,逐步引入本课的话题,使学生产生阅读课文以了解信息的愿望。实践证明,利用电化教学手段进行英语课堂教学,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
三、小组谈话导入方式
在上新课前,可通过教师课前设置的前置性作业,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先后到黑板前进行talking活动,以此来导入新课。小组内每个成员所谈的内容会围绕新课的知识点展开,令导入环节不至于占太多的时间,这一点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已经考虑到。学生在拿到前置性作业时会以小组的形式,合理地分工合作,通过到图书馆查阅等方式为进行小组展示做好充分准备,让小组里的各成员有话可讲,乐于讲,坐在座位上的其他小组的同学也会乐于听。因为小组与小组之间要进行对比,所以全班学生的积极性都会被调动起来,都会参与这样的导入活动中。这样的活动,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对即将学的内容有较为充分的心理准备,也能培养学生的先学、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能充分利用学生所讲的内容,适时地引入主题。
四、游戏导入方式
农村初中生的课外活动较少,因为素质教育实行得不够深入,学生平时的课外生活也比较平淡,而他们这个年龄段好奇心强、模仿性强、天性好动。因此,英语教师可以设计适合他们的游戏活动来导入新课。在设计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活动因素,有目的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与教材之间产生通畅的情感交流。游戏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能将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里学英语,学生就会乐学、快学、多学。
篇6
一、 激发兴趣,使学生乐学英语
小学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时,就可使学生在学习时集中注意,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的、较牢固的知识和技能,表现出喜悦和求知欲。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氛围。农村的小孩子比较害羞,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参与,逐步引导学生英语课上敢讲、敢练、敢演、敢用。另外,爱看动画片,喜爱小动物是儿童的天性,我们可以利用娱乐的多种表现形式,增加儿童对英语的接触,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英语,如看一些原版的英语动画片,唱一些简单的英语歌曲,用英语来说出小动物的名字、家庭成员的称呼、经常吃的食物的名字,布置作业―用英语来模仿原版动画片中的某一个片段等。让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 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好习惯
我国著名作家巴金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英国的著名作家培根也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农村的孩子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比较胆小,不敢大胆表达自己,怕说错了老师批评,也没有什么英语环境,加上上学路途遥远,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如果没有好的方法和习惯,学生学习英语就会十分吃力,所以只有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让农村的孩子学习英语更加轻松,更加有效,也让孩子受益
终身。
1.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好习惯
在英语学习中,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它们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农村小学英语的教学中,我们要在日常的教学中细心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怎样听?上课时,要求学生安静听老师说、听同学说、听录音内容,有些学生上课容易分神,可以采取多提问的方法让其思想集中,也可以让学生重复别人的话,每节课坚持并及时表扬专心听讲的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上课就不分神了,课堂效率也就高了。除了课堂上听之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在家听读磁带,但内容应该比较具体,这样便于家长监督反馈,虽然农村学生留守儿童比较多,但还是有少数家长能够配合好的,不能因为留守儿童而影响了这些学生的发展。对于留守儿童,听读的作业利用在校的时间多听,并和其交流回家听读的重要性,经常表扬做得好的,在家听读的同学就会多起来,上课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如何让学生说?英语是一种语言,只有进行表达才能体现学习英语的价值。农村的孩子大多不敢表达自己,没有自信,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多鼓励孩子,用老师的亲和力感染学生,耐心等待,让不敢说的学生能够勇敢站起来,说错了不批评反而要表扬他的勇敢,在老师的鼓励和同学们的掌声中学生就敢尝试,最终说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也会养成上课举手发言的习惯。除了让农村学生敢说,还要让他们大声说,多和同学说甚至上台来说,老师多给学生课堂上说的机会,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熟练表达所学,课后就会更加轻松。
指导读和写。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态度才能对学生的发展有帮助,一个学生如果能够认真读书和写字,那么他做任何事都会很认真的。所以,我们英语老师要从细节上严格要求学生。上课时学生的读书姿势怎样、读的语调应该怎样、读书的语速和正确率如何、写字的姿势、字母怎样书写、四线格和横线怎样写、怎样完成每项作业高效等等,都需要老师把要求和方法指导到位,并且渗透在每天中,时间长了,学生就会越来越心细,态度端正了,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了。
2. 培养学生及时复习和提前预习的习惯
学生的复习和预习习惯对于农村的孩子十分重要,因为他们的家长大部分不会指导他们学习英语,要靠学生自己,但这个习惯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才能养成。农村的家长有的说自己不懂英语,所以从不检查英语作业。有的家长的工作在外,有的家长是早出晚归,和孩子碰面的时间少。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告诉他们怎样来指导监督学生在家学习,并要求家长签字反馈情况,教师在学校检查预习和复习的效果,并及时反馈给家长,多表扬和鼓励学生和其家长,让他们更加有信心。实践证明,家长基本能够配合老师完成,学生也通过复习和预习的方法更加快速掌握所学的内容,也变得更加有信心了,知道预习和复习的好处,大部分也会慢慢地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了。
三、 因材施教,让学生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在农村的英语教学中,最困难的就是部分学生接受能力差、自觉性差,不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不配合老师,学生缺乏自信,对英语学习产生畏惧感,学习英语吃力。对于这群特殊的学生老师就不能对其高标准要求,而是应该根据他们的能力来布置作业。比如,其他学生整体表演对话,这些学生就可以分图表演;其他学生默写全部单词,这些学生选择性、分次进行过关等等,让这些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对这些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这样他们才会小步迈开,大步前进。
另外,农村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差距比较大,应该调动全班同学互帮互助,缩小差距,共同进步。给学困生安排小师傅,指导帮助他们的学习,鼓励中等学生来当师傅,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颇多。教师对于做得好的师徒及时鼓励和表扬,努力在班级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和学风,这样农村孩子的英语也能够学得很好。
篇7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农村英语;教学方式;探索
一、教育信息化的群
教育信息化即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具体指的是充分使用各式各样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以及电子设备等加强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实践。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加清晰、轻松地接受和理解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的理解。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频繁,学生的知识面也不断扩展,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
二、教育信息化对于农村英语教学意义
农村的学生受环境以及家庭的影响,与城市学生相比不善言谈、自信心不足。而这时,教育现代化对于农村英语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就凸显出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促使教育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
传统的农村英语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而利用信息化教学能够使英语教学活动更加形象、生动。教学的信息化是借助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逐渐发展起来的,这就给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更多选择,同时也拓宽了知识的来源渠道,给教师更多的教育灵感。
2.有效改善“教育关系”
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更新观念,进行信息化教育,才能有效地改善“教育关系”。信息化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帮助学生增加知识面,这样学生就能从其他渠道获取教师并未掌握的知识来进行反馈,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而并非单独的讲解者,以此来改善“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
三、教育信息化下农村英语教学方式
1.互联网远程教育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远程教育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实施,使得农村的学生得以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接受到更加优秀的教育。利用互联网进行远程教学,最大的优势是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人与人交流不受空间物理特性的约束,学生不会有太大的学习压力,轻松学习、娱乐学习。互联网远程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教育的广泛性、平等性。监控力度公平化。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听取到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的讲解,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在远程教育的“班级里”没有“前排”“后排”之分,老师对待每个同学都是平等的,视听效果也是平等的。此外,互联网远程教育经济实惠,学校不用建设教室,但照旧收取学费,办学成本、费用降低,虽然设备和维护也需要资金,但是从长远看来还是有发展前途的。
2.翻转课堂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是一种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它使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以及知识内化这两个环节的位置颠倒,有效实现了师生之间良性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英语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教育的大环境下,英语教师提供视频资料为主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上课之前观看和学习教学视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协作、互动交流,共同完成答疑以及作业等,它是真正意义上“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农村英语教学中使用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加,也能有效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又实现了“以学定教”,给农村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构建知识的平台,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农村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帮助其全面发展。
3.“多鼠标系统”的应用促进课堂互动教学
“多鼠标系统”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只需要一台电脑,若干个鼠标,师生之间就可以进行互动教学活动,这与学生人手一台电脑相比,大大降低了教育成本。这一系统目前也正在农村英语教学中实施,它能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轻松,改善了师生关系,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信息化教育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且更加灵活,教师的教育观念也不断更新。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更加轻松自在地学习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将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靳琰,曹进.“人件”建设:农村中小学远程英语教育的首选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6(8):48-52.
篇8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原户籍所在地,使得孩子与父母无法共同生活的年龄不满14周岁的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性格内向柔弱。留守儿童从小就远离了父母的陪伴,他们的监护人与父母的亲疏不同,当儿童遇到一些困难时总会感到无助,长此以往导致性格内向,不愿主动与人交流。(2)自卑孤僻。留守儿童缺少父母作为自己的依靠,他们在父母外出务工时常常会感到失落,容易产生自闭的性格和自卑的心理障碍,问题严重的留守儿童甚至会自暴自弃,失去学习的上进心。(3)心理扭曲。留守儿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保持高度警惕,总感觉别人会瞧不起自己,斤斤计较。当自己出现思想困惑时,无人倾诉,在外界不良因素的诱导下,易形成扭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自律意识不强。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管教和监督,他们基本都处于隔代抚养状态,一些祖辈对儿童过于娇惯,缺乏管教的能力,难以形成有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道德情感培养环境。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的意志薄弱,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诱因的影响而做出违规违纪的行为。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1.加强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使孩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非常有利。想要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不断加强家庭教育。(1)家长如果想要进城打工,应当在充分考虑子女问题后再做决定。儿童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家长的引导性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若是父母要进城打工,最好让孩子一并跟随,由此可使儿童在父母身边得到好的教育。(2)父母应当与子女多进行交流,争取每天抽出时间与孩子通个电话,可以在电话中和他们谈心,对子女的心理和精神需求o予关注,从而使他们远离心理问题。(3)父母应当与孩子的班主任老师进行主动联系,借此来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和心理问题,以便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向。
2.加强学校教育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学校在解决他们心理健康问题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必须加强学校教育。(1)学校可以让任课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各种问题,使儿童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2)学校应加强德育,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观,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可通过演讲比赛、名人成长轨迹报告等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形成健康的心理。(3)学校应当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当成重要内容来抓,主动承担起解决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责任,如可在学校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咨询人员,为留守儿童提供辅导,消除他们不良的心理因素。
3.发挥社会力量
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这一特殊人群可以健康成长。(1)应建立健全社会关爱服务体系,并对工作方式进行创新,通过网络通信手段和个人媒体平台开展相关活动,如家长等,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给留守儿童最大的关爱。(2)应不断加强大众媒体的宣传,借此来凝聚社会各界的力量,如媒体可对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组织进行大力宣传,帮助他们扩大社会影响力,促进更多社会组织的建立,从而为更多的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3)建立农村社会教育监护体系,可以为留守儿童选聘义务监护人和辅导员,并引导留守儿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借此来培养他们的兴趣和专长,使其心理能够获得健康成长的机会。(4)应加强村镇文化建设,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定期的清理、整顿,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
总而言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带来重大的影响。为此,必须调动起家长、学校、社会的力量,形成协调合作的教育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呵护,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杨月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困难及其对策研究:以云南保山L区两所乡村小学为例[D].云南大学,2013.
篇9
关键词:新时期高效课堂;教学方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5-005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5.034
新时期,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一步落实,农村现代化教学设施已基本配备完善,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农村教学的实际,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提升教学水平,从而真正提高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创新教学设计,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实用价值
现实生活里,每个人都免不了要与语言文字打交道,或表达情感,或交流工作,或提出诉求。在当今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时代,语文的实用价值也得以进一步凸显。农村语文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为了生存而思考,认清语文学科的实用价值。从教学实际来看,教师必须创造性地探索教学设计,精心设计富有创意的教案,增加学生课堂的阅读容量,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现在的语文教材虽不少是经典名篇,但有些文中所阐述的观点和当今社会的现实有所脱节,因此教师必须大胆地进行创新,找准课文的人文因素与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点,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实用价值。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教师可在教学设计中把金钱至上的生活和亲情至上生活的异同点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调查或找一些类似的事例作比较阅读,并组织学生讨论,使他们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及表现主旨的意图。学生在比较分析中能够认识到亲情的可贵,学会感恩,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新教学设计,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让学生从中学会正确看待社会现实。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的工具性,体会到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才会让他们喜欢上语文,进而刻苦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
二、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培养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其实,语文课程本身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虽然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间便可达成,但只要我们能正视学生的实际,从语文教育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捷径,努力发掘有利因素,找准切入点,就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三、拓宽学习渠道,增加语文综合实践的机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学更应该让学生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的循环反复过程。探究源于实践,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实践兴趣,才能使他们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师授生听、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组织与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讨论、游戏、表演、比赛……让每个学生都有动口、动脑、动手的实践机会,使语文实践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潜能。社会处处有语文,语文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一位教育家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突出语文的实践性,必须努力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现行语文教材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课堂上努力为学生创设实践活动,使学生进入情境,在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动笔写的过程中产生体验,加深感受,积累知识,形成能力。比如课余时间,充分利用网络、图书室等资源,让学生通过查找有关信息,去粗取精,为我所用,这不但提高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给学生学习课文带来了帮助。此外,还可以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社会阅历,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改变教学策略,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开拓途径,走进学生的世界,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也应该转变自身角色,不应仅是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也应当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同学生一起交流,一起讨论,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到榜样的作用,更应该与学生和谐平等相处,把学生当朋友看。一个教师如果能够把学生当朋友看,学生反过来也会把你当朋友看。这样,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才会事半功倍。
五、深入分析学情,掌握农村初中生的身心特点
篇10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主动性
体验式阅读教学是一种在提学生主动性和课堂互动性的基础上提高课堂质量,以实现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及综合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体会阅读的乐趣。
一、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由于国家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资源大量涌向城市,这让原本基础条件不足的农村小学教育雪上加霜,一些地处偏远、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小学生不像城里孩子那样容易获取阅读材料。阅读面相对狭窄,再加上近年来小学生集体活动日渐减少,孩子们的生活体验相当有限。一些教师为了省事,在阅读教学中直接要求学生背诵文章主旨。教师过于主动,学生完全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二、农村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激发兴趣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体验式阅读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愉快学习。例如,《沁园春・雪》,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雄伟壮阔的北国雪景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先想想自己印象中的大雪是什么样子,下大雪了可以做什么好玩的事情,背诵自己知道的关于雪的诗词。然后再比较《沁园春・雪》中写雪的文字,学生立马就能感受到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先让学生展开自由的想象,然后再引入阅读。通过回忆自己的体验,比较类似作品,这样学生形成的阅读感受是一次思维碰撞的阅读体验,才是原汁原味的真实阅读。这样以学生自身经历为发起点的阅读,往往能引起阅读兴趣,为教师进行下一步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大声朗读
“读书万遍,其义自现”。要想体会词句的内涵和文章的情怀,通过大声朗读,将感官与文章联系起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往往在朗读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如,角色扮演、大声齐读、比赛等方式,并且要及时给予指导,让学生在朗诵中不断感受进步的乐趣。
(三)语境创设法
1.重视课前预习,培养学生对知识的预想能力
预习是一切学习的前提,优质的预习为良好的课堂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不同以往的教学以字、词、句的预习为重点。体验式的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展开自由想象的翅膀,将自身的经历和文本的描述结合起来,并把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带到课堂,最终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下一起解决。
2.重视课堂情境的创造,分环节创设环境,营造学习氛围
现实情境的调动。现实情境就是指与文本相关的现实客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主动地、自发地走进文本内容,感受祖国雄伟壮观的自然环境和多姿多彩的社会环境。让学生了解周边的环境,对民族的精神和文化产生认同感。这种文本描述和实际生活体验的结合更能够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显然这样的方式比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要好得多。
模拟情境的构建。不同于现实情境,模拟情境则是利用一些道具等虚拟情境的创设尽可能地还原文本描述,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小学语文《下雪啦》一课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想象下雪的场景,将森林里的雪景制作成道具,挂在教室里面,教师声情并茂地引导大家观察被布置成雪景的教室。这样的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得到了一种类似现实情境的感受,把抽象的知识变成一种具体的感受。
虚拟情境的创设。相比模拟情境,虚拟情境则更多地建立在对学生的想象和推理上。这样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生动的描述来引导学生进入自己头脑中形成的虚拟情境。学生完全靠自己的想象,感受其中的颜色、气温、大小等特征,或者感受事件的发生过程,使自我在虚拟情境中身临其境。
体验式阅读教学最核心的思想就是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不是单纯地教授知识,而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总之,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基础条件不足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体验式学习能有效改善其语文教学的现状,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