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示范基地申报范文

时间:2024-03-28 11:15: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教育示范基地申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区教育示范基地申报

篇1

今天我们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动员会和公民科学素质先进县动员会合起来开,主要目的是为了对相关工作作统一安排部署,搞好统筹推进,强化协调发展,等一会,田部长还要作工作要求,大家会后要认真组织,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开展好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和公民科学素质先进县谈4点意见。

按照市级要求,我区__年要完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县级单位申报创建100%、县级以下单位申报创建50%,2015年完成县级以下单位申报创建全覆盖,__年我区GDP、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9.1亿元、1.8亿元、19375元、5713元。到2015年实现我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3%,公民科学素质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建设机制逐步完善。

我区已制定印发了《__区创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和《__区创建贵州省公民科学素质先进县实施方案》,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时间安排为从现在开始到2015年底,创建对象为全区机关、学校、军营、规模以上企业、乡(镇、街道)、村(居)。创建工作分5个阶段实施,其中今年5月为创建启动阶段,主要完成前期工作准备;今年6月到明年10月为创建实施阶段,由各创建单位按照方案创建标准具体组织实施;今年10月至明年10月为模范申报阶段,各创建单位向区创建办提出申请,并上报申报资料;今年11月至明年11月为检查考核阶段,由区创建办对提出申报的单位进行考核验收,同时向市创建办推荐申报市级模范单位;2015年12月为总结深化阶段,对全区创建工作进行总结,命名挂牌和表彰等工作。创建公民科学素质先进县工作,大家要围绕方案明确的各项任务抓好贯彻落实,确保2015年实现我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3%的目标,并顺利通过上级验收。

(一)强化宣传,逐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

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积极宣传创建工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特征的时代精神,大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努力形成推进创建工作的强大声势和良好氛围。要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通过组织民族团结进步宣讲、文化下乡、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月活动,开展好“四项教育”、“六进活动”,即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知识和民族法律法规进机关、村寨、社区、企业、学校、部队。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科普活动,围绕生态环保、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等主题,结合居民需求举办身边科学应用展示、培训等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做好“全国科普日”活动安排部署,选定一个乡(镇、街道)作为“全国科普日”活动的启动点,扩大科普工作在社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同时,充分利用我区政府门户网站、__新闻网、宣传栏、电视台等媒体,大力宣传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在创建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先进事迹和新成果,广泛宣传民族文化和科普知识,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和公民科学素质示范县创建活动,引导全区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精心组织,统筹推进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创建工作具体目标任务,我在这就不再作一一安排,《实施方案》已作了详细明确,请各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会后要认真研究,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组建组织机构,对照责任分解表,进一步细化责任,落实任务到人。要探索将创建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增加民族和科普元素,统筹推进,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实施。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中,要围绕组织领导、宣传教育、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落实、社会和谐稳定巩固、民族群众合法权益保障、民族团结创建成效和创建机制7个方面,结合我区实际,组织开展创建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模范村寨(社区)创建由各乡(镇、街道)负责组织动员,学校等教育机构由区教育局负责,企业由区工贸局负责。在创建公民科学素质先进县工作中,要突出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干部职工5类人群,围绕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科普人才建设5大基础工程建设,以开展科普教育和科技培训为抓手,以开展科技示范推广为纽带,加强科普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全民科普素质,为科普工作的全面铺开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强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创建工作发展后劲

要加大对青少

年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科普讲座、青少年科普夏令营等活动,继续举办好“__区第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选送优秀作品参加上级举办的比赛项目。各乡(镇、街道)中小学校要建立科技活动室,并配有活动器材和科普资料。同时,把学校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阵地,进行多样性的教育引导。依托区党校建立民族团结培训基地,探索发挥党校民族团结教育新途径,不断加强对少数民族、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研究和探讨,努力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水平。要组织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城镇劳动人口和社区居民参加以实用技术为主的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雨露计划培训等,学员结业率达80%以上,每个学员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不断增强科技致富本领。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普知识培训,通过开展“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活动和开展科普讲座等形式,帮助了解和掌握科技发展现状和趋势,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科技意识、科学素质和科学决策能力。要培育选树一批创建工作示范点,选择一批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好、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或科普知识水平较高、思想观念前卫,创建工作基础扎实、亮点突出的模范集体,包括单位、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企业等作为示范点,突出抓好创建成果转化运用,总结、提炼、推广好的经验做法,以点带面,为全区创建工作发挥指导和示范带动作用。(四)需要抓好的其他工作

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把科普设施建设摆在创建活动的重要位置作,统筹安排。在城区内要建立1座20米的科普画廊、各乡(镇、街道)建立1座10米科普宣传栏,各单位建立1个立架式或壁挂式科普宣传栏。同时,各科普成员单位要协助支持所帮扶的联系村,修建1个科普宣传栏。抓好基层科普组织网络建设。要抓好各级科协组织的班子建设、队伍建设、思想建设和工作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区级学会、协会组织建设,结合各地的产业优势及发展方向,积极建立乡(镇、街道)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要加强各乡(镇、街道)科普阵地建设,乡(镇、街道)要建有科普活动站,村(社区)要有科普宣传栏和科普宣传员,并能积极开展工作,在创建工作中发挥作用。逐步形成以区、乡(镇、街道)科协为枢纽,区级学会(协会)为依托,村委会为科普分会,自然村民小组为科普小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为基础的科普网络体系。加强示范体系建设。要围绕我区精准扶贫、“三个万元”工程、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大力推广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着力抓好我区油茶示范基地、葡萄示范基地、枣子示范基地、食用菌种植基地等科普示范基地的建设,通过建立科普示范基地,引导科技示范户发展,激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逐步建立起以科普示范基地为主体的先进实用技术示范推广体系。加强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工作。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区,必须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稳定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要进一步健全综治、和维稳工作机制,推进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设,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集中化解积案。要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依法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确保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建立健全“民情快车”等网络问政机制,开通服务热线,认真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要进一步探索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开展民族团结稳定形势分析研判和矛盾隐患排查,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为我区转型发展营造民族领域和谐稳定的环境。

篇2

2005年科委科协简要总结

一、组织实施科技项目

1至10月,完成国家级、市级、区级各类项目197项(包括农医类)。复审验收跟踪项目66项。完成262家科技企业换发证工作。其中:

申报国家级各类项目25项。申报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19项;申报国家级新产品1项;申报国家级火炬计划2项;申报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3项。

申报市级各类项目93项。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计划32项(9项获资助),上海市重点新产品计划9项(其中4项获资助),上海新市火炬计划7项,组织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1项;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再创新计划项目2项;上海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6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5项(获二等奖1个,3等奖1个);组织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其中首批获批7家);上海市科技创新人1人(神力)。

立项并实施区级各类项目79项。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计划8项;认定15家企业为奉贤区高新技术企业;区高转项目5项;创建区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个;区级科技发展基金立项46项(农医方面)。

完成其它各类复审、验收、跟踪项目66项。创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奉贤)基地1个;配合市科委完成上海市种子资金项目验收6项;配合市高新办完成现有51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复审工作(其中:48家企业通过复审,3家企业自动放弃);完成国家863计划执行情况跟踪调查1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执行情况跟踪调查2项;完成项目鉴定5项,成果登记3项。

完成各类科技计划统计。完成262家科技企业的网上年检工作,换发科技企业联系服务证267份。完成完成2005年奉贤区春季网点土利用动态监测简析。

二、推进知识产权工作

至9月底,专利申请量640件,完成年指标任务的128%;办理专利申请专项资助22项,资助经费14600元;确定区第二批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2所;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26项,技术交易额3072万元;更多经典尽在组团参加《2005年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有4项新技术成果及产品获金奖。

2006年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科教兴市主战略,继续推进《奉贤区科教兴区规划纲要(2005年-2010年)》和《奉贤区科技兴区推进计划》,努力营造科技创新体系,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落实科普“六进”工程,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养。

科技工作目标任务:

申报、落实国家级、市级各类科技项目130项以上(不包括区级项目),同比2005年118项递增10%左右。其中:

——申报国家级各类科技项目不少于20项。其中国家级创新项目12项,国家级新产品1项,国家级火炬项目2项,其它5项;

——申报市级各级科技项目不少于80项。其中市级创新项目12项,市级新产品6项,市级火炬项目6项,市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0项,市级农业攻关项目6项,其它30项;

——落实区级各类科技项目不少于32项。其中:区级科技领军企业1-2家,区级创新项目15项,区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5项,其它10项;

——农医类科技发展基金项目不少于45项。其中农业类30项,医疗等其它行业15项,继续支持农业科技特色示范基地若干。

——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10家、区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12家,通过重点扶持,争取在2006年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30亿,比2005年100亿左右增长3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由2004年13%增长至15%。

——实施科技“小巨人”扶持计划。每年挖掘并着力扶持10家销售额800—1000万左右、科技含量和利润率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企业,争取在3年之内形成一批5000万元销售以上规模的民营科技企业。

——知识产权专利申请不少于600项,申报市级专利培育试点企业5家,争创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申报并争取批准上海市著名商标1个以上(原我区全国驰名商标1个,市著名商标9个,今年申报5个还没结果)。争取上海市名牌产品1—2个(原我区有市名牌19个,今年申报4个,还没结果)。

——申报市级专业科普博物馆2家。(其中:化妆品行业1家,食用菌行业1家),争创市级科普基地2个,创建区级科普示范工程12个;

——进行各类科技培训不少于2000人次。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需要抓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是拟在2006年年初,由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科技大会,表彰科技“五大奖“,按照科教兴区纲要,总结2005年科教兴区工作,布置2006年工作任务;二是出台《奉贤区科教兴区战略配套政策》(领军企业、小巨人企业、科技发展基金、专利基金等六个管理办法),使全区科技型企业申请各类区级项目或资质认定,有明确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三是利用科普“六进”工程、“科普宣传周”、“三下乡”、“科普教育基地”等载体和阵地进行全民科普教育;四是发挥媒体作用,利用现有的科技网站、科技刊物、科技天地、电子大屏幕和科普画廊等有效的宣传阵地,积极宣传科技政策、法律、法规,培育企业科技创业文化,优化科技环境,不断提高全民的科技意识。

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产业化进程

积极支持科技创新,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依靠现有的各类科技资金支持,为科技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加快推进科技企业产业化进程,提升科技产品水平。

一是实施科技兴区推进计划。紧紧围绕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实施科技兴区规划纲要。按照“分类指导,分期实施”的要求,形成并实施2006年科教兴区各部门年度工作要点和目标,进一步构建社会所需,政府所能的全区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二是认真组织科技项目。坚持突出重点(领军企业、小巨人企业、市区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型科技企业四个层面)培育特色项目,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科技部和市科委各类政策,了解掌握全区科技型企业发展态势和主要行业发展势趋,为区政府提供建议;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使一批科技企业获得科技创新基金(资金)的资助,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成果转化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促进科技企业产业化。三是打造科技领军企业。按照我区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年内培育1-2家科技领军企业,鼓励支持其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带动一个行业、一个产业科技进步向纵深推进。四是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每年政策聚焦10家目前1000万左右销售高科技含量,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3年内可成长至4000—5000万销售企业。五是支持社会事业类科技项目。关注农业科技特色基地建设,发挥农业、医药等传统基础业科技方面的软课题研究,重点帮助农业种、养植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

三、推进知识产权工作提升专利申请的量和质

围绕实施科教兴区的主战略,以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为抓手,积极鼓励发明创造及自主创新,加快知识产权传播、服务中心建设,为推动科技、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一是实施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全面贯彻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我区2005年至2010年“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研究具有知识产权产业化发展情况,掌握信息动态,把握工作重心,使知识产权工作与“科教兴区”战略的总体部署相适应。二是促进知识产权对创新体系建设功献率。要以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为目标,促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科学普及和技术转移服务。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产学研结合,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提升我区专利申请的量和质。三是加大执法力度。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效机制,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形成整体合力,增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能动性,抵制非法专利产品流入市场,积极主动介入纠纷调解工作,保护专利产权,维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四是发挥服务中心功能。通过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这一平台,构筑一条面向基层、面向企业的便捷通道,方便专利的检索,开展持证上岗培训,确保专业人员的工作水准。举办大型知识产权论坛报告会。

四、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推动科普事业发展

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主要内容,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对依靠科技进步的认识,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

篇3

1 潍坊市科协工作发展情况

当前,潍坊市县级科协在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愈加健全。

一是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日趋完善。潍坊市所属县市区科协共有编制81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24人,占30%。人员平均年龄43岁,另有兼职56人。特别是坊子区、临朐县等5个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均于40年前单独设立科协组织,配备了5~10人左右的专职工作人员,年科普经费最低10万元,高者达30万元以上。

二是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全市已建有科普场馆127个。其中科技馆6个、科学技术博物馆8个、青少年科技馆站86个;共有省级以上科普教育基地29个,其中国家级5个;拥有科普宣传专用车2辆,科普画廊138个。尤其是5个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均建有综合性科技活动场所,主要公众活动场所建有3处以上科普画廊。

三是科普惠农作用日益显现。仅2010年,中央财政即投入奖补资金3亿元,用于表彰奖励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个人。潍坊市去年获科普惠农计划奖补资金达33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185万元、省级财政拨款154万元。全市已拥有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1330 家,其中获省科普惠农表彰43个,先后有40人入选山东省“农村科普带头人”。

四是企业科协与科技工作者互动、双赢。企业科协在服务企业发展、服务科技工作者的作用愈加突出。目前,全市已建立企业科协125个,其中民营企业和新兴经济组织科协116个,占93%。在企业科协的举荐和推动下,各类科技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分别有2人获国家级和省级“优秀科技工作者”,6人获“山东省青年科技奖”,1人获“山东省十大杰出工程师”,3人获“山东省优秀工程师”。

2 潍坊高新区科协工作开展现状

2011年高新区科协被命名为全省十佳县(市、区)科协组织。在科技工作者举荐、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科技工作者举荐工作亮点突出。先后有3人在“山东省十大杰出工程师”评选活动中获奖,占全市的75%,居全市首位; 1人获“山东省青年科技奖”,居全市前列,全市共有6人获奖。2人获潍坊市“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获“潍坊市青年科技奖”。

二是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改善。今年向中国科协申购了科普大篷车,成为全市第1家拥有科普大篷车的县市区。高创中心、消防大队等2家单位成功创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三是科普惠农示范工程初见成效。今年,高新区推荐的汶泉发展区绿园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董事长王希朱获“山东省科普惠农带头人”称号,为潍坊市唯一获奖人选,实现高新区零的突破。另外,高新区分别获批2家市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村村通先进乡镇,实现农村科普工作的新突破。

四是反示范创建活动深入开展。2010年,高新区汶泉发展区、新城街道东三甲村、清池中学分别创建了潍坊市反示范学校、街道、社区。今年,新城街道申报了山东省反示范街道;3家单位分别申报了市级反示范社区、街道、学校;分别有1家单位和个人申报2011年山东省反系统先进集体和个人,这是高新区首次冲击反工作省级奖项。

3 存在差距和不足

高新区科协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全市科普示范县市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一是企业科协、街道科协等基层组织建设不健全。潍坊市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中,昌乐县企业科协建设工作较突出,达到28家,其次是寿光市和坊子区,分别为15家和12家(图1)。

新海软件于8月份成立了高新区内首家软件行业企业科协,至此,高新区拥有3家企业科协,占规模以上企业的0.9 %,与其他县市区相比,覆盖面较小,企业科协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职能难以正常发挥。

二是科普场馆、科普传媒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潍坊市坊子、临朐等科技馆均已投入使用,寿光、昌乐等科技馆已完成立项,即将开工建设。高新区在科技馆、科学技术博物馆、青少年科技馆站等科普场馆建设方面仍为空白。

在科普传媒方面:除寿光外,其他4个县市区均建有专业的科普网站,5个县市区均出版了科普图书或科普期刊;寿光定期出版科普光盘1套。

三是农村科普工作成为高新区科协工作短板。高新区经济以工业为主,仅新钢街道和新昌街道从事农业生产,但两地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没有形成像寿光蔬菜这样的规模,导致高新区农村科普示范资源少,数量不足。

在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设方面: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中,寿光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设最突出,拥有农技协128家,居全市第一位。高新区仅新昌街道绿园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1家成立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但建设程序不够规范,“实体不强,影响力较小”。

在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方面: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中,安丘市拥有12家,居全市首位,临朐县、昌乐县、寿光市分别拥有10家,5个县市区均拥有国家级或省级认定的示范基地(图2)。高新区科普示范基地数量较少,在建1家,为新钢街道的潍坊渭阳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

四是科普活动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拓展。科普教育单位单独开展工作,活动覆盖面小,影响不够广泛且缺乏持久性,没有建立逐层深入、相互配合的“大联合、大协作”工作开展模式。

4 进一步推动科协工作的思路与建议

通过借鉴先进县市区科协的先进工作经验,结合高新区工作实际,现提出以下工作思路和建议:

一是建立健全科协基层组织网络。探索在创业服务中心、生物园、软件园、大学科技园等孵化器建立科协组织,引导帮助条件成熟的企业成立企业科协,争取全区企业科协突破50家,积极引导各街道、社区成立基层科协组织,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

二是着力申报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推动市级科普教育基地上档升级,逐步将浞河、消防大队和光电园打造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推动污水处理厂等建设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篇4

根据省科协、教育厅、科技厅、环境保护厅、农业厅《关于认真组织实施2017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通知》(x科协发〔2017〕x号)和市科协、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垃发办《关于举办2017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通知》精神,区科协、区教育局、区科技局、区环保局、区农业局决定联合组织开展2017年xx区全国科普日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和主题

2017年全国科普日定于9月16日~22日在全区各地展开,主题为“创新驱动发展,科学破除愚昧”。

二、活动内容

(一)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围绕阻碍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愚昧思想和行为,尤其是针对康养xx、绿色发展、生活垃圾蓝色焚烧、五水共治、环境保护等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主动、及时、准确发声,为公众解疑释惑,揭示科学真理,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让科学“跑”在谣言前面。

(二)大力普及传播发展理念。围绕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求,大力普及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普及宣传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观念,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着力普及宣传协调是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观念,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的意识;着力普及宣传绿色是永续发展的观念,牢固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大力倡导创新创造创业。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普及宣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意义,激发创新创造创业的活力。着力宣传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条件,激发广大公众的科技兴趣和创新热情;着力宣传创业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出路,提升公众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广泛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知识宣传普及,提升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大力推进“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四)大力开展针灸康养知识宣传普及。围绕xx康养城建设,加大针灸康养、运动康养、田园康养、森林康养科普知识宣传,展示我区打造康养之城的美好愿景和成果,让干部群众了解区委关于康养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全社会凝聚发展共识,树立科学生活方式,激发创新热情。

三、主要活动

(一)举办2017年xx市全国科普日开幕式

9月17日在xx区举办“2017年xx市全国科普日暨绿色xx?蓝色焚烧科普知识竞赛启动仪式”,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康养xx、绿色发展、蓝色焚烧、五水共治、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助推xx康养城建设。

(二)组织参加“绿色xx?蓝色焚烧”科普知识竞赛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绿色xx?蓝色焚烧”科普知识竞赛,竞赛以“xx科普”(微信公众号:xx)为平台,平台题库系统内有50道“绿色xx?蓝色焚烧”科普知识选择题目,竞赛系统随机抽取20道进行答题,每题5分,共计100分。以“小手拉大手”形式,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绿色xx?蓝色焚烧”科普知识答题,活动将评选出优秀组织学校和抽取出获奖学生,并组织优异学生赴外地考察“蓝色焚烧”科普行,实地感受科技带来的改变及魅力。

(三)生态文明科普知识宣传进乡村

联合市科协,组织相关科技工作者深入相关乡村(社区),以科普讲座、咨询服务、图板展示、资料发放、科普表演、科普知识问答等形式,与群众面对面,宣传普及康养xx、垃圾分类、蓝色焚烧、剿灭劣V类水、反对、食品安全、卫生健康等科普知识,开展卫生义诊活动,提升群众保护环境的思想认识,消除群众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误解。

(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依托我区悠久的中医文化资源,紧紧围绕中医康养做足文章,我们选择在区二小筹建中医药展馆,践行中医药知识进校园,加大对全区青少年乡土教育的力度,广泛传播我区历代中医药人才的动人故事,使我区的康养建设后续有人,也为煅造出我区新时期更多的中医药人才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五)省级学会科技服务进企入社

组织邀请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省针灸学会等学会专家,走进企业和社区,以科普讲座、卫生义诊、科技咨询、科技培训、教学辅导等方式,为群众开展科技服务,普及针灸、生态农业等知识,提升群众科学素质,促企业创新发展。

(六)科普示范基地体验日

组织动员各类科普示范基地在全国科普活动期间实施开放日、体验日等活动,积极开展以生态环境保护、蓝色焚烧、防灾减灾、科技体验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普展览或科普宣传,组织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参观体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和科技实践能力。

(七)科技专题片展映

围绕科普日主题,聚焦公众广泛关注的针灸康养、五水共治、生态文明建设、蓝色焚烧、食品安全等热点问题,播放公众喜爱、易于传播的科普影视片,通过《科普之窗》栏目、xx科技网等传播渠道在全区进行广泛传播,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

(八)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结合群众需求,积极组织科技专家和农函大教师,深入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等农函大教学点,开展葡萄种植、蔬菜种植、食用菌种植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落实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让广大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看得懂、学得会、有成效,提高他们依靠科技致富能力,促进农业科技快速进村、入户、到田。

(九)开展知识产权示范(专利)暨扶持科技项目培训

举办知识产权示范(专利)暨扶持科技项目培训,通过现场教学、实地考察及讨论交流学习活动普及知识产权发展、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农业科技发展规划、科技项目申报与经费管理、科技大市场建设、热点新技术及应用等知识,提升全区科技管理工作者和科技人员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与水平,进一步推进省知识产权示范区创建。

四、有关要求

1、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各相关部门根据要求认真谋划,制定全国科普日工作方案及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全国科普日活动。

2、加强管理,统一规范。围绕活动主题,采用规范的主标题和灵活的副标题名称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日活动,提高活动的互动性和吸引力。活动参考名称为:主标题——2017年×××学会(市、县、学校、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日活动,副标题——特色活动名称。

篇5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镇下辖9个村和2个社区。共有3个贫困村,分别为农林村、村和社区,其中,村和社区已于2016年出列,农林村已于2017年出列。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41户2856人,已脱贫1112户2777人,其中,2014年脱贫124户420人,2015年脱贫148户525人,2016年脱贫300户656人,2017年脱贫296户624人,2018年脱贫149户338人,2019年脱贫95户214人,未脱贫29户79人。今年,在5月份的市“春季攻势”暗访中,我镇排名列市28个有扶贫任务的镇第16位、市第10位,在10月份的市“夏季攻势”暗访中,我镇排名上升至市第13位、市第7位。

我们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着眼于“责任”,做到压力传导到位。一是健全了“镇旬调度-镇扶贫工作站周研究-村日会商-村组动态整改”机制,形成了“发现问题-交办问题-整改问题-督查销号”的工作闭环。今年以来,镇扶贫工作站召开专题调度会31次,直接调度到村书记和村扶贫专干一线。二是6月份在全镇开展脱贫攻坚“查不足、谋思路、提状态”活动,镇党政班子成员、镇直单位负责人、村两委干部、镇村帮扶联系人160余人撰写自查心得,开展镇党委扩大会专题集中研讨,6月26日召开镇村干部大会,市委匡书记和市人大任主任莅临指导并作重要讲话,通过会议,述职点评、查摆不足、明确方向。三是对扶贫“村为主”绩效挂钩办法修订完善,坚持“奖优罚劣、适度拉开档次”原则,结合村级实际情况,将责任和压力压实到每一名村包片干部身上,对即使表现好的村(社区),当季度如督察发现较严重问题,仍将包片干部绩效打入较差等次,不吃“大锅饭”,今年季度考核已圆满完成。

(二)坚持着眼于“短板”,做到风险防范到位。上下半年分别开展了“整村推进”、暖冬大走访2个大排查和季度暗访,深入持续推进“八个专项行动”。一是在2个大排查中,由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全镇分成5组12队,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全镇贫困户、危房户、大病户、残疾人户等做整村推进大排查,落实户户到、户户看、户户记,创新“一看袋、二看房、三访周边边缘郎”方法,对问题做到“日排查-日核实-日反馈”,整村推进大排查共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898户,边缘户263户。发现问题1367条,整改1367条,整改率100%。暖冬大走访大排查共走访2016年以后建档立卡贫困户、重点边缘户以及脱贫监测户923户,发现问题745条,整改631条,整改率84.7%。二是镇扶贫工作站组建常态化暗访4人小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每周选择2个行政村,对每村各片区2-3贫困户进行暗访,将所发现的问题纳入村为主绩效考核。目前已顺利结束两个季度暗访,通过暗访结果以及后期督促整改,户均问题数由二季度末的8.9个降到了5.7个。通过两次系统性大排查,镇村两级查摆了不足和短板,并以干代训,培训了镇、村干部的扶贫业务知识水平,强化了扶贫政策落实,也提高了相关资料规范性,为镇今年脱贫攻坚翻身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坚持着眼于“统筹”,“九大工程”推进到位。一是产业扶贫更加全面。我镇今年共建设6个特色种养业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和2个特色种养业“一村一品”发展扶持项目基地,其中,特色种养业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带动贫困户377户、731人,特色种养业“一村一品”发展扶持项目基地共带动贫困户及重点边缘户155户、308人。二次共申报产业奖补168户、425人,申报奖补资金36.7465万元。二是就业扶贫更加稳定。我镇今年新增10个辅岗位和51个“七大员”公益性岗位(工资标准400元/月)。镇自行开行发了14个公益性岗位(工资标准2000元/年)。新建1个村级就业扶贫驿站(农林村光辉藕粉经营部),共带动15名贫困户。3家就业扶贫基地(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农林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县银亭家庭农场),共带动21名贫困户。三是智力脱贫更加精准。我镇目前共有贫困在读学生369人,教育资助通过村(社区)摸底上报、学校上报和教育局反馈漏报补报全部兑现到位。2019年省内就读学生春季教育资助共274人次,省内就读学生秋季教育资助共261人次;2019年春季雨露计划资助共37人,秋季雨露计划资助共42人。四是社会兜底脱贫更加完善。我镇今年危房改造共计上报83户,补助资金131.6万元;我镇现有462户738人享受低保政策,167户175人享受分散特困供养政策;今年我镇精神病药费补助申报共6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0人,补助金额8万元;今年享受残疾人生活补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共238人。五是健康脱贫更加成熟。我镇今年已完成2016年以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代缴新农合工作,第一时间帮助符合“351”、“180”政策的贫困户进行医药费报销。六是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更加鲜明。我镇2019年“四好农村路”项目共13条,7.49公里,8月底已全部完工。小型水利项目共2个,8月底全部完工。七是金融扶贫更加科学。我镇2019年小额贷款有自贷自用需求经摸排共有25户贫困户,经过镇和放贷银行走访评估,共有6户成功申请小额信贷贷款。八是住房安全工程更加长效。我镇今年共有39户农户上报住房安全工程,其中13户重建,26户修缮,补助资金38.9万元,目前已全部完工,补助资金已打卡到位。

二、2019年度工作亮点

1.结合本镇实际,制定巡视专项整改工作方案,成立巡视整改工作小组,建立整改台账,共查摆问题21条,明确问题、责任、时限“三个清单”,盘点销号,4月20日前取得阶段性成效。采取多堂会审的模式,对11个村、社区巡视专项整改工作逐一审核把关,全部内容已更新至12月,此项工作获得市委负责同志肯定。

2.在县人社部门的大力支持下,8月1日,市就业扶贫载体规范化建设工作现场会(南片)在我镇农林村召开。

3.6月12日,由我镇扶贫专职副书记撰写的《科技养蟹助力重兴村脱贫攻坚》登上《中国工人日报》、环球网等多个国家级媒体。

4.9月12日,我镇扶贫专职副书记作为全市9名代表,在市扶贫办组织的专题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

5.在市2019年“我奋斗我幸福”脱贫攻坚先进典型评选获奖组织和个人评比中,陶定富、赵立功两位同志获市最美选派帮扶干部,李光辉同志获全市带贫示范户,陶定富同志获市最美选派帮扶干部,丁大双获市脱贫示范户等称号。

三、镇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谋划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我镇今年将着重从“七个着眼”发力,在具体工作中细化任务、压实责任、强化落实。

(一)坚持着眼于“责任”,做到压力传导到位。一是继续夯实“镇旬调度-镇扶贫工作站周研究-村日会商-村组动态整改”机制,将“发现问题-交办问题-整改问题-督查销号”的工作闭环完善到位。二是对照我们2019年制定的“村为主”绩效挂钩办法,坚持落实落实再落实,严格奖惩、适度拉开差距,将责任和压力压实到每一名村包片干部身上。

(二)坚持着眼于“基础”,做到工作督促到位。一是初步考虑,今年我们将继续分上下半年2次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的“整村推进”大排查,深入持续推进“八个专项行动”,对排查出的问题实行“三单四定”,确保查彻底、改到位。二是镇扶贫工作站常态化暗访小组将继续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各村进行季度暗访、季度考核。

(三)坚持着眼于“短板”,做到风险防范到位。认真分析边缘户的致贫风险,做好防返贫和边缘户监测工作,夯实脱贫成果。一是定期采集脱贫监测户“返贫风险”指标,运用好镇级脱贫攻坚突出问题督办表成果,持续进行跟踪检测。二是加强边缘户的求助和帮扶,在普惠政策对边缘户实行优先和倾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乡村社会救助等途径,有效防范和消除边缘户致贫风险,消除相对贫困、严控绝对贫困。

(四)坚持着眼于“亮点”,做到产业扶持到位。一是以加快电商基础建设为出发点,通过镇级整合资源,引导促进各村电商互联互通,打破村域和时间限制;加强与兄弟镇交流互鉴,打造区域性公共品牌,突破镇域限制,丰富产品类型、优化销售模式、畅通运输渠道。二是优化贫困村村级光伏收益的分配,合理运用光伏资金。镇级加强对村级光伏电站收益分配的监督指导,使得资金使用规范合理,充分发挥光伏扶贫实效。

(五)坚持着眼于“长效”,做到成效保持到位。持续深化中央巡视整改工作,运用好巡视整改成果,健全巡视整改长效机制,定期对镇村专项巡视整改发现问题进行“回头看”,对新发现的问题动态管理,立即落实整改,对已经整改问题长期坚持,将“发现问题-整改落实-长期坚持”的工作机制渗透到日常工作中。

(六)坚持着眼于“日常”,做到工作完成到位。继续全力对接市九大工程牵头单位,做到左右联动、合力攻坚,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各项日常工作,积极向市九大工程单位反馈工作运行中的问题。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篇6

20*年*区科技局、科协在*区委、区府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

贯彻落实区十一次党代会要求,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真抓实干,致力于科技创新、创业,基本完成了预定的计划任务,有力地促进

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20*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0.92亿元、销售收入49亿元、利税5.37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1.44%、38.61%和24.*%;全年

列入国家级项目3项,市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39项,获国家及市级项目资助达348万元,创历史新高;专利授权108项;积极推进科技创

新“10+1”工程建设,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民营科技型重点企业、2个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转化项

目、2家产、学、研技术合作联盟、2家留学归国人员、研究生创业企业、3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基地)、3家专利示范企业、3家

技术中介服务机构、3家农业科技研发机构和龙头科技(科普)示范基地等26家单位(项目)通过验收;*市大学科技园完成了总体

规划设计,并进入建设施工阶段;招宝磁业等三家企业通过市级高新技术企业验收,进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行列;成功举办秋洽会工

业科技洽谈活动,与中科院两中心、三所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全面构建了“一府二中心三校四所”为重点的科技合作新框架;

全年引进科技合作项目47余项,农业新品种80个,秋洽会签约项目32项,技术交易额1717万元;开发市级新产品(试制、试产)160只

,引导企业投入技术开发费1.8亿元,项目完成后可新增产值近12亿元;组织开展了20*区科技进步奖和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组织推荐

了十二个项目参加市科技进步奖评选;网上技术市场和区技术市场运转正常,为我区企业加快吸纳区内外最新科技成果提供了有效的

依托,技术市场全年技术交易额为5308.64万元;成功举办了“依靠科技,战胜非典”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和浙江省首届科普节,活跃

社区文化、普及科学知识、丰富群众生活。

2、20*年主要工作

1)致力于开拓创新,明确科技工作“六新”目标

为进一步为企业、为基层做好科技服务工作,我局认真总结过去工作得与失的基础上,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理清思路,确立了

“六新”目标。一是科技创新要有新成绩;二是科技创业要有新突破;三是科技合作要有新进展;四是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要有新发展

;五是科普宣传要有新形式;六是服务经济质量要有新提高,做到科技部门服务经济零距离。

2)致力于完善政策,优化科技发展政策环境

制订出台了《*区科技创新“10+1”工程计划及认定标准》,对创建内容、条件和科技资金的补助额度等作出具体的规定。会

同区财政局研究制订了《*区科技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以加强科技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明确科技资金开支

范围,资助标准,经费预算、审核、批复及下达,支出管理与监督检查。在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力度的同时,又体现科学、公开、择优

的原则。制定出台了《*市大学科技园科技创业鼓励政策》,对进入大学科技园进行创业的企业和科技人员提供相关的优惠政策与

扶持。通过上述三大政策的制定与落实,进一步完整了我区关于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优化了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

3)致力于科技创新,全面实施科技创新“10+1”工程

努力推进科技创新“10+1”工程计划的实施。通过广泛宣传发动,组织做好“10+1”科技创新项目申报落实工作。目前2家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民营科技型重点企业、2个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转化项目、2家产、学、研技术合作联盟

、2家留学归国人员、研究生创业企业、3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基地)、3家专利示范企业、3家技术中介服务机构、3家农业科技

研发机构和龙头科技(科普)示范基地等26家单位(项目)通过验收。

积极鼓励企业申报各类各级科技项目,引导企业申报国家级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科技成果转化等高层次项目,采取有效措施推

进企业新产品开发与新技术应用,全年列入市级科技计划139项,国家级3项。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0.92亿元,比上年增长41.44%。

4)致力于科技创业,加快建设*市大学科技园

经*市政府(甬政办抄第99号)同意,*市大学科技园建设开始实质性启动。为了加强*市大学科技园建设的领导和宏观

决策,成立由*大学和*区人民政府双方领导组成的“*市大学科技园建设领导小组”。同时按照“政府引导、多方投资、企

业化管理”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注册成立了*市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和*市*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制订出台了《*市

大学科技园科技创业鼓励政策》和各项规章制度。*市大学科技园建设方案经区人民政府(镇政发[20*]21号)批准开始实施,面

向国内外著名高校和设计院所征集设计方案,科技孵化基地及科技创业大厦规划建筑设计方案经多次专家论证和设计方案修改,主体

建设方案已经通过规划会审。同时以上海、北京、西安为重点目标,引进国内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参与*市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工作

取得明显进展,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上海科威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在大学科技园内设立孵化基地或中心站的项目已经签约;与哈工大

大学科技园也已初步达成设立产业化转化窗口的协议;上海复旦大学科技园领导来*考察后,表示将前来设立教学研基地。一批重

点企业工程中心已预约到大学科技园的科技创业大厦内落户。

5)致力于科技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引进与转化

深入开展科技合作工作,成功举办*年*区工业科技合作洽谈会,会上区政府与中科院北京、上海两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电

子学所、自动化所、成都光电所五家单位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一府二中心三校四所”的科技合作框架基本形成;以技术合同形式

签约合作项目32个,技术交易额达到1717万元。组织企业参加各类科技合作活动,如上海韩国中小企业集团技术交流会、科博会、中

科院北京院所项目对接会等取得良好效果。大力开展“百日科技服务活动”,深入抓好企业技术难题征集,科研院校科技成果推介,

通过网上技术市场、电子邮件以及到部分知名高校进行项目对接,共征集了技术难题近百项,收集最新科研成果800余项,同时将其中

50项难题和160项最新成果汇编成册,向有关单位进行项目推介,争取有更多项目能到我区产业化。鼓励我区企业承担科技成果转化项

目,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着重做好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的筛选落实工作,把科技经费的支持重点从新产品开发逐步转向到

支持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及其产品的开发以及我区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的改造提升上来,加快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全年共引进

新技术项目47项,农业新品种80个,技术市场技术交易额5308.64万元。

6)致力于科技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

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认真开展机关作风教育与提高,明确岗位职责,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动员全局干部职工深入开展

“百日科技服务”活动,宣传科技政策,调研技术需求、推进科技合作、鼓励创新创业、推广试点示范等。全年共征集技术难题150余

项,通过网上技术市场向科研院校和科技人员进行招标。组织企业学习国家、省、市有关的科技政策,鼓励企业申报国家级项目,做

好与市科技局各科室的工作衔接和企业科技项目的挖掘工作,使我区有更多的项目能进入国家、省、市的科技计划,不断提高我区企

业、产品的知名度。组建了区民营科技企业协会,组织到成都、北京进行合作对接,发送科技成果信息,进行项目推介等,为企业交

流合作提供了有效平台。组织*大学“百名教授、博士进企业”行动与我区企业的对接活动,共有15名教授、博士进驻我区企业挂

职、兼职。进行科技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了网上技术市场、科技信息网建设,同时新开辟建设了《*科技信息》,通报科技动

态、科技信息、推介科技成果。开展区科技进步奖、优秀论文评定,工程技术系列职称和农职称评审。

7)致力于科技普及,提高全民科技意识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2号文件精神。我们在充分组织学习2号文件的基础上,领会其精神实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省委2号文件为科

协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科协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帮助我们理清了科协工作思路;积极地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以

创建国家级科普示范县区为载体,不断开创科协工作的新局面。

成功举办了“依靠科技、战胜非典”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通过精心策划,向全区科技工作者发出了倡议,鼓励科技人员积极投

身到防治非典的行动中去,同时准备了两万份防治非典的科普资料通过10天的时间通过集中设摊和进村到户的形式,把有关的知识传

达到千家万户。

“首届中国浙江科普节”*分场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科普节活动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通过整合潜在的科普资源,以为建设美

好家园、拥抱信息时代、体验数字生活、*是我家,保护靠大家、微笑在楼群,关注你的健康、未来是科学的时代、科技民心工程

等系列活动,在我区城乡展开,整个科普节,共设计了86项活动,参与人数达5.8万余人,活跃了社区文化、普及了科学知识、丰富了

群众生活。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有待提高,一些单位一定程度上存在具体工作中基本不要的现象;部分企业经营

者对科技创新和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发展的认识不足,重眼前利益轻长远规划,重生产经营轻技术开发,重质的扩张轻质的提高;在科

技合作上主动性不够,开发经费投入不足。

二是区域创新体系还不完善,资源整合能力较差,创新能力不强。我区产业低、小、散现象较为突出,产业的集聚效应差;科研

力量薄弱,虽然建设了19家工程技术中心,但档次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较少;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

、规模小、档次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管理部门人员少服务能力有限,在技术、信息、政策等服务上还不够到位。

三是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尚待健全,人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不强。引进人才存在重引进轻培养、重使用轻待遇的倾向;经

济建设一线科技人员数量少、比例低极大地制约了创新能力与水平,目前企业科技人员总数4697名,占全区人才总数的33.7%,企业科

技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3%,远远低于高新技术企业15%的要求;引进后的服务工作滞后,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的解决力度速度与原有承

篇7

(一)办好大型文化活动,打造优秀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现代化大都市的文化影响力

办好*民俗文化节、第十三届*国际艺术博览会、*上海互办演出月系列活动。策划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文艺展演;继续举办“关爱下一代”―*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免费演出、大学生戏剧节等文化活动。争取在文学创作、话剧、粤剧、芭蕾、广东音乐、木偶、杂技等各艺术门类推出精品。推动各艺术单位创作一批反映我市改革开放成果的现实题材的文艺作品。

(二)以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为重点,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文艺下乡、展览下乡和图书下乡;实施“2131工程”,在各镇(街)全面铺开公益性数字电影放映;以全省文化馆(站)的评估定级为契机,推进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巩固广播电视“村村通”成果,完善广播电视公共服体系。

(三)保护文化遗产,整合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彰显历史文化名城风采

深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建立科学规范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体系,形成预防与监督并重的科学工作机制。推进文化遗产普查和申报工作。继续做好南越国遗迹和遗产、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建立*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库和数据库。加强博物馆建设,提升展示服务水平,推出一批重点展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馆藏文物保护。进一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示范单位建设。

(四)推进文化设施建设工程,按时优质完成各项目,夯实现代化大都市的文化硬件基础

创新文化设施建设机制,充分发挥市文化设施联席会议制度、重点设施建设绿色通道、项目代建制等制度优势,加快推进文化设施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歌剧院、*新图书馆、*沙河顶艺术苑、*文化中心(太古汇)、南越王博物馆整治工程等项目建设;开展南越王宫博物馆建设前期工作。落实《*市“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工程实施意见》,做好“农家书屋”工程试点工作。开展数字电视多功能业务(视频点播、付费频道、高清频道)和移动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技术试验工作。推进*数字电视的产业化发展和全市网络资源整合。

(五)发展文化品牌,构建繁荣健康的文化市场服务体系

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为文化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平等竞争机会。打造一批有影响的文化产业聚集带,做大做强文化品牌。积极扶持和引导国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推出一批“文化产业园区”。举办“金龙奖”、穗港澳动漫展等大型活动,大力发展网游动漫产业。组建多语种审读人才库,建立境外来(进)料加工印件问题样书资料室和行政审批资料存档室。组织各种法规和业务培训,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篇8

一、增强卫生创新能力和科技惠民能力

(一)以民生科技为导向,做好重大科研项目的创新工作

围绕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根据我省卫生事业发展实际需求,在医疗卫生重点研究领域,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集中力量争取承担国家各级科研计划任务,做好我省主持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和示范应用课题的督促实施与过程管理。进一步完善我厅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力争取得一批重大成果,解决临床防病、治病工作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升卫生科技创新能力。20**年争取承担并实施“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综合示范区”研究等重大专项研究任务,并望获得国家科技资金3亿元以上。

(二)加强重点学科和学科群建设,增强科技支撑能力

加强对省医学重点学科群建设的指导和管理,注重科技内涵建设,凝练重点特色和发展方向,按照《**省医学重点学科群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积极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提升卫生创新创业的科技支撑能力,增强我省卫生竞争实力。20**年争取新建医学重点学科群3-5个;同时,加强对20**年新建的13个省医学重点学科和20个扶植重点学科的全过程管理。在前三批医学重点学科建设成果回顾总结的基础上,修订完善学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提出我省医学重点学科进一步发展策略和建设思路。

(三)培育城乡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基地,提升科技惠民能力

根据卫生部文件要求,加强农村、社区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建设卫生适宜技术库,调动全省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积极性,探索建立城乡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长效机制。启动实施“卫生适宜技术下基层”项目,以市、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联合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同建设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基地,20**年针对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特点,分类培育适宜技术应用示范基地10-15个,推广卫生适宜技术30项以上。通过基地建设带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引进、消化、吸收、应用卫生适宜技术的动力和能力,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惠民服务。

(四)开展县级龙头学科建设,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为强化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卫生三强行动”,从20**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选择有条件的县(市、区)启动“强龙头学科发展计划”试点工作,围绕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功能,以“学科发展、骨干培养、新技术应用、适宜技术推广”为核心,面向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发展一批龙头学科,培养一批县级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队伍,带动县级医疗卫生服务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促进面向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辐射和指导,发挥其在城乡公益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架构中的基础作用和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中的龙头作用,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增强基层卫生人员技术服务能力和基层培训能力

(一)认真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提高基层卫技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

根据“素质提升工程”实施中期调研工作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和困难,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卫技人员教育培训的新内容、新方法和新模式。借鉴当前已取得的有益经验,认真梳理基层卫技人员的主要期盼和实际需求,适时更新有关培训项目的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技能培训,提高基层卫技人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争取全科医师培训突破18000人,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累计实现6000人,同时做好17000名注册乡村医生两年一次的知识更新教育,进一步提升全省基层卫技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重要人力支撑。

(二)促进医学院校教育为农村基层卫生人才需求服务

进一步加强对医学教育的重视,推动医学教育与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相结合。一是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沟通、协调和合作,开展全省医学院校教育机构、专业、教学点设置、招生情况、教学能力的调研,采取措施引导和调控医学专业设置、招生规模按需发展,促进教育与医疗卫生准入制度的衔接。二是积极引导医学院校教学课程改革,面向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优化课程设置,增加社区实践的教学环节,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区卫生和全科医学服务,调整就业期望值,使之能成为农村卫生队伍的新生力量。三是根据各地财政的投入力度,积极促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和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面向全省农村定向培养社区医生。

(三)提高市县级医疗卫生单位面向农村社区的培训能力

20**年在做好“**省农村卫生人才招聘”项目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市、县临床培训基地的建设,做好招聘医学生的规范化岗前培训工作,为全省欠发达地区输送高素质医学人才。进一步规范临床实践教学管理,建立健全城市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互动交流机制,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送教下乡”活动,加大市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对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力度,使农村基层卫生人员能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得到长期的帮扶提升。

三、增强卫生科技教育管理和服务能力

(一)进一步完善卫生科教发展政策环境

召开全省卫生科教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全省卫生科技教育工作经验,研究分析面临的改革发展形势,统一思路,部署安排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根据卫生科教事业发展战略需要,加大国家科技管理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力度,加强与科技、教育、人事、财政等行政管理部门的协调与沟通,进一步完善科教支撑平台和业务管理体系,以“卫生强市”、“卫生强县”创建为契机,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调动全省卫技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卫生科教发展与卫生事业改革发展需求密切结合,为卫生科技教育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是我国医疗救治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应急体系、监督执法体系和科学研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年要重点支持和指导**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P3实验室认可、实验活动资格申报等工作;制定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验收管理办法,加强实验室师资再培训,完善全省实验室生物安全岗位培训制度,进一步做好全省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备案工作;加强对各级实验室工作的监督指导,在全省开展二级生物安全示范实验室建设,促进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规范化运行。

(三)进一步完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准入管理

根据卫生部有关文件精神,修订《**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和《**省人类库管理办法》,严格我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准入和监管。进一步加强对全省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16家医疗机构及1家人类库的日常监督管理和2年一次的技术校验,并做好我省卫生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库培训基地承担的教育培训工作,促进生殖医学在我省的科学发展和合理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卫生技术服务。

篇9

(一)健全科学素质工作长效机制。县科协充分发挥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牵头抓总作用,认真协调落实《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积极推动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高、推进四大基础工程建设,进一步整合科普资源,增强工作合力,努力形成“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格局。全年召开1—2次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加强对各成员单位职责的进一步细化、量化和落实情况的检查督办,引导各乡镇、各部门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提请县委政府把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全县综合目标考核,逐步建立考评机制和表彰奖励机制。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为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提供参考依据。

(二)深入推进五类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工作。发挥科协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资源优势,举办好1—2次青少年大型科普活动;发挥各涉农学会、部门的科技优势,通过项目建设带动、科普基地示范、科技下乡指导、科技培训服务等形式,推进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发挥各培训机构的优势,通过岗位技能培训、创业服务指导等方式,增强城镇劳动人口就业、创业能力;充分发挥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科普画廊和宣传栏等阵地作用,深入开展城镇社区科普益民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和文明程度;在人民群众中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大反科普宣传力度;发挥党校、行政学院、青年干部周末学院及理论学习在线学堂资源优势,并通过学习培训、异地办班和挂职培训等形式,推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普遍提升。适时邀请知名专家为县委中心学习组、县直机关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举行一次科普报告会。

(三)全面推进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深化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投入为辅助的多元化科普基础设施投入机制,整合各部门科普资源,发挥整体联动效应。加强行政村、社区、学校、医院、机关等单位的科普宣传站(栏)建设;积极争取中国地质大学产学研基地的支持,利用丰富的科研教学资源,建立科普教育基地。

二、深入开展科普活动,助力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四)精心筹划系列主题科普活动,着力打造特色活动品牌。以“科普之春”、“全国科普日”等大型科普活动为载体,以各学会、协会和广大科技人员为主力军,以科普讲座、知识竞赛、咨询义诊和实用技术培训为主要形式,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普及科学知识,推动科普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科协系统围绕两大科普活动全年组织送科技下乡达100场次、培训5万人次以上,其中较大型送科技下乡活动不少于3场次。推广新技术新模式10项以上,印发资料4万份以上。

(五)加强科普阵地建设,积极开展科普展教活动。积极争取上级科协科技巡回展到展出,继续推行科技馆免费开放制度,组织社区居民和青少年学生参观。发挥科普大蓬车流动性强、快捷便利、功能齐全的科普宣传优势,深入农村、社区、学校开展科普活动,切实提升科普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以县三峡工程希望小学等基础设施好、科普氛围浓的城区学校为重点,开展校园微型科技馆试点建设。

(六)创新青少年科技节,着力开展校园科普活动。加强与有关单位的合作,采取灵活有效地形式,组织开展全县第五届青少年科技节活动,保参与活动学生人数达3万人以上。要切实抓好科技辅导员队伍和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组织开展科学教师培训,提高科技辅导员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荐优秀作品和选手参加市第十二届青少年科技节活动。

三、加大科普项目争取力度,推动科普示范体系建设

(七)积极实施好科普惠农益民项目工作,全力助推农业产业升级。着力做好“科普基层行动计划”、“科普助力新农村计划”、“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等项目的申报和争取工作。围绕全县柑橘、茶叶等支柱产业,将“乡村脐橙无公害栽培示范基地”纳入中国科协“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峡口村九畹丝绵茶科普示范基地”纳入省科协“科普助力新农村计划”,茅坪镇桔颂社区纳入“社区科普益民计划”。

(八)抓好科普示范体系建设。培育2个科普示范乡镇、一批科普示范村、科技示范户,建好一批科普示范基地,加强新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建设,做好示范体系登记台账,实施动态管理,建好科普项目储备库。进一步完善科普示范体系,为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县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四、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本,着力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

(九)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政协科技界别作用,发挥科技人员的参谋决策咨询作用。积极参加人大、政协各项活动,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组织视察基层科协工作,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关键问题和热点问题,重大项目,深入调查研究,开展科学论证、咨询服务,积极建言献策。

(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县直各学(协)会要结合本行业、本领域重点、难点技术问题确定科研项目、组织科技攻关,撰写科技论文,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每个学、协会全年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应不少于2次,每个会员全年撰写理论或实践论文应不少于2篇。与有关部门联合,切实开展好全县第三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交流活动,在组织论文评审的基础上召开学术交流会议。

(十一)健全举荐奖励机制,充分发挥科协在举荐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以青年科技奖为平台,培养举荐科技人才,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重视,向县委、县政府推荐对优秀科技工作者实施奖励,做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十二)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推进科协文化建设,不断增强科协组织吸引力凝聚力。研究制定科协文化建设方案,培育具有特色的科协文化,推动形成科技界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通过举办会员座谈会、会员联谊会、学会工作交流会、走访慰问科技工作者,营造为会员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良好氛围。力争把科协建设成为“科技工作者温馨之家”。加大对科技工作者的宣传力度。加强与县内外各级新闻媒体的联系,及时宣传报道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气。

五、加强科协自身建设,增强科协组织活力

(十三)强化科协团体会员工作。一是加强县直学会建设。积极协调与沟通,争取县直学会挂靠单位重视学会协会工作,在学会开展活动和经费上给予支持,逐步推进学会、协会活动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增强学术团体的凝聚力。指导学会、协会依法运作、按章办会,吸纳更多科技工作者和民营科技人员加入学会、协会组织,努力培养各学科学术带头人。进一步完善学会、协会工作目标量化管理考核机制,建立奖励制度。二是重视乡镇科协建设,乡镇科协达要按照有组织机构、有办公地点、有牌子、有议事规程的要求,全面落实科协的各项工作任务。三是着手开展企业科协组织建设。积极探索适应企业发展,满足科技工作者需要的企业科协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四是创新科协会员日活动方式,培养和增进科协会员的团体意识。

(十四)加强科协队伍建设。履行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职能,打造一支热爱科协、奉献科协的团队。强化科协全委会、常委会作用,加强机关与不驻会同志的联系,认真执行科协议事规则和联系会议制度,加强科协干部职工自身修养,深入开展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提升服务水平,打造一支素质高、作风硬、能力强的科协干部队伍。

篇10

一、2011年工作总结

1.紧密对接,制订市职成教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年既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的筹划之年。为做好我市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制订工作,我们从科学性、发展性、实效性、可行性出发,紧密对接国家、省、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紧密对接《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市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分别从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提升服务经济能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办学效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师资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实施职成教培训统筹,推进成人继续教育;加大成校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社区教育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市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的具体目标和主要举措。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市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

2.配合调整,继续深化海洋特色专业建设。2011年,我市紧密配合全省实施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工作,出台了《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计划》(舟教职成[2011]8号)。根据特色,继续围绕船舶修造、驾驶轮机、机电制造、文化与旅游四大类专业群建设,同时开始筹设符合海洋经济新兴产业需求的新兴特色类专业,加快海洋特色专业建设进程,全力打造特色的精品专业。加强全市各职校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按照“做强、做精、做特”的要求,着力推进职业学校专门化和特色化发展,努力打造一批紧贴区域经济发展、特色鲜明的专门化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术学校重点建设好船舶修造、文化旅游类专业;航海学校重点建设好船舶驾驶与轮机类专业;普陀职教中心重点建设好文化旅游、港口机电类专业;职业技术学校重点建设好船舶修造专业;定海职教中心和职教中心重点建设好港口机电专业。市内其他技工学校也围绕四大类专业中的若干个专业重点做强做精。围绕专业结构调整,我市今年在下达各职校招生计划时明确规定:对符合省示范专业和市重点建设专业条件的学校可单独招生,不符合省示范专业和市重点建设专业条件的学校不安排独立招生计划,确有需要的实行联合办学。目前,舟职技校与岱职技校电焊专业实施分段教学合作,舟职技校与岱职技校、职教中心实施文化旅游专业分段教学合作,航海学校与职教中心开展驾驶与轮机专业分段教学合作。通过专业结构调整和办学资源整合,我市中职教育的特色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紧紧围绕海洋经济建设的区域职业教育体系,提升了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富有海洋特色的专业吸引了大批初中毕业生,今年全市职业学校共招收了2828余名新生,其中船舶修造专业515人,文化与旅游专业1334人,驾驶轮机专业515人,机电制造专业464人。

3.精细管理,进一步推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效果,重点推进实训基地规范化、科学化建设。依托企业共同建设一批校内外实训基地,全面深化校企合作,切实推进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参照企业“7S”标准创新基地精细化管理模式,全面推进职业学校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积极探索有效途径拓展外延,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社会培训效应,整体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水平。今年5月,我市召开了全市中职学校实训基地“7s”管理现场会,同时出台了《关于加强中职学校学生实习实训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舟教职成[2011]2号),进一步明确了实训基地管理的目标和要求。

在努力配足配齐四大类专业的实训设施与设备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职业技术学校完成了旅游实训大楼土建和装修工程,启动了船舶修造实训大楼工程;普陀职教中心新校舍已于今年8月竣工搬迁,新的旅游实训大楼已投入使用;职业技术学校进一步完善了金海湾和常石的两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同企业的合作得到进一步深化。在多方努力下,2011年全市中职学校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又上了一个台阶。

4.德技双馨,全面提升职校学生综合素质。为深入贯彻实施全国、全省德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培养“品行+技能”综合素质优秀学生为目标,切实加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推进校园文化建设,3月份我市专门召开了中职学生德育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重在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意识与诚信意识、职业礼仪与文明素养等方面的德育工作目标和任务;大力开展职校学生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4月份转发了省厅《关于组织开展第七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省复赛暨第二届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的通知》(浙教办职成[2011]102号),出台了《关于举办2011年度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舟教职成[2011]1号)。由于市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竞赛活动机制配套,措施得力,全市所有中等职业学校都参加了这两项竞赛,参赛作品数量、质量与以往相比大大提高。根据已公布的第二届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省获奖名单,我市选送的作品有8件获省一等奖、9件作品获省二等奖、13件作品获省三等奖,取得较好的成绩。在创新创业大赛中,我市选送省级比赛的22件作品也都取得了各个等次的奖项,其中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沃哲迪、徐振制作的《船用电感式舵角发生仪》作品获得省一等奖。同时选派了20名优秀学生参加了全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也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通过“品行+技能”的教育培养,职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今年我市有4名职校毕业生被评为省第二届“职教之星”。德技双馨的实用型人才受到企业欢迎,今年毕业生就业率已达到98%以上,08级学生顶岗实习也都落实完毕。

5.深化改革,全面推进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坚持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安排文化课程和理论课程,重点保障学生的实操技能训练课时和内容,落实实训措施,强化技能实训教学。围绕四大类专业,加强“产学研”紧密结合,鼓励指导职校开展校本教材开发,今年职业技校已编写完成《船舶焊接》、《船舶钳工》、《数控加工》三本项目化教学实习指导书,《船舶电气检测》、《船舶电气安装》、《机械零件加工》、《数控加工技术》等项目化教学实习指导书正在编写和完善。职业技术学校被评为省中职专业课程改革优秀基地学校,该校的谢洁琼老师在省中职课改专业创新教学设计比赛中还获得一等奖。目前,正在通过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加快评选建设一批具有鲜明海洋经济特色的市级职教精品课程。

6.积极筹划,加快推进海员培养基地建设。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海员培养基地的战略决策,以做强做大海员品牌为目标,积极筹划,上半年完成起草了《关于加快海员培养与输出基地建设的建议方案》,建议方案受到市政府、市政协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认可。8月份市人民政府发出了《关于成立航海学校的通知》(舟政发[2011]50号),我市海员培养基地建设又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同时航海学校积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2011年该校的船舶驾驶专业申报省级实训基地已顺利通过,可获得200万元的省级专项建设经费补助,为航海学校加快培养航海类人才提供了一定的经费保障。

7.完善机制,推进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为加强化技术学校(社区学院)基础能力建设,完善运作机制,进一步推进双证制教育培训和渔农民技能人才培养,配合市委组织部起草了《市乡镇(街道)化技术学校(社区学院)建设星级管理实施意见》(讨论稿)。着力推进“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加强部门联合,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指标。以渔农民、返乡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企业职工、农村预备劳动力及相对稳定流动人口为重点培训对象,培训重点围绕技能与文化两个层次展开。技能层次教育培训以获得专业技能证书或提高一档本专业工种证书级别或获取另一工种的专业工种证书为重点进行开展;文化层次教育培训,主要通过以成人高中(中专)学历培训为重点,成人初中学历培训为补充,成人大专及以上学历培训为拓展来进行。为提升渔农民的整体素质,保质保量完成“双证制”教育培训任务,我们明确了以乡镇成人学校为主体,职业学校及有关部门协助协作的工作职责,精心组织教学工作,坚持学历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对分散的培训进行系统整合,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针对学员实际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与内容,按需增加自选课程,提高培训效率。全市2009年开展渔农民“双证制”教育培训3272名,2011年12月止全市已报名参训4197人(全市2011年省下达计划2000人,自定计划3630人),其中市本级191人、1531人、1313人、823人、339人,都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通过强化服务,吸引了大批渔农民参加到学文化学技能的行列,全市渔农民“双证制”教育培训势头一年比一年好。同时全年渔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人数达263人(省下达计划200人)。两者都超额完成了预定计划。

8.多措并举,优化语言文字环境

(1)组织开展中华诵等多项活动,并获得多项省奖项。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10周年,展示我市中小学教师及学生的风采,根据省语委、省教育厅的有关精神,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了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比赛,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法比赛及全市教师普通话大赛。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动员师生参加并取得较好效果。经专家评审,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比赛全市有138个作品获市一、二、三等奖,南海学校、定海城东小学等8个学校中华诵12个作品获省二、三等奖;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法比赛全市有140余篇作品获省一、二、三等奖;全省教师普通话大赛中定海一中教师周芷依进入省决赛(全省共37名)。通过系列活动,活跃了校园生活,陶冶了师生情操,也进一步推进了学校用语用字的规范化。

(2)组织开展省级、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推荐与认定工作,积极发挥其示范作用。根据省语委、省教育厅关于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要求,我市开展了第三批市级语言文字示范校的创建活动,全市有七所学校申报市级语言文字示范校,并推荐小学、沈家门第一小学申报省级示范校。为加强原有各级示范校的作用,5-10月份在各级示范校开展中华赞诗词歌赋创作大赛,全市32所示范校积极参加,200余篇获市一、二、三等奖,并推荐了200篇参加省大赛。通过活动进一步在校园内弘扬了中华文化,也发挥了示范校的作用。

(3)扎实开展第13届推普周工作。为纪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10周年,市语委、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省语委等九部门关于开展第13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紧紧围绕“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这一主题,开展各项活动。各级示范校在推普周期间深入社区、渔区、军营开展有声有色的宣传。南海学校、定海小学、电视台作了重点报道,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电视台在推普周期间3个频道不间断地播出公益广告;日报9月13日在第三版印出了大幅的公益广告;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都开展了系列活动。

(4)以服务为宗旨,认真做好普通话测试工作。我处本着服务社会、服务学校、服务师生的宗旨,做好全市的普通话测试工作。今年完成测试人员4300多人,其中学生4000余人、社会人员300余人。平时有专人负责报名及组织测试工作,除做好对参加测试的学校师生进行服务外,还全天候受理社会人员的咨询和报名工作,做到热情接待、详细解释和耐心辅导,并及时通知考生参加考试。同时加强对测试人员的管理工作,要求严格按程序操作,做到公正、公平对待考生,一年来没有发生一起考生投诉事件。

二、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

1.职业教育。以我市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指针,认真落实市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十二五”规划,充分发挥全市职业学校的办学积极性,把职业教育打造成全市经济发展的人才基地。以培养“品行+技能”综合素质优秀学生为目标,加强德育工作,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职校内涵。巩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继续深化四大类专业群建设、课程改革、专业师资队伍培养、学生技能的实训教学等工作,加快特色专业建设进程,全力打造特色的精品专业,并适时开设与新兴特色产业相对应的第五大专业。深化“订单式”培养、委托培训等合作办学模式,全面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积极构建中职学生成长立交桥,大力推广学历证书与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多证书”培养模式。争取上级部门对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项目的资金补助,进一步推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参照企业“7S”标准创新基地精细化管理模式,注重实训效果,积极探索有效途径拓展外延,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社会培训效应,整体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