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活动计划范文

时间:2024-03-28 11:15: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科学活动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科学活动计划

篇1

以推动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为科技节主旨,以打响科技特色教育和绿色学校品牌为工作重点,以科技创新为主题,通过举办科技节,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发展,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实践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浓厚的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科技氛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绿色环保、科学意识和文明习惯相结合,让学生用科学知识来指导日常生活,养成保护环境,文明生活的好习惯,陶冶爱自己,爱他人,爱学习,爱自然的美好情操,构建师生愉快生活的和谐校园

二、科技节活动主题:

节约、创新、发展

三、科技节活动口号:

飞翔在科学的湛蓝天空,翱翔于科学的广阔海洋

四、活动要求:

1、坚持全员参与、点面结合。既要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又要注意参赛项目的质量,确保本次科技节顺利进行。

2、体现特色、突出个性。各班在组织科技活动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实效,做到以班为本,以学生为本,紧密结合我校科技教育方面的特色,注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发挥创造性、能动性,突出每个班级的个性特色。

3、做到分工负责、责任明确、准备工作充分、宣传到位、发动有力、体现协作精神。各个项目的负责人要尽职尽力,筹划好赛程,有始有终。注意各个项目的资料收集,包括成绩的汇总、奖状的发放等。确保本次科技节圆满、成功的进行和完成。

4、整个科技节的系列活动要有序的开展和进行,各项目的负责人要关注过程,确保活动过程的安全。

五、活动时间: 六、参加对象:

一至六年级学生和全体教师

七、科技节活动领导小组及组委会成员

组长:

副组长:

组委会:美术组、信息组、一至六年级教研组

八、活动内容:

1、前期筹备:

各班教室内的黑板报、学校宣传窗、大队部、阳光工

作室等都以弘扬科学精神和节约、创新、发展为主,做好宣传。

2、活动进行:

①、一至六年级各班利用晨间、午间时间,做好科技节

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

、一至六年级各班开展一次“节约、创新、发展”的主题班会活动。

、四至六年级各班组织开展一次主题为“节约、创新、发展”的科学小报制作比赛。

、一至六年级各班开展一次以“节约、创新、发展,”为内容的科学幻想绘画比赛。

②、三至六年级各班开展一次“小发明、小创造、小能

手”的科技制作比赛。

⑥、三至六年级各班开展一次“节约、创新、发展”的电脑创新制作

7、组织全校性的成果大展示。

九、活动规程:

(一)日程安排:

(二)主要竞赛活动规程:

1、科学小报

①、参赛对象:四至六年级

②、参赛办法与评选办法:

a、各班在全体参与的基础上择优选送五份参加全校的比赛,注明参赛班级、学生姓名、辅导老师。

b、作品应以“节约、创新、发展”为主题,纸张8k大小为宜。版面设计清新自然、结构合理。报头突出,层次分明、色彩搭配和谐。

③、评奖办法:四年级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五、六各年级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

2、绘画比赛

(1)绘画比赛(在美术课上完成)

①、参赛对象:一至六年级

②、参赛办法与评选办法:

a、各班择优选送15份,注明参赛班级、学生姓名、辅导老师。

b、绘画作品以8k大小的纸张为宜,画种不限,力求:整体和谐、色调一致、整体构图饱满、主次分明、构思新颖、充满想象力。 (2)电脑创新比赛(在电脑课上完成)

①、参赛对象:三至六年级

②、参赛办法与评选办法:

a、各班择优选送五份

b、作品主题鲜明,主次分明、构思新颖、充满想象力。

③、评奖办法:三年级各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四至六年级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

3、科学小制作

①、参赛对象:一至六年级

②、参赛办法与评选办法:

a、各班择优选送5件。制作的小发明上要注明参赛班级、学生姓名、辅导老师。

b、以科学、环保为主题,所选用材料必须是废弃的物品,如:包装材料(瓶、盒、易拉罐等)、装潢废弃材料、生活用品等,可以制作成玩具、工具、文具、日用品等(必须是健康的)。

c、评选要求:小制作:讲究实用性与艺术性,按制作难度及如何合理使用废弃材料的程度综合打分。小发明:除了合理利用废弃材料外,还要体现作品的创意和创新性、科学性。

③、评奖办法:二、三、四年级各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一、五、六年级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三)其他赛程

篇2

关键词:优化;学习活动;高效;课堂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7-0040-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7.014

2011版新课标提出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建议,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应从钻研教师的教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上,要在对学生进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堂学习活动设计,科学地、创造性地、艺术化地拟定出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活动方案,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实现优质高效课堂。

一、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活动的误区

1. 重形式轻内容

实施新课程以来,化学课堂中的学生活动是丰富多了,可徒具形式的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也出现了。有些问题学生个体能独立思考,也来合作小组讨论;有些课堂为追求热闹,虚张声势,频繁表扬,动辄鼓掌,浮于表面。不难看出这些学习活动流于形式,脱离了教学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其效果是不理想的。

2. 重数量轻质量

有的课堂为了充分突出学生主体,追求活动的频率,一节课中从头到尾设计了大量的活动,学生一会儿看屏幕,一会儿做实验,一会儿又讨论,应接不暇,学生始终处于被活动的状态。这样的课堂生态抹杀了教学民主,忽视了学生主体,学生没有充分的倾听、思维、表达机会,不能进行深层互动和思维的碰撞。

二、优化学生学习活动设计的策略

1. 学习活动应充满趣味性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初始阶段,应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让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参加知识获取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巧妙地把教学内容和学生们的兴趣点融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才可能收获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课例一:《溶液的形成》为一节新授课,先创设如何洗去洗衣店一批衣服上污渍的问题情境,然后设计如下探究活动:

活动1:探究氯化钠、碘、高锰酸钾、植物油在水中的溶解。

活动2:探究碘在酒精、植物油在汽油中的溶解。

活动3:探究洗涤剂对植物油溶解的影响。

以上活动把枯燥抽象的概念学习融入到生动有趣的生活世界中,体现了从生活到化学的思想。通过活动1认识溶液与浊液的区别,把握溶液的特征,得出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懂得水洗除去可溶性污渍的原理;通过活动2进一步认识溶质、溶剂的种类影响物质的溶解能力,懂得改变溶剂的种类可洗去水无法洗去的一些污渍;通过活动3认识乳化现象,懂得通常衣服洗涤的原理。三个活动围绕洗衣服的情景,让学习过程充满乐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实现了课堂的高效。

2. 学习活动应凸显实践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有深厚的实践基础,高效课堂的学习活动要体现学科特点,凸显活动的实践性。实验是学生实践的基本形式,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验,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实际感受知识的产生过程。

在上述课例一中,设计三个实验探究活动,变教师演示为小组探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凸显学生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探索、发现、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机会,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增进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新课程思想,使学生得到科学方法、科学品质的锻炼,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学习活动应强化目标性

课堂上丰富多彩的活动,其最有效的课堂活动一定是根据教学目标而设定的。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活动形式,都要使每个活动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这样才能使目标与活动实现有机的结合,使教学目标在活动中得以完成。

课例二:《金属与金属材料》为一节单元复习课,课堂学习目标预设为:

(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合金组成和性能的关系,认识金属材料的重要作用。

(2)认识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学会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置换反应能否进行并设计实验证明金属活动性强弱。

(3)知道铁的冶炼和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形成爱惜资源的意识,培养辩证唯物观点。

围绕课堂学习目标设计以下

动:

活动1:解密钥匙的成分。

活动2:揭穿行骗的伎俩。

活动3:破解脱氧剂之谜。

活动1通过对课后收集的旧钥匙进行分类比较,讨论分析其组成成分,直接感知金属的性质,认识合金性能的改变使金属材料适应更多的用途。活动2通过讨论设计鉴定真假黄金的方案,既复习巩固了金属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又提高了运用化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学会验证金属活动性的强弱的方法。活动3通过合作探究铁粉的脱氧原理复习铁生锈的条件,使学生感到铁生锈也不是有弊无利的,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观点;通过讨论揭开铁粉的身世之谜复习铁的冶炼原理。课堂三个活动直接指向课堂学习目标,与课堂学习目标高度匹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目标的达成度,才能使课堂高效。

4. 学习活动应具有思考性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思维活动,学生思维的量和深度决定着课堂效率地高低。教师设计活动时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激发师生、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和灵感的生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现课堂的高效。

在上述课例二中,设计的三个活动并不是将课本知识简单地重复再现,而是设置了具体的、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思考,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科素养。  5. 学习活动应体现层次性

学习活动要循序渐进,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理解到运用的原则。同时学习活动应兼顾全体、分层要求,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和组织活动,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学有所得,力求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进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实现最优化。

课例三:《化学反应类型》为一节中考复习课,设计如下学习活动:

活动1:基本反应类型是什么?写出生成co2的反应方程式。

活动2:置换反应有几种形式?

[设计]小明欲用铁、氧化铜、稀硫酸来制取少量金属铜,请你帮他设计方案(用方程式表示)。

[归纳]置换反应的几种形式。

[应用]现有铜丝、铁丝、铝丝、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铝溶液,请你设计一种方案得出铁铜铝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活动3:复分解反应有几种形式?

[书写]现有稀盐酸、氧化铁、碳酸钾溶液、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这几种物质,将能发生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归纳]复分解反应的几种形式。

[应用]现有三瓶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碳酸钾溶液、氯化钡溶液,请设计方案将它们区分出来,并贴上标签。

通过活动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总结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活动1是该专题的基本要求,要求能独立完成。活动2先个人思考后小组交流设计两种制取方案,很自然地得出初中化学置换反应的三种形式,在此基础上应用置换反应的规律在给定条件下完成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要求不断提高,小组的合作显得越来越重要。活动3开始书写化学方程式为总结复分解反应的五种形式打下铺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鉴别三种无色溶液都需要应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把握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三个活动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层次明显,体现了知识的逻辑顺序,也便于课堂的分层要求。

6. 学习活动应力求多样性

新课标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形式多样,生动新颖,如实验、观察、阅读、讨论、辩论、游戏等有机结合,穿行,这样可丰富学生的活动体验,获得鲜活的化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

在以上课例三中,学生活动有独立思考,有小组合作;有方案设计,有实验操作;有上台板演,有轮流讲演;有书面练习,有投影展示。能够不断变换活动形式,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避免课堂单调泛味使学习效率下降,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活动中主动学习,获得长足的发展。

有效的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优化学习活动设计是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学生的特点,创造性思考的过程。我们要加强学习,不断尝试,使学习活动适时适度,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成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积极锻炼思维、自觉提升思想情感的生命进程,从而达到课堂优质高效

参考文献

篇3

1、选择合适的教材作为内容。

制作课件的首要工作是分析教材是否适合多媒体教学。我们知道,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对于那些不适合多媒体教学的内容,教师即使费很大力气来制作,也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总的来说,所选择的内容要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有效地调动和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如粤语歌曲《何家公鸡何家猜》中会出现四种以上的动物及“四百只”等,幼儿较难接受和理解的歌词。这时利用多媒体将这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影视效果,就能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2、对教材、课件熟悉,灵活运用,恰倒好处。

通常许多老师用课件上课,总会被课件牵着“鼻子”走,出现为展示课件而用课件的现象。例如:在活动的开始就反复地观看课件两三遍,或在教师匆匆的讲述过教学内容后,就急着让幼儿走马观花式地观看课件,这样效果可想而知。而如果老师在对教材深透、摸究的基础上,把课件展示放在教学活动

恰当的位置,既让课件为教学服务,让孩子尽快地熟悉故事内容,又运用传统的教师带领孩子复述故事的方法,让孩子对故事发展认识更巩固。老师对课件的灵活运用,使活动过程得到一个合理的安排,又充分发挥了课件的神奇作用,因而教学效果才会显著。

3、活动重难点突出,孩子学习效率高。

或对教材探究不够深入未能抓住重点,或是难点未能解决,这是老师们

在活动中容易犯的错误。老师们在这方面要很注意,把重难点提出来,然后通过课件回放,帮助孩子观察、讲解、分析,孩子们很快接受并消化,难题就这样在精彩的课件回放中悄悄解决了。如语言活动《耳朵上的绿星》,教师把故事的对话部分重复播放,让幼儿听清角色间的对话、重复它们的语言,幼儿很快掌握熟悉,在后面的角色扮演中,幼儿都能大胆地进行表演。

4、教师提问有“三性”。

针对性、连贯性、渐进性老师要熟悉活动教材的特点,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强、连贯性好、渐进性清等特点的问题,并通过孩子最感兴趣的课件来展示。让孩子感觉就象一层一层剥掉橘子的皮一样简单容易的揭开了故事内容的外衣,吸取到其最精华的果蜜。而语言活动《黑猫与老鼠》中,教师就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向幼儿提出一连串念珠式的精彩问题:

5、条理清晰,活动一气呵成。

如果条理繁乱会给人一塌糊涂的感觉,而条理清楚是教学活动一个很大的闪光点,也由于它,使得整个

活动过程如柔顺的秀发一梳而下,无比流畅与自然。

6、老师要教态自然,语言动作亲切,和孩子融为一体。

篇4

一、基本要求

第三阶段是“整改落实阶段”,基本要求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制定措施、健全制度、落实整改,同时要做好活动总结工作,组织党员干部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

在本阶段,要继续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心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把解决问题和完善体制机制工作具体化、目标化、责任化和制度化。重点围绕制定整改落实方案,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我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办几件师生员工普遍期待的实事,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办一些有影响的实事。要精心创建并完善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规章制度,形成我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师生员工满意的活动。

二、时间安排

整改落实阶段从2009年12月21日开始至2010年2月中旬结束。

三、工作重点

本阶段主要抓好制定落实整改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创建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三个环节。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1、制定整改落实方案(2009年12月21日至2010年1月10日)

在校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材料的基础上,组织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讨论研究整改落实方案,使解决问题和完善制度的工作具体化、目标化、责任化,使整改落实工作有章可循,群众满意度测评有据可依。

在制定整改落实方案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力求使整改落实方案做到“四明确一承诺”,即:明确整改落实项目、明确整改落实目标和时限、明确整改落实措施、明确整改落实责任、做出公开承诺。

(1)明确整改落实项目。对征求意见和分析检查出来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类梳理,列出具体项目,重点归纳梳理影响和制约我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制度障碍,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理清哪些问题是思想观念不适应造成的,哪些问题是体制机制不完善造成的,哪些问题是工作作风造成的,哪些问题是客观原因导致的,哪些问题是主观原因引起的。

(2)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和时限要求。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和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明确到什么时间达到什么目标,既要有近期目标,又要有中长期安排。

(3)明确整改落实措施。对需要整改落实的问题,要逐项研究分析,制定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具体办法,整改落实措施要体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和征求到的意见,提出具体目标和措施。

(4)明确整改落实责任。对于需要整改落实的每个问题、需要健全完善的各项制度,要按照“工作落实到项、责任落实到人”的原则,逐项分解到分管领导和分管部门,定目标、定责任、定时间、定进度,建立健全落实责任制。切实把整改任务分解细化、落到实处。

(5)对整改落实作出公开承诺。整改落实方案要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对重要事项要作出公开承诺,落实情况要向党员、群众通报,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充分发挥各党支部的作用,发动党员、群众积极为完善和落实领导班子整改落实方案建言献策,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党员、群众的建议要认真整理研究并吸收采纳。整改落实方案公布前,学校要将整改落实方案报市局和镇党委审核并备案。

2、集中解决一些突出问题(2010年1月11日至2010年1月21日)

集中解决突出问题是学习实践活动实践特色的集中体现,是活动真正取得实效的重要环节,也是赢得群众认可和满意的关键之举。要从实际出发,集中力量解决影响和制约我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多为广大师生员工办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切实取得实践成果。解决突出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搞形式主义。

(1)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我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结合学校实际,把解决我校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作为整改的切入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突出科学发展上水平这个整改重点。

(2)着力解决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把着力解决好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作为整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办好几件师生员工普遍期待的实事好事。

(3)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硬性的整改措施,解决一些干部存在的理想信念不坚定、责任心不强、组织纪律松懈、宗旨意识淡薄、作风飘浮等突出问题以及在师德、学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要把解决突出问题作为集中体现学习实践活动的重点,多为师生员工办看得见、摸得着、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实事,使师生员工真正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3、创建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2010年1月22日至2010年1月28日)

要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创新校内管理体制,把解决突出问题和创新完善机制结合起来,以机制的创新促进问题解决,把解决问题中形成的好办法好经验用制度的形式巩固下来。要坚持精要管用原则,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清理和修订完善,并针对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与科学发展不适应的地方,建立健全保障和推进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探索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长效机制,形成有利于我校科学发展的正确导向,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4、做好学习实践活动的总结(2010年1月29日至2010年1月30日)

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结束时,要按照镇指导组的要求,紧密结合我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实践,对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和经验进行实事求是的总结。总结要做到情况清楚、评价准确、分析透彻、特色鲜明,既真实反映和评价学习实践活动的整体情况、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也总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既认真总结具有一定指导作用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思路,突出工作特色和亮点,又提出巩固和扩大活动成果的努力方向及主要措施。要努力使总结的过程成为巩固和发展学习实践活动工作成果的过程,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长期实践。

总结报告形成后,要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师生通报有关情况,为组织开展满意度测评做好准备。并将总结报告上报市教育局指导组备案。:

5、组织群众满意度测评(2010年1月31日)

学习实践活动基本完成时,要及时做好总结工作,组织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要合理确定参加测评人员的规模、范围,吸收党员代表、教代会代表、工青妇组织、骨干教师、学生以及离退休同志等各方面代表参加。测评方式和程序要简单易行,测评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对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突出问题的满意度,二是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实际效果的满意度。测评的方法主要以召开座谈会、书面测评、公开评议、网上测评等多种形式进行。

测评结果要以会议、简报等适当方式向群众公布,并根据测评情况,进一步征求群众意见,进一步完善整改落实措施,进一步改进工作,确保学习实践活动中尚未解决的问题继续得到有效解决。最后形成《玉泉小学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报告》,上报市教育局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

篇5

关键词: 体育兴趣 短时训练 兴趣小组 专项训练

近二十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日趋下降,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自2007年“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实施以来,阳光体育运动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2011年总理在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要求。我校顺应时代要求,增加了体育课数量,创新了课间操,安排了大课间活动,全体师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沐浴阳光的温暖,体验运动的快乐。抓好课余训练是体育教师的重要职责,但现实情况是学校课程安排已满,不能抽出时间进行课余训练。因此,我依据学校体育活动计划,尝试利用体育课、课间操、大课间活动,见缝插针地安排课余训练,利用周末进行整合,初见成效。

一、体育课上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体育课上田径运动项目非常单调乏味,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和消极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开展灵活多样的游戏活动,寓教于玩,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上课时教师适时地运用鼓励和肯定性的语言,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起他们比平常强好几倍的劲头,促使他们主动而愉快地参与活动。体育课上要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让他们多示范、多表现,一方面可以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有意识地增加他们的练习强度和密度。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一起练习或者游戏,教师的参与能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得他们更加喜欢参与运动,并逐渐养成自觉主动锻炼的习惯。

二、课间操挤时间“短时训练”,加强素质练习,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我校既有小学又有中学,课间操分别做,第一节课前初中学生做操,做一遍操后还有十分钟左右,做完操正好身体活动开了,趁热打铁地练习几组蛙跳或跑几组加速跑是可行的。第一节课后等小学做操时,利用十五分钟的时间再次集长生进行素质练习。训练跑的内容时可安排形式多样的运动,如“各种姿势起跑”、“贴烧饼”、“起跑追拍”等游戏,从而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学生练习掌握跑的技巧。跳高训练时,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多的练习,可以适当增加辅练习,一组学生进行跳高练习,其他组学生可以在组长的带领下练习助跑踏跳摸高。可以利用松紧带代替跳高中的横杆,减少落竿拾竿的麻烦,挤出掉杆架杆的时间,增加训练的练习密度。这种“挤牛奶”式的组织形式,一般利用课间十到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把学生分成几小组,选择某些专项运动项目的素质练习,为提高学生专项能力奠定基础。

三、大课间活动时成立专项兴趣小组,提高专项运动技术技能水平

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是学生喜欢参与的方式,优点是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活动时间长久,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特长生的大课间活动以专项兴趣小组的形式组织,使学生对某一专项进行较长时间的学习、训练,甚至把这些专项活动延伸到生活中,逐渐提高这些项目的技术技能水平。体育兴趣小组是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的延续,也是课余训练的方式之一,可以使学生运用体育课所学到的知识,提高某一专项技术技能的水平,增强终身体育的意识。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各项基本技术,在大课间以兴趣小组的形式系统地训练某一专项,不但可以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而且可以熟练掌握专项技术技能。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就让他们把在兴趣小组中掌握的专项运动技能展示出来,得到同伴的赞赏会增强其积极性和自信心。另外,他们的优异表现也可以起到一个榜样与示范的作用,使更多的体育爱好者加入到课余训练中来。学生通过兴趣小活动的学习,熟练掌握了某项运动技术后就会信心倍增,从而对专项训练产生更浓厚的兴趣,逐渐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对其他运动项目的学习也会有积极的影响,成为一专多能的运动员后备人才。根据县局体育竞赛计划组建学生训练梯队,利用大课间时间坚持训练,能为本校参加局竞赛取得优异成绩做好准备。兴趣小组的建立健全对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有着积极的作用,专项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了较为系统化的训练过程,通过长期的训练提高了学生专项能力,突出了体育特长生的优势,为特长生养成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锻炼中来。

四、周末进行专项训练,可以弥补“挤奶式训练”的不足

篇6

【关键词】 小班化背景 初中英语 教学活动设计

1. 多样竞赛的教学活动设计

小班化背景下,学生有了更多主动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课堂也就真正成为了主体互动、情知互动、人境互动的学堂。

活动形式:半圆形分组任务驱动赛

活动目的:颜色类单词的学习

材料准备:纸、剪刀、颜料、画笔。

学习步骤:各小组的成员使用调色工具调出自己的得意之色,并把自己调色的方法用公式表示出来,寻找生活中自己喜欢的色彩或想象出色彩画面,编辑一册mini-book,并在班级展示,由小组成员分工介绍,red + yellow = orange; + = ;……最后由教师和班委成员共同投票进行评比。

学习目的:学生在兴味盎然的学习活动中,认识巩固颜色系列的英语单词,既动手又动脑,在做中学,又促进生生间合作学习,互相补充、创新思维,让那些善于思维的学生互相激发灵感,带动那些不善表达的学生积极思维或动手,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黑板“秀”才的教学活动设计

在英语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活动。活动前,让每位学生自备一块小黑板(方便携带不用粉笔的环保型小黑板),每一小组再备一块课桌大小用粉笔的黑板,不同的课型分配不一样的任务。这样的设计教学活动,非常适宜帮助学生掌握词汇、学习穿着以及单词。

学习内容:服装设计秀。

活动准备:彩色笔、白纸、小黑板、大黑板等。

学习步骤: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体现自己个性的服装款式,用图画呈现,配上适合服装款式的色彩,并且让一定的英语句式对自己的设计创意和色彩搭配进行说明:“I like the ... with the ...”然后,请小组进行分工合作,推选一名学生来秀出自己的服装创意,其余小组在旁配合表演解说。为了促进相互交流,教师还可以在课后开展一次班级作品展览,甚至可以把作品传到校园网,扩大交流影响的面,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作品的评价中,增加创意者的成功感。角色扮演者的选择不应该采取命令的形式。应该让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协商分配角色,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即在于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能够发挥整个小组成员的整体优势,运用相应的材料在小组活动中进行创意表达,把组内的观点在大黑板上展示出来。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带动那些平时学习热情不高、英语学习基础弱、但爱表现的学生,发挥他们的特长,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觉到英雄有用武之地。

3. 情境型教学活动设计

情境型教学活动设计在于优化学习环境,积极为学生创设人本化的活动情境。它不但为学生参与活动提供相应的条件, 而且促进活动主体与现实生活环境的有机统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塑造学生知行统一的人格。这种优化环境的创造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是图画再现,可以是实物演示,也可以是角色表演,或者音乐渲染等各种模拟或想象的情景,还可以是语言描绘的推理情景和语言情景。 在小班化英语教学中,师生与生生间的互动更为密切,开展情景启发式教学也更为适宜。

学习目的:掌握形状类的词汇。

活动准备:素描铅笔、多媒体设备、剪刀、若干硬纸图片等。

活动过程:首先,让学生观看多媒体上出现的情景图片,说说这些图片看上去像生活中的什么物品。可以采用抢答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回答问题多又正确率高的小组和学生,能获取一颗星星的奖励。接下来,教师呈现几幅自己做的图片,其中可以呈现若干形状,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积极思考、展开联想,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想形状的像什么,接着根据自己的猜想着色,猜想此时的实物,使用“It is a ...或 They are ...”的句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创造能力和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然后,让学生自行创作,利用纸笔画出各种形状,再用剪刀制作成各种立体形状图。让学生在全体师生面前展示自己的创意,其余学生猜测,学生也可以对图片发挥想象进行描绘,继而写成短文,选取好的文章张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栏目里。

篇7

关键词:美国;科学教育;Insights课程计划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5-0022-02

一、Insights科学教育项目简介

布鲁纳建构主义课程在关注科学知识本身的基本结构和原理的同时,却忽视了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和亲身经历,使得美国小学科学教育的问题不断暴露,限制了新课程的进一步发展。为此,美国出台了2061计划,并在该计划的推动下先后启动了三项科学教育计划:FOSS、STC和Insights科学教育项目。

Insights项目以脑科学、认知科学与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为幼儿园至小学六年级儿童设计了涵盖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科学三大领域的17个主题单元,每个主题持续6到8周时间,与FOSS的广度和STC的深度相比,Insights更强调以“动手做”为主的多种学习方式的融合,以及科学领域活动与其他学科领域的融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推动美国的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

二、Insights科学教育项目的设计理念及其特点

1.以组织单元统摄课程。儿童的感知是一个由笼统逐步趋向分化和细致的过程,年龄越小的儿童越倾向于将世界视为一个整体,他们的经验内涵更类似于事件或主题,而不是一个个分门别类的学科。基于此,Insights的课程设计以整体性的主题为中心进行,切合了低龄儿童的思维特点。而且,主题都是以年级段而非某一年级安排的,这就为各年级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学进程进行适当调整。

2.以探究作为课程的中心环节。探究是科学教育发展的总方向,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Insights科学教育项目包括了引入、探究发现、意义加工和拓展学习经验四个阶段,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从问题提出到得出结论,再到拓展应用,都有学生的参与,科学课首先要给予学生作为一名科学家最起码的经历,而不是现成的概念和结论,要使学生可以面对着未知的事物,进行大胆假设、自由探索,与伙伴们分享各自的发现,取长补短,得出结论,并在实验中进行验证,获得独立的探究能力。

3.鼓励学生亲历实验,为学生的“动手做”创造条件。Insights项目相较于其他两个国家科学教育课程计划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动手做”。学生通过亲历实验,思考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寻求解决措施,这样的课堂是生成的,而非线性的,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还可以从实践中不断发掘理论方面的问题,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实施“动手做”,不但需要理念上的转变,还需要物质上的保障。Insights课程提供了主题活动使用材料建议和工具包,还有多种类型的技术、工具,包括仿真模型,用以查询信息的光盘和网站等,都可作为学生动手操作的知识基础和灵感来源。

4.注重多种知识领域的结合。科学是一个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不能将其作为孤立的学科进行学习,而应与其他小学科目联系起来,Insights项目在课程结构中明确写到了“语言和数学连接”以及拓展建议,要求教师在科学主题活动中加强学生语言和数学思维的发展,并设计与数学、语言、社会等学科联系的活动和附加的科学探索活动。比如,让学生写作记录其实验结果,就是发展语言技巧的一种有效方式,而“生长的东西”主题单元中要求学生在教室里为动植物建立生长培育箱,又会涉及到几何绘图和艺术创造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三、Insights科学教育项目对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的启示

我国已于2001年以小学科学课取代了整整开设了80年的自然课,但科学课同自然课一样,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数学、语文、英语等所谓的主科挤压下逐渐被边缘化,科学教师也缺乏综合的专业科学教育训练,其中不少还是由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的,在教学上,以讲授和识记为主,缺少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美国的课程改革正好可以为我国的小学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1.以探究为中心开展教学,为学生“动手做”创造条件。探究是美国课程设计的中心,“动手做”是Insights项目的特色,科学是实践的学问,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讲和学生听,课程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我国科学教育必须改变目前满堂灌的现状,教师需要变领导为指导,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收集、分析数据、最终得出并验证结论,让学生体验科学的研究过程,鼓励学生动手实验,从实践中获取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国家和学校也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器材,为学生“动手做”创造条件。

2.加强科学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Insights强调加强科学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科学活动中运用和培养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和能力。我国科学教育也不能止步于概念的理解,原理的掌握,还要在主题的统摄下增加综合性学习内容。比如设计科学展板,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科学学习氛围,还能锻炼学生的绘画设计能力,或者组织科学宣讲活动,锻炼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当科学教育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可以培养人的多种能力时,科学课程的重要性自然会突显出来,其边缘地位也会逐渐改变。

3.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素质。Insights项目强调教师的主体性发挥,探究学习的成败与教师的引导密切相关,而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科学教师的素质较低,国家对培养科学教师的重视程度有限。从职前培训上看,高等师范院校很少设立自然科学系,培养小学科学教育的专业教师,小学科学教师大多是由其他科目教师专任或兼任的。从在职培训上看,小学科学教师获得的在职培训机会少,而美国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却明确规定了小学科学教师的在职培训标准,注重对教师探究式教学能力的培养。教师的科学教育素养是推进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动力。因此,建议广大师范院校开设自然科学系,以培养教师的科学素养。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科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尤其是对其探究式教学能力的培养,以提高目前科学教师的素质,在短时间内改变科学教师不尽如人意的现状,提高小学科学教育质量。

四、结语

科学技术是当今综合国力竞争的龙头,美国的科学教育自20世纪60年代脱胎于自然教育而真正诞生直至今日,经历了两次重大改革,奠定了美国科学教育在国际中的领先地位,我国首先应该转变对科学教育的认识,提高其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并借鉴美国课程计划的成熟经验,完善小学科学的新课程改革标准和教师培训机制,促进科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梦洋,罗悦.中美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比较[J].时代教育,2010,(36).

[2]张宪冰.美国Insights科学教育项目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0,(12).

篇8

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需求和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活动的主要形式采取专家报告、名师讲学、观摩教学、说课评课、专家咨询、校本培训指导、交流互动等多种形式,鼓励名师与各地培训机构及农村中小学保持经常联系、长期指导和跟踪服务,力求培训活动的开展贴近实际、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取得实效。

二、送教下乡服务月活动的目标任务

省本级计划组织200余名专家名师,开展300多场送教下乡活动。活动以促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面向基层服务农村为原则,以服务欠发达地区和最基层农村学校为重点,通过送教下乡服务月活动,把高水平师资、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和新教育理念送到农村,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服务。同时,通过送教下乡活动促进名师与农村中小学建立广泛联系,逐步形成名师、名校长资源全省共享的社会氛围和支持农村教育的长效机制。

三、送教下乡服务月活动计划安排

送教下乡服务月于2009年10月中旬全面启动,计划派出200余名专家名师,安排各类送教活动309场,其中安排名师示范课60场,评课165场,专题报告64场,座谈交流17场,工作坊3场。具体送教计划如下:

1.送教内容: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调研指导

送教日期:2009年10月中旬,送教地点:*中学、黄岩第二高级中学,举行送教活动63场。

送教组织单位:省教育厅教研室

学科:高中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方式:听课评课、座谈交流,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高中各学科专家15人(其级教师6人),听课120节,评课交流61场,专题报告2场,共计63场。

2.送教内容:“特级教师大讲堂”

送教日期:2009年10月中下旬,送教地点:*中学、*十二中,举行送教活动14场。

送教组织单位:省教育厅教研室

学科:高中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初中语文、数学、外语、科学。

活动方式:听课、评课,专题讲座、主题论坛

活动安排:派出高中各学科专家17人(其级教师11人),听课13节,评课交流13场,专题报告1,共计14场。

3.送教日期:2009年10月下旬,送教地点:余姚举行送教活动33场。

送教组织单位:省教育厅教研室

学科:初中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小学语文、英语、地方课程

活动方式:听课评课,座谈交流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11人(其级教师2人)。安排听课22节,评课交流22场,座谈交流11场,共计33场。

4.送教日期:2009年10月22日—23日,送教地点:*市*县农村中小学,举行送教活动9场。

送教组织单位:省教科院、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学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方式:专题报告、经验交流、校本培训指导、工作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6人。安排专题报告1场,经验交流4场,校本培训指导2场,工作坊2场,共计9场。

5.送教日期:2009年10月29日—31日,送教地点:**市农村中小学,举行送教活动12场。

送教组织单位:省教科院、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学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方式:观摩教学、说课评课、专家讲座、案例分享、工作坊

活动安排:派出名师4人、专家4人。安排观摩研讨课4场,说课评课4场,专家讲座3场,工作坊1场,共计12场。

6.送教日期:2009年10月28日—30日,送教地点:*市*县农村初中,举行送教活动8场。

送教组织单位:*师范大学

学科:初中数学、科学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2人,名师4人。安排名师示范课4场,评课2场,专题报告2场,共计8场。

7.送教日期:2009年10月28日—30日,送教地点:*市*县农村小学,举行送教活动9场。

送教组织单位:*教育学院

学科:小学语文、数学、英语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3人,名师3人。安排名师示范课3场,评课3场,专题报告3场,共计9场。

8.送教日期:2009年10月28日—30日,送教地点:*市*县农村初中,举行送教活动12场。

送教组织单位:*教育学院

学科: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4人,名师4人。安排名师示范课4场,评课4场,专题报告4场,共计12场。

9.送教日期:2009年10月29日—31日,送教地点:*市云和县农村小学,举行送教活动9场。

送教组织单位:*教育学院

学科:小学语文、数学、小学校长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4人,名师4人。安排名师示范课2场,评课2场,专题报告5场,共计9场。

10.送教日期:2009年10月底,送教地点:*市中等职技校,举行送教活动6场。

送教组织单位:省教科院

学科:职教文化课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2人,名师2人。安排名师示范课2场,评课2场,专题报告2场,共计6场。

11.送教日期:2009年10月底,送教地点:*市中等职技校,举行送教活动6场。

送教组织单位:省教科院

学科:职教专业新课程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2人,名师2人。安排名师示范课2场,评课2场,专题报告2场,共计6场。

12.送教日期:2009年11月上旬,送教地点:*市*县,举行送教活动8场。

送教组织单位:*师范大学

学科:高中语文、数学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2人,名师4人。安排名师示范课4场,评课2场,专题报告2场,共计8场。

13.送教日期:2009年11月上旬,送教地点:*市*区农村初中和小学,举行送教活动8场。

送教组织单位:*教育学院

学科:小学语文;初中科学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2人,名师4人。安排名师示范课4场,评课2场,专题报告2场,共计8场。

14.送教日期:2009年11月上旬,送教地点:*市*区农村初中和小学,举行送教活动9场。

送教组织单位:*教育学院

学科:初中英语、科学;小学科学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3人,名师3人。安排名师示范课3场,评课3场,专题报告3场,共计9场。

15.送教内容:幼教“送教下乡”活动

送教日期:2009年11月9日—11日,送教地点:*市*县,举行送教活动9场。

送教组织单位:省教育厅教研室

学科:早期阅读指导

活动方式:专家报告、示范教学活动展示、互动交流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6人,特级教师1人,省优质课评比一、二等奖获得者4人。安排名师示范课4节,评课4场,专题报告1场,共计9场。

16.送教日期:2009年11月中旬,送教地点:*市*县农村初中,举行送教活动12场。

送教组织单位:*教育学院

学科: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4人,名师4人。安排名师示范课4场,评课4场,专题报告4场,共计12场。

17.送教日期:2009年11月中旬,送教地点:*市平阳县农村初中,举行送教活动9场。

送教组织单位:*教育学院

学科:初中语文、数学、科学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3人,名师3人。安排名师示范课3场,评课3场,专题报告3场,共计9场。

18.送教日期:2009年11月中旬,送教地点:杭州市淳安县农村小学,举行送教活动9场。

送教组织单位:*教育学院

学科:小学语文、数学、科学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3人,名师3人。安排名师示范课3场,评课3场,专题报告3场,共计9场。

19.送教日期:2009年11月下旬,送教地点:*市莲都区农村初中和小学,举行送教活动12场。

送教组织单位:*教育学院

学科:初中语文、数学;小学语文、数学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4人,名师4人。安排名师示范课4场,评课4场,专题报告4场,共计12场。

20.送教日期:2009年11月下旬,送教地点:*市定海区农村初中和小学,举行送教活动12场。

送教组织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科:初中语文、小学语文、中小学美术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4人,名师4人。安排名师示范课4场,评课4场,专题报告4场,共计12场。

21.送教日期:2009年11月下旬,送教地点:*市普陀区农村初中,举行送教活动9场。

送教组织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科:初中语文、科学、音乐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3人,名师3人。安排名师示范课3场,评课3场,专题报告3场,共计9场。

22.送教日期:2009年11月下旬,送教地点:东阳市技校,举行送教活动6场。

送教组织单位:省教科院

学科:职教文化课、职教专业新课程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3人,名师3人。安排名师示范课3场,评课3场,专题报告3场,共计9场。

23.送教时间:2009年11月25日—27日,送教地点:*市开化县农村中小学,举行送教活动6场。

送教组织单位:省教科院、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学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方式:专题报告、专家咨询、校本培训指导、交流互动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4人。安排专题报告1场,专家咨询1场,校本培训指导2场,交流互动2场,共计6场。

24.送教内容:高中新课程“轻负高质”教学调研

送教日期:2009年11月26日—27日,送教地点:桐庐中学,举行送教活动16场。

送教组织单位:省教育厅教研室

学科:高中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方式:听课评课、座谈交流,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15人(其级教师7人)。安排听课60节,评课交流15场,专题报告1场,共计16场。

篇9

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完善中小学科学课程体系,研究提出中小学科学学科素养,更新中小学科技教育内容,加强对探究性学习的指导。修订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增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的横向配合。重视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继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

推进高中阶段的科技教育。修订普通高中科学与技术领域课程标准,明确对学科素养和学业质量的要求。修订普通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鼓励普通高中探索开展科学创新与技术实践的跨学科探究活动。规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科学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深入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促进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互动衔接,鼓励各地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和应用人才的培养方式,加强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强化中等职业学校科技教育,发挥课程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科技教育进课堂、进教材、列入教学计划,系统提升学生科学意识和综合素养。

推进高等教育阶段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组织开展大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等课程改革,推进高校科学基础课建设。加强科学史等科学素质类视频公开课建设。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择业观念,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推动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和创业就业基地,大力开展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为青年提供将科技创意转化为实际成果的渠道、平台。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篇10

【关键词】小制作构思制作交流展览

小制作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一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制作作品的探究性过程。北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3-5年级)中有七个科学小制作活动。学生在这些作品构思、制作的过程中,对科学知识有了进一步认识,并能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是极有帮助的。

那么,如何开展“小制作”活动呢?根据笔者的经验,觉得应该着重把握以下四个环节:

一、构思作品——将科学溶于生活

构思是学生开展科学小制作活动的第一步。为了帮助学生深入观察,以问题促发奇想,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对拟制作的作品进行科学构思,具体可以围绕四个结合:

1、与日常生活问题相结合。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大自然与社会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大课堂,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他的终身学习和生存发展打下基础。

2、与所学科学知识相结合。一般小制作都排在每个单元的后半段教学时间,此时学生对这一单元知识已有所了解,启发他们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根据教材内容,联系实际,构思所要制作的作品。

3、与学生兴趣相结合。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制作的选择必须从小学生喜爱的作品开始,如制作纸汽车、造一艘船、制一架红绿灯等。

4、与地域环境相结合。制作作品的材料选择要立足于当地实际,以方便为原则,倡导节约观、环保观,作品的用途也要体现当地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

想象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要激发和鼓励学生大胆构想,要保护小学生敢于想象的意识,使之成为提升科学素养的有效起点。

二、制作作品——让过程提升素养

探究是开展小制作活动的中心环节。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小制作活动向学生提供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在构思好作品的基础上,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小组,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小制作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解决办法,然后形成制作方案,并依据方案落实小组成员各自的职责和任务,提醒学生有关安全注意事项,开展制作活动尝试,并强调做好有关活动记录。这个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创新发展的重要过程,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教师需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扶学生制订计划。“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功”,在科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关注动手前的动脑,让学生“想好了再做”,是让学生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但小学生的思维严密性不够,生活经验也不够,有计划地制作作品是顺利完成活动的前提,所以必须由教师扶着学生制订计划。如造一艘小船,就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不断完善计划:第一是准备,决定造一艘什么船?需要准备哪些材料?第二是制作,应考虑到的问题:怎样才能使船浮着?怎样才能使船装更多的东西?怎样才能使船在水中平衡?第三是改进和完成,把船放入水中试验,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放学生查找资料。这里包括两方面的资料:一是知识的充实。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查阅书籍、调查访问等,查找制作作品时解决计划中问题所需的知识,对所学知识更深入地理解,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紧紧联系在一起。如制作小船时,学生在解决计划中的问题时了解到浮力与材料有关、与体积有关,稳定性与对称有关。学生在兴趣与欲望的推动下,还会认识超越教材的若干知识,例如本节教材上重点讲的是浮力的知识,但学生想在船上设计船帆和指南针,这过程中他们了解到气流、风力、升力等知识,还有地球南北磁性、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性原理等。二是材料的选择。要鼓励学生通过调查访问,选择恰当的制作材料。如制作一艘船时,学生除了书本要求的用橡皮泥外,还想到用纸、木板、易拉罐、废盒子等,还有一位同学用积木搭好船后外面用彩油纸糊上,作品各式各样。特别一提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材时要鼓励他们就地取材,并最好能变废为宝加以利用。

3、领学生制作作品。引领学生分组,并明确各自分工,合作交流,根据计划所构思的船型,计划中所提到的问题,利用准备的材料,有步骤地尝试实践,并互相交流计划中提出的一个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完成作品的制作。这一过程中学生将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即使在有些制作中,学生走了弯路,甚至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不得不求助于教师、家长,但此时学生对答案的渴求正好可以成为教师讲授的一个很好的前奏和准备,而且,学生仍可以从这一亲历过程中学到不少东西。

4、帮学生试验修改。作品完成后要放在实际情景中试验,发现不足之处,查找资料,寻找原因,修改再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所用原理更深入地认识。如造一艘小船时,有一组同学用积木搭成一艘漂亮的船,但是放入水后,水渗进了船仓,他们后来用彩油纸把船糊好,成了一艘可入水的船。

三、交流提炼——辩论中提高科学品德

交流提炼是小制作活动让学生提高认识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亲身制作体验,有了许多收获和新的认识,但这些收获和认识比较零碎,不够全面,有些也许是错误的。在交流活动中,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开展辩论,去伪存真,去粗存精。交流后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从而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交流还可以帮助儿童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而不是争吵)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的品德。

四、成果展览——体验成功与快乐

成果展览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制作作品的成功与快乐,能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与其他同学作品做比较,有些在制作中的疑问可能会有醒悟,参观同类作品会产生联想,会产生灵感。这是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重要手段,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开展成果展览的范围可以是班级,也可能是全校性的,还可以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有关比赛。如我校艺术节就要举行全校性的科学制作作品展览;近几年我校学生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科技创新大赛都获得优异成绩,特别是江山市2007年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中有22个作品获奖,其中五个一等奖,六个二等奖。通过展览、比赛、表彰,学生的创作热情更高涨、更持久。

总之,开展“科学小制作”活动,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能克服课内没有足够实践的材料和时间等方面的困难;有效提高学生探究科学的意识和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操作实践和创新能力。科学小制作是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摇篮。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

2、俞生尧,《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探究学习的策略初探》,教育信息报2007年第99期教师专刊第三版。

3、王一迈,《奇妙的探究活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