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民族艺术范文
时间:2024-03-28 11:15: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壮族的民族艺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背带的概述
背带被喻为人背上的摇篮,是世代相传的育婴工具和民间工艺品,至今在广西少数民族特别是壮族地区还广泛流传。背带是劳动妇女为了解决一边劳作,一边看护幼儿的矛盾而产生的一种生活用具,在劳作强度大,劳动力少的家庭,少不了要有一床背带,因此,在上世纪中叶之前,背带成为家庭生活中的必需品,不仅是农村,连城市家庭也不例外。
背带的种类很多,主要表现在布料和装饰风格上。按时令的不同可分为冬装和夏装,冬装布料厚重,装饰华美,夏装用料轻薄,装饰简单。同是冬装和夏装亦有不同的装饰,根据当地民俗的不同呈多姿多彩的风格。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逐步提高,农村有了富余劳动力,城市开始有了保姆,地上的摇篮才开始慢慢地代替了背上的摇篮,背带的制作与使用也因此而不断减少。
背带在古代被称为襁褓,《史记・卫青传》:“襁褓始于三代,而今尚有之,襁,幅八寸,长一丈二尺,以负小儿于背,褓,小儿被也,粤妇之保抱小儿辄用之”。由此可知,背带的样式已沿用了三百多年,至今仍没有多大的变化。这种现象在物质文化遗产中是极为少见的。
二、背带的艺术特征
背带工艺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手工布艺美术品,是中国民间美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凝结了壮族妇女的智慧和才干,显示出独特的民族艺术特征。
(一)形制特征
背带是典型的轴对称图形。将背带沿着背带芯的纵向对折,左右两边的图形可以完全重合。收背带的时候通常也利用这一对称性特点,将背带先横向对折再纵向对折,然后把系带缠绕在对折的背带芯上即可。背带在完全展开的时候,主体型成倒梯形,一眼望去象一只彩色的大蝴蝶,又象一只飞在天空上的风筝。背带的两根系带是壮族日常生活用品中最长的,上古有“长丈二”的记载,而今最长者可达五米。背带芯的层叠关系也是背带形制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一层底布上叠加多层用刺绣装饰过的布片,看起来犹如铠甲或鳞片一般,显得十分厚实而耐看,表现了壮族人民朴实厚重的民族性格。
(二)纹样特征
背带的纹样特征首先体现在剪纸艺术上,背带面上所有的刺绣都是在剪纸的基础上绣起来的。利用丝线本身的厚度,加上挑花等手法使剪纸纹样立体化,有浅浮雕的装饰效果。为背带刺绣而设计的剪纸纹样是多种多样的,中间是圆形适合纹样或四方连续纹样,四个角是角隅纹样,四边为二方连续纹样,这说明背带装饰具有多种纹样结合运用的典型特征。图案采用对称式与均衡式构图,在中心线或中心点的上下左右配置同形、同色、同量或不同形色但等量或近似形的纹样,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剪纸(刺绣)的图案内容以花果为主,花的种类形形甚为丰富,牡丹、石榴、、梅花、莲花、桂花、茶花等图案在背带刺绣中比比皆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水果纹,是以当地特有的柚子、菠萝、荔枝、龙眼为原形的图案。此外,蝴碟纹、鸟纹(特别是凤凰图案)、龙纹和太阳纹等也是壮族背带刺绣喜欢表现的题材。花中套花、图中套图是壮族民间装饰惯用的手法,大花的构图骨架有强烈的视觉效果,花中套绣的小花繁密斑斓,花下压花,花下压叶,层层深入,互补重复而又穿插有序,结构严谨,经得起远观近看,让人赞叹不已。
(三)色彩特征
壮族背带的色彩基调为黑色和红色两种,这也是壮族日常生活所惯用的两种主要颜色。壮族背带的色彩突出地反映在丰富的刺绣色彩上,刺绣的色彩可谓是五彩缤纷,尤其是红色和浅绿色在黑色的底子上显出了原始的黑、红、白装饰风格。丰富的刺绣色彩是壮族妇女利用购买到现成的多色丝线,根据表现对象而随类赋彩的结果。无论是植物的花色还是动物的色彩都能绣出微妙的变化,有栩栩如生,呼之若出之感,显示了绣女们特有的色彩审美情趣和一定程度的色彩搭配能力。刺绣的手法多种多样,有平绣、挑绣、十字绣、绒绣、打仔绣等,在一种色线底子上加另一种色线,使色彩表现得更加丰富,变有限的色线于无限的色彩,是刺绣色彩调配的一大特色,与绘画体系中的色彩调和规律相一致。
三、壮族背带的民俗文化
(一)古老的习俗
在广西壮族山村至今还保留着这样一种习俗――送背带。在壮族的生存与精神世界中, 容纳着人类文明进程中古老的文化方式, 这种外婆送花背带的做法, 正是母系氏族以女性为基础, 缔结家族根系古老习俗的留痕。
送背带在壮族地区被称为“定婚”礼,是订婚――结婚――定婚三部曲中重要的一部。新婚夫妇要以生儿育女为标志来说明一门亲事终成定局,否则,人们都在牵挂着,等待着。如果经过两三年没有“开花结果”,按照壮族的旧习俗,郎家要把媳妇送回娘家去,一门亲事就由此而结束。送背带是在新婚夫妇初次生育儿女满月之时,由娘家把经过精心制作的花背带送到郎家去,以示庆贺。一般由新生儿的外婆带队,一行少则十几人,多则二、三十人。届时郎家大摆宴席,欢迎各方宾客,其场面虽然没有象结婚时那么宏大,但人们愉悦的心情不会减少,有放歌一天一夜的惯例。郎家和娘家双方实力歌手对垒,阵容庞大,难分高低。山歌内容以祝幸福、贺子孙、保平安为主,也包括对老年人的祝寿和对年轻人婚姻、爱情的美好祝愿,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对背带工艺的赞赏和对送背带的感谢。山歌按上述内容分篇对唱,顺势展开,有严谨的章节层次,山歌曲调高雅,词义贴切。背带作为这场活动的主体,引来众多的观赏者。有民间刺绣行家、剪纸高手和其他针线手工艺人,此外还有众多的普通观众。由于存在这种观众效应,所以娘家在制作背带的时候往往都高度重视,精益求精,这一民间工艺也就因此而得以广泛流传。背带一般由外婆亲手缝制,同时还要邀请一两个针线艺人参加,一床绣花背带一般要花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与背带一起送去的还有制作精美的童帽、围兜和童鞋等。
(二)宇宙与生命
天地未分时的混沌之气,在古时描述为椭圆的鸡蛋。面对复杂的世界,勤劳智慧的少数民族用针针线线绣出了宇宙大观,剖开了混沌。围绕着中心的八卦图形,四周八个花瓣形,五个绣有结着两个圆形花果的树,花树居中直上,然后分两杈垂下,这就是代表日月的花树。代表混沌的花背带,在背心是一个椭圆形,倒探下来的花须探向花蕊的瓣,两边有些像眼睛的东西,一个立体的空间展示在我们面前。体现了对天地的一种敬仰的心态, 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三)花神崇拜
传说壮族创世女神米洛甲是从花朵中出生的,因此壮人祈求生育的方式就是祭祀花神,或是在床头插花,背带绣花也是这种精神表达的方式之一。壮族对米洛甲的崇拜,渐渐演变成对百花的钟情,因此,在壮族的小孩背带上,花的形象被极其恭敬地摆放在最为显著的位置,而且花开之多令人炫目,整个背带心或是满地开花,或是花中套花,而中心部位的那朵大花,据说就是花神米洛甲。
篇2
1贵溪畲族乡旅游资源概括
1.1旅游资源类型
樟坪畲族乡景色贵在天然。山之东北陡峭峻拔,山之西南幽雅秀丽,上山有奇石、林泉,曲径通幽,飞檐凌空的寺观,步移景换,气象万千。它融山、寺、洞、林、泉、石于一体,集天地灵气于一身,林木幽深,空气清新,气候宜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1.1.1适宜的气候与良好的大气质量
樟坪畲族乡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6.4℃,年均降雨量1850mm。境内风景秀丽,有鹰潭市最高峰阳际峰(海拔1540.9米)。独有的亚热带高山气候非常适宜多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和多样化的动植物资源的生长。由于地处我国长江南岸贵溪市规划城区的南缘,远离贵溪市众多污染型企业,空气清新,空气质量状况良好。
1.1.2良好的植被覆盖率和较好的森林风景条件
樟坪畲族乡平均海拔为700m,现有森林绵延面积达200公顷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98%。具有很好的森林风景条件。这里不仅风景绝佳,而且动植物资源丰富,生物群落非常繁茂,山上多种植松、柏、竹等亚热带植物和山地植物,特别是江西特有的竹林,是进行竹产品加工和竹海探奇旅游的丰富资源之地。其山川秀丽,竹林隐蔚,畲乡古村落零星点缀水田纵横,交通阡陌,呈现出一派秀美的畲乡田园风光。
1.1.3多样化的自然景观类型
作为以竹为主角,集山、林、石、泉、花、草、水为一体的山林公园,樟坪畲族乡以其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类型吸引着众多区域性的游客前来游览。登临樟坪畲族乡,悠闲林泉间,北望阳际峰,南眺西排缥缈,观仙潭凝碧、怪石古树,听风敲竹韵、松涛鸟语,俯望群山皆拱附,极目城乡尽眼底,仰看百鸟伴行云,游客可以在体验、欣赏众多的竹海、松涛、鸟语、竹韵、田园、水乡、群山等山岳景观、水文景观、生物景观中享受休闲、游览的无穷乐趣。
1.1.4惬意的畲乡田园风光
樟坪畲族乡四面环山,桃田、太岩等几个自然村落点缀其间;山体四周星罗棋布的村落田园、波光鳞鳞的水塘、春来黄花遍野的油菜花香扑面而来,恰似一幅自然天成的油画;宁静的小山村鸡犬相鸣,交通阡陌,黄牛悠悠,世外桃源的感觉让游客慨叹天公造化的神奇,是喧嚣的城市之外一个修身养性、品尝畲乡特产、体验农家风趣的难得去处。
1.1.5丰富的物种资源优势
省级重点自然保护区阳际峰,具有较强的自然性、原始性,生物物种丰富,有红豆杉、华东南杉、伯乐树、杜英、猴欢喜、楠木等珍稀树种。珍稀动物有:娃娃鱼、狗熊、苏门羚、野山羊、弥猴、鹿獐、白鹇、鸳鸯、鱼雉等。
1.2旅游资源分类
1.2.1自然旅游资源
(1)阳际坑峰:省级自然保护区阳际山峰,这里是观日出日落,听松涛,呼唤云海的最好景点,极目远眺四周,一览众山小的凌云气概,油然而生。裸岩、矮化黄山松与云雾尽在脚下,游人宛如画中。(2)甑盖山金顶:在赣东北及闽北,甑盖山与葛仙山、三清山齐名。现有庙宇,庙观及佛殿,是江西、福建道教、佛教信教聚集之处。(3)青茅境:青茅境海拔1409米,山顶平缓,是鹰潭市少有的高山草甸分布带;松软的草坪草地,矮化的松林和布满山腰的锦带花及莲翘灌木林,深藏着许多珍贵的奇花异草,供游人彩撷赏玩。这里曾种过人参、川牛滕等名药,并营造优质云雾茶200余亩,景色十分诱人,给人以雄伟、博大开怀的享受,让人产生一种留恋忘返的感觉。青茅境也是观日出、望夕阳、看云海最佳景点之一。(4)卡子岗:是樟坪与太源两地交界处,是出入畲乡的一个重要的关口,站在卡子岗口,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5)三公主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沿着山腰步行,远可揽美景,近听山林幽歌,移步移景。(6)三际头瀑布:三际头位于上山,垂直落差近100米,形成三级瀑布,悬崖石壁,如斧劈刀削一般怪石嶙峋,石潭清澈见底,瀑布洒入其中,飞珠弄玉,寒气袭人,藤蔓攀援岩壁左右上下郁郁苍苍的黄山松,各展奇新,深幽舒缓、轻松的灵感。(7)通灵三叠泉瀑布:在通往盘瓠祠的路上有三叠瀑布,瀑布清冽可人,山谷幽静,是旅游、休闲、爬山、健身的好去处。
1.2.2人文旅游资源
(1)火山关:相传宋朝杨家将穆桂英派兵开关,用火烧攻山体岩石开出关门隘口。所以叫火烧关。元、明、清朝代这里都曾派兵守护,现尚见扎兵的营盘遗址。在依关门隘口的山脊上,留有用石块砌成的垒墙遗迹。(2)古栈道:古驿道保存良好,驿道用大麻石铺砌,平整光亮,有两个纳凉亭和一个山路边客栈遗址。走在古驿道上,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那驮盐的挑夫,守关的将士,沉重的脚步声就在身边走过,那粗广的呼唤似在山谷中回荡。(3)修竹山庄:修竹山庄海拔910米,现建有2600平方米的仿古建筑,2100平方米的现代宾馆,上山三面环山,面临溪涧;在山庄极目眺望南天闽山碧,一年四季皆有云雾缭绕,胜似仙境。山庄素有“小庐山”之称。(4)图腾广场:图腾广场主要由壁画和图腾柱组成。壁画形象地艺术化地再现畲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与文化内涵,体现畲族同胞优秀的品格和民族精神。在图腾广场,畲族人民可在此开展各种民俗活动,举行重大仪式,游者可在举步之日领略到畲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专家学者在欣赏之余,可寻根本,溯源流,探究畲族文化精神的深刻内涵。(5)民间演艺:马灯舞、竹竿舞、烧篝火、吉么列、畲族对歌、畲拳、畲族体育活动包括登山、“打尺寸”、“操石磉”、骑“海马”、竹林竞技等。(6)畲族节庆:“二月二”会亲节、“三月三”“乌饭节”、分龙节、招兵节、四月八日“牛王”节、“八月十五”祭祖节、“坐花园”是畲族男女青年交际的重要节日,也叫“等郎相会”。
2贵溪畲族乡旅游开发迟缓的原因
2.1盘瓠文化现代利用不够,民族特色不鲜明
盘瓠文化是畲族区别其他少数民族的重要文化特征,盘瓠精神一直激励畲族人民开拓前进。但目前在福建和浙江部分畲族聚居区,对于盘瓠文化讳莫如深,主要原因在于历史上封建统治者对畲族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部分汉族地主阶级利用盘瓠的形象丑化、诬蔑少数民族,造成畲族人民心灵上的伤害。如何处理盘瓠文化与盘瓠精神,以及文化的现代利用,将是畲族民俗旅游的重要内容。如放弃盘瓠文化的转化,畲族旅游将特色不鲜明,文化不厚重。正是基于此,樟坪更要有足够的勇气大打盘瓠牌,坚定弘扬和传承盘瓠文化中优秀的因子的决心和信心,才能区别普通的民俗旅游。
2.2非物质文化遗产整合不够,物质文化产品转化需提升
民族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樟坪畲族乡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区,民族文化是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当前尚缺少对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整合、梳理,畲族的风情及工艺还零散地保存在文献资料中。婚嫁、节庆、山歌、舞蹈,以及编织、服饰、首饰等非物质文化资源未转化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商品;物质文化的搜集还处在起步阶段,对于将要建设的重要旅游景点-畲族文化博物馆,以文物为主的基本陈列还没有成体系和规模,更没有搜集到有影响力的珍贵文物,这些降低了畲乡旅游的内涵及丰富度。民族元素如服装、习俗、信仰等都在淡化,甚至基本汉化,如不加以引导、提炼和保护,将失去民族特色,也失去民俗旅游的基础,唯有木结构的建筑,依然保持自己独特的建筑特色,但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建筑将随时被现代化的洋楼代替,特色会更不明显。发展民俗旅游,在建筑方面,一是可以保持原汁原味的本地建筑,再是经过专业设计,挖掘民族文化,复原具有民族特色且设施齐备的仿民族建筑,从长远来看,二者可相辅相成,但后者更易于操作。
2.3景点串连不够,内外交通建设需加强
当前进入樟坪主要通道有三个:贵溪———樟坪的贵樟公路、樟坪———太源———篁碧的三乡连通公路、福建光泽———西排———樟坪的国防通道;其中,樟坪———太源的公路及西排———樟坪的国防通道正在修建。当前的交通现状,使得进出樟坪基本经由贵溪一条线路。外部,与龙虎山、龟峰、武夷山的连线受阻;内部,樟坪境内地势起伏较大,沟谷纵横,通往各个景点道路有待建设,如阳际峰、火烧关、青茅境等点,且景点分布不均缺乏串联。另各景点景区道路基本没有开发,只有简易的泥石山路,步道的设计、景区线路的详细布置有待启动和开发。
2.4旅游开发效率不够,品牌打造需加快
樟坪畲乡的旅游起步较晚,品牌不够鲜明,旅游产业体系处在初始发展阶段,“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支撑元素亟待完善。畲族的快速发展以招商为契机,产业发展模式相对单一,旅游产业体系尚不具备,品牌构架不够。当前,全国各畲族地区在大力发展旅游的背景下,能否打造出差异化品牌,将关系着樟坪长远发展的重大机遇。
2.5旅游专业人才匮乏,人材急需引进
由于樟坪旅游还处在起步阶段,缺乏专业的旅游管理人员,需花力气引进旅游专业管理人才,培训普通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知识。
2.6旅游投入资金短缺,多方融资通道需打通
近些年来,樟坪畲族乡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仍投入相当资金用于旅游基础设施的修建和提升。如先后规划建设了上山修竹宾馆、山哈客楼、图腾广场、畲乡风情商贸街、景点简易山路等项目。使樟坪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融资手段和渠道,基本是“政府主导型”的旅游投资战略没有改变,加大了樟坪的财政支出困难,如果多方筹措资金的渠道没有打通,将是制约樟坪旅游业的发展重要原因。
3建议
篇3
关键词:剪纸艺术;现代包装设计;传承;创新
一、民族剪纸艺术中的传统文化是现代包装设计创新的基础
剪纸在中国是转播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是中国民间美术中最具有地方艺术的,在博览会上表演剪纸时经常令西方人拍手叫绝,更是享有东方“魔术师”的称号。民间剪纸艺术在中国传统艺术平面图形艺术构成中,更有着现代艺术的许多特性,对现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借鉴作用。因此,民族剪纸艺术有着它的特殊空间,更有民族性空间,和世界交流性空间。(1)剪纸题材的丰富多样性剪纸的题材非常丰富,且内容广泛,寓意很广。包括人物、花果、鸟兽、鳞介,还有风景名胜,古典建筑,名山大川,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劳动场景,生活习性,风俗习惯等。如龙凤呈祥,鱼戏莲花,榴开百子等吉祥喜庆内容,多用来表达家人对新人婚姻美满的祝福,而牛马羊等家禽则表达了劳动人民对于生活和劳动成果的热爱和希望。民间艺术剪纸拥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青岛剪纸在线条上纤细精巧,扬州剪纸多以镂空技法,秀丽清新且有细腻流畅的线条,东北剪纸粗狂质朴,广州剪纸浑厚苍劲、富丽夸张。陕西剪纸风格粗放、造型古拙,剪纸的艺术形式单纯,却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愿望,而且具有一个地方的风俗特点,和地域文化象征。更是民间美术浓缩的精华体现。通过对剪纸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将剪纸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2)剪纸图形的装饰美剪纸作为装饰装饰艺术作品,在工艺上具有刻不断,剪不落的连续性,形象简洁明了,图案化,极其富有表现力。民间剪纸在表现形式上是夸张的,在塑造形象时,有意味地把最有表现意味的区域进行夸大,在比例上进行有限度的变化,以达到加强形象的目的。这就要求在剪纸创作时,要准确地把握物象的特征,找准夸张变形的部分,使所表现的部分更加集中明确,引人注目。例如在动物的臀部剪上一些漩涡状图案,进行装饰,又如在剪寿桃时,在寿桃上边缘剪出锯齿状,在中心剪出寿字,为原本普通的物象赋予长寿的象征意义。剪纸的美是通过夸张变形的美,通过对自然形态有秩序性的加工,装饰,使无序成为有序,体现一种秩序美,规律美,使物象富有节奏和韵律,显示出剪纸美的精髓(图1)。(3)剪纸的象征意义中国的剪纸艺术是一种美学表达,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剪纸图形的表象背后隐藏着民族文化活动的深层次的世界观。创造剪纸的多为劳动妇女,她们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内心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以及内心对生活的美好愿望,通过剪纸表达出来,往往体现一种含蓄,内敛之美,剪纸的以谐音取义,如以“鱼”寓“余”,又以马背上一只猴子的形象,表达马上封侯(图2)的美好祝,又有以寓联想,如五只蝙蝠的形象,表达了五福临门的寓意。剪纸不是对生活情景的在现,而是以内心和精神对生活的升华,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情感思想,使得剪纸艺术更加有特色和厚重的文化内涵。(4)剪纸艺术作品借鉴目前剪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多,作为民族艺术,剪纸艺术在当今社会也有着特别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包装设计中,更是值得我们借鉴和运用,以剪纸独特的艺术形式丰富包装的内涵,增加包装的文化底蕴的厚重感,不仅能够对剪纸艺术进行传承创新和应用,也能更好地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传统剪纸艺术。汲取剪纸的创作的手法,借鉴剪纸的创作艺术手段,不仅能开阔我们的想象力,更能激发我们的创新精神和对包装设计的创作灵感,给现在包装设计无尽的启示(图3)。
二、民族剪纸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篇4
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情况等原因,我国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得以很好的保留,至今依然可以看到许多少数民族沿袭已久的生活习惯和艺术活动,而这些艺术活动,又几乎是这些少数民族与生俱来的必然行为,是源于他们本性的自然活动。所以,这种“原生态”的艺术活动,往往具有超现实与超自然的创造性思维,是渗透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并和他们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的。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中处处是极具符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如一些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图腾崇拜、自然风景、民族信仰等,都会通过各种艺术符号呈现出来,其中就包括日常服饰。这些超越语言的表达,一直使我国各民族之间得以互相了解和互相沟通。
服饰,常被称为人类的“第二肌肤”,当然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显著象征。服饰中的“文化”,既表现在服装的基本款式上,又体现在服装的装饰上。其绚烂的色彩搭配、别致的款型以及多样的图案,特别是那些象征诗情画意的民族故事、民族传统习俗的符号点缀,都充分体现出少数民族的艺术创意天分。如苗族服饰中富有强烈代表性的银冠上就有很多用来象征大自然各类事物的符号,表达出他们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风调雨顺的向往。而苗家刺绣,更是拥有悠久的历史,它除了具有美化装饰的意义之外,还兼具其替代文字表达的作用――以叙述性的艺术符号进行组合,将苗家的历史自然融入各类服装与饰物的设计中,尤其是其丰富的颜色,饱满的图案,几乎可以形成一部用图形表达的叙事诗。由于这种传统制衣法代代流传,苗家的历史故事、传统习俗也就以如此特殊的形式传至如今。
苏联美学家卡刚在他的《艺术形态学》一书中指出,艺术是原始人生命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他们的劳动创造与艺术创造是并行的。因为中国许多少数民族就是通过服饰的艺术符号产生象征意义来构建社会文化的,他们将诗一般的文化叙述穿戴在自己的身上去劳动、去对歌、去舞蹈,这些服饰就如同一部色彩鲜艳、图案别致的民族历史叙述诗浪漫而美丽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不禁感叹他们的艺术创造力是如此丰富、如此鲜活自然。同时,这些美丽、自然而又神秘的、充满了强烈生命意识的、源于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原生态艺术符号,也即成了现代服饰设计的新启示,且越来越成为世界服装设计热捧的时尚设计元素。
作为综合艺术、整体艺术的戏剧,服饰一直是戏剧表演艺术中极具象征性的艺术符号,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具有帮助演员塑造形象、烘托舞台整体氛围、帮助观众理解人物及其相互关系的作用。近几年来,舞台服装设计受到更多重视,已逐浙成为舞台演出的看点和评判全剧是否成功的依据之一。
在舞台上,观众需要通过人物的服饰来感知人物身份、性格特征、命运演变等。所以,一个图案、一个造型、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颜色,甚至是一个发饰的变化,都能作为表达人物性格变化、剧情发展和艺术情感的符号。例如京剧中生旦净丑的化妆造型与服装配饰、颜色,都有固定的样式,但京剧戏服的款式,则是主要来源于明代生活服饰,不过经艺术化处理之后,早已脱离了当时生活的自然形态而带上了强烈的虚拟感,所以可以表现任何古代人物,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以“靠”为例,“靠”即戎服,为武职将官所用,但每一种“靠”都代表一种身份。黑靠表示性格粗犷,气质彪悍,多用于勾黑脸谱的莽将,如张飞,焦赞,而红靠则表示身份地位高或性格正直,如廉颇等。
篇5
【关键词】马关县;农民版画;艺术
一、马关县阿峨新寨壮族农民版画简介
云南省马关县阿峨新寨是典型的壮族村寨,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一直活跃着一支壮族农民业余版画创作队伍,他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作了一千余幅黑白木刻作品,其中有部分作品飘洋过海到日本巡回展出过,特别是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支持下,专门组织到昆明、上海等大中城市进行过巡回展览,报社、电视台等相关媒体也作过多次专题报道,有几幅作品在省级以上的展览中曾获过不同层次的奖项。目前,全村有数十人在学习和参与版画创作,成立有版画协会,版画已经成为村里的重要文化产业。2000年5月,马关县阿峨新寨获国家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二、马关县阿峨新寨壮族农民版画的艺术特点
1、简单的刀法,质朴的情感。刀法是木刻版画的艺术语言,阿峨新寨壮族农民版画出自于农民之手,这些农民不是科班出身,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法训练,对刀法的组织、画面的构成等专业知识是不系统的,比起学院毕业受过专业训练的画家来说,显得有点“土”和“不专业”,因此所创作出来的黑白木刻没有“漂亮”的刀法或高超的技艺。许多作品用一把刻刀、两把刀或一种刀法就刻完了,有的甚至就像普通黑白画,显得很简单。有的作品要么只是阴刻要么只是阳刻就完成。但这种简单的手法背后透露出来的却是真诚质朴的情感。农民们白天种地,夜晚画画,力求把白天的劳动情景、喜闻乐见的东西描画出来、用木板刻印出来,经历过什么回忆什么,想什么就刻画什么,没有虚伪,缺少华丽,技巧不多,手法单一。他们的作品显得有些“土得掉渣”,但却真诚感人,简单的技法背后隐藏的是朴实无华的真情。例如侬松勤2000年左右创作的《推磨》只用阴刻的线条表现完成,象一张线描作品,表现的是普通农民家庭传统手工磨豆腐的一个场景,男的在推磨,女的在放豆子,男女配合,夫妻恩爱,其乐融融。再看龙子辉2000年创作的《捞鱼蛙》,表现的是几个孩子在水中捞鱼,水纹用阳刻,人物结构用阴刻,的四个人物动态相似,卧在水面,中间三个人物站水中弯腰捞鱼。画面所用刀法技巧并不复杂,但却能生动的反映出农村孩子童年的天真与欢乐。这幅作品曾多次参加过不同级别的展览,并受到观众的好评。
2、简洁的造型,生动的形象特征。造型是绘画艺术本质特征,没有受过美术的系统教育和专门造型训练的阿峨新寨农民对画面上人物和其它物体的处理是很直观和单纯的,他们没有严格的透视观念,没有专业的结构意识,没有立体造型的经验。对画面上物体的描绘往往来自基本的视觉感受,形象直观生动,并且有“形变”的稚拙感。最重要的是阿峨新寨农民版画不懂精微的描摹,除少数大件作品稍显复杂以外,其它多数作品造型简洁、概括。许多作品刻画有穿着传统壮族服饰劳作的农人以及农田、绿树、河流、耕牛、鸡鸭、农舍等,内容丰富,形象表现生动。尤其是在人物的表现上,因涉及各种生产劳动场面,画家们在构思和创作时特别注重人物动态的表现。例如杨洪昌2006年创作的《村娃》,画面描绘了八个小孩聚精会神的在一条平卧着的牛背上看书,牛和人的比例很失调,显得牛很大。对人物的刻画有正面的、背对的、侧面的,还有骑在牛背上的、半骑的、站地上的等等,各个人物的形态生动,趣味十足。再看龙子辉的《捞鱼娃》、龙继勤的《纸马舞》、龙继魄的《花山乐》以及卢正林的《故居》等等,画面中人物、动物以及其它物象的造型并不复杂,但却有着生动的形象表现。
3、生活的画面,乐观向上的精神。阿峨新寨壮族农民版画最具代表性的是黑白木刻。近四十年来,阿峨新寨的黑白木刻一直立足本土,以民俗生活为题材,表现本民族生产、生活、劳动、竞技、节日、婚庆、恋爱等的场景以及家乡风光,是农民用艺术的手段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向往。画面多反映了良好社会风尚,歌颂着美好幸福的生活,传递着高尚的情操,祈求着美好的未来,传递着社会的正能量,表达了壮家人对待生活之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例如,卢正林创作的《六月花饭香》,此幅作品表现了壮家每年农历六月染花饭祭祖的传统节日场面。画面人物众多,动态各异,有蹲着的、站着的,有正面的、背面的和侧面的,气氛热烈,构图饱满,疏密有秩。通过节日热闹的场面充分表现了壮族人民勤劳、善良、乐观向上民族风气,不失为一幅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佳作。
4、写实的表现,抒情的表达。马关县阿峨新寨的农民多用写实的手法、再现的方式表现本民族的生产生活和劳动的画面,绝少有抽象和脱离生活的画面,但却充分抒发着画家的情感。追寻阿峨新寨壮族农民版画的起源和发展,无不和当地民族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阿峨新寨历史以来就是壮族聚居的村子,在宗教、服饰、刺绣、剪纸、语言、歌舞、饮食、生产方式等方面均保留着壮族传统的文化特征。壮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传统的民族文化是影响阿峨新寨农民版画发展的内在因素。许多作品是抒情的、浪漫的,是壮家人骨子里渗透出来的。例如,龙子辉创作的《哇,天鸟》,画面表现的是农民牧牛时,看到天上的飞机飞过,像只大鸟,连牛都回头仰望。画面构图大胆,画中空白背景几乎占了画面的一半,有力地突出了画面主体。天空中飞翔着的飞机,像鸟一样,穿梭云彩,坐在草地上的放牛娃、抽着烟休息的大爹,瞪大了眼睛,他们视线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天空中的飞机上,最有趣的是,牛也抬起头来注视着“天鸟”。
三、结语
马关县阿峨新寨壮族农民版画是在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因而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作品生动地反映现实生活,展现时代心声,传递民族感情。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这里的农民用自己真实的艺术语言、朴素的刀法、极大的热情,把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人和事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努力做到生活、情感、艺术三者的统一。他们用简单的刀法、质朴的语言、生动的表现了农民生活中最真诚的情感和最朴素的美。马关县阿峨新寨农民版画是民族民间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演化,因此展现着时代的烙印、传递着民族的精神、流淌着泥土的芬芳气息,是一朵盛开在边疆和民族地区的民间艺术之花。
篇6
论文摘要:中国服饰艺术能够在世界时尚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树立本民族品牌,离不开中国历史大背景。“民族的就是国际的”,没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服装是没有根的服装。中国传统艺术成为了服装设计中需要不断注入的既古老又新鲜的灵感血液。如何认识这一点,并准确的将博大的传统艺术精髓植入到现代服饰中。并有效结合成为整体,是我们将要研究的课题和任务。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被忽略的传统民族艺术也逐渐成为艺术工作者表现形式的主流。对于服装设计教育来说,从上世纪末便提出的“民族的即是国际的’旧号,也从未像今天这般为我们所感同身受。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艺术,如何将传统民族艺术更好地融人服装设计的教学实践中去,也成为高等院校进行服装艺术设计教学所面临的课题之一。对于服装设计来说,将传统民族艺术与实际应用完美结合,积极吸收新的艺术元素并加以创新是服装设计从业者应认真对待的任务之一。
中国传统服饰的源流追溯起来是一部涣涣长河,其大背景就是中国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史,“衣冠中华”谱写了绚烂的服饰宝典。在经历了“西服东渐”的冲击之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其服饰的文化归属感在国人心目中也表现的愈来愈强烈。
在今天的服装艺术教学与创作中,民族化与时代化之间,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传承与创新之间,它们枝蔓缠绕的关系不禁使得一部分人困惑、矛盾。WWw.133229.CoM时代感,是文化最具生命力的品格,无论在哪种文化之中,时代感的强弱都是其文明程度最敏感的标志,服饰文化也不能例外。作为一名服装教育工作者,将传统民族艺术植人服装设计教学实践中,以民族传统为基础,面向时代,以现代服饰设计为目的,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一、注重传统艺术的发掘与借鉴,力求在继承中不断创新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它们共同构建成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奇葩。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辉煌的艺术成就,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中,我们看到了本民族文化有着积极的成就,也有着不足之处。我们应该用批判的态度进行选择,有机把握传统艺术文化中的“利”与“弊”,以便于汲取并传承传统艺术中的精华。今天,许多传统艺术面临湮灭的尴尬,许多传统技艺后继无人,甚至失传。我们今天的学习与继承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民族艺术的挽救,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像我国古代的绎丝工艺,由于其工艺精繁、对工人素质要求高,时间花费多,见效慢,其有些技艺在建国后慢慢消失,不过,这种技艺在我们的邻国—日本,被很好地保留并传承了下来,现在的日本仍保留着从隋唐时期传人的“本绎丝”及“引金箔腰带”技艺。今天,这项在中国失传的技艺在两国的文化交流中辗转回到中国。这不由得我们不警醒—不要让老祖宗的好东西败在我们手中。
二、传统民族艺术在服装设计教育中的植入形式
我们要做到将传统艺术很好地植人服装设计教育中,首先我们要将传统民族艺术与现代服饰有机结合,它们应成为互为包容、相互协调的统一体。他们之间既相互包容,又相互对立。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引导学生深人了解传统艺术的文化性、地域性,注重传统艺术符号在服装设计中的嫁接与借鉴。摒弃程式化的、流于形式的肤浅模仿,注重挖掘传统艺术精髓中认识传统艺术的文化土壤及历史属性,学会在服装设计的学习中把握和体现传统艺术的文化脉络。在当今的服装设计界,中坚设计力量对此有了很深的体会,并将传统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融人作为开启世界时尚大门的金匙。
其次要重视地域文化,促进服装创新。纵观服装的历史发展,也是一部时代变迁的历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到文明发展的脚步,同时反映出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准及人们的审美观念,由于自然条件(种族、地理、气候)、精神状态(风俗习惯、时代精神)、历史环境等因素,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地域性服装文化。其服装以外的艺术形势也强烈的表现出这一特征。
传统民族艺术在服装设计教育中的植人形式很多,我们简单总结如下:
1.意境植人方式
我国传统民族艺术讲究意境,尤其以寓意吉祥美满的内容居多,往往通过图案及图案的形式来完成。这是我们祖先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创作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完美的将吉祥与图案结合在了一起,代表着传统的民俗民情。
吉祥图案涉猎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学、历史、风俗、宗教等方面,赋予人们积极向上的内涵与意义,是中国人热爱生活、努力创造幸福、美满、乐观的心理反映。如“喜上眉梢”,“竹报平安”,“五福(蝠)临门”等等。“龙”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代表奋进、勇敢、尊贵与威武。这些吉祥图案以其寓意被用于传统艺术的各个门类,不论是雕刻还是瓷器装饰,不论是剪纸还是染织,千百年来这些带有美好寓意的图案被赋予了生命与灵性,成为中国人重要的精神寄托。如今,这份宝贵的艺术遗产成为了设计师们表现的法宝之一,新锐设计师祁刚为影星高圆圆精心设计的“喜上眉梢”惊艳戛纳,以民族传统吉祥图案传递着特有的中国文化。
2.图案植人方式
中国传统图案的历史由来已久,中国文化从开始就认识并强调纹饰的作用。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从变幻无穷、风格各异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各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许多传统图案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经久不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在服装设计中,将具有传统艺术形式的图案与现代服装相结合,成为设计师们常用的设计手段,传统图案在服饰中的巧妙植人,成为时尚与古典的重要碰撞形式。
传统图案在植人服装设计中时,要注重图案与服装结合的形式美感,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形态与材料以及工艺的关系,这样才能将传统图案与服装完美结合在一起,更有效地完成对服装文化内涵的诊释。
在具体的图案植人时,首先要考虑到地域性、时代性,才能在选题、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的把握上做到严谨、准确,有特色;其次要考虑到传统图案的创新,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试验性创作,得到新的启发,获得创新灵感,给古老的艺术注人新的生命与活力。
3.色彩的植人形式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色彩的民族之一,最早确立了自己的色彩结构。形成了属于中国人特有的色彩喜好。在传统艺术中,像“青花瓷”、“唐三彩”等以色彩命名的艺术形式比比皆是。传统镀金工艺中的“婆金”、“描金”,妇女妆容中的“花黄”,纺织工艺中的“撒花”等在引发后人无限遐想的同时,也为我们揭示古人对色彩的种种喜好,甚至今天国际上以“中国红”这一对红色的命名来显示中国人对这以色彩的偏爱。
篇7
为了更深层的去了解现代装饰,只有从教学中抓起,深刻的掌握现代装饰方面的专业知识,完美的与艺术文化相结合,有如下内容
一、构图
完美的构图才能体现艺术灵魂,那么想要展现一幅完美的自然景观图,给人真实立体的视觉感,实现起来并不容易,首先主观上要将图片处理的没有瑕疵,其次又要给人突出的空间感,所以如何将构图的灵魂面展现从以下点来分析
(一)理想化
下面首先我们来举个实例,《引魂升天图》出自于长沙,这幅图主要是马王汉墓,大家可以去了解下,整体画面感非常强,它的分布清晰明朗,在同一个画面中看到,它能够将天上人间完美用线条来展现,并且每一笔都非常柔和顺畅,色彩的搭配也是栩栩如生,这幅图真不愧是艺术界的灵魂杰作。
(二)适应性
想要一个完美的现代装饰作品,从视觉上就要给人舒适感,整体画风要表达清晰,抽象化的问题要完善,彩陶时期的鸟纹作品中还是常常能够接触到的,我们要加以学习运用,进一步的提升现代装饰的含义。
(三)空白
装饰作品中所谓的空白处,就构图思想而言也是一种装饰,从审美角度来看,有时候空白更能给予人一种更强的空间视觉,古代时期的剪纸皮影明间壁画便是很好的例子,其次还有金银镶嵌的战国图,汉代画像雕刻和陶瓷制品的外装饰,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那么在传统艺术的理念基础上,我们要让每个装饰作品中的空白处可以带来意识思考。
除了这些之外,我们能够通过汉代的花香和相关的图案进一步在民间剪纸等艺术活动中,要受到相关的活动启迪,进一步实现墙上的艺术形式结合,提升画面的既视感,可以借鉴《中华千秋颂》这个作品,整体内容表达清晰,利用段落式表达顺序,从整体画风来看,所要表达的意境很有美感,只有这样的形式才能进一步实现石材的拼凑画。
二、色彩
每个名族对色彩都有惯性直觉,那么如何恰到好处运用它,从深层角度来看,色彩也展现一个名族文化艺术,同时也呈现了自己的风格,进一步能够实现颜色的特征,对于传统的中国的自身特点来说,进一步能够实现色彩的规范化模式,传承色彩的传统艺术。
(一)色彩以少胜多
从整体画面感来说,单一的色调远比明艳的色调要有张力,我们可以利用几种颜色相结合来完成一幅图的整体基调,这样对色彩就要有强烈的感受,我来举个实例,《八仙图》这个作品,它的色彩既视感强烈,整体是以紫色为基调,结合红黄紫黑四色完成,视觉上没有给人有色彩的冲突。
(二)色彩的并置
以小规模的形式开始,能够实现色块的整合,并且能够颜色组合的趋势,进一步实现中门神秦琼、尉迟恭形象,其服装和头饰就是采用此法,也就是用黑色的线来区分相关的色块,实现色彩的混合情况,这样的手法能够实现相关的借鉴和学习的内容。
(三)线的分割
一幅作品首先色彩要很和谐,不能给人有模糊的感觉,所以要将色彩统一化,那么画面中那些空白处就要要黑白金银四种线来清晰的勾勒出,这一做法还是借鉴了古代的壁画模式
三、寓意
美学上对于图案的特征能够实现歌颂性质的作用,能够对向上的事物进一步实现多元素的分析,实现民间美术和文化的结合,进一步能够完善人们想要表达的,我们可以多借鉴古代作品,例如家族繁衍、镇妖辟邪、镇妖辟邪、神灵慈爱,这些作品都是以纹饰为主,几乎都做到了形意结合,能够实现相关的匹配,现在的装饰作品都有着不同的设计风格,但所要表述的寓意相同,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独特的名族色彩,有着精神层面和审美等全方位的涉及和涵义。
篇8
一、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一直以来,艺术文化都会寻求教育作为扩大传播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渠道,完成由点及面的推广。少数民族的舞蹈艺术同样可以选择教育作为最佳的宣传推广途径。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建构以幼儿为中心的民族艺术教育体系与课程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让社会提高对传承少数民族艺术的关注度,积极加入少数民族舞蹈的幼儿素质教育传承模式建设的讨论中来。少数民族艺术文化元素在幼儿素质教育中不断增多,能够增强少数民族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从而自信自觉担起传承重任;同时,也可以让汉族幼儿接触到其他民族的灿烂文化,增强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解,对推动中华民族的和谐繁荣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随着教育的传播扩散,不同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借鉴吸收,无疑能为继续壮大文化内涵与规模提供良好的素材,同时也可以满足各民族在传承实践中的探索需求。可见,本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二、广西少数民族舞蹈艺术传承与幼儿素质教育的关系
1.幼儿舞蹈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发其智力,激发其潜能,初步构建其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儿童舞蹈艺术教育内容的融入,使幼儿可以在轻松欢乐的表演中激发生活情趣。舞蹈旋律的优雅感一定程度上能熏陶幼儿的性情,使其在积极表现的渴望中激发出自我表达的潜能,能开发幼儿的行动创造性,并且使幼儿对真善美的判断力大大提升。可见,幼儿舞蹈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在幼儿素质教育中传承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必要性分析
(1)全面促进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民间传承。文化的传承既要体现“传”的系统性,也要体现“承”的合理性,因此对广西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传承而言,需要借助人的力量来完善“传”和“承”的过程,即需要传播者和继承者两个主体,前者是发起人,后者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新形势下,我们应转变思路,主张从幼儿教育入手,让幼儿从小开始适当接受少数民族艺术的教育培养,从而在兴趣培养和技能训练中挖掘更多的文化继承者。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其教育的质量程度关系一个人未来的人生发展,而且人的个体意识从幼儿起慢慢便形成了特有的习惯、倾向或态度等特点。适当在素质教育中融入少数民族舞蹈,将有助于幼儿成长后对特定的事物表现出较稳定的兴趣和喜爱,对于舞蹈艺术的情感关注也会愈加饱满,也就能够为少数民族的舞蹈传承做出更多的努力。
(2)有力推动幼儿个体的全面素质发展。幼儿教育的培养,不单单能开发幼儿的智力因素,还能开发幼儿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就是能够影响人的行为的兴趣、性格、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幼儿的未来成长需要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良性影响。当幼儿开始全面接触少数民族舞蹈后,会被颜色鲜艳、风格特异的民族服饰、手工艺品等深深吸引,陶醉于情感表达丰富的民族艺术元素中,或有了美术创作的兴趣,或有了欣赏民族乐曲、歌曲和舞蹈的乐趣,或着迷于倾听舞蹈背后的民间传说,这些都是非智力因素可以被直接表现和培养的地方。因此,加强幼儿素质教育中的少数民族舞蹈教育,能够让幼儿充分培育审美观,不断感知少数民族舞蹈的价值取向,从而有力推动幼儿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3.幼儿素质教育中传承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可行性分析
虽然幼儿表面看上去具有低龄化的不成熟特征,但完全能够接纳学校对其所提供的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素质教育。一方面是由于幼儿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少数民族舞蹈艺术中载歌载舞的形式能够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而且,幼儿特殊的心理感知能够迅速捕捉到舞蹈中的欢乐元素而产生愉悦感,自然愿意更多地欣赏舞蹈。很多舞蹈动作来源于生活,而幼儿也往往借助生活经历来学习理解,因此,少数民族舞蹈也会结合幼儿对生活的理解来使其完成学习。另一方面,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幼儿阶段的各种认知能力已经能够使其从少数民族舞蹈艺术中掌握更多的直观信息,能够将自己对舞蹈艺术的理解重新演绎出来。综上所述,幼儿素质教育中传承少数民族舞蹈艺术是可行的。
4.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幼儿素质教育中传承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特殊意义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样一个多民族地区,增强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力度具有特殊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意义,通过文化的相互渗透融合,多民族之间的文化多样性获得了最佳的共处时机,能够维护多民族不同文化的共存,这给未来艺术文化的传播和继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另外,面对我国目前所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多民族的舞蹈文化在幼儿素质教育中频频出现,幼儿在喜爱本土艺术的基础上也会接触到不同民族的艺术,从而也加强了对其他民族艺术的喜爱,有利于稳固多元一体格局。二是个体意义,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帮助幼儿加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认识,通过对文化的认可来实现对民族的认可;另外也能够帮助幼儿在欣赏、了解不同民族艺术的基础上接受更多的民族文化,实现国家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帮助幼儿树立民族平等意识,培养幼儿跨文化、跨地域的交往能力。
篇9
关键词: 壮族传统元素 民族艺术 室内设计
在科技高速发展,文化多元化共存的今天,我国的室内设计却处于一种迷失自我的状态,对国外的文化、思想等不加取舍地接受,并盲目模仿,对本民族传承下来的宝贵文化丢弃一旁,这样做出的设计作品缺乏灵魂,没有自身独特的魅力。因此,当代设计师应在充分了解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新技术背景,创作出既能体现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又能体现设计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室内设计。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还有一些分布在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和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壮族的传统元素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和积累下来的艺术宝库,其富有民族文化底蕴的色彩和造型、独特的设计手法和崇尚自然的设计理念能使一些身居都市的现代设计师产生创作的灵感和思路的拓展。因此,研究壮族传统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壮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而且对形成地域特色的室内设计风格具有积极的意义。
1.壮族传统元素的提炼
壮族的传统元素种类繁多,如“干栏”民居、铜鼓、绣球、壮锦等,宜从整体入手研究,并从材质、工艺、造型、色彩、构图、纹饰六方面来进行探讨和提炼,以归纳和总结出其传统装饰艺术的精髓。
(1)材质
壮族传统元素的选材具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地取材,喜用自然材料。如在建筑中常用木材,在编织时多用竹材、藤,在织布时常用麻、棉等材料,这与壮族所处的岭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以及该地区的生产力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建筑中大量使用的木材,对建筑的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建筑选址、造型、装饰、色彩等方面。由于木材的加工特性――适合雕刻、切削加工,于是出现了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干栏”民居。在表现材料质感上,壮族传统工艺侧重于表现材质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不附加任何人工装饰,形成了一种质朴、清新、自然的艺术特色。
(2)工艺
壮族的制作工艺上有着显著的民族特征,即非常注意细节的刻画。壮族的银饰、木雕、壮锦、绣球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性作品。如壮族的银镯式样丰富,有的打成一指多宽的薄片,上面有藤蔓或花卉作装饰;有的打成藤条,上有小枝缠绕、新叶扶持;有的是多股藤蔓相缠,其中有的还嵌上绿色小珠。镯子的式样繁多,精致小巧。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这种注重细节修饰的特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3)造型
壮族传统元素的造型既满足了实用要求,又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能将功能与形式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例如:根据其造型特征可以将其分成具象造型、抽象造型、几何化造型三种类型。
具象造型最典型的实例是壮族铜鼓中的立体装饰蛙造型。壮族先民有蛙图腾崇拜的习俗,每年都有特别的节日祭祀蛙神。供奉对象直接引用自然界的蛙形象,用泥塑或木雕塑成,易于理解和便于记忆。壮族器物中也有很多抽象造型应用案例,如壮锦中的图案造型、服饰上的纹饰、陶瓷装饰等。抽象造型与具象造型相比,对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入,对形态的认识不再是建立在感性意识上,而是建立在理性思维基础上,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将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经过分解、夸张、概括、加减、重新组合等手法提取出其中最本质的核心元素,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形态。这些经过提炼后的壮族特色的抽象造型形态,可在现代室内设计领域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壮族传统元素中几何化造型在铜鼓的装饰纹样上表现尤为突出,这些几何纹样主要包括太阳纹、云雷纹、钱纹、圆圈纹等。其中的太阳纹多用来装饰鼓面,它由光体和光芒两部分组成。这表明壮族人公元前就能够在鼓面上表现出分割圆法。分割圆法被认为是两千多年前一个民族最高科学水平的标志,壮族先民的审美水平和创造手法让我们叹为观止。
(4)色彩
壮族传统元素中对色彩的运用十分讲究,也极具特色。其中壮族服饰的色彩十分丰富,且色彩的倾向也非常明显。人们甚至可以用服装的颜色区分不同地区的壮族。例如居住在龙胜地区的壮族,由于喜欢穿白色上衣而被称为“白衣壮”;居住在那坡等地的壮族崇尚黑色,男女衣着皆以黑色为主,俗称“黑衣壮”;广西凌云有着红色衣裳的“红衣壮”;与贵州接壤的地区的壮族妇女都穿着蓝色大襟衣,被称为“蓝衣壮”。
壮族色彩的运用有如下特点:第一,注重整体色调的运用,有明显的色彩倾向和侧重。如黑衣壮的一袭黑色上下装,在纽扣和下摆处运用了红、黄、蓝等亮丽的色彩点缀,使之醒目、跳跃而具变化,沉着而不沉闷,反而更耐人寻味。第二,尊重材料的“本色”,注重对材质本身色彩的表现。在壮族的很多编织物品中,直接运用自然存在的材料,精心编制,生产出来的产品朴素、清新、自然,与当今许多装饰华丽、色彩斑斓、奢侈的产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三,灵活而合理地运用色彩。壮族人用色大胆,不同常理,一般设计中运用得少的鲜艳的色彩被他们大量运用。如在绣球艺术中,多以红、黄、绿三色做底及面料,并使之搭配合理,绚丽精致,别有一番韵味。在壮锦中,经常将明度、纯度、色相相差很大的色彩放在一起,造成强烈的对比,鲜艳绚丽。
(5)构图
壮族传统装饰艺术中蕴涵了丰富的构图方法,如重复、渐变、对比、对称、比例、夸张等。在服饰和壮锦中,首先颜色的对比成了最耀眼的特征,经常使用红、蓝、白、黑的色彩进行搭配,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其次,虚实的对比,直线与曲线的对比也经常被运用。重复构图在建筑和壮锦中最常见,壮锦一般都是某个图案单元在平面上的不断重复,节奏感和韵律感强烈。此外,图中套图也是壮族装饰惯用的艺术手法。如壮族背带刺绣中大花的构图骨架有强烈的视觉效果,花中套绣的小花繁密斑斓,花下压花,花下压叶,层层深入,互补重复而又穿插有序,结构严谨,经得起远观近看,让人赞叹不已。
(6)纹饰
在壮族传统元素中,很多都应用了纹饰,或具体,或抽象,或几何,或华丽,或简洁,数不胜数,各有特色。我们可以大体总结为仿生纹饰、几何纹饰、象征纹饰和组合纹饰四个种类。仿生纹包括人物纹、动物纹、植物纹。壮族人通过发现自然界存在物的美,然后把它们应用于装饰之中,反映了民族审美观,形成了地方特色。几何纹包括三角纹、菱形纹、八角纹、方格纹、齿形纹、圆圈纹、点纹、水波纹、菱形纹、方格纹、钱纹、太阳纹等。壮族传统纹饰里中还常常借用某些形象象征地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如以龙、凤象征着神威和寓意吉祥,石榴象征多子,寿桃象征长寿,鸳鸯、喜鹊象征婚姻美满,等等。在现代设计中这种手法仍经常被采用,许多优秀的设计作品甚至是造型意象来源也大都因为巧妙地运用了这种象征寓意的手法而获得了出色的效果。
2.应用方法探讨
结合现代室内设计原理和相关理论,将壮族传统元素融入现代室内设计,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风格,我们可以采用直白法、换喻法、隐喻法、设计元素的组合法、不同维度的转换法等。
(1)直白法
即直接引用法,是指将壮族传统元素中的某个部分的特征直接应用到设计之中,不作太大的变化。这些特征可以是造型、构图、色彩、图案纹样。通过这些特征的运用,来突出设计的民族性,此种方法的特点是直接、明了,适合于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如广西民族博物馆的设计,将铜鼓的造型直接运用于建筑外观设计上,整栋建筑远望犹如一尊巨大的铜鼓,极具民族标志意义。
(2)换喻法
即将不同物象、不同事件组合在一起,构成多方位、多层次的构图法则,以此突出其物质和文化功能。如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内大厅墙壁上,采用划船纹、翔鹭纹和舞蹈纹等纹饰组合进行装饰,给予进入大厅之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人自然感受到壮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3)隐喻法
即指将壮族传统装饰艺术中的特征元素通过和创作者的主观意识相结合,经过抽象、夸张、变形、简化,结合材料特征,创造出来的设计作品与原来的元素“神似”而“形不似”,使设计作品本身具有特定的壮族文化特征。将壮族传统元素进行同类、异类组合,形成新的造型、色彩、装饰、构图特征。如将壮族的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进行重新组合,运用到室内设计领域,形成一种新型的、大众化的民族设计风格。
(4)平面立体化与立体平面化
平面立体化与立体平面化实现不同维度的转换。例如服饰、铜鼓、壮锦艺术中的纹样、图案通过拉伸、层叠、褶皱等手法形成立体装饰效果,使得装饰更具分量感、给人的视觉效果更加强烈。又如将建筑、铜鼓等进行图案平面化,成为平面装饰的表现主题。如在目前上海世博会中的广西展馆室内设计中,在展馆内的地面装饰上运用了铜鼓的鼓面图案,而间隔排列在鼓面边沿上的青蛙造型却采用了立体雕塑的手法,这样的设计使人耳目一新,具有非常生动活泼的效果。
3.结语
壮族的传统元素,是其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系中最富有成就、最具魅力和文化含量最丰厚的一部分。现代室内设计可以对这些传统元素进行吸收、借鉴、发展和深化,我们对其的合理运用必将使得现代室内设计更具民族特色风格,文化底蕴更深厚。因此,研究和审视壮族传统元素现有的民族传统形式,在保护其优秀部分的同时,重新整合改造,为它们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创造出最有生命力的设计,这是现代室内设计师肩负的一项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张声震.壮族通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
[2]谢启晃.岭外壮族汇考[M].广西民族出版社,1989.
[3]张青萍.室内环境设计[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4]王文光,翟国强.铜鼓及铜鼓装饰艺术[J].民族艺术研究,2004,(4).
[5]柒丽蓉.广西壮族服装的分析与欣赏[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篇10
>> 广西壮族文化元素在动画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刍议流行音乐元素在广西壮族原生态民歌中的应用 广西壮族铜鼓装饰图案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广西壮族文化元素的挖掘及应用手法研究 浅谈广西少数民族图形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广西壮族题材在现代工笔人物画中的艺术表现 壮族传统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壮族特色文化图形化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浅谈广西壮族扁担舞的起源与发展 PPP模式在广西壮族民间美术生产性保护中的运用 广西传统壮锦图形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广西壮族“末伦”的起源 中国传统图形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徽派图形元素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论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图形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图形元素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传统图形元素在现代化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广西民族艺术元素在现代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藏族图形元素在招贴设计上的应用 广西铜鼓图形元素在南宁市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t"_blank"代,是广西民族文化HYPERLINK"http:∥/view/3537.htm"\t"_blank"瑰宝。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壮锦又称“僮锦HYPERLINK"http:∥/view/243338.htm"\t"_blank"”、“绒花被”,较厚实。纹样组织复杂,多用几何形图案,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广西绣球又称为“堆绣绣球”,由老艺人采用“堆绣”这一古老而复杂的刺绣工艺制作而成。一般绣球大都是采用单线刺绣的方式在花瓣的面料上绣出各色图案,花瓣面料上的图案为平面式,线条、色彩如画一般美。广西的绣球,其结构独特、选料考究。表面上有大量繁盛任免追求美好幸福生活为题材的装饰图案,飞鸟,岁寒三友、山水风光、琴棋书画、以及民间传说等予以勤劳善良、尊老爱幼的和谐之美及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这些表现手法将装饰纹样都发展到了极致。
除了以上所述,广西壮族民族图形元素还存在丰富的人民生活之中,服饰、建筑、饰品等等。这些传统的民俗图形元素具有喜庆、热烈、祥和的形式和意义。更利于渲染节日气氛。几千年来,少数民俗工艺美术中传统纹样之所以具有极其鲜活的生命力,这跟这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文化渊源,情感表达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这里居住着非常多的少数民族。他们虽然所处的环境一样,但是每个民族也有各自的民族风味。这些少数民族的传统图形元素无不强烈的突出了当地民族精神与气质,也是我国传统图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典范。装饰早已都具备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广西壮族传统图形元素形式多样、名目繁多、设计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中华民族在持续不断发展本民族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装饰艺术设计的体系。
2 广西壮族图形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设计元素越来越被设计者当成一个重要的创作源泉进行实践。2008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HYPERLINK"http:∥/view/3206702.htm"\t"_blank"》。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HYPERLINK"http:∥/view/1490010.htm"\t"_blank"区。同时广西少数民族自治区也大力推广旅游文化,以文化来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战略使得更多本土产品有机会走向全世界。这使得我们这些现代的设计师有着更多、丰富的设计资源可以借鉴。少数民族图形元素是民间装饰艺术不可或缺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她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她是经过千百年流传下来集合了广大劳动人民集体智慧与创造的结晶。如何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巧妙的融合的问题其实是很多设计师现在寻找的一个答案。我们如何将壮族图形元素形式规律、审美特征以及表现方法与现代的设计理念相结合。是我们处在广西高校艺术设计教师必须承担的一项迫切的任务。
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本土文化。我们所说的运用本土的图形元素,不是我们简单的搬抄,如果没有注入新鲜的血液,没有经过我们自己的取舍与重新的看待,将会导致民族传统艺术形式的停滞。现代的人所做的仅仅是老祖宗留下的,使得设计已经失去了该有的意义。我们应该在继承本土优秀的民族文化形式的同时,将我们所学的现代设计理论和外来的先进思想和设计方法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才能为现代设计服务,同时也能带动本土的产品或者设计水准。
广西高校设有艺术类专业的学校的数目是非常多的。也有一些现代运用传统纹饰进行设计的练习。但是很多的设计知识将传统的纹饰进行简单的搬抄,并没有真正意义上了解这些图形元素的真正文化内涵和精髓。一个真正好的设计师,他应该去真正了解这个图形带来的内涵。同时又能把握好将这个文化内涵结合到现代的设计之中去,让这个传统的图形既有新的活力。
再创造,将传统的图形注入新的血液是我们当代设计师要把握的一个重要的方向。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它的本质就是运动。而不是停滞不前,更不是一层不变。我们要让真正的现代设计融入到具体的生活之中去。尊重和理解壮族传统图形元素,然后仔细斟酌设计主题,结合现代的表现形式和审美观点,理性的思考、理解和表现。将本土语言的特征与产品巧妙灵活的进行结合,让民族文化更加具有鲜活的特征。
当下,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现代化的、科技化的新型时代。新的材料、技术、理念和设计方法快速的更新,这一切需要我们更多的去做出适应和改变。这些都给传统的艺术形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对于传统的艺术是一种冲击同时也是一个机会。为它注入新的血液带来了新的突破口。因此作为新一代的设计师,作为广西高校的本土设计师,更需要将新的思想观念导入为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传统图形,也是为我们新的设计思路提供了新的思考空间。新的表现方式和材料、审美观念给壮族图形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方式。我们只有尊重文化和深入的发掘壮族图形元素的潜力。才能更好的创造出本土设计在利用壮族图形元素的结合中创造出新的经典。壮族图形元素壮族文化的精华,它是千百年流传下来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当代设计师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
参考文献:
[1]张来源.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包装工程,2008(8).
[2] 靳埭强.视觉传达设计实践[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