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体育管理范文
时间:2024-03-28 11:15: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体育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多媒体这一新生事物在学生的眼中是新鲜好奇的象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实质上是给学生一种新异的刺激,目的在于诱导学生对新异刺激的探究反射,换句话说,就是采用新颖的教法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篮球基础配合时,运用多媒体技术,比较形象的展现了篮球基础配合的动作要点、动作方法、移动路线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使学生快速的掌握此项技术。
二、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有关研究表明:人们从语言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而利用视觉加听觉获得的知识可接受65%。在以往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教学中,抽象的知识往往以语言描述为主,即使使用一些挂图、模型等直观手段也显得较为呆板。而多媒体课件可利用二维、三维等空间的设计,全方位地剖析难点,化难为易,使看不见、摸不着的生理现象变得生动形象,从而加快学习速度,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例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利用前滚翻教学课件慢放,使学生认识到几种常见的错误动作的原因、过程,从而在练习时尽量避免,在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
清晰的动作表象是形成技能的重要基础,它来源于教师的讲解、示范、演示等教学过程。体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技术动作很难用言语来描述清楚,尤其是腾空之后的一些技术细节,讲解的难度很大,示范的效果也不能尽如人意。多媒体课件就能十分轻松地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动作,形成概念,记住结构,并在脑中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例如,在前滚翻的教学中,鱼跃前滚翻动作有一个腾空过程,而教师的示范只能是完整联贯的技术动作,不可能停留在空中让学生看清楚了空中的动作,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样的示范在脑中只能留下支离破碎的模糊印象,不利于他们的学习。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想快就快,想慢就慢,学生比较清晰的建立动作表象。实践表明,利用此项技术,可以充分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
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为今后学生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此阶段的学校体育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运动技能,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体育健身的一些原理、如何健身等健康知识,但现今的学校体育教学只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有限度的,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储备,成为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网络大容量的知识可以部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提出一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在网上查询答案,学生也可以自己就体育锻炼中的一些问题在网上查询,这一过程就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了健康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篇2
关键字:水管体制;水利;现代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水管体制改革与水利管理现代化的发展
当前水利管理和水利管理现代化发展使得管理水平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加强,但是同其他发展国家对比,我国水利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发展空间还有待提高。尤其是我国的水利生态保护,抗洪保护,还有很大缺陷。传统的管理方式逐渐被剔除,水管体制改革进一步加深,可以有效的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水利管理体制,理当朝现代化、规范化以及标准化方向发展。这才能使得管理体制发挥出巨大作用。当前我国水利管理已经从最新的法律执行管理,主要有《水污染防治法》、《防洪法》、《水法》、《水土保持法》等等。这些法律最为有效的保障体系,在水管体制改革过程中,有了明确的方向,而且也拥有了支撑体系。近几年发展以来,我国开始推行有效的改革体制,在水利管理过程中,体制发挥出巨大作用。随着这些机制的完善和改进,开始被投入到市场中。使得我国水利管理现代化水平提升。
二、水管体制改革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突出水管改革的重点
在不同的地区,地理位置、经济实力以及社会条件差异较大,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管理体系。不同的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差异也较大。进行的水管改革是为了实现更新的改革目标,在进行管理时,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根据每个地区差异,进行重点改革管理,从而落实改革体制。改革工作落实去,需要将基础工作做好,这是保障改革工作顺利进行有效方式。当明确了改革目标,有了改革进度安排,就可以指定出完善的改革方案。另外,还需要做好经费支出预算工作,对工作人员职责进行合理确定,才能保障改革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充分做好宣传工作
在进行水管体制改革时,宣传工作不能怠慢,要使得工作人员明确改革必要性,这才能使得社会各个部门相互协调,才可以使得配合更加密切。另外,宣传过程中,也可以调动水管单位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在工作进行中,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明确自我职责,从而保障水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三)做好人员的安置工作
任何一项改革进程中,都不可避免涉及到人员分流以及人员安置问题,在该项目进行过程中,需要对人员的安置工作要落实到位,妥善处理。鼓励分流人员要创新发展项目,要支持改革。同时,保障措施也理当同步进行。在改革过程中,有了措施保障,有了组织配合,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水管体制改革重要性,从制定的工作计划工中去落实,每个人都明确了各自的职责,提升改革工作顺利开展。
(四)加强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
在水利管理过程中,引进了现代化管理技术,做好工程管理和监控工作,使得自动化管理机制得以建立。对工程实施行为动态管理,当引进了先进技术,当拥有了新工艺,工程施工水平才得以提高,水利管理效率才得到保障。
三、水利管理现代化的基本措施
(一)做好队伍素质提升,严格做好考核工作
工程管理最关键的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当管理人员拥有了现代化管理手段和管理能力,才能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因此,在进行水利管过程中,应该引进管理人才,提升管理人员培训力度,对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以及业务能力做针对性培训。当工作人员能力有所提高之后,才能提升整个建设水平,才能提升管理效益。另外,考核工作也应该落实到位。众所周知,考核制度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措施,应该围绕具体的进度计划和任务目标执行,保障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另外,还需要制定出具体的考核方案,强化各个部门的间的合作,从而使得组织间沟通协调,从而使得施工更加精细化。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合作,在对工程管理认真研究之后,切实提升工程管理水平,这样才能保障工程得以安全运行。当各个部门对工程管理重视度提高之后,工程施工中,要对业主、第三方、监理以及施工单位等等,做好协调,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措施,保障工程质量。在工作过程中,工程运行时要做好建设、财务和设计各个方面工作。
(二)提升重视力度,深化体制改革
近几年发展以来,我国对水利管理的投入水平逐渐提高,有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以及经济支持,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人们对水利管理现代化认识还不到位,导致水利事业发展有新的阻碍。因此,要加强对水利管理,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其具体落实到个人中,从而推动现代化发展。另外,要建立起内部运行机制,从而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满足市场需求。在进行工程改革的同时,需要有相关的制度做支撑,在保障水利维护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支出。严格根据合同需求,使得养护工作管理更加精细化。
(三)水利信息化管理
水利工程信息化,能够保障水利工程符合周期性发展需求,保障工程稳健发展。水利管理最主要的目的是进行搭建管理以及运行管理,整体管理形式一旦健全,使得行政管理方便被支配。从微观角度上看,建立起项目,根据设计、实施、运营以及建工各个时期的相互结合,使得工作信息化管理有效进行。项目特殊性,在不同的时期,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每个单位都承担一定的责任。而在项目建设阶段,确定出项目法人在整个项目监督之过程,从起引入资源管理到资金负责全过程,如果一旦有风险出现,自己就应该肩负起更多责任。在微观管理中,这是对立的两种。因此,需要立法和执法相互推动,每项工作都应该井然有序进行,对应的工程和项目都需要实现资源化管理。整个水利工程管理结构,需要在底部建设出一个网络平台,将其当成信息交流促进平台。借助互联网,在全球信息整合在一起,这些信息主要包含水利资讯、气象,信息交流实现商务交流。定位为基层网络结构,最重要是给水利工程相关部分提供交流途径。水利工程需要系统结构连接着其他的业务,业务之间形成稳定的关系,从而推动高速结构循环系统实现。当信息化相关检测数据得出之后,对信息进行处理,进一步对系统数据进行分析。众所周知,信息化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然趋势,也是我国产业升级和优化之关键。
结束语
水管体制改革和水利管理是现代化转型是社会经济发展必然选择,也是未来发展必然趋势。当实现了水管体制,工程安全以及运行体制。才使得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当前,水管体制改革过程中,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要提高,各个部门之间要做好协调。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引进先进的技术,保障现代化管理得以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贤,许有鹏,徐光来.水利工程对河网连通性的影响研究――以太湖西苕溪流域为例[J]. 《水利水电技术》 ISTIC PKU -2012年9期
[2]黄翠芳.水利工程类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以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Web即年下载率和总下载量为分析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ISTIC PKU CSSCI -2012年6期
篇3
关键词:成本管理 内涵 缺陷 对策建议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现代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水平。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一个内涵丰富、应用广阔的范畴,从时间上包含了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又从管理的层次上包含了计算、核算和管理。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既是物质形态的循环过程,又是价值形态的循环过程。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成本管理不是单纯的价值管理或实物管理,而是两者的有机统一。
1、目前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成本竞争意识,成本观念淡薄。企业间的竞争是产品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价格的竞争,而价格竞争归根到底又是产品成本的竞争。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致使一些企业从思想深处仍难以跳出“等”、“靠”、“要”的怪圈,盲目上产品、上项目、扩大规模,而缺乏市场调研,忽视企业内部管理,缺乏成本竞争意识。其结果则是产品积压,资金周转困难,使企业陷入不良循环乃至亏损。
1.2、企业成本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当前企业在内部成本管理上,仅依靠财务部门事后考核分析评价,而没有一个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成本组织体系,缺乏成本管理的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成本管理组织机构,也没有划小成本责任单位,没有指定的相应的成本监控人员,在成本的实施及反馈上也相应滞后。成本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先进的成本管理知识,专业化水平较低,造成成本管理的执行不力。
1.3、成本管理内涵手段落后。从内涵上看,往往是只重视产品生产过程的管理,而忽视对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其结果造成只注重与生产有关的企业成本管理,而忽视成本效益水平的高低。从手段上看,缺乏事前成本预测和决策,事中的成本控制和调节也不及时,缺乏有效的成本奖惩制度,成本激励和成本约束不到位,难以从深度和广度上实现成本降低。
2、现代企业强化成本管理的思考
2.1、树立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理念。现代企业如何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已成为理论和实践共同探讨的热点。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高新技术和管理科学的不断创新,现代成本管理的范围日益扩大。传统的成本管理范围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过程,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使企业未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竞争战略。然而,对于处于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现代企业来说,成本管理更有必要注意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应该把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放在整个市场中予以全面考虑,树立战略成本的理念。
2.2、努力培养企业员工的成本意识。人的活动在成本发生的各个阶段占主导地位。人的素质、技能是企业成本的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企业应注重树立每一位员工自身的成本意识,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参加成本管理的学习,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成本培训班,借以提高成本方形成“自下而上”自主进行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每一位员工都能从自身做起,结合自身工作特点,主动寻找降低成本的方式与方法,包括最细小的如小五金等摆放方式动作分析等,为降低企业成本提出合理化建议。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措施是那些融入到各部门的业务管理和业务活动过程之中的方法措施,只有将成本管理的理念、方法、规章制度融入到各部门的业务管理和业务过程之中,融入到企业各成员的头脑之中,才有可能变成真正有效的成本管理措施,成本管理的方法才能发挥作用。
2.3、完善内部成本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合理的成本管理组织体系。一,要完善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的组织体制,努力形成权力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的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成本组织保证体系。二,完善企业成本管理的责任机制,实行成本责任制度。即以成本各单位为中心,将成本责任目标与措施分解落实到企业内部与成本有关的各职能部门、各生产经营环节及全体职工,明确各自成本管理责任和权力,并借助于严格的成本控制和激励机制,促使企业上上下下共同努力,实现各自成本责任,最终达到企业成本管理目的。三,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控制机制。在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对各项成本支出,建立严格要求的内部控制和内部牵制手续,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成本监控信息反馈系统,达到对成本的及时监督与控制。
2.4、大力推广技术进步,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加快技术进步,降低人力物力消耗,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快技术进步就生产性企业来讲主要是使用先进的设备,采用先进的工艺,首先设备先进可以提高生产效益,加快产品生产的进程,产品在数量上可以供应需求,其次是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可以降低材料的消耗,使材料充分地被利用,而且可降低对水能电能的消耗。
2.5、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成本控制方法。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成本控制方法,由于成本控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传统的价值控制方法,也有利用技术革新、非价值控制方法。根据成本管理战略选择成本控制方法没有固定的范式,完全要依据企业的现实基础,考虑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生产方式等而定。当然,根据成本控制方法实施的需要,企业也可以对现实基础进行改革,如转换组织结构,建设新的企业文化等。同时,还应意识到传统的责任成本法、标准成本法、预算控制等成本控制方法与现代的作业成本管理法、成本企划法等方法并不是必然相互排斥的,相反,在一定条件下常常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
总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与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息息相关,只有实施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模式,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篇4
物流是社会再生产中的重要一环,物流过程中不仅有物质循环利用、能源转化,而且有价值的转移和价值的实现,因此,物流涉及了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而且,现代物流系统是一个开发的系统,既产生经济效益,也产生社会效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如废气污染、噪音污染、资源浪费、交通堵塞、废弃物增加等,这些后果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
首先,物流领域的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据统计,目前我国商品周转率只有发达国家的30%,每平方米库存的商品量只及发达国家的25%,配送差错率为发达国家的3倍。每年因包装造成的损失约150亿元左右,因装卸、运输造成的损失约500亿元,因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在30亿元左右,仓库过剩量达到40%,公路货运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组织,空驶率多年来保持在50%左右。而且由于缺乏必要的产业引导和规划,各类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和立体仓库,无疑会加大物流资本存量,与发展现代物流、提高整个社会效益的目的背道而弛。
其次,物流活动的诸多环节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输对环境的影响。运输是物流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也是物流作业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方面。在其过程中的非绿色因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①交通工具本身产生的噪声污染、大气污染。②不合理的货运网点及配送中心布局,导致货物迂回运输,增加了车辆燃油消耗,加剧了废气和噪音污染。③集中库存产生了较多的一次运输,从而增加了燃料消耗和对道路面积的需求,破坏生态。
(2)仓储对环境的影响。仓储过程中的非绿色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商品仓储中心必须对之进行养护,一些化学方法,对周边生态环境会造成污染。二是一些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由于保管不当,爆炸或泄漏也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3)流通加工对环境的影响。流通加工是在流通阶段所进行的为保存和便于销售等进行的加工处理。它对环境也有非绿色影响因素,表现为:①由消费者分散进行的流通加工,资源利用率低下,如餐饮服务企业对食品的分散加工,既浪费资源,又污染了空气。②分散流通加工产生的边角废料,难以集中和有效再利用,造成废弃物污染。③由于流通加工中心选址不合理,也会因增加了运输量而产生新的污染。
(4)包装对环境的影响。一方面,一次性难降解包装长期留在自然界中,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另一方面,过度的包装或重复的包装,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废弃的包装材料还是城市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这些废弃物要花费大量人力、财力。
(5)装卸及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装卸过程中的非绿色因素有:装卸不当和商品体的损坏。废旧物质排放到环境中会对环境造成全方位的污染。城市生活垃圾所产生的渗沥水携带各种重金属和有机物,严重污染水体和土壤,并影响地下水质;废弃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甲烷气体则污染大气。
二、绿色物流与绿色供应链的提出
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清洁生产和合理消费共同组成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经济循环系统。“清洁生产――绿色流通――合理消费”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模式。将这一原则应用于现代物流管理活动中,就是要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现代物流体系进行研究,形成一种与环境共生的综合物流系统,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之间的单向作用关系,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同时又要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现代物流系统。这就产生了“绿色物流”这一全新的概念。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
随着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发展,绿色供应链的概念也应运而生。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物流服务提供商等企业和最终用户,其目标是使得从原料采购、产品制造、分销、运输、仓储、消费到回收处理的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对环境影响的负作用尽可能小,资源效率尽可能高,并使整个供应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三、对于实施可持续发展下的绿色物流管理的相关建议
1.企业经营战略与环境保护结合
物流企业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制订其经营管理战略,对于推进绿色物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实施联合一贯制运输,是指以杂货为对象,以单元装载系统为媒介,有效地巧妙组合各种运输工具,从发货方到收货方始终保持单元货物状态而进行的系统化运输方式。通过运输方式的转换可削减总行车量。②要开展共同配送,减少污染。由同一行业或同一区域的中小企业协同进行配送,可以明显地减少货流。③树立企业绿色形象,比如建立绿色零售专柜或公司,以回归自然的装饰为标志,对零售柜台进行绿色包装,以吸引消费者。
2.消费者的作用
消费者可以通过绿色消费方式倡导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管理、通过绿色消费行为迫使企业自律绿色物流管理、通过绿色消费舆论要求政府规制绿色物流管理。如消费者可以尽量消费简易包装的产品,同时,消费者也可以尽力使用“菜篮子”来替代塑料袋等不易处理、不易腐蚀的包装物。
3.开展绿色物流作业
选择绿色运输策略。通过有效利用车辆,降低车辆运行,提高配送效率。改变运输方式,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运输或海上运输;使用“绿色”运输工具,降低废气排放量等。
提倡绿色包装。采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设计简易包装,减少一次性包装,提高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利用率等。
开展绿色流通加工。一方面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
篇5
一、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全力打造一支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可以说是每一位中学校长共同的愿景。教师是学生的楷模,要使学生真正成为我们事业的接班人,要在思想上、行为上和方法上教育、培养和指导他们。而一支思想硬、素质高、业务精的教师队伍需要不遗余力地打造。在我看来,关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是两个关键点:一是培训机制,一是岗位管理,而核心则指向人本化。
1.建立互动合作学习型组织
当前,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是比较盛行的话题,但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学习型组织的效能,则是我们必须根据各校实际灵活操作的关键。在全校建立学习型组织,提高全体教师思想业务素质。
2.建立新的教师评价体系
教师评价:一是奖惩性教师评价,二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奖惩性教师评价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做出解聘、晋升、调动等决定。这种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改革,但这种评价指向教师过去的工作表现,说到底是一种终结性评价,不利于教师未来发展。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开放性的、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它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它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为最终目的。
二、丰富多元的德育举措
以德育为首,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1.建立学生品德档案
建立学生个人品德档案。由班干部、任课教师、班主任共同关注每个学生每时每刻的表现,并在教育过程中及时地记录,总结、评比和交流。品德档案也包括学生过去的资料记录和家庭、社区情况调查,便于体现学生品德阶段变化情况。定期总结,使同学们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己为鉴,以人为鉴,达成自我鞭策。品德档案注重正面激励为主。
2.建立规范划定岗位
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点依然是规范。从基础文明抓起,紧抓常规教育,将教室卫生、食堂及进活动室、出校门的秩序作为重点、难点,每个学生划定服务岗位,每天在自己岗位上定时服务,学校有专人进行指导检查并量化公布,让学生及时补救,由他律逐步走向自律。
3.积极倡导民主教学
要求教师与学生交朋友,以自身高尚的师德来影响学生们的成长。积极变革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变革教学方式,切实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合作者。要求教师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不仅关心学生学习进步,更关心学生的生活状况、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不仅关注优生,更要关注后进生。在班级管理中贯彻民主管理思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均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4.建立家、校联谊制度
最大限度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使学生能在家、校双方共同关注下健康成长,是我们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主要形式为:定期召开家长会,不定期约见家长,发告家长书,教师家访等。
三、着力推进研究性教学
因材施教,教无定法。一个学校课堂品位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学校品位的高低,而课堂教学效率的优劣显然决定着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面对新课改和不断变化的学生,我们必须把主要精力投人到课堂教学研究上,以教科研为先导,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课题引领。我们以课题研究引领全校教师参与课堂教改,学校通过申报课题,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多元互动的研究,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有利于每一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操作策略。2、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在群体动力学研究中首创的方法。他将个人行为的“场理论”应用于群体行为的研究,提出了“群体动力学”的理论。在他看来,行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弄清某种教育作用对实际的教育过程产生的效果,并对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评价,用以改进实践活动。这可以看出其着眼点在于改善实践活动。带领全体教师积极投人行动研究,在共同参与的前提下,共同组成课题组,共同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在实践活动的进程中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评价或有新的发现、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或发现的方式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四、坚持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优化课堂教学相结合
篇6
一、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1、原有的产权理论及制度加剧了股东、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它使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变为以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而我们现有的产权理论和制度仍然维护“业主产权论”,忽视了人力资本对公司发展的重大作用。事实上,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中,创造、接受、利用、加工信息和掌握知识技术的员工在企业财富的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在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时期,现代企业已不再仅仅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的问题,现代企业实际上是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这两种资本及其所有权之间的“复合契约”,是“利益相关者”的产权合作。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产权理论及制度只注重有形资产和投入资本的配置,忽视知识资本的有效配置,只注重出资者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排斥智力劳动及其他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的剩余分配权,从而,会加剧所有者(股东)、经营者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应该以谁的利益最大化为企业的理财目标。
2、风险理财已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会面临更多的风险:(1)由于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倘若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时,或者企业当局不能及时有效地选择利用内部和外部信息,会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2)由于知识积累和革新的速度加快,倘若企业及其员工不能及时作出反应那就不能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风险;(3)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这不仅加大了存货风险,而且加大了产品设计、开发风险;(4)由于“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以及“网上银行”和“电子货币”的运用,使得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加快,由此使货市风险进一步加剧;(5)在追求高收益驱动下,企业将大量资金投放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无形资产上,使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大。因此,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使企业更好追求创新与发展已是财务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3、现有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投资决策需要。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厂房、机器资金等有形资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大大提高。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最主要、最重要的投资对象。但现今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内容对无形资产涉及较少,在现实财务管理活动中,许多企业往往低估无形资产价值,不善于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资决策的需要。
4、现有的财务机构设置与财务人员素质严重妨碍着信息化、知识化理财。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应是管理层次及中间管理人员少,并具有灵敏、高效、快速的特征,我国现有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大多数是金字塔型,中间层次多、效率低下,缺乏创新和灵活性;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习惯地一切听从领导,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一切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相去甚远,严重妨碍了信息化、知识化理财的进程。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树立人本化理财观念,充分协调好各相关利益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的每一项经济活动都是由人发起、操作和管理的,因此,重视人的发展与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趋势和客观要求。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参加世贸组织进度的加快,新的产权理论与制度在中国出现不会太远。在这种趋势下,我们应创立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与理论,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人本化理财的要求,协调好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1)建立多元化的财务主体。按照“利益相关者合作产权理论,企业的理财主体应进一步细分和多元化。这里所说的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与某企业有一种或多种经济利益的个体或群体,他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企业之间拥有正式的、官方的或契约的关系,包括财务资本所有者(股东)、人力资本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政府、顾客等;另一类包括社会公众、环境保护组织、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及所在社区等。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财务要求都应被看成是企业理财的重要内容,但第一类是最主要的。
(2)重新确立财务管理目标。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定位的产权基础是“业主产权论”,考虑的只是财务资本的产权所有者——股东的利益。从“利益相关者合作产权”的观点出发,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重新确立。第一,财务目标多元化。知识经济的到来,扩展了企业资本范围,改变了企业的资本结构,物质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下降,而知识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上升。人力资本将成为决定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是决定社会财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财务目标不仅要考虑财务资本所有者的资本增值最大化、债权者的偿债能力最大化、政府的社会经济贡献最大化、社会公众的社会经济责任和绩效最大化,更要考虑人力资本所有者(经营者与员工)的薪金收入最大化和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财务要求。使企业经理及职工的个人收入与企业的赢利,他们个人的资产积累和企业的长远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和目前单纯的工资制相比,更有利于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更有利于保障他们经济上的直接利益,更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二,财务责任社会化。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企业既要考虑资本投入者的财务要求,又要兼顾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财务要求。把企业的社会责任纳入财务目标体系是“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必然选择。因为知识资源与物质资源的一个明显差别是知识具有可享性和可转移性,它使得企业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广泛而深入,而企业对知识的要求和应用将又取决于社会对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因而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如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保护生态平衡、防止公害污染、支持社区文化教育和福利事业的发展以及赞助社区的慈善事业等。这样,既有助于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也有助于其在社会大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更有助于其自身和社会的发展。
(3)建立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财务评价指标。在传统财务会计中很难反映知识资本的价值,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知识资本价值进行评价已是必然,它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反映企业今后的发展潜力及趋势;二是可以反映企业繁荣后存在的缺点和潜在的风险。企业的管理者、投资者、债权者、员工等利益相关者要想不作出错误的决策,必然会关注反映企业知识资本价值的财务指标。具体建立哪些表示知识资本价值的财务评价指标有待进一步研讨。
2、强化风险管理,促进竞争与合作相统一。市场经济使任何一个企业都存在着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这种可能性在知识经济时代会更大。因此,企业财务人员必须有正确的风险观,善于捕捉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有预见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把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1)强化风险管理。首先要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时调整财务人员适应新环境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能够具有及时捕捉风险、衡量防范风险的能力。其次,要充分利用信息网加强调查研究,运用科学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预测,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再次,由于在高新技术产业与无形资产上的投资风险远远大于固定资产投资,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对那些技术进步快、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促进意义的无形资产采取类似于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进行摊销。
(2)促进竞争与合作相统一。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均越来越快,这就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又由于信息的网络化、科学技术的综合化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必然要求各企业之间相互沟通与协作,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因此,企业财务人员在作出财务决策与日常管理中,既要能善于抓住机遇,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从容应付风险的挑战,趋利避害;又要能灵活处理和协调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促进竞争与合作相统一,以增强企业自身及其他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使各方的经济利益达到和谐统一。国际上如美国IBM与日本东芝公司的联盟,美国通用电气与欧洲西门子的联盟等,就是很好的例证。
篇7
[关键词]现代企业 物资管理
众所周知,企业的“第一利润源泉”就是降低人工和材料的消耗成本,“第二利润源泉”是扩大产品销售,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竞争日益充分,这两种利润都的来源越来越少,因而作为新型的现代企业要把企业增加效益的“第三利润源泉”――物资管理提上研究的日程,发挥其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具有重要作用。企业物资管理的环节可分为:计划、采购、验收、付款、供应、保管、输送等。这一管理体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技术、劳动和运输等各方面的经营活动,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现代企业在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物资采购计划与企业的生产脱节
有些企业在制定物质采购计划之前为能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导致计划与现实中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脱节,导致盲目采购,物资积压或短缺。这两个方面都导致企业运行效率的降低。一方面,物资积压使仓储成本增加,资金占用过多,现金使用率下降,资金利用率较低;另一方面,物资短缺使生产供不应求,影响生产,影响销售,从而都会都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采购方面的风险
在采购过程中存在一些偶然的风险诸如合同、价格、质量、供应商延期交货、技术进步、采购意外等造成的风险。具体如合同欺诈、供应商延期交货、质量标准达不到要求、供应商乱抬价或形成价格联盟等,这些风险的存在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都有影响。
3.物资库存管理缺失,致使库存物资积压和浪费严重
物资库存管理缺失包括:物资验收入库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手续进行检查验收;物资养护没有根据物资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体积大小等分别加以妥善保管;库存物资品种、规格不清楚;对每份合同需要的原料品种、数量计算不准,使之原料剩余,长期堆放不用,造成浪费;仓库保管员和会计不能及时对账和盘库。
4.对物资消耗定额管理缺失
物资消耗定额管理缺失包括:原始记录不健全,在生产中材料支领、使用无计划,监控无依据导致不必要的损失,管理上漏洞多,生产用料浪费现象严重。
5.财务问题
企业的财务人员不了解生产过程,不了解市场行情,只是一味的记账、算账、报账。这种状况导致核算不规范,财务分析滞后和与现实的脱节,找不出盈亏原因,成本管理具有较大的盲目性。
二、加强现代企业在物资管理的建议
1.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好企业物资供应计划
物资供应计划是控制企业成本的重要环节。物资计划是在参考上年实际完成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需要,对企业所需各种物资做出预算,并经计划、生产技术等部门专业审查后编制出的计划,以杜绝盲目采购。物资供应计划主要包括,计划期物资需用量;计划期末的合理储备量;计划期初的库存量;计划期的物资采购量。
2.防范采购风险
物资采购工作是物资管理的关键环节,它不仅是保证企业产品质量的需要,更是堵住企业经营“成本漏洞”和消除利润隐形流失的需要。在实施物资采购过程中,着重抓好以下工作: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管理,提高采购人员的自身素质,培养出一批即敬业爱厂,又有责任心、有能力的高素质采购人员,以采购人员的素质来保证物资采购的质量,杜绝采购人员个人为吃回扣拿好处而损害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强对物资供应商的管理,降低采购风险。物资供应部门应建立客户档案,并根据其资信程度、生产能力、技术水平、供货价格、供货质量、售后服务、协作关系等实行分类管理。选择信誉好、配合能力好、价格适宜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及时供应。
3.强化物资储备管理,降低仓储成本
物资储备管理是企业保证正常生产的必要手段。为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必须做好仓储管理工作,使企业的物资储备管理科学化、条理化、规范化。其具体措施为:
物资验收入库必须严格按采购计划对物资的品种、规格、数量严格检查、验收,质量进行检验,对与合同不符的予以退货。对仓库中的物资要根据物理性能、化学成分、体积大小等进行分类,分别加以妥善保管,并有相应的保管养护手段,确保在库物资的质量和价值。严格财务制度,完善物资进出库的各种手续,建立健全存货清查盘点制度,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类存货进行实地清查和盘点,保证仓库中物资的种类与数量和账目相符。在存货管理上讲效益,需要合理的确定进货批量和进货时间,使存货总成本最低。同时需要正确地制定合理的储备定额,建立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的管理台账。建立健全存货的防火、防潮、防鼠、防盗和防变质机制,并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
4.规范生产用料,加强对生产用料的控制
生产过程中耗用材料数量的多少是影响材料成本的决定因素,也影响到生产的可持续性。要做到生产用料的准确与科学,需强化以下工作。加强物资定额管理,坚持生产技术与物资管理相结合,结合生产工艺、技术,对材料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制定相应的规定,由生产技术人员依据原有的材料消耗定额标准。对生产部门的领料要严格按计划和物耗定额进行控制,制定规范的审批制度,力争把超额领料控制在零以内真正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
5.建立现代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物资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涵盖物资管理的各方面主要工作,物资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实现物资计划、采购合同、采购、仓储、质量等主要供应业务环节计算机信息化,通过物资管理软件的应用可以规范物资管理工作的处理流程,提高物资管理工作的效率、精度。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物资储备、采购资金、成本费用、商业信息等主要物资管理工作的管理控制。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11日
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提升现代医院管理水平。管理学家戴维・奥利认为,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管理控制方法之一,能把组织中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现行的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以借鉴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理论为主,并未考虑医疗行业管理的特殊性,因此,现行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不能与现代医院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可见,全面构建现代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目前尚需解决的重要问题。Michael E.Porter提出供应链是要“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Michael E.Porter的集成管理思想和方法恰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本文拟采用这种集成的管理思想,重新设计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体系,以实现进一步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为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借鉴的目的。
一、现行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是现行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业务预算与医院预算期损益状况和医院日常的经营活动直接相关,是一种具有实质性特征的基本经济活动预算,反映了医院经营决策的结果,包括门(急)诊人次预算、出院人数预算、医疗业务收入预算、卫生材料预算、药品费预算、采购预算、期末存货预算等;财务预算是指预算期与医院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等有关的各种预算,包括现金预算、预计损益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资本预算是指医院对资本投资情况分析、筛选和计划的过程,反映了医院资本情况的运营能力,以医院权益的形成及其质量为重点,主要指固定资产投资预算。
预算编制一般以医院年度预算目标为指导,以核定的医疗服务目标及前几年医疗服务平均收入情况为依据,并综合考虑影响医疗市场及医疗收入的因素,测算预算期业务量,编制收入预算,这是编制全面预算的第一步;其次,坚持“以收定支”的原则,编制药品成本预算、材料成本预算及人力成本预算等其他费用预算;最后,汇总各项预算,以形成综合的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收支总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
二、现行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全面预算管理是对医疗活动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综合管理的系统。医院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医疗技术的变化,使得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业务范围和内容也在不断扩展。重新审视该体系,其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现行预算缺少对外适应性。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设计借鉴企业全面预算的思想,即以成本计算为基础,以提供的成本标准为依据进行管理和控制。然而,企业与医疗业务的成本对象显然不同,前者是固定的产品,而后者是病种,因此,二者的成本标准化程度相差很大。在实施预算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将企业预算完全套用在医院预算管理中。由于医院的实际成本与预算的差异较难控制,医院可能转而片面追求收入增长、业务科室任务指标的增长,从而造成过度医疗。
公立医院改革的指导思想使得更多的民营资本将参与到医疗市场的竞争中,公立医院来自财政的经常性补助将减少,医疗保险的支付同时适用于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支付方式的变革将转向成本控制合理、内部管理效率高的医院。因此,目前医院面临的竞争环境日趋复杂,这就要求改变预算管理策略,在加强成本控制的同时,还要转变发展方向,从盲目扩张规模向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升医疗、诊疗水平,塑造竞争优势,增强持续竞争和发展能力转变。
(二)现行预算管理内容未能体现全面预算管理的本质要求。全面预算管理是对医院经营活动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的综合管理系统,其本质是整合与配置医院的资源。经营的全方位要求全面预算管理应涉及对内、对外的业务活动。其中,对外主要包括如何提高诊疗水平,控制医疗费用,逐步满足患者的需求。
然而,现行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只关注将患者作为价值索取的对象而忽视创造科研价值,不利于提升医院长久竞争力。按照全面预算要素管理要求,医院资源应包括人、财、物、科学技术、医院文化等诸要素,即不仅有财务指标,还有非财务指标,但现行的预算管理由于缺少非财务指标,没有实现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真正的对接。
三、构建以“五要素”为主的现代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要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控制医疗成本、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为核心,合理地计划和控制医院的内部资源。从单一的医院角度来看,是指医院以整合和优化内部管理中的信息流、实物流、资金流、人力资源流、科研技术流为手段,来增强医院长期的竞争优势。它打破了传统的仅从业务量的角度实施预算的方法,创建了一种以“一核心、多维度”衡量医院经营管理的综合体系,并兼顾了医院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财务目标与非财务目标。因此,本文提出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包括五大要素:资金流、实物流、人力资源流、信息流、科研技术流。
(一)信息流是基础。从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发展、应用的角度看,信息流原本是信息在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中的流动。但是,本文把它拓展为信息不仅在医院内部网络里的流动,还有对外的宣传以及与患者的信息传递。外部信息的获取与传递与医院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医院只有在充分了解市场情况及自身在市场中份额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制定医院的发展战略。内部的信息流可以在网络系统中动态地反映医疗业务活动状况,便于患者查询,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医疗服务质量低下。因此,信息流是构成医院全面预算的重要内容。总之,全面预算管理要以信息流为基础,发挥其连接“业务预算”与“战略预算”的桥梁作用,通过对医疗市场信息和内部业务流程信息的收集、加工与分析,协助医院制定合理的医院战略和中长期计划。
(二)实物流、人力资源流预算是核心。内部流程的有效运作是实施医院战略、满足病人需求和实现医院价值的保障。内部经营预算主要解决的问题是配置经营过程的资源。实物流预算的内容在沿袭传统的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内容的基础上,注重合理配置资源要素、平衡与优化整体业务。人力资源预算是对人力资源储备与开发、利用与激励的预算。与医院的战略直接相连(与组织预算相连),是预算管理中极其重要的要素。
全面预算作为管理人员规划和控制各项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由人编制并最终要由人来执行,整个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都离不开人为因素。因此,人力资源预算要突破传统预算中只计工费消耗的做法,其预算应拓展到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激励以及医院专家库建设等范畴。
(三)科研技术预算是重点。医院的科研技术成果是以知识创造和知识应用为目的而开展的系统创造活动,因此,科研开发预算成为现代医院战略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活动。它与医院的战略直接相连,科学技术研究的开展应以医院而不是个人为单位来进行科学技术研究,这也是医院为提高诊疗技术必须高度重视的工作。新《医院财务制度》中已将科教项目收入与支出单独列示的规定表明科研技术预算已经成为医院开展全面预算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四)资金流预算是结果。资金流预算是预算期内反映预计现金流入、流出、经营成果或财务状况的预算,它既是医院全面预算的一部分,又是对组织预算和内部经营预算结果的预期。
综上所述,现代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应以资金流、实物流、人力资源流、信息流与科研技术流这五要素为主,建立一个以信息流为基础,以实物流、人力资源流为核心,以科学技术为重点,以资金预算为结果的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全面预算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重要性;现状;提升措施
现代企业管理已经成为了一门体系完善的独立学科,它包括众多的内容,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财务管理。因为财务经济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只有在充足、稳定、安全的健康财务经济状况下,企业才能不被市场竞争所淘汰,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因此,展开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探讨与研究就具有重要的作用意义。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含义与重要性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含义
财务管理是指基于一定的法律法规,在一定整体目标的指导下,关于企业资产的购置、资本的融通和经营中现金流量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对于改善企业经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组织企业财务活动的视角看,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了资金的筹集、资金的投放与分配等内容。从处理财务关系的视角审视,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了诸多复杂的关系,涉及企业与债权人、债务人、投资人、受资人、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等等。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功能上来讲,它一是能够对企业的资金进行有效管理,二是能够对企业生产运营成本进行管理控制,三是能够对企业的生产运营进行监督控制,这便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三大基本功能。因此,通过财务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对资金的科学分配,确保资金合理、高效运转,为企业市场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指导与支持;在保障企业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的前提下,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盈利;监督企业合法、稳定生产运营,这对于现代企业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如今,我国市场体制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完善,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并逐渐与国际接轨,不少企业的思想与眼界因此变得更为广阔,已经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含义与地位有了一定的认识,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推广实施企业财务管理,但由于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经验,所以实施财务管理的成效还并不是非常令人满意,其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财务架构不尽合理
如今,现代企业的结构已经较为复杂,早已脱离了“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的任何一项内容当中,我们都可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人员构架,这相当于是企业管理实施的一个基本体系,就财务管理而言,一套完善的管理构架,可以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质量与敏锐度。但当前很多企业却还不具备完善的财务架构,在财务构架的建设方面显得不尽合理,还有的甚至就根本没有明确的财务构架,要么分工混乱,要么就只是简单的记账、算账和报账,难以发挥出财务管理在企业生产运营中的功能作用。
(二)费用与资产管理不完善
费用与资产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对象,它对企业整体的财务经济状况具有很大的影响,决定着企业财务资金使用、运转的合理性与效率。但从当前的很多企业来看,他们还并没有形成对费用与资产的完善管理体系,如费用的使用开支没有规划性,费用审批不规范、账款结报不及时,发票不规范等等,还有就是对资产的管控力度较弱,容易出现资金回收困难、库存控制不合理、资产闲置浪费等情况。
(三)事前预算与事后分析不到位
事前预算与事后分析是企业财务管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对企业的成本控制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很多企业在事前并没有认真采集、汇总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预算编制存在严重的随意性主观性。事中也没有进行管控,对于预算的落实情况并不重视,完全失去了预算编制的意义。事后没有完善的预算编制、实施考核指标,不能进行科学全面的总结、分析,难以发现和改进存在的问题,不能将财务管理联系到企业的宏观决策层面上来,这极大的降低了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有效性,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三、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质量与有效性的措施
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它决定着企业的财务经济状况与核心竞争力,影响着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与发展。如今,我国的市场体制越来越健全、越来越开放,企业的数量大幅度增长,并逐渐与国际接轨,这一方面给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但另一方面也加剧了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下实现长远的生存与发展,我国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自身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有效性,保持健康的财务经济状况,以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质量与有效性的措施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组织构架
企业要想提升自身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有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善财务管理组织构架,以完善的组织构架来支撑财务管理工作的运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必须要对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岗位等进行梳理,将责权明确到个人,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工作岗位与责权体系,在此过程当中必须要注意权力制衡的问题,即确保各个岗位之间存在一种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关系,虽然在具体的工作事务与责权上要尽量独立,但是在逻辑关系上却要存在制约性,这样才能确保财务管理构架稳定、高效、安全运行。另一方面,要提高财务管理部门在企业整体当中的组织地位,发挥出财务管理的宏观战略作用,加强其他各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让财务管理部门能够随时掌握和了解其他各部门的财务收支情况,以便进行动态的调控,同时其他部门也能够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各种参考信息,让财务管理部门更加了解企业的生产运营情况,这可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二)加强费用与资产管理
企业要完善自身的基础费用管理制度,对日常开支规划、费用审批、账款结报、发票等实施规范化管理,不能随意为之。另外还要着重加强对自身资产的管理,资产管理包括流动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无形资产以及递延资产管理。在资产管理中要破除只讲满足需要,不讲采购成本和资金占用的观念。要树立低价少储的观念,使得储备的物资既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又要节约占用资金。要抓好固定资产的管理,避免资产的闲置与流失,同时盘活闲置资产,使其保值增值,并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要重视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的形象与信誉,是给企业带来效益的重要保障。要树立极强的经济意识,让企业的资产活起来,流动起来。
(三)加强财务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管理是降低企业财务经营风险的主要手段,因此企业要制定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并且要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整个过程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企业预算管理目标的可行性。预算目标的制定必须要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脱离企业发展战略的预算是没有实质意义的,因此企业在制定预算目标时一定要对企业的现状进行细致的分析;二是加强企业预算的执行力度。企业要从事前、事中、事后等环节入手,加强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保证企业的经营活动纳入到规范的预算审批流程中,对于超出预算编制的原因进行详细的说明;三是加强预算的事后考核。严格考核不仅是为了找出问题,分析原因,而将预算指标值与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进行比较,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并对员工实施公正的奖惩,从而激励员工共同努力,最终快速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人才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核心保障,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而言,企业应当重视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培训、教育等方式,来让他们学习到新的知识、新的专业技能,以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有效性。在培训教育中,企业不仅要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在财会等专业领域方面具有深厚的知识、技能功底,同时还要让他们掌握与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障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合法有序开展,最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还应当具备一定程度的信息化知识能力,以适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向信息化方向的不断发展,这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有效性提升来说作用非常重要。
四、结语
财务管理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因此企业必须要重视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不断提升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有效性,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保障自身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骆晓宇.财务管理对于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5).
[2]马超侠.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对策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1).
[3]欧阳征,陈博宇,邓单月.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5(10).
篇10
关键词:酒店前厅 服务质量 策略分析
一、前厅部在现代酒店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前厅部是酒店一切经营活动的中心。前厅是酒店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顾客从踏入酒店到离开酒店都避免不了前厅服务,因此,前厅是连接客人与酒店之间的桥梁。通过前厅服务人员的介绍,能够让客人更加准确、清晰的了解酒店中适合自己的客房,为客人完成接待、登记、入住到退房等一系列服务,在客人享受优质服务的同时,能够提升对酒店服务质量的认可,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2.前厅部代表了酒店的第一印象。前厅是客人对酒店的第一印象,客人从咨询到最后退房都是与前厅的服务人员进行沟通,因此,前厅服务人员代表了酒店形象,必须强化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服务质量,提高酒店在顾客心中的形象。
3.前厅部是酒店管理机构的参谋和助手。前厅作为酒店客房的销售中心,服务人员通过每天记录和整理顾客入住登记数据,这些数据作为酒店的销售记录,通过分析能够了解酒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能够为酒店管理者提供有效的信息,以便掌握酒店的运营情况,促进酒店更好发展。
二、前厅部在现代酒店的运营中还存在的问题
1.人员流动性型大,人才大量流失。目前,在我国现代酒店行业基层人员流动性较大,主要是由于一线员工工作强度及难度大,晋升空间狭小,待遇差等原因,据数据统计分析,酒店前厅部门的人员流动性最大。对企业来讲,培养一名优秀的前厅服务人员需要4-5个月的时间,员工才能够满足上岗要求,但是人才大量流失增加了酒店的招聘及培训成本。同时,前厅部门面临的突发状况较多,新员工缺乏应对经验,很容易影响酒店的服务质量,使酒店的形象大打折扣。
2.前厅部人员的素质和形象有待进一步提高。前厅服务人员承担的客房销售的重任,如何在顾客咨询时介绍出酒店的特色并向顾客推荐适合的客房,完成销售任务,使顾客满意是前厅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前厅服务人员的工作内容包括为顾客预定客房,接待顾客,合理的安排顾客的住宿房间,还有价钱的控制和协商。但很多前厅服务人员缺乏对酒店特色的了解,没有灵活的应对能力,缺乏相应的销售技巧,服务意识薄弱,这些都会造成顾客对酒店管理及服务质量的不满,从而造成客户流失。
3.酒店中前厅部和其他部门的合作不够密切。团队合作是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酒店属于服务型行业,要维持酒店的正常运营必须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前厅是一个灵活性和机动性较高的部门,要随时解答顾客的咨询,因此,必须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密切配合,随时了解客房情况,并根据顾客需求给予相应的解答。但一些前厅人员由于缺乏与其他部门的密切配合,造成信息了解不全面,不能及时解答顾客问题,造成服务质量下降,影响酒店形象。
三、针对前厅部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提高员工待遇,提高关心程度。由于前厅部门人员的工资待遇与劳动强度不成正比,大部分前厅服务人员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感觉自己没有发展空间,使得人才流失。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前厅人员对酒店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加大对前厅部门人员的重视,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创造广阔的发展平台,提升员工工作的信心同时,管理人员强化员工的团队意识,让员工感觉到酒店有家的氛围,在工作中充分尊重每一位员工的劳动成果,维护员工的个人利益,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形成科学的管理环境,有助于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促进酒店快速发展。
2.增加前厅员工的培训力度。对于前厅员工来说,他们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顾客的满意程度,因此,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很重要。为了提高员工的素质与形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第一,要让员工时刻保持微笑,因为一个人的微笑可以影响到另一个人,从而可以给顾客带来美好的感受。第二,让员工学习销售技巧。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员工换位思考的意识,让员工在了解顾客的需求时,可以用最简练的话语达到顾客的满意,从而提高酒店的整体服务质量与服务形象。第三,在选择前厅员工时要以相貌和气质为主。
3.加强前厅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前厅部门作为酒店的核心部门要先与客房部门做好沟通与协调,在顾客入住客房前要对客房的清扫进度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可以让顾客在办完手续后可以直接进入到客房。前厅部门还要与前台员工做好沟通与联系,一旦顾客有需求,前厅部门要及时向前台员工转告,从而提高顾客入住酒店的效率。不仅如此,前厅部门还需要与酒店的销售部、人事部等做好沟通,及时掌握酒店的情况,只有这样才可以为顾客提供更加优质与便捷的服务。
4.改进服务态度,提升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优质的服务是每一位前厅服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管理人员要加强员工的日常培训,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培训包括两方面:身体和行为。首先,加强身体方面的专业化,包括服饰、头饰等外在元素,应要求前厅人员统一着装配饰,加强整体的协调感,给顾客专业化的形象。其次,制定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与责任意识,用制度规范员工行为。同时,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对于阶段性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表现较差的员工给予相应的惩罚,促进员工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最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经常会有外国宾客入住,酒店要提升整体形象及服务质量,应在招聘时选拔一些具有英语口语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加强酒店的国际化服务,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黄旭.酒店企业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1(23):90-91.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现代科技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