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体育管理范文
时间:2024-03-28 11:15: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体育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多媒体这一新生事物在学生的眼中是新鲜好奇的象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实质上是给学生一种新异的刺激,目的在于诱导学生对新异刺激的探究反射,换句话说,就是采用新颖的教法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篮球基础配合时,运用多媒体技术,比较形象的展现了篮球基础配合的动作要点、动作方法、移动路线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使学生快速的掌握此项技术。
二、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有关研究表明:人们从语言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而利用视觉加听觉获得的知识可接受65%。在以往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教学中,抽象的知识往往以语言描述为主,即使使用一些挂图、模型等直观手段也显得较为呆板。而多媒体课件可利用二维、三维等空间的设计,全方位地剖析难点,化难为易,使看不见、摸不着的生理现象变得生动形象,从而加快学习速度,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例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利用前滚翻教学课件慢放,使学生认识到几种常见的错误动作的原因、过程,从而在练习时尽量避免,在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
清晰的动作表象是形成技能的重要基础,它来源于教师的讲解、示范、演示等教学过程。体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技术动作很难用言语来描述清楚,尤其是腾空之后的一些技术细节,讲解的难度很大,示范的效果也不能尽如人意。多媒体课件就能十分轻松地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动作,形成概念,记住结构,并在脑中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例如,在前滚翻的教学中,鱼跃前滚翻动作有一个腾空过程,而教师的示范只能是完整联贯的技术动作,不可能停留在空中让学生看清楚了空中的动作,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样的示范在脑中只能留下支离破碎的模糊印象,不利于他们的学习。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想快就快,想慢就慢,学生比较清晰的建立动作表象。实践表明,利用此项技术,可以充分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
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为今后学生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此阶段的学校体育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运动技能,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体育健身的一些原理、如何健身等健康知识,但现今的学校体育教学只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有限度的,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储备,成为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网络大容量的知识可以部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提出一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在网上查询答案,学生也可以自己就体育锻炼中的一些问题在网上查询,这一过程就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了健康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篇2
关键字:水管体制;水利;现代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水管体制改革与水利管理现代化的发展
当前水利管理和水利管理现代化发展使得管理水平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加强,但是同其他发展国家对比,我国水利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发展空间还有待提高。尤其是我国的水利生态保护,抗洪保护,还有很大缺陷。传统的管理方式逐渐被剔除,水管体制改革进一步加深,可以有效的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水利管理体制,理当朝现代化、规范化以及标准化方向发展。这才能使得管理体制发挥出巨大作用。当前我国水利管理已经从最新的法律执行管理,主要有《水污染防治法》、《防洪法》、《水法》、《水土保持法》等等。这些法律最为有效的保障体系,在水管体制改革过程中,有了明确的方向,而且也拥有了支撑体系。近几年发展以来,我国开始推行有效的改革体制,在水利管理过程中,体制发挥出巨大作用。随着这些机制的完善和改进,开始被投入到市场中。使得我国水利管理现代化水平提升。
二、水管体制改革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突出水管改革的重点
在不同的地区,地理位置、经济实力以及社会条件差异较大,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管理体系。不同的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差异也较大。进行的水管改革是为了实现更新的改革目标,在进行管理时,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根据每个地区差异,进行重点改革管理,从而落实改革体制。改革工作落实去,需要将基础工作做好,这是保障改革工作顺利进行有效方式。当明确了改革目标,有了改革进度安排,就可以指定出完善的改革方案。另外,还需要做好经费支出预算工作,对工作人员职责进行合理确定,才能保障改革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充分做好宣传工作
在进行水管体制改革时,宣传工作不能怠慢,要使得工作人员明确改革必要性,这才能使得社会各个部门相互协调,才可以使得配合更加密切。另外,宣传过程中,也可以调动水管单位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在工作进行中,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明确自我职责,从而保障水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三)做好人员的安置工作
任何一项改革进程中,都不可避免涉及到人员分流以及人员安置问题,在该项目进行过程中,需要对人员的安置工作要落实到位,妥善处理。鼓励分流人员要创新发展项目,要支持改革。同时,保障措施也理当同步进行。在改革过程中,有了措施保障,有了组织配合,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水管体制改革重要性,从制定的工作计划工中去落实,每个人都明确了各自的职责,提升改革工作顺利开展。
(四)加强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
在水利管理过程中,引进了现代化管理技术,做好工程管理和监控工作,使得自动化管理机制得以建立。对工程实施行为动态管理,当引进了先进技术,当拥有了新工艺,工程施工水平才得以提高,水利管理效率才得到保障。
三、水利管理现代化的基本措施
(一)做好队伍素质提升,严格做好考核工作
工程管理最关键的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当管理人员拥有了现代化管理手段和管理能力,才能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因此,在进行水利管过程中,应该引进管理人才,提升管理人员培训力度,对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以及业务能力做针对性培训。当工作人员能力有所提高之后,才能提升整个建设水平,才能提升管理效益。另外,考核工作也应该落实到位。众所周知,考核制度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措施,应该围绕具体的进度计划和任务目标执行,保障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另外,还需要制定出具体的考核方案,强化各个部门的间的合作,从而使得组织间沟通协调,从而使得施工更加精细化。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合作,在对工程管理认真研究之后,切实提升工程管理水平,这样才能保障工程得以安全运行。当各个部门对工程管理重视度提高之后,工程施工中,要对业主、第三方、监理以及施工单位等等,做好协调,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措施,保障工程质量。在工作过程中,工程运行时要做好建设、财务和设计各个方面工作。
(二)提升重视力度,深化体制改革
近几年发展以来,我国对水利管理的投入水平逐渐提高,有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以及经济支持,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人们对水利管理现代化认识还不到位,导致水利事业发展有新的阻碍。因此,要加强对水利管理,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其具体落实到个人中,从而推动现代化发展。另外,要建立起内部运行机制,从而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满足市场需求。在进行工程改革的同时,需要有相关的制度做支撑,在保障水利维护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支出。严格根据合同需求,使得养护工作管理更加精细化。
(三)水利信息化管理
水利工程信息化,能够保障水利工程符合周期性发展需求,保障工程稳健发展。水利管理最主要的目的是进行搭建管理以及运行管理,整体管理形式一旦健全,使得行政管理方便被支配。从微观角度上看,建立起项目,根据设计、实施、运营以及建工各个时期的相互结合,使得工作信息化管理有效进行。项目特殊性,在不同的时期,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每个单位都承担一定的责任。而在项目建设阶段,确定出项目法人在整个项目监督之过程,从起引入资源管理到资金负责全过程,如果一旦有风险出现,自己就应该肩负起更多责任。在微观管理中,这是对立的两种。因此,需要立法和执法相互推动,每项工作都应该井然有序进行,对应的工程和项目都需要实现资源化管理。整个水利工程管理结构,需要在底部建设出一个网络平台,将其当成信息交流促进平台。借助互联网,在全球信息整合在一起,这些信息主要包含水利资讯、气象,信息交流实现商务交流。定位为基层网络结构,最重要是给水利工程相关部分提供交流途径。水利工程需要系统结构连接着其他的业务,业务之间形成稳定的关系,从而推动高速结构循环系统实现。当信息化相关检测数据得出之后,对信息进行处理,进一步对系统数据进行分析。众所周知,信息化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然趋势,也是我国产业升级和优化之关键。
结束语
水管体制改革和水利管理是现代化转型是社会经济发展必然选择,也是未来发展必然趋势。当实现了水管体制,工程安全以及运行体制。才使得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当前,水管体制改革过程中,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要提高,各个部门之间要做好协调。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引进先进的技术,保障现代化管理得以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贤,许有鹏,徐光来.水利工程对河网连通性的影响研究――以太湖西苕溪流域为例[J]. 《水利水电技术》 ISTIC PKU -2012年9期
[2]黄翠芳.水利工程类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以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Web即年下载率和总下载量为分析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ISTIC PKU CSSCI -2012年6期
篇3
关键词:成本管理 内涵 缺陷 对策建议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现代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水平。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一个内涵丰富、应用广阔的范畴,从时间上包含了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又从管理的层次上包含了计算、核算和管理。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既是物质形态的循环过程,又是价值形态的循环过程。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成本管理不是单纯的价值管理或实物管理,而是两者的有机统一。
1、目前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成本竞争意识,成本观念淡薄。企业间的竞争是产品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价格的竞争,而价格竞争归根到底又是产品成本的竞争。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致使一些企业从思想深处仍难以跳出“等”、“靠”、“要”的怪圈,盲目上产品、上项目、扩大规模,而缺乏市场调研,忽视企业内部管理,缺乏成本竞争意识。其结果则是产品积压,资金周转困难,使企业陷入不良循环乃至亏损。
1.2、企业成本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当前企业在内部成本管理上,仅依靠财务部门事后考核分析评价,而没有一个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成本组织体系,缺乏成本管理的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成本管理组织机构,也没有划小成本责任单位,没有指定的相应的成本监控人员,在成本的实施及反馈上也相应滞后。成本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先进的成本管理知识,专业化水平较低,造成成本管理的执行不力。
1.3、成本管理内涵手段落后。从内涵上看,往往是只重视产品生产过程的管理,而忽视对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其结果造成只注重与生产有关的企业成本管理,而忽视成本效益水平的高低。从手段上看,缺乏事前成本预测和决策,事中的成本控制和调节也不及时,缺乏有效的成本奖惩制度,成本激励和成本约束不到位,难以从深度和广度上实现成本降低。
2、现代企业强化成本管理的思考
2.1、树立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理念。现代企业如何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已成为理论和实践共同探讨的热点。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高新技术和管理科学的不断创新,现代成本管理的范围日益扩大。传统的成本管理范围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过程,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使企业未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竞争战略。然而,对于处于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现代企业来说,成本管理更有必要注意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应该把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放在整个市场中予以全面考虑,树立战略成本的理念。
2.2、努力培养企业员工的成本意识。人的活动在成本发生的各个阶段占主导地位。人的素质、技能是企业成本的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企业应注重树立每一位员工自身的成本意识,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参加成本管理的学习,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成本培训班,借以提高成本方形成“自下而上”自主进行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每一位员工都能从自身做起,结合自身工作特点,主动寻找降低成本的方式与方法,包括最细小的如小五金等摆放方式动作分析等,为降低企业成本提出合理化建议。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措施是那些融入到各部门的业务管理和业务活动过程之中的方法措施,只有将成本管理的理念、方法、规章制度融入到各部门的业务管理和业务过程之中,融入到企业各成员的头脑之中,才有可能变成真正有效的成本管理措施,成本管理的方法才能发挥作用。
2.3、完善内部成本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合理的成本管理组织体系。一,要完善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的组织体制,努力形成权力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的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成本组织保证体系。二,完善企业成本管理的责任机制,实行成本责任制度。即以成本各单位为中心,将成本责任目标与措施分解落实到企业内部与成本有关的各职能部门、各生产经营环节及全体职工,明确各自成本管理责任和权力,并借助于严格的成本控制和激励机制,促使企业上上下下共同努力,实现各自成本责任,最终达到企业成本管理目的。三,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控制机制。在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对各项成本支出,建立严格要求的内部控制和内部牵制手续,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成本监控信息反馈系统,达到对成本的及时监督与控制。
2.4、大力推广技术进步,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加快技术进步,降低人力物力消耗,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快技术进步就生产性企业来讲主要是使用先进的设备,采用先进的工艺,首先设备先进可以提高生产效益,加快产品生产的进程,产品在数量上可以供应需求,其次是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可以降低材料的消耗,使材料充分地被利用,而且可降低对水能电能的消耗。
2.5、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成本控制方法。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成本控制方法,由于成本控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传统的价值控制方法,也有利用技术革新、非价值控制方法。根据成本管理战略选择成本控制方法没有固定的范式,完全要依据企业的现实基础,考虑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生产方式等而定。当然,根据成本控制方法实施的需要,企业也可以对现实基础进行改革,如转换组织结构,建设新的企业文化等。同时,还应意识到传统的责任成本法、标准成本法、预算控制等成本控制方法与现代的作业成本管理法、成本企划法等方法并不是必然相互排斥的,相反,在一定条件下常常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
总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与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息息相关,只有实施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模式,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篇4
物流是社会再生产中的重要一环,物流过程中不仅有物质循环利用、能源转化,而且有价值的转移和价值的实现,因此,物流涉及了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而且,现代物流系统是一个开发的系统,既产生经济效益,也产生社会效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如废气污染、噪音污染、资源浪费、交通堵塞、废弃物增加等,这些后果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
首先,物流领域的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据统计,目前我国商品周转率只有发达国家的30%,每平方米库存的商品量只及发达国家的25%,配送差错率为发达国家的3倍。每年因包装造成的损失约150亿元左右,因装卸、运输造成的损失约500亿元,因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在30亿元左右,仓库过剩量达到40%,公路货运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组织,空驶率多年来保持在50%左右。而且由于缺乏必要的产业引导和规划,各类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和立体仓库,无疑会加大物流资本存量,与发展现代物流、提高整个社会效益的目的背道而弛。
其次,物流活动的诸多环节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输对环境的影响。运输是物流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也是物流作业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方面。在其过程中的非绿色因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①交通工具本身产生的噪声污染、大气污染。②不合理的货运网点及配送中心布局,导致货物迂回运输,增加了车辆燃油消耗,加剧了废气和噪音污染。③集中库存产生了较多的一次运输,从而增加了燃料消耗和对道路面积的需求,破坏生态。
(2)仓储对环境的影响。仓储过程中的非绿色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商品仓储中心必须对之进行养护,一些化学方法,对周边生态环境会造成污染。二是一些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由于保管不当,爆炸或泄漏也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3)流通加工对环境的影响。流通加工是在流通阶段所进行的为保存和便于销售等进行的加工处理。它对环境也有非绿色影响因素,表现为:①由消费者分散进行的流通加工,资源利用率低下,如餐饮服务企业对食品的分散加工,既浪费资源,又污染了空气。②分散流通加工产生的边角废料,难以集中和有效再利用,造成废弃物污染。③由于流通加工中心选址不合理,也会因增加了运输量而产生新的污染。
(4)包装对环境的影响。一方面,一次性难降解包装长期留在自然界中,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另一方面,过度的包装或重复的包装,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废弃的包装材料还是城市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这些废弃物要花费大量人力、财力。
(5)装卸及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装卸过程中的非绿色因素有:装卸不当和商品体的损坏。废旧物质排放到环境中会对环境造成全方位的污染。城市生活垃圾所产生的渗沥水携带各种重金属和有机物,严重污染水体和土壤,并影响地下水质;废弃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甲烷气体则污染大气。
二、绿色物流与绿色供应链的提出
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清洁生产和合理消费共同组成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经济循环系统。“清洁生产――绿色流通――合理消费”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模式。将这一原则应用于现代物流管理活动中,就是要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现代物流体系进行研究,形成一种与环境共生的综合物流系统,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之间的单向作用关系,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同时又要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现代物流系统。这就产生了“绿色物流”这一全新的概念。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
随着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发展,绿色供应链的概念也应运而生。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物流服务提供商等企业和最终用户,其目标是使得从原料采购、产品制造、分销、运输、仓储、消费到回收处理的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对环境影响的负作用尽可能小,资源效率尽可能高,并使整个供应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三、对于实施可持续发展下的绿色物流管理的相关建议
1.企业经营战略与环境保护结合
物流企业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制订其经营管理战略,对于推进绿色物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实施联合一贯制运输,是指以杂货为对象,以单元装载系统为媒介,有效地巧妙组合各种运输工具,从发货方到收货方始终保持单元货物状态而进行的系统化运输方式。通过运输方式的转换可削减总行车量。②要开展共同配送,减少污染。由同一行业或同一区域的中小企业协同进行配送,可以明显地减少货流。③树立企业绿色形象,比如建立绿色零售专柜或公司,以回归自然的装饰为标志,对零售柜台进行绿色包装,以吸引消费者。
2.消费者的作用
消费者可以通过绿色消费方式倡导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管理、通过绿色消费行为迫使企业自律绿色物流管理、通过绿色消费舆论要求政府规制绿色物流管理。如消费者可以尽量消费简易包装的产品,同时,消费者也可以尽力使用“菜篮子”来替代塑料袋等不易处理、不易腐蚀的包装物。
3.开展绿色物流作业
选择绿色运输策略。通过有效利用车辆,降低车辆运行,提高配送效率。改变运输方式,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运输或海上运输;使用“绿色”运输工具,降低废气排放量等。
提倡绿色包装。采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设计简易包装,减少一次性包装,提高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利用率等。
开展绿色流通加工。一方面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
篇5
一、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全力打造一支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可以说是每一位中学校长共同的愿景。教师是学生的楷模,要使学生真正成为我们事业的接班人,要在思想上、行为上和方法上教育、培养和指导他们。而一支思想硬、素质高、业务精的教师队伍需要不遗余力地打造。在我看来,关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是两个关键点:一是培训机制,一是岗位管理,而核心则指向人本化。
1.建立互动合作学习型组织
当前,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是比较盛行的话题,但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学习型组织的效能,则是我们必须根据各校实际灵活操作的关键。在全校建立学习型组织,提高全体教师思想业务素质。
2.建立新的教师评价体系
教师评价:一是奖惩性教师评价,二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奖惩性教师评价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做出解聘、晋升、调动等决定。这种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改革,但这种评价指向教师过去的工作表现,说到底是一种终结性评价,不利于教师未来发展。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开放性的、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它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它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为最终目的。
二、丰富多元的德育举措
以德育为首,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1.建立学生品德档案
建立学生个人品德档案。由班干部、任课教师、班主任共同关注每个学生每时每刻的表现,并在教育过程中及时地记录,总结、评比和交流。品德档案也包括学生过去的资料记录和家庭、社区情况调查,便于体现学生品德阶段变化情况。定期总结,使同学们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己为鉴,以人为鉴,达成自我鞭策。品德档案注重正面激励为主。
2.建立规范划定岗位
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点依然是规范。从基础文明抓起,紧抓常规教育,将教室卫生、食堂及进活动室、出校门的秩序作为重点、难点,每个学生划定服务岗位,每天在自己岗位上定时服务,学校有专人进行指导检查并量化公布,让学生及时补救,由他律逐步走向自律。
3.积极倡导民主教学
要求教师与学生交朋友,以自身高尚的师德来影响学生们的成长。积极变革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变革教学方式,切实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合作者。要求教师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不仅关心学生学习进步,更关心学生的生活状况、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不仅关注优生,更要关注后进生。在班级管理中贯彻民主管理思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均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4.建立家、校联谊制度
最大限度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使学生能在家、校双方共同关注下健康成长,是我们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主要形式为:定期召开家长会,不定期约见家长,发告家长书,教师家访等。
三、着力推进研究性教学
因材施教,教无定法。一个学校课堂品位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学校品位的高低,而课堂教学效率的优劣显然决定着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面对新课改和不断变化的学生,我们必须把主要精力投人到课堂教学研究上,以教科研为先导,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课题引领。我们以课题研究引领全校教师参与课堂教改,学校通过申报课题,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多元互动的研究,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有利于每一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操作策略。2、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在群体动力学研究中首创的方法。他将个人行为的“场理论”应用于群体行为的研究,提出了“群体动力学”的理论。在他看来,行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弄清某种教育作用对实际的教育过程产生的效果,并对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评价,用以改进实践活动。这可以看出其着眼点在于改善实践活动。带领全体教师积极投人行动研究,在共同参与的前提下,共同组成课题组,共同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在实践活动的进程中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评价或有新的发现、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或发现的方式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四、坚持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优化课堂教学相结合
篇6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风险管理
目前我国农村信贷业务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农村信贷业务风险总体上处于良好的控制范围内。但是以低利和散贷为主要特征的农村信用贷款的周期性风险仍然较大,特别是有些农村贷款风险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影响了农村信用贷款的健康发展,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深入探究。
1.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信贷管理制度不完善
农村信用贷款风险较高的主要问题就是信贷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内部风险管理控制机制。首先,农村信用社的管理规章制度虽然较多,但是这些制度不系统、不全面、不能针对农村信用贷款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制约。其次,农村信用的社会员代表会议制度、理事监事制度没有落到实处,理应发挥出监管职能的监督机制作用不明显,导致内部控制较为松弛,不仅增加了贷款资金风险,而且不适应农村信用贷款蓬勃发展的趋势。第三,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信用社的管理还有很多制度没有落实。
1.2信贷风险管理难度大
信贷风险主要来自可能引起信贷资产损失造成的风险,具体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农村信用贷款风险来源还主要有贷款管理难度大的问题。首先,农村信用社开办的贷款项目较多,为了响应国家扶持“三农”政策要求,农村信用社开办了大量扶持性小额贷款项目,这些贷款管理难度较大。其次,农村信用贷款的对象主要是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主要用在扩大再生产上,农业再生产周期较长,投入较多,产出较少,而且产出不稳定,影响农业生产成果的因素较多,很可能由于多种风险叠加而造成信贷风险。第三,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偿还贷款的能力也较为有限,管理难度相对较大。
1.3信贷风险化解能力不足
信贷风险化解能力不足是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居高不下的重要问题。目前,农村地域范围广泛,信息传递较为闭塞,农村信用社很难全面掌握贷款人资金使用情况,而且贷款主要以人力的方式进行催缴。一旦遇到恶意拖欠贷款的行为,只能通过法律的途径进行诉讼催缴。不仅法律诉讼的周期较长,而且诉讼结果的执行难度较大,严重影响了资金的回流速度。随着近年来农村信用贷款的额度不断呈现上升趋势,类似的催缴贷款诉讼越来越多,使得农村信用社的坏账情况不断增加。
1.4信贷风险防范技术落后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农村信用社的软硬件设备得到了质的提高,办理贷款业务的速度也不断加快。贷款业务管理的技术化水平也理应提高。信息化信贷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发展趋势。依靠大数据分析信贷风险方式在城市已经普遍运用,但是在农村地区发展速度较为缓慢。首先,农村信用社的信息防控防范机制相比国有大型银行的发展速度更为缓慢,在技术投入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其次,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较低,不能有效运用现代科技加强对信贷风险的全面管理。第三,农村信用社的粗放式信贷管理已经成为风险较高的根本原因。
1.5工作人员风险意识不足
农村信用社信贷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不足也是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首先,缺乏专业的农村信用贷款管理人员,信贷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从业经验较低,不能适应日趋复杂的农村信用信贷业务发展形式。其次,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普遍存在重视业务总量发展,不重视业务质量提高的问题。第三,信贷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相对较差,有些本该履行的程序没有认真履行,影响了信贷工作正常运行。第四,缺乏必要而稳定的信贷工作人员培训制度也是重要问题,导致农村信用社信贷工作人员不能紧跟时展形式,不能经常更新信贷工作理念。第五,农村信贷工作业绩直接与信贷人员的收入挂钩,导致一些员工为了个人经济利益,出现盲目放贷问题,从而影响了贷款质量。
2.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主要特征
2.1以“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
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农村中小型企业等,农村信用社主要开展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贷款项目。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主要也来自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因素。首先,农村信用社贷款对象主要为农民群众,农民群众普遍存在偿还贷款能力低,抵押资产价值低,追偿贷款困难等难点因素。其次,农业生产投资风险较大,与自然环境因素有主要联系,一旦遇到自然天气灾害或是农业政策、国际国内农产品价值涨跌因素的影响,都可能导致农业信贷回收困难。第三,随着当前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的出现,大额农业贷款数量日渐增加,而大额贷款的主体往往是农业合作社,以集体土地抵押的方式也带来一些新问题。第四,我国农村信用贷款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政策性调整是农村信用社信贷工作执行的主要依据,同时也决定了农村信用贷款发放的比例。
2.2农村信贷的地域性特征
我国农村信用社目前主要深入到乡镇一级,不仅服务的对象较为固定,而且资金来源渠道较为狭窄,在农村信用社服务范围相对固定的前提下,带来一些信贷服务的新特点。首先,信贷对象与吸引纳存款的对象较为集中,熟人借贷、熟人揽储现象较为普遍。其次,在熟人环境下,信贷评级和信用评估工作执行情况较差,基层农村信用社执行相关制度的水平和标准较低,不良贷款发生情况较多。第三,农村信用社在熟人社会背景下,还会存在强制贷款和强制揽储等不正当行为的现象。2.3农村信贷的季节性特征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造成了农业信贷服务和农业贷款发生的季节性特征。首先,从种子化肥的进购到最终农产品的收获,信贷资金出现明显的峰值和低俗现象。信贷资金明显的流动特征造成了农村信用社资金的季节性波动。其次,集中信贷现象不仅带来了资金回流困难问题,而且给农村信用社带来了极大的资金压力。第三,随着信贷峰值过后出现的问题是贷款资金管理难度加大,使农村信用社面临更加复杂的贷后管理形势,不仅农村信用社工作量陡增,造成贷款管理难以深入进行问题。
2.4农村信贷的零散性特征
农村信贷具有零散性特征,小额、分散、流动是农村信用贷款的主要特征。首先,农村居民居住的相对分散,地广人稀是农村的主要居住特点,因此带来了较大农村信用贷款的管理难度。其次,农民群众贷款的流动性比较大,贷款用途也多种多样,由此决定了农村信用贷款品种的多样,农村贷款流速较快,业务量较大。第三,农村信用贷款主要以小额贷款为主,每笔贷款的资金数量较少,信用贷款利率较低,决定了农村信用社可以根据农民群众不同需要,及时出台制订较为灵活的贷款品种和政策,从而使贷款政策制订与政策的执行有较大的灵活性。
3.提升农村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
3.1健全信贷工作管理制度
为了不断提高农村信贷工作水平,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必须建立完善的农村信用社信贷工作管理制度,进一步严管严控农村信贷风险管理标准,全面提升农村信贷资金管理水平。首先,确立更加明晰的信用产权关系,做到出资者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有效借鉴国有大型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制订内部风险防控管理体制。其次,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体系建设,根据实际情况把相应的管理制度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身上。第三,进一步创新风险管理制度,重视信贷业务的流程管理和制度落实,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效能。第四,建立必要的处罚制度,对不按章办事和业务处理不规范现象给予相应处罚。
3.2加强内容风险控制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内部风险控制管理水平是做好信贷风险管理的最主要努力方向。首先,在农村信用社推行授权管理制度,制订较为完善的信贷授权管理机制和决策机制,统一基层信用社的信贷授权操作和管理标准。其次,全面明确和制订贷款发放、贷款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复查等内部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细则,不断从细节上提升农村信贷的管控水平。第三,充分发挥风险审查管理部门的职能,加强对具体操作流程的风险审查工作,努力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有效限制违规贷款操作行为的发生。第四,不断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结合内容审计开展业务工作考核,发挥出内部考核的监督作用,不断提升内部考核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3.3完善信贷风险技术防控能力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村信贷风险防控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和途径。首先,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管理技术手段的升级,农村信用社信贷工作面临着更加复杂的信贷环境,其风险管理控制越发需要高技术手段。首先,提升信贷风险管控人员的科技水平,建立客户经理、风险业务员为主的信息技术培训体系,不断运用高科技手段提升信贷业务办理质量。其次,积极开发针对农村信用贷款的信贷软件系统,研发信贷风险预警系统,建立科学的风险分析和风险信息数据采集系统。不间断全面分析信贷客户的风险数据,使风险预警可以起到早发现、早防范的作用。第三,利用风险预警系统防范农村信用社的系统性风险,由上级信用社综合评定基层农村信用社的整体业务质量和水平,力求起到必要的指导作用。
3.4发挥金融政策的导向监督作用
为了有效控制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风险,应当发挥出金融政策和相关机构的监管作用。首先,加大金融政策执行力度,对恶意欠贷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协同公安、司法部门强力执行金融法规。第二,有效把握经济政策导向,及时根据国家政策调整农村信贷结构,切实防止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注意运用地方性政策,及时对农村信贷业务进行调整。第三,注意信贷证据的收集,做好业务票据管理,以便保护农村信用社合法权益。
4.结论
降低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是加强农村信用社管理的重要内容。信贷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对农村信用社所处的内外环境做充分深入的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不断的风险防范制度和科学必要的监控措施。为了切实抓好农村信贷工作,完善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体系,还应当在全面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制度出科学的农村信贷风险管理策略,在发挥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促进“三农”发展作用的同时,不断提高信贷业务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铭豪.新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6(32).
篇7
现代企业管理在随着中国经济的三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无论是对于销售渠道的扩展与控制,还是对于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都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但由于互联网经济的冲击以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使得国家在产业升级与资源整合的力度上不断加大,同时国际贸易与经济形势的改变、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传统分销模式的改变都在不断促使企业进行自身的组织结构的改革,提高企业在面对市场竞争时的应变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只有不断进行企业自身的深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的生存能力,也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职能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
由于传统企业在组织结构上的漏洞,使得企业在实际管理活动中,同一个一线职能部门会受到多个管理部分的管理,由于出现了多个管理领导者,一线的职能部门在生产管理活动中进行基本的改革变化时往往需要请示多个部门领导,而部门领导之间的相互沟通有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人力进行,且沟通的效果与及时性不能满足一线部门的要求,严重限制了一线部门对于生产活动的及时调整。而在某些企业管理事项中同时也存在没有相关管理部门出现的情况,导致一线部门没有办法及时向上级反馈相关信息,导致企业的商业生产活动没有办法及时高效的完成。
(二)企业缺乏全面经济管理意识
由于企业主要是将产品更快更好的传递给消费者,获取消费者支付的报酬,由此企业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更加看重对于市场的扩展以及销售渠道的维护,缺乏对于企业整个市场活动的管理意识,缺乏相应的整体商业活动的把控能力。同时企业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将企业的管理权限分散到很多的中层管理者中,通过汇总中层管理者的反馈信息,对整个企业的情况才能够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控。由于是对信息的再整理,使得全面管理企业的管理者缺乏对于一线资料的了解,缺乏企业全面管理的直接数据支撑。
(三)企业缺乏对于消费者以及市场信息的挖掘与反馈
由于经济生活的不断完善,消费者在日常的消费过程中,对于产品的消费心理以及产品诉求开始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而企业没有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进行调查挖掘,而是一味的生产以前的产品组合,将会丢失一部门需求已经发生变化的消费者,同时产品的升级换代没有进行同行业的对比,产品升级特点不明显,使得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难以对本企业产品形成强烈的购买倾向。同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以及产业链的调整,使得企业生存发展的政策、法律环境发生变化,如果企业没有办法对国家的经济政策有一定的预判与解读,就没有办法将企业的生产与发展与国家经济环节结合起来,将会严重制约企业的自身发展。同时在对于其市场他竞争者与本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把控上缺乏系统长久的跟踪,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生产经营风险。
(四)组织内部之间信息交流不及时,企业组织结构存在漏洞
由于企业之间的信息传播大多数是自上而下或者是自下而上,同一层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传播缺乏必要的媒介,而相应的信息传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人力,且信息在传播中可能因为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统计改造将原本信息需要传递的最重要的关键信息覆盖,导致信息沟通的不准确与不及时,导致重大的沟通障碍错误。同时,高层在制定的相应的生产管理实务在落实的时候,由于缺乏对于一线员工与组织的反馈信息的及时沟通,使得计划在具体实施中缺乏随机应变的灵活性,让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不能够适应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消费需求变化以及市场竞争要求。
(五)缺乏互联网思维,不积极寻求“互联网+”的模式转换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如果仍然按照以前的生产经营思维,只是单纯的维护企业分销渠道,而不是扩展企业的互联网思维,不将企业进行互联网改造,就会将企业脱离于市场发展的实际。同时一些企业由于此时的市场良好,且分销渠道完善,就拒绝互联网思维的转换,完全依托于现有的生产经营模式,而不进行电子商务探索以及互联网思维的转换,将企业的发展步伐停止下来。同时企业不利用互联网这样的一个新型的交流媒介,就没有办法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就没有办法及时有效的调整企业的生产计划,也就没有办法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以市场对应起来,也就没有办法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下的企业转型与市场竞争。
三、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策略的实施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形势下,作为市场主体,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紧紧扭住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人才管理这三大根本要素,进行自我“健体”支撑,从而使企业这棵“树”在千变万化的局势下不动摇,在千变万化的风险中不消失,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不枯萎,而且越长越大,越长越旺。
(一)积极分析市场环境以及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当前,我们面对产品同质化、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等现象,行业产能过剩等困难与挑战,企业必须抓住供给侧改革这个关键,精准掌握国家发展行情,努力促进现行产品快速向符合国家发展战略方向的高科技含量、高水准节能、高标准环保、高效益获取的新型产品升级,并且牢固树立“谁让客户信任,谁就将赢得市场”的营销理念,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实现产品的智能化、个性化、定制化,不断为广大客户提供质量更好的产品和更佳的服务。只有永不停步的转型升级,企业才能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和更高的产业效能,真正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积极引进计算机管理系统,使企业管理过程网络化
由于计算机基础设施的全面推进,使得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大量使用计算机,因此企业在进行企业的管理的同时,需要积极引进相关的先进系统软件,如对企业人员绩效考核的软件、财务现代化管理软件等。让企业的管理实际中,减少对于基础人工的使用,大量使用基础软件进行管理。企业不仅需要及时掌握相关的统计数据,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对相关人员或者职能部门进行处理或者奖励,同时还要及时对软件本身进行升级换代,不断适应企业发展变化的管理实际的要求,同时对于软件相关的管理人员积极引进与培训,满足企业对于软件设施建设的需要,保障企业在软件管理方面的能力与应用。
(三)积极改革组织结构,促使信息交流透明化
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更多的是金字塔型的构建,这样的组织结构管理等级明显,晋升渠道明朗,但是在信息的及时有效沟通上存在严重的延迟与滞后性,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的基本要求就是扁平化,管理者需要同时对多个部门的情况进行把控,及时高效的完成决策判断,同时组织前端的部门相互之间的沟通也更加高效直接,不需要进行相关部门的传递与再传递,实现了信息沟通的及时性,也方便企业的进行快速的企业政策变化与政策落实监督。同时在组织结构中,职能部门的职责更加专业化,相互之间的负面影响降低,各个职能部门之间不需要相互负责,而所有职能部门的领导者都只有一个,避免了领导者之间的相互沟通对企业实务建设的影响,提高了企业将信息与政策转换成为实际生产经营计划变化的效率,提高了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四)积极进行企业流程再造,实现“互联网+”转型
全面深化企业的“互联网+”的模式转型,让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彻底的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首先改变企业以前生产模式中的先生产在销售的模式,转换成为定制型生产与订单型生产。通过对于消费者的需求的分析以及订单整理合理安排企业的生产计划,并将原料的购买、生产计划的安排、物流仓储、资金的支付与回收整理成为一个系统化的模式,对企业的生产进行流程改造。同时企业也需要依托互联网的分销手段,积极进行网店以及线上渠道的建设,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转化成为需求服务满足型转换,实现企业灵库存零欠账的现代企业经营目标。同时企业需要积极的与相关的政府部门进行合作,推动政府对于企业互联网转型的支持,提高企业在互联网转型建设实际中相关技术、政策的支撑,实现企业与政府的协同,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升级。
(五)积极引进管理人才,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
有了一支优质、优秀的人才队伍和复合型人才方阵,就有了企业明天的希望。企业在经营管理实务中,需要树立全面经济管理的理念,提高企业管理层对于经济管理的认识。同时企业需要积极引进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首先是对在企业内部提拔相应的管理人才,这些人才不仅熟悉企业的生产管理实际,同时对于相关事务具有于一定的业务能力,可以更加高效的投入到管理实际中去,提升管理水平。同时企业也可以挖掘同行业相关的管理人才,这些人才不仅熟悉竞争的情况,同时熟悉行业实务,可以更好的进行市场化的改革与管理,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还有就是企业需要积极注入新鲜血液,需要进行高校以及社会招聘,高校学生具有良好的理论经验在进行相应的一线技术培训之后,可以快速的投入到一线管理实际中去。社会其他行业管理人员可以带来新的管理理念,促进企业管理阶层的管理意识升级与融合,实现企业管理的实战化、专业化升级。同时,企业还要特别注重对人才的人性化关怀,真正使人才在关爱中对企业生情,在企业中生根,永远为企业自发其力。只有这样,新常态下的企业道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远,越走越强!
篇8
关键词 现代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前言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形成,正在逐渐影响我国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生产离不开财务管理,一个发展前景好、综合竞争力强的企业,必定有一个现代的财务管理制度在作支撑。我们只有充分了解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达到了何种水平,才能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企业实施现代财务管理的意义
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而现代财务管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而出现的一种科学的经济核算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否获利,是在财务白标中展现出来的,科学的现代财务管理对企业有效地利用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有着重要意义;最重要的是资金的合理利用,使资金进行的投资实现回报利益最大化,有利于企业及时发现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现代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经营决策不协调直接决定现代财务管理的优劣
现代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时,应紧密结合现代财务管理的经济信息共享与效益功能。但是在现实操作中,某些企业的决策层习惯认为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只是其管理的一个部门而已,只需照章办事即可。这就让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失去了作为眼睛与鼻子的作用,就不能为企业决策层提供有效的财务状况、运营的成本、利润的分配、税金的缴纳及市场运行情况相关数据分析;如果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决策领导那里,就会对企业的决策产生影响,容易造成决策严重失衡,最后导致经营生产偏离市场,最终给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
(二)工作人员分配不合理
由于工作分配不合理,造成财务工作人员一人担负多个职位的现象,这将会导致财务管理权力过大,加大了企业的发展安全风险。还有一些企业,财务管理存在大量的任务没有人做过,对于一些重要的工作任务没有按时完成,严重影响了财务工作的效率,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企I财务部门对具体财务任务缺乏明确的制度规定,对部门人员的分配不合理。在财务出现问题的情况下,找不到具体的责任承担者,无法追究个人的责任。
(三)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财务管理意识淡薄的首要表现为企业管理层在处理各种经济活动和财务方面的事务时,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断进行决策,对于财务人员提供的投资风险预测及财务报表没有进行认真分析,随意性较大。另外,现有部分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不能在企业管理中有效发挥参谋作用,对业务能力的灵敏度和分析不够,不能通过会计信息真正反映经济活动,不利于公司决策层作出决策。有些会计人员甚至存在道德问题,为了个人利益,不顾企业利益,最终导致公司利益受损。
四、解决并完善企业现代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在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有创新理念,并从心里树立对于现代财务管理的新制度
逐步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现代企业要有独立的财务管理能力,建立现代化的财务制度,就能及时规避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高风险,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及时适应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当今社会,信息化建设的脚步在不断前行,信息技术已经成功地应用在现代财务管理领域。要迅速、全面、准确地收集财务方面的信息,需要及时掌握现代财务管理理念,这样才能改善企业的经营局面,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如鱼得水。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知识的学习,并持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应树立科学发展观,保证企业的健康有序成长。现代财务管理要求企业逐步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因为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下,企业不能盲目追求利润。任何事业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收益和风险并存,帮助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规避市场中的不利因素,就是现代财务管理的魅力所在,从事现代财务管理工作的企业财务人员应该增强风险意识。
(二)现代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现代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为提高现代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而对相关人员展开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企业要坚持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首先,企业应在财务管理人员的任用上严把关,选择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加入企业,这对企业的发展大有助益。而注重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可以快速增强现代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职业道德。
(三)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抗风险意识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竞争的不断升级,财务管理风险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面对各种经济信息与会计信息时准确进行分析,并筛选出有效的信息,以协助企业管理层作出抗风险的决策。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在企业面临多种不利风险与复杂的市场博弈时,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
五、结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要提高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只有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来规范财务管理,而且要进行多方面考虑,注重科学实施财务管理策略,让企业积极适应现代财务管理的需求。对于参与现代财务管理的人员有效地进行培训,逐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要避免因为一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疏漏,给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情况。所以,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培养高素质的现代财务管理人才刻不容缓。只有解决了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企业的经营生产才能得到迅猛发展,才不会因为财务出现状况而停滞不前,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一帆风顺、欣欣向荣地发展。
(作者单位为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张金鑫,吴意,雷江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3(03):116-119.
[2] 孙鹏,王巍.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6(10).
[3] 林玉英.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2).
[4] 张扬,董养利.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初探[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 2016.
[5] 王玉,雷新途,邓启明.资产专用性、声誉与企业财务契约自我履行:一项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 2016.
篇9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重要性;现状;提升措施
现代企业管理已经成为了一门体系完善的独立学科,它包括众多的内容,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财务管理。因为财务经济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只有在充足、稳定、安全的健康财务经济状况下,企业才能不被市场竞争所淘汰,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因此,展开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探讨与研究就具有重要的作用意义。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含义与重要性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含义
财务管理是指基于一定的法律法规,在一定整体目标的指导下,关于企业资产的购置、资本的融通和经营中现金流量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对于改善企业经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组织企业财务活动的视角看,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了资金的筹集、资金的投放与分配等内容。从处理财务关系的视角审视,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了诸多复杂的关系,涉及企业与债权人、债务人、投资人、受资人、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等等。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功能上来讲,它一是能够对企业的资金进行有效管理,二是能够对企业生产运营成本进行管理控制,三是能够对企业的生产运营进行监督控制,这便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三大基本功能。因此,通过财务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对资金的科学分配,确保资金合理、高效运转,为企业市场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指导与支持;在保障企业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的前提下,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盈利;监督企业合法、稳定生产运营,这对于现代企业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如今,我国市场体制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完善,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并逐渐与国际接轨,不少企业的思想与眼界因此变得更为广阔,已经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含义与地位有了一定的认识,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推广实施企业财务管理,但由于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经验,所以实施财务管理的成效还并不是非常令人满意,其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财务架构不尽合理
如今,现代企业的结构已经较为复杂,早已脱离了“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的任何一项内容当中,我们都可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人员构架,这相当于是企业管理实施的一个基本体系,就财务管理而言,一套完善的管理构架,可以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质量与敏锐度。但当前很多企业却还不具备完善的财务架构,在财务构架的建设方面显得不尽合理,还有的甚至就根本没有明确的财务构架,要么分工混乱,要么就只是简单的记账、算账和报账,难以发挥出财务管理在企业生产运营中的功能作用。
(二)费用与资产管理不完善
费用与资产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对象,它对企业整体的财务经济状况具有很大的影响,决定着企业财务资金使用、运转的合理性与效率。但从当前的很多企业来看,他们还并没有形成对费用与资产的完善管理体系,如费用的使用开支没有规划性,费用审批不规范、账款结报不及时,发票不规范等等,还有就是对资产的管控力度较弱,容易出现资金回收困难、库存控制不合理、资产闲置浪费等情况。
(三)事前预算与事后分析不到位
事前预算与事后分析是企业财务管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对企业的成本控制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很多企业在事前并没有认真采集、汇总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预算编制存在严重的随意性主观性。事中也没有进行管控,对于预算的落实情况并不重视,完全失去了预算编制的意义。事后没有完善的预算编制、实施考核指标,不能进行科学全面的总结、分析,难以发现和改进存在的问题,不能将财务管理联系到企业的宏观决策层面上来,这极大的降低了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有效性,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三、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质量与有效性的措施
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它决定着企业的财务经济状况与核心竞争力,影响着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与发展。如今,我国的市场体制越来越健全、越来越开放,企业的数量大幅度增长,并逐渐与国际接轨,这一方面给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但另一方面也加剧了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下实现长远的生存与发展,我国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自身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有效性,保持健康的财务经济状况,以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质量与有效性的措施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组织构架
企业要想提升自身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有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善财务管理组织构架,以完善的组织构架来支撑财务管理工作的运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必须要对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岗位等进行梳理,将责权明确到个人,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工作岗位与责权体系,在此过程当中必须要注意权力制衡的问题,即确保各个岗位之间存在一种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关系,虽然在具体的工作事务与责权上要尽量独立,但是在逻辑关系上却要存在制约性,这样才能确保财务管理构架稳定、高效、安全运行。另一方面,要提高财务管理部门在企业整体当中的组织地位,发挥出财务管理的宏观战略作用,加强其他各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让财务管理部门能够随时掌握和了解其他各部门的财务收支情况,以便进行动态的调控,同时其他部门也能够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各种参考信息,让财务管理部门更加了解企业的生产运营情况,这可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二)加强费用与资产管理
企业要完善自身的基础费用管理制度,对日常开支规划、费用审批、账款结报、发票等实施规范化管理,不能随意为之。另外还要着重加强对自身资产的管理,资产管理包括流动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无形资产以及递延资产管理。在资产管理中要破除只讲满足需要,不讲采购成本和资金占用的观念。要树立低价少储的观念,使得储备的物资既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又要节约占用资金。要抓好固定资产的管理,避免资产的闲置与流失,同时盘活闲置资产,使其保值增值,并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要重视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的形象与信誉,是给企业带来效益的重要保障。要树立极强的经济意识,让企业的资产活起来,流动起来。
(三)加强财务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管理是降低企业财务经营风险的主要手段,因此企业要制定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并且要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整个过程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企业预算管理目标的可行性。预算目标的制定必须要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脱离企业发展战略的预算是没有实质意义的,因此企业在制定预算目标时一定要对企业的现状进行细致的分析;二是加强企业预算的执行力度。企业要从事前、事中、事后等环节入手,加强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保证企业的经营活动纳入到规范的预算审批流程中,对于超出预算编制的原因进行详细的说明;三是加强预算的事后考核。严格考核不仅是为了找出问题,分析原因,而将预算指标值与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进行比较,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并对员工实施公正的奖惩,从而激励员工共同努力,最终快速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人才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核心保障,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而言,企业应当重视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培训、教育等方式,来让他们学习到新的知识、新的专业技能,以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有效性。在培训教育中,企业不仅要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在财会等专业领域方面具有深厚的知识、技能功底,同时还要让他们掌握与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障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合法有序开展,最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还应当具备一定程度的信息化知识能力,以适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向信息化方向的不断发展,这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有效性提升来说作用非常重要。
四、结语
财务管理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因此企业必须要重视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不断提升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有效性,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保障自身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骆晓宇.财务管理对于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5).
[2]马超侠.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对策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1).
[3]欧阳征,陈博宇,邓单月.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5(10).
篇10
关键词:财务管理 问题分析 改善措施
一、传统财会信息管理中的问题
传统财务管理的症结就是在管理中缺乏信息沟通,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在逐级上报和管理中往往会出现一定的遗漏和错误,引起此类问题的主导因素如下:
1.企业的内部机构混乱。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都会设置内控机构,但是财务管理中的制度与内控机制、结构往往存在一定的矛盾,此时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就容易导致审计工作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使得监控、考核等不能落实,最终导致了财会信息的失真。
2.人员管理措施薄弱。人员管理是信息化管理重要基础,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如果没有科学的制度进行人性化管理,很难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最终会导致人员缺乏凝聚力,导致团队内部的信息沟通不充分,也会影响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与完善。
3.资金管理漏洞多。资金管理是企业正常发展与运营的基础,在传统财会信息管理中企业的资金管理往往缺乏整体性,因为管理模式的落后,导致各个部门间的资金调度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信息,使得管理者也不能在第一时间对资金的流动情况加以掌握,从而影响了财务管理对资金的有效支配与调度。同时企业资金管理中利润化的趋势明显,而对于不良资产的管理则偏弱,导致资金问题随着企业发展而激化,最终影响整个财务管理的实施效果。
二、传统财务信息管理产生问题的根源
1.管理层面多:财务管理往往是逐级管理,不同层次的财务信息是存在差异的,各种不同的业务会产生信息差异,直接经营者希望增加经营业绩提高效益,往往会利用隐蔽的方式来编造虚假的信息以便获得相关利益。所以在企业中财务的多级管理模式是容易导致财务管理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
2.信息滞后性:会计信息系统在传统管理模式中不能实时化的完成数据采集与汇总,因此信息形成往往有一定的滞后性,因为信息需要整理与统计,这就导致信息不能及时的得到统计,从而使得财务管理层所获得信息往往存在滞后性,这直接影响了管理效率提高。
3.财务管理的过程性:财务管理是一个过程化管理模式,不是在某一个点就能完成所有的财务工作,虽然可以汇总一个阶段内的财务信息,但是所有的财务报告是在财务人员确认、计量、分类、汇总后才形成的,所以财务信息是在财务人员处理后形成的综合性信息,因此在其中会参杂人为的经验与判断,也就容易导致信息中存在问题。
4.信息整合的动机不同:在管理中因为信息利用的方式与目的不同,企业管理中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和利用也存在不同,所以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动机不同,更不用说企业对外的信息披露了。因此在管理中针对财务信息的利用存在动机差异,多数企业都有扬长避短的心理,往往会披露或者汇总对企业自身有利的信息,从而造成了财务信息管理中的失真。
三、财会信息管理的现代化管理策略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经济发展,迫切要求企业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引入要求企业必须改变财务管理的模式,使之进入到信息化模式,需要企业的财务管理将会计准则、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有机的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创新内容与方法。综合财务现代化管理的策略总结如下:
1.强化内部沟通。信息管理的核心在于共享,也就是要建立无障碍的沟通,主要是消除内部沟通的阻碍进而消除财务管理中的孤立信息,因为不同管理层次中的信息沟通往往存在差异,所以孤立的信息大量存在是影响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是现代会计管理的重要基础。在会计信息现代化管理中必须建立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各个部门对财务情况都应有所了解,这样才能促进信息化的构建和完善。在现代化信息管理实施中首先应促进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之间的有机沟通,进而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整合到一个系统中,保证各个部门获得的财务数据保持一致,并在宏观管理中实现针对性的资源调控,实现管理的效率提高。
2.强化内控机制。财会信息的透明度提高是整个信息管理效果提升的重要基础,因此在管理中应重视对内部控制的提升。现代化的企业财务管理应要求企业加强内控的机制,从而让各种财务信息可以在信息化共享中得以透明化,保证财务信息及时、透明、完整、准确,同时在内控的过程中提高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另外,在内部监控的实施中,也可进一步的提高公司各个部门的财务透明化,以此提高整个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的统筹效果,使得现代化信息管理在企业内部深入开展,也可从宏观角度提高集约化的管理力度。
3.强化软硬件基础。技术引入是信息化建立与强化的基础,企业管理中的财务信息化也必须建立在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要实现现代化的财务信息管理必须对软件和硬件水平进行全面提高,针对自身的特征选择合适的软件进行财务管理的系统升级,建立适应自身管理模式的信息化系统。另外,重视对硬件系统的建设,网络硬件、控制中心等硬件设备的构建会直接提高管理系统的管理效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财务管理的效果,也从某些方面降低财务管理的成本,保证了信息的质量、价值、效率等。
四、结束语
现代财务管理与传统管理相比必须具备更加透明的信息沟通环境,也必须克服传统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明确存在问题的同时,对问题的关键进行改善,转变思想、强化内控、升级系统,以此实现财务信息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从而获得更好的财务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益龙.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