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的工作难点范文

时间:2024-03-28 11:15: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的工作难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的工作难点

篇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开展,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根据市民的需求、国家相关战略发展的需要以及图书馆自身发展的促进下,开始了对自身的改造过程。在这进程中,我国图书馆的经营范围以及经费来源等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过去的图书馆功能单一,往往只提供资料借阅这一服务,而现代的图书馆除了这一功能外,往往兼具学术交流、信息共享等功能,而且许多地区的图书馆往往担负着地区内部的信息交流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重大任务。同时,在以往,公共图书馆的经费来源十分单一,基本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拨划经费。随着改革的不断进行,公共图书馆的经费来源逐渐得到扩展,目前主要有财政补助收入、经营性收入以及服务性收入等。因此,如何对公共图书馆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以及难点进行清楚认识,并且在工作中尽快解决,就成了公共图图书馆发展的一大问题。

一、公共图书馆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

1.图书财务机构的独立性不强

在这一点上,济南图书馆很有预见性地从本世纪之初开始便着手进行了独立性财务管理的探索。济南图书馆的管理方坚持这样的一个理念:图书馆的财务机构应该独立于行政制度之外,应该直接受图书馆的管理方的领导。然而,许多地区的图书馆的财务机构往往由于体制的原因,除了受到图书馆管理方的领导,往往还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造成了其财务的不独立性,严重制约了图书馆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使得财务工作的公开、公正等特性都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2.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道德素质不达标

这一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首先,第一方面是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许多图书馆的财务人员都是依靠一定的“裙带关系”进入工作的,许多人在此前没有相关的财务管理工作经验,对于这一岗位的胜任存在很大程度的困难;另一方面,许多财务人员在的道德素质有待提高,私自挪用经费、损公肥私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许多财务人员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往往配合一些外部人员“做假账”,严重损害了图书馆财务报告的基本作用。使得外界对于其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长期以往会摧毁公众对于图书馆财务管理的信心。

3.财务监督体系不完整

尽管一些地区对这一问题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充分意识到,例如济南图书馆。其在进行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时,建立了严密的财务监督管理体系,使得图书馆的每一笔资金的进账、用途、经手人等有有明确的记载,同时对济南图书馆的所有资产进行了严格而又细致的审核,确保公共资产不受侵害,另外,其建立了完善的审核部门,对图书馆的每一笔预算、每一项经济活动的财务报告都进行审核,对其真实性负责。但是许多地区在意识到财务监督体系不完整这一问题后,其往往不是想办法“疏通”,而想办法将缺口“堵”起来。这样的“治水”方式治标不治本,对于图书馆的财务管理工作没有任何好处。

4.对财务管理观念认识不到位

尽管中央部门多次发文要求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重视对图书馆的财务管理工作,地方上也确实根据中央的相关要求来做。但是许多地方存在着“人浮于事”的情况,使得许多地区的图书馆的财务管理部门对于财务管理的认识不到位,其往往对于账目只记录流水,使得当地的图书馆的财务管理工作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发展。

二、解决图书馆财务管理问题的几点建议

1.增强图书馆的财务管理机构的独立性

增强财务管理机构的独立性,是任何一个单位以及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一点上,济南图书馆的做法尤其值得效仿。其通过政府发文的方式,使得其全市大大小小的图书馆的财务管理机构解除了与政府部门的“隶属”关系,至此,财务机构只接受图书馆管理方的领导,其所受的外界干扰大大减小,使得其能够一心一意地做好图书馆的财务管理工作。同时,济南图书馆的财务管理部门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加强了对图书馆的各项经济活动的统筹工作,对图书馆的每一笔资金的动向进行实时监控。使得济南图书馆的财务变得更加公开、透明,其经济活动也更加合理、合法。

2.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道德水平

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道德水平永远是促进一个单位甚至是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这一角度上来讲。济南图书馆的做法可谓是全国首例:一方面,济南图书馆通过政府方面的牵头,使得其与一些高等院校进行了合作。图书馆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甚至是工作岗位,而高等院校为图书馆的财会人员提供一个“回炉重造”的机会以及条件,使得财务人员能够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更好地服务于图书馆的财务管理工作;而对于其道德水平,笔者认为,一方面,在招聘时,对应聘者的基本素质进行考核,不达标者坚决不予录用,同时,对于已经在岗的工作人员,应该建立一个全方位的道德评价体系,一旦发现有因道德品质造成了工作疏忽甚至是事故,立即开出,决不姑息。

3.建立完整的财务监督体系

光靠图书馆方面自身进行改革是难以有所成效的。因此,完整的财务管理监督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笔者在上文中提及的济南图书馆的财务监督体系就是一个可以学习的案例。同时,在济南图书馆的方法之外,还可以邀请社会各界的民众以各种监督方式对图书馆的财务管理进行监督,使得一些漏洞和疏忽之处无所遁形。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样的方法一方面能够促进图书馆的财务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也能够调动起市民的监督意识。

4.提高对财务管理观念的认识

其实,这一建议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从政府层面以及图书馆的管理方来说,其在“高处”,应该对财务管理观念的重要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其应该以重视程度来促进下级部门对财务管理观念的认识;另一方面,从图书馆的财务管理机构的角度来说,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相关从业人员应该对财务管理观念的认识更加深刻。双管齐下,以意识层面的重视来促进工作的开展,以主观意识促进客观的发展。

篇2

一、办事处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

西城街道办事处农经站现有三人上班,其中一人为站长;就农村财务管而言,一人为“村帐乡代管”(现按要求全市推行农村财务委托制)的会计,一人为出纳(主要管理帐户和单据)。从2003年起全市要求实行“村帐乡代管”,做到每季度做帐一次,并在每次做帐结束后由办事处农经站打印好财务公开表,在各村进行公布。通过一年多的运作,使全办事处的农村财务管理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改善,广大农民对本合作经济组织的财务状况已有了基本的了解,并能较好的实施自己的民主监督权,减少了因农村财务问题引起的上访案件。通过实施村帐乡代管,真正做到了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现在,全办事处绝大数干部职工和农村基层工作人员已经认识到开展并实施好这项工作的好处,正在积极创造条件实施村(社)财务委托。但是,也发现在农村财务的管理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尽管上级的规定和要求都很明白,但办事处的个别领导和部份村“两委”主要干部不把村(社)会计委托工作当作一回事,有个别人员还千方百计横加阻拦,人为地加大了工作顺利推进的难度。因而造成已经制定的各种制度在有的地方不能完全落实,致使在整体范围内制度执行不是很好。

2、财务管理不规范。由于制定出的制度在一些地方执行不好,形成了财务管理的诸多漏洞。如有的地方以白条收费并且对收取的款项采取不入帐而截留收入;有的地方不按制度规定采取现金结算,对超出备用金的部份现金也不及时存入银行,在开支上把钱用了再说,造成无法开展事前监督;有的地方出现上级下拨的专项资金没有对口用在规定的用途上,而是将其挪作他用;有的地方的财务人员丧失原则,对集体资金采取未批先支,迫使审批人员对一些不太符合规定的开支无法拒绝支付。

3、财务公开有待进一步完善。有的地方民主理财组织还未健全,出现财务监督缺位;有的地方对财务公开流于形式,没有将财务收支逐笔公开,形成事实上的假公开。

4、财务人员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部份农村财务人员对业务工作不熟悉,有相当一部份完全是新手,甚至不知道财务工作应该怎么做才好,致使农村财务工作难以在整体范围内达到规范化;有相当一部份村民主理财小组的成员不知道农村民主理财工作应该做些什么事情,要么认为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对于农村财务管理来说有“无尚大”的权力,不管财务制度的规定和实际情况,一味与村“两委”对着干;要么认为民主理财小组的设立是流于形式,对农村财务不实施监督,失去了民主理财小组应有的作用。进而造成有的地方的农村财务无法做帐和公开、有的地方的农村财务疏于监督,严重影响的农村财务管理和公开的质量。

5、财务档案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就调查了解的9个村(居)委中,财务档案立卷归档管理较好的有4个,只占44%;有的村(居)委的财务档案完全就象堆乱纸一样的堆放着,根本就不是什么档案,这很容易造成财务档案的丢失,致使财务档案失去连续性,进而影响相关经济活动的继续开展和经济纠纷的顺利解决。

二、听到的呼声和要求

1、加大推行农村财务“委托制”的工作力度。由于目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农民群众在知道农村财务管理“委托制”的好处之后,纷纷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工作部门加大农村财务管理实施“委托”的工作力度,以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加强培训。每年针对农村财务人员、村(居)委主要领导、民主理财小组人员举办专门的培训班,以提高他们管理和监督农村财务的素质和能力。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领导要认真听取群众对农村财务管理的要求和意见,加强对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学习,提高对农村财务会计“委托制”的认识,加强对实施农村财务委托制的领导,强化实施农村财务委托的措施,按照已经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搞好农村财务的委托,规范全市农村财务的管理。切实杜绝不合规、不合理的各种开支,将农村集体资金用在“刀刃”上,使有限的农村集体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乡镇、办事处的领导要把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提到政治的高度摆上日常工作的重要议程,做到亲自过问,督促相关部门按照职能职责做好各自的相应工作。

2、推行农村财务管理电算化,切实加大村(社)会计委托的工作力度。

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行村(社)会计委托制切实加强财务管理的通知》(府办发[]102号)对农村财务实行委托,由乡镇、街道办事处农经站专人农村财务,是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的有效办法和具体措施。对农村财务实行电算化管理是推进农村财务委托的进程,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举措。因此,各级要把推行农村财务管理电算化,作为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搞好农村财务管理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抓实,这样才能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否则农村财务的管理将会形成由混乱到理顺到规范再回到混乱的怪圈,使农村财务管理永远也无法达到规范的要求。只有对村(社)财务实行了电算化管理才能做到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并使其长期坚持下去而避免再次出现混乱的现象,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3、规口管理专项资金。

对所有属于村(社)集体的资金,包括上级相关部门下拨的各种专项资金都纳入财务帐内核算,形成一个漏斗下;实行银行帐户结算和管理,杜绝现金结算,保证各种农村集体资金的安全运行和合理运用,便有限的集体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4、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财务民主理财机构。

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批转市农业局关于做好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工作的请示的通知》(川府办发[]98号)的要求建立健全民主理财机构及其相关管理制度。加强民主管理,促进农村民主理财工作的规范化。并按照全市统一明确的农村财务公开的时间、内容、程序和方式搞好农村财务的公开,做到每笔开支都进行详细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提高民主理财的质量。

篇3

一、西街道办事处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

西城街道办事处农经站现有三人上班,其中一人为站长;就农村财务管而言,一人为“村帐乡代管”(现按要求全市推行农村财务委托制)的会计,一人为出纳(主要管理帐户和单据)。从2003年起全市要求实行“村帐乡代管”,做到每季度做帐一次,并在每次做帐结束后由办事处农经站打印好财务公开表,在各村进行公布。通过一年多的运作,使全办事处的农村财务管理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改善,广大农民对本合作经济组织的财务状况已有了基本的了解,并能较好的实施自己的民主监督权,减少了因农村财务问题引起的上访案件。通过实施村帐乡代管,真正做到了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现在,全办事处绝大数干部职工和农村基层工作人员已经认识到开展并实施好这项工作的好处,正在积极创造条件实施村(社)财务委托。但是,也发现在农村财务的管理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尽管上级的规定和要求都很明白,但办事处的个别领导和部份村“两委”主要干部不把村(社)会计委托工作当作一回事,有个别人员还千方百计横加阻拦,人为地加大了工作顺利推进的难度。因而造成已经制定的各种制度在有的地方不能完全落实,致使在整体范围内制度执行不是很好。

2、财务管理不规范。由于制定出的制度在一些地方执行不好,形成了财务管理的诸多漏洞。如有的地方以白条收费并且对收取的款项采取不入帐而截留收入;有的地方不按制度规定采取现金结算,对超出备用金的部份现金也不及时存入银行,在开支上把钱用了再说,造成无法开展事前监督;有的地方出现上级下拨的专项资金没有对口用在规定的用途上,而是将其挪作他用;有的地方的财务人员丧失原则,对集体资金采取未批先支,迫使审批人员对一些不太符合规定的开支无法拒绝支付。

3、财务公开有待进一步完善。有的地方民主理财组织还未健全,出现财务监督缺位;有的地方对财务公开流于形式,没有将财务收支逐笔公开,形成事实上的假公开。

4、财务人员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部份农村财务人员对业务工作不熟悉,有相当一部份完全是新手,甚至不知道财务工作应该怎么做才好,致使农村财务工作难以在整体范围内达到规范化;有相当一部份村民主理财小组的成员不知道农村民主理财工作应该做些什么事情,要么认为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对于农村财务管理来说有“无尚大”的权力,不管财务制度的规定和实际情况,一味与村“两委”对着干;要么认为民主理财小组的设立是流于形式,对农村财务不实施监督,失去了民主理财小组应有的作用。进而造成有的地方的农村财务无法做帐和公开、有的地方的农村财务疏于监督,严重影响的农村财务管理和公开的质量。

5、财务档案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就调查了解的9个村(居)委中,财务档案立卷归档管理较好的有4个,只占44%;有的村(居)委的财务档案完全就象堆乱纸一样的堆放着,根本就不是什么档案,这很容易造成财务档案的丢失,致使财务档案失去连续性,进而影响相关经济活动的继续开展和经济纠纷的顺利解决。

二、听到的呼声和要求

1、加大推行农村财务“委托制”的工作力度。由于目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农民群众在知道农村财务管理“委托制”的好处之后,纷纷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工作部门加大农村财务管理实施“委托”的工作力度,以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加强培训。每年针对农村财务人员、村(居)委主要领导、民主理财小组人员举办专门的培训班,以提高他们管理和监督农村财务的素质和能力。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领导要认真听取群众对农村财务管理的要求和意见,加强对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学习,提高对农村财务会计“委托制”的认识,加强对实施农村财务委托制的领导,强化实施农村财务委托的措施,按照已经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搞好农村财务的委托,规范全市农村财务的管理。切实杜绝不合规、不合理的各种开支,将农村集体资金用在“刀刃”上,使有限的农村集体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乡镇、办事处的领导要把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提到政治的高度摆上日常工作的重要议程,做到亲自过问,督促相关部门按照职能职责做好各自的相应工作。

3、规口管理专项资金。对所有属于村(社)集体的资金,包括上级相关部门下拨的各种专项资金都纳入财务帐内核算,形成一个漏斗下;实行银行帐户结算和管理,杜绝现金结算,保证各种农村集体资金的安全运行和合理运用,便有限的集体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4、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财务民主理财机构。按照《南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批转市农业局关于做好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工作的请示的通知》(南川府办发[20**]98号)的要求建立健全民主理财机构及其相关管理制度。加强民主管理,促进农村民主理财工作的规范化。并按照全市统一明确的农村财务公开的时间、内容、程序和方式搞好农村财务的公开,做到每笔开支都进行详细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提高民主理财的质量。

5、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农村集体财务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适应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层层安排培训经费,对下一级农村财务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做好村级财务人员、村级“两委”负责人、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三个层次中与财务相关的人员的财务培训,以提高其素质和工作能力。

6、加强农村财务审计,严肃财经纪律。乡镇、办事处农经部门要按照业务部门的要求和安排,做好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工作,并对审计的情况及时向群众公布;对查出的问题要按照财经纪律和相关制度的规定予以严肃处理,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达到查处一件教育一片的效果,促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进程。

财务调研报告(二)

中小企业财务状况

(一)调查的内容

我们将企业的财务人员设置、帐册设置、核算状况等作为主要调查内容,具体包括1、财务人员设置情况,包括:

1、岗位设置状况,是否设有总账、出纳、保管。

2、人员素质情况,包括是否有专业证书、是否专职等。

3、账册设置情况,包括设置是否齐全,记载是否及时,账账、账证、账实是否相符。

4、成本核算是否准确、真实。

5、抽查主要原材料、产成品、现金是否与账面相一致。

(二)调查的结果

在调查年销售额300万元以下的50户中小企业中,

1、岗位设置不全,或不规范的40户,占调查户数的80%

2、账册设置齐全32户,占调查户数的64%;记载及时,或基本及时的20户,占调查户的40%;帐实相符5户,占调查户数的10%

3、成本核算准确、真实的15户,占调查户数的30%。

4、盘存主要原材料、成产品、现金与账面相不一致45户,占调查户数的90%.通过这次调查,发现有90%以上的中小企业纳税人在财务上存在问题。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

调查的结果是令人吃惊的,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的?

一是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态势。部分纳税人产生了重生产经营管理,轻财务核算;重营销队伍建设,轻财务人员培训。少数纳税人文化层次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欠佳,不能按照《征管法》和税务机关的要求建账,主观随意性太大,收支无发票,收入随意报,记账的业务只是非开票不可的业务,有的记账只是形式主义,为了应付税务机关。

二是财务人员、办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新办企业不断增加财务人员紧缺,老会计有一定水平,但一人代几个单位的帐,时间上不能保证;新会计不是缺理论知识,就是少实践经验;更主要的原因是企业是老板,工资由老板发,不听老板的就被炒鱿鱼,所以会计只能根据老板提供的票据“做账”、“圆账”。

三是税务部门管理不到位。税务部门特别是管理部门由于工作的千头万绪,疏于对纳税人的财务管理,不能按照征管法的要求加强税收征管,部分税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遇到问题不是很好地对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以整改,而是回避矛盾,将纳税人存在的问题私自消化。在系统内部,对税务人员的执法责任追究重于书面与形式,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税务人员思想上产生麻痹,得过且过的观点左右了少数人的执法行为。

四是现行法律法规对纳税人未按规定建账的处罚较轻。对纳税人未按规定建账的处罚,征管法第六十条第二项规定,纳税人未按规定设置账簿、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如纳税人偷税数额较大,而故意销毁或隐慝账簿凭证的,税务机关最多也只能给予纳税人罚款一万元。

五是现行财税法规对财务不健全缺少切实的、有效的、统一的界定方法。有的条文只是把“账证不全”、“不能准确的核算销项税金、进项税金、应纳税金”笼统的称作财务不健全,但具体的什么叫做“账证不全”、什么叫“不能准确的核算销项税金、进项税金、应纳税金”没有完整的、清楚的、统一的,操作性强的量化的标准,计算的规范尺度,“不全”、“不能准确”应达到的程度是什么,让人感到模糊不清,财务状况是否健全难以界定且费时费力,税务管理人员无法把握财务不健全的“度”,客观上造成税务人员疏于对这类问题的管理。

三、加强管理的思考

切实加强中小企业纳税人会计核算与账册管理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已迫在眉睫,经过思考,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税法宣传。坚持日常宣传与宣传月宣传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的税法意识,使广大公民牢固树立依法纳税、诚信纳税和偷税漏税违法的观念,让纳税人心中有“税”,明白“诚信纳税”与“诚信做人”一样重要,明白“诚信纳税”与“商誉”一样的有价值。在日常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税法宣传,通过会计例会、业余税校等阵地进行经常性税法宣传,通过纳税评估、涉税事项调查等进行专项辅导,促进涉税专业人员专业知识提高。通过税法宣传教育,使中小企业业主明白从“诚信做帐”开始“依法诚信纳税”。

二是强化办税人员的培训管理。办税人员是联系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桥梁,是税法宣传声音的传播者,是决定征管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应以办税人员管理为突破口,实现诚信做账意识的增强。

1、建立办税人员档案,成立办税人员协会,明确分片办税负责人,通过自律组织,交流工作体会,提高业务。

2、加大管理力度,坚持办税人员例会制和考核制,定期进行活动,宣传税收政策法规和税收征管工作要求。建立《办税人员考核登记簿》,重点考核财务核算水平、日常工作能力、工作业绩,通过日管、纳税评估、涉税调查来综合评价。

三是严把认定关。税务认定中涉及到对账册、凭证管理的有一般纳税人预认定、正式认定、年检和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等,在各种认定、年检、鉴定中,要严格把关,不能迁就,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不符合规定不能让其过关。

四是减少责任区人员“不务正业”的时间。税务部门的绝大部分工作都会落实到基层管理分局,责任区的管理人员更千头万绪,经常要应付各种学习、考试、检查,不断要写小结、写心得、写信息、报报表,不但要管理、评估更要搞创建,每月到责任区巡查的时间一般不超过5个工作日。因此上级部门必须保证基层管理人员到责任区的时间,每月最好不少于12个工作日。

五是加大评税、稽查力度。纳税评估是管理的重要方面,在评估中发现账外经营、做假账一定要移交稽查部门处理;在稽查中发现做假账故意偷税的建议处于二倍以上罚款。

总之,切实加强中小企业纳税人会计核算与账册管理已迫在眉睫,但谁也不能指望一夜之间有个多大的变化,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全”,就是要求纳税人设置全总账、出纳、保管岗位,设置全相应账册;

篇4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9-0120-02

近些年来,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提高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弥补了传统核算方式的不足,适应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等。由此可以看出,在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成本核算工作的分析与研究,明确其工作难点,根据医院管理工作的要求,制定有效的成本核算措施,以此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确保其可以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1 医院成本核算的概述

1.1 定义

医院成本核算主要就是借用工企业核算方式,根据医院财务规章制度,对医院医疗服务中消耗的物质、劳务报酬、支出费用等进行核算,其主要作用就是对医疗成本消耗进行考核。成本核算可以为财政预算补偿卫生事业经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是体现医院质量管理与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1.2 特点

1.2.1 核算项目较多,核算难度较大

医院服务项目非常多、技术更新快、病种非常多、成本变化快,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导致成本核算工作非常复杂。再加上我国大型医院一般均是公立医院,因为其历史因素,一直以来医院投入都不计成本,产出不计效益,导致医院经营管理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统一性、规范性,致使医院成本额在核算、数据信息应用等方面基础较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成本核算工作的难度。

1.2.2 核算方式多样化

医院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体系,其主要由不同学科与有关保障单位共同组成,每一个学科或者保障单位均因为专业的不同,导致成本内容与表达方式各不相同,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存在着很多的方式。最初,医院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节省消耗,实现奖金的合理分配额。这是一种典型的“算成本,为奖金”的思维模式,缺乏对成本核算整体功能的考虑,只是发挥了节省消耗的作用。

1.2.3 成本项目多变,并且具有不确定性

医院医疗技术服务和企业与商品生产不同,具有独特的性质。每一所医院的医疗服务均会因为其自身情况的不同有所差异,进而导致其成本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即使是同一种疾病对不同的病人而言,因为诊治方式、病情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其产生的医疗成本也是不同的。除此之外,在诊治过程中,新技术与新诊治方式的应用,对医疗成本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医疗成本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在各医院之间也不具备可比性。

2 医院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2.1 成本核算意识不强

在医院成本核算工作中,成本核算意识不强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成本核算是全院性质、全员参与的一项工作,离不开统一的协调与管理,需要医院领导予以高度的重视,这样才可以实现物力、人力、财力等方面的有效协调,保证工作的全面落实。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医院领导成本核算意识较弱,没有认识到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加之大部分员工也没有形成成本核算意识,导致相关工作无法落到实处,对医院成本管理工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极大的限制了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2.2 医院各科室使用费用不同

医院是一个庞大的机构体系,包括不同的科室,每个科室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的经费是不同的,因为各科室对实物使用与保管的不规范,致使成本核算和科室收入情况出现不一致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对员工月收入计算的不准确,导致工作绩效与分配结果出现不符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出现不负责的工作状态,经常出现一些医疗事故,不仅损害了医院的形象与利益,也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进而降低了医院经营管理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3 核算人员素质不高

核算人员素质不高对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全面展开有着一定的影响。就现阶段情况来说,我国医院中普遍存在着重医疗、轻管理的问题,一些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比较低,根本无法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有效开展,长此以往,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时候,必然也就忽视了成本核算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导致现有人员的知识体系陈旧,在开展具体工作的时候,依然使用传统方式,无法适应现代医院的发展需求,制约了医院的长远发展。

2.4 成本不合理

医院是一个庞大的消费机构,需要采购大量的医疗设备、药品以及其他确保医院正常经营的用品。就现阶段的情况而言,一些医院成本太高,致使其药品价格较贵,出现了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并且医院价格体系没有和市场经济予以同步发展,在确定药品价格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院的长远发展。除此之外,对于使用的医疗器械而言,因为其折旧时限的差异,致使一些已经超出折旧时限的医疗器械依然在使用,或者一些新购的医疗仪器根本就没有使用,而这些均是医院成本,加之管理不到位,存在着财务记录混乱的情况,导致成本核算工作难度非常大。

3 强化医院成本核算的对策

3.1 提高成本核算意识

在医院管理工作中,要想有效进行成本核算工作,就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成本核算意识,保证相关工作落到实处。医院成本核算工作与医院的生存及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开展具体工作的时候,医院领导一定要认识到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成本核算工作的宣传,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实施措施,提高成本核算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成立专门成本核算部门,安排专业人员开展工作,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建立职责明确的管理机制,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全面落实。除此之外,一定要调动医院各部门以及全体员工的参与积极性,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促进医院的进一步发展。

3.2 制定合理、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

因为医院科室较多,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为了更好的管理医院,必须对医院财务工作进行统一,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实现经营管理与计划财务的融合,展开统一的管理,这样不仅可以为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还可以节省一些医疗成本,有效实现了医院经营管理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3 提高核算人员的素质

提高核算人员的素质,是有效完成成本核算工作的主要手段。在现代医院发展的过程中,对工作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并且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业务技能与其他素质等。在医院成本核算工作中,一定要重视相关培训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业务技能,并且更新其知识体系,这样才可以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高效率,降低成本核算失误率,进而提高成本核算工作效率,实现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3.4 制定合理的成本核算体制

在医院经营管理中,成本核算是主要的构成环节,其是对财务工作的总结,只有加强各部门的协调,才可以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进而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行。针对日常成本计算而言,一定要重视分析与总结工作的展开,比如,医院需要购买大量的药品、医疗器械等,此时,就需要对其价格、性能、来源、使用情况等进行分析与总结,这样才可以为医院决策与成本核算提供可靠依据,进而保证了医院的长远发展。

4 结 论

总而言之,医院成本核算是医院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和医院发展与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加强医院改革,提高核算人员的素质,制定合理的核算体制,这样才可以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有序进行,实现医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柴湘蓉.浅谈新医改形势下完善医院成本核算的途径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2(1).

[2]王肖莉,马驯.浅谈加强医院成本核算 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J].当代医学,2011(21).

[3]董文清.探讨医院成本会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2(10).

[4]陶宁.浅谈企业医院成本核算管理[C].第二届航天医院管理论坛论文汇编,2010.

篇5

关键词:BT模式;地铁施工;施工管理;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U231+.3

引言

“十二五”期间,全国各城市地铁、轻轨规划线路建设里程将达到2600公里,建设投资规划额将达1.27万亿元。地铁工程建设成为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生力军,也由此带来新的矛盾,比较突出的如建设资金短缺、管理人才缺乏等等。为解决这些矛盾,新的投资建设模式也不断涌现,例如代建制、BOT模式、BT模式等。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表明,BT是一种灵活的融资方式,有利于政府缓解当前的财政资金压力,为完成既定的建设任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办法,然而BT模式下的建设管理工作也是一个新课题。下面以某地铁线工程为例,对BT模式下地铁工程施工施工管理及成本控制进行探讨。

1、工程概况

某地铁线工程线路全长约36km,其中高架段约16.9km,地下段约18.2km,过渡段0.7km。新建车站8座,其中高架车站3座、地下车站5座,设车辆段1座。该工程采用自建、委建、BT三种建设模式,其中BT项目部分由地铁公司作为发起人,进行市场公开招标,确定了BT项目的承办人。

该工程非BT项目部分包括线路两端两个地铁车站及约3km长区间的土建工程,其余土建、轨道以及全部设备、系统工程(车辆除外)均为BT项目范围。该地铁线路与多处大型交通枢纽无缝对接并下穿多处重要建构筑物,工程线路长、工期紧、实施难度大。

2、难点分析

2.1进度控制难点

该工程为某市运动会重点配套工程,由于前期工作推进困难、施工整体组织管理不力、机械设备及人力投入不足、资金保障不力等风险,都对工程工期控制造成严重影响。

2.2投资控制难点

根据BT合同约定,BT承办人成立独立法人公司作为BT项目的建设主体,负责投资、融资及建设管理,同时成立总承包部,负责自行承包项目的施工组织管理。设备系统等非自行承包工程则在政府相关部门及地铁公司监管下,进入公共平台进行公开招标。

BT项目公司的资金保障及融资风险、非自行承包工程招标风险、设计优化与变更风险、项目回购风险等都对工程投资控制带来极大风险。而且, BT方一旦无力继续投资,地铁公司还要承担无条件收回,继续完成建设投资的风险。

2.3质量安全控制难点

该工程复杂的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盾构机的选型与管理,盾构机穿越复合地层,深基坑施工,大模板、脚手架施工,降水处理及防水施工,施工机具及原材料的进场控制,施组方案的监督落实,BT承办方的内控管理效果等对工程质量安全控制也将是巨大风险。

2.4监管工作难点

理论上讲,地铁公司对BT项目只承担监管责任,但在监管过程中“什么该管”和“什么该放”,如今并没有准确的答案。鉴于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现状,真正成熟、有实力的BT承办人并不多见,目前关于BT项目的成功管理经验较少,地铁公司对于BT项目的管理深度亦难于把握,出于谨慎考虑,地铁公司确定中等强度监管的原则,并在实践中达成了地铁公司直接管理监理单位的共识。

该机场线工程的监理单位由地铁公司负责招标、管理和费用支付,按标段对施工单位实施监理,BT项目公司参与地铁公司对监理的考核。实际情况中,BT项目公司与总承包部基本采用“一套班子,两个牌子”的运行模式,BT项目公司为项目建设单位,总承包部为施工单位,地铁公司作为BT项目公司的业主,也是监理单位的合同甲方,如此错综复杂的关系造成了监理角色难于定位、监理工作难以开展、监理效果难以实现等困难。各参建单位若找不准各自定位,将给工程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

3、施工管理措施

该地铁线工程采用了自建、委建、BT三种建设模式,给建设管理带来极大困难。对于BT模式,虽然部分城市已有过类似工程,并且目前很多城市也在纷纷调研准备采用,但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并不多,究其原因:一是地铁线的BT范围和投资规模远超国内先例;二是地铁线BT项目要真正发挥BT特点,按照中等强度管理原则,通过明确界定责任,给予BT方更多自由。这对施工管理工作是极大考验,因此,我们更加重视发挥项目施工管理的作用。

3.1明确各管理小组的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在竞标成功之后,马上组建工程企业,它的主要职责就是加强管理,进行融资以及投资的业务,代表总公司按照当地的相关法律规定对其公司实施注册登记,假设出现各种问题将由这个当地的公司对其负责。任何公司为了明确其职权,提高工作的效率,都会在分公司设立执行董事,通常条件下,工程的承包经理是不参与政府工作的。同时,还应该设立工程的承包的经理部门,其重点的职能就是项目监管,在全程中一旦出现问题,他们要承担大部分的责任。在此基础上,还要组建工程项目总承包项目经理部,主要承担工程建设责任。在项目的接受的城市,其项目设立的投资公司以及承包工程的经理部门完全能够分开办公,同时假设是隶属于同一个机构而是两个不同的牌子也是能够接受的,需要注意的就是它们的权责不同,不能混淆。在通常条件下,部门下设办公室,财务部,安质部,物资部,合同计划部,工程部等等,特别注意的就是,财务部必须与上面的各部门分开设立,这是由于隶属的机构部门不同,那么所需要管理的财务的范围也就不尽相同,所以说务必要区分准确。需要强调的就是,公司的总经理、执行董事或者是董事是不允许有其他兼职的,这是为了更好地投入工作。

3.2 施工部门一定要具有专业性强、效率高的特点

需要注意的就是在工程的建设中,务必要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科学技术含量以及政府对工程的具体要求,根据具体的条件,建立一套适合的、科学的施工方案,用于建设,这样才能够提高施工的质量。对于工作人员的选拔,一定要选择最好、最适合的,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实力一级的队伍。这样无论从哪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项目都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步。对于管理者来说,首先应该将诚信工作做好,这样才能赢得更多的支持,同时还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马上就能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节省了工程的时间,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要想提高工作的效率,实行责任合同制,责任到家,哪里出问题,相关的负责人就要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因为竞标成功而放松警惕,不论是哪个团队负责,全部都要认真地对待,争取把项目做得最好,这样才能够赢得较好的口碑,值得广大群众的信赖,获得强大的市场占有率,从而取得更多的利益。

3.3将安全和质量作为工程管理的思想

BT模式的项目是以科学的管理理念为前提,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建设的过程中强调生命安全,在强调安全的基础上注重质量的提升,侧重于安全生产。适用BT这种模式的项目都是在经济十分发达的城镇,当然这里的交通运输是很紧张的,人口的密度也很大,同时BT项目的实施通常条件下会对本城市产生这样或是那样的制约,假设由于交通的问题发生了不可避免的事情,那么不仅对本单位产生重大的损伤,还会给本城市的经济以及人们日常的生活带来重大的损伤。所以,在项目竞标成功后,还存在着很多非常繁琐的事情,为此才会设立这样以及那样的部门进行不同的规划,同时还要将各项规划的内容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并送于相关的部门进行审核,这样才能够再出现问题的时候明确其责任,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质量的提高。

目前,项目承包机关以及总的承包机关为了能够将先进的技术、精准严密的施工管理应用到实处,特别成立了创优领导单位,在那里有专业的人员管理,根据全局的状况共同发号施令,其工作人员都有很强的专业知识,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保证工程的质量以及外形,同时对那些表现优秀的工作团队予以表扬,并颁发相应的奖项。这样才能够从整体上带动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组织全部项目的领导管理人员对新建成的建筑进行观赏研究,吸收引进其先进的技术,这样会有利益BT模式整体质量的提高。

4、成本控制措施

4.1完善组织机构,健全机制,强化全过程控制。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过程中,各业务部门要相互配合、加强联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确保责任成本控制系统正常运行,不断地完善和加强成本管理运作能力。同时加大成本管理的宣传力度,增强企业全员责任成本意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群体的敬业精神,切实增强全员责任成本意识,使得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实现成本控制的根本转变。

4.2严格按照计划成本目标值来控制生产要素(人、机、材)的价格,及时掌握建材市场的动态,合理确定专业分包、劳务分包、材料供应商等等。材料坚持“质量择优而买、价格择廉而购、路途择近而运”的原则,以降低成本;同时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争取材料直拨,减少中转环节,计算好经济库存,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匹次,并加快货物的周转,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人工费可以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并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按一定比例进行包干控制,做到节奖超罚。机械设备合理调度,在设备选型中,注意一机多用,如自有机械设备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的,结合市场行情,确定合理的机械租赁价格。

4.3控制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和消耗定额。材料方面,实行材料领用责任制,专料专用,包干控制的方法,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对经检验不合格或在运输过程中损坏的材料,应立即与供货方办理更换或退货手续,以免埋下质量隐患;加强现场管理,材料进场后应妥善堆放保管,避免二次倒运和损失浪费。人员方面,要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采取一切办法积极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搭配工人的数量,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减少工时浪费。机械方面,严格执行保养程序,减少不必要的修理费;配备技术素质高的机械手,开展机械设备责任制,把油耗和人为损失降到最低点,提高台班出勤率;对主要部件及其保养情况建立档案,便于尽早发现问题,分清责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4.4从技术措施上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做到少投入多产出,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提高经济效益。从质量、工期、安全中要效益,质量、工期、安全是建设工程的根本,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质量、工期、安全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出发点,是企业发展的支撑点。

4.5 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合理地精简和配置机构,有效地控制企业办公经费,加强计划管理,基本做到费用开支趋于合理化。

5、结语

BT建设模式是由国外引进的新型建设融资模式,实践经验少,行业相对不成熟,因此需要在项目运作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革创新、不断规范发展,逐步解决面临的问题,循序渐进地推广应用,使这种新型的项目管理模式在我国建设领域发挥优势、取得好的效果。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规定规范BT工程的建设管理。根据建筑法规定,监理单位由建设单位委托。BT项目中建设单位按理应为BT项目公司,但因为事实上存在BT项目公司与施工单位同为一体,若由BT项目公司委托,则使得三者之间产生利害关系,显然不妥。因此,还需要政府出台更为细致的规定,以明确和理顺BT项目中各方的关系。

2)地铁公司要紧抓监理管理这个有力手段。地铁工程是关系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地铁公司作为地铁工程的最终用户和业主,对工程的管理控制不能放松,监理作为工程质量、投资、进度、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控制的重要手段,应该牢牢掌握在手中。

篇6

关键词:内部控制 业财融合 新体系

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为更有效地推进内控建设,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可以从财务控制、业务控制和业财融合三个方面着手,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财务控制主要通过会计核算、核算流程规范、财务分析、资金管理、预算管理、投资规划等手段保障企业财务报告可靠、资产安全。业务控制主要是以企业实际从事的营销、电价管理、基建技改工程管理等作为控制点,对企业的购电、电网运维、售电、合同管理等活动进行控制,以促进企业经营行为合法合规、授权合理、业务流程顺畅、运转具有效益和效率。业财融合通过制度、流程、资源等多方面的整合,实现企业扁平化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适应“三集五大”新模式下企业运行的要求。

一、业财融合的现状分析

(一)业务、财务工作目标不一致、关注点不同

业务部门着重关注业务量指标的完成(如工程资金完成数、客户数、电量数),不会过于关注业务指标背后将发生的投资成本、工程成本、电网检修运维成本、营销成本等成本。财务部作为价值管理部门,更注重提升预算使用效率和效益。业务重“开源增量”与财务重“节流增值”的工作目标差异明显。另一方面,业务部门因为关注指标达成管理,可能为了达成目标会倾向于“虚”的做法。而财务部作为风险管控部门,注重降低风险,更倾向于“实”的成效,虚实之间难以实现完全的平衡。

(二)业务、财务数据标准不统一,融合工作缺少共同语言

目前在供电公司的运营数据上,业务、财务均各自存在多种口径,而在业财对接口径上,业财、省市、地市间有时缺乏统一规范。业务部门对财务部提供的财务辅助支撑结论及数据认可度不高,对财务人员参与到业务的工作不理解。

(三)业财融合系统有效支撑能力不足,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未有效衔接

目前供电公司业务系统繁多,系统设计的思路均以满足本部门管理需求为主,部分业务数据不能通过系统自动生成财务数据,财务数据也不能追溯到业务数据,信息孤岛现象较严重,难以形成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财务管理体系。另外,财务部门多处于系统信息运用末端,缺乏对前端数据的审核控制权,给财务核算带来一定风险隐患。

(四)绩效考核不到位,业务部门参与业财融合积极性不高

一是部分业财联动项目主要是由财务部牵头发起,最终成果也主要直接体现在促进财务管理价值提升方面,对业务部门的直接促进作用和工作成效体现不明显,一定程度上导致业务部门参与联动的积极性受挫。二是将价值管理与业务管理工作相融合的模式将直接增加业务部门的工作量,原来只需要沿用前期可借鉴的方式和方法,利用惯性思维完成工作,而价值管理需要更全面的评估,可能会暴露业务管理的不足。例如项目储备库以及项目预算管理控制体系的建立、推行可能会暴露出某些业务管理的弊端。因此业务部门对财务部门的渗透存在一定的抵触。

(五)财务管控能力不足,财务部门参与业财融合手段需要不断创新

一方面财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融合深度有待拓展。目前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较单一,大部分财务人员属于仅以记账、核对等传统工作为主的“核算型”会计,对前端业务缺乏深入了解,既无精力也无能力参与到业财融合的工作中。由于参与业务前端管理力度不足,财务人员进行价值经营管理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在业财融合过程中,财务后知后觉,介入时间点晚。目前,供电公司对于工程的上线立项、可研、审批等,财务部都是事后参与,由于没有参与方案设计,没有事前对方案进行效益计算、分析,很难在决策会上做出价值甄别。

二、业财融合实施策略

针对业财融合过程中的制约和不足,我们认为需要在目标、人才、流程、制度、系统五个方面进行业财深度融合。

(一)“平衡兼顾”的目标融合

深化绩效考核制度变革,将业务指标与财务指标进行全面融合。业务指标不应成为衡量企业运营绩效的唯一标准,反过来,财务效益也不应是衡量企业运营绩效的唯一标准,两者不应完全对立,应该融合渗透,关键业务指标的确立及完成必须考虑综合效益,最终形成财务绩效考核中有业务指标,业务绩效考核中有财务指标的考核体系。例如,工程资金完成数量的业务指标,避免以往为了完成业务指标不计效益的重复建设,可以在保证提升电网运行效率的同时考虑资源投入的效率,在业绩考核上可引导业务部门平衡兼顾业务指标与效益指标的达成。

(二)“会计转型”的人才融合

财务专业人员要向业务部门渗透,提升专业部门的价值管理能力。引入大会计的理念,将业务前端从事与资金结算、会计事项有关的人员作为准会计人员。一是与销售前端相关的工作,如国网公司的营销业务中,从事电费资金收费记账整理等工作人员,其实就是财务账务的延伸,实现营财一体化后,财务、营销记账科目、记账规则同步产生。二是与生产经营前端相关的工作,采购业务、自营工程、物料收发货、基建工程等,这些工作通过SAP系统实现与财务核算集成,经办人员办理工程进度款、物料收发等业务时,需要按照财务规则处理。三是与技经前端相关的工作,大修工程、技术改造以及大中型基建工程造价审核,对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项目列支是否符合财务要求等内容的审核。上述前端工作,既与财务审核密切相关,同时又会直接影响后端财务的准确性,将其作为准会计人员,一是做好相关人员的财务知识培训,使其真正成为财务向前端延伸的“触角”;二是将富余财务人员分流到相关业务前端岗位,发挥财务专业知识技能,成为链接业财纽带的桥梁。通过人员和工作的融合,使业务部门认可财务人员的工作,使业财融合文化逐步深入到业务部门,同时也培养了业务财务复合型人才。

(三)“效益、风险评估嵌入业务”的流程融合

一方面供电公司为财务人员参与项目设计、方案评审、方案决策提供制度保障。在方案设计阶段必须由财务人员对方案的效益进行评估,并签署效益评估意见,只有通过效益评估的方案才能提交单位决策会进行决策。对于各类工程管理、营销电价电费管理业务同样应该将财务管理嵌入到业务开展的各个流程、环节中。另一方面,也需要将涉财审核要求(如效益评估、风险评估)固化到办公系统、报账平台的审批流程中,并加大其深化应用的力度。

(四)“纵横交融”的制度融合

一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业财融合付出相当的努力促进资源使用效率提升,但节省下来的成本是否分配、如何分配直接影响到业务部门参与业财融合的积极性,需要加大业财融合工作的激励力度,以目前实行的预算资源归口管理为例,可以按全省专业对标指标的改善度分配省归口部门奖励,让他们对下级单位做进一步分配。二是人才流动机制。针对业务部门的人员很少愿意交流到财务部门来,财务富余人员无法充实到业务部们的状况,建立业财人员流动制度。考虑到新的岗位、新的环境、职级晋升等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加强人才制定建设,对业财人员轮岗交换给予一定的奖励。

(五)“业财一体化”的系统融合

搭建业财融合的信息桥梁,建立业财之间、上下之间的信息传导机制。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手段的高效规范作用,不断发展和完善跨线条信息系统的运用,尽量减少手工操作量。在业财系统融合方面,应通过全面梳理和优化现有财务和业务系统,更好地打通现有财务和业务系统间的壁垒,全面支撑业务数据自动生成财务数据,财务数据能够穿透追溯到业务数据,实现业务财务数据顺畅流转及全面共享,为价值管理进行量化评估提供数据平台,为业财融合提供更好的系统支撑。

三、实例应用

以营销用户销户退费业务为例,该流程由用户提出申请,供电分公司办理手续,营销部进行审核,财务资产部完成支付,供电分公司在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中进行流程处理。

流程按金额分为两类。第一类500元及以内居民销户用电客户退返电费余额的相关管理要求。1.用电客户申请退返电费时,各供电分公司应要求用电客户提供“用电客户身份证复印件”、“收款收据”或“房照”或“动迁结算单”、“小额居民用户电费返款申请”等有效证件,用电客户非本人办理的还应提供“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提供的身份证需用户本人签字和按手印。2.各供电分公司负责核实用电客户身份及电费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填制退返电费报批单,须经办工作人员、供电营业所所长/大厅主任、营销副经理签字确认,3.各供电分公司应根据退返电费报批单,在SG186系统内做销户结算操作,并使用现金进行退返电费返款。向用户返还现金时,应由经办人在“款项已收确认书”签字确认。

第二类为500元以上金额的电费退返,以非居民用户为例。1.用电客户申请退返电费时,各供电分公司应要求用电客户提供“收款收据”、“办理人身份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加盖公章的非居民用户电费返款申请”等材料。2.各供电分公司负责核实用电客户身份及电费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填制退返电费报批单,须经办工作人员、供电营业所所长/大厅主任、营销副经理、营销部专责、主管领导、财务部主管领导签字确认。3.各供电分公司根据用电客户提供的相关材料及退返电费报批单填制财务付款凭证,财务付款凭证的签字应包括供电分公司经办工作人员、供电营业所所长/大厅主任、营销副经理、营销部专责、主管领导、财务部主管领导。1万元及以上的电费退返须经公司营销副经理与总会计师审批,10万元以上需经公司总经理审批。4.各供电分公司应于每月25日前,办理完相关资金支付手续,填制财务预算申请,具体报销日期填写为次月4-6日(节假日顺延)任何一天均可。在办理相关资金支付手续时将“加盖公章的收款收据”、“加盖公章的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退返电费报批单”、“财务付款凭证”、“加盖公章的书面返款申请”等一并提供给财务资产部作为支付凭证,各单位留存相关资料复印件。5.财务资产部须在各单位报销后的两日内完成支付,资金支付方式与用户缴费方式一致。6.向用户返还现金时,应由经办人在“款项已收确认书”签字确认。

通过检查发现,由于退返业务凭证由营销和财务部门通过集成各自完成一半,在实际营销系统处理数据与财务系统处理数据之间可能存在一定时间差,造成财务账务系统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单边挂账数据,造成往来账务核算上的不准确,也带来一定的资金管理风险。财务资产部将凭证处理环节作为关键控制点,与营销部门协商后,在财务付款账务处理前,必须接到营销系统完成退费前端业务处理的通知,并在系统中确认由业务系统传递过来的凭证已经生成后再完成财务部分的处理,由此系统中的冗余数据完全避免,提高公司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保证账务清晰,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金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刘玉.供电公司业财融合实现路径探微[J].新智慧(财经版),2014(2).

篇7

在企业集团的各项专业管理中,大量的内部控制活动需要通过财务会计系统来落实,许多重要的管理数据需要通过财务会计系统来反映,几乎所有的经营决策都离不开财务会计系统的支撑。而在我国的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基础管理薄弱、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因此,如何实现有效的财务控制、达到财务管理目标,往往又是企业集团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正是由于财会系统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的特殊作用,各级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企业集团的总部,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了财务会计人员身上,期望通过对财会人员和财会工作的集中控制,找到一条强化管理和增加监督力度的途径。

一、目前采用的主要财会人员管理模式及其不足

基于财会人员角色的特殊性,以及目前我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各种类型的财务会计集中管理模式已应运而生,行政、事业单位暂且不说(2000年9月,财政部、监察部已联合下发了《关于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工作的意见》),单是对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的财会人员管理模式就有:财政部门统管会计人员、资金结算和会计核算工作,融会计服务和监督管理为一体的"零户统管式";财政和主管部门通过行政发文向国有企业委派财会主管的"主管委派式";财政部门或国资部门联合向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委派财务总监的"财务总监制";企业集团把会计从内部分离出来统一办公的"集中办公式";先将财会人员集中起来后委派到下属单位的"集中委派式"等等。这些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实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堵塞管理漏洞、规范会计行为、体现会计监督的严肃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的作用,在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但是,上述管理模式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堵代导"。这些模式都不同程度的夸大了财会人员在企业监督中的作用,过分地强调对下属企业和单位的监控,使财会人员的定位产生偏差,难以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为企业提供更加深入的服务和指导。有些模式还使财会人员凌驾于企业之上,把内部会计监督变成了一种外部强制性的行为,下属单位成了政府或上级部门的附庸,影响了企业自身管理职能的发挥。对财会人员个人而言,由于集中管理后工作范围与生产经营接触面的缩小,财会同业竞争加剧,个人的升迁与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由于经常处在企业的对立面,财会人员还容易被孤立或成为"摆设"。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上述财会人员管理模式下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一,由于我国现有的财会人员平均综合素质不高,多数情况下还要接受主管部门和所在单位的双重管理,要让其肩负起对派驻企业的指导和监督重任,难度较大。要么财会人员为完成监控与所在单位形成对立,工作难以开展;要么财会人员被所在单位收买,实际监控难以到位。其二,企业管理依赖于企业的基础工作,基础工作离不开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在目前这种集中管理模式下,财会人员与所在单位是分离的,企业管理的许多基础工作,如定额管理、预算管理、原始记录的管理、财产清查以及有关财务的内控制度建设等等,往往处于企业、财务两不管的境地。其三,在目前这种集中管理模式下,万一下属企业经营、管理出现不测,实际责任难以落实。单位领导可能指责财会人员监督不力,财会人员为避免承担较大的经营风险也可能采取较保守的监控方式,上级(或集团)财会部门的领导也可能采用较强硬的监控手段,影响下属企业的健康发展。其四,目前国企普遍忽视财务与会计工作的区别,在此前提下一味强调统一监控,可能出现会计核算监督掩盖企业财务管理的现象,影响下属企业的管理效能。

二、"财务"与"会计"职能分离的改进思路

现在的企业集团多数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出资人所有权、企业法人财产权、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权的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是一种委托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所有者为委托人,享有剩余收益的索取权,其目标是追求股东权益的最大化;经营者为人(或称内部人),享有经营权和劳动报酬索取权,其目标是追求自身薪酬、待遇和荣誉等效用的最大化。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效用目标的不一致,在内部人控制企业主要经营活动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内部人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来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的问题。在这种企业内部,财会人员一方面要为经营者在加强经营管理,确定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作用,协助经理履行理财责任和经营责任;另一方面要及时、准确、完整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然后据实向所有者报告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理财状况。现实生活中,由于财会人员的直接利益与企业经营者紧密相联,财会人员往往迫于压力而站在经营者的立场上,弄虚作假,文过饰非,使所有者的利益遭受损害。因此,为了抑制经营者急功近利、懈怠无能、粉饰浮夸或藏收匿利的行为,在对企业财会人员分类的基础上,由代表所有者的上级部门、企业集团总部对所属企业会计人员(不包括财务人员)实行集中管理或委派,仍不失为强化基础核算、保证信息质量、提高管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目前条件下,通过对会计人员的集中管理、考核和约束,至少可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解脱会计人员对企业领导的人身依附,削弱企业对会计工作的干预力度,比较完整地体现所有者的受托责任。其次,从体制上把会计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转化为部门与单位之间的矛盾,通过部门与单位之间的磨合、沟通,降低内耗,提高工作效率。再次,强化会计人员的专业监督职能,有利于有关制度、政策的落实,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另一方面,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职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从集中的财会人员中选拔具有管理才能、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较高的财务人员"归还"下属企业,令其专门参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和管理,并运用其财会专业知识和技能指导所属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使企业内部各项专业管理形成闭环,提高企业现有管理水平。财务人员"归还"企业,是对上述财会人员集中管理模式的补充和完善。

三、一种企业集团财会人员管理模式的框架

(一)总体原则:

在集团的统一领导下,实行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职能的分离,会计人员由集团集中委派,财务人员由基层单位自行聘任。

(二)基本要求:

寓会计监督于日常服务,以财务管理促效益提高。做到"财务管理制度化,会计核算程序化,工作手段电算化,传递信息网络化。"

(三)组织体系:(略)

(四)职能描述:

1、集团财务会计管理总部:负责集团基本财经政策的制订,资金宏观调度和管理,对下属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组织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日常管理、专业培训和考核等;

2、资金结算中心(或内部银行):负责集团日常资金的调配、融通和管理,为集团内部单位之间提供结算、信贷及相关金融业务服务。各基层单位只能在资金结算中心开设内部结算账户,所有外部银行账户由资金结算中心统一管理。资金结算中心按会计核算点设置分支机构,各开户单位办理所有资金结算业务(代出纳)。

3、各会计核算机构:由集团总部委派会计人员设立,按集团业务类型、地域和业务量设置独立于服务单位的满负荷核算机构(类似行政事业窗口单位,接受群众监督和举报),配备最经济合理的会计人员,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有关会计法规的规定,负责相关单位的会计核算、报表编制,并通过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实施会计监督,保证提供有关企业生产经营的真实信息。会计核算机构的职能重在客观反映,而不参与和干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计人员应竭尽全力全方位满足基层单位会计核算及相关之需,想单位之所想,急单位之所急,并全方位接受委托单位的监督。

4、基层单位财务机构(或财务人员):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由集团财务、人事部门推荐,基层单位聘任,成为所在单位的一员。财务人员应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知识和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管理等专业技术方法,加强所在单位基础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开展经常性的财务分析,参与公司日常管理和运作,为所属单位管理与决策服务。一般财务人员应较长时间为同一单位服务,以深入理解相关业务。

(五)信息传递:

1、财务人员是所在单位内部业务核算、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应敦促、指导有关业务部门开展业务、统计核算,并将有关原始单据及时传递到会计部门进行会计核算。

2、财务人员要协调好单位与财务会计部门、人员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自己的财会专业知识对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并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本单位领导出谋划策。

3、会计核算机构应定期向被服务单位和集团总部反馈有关会计信息,提供相关会计资料、报表,同时提供随时即时查询和电脑联网查询。记账凭证、各种报表由会计核算机构负责编制,定期返还所属单位归档保管。

4、资金结算中心与会计机构联合办公,分别负责,信息资料共享。

5、各单位在具体财会业务问题上出现分歧,由本单位财务人员与会计核算机构进行协调,共同商讨可行的解决办法,以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有序、合法进行。重大事项可通过集团财务会计管理部门协调解决。

6、由集团财务会计部门组织,利用电脑网络、定期例会、各种书面材料等形式,及时传递财务、会计系统运行中的有关信息,针对问题及时解决。

(六)人员管理:

1、建立内部财会人才市场,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使真正的人才通过内部竞聘进入集团财会队伍。针对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外部招聘部分人员。

2、集团在岗财会人员经考核和内部竞争,在保证财务人员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较高的政策水平、良好的道德品行,并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将财会人员划分为财务人员、会计人员两类,同时按如下层次实行分层管理:集团财务主管、集团会计主管、基层单位财务主管、核算机构会计主管、财务会计、会计核算员、出纳员。

3、按照集团统一制定的财务、会计岗位职责,对在岗财会人员实行分层管理,逐人定位,定向培养,保持各层合理的智能配比、年龄结构和报酬级差。基层单位财务主管条件成熟时可担任同级相关行政职务。

4、会计核算机构、资金结算中心人员由集团统一管理、考核、发放报酬;财务人员由所在单位管理,报酬由所在单位考核发放。集团可按核算业务量向基层单位收取一定费用,并通过内部协议形式明确服务的内容和双方的责任和权利。

5、财务、会计人员之间可以交流,不设固定交流期限。

6、财会人员的教育培训由集团财会部门统一组织,通过有针对性地提高培训、有选择性地外部培训、定期的法规政策培训和后续教育等方式,以及经常性的理论研讨、内部交流和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7、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综合考评。会计人员以集团财会管理部门考核为主,并综合被服务单位反馈意见,按考评结果确定奖惩、淘汰与被考核人报酬挂钩。财务人员以所在单位考核为主,集团财会管理部门提供业务方面的参考意见,按考评结果确定其业绩、报酬、升迁或调离。

8、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评比活动,对优胜者给予奖励。

(七)业务监督:结合集团内部审计监督,可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八)总结:

篇8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制;财务管理;内控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4-0048-04

国企改制是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提高企业效率和活力的需要,国有企业改制在社会上牵涉面广、影响大,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要搞好中小国有企业的改制改组工作,必须要有社会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在这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中,企业如何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部门的作用,若干实务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已经成为业内人士颇为关注的焦点话题。

国有企业进行非国有化股份制的产权结构改制,是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历史必然,是市场经济竞争的必然要求。改制就是要改变过去国家单一所有的产权结构,改变国家在企业中的产权地位,将它们改造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在多年来的国有企业改制中实践证明,确保企业发展壮大的产权制度改革是突破口,要在改制中保护好国有资产,充分运用财务管理清产核资、做好资产的评估和资金的筹划,减少并杜绝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加强改制企业中的财务管理是保证企业改制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也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保证。

1国有企业改制的财务基本理论

企业为了必要的生存和发展,加强企业管理就尤其重要。财务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它以资金运动为纽带,全过程地对企业的日常运营活动进行管理。产权制度改革作为一个较特殊的企业运营活动,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就理所当然地在企业改制工作中充当了重要的管理角色。

我国正处在体制大转变、资产大重组、结构大调整的历史时期。单一的国有企业正朝着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经济形式发展,在这新的时期,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对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内部管理主要包括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财务管理是整个管理体系的核心。所以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有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完整、系统、实用的财务管理理论来指导。建立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充实现行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克服其缺陷,企业改制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就成为一个企业改制前后承上启下企业管理的重大关键,财务管理的好坏就成为企业改制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保证。

财务管理不是简单的对资金运动的管理,而是借助于资金运动的管理实现产权管理,是价值与权力的结合,企业产权主体在拥有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等产权权能的同时,也拥有了与此相联系的收益权、投资权等权利。企业是由各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组契约,其目标是为各利益相关者服务,其发展取决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每个利益相关者都有平等的机会分享企业的所有权。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企业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财务信息,因此财务信息的生成和呈报机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企业利益主体主要表现为两类:第一类是依赖企业内部保障其利益的主体,即内部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企业经营者、管理者、职工;第二类是依赖企业外部保障其利益的主体,可称为外部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债权人、供应商、客户、政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前者与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潜在的利益冲突,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很可能顺应企业管理者的意愿,而损害企业外部主体的利益,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财务信息的生成质量和呈报机制,对于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来讲只能被动地接受生成的财务信息。企业的改制应建立在正确的财务信息基础上,必须兼顾保护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外部相关的利益。

2国有企业改制的必要性――基于财务状况变化的视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2004年对中国国有企业改制与重组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和数据分析,调查涉及16个省共5103家企业,国企改制面已达44%。而在已改制的企业中,由政府、资产管理公司和母公司推动的比例高达68%。国有企业改制后的财务状况发生明显变化事实,也印证了国有企业改制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改制后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得到优化

改制前财务机构的设置及职能与企业市场化的进程有差距,责权利不明确,不能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财务监管不力,在企业的重大决策及战略规划中缺少财务的参与。改制后财务管理得到加强,财务运行效率快速提高;财务管理参与到企业的每一个活动环节。

2.2改制后企业资产质量得到提升

我国大部分进入改制的国有企业财务状况都不是很好,缺少运营资金,负债比率高,造成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融资成本高,风险大,资信相对较差,融资困难,告贷无门。正常运营也遇到阻力,企业发展陷入困境,缺少银行的信贷支持,更没有外来资本金的加入,企业正常的运营举步维艰。改制是企业不得已而为之。通过企业的改制,优化了资产、资本结构,降低了资产负债率。企业信用提高了,融资渠道拓宽了。企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2.3改制后财务管理能力得到加强

改制前财务管理监督控制能力弱,中小国有企业在流动资产管理工作上,对现金监管不力,缺少资金使用计划安排,造成大量现金的闲置;应收款项过多、量大,没有合理的催收政策,导致大量呆坏账产生;库存材料损耗大,库存积压严重,存货管理制度缺失;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管理无序,账实不符,固定资产随意调拨、调整增减,在建工程及重大更新改造设备计入管理费用,账面价值小于实际价值,造成资产在变现过程中的流失;设备更新改造及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忽视财务的风险投资意识,不重视现金流净现值决策,有的新上项目甚至使企业陷入困境;管理思想僵化落后,忽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管理体系不完备,使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以上问题,通过改制后形成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都或多或少的得到改进。

3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财务问题分析

3.1企业财务管理混乱

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的管理一直执行的是计划经济时的行政式的管理方式,行政命令代替市场规律,造成企业违背市场规律。

3.1.1部分中小国企财务管理混乱

主要表现在账目不清、账目穿插,支出不记账,记账无支出;资金管理混乱,现金管理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存货管理不力,账实不符;债权回收不及时,或出现挪用及私自截留现象,有的企业管理人员或业务人员就趁机利用各种手段,采取漏报、隐瞒的方式将企业的应收款或单证保存于个人的手中,致使企业在改制时仍然有许多债权得不到及时清理,一旦企业改制结束以后,再和债务相关人侵吞这部分债权;企业的财务制度仅限于财务记账,企业管理的其他领域、环节之中没有把财务管理列入管理的组成部分。

3.1.2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力

资金的支配都是领导说了算,财务制度不能按规定执行。财务完全听命于“老板”,资金随意性流动,忽视财务管理自身的规律性和相对的独立性,财务管理苍白无力,管理简单化,财务制度不健全,仿佛财务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忽视其整体管理职能,与此同时,也往往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资金流失。上级主管部门缺乏定期有效的监督,各种合理不合理的呆坏账得不到清理。企业进入改制程序后,部分管理人员借改制之机会,趁机隐匿、转移资金、财物,或成为一些别有目的的人的工具并从中收受好处。

3.1.3企业财务管理滞后

有些企业决策者对财务的基本概念诸如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资金成本、财务杠杆等都了解不清楚,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不相符合,根本没有管理理财的概念。账务处理严重滞后,对任何经济运行起不到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反馈的作用,没有可供决策者参考的数据。在改制工作开展时摸不清家底,实物资产设备已经物是人非,固定资产调动随意性强,财务无任何监控。资金存放不按财务制度,财务是领导的提款机。多处多部门设置小金库,一旦人员变动就会出现钱物流失现象。

3.2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

中小国有企业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在企业内部企业领导者签字一支笔,缺乏有效的内部、外部监督机制,财务会计工作也是按照领导的意图开展。在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上,财务管理工作实际上只有会计部门,没有审计部门及相应机构。

作为国有资产的监管方的国资委等主管部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细节了解不多。进入改制程序后,部分国有企业就会刻意去转移和藏匿部分国有资产。一些企业改制前还会聘请一些做账高手或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在账务上大做文章,事务所的人员打着咨询服务的幌子,给特定的内部管理人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人为地缩小改制企业的净资产,而最终达到侵占国有资产的目的。财务部门作为国有企业的管家对这一切事情知根知底,但作为财务监督机构而言,监督职能就受管理者限制,发挥不了任何作用了。

管理者及财务人员利用自己掌握的企业情况,在改制过程中进行不规范的资产评估,恶意选择有利的评估基准日和评估方法等,操纵评估结果。资产的评估权利往往掌握在个别利益集团或少数人的手中,他们为了达到侵吞国有资产的目的,一般会在评估过程中采取高值低估的手段,对国有资产中的存货、固定资产等实物部分按原价或不计价的方式进行评估,而不计其市场升值部分。由于国有企业没有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财务关系,既不能做到所有者、决策者、经营者和监督者分别到位,又不能形成一种既相互协调、合作,又相互制衡、监督的机制。企业财务监督与约束机制严重滞后甚至缺失。

3.3财务管理机构及人员管理体制不符合市场规律

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法律法规并不健全,企业的市场观念不强,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经营者经理厂长的行政色彩较浓,导致为了“官职”而任意调节利润、任意开支费用等短期行为的发生。“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行政干预过多、造成财务制度不能很好地执行,中小国有企业,有一半以上厂长和书记由一人担任。企业的大小事情都是一人说了算,财务管理也只是对人不对己,财务根本无法对企业领导者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财务工作中无法避免领导者的习惯思维模式。在这种体制下的机构设置,财务管理很难独立的行使财务监督职权。一般的企业只有会计记账部门,根本没有设置审计部门,所以财务管理无法做到独立公正的开展工作。

3.4忽视现代财务管理规划

改制没有把财务管理建设放在改制规范中,企业要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制是必然的,但是,有些改制企业根本就没有把财务管理当做一个与企业改制相关的问题来考虑,在改制中忽视财务管理要求,改制后也不例外同样走改制前的老路。改制的目的是摆脱企业困境,建立适应市场化的企业,所以企业不论进行怎样的产权制度改革,管理都是第一位的,现代财务管理模式是企业的生死存亡的关键,也就是说在改制的同时就必须建立相应的现代财务管理理念。

3.5资金筹措不足,职工工龄补偿金不能足额支付

巨大的改革成本需要对债务进行清偿,对职工进行补偿,不少地方政府为摆脱国有企业的老大难问题,提出一刀切的改制方案,对企业提出强制在多长时间必须改制完的要求,而政府财政又不具有这样的支付能力;企业改革又不得不进行,于是在改制资金没有落实还有缺口的情况下开展改制工作。企业在没有政府财政拨付改制资金缺口的情况下,为完成改制任务,职工工龄补偿金直接转为改制后企业股份。买断工龄的职工获得的经济补偿金本来就十分有限,但大多数企业还是拿不到现金,留下来的员工工龄补偿金而是被直接转为企业股份。虽然在一些企业或地区给了改制后员工自愿入股的权利,但实际上由于普通职工在改制企业中处于弱势地位,改制后出于对就业岗位的担心,而不得不参股新企业,甚至有些改制企业就强制性的要求职工入股或者以同股金相等的金额摊派集资。改制后已入股的职工股不能自由交易,不得随意退出,职工名义上属于股东,实际上没有发挥任何股东的权利,职工持股均由股东会负责,实则上由经营者控制,在职工要求退出或因退休想退出或转让时,职工得到的不是股份实际的价值,而是由职工持股会决定一个价格,往往低于实际的价格,甚至只是职工入股时的原价,职工持股就成了一种变向的集资行为,企业最终沦为主要管理者的私人企业。但也有些企业职工想入股企业,管理者会找出N条理由不允许你入股,严重违背职工自愿入股的原则。使得职工利益保护不充分,侵害职工合法权益为以后的企业发展及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

4解决国有企业改制中财务问题对策思考

面对国企在改制过程中不同程度的财务问题,企业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来说,企业应从构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财务管理理念、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加强资产清核保全资产、精细改制资金的来源与开支预算、完善外部监督制约机制等方面着手,明确在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中,做好了企业内部财务方面的工作,降低改制成本。

4.1构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财务管理理念

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追求利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获得利润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财务管理正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核心。中小国有企业的改制,正在形成重视财务管理的理念,特别是通过对国有企业改制改组以及改制改组过程中对财务管理方式的调整,形成有利于以出资人管理为中心的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的新框架。

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是客观存在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它反映着企业经济活动过程的价值方面。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传统财务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强调的是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反馈,就财务管理的方式而言,管理者的意志是通过对资金运动过程进行组织、控制和协调来体现,管理目的也通过管理方式对管理对象的作用来实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不仅与现代企业目标一致,而且更加具体化。

通过改制使财务管理不再停留在过去做账记账的基础上,而是以开展现代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重视筹资和投资的管理,在经济活动中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对开展的经济运行活动通过财务管理施行指导与监督,积极参与企业的投资管理及决策,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使财务管理成为一切管理活动的最终评定依据,财务逐渐成为企业经济活动中一个重要且不可缺少的管理手段。

4.2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

随着企业改革与发展形势的变化,并通过对改制过程中的资金筹措、资金分配、资金使用进行监控,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了解中小国有企业改组改制国家政策法规,对改制事项制定各项内部操作程序和规章制度,要按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的原则确定国有企业改制的实施方案,首先是要处理好国有股东,收购者、债权人、经营者及职工的关系,其次要处理好企业改制和企业长远发展的关系。

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对改制工作的开展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监督改制企业的资金筹措、安排、发放使用,防止利用改制行为追逐个人私利或为个别利益小团体谋私利,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财务工作者在改制工作中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于不按财务制度办事的人,要敢于抵制,直接向工作监督小组反映情况。在企业改制中,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监督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3加强资产清核工作

由于各种资产都是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中的,资产的数量、结构、状态和价值也就不能长期保持稳定。改制是建立在明确的产权基础上,只有做好资产清理,摸清家底,才能做好改制。随着企业改制工作的开展,清查资产的工作难度大,任务重,必须根据企业资产繁杂程度及财务统一管理工作的要求,充实人员确保企业改制资产清查与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4精细改制资金的来源与开支预算

改制成本的测算,特别涉及人员的安置费用,职工安置费用来源主要依靠企业资产变现或政府的部分拨款,中小国有企业改制时的一大难题是企业职工的安置问题,也是必须首先考虑解决的问题。职工的安置费用是多少,安置款的主要来源够不够用于安置职工,在对改制企业的资产状况、人员结构、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基本情况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设计人员分流安置方案。根据政府相关的改制文件,测算不同政策口径的改制成本,多渠道筹措改制资金。在获得有限的政府拨款外,可以采取资产变现、土地置换等多种途径来筹措改制资金。改革资金主要用于职工安置、职工欠款清偿和进入社会保障系统的人员统筹费用,在测算过程中要严格测算,不能放得太松又不能卡得太死。否则放得太松改制费用测算过大加大了改制筹款难度,卡得太死费用测算过少在改制中出现资金不够用的紧张情况。所以合理的测算既要规范成本支出又要符合政策,还要合情合理。

4.5完善外部监督制约机制

国有企业改制涉及企业、政府以及社会各领域,为避免资产流失,需要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作为出资人的代管单位,在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核销、清产核资、资本核定、资本投入、资本营运、资本收益等方面拥有合法的管理监督职能,要在现有的国有资产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范围内开展工作,用法律的手段强化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保护,完善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办法。

成立企业改制工作监管组,加强对改制企业财产的监护。企业监管组和改制工作组应对评估行为进行监督,确保评估行为公平、公正、公开。资产评估是企业改制的重要一环,由国资监管部门委托评估机构,对改制企业资产进行客观评估,并在评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加强跟踪指导和现场检查,提高评估质量。防止对改制企业财产的低值高估或高值低估,有效阻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健全企业产权交易制度,规范交易形式,严格限制采取任何变通形式规避市场的公开、公平竞争。导致改制企业财产或被贱卖,损害国家、企业和债权人的权益。

财务问题是中小国有企业改制的实质问题。国有企业改制数量的增多和国有企业改制的进一步深化,随着改革的深入,一系列制度创新逐步推开,各种深层次的难点和以往改革遗留的问题不断凸显出来。如职工的安置和就业、改革资金筹措、债务化解、土地的筹备和变现、资产重组和产权交易等,不同的企业中虽然问题千差万别,但这系列化的问题集中都是财务问题。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加强改制中的财务管理工作,解决好债权债务清算、降低改制成本、筹措好改制资金、资产清盘及变现、不同身份职工的安置补偿、企业资产重组、股权挂牌转让,而最终在改制过程中从财务管理上如何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实现社会的公平。

参考文献:

[1]毛昕影.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9(12).

[2]龙菊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08(33).

[3]齐芬霞.大型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后财务管理问题探析[J].经济问题,2008(6).

[4]赵钢.浅谈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财务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8(2).

[5]李萌,杨守杰.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财务问题分析及策略[J].财会金融,2011(10).

[6]崔天河.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财务问题研究[J].经济发展,2010.

[7]崔展伟.浅析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中的财务管理问题[J].财会通讯,2012(10).

[8]盛莉莉.大型煤炭企业改制重组后的财务管理问题探讨[J].煤炭技术,2013(9).

篇9

一、加强制度建设。

根据总队、支队的指示精神和部队建设要求,半年来。大队全体官兵齐心协力,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各自工作岗位中,埋头苦干,扎实工作,积极请示汇报,使大队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效果明显。

(一)大力开展平安防事故教育。

为使全体官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1深入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理念是行为的先导、行动的指南。依照支队《条令条例月活动安排》公安消防部队警示教育、纪念地震一周年活动、建党90周年等活动,大队学习了部队条令条例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有关内容,使广大官兵学到先进的政治理论知识,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规范广大官兵的工作原则和标准,激发了广大官兵遵纪守法和爱岗敬业的强烈意识。截止目前大队官兵撰写读书笔记1.2万字,心得体会9篇,剖析资料3篇,完成12个教育日。

依照总队和支队关于治理“小金库”回头看”专项治理活动的要求,2积极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行政执法效能建设活动。半年来。结合我大队实际,大队召开党支部会议,制定了学习教育方案,认真学习活动内容,建立专题教育档案,做学习笔记,及时撰写心得体会和汇报材料。大队与干部签订《责任状》大队长在海南支队治理小金库工作许诺大会”上代表大队做了许诺,主动抓好党风廉政工作,通过群众提、自己找、领导点、相互帮等多种形式,本着开门的精神,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虚心听取群众意见,采取组织召开各种座谈会,发放调查表等方式,向社会各界和广大官兵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查摆和梳理近年来本单位或个人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认真剖析主客观原因,进行认真查摆,并分清责任,依照制定的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目前此项专题教育活动仍在继续深入开展中,大队未存在小金库”现象。

(二)加强队伍管理。

大队坚持依法、从严治警,1严格贯彻执行“五条禁令”和“六个严禁”坚持从严治警。依照总队和支队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平安教育、健全平安组织、落实平安责任、执行平安制度,切实把人员管住、把车辆管死、把内部目标管牢,确保部队“四个秩序”正规,无亡人责任事故、无刑事案件、无自杀事件、无违反“五条禁令”无严重违纪的发生,努力创建平安管理先进单位为目标,通过召开会议认真教育全体官兵吸取一些单位的事故、案件及违反“五条禁令”和“六个严禁”被处理的教训,抓好人、酒、车的管理。半年来,大队在贯彻执行“五条禁令”和“六个严禁”上成绩显著,没有发生违反禁令的事件,无失密、泄密事件、无车辆事故,目前官兵思想稳定,内部平安。

规范部队管理。根据部队管理的新要求和实际情况,2完善各种制度。大队不时完善并落实各项制度,做到以制度管理。一是完善并落实大队行政会议制度,坚持每月召开一次队务会,重要工作随时召开,加强指导和服务,及时研究并解决各种问题;二是完善并落实一日生活制度、请销假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平安防事故制度、请示汇报制度等,依照部队正规化管理的要求,督促大队人员认真遵守。

(三)以构建社会“防火墙”工程为重点。

消防工作中求“实”求“高”为全面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消防工作新格局,1牢牢掌握政府部门落实责任这一关键。大队积极敦促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完善消防工作体系。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消防工作,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规划、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察系统,主管副县长先后主持召开了全县消防工作会议、3次消防工作联席会、1次防火墙工程建设推进会和3次协调会议,协调解决消防工作难点问题。以县政府名义制定下发了某某县构筑社会消防平安“防火墙”实施方案》及《某某县社会单位消防平安“四个能力”建设实施方案》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强化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县政府在财政十分紧张的状况下,进一步加大消防投入,全年列入消防业务经费万元用于大队日常办公。三是强化部门监管责任。充分发挥县消防平安成员单位的组织协调作用,明白成员单位的消防工作责任得基础上,建立了定期会商、联合执法、工作交流、信息共享得工作机制,认真研判火灾形势,适时组织专项整治活动,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商场市场、建筑消防设施、建筑施工现场、消防产品、构筑“防火墙”工程“百日会战”等10余次联合检查和专项治理活动,形成了各部门分工协作、亲密配合、齐抓共管得良好局面。四是强化检查考评责任。县政府将消防工作纳入了政府目标责任考察和政务督察内容,建立完善了考察、考评机制,做好年终考察验收得同时,加强了阶段性督察工作。五是强化各级消防平安责任。全县通过召开消防工作会议,与各乡镇政府、各行业系统主管单位、政府职能部门签订了某某县消防工作责任书》构筑社会消防平安“防火墙”工程目标责任书》行业系统消防平安目标责任书》明确各乡镇政府、行业系统、政府职能部门在消防工作中的领导责任、消防规划和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消防业务经费投入、火灾隐患督促整改、消防宣传等工作上的职责。

消防工作中求“精”求“恒”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是消防平安的责任主体,2始终突出社会消防平安“四个能力”建设。社会单位的参与度、执行度将直接决定“防火墙”效果。着力提升社会单位消防自治能力,推动社会单位全面开展消防平安规范化管理,全面提高社会单位“四个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预防事故。大队以检查促落实,开展各类专项治理的同时,将检查工作与指导单位提高消防平安管理“四个能力”相结合。一是检查消除祸患能力“经常化”精细化”四个能力中,检查和消除火灾隐患是首要要求,大队统一制定、必需如实填写的每日消防控制检查记录本》每日防火巡查记录本及每月消防设施检查记录本》消防设施故障处置记录本》必需由单位消防平安责任人、管理人逐级签字核实,以确保消防设施在需要时能够精确运行。二是扑救初期火灾能力“全员化”高效化”组织引导疏散能力“岗位化”顺序化”扑救初期火灾能力和组织引导人员疏散能力是突发火灾时互相交叉互为补充的能力要求。大队要求社会单位所有人员要明确划分职责,最终达到四种人”消防角色需求,要求单位的法人为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平安管理人成为消防平安“落实人”捍卫部门人员成为消防平安“精通人”一般员工成为消防平安“明白人”使全县消防平安重点单位完成了制定一套预案,建立两支队伍”即制定和完善灭火和应急救援预案,成立两支灭火力量。三是消防宣传教育能力“系统化”全面化”消防宣传教育是预防火灾事故的重要手段。大队要求各类单位要确定专兼职消防宣传培训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并具备宣传教育培训能力。通过购置、制作书籍、报刊、杂志等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手段,确保员工上岗前、转岗前,需经过岗前消防平安专业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岗人员每年接受一次消防平安专业培训。

消防工作中求“细”求“新”根据总队《关于印发青海省农牧区消防工作专项检查实施方案》通知要求,3着力夯实农村社区消防工作这一根基。大队积极协调县政府,对照《检查方案》逐项落实,筑牢农村、社区火灾防控“四个基础”一是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机制,构筑以乡镇综治办、公安派出所、行政村综合协管员有机组合的治消一体化网络为依托、以公安派出所农村警务室驻村民警为龙头、综治协管员为骨干的农村消防平安管理网络;二是开展对公安派出所民警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强化了基公安派出所民警的消防平安管理水平。三是初步建立了消防工作群防群治建设基础,大队根据农牧区消防平安工作的实际,进一步明确村委会、居民委员会消防平安管理人及其职责,制定了防火平安公约,并组织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工作,定期开展防火检查,整改消除火灾隐患。四是夯实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基础。社区、村委会初步完善了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工作,每个社区基本上设置了公共消防器材配置点,配备了基本的灭火器材,从而保证扑救初起火灾的需要。

执法工作中求“严”求“效”消防监督执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4大力强化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这一措施。事关公安机关形象。大队在消防监督执法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各类消防平安专项治理,采取措施工作制、创建文明窗口等活动。一是大队立足社会需要,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观念,以“四个提升”全力打造消防执法,消防行政许可文明窗口单位,实现了消防监督执法“零过错、零投诉、零复议、零诉讼”二是结合每名消防监督执法干部的实际,明确了大队监督干部的岗位职责,加大干部自学和支队执法例会等时机,强化业务理论技能。三是着力提高消防专兼职民警的工作能力,以州公安局制定的基层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考评实施细则,量化消防民警消防监督工作数量,推行民警岗前培训,岗后强训,并以相对固定的形式,保证“人员”效果”有机统一,初步形成“重点突出、监管有序”消防监督模式。

火灾预防工作中求“强”求“稳”有效预防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5用好用足消防专项整治这一手段。消防工作的根本任务。开展构筑社会消防平安“防火墙”工程以来,全县火灾形式继续走低,这与全县范围内开展宣传普及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密不可分。全县依照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那个方面单薄就重点加强那个方面的原则,科学布置、统筹推进,全面开展消防平安专项检查整治,及时整改消除各类火灾隐患。通过开展消防专项政治,建立了政府督办、部门联动、行业督导、单位负责”火灾隐患整改机制,建立完善了相关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建立完善了社会单位整改火灾隐患的自律机制和以新闻媒介、人民群众为主题的社会监督机制,切实解决了火灾隐患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工作难题。

消防宣传工作中求“大”求“全”一是大队协调有关部门,6着力营造全面防控这一氛围。将消防宣传纳入学校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内容。二是开展消防宣传“五进”和“三提示”活动,切实做到消防宣传全覆盖、无盲区。三是利用大型宣传喷绘,宣传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和防灭火常识。四是结合辖区实际印制、发放藏汉双语的四个能力”宣传彩页和建设指南。五是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宣传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截止目前大队累计制作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档案500余份,建筑消防设施使用指南1000份,宣传喷绘15块,面积达150平方米,各类消防宣传3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受理各类群众咨询10次,群众满意度评价4次。

(三)以建党90周年活动为源泉。

大队以深入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为抓手,为顺利迎接建党90周年。紧密联系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实际,结合“三项重点工作”三项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紧紧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履行职责使命”开展学习实践“三句话”总要求主题教育活动,坚持关闭大门、面向社会,深入走访联系群众,主动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评议,改进和加强消防工作,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创新完善制度机制、提高工作水平、改进工作作风,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群众的消防平安感和满意度,树立公安消防部队崭新形象,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公安消防队伍为目标,走访困难群众3户,并与某某县城关镇孤寡老人(特困户)参巴吉以及巴沟乡妥头村建立帮扶对子,上半年大队累计捐款元、慰问面粉、大米各袋,向社会发放“大走访”调查问卷50份,受理咨询累计10次,解决群众各类难题20余次,截止目前未出现任何上访、投诉事件。

加大消防宣传,四)严格消防监督执法。提高服务职能

结合我县实际,1规范消防平安重点单位管理。上半年。去年的监督检查基础上,根据掌握的具体情况和资料,重新列管调整了个消防平安重点单位,对新增单位进行了全面检查和防火指导,并制作和完善了重点单位防火档案,定期对各重点单位进行防火检查,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了消防平安,促进了经济发展。

依照上级部门和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2深入开展消防平安专项治理检查。上半年。针对当前消防平安形势,大队会同安监、工商、文化、建设等部门多次对辖区内宾馆、超市、加油站、建筑工地、学校、网吧等开展了专项消防平安大检查,有效遏止了火灾事故苗头,为某某县的消防平安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强化了消防平安监督管理,有效地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特别是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半年来,共检查单位场所家,录入系统家,发现各类火灾隐患处,督促整改条。

从源头上消除火灾隐患。半年来,3严格行政许可制度。大队在网上受理新建工程项目、公众聚集场所进行开业前的消防平安检查等审核过程中,均严格遵循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技术规范规范等有关要求和规定,做到审核内容不漏项,审核意见明确、依据充沛,及时出具规范文书。半年来,受理建筑工程网上备案个,消防平安检查意见书份、完成资料送检任务个。

净化消防平安环境。结合火灾教训,4加强火灾隐患普查整治。尽可能消除火灾隐患,大队提请县政府制定下发了火灾隐患普查整治方案,各单位、各部门都能积极依照方案要求去落实,半年来,各单位、部门、各行业在全县范围内普查并督促整改了处火灾隐患,此外,大队还结合错时消防监督检查进行火灾隐患普查,不留死角和漏洞,努力做到隐患不增“新量”逐步减少“存量”

规范消防三级管理模式5加强派出所消防监督指导。

大队先后两次对责任区民警进行消防业务知识培训,为提高派出所消防监督执法水平。重点加强了对分管所长的培训,为规范派出所消防执法行为,大队对派出所法律文书的下达,行政处罚的审批和职责划分进行了规范。通过加大对派出所的消防监督力度,派出所消防工作逐步走向正常化和规范化,社会消防环境大大改善。

6全面推进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达标验收工作

属于人员密集场所家,大队现有重点单位家。为全面做好2011年社会单位“四个能力”达标验收工作,大队逐一对重点单位进行“四个能力”建设指导帮扶,并进行了达标验收活动,目前重点单位“四个能力”建设达标率为85%下半年实现100%达标任务。

(五)加强后勤管理。

规范审批制度。根据总队、支队财务管理的有关要求,1加强财务管理。大队加强了对财务的管理,一是严格经费开支的审批制度,严格依照有关规定执行审批;二是加强对部队资金、资产的管理,严格票据申领、使用、注销、收缴登记工作,根据票据的用途、使用范围,正确、规范使用各种票据。

多渠道拓宽经费来源。一是大队支部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2广开财源。精打细算。半年来,每一笔经费开支部都要经过反复研究,认为确有必要时,才去花这笔钱,力争用最少的钱办更多的事,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二是积极拓宽财源,加强经费预算管理,合理安排经费支出,规范财务行为。今年以来,大队破除“等、靠、要”观念,积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请示演讲,争取地方党政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理解,密切与地方财政部门联系,加大了政府对消防的经费投入,依照《省消防业务经费保证规范》大队应列入业务经费万元,通过多方协调今年列入财政预算万元,目前到账万元。

二、存在问题

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半年来。全县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工作发展不平衡。思想政治教育还不到位,仍有讲形式、走过场的现象,政治业务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