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范文
时间:2024-03-28 11:15: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茶亭社区现有60周岁以上老人1226人,约占居民总人口的16%(其中空巢老人有66人)。他们当中只有少数人参加社区教育组织的活动。据了解,造成社区老人社区活动参与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老人们对社区老年教育认识不足。大多数居民认为,老年人教育就是将老年人集中到教室内教授一些预防疾病知识,唱唱歌跳跳舞,更多的老年人为了照顾家里子女的孩子,很少有空闲时间来参与到社区内的教育课堂。
二是社区提供的老年教育内容单一。以往的社区老年教育服务项目大多是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主要集中在日常保养和医疗知识,服务形式单调,极少涉及到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以茶亭社区为例,社区老年人教育服务主要针对一些60-70岁行动方便的居民,极少涉及到年纪比较大行动不便的独居、空巢老人的需求,服务方式是集中授课方式,主要是涉及老人的日常保健,很少顾及到老人的精神需求。
三是社区老年教育基础设施薄弱。目前由于大部分的教育经费集中在基础教育很少顾及到老年教育。由于办公场所有限,教育经费的紧张,社区难有一个专门的活动场所用于社区老年教育,且教育设备简陋,满足不了老人们更高层次的文化生活的需求。
四是社区老年教育水平有待提高。以茶亭社区为例,老年教育开展一般由老年人自己担任老师。如绘画班老师是由老年人推选绘画水平比较高的老年人担任,或由居委会外聘的相关人员担任,如社区开办的合唱团,聘请退休的艺术院校老师担任,但这部分教师数量相当有限。还有一部分老师是由前来推销产品的销售人员担任,他们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也无教学经验,纯粹是来推销自己的产品,虽经社区居委会的允许,但他们开办的保健知识讲座很难让社区的老年人从中受益,反而容易让居民们对社区老年教育产生误解,最终失去参与兴趣。
2.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老年教育服务的可行性
鉴于目前我国社区老年教育服务面临专业人员紧缺,志愿者力量不足等困境,同时大学生大多在外地求学,时间和地域上限制了大学生为自己的父母祖辈直接提供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的可能。中国传统的孝文化中满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如果能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社区老年教育相结合,为老人的生活照料引入年轻力量,实现互补共助,在满足居家养老尤其是老年教育服务需求的同时又能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社会的和谐,那将是“一箭双雕”的大好事。
(1)茶亭青年志愿服务队主动吸收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社区老年教育服务活动,这样做可以丰富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内容,壮大社区教育志愿者的队伍,
(2)茶亭社区为老服务有了大学生志愿者的加入,可以有效提升社区老年教育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教育服务的开展,可以改变以前那种分散化、非专业化的服务格局,大学生志愿者或是学习能力强,或是专业知识扎实,或是生活经验丰富。经过专业的培训,他们很快就可以为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
(3)青年志愿者们在参与为老服务过程中,在与社区老人进行交流中,可以了解到每个老人不同的人生经历,可以学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比如大学生志愿者通过与老人聊天,可以学到“自己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好,就是对儿女们最大的贡献”、“不求物质富裕,知足常乐”这些简相的哲理和价值观。
(4)大学生自愿参与居家养老、老年教育服务活动,可以培养他们自主创业意识。居家养老服务属于第三产业,对就业具有不可低估的贡献,更主要的是,让大学生认识到居家养老行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在自愿参与的同时,也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
青年志愿活动在社区老年教育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茶亭社区青年志愿服务队自成立以来,坚持开展日常敬老志愿活动,上门走访社区内的独居老人,了解他们基本生活状况,对他们日常保健、心里疏导等精神方面的教育起到了一定作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志愿活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1.志愿者缺乏组织管理制度
由于青年志愿服务参与社区老年教育服务正处于探索阶段,对志愿者的管理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参照物,再加上志愿者队伍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组织管理制度,因此,部分大学生志愿者纪律散漫,积极性日渐降低,经常有志愿者无故不参加服务活动或在活动过程中热情不高、敷衍了事,最终导致志愿者大量流失。
2.志愿服务内容与老人的实际需求脱轨
目前青年志愿服务队的服务方式比较单一,多以走访为主。虽然在制定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时有三个阶段的活动内容,但受活动经费、时间、场地及志愿者精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志愿者组织开展的活动仍多局限于第一阶段,服务内容缺乏新意和广度,很难让社区的老人们有集中学习的机会,所提供的服务也不能满足老人的实际需求。长此以往,不仅老人会感到乏味,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
3.志愿服务活动缺乏有力的经费保障
茶亭青年志愿服务队的活动内容主要由茶亭社区的青年社工与大学生志愿者完成,但也需要一定的经费来维持。目前经费比较有限,主要来源于建邺社区服务中心以及茶亭社区,由于志愿者组织本是公益性组织,经费有限,这给志愿者组织的活动规模和活动质量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志愿服务活动对象难觅
志愿服务对象难觅,影响了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开展。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1)许多老人对社区的志愿服务这一新事物还不太接受,不愿意让志愿者上门提供服务,或认为大学生不专注学业而关注公益活动是不务正业的行为;(2)志愿者的主要活动场所多是老人的家里,部分老人的子女对志愿者不够信任,不愿意让陌生人进入家中,所以志愿者上门服务必须由社区工作人员带上门,导致活动只能局限在居民家中;(3)寻找服务对象的方法成效不大。志愿者组织寻找服务老人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社区提供独居空巢老人的信息,然后再上门联系,寻找适合的服务对象,但这些措施的成效都不太明显。(4)活动形式单一,主要是针对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的上门服务,志愿服务活动没有关注到那些行动方便的大多数的老年群体。
5.志愿服务活动缺乏社会力量支持
茶亭社区青年志愿服务队成立之初是以社团名义出现的,由于缺乏一定的宣传,刚开始推进很难,随着活动开展的次数增多,借助建邺区社区服务中心宣传平台,每期活动及时上报信息,让政府来关注我们志愿养老服务,但获得外界的实际帮助更少,没有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发展后劲不足。
提高青年志愿社区老年教育服务的对策
1.进一步完善志愿者管理制度
志愿者组织具有自发性、松散性和流动性,因而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是维持组织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志愿者活动得以蓬勃开展的保证。而完善的志愿者组织管理制度包括志愿者注册认证制度、培训制度、考评制度、奖惩制度等。
茶亭社区青年志愿服务队成立之初没对考评制度、奖惩制度加以细化,对志愿者缺乏约束力,从而导致了部分志愿者纪律松散情况的出现。南理工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但由于缺乏相应考核激励机制,本身又是志愿参与,最终社区的社工们参与的热情远远低于南理工大学生们。因此茶亭社区青年志愿服务队必须以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为切入点,为志愿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并加强制度执行过程当中的监督,以严密的规划和管理来保证志愿服务的稳定和高水平。
2.完善与老年人需求接轨的志愿服务内容
志愿服务内容的提供要重视老年人的接纳性,要对老年人的需求进行评估。在志愿服务中,要用客观的心态面对每一位老人,考虑老人对服务的可接受性。志愿者所提供的服务应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一致,为了保持这种一致性,可以针对老人的不同需求,特别是精神需求提供针对性、差异化的服务,如开展不同种类的符合不同层次老人的兴趣班,而不是一种泛化的服务,坚持以老人为本,尽最大可能满足老人的实际需求。此外,为了保证志愿者所提供服务的质量,志愿者在上岗前应接受一定的培训,培训内容除了专业技能之外,还应包括老年心理学、社会工作、职业道德等课程,以便在提供服务的时候对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
3.建立多方位的志愿服务社区教育活动经费保障体系
充足的经费可以为志愿服务的质量提供一定的保障。目前社区青年服务队的经费来源比较单一,希望能得到建邺区财政的支持,如建立为老服务工作专项经费,并将其列入当地财政预算,用于特殊困难老人居家养老的补贴和社区为老服务中心工作经费的补助。此外,大学生志愿者组织也可以向学校学生工作处、校团委等申请活动经费。总之,志愿服务队应建立健全志愿养老服务激励机制,向志愿养老服务者提供一些政策性的有偿服务的机会,进一步调动志愿者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4.加大志愿服务社区教育的宣传力度
志愿养老服务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新鲜事物,要想让社区内的老年完全接受还需要一段时间,如要缩短这一周期,仅依靠青年志愿者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因此,社区要加大对青年社工服务队的宣传力度,使老年人都能全面了解此项工作,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服务,切实感受到社区的关怀与照顾,感受到社会各方的关爱与温暖。
篇2
摘要:社区老年人闲暇生活和闲暇教育是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众多学者致力于相关研究。选取浙江温州市内几个社区老年人为样本,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现场访谈等方式,分析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的现实状况,社区老年人接受闲暇教育的影响因素。提出以下策略:社区老年人闲暇教育必须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文化程度等因素进行安排安排;健全保障制度与机制;拓宽渠道,增加经费投入;培养多种类型志愿者,参与帮扶老年人活动;开发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课程和拓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
关键词 :社区老年人;闲暇教育;路径与策略;老龄化
作者简介:杜惠洁,女,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1-0070-05
一、问题的提出
国际上通常把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按照这个标准来计算,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共同问题。随之而来的是,老年人闲暇时间的安排与其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因此,为解决老年人口不断增多所带来的问题,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依托社区所开展的老年人闲暇教育就极具研究意义和价值。怎样使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已经成为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共同关心和研究的话题。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随着老年人物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对精神生活质量也产生了新的需求。本文以温州社区老年人生存状况为例,对社区老年人闲暇教育质量问题作以探讨。
二、社区与闲暇教育
(一)社区
“社区”一词最初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 T.nnies 1855—1936)在其《社区与社会》(Gemeinschaft und Gesellschaaft)一书中首先提出。社区的英文(community)之意兼有公社、团体、公众以及共同体共同性等多种含义。在滕尼斯看来,“社区”是通过血缘、邻里和朋友关系建立起的人群组合,它的基础是“本质意志”。“本质意志”表现为意向、习惯、回忆,它与生命过程密不可分。在这里,手段和目的是统一的,靠本质意志建立的人群组合即“社区”是有机的整体。“社会”是靠人的理性权衡即“选择意志”建立起的人群组合,是通过权力、法律、制度的观念组织起来的。在这里,尽管人们通过契约、规章发生各种联系,但手段与目的在本质上是相互分离的,因而“社会”是一种机械的合成体。判定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的存在,特别要注意社区成员间的相互关系的特点。包括社区成员间彼此交往的频率、范围以及社会心理(情感、意向)和价值倾向等方面的特点和一致性程度,这是因为,社区特有的文化、生活方式和社区成员对社区认同感,既是社区成员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共同经营社会生活所形成的结果,又是将社区成员凝为一体的粘合剂和纽带。[1]
在我国,“社区”一词最早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由燕京大学社会系学生根据滕尼斯的愿意而首创。[2]近些年,我国学者对社区展开深入并较为广泛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社区的理解与认识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更加重视了从心理学的视角研究社区及社区人群的互动关系。这些研究认为“社区是某一地域里个体和群体的集合,其成员在生活上、心理上、文化上有一定的相互关联和共同认识。”[3]笔者认为,研究社区以及社区内人群的生活,不管是从社会学的视角,还是从心理学抑或是从教育学的视角,尽管对其内涵的解读不尽相同,研究者们都对居住在一定地域中人们生活的共同体对象予以了极高的关注。
(二)闲暇教育
闲暇教育亦称余暇教育,指闲暇时间内进行的教育活动。闲暇教育一般指“在闲暇时间进行的使学习者在信仰、感情、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等方面发生变化的教育。目的是使判断闲暇行为价值、选择闲暇活动、确定个人闲暇目标等能力得到提高,并认识利用闲暇时间的重要性。”[4]闲暇教育是人们为提高闲暇生活质量所受的教育。闲暇教育是一种提高、充实人的精神境界的教育活动。
老年人在社区框架下的闲暇教育是指,在闲暇时间使老年人感情、态度、行为等方面发生一系列积极变化的教育。老年生活方式是老年群体及其个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念指导下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理、心理的老化,必然产生各种不同于其他年龄群体的特殊需求,满足其需求的生活活动模式随之发生变化,构成老年生活方式的特点。所以,要在老年人生活的区域内,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满足老年人晚年心理生活的需求。
三、温州市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一)温州市人口老龄化现状
温州市作为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经济较为发达,生活水平相对较高,人均寿命较长。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止2010年底,全市常住人口912.21万,居浙江省第一位。全市有65岁及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家庭户67.1万户,占全市常住人口家庭户的23%,比2000年“五普”时增加了24.5万户,增长57.5%。在有65岁及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家庭户中,空巢老人家庭户为20.3万户,占全市家庭户的7%,占有老年人口家庭户的30%,比2000年“五普”时增加6万户,增长42%。在空巢老人家庭户中,单身老人户11.7万户,只有一对老夫妇的8.5万户,分别占空巢老人家庭户的58%、42%。[5]其实,早在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资料调查显示,温州市总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为71.17万人,占总人口的10.21%,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提早了四年。[6]
(二)温州市社区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为调查温州市社区老年人闲暇教育的状况,我们从温州市主要的5个街道中随机抽取8个居民社区进行问卷发放。一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率100%。本次问卷发放对象中,男性占72?22%,女性占27.78%,其中55-60岁占5?56%,61-65与66-70均占22.22%,71及以上者占50%。并在每个社区随机抽取1-2位老年人进行访谈。调查数据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有近40%的人受到中专(高中)以上教育,绝大多数人月收入超过1 500元(83.34%),他们经济较为充裕,生活闲适。在居住方面,与配偶同住的占61?11%,与子女同住和与配偶子女一同居住的均占11.11%,单独居住占到了16.67%。可见,空巢老人比重不容小觑。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温州市空巢老人家庭达20.3万户。
在闲暇娱乐活动中,选择看电视或听广播的最多,占88.89%,其次是养动物或植物,占55.56%,22.22%的老年人选了打牌或下棋,11.11%的老年人选了唱歌(戏)、跳舞,选书法或绘画的为0%,还有16.67%的老年人选了其他(见图1)。总体而言,大部分老年人都选择较为轻松普遍的娱乐方式。在闲暇运动活动中,94.44%的老年人选择散步或跑步,44.44%选择旅游或登山,选择太极练剑等晨练活动的占5.56%,选择打球的为0%,其他的占11.11%(见图2)。在问及对所在社区提供的闲暇设施是否满意时,认为满意和一般的老年人均占27.78%,而表示不满意的老年人则占到了44.44%。可见,绝大部分的老年人对社区提供的设备并不满意。
四、现状成因分析
(一)老年人自身条件的影响
社区老年人闲暇教育状况与老年人自身条件等密切相关。这里指的老年人的自身条件包括:身体状况,收入状况,文化程度,是否与配偶同住,是否与儿女同住等。老年人是否能参与社区闲暇教育的首要因素就是个人身体状况,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参与社区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此外,老年人参与社区闲暇活动的积极性也受到文化程度和个人月收入的影响。访谈显示,老年人自身文化程度越高,其参与积极性也相对越高;且月收入越稳定越高,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的频次也越多,相对收入较低或收入不稳定的老年人,他们参与社区活动的稳定性也更高。反之,则亦然。
温州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外出务工的人口数量较多,空巢老人家庭逐年增多,在对老年人进行访谈时发现:与配偶同住或是单独居住的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更高也更积极,而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他们有更多的琐事牵绊,参与活动的时间和精力都会受到限制。。在此次调研中发现,如果老年人需要帮助他们的子女照顾小孩,即照顾第三代,那么,他们老年人个人的闲暇时间几乎为零。一般情况下,那些对于参与社区教育活动持积极态度,并乐于参与参加社区活动的老年人,由于他们接受了积极的正面暗示,并同时具有积极的行为,他们的心理更加健康,乐观,豁达,会保持饱满、积极、良好的精神状态。
(二)社区设施和活动内容及类型的影响
就我们所调研的几个社区总体情况来看,社区提供的闲暇教育并不理想,设施缺乏,活动内容不丰富,类型单一,频率密度较小。社区很少提供系统规模的设施、课程、培训,就算有,也不系统,并不能形成一个长期有效的机制。在许多情况,社区老年人绝大多数都是出于兴趣等原因,自发组织活动,社区闲暇教育的设施短缺,活动类型单一,内容相对贫乏。由于一些老年人本来身体就有一定的健康问题,加上长时间的孤独与生活被动,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生活和心理健康。这方面已经有了相关的研究。哈基姆·伊娃萨(Hajime Iwasa)等人做了关于日本社区老年人闲暇活动与认知功能之间关系的5年跟踪研究。该研究在综合考虑了参与研究老年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身体状况等因素外,发现比起更多参与闲暇活动的老年人,那些不参加活动的老年人在这5年时间里认知退化的可能性较大。[7]
五、完善社区老年人闲暇教育的实施路径
老年群体及其个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念指导下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这个群体的特征有如下特征:(1)逐渐从劳动职业生活活动中退出。这是老年生活方式最突出、最根本的特点。越到高龄期,这一特点表现得越明显。随着劳动能力的丧失或减弱,身体健康状况水平下降,而医疗保健等支出的费用增大,老年人需要依靠年金、保险、社会救济或个人资产等作为自己的收入保障和补充。其数额一般都比以前有所降低,因而将使消费受到一定的限制。老年人的消费指向集中于日常生活基本需求的满足。(2)社会政治活动明显减少,相应的是与社会接触减少,人际交往的频率显著降低,严重的甚至可能产生与社会的脱离,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3)精神文化生活活动的内容发生明显的变化。首先,从事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活动显著减少。老年人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增进社会交往。其次,劳动职业活动和社会政治活动的减少,个人闲暇时间增多,使人们的各种兴趣爱好显著增加。(4)家庭生活活动成为活动的主要内容。家庭是活动的主要场所,家庭成员成为老年人生活的主要伙伴。因此,家庭生活活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老年生活的质量。(5)生活活动空间明显缩小。家庭成为老年人生活活动的主要空间;家庭成员成了老年人人际交往的主要对象。这将给老年人生活质量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因此,根据上述老年人群体的特点,社区机构应该在以下诸多方面,完善社区老年群体闲暇教育。
(一)健全保障制度与机制
建立健全的保障制度,是发展和完善社区老年人闲暇教育的有力保障。政府各级部门从上到下,成立专门机构,加强管理。如成立“老年人工作委员会”,或者“社区老年人闲暇教育领导小组”,等,机构一般可设3-5个编制,专人专职负责开展工作。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和支持各方面优秀人员投入到关爱老年人的工作中来。社区专职人员要负责建立老年人档案,定期走访,了解老年人各种类型的生活状况。成立“老年人工作检查科”,保障队老年人教育工作的监管和落实。端正思想认识,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坚持终身教育的理念,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对整个社区老年人群体的闲暇教育作出统一规划和安排,使社区老年人闲暇教育更加规范化与制度化,更充实并具可操作性。使我国社区老年人闲暇教育尽快从无序走向有序。
(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增加经费投入
社区老年人闲暇教育是老年人教育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发展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社区管理机构的运作,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服务设施的提供与改善,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资金。因此,不断拓宽资金来源的渠道,多方筹集社区服务资金,就成了实施社区服务规划的基本前提条件之一。[8]硬件设施在社区老年人闲暇活动中至关重要。但是目前,不论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还是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郊区、农村,社区均应逐渐加大相应的经费投入,绝大部分社区并未给老年人群体提供足够的资金以及设施支持。因此,增加并不断完善与开展社区老年人教育活动相适应的硬件设施,推动社区建设,拓展社区服务,提高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已成为开展社区老年人工作的迫切需求。建议通过以下方式拓宽资金来源:(1)加大地方政府直接性的经费投入;(2)建立弹性的社区财政支持系统;(3)老年教育与老年福利想结合;(4)广泛宣传,争取大型的社会机构或者团体的赞助;(5)适当收取学员学费等。
(三)培养多种类型的志愿者,积极参与老年人的帮扶工作
开展社区老年人的服务工作,要有比较充分的服务资源。社区的养老服务要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包括社会福利和非盈利组织,囊括大批青少年、成年和老年志愿者进行长期的、系统的福利性老年服务活动。[9]目前,有来自不同行业的自愿者,也愿意参与对社区老年人的关爱工作,他们来源于中小学和大学生社团的成员,这些人绝大部分没有经过老年服务的相关培训,缺乏对老年人心理状况和心理需求的认知。同时,这些自愿者由于都有他们的学习、工作等任务,工作具有阶段性和偶然性,不能够长期或者系统地跟踪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全部,因而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为保证志愿者能够长期有效的服务社区老年群体,一方面,应对服务志愿者进行系统的老年服务相关知识培训;另一方面,也要立足于老年人间的互助,可以采取“结对子”的方式互助。把那些刚刚退休、身体健康并且热心的、年龄还在60左右岁的老年人组织起来,与年龄稍大的老年人,结成互助对子。前者经常走访,关心帮助年龄大的,陪后者聊天,通知或者陪同后者一起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有益的活动。社区管理机构,为他们建立“互助卡”,对帮扶过其他老人的人,采取“积分”的方式,给予打分,建立积分档案,等他们以后年纪大了之后,可以受到优先的支持和帮助。
(四)开发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课程
自1983年,我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在山东建立,如今已有30余年,虽老年大学教育取得长足发展,但分布并不均衡,覆盖率依然较低。秉承着“全员、全程、全面”的特点,在老年教育机构还未覆盖地区和人群,社区可通过开展“夕阳红”知识讲座的方式,丰富老年人知识,拓宽老年人思维。社区相关部门可根据自身地域差异灵活选用讲座内容: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食疗保健、心理保健、老年痴呆的防治、道德观、法律常识、新闻新事、自理、自救、自我保护、老年人与子女的沟通教育、计算机的简单使用等,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障条件的改善,人的寿命也越来越长,老年人退休后还有很多年时间,让老年人重新就业,参与到社会的建设中是实现健康老龄化发展的必然趋势。[10]
因此,可加入适当的创业教育等。社区机构可协同医院开展保健讲座之余,可为社区老年人进行体检,为老年人身心发展提供便捷。
(五)拓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整合社会资源是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社区应与社会其他部门协同服务,依靠大众力量,利用有效资源,经常组织具有社区特色的老年人群体性活动,使社区老年人形成关心社区,参与社区事业的共同志向和热情,提高老年人生活积极性。社区可与大学生或相应艺术团合作,为社区老年人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书法、诗词、绘画、摄影、棋艺、广场舞、太极拳、读书会、合唱团等,并可定期举办文体比赛,活跃社区老年人群体氛围。社区相应部门也可定期举办“夕阳红”老年人旅行项目,进行短程旅行等,增强社区老年人群体的凝聚力。这些措施都可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的价值,也可以使社会更加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鲁洁,等.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30.
[2]周沛.社区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03.
[3]刘视湘.社区心理学[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3:60.
[4]关世雄,等.成人教育词典[M].北京:职工教育出版社,1990:290.
[5]温州市统计局.温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2011-05-09].wzstats.gov.cn/info_view.jsp?id0=z0h8lnkbkw&id1=z0h8lo5459&id=z0hbddvmw1.
[6]周文珍.温州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和老龄事业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13.
[7]Hajime Iwasa,Yuko Yoshida,Ichiro Kai,Takao Suzuki,Hunkyung Kim,Hideyo Yoshida.Leisure activities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elderly community-dwelling individuals in Japan:A 5-yea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2012(72):161.
[8]于显洋.社区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66.
[9]高娟.社区老年教育模式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篇3
(一)推进社区老年教育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世界卫生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理念,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界定,积极老龄化是指老年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获得最佳的过程。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如何运用老年教育的这一载体和平台,帮助老年人实现社会角色的转换,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以及推进老年人社会化,最终帮助老年人实现积极老龄化,这既是构建完整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社区老年教育因其就近性、便利性、低成本性以及面广、量大,更具人性化等特点,具备其他形式老年教育所不及的优势。因此,推进社区老年教育无疑成了构建“全民学习、终身教育的学习型社会”的一种最为适当的选择。
(二)推进社区老年教育是转型期社区建设的迫切需要
社区老年教育对转型期的社区建设具有积极作用。首先,通过老年教育帮助老年人成功转变社会角色,使之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有效切合了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其次,通过老年教育使每个关联着特定的家庭和人群的老年人安享晚年,让这种社会关系状态的辐射范围扩大,有利于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再次,借助社区教育的丰富资源以及时空上的可及性、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人际关系的互动性等特点,在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增进了老年人社会交往,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改善邻里关系,提高社区凝聚力,为基层的和谐稳定创造了条件。这是学校老年教育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更加切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建设的需要。
(三)推进社区老年教育是扩大老年工作覆盖面的有效途径
随着近年来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老年教育资源供给能力不足的短板现象是现实存在的。一方面,近年来许多由老干部工作部门主办的老年大学虽然办学条件有所改善,但学校定位是以离退休干部为主体,而对社会老年人的吸纳能力有限,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讲上老年大学仍是不可企及的愿望;另一方面,老年大学虽然大多位于市中心地带,但随着城市的扩大,不少老年人为了上学还是需要来回奔波,一些老年人还肩负照顾第三代的任务,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有的老年人只好放弃学习的机会。而依托社区资源办老年教育,可以有效弥补各级老年大学功能与资源的不足,通过家门口的教育服务、远程教育服务等形式,可为老年群体提供平等、广泛、共享的平台。以嘉兴市为例,目前全市有老年电大基层教学点(班)1081个,覆盖了81.1%的社区,2012年春季虽然只开设两门课程,招生人数就占了全市老年人口的12.4%。从老年电大社区教学点的快速发展可以印证社区老年教育的需求之旺盛!
二、当前推进社区老年教育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上不够重视
虽然近年来老年教育特别是学校老年教育得到较快发展,逐步构建起较为完整的老年教育体系,但从总体来看,绝大多数地区老年教育尚未列入经济与社会文化发展的总体规划,老年教育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在对待社区老年教育上,不论是各级党委政府,还是社区本身,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人没有真正理解终身教育的含义,甚至把针对老年人的社区教育理解为唱唱歌、跳跳舞的娱乐活动;有些人认为老年教育是各类老年大学(学校)的事,对社区开展老年教育服务活动持怀疑态度,甚至认为没有必要,以至于表现在行动上就是对推进社区老年教育方面力度不够、热情不高,在保障教学质量、提供经费保障与教学场所等方面的支持不够。这些错误的观念和消极的认识,已经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社区老年教育的均衡与快速发展。
(二)机制上尚不健全
在推进社区老年教育过程中,由于对老年教育、社区教育等认识偏差,导致在社区老年教育管理机制上的巨大不同:对老年学校教育的管理分属老干部局、老龄办等管理,如老年大学;对社区教育的管理分属教育局和乡(镇、街道)管理,如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对社区社会事务,包括老年电大教育属于民政局管理;对老年离退休社会保障服务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而社区居委会在自我服务、教育和管理方面承担着属地管理职责;有些地方即便有所谓的社区管理与服务牵头领导和牵头单位,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老年教育的特点以及其服务和活动内容的千差万别,也经常难以协调一致。如此造成了社区老年教育管理的无序和混乱,不利于社区老年教育的深入推进。
(三)硬件建设上投入不足
老年教育作为一项基本的民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在意识和投入上在逐年增强,特别是在对各级老年大学(学校)支持力度上,也体现了对老年人事业的重视。但是,在社区老年教育的投入问题上,却存在着诸多的尴尬:一是社区老年教育是老年人的非正规教育,其不同于学校老年教育有正常的财政预算项目,其经费来源不稳定,而经费不足也成为制约社区老年教育的瓶颈;在设施建设上,自有建设项目也比较少,大多数依托社区辖区内的学校以及其他公益资源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存在场所、设施短缺,特别是缺少符合老年人使用的个性化场地与设施的情况。二是由于社区老年教育分属不同的职能单位或属地乡(镇、街道)与居委会管理,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在实施管理的同时,在投入保障上各有自己的侧重点或兴趣点,社区老年教育又缺乏统一有效的规划体系,从而导致社区老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也因此影响了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速度。
(四)软件建设上后续乏力
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缺乏和教学形式、内容单一等问题上。一是社区老年教育缺少有力的师资保障,由于缺少经费保障和管理力量,主要是采取临时聘任制和志愿制,队伍稳定性较差,这对社区老年教育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带来很大影响。二是大多数社区老年教育在教学形式与内容方面的针对性较差,由于经费、师资和设施等限制,内容贫乏,形式单一,有些老年人对社区老年教育的教学质量感到失望,影响了老年人就近参加社区老年教育的积极性。
三、有效推进社区老年教育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宣传,提高对社区老年教育的思想认识
建议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积极转变观念,明确对老年教育及其社区化的发展定位,加强宣传和引导,努力形成推进社区老年教育的共识和合力。一是提高办好老年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办好老年教育是政府的责任;认识社区老年教育是老年教育的基础形式之一,是推动全民学习,构建社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提高社区老年教育功能属性的认识。老年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保健、娱乐是老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要纠正社区老年教育就是保健娱乐的错误认识。三是提高社区老年教育特点作用的认识。社区老年教育是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有益结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年教育,主要是为了弥补学校老年教育办学规模、受众范围局限以及教育资源有限等的不足,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老年教育服务。
(二)完善机制,加强对社区老年教育的统筹规划
建议各级党委、政府根据社区老年教育的特点,理顺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管理主体和职责,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推进社区老年教育。一是要健全社区老年教育组织协调机构。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作为牵头负责人,建立社区老年教育协调小组,理顺和整合相关部门职能,实现区域内社区老年教育工作的统筹管理和协调,推动社区老年教育各项活动和服务的开展。二是制定社区老年教育的总体发展规划。根据社区老年教育实际,进行统筹规划,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社区老年教育。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把社区老年教育纳入对相关单位的考核内容,推动各项老年教育服务活动顺利开展。四是加强教育管理,着力提高社区老年教育质量。社区要着眼自身实际,加强对老年教育的管理,建章立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积极探索师资队伍建设,形成稳定的师资保障。
(三)强化保障,加大对社区老年教育的经费投入
要把推进老年教育建设作为服务民生的实事工程,摆上政府工作议事日程,着力研究老年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一是研究将老年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的保障办法,不仅要保障老年大学等学校老年教育的正常运行,同时也要以提供活动专项资金的形式,兼顾对社区老年教育的推动。二是研究借助和引导社会资金和力量推动社区老年教育的相关政策。在探索利用社会民间力量开展社区老年教育的同时,政府要发挥必要的引导作用,采取政策优惠、奖励补贴等非行政方式,确保老年教育朝着正确方向进行。三是研究社区老年教育经费使用的绩效考核办法。严格财务制度,将有限的资源用于社区老年教育最为需要的地方,努力树品牌、出精品。
(四)共建共享,推动对社区老年教育的资源整合
如何整合各方资源,营造推动社区老年教育的新环境,是党委、政府以及社区共同面对的任务。一是可以借助各类学校、科研机构和社会团体的资源,通过选聘和志愿等形式培育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并利用这些单位的教学资源、活动场所和开放,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和联谊活动;二是借助各相关职能部门争取更为有利的公共服务资源,如文教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服务和公共场所,为推进社区老年教育提供便利;三是把社区老年教育作为社区结对共建的重要内容,开展各种形式的老年教育结对服务活动,争取各种捐助和支持,开拓社区老年教育空间。
(五)探索创新,引入社会工作方法推进社区老年教育
篇4
一、加快普及社区老年教育进程,是一个长远而又紧迫的课题
目前,全国已有26000多所老年大学(学校),学员约230万人,建立了一批规模大、设备好、课程门类全、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高的示范性老年大学,成为中国老年教育的中流砥柱。但是,就老年学员的总量来看,它仅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72%。尽管城市老年学员入学率略高于农村,但至少有95%以上的老年人没有享受学习与教育的权利。
在城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老年人正从“单位人”(由所在工作单位管理)转变为“社会人”(由社会保障部门及社区管理),他们聚居在杜区,既是新型社区建设的力量,又是社区服务群体中工作量最大的对象。社区不仅要多渠道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医疗保健等基本要求,还要按照“积极老龄化”的理念,鼓励老年人融入时代、参与社会、共建文明社区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很大发展,但人口老龄化仍超前于经济的发展,即“未富先老”已成为中国老龄问题的基本特征和突出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满足城市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普及社区老年教育,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认真解决的长远而又紧迫的课题。
二、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利用有利条件,扬优成势
普及社区老年教育,实践证明,应以政策、法规为保障,以社区为依托,以街道、社区管理部门为主导,以老年学校为主体,以社区各类资源为支撑,以社区和老年人的需求为内容,以提高社区老年人综合素质、促进社区“三个文明”建设为目的,联合社区各涉老团体,开展多形式的老年人的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的教育活动。
普及社区老年教育的优势在于:
一是能满足老年人就地、就近、就便入学的需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新区的建立,许多老年人因考虑交通安全、时间、精力和费用开支等因素,不得不失去到中心校区上学的机会。而到社区老年学校学习,既省时、省力、省费用,又安全方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是社区有较丰厚的教学场地、设备、人才等教育资源可供共享。可以减少政府拨专款兴建或购置、或配备专职教师、管理人员的费用。
三是社区不仅有老龄工作的干部和一定的经费,更有各类老年组织、热心老年工作的骨干和文体积极分子,为办好社区老年学校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和工作骨干。
基于上述优势,不仅可以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办起老年学校,实施老年教育,而且对老年学员也可以做到少收费,甚至不收费入学。因此,社区办学,既有充足的资源,又能快速提高办校率、入学率,进而提高普及率,为解决我国老年教育发展“未富先老”、普及率低和区域不平衡等问题,找到了一条快捷发展的途径。
三、加快普及社区老年教育进程需要拓展新思路,探索新途径
普及社区老年学校。既可以为提高老年人素质,发挥老年人潜能,提供服务社会的平台,又可以促进新型社区的建设。这种社区与老年教育的双向服务,为新型社区的建设和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了实现社区老年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关注以下几点是十分重要的:
一是因地制宜,因需施教。由于不同社区的经济实力、物质条件和老年人品味、爱好等不同,必须从社区的实际出发,充分挖掘现有条件,利用社区一切可利用的人、财、物等资源为办学服务。在课程设置、时间安排、教学形式和社会活动内容等方面,也要按照所在社区老年人的需要和社区的需要进行安排。只有按照双向需要安排施教和活动,社区老年学校才有吸引力和生命力。
二是依靠社区,建立骨干队伍。充分调动和发挥社区管理部门的办学积极性,是建立和办好社区老年学校的前提。不仅在组织上,而且工作经费和活动上都要求纳入社区工作计划,成为社区工作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发现和建立热心老年教育、在社区文体活动中有一定影响的积极分子组成的骨干队伍,是推动社区老年学校教学活动蓬勃开展的持久的推动力。
三是加强指导,充分发挥各级示范校的辐射作用。要提高社区老年学校的管理能力、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示范性老年大学是大有作为的。示范校可以为社区老年学校培训管理人员、教师和专业活动骨干,组织经验交流或通过联合教学和举办文化活动等,来提高和扩大社区老年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影响力。
篇5
Abstract: The health education is the education to the service object in physiological, psychological, cultural, spiritual, social adaptability and other areas. Through the health education, it can provide the knowledge, technology and services for the change of behavior and way of life.
关键词: 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
Key words: community;the elderly;health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256-01
0 引言
健康教育存在的目的是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害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健康教育可使老年人了解和掌握疾病知识,老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人的生理机能逐渐减弱,是各种慢性病的高发期,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会存在很大变化,通过实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生命质量和自我保护能力,让他们能在一个健康快乐的氛围中安度晚年。所以,实行健康教育对我们社会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
1 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1.1 生理特点 老年期各器官呈进行性衰老退变,出现一系列的改变,主要为:①器官组织的储备能力下降;②对外环境改变的适应性和反应能力减退;③躯体内环境对各种性质刺激的反应调节能力削弱;④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减退;⑤大脑功能衰退,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记忆力下降、联想速度迟缓、感觉器官老化迟钝等。一些与年龄相关的慢性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糖尿病、各种肿瘤等的发病机率显著增高。
1.2 心理特点 老年人一旦离退休,由于社会角色及生活节奏的改变,往往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心理、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①职业功能改变:社会地位,社交范围发生改变,对老年人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影响;②生活环境的改变:从社会、单位的大环境回到家庭小环境,尤其是几代同堂;③经济水平下降,各种收入减少;④生活节奏的改变:多年来形成的紧张、快节奏、有规律的生活,转变为简单、松弛、单调的生活,如不能及时调整心理状态,常出现焦虑不安、烦躁等消极的情绪,导致易患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等身心疾病。
2 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
健康教育是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它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使个体的健康。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老年人能够理解健康教育是护士为其提供健康服务的一项重要活动。
3 健康教育的方法
3.1 定期组织培训,开展健康小课堂,并开展健康专题讨论,充分调动老年人的积极性。
3.2 利用图文的方式把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治疗,护理等制成精美的小手册,卡片,并附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激发老年人的兴趣。
3.3 健康咨询:由市或县级护理学会成立健康教育咨询队,聘请临床专家及资深护士不定期到社区,现场接受有关健康咨询。“因人施教,因病宣传”,针对性地解答疑难问题。
4 健康教育的内容
4.1 心理健康指导 保持良好的心态,指导老年人做好正确的心理保健,调整期望值,培养自己心情开朗,乐观豁达的心态只有心理平衡才能使心理平衡,生理代谢处于平衡,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
4.2 合理的饮食指导 老年人的饮食原则应易消化,保证足够的优质蛋白,低脂肪,低糖,低盐,高维生素和适量含钙,铁的食物,饮食宜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指导其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等限制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坚持每天钠盐摄入量小于6克,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鱼,牛奶等食物。
4.3 生活方式的指导 指导老年人建立良好的起居习惯如早睡早起,充足睡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经常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如,唱歌,跳舞,下棋,健身运动,上老年大学,这样不仅能排遣孤独寂寞,还能广交朋友,有利于身心健康。
4.4 药物治疗的教育 老年人如果患有某些慢性病,我们指导其应用何种药物治疗,应该是在医生协助或指导下进行,患者应该知道服药时间、作用、持续时大致的作用机理及其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这样病人就不会机械地用药。病人在治疗中应加强参与意识,对合理正确使用药物,预防和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4.5 加强家庭急救技术、预防保健 通过请医院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办讲座,不仅要普及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治疗,护理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对一些危急生命的疾病的发作急救知识重点进行健康教育。比如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脑出血的急救等,如识别心绞痛发作时的症状,教会老年患者正确含服硝酸甘油的方法,告诉老年患者及家属发病时尽量减少搬动,有条件的可吸氧,并及时拨打急救中心电话。一人外出时最好随身携带急救药及急救卡,以便发病时能够及时服药,及时送往指定医院。
5 总结
实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对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说。老年是人生历程中一个特殊时期,他们的性格及情绪在此时变化极大,表现为行为及反应速度迟缓,衰老感增加,自信心差,记忆力减退。有计划地进行健康教育,可以帮助老年人恢复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平静地安度晚年。通过对社区老年人开展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其纠正不良习惯,养成健康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加强抗病能力,消除危险因素对他们的侵袭。因此说,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对建立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熊东萍.社区健康教育对老年人体质影响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6,(6).
篇6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心、脑、肾血管疾病。目前,在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 ,高血压知晓率为30%,治疗率为24.7%,而控制率仅为6.1%,这意味着1000名高血压患者中,只有300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247名服了药,而真正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的只有6名,还有相当比例的居民不能经常测量血压,甚至有的从未测量过血压,不了解自己有无高血压。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吃惊的数字,这也是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在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有75%的患者血压没有达到控制目标。随着生活水平和膳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与高血压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在许多地区已成为超过肿瘤的最主要杀手。减少高血压患病率和发病率在于预防,而预防的主要措施在于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应包括引起高血压的因素,向病人介绍高血压对心血管、脑血管以及肾脏功能的危害,根据不同年龄、职业、不同高血压病分级情况以及生活方式来调整健康教育的方式,特别是生活方式方面,注重病人的心理指导,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下面,针对社区及门诊病人,做一简单概述:
在健康教育内容上,目前国内关于门诊高血压病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研究尚不多见。靳芹〔1〕等对140 例门诊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调查得知,门诊患者由于工作繁忙,患病后求治心切,非常需要医务人员提供高血压病的病因、危险因素、治疗、急性发作,预防、延续病情进展及康复训练和坚持用药等方面的知识。 其中100% 的患者需要了解治疗方法与效果,超过90%患者在病因与危险因素急性发作预防等知识方面需要帮助, 80%的患者对于疾病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渴望得到心理支持,75% 的患者要求掌握正确测血压的方法, 74%的患者需要工作生活中出现应激事件时的应对方法, 66%的患者需要护士提供继续治疗用药复查等方面的教育,同时也需要自我护理方面的教育。毛红娟〔2〕等的研究发现,门诊高血压病患者还希望得到护理人员关于饮食 运动等方面的随访指导。尹萍〔3〕等在对200名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结果为大多数社区患者想要得到的知识主要集中在高血压病的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的。王晓男等〔4〕得出结论,显示社区患者对饮食指导方面的需求更为迫切,可能是因为饮食和营养因素为高血压病发病的相关因素这一观点已普遍为社区患者所了解。
针对健康教育方式的调查显示:门诊患者的特点是就诊时间短,通常在开药后即离去,很少有时间和机会通过与医护人员单独交谈来获得健康知识。毛红娟〔2〕等调查结果为,仅21.2% 的患者是通过医护人员的指导获得健康知识,大多数接受过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患者是通过报刊书籍和电视广播获得知识。因此大部分人首选电话咨询的方式,其次才是到医院咨询,还有一些患者选择发送健康材料的形式获得健康教育,而少有患者选择黑板或宣传画的形式,可能是因为高血压病患者大多数为中老年人,黑板报或宣传画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据尹萍〔3〕等的调查,100% 的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认为在社区开展有关高血压病的健康知识讲座非常有必要, 健康教育的形式最受欢迎的是健康知识讲座,其次是宣传手册和黑板报。 这提示我们,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需不断加强。 武可文〔5〕对560名社区高血压病居民的健康教育需求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医护人员的宣讲具有显著的权威性,被列为首选, 然后希望通过电视广播和报刊的渠道获得健康教育,最后才是宣传册。
结 语
黄敬亨〔6〕等认为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旨在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在帮助患者树立健康观、改善治疗依从性及有效控制疾病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医护人员必须重视患者的不同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评估和调整,才能保证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健康教育是一个医患双边活动的过程,也需坚持和配合,家属协助监督,教育形式要有针对性,要因人而异、因治疗方案而异、因患者的文化背景、年龄、个性等方面因素不同,所以要有侧重性。为此需要广泛开展有计划性、针对性、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普及高血压保健知识,使人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及早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靳芹,宋月兰.高血压病患者知识需求的调查分析[J].临床医药杂志,2005,4(5):386-387.
〔2〕毛红娟,李海燕,王筱慧,等.门诊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杂志,2005,22(1):30-39
〔3〕 尹萍,葛亚敏,王咏梅,等.社区高血压人群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与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3 ,1(5):33-34
〔4〕王晓男,陈爱萍,肖晓红.不同高血压人群健康知识需求的分析[J].现代护理,2004 ,10(10):897-898
〔5〕 武可文.郑州市管城区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健康教育需求的方式[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6):431-432.
篇7
关键词 健康教育 社区 老年 生活方式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社会问题,特别是健康问题,而老年人所患的慢性病大部分是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2010年8月~2011年8月随机调研2个社区的180名老年人,对其中100名老年人进行严密的健康教育后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明显,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在大龙华街道随机抽取2个社区,随机选取1个社区的老年人作为干预组,另1个社区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随机抽取2010年6~8月在2个社区居住满1年以上且短期内不会离开本社区的60(周)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100人和80人。其中干预组男51人,女49人,年龄62~89岁,平均70.39岁;对照组男39人,女41人,年龄60~88岁,平均70.13岁。所有老年人均自愿参加本调查,意识清楚,有较好的语言沟通表达能力。分别对两组的年龄、性别、患有的慢性病、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人水平、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指标构成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①有精神异常的患者,②同时患有肿瘤,且近半年内接受过化疗或放疗者,③存在可能导致参加者依从性差或失访情况者,④正在参加或近30天内参加过其他研究项目者,⑤伴有严重躯体功能损害者,⑥交流沟通有障碍者。
方法:①调查工具:采用自行设计的“社区老年人生活方式健康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身高、体重、BMI、血压、空腹血糖、吸烟、饮酒、嗜盐、嗜甜、高脂肪、高胆固醇、喜油炸食品、运动量、睡眠质量及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有自己监测测血压和(或)血糖等项目。②实施方法:由研究者本人及社康中心的全科医师团队经过培训后分别在实验前后发放问卷调查,当场回收问卷。实验前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80份。实验后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80份。③干预组实施方法:对纳入研究的老年人进行临床资料登记,并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干预组在第1次问卷调查后即由社康中心的全科医师团队通过各种方法实施每个月≥2次的健康教育。④对照组实施方法:对照组只进行临床资料登记和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在第1次问卷调查后不实施任何方式的健康教育,观察时间1年,1年后通过问卷调查对比两组老年人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情况。⑤健康教育方法及内容:全科医生充分利用社康中心便利性、便捷性、可及性、对社区居民的熟悉性的优点,实施面谈法,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教育讲座,宣传栏,播放健康教育录像,电话随访,上门家访等方法实施严格周密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健康4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充足睡眠;常见的不良生活方式及与健康的关系;吸烟、嗜酒与健康;高盐、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与健康的关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便秘;消化性溃疡;骨质疏松症;泌尿系结石;颈椎保健操;口腔疾病;预防感冒等。
体质指数: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超重:24≤BMI<28,肥胖:BMI≥28[1]。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核对无误后输入Foxbase数据库,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均数和率的差别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老年人健康教育前后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比较:干预组在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老年人健康教育前后体质指数的比较:干预组在体质指数保持和控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老年人在慢性病有关方面的比较:干预组在慢性病的新发病例和自己监测血压、血糖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深圳市社区的老年人普遍存在不良的生活方式,这可能与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且现阶段深圳市社区老年人的文化水平较低有关。不良生活方式是一组习以为常的、对健康有害的行为习惯[2],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与老年人常患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据WHO统计,人的健康长寿60%取决于其生活方式[3],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防治老年人常患的慢性疾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预防和控制或延缓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是控制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医疗负担,减轻家庭和社会压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摆在我们政府和医务工作者上的一项艰巨的任务,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开始显得尤为迫切[4]。因此,改变社区老年人吸烟、饮酒、高盐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社区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和防范疾病的意识,消除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危险因素,可以达到明显的预防、减少或延缓老年人患慢性疾病,控制老年人现患慢性疾病的发展,节约医疗资源和医疗费用,减轻社会负担。
全科医生团队通过对2个社区中的老年人开展健康教育研究后发现,干预组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常识明显提高,在健康教育后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超重、肥胖的控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慢性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自己监测血压血糖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事业,充分发挥社康中心全科医生的优势,积极对社区老年人实施健康教育指导,具有方便、快捷、可及性及有效性的优点,且投入费用低,效果佳,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冀珍,赵连友.高血压防治策略[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45.
2 巩玉秀,郑修霞,姚岚.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3.
篇8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老年人;糖尿病教育方式
Discussions about the diabetes education given to elderly diabetic patients
WANG Xiao-jun,SU Yun-hui,LIU Wen-xing,XU Li-mei.The Second Medical Department,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Guangdong Pharmcy College,Guangzhou 51008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diabetes education given to the elderly diabetic patients.Methods We observed the 113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participating in the community diabetes education activities of Diabetes Association,and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diabetes education in Diabetes Association.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education in form of activities in diabetes association,and the indicators about glucose metabolism were greatly improved after the diabetes education.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psychology and society features of the elderly diabetic patients,we should choose a flexible and continuous diabetes education.It is highly organized and systematic to give the diabetes education to the elderly diabetic patients with the guidance to health care for the Diabetes Association.This mode is effective and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Elderly Patients;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he diabetes education
作者单位:510080广州,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二科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老年人的流行病,95%以上的老年糖尿病为2型糖尿病(T2DM),而全部T2DM患者中年龄超过60岁的约占50%[1]。如何做好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教育,以控制病情发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成为目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自2006年3月起,笔者一直坚持对所辖社区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教育,并对教育方式进行探讨。笔者体会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参加社区糖尿病病友协会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共11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其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组成见表1。
表1
11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一般资料
性别
男女平均年龄
职业文化程度
家务退休工人退休教师退休干部文盲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以上
625166.8±6.552832483926231537
1.2 方法
1.2.1 糖尿病教育方式 以内分泌专业人员为主要力量,本院于2006年3月,组织成立社区糖尿病病友协会,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教育均通过协会活动的方式来完成。
1.2.1.1 协会组织及管理形式 协会设有专门的领导机构及协会工作记录本,一切活动记录在案。每年年终进行工作总结,部署下一年的工作计划。协会建立了协会会员卡及会员糖尿病教育档案卡,每人一卡,进行有关情况登记,如病情、参加协会活动等情况。活动时间及场所基本固定。
1.2.1.2 协会糖尿病教育内容 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糖尿病心理教育、控制标准、糖尿病自我监测、饮食及运动治疗、口服降糖药治疗、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防治、低血糖的预防与治疗。
1.2.1.3 协会糖尿病教育活动方式 采用室内讲课与组织患者户外咨询、有奖问答等活动相结合;医生对糖尿病诊治知识的讲解与患者谈心得相结合;糖尿病知识的教育与心理辅导相结合的“三结合”方式。
免费发放协会自编的《糖尿病康复通讯》,内容包括:协会动态、糖尿病防治文摘、病友园地、康复经验、求医指南、用药指导等。
协会组织患者每月进行一次糖尿病教育活动,具体见表2。
表2
2006年3月至2009年2月糖尿病病友协会活动情况
活动方式次数 内容
集体讲大课14糖尿病相关知识及技能
小组学习4按肥胖、糖尿病肾病、胰岛素治疗等情况将患者分成各种小组分别进行专题学习
病友座谈会3医患之间互相交流体会,内分泌专科人员面对面对患者进行个别指导
观看录象1观看糖尿病知识录象
经验交流会2请在治疗方面有较深体会的糖尿病病友谈经验体会
户外活动2组织患者到户外场地如公园等地方,进行糖尿病咨询、免费发放糖尿病资料、现场检测指尖血糖
教育效果测试4用自制的糖尿病效果问卷对患者进行测试计分,了解患者的学习效果
年终总结3年终总结,制定协会下一年的活动计划,有奖抢答,现场检测指尖血糖
协会定期集体组织患者进行体检及糖尿病并发症方面的专科检查,如集体留尿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以了解糖尿病肾病情况,检查眼底,以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情况。以便按有关病情分小组进行专题学习,并指导临床治疗。
1.2.2 开展糖尿病教育后第3年,本院就协会主要糖尿病教育活动方式的效果,对上述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按患者对每种方式在学习糖尿病知识及技能方面所起效果的满意程度评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种。
2 结果
2.1 11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对协会主要糖尿病教育方式的效果评价 所有患者对以协会活动形式学习糖尿病知识这种总的教育方式及《糖尿病康复通讯》的教育效果均表示满意,具体见表3。
表3
11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对协会主要教育方式的
效果评价(例,%)
教育方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以协会活动进行教育113(100)0(0)0(0)
集体讲大课98(86.7)8(7.1)7(6.2)
病友坐谈会91(80.5)13(11.5)9(8.0)
观看录象38(33.6)12(10.6)63(55.8)
经验交流会84(74.3)16(14.2)13(11.5)
户外活动102(90.3)3(2.7)8(7.1)
《糖尿病康复通讯》113(100)0(0)0(0)
2.2 11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参加糖尿病教育后各年,糖代谢指标均较教育前显著下降(P
表4
老年糖尿病患者参加教育前后糖代谢指标的比较(x±s)
糖代谢指标教育前
教育后
第1年第2年第3年
FBG(mmol/L)9.4±0.86.8±1.06.5±0.8*6.4±0.7
PBG(mmol/L)15.8±2.79.9±3.1*9.6±2.69.5±2.8
HbA1C(%)8.6±0.96.6±1.16.5±0.86.3±0.8
注:*与教育前比 P
3 讨论
国际知名的糖尿病教育家,瑞士的Assal 教授在第16届国际糖尿病大会上指出:“高质量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取决于对糖尿病患者的教育”。糖尿病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核心作用,近年来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内外糖尿病专家的高度重视。
老年糖尿病具有病情轻,“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慢性并发症多的特点,典型症状的发生率仅占1/5~2/5[2]。故患者往往自我感觉良好,思想麻痹,对糖尿病知识不甚或根本不了解,尤其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严重性及不可逆性认识不足,致难以配合治疗。因此,从2006年3月本院组织成立社区糖尿病病友协会至今,共3年来,笔者一直以协会活动的形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本协会主要以“三结合”方式,由浅入深,开展糖尿病教育,各种方式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糖尿病教育效果。①室内讲课与组织患者户外咨询、有奖问答相结合的方式:如糖尿病专业及糖尿病并发症相应专科的院内外专家讲课,加深了患者糖尿病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将患者按病情分成早期糖尿病肾病、胰岛素治疗组等,以讲小课的形式,针对性强,使他们掌握治疗方法和观察病情的方法,如什么是低血糖反应及如何应急处理,如何自行注射胰岛素。本协会进行户外咨询活动时,医护人员对有疑问的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个别指导。每年年终对当年学过的糖尿病知识进行有奖问答,加深了患者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增加了患者参加教育活动的兴趣;②医护人员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同时,举办病友经验交流会,这密切了医患之间及患者相互之间的联系,患者之间互相交流这种形式在某种意义上比一般理论性的说教更有效;③在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的同时,笔者亦注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教育。老年人患糖尿病后,多不同程度地感到恐惧、焦虑,少数则感到灰心,自暴自弃,不配合治疗,还有一部分则怀疑糖尿病诊断的正确性,针对以上种种不良心理情绪,笔者都及时给予心理辅导,让患者明白心理因素对血糖及病情变化的影响,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糖尿病的信心。这有利于糖尿病治疗及病情稳定。由于文化水平、接受能力的差异及语言沟通等问题,因而本文中也有部分患者对上述某些教育形式不太满意。
为配合糖尿病教育工作更深入开展,本协会编写出版了内部季刊《糖尿病康复通讯》,免费发放给患者。鉴于糖尿病是一终身性疾病,且老年患者记忆力下降,加之均已离退休,无时间约束,故适宜采取连续不断的教育方式,以利于他们反复加强记忆,不断强化和更新糖尿病教育内容,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本组老年患者持续参加糖尿病教育后,长期保持了糖尿病控制稳定。
总之,笔者认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根据其心理及社会特征,选择适当的糖尿病教育方式,采取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因人而异的糖尿病教育方式,以适应不同层次老年患者的需求。通过参加糖尿病病友协会活动这种形式,进行糖尿病教育,可以加强对患者的组织管理,亦为患者提供一个“同病相怜”的集体,这样有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坚持参加糖尿病的教育活动。本文中,老年患者参加教育后各年糖代谢指标均较教育前明显改善,全部患者对以协会活动形式进行糖尿病教育方式均感到满意,证明了通过以医护为指导的“糖尿病病友协会”进行糖尿病教育的方式,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及系统性,行之有效,易于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教育工作深入持续开展下去,值得推广。
参 考 文 献
篇9
【关键词】调查;问卷;慢性病;态度
Hulunbuir city area community senior citizen health education condition diagnosis
LIU Yu-liang CHEN Jun-guo
【Abstract】senior citizen's health education must have good protects the trouble communication to be able to obtain satisfaction the effect,in this investigation discovered has the minority patient not to be willing to coordinate,after the patience explanation,persuades only then to be able a better ditch energy. We must through the many kinds of channels,strengthen the community nursing staff's comprehensive quality raise,causes it unceasingly perfect and is rich oneself.
【Key word】investigation;Asks the volume;Chronic illness;Manner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通过调查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建设镇与哈克镇60岁以上老年人130例,其中女性52例,占调查人数的40%;男性78例,占调查人数的6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72例,占调查人数的55%。年龄最大的77岁,最小的60岁。
1.2 方法:对建设与哈克两镇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随机性调查表研究,内容涉及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患慢性病情况及健康教育需求等八项内容,其中对健康教育需求我们列出了十个问题,对每个问题按肯定或否定回答,然后按每项的累计人数计算百分率,共发出问卷130份,收回128份,有效率98%。
2 结果
2.1 一般健康情况:从图1中可看出,128例老年人中,健康状况良好33例,占调查人数的25.78%,只患一种慢性病58例,占调查人数的45.31%,合并两种以上慢性病的37例,占调查人数的28.90%。
图1 128例老年人健康情况
2.2 健康教育需求情况:从下表中可看出,社区被调查的128例老年人中,只有20%的老年人并不愿意改变以往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98%的老年人愿意接受健康教育知识,90%的老年人对表中1~7项内容表示欢迎态度,80%的老年人对健康教育的形式,以及通过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持肯定态度。
2.3 分析
2.3.1 乡镇社区老年人健康观念陈旧,参与健康教育的主动性不强。乡镇社区老年人由于受认知水平的限制以及文化程度偏低,导致他们的健康观念陈旧绝大多数的社区老年人还只是持有“有病才去就诊”的陈旧意识,没有意识到可以通过自身行为的改变去减少一些慢性病的发生。同时,很多老年人对医疗诊治也存在一些不现实的期望。期望一旦生病,医生或药物治疗就能解决问题。很少有人注意到通过自我生活方式的控制来维持健康,自我健康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学习健康知识的积极性。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程,短期宣教效果不明显,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取得成效。对不良行为态度与保健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但行为的改变更困难。[3]
2.3.2 乡镇社区老年人文化水平低,做为健康教育工作对象,被动认知能力差。我国农村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低。2000年全国抽样调查[4]显示,87.4%的农村老年人未接受初等教育,82.9%的农村女性老年人根本没进过学校。而且,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低。这种低文化素质状况可能给健康教育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即较低的文化水平以及与之相应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必然影响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
2.3.3 针对社区健康教育行为,老年人容易存在偏执情绪。老年患者年龄大、反应迟钝、容易遗忘,对健康教育的内容不易理解,尤其是有的患者性格固执,即使理解,也不愿改变自己过去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抽烟、饮酒、过度劳累等。根据研究结果发现,80岁以上患者与80岁以下患者对宣教内容接受程度差异有显著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宣讲的内容掌握越差。[5]另外,社区老年人对健康教育需求也明显存在偏面性,从调查中发现,15%的老年人对接受健康教育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只根据自己所患疾病选择与自己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而对接受全面的健康教育知识的意识还较淡漠,甚至于不愿意关注与自己疾病无关的老年人保健知识。
3 讨论
3.1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健康教育取得成效的保证。老年人健康教育要有良好的护患沟通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本调查中有少数患者不愿配合,经耐心解释、劝说才得以完成答卷,科学的健康教育从确定目标到拟订、实施健康教育计划以及效果评价等这些环节均需要患者参与,上述过程顺利、真实、有效及严格的进行,必须有良好的护患沟通作基础,使护患双方共同建立起一种指导--合作的关系,相互理解、支持和尊重。我们同时应该了解,老年人健康教育一方面能协助个人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培养其自尊心,建立责任感;另一方面,能促进社区的健康责任感[6],对提高老年人的卫生知识水平和防病治病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采用计划性教育,随机性教育,示范性教育和以点带面教育[7]的方式。最重要的是让老年人认识到学会自身保健是免除疾病,减少病痛,增进健康的关键。
3.2 健康教育应讲究方式方法。健康教育是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提高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要多关心、体贴,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开展健康教育,如有的老年患者因阅历多而性格固执,对他们的健康教育就必须要有耐心,潜移默化;有的老年患者知识丰富、文化程度高,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也高;有的老年患者听力减退、动作迟缓,应在健康教育中反复讲解和演示,多鼓励和引导;同时还应尊重患者人格,热情耐心,用职业魅力感染患者的学和做,以达到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8]。
3.3 加强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提高健康教育业务培训。由于受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现社区医护人员掌握的基础理论,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医护工作的要求。健康教育内容不仅涉及到医学、护理,还有社会、行为、教育、心理、人文等学科。相对滞后的护理知识,限制了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另外,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更是当务之急,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目前护理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没有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护理需求的变化,这是极需要解决的问题。单纯的医疗护理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精神、心理、生活等多方面护理的需要。充分利用教学医院现有的资源,请医院从事老年病研究的专家讲课,包括老年基础医学、老年临床医学、老年心理、老年护理等各个方面。因此,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使其不断地完善和丰富自我,拓宽知识范围,提高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杜治玫. 护理学新论[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50
[2] 河北职工医院.健康教育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64 - 168
[3] 冯晓昕等.社区中老年人健康教育方式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6.40:116
[4]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465
[5] 李九林. 影响老年患者健康教育有效实施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安徽医药 2006,5:381
[6] 李继坪主编.社区护理[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
[7] 殷磊等. 老年人健康教育的策略与成人教育理论[J].护士进修杂志,2001,1(3):167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2006年10月~2008年10月在我社区管辖的2016名老年人健康档案中抽出206例睡眠障碍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这些患者的主要表现是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或频繁觉醒、早醒、多梦,个别患者长期睡眠障碍还表现为头晕脑胀、精神疲惫、心悸心慌、情绪急躁、忧虑、记忆力下降、食欲不振,最终导致疾病发生,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情感性精神病,加重与年龄有关的慢性疾病的严重程度。
1.2 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睡眠障碍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社区护士再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会受到良好的效果,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睡眠健康教育活动,以纠正老年人不良生活行为,强化服药的主动性和依从性,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睡眠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
1.2.1 消除心理矛盾因素。睡眠障碍患者常有复兴生活,预防和治疗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的关键是消除患者的心理矛盾因素,指导其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和行为,如建立有规律的活动和休息时间,午睡不超过30分钟,睡前排空小便,睡前饮热牛奶等。
1.2.2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社区护士指导患者的家属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卧室光亮度应适宜,减少周围环境的噪音,睡前不抽烟,进食不能过饱及过量运动,看电视时间不宜过久,睡姿以右侧卧位最佳。
1.2.3 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对长期睡眠障碍的患者进行有计划的适度的体育锻炼是纠正睡眠障碍的有效措施之一。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和爱好选择太极拳、游泳、球类等项目,也可安排其参加文娱活动,如读书、看报、下棋、听音乐等。
1.2.4 药物相关知识的指导。老年人服用催眠药的比例较高,经调查发现有50%老年人依靠药物来维持正常睡眠,研究证实长期应用镇静催眠药物可导致药物依赖、蓄积性中毒、停药反跳性失眠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抑制作用,尤其对记忆力和反应力存在潜在危险。社区护士应向患者详细介绍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告知患者遵医嘱服药,避免私自停药或改变药量,从而提高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依从性。
2 结 果
经过为期半年的健康教育,206名睡眠障碍患者当中168人睡眠状况有所改善,38人由于其他躯体方面疾病,效果不满意,其有效率81.6%。
3 体 会
通过实验表明,对老年人睡眠障碍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是对其行为干预的一种重要手段,可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但是,不同个体、不同时期,其健康教育的形式、内容、效果是不同的。因此开展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内容和形式要从疾病到心理、社会、家庭形成一套完整的护理体系,以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建立和保持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另外,目前对社区护士进行有关睡眠障碍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不足,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护理力量还很薄弱。总而言之,对老年人睡眠障碍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