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的基本要素范文

时间:2024-03-28 11:15: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竞技体育的基本要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竞技体育的基本要素

篇1

关键词:运动休闲;群众体育;休闲运动;概念阐释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3-0315-03

现代意义上的运动休闲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美国,之后迅速引起了其他发达国家诸多学者的关注。虽然许多学者将很多精力放在了运动休闲的概念研究和辨析上,辨识的焦点是‘sport’,‘leisure’,‘game’,‘play’,‘recreation’,‘leisure sport’,‘recreation sport’和‘sport and leisure’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但在运动休闲的定义和概念的理解上最后还是各抒己见、莫衷一是。

国内学者对运动休闲的概念目前也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对运动休闲概念的表述和阐释主要侧重于体育运动领域,表述也比较多样。

随着大众休闲时代的到来,大众体育实现了由“工具”到“玩具”的本质转变,成为人们享受休闲的一种重要方式或手段,“大众体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运动休闲”阶段。本文对“运动休闲”的概念进行了阐释,以利于对运动休闲的认识和理解。

1运动休闲的相关概念

运动休闲是大众休闲时代体育运动与休闲活动日益融合的结果。从70年代中期至今,人们对运动休闲的理解和认识一直在不断变化,出现了许多与运动休闲相关的概念。从文献分析可见,与运动休闲相关的概念有最初的“休闲运动”(leisure sport)[1]、泛化的“休闲运动”(ex-“leisure sport")[2-4]、“娱乐运动”(recreation sport)[5]、群众体育(public sport)[6]和“运动与休闲”(sport and leisure)[7-8],它们之间既有相互的关联,也存在区别。

1.1运动休闲相关概念关系图

与运动休闲相关的概念关系图如图1所示。

图1运动休闲相关概念关系图

由图1可见,运动与休闲两个领域共同构成了“休闲运动”(leisure sport)、“休闲运动”的泛化(ex-“leisure sport")、“娱乐运动”(recreation sport)、“群众体育”(public sport)的领域和空间。其中,泛化的“休闲运动”领域与空间又涵盖了“休闲运动”、“娱乐运动”和“群众体育”范畴与内容。

1.2不同概念的研究视角和研究领域运动休闲的相关概念研究,从最初的狭义的“leisure sport”,到含义更广的“recreation sport”,再到泛化了的“ex-leisure sport”,再到如今的“sport and leisure”,不同概念的研究视角在不断转换,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其关系如表1所示。

1.3“娱乐运动”、泛化的“休闲运动”概念与体育概念的区别“娱乐运动”、泛化的“休闲运动”与“群众体育”、“竞技/学校/军事体育”概念在研究内容和研究领域上存在较大的区别[9-11],如表2所示。

2运动休闲的定义及其概念阐释与理解

2.1“运动休闲” (leisure through sport/ sport leisure)定义的提出如果从现代社会的层面来思考人们以身体运动为手段来获取身心愉悦和健康的行为,而不是从狭义角度考虑这些行为与传统体育、竞技/学校/军事体育之间的关系,那么,以身体运动为手段来获取身心愉悦和健康的行为实质上就是一种休闲行为,这种休闲行为具有区别于其它休闲活动的特征,即它们都是以身体运动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休闲活动,其运动性非常鲜明。因此,本文认为休闲时代的“运动休闲”可以定义为“人们在余暇时间里自主选择参与的以身体运动为主要形式的休闲活动”,英文表述为leisure through sport或 sport leisure.

2.2“运动休闲”概念的具体阐释与理解

2.2.1休闲属性是其本质属性休闲属性是运动休闲的本质属性,它揭示了运动休闲是某种身体活动的休闲性的运动。身体活动仅仅是运动休闲的外在表现形式,并不是其内核所在;运动本身也不是运动休闲的本质,运动休闲的本质是人们按自己的意愿,支配并利用自己的自由时间,通过身体运动这种表现形式,追求个人享受和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休闲方式。这种休闲方式不仅可以带来身体上的舒适和自由,也可以通过身体锻炼来愉悦精神,给参与者带来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满足。因此,愉悦身心是运动休闲的核心要素,身体活动是运动休闲的基础性要素。或者说,休闲是运动休闲的本质属性,而体育运动或身体活动是其次要属性或形式属性。

2.2.2运动休闲的基本要素构成运动休闲的基本要素包括:

2.2.2.1大众参与运动休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大众休闲时代之后的产物,存在于休闲广泛发展的社会背景中,离不开最广大人群的广泛参与。

2.2.2.2身体运动身体运动是运动休闲的最基本要素,是人们实现各种休闲目的的手段或媒介,是规定这种运动性的休闲行为不同于其它静态式休闲行为的要素。无论是放松精神、愉悦心情,还是强健身体、健美体型,运动休闲最终都是通过各种身体运动的形式来实现。身体运动一方面可以带来外在的身体素质的改善,同时也带来内在的心灵的慰藉。

2.2.2.3余暇时间余暇时间是人们唯一可以真正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人们进行运动休闲的必要条件之一。

2.2.2.4愉悦身心愉悦身心是人们参与运动休闲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运动休闲区别于竞技/学校/军事体育的重要依据,也是其根本属性休闲属性的固有含义。通过各种娱乐性、趣味性的身体运动,运动休闲为人们带来的身心放松、精神愉悦的效果,使人们获得身体与精神的双重享受,达到休闲的目的。

2.2.2.5自主选择参与自愿参加、自由选择是运动休闲的关键,同时也是所有休闲行为的重要特征,是决定运动休闲的休闲属性的重要因素。同时,它也是运动休闲有别于竞技/学校/军事体育的重要方面。严肃体育很少考虑参与者的意愿,在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上都有较为系统的制度安排,有较强的强制性和制度性。运动休闲则特别强调参与者的自愿性、自主性,人们有权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活动项目、活动时间和地点。

2.2.3运动休闲外延的分析

2.2.3.1内涵要素对外延约束力的分析在运动休闲的几个基本要素中,“余暇时间”和“自主选择”具有非此即彼的特点,是余暇时间就不是工作时间和必要生理需求时间等非余暇时间,是自主参与就不是强制参与,不存在介于余暇时间和非余暇时间、自主参与和强制参与之间的中间状态,而“大众性”则是运动休闲的应有之义,因此,它们都属于运动休闲的刚性要素。也就是说,它们对外延的约束力也是刚性的,运动休闲外延的大小并不会因这三个要素发生变化。

相反,“愉悦身心”和“身体运动”两个要素却是两个并不容易准确确定的要素。就“愉悦身心”而言,是愉悦身体为主还是愉悦心灵为主、是非常愉悦还是一般的愉悦,对于阐释运动休闲的外延至关重要。而“身体运动”方面,是高强度的运动还是低强度的运动,也直接影响着运动休闲外延的大小。

由此可见,要合理把握和分析运动休闲的外延,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愉悦身心”和“身体运动”两个维度。因此,本文以运动强度和娱乐性为主要尺度来分析运动休闲的外延(图2)。

2.2.3.2运动休闲活动及其基本类型建立在大众性、余暇时间和自主选择三个要素成立的基础上,根据各种运动休闲活动在运动强度和娱乐性两个维度的差异性,基本上可以将图2虚线右上方的活动看作是运动休闲活动。当然,运动休闲的外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意识的改变等多种因素而发生变化。

根据运动强度和娱乐性两个维度的特征,可以将运动休闲活动分为四类:

核心运动休闲活动。指运动强度较大、娱乐性强的运动休闲活动,如: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曲棍球、冰球、手球、水球、垒棒球等强体力趣味球类运动;游泳、划船、划艇、帆船、帆板、潜水、冲浪等水上、水中运动;滑翔、跳伞、溜冰、登山、攀岩、打猎等各种探险刺激性活动,等等。核心运动休闲活动是运动休闲的最重要部分。

保健型运动休闲活动。指运动强度高但娱乐性较差的运动休闲项目,如:健美肌肉练习、体操、健身操、跑步、健身运动等。

图2运动休闲“运动强度娱乐性”维度分类示意图

趣味型运动休闲活动。指运动强度不高但娱乐性较强的运动休闲项目,如:观光旅游、放风筝、高尔夫球、垂钓、台球等。

惯常型运动休闲活动。指运动强度低,娱乐性也不强的运动休闲项目,如:散步、气功、太极剑等。

2.3运动休闲(sport leisure)、休闲运动(leisure sport)与群众体育(public sport)的辨析(表3)。

2.4群众体育与运动休闲的区别

2.4.1分类领域不同群众体育属于体育领域内的分类,它与竞技体育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运动休闲属于休闲领域内的分类,它与静态休闲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4.2研究的角度不同对于“人们在余暇时间里参与的身体锻炼活动”,群众体育研究的是“身体锻炼活动”层面,而运动休闲研究的是“人们在余暇时间里参与身体锻炼活动”这样一种行为的行为本质层面,也即休闲行为。简单的说,群众体育研究的是“形式”(身体锻炼活动),而运动休闲研究的是“本质”(休闲行为)。

2.4.3涵盖内容不同运动休闲与群众体育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大的重叠性,但也存在差别。单从体育领域内进行分析的话(图3),如果A表示竞技体育,C表示学校和武装力量余暇时间参与的体育,D表示学校和武装力量强制性参与的体育的话,那么B就是狭义的群众体育所包含的内容,而广义的群众体育所包含的内容应当是B+C+D部分,属于运动休闲活动的部分则是B+C部分[12-20]。

图3运动休闲与群众体育涵盖内容示意图(体育领域内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姜耘.中美休闲体育的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3,05.

[2] 崔凤华,李桂芝.休闲体育运动对人体健康的积极作用[J].石油教育,2002(5).

[3] 卢锋.休闲体育概念的辨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5).

[4] 彭.论休闲运动教育[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4).

[5] 刘子众.中西方休闲体育之差异[J].体育学刊,2003(7).

[6] 卢锋.休闲体育的社会功能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2).

[7] 詹德基.台湾地区推展休闲运动之回顾[R].2002年社会体育国际论坛报告会,2002.

[8] 郑光庆.休闲运动与体育教学的结合[J].国民体育季刊,1987(9).

[9] 王晓莹,陈国强,高春燕,等.国外体育休闲俱乐部管理初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22(4):9-11.

[10] 于可红,梁若雯.从休闲的界定论休闲体育[J].中国体育科技,2003(1).

[11] 于涛.余暇体育?还是休闲体育?关于leisure sport概念和定义的批判性回顾[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1).

[12] 席玉宝.从体育运动的演变及休闲特征论体育休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29(1):11-13.

[13] 朱寒笑,苗大培.论运动休闲的哲学意蕴[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29(2):153-155.

[14] 罗林.从产业与文化的互动关系论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29(12):1645-1647.

[15] 王丽岩.休闲体育:人性的回归[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2):204-206.

[16] A J Veal. Leisure and Tourism Policy and Planning (Second Edition). CABI. Publishing,2002.

[17] Chon-bum Seo. Leisure Industry in the 2000s..Kia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1997.

[18] Christopher R. Edginton, et al. Leisure and Life Satisfaction[M]. 1998:2-29,32-41.

篇2

关键词:有效;体育课堂;素质

中图分类号: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1-0021-01

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素质教育将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近年来, 我们对素质教育边实践边探索,对其运行机制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但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微观领域研究还不够。而体育课是培养孩子体育素质的主要渠道,它的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孩子体育素质水平,非常有必要展开专门的的研究。

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中的体育课堂教学

在我的长期教学发现,在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中,体育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素质偏低。相当一部分教师对现代教学和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缺乏深入研究,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强,体育课堂教学效率观念比较淡薄,习惯于应试教育的老一套。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是教学方法过于呆板。大部分体育教师不能合理的安排新授动作与复习动作的时间,不能巧妙而有针对性的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懂得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体发展规律,难以充分调动学生联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少鼓励学生探索适合自己个性的有效练习方法。三是教学方法改革力度不够。大多数教法改革力度较小,缺少得力措施,以致许多先进的教学经验不能及时有效的转化为教学常规。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没有得到较好的普及。使体育课教学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举步维艰。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

二、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六个基本要素

为了有利于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我们结合实际,把体育课堂教学具体的分解为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组织教法、教学技能、教学效率六个基本要素,科学合理地配置这六个要素,能够保证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达到的目的或标准。体育课堂教学要获得较高的效率,就必须根据教学的内容、时间、条件等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其目标具有全面性、整体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科学性等特点。教学时间。就体育课来说,有效教学时间是指实际教学中,用于使学生学习动作、练习动作和培养能力的那一部分时间。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是固定的,而有效教学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坚持向有效时间要效益、要质量,科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育时间的利用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师生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点。知识点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点,在教学中应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把握准智能的结合点。能力点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非智力因素点主要指学生的动机,兴趣意志、信心、性格、习惯和情感。组织教法。教学组织是为完成某种教学任务而设置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形式。课堂组织的构建要遵循三个序:一是知能的固有的序列;二是学生的认知之序;三是课堂的结构之序。教学组织应该是稳定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统一。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巩固的能运用自如的教学技巧和能力,同教师的教学能力、创造能力、知觉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有密切关系。它包括信息传递、引起动机、促进发展以及定向等四个方面。教学效率。教学效率是体育课成功的关键,考察一节体育课的效率,主要看三个方面:一是体育教师的讲解、示范动作的质量。二是学生接受的快慢程度。三是学生接受面的大小。

三、完善体育教学,提高体育课堂效率

(一)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中小学体育教师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补上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知识结构这一课,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学习新理论、寻找新方法。 同时,应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骨干带动效应,同时要求教师抓住机遇及时进行自身业务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加强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法中,讲授几乎占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阻碍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今后体育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要有所侧重:一要侧重于提高掌握知识效率;二要侧重启迪思维,培养能力。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现代教法层出不穷、丰富多彩。这些现代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强调教学中各种动态因素之间密切合作的重要性。为了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要加强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行为,学生之间集思广益,相互切磋,提高学习新动作的效率。

(三)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在教学常规管理中,除了授课外,备课对课堂教学效率制约作用最大。可以采取集体备课制:一方面学校里的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同备一堂课,集中所有教案的优点撰写高水平的新教案,这样聚众长于一身的教案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分单元备课,学期伊始就确定每位教师所备单元,让教师们集中力量备好规定的课时。这精雕细刻的教案也有利于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3

1.体育的社会化

体育社会化既是现代体育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现代体育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也正是因为这个趋势才形成了体育社会这一“亚社会”。由于体育本身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影响到社会成员的生活,而且从总体上看,体育已经不再仅仅关系到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通过个人的调节来加以解决,而是越来越被纳入社会的发展轨道,受到社会各方面和各种力量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在今天要全面地研究体育社会与社会体育、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它们的各种关系,就必然离不开对体育社会化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其理论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体育的社会化不同于体育的社会性。单独的个人从事某种体育活动,我们可以说这种活动具有了社会性,因为这种活动并不是一种本能自发的活动,而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人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活动,而且这种活动的方式、手段、目的都受着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这种活动的本身就被刻上了社会时代的印记。

体育的社会化也不同于社会学中的社会化。社会学中的社会化研究的重点是个体如何从一个“生物人”转变为一个“社会人”,它从文化的角度、人格发展的角度和社会结构的角度来理解人的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过程。而我们这里的“社会化”主要是就体育与社会互相作用的关系而言的,它包含了两方面的基本含义:

1.1体育社会化是指体育对社会的作用、影响和体育的社会地位等。

也就是说,体育社会化在这里意味着体育活动已不仅是单个人所表现出的特殊活动;作为一种具有广泛社会民众基础的文化活动,它已普遍作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存在,并影响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

1.2体育社会化是指社会对体育发展的作用及影响。

即表现为社会根据自身的需要,通过各种社会力量及各种社会形式来直接对体育的发展、组织、体育的总目的和任务进行规划、决策和参与,使体育作为社会国家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被纳入社会发展的轨道。

当然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自然也对人的社会化过程起着一定的作用,如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培养人的集体意识,增强人的社会责任感,提高遵守社会礼仪规范的自觉性等等,这是十分明显。但是,我们同样不能说体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是体育社会化。【1】

2.体育社会

2.1社会与体育社会

无论是体育社会,还是社会体育,它们的存在都与社会息息相关。体育社会作为一个亚社会,其理论框架及研究方法基本上都是从社会学派生而来,所以,了解体育社会,首先从社会学谈起。

2.1.1社会的定义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互相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而社会学即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1.2构成社会的要素

构成一个社会需要具备以下10个要素:一定的人口、确定的地域、物质生活条件、人际间的互动、社会组织的保证、家庭、完整的制度体系、共同的意识和兴趣、强烈的社区意识以及教育和科学研究系统。

2.1.3社会的特点:

2.1.3.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2.1.3.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2.1.3.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2.1.3.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2.1.3.5社会的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2.1.3.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2】

2.2体育社会的定义及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由社会构成要素可知,体育具备了“社会”的基本要素,可以构成一种以体育这一社会文化现象为媒介的“亚社会”——体育社会。也有人称体育是社会的缩影,这都说明体育具备“社会”的特点,自成一个小社会、亚社会或“初级社会”。

按照上述定义来理解社会学的对象,也能够为体育社会学提供社会学角度,从而能够较清楚的说明体育社会学这一分科社会学的含义,以及它与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由此可知,体育社会学就是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角度来研究体育现象的边缘性学科。换言之,它是着重研究体育在社会良性运行和发展中的作用、功能以及体育社会构成与发展的规律。

2.3体育社会的理论框架

2.3.1体育的内部社会结构

2.3.1.1体育的社会组织机构

我国体育的社会组织机构包括行政机构、事业、企业、社团、社区家庭等。在体育改革过程中的体育组织机构正在进行重组。

2.3.1.2体育的社会分层

社会分层,是指社会中的人们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社会分层是社会系统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表现。各个社会层次之间的关系(如冲突、整合等)更影响着社会系统的运行状况。

在体育社会里,也存在着社会分层。按不同的分层标准对成员进行分层。一般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分层:按职业、技术、参与方式与参与程度分层。

2.3.1.3体育的社会流动

体育流动,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过程。由于社会分层的存在,就必然出现社会流动。人们的地理位置的变迁,也归于社会流动,这是因为人们的社会关系空间往往和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体育社会的流动方式有以下几种:

2.3.1.3.1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

垂直流动,指体育人员的向上或向下流动。这种流动可以改变人员的社会地位。水平流动,指体育人员不改变社会级别,只改变群体组织或社会关系的流动。

2.3.1.3.2自然流动与非自然流动

自然流动,指体育人才在人才链上的正常的、顺向的流动,这种流动有利于体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如:体育大学大学生毕业后到学校任体育教师等。非自然流动,指体育人才在人才链上的不正常的、逆向的流动,这种流动可能造成体育资源的浪费,甚至影响体育社会内部机制的紊乱。

2.3.1.4体育人口

体育人口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学指标。它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及亲和程度。它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制定社会发展规划与进行发展战略研究的一个重要依据。体育人口是随着大众体育热潮兴起,而被采用的一个新概念,也可以用来研究人口质量和社会质量。

其实体育人口不仅仅是体育社会研究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社会体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指标。

2.3.2体育的社会控制

社会对体育的控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硬度最大的政治控制开始,逐步向软控制延伸,落实到个人的内心世界,即信仰和信念。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可以有意识的、带责任感的、并在种种规范的控制下发泄自己的攻击性和侵略行为,以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把体育运动作为控制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工具,又将管理社会的方法手段用来控制体育的运转,让全社会享受体育运动的恩惠,让体育运动成为健康社会的组成部分,这上实现社会与体育良性运行的最终愿望。 2.3.3社会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社会体育是体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它有着不同于高水平竞技体育、学校体育、武装力量体育的特点。社会体育的普及化、社会化、科学化将有较快的发展。国外大众体育的勃兴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我国社会体育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社会体育的发展还存在很多不足和困难,群众的健身意识、体育设施、体育指导者、科学管理和法规制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社会体育的参与取决于生活方式、社会体育的社会物质条件与个人的体育价值观念等社会学因素。

2.3.4竞技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竞技体育是社会的一种缩影。竞技体育与游戏之间存在着血缘的联系,现代竞技体育反映了市场竞技社会的人际关系。竞争是竞技体育的灵魂,竞赛结果的预先不确定性是运动竞赛的重要文化特征,竞技体育的法制化、组织化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模拟。竞技体育具有重要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价值。

竞技体育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文化发展的最高层次。竞技体育与社会保持着最密切联系。许多社会现象都可以在竞技体育中产生影响,因此,体育社会学家常称竞技体育是社会的一种缩影。同时竞技体育对社会产生着深刻的反作用,成为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体育社会学必须将竞技体育做为一个重点研究对象。

2.3.5体育社会问题

体育社会问题的存在是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体育社会问题具有多层面性、文化的局限性和公开性。球迷骚乱和滥用兴奋剂是困扰国内外体坛的主要社会问题。【3】

3.社会体育

3.1社会体育的定义

社会体育发展至今,对于其概念问题还存在一些争议有待解决。目前对于社会体育的定义多出自卢元镇先生所编写的《社会体育学》。他是这样定义的: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群众体育活动。

若按卢元镇先生对社会体育的定义,我们可知,社会体育其实就是群众体育。但事实上社会体育的范畴远远不是群众体育所能涵盖的。我们认为从广义的角度上看,社会体育就是指发生在社会范围内的所有体育现象,所以不能笼统的将社会体育等同于群众体育。

从狭义的角度上界定社会体育的六大特征:

3.1.1活动主体:社会人

3.1.2社会体育活动空间:社会

3.1.3活动方式:丰富多样

3.1.4价值:多元化

3.1.5活动时间:余暇时间

3.1.6运行机制:市场机制、公益机制。

3.2社会体育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

3.2.1社会体育学的学科性质

社会体育学科属于社会人文学科类的应用型学科。它不仅是一门单独的综合性学科,而且将建立起一个学科群,确切的讲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涉及医学、人体测量、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娱乐理论、体育方法、社会体育管理等。

3.2.2社会体育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体育学研究是社会体育、终身体育和身体锻炼。

3.3社会体育的组成要素

构成社会体育的基本组成要素有: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以及运行机制。

3.4社会体育的结构

根据不同的社会需要,社会体育结构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3.4.1按宏观的角度分析

按宏观角度分析可分为具体结构和分析结构。具体结构指的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民间体育、婴幼儿体育、老年人体育、妇女体育、残疾人体育、职工体育、农民体育、家庭体育等。它是有形的,可以使我们了解到体育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它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析结构是指许多具体结构的社会方式的总和,它是从一些专门的制度中抽象出来的,属于理性的产物。分析结构可以从纵横两个方面来研究,从纵的方面可以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体育价值观、态度、活动方式的影响。这种结构的分类主要是分析社会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对体育的影响和渗透。

3.4.2从组织形式来划分

从组织形式来划分,社会体育结构可以分为封闭结构和松散结构。封闭结构主要是指具有严密纪律的组织和团体。松散结构主要是指群众自发组织的、没有用章程来约束其参与者的结构,如自发组织起来的业余篮球队。这里要明白一点:封闭和松散是相对而言的。

3.4.3从功能作用来分析

从功能作用来分析,社会体育结构又分为决策、执行、协调、保障等组织结构。在这方面它同其它社会系统都是相同的,属于管理系统结构。【4】

4.社会体育与体育社会的区别

4.1社会体育与体育社会的定义的落脚点不同

体育社会的落脚点是“社会”,因此,体育社会实际上是社会的一个亚社会;社会体育的落脚点是“体育”,从广义上讲它指社会中存在的任何体育现象。

4.2体育社会学与社会体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不同

这两门学科研究的内容尽管有部分相似,但就对其主要研究对象来看还是不同的。体育社会学着重研究体育在社会良性运行和发展中的作用、功能以及体育社会构成与发展的规律;而社会体育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中的各种体育现象、终身体育和身体锻炼。

简言之,体育社会学是研究体育社会中的社会问题,而社会体育学则是研究社会中的体育现象。

4.3体育社会与社会体育的理论框架不同

体育社会学研究的是个亚社会,所以它的理论框架是按照社会学的框架来构建其理论结构的。它从社会组织结构、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等社会学的角度来建立理论。

社会体育学尽管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学科很广,但它的理论框架主要是以一门体育学科的理论结构进行建构,同时以一定的社会学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5.体育社会与社会体育的联系

5.1这两门学科的建立都是源于体育社会化发展趋势的结果

在文章第一部分对体育的社会化进行论述,其目的就是要证明体育的社会化造就了社会体育学与体育社会学的建立。他们都存在于这个社会。离开这个社会,这两门学科也就不成立。

5.2体育社会学与社会体育学这两门学科研究内容有相互交叉部分

这两门学科都有研究体育人口、体育组织等内容。

篇4

常言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教育中同样适用,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各级各类教育者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是近些年教育界一直在研究的重大课题。学校教育既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又是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足球是体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以足球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研究中心,阐述了足球创新教学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及策略,以期能为足球教育者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足球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基本要素;必要性

1足球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分析

1.1学生足球兴趣较为薄弱

随着体育教育的不断改革,提出了“素质教育、体育教育、终身教育”的最新理念,鉴于此,以往陈旧的足球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今足球教学的需要。当前的足球教学之中,教学方式过于落后,导致较多的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而足球课程之中又有较多的内容,如果始终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够激发学生足球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影响学生足球运动的自信。因而,必须实施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足球创新能力,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会不断提升,其足球教学的作用才能够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1.2学生足球意识较为薄弱

近些年,素质教育已在我国开展了十几年,但在陈旧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应试教育”仍占据着教育的主流,学生能否考入理想的学校依旧按照文化课的考试成绩来决定,在此教学背景之下,学生们学习的精力自然都会放到各科文化课的学习之中,久而久之,便会忽视体育学科的学习,自然学生对于足球学习的热情度不高,足球意识较为薄弱。对此,这便突出了足球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2足球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分析

2.1营造民主和谐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习惯

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产生创新意识的源泉,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习惯的开始,因此,在新时期的足球教学之中,教师必须要重视此点,以学生足球学习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2.2重视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是学生学习任何知识与技能的重要途径,在学习足球运动技能之时也是一样,观察能够让学生重新认识足球、增长足球知识、获取足球信息,因而,教师需传授给学生观察的方式及技巧,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形成善于质疑与创造的精神,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2.3通过知识的掌握,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

学生拥有科学的知识结构,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学生掌握的足球项目的相关知识越多,学生足球技能、技术掌握的就越扎实,对足球运动各要素进行组合的方式就越多,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应的也会提升。

2.4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非智力因素是促进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心理基础,而足球创造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学生具有坚韧不拔、积极拼搏的精神及浓厚的足球学习兴趣,所以,在日常的足球教学之中,足球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激发学生自主、独立于创新的精神,从而调动学生自主进行足球运动的热情,培养学生自觉加强训练与团结合作的精神,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掌握几种终身锻炼的方式,并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科学的安排足球训练的项目及时间,真正的学会正确的自我调控方式及评价方式。

2.5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足球技能学习的主人,更是创新教育的对象,因而,教师必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支持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在足球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足球学习的主体性。这样当学生主体意识得到激发之时,其自身的能动性、主动性、选择性及创造性也会被充分的激发。

3足球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

3.1足球教学要从传授教育向创新教育过渡

随着我国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创新教育思想是学生正确认识创新的前提。在以往的足球教学之中,可以发现教师总是将教学目标定为传授前人总结的足球知识、足球技能与足球战术之上,这便属于传授教育。这种传授式的足球教育方式,其最大的教学弊端是将学生作为学习的机器,对其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进行大量的战术技术的训练,这与新时期的创新教学理念是背道相驰的。因此,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之下,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要从传授教育向创新教育过渡,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及个性特点的培养,让学生们得到共同的进步与发展。足球项目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强特点,必须对其进行不断的创新,这样无论是增强体质的基础足球教学,还是竞技足球训练,都需要在学生已掌握的足球技术及技能上进行不断的革新与创新,更新教学思路,真正的推动足球教学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3.2足球教学中注重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众所周知,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思维方式非常重要的一种,它主要指的是学生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经验,通过想象、思考而萌生出某些新颖的思维过程,它需要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分析概括能力为前提,也包括学生主动发现及解决新问题的思维,简言之,此种思维发展是对事物的认识与分析概括的过程。足球教学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较,存在较大的不同,即足球教学本身具有创新性及竞技性特点,教师可以依据足球项目及学生的身心、认知特点,为学生设计出启发性与诱导性较强的训练方式,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足球训练之中,从而透彻理解足球理论知识,发展较强的足球技能、战术,在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之中学会创造,以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3.3以足球运动的特点着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足球运动包括跑、跳、投,这既是足球运动必备的特征,也是人类生活中经常运用的活动方式,而学生在不断的足球运动之中,可以不断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那么足球运动具有哪些特点呢?第一,足球运动具有对抗性特点。参与足球比赛的队员,必须进行不断的进攻与防守,突破与拦截、射门与扑救,不仅身体处于对抗之中,其足球运动思维也处于对抗之中。第二,足球运动具有娱乐性特点。足球运动由古代的蹴鞠发展而来,在古代的运动之中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延续到现在的体育运动项目,依旧是球类项目中娱乐性最强的体育运动,是以争夺射门分数为核心的竞技游戏,能够起到愉悦身心,产生深入创造的作用。第三,足球运动具有趣味性强的特点,通过足球运动,可以让队员相互沟通、帮助与团结,从而在不断的争夺与得分之中,让学生们感受到足球运动的乐趣及价值,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第四,足球运动具有较强的集体性,同时又是发挥学生个性的体育运动项目。足球运动项目不受时间、人数的限制,属于比较灵活的运动项目,既可以是十几人的比赛,又可以是五六个人的比赛;既可以是全场比赛,也可以是半场比赛。因此,在新时期的足球教学之中,不可以在延续陈旧的教学观念、思想及方式,而是要以全新的教学观进行教学,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教学的核心,这样学生才可以不断掌握知识、技能与应用的能力,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方向,不断发展学生的创造及创新精神,将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足球教学的真正目标。因此,在实际的足球教学之中,教师不仅要从足球的理论知识、足球运动特点及相关规律着手教学,还要花充分的时间与精力,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掌握,引导学生学会构建自己的认知及知识体系,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同时,在足球教学中还必须重视足球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学会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必须重视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环节,特别是在日常足球活动之中进行灵活的运用。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以足球运动的特点着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4培养学生的足球创新能力

学生足球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还必须重视足球教学的动作教学,要将足球动作教学的常规性、复杂性及艺术性等特点紧密结合起来,设计出合理、针对性强的足球教学方案,这样才可以保持足球教学具有显著的效果,学生们的足球创新能力才能够循循渐进的得到提高。第一,严格掌控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认识、分析揭示问题的能力。足球的技术动作教学,是非常严谨的一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之中,教师必须按照严格的教学程序进行,尊重学生的足球技术认知规律、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学生体能供应的规律,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技术动作的特征,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逐步发展认知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动作并完成动作,并将其充分的展示出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足球教学效果。反之,如果不按照严格的教学程序走便会出现运动安全事故。因此,在严密的足球动作教学过程中,当通过多元化的足球训练后,学生的动作技能逐渐熟练起来之时,教师的教学不能仅局限于学生现有的知识与技能,而是要向学生传播创新的精神,引导学生对完成动作进行分析、揭示出更为深层次的规律性的东西。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以持续的发展。第二,多元化足球教学手段,发展学生动作解析能力。足球动作具有较强的复杂性,需要发展学生足球动作的反射技能。当学生理解与掌握了一定的动作之时,教师可以灵活的采取多元化的足球教学手段,让学生构建完善动作概念,提高学生完成动作的质量与效率。从系统论的角度而言,学生能力提升可以将之看为学生在发现新联系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深入的探索,从而形成独有的技术优势。此外,在足球教学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足球动作进行解析,从中找到解析动作的乐趣,掌握每个足球动作内部的组成部分、方式,找出各个动作内在的联系;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学生能依据教师已给的动作信息,通过模拟的方式去感受在运动的过程中每一个足球动作之下的神经、肌腱等的内感受器的基本动作过程,真正去感悟动作,并在感悟的基础上去再次创新。因此,只有学生的足球动作解析能力不断提升,才表明他们已经开始具备创新足球动作的技能。当然,此过程的发展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随时的关注,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引与启发。第三,通过对学生的评价,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是足球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足球创新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对此,在足球教学之中,教师要善于引入分组比赛教学方式,在比赛之中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战术、技能、动作、反应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观察与分析,从中找出每个学生足球运动中的弊端,也可以让其余学生进行观战,从而在比赛结束之后,组织学生们进行自我评价、同学互评与教师综合评价,这样学生在意识到自己的优缺点之时,对缺点会进行有效的改善,对优点会继续保持,从而获得创新的源泉,真正的发展自身的足球创新能力。同时,这样的评价环节,既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能激发学生足球运动的热情,有效提高学生的足球创新能力。

4总结

综上所述,创新能力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足球教学之中,教师必须要意识到创新教学的必要性、基本要素及意义,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的足球技能、技术及动作等方面都可以得到不断的提升,发散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坚持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真正的为培养学生足球运动的创新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为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储备人才,为学生的“远行”创造机会。

作者:王敏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中等师范学校;体育教学;策略;对策

1.前言

“喜欢体育运动,不喜欢体育课”不光是中小学里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中等师范里普遍存在的现象。多年来,传统教育中的“应试教育”模式牺牲了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情感和才能。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和约束学生,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针对这种情况,我国体育教育界力图寻找适合时展的、并具有我国特色的体育教学。试图突破传统体育教学中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旧模式,一切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社会的需要加以引导,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中等师范体育课教学的吸引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实践能力和“生活化”体育意识。

2.中等师范学校体育教学“生活化”策略及构建

2.1体育教学“生活化”的创造策略

中等师范体育教学内容要符合师范生的特点,贴近其生活,所教内容应尽量是他(她)们平时熟悉的、喜欢的,目的是要让他(她)们积极地参与,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并为今后面临的现实社会储备生活技能。

2.1.1营造生活情境

在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时,应尽量将教学放入一定的生活情境之中,使学生更好地明确所学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如何寻求解决的策略及如何应用,明确所学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是发展的。在营造生活情境时,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把生活情境再现到体育教学中,使体育教学的内容具体化,让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以便沟通身体语言与生活现象的联系,激活学生们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愿。

2.1.2开展“托罗普斯”运动

“托罗普斯”是日本体育社会学家影山健先生首先提出的,它又叫“没有失败者的比赛”。它是对竞技运动批判的产物,也是对竞技运动反向思维的产物。竞技运动的特点之一是通过竞赛确定胜负,在产生竞技优胜者的同时,也会产生更多的失败者、落伍者,由于失败造成的失落,使很多人远离了体育运动。我们的体育教学应借鉴“托罗普斯”的思维方式创造出新的教学内容。改变竞技比赛最终要确定胜负的定势,提倡教学中的比赛更强调团结和协作、表现和创造。生活中有许多现成的体育游戏和项目,我们可以利用它改变规则,设计协调的比赛,学生在克服困难或在冒险中寻得欢乐;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共同创造新的学习内容,通过全体的身体表现和综合性的活动共同取得学习的快乐。这样,也可促进学生带着自己喜爱的体育走向生活,丰富体育生活。

2.1.3还学生以自由

追求自由是人类的天性,而过去的体育教学往往就忽视了这一点,过多的考虑教学的系统性、规范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甚至伤害了部分学生的体育情感。这里提倡的自由,就是人们按照主体本身所固有的内在本性的要求去支配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的自由,其实质是一种不违背体育运动特征的个性自由。中等师范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应多一点让学生自我指导、责任性选择、合作交往、自由创造……让学生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中发展能力。

2.1.4与社会生活融合

体育活动是社会生活重要内容之一,要提高学生体育生活化的意识,体育教学必须加强与社会融合。首先,可充分利用传统体育资源,特别是地方的、民族性的传统体育项目。可利用校园周围的体育资源,可将体育课堂向社会拓展,如带领学生利用校园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耐力跑、登山、游泳、跳跃等练习,教会他们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进行体育活动。

2.2体育教学“生活化”的建构

我们相信,当代教育理论正在逐步认识到人类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相应地,其对人类生活世界的回应也是一个逐步具体化的过程。因此,在确认教学生活的实在性的基础上,从时间与空间层面上对教育、教学与生活世界的系统审视,理应有助于人们从教学哲学的高度认识“自主、合作、探究”的当代学习方式与“教学回归生活世界”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合理的认识,也必将有助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

2.2.1体育教学向生活化、社会化方向发展是社会和教育的需要,它有利于健康体育和终身体育的实现。

2.2.2实现体育教学生活化要从体育教学基本要素的生活化着眼,即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学生关系生活化、教师生活化、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

3.结语:

总之,尽管中等师范学校体育教学“生活化”的尝试仍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它却是在回应时代变革和体育教学困境的基础上,对受教育者的生活世界的时空性的、系统化的关照。它必将逐步走向成熟,并给予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以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李旭初.终身教育――21世纪的生存概念.教育学,1999(2)

篇6

论文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理论论证等方法,通过对体育市场、体育市场合同行为与竞争行为的分析,提出加强体育市场合同行为与竞争行为法律规制的对策。

1体育市场的界定

1.1体育市场的含义及其特征

在《辞海》里,“市”的基本含义是人们做买卖的地方。“市”字应该有两层含义,即交易与购买,“场”字一般指地方或场所。“市场”既是指人们的交易行为,又指交易买卖的场所,同时还可以引申出交易规则的涵义。

根据以上的论述,对于体育市场,我们可以将其集中理解为“以体育服务为宗旨,以体育经营为手段,以体育产品为重要内容的市场关系总和。但是.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体育市场还处于很低的发展水平,除了具有一般体育市场所具有的特征外,还有自己所特有的特征:

1.1.1体育市场的初级性

体育市场的发育状况要取决于市场要素的成熟程度,也与社会其他经济市场,特别是第三产业市场的成熟程度有关。我国现阶段的体育市场很多还处于观念形态,只有部分市场已经迈入了物态的市场。另外,体育市场的成熟不仅要建“市”立“场”,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和体育市场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和执法体制,以利于其发展,这正是我们要探讨的。

1.1.2体育市场发展的不平衡性

体育市场的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区域性经济、文化、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在我国区域差异很大,东南沿海地区和内陆大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很快,已经出现了一定规模的具有购买力的市场。因而也培育了一批不同类别的体育市场;而经济落后的地区对体育,特别是非物化的体育市场产品,基本上还处于不接受的状态。所以在我国当前阶段,体育市场发育是相当不平衡的,对此,应当有一定的认识。

1.1.3体育市场类别发展的特殊性

在诸多的体育市场种类中,根据各个产品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物质产品和服务(精神)产品。体育物化产品市场,其特点和其他实物产品市场一样;体育非物化产品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受体育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人口环境、科技环境等的制约,故体育产品市场在发展形式和途径上各具特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1.2体育市场的要素

所谓要素一般是指构成事物的必备因素。事物当中的各个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的,这些因素相对稳定的联系形式和有序的格局,规定着事物整体存在的面貌和属性。因此,研究体育市场的发展建设,不能不研究体育市场的构成要素,根据市场营销的有关理论,体育市场的要素主要有以下三个:

首先,必须有能满足体育消费者某种需要的体育商品或劳务,这是体育市场的基础。其中体育竞技是体育市场的主要产品,它的开展可以带动其他相关商品的发展,如体育媒体、体育赞助、标志产品、体育信息、体育金融、体育保险、体育经纪等,即体育市场的客体。

其次,必须有一定量的有货币购买力所形成的有支付能力的体育需求,这是体育市场存在的前提条件。市场活动只有在有能够使其进行运转的有效需求的时候,才能正常进行。

再次。必须有从事体育市场交易活动的主体。这是体育市场存在的基本条件,没有它们,体育市场不成为其市场。

这三个要素构成了体育市场,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市场活动就无法进行。

2我国体育市场的立法现状

目前,我国体育市场的最高管理机构是各单项体育运动协会(运动管理中心),缺乏一个适应市场经济的体育市场管理机构。而现有的机构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职能也比较模糊,既负责政策法规的制定,又负责对体育俱乐部的运行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既负责提高我国的竞技水平、取得优异运动成绩,又要参与体育市场的经营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体育市场存在法制意识淡薄,法制法规不健全的问题,遇事不是依法行事,而是依靠行政或其他非法律手段。如1999年发生的北京奥神篮球俱乐部和前卫俱乐部合并风波,其产生和处理就充分暴露出我国现行的体育市场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的不适应以及法制观念淡薄、法规不健全的弊端。

我国有关体育市场的立法也很淡薄,除了1996年颁布的《体育法》外,一般都是一些地方性行政法规。如《北京体育运动项目经营活动管理办法》(1998年11月12日)、《天津市体育经营管理办法》(1999年1月18日)、《湖北省体育市场管理条例》(1996年11月2日)等等。可以看出,不论是立法质量还是立法数量上,都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这对我国体育市场的发展是很不科的,我们要运用法律的手段对体育市场进行规范和保护,充分科学以及及时的立法是必不可少的。

近年来关于体育市场的立法正逐步完善。如2001年10月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就通过了《北京市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规定》加强了对与奥运会有关的体育市场运作活动的监管。这是我国体育立法和世界接轨的体现之一。

3体育市场合同行为与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

3.1体育市场行为及其法律规制的意义

所谓体育市场行为是指市场主体进入市场后的各种具有法律意义的作为与不作为,究其本源,我们可以认为就是体育市场的交易行为和竞争行为。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作为市场中各种要素调配的手段,而市场机制之所以能够发生作用,是因为在经济理论中.理想的市场主体都是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其目的的,所以市场经济是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市场行为。在市场中受到利益目的的驱动,并且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的市场主体间相互有激烈的竞争,使市场充满生机活力,激发劳动生产力的解放和生产率的提高。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市场也不例外。与此同时,它会导致投机钻营,弄虚作假,损人利己,不守信用的现象的出现。这些都不利于市场的发展,要使市场这一互动互利的看不见的手得以正常运行,必须以法律法规限制市场主体的行为。

因此,我们要逐步的建立和完善既与国家有关体育市场行为的法律法规相统一,又能反映市场规律,还符合体育市场的特点的,适合于规范体育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制度。这是我国体育市场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3.2体育市场合同行为的法律法规及其主要任务

在市场中合同行为是经济运行的主要手段,市场中的经济因素要用合同来维系,所以在相当的程度上,市场经济可以被视为合同经济,合同形式是市场主体交易的保证。市场中合同行为是各种市场主体间交流行为的表现形式。

合同法是市场交易主体交易行为制度的法律表述和规范市场交易主体的基本法律规范制度。但是,我们要注意到体育市场的特殊性,在对合同的规范过程中表现出来,通过建立和完善具有体育市场特点的合同制度,使国家的合同制度得以健全、补充和更为有效的实施。

体育合同制度的建立,首先必须坚持“平等、自主、自愿、公平、有偿”的现代合同精神;其次,要研究各类具体体育市场交易行为的特殊性和规律,确定体育市场行为的特殊性和其他市场行为的差异程度,并以此作为建立专门合同制度或者指定细则的必要依据。具体体育市场行为主要有:球员的转会、赛事的举办、经纪委托、体育无形产品的交易等等。再次,我们要注重引进和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体育市场发展,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体育市场交易的国际惯例和做法,力求与国际体育市场接轨。

当前,完善我国体育市场合同制度的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需将普遍实用于各类体育市场的国家合同制度的法规立法加以细则化和具体化,使其能够在体育市场这一特殊领域中有效的实施;二是要从体育市场合同行为的特殊性出发,研究制定有关体育合同的订立程序、必备条款、履行与担保、变更与解除、纠纷的解决、违约的责任等内容的法规制度,对市场主体的签约行为、履行合同的行为、变更解除合同行为以及违约责任的承担等加以有效的规制,这些都是我们建立和完善体育市场合同行为的法律法规制度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3.3体育市场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

根据我国现行的有关法律的规定,竞争行为可以理解为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市场主体运用各种方式、信息等,以超越对手,获得最佳利益。我们要对体育市场的竞争行为进行规制,有效的管理其运行.必须对竞争行为进行明确的界定。要对体育市场竞争行为进行界定,就要对构成竞争行为的基本原则、范围、方式手段、功能与作用,竞争者所享有的权利与义务等有明确的认识。

另外,我们也要对不正当竞争有一个认识,所谓不正当竞争就是指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经济秩序的行为。我们要运用法律手段打击各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尤其是垄断行为,保持体育市场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现代市场理论中,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之一,正是有了竞争的存在,市场才可以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竞争在体育市场中普遍存在,并使得体育市场得以有序地运转。建立体育市场竞争的法律规制,要确立的基本原则有:

第一,竞争自由原则,即竞争者在统一市场规则下,独立自主的决定参与或退出市场的竞争,不受外在意志的干扰。

第二,公平竞争原则,即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的竞争机会平等,进行竞争的条件和环境同一,竞争的地位平等。

第三,规制竞争原则,即指国家对竞争活动运用法律的手段进行调控,使竞争者的竞争活动能够在符合国家和体育事业的范围内进行。

篇7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是体育领域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传承发展对我国体育的多样性和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和意义、发展趋势以及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做出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方向内涵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发源、发展起来的。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体育项目也不断的变化创新,但是蕴涵于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对人的影响仍是不容轻视的,其丰富多样的内容对我国体育文化多样性的意义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对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好的保护和开发现有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对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趋势

(一) 在借鉴现代体育手段的基础上,竞技化开始成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之一

现在的民族传统体育正处于一个全新的社会大环境之下,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机会与挑战并存,民主传统体育如何在保持自身的特色优势和独特内涵的同时,紧跟时代步伐,顺利融入世界成为了人们必须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来,民族传统体育要想保持自身的民族特色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在自身价值的基础上,借鉴现代的体育手段,如现代的体育运动规则、竞赛制度、运动技术及战术、训练手段等,对自身进行一定的改造和整合,才能实现发展的要求。现在,我国很多地区都会定期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并形成了相应的民族体育运动会制度,这在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的同时,表明竞技化已经开始成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之一。

(二) 民族传统体育开始逐渐走入学校体育教育

民族传统体育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遗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很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备良好的健身价值和娱乐性,还同时具备很高艺术价值和教育功能,随着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关注和研究的深入,很多学校开始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教学内容,使其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民族传统体育走入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式,不仅能丰富学校体育的教学体系,拓展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还是民族的、传统的、原始的体育形态走向科学化发展、规范化发展,并得以传承和普及的必由之路。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会因经过了学校系统的完善提高和普及推广,在体育领域得以展示和认可,成为体育领域不可或缺的内容。然而,相较于其它国家的民族传统体育而言,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还缺乏深入的、系统化的理论研究,不利于其余学校体育的顺利结合,所以,民族传统体育走入学校体育教学,是当今也是未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大趋势之一。

(三) 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呈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特色特征,是民族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我国在几千年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近千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些体育项目融健身性、娱乐性、灵活性、独特性于一体,数量丰富形式多样,是现代体育运动所无法比拟的。另外,因多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源于民间,在形成伊始就具备独特的群众亲和力,所以更有利于在群众中普及,而我国近年实施的《全面健身计划纲要》,正好为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的结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为民族传统体育在群众中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空间,有利于更多的人全方位的认识和了解民族传统体育并积极参与其中,使得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四) 市场化、产业化开始成为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青睐的发展新方式

目前,市场化、产业化开始成为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青睐的发展方式。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想得以持续发展就必须面向市场、面向公众,而民族传统体育因其浓郁的民族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地域性、趣味性、娱乐性等特点,在市场发展中具备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首先,民族传统体育融民族文化与体育健身功能于一体,展示了一个民族的发展演变、生活方式、信仰追求等内容,其体验性强、参与性高、欣赏性好,能同时满足人们健身、娱乐、社交、体验以及获取知识等多种需求,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优势明显。其次,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资源丰富、开发方式多样、易于形成品牌价值。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般依据独特的自然环境而发源和发展,所以在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开发时,可以针对其发源地的自然环境状况开发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可以利用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优势,开展其他形式的产业文化开发,如:民族传统体育书籍、纪念品等。还可以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服务产业,如开办民族传统体育健身机构等。总之,随着市场化经济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其科学发展的选择之一。

二、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共适性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基本要素,所以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其共适性

共适性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其发源和不断创新的直接动力。民族传统体育的共适性特点,使得其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传承和发展,为人们的健身娱乐、身心完善、自由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教化场所。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世界各地文化的繁荣,全国各地直接的交通距离得以有效缩短的同时,世界各地信息也连接成了高效的一体,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和发展,宏观思考和综合把握的理念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各地之间的联系、各民族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使得民族传统体育的共适性在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过程越来越重要,只有具有共适性,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才能在继续创新的同时得以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尺度也只有在其具备了共适性的条件下才能走向完善和统一,所以,共适性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其共适性的培育和形成。

(二) 发展的过程中,应注意利用市场经济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促进作用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公平、有序和守法,而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体育活动的一部分也同样弘扬公平、公正和平等竞争的精神,两者之间具有的运行规则和表现方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且,随着竞争有序、合法规范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不断深化和推进,民族传统体育业在根据新形势不断进行自我审视、自我调整的过程中,也得到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特别是在我国的全民健身运动推行以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在公平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民族传统体育得以借助强大经济杠杆使自身在各地域、各民族之间的传播领域更为广泛、传播速度更加快捷、传播过程更为顺畅。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既有希望也有压力,民族传统体育要想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必须要注意利用市场经济对自身的促进作用不断提升和完善。

(三)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发展的传承性,并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其凝聚力

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性指的是其在发展过程中历史上的纵向延续性,是民族传统体育得以传递和继承的基本方式。凝聚力则是在民族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推动本民族不断进步发展的力量。民族传统体育,不仅有外在的富有韵味的表现形式,也有深厚的内涵和底蕴,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既保留了传统的因素,也不断吸取、融合时代的元素,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所以,传承性是传统体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发展的必备条件。除此之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共同体,相应的我国的体育文化也是一个复合的形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我国各族人民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虽有不可剥离的联系,但也同时具备各自的特色和独特性,这些特点在民族传统体育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所以只有具有一定的凝聚力才能保证民族传统体育的稳定、发展和延续,因此,凝聚力对传承性具有很大的影响,是传统体育文化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应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和关注。

参考文献:

[1] 胡峰.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与发展的理性思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6(04).

[2] 普丽春.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建设民族文化大省[J].学术探索.2001(01).

[3] 蔡建丰,张久利.民族传统体育健身理念的特殊性[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02).

篇8

[关键词] 北京奥运会 体育市场 体育经纪人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奥运会后的体育市场对体育经纪人的影响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虽然体育产业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得到迅速发展,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也必然带来了体育体制的改革。1992年足球率先进行体制改革,1994年推出了职业联赛制及俱乐部制,随后其它运动项目如篮球、排球、乒乓球等也推出了联赛制。随着足球、篮球、排球相继走向市场,体育经营活动不断拓展,各种国际、国内的高水平体育竞赛和表演日益增多,体育人才交流也十分活跃,一些从事体育赛事、体育组织和运动的中介公司及个人也应运而生,在运动员和教练员转会、体育赛事推广、体育组织委托服务等方面发挥了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一、体育市场更需要经纪人

体育市场是指在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调控的指导下,具有一定程序交易规则的。经营主体以体育商品、体育服务为对象的交易机制或体系。它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体育市场的客体是指体育市场的交易对象,包括所有可以进行商品交换的要素,体育服务、劳务和体育用品都构成体育市场的客体,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大部分内容都可以成为市场客体,体育竞赛、体育表演、健身服务、体育用品等等都是体育市场的交易对象。体育经纪人是体育市场的行为主体之一,直接参与体育比赛、体育经济活动及运动员的流动等。同时作为体育中介,它可以有效的发挥服务、沟通、推广等作用。

体育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专业性市场有自身的体系及其运行规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发展的动力是市场,体育的发展规模大体上与其市场规模相适应,而且商业价值大的运动项目与商业价值小的运动项目发展不均衡,运动员或运动队属于具有独立产权的体育协会或俱乐部。他们的运作是依据市场的需求,在项目设置、调整,运动员的买进与卖出,教练员的聘任与辞退,后备队伍的培训与选拔,以至俱乐部产权转让和重组等方面都能根据市场需求做出自主决定。因此,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体育市场运行的最大特点是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使体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充分利用。作为体育中介,体育经纪人在体育资源配置、利用的过程中发挥了桥梁的作用。

从微观上看,体育经纪人以其特有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为运动员、体育组织和体育比赛主办者提供全方位服务。体育经纪人能够替运动员签订工作和比赛合同,为运动员联系到足够的比赛机会,为运动员办理转会、奖金分配和其他一些事务性工作,帮助运动员在有限时间内发挥运动潜能,保持较高的运动水平的同时利用其知名度获取最大收益。体育经纪人通过自己专业性的经纪活动,找到体育和商业的最佳结合点,撮合体育组织和体育比赛主办者与体育投资商之间的交易,从中获取佣金,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使体育比赛主办者获得充足的赛事经费,体育组织的特殊标志得到推广,体育组织的市场得到有效的开发。

从宏观上看,体育经纪人在流通领域中促进了体育生产和消费,加速了体育竞技价值向商业价值的转变,业余体育向职业体育的转变。从职业角度讲,体育经纪人的活动可以促进体育产业市场化和社会化。通过他们的运作把过去由国家拨钱办比赛变成社会出资办,市场出资办。如我国现在的全国足球联赛、CUBA,排球联赛等大型职业化赛事都是有经纪人操作才得以顺利进行。在今后,不仅各类体育比赛,而且电视转播、广告策划、媒体宣传等都离不开经纪人的参与。足见经纪人在体育产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体育经纪人面临的挑战

体育产业的发展为我国体育经纪人的诞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经纪公司和经纪活动从长远利益出发,利益与信誉共存,体育市场有序。主要表现在:

1.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得到规范。体育经纪人管理的法律法规得到规范,体育经纪活动处于有序状态,体育经纪活动得到快速发展。体育经纪人被甩的现象发生的情况越来越少,纠纷和官司将很少发生,有法可依成为体育经纪活动管理上得到进一不规范。

2.不具备体育经纪资格的企业和个人不再从事经纪活动。虽然体育经纪有很大的利润可图,众多公关、咨询、广泛、文化传播公司并无资格从事运动员转会、赛事推广等体育经纪活动,就不能利用法律漏洞和管理制度不健全,介入到经纪人的活动中。

3.体育经纪组织得到规范,人员素质较高,经纪行规范。目前依法注册的体育经纪公司,基本都持有体育经纪人证。这些从业人员在开展经纪业务时,大多数既有运作方针、又有市场调研,有的甚至团队合作与发展规划,有很大的客观性。以前在对体育经纪人的培养方面有以下不足之处:

形式上,各地经纪人的培养都是以短训班的形式出现,这种短训班很难全面系统地培训出高素质地体育经纪人才;时间上,各地的培训多以教授体育经纪人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国外体育经纪人制度及管理规定为主。这种单一的培训内容只能让被培训者了解体育经纪人有关的理论常识,难以培养其实际的经纪能力。

4.体育经纪业所面临的挑战。体育经纪业的产生是体育社会化、职业化和产业化发展的结果。随着我国北京奥运会的结束。我国体育产业已经融入广阔的国际体育大市场。毫无疑问。中国的职业运动员走出国门,在全球范围内寻找高水平的竞技交流机会。充分挖掘自己的竞技潜力。但由于我国体育经纪业刚刚起步,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国竞技体育走向世界,在国际体育大市场中求发展。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纷纷看好中国潜在的庞大的体育产业大市场,全球各地知名的经纪人和经纪公司必将大举登陆我国体育人才市场和体育赛事市场,凭借他们的实力和能力,相信会有更多的职业运动员通过他们的规范化操作,可以到国外去接受锤炼。然而,如果这些国外的经纪人和经纪公司垄断了我国的体育经纪市场,无疑将给我国本土的经纪人和经纪公司以沉重压力。更深层次地讲,如果某些赛事和体育项目失去了自主开发权,就会受制于人,从而阻碍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入世带来的挑战,我国的体育经纪人和经纪公司应该知难而进,抓住机遇,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体育经纪人机制,培养一批懂专业、会经营的体育经纪人和经纪公司,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

三、北京奥运会后对体育经纪人的几点建议

1.在对体育经纪人的管理中,采用法制手段对体育经纪人进行调控和管理。根据体育行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体育行业经纪人的管理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我国体育经纪人的管理条例,依法规范经纪人的经纪行为。建立科学的体育经纪人监督管理机制,制定体育经纪人发展的近、远期策略和政策。

2.在国家工商局的必要监督之下,由国家体育总局和各项目协会共同管理体育赛事经纪人,由各协会分别管理运动员经纪人,从而形成分类、分级的体育经纪人管理体制。建立全国体育经纪人协会,建立起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良性行业自律管理机制。

篇9

关键词:钻石模型;羽毛球市场;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293-02

0 引言

要实现体育健身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核心问题是提升体育健身市场的竞争力水平。近几年,陕西省各地市羽毛球健身市场在规模上出现快速发展的势头,但是基础设施、资源结构、管理经营及政策落实等方面还达不到“全民健身战略”发展的大目标和高要求。探究羽毛球更好地遵循市场竞争规律、挖掘发展潜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西安市为龙头向陕西省各地、市羽毛球健身市场展开调查。引用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的理论,查阅体育经济管理学与羽毛球专业文献。立意抽样与随抽样相结合参考“体育娱乐健身市场情况调查表(发放900份收回810份回收率90%)”。走访省、市羽协对80余所俱乐部交流商榷。对数据通过spss软件分析。运用演绎与归纳方法得出本课题结论。

2 结果分析

2.1 简述“钻石模型”理论体系 “钻石模型”理论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被广泛用于行业竞争战略中。波特认为决定某种产业竞争力有六大因素[1]。

①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②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③相关的支持产业—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④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

上述四大基本要素的影响具有双向作用,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个制约因素:⑤政府—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⑥机会—机会是无法控制的。

以上6因素构成了完整的“钻石模型体系”见图1。波特认为,竞争优势是动态变化的;是随时间发生转换的;影响竞争优势的各个因素也是动态变化的。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全面考虑菱形图的六大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处于一种动态运作之中。

2.2 陕西省羽毛球健身市场产业竞争力因素分析

2.2.1 市场的生产要素 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生产要素主要指设施资源与人力资源是产业竞争力具备的初级要素,是市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2000-2011陕西省经营性羽毛球健身场馆迅速增多:2000年零个到2011年各地、市分别发展片数为西安市900、宝鸡市160、咸阳市90、榆林市40、延安市50、渭南市90、汉中市40、安康市22、商洛市20、铜川市26。凸显西安市场地片数较多。有60%场馆设施标准较低,能承接全国性比赛标准的羽毛球场馆仅有2-3个。陕西省羽毛球健身活动者与教练员比例为500~600/1人,在英国每百人中就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人员[2]。现存的羽毛球教练达到国家1-2级运动员水平的仅占4%,多半是体育院系学生兼职。此现象反映了羽毛球健身俱乐部教练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专业精尖人才。

2.2.2 市场的需求 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需求主要是指市场需求规模的客观条件。大众对羽毛球健身的需求影响着市场规模,是产业不断发展持续投资的原动力。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精神体育消费将成为人们未来生活的重要内容。陕西省约有3232万人口,常年参加羽毛球运动的爱好者40万人以上。体育人口中占选择倾向率的第二位为56%,2000年至2011年以来各行业、社区、俱乐部频繁举办不同规模形式的羽毛球赛事,周赛次平均达20场不等,羽毛球健身活动呈着快速“起飞”局面。

2.2.3 市场的战略结构 据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企业战略主要指经营战略、营销方式等,是竞争力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

陕西省多数健身俱乐部在经营各球类项目中羽毛球是名例前茅的消费项目。在创立伊始把深受大众青睐的羽毛球作为首选项目定位是准确的。在营销方面打出:“一拍在手健康永远、花钱买健康、体能加油站”的宣传理念迅速赢得大批消费者的心理认同人数快速增加。将经营战略定位在投资小、风险小、利润小的基础上是正确的,现有场馆中88%是厂房车间或旧体育馆改造的,只有12%是新建的。营销方式多见VIP金银卡;根据时段及环境设施有15元-50元/小时不等;俱乐部在不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商业性比赛多达22次/年;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开办青少年短训班效果较好。俱乐部年利润均在十几万元到近百万元不等,市场的整体运营基本呈良性发展态势。在战略结构中俱乐部发展缺少休闲型、商务型、竞技型、培训型的特点。

2.2.4 市场的相关产业 按照波特的钻石理论,相关产业或优势产业是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一个优势产业只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形成良性互动,才能使竞争优势持久发展。

陕西省羽毛球健身市场的兴起,从单一经营主业间接带动了其它项目的消费。俱乐部及参与者的增幅,近几年健身器材的家庭消费占比例较高的是羽毛球器材。所有的俱乐部均设有自己的商品专卖区,经营羽毛球器材、服装及饮品占年收入的15-20%,此举对羽毛球运动器材制造业、饮品业是一项带动。同时也带动传媒业发展,俱乐部利用自身的空间,如比赛冠名权、地面中央、四周墙壁、运动衣、工作服等处出售广告位从中营利。部分俱乐部设有高档洗浴场所,据统计每个羽毛球俱乐部平均提供就业岗位40余人,113个俱乐部约解决4520人以上的就业岗位。再据调查每周5人以上的健身团体平均聚餐1次,不同程度的提升餐饮业的消费。上述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产业间良性互动发挥市场的综合效应。

2.2.5 市场的政府作用 按照波特的钻石理论,政府是通过政策来促进竞争优势的形成,进而提升市场发展。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适时性是保障健身市场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对体育市场运行起着方向性的作用。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下达“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重点任务是:大力发展体育健身市场。在不断加大投入,加强城乡居民基本体育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培育体育健身市场,培养群众体育健身意识,引导大众体育消费。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加强群众体育俱乐部建设[3]。2011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意见”重点任务是:力争在“十二五”末,在西安等中心城市率先建设一批现代化体育场馆和产业园区,开发一批本土体育产业项目和品牌,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形成以西安为中心,覆盖全省的体育产业格局。到2020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我省GDP比重的1.5%。大力发展体育休闲、体育健身等现代体育服务业[4]。已利用陕西文化古城及秦岭等地域优势吸引外资申办国际体育品牌赛事,以西安高新丈八体育产业园、朱雀体育产业园带动中小城市的发展,目的是最大程度提升陕西省体育市场的规模及影响力。同时肯定了羽毛球健身市场的发展是一项“无烟产业”。关键问题是解决政策落实问题,现存有基层职能部门观念较为滞后,对市场的招商引资和场馆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欠缺积极的统筹,对俱乐部软硬件设施、服务质量缺乏相应的指标体系进行监督评价或颁发评定执照。

2.2.6 市场的发展机会 按照波特的钻石理论,机会来源于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而成,可遇不可求有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抓住发展的机遇可提升产业竞争力。

目前,陕西省羽毛球健身市场具备良好的发展契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中国加入WTO以来与世界越来越广泛地进行着融合;成功的举办了2008年奥运会与2010年亚运会;羽毛球已成为我国竞技的优势项目有效的影响着人们参与;《2010年中国体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目标“人人享有体育权利,全民参与健身,提高国际体育竞争能力,全面推进体育进步,为实现体育现代化努力奋斗”,以上因素是拓展市场的良机。

3 结论

①陕西省羽毛球健身市场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为“小农经济”进入“工业社会”打下了一定基础。②政府重视但基层市场运营机制低管理相对滞后需采取激活手段依托社会多形式办实体。③经营战略正确运营呈良性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了产业间良性互动。④场馆资源增幅呈上升趋势但规模低,发展布局不均衡凸显西安较其它地域有优势,需树立特色龙头俱乐部以点带面实现市场的扩张性发展。⑤成立市场“羽毛球俱乐部联盟”整合资源制定章程优化建制,在经历初期阶段后力求规范化规模化发展。⑥改革开放祖国繁荣使羽毛球市场具备发展良机。

参考文献:

[1]李明轩,秋如美.国家竞争优胜[M].中信出版社,(美)迈克﹒波特的钻石模型2007. 21-23.

[2]朱玉戴,向明.北京体育大学场馆使用效率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18(1):67.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0-03-24.

篇10

关键词:武术教育;民族精神;大学生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武术的释义:

武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以中华武术文化为理论导向,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运动形式进行传授和熏陶,从而达到对武术受教育者施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武术教育活动过程。

2、民族精神的界定:

民族精神的概念界定为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民族共同的文化、性格、思维,心理、情感中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认同的行为和实践的意识形态、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体系、精神风貌等总称,是反映民族共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积极的精神特质,也是这个民族得以生生不息地繁衍和发展的活的灵魂与根本动力。

3、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是指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大学生中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努力使大学生具有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精神状态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称。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直接指向大学生的精神领域,包括心理、情感、品格、价值观等几个层次,实质是民族精神教育。

4、武术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在联系

武术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相互辅助,紧密相连。民族精神并非孤立地存在着,而是渗透在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之中,并通过优秀文化的传播而不断发扬光大。一方面,优秀武术文化运载着民族精神,使民族精神有所依托,另一方面,民族精神寄寓于优秀武术文化之中,使优秀的武术文化永不离开民族的灵魂而长存不衰。民族精神培育,是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资源的精髓的最重要的方式。民族精神的培育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而武术教育是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以武术教育为载体的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现状和问题

1、重体育化,缺大武术观

体育化的武术使武术的博大精神仅停留在“宣传”的层面,从而失去了实质的内容。现今普通高校武术教师大都从事竞技武术出身,有些武术教师从来都没有接受过传统武术修炼,武术传统修为水平参差不齐。官方长期甚至唯一的竞技武术发展之路,使高校武术教育仍然以竞技武术为教学内容,重技术、重体育化,使武术文化的整体传承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致使高校武术教育生存空间被其它同类体育项目挤压的越来越小,使武术教育名存实亡,难以起到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作用。

2、独立的武教育体系尚未形成

近半个世纪来,由国家武术行政管理部门主持编制和推广的“新编武术”,在计划经济和体育举国体制的框架内,几乎占据了学校武术教育的全部领域。使我国武术教育未能和竞技武术区分,建立自己的体系。在武术教学中,武术训练替代武术教学,形成了“基本功、规范化套路”的武术教学模式。竞技训练式的武术教育,在众多体育项目的影响下发展空间越来越小,难以承担起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工作。

3、专业化的武资力量薄弱

目前在高校武术师资高学历高职称较少、中级职称较多,在武术教学革和科学研究上向纵深发展较困难。从事武术课的部分教师中,很少武术教师真正是武术专业出身,没有经过系统的武术理论学习,仅在大学期间普修过几个基本武术套路。因此,他们在担任武术教学工作时,很难做到在教学的同时贯穿以武术教育为载体的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充其量只能传授一些单纯的武术套路。

4、教材陈旧,单一,学生缺乏兴趣

目前高校使用的武术教材内容以24式太极拳、初级长拳、初级剑、防身术、散打等内容为主,很少选用攻防实战性与趣味性很强的防身术、散打的教学内容。很多高校的武术课甚至完全没有安排防身术、散手等学生喜欢且实用性强的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的重点只放在套路的练习上,强调动作完成的规格与量,忽略了套路攻防技击解析和练习。调查显示80%的学生对武术课的内容不感兴趣。

三、以武术教育为载体的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对策研究

1、树立大武术观,注重武术文化精神的渗透

中国武术教育应回归到其中国传统文化母体的原点上,运用综合创新法,结合新时期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需要重新构建。树立大武术观是武术教育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关键。中国武术文化的修为表现在,一是习武者在武术技艺上追求不断提高,二是在道德上逐步完善。二者在习武者的修炼过程中相互融通,磨砺出习武者优秀的文化品质。我们应借鉴日本、韩国,武道的发展经验,在武术教育内容编选上,选择我国优秀拳种,创编十几种从易到难的动作组合,要求练打结合。武术礼仪的设计上贯穿武术学习的全过程。在高校的武术教育中注重武术文化精神的渗透,“由技悟道”充分发挥高校武术教育对大学生精神塑造、人格教化的功能。逐步构建起武术教育为载体的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新体系。

2、培养高素质武术教师队伍,承载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新任

以武术教育为载体的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高校需要大批武术文化修养高、技术出众武术专业教师。哈佛大学前任校长科南特曾说:“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的教师质量”。因此我国应该对大学的武术专业院系的武术教育体系进行改革,确立武术文化主体意识,进行武术课程改革,对所在区域的优秀拳种进行挖掘整理,应用到武术教学中。重新构建高校武术教师队伍,不但要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具有科学发展观、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现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且更要具有较高的武术文化和技术修养,深刻领悟中国传统武术蕴涵的丰富文化内涵,并能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结合时代需要培养、引导学生,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熏陶,真正做到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行动引导者,由竞技运动型,向研究型、深厚武术文化修为型高校武术教师角色的转变,为以武术教育为载体的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提供优秀的教师资源。

3、更新武术教材,以合理的考评制度引导高校武术教育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条件,教材是组成教学过程的四个基本要素之一,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品德,教材是这三方面知识的载体。武术教材应包含以下四方面内涵:一,教材规定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掌握武术本质规律、科学理论和文化内涵。二,教材规定了学生应掌握的技能体系,有助于武术能力的学习与提高。三,教材规定了学生应培养的思想品德,武术教材直接或间接地包含了奠定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及社会道德的理念。四,根据武术教育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需要和学生不同情况,恰当地选择教材和授课形式。构建现代武术教材体系,必须面对新世纪的特点,结合高校体育教育目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设置高校武术教材。

参考文献:

[1]岳志荣.武术文化在学校教育中传承的研究[学位论文].辽宁师范大学,2007

[2]王晓勇.西方现代解释学与中国古典解释学之比较.甘肃社会科学,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