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活动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3-28 10:37: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活动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部分:常规课外活动
这一部分打破了传统的课外体育活动模式,进行选项活动,不再以班级为单位,而是以项目为单位,班主任不再主抓自己的班级,而是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对某一项目进行组织。班主任在一周内指导并完成学生的选项工作。
参加人员:按计划进行课外活动的班级学生。
组织人员:班主任及部分体育教师。
活动项目: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兵乓球、健美操及特色项目(推铁环、踢毽子)及毽球等。
活动时间:周二~周五的课外活动时间。
管理办法:我校对常规的课外活动进行考核,每月进行一次总结,政教处把每月的评分情况纳入班级的量化管理,并作为文明班级评比的重要依据。考核内容如下:
(1)体育委员集合队伍,小组长把学生带到各项活动的场地;(2)学生出勤情况;(3)班主任负责组织项目的活动情况;(4)按规定的时间活动;(5)器材的归还情况。
第二部分:体育社团活动
根据自愿报名与教师推荐相结合,体育教师面试,选取身体素质较好、有一定技术基础和发展前途的学生组成。要求在每次活动前指导教师要精心备课,安排好每次活动,根据社团中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目标,实施不同的教法,分类进行指导。
参与人员:社团组成人员(15~20人)
组织人员:专职体育教师(1~2人)
活动项目:篮球、田径、排球、兵乓球、健美操、武术(包括散打和跆拳道)。
活动时间: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每周不少于三次。
管理办法:在社团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为提高组、发展组和基础组三个等级,每学期依据考核情况在三个等级中实行“等级升降”。
第三部分:效果检验
我校为了活跃校园气氛,推动师生体育活动的开展,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学校特在每年的最后一周开展体育节活动。
参赛队伍:各年级部教工代表队、校运动队、体育社团代表队。
比赛项目:篮球、足球、排球、兵乓球、拔河、跳绳等。
组织单位:校工会、体育教研组。
篇2
【关键词】社区体育;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对策
1 前言
现阶段参加体育活动已经是广大社会成员主要的休闲方式,体育活动作为一种能够满足大众强身健体、提高生活品质的方式,悄然走进了人民生活中,而社区作为聚落的载体,成为了组织大众进行体育活动的重要媒介。社区体育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此我们首先要界定几个相关概念。
公共服务体系指的是由满足公共需求的各种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社区服务是指政府、社区居民委员会以及其他各方面力量直接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其他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务。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是指以社区内的各组织如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根据社区居民的体育需求而开展的各种能够满足居民体育活动需求的居民自助活动。参照上述三个概念我们可以将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定义为通过政府的支持和投入,社区团体和社区成员参与,满足社区成员公共体育需求的各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2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对策分析
2.1完善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环境
政策法规是制度化的保障,是保证体育公共服务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有关体育公共服务的政策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奥运争光计划》《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等,这些政策法规在我国公共体育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政策法规都是从宏观方面入手,缺乏具体的政策支撑。因此,要在此基础上探索制定更具体,更接近社区发展实际的意见、条例等。比如社区的公共体育设施保护条例、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与管理办法等。
2.2加强社区体育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在社区中服务的体育活动管理者或指导员多数是兼职性质的,因此在时间和精力甚至是专业程度上都有一定的缺陷。加强社区体育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应从拓宽社区体育人才来源和加强现有人才的培训两方面入手。
从社会和体育类高校公开招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是拓宽社区体育人才来源最直接的办法。通过规范化考试选拔适合社区体育服务的专业工作人员,解决了社区体育活动管理人员和指导人员的专业化问题,时间精力问题。另外,加强对已有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其拥有更专业的工作手段和方法,科学合理的进行社区体育活动的管理与指导。
2.3建立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考核与评价机制
为规范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运作方式,提高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效率,建立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考核与评价机制是很有效的途径。首先评价指标设置要简单、合理,能够方便地应用到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评估实践中,这是其科学性的体现。在选取指标时,要注重数据收集的可靠性、实现性和易得性,便于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分析。社区所设指标要与促进社区发展的宏观目标相一致,导向作用鲜明,应充分反映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目标和内涵。考核与评价机制的建立有助于提高社区管理部门的服务水平和居民满意度。
2.4丰富社区体育活动内容
社区居民通过参与社区体育活动增进居民之间的感情,产生一种归属感,对发动居民力量共建社区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社区是以地域划分,因此其成员类型多样,需要多种不同的活动方式满足不同群体需求。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社区实际情况,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一些日常性体育活动当中,努力保证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的经常化,实际化。
2.5扩宽社区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的来源
社区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的来源主要有社区自建、政府投资兴建、社区内部单位修建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在社区建设之初,规划建设了体育活动场地,这是社区体育活动场所的来源之一,也是最原始的来源。这个过程中法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法律明确规定了小区内的文娱活动场地应同小区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并在项目完工后由当地文体教育管理部门进行验收。政府投资兴建的主要是大型的广场和公园等。除此之外,社区内部单位的活动场地应该得到充分开发使用。在扩宽社区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的来源的过程中药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公共体育设施利用率,使其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身、休闲、娱乐活动发挥作用。
3结论
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政府和社区共同建设,以社区建设为主导,政府部门为支持。将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体育资源,合理配置合理使用,通过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李建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N].中国体育报,2008,07-11(8).
[2]吕立.论社区居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J].体育文化导刊, 2004(11): 7-8.
[3]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概念及其理论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6):472-475.
[4]包雪鸣.关于社区体育服务概念与几个关系的再认识[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19(2): 24-27.
[5]王才兴.构建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J].体育科研, 2008, 29(2): 1-13.
篇3
(一)2009-2014年,__区相继建成了44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占辖区行政村的41.5%。目前44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均正常开放运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发挥了公共服务在村屯的集聚效应。一是丰富和方便了农村群众生活。各村屯根据服务项目,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专项服务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科技等活动。二是有效整合了服务资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成后,根据工作需求,可以将一些场所、器材统一调配使用,既确保了各项工作和活动的顺利开展,也有效地利用了资源。三是密切了基层组织和群众的联系。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将村委办公场所与各类公共服务集中起来,成了最直接联系群众的宝贵载体。
(二)管理情况。乡镇政府是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运行管理的责任单位,负责管理辖区内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整体运行情况,各村支书、主任是公共服务中心管理的具体责任人,对公共服务中心的管理使用、维护维修和安全防范工作负全责,派专人管护,做好公共服务中心的供电、供水、防火、防盗和卫生保洁工作,确保活动场所设施完整、功能完好。
(三)活动开展情况。2014年,我区44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共开展文体活动 244场次,其中开展文艺活动126场次,开展体育活动118场次。近年来,乡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群众自发组建的乡村文艺队,活跃在各村的舞台上,为广大群众送上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受到了一致好评。
(四)资金运行情。每年自治区给每个行政村补助资金八千至一万元,用来开展文化设施维护和文体活动。在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各村通过经济能人赞助等方式,多方筹集资金,利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开展文化体育活动。
(五)文化传统。我区是汉族人和壮族人居住的地区,文化传统有港城镇龙井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哭嫁歌》、《蓝衣山歌》、《起声歌》;大圩镇的“三月三”民歌节等。
1.管理使用不规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管理和相关配套措施滞后,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设施作用发挥不充分,部分服务中心设施的利用率不高,运行状况不甚理想。
2.长效管理缺乏资金保障。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后,其运行费用均由各村自己承担。服务中心每年运行费用主要集中在二项:一是设备维护费用。主要用于对服务中心内计算机、音响、健身器材等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二是水电费用。由于没有专项的工作经费,只能从村级专项经费支出,对经济相对薄弱的村屯来说,普遍感到压力较大,影响了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
3.基础设施设备缺乏。乡镇财政能力薄弱,村里也没有集体收入等原因,导致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综合楼缺乏桌椅、会议桌、复印、打印等办公室设备。如有些村里文艺队晚上进行排练,也没有桌椅供队员休息。部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文化体育设施、设备陈旧落后,而且数量不足,无法满足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需要。
4.专用人才缺乏。农村民间文化带头人大多年龄较大,缺少中青年骨干。由于专用人才的缺乏,很多文化活动无法得到更好的开展。
三、意见和建议
1.加强资金扶持,切实保障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正常运作。建议对经济相对困难村,由财政给予适当补贴,以保障服务中心的正常运作。同时,要引导各村创新方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企业投资和社会捐助特别是发展村级经济、改变贫困面貌等途径来解决中心运行资金问题。此外,强化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增加透明度,做到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篇4
为了加强学院园林绿化管理,保护环境,绿化校园,根据国家有关法令和《南昌市城市管理若干规定》、《南昌市园林绿地管理办法》的精神,特制定本规定。
一、学院的园林绿地,由后勤保障处校园管理科统一规划和管理,全体师生员工和教职工应共同维护,并自觉遵守本规定。
二、认真执行《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搞好各系科划分地段的树木花草管理,每年组织一次检查评比,对维护园林绿化有成绩的系科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
三、爱护树木花草,保护园林设施,严禁下列损坏树木花草和园林设施的行为:
1.偷砍乱伐树木,随意开荒种地,偷盗苗木盆花;
2.攀摘树枝,摇树爬树,剥皮挖根,树上钉钉栓绳物,安装吊环秋千;
3.损坏树桩树架,踩踏绿篱花坛,采摘树枝花果;
4.院内放养牲畜、家禽和持枪打鸟,损坏树木、树苗、花卉和草坪;
5.在园林设施、花坛周围、草坪上踢球及其他体育活动,随意搬动石桌石凳;
6.在树木和各项园林设施上任意涂写刻画,张贴标语通告。
四、凡违犯本规定,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并按《树木、花卉、园林设施赔偿标准》(见附表)予以赔款;情节严重者,送交保卫部门处理。
五、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附:
树木、花卉、园林设施赔偿罚款标准价目表
项 目
赔 偿 罚 款 标 准 价 目
偷砍乱伐树木
以每株进价5--10倍计算
草皮
每平方米15--30元;
花朵、花枝、树枝
花朵以每朵5元计算,花枝、树枝以每枝10--20元计算
绿篱
以每公尺100元计算
花卉
每株按市价标准3--5倍罚款
树上挂绳吊物、院内持枪打鸟、草坪上从事体育活动等
每次处以10-20元罚款
放养牲畜、家禽
每头处以10--50元罚款
篇5
听课
情况
教师
亮点
1.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认真负责,在检查中积极准备材料。
2.老师周日不休息到校加班安装监控。
媒体
宣传
具体
工作
时间
工 作 记 录
巡视时间情况
周一
1.参加干部周一工作例会。
2.整理《青岛市“健康校园”考核材料中的阳光体育材料》。
因今天下雨,全天巡视,加强校园安全、上下楼和学生上厕所的安全。
周二
1. 律师、王老师到校与校委会研究关于回收体育馆的事项,力争早日收回体育馆。
2.召开班主任会,布置《关于开展“小手拉大手、提高满意度”学生家长问卷调查》 ,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的满意度。
3.下午组织工会文体活动。
4.全面做好校园开放工作的准备,上报区局体卫艺科“校园开放”工作进程。
4.和总务建立学校校舍电子档案。
1.7:40进班巡视,17位班主任按时进班。
2.10:00巡视课间操,各班按时做操
周三
1.迎接市“健康校园”验收。2.上交局安全办学校校舍建筑及周边设施安全隐患排查表。
3.上报局学校专用教室设置情况一览表。
周四
1.安装监控施工。
2.上报体卫艺科校园开放管理办和安全应急预案材料。
周五
1.下发关于举行“阳光运动,快乐成长”体育节方案通知。为进一步普及和深入开展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和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快乐成长,特举行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
2.完成校园开发的操场画场地和操场和教学楼、综合楼安装监控。
10:00巡视课间操,各班按时做操,存在问题一二年级后面学生有讲话的现象,及时进行教育。
下周
工作
计划
工作计划:
1.全面做好校园开放工作的施工和管理办法的落实,争取按时对外开放。
2.继续开展市北区“小手拉大手、提高满意度”活动。组织全体家长完成学生家长问卷调查。开展家访面对面访谈活动,全体教师完成2016年的家访工作,截止到11月10日,11月11日全体教师上交家访表。
3.上传《善行义举四德榜活动》
4. 11月8日举行创建文明班级论坛,发言的是二班班主任,时间不超过5分钟。
5.举行2016年119消防教育活动。 11.9(周三)各班举行消防安全班队会。
篇6
(一)民办高中班级管理过分关注成绩高低民办高中班级管理中太过于关注学生的静态学习状况管理,班级管理实际就是对学生提高考试成绩规定各种要求。从教育规律来讲,高中三年是学生基础知识教育的高级阶段,作为学校教育应该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实施综合而又全面的素质发展教育。但在实际教育中,民办高中学校教育只注重学生的成绩,也就是说只是注重学生的智育,这种注重学生的成绩教育往往就忽视了学生思想品质以及其他各项素质的教育,不利于学生道全面发展。(二)民办高中班级管理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民办高中的班额较大,在对班级的管理中,大部分班主任由于自身的各种原因并没有对每一个学生做到深入细致的了解,对部分学生的家庭背景的差异也是不太清楚。但对每一个学生的要求都是按照学校统一设定的标准来要求的。当然,我们不是说真对每一个学生制定一个管理办法,但对于一些个性特别的学生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办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升他们的开拓精神。
二、活动育人在民办高中班级管理中的策略
丰富多彩的活动往往可以把一个班级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所以,作为班主任要用心设计组织有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的班级活动,这样就能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树立班主任的能力以及情感威信,增强学生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同时,通过班级活动还能锻炼学生的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一)班主任参与活动,提升育人实效对于民办高中班级的管理中,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不能仅仅就盯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对班级管理也不能太注重一个理想化的标准。班级管理方面,班主任首先要德育当头,提高自己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的认识。我们经常说做人是第一,而德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教育每一个学生学会怎么样做人,做好人。所以,民办高中班主任要通过活动在班级内营造一种每一个学生和谐友爱的向上氛围。例如学校每一年都会有献爱心活动和捐赠活动,我认为作为班主任老师应该参与活动,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爱心。而且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深入地了解社会,同情弱者,学生自身的道德品质也在活动中得到了培养。(二)侧重活动目标激励,实现正能量效果民办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制定班级管理目标是必须的,但是目标的激励性、可操作性要强,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发展性,让学生们感觉能实现,这样就可以引导和激励班集体不断地向前。笔者曾经管理过一个在学校眼中并不看好的高二班级,有一次学校举办纪念“一二·九”运动歌咏比赛,思量学情之后,我为了不给学生压力,鼓励学生,提出在高二八个班级中“保五进三冲二”的目标,全班学生热烈响应。为了实现目标,我让学生们积极献策,自己制订课余训练计划,结果学生是众志成城,一举夺魁。为此,我抓住契机,在元旦有举行了联欢会,班风一下获得了巨大的扭转,实现了正能量效果。后来的工作就显得轻松多了,所以,活动育人很重要。
三、注重文化课中的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精神
篇7
[关键词]:呈贡大学城 体育锻炼 大学生 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建设大学城成为众多省市整合资源优势、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大学生作为我国高等学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在培养过程中不仅要使他们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从而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身体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的基础。体育锻炼是促进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活跃学生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本研究选取昆明市呈大学城5所高校(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医科大学)的学生展开调研,了解析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现状
1.1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
态度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它是个体以特定的方式对人、物或事件进行反映的一种心理倾向。积极的锻炼态度,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和参加各种体育活动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您认为体育锻炼有助于您的身心健康吗?”这一问题上,有 98.8%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有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说明呈贡大学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高度认同。在“您喜欢业余体育锻炼吗”这一问题上,有76.2%的学生喜欢体育锻炼,23.8 %的学生讨厌业余体育锻炼。这一数字表明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1.2体育锻炼的动机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本文主要从锻炼身体、减肥塑身、个人兴趣爱好、人际交往需要、提高运动技能五个方面调查,有53.3 %的学生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有10.7 %的学生是为了减肥塑身,有22.7 %的女生是个人兴趣爱好,有10.2 %的学生是人际交往的需要,有3.1 %的学生是为了提高运动技能。这一数字表明,呈贡大学城学生体育锻炼呈现出参与动机的多元化特征。
1.3体育锻炼选择体育项目选择
调查结果显示,男生比较喜欢对抗性强、运动量大的项目,而女生则保留传统的有氧运动的基础上,也渐渐的倾向于运动量大和对抗性较强的球类运动。学生对运动项目的选择上除了自身的兴趣爱好外,还受学校场地、器材和资金的影响,简单易行、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同时消费水平较低的运动项目是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首选项目。体育锻炼选择体育项目上男生排在前五名的分别是篮球、跑步、网球、足球和自行车;女生排在前五名的分别是跑步、羽毛球、网球、健美操和篮球。
1.4体育锻炼的时间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要求在校生每人每天保证1个小时的体育活动。但从调查结果中得知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频度情况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规定的相差较大。调查结果显示,每天参加体育锻炼持续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学生占32.1%,每天参加体育锻炼持续时间 30-60分钟的学生占28.7 %,每天参加体育锻炼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占8.7%。
1.5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
影响学生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的因素包括主客观两方面。主观因素主要是缺乏锻炼伙伴和体育兴趣。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大部分学生希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参加体育锻炼,但往往由于大家的学习时间和生活规律不一致,很难在一起去锻炼。调查结果显示,15.6%的学生缺乏体育锻炼兴趣;21.3 %的学生认为缺少锻炼的同伴。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学业过于繁重和体育器材设施匮乏。调查结果显示,22.4%的学生认为学业过于繁重,没有锻炼时间;14.6%的学生认为身边缺乏体育器材设施。
2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对策
2.1提升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提高其参与积极性
体育锻炼意识是个体对体育锻炼活动的普遍认知,在一定程度上,体育锻炼意识反映出不同个体或群体的体育锻炼行为差异,对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至关重要,积极的体育锻炼意识能产生良好的体育行为,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对其身心健康及个人全面发展影响尤为重要。学校、家长应该加强培养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意识,让其对体育锻炼价值有一定的了解和认同,提高其参与体育活动内在的激情和主动性,进而使其主动、自觉地加入到体育锻炼的群体中。
2.2加强组织管理,保证课余体育锻炼时间
学校在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和活动中应该扮演组织管理的角色,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和引导组织效能。学校在抓学生学习的同时,全面落实国家有关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要求,加大力度宣传国家的有关政策,应充分的考虑学生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的时间的可能性,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锻炼,合理制定课外体育活动的计划,确保学生有场地,有时间,有效率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建议借鉴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比较好的地区,进行学习研究,制定出适合地方特色的组织形式。
2.3加大体育经费投入,营造大学生体育锻炼环境
场地器材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物质基础,也是提高体育教学和增强体育锻炼效果的保证。进一步加强国家和学校对体育的资金投入,加大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力度,使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状况得到改善。各高校需加强运动场照明设施等的配套建设,并根据夜跑的情况制定相应管理办法以及应急预案,确保大学生间锻炼的安全性和身体健康。学校要充分认识到体育的作用与意义,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业余体育锻炼,并适当减轻大学生学习压力与负担,使大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业余体育锻炼,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锻炼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学谦.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J].体育学刊,2010,17(7):109-112.
篇8
第一条为了促进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加强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管理和保护,充分发挥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功能,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基本需求,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举办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公益性的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站)、体育场(馆)、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等的建筑物、场地和设备。
本条例所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是指负责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维护,为公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社会公共文化体育机构。
第三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充分利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传播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从事危害公共利益的活动。
第四条国家有计划地建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对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予以扶持。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维修、管理资金,应当列入本级人民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
第六条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举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国家鼓励通过自愿捐赠等方式建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社会基金,并鼓励依法向人民政府、社会公益性机构或者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捐赠财产。捐赠人可以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享受优惠。
国家鼓励机关、学校等单位内部的文化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
第七条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负责全国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监督管理。
第八条对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管理和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给予奖励。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九条国务院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将全国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十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数量、种类、规模以及布局,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环境条件以及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统筹兼顾,优化配置,并符合国家关于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会同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一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选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
第十二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设计,应当符合实用、安全、科学、美观等要求,并采取无障碍措施,方便残疾人使用。具体设计规范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三条建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使用国有土地的,经依法批准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
第十四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预留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用地定额指标,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并依照法定程序审批。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或者改变其用途。
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的,应当依法调整城乡规划,并依照前款规定重新确定建设预留地。重新确定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不得少于原有面积。
第十五条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划和建设相应的文化体育设施。
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的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与居民住宅区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项目和功能,不得缩小其建设规模和降低其用地指标。
第三章使用和服务
第十六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完善服务条件,建立、健全服务规范,开展与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功能、特点相适应的服务,保障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于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
第十七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根据其功能、特点向公众开放,开放时间应当与当地公众的工作时间、学习时间适当错开。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开放时间,不得少于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最低时限。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应当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学校寒暑假期间,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增设适合学生特点的文化体育活动。
第十八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向公众公示其服务内容和开放时间。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因维修等原因需要暂时停止开放的,应当提前7日向公众公示。
第十九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标明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十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提供服务可以适当收取费用,收费项目和标准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
第二十一条需要收取费用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根据设施的功能、特点对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免费或者优惠开放,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第二十二条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可以将设施出租用于举办文物展览、美术展览、艺术培训等文化活动。
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单位不得将设施的主体部分用于非体育活动。但是,因举办公益性活动或者大型文化活动等特殊情况临时出租的除外。临时出租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0日;租用期满,租用者当恢复原状,不得影响该设施的功能、用途。
第二十三条公众在使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时,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损坏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第四章管理和保护
第二十四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名称、地址、服务项目等内容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县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公众公布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名录。
第二十五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依法配备安全保护设施、人员,保证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完好,确保公众安全。
公共体育设施内设置的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体育项目,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服务技术要求。
第二十六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的各项收入,应当用于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维护、管理和事业发展,不得挪作他用。
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收支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因城乡建设确需拆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在作出决定前,应当组织专家论证,并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涉及大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在批准前,应当举行听证会,听取公众意见。
经批准拆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择地重建。重新建设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符合规划要求,一般不得小于原有规模。迁建工作应当坚持先建设后拆除或者建设拆除同时进行的原则。迁建所需费用由造成迁建的单位承担。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文化、体育、城乡规划、建设、土地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依法查处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侵占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或者改变其用途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作出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照规定的最低时限对公众开放的;
(二)未公示其服务项目、开放时间等事项的;
(三)未在醒目位置标明设施的使用方法或者注意事项的;
(四)未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的;
(五)未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名称、地址、服务项目等内容报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
第三十一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5000元以下的,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开展与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功能、用途不相适应的服务活动的;
(二)违反本条例规定出租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
第三十二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挪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的各项收入或者有条件维护而不履行维护义务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篇9
2017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一
一、上学期发展情况:
上学期我班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初步掌握了一些走、跑、跳、爬等基本动作,有一定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在自理能力方面还较弱,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自己穿脱衣裤,生活习惯也有了规律,爱清洁。但本学期又新增了15名幼儿,所以对他们还要进行引导与培养。
二、教师的消毒预防工作和保育工作:
1、每天来园后及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2、每周清洗玩具一次,晒图书一次。
3、有太阳的日子为孩子晒衣服、被子、鞋子等,减少交叉感染。.做到屎尿裤子、床单及时更换,半月清洗床单一次。
4、吃饭前用消毒水擦抹桌子。吃饭时给孩子们喂饭,帮助幼儿剥虾壳等。
5、增加户外活动的次数,以确保两小时户外活动时间。
6、要求幼儿运动前后喝水。及时为孩子擦汗。
7、加强午睡管理,注意随时纠正幼儿的不良睡姿。
8、注意观察幼儿情绪,发现幼儿身体不适,及时通知家长并配合保健医生做好疾病处理工作。.加强早晚接送儿童工作,不得将儿童交陌生人,防止错接。随时清点人数,坚持每天检查幼儿是否带有异物入园,发现情况及时妥善处理。
三、幼儿健康目标:
1、让幼儿愉快入园,能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喜欢幼儿园。
2、能亲近老师、阿姨、能随老师、同伴一起活动。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3、知道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和身体的主要部分,并能听从成人有关安全的和卫生的提示。了解一些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
4、能随意活动身体,并愿意跟随老师参加体育活动,初步知道要遵守集体规则。
5、乐意接受洗手、洗脸、洗澡、理发、剪指甲等日常清洁要求。
6、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独立喝水、进餐、洗手、入厕、自然入睡。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逐步养成不剩饭菜、不偏食,能配合成人穿脱衣、裤、鞋,并尝试学习穿、脱衣服的方法。
7、乐意参加走、爬、钻等基本动作,能坚持走完力所能及的短途路程。
8、尝试借助各种简单的器械和玩具来运动自己的身体,乐意参与收拾小型体育用具。
9、学习简单的模仿动作。
2017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二
(一)规范户外活动及体育锻炼管理体育锻炼是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生长发育有最效的方法,我们将严格遵守《幼儿园教育纲要》要求,保证幼儿每天有两个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把出操时间与日常逃生演练相结合,为各班级规定出操路线、出操时间,要求各班级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路张到达集合地点,积极熟悉疏散路线。
户外活动时间规定为有组织的体育锻炼或者体育游戏,要有教案、有计划、有活动效果记录,各年级组每月确定一项体育锻炼项目,月底进行评比,学期末根据《国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对幼儿体质进行测量,并把成绩记入幼儿成长档案。
(二)积极预防传染病
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卫生消毒工作的要求,制定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并按制度、按规定、按程序对幼儿各类用品进行相应的清洁消毒、杀菌;幼儿物品专用并定期消毒。可洗玩具、桌面、地面及幼儿能触摸到的地方都要用84消毒液每天擦拭一遍,活动室、寝室定时通风,每天在幼儿离园之后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半小时;幼儿的水杯、餐具用蒸饭车消毒等。
建立每日巡查制度,规定每日、每周必做必查必填的内容,实行量化管理,定时检查评比;与防疫站联系,定期筛查幼儿预防接种情况,督促幼儿接种各种疫苗,建立有效免疫屏障。如发生疑似传染病疫情,立即向区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便及时调查处理。
(三)保证幼儿食品安全
工作中严把食品质量关,积极预防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把好进货关,各类食品严格遵守食品索证制度,食品留样制度,保证所购食品均符合卫生要求。把好保管关,仓库保管员认真负责及时检查,防止食物腐烂变质及过期失效,并不得发放出库。把好制作关,制定食品加工管理办法,严格遵循生熟分开制度,熟食制作专人、专工具、专用容器,工具容器随时清洗消毒。把好入口关,教师提饭及分饭过程中,仔细辨别饭菜质量是否合格,不得让变质食品进入幼儿口中。各类人员严格认真执行,各负其责,层层把关,使工作更加细致化、合理化,保证幼儿的饮食安全。
(四)做好幼儿健康体检工作
《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幼儿入园必须持有卫生部门出具的健康证明。新生入园必须到妇幼保健站进行体检,并持妇幼保健站出具的体检证明及肝功化验单、幼儿预防接种证到幼儿园登记报名,确保新生入园参检率达100%。
幼儿入园后,每学期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身高、体重、视力等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以便对每个孩子进行评价、分析,了解每个幼儿的身体情况。每年与妇幼保健站联合对幼儿进行全面体检一次,体检结束后,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体检情况,写出分析报告,相关资料汇入幼儿健康档案。
篇10
关键词:经济发达地区;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构想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3―0317―04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是城市社区体育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它包括静态的结构体制和动态的运行机制。研究对象主要是结构体制中管理主体的职能定性与定位。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internet检索清华学术期刊网收录的1995年以来关于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方面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分析归纳。
1.2.2问卷调查法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杭州市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江干区、西湖区(包括西湖风景名胜区)、滨江区6个城区30个街道329个社区,在社区内对居民发放调查问卷。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500份,回收2167份,回收率为86.68%。有效问卷1955份,有效率为90.22%。
1.2.3访问座谈法对政府群众体育工作者、对部分街道办事处负责人、体育社团负责人、体育俱乐部经理和晨晚练点负责人进行了访谈。
1.2.4统计分析法对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
2 杭州市社区体育活动现状及其体制性缺陷
2.1社区体育活动的管理者与指导者社区体育活动的管理者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各级政府体育行政部门一般都有相应的群众体育科(室),但没有专门负责社区体育管理的人员。各单项体育协会一般挂靠在县(市)体育总会开展活动,在业务上接受体育总会的指导。社区晨晚练点的管理者则多为居委会干部,或者是老年体协负责人。
实地调查发现,居民锻炼时几乎没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指导。各种社区体育活动小组,如秧歌队、健美操队的指导者一般都是其负责人。
2.2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当前,杭州市城市社区体育活动形式主要有日常性活动和不定期的体育活动。不定期的体育活动一般安排在节假日,是由体育行政部门组织,街道社区体协配合,街道各种单项体育协会组织会员参加比赛,活动规模较大,参与人数较多。2004年全民健身活动月期间,市及各区、县(市)、乡镇、街道、各体育协会共组织相关活动641次,参与人数61万。日常性活动主要是在社区晨晚练点进行,受场地器材条件的限制,参与人数较少,参与人群单一,一般以老年人为主。主要依靠社区成员的自发组织。
2.3社区体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缺陷杭州市现行的社区体育管理体制,主要是以街道社区体协为核心,以市、区体育行政部门和街道办事处文化(体)站或文体科为政府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以政府其他派出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为参加单位,形成条块结合的组织网络,共同构成社区体育管理组织系统。街道社区体协以街道办事处为依托,附设在街道文化(体)站,接受街道办事处的指导、监督。辖区单位体协、社区晨晚练点、社区体育俱乐部等社会体育组织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开展社区体育活动,同时,又都接受街道社区体协的监督、指导。
2.3.1社会管理主体管理职能的“缺位” 当前,杭州市社区体育管理主体可以划分为政府体育部门和社会管理主体,其中社会管理主体又包括各种社区体育组织(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以及专业性社区体育服务机构。但是,从目前实践情况看,社会管理主体对社区体育的管理还很欠缺。社会管理主体管理职能的“缺位”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街道社区体协还不能承担对社区体育晨晚练点、社区体育俱乐部、辖区单位体协的有效管理,没有发挥其在社区居民大量日常性的体育活动中的组织、指导、管理职能。目前居民参加体育活动多数是一种自发行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个人独自活动。
其次,正式的社区体育组织与自发性的社区体育组织之间缺乏联系。目前社区体育管理主要由街道社区体协等正式体育组织承担,大量经常性的社区体育活动则由自发性的社区体育组织来承担,例如社区体育晨晚练点,或者是体育活动站。但是,街道社区体协还没有与数量众多的辖区单位体协、自发性的社区体育组织建立起正常的联系。
最后,体育总会作为群众性体育组织的指导者,没有发挥其在业务上的组织、领导与指导职能。通过对杭州市体育总会的实地调查发现,体育总会在对各种体育社会团体的管理上还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对体育社团的登记、注册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深刻教训对体育总会加强体育社团管理敲响了警钟。
2.3.2政府管理职能的“越位”所谓政府角色或职能的“越位”,乃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其实质是指政府在行政过程中超越了其本来的职能与权限,是超职责、超权限的行政过程。政府,特别是街道办事处的这种“越位”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以政代社”,承揽了过多的应由社会组织所承担的职能,如直接组织和承办了许多社区内的文体活动、全民健身活动等;2)受传统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的将社会组织作为依附在政府身上的附属单位或下属机构,直接干预这些社会组织的活动;3)在财政安排上观念转变不够,投入――产出效益不高;4)在体育健身公共器材的建设与管理上,政府只投入,不计产出,事无巨细的进行干预,制约了其他企业实体进行融资,不利于体育社会化、产业化道路的发展。
2.3.3社区体育管理体制中“条”与“块”之间的矛盾 这里的“条”是指社区体育管理的纵向结构,各级政府体育行政职能部门自上而下的运行和管理,形成市体育局――区文体局――街道文化站的垂直管理体系。这里的“块”是指社区体育管理主体的横向体系,即在街道层面上,社区体育运行的横向组织结构,包括街道社区体协、政府派出机构体育组织、企事业单位体育组织、单项体育协会、社区体育组织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条块”结合的社区体育管理体制致使管理主体内部缺乏横向联系,条块分割现象严重。
首先,在街道层面,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分别隶属于相应的主管部门,多数企事业单位和体育社团组织(例如,各单项体育协会)也各有不同的隶属关系,它们都在本系统内部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封闭的管理系统,相互之间并
无直接联系。其次,由于条块分割的存在,造成社区体育管理对象不一致。体育社团(例如,各单项体育协会)组织关心的是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社团能否成长壮大,资金能否保障;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企事业单位更多的是关心自己本单位内的体育设施,其服务对象一般也仅限于本单位的员工。它们之间缺乏一种有效的协调,沟通交流不够。最后,由于多头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的不一致,各自为政,彼此间缺乏良性的互动关系,结果造成社区内的体育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资源整合难以实现。例如学校体育设施在非教学时间内的闲置比较厉害,对社会开发程度还不够。一些社区居民急需的体育健身娱乐设施却因为资金、管理等原因而不能兴建,调查显示,从制约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客观因素来看,缺少健身器材(22.2%),缺少活动场地(19.2%)占有很重要的比例。同时,有58.1%的居民提议增加体育活动场所。
3 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制约因素
3.1我国宏观的体育体制改革的制约 当前,我国体育体制改革采取的是一种渐进式的改革方式,新的体制还不完善,而旧的政府型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还有它存活的空间和环境,新旧体制目前还处于一种此消彼长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还将是漫长的。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阻力。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作为我国宏观体育管理体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改革与发展也必然同外部的宏观体育管理体制紧密相连,因而,宏观的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彻底不彻底,发展完善不完善,也决定了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完善程度。
3.2政府管理主体的管理观念 由于历史原因,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家是唯一的体育事务管理主体的观念还在政府体育部门领导头脑中占有重要位置,既“管体育”,又“办体育”。这种管理的职能观念严重制约了社会体育组织的发展,不利于发挥社区体育自治组织以及专业性的社区体育服务机构的管理职能,不利于真正形成社区体育多元管理主体的局面。
3.3社区体育自治组织(社团)自身发展欠缺杭州市全市现有法人资格体育社团61个。另有104个单项体育协会直接挂靠市、县二级体育总会,并在二级体育总会指导下开展活动。但目前体育社团的发展,无论是内部管理还是外部管理都还没有制度化,人治色彩较浓,组织化程度还不够高。调查表明,社区居民锻炼形式仍以个人锻炼为主,体育社会团体对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还远远难以真正做到社团管理,实现社区体育自治。社区体育自治组织(社团)自身发展的不足,成为真正实现社区体育自治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也是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3.4对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自身改革与发展的认识不足
对社区体育管理体制自身的认识与理解,至今仍有许多问题我们探讨和研究得不够全面、不够深入。
4 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动因
4.1经济体制改革是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催化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一方面国家与社会的职能分化正在加速进行,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长期承担的许多社会职能正在向社会转移,其中相当一部分职能需要由城市社区承接;另一方面,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职能和居民生活的多样化又推动着城市管理重心向基层社区的转移。
4.2社区管理体制的转轨我国的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一开始就是一种政府行为,并在政府主导下,形成了区、街道、居民委员会三级框架的社区服务网络管理体系。当前杭州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也基本上是依托原有的社区行政管理体系上成立的。随着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相应地,社区体育管理体制也将发生改变。
首先,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国家行政权力的下放,管理重心下移,利益转交给社会,打破计划经济条件下统包、统管的局面,克服由于管理职能观念造成的管理职能错位、权责失衡等弊端,实行政府有限职能观。这就对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国家简政放权,改“办体育”为“管体育”,把各种具体的社区体育事务交由体育社会团体去组织、管理;另一方面,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加强社区体育管理的宏观调控,加大对社区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经费的投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其次,政府管理权力与利益转交给社会,就必然激发社会力量办体育的积极性,沟通社会渠道,推进社区体育社会化进程。
4.3宏观的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推动作用 如果将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看作是一个系统,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2004年6月,杭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杭州市全民健身条例》,所有这一切,为杭州市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法制保障和制度支持。
4.4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杭州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结构的转型也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为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注入了新的血液。首先,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社区基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多的社会服务功能由工作单位分离到社区,社区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整合功能进一步加强。其次,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职能和居民生活需求的多样性发展变化,城市管理重心正在向基层社区转移,这就为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带来了发展的动力。最后,面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更应发挥社区体育自身独特的功能魅力(满足居民的体育需求,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密切人际关系,培养社区感情),促进社区体育健康、快速发展。
5 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构想
5.1构筑强政府与大社会相结合的社区体育管理模式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特点就在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模式特征是“小政府,大社会”。从80年代开始的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市场要素和社会要素的发育,都是在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下进行的,是政府的一次“自我革命”。离开了政府的调控和推动,经济领域、社会领域、体育领域的改革和发展都是无法完成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需要塑造的“小政府”同时还是一个“强政府”。也就是说,“强政府,大社会”的社区体育管理新模式,应是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健康、快速发展的体制要求与体制特征。
“强政府”的基本含义是:在社区体育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是一个能够对其实施有效调控的强势政府。即政府在法定的权限内,对社区体育事务的管理有侧重点,主要集中在社区体育的计划、指导、各级关系的协调、监督等方面。而放弃社区体育具体活动或者事务的组织管理职能,以强化社会体育组织在社区体育活动中的组织管理,将管理重心真正下放到基层,顺应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时代潮流。“大社会”的基本含义是:各类非政府的社会体育组织与民间体育团体发育、发展状况良好,更关键的是,在政社职
能明确区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在社区体育活动中的组织管理职能,真正实现社区体育自治。
5.2强政府与大社会相结合的社区体育管理模式具体构想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结构合理,各要素的功能才能正常发挥。因此,构筑强政府与大社会相结合的社区体育管理新模式,首先在于构建合理的社区体育组织结构。新模式划分为四个层面:领导系统、决策系统、协调系统、实施操作系统。
5.2.1领导系统社区体育的领导系统主要指各级人民政府,包括市政府、区政府、街道办事处。领导系统的主要职责是:1)从宏观上加强领导,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2)提供社区体育发展的政策与经费支持;3)发挥其在各种政府职能部门间的协调职能。
5.2.2决策系统社区体育的决策系统主要由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和社区居委会组成。
决策系统的主要职责是:1)具体实施国家有关体育工作的方针,制定开展社区体育的各项管理办法和考评制度;2)制定社区体育设施、器材装备标准;3)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并负责把他们安排到相应的社区,切实发挥作用;4)建立本级国民体质监测制度;5)组织举办一些大型全民健身活动及群体表演,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5.2.3协调系统社区体育协调系统由社会体育管理系统组成,包括市体育总会、区体协和街道体协。
协调系统的主要职责是:1)做好晨晚练点的登记、注册工作;2)认真开展健身气功活动站(点)注册工作;3)对同级各单项体育协会,各行业体育协会以及青少年体育活动俱乐部进行登记管理,提供业务指导;4)协助体育政府部门开展大型社区体育活动;5)宣传和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并进行经验交流;6)举办全市(区、街道)性的社区体育活动;7)协调体育行政部门与各单项体协、行业体协之间的关系,并争取一定的经费支持。
5.2.4实施操作系统根据“小政府,大社会”的体育体制改革设想,为了真正实现社区体育基层管理,依据我国目前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的特点,本研究提出在社区层面上,在街道办事处辖区范围内,设立非政府组织――社区体育指导中心。
在社区层面上设立社区体育指导中心,其作用有以下几点:1)这种组织结构有利于发挥社会管理主体对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形成“大社会”格局;2)从社区建设与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来看,社区的基层管理职能必将越来越重要,在社区层面上设立社区体育指导中心,有利于社区体育自治;3)在社区层面上设立社区体育指导中心,符合我国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加强社区体育的基层管理,有利于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切实满足居民的体育需求;4)社区体育指导中心有利于弥补街道体协、街道单项(行业)体协与社区晨晚练点、辅导站、俱乐部、体育活动小组之间出现的“断层”,起到一种“桥梁”作用;5)指导中心能有效的把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主体联系起来,消除“条块”分割的矛盾。表现在:街道文体站将不再直接干预社区体育事务,而是通过参加指导中心来体现政府意志并实现其社区体育管理职能;驻街政府职能部门与一般的驻街企事业单位通过参与指导中心来实现与其它社区体育组织发生联系;6)社区体育指导中心可以利用社区居委会作为决策系统组成部分之一,来实现与政府体育部门的联系与沟通,解决开展社区体育活动的经费与体育场地设施问题,缩短了政府体育部门与基层社区体育管理主体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政府体育部门全面、及时、准确了解情况,进行科学决策。
社区体育指导中心在成员组成上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包括街道办事处的代表、驻街政府职能部门的代表、企事业单位代表和社区居民代表,其负责人从各类代表中推举产生,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体育社团。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运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