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4-03-28 10:37: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常见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常见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篇1

――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5年年会综述

孟凡华 程 宇

>> 高等职业教育与创新教育 试析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特征的研究与创新 建设创新型城市与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的新模式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创新思想与能力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精品的理念与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应对举措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困惑与对策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研究 小议创新高等职业教育管理 会计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图学教学创新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探讨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差异性研究 试论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沟通 高等工程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同质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7):1.

Abstract On October 24-25, 2015, the 2015 annual conference of nation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principals joint meeting was held in Wuhan of Hubei. More 900 principals from 400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ttend the meeting. The participants, centered on the topics of “action, innovation, crossing” , jointly probe how to develop and innovat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so as to provide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for major national strategies of "made in China 2025”,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peoples innovation”, and ” One Belt And One Road”.

篇2

关键词:生利主义;中职财会;教学应用

会计专业性很强,经济利益的合理分配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都与其工作性质和价值息息相关。因此,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更应高度重视、培训专业的职业道德教师团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全面专业的学习平台。在职业教育新形势下,生利主义思想在中职财会教学中合理恰当地应用能很好地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生利主义”的内涵

“生利主义”是陶行知先生的职业教育理念,指出了职业教育应该是“生利主义”而非“生计主义”,认为“生利主义”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应侧重“发舒内力”以应群需,强调的是有利于群,而不仅仅是满足自己的私利。

二、中职财会专业教育教学的现状

(1)中职财会的学生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没有明确的目标;

(2)中职财会的学生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比较单薄;(3)中职财会的学生在学习方式方法上单一呆板;(4)中职财会的教师队伍“双师型”实用功能亟待提高。

三、生利主义在中职财会教学中的应用

1.生利主义在教育教学目的上的应用

在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上,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对培养学生的针对性不强,学生很难从学习中得到可操作性强的学习实践能力,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实际就业问题。面对现状,要明确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就应该抓基本职业道德和专业职业道德两方面。既要遵守相对个人的、专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又要遵守相对公众的、社会基本职业的道德规范,正如生利主义“有利于群”的取向。目前大多数的中职财会教学中,不乏看到生利主义的运用,如,学校建立比较完善的道德教育体系,开设相应的思想政治课程,设立道德教育目标规划,组织相应的教育学习团体等等,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帮助他们树立道德目标。另外,从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看,也能充分找到生利主义的影子:企业在招聘财会专业人才时,都很注重财会人才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品行(做客观公正的、依法办事、能保守公司秘密的人才),而这些被企业看中的,也正是生利主义的要求(“发舒内力”“应群需”)。

2.生利主义在教育教学内容上的应用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还比较枯燥乏味,因此,许多教师会利用传播媒体报纸、杂志、网站等具有影响力的媒体所报道的各种财会实用案例和新闻引入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会计基本理论和职业素养,更好地理解复杂的会计职业状况,为今后更好地实现财会就业打好基础,做好准备。生利主义的职业教育,适合群体的职业要求融入教师讲解案例之中,是非常常见的形式。而且通过融合,使学生加深理解且容易践行职业道德精神。这也是生利主义在教育教学内容上的创举意义。

3.生利主义在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应用

教师在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应该实行自由开放的教育教学方式,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方式不适合职业教育,因为自由开放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关乎学生的自我修养和做事态度,因此不能在教育方式上大意。另外,针对不同的学生,许多老师采取不同的教育载体和教育方式,能增强职业教育的生命力与价值。教师和学生运用生利主义集中群众的优势,也就是集中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来使职业教育顺利开展并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生利主义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生利之“利群”意识,而发挥各种教学方式,利用各种积极效果,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育延伸,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从而达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利群”,达到师生之间的共赢。

4.生利主义在教育队伍建设上的应用

目前,由于社会对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不够,大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职业伦理课程教师,课程教学往往缺乏针对性,难以深刻理解。而一些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业务培训也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培训方面的经费投入也是一大严重问题,使得学生对师资力量的需求与师资现状严重脱节。所以,在职业道德教育队伍建设方面,许多中职学校正在结合生利主义思想“有利于群”专业培训道德教育教师,加大培训投资,为培养专业的财会人才储备教育力量。拥有专业师资,不仅为学校增强了竞争力,也为会计专业学生谋得了福利。生利主义在教育队伍建设上的应用也体现在师风师德的完善上,职业教育是一块生利主义思想发芽的肥沃土壤。

四、生利主义思想在中职财会中的教育意义

在中职财会职业教育上,“生利”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生利主义思想为教师在职业道德教育上指明了方向,“有利于群”“发舒内力”“应群需”很好地指导了教师的教育方向以及教育

理论。另外,对于广大中职财会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生利主义思想应用到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之中,会加大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并实践职业道德精神。生利主义在中职财会教育教学上的应用,也拓展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规范。

生利主义是一种职业教育思想,其对当今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明确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丰富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汲取不同教育方法的优势、加强职业教育队伍的建设以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延伸教师的教育深度和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修养,都是生利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也是生利主义在中职财会教学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课程定位;学习情境;教学方法;课程实施;评价考核

作者简介:耿凡娜(1978-),女,陕西渭南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陕西 咸阳 71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基于工学结合的工厂配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改革与设计研究”(课题编号:JY11-0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8-0031-02

说课是教师阐述一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教学目标、课时分配、课程设计思路、教材内容取舍与序化、教学条件、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课程考核等一系列教学元素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1]说课可以考查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课程设计、开发、实施的能力,近几年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教育教学质量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系统介绍“工厂变配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说课的主要内容和设计方法。

一、基于专业体系的课程定位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三个国家级示范专业之一,“工厂变配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则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通二专三结合”中专业专项能力学习领域之一,由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其前身为“工厂供电”、“供配电技术”,该课程不仅为专业课程体系的前导后续课程涉及的设备提供电力供应与保障,更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类学生毕业前获取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有利支持。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设计

本课程依据由市场分析及社会需求调研—定位培养目标及就业岗位—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转化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的理念和思路,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逻辑推断能力较弱、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由企业人员、教育专家及双师型教师广泛合作参与开发。选择企业供配电系统中实际的电力设备为载体,设计出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四个学习情境(如图2所示)。从应知理论、应会技能、职业素养三方面明确课程目标(如表1所示),旨在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图2 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设计

表1 课程目标

核心岗位 中高级维修电工、电气安装工

应知理论 掌握供电方面的法律法规、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和相关制度与规定;掌握供电系统的组成;掌握用电负荷的基本计算;掌握短路电流的计算;掌握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接线与整定;掌握供电安全技术;掌握变电所高低压电器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的分析处理;掌握供配电设备电气安装标准、安装工艺和电缆接线工艺

应会技能 具有安全操作、安全供用电方面的技能;能够熟练进行供电系统的分析与接线;能够正确进行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接线与整定;具有工厂供电系统用电负荷的统计与计算的能力;具有对供电系统的设备、电缆及变电所高低压电气设备的选型、安装、使用、调试、运行维护和常见故障分析处理的能力;设备资料阅读、安装图纸绘制

职业素养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够与人和睦相处,团队意识强;工作完毕后必须清扫场地,保持工作现场整洁,产品摆放整齐;提高质量意识、环保意识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师以基于典型的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领域课程为引领组织实施教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汇报、项目演示、答辩等方式进行授课。[2]可根据课程内容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辅之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及教学用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教学内容理解。

案例:学生学过了高压开关柜的结构和特点后,进入低压配电柜的学习之前,教师使用引导文教学法设置表2中若干个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自行控制学习,通过学生提前自我查找资料、自我探索解答、课后自我反馈提高极大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体系构建,也为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实施配套条件

1.师资队伍

课程组教师现有成员10人,其中教授1人,高级工程师2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工程师2人,技师1人,助教1人,具有硕士学位6人。团队呈现专兼结合、专业方向优势互补、梯队结构合理的“双师”结构。

2.实训条件

与秦川机床厂、西安鸣士机电、陕西金山电气、西电三菱电机开关设备、西安西玛电机、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等企业合作建成6个校外实训基地,形成了“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办实习工厂”三级配套并向校外产业基地和实习基地延伸的实践教学与学生能力训练体系。

3.课程资源

已建成的网络课程中配置有视频库、动画库、工程案例、行业标准等贴近生产的素材以及电子教材、习题库、试题库,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五、课程评价与考核

课程改革效果评价可由校内督导、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学生共同完成,用学生技能证书一次性通过率、技能大赛获奖率、专业招生及就业率等直观数据来说明。课程考核从专业知识能力、社会能力、工程报告等多方面入手,以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等实现考核的过程化和多元化。考核内容如表3所示。

六、课程特色与改革

本课程将教室设在校内实训室,采用理论与实践相融的一体化教学方法,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实现了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教室与实训室一体、教师与师傅一体、学员与徒弟一体、教材与职业标准一体。

在本门课程开发和本次说课设计过程中均关注到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三个方面(职业发展规律与职教发展规律的关系、教育普遍性与职教特殊性的关系、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关系),[3]实现了教学内容职业化、方法手段灵活化、评价考核多元化。通过自动化0801、0901、1001班三年的试点表明,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王艳莉,于泓,周凌云.《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说课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12,(10).

[2]江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

篇4

【关建词】电子专业;目标;能力本位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强调“积极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也明确指出:“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如何使我们的教学既要适应社会经济和时展的需要,又要顾及现阶段高职学生发展的需求,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重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改革建设上,要认清教学课程的目标和本质,认清课程、教育、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相互之间的深层关系,全面进行教学课程改革。

一、明确电子专业的教育教学目标

教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克服传统的以“学科本位”课程论为主导的课程体系的弊端,建立一个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既有较强针对性又有一定适用性的课程体系。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目标,我认为电子专业课程教学的具体目标应该是:通过培养培训,电子类高职毕业生要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组(安)装、调试、维修及销售、售后服务等工作。因此,为了学生将来能适应这种岗位的需求,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达到“四会”,即“会认元件,会识图,会焊接安装,会测量调试”。

1.会认识常见各种元件

电子元件的种类很多,常见元件有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除这些一般元件外,还要求学生能初步识别部分新型元器件。

2.会识图

识读电路图是每一个电子类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要求学生具有必备的理论知识,能借助相关资料正确识读电路图。

作为教师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应多讲解一些实际应用电路,使学生能积累一定量的典型器件应用电路的知识。在实验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将原理电路图和实际硬件电路对应起来识读。同时也还要利用专门的时间来讲解电路图的阅读方法,综合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

3.会焊接安装

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焊接安装技能,具备一定的焊接工艺知识。能正确使用常用焊接工具,能了解良好焊点的形成机理,知道焊接过程中所用到的主要材料,材料的处理方法,常用工艺方法、工艺参数。初步掌握通孔插装焊接技术,表面安装焊接技术等。

4.会测量

作为生产一线的电子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测量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能正确选用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去检测具体元件和电路参数,并能根据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教学体系

我们必须首先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以培养个体的能力作为教育目标。要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体系,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改革教材

除了学校采用自编教材、校本教材和其它新教材外,也可以对以前的有些老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后使用。也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较好较实用并且较适合于初学者的课外读物和杂志,如《电子报》合订本,《电子世界》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新器件的新特点。时代变了人也必须跟着变,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每章内容后可以加一些实用阅读材料,既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分析思维能力,也能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2.改革学习评价方式

职中学生综合素质差,学习内驱力弱,认知水平和能力弱都是我们要面对的现实,承认这个现实但不是意味着就要采取迁就的策略。

我认为,学习评价除了对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进行笔试外,还应对各个专业的一些技能训练科目进行实作考试的改革和尝试。

3.改革教学方式,实施分层教学,兼顾学生能力差异

高职电子专业学生完全可以实施分层教学。同年级同一个专业的学生较多,可以对其进行分层次分班组合,分班分层次教学。由于整个教学班的学生能力相近,教师的教学能兼顾大多数学生求知的需要,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由于班中的优势和弱势差距不大,处于弱势的学生通过努力存在着从弱势进入优势的可能,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良性的竞争,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努力改善教学条件,改革教学策略

针对高职学生来说,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并且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面对复杂且枯燥的理论推导以及难记的式子,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热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重实践、轻理论、抓基础、促提高策略,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去促进理论的掌握,从而达到较好掌握知识的目的。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如对于《电子技技能实训》的教学,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常见元器件的特性、使用、测试方法以及一般电路的工作原理等。

要使高等职业教育实现自身的良性循环和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因此要求我们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明确我们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对象,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如何努力改革我们的教学方法,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案,并在实践中得以贯彻和执行。

参考文献:

[1]潭移民,钱景舫.《论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2]杨进. 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挑战与对策.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4).

[3]黄克孝,严雪怡主编. 《职教课程改革研究》.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篇5

1 必要性分析

1.1 物流行业发展对物流管理专业的需求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十一五”特别是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我国物流业保持较快增长,服务能力显着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和政策环境明显改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物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对每位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它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物流管理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要求同学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养成探究的习惯和态度,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学徒制这种教学模式从内容到方法正是符合时代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在学徒制中强调高职学生对操作技能的学习,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融合到操作实践中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理念素养和操作技能。

1.2 物流管理专业特点的要求

物流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物流学科的知识和其他学科相比概念性和程序性知识的比重较少,隐性的行业技巧知识更多更重要,而且和其他专业相比要求同学们能灵活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迁移到现实工作任务中,根据我们对物流企业所做的调查,大部分物流企业都强调从业的经验,而对知识的掌握要求较少,根据物流专业的这个特点,就要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个实践能力就是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解决物流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徒制这种教学模式就强调对操作性能力的学习,而且它是情境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课堂上就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和实践工作内容,教师或由专家示范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将思考过程外显给同学,然后同学们可以进行模仿,让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处理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3 现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问题

由于物流管理属于一个新兴学科,其知识和理论体系还处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实训室建设投资大,学校普遍缺少专业化的实训设备。教学中理论多,操作少,培养出的学生理论知识较扎实,但对现场实际了解甚少,严重欠缺实际知识与操作能力,难以尽快胜任现场工作。这也导致了就业问题,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导致市场中出现了数量上“供大于求”、结构上“供小于求”之现象,学生很难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大部门学生都选择放弃物流管理本专业工作,进行跨专业就业。

2 可行性分析

2.1 企业的合作与支持

推行现代学徒制首先要获得合作物流企业的理解和支持。高职院校在与物流企业合作过程中总会感到“一头冷,一头热”,企业缺乏与学校合作的动力与热情,目前物流行业普遍利润较低,一些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目的是为获得学校的廉价劳动力,对培养学生认识不足。如何提高企业的积极主动性,除了高职院校要向合作企业讲明现代学徒制对行业发展的好处,积极诱导,也需要国家出台一些政策,给企业提供一些优惠与约束。被当成“现代学徒制”范本的德国,在1969年就颁布了《职业教育法》,从法律层面严格规定了职业教育是每个职工的终身教育,即培训、就业、再培训、再就业。而实施“双元制”(也称双轨制)是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而现在越来越受关注的澳大利亚“新学徒制”,政府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运营,采用商业化拨款方式,即根据学徒的人数、开设课程的数量与培训的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拨款。显而易见,无论是德国的法律保障以及就业资格准入,还是澳大利亚的政府拨款,都是国家层面规则的设立和政策的保障。对中国而言,目前这些都是空白。

2.2 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重构

现代学徒制要求对原来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根本的变革,培养模式的改变也就需要新的课程体系。作为物流行业,应该建立自己的行业培养标准,目前常见的形式是某个高职院校与某个行业企业制订人才培养标准,这样也导致相同专业的学生培养标准不统一。英国的培养模式或许能提供一些借鉴。现代学徒制作为英国技能教育发展规划的建设核心。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学徒制项目的实施须以相关行业领域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框架体系(Apprenticeship Framework)为依托,其主要内容包括学徒制项目的招生要求、起止时间、课程设置、培养过程、所获证书等各项要素。据英国行业技能协会联盟(Alliance of Sector Skills Council)的定义,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框架体系是对实施学徒制项目所需满足各项标准的汇总,其制定目的在于保证学徒制人才培养项目的质量持久性以及与国家层面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相契合。可以说,框架体系的制定过程堪称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石。

2.3 专业教学团队

篇6

>>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 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思政教育研究 培养高职护理学生护理核心能力的途径和教学方法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外科护理学课程设计 高职护理人体解剖学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高职护理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高职教育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现状及培养途径研究 高职物联网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 高职港口物流人才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新疆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协同培养策略研究 高职图形图像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高职金融理财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 高职营销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研究性学习与高职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对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研究 基于高职市场营销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 CNA.advanced nursing practice:a national framework[J].Ottaw1:Canadian Nurse association,2008,21-36

[7]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A Vision of baccalaure1te and gradu1te nursing education:the next decade.2005

[8] australian Nursing and Midwifery Council(2005,12)。National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the Registered Nurse.(2013.3.20)

[10] 李曼琼,孙维权,石海英等.对护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中关键问题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9,11,34(11):680

[11] 李俊漪,高等护理教育各层次人才培养规格的研究[D].2004

[12] 涂明华等编著.护理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研究[M].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5-20

[13] 尢莉莉.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及意义[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2):67-68

[14] 邹凌燕,李云峰.对口高职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9),1

[15] 张龙禄,祁义霞,冯小君,王丽.职护理教育核心能力课程整合的探索[C].浙江:2008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16-17

篇7

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的腾飞增添了新的动力,它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得益于此,现代社会对电子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另一方面由于普通教育的规模扩大和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使得职教生源愈发紧张,所招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并呈现下降趋势。供求矛盾的出现,使得从事职业教育的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充分发掘自身潜力,“生产合格产品”,向社会提供优秀的电子专业技能人才。电子专业教师无疑承担了这一重任。

如何提升职业教育中电子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我们可以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这一点出发,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特色,培养学生做手脑结合的技能型人才。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改变、其知识构成须与时俱进,做到产与学相结合,多管齐下做大做好电子专业的职业教育。

一、教学方法的改进――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中,理论与实习课程同时存在,可谓泾渭分明。这种课程学习的“跨越”会导致教与学、学与做的脱节。学生往往会因课程难度和兴趣偏重某些课程,特别是职业教育学生综合能力的特殊性,从而导致所学知识的偏颇,学习效果不理想,电子专业亦是如此。比如在其课程分支中,模拟电子技术理论知识理解难度较大,学生称之为“魔电”,数字电子技术则相对容易些。在这种情况下,电子专业教师如何改进教学教法,打破这种理论与实习的界限,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方式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所谓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方式,是采用以项目为载体的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即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学习理论知识,训练实训技能。一体化教学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团体意识的培养。以项目为载体,以项目任务为引领,学生带着任务学习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任务的主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就从以往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给学生指导,教师也从向学生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和辅导学生。

这种教学方式在课堂中避免了理论与实习的脱节,团结互助互动为前提,营造了相互激励、愉快学习的氛围,提高了教学质量。当然,这种方法的使用,也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综合能力的提升――两进一出

课堂上教学方法的改进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外我们电子专业教师还应做些什么来提升我们的能力?笔者认为还应该走“两进一出”的途径。

1、吃“进”去。教材是众多专家心血的结晶,经过了精挑细选、反复提炼,是我们备课、上好课的指引航标,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存在一种常见现象:教学循规蹈矩,按照教材的编排体系照本宣课。课本怎么写,课堂怎么说;课本写多少,课堂讲多少。这样一步步往下走,以为这样便能不折不扣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其实是犯了教学的大忌,应予摒弃。

我们刚拿到教材时,应首先把前言和目录仔细阅读一遍,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但这也是往往被忽视的。只有细细阅读了开头,我们才能知道教材适用的群体、难易的程度、改进的过程和教学的内容,这样对教材有了很深的印象,再结合所教学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个材既指教材也指人材。其次是章节的细细阅读,阅读的过程也是再学习的过程,做到读有所获、温而知新。在此过程中,注意知识点的概括和总结,并结合课程标准制定方案、设计教案,并突出重点和难点。对于教材中一些模糊的知识点,可引用其它相关教材内容,比如《电子技术基础》中的功率放大器内容可引用《模拟电子技术》中的知识点,限于侧重点的原因后者比前者内容更丰富,讲解起来易于理解。

我们只有先把握教材的总体要求,然后落实到单元中,最后落实到相关章节的具体内容上,一步步理解教材。当你充分挖掘了教材的时候,就对教材的内容了如指掌,知道教材的重难点在哪里,教案应该怎样设计更合理,值得学生关注的地方在哪里,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如何引导学生等等。在你充分吃透教材以后,上起课来就得心应手、胸有成竹。此为吃“进”去。

2、引“进”来

固定的教材、不变的教师、套路的教学会造成学习的“疲劳”和知识的“停滞”。如何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能充实自己――“引进来”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办法。所谓引进来,就是把与专业学习有关的人、物等引到学校,带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教学输入新鲜血液。

引进来,以人为主,以物为辅,人与物相结合,专业课教师充当教学辅助角色或学生角色。因为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目前专业课教师所具备的知识滞后,无法及时跟上时展的步伐;再加上职业教育特色的是地方性与行业性、技术技能性、市场导向性,所以需要学校引进现代企业文化,培养教师和学生的企业精神。

职业院校应把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第一标准引入教学,在电子专业教学方面与当地知名电子企业结成对子。学校引进企业的文化、管理思想和先进技术,将企业有经验的技师、技工请进来,给教师和学生讲技术、做示范、纠偏差。最终让毕业生就业后迅速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使毕业生能够成为具有创新和实干精神的现代企业员工,同时也能使电子专业教师受到深刻的“洗礼”。

3、走“出”去

闭门造车,固步自封,不与外界交流,关起门来搞建设求发展,特别是做教育教学研究,这种方式是绝不可取的。如上述所说,引进来的同时也要走出去,校企合作是很好的方式。学院可以安排电子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让参加培训的教师全面了解相关企业的专业操作模式。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工位有、教师做、导师讲,这样使电子专业教师将工厂的生产实践与教学中的理论知识相结合,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思考分析能力。同时要了解和掌握电子专业的现代生产组织形、管理方式、工艺过程及技术方法,从而具备从事专业技术所需的新的技能和能力,为培养具备适应现代知识和技能的电子专业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8

关键词:技能竞赛;高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0018701

1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规模进入稳定发展阶段要求高职院校的工作重点由规模扩张转移到特色办学,提升教学质量上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明确了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职业技能竞赛是高职院校展示教学成果的重要形式,它考察学生技能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创新精神、职业素质等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它不仅展示了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的风采,而且提供了职业培训和信息交流的平台,更能成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的推进器,“撬动”了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

为了大力发展国内职业技能教育,推进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规定了要“定期开展全国性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要求,通过定期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能够把多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经验和做法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这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启迪教育工作者更深入地对职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研究。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围绕职业能力的评价确定竞赛内容,按职业岗位完成工作任务的实际需要策划竞赛项目,竞赛设定的工作任务就是典型的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所以,开展技能竞赛是符合职业学院教学目标的,基于技能竞赛的举办,使院校职业教育、企业和技能人才三者之间相互协作,共同造就社会需要的技能性人才。但是,目前职业教育理论界对技能竞赛应用于学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研究还不深入,使得学校在教改过程中缺乏科学理论依据,导致改革的结果不切合人意。

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湖南省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的现状去探讨如何通过技能竞赛对现有课程设计、教学效果评价以及师资队伍等教学各环节深化改革,突出专业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符合社会需要作出研究。

2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题组成员在对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大赛的相关情况入手,了解师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的情况,分析技能大赛与日常教学的融通现状,探讨一系列的教学改革问题。

2.1.1 湖南省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发展现状调查

项目组首先对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其次选择湖南省其他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访谈调查,收集这些学院参与与组织职业技能大赛的资料,了解相关人员对职业技能大赛的体会,并了解部分院校教学改革过程的做法与经验。

2.1.2 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教学改革的影响研究

通过调查与资料收集,分析职业技能大赛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影响。

2.1.3 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高职学院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探讨如何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推动职业院校课程设计改革。构建一个与技能竞赛相对应、相促进的课堂教学体系;构建合理的理论教学和培养与竞赛技能相符的项目教学计划;技能竞赛与课程设计改革密切配合,形成以技能竞赛引领、深入和评价课程教学设计改革的循环模式,通过技能竞赛推动课堂教学。

2.1.4 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高职学院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分析现有教学评价体系的利弊,探讨将技能大赛的某些理念引入职业院校教学评价体系,并试图在原有教学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从教学目标评价、教学内容评价、教学方法评价、教学组织评价等方面构建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教学评价体系。

2.1.5 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高职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探讨职业技能竞赛对教师教学理念改变,能力提高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分析如果利用职业技能竞赛这一平台很好地促进“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和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的建设,满足专业能力培养需要。

2.2 研究方法

2.2.1 现场调研法

对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及湖南其他高职院校进行调查、访谈,了解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正负面影响及主要特点。

2.2.2 文献分析法

广泛系统地搜集所获取的调查研究资料,运用演绎、归纳、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对我国不同专家学者论著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研究本课题提供了宏观的视野。

2.2.3 问卷调查法

到湖南省公办高职院校(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题目由学生会学生代表根据学生特点及组织学生职业大赛的有关领导和老师对学生在职业大赛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共同拟定问卷内容,在学生中进行一次问卷调查,统计分析问卷的结果。同时为了了解高职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比武、技能比赛的情况,该研究也拟对教师进行相关调查。

2.3 研究拟达到的目的

本项目将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湖南省主要高职院校开展与参与职业技能比赛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分别对不同群体如主管技能竞赛的领导、指导老师、参赛学生等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技能竞赛中的收获和经验,以及技能竞赛对教学、管理的影响和改变,积累数据资料。在调查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的影响因素,分析职业技能竞赛在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地位和意义,并能够构建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体系,同时探讨如何利用职业技能大赛来提高教师的胜任力。

3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创新点及有利条件

3.1 创新点

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从职业技能竞赛的角度对技能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进行分析,挖掘高职学院技能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针对每一个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利用职业技能竞赛的推进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改革现有教学模式,构建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课堂设计模式与教学评价体系,同时借助职业技能竞赛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开辟一条新的途径。随着幕课、维课在教学实施中的运用,该研究也讲对高职教师参加相关技能竞赛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探求教师类职业技能竞赛对教学研究的积极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3.2 有利条件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精神中有一条是要定期举办职业技能大赛。目前,我国已形成国家级、省级、校级等多层次、多形式、多专业的职业技能大赛体系,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局面。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突出办出学院特色,加强内涵建设,也为了提高学院知名度,在参与职业技能大赛方面加大了投入和监管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2013年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了高职组会计技能赛团体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导游服务技能大赛3个二等奖、“全国中华茶艺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取得了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的大丰收,同时我院学生还在其他级别的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为研究提供了典型的样本。

综上所述,结合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在职业技能大赛的引领下,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及实训条件与设施、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改革方面作的探索与实践进行研究。探索借助职业技能大赛平台促进教学改革研究的思路,吸收行业最新技术、理念融入到课程设置、实训操作中去,真正培养符合企业、市场需要的高职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欣,李玲玲.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教学的促进与理性思考[J].大学教育,2012,(5).

篇9

【关键词】 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考核评价

一、体验式学习方法简介

体验式学习泛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体验式学习方法是基于美国人大卫.库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一个体验式学习模型---“体验式学习圈”,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之中。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生的发展实质上是一个文化的体验过程,而不只是接受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的应该是怎样帮助学生进行研究式和体验式的学习;如何利用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动机;在体验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准确地发现学生的需求并提供恰当的帮助。

二、体验式学习方法与多种教学模式

体验式学习中教学策略的核心是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据此我们提出了几种具体的教学模式:认识过程模式;发现探索模式;动作技能训练模式;参观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模式;模拟教学模式等。

如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对基尔霍夫定律的讲解,采用发现探索模式。此模式的教学环节包括:①创设情境: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通过复杂直流电路图创设了任务情境;②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了节点电流和回路电压应满足的约束问题,并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提供资料或查找资料的线索。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矛盾,寻找要解决的问题。③引导启发:教师采取提示、点拨、引导等,学生围绕着问题,分析思考、讨论交流、设计了实验电路,并测量了节点电流和回路电压,验证了定律的内容。④评价总结:评价学生得出的结论,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对学生的努力给予肯定。这种课题式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体验式学习”。该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改革考核评价方法,让学生体验评价过程

学业考核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学习者学习活动及其成果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考核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和激励作用。学业评价和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帮助学生达到一系列既定的学习目标,可以说学业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基于体验式学习方法的考核评价是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体现了评价的多样性。在考查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也进行评价,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更注重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从而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状况。使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1.主观题与客观题相结合,考核评价学生的能力

体现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常常以若干种题型来表现,在常见题型中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客观题,这类试题一般由命题者规定固定的答题格式和固定的标准答案。二是主观题,这类试题答题的格式和答案不固定,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作答。高职教育重在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显然不易过多采用客观题型。一方面,考核内容应体现知识与技能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继承与创新并举的要求。另一方面,考试命题应针对学生的能力、素质与创新因素的检测。准确的把握试题中客观题占的比例,适当增加开放性的试题,如问答题、辨析题、论述题、分析题、设计题、作图题、创意题。避免答案的“唯一性”和所谓的“标准化”,让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认知水平等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考试题型与答案具有发散性、求异性、创新性的特点。如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考核中增加了让学生设计家庭电路,分析电动机控制电路等题型。主要考核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答案不固定,但具有一定的联想性和发散性。

2.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体现考核的有效性

评价的途径可以划分为考试测验和真实性评价,真实性评价是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对学生的表现所进行的评价。如《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真实性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对仪器仪表的使用;电路的设计、组装调试;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考核时教师提供几个考核题目,学生也可自己设计题目,但必须难度相当。确定考题后,根据考核标准,要求考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考题的全部内容。评价方法主要采用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综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选题质量、能力水平、成果质量;评价要素包括题目难易度、工作量、搜集资料能力、设计方案能力、组装调试能力、计算与分析能力、撰写实验报告水平、创新性,每个要素占一定的分值;评价等级分为A、B、C、D四等,不同等级有一定的权重,最后得出综合成绩。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充分体现考核的有效性。

总之,针对目前生源现状,我们还在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并努力探索出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与评价模式,使学业考核与评价方式更具合理性、多样性与科学性,这也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学新编》 李向东等著 高等教育出版2008.7

[2]《信息化学习方式》 李芒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6.4

[3]《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理论、评价体系与评价技术》 王利明等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7

作者简介:

赵素英, 女,(1963.7-),河北省鹿泉市,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篇10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归因理论 后进生 转化

归因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所谓归因,就是指人们对于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原因的知觉和判断。归因理论认为寻求理解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需要,因而,人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去探寻行为的原因,并根据行为的原因去理解和分析行为,而这种分析又会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态度上发挥重要作用。学习成绩差、行为差的学生,偿若能找出自己学习、行为失败的原因,正确判断,采取有效的措施,一定能够改变其落后的状况。我们可以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运用这一理论,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或考试中的挫折进行正确归因,就能很好地调整学生的学习的态度与行为,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专业的学习。

中等职业教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体现在学生的身上的主要有有以下几种状况:(1)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娇生惯养,常常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除了学习外,没有其他体力上劳作,导致这些学生不能吃苦,也不想吃苦,在校表现为不愿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学习也不能刻苦,不努力,不认真,学习成绩差。(2)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面对失败和挫折,学生强调自己不行,缺乏能力,长期下去,则表现出消极和自曝自弃。(3)周围环境中分散学生精力的东西太多。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我们居住的环境中能吸引学生的东西太多,比如,游戏机、网吧等,加上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学生还有酗酒、抽烟、甚至赌博等不良地为,这些环境因素会分散一部分学生的大量精力,使他们把大量的课余时间浪费在这些场合或行为中,导致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马虎大意,听课质量下降,有的甚至无法学习,把课堂当成牢狱。以上的种种状况给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很多困难,更不利于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因此,解决好此类问题是职业教育者一项迫不及待的任务。

海德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是心理学家,都对各种行为的因果关系感兴趣,力图弄清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前因后果。在教育教学中,对学习动机、对考试成绩的归因分析中,我们会发现教师和学生的分析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这表明学生的归因分析常存在种种错误,这些错误主要表现在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而这种分析又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甚至人生观。如积极归因的学生倾向于追求成功,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够应付学业,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把失败和挫折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不够,认为只要加大努力就能迎头赶上;消极归因的学生偏向于逃避失败,对挫折应付能力不够,显示出无奈和无助,失效去学习的信心,导致部分学生心灰意冷。

因此,本人试图通过研究成败归因来了解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非认知因素并调整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力争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具体措施如下:

一、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每个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学习成绩的起伏是客观存在的,学习成绩的下降也是常见的。对这个现象的归因却是很重要的。成绩差的学生常认为是自已笨或者试卷难等,其实应该是他们努力不够。针对这种状况,本人认为应用归因理论进行训练。具体做法是找出学生认为很难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对学生进行分析,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个案,多次精讲细练,直到学生掌握为止,其目的就是要学生清楚,是其努力不够,不是自己太笨,从而树立这样的观点,即在学习上只要努力,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因而树立学生自信心。

二、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现实教学实践中,往往采用大班制。学生的学习能力本身就是参差不齐,却在同一的教学环境下学习,会导致一部分学生赶不上进度,无法完成学习任务,长时间下去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教师应该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如采用集中讲授,分组检查教学效果,如在技能训练教学中,将训练内容细化,分成对应的步骤和环节,有利于检查,在教师讲演后,充分利用小组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检查并使小组人员相互帮助,可以安排组长或掌握较好的学生去辅导刚学完的知识点,直到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并即时给予反馈,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得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分析,及时调整,一方面,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便于树立学生学习信心;另一方面,尽可能促进学生进行正确地归因分析,树立正确成败观。

三、塑造科学先进的人文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