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安全意识教育范文

时间:2024-03-28 10:36: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生安全意识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学生安全意识教育

篇1

【关键词】安全意识教育;必要性;措施;普及性;持久性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073-01

在新课程实施及深入的今天,如何在农村中学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已是摆在广大农村化学教师面前的严峻课题。目前,由经济高速发展引起的众多安全事故已成为我国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有必要、有义务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教育,这也是科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1 对中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近几年来,我国频频发生的矿难、火灾及食品安全等事故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要求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呼声日益高涨。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是安全意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也是我们非常有必要的工作,是对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一项光荣使命,同时也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安全意识教育,使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起良好的安全意识,这是时代的要求,是创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更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一课。

安全教育与化学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化学作为一种实用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化学的作用与地位日益显著,它与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科学的相互渗透,使我们接触了更多的化学产品。科学安全地使用化学物质,改善了我们生活的质量,提高了生活水平。但化学物质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也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产生许多安全隐患。从现实生产中的煤矿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其根本原因是人们的安全意识淡薄,掌握的化学知识较少,安全防护能力较差。因此,以化学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安全意识教育是化学教师责无旁贷的事,而在农村中学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更有其深远意义。

2 加强对农村中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的措施

2.1 课堂渗透:即在目前化学教材中直接同安全意识教育有联系的知识很多,但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1)化学实验中的安全知识;(2)消防安全知识;(3)吸烟危害知识;(4)食品安全知识;(5)居室内安全知识;(6)日用化学品使用安全。

在课堂教学中,我联系教材及农村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对以上内容整合为各个专题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也呈现出了空前的兴趣。一方面使学生对安全意识由初步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较系统的理性认识;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确因化学物品造成的安全问题的原理及防护办法,从而也使学生更加喜欢学习化学了。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能借助多媒体列举一些重大事件及热点问题进行渗透,甚至在布置作业时也可涉及以上问题那样效果会更好。

2.2 理论联系实际在活动中渗透安全意识。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自然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本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积极开展了与安全教育有关的科学探究:(1)在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的课题1《燃烧和灭火》中的“燃烧的条件”的实验就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这样不仅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而且让学生更加体验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2)组织学生对本地区空气质量的探究即对雨水PH值定性测定及分析,帮助加深对酸雨形成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及实践能力;(3)利用黑板报、校园广播、辩论会、演讲等多种形式进行安全宣传,使安全教育更具广泛性。

3 通过学生学向社会宣传安全知识及相关法规,以促进全民安全意识提高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家长绝大部分是农民,他们主要靠种植、养殖业为生。由于缺乏安全意识,他们常将施用农药不久的蔬菜直接上市销售。这些蔬菜看上去很新鲜,质量很好。但市民食用这种蔬菜后,健康会受到残余农药的毒害。经过学生回家向家长宣传,使村民了解到农药施用后会产生残余污染,影响人体健康,喷药后应等达到安全期后,再将蔬菜上市。通过我和学生们的努力,很多村民不再把含农药的水随意排入河中,不再把生活垃圾随便往河中倾倒,也不再将刚施用农药或化肥的蔬菜上市。

篇2

论文关键词:电工实验室;安全意识;操作技能

“电工学”是很多工科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电工实验室承担着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在该实验室中,大量使用着220V或者380V的市电交流电压,其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在该课程之前,工科大学生接触的实验教学应该是大学物理实验,接触的主要是36V以下的安全电压,操作中如果出现问题,也不至于引起大的安全上的事故。但是进入电工实验室后,学生开始接触市电电压,由于此时学生动手能力还比较薄弱,实践能力较差,带电操作会产生令人担心的安全问题。教学过程中,安全问题总是在困扰着实验教师和学生,影响了电工实验教学的全面性和所能达到的深度。

一、电工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分类

电工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同其他类似实验室一样,分为两个部分:实验者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设备安全。

1.实验者的人身安全

在所有的实验室中,实验者的人身安全总是要放在第一位的。在电工实验室中,实验者的不安全隐患主要是触电。根据触电电流的大小不同,人体受到的伤害也不尽相同,从肌肉抽搐到灼伤、炭化,直至心脏停跳及死亡。所以在实验室安全建设方面,防止触电及触电保护总是最重要的问题。

2. 实验设备的安全

在保证实验者安全的基础上,实验设备的安全也是非常困扰实验室管理者的一个问题。在每学期的实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仪器、仪表、电源、元器件、开关的损坏现象都比较高。面对这一情况,教育部组织的高校基础课实验室评估中,把电工实验仪器的完好率要求仅定在80%这个较低的水平上。这个评估数据完全是对于电工实验高损坏率的无奈。

二、影响实验室安全的因素

1.安全意识问题

电工实验室所有的实验都是要由人来操作完成的,所以实验者的安全意识对于实验室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2002年教育部的《学生伤害的损害赔偿》第四条规定:学校举办者应当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校舍、场地,其它教育、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因此,电工实验设课应该“符合安全标准”。根据这一要求,现有的电工实验室总是加装了全套的安全保护措施,比如加装漏电、开路、短路、过量程等保护装置;直流稳压电源采取过压、过流、过热保护等安全措施。甚至连学生使用的导线都换成了安全插头式,根本没有裸露的金属部分。所以虽然电工实验室存在着对人体产生伤害的可能性,但是随着各种安全措施的应用,实验者在实验室中基本上不会遇到严重的触电事故。实验室这样长时间的安全运行,在实验者的安全意识培养上产生了很大的负面作用。因为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往往不会注意到这些幕后的措施,如果实验教师也没有向学生指出,那么学生就会想当然认为电工实验是很安全的,这就造成学生的安全意识总是很低,因为他们看不到安全事故造成的后果,也就无法对工频市电交流电产生“敬畏”的心理。这种情况造就了很多非常“大胆”的学生,他们在操作中基本没有培养起安全意识,在毕业后的生产领域,这样的学生会非常令用人单位头疼。最极端的例子是企业向学校反映,一位毕业生在车间供电故障的情况下,非常“主动”地在没有切断输入电压的情况下准备拆卸车间用35kV变压器,如果不是发现及时,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2.操作技能

实验者在电工实验室的操作技能包括对基本仪器仪表和器件性能和使用规范的了解;遵循组装电路过程中的操作要求;线路故障的分析与排除等。如果实验者的操作技能不合格,往往会对实验设备造成很大的伤害。比如选择错误测量电表的量程,在使用时非常容易引起内部部件烧毁;或者干脆就是错误使用电表,如将电流表和电压表弄混,在市电220V或者380V的情况下,肯定烧毁。操作中的另一类错误主要体现在复杂线路连接错误上,比如电动机的降压启动控制,其电路非常复杂,连接错误很容易形成短路,造成断路器跳闸,或者烧坏控制装置触点。

3.设备老化

设备老化也是影响实验室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比如在电源中,由于电压或者电流旋钮损坏,造成电压或者电流不匹配,或者时间继电器的老化造成控制电路无法正常工作等。

三、教学中采取的对应措施

1.演示违规操作的后果

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对实验安全的麻痹思想,在教学中,使用了一种“事故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在教师的演示试验中,预先设置电路中的一个错误,比如把一个电容放置在远超过其额定电压的电路中,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电容器过压产生爆裂,会有比较大的像爆炸一样的声音,这样会使听课的学生“吓一跳”,给学生以非常深刻的印象。等到学生平静下来后,再引导学生对电路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问题所在,进而改进电路,排除故障。这一方法中最重要的是要有非常明显的故障现象,这样才能给学生很深刻的印象。此外,教学中还可以搜集一些网络上的人员触电的视频给学生放映,通过这样看似“可怕”的视频来给学生灌输对电的“敬畏”的心理。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触电急救方面的常识教育。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使学生在进行电工实验时总是显得很“严肃”。不过这种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对教师的心理素质也是一种考验,应该由不同的教师进行适合自己的演示设计。

2.强调操作规范

(1)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识读电气原理图。只有正确识读电路图,才能避免盲目接线,错误接线。具体做法是,实验开始前要求学生通过对电路图的解读,能够对各个元件的动作过程及其作用准确无误地叙述,不发生任何错误。比如在电动机的降压启动控制电路中,要求学生能够给出电路中每一个按键按下识图中各个接触器、继电器的动作过程,作用,以及电路中的保护、电机的运行状态等。此外还要求学生能够在电路图中正确区分主电路、控制电路等。

(2)训练学生对电路进行检测,避免发生事故。一般使用“电阻法”来在供电前排除故障,使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测量电路在各个状态下的电阻,即连接两根电阻表笔到待测量电路的两端,然后逐一改变其中控制元件的状态,来观察电阻的变化,如有电阻数值与预期不符,则要分析原因,排除故障。这样检查完毕后,应该不存在短路情况,如果通电后电路不动作,或者动作与预期不符,则可使用电压表测量各个元件电压值是否与预期相符,进而排除故障。

(3)接线时要注意一些具体的细节。比如要严格区分相线和零线,保证开关安置在相线上;绝对不带负载改变线路;在带电操作中,身体绝不直接接触线路中金属裸露部分,不管电压多高多低;实用工具改装线路时要避免同时接触两根导线头;注意电压表的并联,电流表的串联;在进行电机实验时,绝对不准用身体触碰旋转中的电机转轴、女生的长头发必须盘起来等等。这些细节都需要在大量的实践环节中不断地要求学生注意,如有违反,教师需要予以严肃的批评。

(4)实验中的团队配合。实验中每组学生需要统一对电路的认识,由一人主导,其他人配合。在连接简单线路时由一人连接,其他人监督并配合,切忌几个人七手八脚同时连接。对于复杂电路,可以将电路分成几个模块,分别连接,然后再组合,组合后,同组同学相互检查对方连接是否正确。操作时要注意操作者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绝对禁止当一人正在操作线路时,其他人随意打开电源。电源打开时一定要确认同组实验者的状态,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加载电压。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训练,让学生了解到,虽然电很可怕,有危险,但是只要规范操作,就完全能够保证自己和实验设备的安全。

3.加强设备的保护力度

国家教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所以为了保护学生,保护实验设备,需要大力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在实验室的总的电源输入部分,要加装三相熔断器、总控制开关、空气断路器、隔离变压器等保险设备。确保低压中性点接地,所有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带电的金属部分,如电机外壳、各种仪器设备的金属外壳等尽可能采取接零保护措施。但是为了不影响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以上这些安全措施应该能够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感受到。

四、实验室运行中的安全管理

实验室管理者在实验室运行中应该确保各种安全条件正常,如保证实验室房屋、水、电等线路设施规范,每次实验前要通过检查检测保证实验设备完好,安放位置合理。实验室安全标志应该齐备、醒目,安全事故抢救设施完备。有完善的各种可操作的、详细的管理制度,等等。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一定要发挥好监督者的责任,应该提前试做实验,找出可能发生的问题,实验中重点观察学生易犯错误的地方,提前做好准备,随时进行干预。

篇3

(一)中学生是信息社会中信息活动的重要参与者

中学生是当前社会信息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参与者,而中学生信息安全素养也影响着信息活动的各个方面。

(二)中学生是信息安全未来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随着我国社会各方面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学生参与到信息活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而在这些活动中涉及到信息安全问题,如近几年媒体报道的少年黑客事件,不断涌现,其中很多中学生走上了歧途,成为了信息安全的“建设者”。同时,也有一部分少年黑客在正确的引导下成为了“白帽子”走上了红客道路成为了信息安全的真正的建设者。由此可见,加强中学生信息安全教育其意义更在为我国信息安全领域培养后备力量。

二、加强中学生信息安全教育的建议

(一)加强中学生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

1.加强中学生信息安全道德伦理和法律法规教育,使中学生对信息安全有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中学生作为当前社会中参与信息活动的一个重要群体,应该让每一各中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宪法》《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对信息活动中涉及信息安全的相关规定增加到教学中,进而增强学生信息安全意识。

2.培养中学生识别信息安全威胁,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中学生既是当前社会信息活动参与者,同时在信息活动中也是弱势群体。因此,培养中学生能够辨识信息安全威胁,对于保护青少年和提高其信息安全意识尤为重要。一是通过向中学生讲解信息活动中出的各种侵害和危害的案例和事件,让中学生认识到信息活动中有许多与现实生活相同的威胁存在。二是提高中学生对信息资产的认识,让学生懂得对个人信息及家庭信息等相关隐私信息的保护,尽可能的规避信息安全风险。三是通过演示一些信息危害手段,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活动过程中会面临信息安全陷阱,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和思维习惯,进一步提高到信息安全意识。

(二)采用多层次教学模式提高中学生信息安全素养

1.利用课堂教学阵地进行信息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使中学生普遍具有一般的信息安全素养。

中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中已涉及到了信息安全的内容,一方面从法规层面;另一方面从技能培养上介绍计算机病毒的防治。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使全体学生对信息安全知识和技能有初步的认识和掌握,可以应对简单的信息安全威胁。所以,要充分抓住课堂这个普及信息安全的教学主阵地,进行信息安全教育。

2.利用第二课堂对中学生进行信息安全知识的拓展,进一步提升中学生的信息安全素养。

通过开设兴趣班和学生社团等多种形式,给对信息安全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第二课堂,如增加社会工程学入门、破解基础知识、渗透工具使用等课程。使学生的信息安全素养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利用各种比赛进行信息安全的实践,真正提高学生信息安全素养。

篇4

关键词: 中学生安全教育 挑战 对策研究

中学生安全教育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提高中学生防范与处理事故能力及自我保护意识能力,使他们能应对生活世界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处境而开设的一种教育。虽然中学学生安全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但是问题出现比较多的还是学校对中学生的安全教育。

一、中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虽然很多学校开展了中学生安全教育,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下面对中学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1.中学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中学生安全教育直接关系到中学生的生命安全,也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虽然很多学校开展了安全教育活动,但是活动过于形式,中学生对这些活动的开展,大部分只了解活动的主题,而对教育活动的内容全然不知,甚至少部分中学生对活动的主题都不了解。这样的安全教育过于形式化,没有让给中学生真正的了解安全教育,教育的内容无法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另外,即使学校积极开展中学生安全教育活动,但是很多教师与学生对安全教育不够重视,参与度不高,他们在思想上并没有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2.案例教育的方法比较单调

教育方法相对简单,是中学生对安全教育提不起兴趣的主要原因。中学开展的安全教育方式主要采取说教、通知、宣传栏和黑板报的形式。这些方式并非中学生喜欢的教育方式,然而例如邀请相关部门(交通、消防等)人员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相关安全教育电视节目播放、安全教育实际演练、老师讲解时结合具体事例等方式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安全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教育的方法。

3.安全教育方面资源不足

(1)学校教师资源的缺乏

校园安全教育的老师存在很大的流动性,是我国安全教育一直发展不起来很重要的原因。中学的安全教育老师主要是思想教育和体育老师,还有就是交通、消防部门的工作人员。但是这些都是兼职的,学校没有安全教育方面的专业老师。中学安全教育师资的缺乏严重影响了校园安全教育的开展。

(2)安全教育教材的不足

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教材是必不可少的,我国这方面资料有很多,包括出版的书籍,音像制品。中学是有一些这方面的课外读物,但学校大多没有统一使用安全教育的教材,使得教师对安全教育内容选择的随意性很强,只是一味地重复自己熟悉的内容,但对学生需要掌握的实用性内容涉及较少,这使得中学生得不到系统完善的安全教育,这也对校园安全教育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3)安全教育时间的不足

对于中学生来而言,学习渠道主要是课堂,这也是吸取中学生安全教育知识的主要渠道。但是我国中学对安全教育课堂设置很不乐观,学校对于这方面的教育时间很难保证。很多中学无论是国家课程还是地方课程,都没有设置安全教育。学校大都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所以中学生安全知识教育时间肯定是不足的。大多数都渗透在学科教育里,但也只是警示,肯定不够,也缺乏安全演练活动,很多时候安全演练成为了出事后的“被演练”。这些方面的缺乏,使得很多中学生很难掌握自救自护的能力,万一出现意外,中学生难以有效应对,后果不堪设想。

二、对策与建议

1.思想上注视中学生的安全教育。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认为学生的主要精力和时间就是把学习学科知识当成了教育理念,从而忽视了安全教育,忽视了安全教育。让很多学生养成了学习安全教育知识是没有必要的这种错误观念。针对中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频频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函需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安全思想教育,从而摆正安全教育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位置,积极开展安全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确保学校真正意义上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在思想上进行安全教育,无疑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然后发挥模范的带头作用,则会更具有激励作用,学校定期开展在安全工作方面的先进个人和集体事迹表彰活动,通过一定的奖励措施,从根本上不断提升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从而推动安全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

2.构建多元化安全教育模式。

为了引起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兴趣,应该开设多元化安全教育。比如开设讲座,播放相关的教育视频等,让他们有兴趣去了解安全方面知识,与此同时在思想上树立安全的理念。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的,学校的安全教学也应该不断开拓新的思路和渠道,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安全知识的学习上。可积极组织一些有实践意义的校园安全教育活动,在学校进行一些摄影和新闻作品的品读,摄影作品内容展现的是一些由于安全意识缺乏而导致的损失和危害,如摄影作品可形象地展示由于疏忽导致的火灾场景,因不遵守交通规范导致的车祸场景等,通过图片的形象展示不仅提升了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更能从潜意识里触动他们的神经,从而能够进行自觉主动的安全知识学习。

3.开设安全教育国家课程。

对于中学的校园安全教育,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借鉴安全教育做得好的国家的经验,改变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有心无力状况的处罚,我国亟需开设安全教育国家课程。我国教育部门也应该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与认知特点,编写一套由易到难的统一的安全教育教材。虽然对我国校园安全立法问题高度关注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但是一直没有制定出一部全国性的校园安全法律法规。缺乏校园安全法律法规已经严重了影响了我国中学安全教育的发展,使得很多学校安全教育的开展得不到保障。

4.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综合作用。

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有条件进行正规化、系统化的安全教育,学生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安全教育仅靠学校和家庭是不够的,要依靠社会力量,三方齐抓共管,为学生安全营造良好安全氛围,防止意外发生。

三、结语

安全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安全教育对学校、家庭和社会来说,是一项繁重的任务,更是一份沉重的责任,中学生安全教育任重道远,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学生安全教育,总之,学生安全教育不容忽视,我们应该做到警钟长鸣。

参考文献:

篇5

第一,在每一个新学期开始,我们就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中学生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自我安全意识不强。自己的物品随意放,等到东西不见了才着急找老师。课间及体育课活动不讲文明,一活动起来就不管身边的人和物,等到弄疼了、弄伤了,才急着找老师。我们应该把加强安全教育、预防地震、进行疏散演练等列入工作计划,真抓实练,不流于形式。安全逃生自救技能会伴随孩子一生,让他们在新学期伊始就有这种意识,让他们懂得:除了为正义不得已而献身外,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珍爱生命!我们不是在杞人忧天,而是防患于未然,希望我们的孩子们有一天能够自豪地说:“灾害不可怕,我们会自救!”

第二,通过营造氛围感染学生

学校要通过张贴安全标语、设置安全橱窗、出专题安全黑板报、布置安全科普画廊等方式,使中学生从多方面了解掌握安全知识,在处处重视安全的浓郁氛围感染下培养重视安全的意识。

第三,通过创设情境,利用生活中的小事等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学生一遇到问题就去找老师,找家长,这是学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一种表现。针对这一点,班级里可以开展一些活动,提倡大家自己能解决的小问题自己解决,同时通过老师教,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包扎方法。创设一些情境,教给学生当遇上突发状况该怎么处理,让学生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同时要告诉学生,遭遇意处险情与伤害时,需要冷静,要学会运用最有效的救助方法。遭遇不法分子的侵害,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当然要勇敢地同其博斗;没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可以采取“呼救法”“周旋法”“恐吓法”等及时脱身。万不得已,也要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比较,两害相权取其轻,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保住最大的合法利益。这对学生沉着应对突发事故,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很有成效。

第四,通过安全告知制度,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告知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把学校或班级进行的各种活动中有关安全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对学生告知。如实践活动中的行走、乘车、具体的操作注意事项;体育运动中某些项目的危险性,练习设备、器材的安全性能等内容都应在活动之前告知学生。二是把校园及其周边的设施包括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告知学生。如校园内外维修改造,施工场所或临时搭建的设施,校园内外处所、场地、水电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等都应及时告知学生。三是把学生的有关情况对家长告知。如学生生病、学生请假离校或缺课、学生间发生纠纷或矛盾、学生的不良习气以及学生发生伤害或意外事故等,都要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四是把发现的班级内部、校园内部及校园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安全事故向学校领导告知。班主任及相关教师履行告知义务,可积极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五,导之以行,引导学生远离安全事故

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形成安全行为,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远离安全事故。学校是公共场所,学习是集体性生活,学生是未成年人,往往缺乏责任感,安全隐患不可避免,我们要做好的就是防范于未然。防范于未然,重中之重是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引导学生以安全的行为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成长。导之以行,注重引导与规范,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规范学生不参与不科学的活动,不到有安全隐患的区域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远离安全事故。

第六,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篇6

1. 对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1 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

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在校中学生数量不断上升,校园社会化现象日益明显,校内和校外周边环境日趋复杂。学生被拦路抢劫或被他人伤害,学生宿舍内钱物丢失、女生宿舍内遭流氓滋扰、酒后滋事、斗殴事件等屡屡发生。大量事实说明,安全问题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今后走向社会要遇到的问题。中学生在校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习、了解、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和安全常识,不仅可以做到在校期间自己不受伤害,也不伤害他人,自己不违法违纪并能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而且还可以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1.2 正确引导特殊中学生的需要

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与生俱来就有优越感,攀比之风日盛。当愿望不能实现时,少数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便动起了歪脑筋,把手伸向了周围的同学。造成许多学生宿舍内盗窃事件时有发生,有许多学生的钱物也被抢劫。有些女生为了钱,结交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为“友”。同时,单亲家庭、再婚家庭的孩子也较以前多,其心理往往存在障碍。由于心理状态不好,导致个别学生面对缤纷的世界不能自恃,面对突发的意外事故及人身伤害等束手无策。

1.3 提高中学生安全意识的需要

当前中学生安全意识普遍比较淡薄,自身安全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学生追逐打闹、滑行楼梯扶手的,有翻越校门、围墙的,有体育课上不听从老师要求的,实验课上未经老师允许,擅自触摸药品进行违章操作的,在校外有不遵守交通规则和公共秩序的,有私自闯入施工现场的,有结伙斗殴、盗窃的,有滋事寻非的,在自身财物管理上,思想麻痹,钱物随意乱放,离开宿舍不关门窗,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另外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社会了解不够,一些社会上的犯罪分子、“小混混”利用中学生在校内学习、生活,接触社会少,辨别是非能力差等,骗取中学生财物。还有的中学生不注意用电、用火安全,不注意交通安全,不注意游泳安全,平常不注意饮食安全,购买廉价过期食品和饮料,心存侥幸心理,往往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因此,要切实加强中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中学生安全的防范意识。

2. 对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2.1 切实提高对中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学校虽然重视安全教育,也采取了一些安全教育措施,但是安全教育工作远未达到有计划、有目标、规范化教育的层次。安全教育是维护中学生安全的一项基本教育,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人才保障的根本教育,它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发生学生安全事故,不仅仅是个别学生受到伤害的问题,还会牵动学生家长,涉及其他学生的情绪,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甚至还会影响到部分地区的社会稳定。因此,我们要把做好中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到能不能营造优良育人环境、能不能维护校园和社会的稳定、能不能实现学校的教育培养目标这一高度来认识,时刻把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2.2 开设系统的中学安全教育课程,促使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

根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徐美贞副研究员的调查,有59.1%的教师报告学校每学期对学生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的时间累计在10课时以下,产生这种问题的关键是缺乏中学安全教育课程,教师开展安全教育无从下手。基于此,教育行政部门和科研部门应该尽快组织编写系统的中学安全教育教材。

2.3 突出重点、注意提高教育实效

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既要全面展开,更要有重点地进行。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一是教育的内容要以防人身伤害、防财务受损、防心理失常、防违法犯罪、保学业完成为重点。二是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开展不同内容的教育。如对有不良行为的“后进生”要以防违法犯罪为主要内容,帮助、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对喜爱运动,行为又过于冒险的学生,要加强防运动损伤教育,教育他们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对有心理失常表现的学生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等等。

2.4 社会、家庭、学校 合力,共同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篇7

论文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 安全问题

体育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塑造、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体魄的职责。在学校体育日渐受到重视的同时,对与学校、学生、家庭密切相关的安全问题的关注也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体育课课堂安全意识的建立以及一些运动项目教学相应的保护、帮助措施和方法成为广大体育教师高度重视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做好体育课的安全工作呢?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安全问题成因

1.学校方面

个别学校对体育工作不够重视,更多关注于文化课,对于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教育意识也比较淡薄,没有把“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放在首位。同时,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需要借助于体育器材,但个别学校体育设施陈旧,且疏于保养检修,使得体育课上学生安全隐患大大增加。

2.教师方面

一方面,有些教师缺乏责任感,对于传授体育保健知识和安全常识不够重视,缺乏警惕,注重内容教学,忽视安全教育,如对学生的相互推挤等不安全行为置之不理,活动前未向学生详细讲解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另一方面,体育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很重要,如果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不过关的话,在示范动作要领时出现错误,这样学生在模仿时容易发生危险,特别是在使用有一定危险性的体育器材时,错误的动作就更加危险。

3.学生方面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天性活泼好动,但相关安全常识却不足,这也使得他们在体育上喜欢挑战高强度、高难度的练习,或者急于求成,不按正确动作要领行动,导致安全事故发生。与此同时,许多学生学业负担重,平时缺乏锻炼,身体素质比较差,体育课上运动强度稍稍增大就觉得很累,甚至开始出现面色苍白、满头虚汗等不适症状。

4.其他方面

体育教学通常是在户外进行,有时候还会用到特殊的体育器械,所以也就受到更多的客观因素影响。特别是户外上课会受到环境、气候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严寒、酷热、暴雨、积雪等恶劣的自然天气条件会给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械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也给教学造成不便,体育论文范文甚至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安全问题的应对方法

1.学校

预防体育教学中学生安全问题发生,学校要高度重视,切实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理念,让每一位老师都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供的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材等设施设备应当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并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检查检修,它是确保体育课学生安全必不可少的途径;定期或者不定期举行各类体育安全知识讲座,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学会保护自己,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同时,体育教学安排应该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科学安排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

2.老师

体育教师要将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并写进自己的教案里,安排专门时间讲解安全教育理论和常识,上课之初老师要向学生详细讲解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明确不允许做的行为;在组织体育活动时要将预防安全事故的措施贯彻到体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中,绝对不能进行放羊式教学,注意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等因素科学安排活动,针对不同内容、季节、天气等采取不同教学方法;要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并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确保示范动作的正确性、规范性。此外,体育教师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处理方法也是非常必要,比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应急处理,确保遇到问题时能在第一时间采取办法进行急救处理,把损伤降到最低。

3.学生

篇8

学校安全教育计划方案

一、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交通安全、校园安全已经有了很强的安全意识,并且对待危害安全的事故有较为合理的防范措施,但是随着学生接触事物的增多,我们面临越来越多的安全挑战,仍需要通过进一步学习增强学生有关安全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安全教育主要的内容是:

1、怎样保护自己

2、远离校园暴力

3、饮食与健康

4、怎样预防食物中毒与铅中毒

5、怎样预防传染性疾病

6、家庭防火

7、警惕电子游戏的陷阱

8、健康上网

9、面对洪水如何避险等章节。

本册教材图文并茂,坚持实践性、实用性、指导性、自主性相结合的原则,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安全事故案例,增强预警性。

三、教学目标:

1、促进小学生形成健康安全意识与自救自护素质、能力,帮助他们健康、安全地成长。

2、促进小学生学会正确的解决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3、促进小学生养成健康、安全、文明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营造学习、生活的公共安全环境。

四、教学重难点:

1、促进学生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

2、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3、养成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和内容的创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加强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平时多带学生到生活中体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3、带领学生观看有关安全教育的视频和图片,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险避险能力。

4、开展相应的活动,如实战演练、手抄报比赛等,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安全知识。

六、教学进度(表格式)

学校安全教育计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校的《安全常识教育》,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文件为依据,针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安全知识为载体,加强中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指导方针,以“彻底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确保万无一失”为目标,切实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确保学生安全。

二、安全教育工作重点:

1、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防范于未然。

3、加强管理工作,规范学生行为,防止学生做出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行为。

三、安全教育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班级成立安全领导小组,由班长亲自担任组长。

2、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实行责任制,全班学生都有责任提醒别人,时刻注意安全。

3、进一步加强安全宣传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持久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四、教学安排:

1、认识交通标志,保障行路安全

2、校园安全

3、家庭生活安全

4、户外玩耍安全

5、认识道路和车辆

6、防火灭火知识

7、地震防护常识

篇9

关键词:转型期;非主流价值观;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6-0235-02

一、转型期非主流价值观的主要特点

所谓社会转型期是指中国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到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这一时期,中国逐步淡化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转向建设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并使市场机制在对资源的配置中起到主导作用。经济基础的结构调整必定带来上层建筑的演进与变革。反映在文化层面,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文化的多元性,在以社会的主流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和价值体系的同时,与之并存也包括各种新兴思潮和社会现象衍生的亚文化。这些亚文化同样有社会认同群体并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对于思想尚处于未成熟阶段的大中学生而言,居于亚文化位置的以自我体现为核心的非主流文化同主流文化具有同样的感染力。以非主流文化为认同基础的大学生非主流价值观取向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价值取向的多元性。非主流价值观体系中,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来源呈现出多元化融合趋势。在日益多元化的个性选择中,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挑战,过去那种“舍个人为集体”的单一选择已难成共识。既要顾全大家,也要快乐自己;既要顾全国家,又要个体并存的幸福感觉,成为很多大学生推崇的价值取向。思想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必然导致行为选择的多样化。在价值的选择上,既有对传统道德的怀念和依恋,也有对新的价值尝试的激越和冲动;既有对价值超越的向往和喜悦,也有对现实社会的迷茫和困惑。

2.价值体系的不稳定性。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某些心理和生理因素处于极不稳定的易变之中,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容易被外在的热点所吸引,其兴趣热点游离带来很大的随意性。与传统道德灌输和主流价值观体系不同,非主流价值体系中的大中学生更宽容,认同“道德不确定性”的存在,对社会主导价值和信仰抱有更多的“游离”态度。“回归传统”、“全盘西化”、“实用理性”这些相互矛盾的价值取向可能在同一的大学生的行为中得以体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追求进取务实和协调并重的价值选择,表现出明显的兼容性。

3.价值核心的个人本位性。社会经济的迅速变革,极大地张扬了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就整体而言,他们的价值取向正在由传统的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主要表现在崇尚自我、以个人为主体、注重自我设计、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当中,面对日益加重的学习压力、不绝入耳的就业难等社会压力,大学生的“成人”意识在社会的压迫中逐渐清晰起来,在与各种复杂问题交锋时,他们开始走向自立和个人本位。

二、“非主流”价值观对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的影响

伴随体制转型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热点思潮的更迭,高校非主流文化及其价值观体系也在内容和形式上得以不断地发展,与主流文化在排斥中并存,共同影响和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与此同时,为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各高校的整体规模和学校在校生人数近几年出现了快速的增长。但由于高校的法制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以及消防基础设施未能同步发展,以至高校在消防安全环节十分薄弱。这其中,非主流价值观对大学生们的消防安全意识也存在很大的影响。

1.非主流价值观与消防安全意识观的价值核心存在明显的分歧。非主流价值观存在明显的个人主义,大部分的价值判断以自我为中心。而且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同时,又要强调自己的个性。正所谓“枪打出头鸟”,一个人过分的凸显自我便会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有所误解。也就是说用非主流价值观来判断自我时,一般会“强”化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有高于普通人的能力。因此,这种价值观便会淡化一个人的危机意识。只要在灾难还没到来,就不会有正常的危机感。而正确的消防安全意识观,就是指一个人应该在潜在的危险发生前就有充足的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火灾发生时能用充足的、早已准备好的技能和方法来应对灾难和火灾发生后有良好的总结意识,而且在接受消防安全教育时能仔细、认真听取,并能在心中自我演练,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防火能力的意识观念。

2.“非主流”价值观与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的传统培养方式的背离。“课堂教育”、“黑板报的宣传”、“消防安全小册子”等在过去,这些都被认为是最有效、最方便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途经。然而,在今天越来越张扬个性、以自我为中心的大学生里面,这些方法早已被大学生们视作大学校园一道最平淡无奇的“风景线”。在“非主流”价值观在大学生中间不断地主流化的过程中,大学生的“视力”也随之不断地降低。似乎只有一些能发光发亮的东西才能触动他们的视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的淡薄不是因为非主流价值观的影响,而是因为教学方法跟不上社会的节奏。

3.非主流价值观及其生活方式导致对消防安全意识的选择性忽视。近年来,在大学里消防安全事件频频发生。例如: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的某宿舍楼发生火灾(四名女生从六楼高的宿舍阳台上纵身跃下身亡);兰州大学后门附近教工食堂发生火灾,烧毁建筑面积500余平方米,这是该校半年内发生的第5起火灾;南京大学成教院发生火灾,9辆消防车奋战近半个小时才将大火扑灭,但宿舍内物品均付之一炬;武汉大学测绘校区一学生宿舍突发大火,该宿舍楼30多间寝室均遭火劫,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0万元;俄罗斯友谊大学学生宿舍起火,11名中国留学生魂归异乡等等。数据显示,大约52%的大学生曾在寝室违章使用电器、43%的大学生对安全防范怀有侥幸心理。究其原因,尽管多数大学生对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但是他们依然“我行我素”,以非主流价值观的生活方式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在生活方式与消防安全二者冲突时,选择性的忽视了后者。

三、如何培养正确的消防安全意识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安全问题不容小觑。消防安全作为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如何强化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公共消防安全意识,成为当前消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1.潜移默化地不断地去培养消防安全意识观。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信息交流不断频繁的今天。借助身边的一切媒介来宣传现代大学生所必须具有的消防安全意识。例如广播、电视、电影、光盘、网络、黑板报、宣传画报、宣传手册、安全提示等来宣传消防法规、防火安全知识、逃生技能, 增强师生员工的防火安全意识。这种地毯式的全方位施教,正好弥补了大学中宽松式教育的漏洞。而且这种宣传方式并没有过度的制度化,与非主流价值观主流化的今天相得益彰。

2.注重因材施教,利用多种方式培养消防安全意识观。针对现代大学生的特点, 针对不同年龄的师生员工, 采取多样化、形象化的消防安全宣传方式。例如, 举办防火知识大赛、学生安全主题班会、消防安全知识问答试卷、消防知识及逃生自救讲座, 甚至可以以消防安全意识观为主题开展一些非主流的文娱活动。越是大胆创新的活动就越能在大学生面前展露光芒,这样灌输消防安全意识观的目的才能更容易的达到。面对逐渐被非主流价值观主流化的他们,一些共同的语言成为与现代大学生沟通、交流的桥梁。

3.管理力度有待加强,生活管理上需要一定的制度化。宽松式管理有利有弊,其“利”就是给予大学生自由创新的思维空间,让大学生能专心于自己的知识文化研究。而其“弊”就体现在部分的大学生利用其宽松去有意或无意地放任自己。其放任不但能体现在学习中,生活也是他们一个“放任”的主要对象。违章使用热得快、电热杯、大功率电器, 在蚊帐内或床旁点蜡烛看书学习、吸烟等,这些现象屡禁不绝。这就是生活中的其中一种“放任”。对自己的安全进行“放任”。解决这种问题,根本上应从观念抓起。

4.增加消防安全活动,以充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现代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的缺乏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大学生有了正确的消防安全意识观,但是没有足够的知识,那样的培养终将是失败的。所以,在培养观念的同时,学校应该组织一定的实践活动。例如,定期组织师生员工到模拟火场进行灭火演练,提高师生员工自救灭火的能力;组织师生员工进行火场逃生演练,提高其逃生能力;组织师生员工参观身边的火灾现场,分析火灾发生原因,了解火灾损失、人员伤亡情况, 从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火灾现场汲取有益的教训。

总之,现代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观的培养,即受制于现代大学教育、社会体系和教育对象的变化的不同步,也同样受到非主流价值观在大学生中主流化趋势的影响,只有理清现代大学教育急需改革以及改革的方向,辩证地对待非主流价值观的出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更进一步地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有文化、有素质、身心健康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兴利.高校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

[2]丘志虎.浅谈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3]徐宏.谈新时期新形势下学校的消防管理工作[J].中国西部科技,2008,(19).

[4]陈丽琴.试论高校校园文化中的非主流文化的影响与变迁趋势[J].知识经济,2008,(7).

[5]于洪军.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与非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整合[J].新疆社科论坛,2008,(2).

[6]矫宇.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心理意识的冲击与应对[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6).

篇10

关键词:农村初中;游泳安全教育课;优化策略

近些年,学生游泳安全事件屡现报端,假期内此事更为频发,各相关教育部门对此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以加强学生游泳安全教育,成效初步显现。与此相呼应,学校游泳安全教育课也逐步开设和完善,旨在教会学生基本游泳技能的同时,从日常教育中向学生输灌安全理念,以更为彻底地预防游泳安全事件地发生。但我们不可忽视的是,各地区初中游泳安全教育课仍旧存在着形式主义等诸多问题,此现象在农村初中尤为明显。本研究聚焦于“农村初中游泳安全教育课”这一主题,结合笔者长期积累的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拟从优化策略这一角度出发,尝试较为清晰地呈现这一问题的解决对策。

1强化观念,专注有效

农村初中教学有着特定的场景,受限于物质基础、安全观念等诸多方面,相对于文化课程来讲,其对游泳安全教育课并不重视,甚至有些地区流于形式,这一课程只现于课程表中,并未在实际实施中体现,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游泳安全教育课的教学。具体来讲,可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改善教学模式,将传统游泳安全教育课的满堂灌教学模式积极转型,转变为活动课程、研讨课程等其他教学模式,以活跃课堂教学,进而提升教学效果。第二,转变教学观念。要充分重视游泳安全教育课的教学,认识到其对学生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具体实践中积极开展。第三,要创新教学考核形式。这一课程的特殊性在于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知识学习,而是需要在实践中严格恪守,否则其带来的后果远远严重于一般学科。在强化教学的基础上,为更好地保证教学效果,需要教育工作者专注于有效性。具体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学有效性的专注和保证,需要一定时间的保证,因此农村初中必须保证这一课程的开设时间。需要将其在真实行动上纳入课程表,切实保证课程的开设和效果;另一方面,教学有效性的专注和保证,还需要有效的教学教材。鉴于此,学校要认真选用权威性教材,组织专业教师进行研读和教学,以保证教学有效性。

2提升师资,创新课程

农村初中学校必须竭力提升安全教育课程的师资力量,这是保证包括游泳在内的诸多安全教育课程的前提和基础。具体可采取三方面措施。第一,选派优秀教师到专业学校进修安全教育课程,培养第一批游泳安全教育课的教学革新力量。第二,要积极引进外部优秀师资,或采取聘任制,或采取客座制,定时、定量为学生开展游泳安全教育课程,并进一步增强本校师资力量。第三,采取“师带徒”制度,将优秀师资力量组成工作室,对年轻教师,采取一对一的“师带徒”制度,年轻教师在优秀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游泳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游泳安全教育课程,要进一步创新,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注重序列创新。考虑到学生学习过程的首因效应,可将游泳安全教学课融入到系统游泳课程之中,使其作为第一章节,以彰显其重要性。并基于此,从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尝试和设计,以促进课程体系的完善、创新与实效。另一方面,要注重形式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要保证吻合农村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避免简单说教,采取知识竞赛等趣味性教学形式,进行游泳安全教育课的开展。

3明晰问题,完善制度

明晰自身游泳安全教育课中现存问题,并采取措施积极改善,是农村初中学校要重视的一大环节。笔者结合文献资料阅读和自身实践,发现具体到农村初中游泳安全教育课而言,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农村初中学生对游泳安全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普遍不高,甚至很多学生对此一窍不通。这种现象理应需要教育部门格外关注和重视。第二,部分农村初中学校游泳安全教育实践课程缺位,并且并没有游泳实体设施,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第三,部分农村初中学校在游泳安全教育课程中,并未充分了解学生,课程的开展只是照本宣科,敷衍了事,也没有相关考核制度。这一课程的设定,只是因为“上级部门要求”而开设,并非为了“学生安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而开设。当前农村初中学校,有关游泳安全教育课的制度较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弥补和加强。具体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设立有关硬件的制度措施,如教学用具管理规定、教学设施使用条例等等;另一方面,要注重有关软件制度的确立和完善,这理应是仅就制度角度而言至关重要的层面。如制订和完善游泳安全教育规章制度等等。

4多向齐下,育植安全

一方面,要坚持多向齐下,共同提升学生游泳安全意识,进而保证农村初中游泳安全教育课有效实施。学校层面,要改善教育管理,积极转变思路,由传统说教向“理念+实践”育人的方向转变,并做好课程有效开展的保障;社会层面,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安全教育环境,竭力堵塞有害学生人身安全理念的传播,尤其是做好农村河流、池塘等区域的监管措施,必要时候可采取行政罚款等手段;家庭层面,家长要保持与学校、社会一致,携手前行,积极向孩子灌输安全理念,并做好学生假期内的游泳等安全保证措施。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举措,向学生育植游泳安全意识,培养学生游泳安全能力。第一,要善于借助案例进行安全理念的育植。合理选取近些年发生的真实案例,用形象、生动、真实的警示力量,让学生明白游泳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第二,要切实教授学生基本的游泳安全保障技能。教师要采取自身示范、学生榜样示范、学生分组研讨等多种形式,教会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游泳自救和自护技能、游泳紧急求助办法,以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鹿徽.试论依法实施游泳安全教学[J].军事体育学报,2002,21(2):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