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范文
时间:2024-03-28 10:36: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中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意义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在讲话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我国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就业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需要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因此,必须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要想在竞争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创办符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学校和职业教育体系。由于几年前的普高热、升学热的影响,职业学校中又产生了综合高中,导致职业学校既不能向高校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又不能给社会输送高技能、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
所以,要在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行列中占有一席之地,任何一所学校都必须在自身教育教学管理上下功夫。只有制度的创新,管理观念的创新,办学模式的创新,彻底革除不符合职教特征的赘生物,才能真正迎来职教的春天。
2、传统的中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2.1按部就班的学籍管理制度
中职教育一直延用普通中学的教育管理制度。学生必须到学校完成3到4年的学业,取得毕业证后才能参加工作。
2.2中学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中职教学模式就是以文化课为基础,基本学习了高中阶段的所有文化课知识后,才进行专业课的学习,这样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长,但文化课与专业所占时间基本均等,没有主次之分,结果导致学生既没有高的文化素养,又不能掌握精湛的专业技术。
2.3课堂管理死板
传统的中职教育一直延用普通中学的教学管理体制,严格的课堂教学制,一般都是由老师讲,学生听。
3、新形势下中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措施
3.1彻底打破旧的、僵化的学籍管理制度
职业教育其实是从教育到就业的过渡。一定要学生完成三年学业,未免过于死板。为什么不能允许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过程中就走向岗位,即使他还未完成学业?显然,当他需要时,他还可以从岗位上走进课堂,成为学生。应形成以学年为单位的“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学习制度,当然学籍保留应确定年限,最多不超过两年.这样,就形成了就业与学习的互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也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3.2正确处理文化课与技能课的关系
文化课和技能课谁主谁次?就职业教育而言,明确“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那么,中职教育当然是技能课为主了。
但是,也不能将文化课完全删除,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职业技能培养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是重中之重:而文化课则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职业技能培养的支持。在这一认识的指导下必须对现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首先要确定以技能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时安排、资源配置上向技能课倾斜。适当减少文化课的课时数,各文化主课一周安排3~4节即可,将腾出的课时补给专业主课,或开设更多的专业延伸课程。以满足学生对技能学习的要求;改变校内活动以文化课为主的现象,多开展专业技能竞赛,为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考核练兵:还有就是为专业课教师提供更多培训学习机会,以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其次文化课设置上要做到与专业课配套。编写和选择一些与专业课相配套的教材,比如说计算机专业,不开设普通英语,就给学生开计算机英语.难道不是更学以致用吗?再次,确定文化课的服务功能,比如,在中职学校开展《普通话》、《实用文体写作》、《礼仪》等课程。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将文化课内容重新设置。使教学内容与所学专业形成内在的联系。
3.3职业素质的培养
以技能教育为主导应该成为职教工作者的共识.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职业教育视为职业培训,更不能形成掌握了技能就是完成了职业教育任务的观点。因为,我们政府、社会赋予了职业教育更崇高的使命。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把加快职业教育、特别是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职业教育是作为达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提出来的。此外,各种对企业的调查也表明,企业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合作精神、吃苦耐劳、定位明确、规范严谨等情感因素的发展。所以。职业教育不能简单化为培训.要充分抓住教育这一出发点,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3.4技能指导的实践化
多年从事职教的经验发现.在企业只需几个月就能熟练掌握的技能.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了三年仍然不会。原因是多方面的,实训设备的不足和合作企业的缺乏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我们专业教学流于纸上谈兵,没有给学生足够多的实际操作机会,一二年级没有安排实习项目,到三年级安排实习了,又缺乏教师指导.使得技能教育大打折扣。这样的办学模式必须变革。今后职业学校一定要建立与开设专业相适应的技能基地。实现这样的目标,模式大概有两种:一种是近来多方宣传的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由企业为学校提供技能实习、实践基地;但在相关政策未出台前,这种模式实现的可能性不大,追逐利润的企业无法承担生手所带来的损耗。另一种则是建成一种前校后厂的模式,在学校内部建立起设施完备的学生实践基地。当然这需要政府、社会、学校的多方投入,但是对于教学来说,后一种方案显然更为合适。无论如何,职业教育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无须再培训就可以上岗就业的技能。
当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对教育提出了种种要求,职业教育体系中众多不符合要求的环节、模式都需要改革,上述的四方面仅是其中一部分,好多题目还要做深入的研究。
篇2
在教学上要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首先由教师进行操作演示,然后在老师的积极指导下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操作实践。在刚开始实习的阶段,老师要把教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联合起来进行解说,尽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操作实践,再结合理论知识为学生讲解操作的步骤及要领,让学生在学习中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才能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上,从而能够真正理解所学的内容。要为学生多提供操作演练的机会,为今后走上实习岗位做好铺垫。学校应多开展一些技能大比武和技能操作产品展示等项目,增强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生产实习教学要做到课堂化。实习指导都要按照课堂授课计划的程序,通过讲课、示范操作、作业考核、总结等形式,使学生获得实际操作技能、技巧和提高思想觉悟。
二、职业教育发展的必要手段是教学管理的革新革新
教学管理的目的就是从落后的管理制度向着更实用、更适合社会发展的管理制度转变,达到管理制度的革新,把呆板的管理理念变为更灵活的管理理念。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教育管理者应该建立的基本方针。主张教师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老师和学生平起平坐,教师有时充当一个讲解者,有时充当一个与学生一样听从教导的学习者;学生也能够充当讲解者’彼此之间互换角色,都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遇到的问题。对学生的个性十足的表现要认可,教育的真谛是通过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思考,从而锻炼学生的领悟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理念新是教育革新的源泉和动力
教育创新是改革的首要条件,最先表现在先进的治学理念上,表现在领导先进的理念。在社会不断发展条件下,要对职业院校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斟酌,保证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指导学校建立新的教育理念系统。学校新的理念,要尊重广大师生利益的需求,使校园变成师生展现自我存在的乐园。先进的学习理念是学生把学习当做出于自己心愿的建立过程,主张学习客观意义的文化实践性’主张把个人主义的学¥转变成共同体的学习,培养学生整体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革新理念。
3.管理是职业教育革新的保障
教育管理是以任务鼓励为体制的历程,管理是系统的科学计划过程,管理是以融合与支配为桥梁的体贴爱护和行之有效的交流,院校管理注重师生个体向健康方向发展的人文课堂。管理是办事,管理是融合’管理更是敢于承担。要在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学校独特文化组织方面作出积极的贡献,全力提髙教学的层次、教育理念和教育机制、积极拓展好教学研究的革新道路,健全和改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努力建构师生全面发展的舞台。
三、结语
篇3
加强对原有管理人员的综合技能培养,一方面提高他们的管理理念,丰富他们的管理方法;另一方面不断增强他们的管理效率意识,加强对他们的知识和理论的培训,引导他们更多地学习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更好地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更好地服务学校教学,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二严格教师管理和教学进度管理,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加强教育教学管理,首先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管理,教师是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最重要的因素,每一位教师都是高等院校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对整个教育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管理就是要根据教师的专业技能以及对教师的要求对他们进行合理的任务分配和教学质量的把关。管理教师的实质就是为他们更好地提供服务,更好地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工作的热情,不断增强他们教育教学的效率,切实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获得更多的知识,提升更强的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对教师的管理一方面要为他们提供各方面的服务,另一方面要针对相关的专业教学计划和相关的工作章程制度,给老师一定的约束和激励,让他们具有较好的职业素养,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践,要不断地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教师充实到高等职业教育的队伍中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引进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同时带动更多的教师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要引导教师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更为重要的是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以便于对学生进行更好的知识培养和实践指导。
三加强教学计划管理,确保合理科学有效
教学计划是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当中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是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和培养方式等方面的总体设计,也是更好地安排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造就更多的实践性应用人才的重要保障。教学人员首先应该制定较好的教学计划,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来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应对教学计划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教学计划能够做到科学合理,并且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计划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落实,确保教学计划得到有效执行,并且能够执行得有质量,确保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科学完善的教学计划能够在课程设置和安排上更好地适应教学管理,服务培养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利于开展各分层次的教学改革。作为教育教学的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同时,还应不断地去研究社会和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社会发展的变化、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才的要求等,以便更好地从社会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考虑,不断调整相关的教学计划,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服务于学生的未来就业。
四有效开展教学评估,切实保证教学质量
做好教学质量的评价,既是对教学工作的有效督导,更是促使教师不断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途径,也是完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途径。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手段,能够真正地把教和学的真实情况有效反馈,运用较为科学的方法对教学活动、教学进度的执行情况、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尤其是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估。以教学评价为契机,严格把关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既要注重学生的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要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教师的敬业爱岗精神,对教学质量的监督要做到过程和结果并重,全程跟踪质量监督管理,切实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篇4
【关键词】以人为本 高职教育管理 原则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04-01
一、“以人为本”管理原则概述
在教学管理中,以教师和学生为本的管理方式即为“以人文本”的教学管理。以教师为本重点是要尊重和信任教师,实现教师的自身价值,采取教师容易接受的机制和方式激发起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教师能够更好更专心的从事科研和教学。以学生为本重点是尊重学生的自身兴趣和教育规律,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将个性化发展和德智体全面培养统一起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将其塑造成为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合格人才。
二、“以人为本”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人本管理贯穿于活动的各个层次和环节中。管理的最高原则即为“以人为本”,可谓是传统管理思想精华,也体现出了管理工作中的民主性。 学校的首要工作即为社会培养质量过关数量可观的人才,达到劳动力的再生产,促进社会进步。学校实施教学管理的目的就是更加合理地运用人的生理规律以及教学规律,整合各种资源,增强教育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提高学生的数量和质量。另外,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人本主义思潮逐渐受到重视,要求学校教学充满生机,要求高校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总的目标来对待。
三、教学管理的原则
教学管理的灵活性即是相对于其原则性而言的。教学管理的原则性是指利用职权和制度等方式,运用监督、约束、惩罚和强势的手段来进行的管理。
1.教学评价制度
建立起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体系,对于教师在科研水平和教学设计水平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打分,采用定量和定性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手法,将考核结果直接与工资挂钩。评价原则主要由教学主管部门、学生和教师自我评价三个部分组成。教学主管部门检查评定教师的日常教学、学生评价、教学督导评价以及学生对于教学给出的评价;学生要客观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课后辅导等方面是否满意;教师对于自己每个学期的教学效果和个人成绩做出自我评价,构成整个评价体系中的一部分。
2.多元督导制度
教学质量多元督导制度不仅包括教学方面的监督,同时还包含有行政后勤方面的质量监督。高职院校设置的教学质量督导,应由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指导,教学质量办公室等积极参与。
3.教学检查制度
高职院校学员检查制度应实行随机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方式。阶段性检查分为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三个阶段。学期初以检查教学准备工作为主,学期中检查的主要是各系的教师授课和管理工作;学期末主要检查各单位的工作完成情况以及对于期末考试的安排情况。
四、教学管理的灵活性
1.灵活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前提就是人才培养方案。其灵活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专业技能学分与核心课程之间划分的等价性,指的是专业技能或者是核心课程的学分用以充抵该学生其他的学分;其次是培养计划的可适性,指的是在实施计划时,以学生的就业为根本,根据实际需要予以实时调整;第三是学习时间上的可变性,指的是院校根据企业的具体要求和市场的需求变化进行工学交替,并随之调整时间上的变化;最后是学习时间上的伸缩性,指的是灵活应对学生的学分,只要修满并达到证书的规定要求,就能够延长或者是分阶段完成学业。
2.灵活的教学组织
教学组织的灵活性体现在教学的具体组织以及实施方案上,指的是教学组织应更好的适应学生的个体间差异、校企合作的具体情况以及学校资源配置等状况。主要采用三种形式;首先是预约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预约,对实训项目实施技能训练;其次是原始的“固定教学”,即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教师利用固定的内容实行循环讲授;第三是以企业为主导的模式,学校可以依据校企合作的需要,以企业需求为主组织学生教学。
3.灵活的教学团队建设
一是个性化的教学能力培养,满足教师个性化的合理培训需要;二是适应性的教学团队组成,指的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适时地调整师资结构;第三是综合性的教学考评,即综合学生的受益程度、教师自身的努力程度以及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整体评价等。
4.灵活化的学业考核
学业考核的结果,反应出来的不仅是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学习情况的现状,同时还是教师适时改进调整教学方法的一项重要依据。灵活化的学业考核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就是对任选课的学分奖励制度的大力推广;第二就是尽量通过自身努力以获得好的评价;第三就是关注学生的总体评价,并将结果记入到班级学风的评比中去,促进学生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将团队意识和自身行为联系在一起;第四就是让每位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参与到学生状况的评价中去;第五是提取校企合作单位对于学生的评价,并将中肯的意见纳入到对于学生学业考核的评价中去。
五、结语
在高职教育的教学管理中,作为管理者,不单要考虑制度的执行力,还要审时度势地思考制度的变通性,发挥教育的民主和人性化,处理好原则性和灵活性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董灵光等.高职高专教育课程评估体系研究[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04).
[2]孙伟.再论高等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4.
篇5
一、政策强力扶持,招生、分配出入两旺,职业教育进入全面大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大多数学生来自于农村和城市经济困难家庭,为使他们上得起学并顺利完成学业,今年5月,国家出台政策,明确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纳入国家整个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6月,财政部、教育部制订了资助政策的详细办法。
资助对象覆盖所有在校一、二年级农村户籍的学生、县镇非农户口的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到位后,受资助的学生将达1600万人,占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的90%。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连续资助两年。
在如此重大、利好的刺激下,绝大多数职业学校今年秋季的报名更是达到了空前火爆的场面,少数热门专业在学校正式报名前早已是人满为患,就是往日倍受冷落的工种,也都提前完成秋季招生指标。相当一部分报名学生,不得不等到来年春季。
二、牢牢把握教学质量,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关系着一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学校的重点和中心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主旨和主线。职业教育开始进入“大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职业教育发展速度惊人,尤其是近两年的扩大招生规模前所未有。在千万农村孩子进入职业学校以后,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开始浮出水面,比如学生入了校住宿一时还没着落,只好先住教室,甚至出现个别专业几周不能开课的现象。虽然此种种只属个别事例,未必能准确反映技校扩招之后教学条件紧张的状况,但一些学校出现的学生实操课不能人人动手,只能观看“演示”,个人操作时间远远低于大纲要求等现象,也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了超常规的大规模扩招之后,职业学校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遇到了亟待解决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针对当前职业教育的这些问题,本人认为,在质量问题上绝不能含糊,绝不能以牺牲教育教学质量为代价换取扩大招生规模。要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必须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必要的教学条件、基本的教学质量。学校要坚持走以教学质量为中心的良性发展道路,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从用人制度改革入手,提高办公效率,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004年,应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我校开始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当时,学校领导和教务科主管均认为这是促使教务科从管理、服务上更上一层楼的契机,通过教务科全员下岗,竞聘上岗,上岗人员和学校互签合同的形式,明确了每个岗位的职责和其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合理组合教务科人员结构,提高了办公效率,也为以后教务科管理上台阶夯实了基础。
为充分发挥教务科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管理”和“服务”职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虽然人手有限,教务上一干人除了一有时间就钻研各种教学设备,仪器及教学应用软件的使用和维修外,还经常和设备维修人员一起探讨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全科上下出现了很浓的学习气氛。一年来,教务科工作成员通过学习,绝大多数都能熟练掌握各种教学设备及教学软件的应用,有效保障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运行,同时也为学校节省了一笔不小的设备维修费用,而掌握了这些技能的教务科工作人员,在为教学服务时显得更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在授课教案、考试试题规范化、标准化及整个教务科教学管理制度化、电子化的进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把握市场脉搏,全力培养社会亟需的人才
车工和焊工是我校的传统专业,自建校以来,这两个专业从来没有间断过招生,从教师人才到教学设备、教学经验底蕴很厚。两个专业的实习教学,更是和培训基地的实际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保证了毕业生一进厂就能独立操作,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安置率几乎达100%。身处经济欠发达的中部省份,我市在当时开设数控专业的学校还为数很少,是否上这个专业?投资能否得到回报?确实有相当一部分教职工有不同看法。但学校领导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个机遇,在2001年学校经费还相当紧张的时候,投资二十多万购置了教学设备。教务科从教师的学习、培训,教材选用到设备购置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三次派人到天津、北京接受培训,2002年秋季,终于开设了第一个数控专业班。三年来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完善,现在数控专业己成为我校拳头专业之一,继2005年春季满员招生后,秋季报名更是红火,这一专业报名人数达200多人,最终还要通过考试择优录取,当初的投资,终于得到了回报。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教学质量的高低是一个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而教师的自身素质又是决定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务科始终把教师培训机制当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大事来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以校内培训为主的方式,两年来,先后组织了《教师礼仪》、《英语》、《计算机绘图》、《计算机基础》、教师专升本深造及各类专题培训十余种,教务科全体教职工人均培训2次以上。并将教师在培训中的效果直接作为考核其业绩和评聘职称、晋升工资的重要依据,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的道德和业务素质,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六、逐步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牢固树立“制度管理”的理念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来规范。定岗定编后,教务科除了每个岗位都制定相应的职责以外,在每个岗位运作的过程中,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监控和反馈体系。如对任课教师从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案的书写格式到每周作业的批改次数、教学进度及最后的考试内容、试题形式和成绩申报,都有相应要求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以确保制度的执行。
为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教务科日常工作安排及教学过程监控和信息反馈时,充分考虑到了每位教师的爱好、情感、性别、身体状况、民族等各方面因素,力争为每位教师营造和谐、舒适的工作环境。如在教务安排各班课程前,一些教师总会把他们自己的想法提出来,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教务科总是尽力满足他们的要求。实在有困难的,也事先把情况向老师们说明,征得他们的理解。就是在这样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下,学校近两年虽然学生人数翻两番、不断增设新专业而教师数量相对不变,但教务科总能在广大教师的通力合作下,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七、以“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为原则,不断探索新的分配制度
合理的奖励、分配制度,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劳动者的工作热情,还能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实现教师素质的自我提升。前两年,学校对工资这块,虽然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措施没跟上,档次没拉开,因而效果不理想,出现了部分教师不愿接课的现象。要改变这种情况,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学效益,必须有和人事制度改革相配套的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建立起能上能下、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分配格局。基于这种想法,根据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精神,教务科拟定了《教务科二次分配方案》,增大了活工资占整个工资部分的比例,并将不同的课程按其教授时的难易程度,分别规定了基本课时数,并且有意识地向一体化教师倾斜,同时适当提高了晚自习、监考和出卷费用。新的分配方案实施后,虽然期间颇有争议,但总的来看,那些职称不高、工作时间不长但上课多的年青教师的收入,和以前相比确实有了较大的提高,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八、以数据为基础,建立量化的教学质量评定体系
随着近年来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学生及其家长选择了技工教育,但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技工教育市场的大整合,其中一些也必然被市场所淘汰。教学质量的优劣无疑是影响每所技校生存的关键,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定体系,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为确保教学质量,教务科规定:
(1)新进或外聘教师必须具备任教资格。如教师证和相应的技术等级证。新教师上岗前必须通过试讲。在校教师条件不够者,除奖金系数下调一档外,限期必须达到要求,否则调离教学岗位。
(2)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二次,同课头教师集体备课每学期不少于一次。
(3)每学期由主管校长和各教研组长组织一次巡回听课,现场评分,结果计入教师各人的考核项目。
(4)教务科指定考试课程所用试题,并组织统一阅卷。
(5)教师上课必须使用新教案,并提前一周由各教研组长审阅、签字。
(6)教研组长按规定检查各课程进度及作业批改情况,并填表上报教务科。
(7)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对各科任课教师评议、打分。共分6个项目,满分100分。由教务科将得分情况反馈给每位任课老师。
经过一年的摸索和实践,郑煤技校教务科建立起了一套用于评定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体系,以上所有项目都将纳入每位教师的年终个人考核中,每个项目都有具体的分值,各项分数相加,就是综合得分。由于它几乎涵盖了教师工作中的所有环节,每人工作量多大,质量如何,确实做到了一目了然,也使每年的选优有了最重要的依据。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确保了教学质量。三年来,我校应届毕业生双证考核合格率均在95%以上,2004年我校车工和维修电工两专业参加河南省技工学校“技工杯”技能大赛郑州初赛,分别获得团体第二和第四名的优异成绩。
篇6
关键词:世界大学城空间;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G403 文章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4-0054-04
教育部制定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要把教育信息化摆在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地位。在教育信息化大力推进的今天,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是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工作者乃至每一位教师日益重视的问题。世界大学城云空间是一个纯绿色无商业广告的网站,是综合了远程教学、网络办公、即时通讯、商务管理、全民媒体、个性化数字图书馆等功能于一体的一个既虚拟又真实的大学社区平台。近年来,湖南省教育厅充分挖掘和利用世界大学城云空间的功能与优势,率先在职业教育教学及管理中推动了一场网络空间教学的革命,取得了显著成绩。笔者所在学校在基于云平台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与探索。
一、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应用的概念界定
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是教学单位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按照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过程的全面管理。从内容上划分,教学管理分为教学过程管理、教学业务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监控管理;从方式上划分,教学管理包含互动管理、流程管理和数据管理(统计、分析与存储);从性质上划分,教学管理分为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将教育信息化理念深度融入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中,借助信息技术或利用信息化产品优化管理手段,创新管理模式,促进教学管理改革,均属于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应用的范畴。
二、教育云平台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应用特点分析
世界大学城居民是采取实名制申请空间账号“入住”,且实施了二级管理机制,即将同一单位的居民纳入到单位机构平台下管理。实名制与信息可控性(机构)特点优于QQ空间运用,确保了学校(单位)能对本院(单位)师生在大学城空间信息进行有效管理,为职业院校推行教学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条件。
世界大学城居民空间个性化网页搭建简单,空间建设与使用操作易学易用,只要略懂计算机操作技术的人员都能学会。空间应用的这一普适性特点又为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排解了困难。
世界大学城空间对上传、浏览资料及互动交流具有实时记录和权限设置功能,优于QQ聊天信息只存于本机特点,便于学校通过空间实施教学监控管理,师生将空间建设成为资源库和档案库(资料库),开拓了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应用的新途径。
世界大学城空间个性化应用及功能可再开发性,不但给大学城云平台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而且为教学管理信息化应用敞开了一扇将各个“信息管理孤岛”集成化的探索之门。
三、职业院校推进云平台教学管理信息化应用的有效路径
职业院校如何有效利用世界大学城云平台进行教学信息化管理?笔者认为必须从认真分析世界大学城云平台的特点和本校在教学常规管理中的需求出发,明确应用信息化手段需要改变或改革什么,达到什么目标,也即明确要管理什么,怎么管理的问题。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管理,绝不是摒弃学校原有的教学管理特色,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优化、完善、提高管理效益。
1.深入学习,更新理念
根据建构主义、元认知等教育理论分析,要创建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必须遵循所教授、培养(或培训)对象的认知特点。世界大学城空间给师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职业院校的教师按照教、学、做(评)一体化原则创建精细化、情境化、立体化的空间课程资源;学生通过空间随时获取各门课程生动、丰富的学习资源,随处得到老师的指导,还能发挥专长创建自己的学习空间、张扬自己的个性特点。这些完全符合职业教育面临对象的特点――形象感知能力强于逻辑思维能力、行动能力强于理论分析判断能力、使用网络技术能力强于静心阅读书本的能力。现代教育方法论强调教育现代化就是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开放性,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教育部所提出的“三通工程”(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实现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种叫社会系统的管理理论,也称为开放系统的管理理论。这种管理理论强调信息的流通性、管理的科学性,强调外部环境与学校之间的平衡作用,要求运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教学管理。在基于开放系统管理理论的现代教育管理中,注重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只有真正领悟了推行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才会接受并尝试使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只有师生使用了世界大学城空间,才有应用空间进行教学管理的基础。世界大学城云平台推广与使用的宣传与培训,首先是要用理论说服使用者,用政策文件背景分析引导大家认知、认同。深入学习、更新理念,是推进云平台教学管理信息化应用的第一步。
2.明确思路,制定方案
利用世界大学城空间能干什么?首先,要明确自己想干什么?如,笔者所在单位根据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监控严谨的传统,每个学期都要定期检查和审核全院教师的学期授课计划、教案及教学日志等教学资料,从每位教师提交纸质材料备查过渡到通过电子邮箱收集电子教案查阅,两个阶段都没有达到我们所要的管理效率,且第一种阶段,不但书写、打印成本高,而且需要的保存空间大;第二种阶段,查阅时要逐个下载,麻烦且费时,不便保护教师的个人版权。自学院推行世界大学城空间应用后,学校仅统一规范各类教学资料提交的标准,明确每位教师在个人空间设置“教学资料检查提交”一级栏目,按学期设置二级栏目(譬如: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如图1),按提交资料类别设置资料上传标题(譬如: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授课计划,如图2)以及资料阅看权限设置等要求。各位教师按要求上传教学资料,本人及检查者(通过规定空间账号)随时查阅,既节省了教学成本,又建成了教师本人的教学档案库,且达到了学校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的目的。
有了思路,才会有方案。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的重心是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监控,而专业建设重点是课程资源、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借鉴世界大学城云平台的现有功能,抓住教学管理工作重点或要突破的难点,明确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工作目标,制定系列工作方案。
笔者所在学校根据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重点工作制定了建设“教务管理平台”、“教学督导平台”、“职教研究沙龙”等主题特色空间建设方案;根据教学管理中课程改革推进、顶岗实习管理等难点问题制定了“课程空间资源建设”、“企业专家空间建设”、“顶岗实习网络空间管理模式”等工作方案。
3.层层落实,逐步推进
笔者认为,建设空间的目的就是为了用,应用导向是创建空间必须坚持的原则。那么,借助世界大学城空间实现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有了工作方案之后,重在落实。任何一件新生事物,人们接受与应用都会有一个过程,如果没有了督促与考评,往往会易流于形式。笔者所在学校在推行基于空间的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时,通过项目立项,明晰各项工作要求,并将任务分解,实施阶段性推进。同时,推行绩效考评机制,分阶段检查、考评,时常督促与鼓励,确保了工作实效。如,通过网络空间已实施了五个学期的教师教学资料准备工作检查,成为教师年度教学质量评定的重要指标之一;实施了两个学期的顶岗实习教师指导工作考评,成为顶岗实习教师指导工作量计算的重要依据;实践了课程空间资源建设等重点项目的申报与考核。
4.探索提升,改革创新
在利用世界大学城空间进行教学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空间互动管理和流程再造管理的效果不言而喻。但空间本身不具备数据统计功能,在流程管理过程中主要靠人工或运用其它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这一缺陷对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来说有较大的遗憾。因为,作为学校层面,注重过程监控同时,最为关注的还有数据的统计与管理。而且,只有实现了数据管理功能,才能是完整的教学信息化管理。按照管理碎片化的工作思路,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小插件,实现了基于云平台对教师提交的教学资料进行审核和数据收集、统计与查询。即在基于空间互动交流管理、流程再造管理的基础上,同时实现了数据管理功能,首创空间教学管理应用新途径。这一探索的成功,使得基于云平台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将迈上一个新台阶,云平台的教学管理创新应用带来的效益也将会非常可观。
四、职业院校基于云平台进行教学管理的成效分析
职业院校借助师生均拥有的世界大学城个人空间平台,开展空间教学和教学监控管理、质量管理等,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同时,广大教师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驱动下,有效地提高了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适应了教育现代化的需求。作为学校层面,通过空间互动管理,使管理更为公开、公平,使信息更为通畅,使工作时空更为拓展,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教学成本。
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
1.优化管理体系,提升服务品质
根据管理需要,创建部门主题空间(从教学管理部门至各系部)和建设标准化固定栏目(针对全院中层干部、教师或学生,都有某些固有栏目设置要求),构建立体化、互相监控可视的网络管理平台。在此过程中,进一步理清了学校教学管理层次及目标,细化了工作要求,规范了管理行为,优化了管理体系。
职业院校的工作重心是人才培养,教学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教学管理最终落脚点就是服务于师生。通过互访空间平台,教学管理部门创建了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课程资源选课平台和优质资源推介平台,为学生课内外查阅资料、自学补充提供了便捷服务;通过空间搭建文化选修课、自修课选课系统,在学生选课前提供被选课程资源及任课教师情况,有利于帮助学生选择切合自己学习的课程;通过空间平台为学生搭建顶岗实习、就业择业及校内外专家(含企业专家)指导“直通车”。同样,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及系(部)利用空间能跨越“时空”局限的特点,为教师提供优质资源共享、同行互评互促的交流平台,通过空间提交资料进行项目申报、评审与考核,不仅方便了教师的工作,而且整体提升了教学管理部门的服务品质。
2.再现工作过程,加强监控督促
利用世界大学城空间对上传资料及评论、访问具有实时记录的功能,教学管理部门通过空间进行教师教学资料准备情况检查提交及师生空间教学互动交流情况抽查等教学过程监控,真实可靠、公平公正;学院督导部门随机进课堂跟班听课是对课堂教学情况把握的一种常态工作,通过教学督导主题空间有针对性地(通过可视权限实现)课评,优化了督导发现问题或提出建议要逐层(本人、系主任、院领导等)汇报的程序,同时也能有效宣扬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特长(如图3所示),督促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教学督导主题空间搭建了班级教学信息员互通网络,随时收集学生对教学和教学管理的反馈意见并予以回复,定期公布全院各班学生到课率及分析表等。总之,通过空间管理再现工作过程,可有效实现教学管理部门的教学监控职能。
3.缩短好友距离,促进互动管理
对职业院校来说,顶岗实习管理是目前教学管理的难题。同一班的学生在半年的顶岗实习期(中职学生顶岗实习期可至1年)内不可能集成安排一个单位或一个区域,这给学校管理和教师指导带来了困扰。当师生都拥有了个人空间以后,学校制定了顶岗实习空间网络管理规定,通过空间互动,教师可随时了解学生实习动态、批阅学生实习笔记,学生可随时向指导教师咨询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破解工作困难。通过网络空间师生跨越了时空界限,改变了职业院校原来对顶岗实习过程无法实施有效管理的境况。
网络空间还缩短了学校领导、企业专家、普通教师及学生间的距离,只要大家都拥有空间账号,通过云平台可以便捷互动。学校领导的手机、QQ或邮箱的联系方式,普通教师、学生不一定知道,但师生可随时访问学院领导空间,通过留言、发私信向领导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建议,谈自己的思考,请领导、专家指导等等;企业专家、教师通过网络空间可随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和批阅作业;领导通过访问中层干部、普通教师、学生的空间,随时了解各部门及学校各层面的工作动态,随时与教职员工、学生沟通学校发展工作思路等,有效地拓展了工作时空,提高了工作效率。
基于云平台的互动交流和流程再造管理的“可视”、“可存”性,能更好地实施精细立规、精细执规、精细考核;数据管理“可控(收集、分析挖掘、存储)”性,提高了管理效益。从事教学管理的工作者在建设与使用世界大学城云平台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和发挥平台功能,利用教学信息化管理方便、快捷、精确的特点,达到过程与结果管理相统一的效果,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胡小萍.教育管理理论教程(上)[M].南昌:西高校出版社, 2010(1): 19-38.
[2]金童,刘立浩,邹津,梁文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7):13-17.
[3]隋红建,王颖,杨东日,孙志霞,刘振清.国内外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5):4-6.
[4]章仙踪,李伦娥,廖镇卿,刘茜.湖南职业院校推广空间教学[EB/OL].http:///20120206/108346.shtml.
[5]张金领.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2(9):77.
[6]陈金艳.论教育信息化发展中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6.(8):71-73.
篇7
随着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快速提高,社会上近几年对加工制造业等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快速增加,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对较好,再加上近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扶持,中职学校招生规模相对扩大,而关于中职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日渐凸显。在此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干事的工作经验,浅谈一下现行的中职学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管理现状及其原因
1、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管理现状
(1)教育环境复杂性
由于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响,社会对中职教育的重视度不高,认为,中职教育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人才,中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动性不强。此外,一般的中职学校教育管理理念滞后,难以满足中职教育管理需求,同时中职院校综合管理层次多、复杂性较高。
(2)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实际上,大对数的中职学生年龄偏小、综合素质偏低,他们的起点较低,学习成绩欠佳,整体文化素质不高,而且对待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不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给中职教育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另外,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需要在教师的督促下进行学习。
(3)学生个性发展缺陷,心理问题突出
所谓个性,就是指一个人具有的特定的、稳定的,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能够全面、准确揭示出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与高职教育不同的是,中职教育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中心,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大部分的中职学生会对上中职学校感到自卑,对自身的未来充满迷茫,久而久之便使得这部分中职学生个人发展形成重大缺陷,心理问题逐渐加重,此时若班主任与家长不能及时合理有效地引导学生,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极易引发学生非理性行为。
2、造成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管理问题的原因
(1)对学生的关心力度不够
事实上,许多中职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未及时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得学生对教育管理者产生畏惧感。长此以往,学生会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难以得到及时帮助解决,这样既会影响学习效率与质量,又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
(2)缺乏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与教育管理体制
一方面,缺乏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多数中职教育管理者责任意识薄弱,不能正视学生遇到的各类问题,始终认为,中职学生诸多不良行为是由学生自身造成的,与教育管理者无关,因此对中职学生的各项不良行为持不关心态度。市场经济背景下,诸多中职教育管理者以薪资决定付出,究其原因在于中职院校缺乏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未明确中职教育管理者的责任权限,致使中职院校管理者积极性不高,责任感不强。另一方面,缺乏系统科学的教育管理体制。中职院校同时受生源质量、师资构成及发展环境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在管理方面缺乏系统科学的规范,较大程度上影响到实用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3)教育管理方法不规范
教育管理方法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职教育管理水平高低。调查发现,在中职院校内,若学生发生问题,诸多中职教育管理者并未深入挖掘造成问题的原因,而是一味斥责学生,如此不仅不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还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服从教育与管理,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中职院校教育管理难度。
二、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管理改革的重要举措
1、转变教育方式,大力推行关爱教育模式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些中职教师认为,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态度差、思想素质差及学习兴趣低,容易产生“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的错误教育观念,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方面实行“看管式”、“放羊式”模式。实际上,中职教师的上述做法既会影响到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又不利于学生发展。为此,要求中职教师放弃以往错误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方式,结合教育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管理,大力推行关爱教育模式,依托多种有效手段准确、全面了解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合理调整对学生的评价角度与标准要求,重新唤起中职学生对学习的信心与兴趣。此外中职教师还应依托关爱教育模式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中职学生对待学习的积极性。
2、充分发挥中职教育管理中学生“三自管理”的效能
“三自管理”指的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受年龄、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职学生自我意识较强、自我表现积极性较高,为此学校要多组建学生社团,让学生有事可做,有事可管,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推进中职教育管理改革关键要充分发挥中职教育管理中学生“三自管理”的效能。
3、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弹性管理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实质上为一种稳定、规范的特有教育资源,该制度为中职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依据。实际上,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关键在于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推动管理者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
调查发现,我国多数中职院校教学课程被设置为四大类,包括必修公共课、必修专业课、选修限定课及选修任意课,已构建起健全的选修制度,推行富有弹性的职教培养模式,实现了笔试、口试及实际操作三者有效结合,同时中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引入“一体化教学”、“过程考核”、“任务驱动教学”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方案,建立起完善的实训教学体系。实践表明,健全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既能充分发挥中职教师对学生的主导作用,又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4、创新培养模式,推行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指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它也是一种教育世界与工作世界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工作现场教学”和“做学教产一体”的特点为学徒的技能养成和上岗就业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现在所倡导追求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在学徒制教学中得到了充分演绎。而现代职业教育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理论化”、“学问化”倾向,它将教学内容(知识)从其运用情境中抽象出来,这与技术教育的特质并不相符。因此,当下职业教育改革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即是对课程进行整合构建。现代学徒制改革应通过构建一体化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知识建构,促进形成职业能力整体培养体系。应当说,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缺少的不是理念——诸如“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实一体化教学”等等——关键是怎么改、怎么做,以及怎样落实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现代学徒制探索或将通过打通教育世界与工作世界的壁垒从而抵及课程改革的核心。
总之,中职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的确属于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当今技能型人才缺乏的时代,学校的教育管理模式要日臻完善,以适应社会对技能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同时在工作中还得注重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知难而上。要设法让各部门、各环节统一协调、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推进教育管理水平不断向前发展,更好更多的为社会培养需要的合格人才。
篇8
关键词:高职教育 旅游管理 教学改革
旅游业这一朝阳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而我国现有旅游高职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对旅游管理高素质应用人才的需要。面对新形势,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必须要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树立旅游管理高职教育必须面向旅游业发展需求,面向旅游一线岗位的需要,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促成高职旅游管理课程体系建设与国际接轨。
一、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不够明确,观念转变不够
近几年全国由中等专业学校单独或多校合并升格组建了一大批高职院校,但某些领导定位不明确,导致学院的管理、教学环节的运作比较混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高职教育的简单理解和经验思维。因为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从中等职业学校合并、升格组成,这些院校的领导多年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他们对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哪一个层次、哪一种类型的人才,均不十分清晰。因此,不能正确地把握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
2 招生规模与办学条件不匹配。这类学院大多是刚起步,经费来源不足。不少学院为了加快发展,解决经费问题,大量扩招。他们普遍认为只要有生源就可以求得发展,或者至少可以解决燃眉之急。殊不知,如果这些学生在学院里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待他们走入社会之后,正好是事与愿违,学院只能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毁招牌。
(二)教学管理问题
1 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不合理。(1)专业设置方面:一是“产销”脱节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的距离,旅游管理专业,在专业设置上缺乏地方特色,忽视对地方经济结构和办学条件的综合考虑,盲目模仿其它院校,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二是不顾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盲目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三是根据学校师资而不是市场需求设置专业。(2)课程设置方面:一是定位不当,高职院校没有形成适合自己要求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存在太多不定性,专业知识结构不符合市场需求。二是学科理论的内容结构、逻辑顺序与岗位实践的渐进过程不一致;三是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
2 校企合作仍停留在表面层次。校企合作在实际操作中形式单一,并没有实现深度的合作。目前的校企合作形式主要是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而双方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课题研究、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不多。同时,政府也缺乏有力的财政、政策支持以及对校企双方的规范、协调,没有使双方建立一个健全的合作机制。
(三)教师队伍
师资建设力度不大,现有教师的资格认定管理不到位。随着学院的升格,教师也应提高学历和学术水平,而他们肩负着繁重的教学工作,这是高职院校应该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因为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学生的培养质量,学生质量的高低则关系到整个学院的生存和发展。
二、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一)要始终把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贯彻于教学改革的全过程
教学改革必须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逐步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树立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教师运用现代教育规律,运用最新教育成果,发现和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创建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活动。
(二)旅游管理专业改革的具体措施
1 充分体现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1)明确岗位定位,突出能力导向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应以培养旅游企业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以培养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既要注重学生服务技能的提高,又突出对本专业中基层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办出特色,走出一条与普通高等教育不一样的路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知识必需够用为度,以强化应用和技能为重点,以技能立业。
2)突破传统教育局限,大胆进行教育模式探索
教学重点从“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职业能力”: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突出“实践应用”的主旨:教学方法提倡角色扮演、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操作示范、管理游戏和实习锻炼,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我院建立起“专业知识学习-岗位认知-再学习-实训实习-就业工作”的“学习-实践”相互交叉的教育模式,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3)以培养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并将它分解成不同能力模块。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以一定的“知识”和“素质”为前提,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突破传统体系,把学生应具有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分解成基本素质与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其他必要能力三大模块,并针对以上三种能力模块分别对应不同的课程组合和专业训练。
2 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证书导向
“双证书”制度是指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取得学历证书和技术学习活动,此种教学活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创造性地教;二是学生创造性地学。使学生由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技能的主动探求者转变;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指导者转变;由强调统一要求向因材施教、由重理论轻实践向产学研相结合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转变。
(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
1 课程内容要不断更新和优化。现代旅游业内涵日趋丰富,新的理论不断涌现,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要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及时吸收、反映旅游业领域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如:旅游业快速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课程教学内容中应当反映有关环境生态的基本理论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 课程内容要体现旅游业的地域性。旅游活动是在一个地区发生的行为,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演变具有各自特色,因此,旅游课程教学内容应十分重视地域性。
3 在教学方法上,引入适应产学结合的新教学方法。如项目实施法、现场实训法、专题培训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四我”教学法(即我讲给你听、我做给你看、你做给我看、我来纠正你),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行业、企业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现场感和角色意识,使学生掌握扎实规范的基本功,逐渐养成注重细节服务与管理,不怕吃苦的良好作风,锤炼坚强的意志,练就健康的心理。
4 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技术等。让学生通过网络、录像、图片、多媒体教学课件了解旅游企业规范化服务与管理,了解国内外旅游企业的最新发展动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5 实践教学体系的健全上,应当根据旅游行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实训课教学大纲,完善实训报告和实习管理制度,加强实验室特别是实习基地建设,同时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把教学现场从教室向实训现场,由校内向校外延伸。
篇9
关键词:企业;兼职教师;双管理;模式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对高职教育作出了明确规定: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湖北省政府出资在高职院校中设立“楚天技能名师”岗位,引导企业支持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并吸引他们到学校任教。学校层面制定了具体政策和措施加强企业兼职教师建设。但是,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兼职存在一定的阻力,各校在实际建设中的效果不理想,为此,我们进行了三年的研究和实践。
一、高职院校企业兼职教师队伍的现状及
1、企业兼职教师的聘任管理不规范: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具体的企业兼职教师聘任及管理办法等,基本上是各院系自主聘用。有的是采用课时费结算方式聘任兼职教师,但不一定是来自于企业, 兼职教师的能力素质也难以保证,学校管理措施也难落到实处。有的是聘请的企业人员, 由于是个人行为,导致有的企业人员很难保证备课、上课时间,教学效果难以落实,而且,也不稳定。
2、企业支持力度不大: 由于人事等制度原因,目前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制定支持职工去学校兼职的政策;学校的企业兼职教师大多是企业的骨干, 且在岗不是“自由人”, 有的企业出于各种考虑,一般不鼓励这类员工到学校兼职。
3、兼职教师的教学技巧有待提高: 兼职教师缺乏一定的教授教养规范性,有的兼职教师缺乏高职教育系统理论,对培养人才方向把握不准,对理论和实践教授教养把握不准;有的兼职教师对授课教材钻研不深,理解不够,教与学脱节,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二、高职院校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我们分别对150家企业、150名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企业领导、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对高职院校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意向度。通过数据统计,当前高职院校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主要原因如下:
1、企业对高职院校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解度不高
87%的企业不能正确理解企业兼职教师涵义;91.6%的企业支持并愿意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但不知道如何做?
2、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主观上愿意,客观上有困难
95%的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愿意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但要么时间没有保证、要么精力不足、要么顾虑重重!同时,有83%的企业人员认为只有企业领导支持,才能干好兼职教师工作。
3、企业及企业人员希望得到学校的“认可”
55%的企业愿意承担企业兼职教师的差旅费等,90%的企业希望学校能为企业提供人才,68%的企业希望学校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开发和技术攻关;95%的企业人员希望他们的劳动能得到学校和企业的承认。
4、校企未就兼职教师的工作达成共识
83%的企业人员认为参与学校教学事务,会影响他们的本职工作,因而有顾虑;85%的企业认为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影响企业生产时,企业没有作出调整;大部份学校没有在企业兼职教师这一问题上取得企业的认同。
所以, 高职院校要运用政府相关政策,加强国家文件的宣传、解释力度,邦助企业了解高等职业的办学特点,提升对学校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解,拓展校企合作的思路,将为学校提供优秀兼职教师纳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范围。
三、创建学校主导、企业主体的企业兼职教师双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要建立一支企业兼职教师队伍,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创建企业兼职教师由学校主导教学管理,企业主体人事管理, 同时也纳入学校教师队伍培养的双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企业兼职教师聘用管理要从两个方面来创建,一是外部合作机制;二是学校内部保障机制。因此,高职院校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从外部合作做起。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涉及到不同企业与学校合作问题,学校和企业要积极探索建立人才交流合作制度,为优秀员工到学校任教扫除障碍。
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建立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形成“厂中有校、校中有厂”的办学模式,与企业单位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从合作企业中选择符合兼职教师任职条件的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到校任教。
一方面通过“校中有厂”企业在学校建立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另一方面通过“厂中有校”学校在企业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请它们为学校提供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将教师请进来,或将学生送出去,采用“课程外包”的形式,将教学任务下达给它们,请它们派兼职教师上课,变“被动”为“主动”。
四、企业兼职教师双管理模式的运行机制
政府的政策环境效应并不能代替具体运行机制,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最终还是要靠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机制度进行规范和完善。因此,高职院校要创造有利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运行环境。
1、成立校企共同管理工作机构: 企业兼职教师的遴选与聘用关系到学校企业兼职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要有很强的操作性,避免流于形式。学校加强与企业合作,与各合作企业一起,成立企业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委员会,负责学校需要的企业兼职教师选拨、聘用、管理的沟通及协调工作。 2、制定兼职教师任职标准:根据兼职教师的工作任务及要求,能够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有较强实践能力或较高教学水平。制定兼职教师任职标准,任职要求包括专业能力、思想道德、工作情况、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思想道德方面,兼职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愿意为职业教育发展贡献力量,为人师表;专业技术水平方面,一般应取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专业结构要与学校专业设置相适应;工作业绩,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一定的成果。任职标准要特别强调对兼职教师实践能力的考察,选拨出真正满足学校实践教学工作的人员。
3、学校主导、企业主体的兼职教师聘用方法:聘请兼职教师既要保证学校的主导地位,又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调动企业参与。所以,在聘用程序上要创新。首先、企业提供拟聘人员名单;其次、学校根据任职标准、教学需要与企业一起评价遴选拟聘人员;笫三、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聘请人员名单,落实聘请及管理方式;第四、学校与企业及拟聘人员签订三方聘用协议书,明确聘任期限,权利、义务、工作职责,保障学校、企业、兼职教师权益, 发放兼职教师聘任书;最后、建立兼职教师库,全面掌握拟聘兼职教师第一手资料。
4、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岗前培训方式: 新聘企业兼职教师必须进行一定的岗前培训。采取每年集中到学校培训一次,培训侧重于教育教育理念、发展趋势教学方法和技术、教育规章制度等,培养企业兼职教师把握正确教育方向、方法的能力。每学期开课前,学校送培训到企业,培训侧重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与兼职教师共同商讨确定授课计划、课程内容安排,培养企业兼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驾驭教学现场、科学施教的能力。
5、学校考核、企业管理的激励机制:学校与企业要分别制定适合于兼职教师工作特点的考核办法,加强与兼职教师的联系、沟通、检查、监督和教学指导,重点考察工作成绩、教学效果等,使兼职教师的教学处于“监管”状态。
为了调动兼职教师群体工作积极性,企业运用内部奖惩制度,对称职的兼职教师参照企业生产经营奖励办法给予奖励;对于考核不称职者,企业取消其兼职教师资格,建议学校予以解聘。学校运用外部激励机制,将兼职教师纳入学校表彰之中,每年对优秀兼职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对教学效果差的教师要果断调整。另外,学校要协调兼职教师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寻求企业在兼职教师待遇、教学安排上给予适应关照。
五、校企“双赢” ,企业兼职教师队伍才能稳定
高职院校在建设企业兼职教师队伍时,除要积极争取合作企业的支持外,更要在毕业生就业、学生顶岗实习等企业用人方面优先保证合作企业的用人需求。同时,高职院校要积极邦助或承担企业相关技术开发。形成良性的互动,实现学校主导、企业主体的企业兼职教师双管理模式的“双赢”。
总之,企业兼职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兼职教师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和发展前途,学校要利用一定的市场和政策效应,激发企业的合作意愿。
篇10
关键词 高职高专 精品课程 过程管理 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7.060
Vocational College Food Professional Quality Curriculum Teaching
Process Management and Effect Evaluation
HU Weidong, LI Zhengy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109)
Abstract We studied in a comprehensive, in-depth perspective on food professional quality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rses related to the regulatory process of thinking, and to diversify the implementation discussed ways and means to manage food professional quality courses for the teaching process, while for high Vocational special feature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systematic exposition, presented by analyzing factors vocational food professional features, management objectives, teaching methods, process details, teaching methods, training, etc., to solve such fine teaching management processes and final results evalu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quality curriculum; process management; effect evaluation
0 引言
高校教学改革中的精品课程建设一直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优秀的精品课程也成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点工作。自2003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后,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受到高度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本身需要一个长期、不断深入的建设和发展过程,在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监管,是目前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普遍遇到的问题,尤其是高职类院校,由于近年来扩大招生、入学分数、职高性质等因素导致高职院校的生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效提高高职高专类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了十分紧迫的任务。①
目前,据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统计,其资源库中已收集各级各类精品课程约为24742门课程,通过各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精品课程体系已经初见成效,分别分为校、省、国家三级。其中众多优秀的校、省及国家级精品课程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因此,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的精品课程数量有限,通过质量和过程的目标管理,能够加强此类精品课程的教学管理质量。此外,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通过对此类课程效果评价研究,增加精品课程的综合表达,有助于高职高专食品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积极的开展。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人们衣食住行中食品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食品专业在全国各大高校都是重点专业,尤其各地区的农业大学均以食品专业为打造精品课程重点专业,其精品课程的过程监管也就成为了重中之重问题,重视高职院校食品专业中精品课程的过程管理与效果评价更是势在必行。
1 高职高专食品专业精品课程教学过程管理
1.1 高职高专精品课程教学过程管理的研究意义
1.1.1 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整体水平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②打造高品质的精品课程可以提高整体学院专业的教学实力。从而推动教学不断提高,增强教师对课程品质的重视程度。对于五个一流的建设过程,也就是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对拓展课程教学手段、方法、内容中均起到推动作用。
1.1.2 增加精品课程多元化因素和完善最终效果评价
通过对精品课程建设过程监管的研究,有效形成整套体系化内容,如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享、课程教材编写与应用多元化效果、教师教学手段方法综合评定等因素,都能为精品课程建设增加多元化资源和综合手段,从而更加有效地实施精品课程的课程检验与评定,从而完善最终评价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标准。③
1.1.3 确保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管理目标的实现与顺利完成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是完善立项前的申请,巩固追加立项后的管理,从而达到监管与执行并重的目的,积极鼓励建设精品课程的过程监管,从课件的制作、教材的选择、教案的编写,讲义的内容、实践的过程以及师资队伍的培养等方面着手,充分考虑高职院校的课程特征,抓住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的监控管理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方面个性化管理,有效达到教学过程监管的目标。④
1.2 高职高专食品专业精品课程特点分析
1.2.1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
高职高专院校除了对理论教学有较高要求外,更加重视实训、实验教学的过程,其中实施例如项目导入、方案模拟、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教学的综合素质培养模式,针对实践课程而设立的精品课程,更加注重实验的制作与组织顺序,在建设过程中更加需要重视和监管。食品专业多以化学、物理实验为依托,进行检测或加工的实训课程根据课程性质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效果。⑤
1.2.2 授课对象特殊性与就业趋势目标性
高职类院校授课对象多为职高类学生入校,教学课程与普通高等院校有很大差异,针对性也更强,其就业趋势也更加多元化,很多课程设置具有较强的就业实务数据佐证,增强了精品课程过程监管的证明材料。
1.3 高职高专食品专业精品课程教学过程管理方法
1.3.1 教师队伍的培养管理
高职教育的教师队伍特征为――“双师性”,既拥有专业的国家认证的资格证书,又拥有相关的教师资格认证,也就是说从教人员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本行业的能手、行家。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过程教师素质培养,大力加强“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内涵建设,积极将专业教师送进相关企业进行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锻炼,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优化教学团队,把企业的相关人员请进校园与课堂,担任兼职教师,把企业文化传授进课堂,将企业中所需要的人才标准告知学生与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⑥此外,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还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定期举办的教师技能大赛,分为教学部分、实践部分、说课部分,将课程深入研究,挖掘精品中的精品,精华中的精华,从而强化教师对于课程的理解,推动教师队伍进步。同时,将获奖的教师设计录像环节,将现场教学公布,让全校师生学习观摩,促进精品课程的延续。
1.3.2 教学实施条件管理
依据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要求、目标与形式等,对于教学过程前的准备阶段,通过加强软、硬件条件设施的形成管理体系,提高教学手段与方法,通过增加教学工具与器具、教学场地、实验室建设、实训基地培养、校企合作方式,增加教学实施条件的多元化管理,将精品课程所需要的教学方法多样性,如以板书为主,课件为辅的方式,在课件中加入动画、视频效果,对食品生产过程、检测方法、安全质量控制等过程进行动态演示,制作微课――简短的视频与课件,进行项目总结与规范评定,拓展教学实施能力。
1.3.3 加强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管理
精品课程教学的主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验,都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互动,交流,尤其是实践环节,需要由学生为主导,进行操作,教师的演示过程需要联系学生实际,生动讲解,不能将理论知识死搬硬套,生硬地施加给学生,师生能和谐有机地形成教学共同体,学生也参与到教师讲课的思考当中,共同完成课堂效果。教学过程保证生产岗位的技术环境,课程的深度、广度须能体现出高职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尽可能地创造生产实践现场环境模拟,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并建立听课、评课制度。评课要坚持“有听必评”,组织教师参与讨论与评课。为了便于及时发现课堂问题,进行动态管理,有必要利用摄像或录制等手段,记录课堂讲授情况,课下进行评价和意见反馈。
1.3.4 教材建设管理
由于精品课程的成果转化形式之一为教材建设,可以每年组织教师积极编写国家高职高专教材工作,在编写过程中进行精品课程的深化建设,在选择教材时,需考虑高职特点,选择实训教学过程详细,有针对性的教材作为精品课程教材进行教学,深入浅出,同时注重教材的时效性,使学生尽可能接触最新知识成果。
1.3.5 建立数据资源管理
通过网络与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广与维护,建立食品专业的数据库平台建设,对相应的交互系统进行管理,上传网络资源共享,进行模块设置,建立共享机制,将优质的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分享于更多学生与受众,充分做到知识无国界、无地域的传播,拉动高校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将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展示与推广,丰富网络教学内容,改进网络教学方法,扩展优质课程资源的辐射范围。⑦在信息化发达的今天,还可以通过移动互联业务,对精品课程的相关资源进行有效传播,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精品课程的片段,最新教学过程,最新的进度,从而监控精品课程的进程。
1.3.6 规范教学考核管理
针对传统考核的闭卷方式的单一性,制定综合考核标准,如通过学生操作实践能力考核、在企业实训能力考核以及开卷考试考核等方式,让学生通过查阅大量相关知识进行问题深入分析,利用在企业实习的机会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评定,便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记忆。
2 高职高专食品专业精品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2.1 精品课程效果评价的类型
我国将精品课程的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通过“学生评教”和“校内督导评价”两部分内容进行精品课程的过程与最终评价,仅仅通过这两种类型进行评价尚不足以具有权威性与公信力,亟需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来规范精品课程的实施,聘请相应的专家与行政监管对精品课程建设过程进行督导和监管,提出宝贵建议,对于监督课程建设进度形成无形的推动力,有利于决策部门掌握精品课程动态与发展趋势,从而进行进一步监控与制约管理,从而达到精品课程建设的持续性、新颖性、全面性等因素形成。⑧
2.2 高职高专食品专业精品课程的评价方式
2.2.1 网络公众评价方式
通过网络方式让受众对精品课程的组织、效果进行过程与结果评价。进行投票或意见填写,征求更多大众意见,提高精品课程建设中的质量问题。由于资源共享的因素,对网络方式评价方式,应该更加注重公众的声音,总结综合因素,制作更加适合的资料,整合更加有效的方式,从而开拓精品课程的多元化进程,全国各高职高专院校的师生可以共同讨论,定期组织论坛、会议,探讨精品课程评价与建设管理方案,集思广益。
2.2.2 教师与学生互相评价方式
师生交互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符合教学规律,教师如果不能积极听取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反馈意见,将会越走越远,学生也要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解决精品课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形成教学相长,达到即时问答、达标测试、学习分析等目标。⑨
2.2.3 聘请专家与专业人士进行效果评价方式
专家和行业精英定期入校讲座与课堂引导,可以有效提升教师与社会的联系,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整合资源,扩大教学手段。通过专家对精品课程进行评价,是最具权威性和最合理的途径之一。⑩
2.2.4 企业及用人单位评价方式
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企业相关人员也会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并且通过学生的表现,可以评定学生本门课程乃至整个专业是否学到了实质可以应用的知识,通过企业的反馈意见,能够更加合理的提升精品课程的建设效果,培养更加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使精品课程下的学生更适合企业的用人需求。
2.3 高职高专精品课程评价标准制定
根据以上论述,针对高职院校精品课程标准进行研究与分析,得出以下标准:第一,教师教学工作与综合素质培养方案,不应单一的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还应该通过多元的手段,对结果进行有效评定,如媒体方式、网络方式、微信公众平台方式;第二,高职高专院校食品专业课程标准应以培养食品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宗旨,体现工与学相结合的特点,通过企业与学校共同建立培养机制,将企业工作过程和人的职业成长联系在一起,提炼工作过程知识与结构,重新排列分配,建构本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知识,重视实践带给学生的就业效应;第三,培养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能只依靠单一的考卷进行评定,应该将综合能力分配不同比分,进行合理分区,划分出教学、实践重点与考核方式;第四,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标准应该由高职院校的教师、研究专家联合企业、行业一线的实践专家共同制定。
*李正英为本文通讯作者
项目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学改革基金项目
注释
① 陈晓毅.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几点不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257-258.
② 崔允t.国家课程标准与框架的解读[J].全球教育展望,2001(8).
③ 黄存华.创建精品课程的思考[J].河池学院学报,2008(2).
④ 王达光,甘井中,谭曲.基于网络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平台研究[J].大众科技,2007(12):123-124,128.
⑤ 张胤,郑家茂.实施精品建设工程优化课程教学资源[J].高等理科教育,2005(6).
⑥ 赵杨群.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4).
⑦ 赵燕.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精品课程网站建设[J].江苏科技信息,2011(3):30-32.
⑧ 刘晓欢,向丽.高职课程标准基本问题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9(4).
⑨ 赵红刚,甘亚平,刘世杰.关于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2009(6):554-557.
- 上一篇:年底消防安全培训
- 下一篇:大学劳动教育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