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完整的财务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27 18:03: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完整的财务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完整的财务制度

篇1

关键词:财务制度;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2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日趋完善。企业财务制度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可以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规范性,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在企业内部形成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控制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较为严密的,完整的财务控制制度体系。

一、企业财务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财务制度的制定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1)企业财务制度的设计缺乏合理性。由于部分企业过分重视生产经营,而忽略了企业内部的控制管理,在制度的设计方面没能综合考虑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规模、行业特征、岗位设置等情况,造成企业财务制度不具有可操作性,因得不到有效执行而流于形式。使企业的约束和防范机制没有真正完整的建立,也导致财务内部控制的组织结构不健全,使财务管理与会计控制措施在企业中无法充分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

(2)企业财务制度的设计不够全面。企业一般对资金等有形资产的制度设计较为完备,但是在员工素质、信息以及会计控制的执行力等一些无形的资源上往往较为忽视,导致企业无法实施有效的控制。而这种只重视有形资源,却忽视无形资源的做法,对财务内部控制的执行力造成了直接影响,也无法使其功效得到充分发挥。

(3)企业财务制度的设计缺乏科学性及有效性。当前,许多企业在设计财务制度时没有与绩效考核有效结合,没有与各部门的岗位责任制有效结合,也没有对不相容岗位做特别规定,使得监督、牵制机制相对靠后,财务控制很大程度上只是对事后错误的补救,缺乏对事前和事中的有效控制,也导致了企业财务控制目标的难以实现。

2.会计核算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

(1)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核心与重点。当前我国许多企业由于财务制度的缺失,普遍存在着财务管理混乱,内部责权分配不清,会计核算体系不明确,部分企业领导对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认识不足,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监督、检查工作不到位等多方面问题。导致企业财务基础工作不扎实,信息失真,财务数据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2)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约束制度。核算与监督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企业应当积极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的财务监督机制。然而当前大多数企业没有对会计监督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建立起完善和科学的监督考核机制,甚至有些企业因为制度的不健全或不明确,使得财务监督工作无据可查、无章可循,对业务部门不能形成有效控制,企业会计部门的监督职能也无法得以有效的发挥,进而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二、加强企业财务制度建设的意义和措施

1.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制度

企业财务制度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实施财务内部控制,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基本准则与行为规范。为此,企业应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真正建立起一套合法、适用、科学、全面的企业财务制度,这既是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企业会计核算质量的制度保障。

首先,企业的财务中心应将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制度作为整个财务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及管理要求,制定出从资金管理、成本费用核算到利润分配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企业财务制度;其次,企业各部门应严格执行企业财务制度,实施财务的内部控制,坚决制止和杜绝出现各行其是和无法可依的现象,从而保证企业各部门和各环节中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都能依据企业统一的财务制度,科学、有序、健康、合理的运行。

2.实施会计核算的标准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会计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越来越深入。企业通过实施会计核算的标准化管理,通过标准来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同时,企业要加快信息化进程,利用现代企业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及系统工程建立一个能以最佳方式处理数据资料和达到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从而提高企业会计工作效率,提高会计核算信息的质量,而且使得会计核算能更加系统、科学、规范,进而有效保证企业财务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为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要真正落实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标准化,企业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以实现:

第一,完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控制。

(1)企业应严格按照《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和会计核算流程。并以此来规范会计核算工作,使会计核算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使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及时、准确、客观的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企业通过完善会计核算体系,从会计基础工作着手,真正实现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2)企业应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保护企业财产安全,有效规避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如:对资产的采购、领用、处置等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将资产的管理、记录、检查、核对等岗位纳入不相容岗位,从而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完善资产盘点制度,在保护企业资产安全的前提下,督促资产管理人员时刻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企业通过对资产的一系列控制行为,从而有效避免了会计造假、会计报表虚报瞒报等财务问题。

(3)企业应当构建合理、科学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以保证财务资料的完整性。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特别是有效的财务管理,必须要有完整的财务资料,用于会计监督检查工作的开展,实现管理策略分析过去和预测未来的需要。

第二,加强会计监督,严肃财务纪律。

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施会计监督,是财务人员的重要职责与神圣使命。企业财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规、规章及制度的规定,依据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认真履行职责,忠于职守,维护财务管理纪律的严肃性。

(1)应加强对企业财务收支计划、投资计划、资金使用等众多财务会计事项的监督与管理,从而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发展起到把关定向的作用。

(2)应加强对企业各部门及各生产环节在事前、事中及事后的监督,加强业务数据的准确性及实用性的监督,坚决杜绝违法乱纪、以公谋私等现象的发生,保护企业财产的完整与安全。

(3)应加强对企业各部门中实体财务收支的监督,确保财务收支情况的合法性与合规性,杜绝和制止一切不合法、不合理的收支,并通过正确、标准化的会计核算,准确的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成果。

3.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企业应着力打造一支思想作风好、业务素质高的财务队伍,这是做好企业财务工作及实现良好财务控制的基本前提与保证。目前企业普遍存在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单一,学习能力不足,综合素质偏低的现象。在财务队伍中甚至存在没有经过专业化、系统化财务知识培训的人员或无证上岗,一人在多处兼岗的人员。加强企业财务队伍建设,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化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1)企业财务中心要因事设岗,因才用人,注重各业务之间的配合性和协调性。其次企业要注重培养会计人员的敬业精神、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财务人员要以身作则维护国家法制和企业制度的尊严,以确保投资者的利益。

(2)企业要建立健全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对某些财务人员没有良好的工作责任心,疏忽大意,常造成会计处理不及时或者会计核算频频出错,导致企业财务信息质量差,不能及时、准确、规范地提供财务数据,降低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和效率的行为应纳入绩效考核,限期督促整改。

(3)企业要完善财务培训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提高财务人员及时掌握新形势、新知识、新技术,并能熟练应用的能力,以适应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和会计核算电算化的需要。企业可以通过轮岗等形式,培养业务能力多面手,坚绝杜绝财务人员业务技术垄断和业务能力单一。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训等多种途经,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以适应新的财务管理理念。

(4)企业要注意选拔和培养具有高层次的复合型财务人才,对于不具备任职资格、考核不合格的财务人员,应坚决予以淘汰,以确保企业具备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队伍,以满足企业财务良好内部控制及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总结

我国企业在近年来管理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也得到了不断的规范,但由于内部控制体系起步较晚,经济环境较为复杂,这也导致国内许多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多流于形式,控制手段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而为了切实做好企业财务的内部控制,则必须从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实施会计核算的标准化以及加强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等多个角度入手,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进而确保企业的良好运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建波.企业内部控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篇2

关键词:新医院财务制度;支出管理;成本管理;现状;改进措施

目前我国针对医院的支出做出了详细的解释:支出就是指医院在进行其服务活动的过程中(也就是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医院的财产和资金的损耗。医院的支出包括使用的药物用品、医院员工的工资、无形资产的摊销、固定资产的折旧等等。我国现行医院财务制度关于成本管理又是这么解释的:医院通过成本核算分析,制定出控制成本的措施,降低医院医疗成本的活动过程。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中,支出管理和成本管理都是很重要的,两者都是现代社会中医院进行财务改革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医院要想将经济效益最大化就需要在支出管理和成本管理上花大力气。

一、新医院财务制度支出管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一)新医院财务制度支出管理的现状

虽然我国的新医院财务制度在改革进行中,但是我国医院的支出管理现状还不是很乐观。我国新医院财务制度支出管理的大致现状:医疗物品的使用损耗费用过大,目前医院中对于医疗药品的支出管理是医院支出中的最大一部分;医务人员的工资支出过于庞大。大多数医院的医务人员多且复杂,医院支付于各种医务人员的薪酬数目是很庞大的;无形资产的摊销大。对于无形资产的支出是看不见的,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医院的自主科室研究开发,其成果研发的过程需投入大量资金,摊销过大;固定资产的折旧程度大。在医院里,医疗设备的损耗就需要及时更新或是要与时俱进地更换设备保障患者受到最先进、最有效的治疗。设备和设施的更换是医院固定资产的折旧,固定资产的折旧也会给医院财务支出管理带来很大的负担。

(二)新医院财务制度支出管理的改进措施

我国新医院财务制度支出管理是实现财务制度改革的重要部分,因此支出管理的现状急需解决,解决措施大致如下。准确预算和严格控制财务支出。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执行支出。对于各项资金的运用都要有一个准确的预算,预算可以使医院详细了解哪些是需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同时资金的使用情况要详细地列支,使支出项目一目了然,不漏一个死角,在后期审核中有一个严格的标准,还可以反思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的,进而改进;对于医院各员工的薪酬标准依照工作质量的考核来制定,避免医院人员有拿工资不干活的现象出现,也大大降低了在薪酬发放上的支出浪费;对于科室的研究投入资金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资金投入后,科室工作人员需要自觉节约,可以避免的浪费尽量不要使其出现。还有科室人员在申请经费时,各部门需要严格审核,确定其项目所需费用的真实。在研究经费发放下来的使用过程中也要详细地列表上报;对于大型贵重的医疗设备和设施的购置和更换,要先进行科学数据的考核和专家的建议,再提出方案来上报相关部门申请费用。在费用发放后还要有相关领导和部门专门监督,使资金落实到位,用在刀刃上,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二、新医院财务制度成本管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一)新医院财务制度成本管理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新医院财务制度成本管理的现状也不是很好,存在的主要问题:成本核算的数目不完整和精确。相关规定中要求医院核算的成本有药品成本和医疗设施成本,但是对于卫生材料的成本核算没有明确规定,医院各部门容易忽视卫生材料的成本核算,卫生材料的资金也是很大的成本;医院对于成本的核算没有一个完整的制定和规定。目前大部分医院对于支出有预算,但是对于成本的预算,对于科室研究成本及各项项目的成本都没有核算,这对于医院成本的管理是有很大阻碍的,使医院在成本管理上无法前进;成本中的浪费现象严重,医疗效果和成本的运用不成正比。往往成本很大,取得的医疗效果却很一般。还有医院人员在工作时没有节约意识,对于在不影响卫生的前提下可以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当一次性用品或是设施设备不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下频繁更换设备,资源浪费的同时还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往往造成了医院医疗成本的数目过于庞大,使医院的经济负担过重;对于资金的使用情况,相关部门没有认真监督,对于资源浪费这种增加成本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成本无法降低。

(二)新医院财务制度成本管理的改进措施

在新医院财务制度成本上的改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探讨:对于成本的核算一定要全面准确。对于在医院里所有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各项物品的使用费用一定要准确详细地上报上级部门,不可忽视或漏掉一个细节,细节也是很重要的,任何一个小的支出积少成多都可能是一笔很庞大的成本费用。同时成本核算的准备全面使上级部门有参考依据,可以作为考察医院效益的一部分,制定完整的成本核算体系,完善医院成本核算的体系。医院可以采用单、科、院三级的成本核算体系,对于成本有一个相对明朗的规定制度,采用先进的、准确的、科学的核算方法。严格按照规定来制定管理,落实制定的要求,达到新医院财务制度改革的相关要求,加快财务改革的进程;坚持勤俭节约,为医院整体的经济效益考虑,减轻医院庞大的成本经济负担。医院实行成本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成本核算来制定相应措施,降低医疗成本。对医务人员要进行职业道德和节约意识的培养,培养医务人员勤俭节约,能够主动地为医院效益考虑,节约医疗成本;加大财务部门及相关部门的监管作用,严格控制医疗成本。对于医疗或科研中的成本浪费行为,医院各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减少成本浪费的行为,最大地发挥各监管部门的作用。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医院在财务制度管理上存在着很多问题,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实行在大部分医院里都很有难度。尽管新财务制度的实行在现阶段不是很简单的任务,但是各医院都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自主进行医院内部的财务改革来维护医院的经济效益。优化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能够更好地发展医院的各项机能结构,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同时发展自身经济,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医院财务制度的改革将会取得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范新,赵维,孙旭南.对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J].现代企业文化,2011(6).

2.朱建玲,王蜀平.现行《医院财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修改建议[J].齐鲁医学杂志,2011(1).

3.刘欣.新医院财务制度中支出管理与成本管理有关问题浅析[J].财经界,2011(8).

4.董绗.何如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1).

篇3

[关键词]企业财务制度;有效性;执行力;关键影响因素;作用路径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7226

严格上说,公司的财务并不完全属于公司的内部事务,也涉及外部的对外管理,企业的财务对公司内外的业务运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大部分公司的财务基本上都是“要怎么做”“按什么要求做”“做成怎样”,总的来说,都是非常被动的,也是这样“被执行”的尴尬情况,造成了财务制度效率低下,监督审计等风控成本增加。在以往的研究中,也有很多学者提出过比较有意义的研究,包括了制度生产、制度的贡献、内控有效性等。但这些研究更多的是对制度绩效的关注,而对影响有效性的因素和作用路径提得比较少。本文将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财务制度生成的有效性和执行的有效性结合起来进行探讨。

1 企业财务制度的理论

所谓财务制度是指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制定的、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的行为规范,以及企业根据财政部门制定的财务制度制定的内部财务制度,企业的财务制度为企业员工行为提供了参考标准。

2 我国企业的财务制度现状

(1)企业的经营者对企业的财务制度并不重视,普遍存在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情况,对我国大部分企业来说,很多时候管理者把财务管理的权力都集中在一人手中,管理随意,大部分时候以自己的意志为行动标准,缺乏监督和管理;而且有些企业是家族企业,企业内部财务会由“自己人”担任,财务部门独自为政,部门之间没有有效沟通,也没有相互联系和协调,没有完整的财务制度和财务管理体系。

(2)财务人员不专业,管理岗位职责不明确,没有岗位要求和岗位制约,很多企业内的财务工作仅限于算账、记账、报税、出报表,没有其他的财务任务和要求,更不要说对财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了,所以导致很多企业出现账目不清楚、不明确的情况。

(3)企业经营者缺少财务方面的知识和意识,很多财务制度都是来自于百度,并不是根据自己企业的情况来设计,所以内容并不适合企业,不全面,程序也不适合企业自身。

(4)相应的监督检查制度没有,或者流于形式,而且只有很少的企业会进行企业预算,但预算结果都不科W、不准确,总体来说没有真正起到制约、监督的作用。

3 影响企业财务制度有效性的因素及我国财务制度有效性低下的症结 (1)员工的财务安全理念:①员工安全自律意识淡薄,而且大部分员工认为,提高财务制度执行力的关键在于审批权限和程序,几乎没人认为自身安全意识对财务制度的有效性会有影响;②员工与管理人员对财务制度有效性的认识有偏差,调查发现,大部分人认为领导的重视度是财务有效性的关键,但企业管理人员却觉得主要是员工的因素。

(2)财务制度的本身设计是否完善:①管理人员对企业财务制度设计目标不明确,而且在财务工作的制定方面,基本是管理人员说了算,基层人员几乎不会参与企业财务制度的设计;②实际操作的财务人员对财务制度的理解和认同不到位,企业在财务制度设计时,基本考虑的是财务的规范及行为结果,不重视财务人员对制度的理解情况及认同情况。

(3)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①企业大多认为,保障企业财务安全的有效方法是建立健全的制度。但在实际中,就容易出现要么是领导强行执行、要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导致出现公平和效率不能兼得的情况;②企业风险意识不够,企业在执行过程中监控力度不够,有时候会无法及时发现问题;③企业财务安全制度缺乏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和检测机制,做得好做不好,有问题没问题都一样。

4 企业财务制度有效性的方法路径

(1)理念方面,财务安全理念的作用路径。财务安全理念对财务管理有着监督、风险防范的作用,而且会影响到财务管理和财务决策,打造财务安全理念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心理定位、思维方法、员工的价值取向、道德操守等都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财务安全理念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影响财务制度的有效性:①员工对制度的认同情况,能否坚定不移地认可及执行财务制度,首先要看人们对这些制度规范的重视程度和认可程度;②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度,任何制度的执行都是从上而下的,要进行良好的财务安全理念的推行,必须要有绝对权威的领导进行重视,带头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这样将更好地提高制度绩效;③对制度的刚性认识方面,要想做好真正的财务管理,就要做到“软硬兼施”,树立企业员工对制度的刚性认识,避免管理层的官本位思想导致的选择性执行行为。

(2)万事都需要有个好的开头,方可水到渠成,要想财务制度能够有效地执行,首先在设计的时候就必须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从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新、严密性进行衡量。财务制度设计对财务制度有效性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方面:①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环境情况改变而进行的制度的修订频率;②在制度设计时对相应岗位的权利、责任的清晰划分。做到科学合理,既不能只讲究权利,也不能只讲究责任,否则会出现一人独大或者漠不关心的情况;③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通过规范的薪酬及福利制定、发放、晋升等途径向员工灌输财务安全理念,强化员工的财务安全理念,既保证了员工的利益,又保证了企业的财务安全。

(3)执行才是根本,不管多好的制度,要想达到财务目标必须要执行下去才行,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执行才能发现和弥补制度设计中的不足,并通过不断贯彻调整来提高财务制度的效能,就财务制度执行过程中影响到财务制度有效性的作用路径有:①相关人员在执行过程中的培训、学习、实施等自我加强机制,通过对员工自身的能力、意识的改变来加强企业财务制度的有效性;②企业财务制度运行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要想企业财务制度能高效地运行,必须要有反馈、有监控,对在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馈,对整个执行过程进行风险监控规避,对制度的执行起到防护、调节,避免出现执行偏差,导致恶劣的后果;③设置有效的惩罚制度和方案,以对执行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失误的地方进行惩罚,以此来提高员工的违规成本,提高员工的意识,降低风险。

5 结 论

总之,有效的财务制度不仅仅是一项制度,而且表现为企业全员的安全理念、责权分明以及能够自动健康地进行自我运行的财务制度几个方面,并且有效的财务制度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使制度能随着企业实际情况的改变而改变,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入手,建立全面的管理体制,采用先进的管理办法,充分发挥财务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企业;企业会计;基建会计;设想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6-0037-02

1 企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分开建账存在的问题

1.1 分开建账造成会计主体不完整

钢铁企业中实行企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分离的政策,将生产经营这一完整的会计主体人为地划分为企业单位和基本建设单位两个会计主体,造成企业会计主体不完整,形成了“一个单位,两个主体,两套账本”的问题,资金流向也形成“井水不犯河水”的格局。一方面企业会计账务只反映日常经费的往来,不对基本建设的资金往来进行反映,也不用对企业的基本建设资金投入进行反映,只有当工程竣工完成并交付时,按有关部门批复的自筹基建投资计划转出自筹基建经费,形成固定资产转入企业单位会计账务中进行反映。这样对于一个新厂区建设需要相当长的时期才能完成的工程项目来说,在整个项目竣工完成交付使用前长期不能清楚地反映工程项目的资金动态流转情况,从而缺乏有效监管。另一方面基建会计账务按照相关规定开立银行账户实行专款专用,实行其独立的会计财务核算体系和与企业会计财务完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完成资金收支过程。在基本建设项目完工前,企业会计账务中没有反映,使得企业会计账务的账面资产大大小于实际资产,造成账实不符的现象。这不符合《企业单位会计准则》中“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单位自身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这一基本前提。

1.2 分开建账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1)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讲,要了解个单位会计信息不仅是企业会计提供的日常经济活动的经费收支情况,还应该包括基本建设相关的经费收支情况。为了获取全面的会计信息就需要把企业会计信息和基建会计信息进行合并加工。这样一来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增加了工作,并且在合并加工处理过程中又多增加了一道人工处理环节,这样增加了会计信息产生错误的风险。

(2)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来讲,因为有两个会计主体、两套账、两套会计报表,两个会计主体都通过各自的渠道上报,一套报表都只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不能反映企业整个经济活动的全貌,也不便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财务决策,这种会计信息失真是一种制度性失真。

(3)从会计信息来源来讲,企业会计的核算和监督方法是建立在一套完善的财务控制制度之上的。但对基建会计的核算与监督则相对较弱,在会计人员配备方面,对于不经常发生的基本建设项目经济活动还很陌生,还是在内部控制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不足,个别企业甚至将基建财务作为一种调节手段,将企业会计无法正常列支的项目人为地列到基建支出中,加之目前企业财务审计主要针对企业财务审计,对基建财务审计重视不够,导致会计信息的质量无法保证。

2 企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合并的设想

2.1 建立企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合并的财务制度,提高会计人员水平

企业基建财务制度尚不健全,基建会计人员配备不足。由于部分企业领导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日常管理上,所以一般情况下对企业会计这块比较重视,规章制度也在不断健全,而对基建会计不够重视。发生在企业与基本建设有关经济犯罪案件足以说明这一点。另外,基建会计人员的对基本建设项目相关业务了解不够,不能适应当前企业基建会计发展的要求。企业基建会计基础工作出现不规范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与基建财务制度不健全和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下有关。因此,建立一套使企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合并后的财务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当务之急。

2.2 在企业会计的基础上增设基建会计科目

(1)在资产类科目中,为体现基建专款专用,应在企业会计账务中开设基建专户,在“银行存款”科目下设“基建专户”二级明细科目,使基建资金在基建专户进行反映;为进一步真实反映基本建设项目的进度,应增设“在建工程”科目,“在建工程”科目下设“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两个二级科目。本科目按单项工程进行明细核算。工程完工后,由“在建工程”转入“基本支出”,“在建工程”年末数表示尚未完工的工程投入。为反映对开发商的预付工程款及材料供应商的预付材料款,应增设“预付工程款”及“预付备料款”科目;为正确反映工程项目,不能直接记入“在建工程”的待摊费用,应增设“待摊投资”科目,设具体待摊费用为二级科目,在整个工程项目竣工完成后将“待摊投资”科目的借方余额分摊到各个具体项目中给予资本化。在发生待摊费用时,借记“待摊投资”,贷记“银行存款\基建专户”,在分摊给予资本化时,借记“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待摊投资”;为反映工程项目中所需物资的往来,应增设“工程物资”科目,本科目核算用于基建工程物资的购买、领用和结存情况,本科目按照工程物资的种类组织明细核算。购买工程物资时,借记“工程物资”,贷记“银行存款\基建专户”等科目,领用工程物资时,借记“在建工程”、“待摊费用”,贷记“工程物资”。

(2)在负债类科目,为正确反映借入资金应增设“借入款项”科目,在“借入款项”科目下设置“基建借款”和“周转借款”两个二级明细科目,“基建借款”用来反映企业所举借的基本建设借款本金和利息的,“周转借款”用来反映教学上日常经费不足的周转性借款本金和利息。借款的利息支出本着“谁使用,谁负担”的原则进行分摊,有利于基建借款利息的资本化。企业取得基建借款时,借记“银行存款\基建专户”,贷记“借入款项\基建借款”。计提基建期间借款利息时,借记“待摊费用”、“在建工程”,贷记“借入款项\基建借款”;基建项目完工后借款利息,借记“基建支出”,贷记“借入款项\基建借款”;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时借记“借入款项\基建借款”,贷记“银行存款\基建专户”;本科目贷方余额表示未偿还的基建借款。为反映工程项目中完工进度形成的应付而暂时未付款,应增设“应付工程款”科目,发生未付工程款时,借记“在建工程”,贷记“应付工程款”,到实付时借记“应付工程款”,贷记“银行存款\基建专户”;为反映在基建项目予以资本化的其他应付款项,如工程项目中的人员工资福利等,应增设“其他应付项目款”科目来反映。

(3)在净资本类科目中,增设“基建结余”科目,并设置“已结清基建项目结余”、“未结清基建项目结余”两个二级明细科目。“基建结余\已结清基建项目结余”明细账户贷方余额表示已完工且基建借款利息已经提取归还的基建项目资金结余,结清当年年末转入“企业基金”账户贷方;“基建结余\未结清基建项目结余”贷方余额表示已完工但基建借款本息尚未全部归还的基建项目资金赤字数,需要以后年度安排企业结余资金偿还基建借款来弥补,待结清基建借款本息后,将本明细账户转入“基建结余\已结清基建项目结余”明细账户,再转入“企业基金”账户的贷方。

(4)在收入类科目中,为反映用于基建资金来源,应增设“基建拨款”科目,核算本年度财政基建拨款。其中“基建拨款\财政基建拨款收入”核算国家财政部门为学校拨入的基本建设专款,“基建拨款\上级基建补助收入”核算上级主管部门拨入基建补助款,“基建拨款\企业结余基建资金”核算企业利用企业结余安排的基本建设资金。在取得上述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基建专户”,贷记“基建拨款”科目。年末将本科目全年发生额转入“基建结余”的贷方。

3 改革后基建项目在企业会计实现过程

3.1 将分离主体合并为一个完整的主体过程

为设立一个完整的会计主体。首先,应根据《企业单位会计准则》、《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等有关会计法规的要求在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进行改革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新会计制度使日后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可以做到有原则可遵循。其次,将两个分离的主体合并为一个完整的主体,做到“一个单位,一个主”使单位法人明确责任。最后,建立领导授权制,授权不同的人对项目负责,做到分工明确。

篇5

一、两者之间的关联(内控管理与企业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与企业内控管理相辅相成,内控管理能降低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财务管理又是企业内控管理中的关键。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是保证企业正常有序运营的基石,财务内控管理能保障企业资金安全,确保财务活动开展得当,还可以适当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增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建立完整的财务内控管理系统,也能提升企业员工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从而促进企业财务制度、财务体系的不断完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健全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会引导企业财务内部管理更加合理规范,使财务工作更加精密化、专业化,使企业在未来更激烈的竞争中具备优势。但是当前企业财务管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二、症状表现

(一)内控管理体系基础薄弱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管理存在现代化程度不高,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现象。部分企业甚至还没有实施内控管理,对内控的认识重视程度严重欠缺。内控管理体系的缺乏,让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只注重财务管理过程,使得财务活动与财务风险防范脱节,致使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处于被动状态,从而限制了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的发展。一些企业建立的内控管理,只是基于模块化的管理制度,尚未形成整体的关联,内控制度设计存在漏洞影响企业整体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

(二)存在职权不分的情况

我国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缺乏现代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导致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职权不清等情况。比如因人设岗,岗位权限重叠或者是模糊不清,内控管理制度不严谨,程序关联不紧密,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对于自身的职责不清楚,导致内部控制效果较差,企业的内控制度形同虚设。职权不分的情况高发,会致使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让整个财务管理团队能力停滞不前,不利于企业内控财务管理能力的进步,甚至会影响企业的日常经营。

(三)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财务管理人员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关键人员,财务人员素质高低对企业内控目标达成影响很大。财务管理对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及业务水平有较高要求,但在现实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良莠不齐。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制定及财务内控管理的实施。低水平的财务管理可能会把企业整个财务管理系统往错误的方向上引导。甚至还存在一些财务管理人员因为职业道德感缺失或不足,可能会引发其只顾个人利益而不顾企业集体的利益做出一些不当的行为。所以,高素质的专业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会限制企业财务团队的整体发展,并对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带来负面影响。

三、提升对策

(一)规范预算管理,增强对内控的认识

合理规范的预算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特别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财务风险。企业应该结合现代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建立起一个合理适宜的预算管理体系。首先,企业的管理决策层需对财务内控管理有合理的认知,然后通过各种手段来提升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内控正确的认识,使其认识到规范财务管理及构建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其次,需不断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改进企业人员对财务内控的认识,从而增强企业财务管理能力。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定及制度,构建严密内控体系

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基石,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规定及制度,有助于企业构建完整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在财务管理中,首先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摸清理清财务管理的工作流程,从而起草制定相适宜的财务管理制度;其次,应对财务工作合理分工,确保财务岗位职权清晰。通过制定严谨的流程、规范的程序来管理好财务工作。以轨道交通行业为例,轨道交通工程投资大,涉及项目复杂。对于项目资金的支付,财务审批不仅需要申请部门认真填写完整的单据,还需要分管业务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及财务部门等多方审核,才能在财务管理中相互制衡,相互关联。构建严密的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

(三)大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财务管理人员既是财务管理中的关键角色,也是财务制度制定及实施的主要参与者。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及财务目标的达成与否。因此,我们应该对症下药,找准痛点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一方面企业应为原有的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及时充电学习的机会,让财务管理人员不断自我提升,提升工作效率,增强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吸引外部优秀的高素质财务管理的专业人才,带动原有的财务人员,不断地学习外来先进人员的经验及理念,提升整体财务团队的管理能力,不断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优化企业财务管理。

四、总结

篇6

一、企业中财务预算管理的定义和特点

预算就是提前分配企业的物力、人力和财务,有效实现目标的过程。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作为企业预算管理的核心部分,它包含财务预算、资本预算和经营预算三个方面。财务预算是在经营预算和资本预算的基础上预测资金流量,并且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评估;资本预算是要对企业的资本性投资做出评估;经营预算是对整个企业的收支费用、利润做出评估。财务预算的主要特点有:全面性。在企业整体运行中,对资产进行控制、计划、分配和考核,同时需要全员的参与,所有部门和岗位的合作来达到预算的科学合理性,确保所有环节没有失误。否则会对整个预算管理活动的经济效益造成极大的影响。战略性。企业发展战略是财务预算管理的导向,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只有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符,才能起到支持作用。系统性。企业的预算编制、控制、审核、执行等多个方面的系统环节构成了整体并且紧密结合。各个不同部门的相互工作也存在相互联系的关系,有相关联的部门也要进行权限审核之后再开展下面的工作。科学性。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完全建立在科学标准的基础之上,具有计算方法先进、执行效率高的特点。

二、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运行中的应用

1.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

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要加强企业财务的管理,改善财务预算管理环节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要结合企业现状,以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为依据,才能发挥财务预算管理为企业各部门生产发展的服务指导作用。

2.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企业在财务预算管理中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规范、完整的财务预算批准制度;(2)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一些支出项目应该集体讨论而不是主要领导单独决定,预算的宽余会影响公司的业绩评价,使得业绩考核缺乏客观公正;(3)财务预算内容不够完整全面,财务预算的内容包括对收入和支出的预算,包括现金流量和资本投资的预算,企业对前者考虑较多,对后者却关注较少,常常忽视;(4)预算反映不及时,企业应该按时按期的报送和分析预算,但是编制预算时不可能预算到所有可能的情况,如果情况发生变化时,预算常常滞后于实际的发展情况,脱离实际。

三、财务预算管理的优化措施

1.建立完整的组织体系,健全相关制度

企业在制定预算计划的时候,要建立专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协会,负责在制定预算过程中的管理、控制、考核、研究、审核等工作。财务部要建立完整的财务制度和修订工作,并且对制度的实施进行分析记录,对预算项目的经济效益给出评价。

2.严格规范财务管理制度

在日常的企业工作中,要将财务预算管理和生产管理相结合,根据财务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奖惩,提高管理水平。

3.制定科学的企业财务预算计划

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预算计划,在制定预算计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各种突发状况,制定保障对应措施。同时,预算工作应当各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保证预算计划的顺利实施。

4.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考核,要结合部门实际和员工的状况,制定科学全面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标准,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而且保障企业长远的稳定发展。

5.严格执行和控制财务预算

财务部门必须要在预算方案实行之前严格的确认各部门的职责,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并且督促负责人必须严格执行预算方案以免出现问题,要遵守规范流程,控制审批环节;责任部门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资金使用,及时的了解资金情况,这样才能发挥财务预算的作用。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当发现财务和情况和预算出现偏差,要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分析原因,改变方法,记录探究;当整体计划实施完成后,应当对整个过程进行整理报告,总计经验教训,考核各部门以及人员。

篇7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建立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制度的重要意义及实施企业财务管理评估的作用,提出了建立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企业财务管理 评估制度

财政部2006年底的新《企业财务通则》,初步构建了政府宏观财务、投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三个层次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企业财务管理评估,是主管财政机关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环境及流程、财务制度体系的健全性和财务制度执行的有效性等财务控制进行客观评价,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要求的监督活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已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财政部门有必要建立和实施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制度。笔者拟就加强建设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制度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建立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制度的重要意义

财政部门实施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引导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控制财务风险,对于各个企业乃至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源头上控制违法违纪行为,保障宏观经济运行体系安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对我国各类企业财务管理有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制度执行情况普遍欠佳,这直接导致包括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在内的许多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乃至破产倒闭,这给宏观经济运行体系带来较重大的安全隐患。实施企业财务管理评估,通过评估手段监督企业财务制度的执行,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保障宏观经济运行体系的安全。

(二)促进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健全防弊纠错机制

加强财务管理是防范企业各类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财务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美国萨班斯法案出台后,国际上对企业财务管理有效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一个规范、有效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系,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认可度和财务信息的公信力,增强企业融资及发展能力,并适应境内外资本市场监管的要求。通过财政部门实施企业财务管理评估,有助于推进企业财务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引导企业规范财务行为,促进企业不断完善内部财务机制,进一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维护企业各方利益,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目前,我国有关主管部门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估办法,但各自独立、各有侧重。如税务部门主要侧重对企业纳税额的真实性进行评估、审计部门主要侧重对企业重大财务违纪事项进行评估、国资委主要侧重对影响企业国有资本金绩效的内部控制要素进行评估等。财政部门需要协调各专业评估的关系,为进行财务管理有效性的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价提供统一标准,既维护国有权益,又保护其他投资者以及经营者等各方的利益,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二、实施企业财务管理评估的作用

建立和实施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制度,其意义不仅在于维护企业和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财政部门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健全财政职能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

(一)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履行公共服务职责

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是我国目前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制度及其实施具有公共特征,属于典型的公共服务。它具有很强的外部性,财政部门制定的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制度,可以作为企业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水平的指引。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制度是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部门作为主管企业财务的政府职能部门,立足于维护公共利益和履行公共责任,有义务为全社会制定统一的企业财务基本规则,为各类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和制度保障。

(二)搭建财政企业管理的工作平台,健全公共财政职能

国家财政与企业的财务关系,随着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而不断演变。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国家财政对企业实行“统收统支”高度集中管理的模式。经过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国有资产管 理体制改革和公共财政体制的不断调整,企业逐渐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市场主体地位,财政部门与企业的财务关系也逐渐“疏远”。财政部门与企业“过紧”的财务关系束缚了企业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但是“过松”的财务关系同样不利于企业和国家财政事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实施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可以搭建起实现以下几个功能的平台:1.转变财政管理的方式,由过去的直接行政审批改为间接监督引导。财政部门的这种新型管理方式,既是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又是为企业提供的一项公共服务。2.实现财务监督关口的前移,变事后处理为事先防范。通过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将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压缩到最低限度,从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及其可能引发的财政风险,奠定财政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3.为财政政策的实施、财政资金的安全使用提供制度保障。面对企业纷繁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政府每做出一项经济决策,都需要有科学、可靠、准确的信息做支撑,用全面、综合、有效的评估方法得到的企业财务评估结果,可以为政府相关经济决策服务,特别是为财政资金投向提供决策依据,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三、建立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财务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归根结底是人、制度、执行三方面不能协调一致的问题。因此,在研究建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制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应高度重视人的行为尤其是管理者的行为评估

内部控制不是一项制度或机械的规范,而是分布在企业中的一连串厂的行动,是防止那些可能影响组织目标有效实现的风险因素造成的实际损失或者使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贯穿于组织各项活动中的一系列行为或措施。由此可见,企业内部控制是针对人的财务行为的控制。各项活动中的一系列人的行为(包括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是通过财务制度,如财务决策、财务监督、财务预算、费用管理制度等加以规范的,行为后果通过财务指标来综合反映。因此,设计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制度,应当综合考虑反映人的行为后果的定性与定量指标,充分揭示厂对企业财务管理有效性的影响。

(二)应当着重评估企业财务制度的健全性和符合性

它包括两层涵义:一是内部财务制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新通则的要求,且与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要求相适应;二是设计的内部财务制度能够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得到贯彻执行并发挥作用,为实现企业财务目标提供保障。

(三)应当重点关注企业财务制度的持续完善机制

设计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制度应注重促成企业形成“自我持续完善制度”的长效机制,增进企业组织成员的内部财务控制意识,激发管理层和员工参与评估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评估过程中学到企业财务管理知识,熟悉本部门的控制流程,使风险更易于发现,纠正措施更易于落实,更有效地改善内部控制环境,防范财务风险。

(四)财政加强对企业财务制度建设的引领、指导和监督作用

财务制度建设的主体是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制度既是企业自身加强管理的需要,也是财政监管的需要。在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兼有重要的经济调控和经济监督职能,对企业承担着社会责任和公共道义。各级财政部门不仅需要按照规章管理企业财务,服务于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大局,改变企业财务管理无章可循、职责不清的局面,从源头上整治企业财务秩序,化解财政风险,而且需要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估制度体系引领、指导企业完善财务制度,监督财务制度的执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

篇8

关键词:高校 财务制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139-02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及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高等院校也出现了前所未有有的发展与繁荣。不仅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其教学质量和学科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原先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全民教育”,高等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与各项硬件设施也都已经相对完善,教学水平显著增长。但随着高等教育机构的迅猛发展,给高等教育的各项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尤其是高等学校的财务制度已经不太适应发展后的高等院校,需要我们及时、合理的对高等学校的财务制度进行革新。

为了能够满足现阶段高校对财务制度的新要求,财政部会同教育部共同出台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意见征求函。意见函主要就目前国内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得出现阶段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不足与影响,最后通过意见征求的形式制定出整套的可行性方案及实施步骤,于2014年1月1日起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正式实施。新出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更加有效的规范了高等学校自身的财务管理,规定了高等学校对其财政支出要给予绩效考核,增加了高等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率。

1 新旧制度变革内容对比

1.1 核算基础的变化

本次最近实施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改革里,设计到最重要的改革部分是将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中按照权责制度管理的范围进一步增加。原有的权责管理制度只是适用于经营性财政开销的方面,改革后的财政管理制度增加到资产类业务方面的财政收支。所谓的权责管理制就是指当事人实际所拥有接受资金的权力或者支出资金的责任作为标准,来确定收支情况的财务审核制度。例如以前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知识产权等并没有实行权责管理制,新规定实施以后,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以及知识产权等尽管在当前并不出现损耗现象,不过被纳入责权管理范围后,每月需依据责权管理制来给出特定数额的损耗,并将这写损耗归入到当期支出中。

1.2 核算方法的变化

以便更确切的计算高等学校所拥有的资产数量,新实施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必须依据权责管理制度计算出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折旧数额。按照旧的制度规定,大部分的高等学校在以前都不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同时表明这些高等院校过去并没有按照有用固定资产的净值来计算这些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按照新实施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要求高等学校需将本校所拥有固定资产的折旧数值计算出来,并计入支出项。新财政制度出台前,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一般都是在报废的时候,才将其纳入财务支出中,做报废处理。

1.3 核算体系的变化

确保让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及资产信息更完整,新实施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必须要把拥有在建工程的高等学校的在建项目财务体系归入到高等学校的财务核算体系中来。以前类似于此的基建项目,都是采用的独立财务核算机制的,新实施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把基建项目的财务核算也划入了高校的财务核算体系里面来,在原先的高校财务体系里面新设置基建项目与在建项目等财务科目,这样能够更完整的体现高等学校整体的财务资产状况。

1.4 会计报表的变化

因为新实施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把基建项目的财务核算体系归入到了高等学校的整体财务核算和财务报表内容里面,就革新了以前高等学校内部两个或多个财务体系、两个或多个财务报表信息的模式。并且新实施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规定,高等学校的会计报表里面要含有资产总表、负债表、总分项收入表、总分项预支表、基建项目会计表以及会计报表备注等,并且修改了会计报表的格式,健全了会计报表系统,可以为我们展示更丰富的高校财务状况。

2 新制度对我院校财务工作的影响

2.1 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高校一直都隶属于国家的事业单位,近几年来我国逐渐的对事业单位进行改革,目前国家所设置的事业单位分别依据其单位属性,将他们归类为企业公司类、行政职能类以及事业单位类等。并且,国家规定将事业单位再进行划分,依据单位公益属性的大小将其归类到一、二类当中,高校依据其公益属性被划分到公益二类中,主要的公益责任是培养学生以及输出半公共产品,这些改变会使高等学校内部的财务制度发生较大的变化。

2.2 对财务预算的影响

高校财务的权责管理制度规定按照权利和责任的生效来表示收入和支出的产生,所以要求我们在确立预算时需很合理的估算出上下半年学院的收支状况。新财务制度规定要对高校的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进行折旧计算,使高校的财务预算难度增加不少。另外,新实施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对高校的收支科目做了改动,新增了成本支出财务管理,更加清晰的规定了高校成本的核算项目,对高校的各项目成本投入预算确立更有益,使预算管理的效果得以更充分的施展。

2.3 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新财务制度制定了权责管理制度,使得财务管理的基础有了新的变化,财务部门对于高校的收入以及支出的管理,要求必须脱离先前的收支实现制度中的模式,要求财务人员在自身业务素养的基础上合理、正确的核算高校的收支。规定指出要根据权利和责任发生时来确认具体的收支状况。要求财务人员必须脱离先前的收支实现制度中的模式,做出合理、正确的收支判断,更全面、更彻底的满足新财务制度的规定。

2.4 对资产管理的影响

新实施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必须依照其类别每月计算其折旧数,高等学校采取对其拥有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后,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就属于高校的一项支出费用,并且高校每年新增加的固定资产也不能进行全额的列支统计。所以就会对高等学校的收入与支出、每年的决算收支平衡造成不小的影响。

3 我院落实新财务制度的措施探索

针对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根据新旧制度的改变对我院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以及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对财务部门提出的新要求,我院积极探索,提出了以下几点财务管理的改革措施。

3.1 修订本单位的财务制度

新实施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不仅对影响着高校的整体财务规划,同时也对高校内部的财务制度以及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又由于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较旧的制度更改的地方比较多、设计的范围也比较广,所以我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迅速、有条的分析了我院财务管理中与新规定有出入的方面,并修改了我院的财务制度以及财务管理制度。所修改的范围也是非常广,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收支责任管理制度等等,通过修订让我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财务部门所进行的各项管理工作都达到新规定的要求。

3.2 开展固定资产和债权债务的清理工作

我院根据新制度中关于固定资产折旧的问题,迅速建立健全了我院固定资产折旧制度,而且也完善了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中的各项基础数据已核算方式。我们计划2014年对学院一直以来的固定产进行全面清点和核对工作,为更好地管理固定资产做好基础工作,以便更确切的表示我院固定资产的实际数额,制定相应的折旧制度。并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以及折旧方式,确认了固定资产的基础数据,最终形成了我院独有的基础信息科目,对我院做好固定资产折旧的工作带了非常有利的影响。

3.3 进一步精细化财务预算工作

我院依据新制度的规定,把我院全部的收支全列到我院的预算管理里面,每个部门、每个处室都设置自己的预算管理。健全并完善我院特有的一系列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与工作流程体系,为我院的预算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为了进一步使我院预算收支得以清晰和细化,从2014年1月开始,我们实施新财务友财系统的上线工作,所有我院的师生,都有各自的专属账号来查询预算收支情况,及时反映部门处室的收入,这样更有利于它们做好全年的统筹安排支出预算。

3.4 强化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提升

紧随着新制度的实施,我院组织相关财务人员系统、全面的进行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学习。同时加强对兄弟院校进行学习交流研究,共同探讨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培养更适合我院的财务人才来为学院服务。努力强化财务队伍素质,增加财务队伍的知识储备,改进财务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与工作实力,让我院的财务队伍有准备的面对新的财务制度的实行,用高的业务水平及积极向上的心态来面对新制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4 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目前的高等院校有了蓬勃的发展与进步。不过,伴随高校快速的发展其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里则体现出发展不足来。现阶段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自身的快速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根据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适合现阶段高校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寻求学校与财务管理的互惠性发展。在进行财务改革的同时,也要增强高校管理层与财务人员对高校资产的合理认识,对高校固有资管的财务管理改革形式、加大力度,更有效、合理的支配学校的资金,给高校的发展与稳定建立有利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 史为业.高校事业会计和基建会计统一问题刍议[J].教育财会研究,2009(5):26-28,33.

[2] 王润华.贯彻执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要注意的几个具体问题[J].教育财会研究,1998(6):29-30.

[3] 王青云.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主要改革内容[J].金融理论与教学,1997(4).

篇9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管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企业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企业的财务管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由企业所制定的一系列的程序和政策。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管理的加强,可以使其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外部经济发展环境中不断的壮大和丰富,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还可以保证企业资产安全,使生产经营活动运行良好,从而也保证了一些财务资料的完整和真实性。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涵义及其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是由财政部的其他五个部门一同起草并颁布实施的一种实现企业的控制目标的,有利于面向全部控制过程理念的具体的有目的性的文件。在当代的经济条件下,在社会化的大生产中,企业的内部的控制力越来越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它主要是调节企业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比较重要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关键位置。规模越大的企业它的重要性就会表现得更明显。其健全与否足以导致企业的成败。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证企业的运营有效并防范潜在的经营风险;二是保证信息的真实有效和准确性;三是要维护财产资源的安全和完整性。

二、内部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使企业实现价值的最大化,经营成本降低,确保资产安全

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就是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明确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可以使企业在财务管理时及时的对一些不良的行为发现和制止,例如,浪费、贪污,以及一些对企业价值有损害的违规现象;还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高,节省开支,从而实现企业生产价值的最大化。

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也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建立,可以对资产进行有效的监控,防止资金流失,使资产的完整性得到有效保证。

(二)使财务资料的完整和真实性得到有效保证

真实可靠的企业财务信息是企业财务得以平稳正常运作的基础,可以直接的反应出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资金流动的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结果。在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账证和账实的核对以及复核等的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手段的运用,对于企业内部运营出现的一些偏差和错误及时发现并纠正,从而使财务资料的完整和真实性得到有效保证。

(三)指导管理人员财务决策的进行,使企业经营的目标和方针得以实现

对于财务管理过程中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加强,有利于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各个部门资金的使用情况充分地了解,便于资产流转情况的发现。可以对管理层进行科学的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帮助,确保企业各个部门进行正常工作。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建议和对策

一个企业要想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定的优势,使企业稳定持续地发展,就必须在企业的范围内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所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合理建立和加强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形成完整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

一个企业健全财务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预算、财务制度、资金管理、投资管理、筹资管理、收益管理、财务风险、财务信息、财务人员以及业绩评价体系等。建立完善的公司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可以保证其整体战略和财务目标得以实现,其中主要包含比较重要的三个层次:第一,在进行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入相互制约和牵制的制度,建立一个以预防为主的监控控制防线。确定责任目标人员,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和工作内容,禁止业务处理的全过程由一个人完成的现象发生;第二,设立完善的事后监督机制,要在会计部门常规的业务核算基础上再加入对各个业务岗位的周期性核查。这项工作的进行可以在会计部门建立一个专门的岗位,分配一些责任心比较强、工作的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全面的人员来担任这个职位,进行规范和程序化的管理,并且要将核查的结果上报给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第三,成立相对独立的审计委员会,主要负责日常会计部门的内部控制,主要采取的手段措施主要有离任审计、常规稽核、监督审查会计报表、落实举报等。

(二)加强企业内部的审计监督力度

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各主管部门的监督职能。一是由审计部门牵头的内控制度审计调查工作,拟每三年开展一次;二是各项审计活动应对内控制度的管理情况注重监督,形成长效监督机制;三是通过各责任部门的各类工作检查来监督制度的管理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协调指导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形成对内控制度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

对于内部审计部门在设置上应该进一步对它的权威性和独立性进行强化,并且直接对审计委员会及其管理层负责,因为内部的审计部门不光是负责审查和核对会计的账目还包括对企业内部各个组织机构对其指定职能执行的效率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等的评价和稽查职责。

要进一步明确内部调控和审计的关系,了解内部调控以及对于内部调控的评价都是企业经营管理部门的主要责任,而作为审计部门则主要负责对经营管理的内部系统进行全面有效的再审计和再监督,还要在评审和监督中做到始终保持独立性,对于经营管理部门存在的内部控制上的缺陷要及时地进行督促,为内部控制部门更好地完善提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四、结语

总体来说,要想使企业财务管理有序的进行,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目标得以实现,就必须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切实有效的制定,并且对其认真贯彻落实,使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田雪丰,徐文玲.浅谈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与控制[J].中国商界,2010(10).

[2]王莲花.刍议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2(8).

[3]丁洁.内部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2).

篇10

抵债资产是指借款人(担保人)无力以现金资产偿还金融企业债权时,金融企业依法行使债权和担保物权而向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收取的用于抵偿债权的非现金资产。广义的抵债资产既包括金融企业依法取得的拥有所有权、收益权、使用权、处置权的抵债实物资产,如房产、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交通工具、商品物资等;也包括抵债的股权、应收账款、版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权利资产。本文所称的AMC抵债资产,是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AMC)在不良资产收购接收、处置过程中资产置换、法院裁定或协议抵债取得的抵债资产。本文就当前AMC抵债资产财务会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AMC抵债资产核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抵债资产取得环节在财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抵债资产入账不及时问题。从AMC抵债资产来源看,既有从剥离银行划转接收的,也有在资产处置过程中由法院依法裁定、协议抵债或资产置换取得的。后一种情况,基本不存在入账不及时的问题,但对由剥离银行直接接收的抵债资产,由于情况复杂,有的银行已部分处置,有的因移交过程中没有办理严格的交接手续,而AMC的项目管理人员未及时清理档案,就存在因不知情或管理不到位而导致未及时入账,出现抵债资产滞留账外的问题。二是抵债资产无法入账的问题。无论是剥离过程中接收的抵债资产还是在处置过程中取得的抵债资产,都存在因欠缺合法的手续或法律依据而取得的情况,对这部分抵债资产就很难正常入账。三是抵债资产入账价值确定问题。AMC取得抵债资产后,主要按照实际抵债部分的贷款本金和已确认的利息作为抵债资产的入账价值,即按法院裁定或协议抵偿的贷款本金和表内利息之和入账。抵债资产取得时发生的税费,按实际发生金额记入“营业费用---业务费用”,不计入抵债资产入账价值。但现实中会出现法院裁定或抵债协议未明确抵债金额的情况,按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财金[2000]17号)第31条规定:“待处置资产应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计价”。而公允价值通常指市场交易价格,由于抵债资产种类繁多,并是非标准产品,要寻求抵债资产的公允价值是非常困难的,缺乏可操作性,这给抵债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带来困难。四是对AMC依法提起代位权诉讼胜诉后取得债务人(含连带责任担保人)对次债务人的应收债权在财务上没有任何体现和反映。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0条规定:“债权人向次债务人提起的代位权诉讼经人民法院审理后认定代位权成立的,由次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清偿义务,债权人与债务人、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即予消灭。”据此,AMC在会计核算中应进行相应的账务调整,即应以取得对次债务人的应收账款冲减原“待处置贷款”或“购入贷款”科目相应的债权。

(二)抵债资产管理环节在财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抵债资产实地盘点制度落实不力问题。各AMC内部管理制度均对抵债资产日常管理中要求定期(半年或一年)进行实地盘点,以了解抵债资产保管状况,及时调整账务,确保账实相符,但现实情况是,实地盘点制度落实过程中很少有财务人员参与,项目经办人员也并非都通过实地对抵债资产现状进行勘查,账存抵债资产存在毁损、被盗或灭失的风险。二是少量抵债资产存在未经批准擅自留用的情况。特别是AMC成立初期,由于管理不规范,存在房产、机动车辆等抵债资产未经批准擅自留用的违规行为。三是对抵债资产贬值或可能发生的损失,在会计期末未按谨慎性原则提取抵债资产减值准备,致使会计信息不对称,不能真实反映抵债资产贬值和损耗程度。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第45条规定:金融企业应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度终了时对各项资产进行检查,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其计提项目包括抵债资产。四是AMC财务部门大多未建立完整的“抵债资产管理台账”,以全面地反映抵债资产的取得、管理和处置的全过程,通过执行定期检查、账实核对制度,对抵债资产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

(三)抵债资产处置环节财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抵债资产“以租代售”的融资租赁、经营性租赁和分期收款出售的核算问题。按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规定,上述租赁业务,应按资产账面价值将其转入“融资租赁资产”和“经营租赁资产”。对办理租赁业务中取得的收入,按规定计入当期租赁收入。而实际操作中,AMC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直接将当期租赁收入冲减了“待处置(抵债)资产”科目,不符合现行财务制度规定。对承租人违约延期付款的情况,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通过“应收账款(债权)”科目进行核算。对抵债资产处置中以分期收款方式出售的核算,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二是抵债资产超期限处置问题。按目前AMC内部的抵债资产管理办法,为加快抵债资产的处置,规定抵债资产(股权除外)应自取得之日起一年内处置完毕。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抵债资产都存在超期限处置问题,这固然有市场方面的原因,但财务部门缺乏必要的监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三是对一时无法入账的抵债资产的处置,AMC通常的做法是,将处置收入作为正常本息回收直接冲减“待处置贷款”或“购入贷款”。这种做法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不能真实地反映AMC不良资产的处置过程。

二、AMC抵债资产核算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从财务会计制度上看,由于财政部一直未出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会计制度》,只制定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仅靠单一的财务制度远远不能规范AMC不良资产处置的财务行为和会计核算要求。况且,2000年出台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主要是规范对政策性剥离的不良资产处置的财务行为,而目前AMC的业务已不局限于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业务,还包括了大量商业化不良资产的处置业务,情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财务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现有业务需要。这是造成目前四家AMC抵债资产核算管理不统一且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从抵债资产管理制度看,财政部也未针对AMC的实际情况,出台类似《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办法》(财金[2005]53号)的AMC抵债资产管理制度,AMC缺乏统一的抵债资产接收、管理、处置和核算的制度规范和监管标准。

(三)从AMC内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看,前述抵债资产核算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既有执行内部管理制度不力和管理不到位方面的原因,如抵债资产实地盘点制度不落实、未经审批擅自自用等。也有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方面的原因,如租赁和代位权确立后的会计核算处理问题等。

(四)从AMC的财务体制上看,由于AMC不存在利润(损益)核算的问题,财政部对AMC的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的考核,主要以“两率”(现金回收率和处置费用率)承包考核为核心。这种财务体制的安排,决定了某些财务核算失去了意义。比如抵债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等。

三、完善AMC抵债资产核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议财政部及时出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会计制度》,以规范AMC商业化转型后不良资产处置活动会计核算的需要。同时,应在AMC六年来不良资产处置财务会计核算实践的基础上,适时修订《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进一步规范AMC的财务行为。在具体业务的核算管理上,一是对抵债资产的入账价值问题,应按合理定价原则,经过严格的资产评估程序来确定抵债资产的价值,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合理定价来确定入账的“公允价值”。二是对因欠缺合法的手续或法律依据而无法入账的抵债资产,应设立“待转抵债资产”科目进行核算,以杜绝抵债资产滞留账外现象发生。三是对经诉讼由法院审理后认定代位权成立而取得对次债务人应收账款的情形,应设立“待处置应收账款”科目进行核算,以冲减原“待处置贷款”或“购入贷款”相应的债权。四是对抵债资产贬值或可能发生的损失,在会计期末应按重新评估认定的市场公允价值,计提“抵债资产减值准备”。五是对抵债资产分期付款出售或租赁经营中出现的违约延期支付的情形,应按权责发生制原则通过“待处置应收账款”科目进行核算和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