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和运作范文

时间:2024-03-27 18:03: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化管理和运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信息化管理和运作

篇1

在信息时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战略决策都有赖于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将企业内部的人员、工作等整合成为一种系统化的组织形式,充分发挥资源整合的战略作用,提高自身生产率,加强与外界的协同和合作,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增值。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现的是企业经营管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问题,这包含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战略性问题,信息化管理的战略框架研究的就是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战略性问题,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成熟度模型研究的则是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最大竞争优势的问题,二者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1 企业信息化管理概述

1)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研究意义。

企业信息化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的整个环节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内外部的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并建立与此相适应的组织模式,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决策水平以及经营效益。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管理的对象虽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管理模式却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企业的组织框架、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就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企业信息化的实现目标实际上与美国著名的信息资源管理学家、IRM理论奠基人霍顿提出的信息资源管理的“3E”目标――高效、实效和经济,是一致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主要应用信息技术,但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企业经营管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问题,它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一个信息平台,为企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2)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施过程。

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框架、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的改变,这实际上是企业内部组织与管理的变革过程,在此过程中,企业要有正确的变革导向,即为整个变革过程制定计划,通过变革导向和领导方式、全员参与等变革管理,实现员工工作绩效和企业整体工作效率的提高。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时,要通过不同的管理视角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企业相关业务的高效运作,这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人、财、物等生产要素,研发、生产、销售等产品全生命周期,决策、制度、技能、绩效等企业目标与组织的管理,企业入口、电子商务、Web服务等企业间协作。企业信息化管理在具体实施中包括信息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化实施运作过程管理三方面内容,其中,信息化实施运作过程管理又包括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指挥五方面内容,以促进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1]。

2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战略内容框架

1)信息化管理的战略框架。

信息化管理的战略框架能够对企业信息化工作涉及到问题给出参考框架,为信息化工作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信息化管理的战略框架主要包括战略性管理、需求管理、规划过程管理、实施过程管理、运行维护过程管理、业务运作管理和支持性管理等内容。其中,战略性管理是从战略一致性和信息化变革的高度来指导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战略视图;需求管理是从业务运作的需求出发,采用相应的管理机制获取和规范业务需求,对企业信息化业务需求进行总结和整理,从而对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制约业务效能提高的瓶颈环节进行分析;规划过程管理要完成对业务的战略规划,实施过程管理则要使信息技术能够满足企业的业务需求,信息维护过程管理则是要保持信息技术的优势,确保信息系统可靠运行;业务运作管理涉及到的主要是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支持性管理则是为企业信息化工作提供相应的标准。

2)基础部分与战略规划。

基础部分指的是企业信息化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了解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使企业管理者能够对信息化进行明确定位,更好地开展信息化工作,从而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战略规划主要涉及到企业业务战略规划、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信息资源战略规划以及战略一致性模型与战略一致性匹配方法等内容,通过有计划性地开展信息化工作,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蓝图,为后续信息化管理工作确立指导原则和控制框架。

3)管理控制与相关技术。

管理控制部分涉及到信息系统建设与运行维护、信息化成果评价等内容,信息系统建设与运行维护主要包括信息项目选择、信息化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集成方法和风险管理方法、信息系统实施、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增值,以及IT服务管理等内容;信息化成果评价主要包括信息主管设置、信息化项目岗位设置、信息化考核和评价办法,以及信息化工作进展评价体系等内容。企业信息化管理需要的最为关键的技术就是使能技术,这是为信息系统构建、运行、管理提供的支持性技术,主要包括集成平台技术、建模技术等,此外还涉及到数据库技术、操作系统技术等基础技术[2]。

3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成熟度模型

根据美国管理系统协会设计的企业集成成熟度模型,可以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成熟度模型设置为五个级别,即无管理、单机级管理、技术系统级管理、IT服务级管理和战略一致性管理。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战略一致性管理,该级别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最高级别,在此阶段,企业成功的建立了支持企业战略业务目标的企业级以及跨企业的信息化应用系统,使信息化战略规划与业务战略规划保持一致,业务与IT技术全面融合,借助有效的IT服务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的业务发展和信息系统的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成熟度模型能够为企业提升自身信息化管理水平提供方向上的指导[3]。

篇2

关键词:公路工程;试验检验;信息化;管理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F540.3文献标识码: A

公路试验检验的信息化管理其目的在于用计算机、网络以及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提高试验检测的项目化管理以及科学化项目决策的程度,信息化管理者要依据公路试验检测的信息化管理理论而不是个人经验,科学的进行公路管理试验检测各项职能工作。信息化管理的试验检测信息对公路工程质量具有指导性、监控性以及对工程质量进行总体评价和总结。

一、信息化在公路试验检测的作用

(一)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的发展,信息化管理在也应运而生,信息化管理尤其具有便捷性,这与传统管理无法比拟,信息化管理具有管理流程的固定性,流程也具有一体化、标准化和优化的特点。在公路试验检测中,传统人力检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往往施工单位为节约投资,导致公路试验检测数据缺乏准确性,但在在公路试验检测中引入信息化管理,既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也可以节约施工单位为检测的投入。信息化管理的实现,会使公路试验检测的流程发生深刻的变化。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公路试验检测的改革的不断深入,公路试验检测的方式正在向信息化管理转变。

(二)保证过程透明与公正

信息化管理可以保证公路试验检测的运作透明化,并可以有效地处理公路试验检测运作的不透明,人员操纵检测结果等问题,从而保证公路试验检测的结果真实性和准确性问题。公正性主要体现在检测结果的客观性。由于人为操作公路试验检测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往往会与实际结果存在一定偏差,而信息化管理具有固定的流程,能够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性与精确性。

(三)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由于施工单位建设的工地临时试验室,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和利害关系的考虑,往往不可避免的在试验检测的规范性、结果评价的严谨性、试验检测的目的性上产生偏差,由施工单位给出的检测数据真实性往往难以保证。由于施工单位检测报告将直接影响工程的竣工验收,在施工进度的压力下,施工单位试验室是否能够出具数据真实的报告更难以控制[1]。为了保证公路实验检测数据具有一定真实性,而且鉴于我国目前公路工程量不断扩大,信息化管理能够克服施工单位工作的专业化人员的欠缺和试验检测环境限制条件。

二、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试验检测中的发展

(一)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试验检测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客观、准确、及时的试验检测数据是工程实践的真实记录,是指导、控制和评定工程质量的科学依据[2]。为适应公路试验检测的现实需求,就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管理创新方面的建设。目前,我国公路试验检验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以集成芯片、智能模块为主导的信息化管理,并不断的在寻求发展和创新。公路试验检测人员的学历、业务素质也都在不断的提高和深化,为了充分发挥信息化设备的功能,必须以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思想为指导,建立一个综合的、专业化的、密的信息管理平台。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试验检测中的主要作用规范和系统化试验检测运作的流程,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公路试验检测的数据记录和数据统计的任务,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人为因素产生的误差和错误,可以减少工作人员大量的计算任务。在公路试验检测的信息化管理中,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公路试验检测任务计划进行设计,充分利用公路试验检测作业的特点,进行固定检测运作的任务计划安排,确保试验数据的及时性。当公路试验检测运作过程完成最原始的数据采集后,通过计算机对试验数据进行精确计算及图表分析,可最大程度的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数据失真。同时,我们可以设定固定的信息化管理的程序,试验检测运作允许误差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对数据的合理性作出正确的判断,确保试验数据的规范及合理。在撰写试验报告的过程中,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在预设好公路试验检测数据处理上可以非常便捷的完成,不仅具有规范性,而且大大减轻劳动者的工作强度,避免人为因素操作试验检测。利用计算机信息化对公路试验检测的数据处理,不仅可自动完成统计,而且具有快捷、准确及便于查询的优点。

(二)构建信息化管理网络共享机制

在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可以说施工单位试验检测的管理是很容易被忽视的环节。这个主要原因在于试验检测的数据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共享,而公路试验检测的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有限,根本不可能完全保证公路试验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公正性,这样就到这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中,往往存在公路试验检测的技术资料和公路实体质量有偏差的现象非常普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及普及,目前,我国完全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实现不同地区检测信息快捷准确的传递与共享。信息化管理要求公路试验检测需通过信息数据库连接实现数据自动传输和远程控制的功能,通过大量的数据对比及分析,科学的作出趋势预测,全方位的掌控公路工程质量。施工单位真正实现工程质量信息化管理,必须做到公路试验检测的公正高效、科学决策、求真务实。

(三) 构建检测信息化技术保障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公路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而作为检验工程质量的唯一有效手段—试验检测,其重要性不容忽视[3]。公路试验检测是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中一个具有较高技术要求。这种技术要求对公路试验检验具有指导性,需要去合理评估公路工程质量。第一,要加强公路试验检测信息化技术设备的完善,只有当公路试验检测的具有高科技技术设备,才能更好地实现公路检测的信息化。第二,公路检测工作人员要具备技术信息化,专业化公路检测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使用高科技设备的能力,需要不断提高公路检测业务人员的综合技术素质,不断扩大公路检测的技术队伍。第三,公路试验检测的信息化技术发展要贯穿于公路试验检测的运作整个过程,让信息化管理随着公路试验检测技术、程序、控制等环境而变化,而且,它还要求整个组织及其成员能不断学习信息化管理公路试验检测的知识。公路试验检测信息化发展的技术保障,要求公路检测的组织以及个人进行检测工作时要依靠技术手段,以技术创新为保障不断推动公路试验检测信息化的发展,但我国公路试验检测信息化的未来发展任重道远。

结语

公路试验检测是公路质量工程的生命线。公路试验检测要不断创新信息化管理作为试验检测的首要工作,广泛学习成功管理经验,不断探索新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和思路,努力提高管理试验检测信息化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确保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质量工程项目广泛应用,同时笔者提出了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网络共享机制以及试验检测技术保障,以对我国公路试验检测信息化管理与未来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永刚.高速公路试验检测的现状及管理建议[J].科技资讯,2010,(22).

篇3

【关键词】建设工程;信息化;项目管理;重要性

1 引言

建筑业是一种分工细致以及劳动力密集的行业。建筑行业由于其施工人数众多,分散性和移动性大,以及工序流程繁琐的特点,使得利用传统的建设工程管理模式变得更加困难。对于国内的建筑业,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数字化以及信息化的进程,此时特别是在大型的设计院以及发达城市的建筑行业中首先体会到信息化管理的优越性,计算机辅助制图等大大提高了建筑业的工作效率。随着工程量的逐步加大以及工程项目的增大,数量巨大的图纸以及相关数据资料等,在进行分类以及查询时变得越来越费时费事,由此,建筑业采用科学化信息化的管理成为必要。

2 国内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近几年,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也逐步发展起来,同时建筑行业中的信息化管理也越来越受政府以及诸多企业的重视,部分企业也逐步实现企业信息网络的建立,作为企业建设工程项目信息交流的平台。随着现代化项目管理的大力推进,在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却也出现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对于一些设计院来说具有完备的内部网络系统,以及相应的专业管理应用软件,但由于管理状况落后,不能充分利用,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其二,信息化管理并不能有效的落实到相关部门。主要表现在相关企业公司不能接受信息化所要求的对企业管理方式改进的要求。致使,信息化管理不能落到实处,而越来越多的管理机制以及管理的基础工作等阻碍着信息化管理的实施。

造成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举步维艰局面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筑行业的相关领导对信息化管理的片面认识。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必然需要一部分时间与经费购买相关的应用软件,而领导迟迟不作为。②企业内部以及在建设工程项目上没能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诸多企业虽然引进信息化管理技术,但在实际运转与操作时却依旧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③缺乏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和能力,没有养成信息化管理的习惯等。

3 加强国内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项目中各种信息的存储主要基于表格以及单据等纸质形式,而信息的加工以及整理则完全由手工来完成。总之,信息从它的产生以及过程中的整理和加工,都是以一种较为缓慢的形式进行的。然而,随着目前建设工程项目的规模逐步扩大化,施工技术的难度以及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各部门信息交流趋于频繁,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也越来越复杂,这时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解决。而竞争激烈的今天,为保证企业具有强有力的竞争力,则实现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成为必要。

4 加强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策略

为适应建设工程项目的发展,建设工程项目中信息化管理成为必要。笔者认为,企业公司加强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摒弃原有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依据信息化管理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企业的管理系统。由于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是在一定的行业以及在企业中运作起来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开发基于网络平台的多项目的管理系统以及规模较大的大型项目的管理系统,其首要任务就是解决企业原有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若企业想信息化管理体系在企业内部迅速构建,则就必须先改革企业传统的作业流程,改变企业原有的管理组织以及管理职能的分工,重新构建符合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其二,建立健全完善的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完善,其内容包括对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确定,项目管理组织设置以及项目管理流程等在内的细节内容。当然,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建立需要各个企业之间进行更多的信息交流,由此,在企业间信息的交换就要考虑企业与项目信息的整合以及其标准化。则完善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才能保证建设工程项目中信息化管理高效进行。

其三,对建设项目管理的标准化以及对项目管理组织文化的建立。随着信息化管理模式在企业中的实施,其企业中的组织文化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毕竟企业的组织文化将牵扯到企业项目管理的模式以及组织和运作模式等都是以价值观以及文法和法律为基础形成的,由此建立合适的现代项目管理的组织文化也是为信息化管理做基础。当然,在建设项目管理的建立过程中,若使企业信息化管理能得到快速的发展,其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化建立成为必要。

5 结束语

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企业间的激烈竞争,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信息资源的开发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切实有力的竞争力。就目前国内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状况来看,其企业中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以及计算机系统等的应用已经不再是企业发展的障碍,而是企业中的管理体制以及管理组织等。由此,企业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在分析当前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建立的现状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一套全面的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体系,在为提高建设项目管理质量以及效率的同时,也为企业在社会发展中增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郑亚文等.信息管理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01.

[2]党卫东.浅谈建设工程项目的范围管理[J].山西建筑,2008.

[3]钱建春等.建筑施工项目施工管理信息系统.施工技术,2004.

[4]程成.关于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施工技术,2007.

篇4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管理;企业;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222(2015)23-0302-02

前言

信息时代的发展促进了很多科技产业的飞跃发展,同时也给很多行业带来了便利。信息技术是一切网络信息的物质基础,可以超乎想象地完成信息处理工作,而企业管理工作也搭上网络信息化管理的快车,给很多繁杂的管理流程提出了解决方案。网络信息化管理已经大大降低了企业管理成本,并逐渐向个性化的管理服务拓新,贯穿到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现代企业管理已经离不开网络信息化,而对网络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和应用也正是新时代的需求。

1网络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

网络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就是将传统的管理流程利用信息化技术代替,并发挥信息化的优越性,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企业利用网络信息化管理主要从信息的传递与存储和信息分析方面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管理的快捷高效目的,对企业管理有重要意义:

(1)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网络信息化管理的本质是对数据信息的高效处理能力,所以,对于企业管理人员的日常信息数据处理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事,可以快速完成数据处理、分析并存储,真正起到便捷快速的效果;

(2)简化管理步骤,提高运作效率。企业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处理和传输,必然提高工作效率。而且系统上的流程设置可以把线下工作流程搬到线上来操作,极大地简化流转成本;

(3)促进企业管理规范化进程。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是基于很多管理理论和流程基础的,保证了系统规范性,企业在利用系统进行管理应用的时候也必然要按照系统的流程走,对促进企业管理规范化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很大程度减少了人员操作失误导致管理问题的情况发生。

2网络信息化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我国网络信息化建设起步较国外晚一些,其在企业中的应用水平也处于起步阶段。但是,从近几年的发展现状来看,信息化建设程度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并逐渐发挥着对企业管理的积极作用。相对于国外企业网络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我国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①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认知方面,企业有很大的提升,只是在改革实践方面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接受;②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应用需求不断提高,企业的发展速度对应的信息化水平要求不同,在需求提高的同时出现了一定的不协调现象;③技术层次不统一,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出现滞后与混乱,不同技术提供商之间存在不和谐的竞争关系;④企业对企业信息管理体系的投资不够,且投资方向存在缺陷,受传统企业管理和建设思想的影响,很多企业在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上偏向于硬件,而导致软硬件投资失衡。

3网络信息化管理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企业人员认识有误

对于一些刚接触网络信息化管理体系的企业来说,很可能存在对其理解有误区。可能会盲目的认为管理系统的强大功能,可以减轻一切管理问题,亦可能会认为并不能改善什么效果,总之这些认知都是正常的。主要是我国传统企业管理人员对系统的认识误区会影响企业网络信息化管理应用进程,然后在真正应用中出现不适用、不会用等问题,导致企业网络信息化管理建设失败。

3.2企业与管理系统融合不当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了解到企业网络信息化管理的便利性之后,想要自己也能快速进入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快车中,就会出现盲目采购管理软件的现象,况且目前的企业网络信息化管理软件市场又相对混乱,导致采购的软件并不能真正达到企业管理的需求。其实,针对一些正规的软件系统提供商来说,在进行软件设计的时候就应该跟企业进行需求分析,并提供个性化的软件系统,这样可以极大的解决沟通成本,也促进企业和购买的管理系统融合。

3.3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数据安全隐患

在现代开放的网络环境中,数据安全成为所有信息产品考虑的重中之重。如果企业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数据安全隐患没法得到排除,那对企业管理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如果企业在使用网络信息化管理软件过程中出现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等安全问题,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总之,在我国乃至全世界,网络数据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还需一定的时日,但目前仍然存留一定的安全隐患。

4网络信息化管理在企业应用中的对策建议

从前文对企业网络信息化管理体系的现状和应用问题研究,结合目前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市场环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在推进网络信息化管理在企业应用的进程,早日实现全部管理信息化。

4.1加强企业内部对网络信息化的认识培养

企业网络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并不是说完全摆脱传统的管理体系和流程,一定要在企业日常培训中注意正确的认识思想灌输。网络信息化管理体系的作用只是帮助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改进工作流程,提高信息处理速度,规范管理章程而已。企业的管理人员要起带头作用,积极学习网络信息化管理的知识,并给自己的员工树立正确的认知思想。消除全利好的思想,要鼓励企业员工对信息化管理知识的学习与使用,全员参与,每个部门都落实到位,尊重每一项流程的设置,并尽快适应信息化管理系统,做到标准、规范化使用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使之为企业工作服务,提高效率和效益。

4.2规范软件市场,加强供采沟通

虽然网络信息化管理体系对企业管理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就目前的软件市场情况来看,还处于一个变动调整时期,由于没有一个规范的运作模式,往往造成供采两方需求与服务不对等的状况。软件市场的混乱也不是一时存在的,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史,虽然有所改善,但问题依然存在,至今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没能真正起到制约作用,只能说价钱监督和规范执行力,使市场变得更好。其次就是企业在进行软件采购时,需要提供给软件提供商具体的需求文档,之间加强沟通,以促进软件和企业使用的真正融合,帮助企业管理网络信息化。

4.3加强网络信息化管理数据安全体系建设

数据安全问题是全世界网络体系面临的难题,在网络信息化管理企业应用中,数据安全又是关键,所以改善这一难题成为目前推进网络信息化管理应用的主要任务。由于网络信息化管理数据的安全隐患不能完全得到排除,所以目前只能通过加强数据安全体系建设的方法来防范。通常采用的数据安全防范措施有加密处理手段、自建服务器、局域网络加密等,企业在这方面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成本用于硬件设施的建设,同时培养网络技术人才,确保突发事件时进行紧急应对来尽可能的将风险降低到最小。

5结语

网络信息化管理的研究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在企业进行应用的时候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整体发展趋势良好。本文拟从网络信息化管理在企业中应用时企业人员认知错误、企业对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应用融合问题和数据安全问题出发,分析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提出了网络信息化管理在企业应用中的建议,以促进我国信息化管理的普及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顾玲.当前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顾玲[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4(10).

[2]蔡永鸿,刘莹.基于大数据的电商企业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商贸,2014(31).

篇5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目标是建立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设施并适应现代化发展。例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国家信息化办公室,明确制定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发展战略[1];国家大力投资于电力、通信线路,扩大电讯容量,加强对集成电路、计算机硬件设备、数字程控、远程通讯的投入等。同时,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增加效益。各种企业根据行业特色、具体运作状况,均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积极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据国家经贸委对2000年 IT 投入最大的100家重点企业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信息化建设的专门机构,80%以上的企业设立了主管信息化工作的副总裁或副总经理[2].

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来看,国家和企业对信息化的投资建设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也在发生变化,大致可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第1阶段,国家将信息化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战略,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外部网络,构建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信息化也得到了发展,但仅处于简单的使用计算机阶段。第3阶段,部分企业逐步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广阔发展前景,开始把信息化建设列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主动加大这一领域的投资力度。一方面政府积极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致力于政府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政府,构建电子政府。第 3 阶段,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导致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面临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逐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自主投资及经营力度,信息化服务作为新型产业也应运产生了,同时,也吸引了民间风险资金的进入。

2、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局限和不足

由于工程项目管理的生产经营特点,如工序复杂、动态性强、资料档案繁多、信息管理难度大等,建筑业应用信息化管理整合企业资源的整体水平较低,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与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有关法律相对滞后。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取决于相关合同法律框架的制订[3],只有制订一系列规则和标准,使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法律环境进一步优化,为企业信息化营造公平的交易平台,才能促使其步入良性的循环发展中。但是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缓慢,国内关于此类法律要么空白,要么简单,难以确保建筑业信息化运作的安全性、合法性。

(2)一方面,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促进作用认识不足;在技术、资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政府信息化程度不高,没能为企业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和对接方式;未发挥对企业信息化的推动作用。

(3)社会相关信息化服务机构不健全,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不论政府网站还是商业网站,大都以信息为主,缺少工具类网络软件,缺少信息互动;以企业管理诊断和重组为特长的咨询机构太少,软件市场的无序竞争问题也亟待解决。

(4)建筑企业未能充分利用 Internet 带来的便利,实现网上材料采购、招标,项目管理、信息交换、信息等,电子商务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5)以应用单机版软件为主,单机操作,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和即时传递,效率较低。据有关资料,美国的 PC 机的深度使用率为 38%,而中国只有 6%[4].

(6)具备较深厚的计算机知识、熟悉本单位业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和有力推动者。但长期以来,对计算机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培训相互脱钩,分开进行,缺乏对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培训,人才过于单一化。

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滞后于其他行业,因此,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发展策略,主要应该是根据自身财力、技术、发展战略、市场核心竞争力等,研究介入信息化建设的时机、投资的力度、建设信息化的模式等。

3、政府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我国信息化建设经过 20 年的发展历程,政府作为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倡导者、促进者及使用受益者,利用政策指导了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共享,投资建设公共设施基础,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大力发展电子政府等。

(1)尊重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各条渠道调动和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信息化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性。发展电子政府工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带动政府部门的政务管理和运行,把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去。一切以企业为中心,通过市场运作,循序渐进地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以此带动全社会信息化建设。

(2)政府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立法保障。一方面,在信息化建设初期政府致力于建立高速信息公路,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银行、税收等金融管理体制、政府财政管理体制等的联网信息化建设。政府主要通过政策法律保障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激励企业投资信息化,从而促进信息化的提高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政府的管理体制、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转变,推进政府职能向宏观调控、社会服务、公共管理和市场监督的要求转变,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

(3)引导民间资金的投入,扩大第三方(如信息化建设服务商)的投资力量。由于信息产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对民间资金具有不可抵挡的诱惑力。我国信息化建设应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将一些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交给第三方来做,引入民间资金,发展信息产业。因此,国家应当出台相关的风险投资管理规定,开放民间资金市场,引导民间资金进入风险投资市场,增加对信息产业的总体投入。如通过税收、财政等政策、通过维持低廉资费扩大需求等手段,对信息产业单位给与一定的支持,政策性降低风险投资的风险,增加信息公司的收益。

4、建筑企业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实现信息化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建筑企业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而加大这一方面产品的应用工作。信息化建设一定要从企业的本身条件出发,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来推进。企业也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带来高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高风险。即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企业生产率、扩大收益的同时,若投资不善也可能使其陷入投资困境。为此,建筑企业必须准确理解和应用信息化管理,对信息化管理进行评价,制定并实施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对建筑企业而言,一个准备充分的、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战略应包括:

(1)企业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准确定位。尽管在企业制度、管理模式、发展阶段、经营规模等方面具有共性的企业,可以相互借鉴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但是,任何企业信息化模式(即使是非常成功的)都是不能完全照抄照搬的。因为,每个企业所面对的问题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在投资建设信息化之前,企业决策层首先应当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自我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阶段和深度,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很好地服务于企业未来经营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

(2)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由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因此,企业首先应制定总体目标,同时,根据企业本身的经营方式、产品特点、管理流程来规划信息化发展的阶段目标。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有:加强企业各层人员之间、企业与各合作单位之间的沟通;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和优化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等。只有逐次实现阶段目标才能不断推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如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等;加快信息流通,实现内部资源共享;连接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充分利用企业网和互联网,建立网上营销系统,积极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实现公司经营信息化,实现经营信息系统辅助决策智能化,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利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调整企业管理与组织模式,使之与信息化系统相配套的,逐步实现企业各项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等。

(3)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时机及投资力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启动涉及到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流程的新建、重组与再造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关系到人员的工作方式、思想观念等。因此,启动时机和投资力度的选择便变得至关重要,企业应全面、客观地分析国家对信息化建设和企业自身对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蓄积动力、克服阻力,积极地、有计划地准备信息化实施所需的条件,并由此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投资额。

(4)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评价。信息化建设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过程,所以必须定期对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业务进行评价,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与过剩,及时调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实现优化企业的价值链,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的目标。

5、结束语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技术应用方面,如单机操作文档处理、数据计算,未能对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进行整体化管理控制。建筑业在继续加大对信息化的投资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建设和应用的策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借助第三方信息公司的力量,深入开发信息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等,实现建筑企业的信息化。

参考文献:

[1] 金达仁。我国企业信息化渐入佳境[OL].人民网,2003-05-14.

[2] 安筱鹏,王厚芹。中国企业信息化回顾与展望[N].中国计算机报,2003-02-26.

篇6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内容;管理意义及作用;管理策略

如今,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全球经济趋向集成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已日益普及,摒弃滞后的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管理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而信息化管理,将对企业管理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内容

企业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通过各种信息系统开发整合信息资源,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其有效融合,来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为科学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合理配置有限资源,以使企业适应市场的竞争环境,得到持续发展,寻求最大的经济效益。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管理。1.生产经营信息管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现生产经营过程全生命周期监管。通过数据采集,管理人员可随时监控进度、程序、质量效率、库存物资等生产经营环节,达到对其进行动态管理功能。协助管理者制定与实施生产经营策略、生产经营计划,运营质量分析、过程控制等工作。2.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是利用企业全部人、财、物、供、产、销等资源全面整合,含盖项目管理、资产管理、客户管理和采购供应管理、日常管理等工作,通过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企业内部实现信息共享,财务业务一体化得到有效管控,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管理的平台。3.办公信息化管理。办公信息化管理(OA)是企业通过网络化的管理方式,集成了企业内部各类管理人员日常事务处理、资源分配等工作提供支持,实现不同部门的协同工作,使办公活动流程化、自动化、制度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蓬勃发展。信息化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日益加深,事关企业生存与发展,意义重大。通过信息化管理,能使企业提升管理水平、降本增效,提高决策科学性、降低企业风险,改善经营管理结构等方面得到了更大突破,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深度融合创新管理提供必要的手段。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1.改善企业内控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企业的内控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控管理的效果决定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不断完善内控管理体系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实施信息化管理,能确保企业生产数据来源的真实性,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绩效考核指标依据的合理性,同时促进企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控的能力,为企业资源统筹、数据分析提供保障。企业管理和信息化管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缺一不可。2.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如今的信息资源日益成为了一种生产要素,企业如何利用好内、外部信息数据进行科学分类分析,规避经营风险。一方面要依靠管理者的经验和才干,另一方面就是为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管理者依据信息系统数据,能够分析了解企业自身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风险,便于企业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并加以处理。通过向市场提供有需求的产品和针对性的服务,以便使企业在激烈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3.有利于优化经营结构,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创效能力。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将取代繁琐重复的人工操作,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有效降低各种经营成本,快速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全方位实时监控服务全过程,不仅能提高员工的执行力,而且能及时发现并纠正服务过程中不规范行为,以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的青睐与支持,从而提高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1.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当今市场经济结构不断深化,促使企业的管理和创新的深度融合,加快向创新管理的方式转变,成为了企业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摒弃墨守陈规的传统管理模式,优化业务流程,实行科学化管理,就要依靠信息化。信息化的管理不仅是企业解决管理问题的措施,而且是管理创新的手段。如果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中失去了有利地位,忽视信息化管理的起到的重要作用,势必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信息资源已成为现代化企业的战略资源、无形资产,企业信息化管理已成为推进企业全面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2.解决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信息化管理可以覆盖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销售、安全等各个环节,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解决经营过程中难以监控、工作效率低下、组织机构冗余等问题。同时,信息化管理可促进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共享,快速打通沟通屏障,提高企业部门间的沟通协作能力,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管理,来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降低管理成本。通过集成化的数据分析,实现精细化管理、精准化营销,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支撑作用,达到在市场中快速应变的目的,为企业经营提供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和手段。3.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手段。企业信息化管理是把企业的人、财、物、供、产、销等优势资源全面整合,将企业运营管理多维度的有效集成,增强企业运作效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深度挖掘、分析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价值,以提高企业的决策力和核心竞争力,便于实现精细化管理、精准化营销,提升企业管理和运营能力的作用,达到对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上的创新,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必要手段。以管理创新为途径,向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思想创新多方面延伸,由单项向综合、个人向群体发展,从而推动企业提升效能的全面创新。可见信息化管理对企业创新发展起到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

三、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已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从外部,企业希望有更大更广阔的市场,有更快速的市场响应能力,而在内部则需提升管理水平,降本增效。因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覆盖了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所以要利用好这把“利刃”,加速企业转型升级进程。具体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保持重视程度,持续深化应用。进一步转变思想认识和观念,从战略高度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深化应用需要领导的主持与参与,更需要企业内部不断提高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采用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方法,以业务需求为主导,规范数据的标准化,持续优化信息化的深入应用,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助力加油。2.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组织落实。企业信息化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方面,与企业战略发展和重大决策紧密相联。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着力推进管理体制创新,服务于企业战略发展。明确部门职责,认真贯彻落实责任制,夯实信息化管理基础,完善绩效监督,确保绩效过程控制,以便有效地控制、管理、开发各种信息资源,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使各项工作有序、可控制地开展。坚持统一部署、分层管理、优化配置、分工负责,强化组织落实,逐渐推行新举措,为经营管理提供保障。3.完善信息基础建设,确保信息安全。企业信息安全中涉及物理、网络、数据、信息内容、信息基础设施等多层次多方面因素,坚持“网络安全是基础,系统安全是关键,信息安全是核心,制度安全是保障”的原则。切实做好信息基础建设及维护、网络安全管理、企业内控管理、增加规范意识,强化数字加密、防入侵检测、身份识别、数据备份、定期检测、应急演练、防火墙、防病毒软件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以确保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 结语综上所述,简而言之。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应用空前广泛,前所未有,为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也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意义深远,作用显著。我们要抓住现代信息化技术高度发展的机遇,顺势而为,借势发力,有效利用,发挥信息技术独特的作用,推动企业信息化管理进程不断发展深入。

参考文献

[1]左美云.企业信息管理[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2]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领导小组.企业采购管理辅导手册[M].北京教育出版社,2012.

篇7

(一)信息化的介绍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优化和重构业务流程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这涉及创新企业的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流程,重组管理团队和创新管理手段。

(二)信息化要素

第一,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其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仅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手段。

第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是发展的,它随着管理理念、实现手段等因素的发展而发展。

第三,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集成技术。企业建设信息化的关键在于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即实现将关键的准确的数据及时地传输到相应的决策人手中,为企业的运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第四,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企业领导和员工理念的信息化;企业决策、组织管理信息化;企业经营手段信息化;设计、加工应用信息化。

(三)信息化整合

传统认为企业信息化程度划分为四个阶段:基础应用阶段、关键应用阶段、扩展整合及优化升级阶段、战略应用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具体特征和判断标准。

先看第一个基础应用。在此阶段,企业主要进行的信息化应用内容有基础的协同OA、简单会计核算、企业网站、简单薪资核算和简单的员工考核等。

第二个是关键应用阶段。这一阶段企业的信息化应用主要有全面会计核算、基本成本和资金管理、企业核心业务系统(采购、生产、营销、库存等)和人力资源管理等。

第三个扩展整合及优化升级应用阶段,信息化应用解决了关键应用阶段信息系统未集成的问题,主要应用内包含了全程供应链应用、CRM、PLM、电子商务等集成的ERP应用。

最后是战略应用阶段,这是中国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最高阶段。处于此阶段的企业经历了较为长期的信息化应用之后,其信息化应用将通过商务智能、全面的绩效管理和随需而变的架构及机制等应用来全面体现其效益。

二、企业信息化应用

(一)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管理属于模糊性的概念,其重要性不容置疑。在信息化时代,如何管理才能真正地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是企业每一个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必须面临的问题。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主要为人为管理,人为管理不仅效率不高,而且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有效地改善人为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简化人为管理的操作程序,同时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使企业由人为管理转向信息化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应用

天津滨海快速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从公司成立之初,就把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公司管理工作的重点,不断优化完善各业务板块,进一步辅助提升其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目前,企业实现的信息化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内部OA智能办公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业务部门内部管理信息化模式。它形成了具有公司特色的综合信息管理门户,系统采用B/S架构,系统分为前台和后台管理模式。

其中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已经实现了对企业员工的人事信息、组织架构、考勤管理、绩效管理模块等的实际应用。实现了电子化登记、查询,达到了信息共享。安全管理系统是轨道交通行业的重中之重,此系统结合安全绩效、应急管理、隐患排查、风险管理、劳保管理等模块,把安全监察、检察和技术整合在一起,形成容易查找各种信息、报表分析,辅助公司的安全管理的模式。今后的方向是把这些单个的系统整合到一起,统一运筹、管理,形成集中的信息化管理网络,这也是今后要探索的方向。

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使企业高管就算足不出户也可以快速查阅公司的各项信息。企业信息化管理采用大量有益的信息技术大大地改进了企业的资金、信息、物资、人员的统一管理。通过建立一个信息交流平台,解决了一些由于地域问题所造成的技术难题,在互相交流的同时也学习和进步并解决这些难题。与此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为技术交流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不同层次的交流,更大力度地带动了整体的发展水平。

三、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对策分析

(一)不断加强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建设

由于未来企业管理信息化必然走向战略管理层面,因此发展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就十分关键,对此首先要革新顶层设计理念,使之符合战略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企业的运营必须建立在战略基础上,只有关注战略,才能够更好地落实方法和工具。然后要关注战略以及支撑战略的相关业务,让信息化管理部门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的业务,这样才能够为企业业务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传统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管理模式主要致力于提升企业业务的操作效率,而战略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在于战略、目标以及绩效和决策等,其本质是为了提升企业的战略执行力,提升企业的效益。企业想要具体地落实以及执行这些战略就需要利用“以业务为驱动,以流程为导向”的这种方式实现信息化管理。只有将企业业务部门所涉及的业务管理内容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指标、目标以及决策等相关内容进行紧密结合才能够真正发挥业务系统的协同效用。只有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能够紧密地结合企业的整体战略,并且保障和落实战略能够被纳入管理信息化的系统之中,才能够更好地提升企业的管理信息化的水平。

(二)进一步促进企业信息化的整合应用

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整合应用,就需要结合企业的整体业务模式,构建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这个一体化的管理系统要涉及到流程、战略、组织以及预算、计划和全面绩效管理等诸多内容。企业一方面在推进战略管理的同时,还需要对组织、流程以及计划和全面预算等管理工作进行强化,并将这些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从而使之能够更好地应用在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之中。当前企业管理信息化进行整合可以借助ERP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将战略管理、组织管理、计划管理以及全面绩效管理整合到一起,并梳理企业的整合业务流程,从而有效地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整合水平。

四、结语

篇8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现代企业;管理创新

在企业生产、销售、以及经营决策等各个方面,已经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企业业务流程中的所有环节中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企业管理思想、以及管理模式、方法、手段的发展,同时也改善了企业内部的组织和操作机制。

一、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一)企业信息化的概念。企业信息化指的是将现代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机制中的每一个环节中,从而提高企业信息之间的传递速度和效率,使企业及时有效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并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企业信息化可以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改善企业管理氛围,有利于企业管理机制的开展,从而确保企业良好运营。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表现。信息化建设是通过计算机系统来处理和完成数据分类、资料存储、信息计算等相关工作,企业员工只需进行原始的计算机系统的记录、输入、输出,大幅降低了其劳动量;企业的内部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系统可以快速、精准、明确、及时、有效的进行信息化管理,大幅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使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办理的速度,以及信息处理工作更加快捷、方便,同时,企业的运转和经营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信息化建设,规范了数据的相关来源,以及存在格式等,使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化,大幅提高了企业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实现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即是管理创新

企业的信息化指的是在企业的相关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各项业务流程的管理,这即是企业信息化管理与非信息化的管理之间的不同之处。信息化管理模式是在现行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变革、创新、和改进,它使企业生产的流程更加规范、公正、透明。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之前,应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管理模式、绩效考评、运行流程、组织结构等各个方面。发达国家是在工业化进程完成后,开始的信息化管理,而中国企业则是在工业化发展还未结束的情况下,就开始了信息化管理,所以,我国企业不仅现代化的信息基础不足,而且在管理流程上也没用规范的数据,有的甚至对管理流程这个概念并未有多少认识,因此,导致许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盲目管理的模式,所以说管理模式问题是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三、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互助推进

在工业生产,以及企业结构中,其技术生产力是否先进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程度,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实际管理中,以及实践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管理控制企业流程,以及经营管理方式,需进一步开发与利用企业资源,有效整合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分散数据,使管理信息实现共享、分流、交互,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信息化建设是通过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技术对企业的运行机制,以及企业管理模式进行重组、改革、以及再造,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通过信息化技术来使企业管理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进程,同时也创新了一个先进管理思想,有效的引导着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健康的发展,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才能引进现代化的经营理念,也就是通过先进的技术来改造传统的系统,带来全新的生产方式、运行模式。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来提升企业技术的发展水平、加工效率,进而带动创新型技术与研发型设计的完美融合。信息化是企业管理创新、发展的源动力,在企业信息化的时间探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让我们认识到信息化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而是一种观念、理念上的问题。很多人们在研究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只侧重于信息技术自身,却对信息化的管理流程和模式没有提起重视。要想建设出专业化、系统化的管理机制,需与企业经营的具体战略措施相结合。在企业管理创新中,企业信息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可以实现企业科学化管理,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可靠的信息依据,从而使抉择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降到最小;另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管理的结构和业务流程的合理性与公正性,将企业资源,以及生产要素有效的整合在一起,促进了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快速发展。

四、评价企业信息化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创新

(一)企业信息化与新型经营理念相结合。其优势主要表现是:企业实现信息化拓宽了企业的发展空间,并具备了在线公司的强大功能。有效结合新型经营理念和企业信息化,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改变经营理念,从而大幅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盈利条件和机会。传统企业在网络条件以及新的经营模式下,可实现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为我国传统企业改造提供了有利的参考依据。

(二)企业信息化与新型经营理念相结合。其局限性表现在: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水平: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管理者不仅要熟悉市场的运作、管理,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还要对消费者心理,获取顾客信息的途径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创新出企业新的经营管理理念。松散型组织内的各公司资源很难实现共享。通过信息技术可以组织松散型企业,但因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我国现在还很难开展松散型公司运作方式,其制约因素包括:公司资质、信息交流、整体社会人文环境、信誉保证等。

五、结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应不断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同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国情,发展企业信息化技术,从而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陈念,雷玲.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创新[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9,02.

篇9

【关键词】现代化;企业管理;信息化;科学化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采取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质量。不过,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着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要对于当前企业管理信息化所存在的各类问题,比如建设资金不足等,提出解决办法,树立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加大信息化的建设力度,提高管理水平,进而助力企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1现代企业推行管理信息化模式的必要性

从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来说,加大信息化建设存在着必要性。信息化建设和企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在大型企业的管理方面,信息化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管理效率。现阶段,我国经济转型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更新,使得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展的需要,并且无法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为此,加快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现代化进程中的融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其需要企业不断地加大信息化的建设力度,积极完善管理信息化模式,进而为新时期企业的发展提供方向性的指导。

2现代企业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2.1认识上的缺失

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际发展来看,由于企业缺少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的意识,以至于在管理的实践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依旧依靠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未能充分地利用数据信息,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不高。在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方面过于草率,没有结合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际需要,以至于财务管理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等方面的构建缺乏实用性,使得管理水平得不到明显的提高,且信息化技术的效率得不到有效的发挥,进而造成了大量的资源以及资金的浪费。

2.2适应信息化变革的能力不强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实行管理信息化,需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在此过程中,应当进行管理模式的优化和调整,进而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环境的变化。然而,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由于其成本意识过于简单,在企业发展方面缺乏长远目光,以至于其适应信息化变革的能力明显不足。并且,根据以往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缺乏专业性人才的配合是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除此之外,因为过于依赖管理信息系统,进而忽略了部门之间的沟通,也会导致管理信息化系统效率的发挥受到限制。

2.3企业文化环境的适应性问题

在实行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使其能够与信息化相互融合。如果企业的业务链中断,管理和文化将会直接影响到信息化的发展,并且会降低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而推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构建企业业务流程,需要各个部门的参与。若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力,则会影响到信息化管理的实施。在当前的企业管理信息化中,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内部管理工作的实施[1]。

3现代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3.1梳理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

现代化企业的发展,需要转变其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是新时期企业管理效率提升的必然选择。在具体的构建过程中,要注重梳理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一般来说,明确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管理信息体系构建所需要的生产要素是首要任务;其次,要明晰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运转流程;第三,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管理目标;最后,要明确体系中的控制主体。如此一来,借鉴成功的建设经验,按照功能的差异,将信息化管理体系划分为多个层次。将IT组织架构作为系统的基础支持层,用于业务资源和管理信息化的IT技术维护。体系的第二层为系统运作层,其主要功能是管控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更新,同时掌控IT技术的运行。企业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应该结合管理的实际问题,实施应变管理。及时地引进新技术,更新管理信息化系统。体系的最后一层为战略指导层,主要的工作内容为辅助企业的管理者制定完善的IT发展战略,并且结合行业形势的变化,完善和优化运用的IT政策和标准,推动企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3.2强化权责管理和权限管理

从现代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践来说,进行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时,经常存在着权限管理问题,如管理浮于表面、权限不明确等。对于上述问题,在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过程中,要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流程转化为文件形式,同时进行相关内容的整合,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工作内容,进而保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负责人员的权责能够得以全面落实,使企业内部的沟通渠道更加畅通,从而最终提高沟通的效率。对于现代化企业来说,要不断地提升信息化管理体系的科学性以及规范性,保证各个部门的人员能够尽职尽责,进而推动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

3.3转变观念,强化基础管理与投入

(1)要增强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意识。从管理信息化实施的目的来说,需要通过借助计算机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效率。因此,为推动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企业的管理者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迫切性。从建设的角度来说,需要投入网络和计算机等软硬件。(2)企业管理信息化需要人力资源和技术管理等部门的相互配合。为保证建设工作的有效落实,企业领导层以及决策层的相关人员要注重自身信息化的培养以及学习,全面认识以及把握好信息化建设,积极地参与项目建设,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不断地强化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并发挥其作用,助力于企业信息化的建设[2]。(3)合理运用建设资金。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而言,资金短缺是企业面临的重点问题。在具体的建设时,不可以盲目地追求系统功能的全面性以及技术的高端性,要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及资金现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很多企业规模小,且资金少,抗风险能力不强,而为了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就必须要注重信息化建设,合理地运用有限的资金。采取滚动开发的投资方法,提高建设的投资回报率,减少资金的流动周期。除此之外,要坚持好用、够用、实用的基本原则,借助社会信息科技资源,强化硬件建设以及增加软件投入。(4)要强化基础管理。管理信息化的实施,能够为企业管理以及经营构建功能强大的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增加经济效益。所以企业要强化基础管理,推动管理朝着信息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3.4加强人才与文化的建设

推行管理信息化,要注重动态管理,不断地进行完善以及维护,并且要加大对信息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采用交流机制以及激励竞争机制等,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引进信息管理人才,提高人才管理水平。除此之外,要注重企业信息文化的构建,做好信息知识的宣传以及普及工作,增强员工的管理信息化意识,减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阻力,助力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3]。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问题,要做到细致分析,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进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具体的实践当中,要梳理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强化权责管理和权限管理;转变观念,强化基础管理和投入;加强人才和文化的建设,由此来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为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刘波,任鑫.基于改进的WBS-RBS与FHAP方法的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关键风险识别[J].中国煤炭,2015,41(06):30~37.

篇10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即 electronic-Human Resource,中文叫做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又称为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是信息化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结合的产物。实现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需要以计算机和管理软件的支持,通过集中式的信息库自动处理信息,员工参与服务,外联服务共享,使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电子化,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进员工服务模式的目的的过程。随着信息化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普及,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作为信息化与企业管理理论结合的产物被视为是 21 世纪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受到企业的欢迎和追捧。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为企业提供各种同 IT 技术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比如通过打卡、指纹识别的方式实现考勤,通过系统信息自动筛选的方式帮助 HR 进行人才的甄别和选用。另外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平台的方式实现远程的培训等等,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国内外学者对其有着不同的定义:Kovach 和 Lathe (1999 )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人力资源进行信息化改革的过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通过信息的采集形成数据库,可以进行实时的更新,也可以对数据永久保存,当人们需要提取数据时,只需要输入关键字。美劳伦斯.克雷曼(1999)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定义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管理机构提供跨越区域的、全面的记录,拥有强大的储存、分析信息的能力。

国内学者储征(2003)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定义为是一种结合了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信息平台。让认为将这一平台应用到企业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去,帮助各个职能部门处理相对复杂的工作,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的目的。

综合上述学者对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概念的观点,本文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界定为利用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并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将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进行标准化、流程化、系统化的管理系统。

1.2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到企业日常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当中,可以帮助重新梳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并形成管理的固定秩序,无纸化办公节能环保,同时也减少了耗材的使用,节约了一部分成本。企业之所以推崇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是因为它确实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管理成本。在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为了保证效率,一项工作可能需要 2-3 个人,以档案管理为例,紧靠一个人是绝对忙不过来的。但是应用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之后,只需要一个人和一台电脑就可以轻松完成工作。节约了人力就意味着节约了劳动力开支,节约了管理的成本。第二,可以帮助人力资源管理负责人减轻工作负担,同时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步骤,另外对于员工来说,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存在也为他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比如考勤,以往需要员工签字,但是有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员工只需一刷考勤 IC卡就可以轻松完成出勤报告,十分方便。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存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员工的自助管理模式。

1.3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相比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

1.3.1 成本降低效率提升的优势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相较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在效率上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不需要手工统计和查询,计算机可以帮助人完成这些相对繁琐复杂的工作,简化了工作步骤,缩短了工作时间。其次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功能十分强大,克服了人脑的局限性,也克服了传统管理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大大的提高了办公效率。

在成本优势上的表现主要是节省了一部分人力成本,同时减少了纸、笔、胶水、印泥等办公用品的消耗,还包括一些不可见的隐性成本。这是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低成本优势的体现。

1.3.2 规范标准化优势

系统管理流程与一般的管理流程不同,系统管理的流程是固定的,是不可更改的。比如传统人工记录考勤,会存在错记或漏记的现象,在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再比如考勤结果生成,要经过人力资源部门主管的签字才能生效。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这个步骤很肯可能被忽略,但是在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会设有这个步骤,即人力资源部门主管不授权,考勤报告就无法生成。系统化的运作让一切操作都必须符合标准,否则无法进行下一步操作。这是对操作人员行为的一种规范和敦促,这样一来就不会因为忽视一个环节或出现一个小失误而降低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

1.3.3 规范标准化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