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交流范文
时间:2023-04-12 05:25: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亲子交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家长写亲子交流写作思路:整体把控与孩子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再就是以后要注意的问题,分析自身情况结合孩子在以后的发展如何去做给出一个很好地的判断。
亲子沟通中,父母经常要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这种批评教育是父母对子女的深切关爱,又是父母应该履行的职责、义务。但父母在对孩子行使批评教育时,要达成良好的沟通,以准确地传达出你的意思和意愿。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尊敬的苗老师、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下午好!
我是王亚蕾的妈妈。首先要感谢学校和老师为我们家长提供了一个在培养孩子方面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探讨的平台,也给了我这次跟在座的各位家长朋友共同交流的难得的机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孩子是每一位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说起子女教育,我真的很惭愧。因为工作早出晚归,如果没有特殊事情,我只有早晨7:30之前,晚上6:00以后才能和孩子一起,去掉睡觉的时间,我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精力并不多,甚至一年级以来早晨送孩子上学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的几次。孩子一天天的长大,我也是一天天的摸索,很多事情都是刚开头,只能说是把我的一些粗浅的体会拿出来跟各位家长一起分享,请大家把把关,提提建议下面我谈谈孩子习惯养成、性格培养等方面的做法。
第一方面,关于习惯养成。
良好的习惯是人生路上的基石。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进入学校教育,正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那么,作为一年级的家长,我们应该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方面做哪些事情呢?我的体会是:
首先要立规矩。如生活习惯的培养:早睡早起,学会自己整理书包,准备好明天要交的作业和学习用品,养成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的卫生习惯。再就是学习习惯的培养按时上放学,不迟到,不早退,有特殊原因要向老师请假;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这些习惯都是最基本的常规习惯,可以说是小学低年级的一日常规。但是对于一个自控力差、纪律约束力不强、好动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坚持下来并不容易。所以家长得跟上。
二是要跟上,要监督好。不立规矩,难以成方圆。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但是要求有了,重在落实。及时的监督,及时地对不当的行为进行纠正,恰当地给予引导和持之以恒的坚持是最重要的。坚持经常才会习以为常。
三是要重视方法。如何让孩子不要认为这些规矩不是枷锁,而能愉快地接受这些习惯呢?说实话,刚开始我也是免不了唠叨。比如说,该起床了,我就喊:“亚蕾,该起床了,现在6:40了!”“还不快起来,都6:50了,快迟到了!”等等。孩子睡眼惺忪地、不情不愿地起床,看着都着急。慢慢地,自己也有点厌烦这种方式了。接着,我又用了第二种方法:头天晚上,我告诉亚蕾:“明天,妈妈6:30就喊你一次!不会喊第二次了,如果你不起来,爸爸妈妈该上班就上班,你就在家睡大觉吧!”她也信誓旦旦:一定能起来。没想到,第二天一喊,扑棱一下就起来了,一点不耽误工夫。有时候也用激将法:“亚蕾,咱们打赌,明天你肯定起不来!也许是孩子天生的争强好胜,一般打赌她都不会输的,第二天一早,可能没喊,她自己就起来了。可是,用这种激将法、威胁法、唠叨法也不是长久之法。于是,我就根据有些学校的一些考核标准设计了一个打分表百分制,像起床了、上课了、做作业了,上放学了,都各占一定分值,每天打分,但是执行了一段时间,觉得仅仅是枯燥的分数,孩子积极性也不高。所以就有了现在正用的办法,其实也受学校里的星级评价的启发,这就是积分制代币法。每一项都有分数,只要某一项做到了就有相应的分值,各项分数相加,一周累计起来,根据分数多少,周末就有小礼品、小奖励。这个方法目前为止,亚蕾还挺喜欢,积极性也很高。
最后就是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示范作用,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孩子学习的时候,我一般都陪在孩子身旁,她写作业,我看看她的其他课程,看看今天学了什么;然后一起读书,背书。学英语,我们一起跟着练,然后她像小老师一样检查我唱儿歌唱得怎么样,都在快乐的氛围里把作业完成。其实也想给她传递一种信息,妈妈也爱学习,学习也是很有意思的。
第二方面是性格的培养。
现在的经验告诉我们: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因为工作的机会,我经常接触到一些优秀的孩子、优秀的家长,有时也会产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要是我的孩子这么优秀就好了!”可是,通过跟学生、学生家长接触我都会发现,几乎每一位优秀的孩子都有良好的家教,他们的家庭并不见得多么尊贵、多么富裕,但是他们的父母在言传身教中都会给他们传达着某种正面的信息,或者是对知识的渴求,或者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或者是友善、包容的处世情怀,或者是愈挫愈勇的魄力,这些都对孩子的人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在教育子女的时候,最重要的还是给孩子一个好的性格。给孩子的最好的人生礼物是好的性格。一个人的成功,有时并不是因为能力有多强,而是由于性格的优势;一个人的失败,往往并不是因为能力有多差,而是由于性格的缺陷。那些掌握自己命运的人往往是那些具有优势性格的人。
在我准备这个发言材料之前,我对女儿说:“亚蕾在学校里表现很好,苗老师让我说亚蕾在家的表现,你说怎么写呢?”“那有什么难的,你就把我的优点写写,缺点写写,就行了!”“那你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优点就是……,缺点就是……”现在亚蕾的性格我还是很欣赏的:比如说活泼、大方,会分享、会帮助别人,能很快地适应一个新环境,能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成为朋友。这些都是我所希望的。当然,孩子也有很多缺点,比如说任性、好胜、虚荣爱表现、吃软不吃硬等等。在教育的过程中,我能做的就是:倾听、赞赏、纠正、指引。下面,我举几个事例说说:
学会分享。这是在孩子婴儿时期,我们家长就教育孩子的:“对,宝贝真棒,不护食,懂得谦让!”上了幼儿园,女儿回来说:“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如在家里拿出自己喜欢的玩具给小客人一起玩,拿出自己喜欢的食物跟长辈、客人一起吃,这就是分享。现在长大了,就可以教会她把自己喜欢的书给别的小朋友看,把自己穿小的衣服送给别小弟弟小妹妹。上周带王亚蕾去超市买了一套彩色的心形卡纸,买的时候本来想用来记作业的,后来看着好看就决定用来作为制作照片墙的原材料,王亚蕾回来以后爱不释手,一会拿着一沓黄色卡纸给我说:“妈妈,我想把这些黄色的卡纸送给我的好朋友,好不好?”我说:“可以呀,那你得告诉我为什么要送给她们。”“因为她们有时也送给我东西呀,上美术课我的图画本用完了,还是谁谁送的呢!”听了女儿的话,我很高兴,因为她懂得感恩,知道分享,这些是我所希望的。
帮助别人。有一次亚蕾回到家给我说:“妈妈,你知道我们班谁谁谁吗?”我当然不知道,不认识。就问:“怎么了?”“今天他可惨了,下课时被别人不小心推了一下碰到柱子上了,起了一个大包。”一脸很同情的样子。“那你看见了?”“对呀,我和几个好朋友在旁边玩了,我还帮他擦眼泪了呢!”我一听,那很好:“对,你做得对,给他擦擦眼泪,告诉他别哭了,以后小心点。”“嗯,我还告诉梁老师了,梁老师说她知道了。”“那也行,老师上课的时候会说一说注意安全,不要打闹了!”我做的只是适当地对她的行为给予肯定,也给她灌输了一种助人为乐的品格。
信守诺言。这个首先家长要以身垂范。在孩子面前的许诺一定要兑现,特别是一些物质性的奖励,既然家长说了一定想法设法地办到,即使因为一些原因没法办到,一定给予合理的解释。记得学前班期末考试前我曾经给亚蕾许诺:“期末考试要是得双百,你想要什么妈妈就给你买什么。”后来真的考了两个100分,给我提出了要求,当然孩子的要求也不高:一件白纱裙,一个皇冠。白纱裙暑假期间就给买了,但是皇冠因为一些原因,一直没遇到合适的,一直拖到国庆节期间才给买。皇冠买来的那天晚上,孩子欣赏着这个皇冠,说:“妈妈说话还挺算数来,说给我买皇冠就给我买了,说给我买纱纱裙也给我买了!”看来,妈妈的一句话在孩子的心目中有多重要呀!可能她不止一次地想到妈妈给她的许诺吧!我也算是给她传递一种信息:答应别人的事一定做到。有一个周五,亚蕾回家就找我前几天给她买的鲜奶吧做的山楂条,说是答应周一给班里的一位小朋友带的,因为我不知情,在她放学之前,叫我给吃光了。女儿很为难:“妈妈,怎么办呀,我都答应她了!你能给我再买吗?”搞得我很不好意思,周日专门又去买了两盒,为的就是帮助孩子信守诺言。
提高自信。不要给他灌输这个不行、那个不好的想法,也不要流露出这方面有遗传因素有点欠缺的意向。亚蕾自从上学前班,就流露出对数学这门课程的畏惧感,虽然成绩也不错,但是一直不像学语文那样有浓厚的兴趣。有一次一家人吃晚饭的时候,孩子的爸爸说:“亚蕾是不是随我,我上学时数学就不好。”我一听,看亚蕾正在那里埋头吃饭,忙说:“哪能呢,王亚蕾数学一直挺好的,上一次还考了100分呢!我们亚蕾可不随你,语文随你,好!数学随我,我数学就挺好!”孩子听了,肯定心里有了着落,有了信心了。孩子都喜欢被夸奖、被表扬,就在这个周四,不是语文要进行小测验吗,在早晨上学的路上,亚蕾对我说:“妈妈,幸亏今天不考数学,要是考数学的话,那就麻烦了!”我一听,心里戈登一下,唉,又有新情况了,忙问:怎么了?“你想想,又考语文,再考数学,我都糊涂了!”“跟平时上课不一样吗?”我就趁机进行信心教育:“你们数学老师那么漂亮,你肯定挺喜欢上数学课吧?”“还行吧!”我说:“你们梁老师能当数学老师,肯定很聪明,一般吧数学学的好的人都很聪明。你看你那么聪明,肯定能学好数学的!”夸夸她,再给她信心。“妈妈,那你语文学得吗?”“好,我写的作文可好了!”“那你数学呢?”“也很好,经常得100分!”“英语呢?”“好呀,一直是第一名!”虽然并不见得那么好,但也是硬撑着装好,因为只有我好了,她就有这种信念:“妈妈上学那么好,我肯定会更好!”我认为是这样的,父母得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引领榜样作用。也要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多鼓励她,给她信心,给她勇气。女儿喜欢在晚上清点自己得到的星星,有时一到家就迫不及待地把当天得到的贴上。有一次她很失望地对我说:“我们班谁谁都得了多少星了,我才多少颗呢!”我也不解:“我觉得亚蕾表现挺好的呀,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为什么得的星星少呢?”她略一思考:“可能是我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吧,她回答问题比我积极那么一点,可是我觉得我写字比她好呀。”我忙肯定她的说法:“是的,闺女,只要你上课回答问题再积极一点,你得的星星肯定比她多!”等第二天放学回家,她真是欢欣跳跃:“妈妈,今天我上课举手回答问题了,得了一颗数学之星!”“多好,这就是进步。给她点信心。这就是我该做的。
学会自理自立。孩子慢慢长大,已经自己穿衣、自己穿袜、穿鞋,自己洗脸、刷牙,甚至自己梳头梳一个马尾辫,洗澡的时候,我给她调好水,自己洗头、洗澡,现在已经是她自己会做的了。现在上学了,开始自己整理书包,整理书桌,自己按照课程表每天晚上把该带的书带上,把不用的书放下;每天下午按照特长班安排自己去上特长班。因为我们家离学校很近,现在慢慢锻炼早晨跟楼上的两位哥哥一起去上学。中午去姑姑家吃饭,也很近。刚开始接送了一个月,现在慢慢地自己放学、上学。只是告诉她注意安全,过马路左右看,不在路上跑和玩,等等。有时候也是很无奈,没办法,但也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孩子的自理能力还不错。
责任意识的培养。就在9月份吧,亚蕾回家告诉我:“妈妈,我们班没得到流动红旗,真可惜!”我一听,感觉孩子真正有了小主人意识,有了集体荣誉感,也很高兴。于是家里也排了值日表,三口人轮流值日,刷碗、扫地、擦桌子,亚蕾干的有模有样,有时还监督我和她爸爸值日。
其实,作为家长,我们能为孩子做什么呢?特别是小学阶段,甚至是儿童期,我觉得应该给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然后就是培养健全的人格。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以身作则,对孩子的行为给予适当的点拨,或者欣赏,或者批评,但一定要给指出什么才是正确的,什么是错的,让孩子知道是非。就在这个周二晚上回家,亚蕾一进门就给我看手上的一道血口子,说是姑姑家的小妹妹用小刀划的,我一看伤口也不是很厉害,只是划了层皮,就说:“是不小心划伤的吧?没事,她又不是故意的,原谅她吧。”亚蕾不愿意了:“她又没给我道歉,还说没事。”“那你是大姐姐,她是妹妹,她不懂事,你看见她玩小刀,你应该告诉她玩小刀是很危险的,不能玩的,你应该有姐姐的样的,原谅她吧!”虽然还是有点不服气,但是亚蕾还是很听劝的。我看见她不再计较了,又趁机对她说:“你看见她拿小刀,你应该离得远远的,幸亏划得是手,要是你的脸,不是变成大花脸了,那多难看,所以要保护好自己,懂了吧,宝贝?”在不知不觉中,我就对这起事件做了分析,告诉她学会谅解、懂得宽容,教育她学会保护自己,等等。
我们能做的也只有:倾听、赞赏、纠正、指引。所以,我觉得,教育孩子没有固定的方法,没有系统的教育理论,都是从细节着手、摸索着来的点点滴滴,但贵在坚持。这次交流也给了我提升、成长的机会,如果不是这次发言,没有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也不知道原来我做了这些。我敢肯定的是,在座的各位家长,在孩子培养方面肯定也有自己的真知灼见,也有一套思路,希望我们以后一起交流,互相切磋,共同进步!
篇3
1. 摸清底细 ,掌握情况
我现在所带的班是从一年级带上来的,班上学生来自附近几个乡镇,基本上是农村孩子,而且单亲留守孩子较多。每期开学,我都会认真调查班上学生情况,摸清本班单亲和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并为每个单亲和留守儿童建立了动态专门档案。其主要内容为:家长姓名、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情况,并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以便及时联系。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建立起与学生家长、老师之间方便的沟通渠道,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联系网络。
2. 关心他们的心理和精神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是“单亲和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如:性格孤僻内向、有自卑心理情绪、产生反抗或逆反心理,产生怨恨父母心理等。比如:我班的林鑫兰同学,才三岁多母亲出去打工就一去几年不回,一回家就和她的父亲离婚。然后又出去打工了,父亲也出去打工,只好把她交给爷爷、奶奶带,爷爷、奶奶有些重男轻女的思想,加上她父母有时连生活费都不给寄,她姑姑又生了个男孩,所以经常打骂她,从小就叫她干很多活。因此她比同龄的孩子懂事、能干。但是她幼小的心灵上却产生了阴影。于是,她性格内向孤僻,学习成绩有一段时间急剧下降,她妈妈回来看她,她也不见,给她东西也不要。于是,我亲自去她家家访,给她爷爷、奶奶讲了林鑫兰多么能干、多么懂事。和她在学校的表现,并希望他们多关心她,她的爷爷奶奶听了我的话非常感动,说以后不再向以前那样对她,要多关心她,不能再把父母的恩怨发泄在孩子身上了。然后又和林鑫兰谈心,告诉她其实爷爷、奶奶、父母都是爱你的,他们有他们的苦衷,你长大了才会明白,有什么事、想法要告诉老师和家里的人,大家都会帮助你的。以后我又经常打电话和她父母、爷爷、奶奶沟通,慢慢的林鑫兰变了,变得开朗了,也要和老师同学沟通了,学习成绩上升了。总之,作为班主任,要随时洞察学生的心理,要随时随地倾听他们的心声,有针对性对单亲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引导,用真情撬开一扇扇幼小的心门,解开一个个心结。给他们一更多的关注,激发其热情。平时要细心观察他们的学习、情绪、身体、表现;多与他们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好兴趣;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分析思想动向;关注他们点滴进步,及时激励、表扬。
3. 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所有单亲留守儿童每个家庭环境、经济状况迥然不同,其情况千差万别。我在全面把握每个单亲或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同时,还要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比如:我班的赵敏同学,他与班上大多数留守学生不同,大多数留守学生成绩都不是太好,胆小,自卑、孤僻,而他却是与这些同学相反,她父母在北京打工,他被寄养在姑姑家,姑姑家条件不错,姑姑一家人对他很好。他学习自觉成绩好,但是性格很怪,才来时就像一个刺猬,班上的同学都不敢和他接近。 我通过观察了解以后。就像他姑姑了解了他家的情况,并QQ上和他父母进行了交流。他父母那段时间每天都要打电话和他交流、谈心、引导。同时我也随时和他谈心,教他如何和同学相处。并利用他的优点选他当班干部,现在他简直就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不仅是老师的小助手,而且和班上同学相处很好。所以在单亲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上,班主任一定要加强与单亲留守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和孩子们谈心交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适时教育引导他们,使他们的身心能够健康的成长。
4. 家校配合,随时注意他们的思想动向
篇4
大家早上好
我谨代表中国高校学会后勤管理分会欢迎各位代表来到美丽的桂林,参加由分会主办的全国高校后勤队伍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交流研讨会,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在我们主席台上就坐的两位专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学科规划组成员、浙江林业大党委书记宣勇教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法规法规处杨毅新处长。
高校后勤司法改革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期待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起,国务院和教育部就没有再召开全国性的会议,来推进后勤改革。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后勤管理分会的出面,每年组织召开交流研讨活动,一是每年年初召开一次规模较大的高校后勤改革推进年会,再就是围绕后勤中的难点问题,举办研讨会和培训班,为全国高校后勤系统提供传递政策信息、交流典型经验和研讨热点问题的重要平台。今年4月,高校后勤管理分会进行了换届,新一届的分会秘书处由浙江大学移到北京,落户中国人民大学,分会秉承传统、一如既往的重视开始后勤系统的交流和研讨,培训理论研究工作。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探讨高校后勤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后勤人事分配制度,建立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今年后勤管理分会受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务的委托,起草了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草案。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经过的改革,体制改革还没有到位,但后勤队伍已开始进入新老交替、许多学校都面临后勤队伍青黄不接、人才匮乏的问题。高校如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后勤队伍,高校后勤如何引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升级等级,合理构建和薪酬体系。如何创造吸引高学历、高学历人才向后勤流动的机制和环境。如何在合法用工的条件下,加强劳动用工成本的核算与成本控制,如何适应国家有关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要求,积极推进高校后勤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强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些都是我们期待认真研究和交流的重要课题。
本次会议我们荣幸的邀请到了长期担任高校领导又分管后勤工作,又是高等教育和经济管理学科的著名专家宣勇书记,邀请到了长期从事劳动和人力资源管理法律制定工作的劳动法专家杨毅新处长。二位专家将为我们做精彩的专题报告,我们还邀请到广西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和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等四所高校的后勤一线的管理骨干和领导,做典型的经验交流,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能够为与会代表提供最新的政策信息,研究成果、工作思路和有益经验。有效地推进高校后勤队伍建设的研究与试点,为高校后勤改革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篇5
【关键词】幼儿;亲子沟通;语言发展
亲子沟通是指家庭中家长与子女之间交换资料、信息、观点、意见、情感和态度以达到共同了解信任与相互合作的过程,其重要性在于有效地亲子沟通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可以帮助幼儿了解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1 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父母对子女影响往往是以亲子沟通的途径实现的,亲子沟通又是家庭环境给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的有效方式。亲子沟通主要是以语言的形式来实现的。幼儿语言发展有助于幼儿观察周围世界、学习知识技能、理解行为规则、表达内心感情等等。语言将使幼儿的认识过程发生质的变化,同时语言教育在家庭和幼儿园中也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幼儿掌握大量的词汇学好语言,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语言独白能力的发展,同时可以促进幼儿小学以后写作时的文章条理性和培养幼儿大脑的灵活性和敏捷的思维。因此,幼儿语言发展有助于其促进其以后社会性的发展,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等等。
2 亲子沟通与幼儿语言发展的关系
2.1 父母是幼儿语言的启蒙者
在幼儿生命最初的几年里,父母就是幼儿语言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源泉。人的语言能力是大脑的一种功能,它和人的其他能力一样,都是后天训练的结果。虽然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影响,但离开了亲子沟通这一后天的语言训练,人的语言能力是不可能达到理想发展水平的。同时,人的语言能力并不是单纯的一种能力,他同多种能力有关,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是人的一种能力系统。因此,通过亲子沟通进行语言训练,也会使多种相关能力得到发展。幼儿优秀的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科学、系统、适时的语言沟通的结果。幼儿说话的才能并不是预先决定的事,而是在亲子沟通过程中,慢慢的进行模仿,发音,最后学会了说话。
2.2 在与幼儿交往中,幼儿语言能力得到提升
幼儿完美的语言是在亲子沟通过程中,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在长期的亲子沟通过程中,幼儿和父母形成了亲子依恋的关系,幼儿对父母越依恋就越想模仿父母说话。当幼儿重复父母说的话并模仿父母说话的语气时,就肯定了父母和幼儿的亲子关系。
只有幼儿感受到有人爱他的情况下,幼儿的语言功能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一个孩子如果跟父母经常在一起,而他的父母有丰富的词汇并且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说话时句子结构又无懈可击,精于运用语言,那么他通常也跟着学。假设其他一切方面条件都相当的情况下,他也会比那些运用语言拙略的父母的孩子说话早,并且较早的把单词和成短语,然后把短语合成句子。他说的许多句子都比那些无此优越条件的儿童的句子长。他也会较早得学会问问题。不仅如此,他问的问题也比较多,而且更加具有探索性。
2.3 亲子沟通发掘了幼儿语言的潜在能力
语言能力是人类的一种潜遗传能力,如果在产生和发展的一定时期得不到教育和训练,就会逐渐丧失。乔姆斯基在其《句法结构》一书中提出“先天语言能力学说”并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这方面最具说服力的例子是孤儿状况。孤儿过着枯燥无味的童年生活,没有母爱也没有人进行感情沟通,先天的语言能力没有强化,以致那些孤儿不但语言发展极其缓慢,而且有些孤儿的也会表现出严重的心理缺陷,对其以后人生的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负面影响。众所周知的“狼孩”、“猴孩”之所以几乎丧失了人类语言能力,就是因为在出生前几年,没有进行亲子沟通和语言训练造成的。
3 幼儿阶段亲子沟通存在的问题
3.1 重视生理需要,忽视感官交流
在幼儿刚出生时亲子沟通主要以与幼儿进行感官交流,包括:触觉交流、视觉交流、嗅觉交流、听觉交流等。通过这些交流,让幼儿在父母的怀中充分感受到安全感,并且和父母充分的建立安全依恋。从幼儿半岁开始,父母就应该为幼儿的认知做准备了。所以幼儿的语言也已经在那是开始有了部分积累。所以,当父母进行亲子沟通时,幼儿基本能够听懂你说的话,家长与幼儿说话是家庭内成人与儿童交往的重要方式,也是衡量这种交往质量的重要指标。但是,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当下父母普遍忙于工作,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即可,忽视了与孩子的感官交流。
3.2 多运用灌输方式,忽视亲子互动
亲子沟通更多的放在亲子游戏和日常活动中来开展,当然亲子对话是前提,幼儿语言进步是目的。但是,当下的家长由于种种原因,大多采用的仍是看图识字,背诵诗词等方式来发展幼儿的语言。
3.3 形式单一,限制了幼儿语言发展
三岁以后的幼儿已经能够完整的表述自己所所做过的事,能够完整的说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喜欢听童话故事偶尔会自己复述所听过的故事。而我发现,父母对于幼儿语言发展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学习活动上,忽视了幼儿在其他活动的语言发展。因此,三岁以后与幼儿进行亲子沟通则以亲子阅读、谈话活动、讲话活动、文学活动为主。
4 针对亲子沟通存在问题的建议
4.1 应注重感官交流
婴儿从一生下来,眼睛、耳朵、鼻子、皮肤都同时受到刺激。婴儿在一岁之前不会说话,只能凭借手摸、体触口尝、鼻闻、耳听眼看,去感知世界。
幼儿刚出生时内心充满恐惧和不安,因此母亲慈祥的眼光、亲切的面容、温暖的怀抱就会给幼儿安全感,和信任感。宝宝的视觉在刚出生后两个月也开始发展,因此在这时期就应开始注意培养婴儿的视力。从两个月开始,幼儿的听觉开始发展,父母这时可以给宝宝播放一些轻快柔和的音乐,或用有声响的玩具逗引幼儿,促进幼儿听觉的发展。
4.2 应结合具体情境对幼儿进行语言训练
幼儿的语言发展是透过不断地模仿、练习获得的,语言的发展与环境所提供的信息刺激量的多少有关,接受外界信息刺激多的孩子。其语言发展就快于其他儿童,所以父母不妨让幼儿多接触不同的人、事、物,如超市购物、逛公园、探望朋友。通过扩展其生活圈,进而将各种事物、动作介绍给幼儿,教幼儿模仿,为语言表达提供素材。
4.3 应给予其提供更多语言表现的机会
幼儿三岁以后,已经有了相当不错的语言组织能力,同时运用词汇也相当灵活。这时父母就应当给幼儿提供更多的语言表现机会,促进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例如:让宝宝听故事进行角色扮演,用自己的语言形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也可以让幼儿表达自己对某事物的见解。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合作性亲子游戏;集体创作游戏;家园参与体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社会学习是一种跨越不同领域的综合学习。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教育保持一致。“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双方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来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
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这一理念的提出,更是强调了家庭与幼儿园密切合作的重要性。
如今“独生子”现象带来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孤僻自私、缺乏合作等种种问题日益凸显,作为教育主导的幼儿园能做些什么?作为同样负有教育责任的家庭又能够做些什么?
一、幼儿缺乏合作意识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
针对这一情况,我园自编设计调查问卷《××园亲子合作意识情况调查》,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幼儿园目前家庭亲子教育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1.家长自身的社会化水平对幼儿有一定影响。平时喜欢外出交友活动的家长占调查总数的69%,而这部分的家长中61%认为自己的孩子喜欢和人交往。喜欢居家独处的家长占调查总数的22%,而这部分的家长中83%认为自己的孩子性格安静内向,不太喜欢和人交往。可见,自身不喜欢交往的家长,其日常较为封闭的社交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孩子。不喜交往的家长平时较少为孩子提供外出及交友的机会,家长也表示不习惯鼓励孩子主动与小伙伴联系或来往。反观之,平日喜欢交友性情开朗的家庭,孩子大都性格活泼,喜欢和同伴交往。
2.大多数的家长在家里与孩子合作机会少。只有46.5%的家长在家有和孩子共同合作完成任务的习惯。超过半数以上的家长以没时间、不会和孩子玩等理由,在家中较少与孩子交流。调查中的105个家庭中,超过半数以上的孩子平日在家主要以独自玩耍为主,与他人一起游戏的机率仅占18.5%,其中和家人一起游戏的几率更是不到10%。
3.家长培养孩子眼高手低。家长普遍希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问卷中的家长100%都能认识到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在现代社会中是很重要但81.5%的家长不明白如何去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而在选择“培养有效途径”的多个项目时;而93%的家长选择“幼儿园培养”,98%的家长选择“家园共同培养”;47%的家长选择“家庭教育培养”。由此可见,家长们对于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都很重视,但缺乏专业的教育引导,他们迫切希望幼儿园能从专业教育角度发挥更大的作用。
4.家长培养孩子的自信不足。85.5%的家长都表示自己喜欢艺术,但其中73.5%的家长表示自己艺术水平低,不能和自己的孩子谈论或指导孩子欣赏艺术作品,更不可能和孩子一起参与到艺术类的游戏。由此可见,艺术是受家长们喜爱的内容,但家长们对培养孩子缺乏正确的方法,更加缺乏教育的信心。
二、策略与行动
幼儿合作意识属于社会性领域,而社会性能力的培养主要从“知、情、意、行”这四个方面进行。鉴于此,我园利用艺术游戏这一特色途径,尝试从“贵知、重行、育情、深意”这四个方面入手搭建家园合作的桥梁。
1.贵“知”――观念更新,促进亲子合作意识增强
(1)知专业之音――家园专家、教师讲座
幼儿园的“集体艺术创作游戏“在当前来说,是一种比较创新的教育思维和方法,让非教育专业的家长们从理解这个概念。到接受这种观念,再到融入这个家园共育的过程, 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我们邀请到外来的专家为家长们做讲座,请本园的园长、教师们以家园沙龙等座谈形式,让家长们倾听教育专业的声音,了解教育改革的转变,产生家庭教育的动力。
(2)知孩童之性――家长会
以往的班级家长会大多是老师说家长听,家长们大多是被动的心态。我园的家长会尝试一些简单有趣的合作性游戏穿插其间,如传纸条、条件反应等游戏,既活跃了家长会的气氛,调动了家长们的兴趣点与注意力,又让家长们感受到合作性游戏的乐趣。
(3)知教育之事――宣传栏
幼儿园内及每个班级的门口设立多个艺术游戏宣传栏,以图片、照片及文字介绍的形式,时时向家长们展示幼儿园及班级开展的一些艺术合作游戏情况。家长们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孩子在班上最近又玩了哪些有趣的合作性游戏。还可以及时欣赏幼儿园近阶段开展的一些大大小小的集体艺术合作游戏情景,从而欣喜的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同伴们一起自信而快乐的身影。
(4)知未来之向――幼儿园、班级环境
艺术的氛围可以熏陶大众心灵,合作的思想可以转化教育行为,游戏的理论可以成就喜乐之园。我园为孩子们做出了各种艺术作品布置园内环境,让家长与孩子们共同欣赏艺术的创意与美感,更以校园文化墙、亲子合作栏等环境元素向全园家长传递家园合作游戏教育的理念,让家长们萌生教育使命感,萌生家园集体感。
2.重“行”――方法传递,促亲子合作技能提高
(1)行可行之道――亲子艺术游戏课堂与户外亲子游戏
我们不定期的邀请部分家长来园参加亲子合作游戏的课堂活动,从欣赏艺术作品的环节中家长们惊讶于孩子们的丰富想象,从艺术创作的创新表达中家长们感受到艺术贴近生活的别样乐趣,从和孩子的快乐游戏中家长们体会到亲子交流的重要性。通过直面教师,直观学习的方式,家长们逐步学习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与方法,逐步尝试将合作游戏的方法运用于亲子教育中。我们以这些少数家长为扩散点,个别交流反馈,有针对性的作出改进。并将亲子课堂中的有效经验提炼出可以推广的亲子游戏,邀请全体家长参加,以最受孩子与家长欢迎的户外活动形式进行艺术合作亲子游戏。
(2)行长远之道――每周亲子游戏活动单
每周一个亲子活动单,是我园坚持了几年的一个亲子活动项目。亲子活动单就像是家园共育的导向标,建议家长们什么阶段带自己的孩子做什么。艺术来自于日常生活,让家长们创造条件带领幼儿通过参观、游玩等方式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从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中发现美、感悟美、欣赏美。合作来自亲子游戏。从简单的手指游戏,到呼应的娱乐游戏,再到需要合作学习的节奏游戏和手工游戏,家长们和孩子们一起重温那些孩童时的趣味游戏,一起尝试那些与音乐美术结合的艺术游戏。
(3)行广阔之道――Q群、微信平台交流拓展
随着现代电子科技的普及,微信、QQ群等平台为家园沟通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充分利用这个多媒体平台,由班级教师定期推荐好音乐、亲子小手工、趣味游戏、亲子教育等丰富多彩的家园共育内容,有文字信息、范例图片、动感视频,全方位的为家长们展示了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全方位的吸引了那些日常不愿接受单调说教的青年家长的注意力。此外,随着这一家园交流平台的逐渐成熟,从原有的教师主导过渡到家长们的主动参与、收集与交流,如一首好音乐,一个好创意,一个有趣的游戏等。
3.育“情”――参与体验,促亲子合作效应提升
(1)情由浅及深――家长开放日
家长开放日,这一幼儿园传统的家园工作模式已经存在数十年。以往的家长开放日,家长以观看孩子的在园学习生活情况为主,即使孩子有其他的活动演出等,家长也总是在旁边拿着相机拍照。我园这几年尝试逐步推进的阶段式整合式的家长开放日模式。从小班开始到中班、大班阶段,家长们可以经历观看孩子游戏表演――参与亲子合作游戏――参与亲子合作音乐游戏――参与亲子合作美术游戏――参与亲子合作艺术综合游戏等。在参与家长开放日的成分、程度不断增加,随着参与度的提高,家长合作的热情与创作的激情也逐步加深。
(2)情由己及彼――跨界家园交流活动
幼儿园就是个小社会的缩影。亲子需要合作,家园需要合作,社会更需要合作。我园开展艺术合作游戏家园活动时,逐步推行从小组班级跨年段全园合作的模式。随着家长们逐步熟悉幼儿园内的人和事,随着这类跨班界家园交流活动的深入,一种集体合作的向心力悄悄萌发,一种集体归属的感情愈加深厚。
4.深“意”――理念拓展,促亲子合作意义深远
(1)意且思且行――集创游戏文化艺术节
集创游戏文化艺术节是我园所特有的家园交流艺术节日活动。从第一届“舞动节拍、快乐同行”的音乐游戏艺术节到“把爱画在蓝天下”的美术游戏艺术节,再到第五届“畅音乐之声,游美术之园”的综合艺术节,在每一届艺术节上,每一个普通的孩子和家长都是主角,既有孩子们的集体创作,快乐游戏,又有家长们的大胆创意。以艺术节活动的方式阶段性地汇总家园共育的成果,并促进了全园性的合作交流,拓展集体艺术创作游戏进一步深化的思路。
(2)意且歌且远――集创游戏推广
随着集体艺术创作游戏特色校园文化的整体建设发展,我园进一步与社区、社会加强合作模式,家长与孩子们将自己创作的艺术游戏成果展示在社区大众面前,展示在社会媒体面前,让每个平凡的孩子和家长都为自己的合作成果自信和自豪。
三、结果与分析
本园通过近几年开展的“艺术亲子游戏特色”家园共育工作,观测到幼儿园里小班年龄段的幼儿合作愿望和合作情绪明显提高,中班幼儿在艺术游戏活动中的合作独立性有所强化。大班幼儿则是在小组及集体协商合作的质和量的两个方面表现出显著提高。而家长们从刚开始对艺术合作游戏的课程不理解、不重视,到现如今能积极参与幼儿园的亲子游戏活动,主动配合各项特色亲子合作任务,并在家庭教育观念上产生了明显的转变,生活中鼓励带动孩子积极与同伴交往合作,产生了“周末小群体”“班级亲子聚会”等一些自发性的交往合作现象。
艺术教育的宗旨是培育美的心灵,合作教育的宗旨是培育爱的情感,家园教育的宗旨是相互支持,共同行动,实现最大的教育合力!
篇7
关键词:亲子阅读;重要意义;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4-012-2
眼下,绘本已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孩子、家长的生活,琳琅满目的绘本给我们的阅读取向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在这股热浪之下,我园也逐步推进了“亲子阅读”工程,旨在让更多的家长了解“绘本故事”,学会“亲子阅读”,并将其作为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一把钥匙、社会性发展的一条纽带。
一、建构概念,认识亲子阅读
1.绘本:绘本也称图画书,日本儿童文学出版专家松居直对此作了非常形象的注解:“文字+图画=带插图的书,文字×图画=图画书”。它适合低幼儿童阅读,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完全没有文字而全是图画的书籍。这也就意味着绘本具有贴近孩子生活、具有艺术性、文学性、文字与绘画和谐共处等特点,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
2.亲子阅读:家庭绘本亲子阅读即是家庭成员与幼儿共同参与的阅读活动,是在家庭中进行的,伴随着一定情感联系的,以绘本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从幼儿的兴趣入手,为幼儿学习正规书面语言做准备的一种寓教于乐的语言活动。在阅读的过程中,家长更注重孩子与父母长辈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孩子的心灵得到更多的关爱,让阅读成为孩子认知和交流的重要途径,成为童年快乐生活的一部分。
二、认知意义,重视亲子阅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对于阅读就是有着足够的认识,而亲子阅读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其意义更是不言而喻:
1.从阅读方式来看,亲子阅读活动不仅是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一把钥匙,更是促进亲子关系,促进孩子社会发展的重要纽带。曾经有位学者在幼儿园中做调查,结果发现,在“喜欢一个人看书还是有大人讲解”这个问题中,99%的孩子都选择了“有大人讲解”;但问到“喜欢在家里看书还是在幼儿园里看书?”95%的孩子都选择了家里。他们的理由是“家里更舒服,能让爸爸妈妈专门教我”,可见,亲子阅读在家庭中开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从阅读内容来看,《新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我们也不难发现,目前绘本中的图画部分多数都是世界上知名插画家的作品,他们不仅图画精美,构图、色彩使孩子在视觉上引起愉悦,而且每张图画都有丰富的内涵,能把孩子带入美好的故事情节中,使孩子在阅读时既享受文学,也感染美学。
三、有序推进,优化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的关键之一的就是“家长”,但由于他们自身素养、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要有效进行亲子阅读必然会存在很大困难和差异,为此这就需要获得幼儿园和老师的大力支持和有效指导,以下就是我园的一些做法:
1.发放问卷调查表。在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之前,我们首先向家庭发放《家庭亲子阅读》问卷调查表,旨在了解各家庭对早期阅读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家庭读书情况。
2.召开家长动员会。召开《亲子阅读活动》启动讲座,主要让家长明确了解有关进行亲子阅读活动的意义、亲子阅读活动的目标、亲子阅读的几个原则、亲子阅读活动的环节、创设良好的亲子阅读环境的重要性等,并给家长提出家庭亲子阅读的计划和安排要求,如:
创设阅读环境。幼儿园创建“亲子阅读吧”,班级里开辟“书香小站”,家庭中建立“温馨一角”,同时定期更换阅读环境布置,并积极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注意亲子沟通的行为方式,创造一种“听的气氛”,学会“平等对话”,处处提供有利于孩子阅读的良好氛围。
制定“阅读DIY”。结合家长及自己孩子的特点,制定一学期的阅读计划,包括读什么,读多少,达到什么水平等。
投入“图书漂流”。根据幼儿园的统一安排,本着自主选择,按时借环的原则,充分利用好漂流图书,分享智慧,分享快乐。
进行“读书游戏”。每天进行20分钟的读书游戏,注意方式方法的有效使用:
(1)生动引读:在阅读初期,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尝试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把故事声情并茂地读给孩子听,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孩子,让孩子在听故事和看画面中感受绘本、理解绘本。(2)交流提问:阅读并非一味地看绘本,有时也需要互动,当亲子拥坐在一起时,家长可以适当地提一些问题引导孩子理解画面、故事,在边问、边看、边答中逐步理解绘本内容。(3)扮演模仿:学前期的孩子喜欢游戏,喜欢表演,因此,家长和孩子可以讲一些有趣的或是感兴趣的绘本进行模仿表演,进一步帮助孩子从现实生活浸入绘本故事,充分感受绘本的精髓,也让亲子间的感情在扮演中得到加深。(4)放手阅读:对于中大班的孩子,在有一定阅读经验的基础上,家长可以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阅读,同时还可邀请他们把阅读的内容讲述给大家听,并适时鼓励,帮助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体验成功阅读的喜悦。(5)尝试认错:注重孩子的主导地位,在阅读指导中,家长有时可以“糊涂”一会,如故意把故事情节漏讲或讲错,或者索性向孩子“求救”。帮助亲子间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关系,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主导需求。
完成“阅读心路”。每月完成两篇读书心得,包括读书的收获、孩子在共读过程中的亮点表现、存在的问题困惑等,然后通过幼儿园的归类、总结,将优秀经验辐射传播、存在问题尝试进行解决。
3.做亮亲子阅读节。
此活动旨在起到交流分享的作用,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中,引导家长如何更好地进行亲子阅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亲子阅读观摩活动:有针对地定期开放一些阅读观摩活动,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帮助家长从中获得一些优秀的阅读教育经验和方法。亲子阅读交流讲座:由骨干教师、专家等与家长直面交流,就亲子阅读的具体问题进行探讨和辅导,帮助家长解除困惑,也可由部分家长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共同畅通亲子阅读的前进脚步。亲子阅读成果展示:我们将亲子阅读情况以图片或影像的形式呈现,有时也会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将优秀图书栩栩如生的展现。最后,根据各家庭阅读计划的执行情况等评出亲子阅读“榜样家庭”,并形成叙事报告,以充分发挥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家长投入其中。
总之,亲子阅读的目的就是要突破单向的教育模式,采用亲子交互的方式,让孩子体验共读带来的无限乐趣。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孩子、家长、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让阅读的种子在大家的心中生根,发芽!
篇8
关键词:亲子活动,小学,低段教育
每当听到这些话,我越感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作为家长,他们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缺乏参与孩子教育的意识,家长应看到,儿童既是自己的子女,也是国家的未来,自己有责任与教师合作共同培养孩子。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与家长、教师与家长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使互相之间能够进行密切的交流呢?笔者认为让亲子活动课程走进低段小学课堂,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激发家长积极与学校、教师合作的态度;也可以促进亲子关系健康发展;亲子活动能帮助家长建立主人翁意识,了解教师教育理念的一种好的途径。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就亲子活动课程在小学低段教育中起的作用,做些说明。
一、亲子活动增进学生交往,帮助低段学生提高适应能力
一年级学生刚进学校,对什么都很陌生,有的学生会出现精神高度紧张的现象,还有的会出现焦虑、情绪郁闷的现象。怎样才能使他们尽快的进入小学的学生生活呢?亲子活动正好在这飞跃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孩子们在父母亲人的带领下,参与老师们组织的活动中,逐渐对学校的环境、老师们有了了解。使孩子在活动中走出了原有的生活圈子,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在活动中开阔了眼界锻炼了能力。提高了学生主动适应周围环境的意识,开始了人生最初的各种尝试。
如:学生一进学校,第一天上课,我就会用相机记录学生在学校一天的生活、学习情况。放在家长QQ群或微信群上,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校生活。让家长放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爱自己孩子的。
二、亲子活动增进家校合作,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
在亲子活动中,让一些有育儿经验的家长对其他家长进行再教育,让家长树立科学家庭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造就因教育而美好的亲子关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方式。
如:我们班有一本《阳光家长漂流日记》在日记中家长可以介绍自己的育儿经验,讲讲和孩子之间的趣事,说说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小故事,也可以议议学校班级的建设,还有自己在育儿中的困惑,大家集思广益,互学互鉴,在这里许多家长改变了自己对小学低段的认识。开始很多家长都认为一二年级没有关系,以后大了,懂事了,成绩就会提高的。在这本日记中家长认识到了一二年级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也愿意配合老师搞好教学质量。
三、亲子活动增进家庭成员关系,促进低段学生健康发展
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将对孩子终身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态度行为、价值观念及未来成就,但由于现代社会中,家长的压力较大,被自身的一些问题所缠绕,就会产生情绪不稳定,对孩子的态度较急躁,导致亲子关系比较紧张,缺乏应有的和谐、愉悦。还有些家庭,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对孩子过分的溺爱,这种亲子关系也是不正常的。由此可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健康的亲子关系是多么的重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不仅有益于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促使亲子关系健康发展,同时对幼儿本身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和影响作用。
如:我在学生一年级元旦节时,邀请家长参加班上亲子主题班会,让家长感受到孩子在成长,特别是亲子运动会,许多家长参加完后都感慨万千,觉得自己好久没有这样开心地笑了,仿佛间自己也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回到了那无忧无虑的童年。家长们说:想想自己整天都在忙碌自己的事情,真是没有拿出太多的时间和孩子快快乐乐做游戏,真真心心交流,认认真真倾听孩子的想法。特别是在运动场上,家长和孩子们齐心协力完成一项游戏时,我们看到孩子们脸上那开心的,那快乐的笑容,我们知道这种笑容就叫幸福!
四、亲子活动增进家长间的相互理解,为低段学生搭建沟通桥梁
古希腊某位哲人曾说过:感情是由交流堆积而成的。任何一种感情的升华都有赖于交流。血浓于水,亲子之情虽是与生俱来,但由于现代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现在大多数父母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工作及不断学习、提高中。陪伴自己孩子的时间较少,从而造成对孩子了解不全面,不客观。出现“护短”行为。当孩子间在学校发生了争吵、打架等行为时,家长总觉得自己孩子没错,把责任归咎于别家孩子。这样“护短”不仅给老师、家长的教育带来了阻力,而且使孩子滋生了许多不良习性。亲子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地消除家长“护短”会让孩子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孩子和家长双方更好地交流,促进家长和学校更好地沟通,加深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达到家长与孩子互动、师生互动、家校互动的良好效果。
如:我班有这么一个家长(奶奶)总是觉得自己孩子全是正确的,当老师批评他孩子时,他认为老师不爱他的孩子;当有学生和他的孩子发生冲突时,他会毫不犹豫去辱骂其他学生,有时甚至动手打其他孩子。让我头痛不已,其他家长也怨声载道,孩子们只要一谈到这个家长就谈虎色变。我找家长谈了多次没有实际效果。正在这时,我们班刚好开展《我的成长,您的微笑》主题班会。当谈到我(孩子)心目中父母的形象时,这位孩子就谈到他没有朋友,这全是家长造成的,他有时是故意去弄其他同学,目的是想让同学和自己玩。我随即问道:那你觉得你的家长爱你吗?那孩子答道:“爱,但不是我需要的这种爱!”在实话实说这个环节,也有许多孩子谈及了这个问题。在我的成长您的微笑这个环节时,这位家长意识到自己这种爱实际是一种伤害,不光伤害了自己的孩子,也伤害了其他小朋友。
通过这样的亲子沟通活动,学生与家长、家长与家长、老师与家长之间有了心灵深处的沟通,如果没有这样的沟通,就不会相互理解,家长在家庭中不能有针对性,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更好的引导和教育。
篇9
一、节日亲子DIY活动
1.亲子节日氛围的营造: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蕴含着节日元素的环境及氛围能为孩子提供参与活动及表现的机会,进而促进每个孩子在不同层面上的发展。幼儿园依托节日的教育契机,同家长一起用亲子创意作品来创设温馨而愉悦的氛围,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三八节时,家长同孩子们DIY出一幅幅精美的相框,放入妈妈和宝贝的照片,装点幼儿园的长廊,营造节日的氛围。
2.亲子共同体验和感受过程:亲子DIY是家长与孩子在共同的创造中体味生活的乐趣,体验亲子合作、亲子创意的快乐过程。如:幼儿园在父亲节的时候,爸爸和孩子们制作亲子树,爸爸和孩子共同在标签上写祝福的话。有一位爸爸这样写道:因为有你,生活更美好;爸爸的宝贝,愿你健康快乐成长!孩子用天真而稚嫩的语言祝愿道(孩子的祝愿是家长):XX祝爸爸什么什么都好!天天哈哈笑!
3.亲子真情感悟的传递:家长不仅同孩子参与了活动,而且从亲子间的祝福中感受到了真切的情感。父亲节时,父子间真切的祝愿,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也表达了孩子对家长的爱。
二、亲子DIY特色活动
亲子DIY特色活动是幼儿园家园合作的重要途径之一,主要有意向调查、材料准备、活动实施及作品展示几个环节,具体如下:
1.意向调查:活动开展前,幼儿园向家长发放意向调查表,一方面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活动和举行亲子DIY活动的目的,获取家长们的理解与支持;另一方面主要对家长的参与程度、家长的参与时间等做一个全面的调查,以此作为活动开展的重要依据。
2.材料准备:亲子DIY的活动材料主要是废旧材料,由家长同孩子一起收集活动所需的材料。每次活动开展前,幼儿园会通过短信、QQ群的方式通知家长活动需要的材料,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3.活动实施:亲子DIY活动主要是幼儿园提供一个亲子制作的平台,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激发家长及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家长和孩子建立一种积极、和谐的亲子关系。
4.作品展示:每次活动的作品,幼儿园都会在一楼的走廊里进行展示,分享活动的成果。家长们在操作方法上交换意见,促进家长间的合作与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亲子DIY主题系列活动
亲子DIY主题系列活动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的亲子创意活动。主要是以幼儿园的活动为载体,赋予整个活动深刻的内涵,挖掘活动的价值。活动一般包括主题确定、活动宣传、活动开展、活动评价。
1.主题确定:幼儿园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制定一系列主题活动,旨在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孩子的全方位发展。如:结合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需要,幼儿园组织感恩月系列主题活动;孩子文明礼仪培养方面,设计了文明礼仪主题活动,主题活动中增加了亲子DIY的环节,拉近了家园的距离。
2.活动宣传:因为主题系列活动各个环节与环节之间联系紧密,在活动开展前,幼儿园以家园联系栏、幼儿园网站等有效的方式通知家长。另外,向家长发放倡议书,鼓励家长们积极参与,保持家长参与活动的连续性。
3.活动开展:系列的主题活动中,设计了亲子DIY的环节,在参与过程中需要有知识的铺垫,情感的投入,还有亲子的合作。如:“豆丁兰芽绘中秋”主题系列活动中,家长同孩子一起感受和体验节日的气氛,从中了解传统习俗的背景知识,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最后,家长同孩子一起DIY中秋节的图书,孩子在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活动中隐性的知识,同时孩子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4.活动评价:家长在感受整个活动的过程后,以心得体会的形式对活动进行评价。家长阐述自己和孩子参与活动的过程以及孩子的收获或变化,并表达自己对活动的感受。
四、亲子DIY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
1.立体融入:以往活动中,幼儿园要求家长参与活动都是以图片、照片的形式居多。为了教学活动开展得更加有效,亲子DIY的作品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让家长参与从平面走向立体。如:中班的“各种各样的汽车”的主题教学活动中,幼儿园请家长同孩子一起制作小汽车模型带到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展示,给孩子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
2.互动参与:幼儿园在教学活动中请家长参与亲子制作全过程、用亲子自制的教具开展活动,使其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近距离接触。如:语言活动《快乐的一家人》中的表演环节,由家长同孩子一起参与,并采用亲子自制的道具,为活动增添许多色彩。
3.三维评价:每次活动后,一般采取教师、家长、孩子三个维度进行评价的方式。教师对作品进行初步的评价,家长和孩子对自己的作品进一步评价,教师、家长、孩子的三维评价方式,增进了亲子之间的关系,又能够实现良好的家园互通。
五、家庭亲子DIY活动
1.确立内容:幼儿园同家长一起讨论DIY活动的内容,由幼儿园梳理出可选的活动内容,供家长们在开展家庭亲子DIY活动时选择,保证家庭亲子活动的有序、有效地开展。
2.分组协作:以便于开展活动为前提,家庭亲子DIY活动小组由家长们自由组合,一般以三到四户家庭组成一个活动小组。活动地点指定一户家庭,也可以组内家庭间轮流。小组中有一位家长作为组长,负责与幼儿园沟通和联系。小组成员互助协作,各有分工,共同为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
3.互动交流:家长在家庭DIY中做活动的主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大家互助合作的基础上开展活动。每月一次交流活动经验,分享成功的喜悦。
篇10
一、家庭亲子小实验的组织与开展
1、培训家长,让家长成为家庭亲子小实验指导师。在家庭亲子小实验活动中,家长是指导幼儿开展科学小实验活动的指导者。我园在小班启动活动,首先召开发动会,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开展家庭亲子小实验的目的、方法等。其次是向家长开放一节示范课,指导家长如何准备实验材料,如何提出问题、指导幼儿思考、指导幼儿实验操作等方面,让家长能成为家庭亲子小实验的指导师。在发动会后,发放班级亲子小实验的申报表,让家长自愿申报参加家庭亲子小实验活动。在过程中,关注家长指导幼儿开展科学小实验的质量。通过家访、个别交流、科学小实验记录表的收集整理了解家长对该项活动的指导情况及效果,针对家长指导中出现的问题跟进培训,促进家长指导幼儿开展科学小实验的水平不断提高。
2、选择内容,定时组织家庭亲子小实验的开展。我园以“两周一个科学小实验”开展家庭亲子小实验,在具体实施时,首先选择适宜的科学小实验内容,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根据课程实施的主题选择生活化的小实验内容,几年来,我园已初步形成了27个大、中、小家庭亲子科学小实验案例;其次,各级组请专人负责根据小实验的内容,写成可供家长参考指导的详案,上面写明小实验的重点、难点以及家长注意点,以及指导孩子做实验每一步的指导语,设计好幼儿实验记录单。然后复印分发到各班,每双周五发给幼儿。让家长根据教师的教案与提示,利用双休日带幼儿开展活动。
3、组织交流,分享家庭亲子小实验的经验。在家庭亲子小实验开展后,我们让幼儿把实验记录表带回学校,每个班在教室的外墙上开辟亲子小实验专栏,把记录表展示在墙面上,便于幼儿、家长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在记录表收齐后,各班组织幼儿进行交流,如在家是怎样做实验的、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等,让幼儿分享经验,教师进一步总结提升幼儿的经验。
4、重视评价,促进家庭亲子小实验有效实施。我园老师设计了家庭亲子小实验评价表,用三颗星形象地从三方面进行评价:第一颗星表示是否做了,第二颗表示是否幼儿记录,第三颗星是幼儿是否乐于表达实验过程。教师对亲子小实验的认真评价,激发了幼儿对亲子小实验的兴趣和重视。
二、家庭亲子小实验的价值与收获
1、幼儿的探究兴趣与探究能力不断增强。一是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科学探究多依靠问题不断推进,带着问题探究知识,给予幼儿思考的空间,鼓励幼儿提各种问题,幼儿在活动中逐渐变得善于提问,喜欢提问。二是幼儿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家长按照实验的要求在家庭中为孩子提供材料,指导孩子自主完成实验和记录,家庭亲子小实验因为是“一对一”的指导,因此幼儿可以对材料进行充分的探索,幼儿通过自己的猜想假设、动手尝试、不断验证自己的假设等过程中,不断提高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幼儿的记录能力明显提高。根据小实验内容的不同,我们采用了不同的记录要求,如“糖拌番茄”要求幼儿能进行过程记录,“蔬果沉浮”幼儿能运用标记符号进行记录等,幼儿运用绘画记录、符号记录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四是幼儿表达能力也明显提高。幼儿在探究之后,会有一种表达的潜力和倾向,因此我们在每次小实验教案中都明确提出实验后请幼儿讲一讲,家长用文字记录幼儿的实验发现。记录表回收后,各班还进行幼儿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幼儿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语言,使表达更准确、更流畅。
2、家长对科学教育的认识和指导更科学。因为有小实验详案的引导,家长在指导幼儿探索时就不盲目,渐渐的家长也获得指导孩子参与科学探究的实践经验。阶段性家庭亲子小实验总结交流会,教师对于家长在指导小实验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如在记录单中发现家长代替记录的问题、孩子乱涂乱画的问题等;同时为家长经验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促进了家长间互相学习,互相影响,记录单中家长代劳等现象明显减少,使他们逐渐明确应如何科学的指导幼儿做小实验,也提升了家长对幼儿科学教育价值的认识和科学素养。
3、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指导能力不断提升。教师在选择小实验的时候,需要上网或者杂志上寻找资料,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年龄特点以及当前的主题活动进行筛选,必要时还应先做预备实验,保证所选小实验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这个过程一方面丰富了教师自身科学知识的储备,另一方面也促使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多观察幼儿,了解幼儿,构建正确的儿童教育观。另外在引领家长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努力钻研,获得幼儿科学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法,对家长在指导幼儿实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分析,并能科学的帮助家长纠正错误,形成正确的教育观,让家长信服,更让家长感受到科学教育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