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制定计划范文

时间:2024-03-27 18:03: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制定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学制定计划

篇1

课外活动是体育课的延伸,体育课外活动课按课表做到有组织、有计划的落实。教师要认真备课、上课,教学内容一方面根据统一安排表,另一方面复习体育课的内容。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体育课教学计划制定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体育课教学计划制定一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面对新的教育教学形式,面对新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体育教学显得更为重要,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各项体育工作,现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本学期体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区教体局20--年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执行《学生体质健康评定》标准,在全面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奋斗目标

1、按照国家课程计划要求开齐、开全体育课与活动课,开课率达100%。

2、认真学习新教材,执行课程标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3、结合体育教材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陶冶美的情操。

4、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率达到100%。

5、坚持体育训练,加强我校的优势项目的提高训练。

6、学生体育合格率力争达到98%以上。

7、大课间操活动坚持经常、灵活。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体育活动时间。

8、积极参加教育局举办的各项文体活动,竞赛活动,参与与提高并重,不断提高运动水平。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体育教学管理,提高规范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1、确定本学期体育及教学工作的重点,规范教学工作要求,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规范化体育课堂的构建模式上。

2、学习新课标,新教材,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落实体育课程标准的实践,开齐、开全体育课,要求教师按规定的课时和课程计划认真授课。

3、提高授课质量,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大力加强现有的设备的使用,充分发展与提高学生的素质。

4、在全面完成体育教学工作任务的同时,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工作,确定出本学年的体育教研专题,并在实践中逐步实施,定期组织体育教研活动,推动教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5、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二)、发挥体育活动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优势,加强两操一活动的组织管理。

1、体育活动开展率力争达到100%,形式要灵活多样,以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出发点。

2、本学期着重组织学生开展四至六年级学生足球比赛、20--年第二届校园艺术节暨田径运动会,拔河比赛,棋类比赛、等活动,并积极组织召开全校运动会,以发现和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

3、以同年级配合,协作开展活动为原则,以学校活动计划为主体方向,班级活动为基本内容开展活动和活动课,并达到要有活动记录、结果。

3、抓好两操一活动,使之坚持经常化,开展率达98%以上,加强队列队形、广播体操的教学,并要求动作达到规范,在同年级间进行评比活动,达到以优带劣,以效促质,使两操两活动的开展达到具体要求,并逐渐提高。

4、学校方面做到常抓、常管、常落实,尤其注重日常工作的质量,倾向于基础工作,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素质,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的逐步养成。

(三)、加强体育训练工作,提高我校专业体育运动水平

1、根据学期初的工作安排,确定田径、足球等几个训练队。要求训练教师确定训练计划,训练目标,选好人才,拿出具体训练措施。

2、学校针对训练队的训练,制定出奖励措施,日常训练给予相应的补助,在教育局举办的各项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给予训练教师适当的奖励。

3、在训练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使我校的运动水平有更大的进步。

体育课教学计划制定二

一、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课程标准,使学校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终身体育意识。

根据《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生人人享有体育和健康教育的奋斗目标,结合本校特点,探索多种教学模式,培养体格健康,具有竞争力的学生。

二、主要工作:

一、提高体育实践课质量。

1、每节体育课要有明确、详细的课堂教学目标。

2、根据课的目标选择适合的内容,采取合理的课型进行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练习为主。

3、体育课的结构要合理,并能保证基本部分的教学时间。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4、课堂中要有严密的组织,根据教学任务、教材性质、学生特点和作业条件来确定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形式和方法。

5、对学生要有科学、合理、有效的成绩评价,充分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练习的勇气。

二、切实提高学生体育达标水平。

体育达标工作要认真、踏实的做好,平时要把达标项目分解到体育课、体育课外活动课中训练,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对测试工作要诚实、认真、规范。对成绩记载要及时规范。本学期将体育达标工作重点检查。各校要使学生体育达标率在98%以上,优秀率在30%以上。

三、认真落实两操和组织课外活动。

1、两操。要坚持不懈的抓好两操,根据两操要求,各路队行进必须成直线,拐弯处直角行进。踏步精神饱满一致,做操动作标准、整齐、到位。每次组织评分,做到科学、客观、公正、合理。分数每日一记,每周一结,每月一通报,并每天有成绩记载。

2、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体育课的延伸,体育课外活动课按课表做到有组织、有计划的落实。教师要认真备课、上课,教学内容一方面根据统一安排表,另一方面复习体育课的内容,教给学生身体锻炼的方法,养成锻炼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

四、重点抓好体育业余训练。

1、认真、科学选材,坚持常年训练。

2、努力使训练手段科学化、规范化,确保训练的成效。

3、对运动队确立目标,做好组织工作,能完成学校指定的指标。

五、其它。

1、严格进行体育器材的管理,每次体育器材的使用必须有教师亲自领取,用完及时归还,并把器材负责放回原处;

2、充分做好迎接市田径运动会的准备工作,争取好的成绩。

三、具体工作安排:

第二周 指定计划

第四周 强化广播操

第六周 田径队训练

第十周 迎接市田径运动会

第十四周 后备田径队训练

第十六周 后备田径队训练

第十八周 后备田径队训练

第二十周 教研组总结

大泊中心校体育组

体育课教学计划制定

一、学生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本学期我所教的教学班级是六年级2个班,每班学生都在45人以上,大多数学生身体健康,无运动技能障碍。

2、技能情况:六年级学生喜欢跑、跳、投、游戏等活动,但有些学生身体协调性较差,肥胖等,学习动作明显不协调。

二、教材分析

根据山东省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试用课本:体育与健康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以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体育教学工作,传授基本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体育文化知识,从小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并在传授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和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

2、初步学习田径、体操、小球类、民族传统体育、舞蹈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3、“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是我们的目标,在体育游戏中不断地尝试与体验、练习与思考、互学与互评,你将会感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你将会发现体育运动增予的益处,你将会体验到战胜困难、获得进步的成功喜悦。让你的童年生活更绚丽多姿!让你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更加有趣,更美好!

四、重难点及教学安排

1、教学内容

(1)体育卫生保健基本常识

(2)田径

(3)游戏

(4)体操

(5)小球类

(6)大课间(武术操)

2、重难点

在以上六点内容中,(1)(2)(4)(6)为重点内容,其中(2)(6)为难点

五、教学措施

1、适时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信息。

2、营造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运动环境。

3、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儿童化、兴趣化和多样化的教法和手段,充分发挥游戏、竞赛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游戏中练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根据学生实际,不断变化练习方式。如增缩练习的距离,对器材的摆放,分组的形式等进行变化,以不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5、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敢、顽强、朝气勃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注意能力的培养,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六、学生方面

1、学习目的明确,积极自觉的上好体育课。注意听讲,积极学习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篇2

Abstract: Undergraduate teaching program is the guiding document fo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reasonable teaching program is a premise and guarantee for the college’s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teaching.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 programs is a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link, including the opening sequence of courses. For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program, take computer professional's professional courses for example to explain the application of ISM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in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program. This way is to be proved correct and effective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program.

关键词: ISM;解释结构模型法;教学计划

Key words: ISM;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teaching program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227-03

0引言

教学计划是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学校组织教学过程、培养合格人才的总体设计和主要依据,是教学工作的法律性文件。合理的教学计划是高等院校教学正常运行的前提与保证。修订和完善一套系统的教学计划,合理有效地安排各个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的目标。为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一个重要的任务是,需要考虑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有些课程需要先导课程,有些课程则不需要,而有些课程又是其他课程的先导课程。先导课程中学习的知识是其后继课程学习的基础,所以先导课程一定要在其后继课程之前开设。

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和修订本科专业教学的教学计划,本文旨在运用ISM(解释结构模型)的思想和方法,说明它在教学计划制定中课程安排的先后顺序方面的应用。

1ISM工作原理及方法

解释结构模型法――Interpretive Structure Modeling,简称ISM,是结构模型化技术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是美国J.华费尔教授于1973年作为分析复杂社会经济系统问题而开发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1],[2],[4]。

ISM模型应用领域广泛[3],它主要是通过系统元素间相互影响关系的辨识,将复杂的系统分解成为多级递阶结构形式,使得众多元素之间的错综关系层次化、条理化,从而展现出系统的内部结构。其目的在于明确系统内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系统结构,揭示系统的几何学或拓扑学的定性结构[3],形象地表示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1],在分析复杂问题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2]。ISM同样适用于高校教学课程计划的安排,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

一般地,实施ISM的工作程序有:①成立一个实施解释结构模型法的小组;②设定问题;③选择构成系统的要素;④建立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⑤对可达矩阵进行分解之后建立系统的结构模型;⑥根据结构模型建立解释结构模型。其核心是建立可达矩阵并将可达矩阵转化为结构模型。[1],[4]

2课程教学计划的解释结构模型

近几年来,每年制定本科教学计划都会面临很多问题,如课程设置、各类课程的数量及课程的时间计划等问题,在选定了课程之后就是要对课程的开设先后秩序要制定一个计划,并在一段时间内严格执行。本文为了说明ISM在制定教学计划中的应用,选择了本校信息学院的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的计划为例。

2.1 组织实施ISM的小组一般来讲,小组成员以10人左右为宜,为保证讨论的成效,要求小组成员对要解决的问题都能持关心的态度,同时,还要保证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员进入小组[1]。因此,针对本文的问题,首先组建了一个ISM研究小组,成员由本学院的计科系老师3位、本系的老师2位,及计算机系大四学生2位,共计7位。

2.2 设定问题,明确ISM 的分析目标,并确定系统的要素经过小组成员及其他有关人员的讨论,整理出了计算机系的最主要的专业课程,并初步确定了各个课程之间的直接先导关系。如表1所示。本文的目标是解决这些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因此本问题面对的系统中的各要素就是下表中的各门课程。

2.3 建立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

(1)建立邻接矩阵

根据表1,可以得出表中课程关系的邻接矩阵。此邻接矩阵是一个12行12列的矩阵,描述了各个课程的直接先导的关系。邻接矩阵A的中的元素aij定义如下:

a=1课程C和C有关系,即C是C的直接先导课程0课程C和C没有关系,即C不是C的直接先导课程

邻接矩阵如下,为了更为清楚的显示课程之间的关系,在矩阵的行列上增加了课程编号。

(2)建立可达矩阵

首先求出矩阵B=(A+1),以实现各课程与自身是有关系的,然后在此基础上依据可达矩阵的求解方法计算矩阵B的自乘。即对矩阵B进行幂运算,计算过程中根据布尔代数运算规则(即0+0=0,0+1=1,1+0=1,1+1=1,0×0=0,0×l=0,l×0=0,l×l=1),通过MATLAB运算得到B3=B4,因而可达矩阵为R=(A+1)3。

可达矩阵R反映了各课程之间的所有先导关系,包括直接先导关系和间接先导关系,这反映在R中列中全为1的元素所对应的课程即本门课程的所有先导课程。R中行为1的元素表示课程间的后继关系。

2.4 区域划分区域划分是在可达矩阵的基础上确定各课程之间的可达与否,并判断系统中哪些课程是连通的,即有关系的,因此把系统分为有关系的几个部分或子部分。

2.4.1 相关概念

①可达集。与课程C有关的课程集合定义为课程C的可达集,用R(Ci)表示。即课程C的后继课程的集合。由R中第Ci行中所有矩阵元素为1的列所对应的课程集合。即R(C)={C∈Na=1}。

②前因集。将要到达课程C的课程集合定义为课程C的前因集,也称为先行集,用A(C)表示。即课程C的先导课程的集合。由R中第C列中的所有矩阵元素为1的行所对应的课程组成。即A(C)={C∈Na=1}。

③共同集合。所有课程C的可达集合R(C)与其前因集合A(C)的交集为先行集A(C)的课程集合定义为共同集合。用T表示。即T={C∈NR(C)∩A(C)=A(C)}。

④最高级要素集合。一个多级递阶结构的最高级要素集L是指没有比它再高级别的要素可以到达。其可达集R(C)中只包含它本身的要素集,也就是说最高级要素集合就是那些没有后继课程的课程集合。即L={C∈NR(C)∩A(C)=R(C)}。

2.4.2 根据可达矩阵计算各课程的R(C)与A(C)并计算R(C)∩A(C)。如表2所示。

2.4.3 求共同集合T根据定义,T={C1,C9},即C1和C9是最底层的课程,也就是需要在所有课程中最先开设的课程。需要判断他们是否有共同单元可到达,即R(C)∩R(C)≠,则表示他们有共同的后继课程,因此所有课程均属于一个连通域。即表示所讨论的所有课程相互间均是有关系的。

2.5 级间划分级间划分是将系统中的所有课程,以可达矩阵为准则,划分成不同级(层)次。利用最高级集合的定义,确定多级结构的最高级要素。找出最高级要素后,将其从可达矩阵中划去相应的行和列。接着,再从剩下的可达矩阵中寻找新的最高级要素。以此类推,就可以找出各级包含的最高级要素集合。分别用Li表示从上到下的级次,其中i=1,2,…,k。

根据“最高级要素集合”的定义,由表2得L1={C7,C8,C12}。

在表2中除去C7、C8和C12后,得到第二级课程的可达集与前因集,见表3。

由表3得,L2={C5,C6,C10}。如此重复下去,分别得到L3={C3,C4,C11},L4={C2,C9},L5={C1}。这样,经过5级的划分,将系统中的12个课程划分在了5级内,按级间顺序对可达矩阵重新排列得R1。

2.6 建立结构模型与解释结构模型根据R1,依次处理每一级课程的先导和后继的情况,得到图1所示的层次结构。将结构模型中的课程号用实际代表的课程名称代替,则得到解释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2.7 根据解释结构模型进行分析如图2所示,计算机专业的主要专业课可以简化成一个5级的层次结构。从这个层次结构中我们可以对课程的安排提出以下建议:①程序设计基础和高等数学没有先导课程,是其他课程的基础。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这两门课程必须在低年级的时候开设,比如大学一年级开设,同时还需更注重这两门课程教学质量。②编译原理、操作系统和数值分析是没有后继课程的,其他课程都是这三门课程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先导课程。因此可以在其他课程之后才开设,建议在高年级的时候开设。即便这几门课程内容较难,但按照ISM的结果进行课程的安排,这时候的课程安排较少,时间上也较充裕。③离散数学的基础是程序设计基础这门课程,因此离散数学一定要在程序设计基础这门课程后开设;数据结构要在离散数学后再开设;汇编语言在程序设计后再开设;普通物理在高等数学后再开设;算法分析与设计必须在数据结构和汇编语言后才能开设;计算机组成原理必须在普通物理后才能开设;线性代数只要在高等数学后就可以开设。

3需要说明的问题

由于本文仅讨论了专业课程的安排,对于大学学习来说,除了专业课程之外,还包括其他的基础课程、公共课程等。所以对于其他目前不太确定和本文讨论课程的关系的那些课程,也可能与本文讨论的某些课程有先导或后继的关系,那么可以直接加入到ISM中进行讨论,讨论的过程和本文所述的过程一样,只是增加了系统要素。当然在讨论过程还可能在本文的“3.4区域划分”这个步骤中,可能会发现此系统中会有多个连通域。ISM中对多个无关的区域的研究是没有意义的。那么只需要返回到第二步重新确定系统的要素,并重新判断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否正确,去掉无关紧要的要素即可。

4结语

ISM的结果符合本文定义问题阶段提出的课程的先导关系,因此使用ISM来帮助对本科教学计划的制定是符合实际的,正确并有效的。从ISM的结果我们知道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的基础是程序设计基础和高等数学,也能让任课教师认识到这两门课程的重要性,并注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另外,也可使用ISM来检验教学计划中各课程安排的先后顺序是否合理。

根据结构模型我们可以做出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的计划。这里为了表示的简便仍然使用了课程的编号来表示各门课程。第一种是(C1、C9)(C2)(C3、C4、C11)(C5、C6、C10)(C7、C8、C12);另外一种是(C1)(C2、C4、C9)(C3、C10、C11)(C5、C6、C12)(C7、C8)。当然还有别的安排方法,只要不违背结构模型得出的原则就可以了。

本文所讨论的方法,虽然以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的设置为例,但也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专业的课程计划中。

参考文献:

[1]白思俊.系统工程(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3:89-110.

[2]朱嘉伟,卞艺杰,王海霞.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高校食堂客源量分析[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篇3

一、确立科学指导思想,坚持统筹发展原则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规划非常注重科学的指导思想和规划理念,兼顾长远发展与当前目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注重政府调控和市场发展的有机结合,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

(一)兼顾长远发展与当前目标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具有宏观性、长远性和战略性的特征,追求的是区域10年、20年或更长时间的发展,但易受规划决策者“有限理性”和规划中信息不对称约束,也易受现行的政绩考核制度的影响。因而,有些地方政府在长远发展与近期目标、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出现冲突时,更加关注当前利益,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没有协调好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

长三角不仅着眼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而且更加强调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出到2020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成高度国际化的综合性大都市圈。珠三角也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拉动民间投资,促进外贸出口,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提出到2020年,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发展为全球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长三角与珠三角发展的经验表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不仅要关注当前目标,而且要着眼于长远发展,从而保证经济发展规划的战略性与前瞻性。

(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

很长一段时期,受党政干部政绩考核的影响,经济发展只追求GDP而忽视了环境的保护,以致造成了沉重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压力。长三角与珠三角规划的显著特点就是节能和低碳,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珠三角规划提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能效”等措施,如构建珠三角绿道网,增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为更好地保护环境,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在研制经济发展规划的立项、纲要、草案和实施等各个阶段,可有效利用公众等社会监督机制,广泛征求多方意见,邀请各领域专家和环保组织代表等,对规划纲要的内容进行讨论,共同协商可持续发展的区域规划方案,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路径。

(三)政府调控与市场发展相结合

政府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可对整个市场运行进行适当的引导、干预,协调区域经济的发展,推进区域市场开放和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市场机制和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更好地优化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促进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和顺利发展。

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中,要很好地将政府调控与市场发展结合起来,既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又要发挥政府调控的主观能动性,这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现实需要,更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长三角与珠三角规划纲要的编制充分体现了政府调控与市场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既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市场自我调节的优势,又注重政府在体制创新与协调区域发展的指导作用。

二、明确区域发展目标,科学制定战略规划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作为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制定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长三角和珠三角也加快了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如珠三角发展规划不仅确定了优先发展金融、会展、物流、信息服务和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而且加快发展技术密集、带动性强的钢铁、石化等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优化产业升级,推动核心技术的创新和转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长三角发展规划以提升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强调产业优化升级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确定发展的重点区域与重点产业,做大、做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石化产业、钢铁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等,进一步提升航运、金融和贸易等行业的国际化水平。同时,推进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完善交通运输枢纽,构建开放、安全的能源保障体系及信息网络体系,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

(二)发挥龙头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和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规划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很多地区产业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制约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给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协调发展走在前列,经济发展规划起了较好的引领作用。近年来,珠三角发展逐步走向融合,区域内商品、资本、人力资源的流动日益频繁,优势产业的跨地域发展使得珠三角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推动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结构的互补,珠三角经济正逐步向一体化发展。珠三角区域发展规划中,特别强调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广州、深圳龙头城市的带动作用,按照市场主导,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互补的原则,加快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促进港澳地区的繁荣,推动大珠三角地区的发展。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前提,是长三角与珠三角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长三角经济影响不仅局限在地区增长和发展,而且要进一步增强金融、会展和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能力,优化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建立国际金融、航运、贸易和旅游中心,进一步融入全球国际城市体系。

珠三角利用靠近港澳和东盟的地缘优势,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经济区域和新兴市场开展多领域的合作,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承接高端产业转移,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优化进出口结构,发展高端贸易,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携手港澳打造亚太地区的城市群,进一步完善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提高了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三、结论

篇4

关键词:RPW;位置权重法;教学计划;本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2-0148-02

教学计划是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学校组织教学过程、监控教学进度、规范学生培养的总体设计和主要依据,是高等院校教学正常运行的前提与保证。修订和完善一套系统的教学计划,合理有效地安排各门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均衡高效地完成本科学习是教学计划制定的目标。本科教学中涉及的课程较多,有些专业教学计划会涉及到60~150门左右的课程,为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一个重要的任务是,需要考虑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学期分配。有些课程需要先修课程,有些课程则不需要,先修课程中学习的知识是其后继课程学习的基础,所以先修课程一定要在其后继课程之前开设。同时,为了保证学习节奏的一致性,防止课程安排时松时紧,需要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考虑各个学期课程的均衡性。对于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的研究,一部分学者从教学计划制定的理论、体系方面进行研究,另一部分学者从制定教学计划的科学有效的技术方法进行研究,如文献[2-4],但后者主要的方法是基于ISM的教学计划的制定,只考虑了教学计划中各门课程的先导关系,而没有关注教学计划制定时课程的均衡性,所以通过ISM方法列出的课程层级关系图只能作为制定教学计划的参考,不能作为一种实用的方法直接给出具体的课程安排结论。本文主要利用装配线平衡的方法――分级位置权重法(RPW,Ranked Positional Weight)制定教学计划,在保证课程先修关系满足的同时,兼顾课程设置的均衡性,为教学计划的制定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法。

一、RPW方法及实现步骤

RPW方法是IE工程人员在生产线平衡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最早由Helgeson和Bimie于1961年提出,它是最大侯选原则与Kilbridge-Wester法的结合。该方法根据作业元素的紧前关系计算每个作业元素的RPW值,然后对PPW值进行排序,从高到低分配作业到相应工位,其步骤如下。

1.根据作业紧前关系作出紧前关系图。此紧前关系图属于有向图。对于任意两个作业元素i,j,如果j能够到达i,则称j为i的前序作业。

2.计算各作业元素位置权数。对任意作业元素i,将其本身的作业时间加上所有的前序续作业的作业时间Ti,得到其位置权数,即PPW值。

3.按RPW值从低到高进行排序。

4.计算生产线节拍Tc。Tc=■Ti/S,其中S为工位数。也可以指定生产线节拍,求所需的工位数。

5.按照RPW值,从小到大分配作业至工位。

其计算流程如下图1所示。

二、本科教学计划的制定

上述可见,RPW方法本质是将具有先后关系的作业分配到不同的工位,以满足作业间的紧前关系及均衡性要求。本科教学计划涉及到课程类似于线平衡中的作业,具有同样的先后关系约束,学时类似作业时间。

参考文献[4]中的案例,某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在6个学期中修完如下课程,各课程间的先修关系如表1所示。

根据RPW方法的步骤,首先做出紧前关系图,如图2所示。

其RPW值计算如表2所示。

指定生产节拍Tc=80学时,使用RPW方法得到课程分配结果如表3所示。

假定学期课程的平衡率为Br,则:

Br=■Ti /max(Ti,i=1,2,…,6)=90%.

可以看出,每个学期课程平衡率较高,即学时分配比较均匀,不会出现学生有的学期过于繁忙,有的学期过于空闲的情况,分配结果比较理想。

三、同ISM方法的比较

表2中计算出各门课程的RPW值,其值越小,表明其位于课程体系的越底层,即课程性质越基础,需要先修的可能性越高。文献[4]中利用ISM方法得出的课程层级体系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RPW方法跟ISM方法得出的结论一致,而且具备ISM方法不能比拟的优点。

1.RPW方法更简洁。ISM步骤较多,应用复杂。而RPW方法作为生产线平衡的一种成熟技术,逻辑清晰,使用简洁。

2.RPW方法更实用。作为定性分析的工具,ISM方法仅给出课程的层级关系,具体课程在各个学期的分配仍然需要后续工作确定,而RPW方法能够直接得到课程分配结果,比ISM方法更加实用。

3.RPW方法更容易通过编程实现,可以很方便地应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计划制定。

上述案例仅针对专业课程进行分配,对于大学学习来说,除了专业课程之外,还包括其他的基础课程、公共课程等,可以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求解。

本例求解中,指定生产节拍为80学时,可得到6个学期平衡率较高的分配结果。如果按照生产节拍Tc=■Ti/S=432/6=75学时计算,可能得出超过6学期的分配结果,这是RPW启发式方法本身所限。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大,只要不超出学生每个学期最长的学习时限即可。

本科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较多,课程之间存在约束关系,有些课程需要先修,有些课程需要后修。这种约束关系跟生产线平衡中作业之间的紧前关系很相似,可以利用线平衡中常用的RPW方法来解决课程在每个学期的分配,达到比较好的均衡性效果,使学生每个学期的学时分配比较均匀,不会出现忙闲过于不均的现象。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RPW方法比ISM方法更加简洁、实用,而且更加易于编程实现,在信息化越来越普及的高校,RPW方法可以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计划制定中进行推广,达到很好的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篇5

一、新课标理念单元教学计划特点

1.单元学校目标的多维度。

过去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基本上是以各项运动技术来划分单元的,在单元计划中突出的是运动技能的教学,单元之间的顺序基本是考虑季节特点和运动技术之间的联系,如冬天的长跑、春天的技巧,先学跳远,后学跳高等;单元内部的教学顺序主要是运动技术难易程度来设计的。体育新课程依据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求,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提出了5个学习领域,并针对5个领域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体育新课程的学习目标不再是单一的运动技能和知识,而是多维度的目标,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里健康和社会适应5个方面。

单元教学计划在水平、学年、学期教学计划与课时教学计划之间,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它一方面是水平、学年、学期教学计划的分解与细化,另一方面则是课时教学计划的主要依据。单元教学计划既然是水平教学计划的细化,那么,它的基本格式应该能反映出水平教学计划的特征,即以学习目标的集合群与学习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其主要特征,也就是说单元学习目标确定必须要依据课程的水平目标,而且是一个“集合群”。这是新课标理念下单元教学计划一个最大特点。

2.单元规模根据水平和学习内容不同也各不相同。

我们过去的单元教学计划的规模基本是一致的,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很少考虑学习内容的特点,所有年级、所有学习内容的单元规模基本是固定不变6-8课时。这种单元规模虽然在始终强调运动技能学习,但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体育新课程强调各个学习领域在各个水平的目标各不相同,并且把学生的运动兴趣和掌握部分运动项目运动技能,形成终身体育运动能力作为一种追求,倡导运动是手段,健康是目的,希望学生在通过运动技能学习掌握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进而达成课程学习的目标。

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单元教学计划的规模,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单元规模。新课程根据水平四以下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强调重在培养学生广泛的运动兴趣,鼓励学生尝试各种不同的运动项目,所以单元的规模不宜太大;对于水平四以上的学生,则希望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部分运动项目技能,积累一定的运动技能储备,进而形成自己的运动兴趣爱好,这时的单元规模则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合理确定,诸如篮球、足球等运动技能要求较高的项目就一定要设计大规模的单元计划,可以是20课时以上的单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单元”。这不仅是为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让学生掌握某项运动技能,更主要能为学生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培养,为这些领域目标达成的“潜移默化”提供时间上保证。而对于活动身心、发展体能的学习内容则要设计成一般规模几课时单元。

3.单元的种类呈多样化趋势。

体育新课程学习目标的多维度,同时也影响着单元的种类,决定了新课程的单元计划种类的多样化。我们过去的单元计划的种类单一,全部是用运动项目的名称命名的,单元名称一般是“篮球”、“跳高”、“双杠”等,这主要是强调运动技能教学指导思想的影响。时下,新课程中的单元教学计划,不能仅仅局限于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强调运动技能的学习,更应根据新课程目标统领内容的理念,为达成多维度目标的实施有不同的单元计划,确定单元教学内容主要依据是目标,用“目标统领内容”的理念指导计划制订的开展,最显著的是单元计划名称不能只是“篮球”、“跳高”、“单杠”等。相反有更多的单元计划名称,如“运动安全单元”、“合作参与单元”、“题材单元”等。

二、新课标理念下制订单元计划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制订单元计划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一个相同的教材用不同的教学思想去指导,就会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过程、学习评价手段,也就有不同的学习效果。比如,学习“单杆、双杆”时,强调运动技能学习指导思想使我们特别注重学习单杠、双杠的运动技能,而如果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们在技能学习过程的同时,就会有意识向学生传授通过单杠、双杠练习提高身体力量素质的多种方法,单杆和双杠练习中的安全问题等。再如篮球教学中,树立通过篮球技能学习是为了增进学生健康的观念后,我们进行教学时,就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只强调运球、传球、投篮等运动技能掌握,而应该是强调各种篮球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运用过程中对心理、社会适应、身体健康的促进。这样的转变必然会带来整个单元教学计划中的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不同。

因此,新课程中单元教学计划的制订的前提,首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用正确的思想指导我们的实践,才能保证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单元计划制订始终紧紧跟随新课程理念,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地位。

2.认真钻研《课程标准》。

首先,《课程标准》是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标准,整个课程改变必须在其指导下进行。其次,《课程标准》从课程性质、价值的定位,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等方面的确定,到教学实施建议和评价体系的构建,无不凸显新的体育教育观、学生观,这些新的观念、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手段需要体育教师用心揣摩,这些新的东西掌握需要“只可意会”,甚至是“心照不宣”,是需要从“实践中掌握”的。第三,体育新课程的《课程标准》实施几年来,由于真正进入课程实施的时间的先后不同,造成了全国各地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存在很大的差异,加之城乡之间的师资、场地器材等方面现实存在的差异,占整个基础教育80%左右的农村学校体育新课程的实施情况与城市学校相比有很大的落差。

所以,我们必须反复不断钻研《课程标准》,领会其实质和要义所在,在实施中做到不断反思自己实施课程的行为,用各种教学反馈信息对照《课程标准》的理念,遵循行动研究方法原则,不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实效性。特别是对于农村学校和新课程实施启动较晚学校的体育教师,更应该钻研《课程标准》,学习并借鉴他人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的成功做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保证单元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效性。

3.研究单元计划目标。

我们过去制定单元教学计划时,一般是先确定内容,然后根据单元学习内容制定单元目标。体育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是目标统领内容,也就是说现在制定单元计划首先要研究分析单元教学计划的目标,然后依据目标选择内容,目标是我们到达的目的地,教学内容是道路,具体走哪条路,由体育教师自己选择,可谓是“条条大路罗马”。例如,发展学生体能中的有氧耐力目标,农村的体育教师可以选择定时跑、定距离跑、校外越野跑,城市的体育教师可以选择跳绳、长时间的球类运动等。

研究单元计划目标时,第一,首先认真研究水平目标,掌握5个领域的水平目标是什么,达到水平目标时学生能够达到的种种表现,然后把水平目标分解到学年、学期中去。第二,在学期中结合季节、学生具体身体心理特点、学校场地器材等方面实际情况,把目标合理分解到每个教学单元中。第三,分解单元目标时,注意单元目标群的组合,考虑整个学期、学年5个领域目标中最佳配合,也就是说强调5个领域目标相互渗透、相互配合,这种相互有科学、合理的途径,存在一定隐性联系。例如,球类学习中容易渗透社会适应领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心理自信心;田径类学习对促进学生意志品质形成有较好促进作用;体操类学习运用保护与帮助能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形成,同时在学习体操技能时,可以传授学生发展体能中的肌肉力量和发展柔韧性素质等等。

4.研究课程资源。

要制订好单元教学计划,研究课程资源是重要的环节。首先,要很好地钻研现有的体育教材,把握该项教材的技术结构、重点和难点,该项学习内容对学生多维学习目标达成的作用和途径。同时,注重对新兴运动项目和地方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进行钻研,使之能达到教材化要求。其次,对课程资源中的学生资源进行研究,要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分析所教授学生的体育基础、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兴趣爱好、身体运动素质,能在学生的发展和运动项目及运动技能学习之间找到关联途径。第三,对本校的场地器材、设施设备和校园周边情况有清楚的了解,知道学校所处社区的体育情况,最大限度发挥这些资源在单元教学中的作用。对本校的体育校园文化、体育传统项目等资源要综合考虑,使之和单元教学有机结合。

5.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评价。

在制订单元计划过程中,有了正确指导思想,依据《课程标准》确定了学习目标,选择了教学内容后,进行单元计划制订就要明确单元的性质,因为单元性质决定着单元教学课时数的确定,也决定着教学方法、评价的选择。一般情况,水平四以上的学生注重运动技能掌握的单元规模(单元教学时数)要在20课时以上,而活动性单元、题材单元、运动处方单元和水平四以下单元可以是一般单元,课时在6-8课时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对一个单元教学计划来说,要实现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需要用多少节课来完成,可以有一定的伸缩性。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条件对同一个教学单元所设计的学习目标,都可以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单元教学计划作为课时教学计划的依据,教学内容可以事先确定,但其时间的集合并不是完全固定。

第二步,根据单元计划的性质,单元规模,全面考虑整个单元教学过程,就是分解单元目标,把单元目标合理分解到每节课中。

第三步,在每节课中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考虑每节课的过程性评价方法手段和标准。最后确定该单元学习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单元教学计划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对于初中、高中新课程的体育新课程实施有重要意义。由于每一个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识程度,对课程资源理解把握程度,各个学校之间存在的差异等。这些都决定新课程实施中的单元计划没有固定模式,需要广大基层体育教师能创造性开展工作,制订各具特色的单元教学计划,更好推动体育新课程实施。

参考文献:

[1]顾渊彦,史署生.体育课程中的教学单元[J].体育教学,2006,2:13-14.

[2]毛振明.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篇6

【关键词】船舶;能效管理;计划

1.船舶能效管理内涵与理念发展

船舶能效管理主要为通过对船舶运行耗费能源状况、总体资源利用效益、产生排放二氧化碳气体实施有效管控,明确方针,制定能效管理策略、体制,进而实现能源节约、污染降低、改进能源的最终目标。船舶能效管理理念的形成受到京都议定书的影响。该协议明确了有关温室气体应承担的减排任务。基于海运事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当时该议定书并没有明确需要在报告之中涵盖该行业数据,而是通过IMO进行减排。经过研究,IMO明确了船舶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总量,并清晰计算出其占世界排放量的百分比,通过环委会的综合审议,制定了针对性节能减排策略。最终船舶能效设计标准指数、相关的分析方式、能效管理计划以及运营指数等通过核准,为船舶能效管理工作明确了指标与核心依据。IMO在2011年7月15日通过纳入船舶能效要求的MARPOL附则VI修正案MEPC62,该修正案于2013年1月1日生效实施,适用于所有4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新造船即实施,现有船在2013年1月1日后的第一次中间检验或换证检验时实施。

2.船舶能效管理计划目标

海洋运输的发展运营、综合管理虽然对全球环境产生的影响并不大,但基于单独一艘船舶运行效率优化,可显著的节约燃油耗费,降低成本投入,抑制对环境的破坏,因此,从整体层面来讲实施综合调控效果将十分显著。为此,各国逐步意识到进行有效的船舶能效管理尤为重要,并制定了相关计划导则,体现了计划管理的自愿性。同时,通过能效理念,而非片面的温室气体,令船舶能效管理的外延更加广泛。制定船舶能效管理计划的核心目标在于为企业以及船舶创建有效提升运营作业、生产管理能效的制度体系。理想的目标为,船舶能效管理计划需要同管控、运行及所有船舶的单位综合能效管理策略紧密相关,进而意识到只有针对自身特征、运营特点、综合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船舶能效管理计划,自愿而为,方能取得显著成效,降低成本,保护生态环境,获取长效利益。

3.船舶能效管理计划科学制定策略

3.1完善准备、明确职能,全面制定管理计划

船舶能效管理计划的科学制定,首先应在初期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明确船舶运行耗费能源状况、具体应用状态以及优化能效的核心预期。确保计划制定阶段不能操之过急,应花费充分的时间进行论证,方能明确最为契合、最切实可行的能效管理计划。进行船舶的更新改造,提升运行效能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进行船舶速度优化更新、航线完善、船体保养维修,并提升运行效能等。因此,就特定船舶,应合理明确优化更新能效的显著方式,通过列表方式记录有效的改进措施,进而明确可制定计划并贯彻执行的宏观状况。该阶段中应明确并分析船只应用能源的现实状况,而后由列出的具体优化策略表格之中,找到真正能节约能源的有效方式,并明确该类方式对于优化船舶能效具体的效果程度。应关注的是,并不是各个方式对各类船舶均适用,即便同类船舶,其呈现的运行服务状况不同,则方式也有可能产生互相排斥,并影响实践应用效果。

当然,优化船舶运营整体效果,不仅需要针对独立的船舶进行优化管控协调,还应从利益相关联的角度出发,也就是说需要从船舶维护修理场所、承租方、船东、航行港口以及交通运输服务管控等层面进行协调管控。该类相关利益方只有关系融洽、协调有序,能效管理实践效果方能实现优化提升。一般来讲,该类协调管控需要基于战略视角,做好全方位管控。因此公司应承担主要职责,而非单独的一只船舶管理。公司要明确整个船队应制定怎样的能效管理计划,规范实践体制,并做好各方利益的有效协调与管控。再者,为确保选用策略的全面贯彻执行、落实岗位职能到位,应做好岸上员工、船舶人员的综合管理。引入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策略,通过广泛宣传、专项培训,提升员工能效管理意识,优化实践工作效果。进行目标的设定其核心用意在于,可令员工提升警觉意识,进而形成良好的创造力,激发主观能动性,制定出有效的执行方案,并提升能效,坚守承诺。因此,目标形式无需固定,只要可行、可度量便可以接受。

3.2有效执行、科学监测管理

为优化船舶能效管理工作的执行效果,应创建执行系统。即一旦船舶以及相关单位明确了执行能效管理计划的相关策略后,核心任务在于明确能效管理工作的流程,构建相关措施的有利执行体系。通过任务的明确定义,实现层级的任务落实与分配,方能实现责任到位,优化执行效果。因此,船舶能效管理计划应针对具体的执行措施、方式策略以及相关责任人进行清晰的界定与描述。另外,应依据预先构建的系统进行计划方略的有效履行,并全面登记各项措施完成的状况、具体效果。该项工作对于以后执行效果评估、优化措施检验发挥了有利影响。倘若受到某类因素的影响,导致执行措施效果不佳、或根本无法执行,则应将引发成因全面记录,并为内部系统的参考应用提供依据。执行阶段中还应实施有效的监测管理,优选管控工具。例如,可应用能效运营指数,依据相关操作指南展开科学的分析计算。同时,还可应用他类量测方式,并且该类手段、监测方法应首先在初期计划环节予以明确。再者,应创建切实可行的监测管理系统,汇总集成各类全面的船舶运营信息数据,巩固监测管理基础。管控系统应涵盖数据信息的全面汇总、制定具体负责人等内容。为预防令船舶工作人员面临较多的行政压力与负担,实施监测管理交由岸上人员进行负责。同时,应采用已有记录,例如日志、船舶燃油记录等,额外信息则可选择适宜方式有效获取。

3.3实施自我评估与合理整改

该环节工作主要针对船舶能效管理计划的手段策略以及执行效果进行分析,进而深化船舶运营显著特点,明确何类措施能够全面发挥效用,何类措施效果不佳,形成的作用影响与具体成因,探究船舶能效未来更新优化趋势方向,为后续周期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实施自我评价阶段中,应参照监督管理阶段中获取的各项信息数据,实施周期性评估分析。为优化后续的管理计划,综合客观的自我评估,明确船舶的具体表现实施有效的因果分析。

4.船舶能效管理计划实践制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制定船舶能效管理计划,应明确各公司以及各船舶的显著特点、核心运行需要。公司在计划制定以及执行阶段,应确保船舶管理面临较低的负担。首先,做好船舶航线的优化、完善气象导航管理、确保准时的实践生产、进行船速以及轴功率的合理优化。同时有效管理压载物,完善螺旋浆管理,确保自动驾驶设施的合理应用。再者,应完善船体保养,做好动力系统、废弃回收系统的优化管理,提升装卸系统以及船队管理水平,做好能源系统管控,优选燃料,探究科学应用再生能源,进而真正提升船舶能效管理水平,创造显著效益。

5.结语

总之,为船舶能效管理意义重大。我们只有明确其核心内涵,科学制定管理计划,有效执行、规范落实,方能优化实践管理水平,降低能源消耗,全面保护生态环境,提升船舶整体运营服务水平,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培举,Yang Peiju.有速度才会有高度——访熔盛重工总裁陈强[J].中国船检,2010(9).

篇7

【关键词】计划管理 督查督办

一、具体问题描述

(一)计划制定颗粒度不够精细、不够全面

对于基层单位而言,工作计划的制定是否精细、全面直接影响了地市供电公司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或重要指标的完成情况。随着国家电网公司管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基层单位作为一项工作任务的重要参与环节,对于管理部门下发的各项工作任务如果没有形成动态的管理机制,想要全部兼顾确实很难。

每一年年初国网公司、新疆公司各专业都会下达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将全年的工作方向传达到基层,基层单位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适合自己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可现实呢,往往是不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下一年工作思路,等靠上级单位下发全年重点工作任务,从源头上忽略了自身存在的短板,并没有把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提升的工作列入下一年的工作任务中,上级单位下发的重点工作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基层单位除了遵照执行外还应将自己的重点工作补充进去,不能在制定计划的开始就流于形式。

(二)计划完成情况未形成监督、考核闭环管理

对于工作计划的监督和考核应是确保公司各项任务和指标完成的重中之重,但目前并未形成闭环管理机制,往往对于工作计划都是缺少督办,只注重考核,对于未完成工作任务引起的考核都是随着考核的结束而结束,未对考核原因进行分析评估,这些都是工作计划完成情况监督、考核闭环管理体系缺失造成的,是影响计划制定刚性、影响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工作计划完成情况未进行循环持续跟踪

工作计划完成情况的监督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基层工作计划管理部门大多存在只注重工作安排,轻于工作任务过程管控的现象,往往造成工作计划处于托管状态,影响年度工作任务完成率,会对公司造成业绩考核风险;工作计划执行单位大多存在等靠思想,不主动上报、反馈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对监管部督办计划完成情况造成了较大影响。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一)科学制定下一年度工作思路和计划

对于各部门和单位而言,在每一年的年底总结一年工作成绩和不足时,如何科学、准确的制定下一年的工作思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工作。首先积极与上级管理部门沟通,制定下一年的工作思路。为了更好地配合上级管理部门的各项工作,作为基层单位必须提前了解上级部门来年的重点工作思路,将其列入公司或部门的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其次要从主要业绩考核、专业管理以及同业对标等指标入手,查找不足和缺陷,将指标落后原因分析出来,由分管领导牵头,制定年度指标提升计划,分解到部门周、月度工作计划中,分解到部门负责人、指标专责人,层层管控指标,确保指标提升计划完成。

(二)利用星级区分工作计划重要层级

基层单位要在年初对各项工作进行梳理,根据省公司、公司、部门级安排的重点专项工作、一般工作、公司“两会”安排的专项重点工作、一般工作(临时工作也按照以上等级区分),按照重要程度依次设置为五、四、三、二、一颗星,在制定计划时就通过星级对工作的重要程度进行区分,这样有利于基层单位有的放矢、抓住重点,将工作计划上报至管理部门,对于管理部门也是一种提醒,形成管理部门与基层单位良好的业务沟通体系。

(三)利用“二十四”节气表分解月度重点工作

各单位可以利用“二十四”节气表将上级和本公司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至每月,加上上一年制定的工作思路,再将临时下达的重点工作任务滚动列入节气表中,每一个节气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3-5项重点工作,这样全年的重点工作任务在年初基本制定完成,将制定好的月度工作计划再分解到每周,这样就达到了年度计划分解至月、周度计划的目的,形成了工作计划闭环管理机制,避免了遗漏重点工作引起的考核风险。

(四)四个“围着转”加强督查督办管理 提升重点工作质效

办公室把督查督办工作作为确保政令畅通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统一管理、突出重点、分工协作、务求实效的原则开展工作,并坚持做到“四个围绕”:一是紧紧围绕着问题转――问题不解决,督办不终断;二是紧紧围绕着中心转――公司中心工作有需求,督办工作不懈怠;三是紧紧围绕着重点转――年度工作任务重点在哪里,哪里就要有督办;四是紧紧围绕着会议转――会议有部署,任务责任速分解,跟踪督办要到位。通过四个“围着转”,把领导关心关注的“急事”,影响公司安全和稳定的“大事”及时督办,确保了督办工作督到位、落得实。充分发挥好办公室的参谋助手作用,强化执行力建设,确保政令畅通。

三、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描述

篇8

关键词:地铁物资;库存管理;重要性

地铁是城市快速交通的主要部分,在城市交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只有安全稳定的运行,才能保证地铁高效率服务,地铁故障需要通过丰富的物资来保障,为了确保地铁运营的安全,就需要有丰富可用的物资准备,那么众多物资需要进行管理与存放,只有科学的管理,才能实现物资利用最大化,维护地铁安全运行。

1 地铁物资管理特点

地铁物资是为满足地铁运行需求而准备的物质材料,与其他物资相比,有自身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如下:

1.1 响应及时

地铁物资为地铁运行服务,当地铁运行出现问题时,需要补充完善部件,则需要良好的物资供应,物资供应需要及时响应地铁现场,维护并保证地铁安全可靠运营,物资要紧紧围绕地铁运行而准备。

1.2 专业范围广

地铁系统是一个大的概念,围绕地铁会有许多设备设施,在地铁运营设施系中,所涉及的门类广泛、专业较多,也就是说,地铁物资供应范围是较广泛的,特别是关系到车辆、轨道、供电、信号、通信、售检票系统、电扶梯、AFC环控、给排水等多个系统,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功能,服务是地铁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地铁物资准备也相应扩大范围,满足运行需求。

1.3 空间跨度大

地铁物资不能只考虑一地一时的需求,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好供应范围与物料,特别是地铁是运行的,则要保证地铁在运营时的物资供应,对沿线各点需求要及时快速满足,物资供应的跨度空间较大。特别是,城市越是扩张,地铁铺设区域越广泛,轨道交通飞速发展下的地铁线网不断扩张,物资供求关系的平衡,是地铁物资管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用一个合理的物资库存量,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地铁运营需要,确保地铁安全运行。

2 地铁物资库存管理重要性

2.1 地铁物资库存管理有利于维修养护

地铁运行关乎着城市公共交通形象,如果地铁出现故障,就会使城市公共交通受到影响,市民出行能力减弱,严重的还会造成城市混乱,地铁安全可靠运行,需要强大的物资支持。地铁关键部件的问题,会造成地铁运行的不正常,特别是地铁列车、通信系统、地铁站照明、通风等系统等经常会出现问题,就需要对这些系统多准备相关配件,哪出现问题,就为哪维护补充,保障地铁安全运行。

2.2 地铁物资管理有利于地铁运行安全

作为科技设备的地铁,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也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现,影响机车运行效率,只有不断预防、维护和保养,才能实现现代地铁运营安全可靠,可以说,日常保养与定期维护是地铁正常运行的关键,日常就需要通过预防性养护和维修,有效避免地铁列车故障。而预防性养护则需要充足的物料准备,相关配件备品是机车维护的前提,如果没有充足的材料,当出现问题时,就不能快速及时补充,全面提升机车使用寿命,延长机车运行时间,最大限度避免重大交通障,实现地铁列车安全可靠运行。

3 影响物资库存管理因素

3.1 新线路开发增加了物资量

随着地铁线路的增加,地铁车辆也不断增加,这时就对相关的零备件需求变大,那么在进行物资管理时,就需要增加物资供应采购量。一些新开的线路,增加的机车等设备有一定的质保期,如果运行时间到了,则质保期就会到期,这时所有的保养维护,均变成地铁部门的事情,自我维修时期对物资的需求增多。机车在使用过程中,有一定的磨损,设备运行时间越长,设备故障率也会随之越多,需要大量配件来完成补充。

3.2 维护人员能力影响了物资量

地铁相关工作人员、维修人员工作经验不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总结,那么在进行地铁维修时,对技术技能需要就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技术的提高需要积累,由于维修经验与技术不够完善,就需要浪费大量物资材料,才能使机车备件故障得到良好的替换与维修,直接导致了库存备件量的增加。

3.3 计划与实际需求量的偏差

地铁设备故障是不可预见的问题,而维修则带有机动性,这种不可预测的随机性维修影响到地铁物资存量。地铁维修部门在编制需求计划时,就不能精准的进行说明,只能是一般性的预测,多数是打出提前量,这就会导致库存量的增加。实际经验、维修消耗量及有关技术文件是决定计划精准与否的关键。

4 城市地铁运营物资库存管理建议

4.1 计划管理要精细准确

只有全面详细的计划,才能有效指导工作,使工作有力推进。良好的计划安排,一要科学制定计划。计划制定前,需要对实际情况进行摸底,特别是对前一年情况进行总结,提出计划数据,对地铁线网运营状况、故障率、修复率,摸清维修备件消耗规律了解掌握,明确备件采购周期,使制定出来的计划,适合机车运行发展需求,进一步提高备件需求预测水平和能力。二要对管理进行结构分层。物资管理是多部门配合的产物,需要分层级进行,形成系统部署,分级管理就是按物资、生产、车间、工班四级进行管理的模式。三要创新管理手段。对库房物资做到全面掌握,需要对相关物资进行编码处理,形成准确的信息,对同类物资需要统一编码,定期对没有货物的废码清理掉,确保库存量与账目相符;四是加强物资绩效管理。要对计划实施进行跟踪,特别是年度、季度、月度计划要落实到位,对项数、领用、调拨、到货、消耗进行全程监管统计,这样,才能确保计划准确,计划落实,形成定额管理。

4.2 规范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直接影响到成本,要通过市场招标采购或竞争性谈判的形式对大宗物资进行采购,对市场要全盘了解,与实力强的厂家签长期合同;低值易耗消耗类、工器具及仪器仪表、劳保物资的采购,需要对工班配置进行掌握,集中进行采购;备品备件采购是重点物资,这是定量物资,需要和供应商及战略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长期供求关系,联合企业对配件进行国产化研发,这样能够替代进口备件,降低物资成本的同时,也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避免出现垄断现象,使备件采购效率更高、采购周期缩短。

4.3 提高物资库存管理

物资储备要合理,数量既能满足需求,又能库存最小化,科学的管理是实现零库存,杜绝严重浪费,降低控制成本。可以不用库存形式变相储备;只有甩有权实行委托存储和保管,减少仓库建立费用,实现库存最小化;按用料多少来付款,仓库物资不体现存货。地铁运营物资由关键物资、主要物资和一般物资构成,要分清不同等级,使资金划分更加合理。

4.4 修复件循环使用

要不断提高物资成本控制意识,增强企业管理水平,对一些能够修复的备件需要进行循环使用。要合理制定政策,使可修复件得到挑选确认,修复质量技术得到提高,并形成二次入库和出库,使可修复件实现可控,提高企业物资管理能力。

5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越来越重要,物资管理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强化管理环节,建立科学库存定额标准,优化采购及仓储模式,加快物资周转速度,有效避免物资浪费,建立适应性强的库存,确保物资高效供给,满足线网运营需求。

参考文献

篇9

    第二,提升医药工程建设进度管理。可以根据医药工程特点来规划其建设进度,再三检查合同条款和施工计划的可行性,重点关注医药工程中不同种类、项目施工,确保相互制约的项目能够穿插施工,比如:净化厂房给排水、暖通工程就要交叉施工,尤其是工艺设备管道项目施工计划和管理,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其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因此建设管理人员就必须要切实结合医药行业特点来周密制定计划,确保该工程保质保量定期完工。

    第三,加强医药工程质量管理。医药工程通用专项项目常规质量管理以外,还要重点关注GMP要求的专业性、关键性的质量管理项目,这样才能够确保其工程满足GMP验收标准。同时要从净化装修材料质量到施工过程细节都要进行全面监控把关,对所有设备进场、物流废弃、通道设置等等都要确保其不会出现交叉污染,施工过程中各种功能管道更是要切实防漏,尤其是净化区更是要注意其空气质量和洁净度。

    第四,严格医药工程现场管理。做好医药工程现场管理,首先要科学制定其工作流程,比如洁净净化车间时,人和物体走动都会影响其空气洁净度,因此就必须要明确划分洁、污流线,设置好相应物流、人流通道,借助静压差压力表和独立压差计来控制空气流通,定时进行监控记录,确保不同区域之间空气质量都达标。新建的净化车间要先检查其温湿度、照度、换气次数、尘埃粒子、微生物等等HVAC系统的诸多验证项目,确保合格才能投入使用。车间建设完毕后也要定期进行风量检查和高效过滤。其次,GMP对医药净化车间环境和温度都有相应要求,对此管理人员也要再三注意确保空调能24小时持续不断运行,如果晚上车间停工,也要开启值班风机使得净化区有静压差避免外部气流倒入。当然如果室内有酒精或者粉末,就要设置带过滤器的直排系统。然后,对于净化区域地面洁净工程也有相应处理方法,例如水泥材质地面使用过久就会出现裂缝,这会影响其空气水汽,地面也会凸起,因此GMP净化车间底层地面最好做好防水处理,或者在其自流平下面加三层左右无纺布来避免其地面裂缝。最后,当前为确保其净化区空气洁净度基本都会采用三级过滤式空调,不管是初级、中级还是高级过滤装置都有其相应材质布料,对此空调及相应过滤装置就要定期进行清洗、更换和检修,一旦发现有问题就要及时处理。

篇10

1.1对象

选择我院普外科2013年2-11月收治的112例手术病人为访视对象,其中男60例,女52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37.6±2.4)岁;肝胆手术病人45例,胃肠手术病人40例,妇科手术病人15例,骨科手术病人12例。

1.2方法

将112例病人依护理方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运用术前访视,对照组采用普外科常规手术室护理不给予术前访视,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

1.3术前访视方案

观察组实施术前访视的具体方案为:

(1)认真做好术前评估工作

手术室护理人员在病人接受手术之前应该仔细查阅病人的病历情况,并且跟有关医务人员详细了解病人的体质、药物过敏史、交叉配血、药敏实验等基本资料,同时注意询问及了解女性病人是否处于月经期。

(2)访视手术病人

手术室护理人员在访视病人之前应该先作自我介绍,向病人介绍自己的职责,详细说明本次术前访视的主要目的。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注意观察病人的术前精神状况,如果是长期处于卧床状态的手术病人,则应该向病人详细询问日常的饮食与营养情况,以及肢体活动、压疮等相关情况。手术室护理人员要告诉病人在术前1d的晚上21:00后就要禁食水。对配有假牙的老年病人应该告知其术前要把假牙摘下。同时告知病人在术前要将金银首饰、手机等一些贵重物品收藏好,不宜带进手术室。依据病人学历及文化认知水平,灵活采用通俗易懂的讲解方式,向病人详细介绍麻醉的种类与方法、手术室的内部环境与手术设备、病人术中应该放置的、接送患者实施手术的时间与流程等。帮助病人详细检查术前心率、术前血压、术前呼吸指标与皮肤的完整性,积极做好病人术前麻醉诱导与输液等方面的准备工作。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发现存有手术疑虑的病人应该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实施心理疏导,尽量向病人介绍同类手术病人的成功案例,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帮助病人树立手术治疗疾病的信心以及提高病人的手术治疗依从性。

(3)科学制定计划

手术室护理人员配合麻醉师、医生对病人手术方案进行评估,参与讨论如何科学制定富有个性化的、科学合理的手术护理方案,为病人科学设计符合手术要求的手术;认真做好术前各种器械物品的准备与安排。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病人入手术室的血压与心率等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调查分析护理满意度。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运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人入手术室的收缩压、心率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病人入手术室的收缩压与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病人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普外科手术室经常会涉及到一些手术复杂、病情危急的病例。有些病人的病情严重、十分危急、同时病情进展速度又快,加上手术过程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创伤,导致普外科手术室存在各类护理及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护理新理念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这些新理念给手术室护理工作增添了许多活力。术前访视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普外科护理方法。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病人入手术室的收缩压与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术前访视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普外科常规护理的效果。笔者应用术前访视的体会是:术前访视能够显著增强病人对医护人员之信任感,提升病人对手术方法、手术设备、手术环境等方面的感性认识,帮助病人掌握更多的与手术治疗相关的信息,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以及对手术的恐惧感,让病人在手术之前就摆正好心态;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术前访视往往是从病人的心理特征出发,遵循以病人为中心,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来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情绪变化,采用通俗易懂的方法来介绍手术治疗概况、手术成功的案例、宣教普外科手术原发病知识,从而增强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及信心,改善护患关系。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