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会经济现象范文
时间:2024-03-27 18:02: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当前社会经济现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资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措施
一、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因素的联系
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增长需要丰富的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资源环境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多,人们从自然界获取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扩大对资源环境开发的规模,从而加快各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由于各类经济活动对资源的索取利用速度超过资源本身的可再生速度,在这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超过环境的自身承受力。导致资源环境变的恶劣,引起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这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造成巨大挑战。人类的生活生产和经济活动都与资源环境密不可分,资源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而经济发展又是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因此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当前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但是现存的资源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制约着经济发展。因此,要选择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模式,将社会经济发展规模控制在资源环境可持续力的限度内,协调好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关系。
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日益加快,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因而对土地资源、水利资源、林木资源、矿藏资源等资源环境各要素的人均拥有量较少。同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高消耗资源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在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着浪费,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使得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面临重大的资源环境问题。
(一)资源短缺问题
当前面临的资源短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地资源方面,我国人均土地面积较少,土壤质量不断下降,更有严重的水土流失、沙漠化、盐碱化等现象发生;二是水资源方面,水资源较为短缺,浪费现象和污染情况十分严重,使水资源环境恶化,其短缺的状况更加严重,导致可利用水资源也急剧减少;三是林木资源,人们对植被滥砍滥伐,不注意对林木资源的保护,使得我国林木资源锐减,植被覆盖率低;四是矿产资源,人们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欠缺合理性,导致矿产资源的浪费。
(二)环境污染问题
我国的环境污染愈加严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一是空气污染日益严重,二氧化硫等气体的排放量远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大气污染和酸雨污染,使土地、建筑物等受到毁坏,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二是有机物污染和工业废渣污染日益加重,当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物质增加产量的同时也带来了土地资源、水资源的污染;三是自然灾害频频出现,而且严重的自然灾害数量颇多,影响了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
三、资源环境因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与资源环境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前经济处于高速上升期,因此资源环境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加突出。由于粗放式经营发展是中国当前经济增长方式中的主要模式,在这过程中造成的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的各类资源相对短缺,但却未能很好的利用潜力很大的二次资源,同时由于资源环境开发利用不协调造成的综合利用率低,能源和水资源短缺及浪费严重等制约了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因素已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产生的负面效应将会严重抵消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要发展经济就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同时必须协调好资源环境在各区域之间开发利用的矛盾。当前资源环境制约着经济发展与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及不同地理环境有一定的关系。从地理环境上分析,我国的气候以大陆季风气候为主,雨量分配不均,容易形成干旱与洪涝并存的局面;地形上呈三级阶梯状,而西高东低的地势与季风气候也容易将破坏西部环境的不利因素扩散到东部地区,使得我国东西部都面临着经济发展受到资源环境制约的困境。
四、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加快经济发展的战略
为实现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有以下几点措施: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增强人们保护资源环境的意识。同时要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不能只片面的追求经济增长,要注重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其次要发展绿色经济,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和环保投资的力度,加强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要提高治理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生活生产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逐步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最后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各生产部门逐步走上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的道路,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增强对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创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优化经济发展战略,同时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盛科荣,樊杰.自然资源与城市的区位――兼论大河发展轴的经济机理[J].地理科学,2011,31(11):1415-1422.
[2]张慧毅,徐荣贞.发展中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实施途径浅析[J].价值工程,2007,26(2):1-4.
篇2
(一)必要性
村级财务工作作为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侧面反映和基本内容,在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和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它关系到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合法权益,也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由于我国农村地域广大,社会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薄弱,村级财务工作存在账务管理混乱、制度不规范、监管不健全和资金效率低下等问题,极易诱发各种现象和滋生违法乱纪行为等,这是影响当前农村投融资环境发展和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及产生不稳定因素的根源之一,它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就是村级财务工作的薄弱、不规范和不完善等,以至于导致了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滞后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农村对外进行交流与合作也成为潮流与趋势,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与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发展是分不开的,这也是缩小城乡、地区之间发展差距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举措。在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夯实农村财务工作,为加强、规范农村经济运行秩序和营造良好的投融资发展环境提供保障及基础,它关系到农村社会资源的科学配置与有效分配,并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向前发展。
(二)可行性
加强村级财务工作能够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及投融资环境发展。首先,它能够夯实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基础。村级财务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映了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和成效,它对于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不仅保障了农牧民脱贫致富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快速成长与发展壮大,而且也支撑了整个城市经济的繁荣与进步。所以,一个规范、完善的村级财务工作对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它能够不断吸引各种要素和资源源源不断地投向农村,将为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等奠定基础;其次,推进了农村民主政治管理工作。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可以说,村级财务工作属于农村民主政治管理的一部分,它需要有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群众不断参与其中,这对于保障农牧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合法权益,以及调动他们参与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等皆具有促进作用,这是防范腐败和发挥监督作用的有效举措,并能从根本上化解农村各种矛盾,对于规范村干部行为、树立良好农村社会风尚及村容村貌等奠定基础,它将为农村投融资环境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再次,提升了农村资金运行效益。加强村级财务工作能够规范农村经济运行秩序和提高资金运行效率,使有限的财务资源发挥最大社会效益,并为提升农业发展潜力,拓宽农业增长空间、壮大农村社会经济和推动农村对外交流及合作等夯实了基础,使农村社会发展及时适应新形势变化及各种竞争与挑战。
二、当前村级财务工作对促进农村投融资环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会计工作基础薄弱
一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设置不合理。未按《会计法》规定要求设立相应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素质低,业务水平差,职业道德水准不高,对村干部的胡吃乱拿、贪污挪用行为较为放纵,甚至直接参与贪污、挪用等非法活动,影响了农村良好经济运行秩序构建;二是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资料不完整。很少遵照国家农业部、财政部颁布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合作经济财务制度》开展村级财务工作,也未按省、市、区(县)、乡(镇)制定的实施细则(办法)实施日常财务活动,白条入账和抵库等现象严重,账簿设置不健全,会计核算不科学等,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整个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影响了农村投融资工作的深入、持续开展。
(二)村级财务工作机制不得力
一是基础性的群众监督作用发挥不强,致使部分村民对集体事项漠不关心、不了解和不深入调查过问等,使得一些腐败行为和违纪现象有了生存的空间;二是村民理财小组监督机制不奏效。大多数村民理财小组形同虚设,其成员不是经过村民民主选举所产生,而是直接由干部指定,在实际工作中很难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民主理财与监督制约作用,使农村投融资活动开展只能是“望而止步”;三是村级财务公开机制不明晰。目前,大多数村级财务公开只公布总账而不公开明细账,群众看不懂也看不到其中的漏洞与隐情,使其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大打折扣,给农村各项投融资工作蒙上了阴影。
(三)农村财务服务体系存在隐患
第一,乡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银行机构网点少,给农村日常报账及现金管理业务等带来极大不便,也同时给农村投融资发展带来了阻力;第二,乡村会计工作条件简陋,重要结算票据、印鉴及会计档案等都不具备相应的保管条件,存在会计资料、凭证保管安全隐患,使农村投融资工作失去安全保障;第三,内控制度不健全,稽核、会计档案保管、收入、费用及债权债务等账目登记工作存在不相容,职务没有进行彻底分离,因此,不利于农村投融资活动正常开展。
(四)农村投融资环境建设不完善
从投融资软环境看,农村缺乏有竞争力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组织载体,农村社会经济基础薄弱,对各项投融资发展项目缺乏吸引力,加之目前农业劳动生产率普遍偏低,导致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投融资软环境尚未真正形成;从硬环境方面讲,较城市经济发展而言,针对农村金融服务的业务和机构均较少,目前农贷资金供给严重不足的现状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且广大农牧民群众往往将储蓄存放在城镇或城市银行中,农村资金的不断流出,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弱了当前信贷支农主体——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加上农村资本市场发展的滞后性,使得农村资金“入不敷出”。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投融资环境发展的不健全、不完善。当前,农贷客户分散化与金融服务集约化矛盾极为突出,金融服务机构的意识和功能在农村仍表现得比较薄弱。
三、加强村级财务工作,促进农村投融资环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村级财务工作,夯实农村投融资基础
一要严格按照财政部、农业部颁发的有关制度、法规,建立村级预算决算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村级会计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村级财务审计与监督机制等,通过这些制度和机制的有效实施,使会计人员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以促使村级财务工作工作规范化;二要重视和加强财务人员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财务工作质量。要对农村财务人员定期、不定期地开展素质业务教育,使其能够按照财务准则和会计制度要求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准确记载经济业务内容,不断完善资金审核和强化监管监督职能等,从根本上杜绝和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为营造良好的农村投融资环境奠定基础。
(二)推进农村财务工作改革,增强其内在融资能力
首先,深化农村财务体制改革,探索适合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的村级财务工作有效模式,不断探讨“村账乡管”、“村账村管”、“会计委派”和“集中核算”等做法在农村财务工作中的有效实践与推广应用,健全和完善村级财务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的农村社会经济运行秩序,促进农村投融资活动开展,保障农村各项经济工作有序推进;其次,发挥各级农村经管站对农村财务工作的指导和监管作用,不断加强农村资金安全运行和防范机制建设,减少农村各种投融资风险,以吸引各种要素资源和社会资金不断投向农业领域。
(三)建立农业风险基金制度,形成良性投融资机制
篇3
长期以来,在资本理论领域和社会经济过程中,货币资本成为推动一个国家、地区和企业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这是无可争议的事情。似乎货币就是资本,资本就等于货币。使人们到了见钱眼开的地步。到了20世纪末,知识资本意识悄然产生,直到有人明确提出“知识资本”的概念,国人愕然:资本还有知识,知识能成为资本么?直到高新技术以几倍、几十倍于货币资本的能力快速造就了许许多多比尔・盖茨之后,人们才不得不惊叹:知识真是资本,知识是最有效的资本!
当人们越来越聚焦于知识资本的时候,就像当初忠贞不二地崇拜货币资本一样,也就无形中犯了一个同样的历史性错误:资本理论的远见被遮挡了。
资本理论应当是繁荣发展的理论。为什么?从经济学理论上讲,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第一理论,经济学研究的一切目的都是在解决资本效能最大化的问题。问题在于多少年来,人们只是重视对现有资本形式效能的发掘,很少有人把精力集中在通过发掘更多的资本形式来推动社会和企业规模经济的发展。
从实践上讲,现存社会经济生活中可能存在着更多的资本形式,只是研究者的注意力发生了偏差。以消费资本化理论研究涉及的社会经济问题而言,我以为当前的社会经济领域中存在着大量的消费资本化现象,诸如:手机话费消费回报、产权式酒店、一次性采购折扣、传销等或多或少具有消费资本化的倾向,一定程度上使消费者具有投资人的特征。消费资本化现象为消费资本化理论的研究发展提供了实践的基础。
消费资本化理论的提出,为社会和企业经济发展建立了多样化的资本运作手段。
首先,该理论的提出本身就说明,至少在理论上现在存在着三种资本形式,在实践中引导着企业和政府更具慧眼地深入总结具有消费资本化倾向的社会经济现象和个别企业独具特色的新的资本运作方法,从资本理论和资本运作的实践形式两个方面去推动企业、地区和乃至整个民族经济的快速发展。
篇4
关键词:节约型社会;绿色财政税收政策;有效开展
近些年来,资源危机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公共问题,而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俨然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在我国节约型社会理念的提出下,建设绿色财政税收政策,以及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要求.从当前世界环境状况看,其资源、能源数量正在逐年减少,我国作为世界大国,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性措施,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而绿色财税的实施,对于保护环境,实现资源节约,促进我国环保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概述绿色财政税收政策
绿色财政税收政策主要是为了推动社会经济向着绿色化方向发展所提出的一项国家性政策,该政策旨在对资源进行合理地运用,并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社会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从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发展看,该政策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已经在西方的发达国家中得到了完善.而我国由于实施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时间还相对较晚.所以,在政策的完善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但不可否认的是,但该项政策的实施,对构建节约型社会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由于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组织、个人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容易忽视了环境的保护,而是为了实现眼前的利益,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与生态破坏问题,不仅严重损害了公共利益,还导致社会的未来发展受到较大阻碍[1].而利用科学的财政税收政策,能够充分发挥税收对于市场的杠杆调节作用,并实现公共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相互协调统一,让经济主体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的重视,以更好地实现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从绿色财税政策作用上看,该项政策能够让投资主体的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协调统一.而实现持续发展与自主创新,成为了财税政策制定的主要着力点.环保节能技术在短期内不能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会导致投资主体在节能技术的创新开发上承担一定风险,使其投资热情受到影响.而在这种环境下,若是政府充分利用自身的职能,并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对财税政策政策予以灵活的运用,就能够对市场进行有效调节,通过对节能产品、节能技术的适当政府扶持,以充分发挥其公共政策功能,促使社会经济的增长模式得到有效的转变.
2我国目前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不足
当前我国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更加重视经济增长形式的转变,虽然对清洁生产、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重视度不断提升,但绿色财政税收政策体制还不完善,不能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2.1缺乏健全的税收政策
部分地方政府在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中,急于求成,为了有效转变贫困地区的落后状况,而忽视了社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导致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并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同时,在财政税收政策方面,由于未将税收政策与各项财政政策的制定,与资源的节约利用充分结合起来,导致政策体系的滞后,使得社会范围内没有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节能意识,也不能对资源浪费等现象进行有效性的约束,导致经济产业的优化升级受到了较大的影响[2].另外,在社会范围内,由于尚未形成节约型的消费形式、生产形式,使得与节约型的社会建设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很多地方政府为实现经济指标增长,而盲目引进高耗能的产业,这种做法不仅有悖于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而且严重脱离了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要求.与此同时,在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方面,相关政策体系建设也较为缺乏,使得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2.2缺乏具体的财政标准
当前,在构建节约型社会背景下,我国出台了相应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虽然,在政策的建设上,我国步伐逐渐加快,然而,在实际执行的标准上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使得收费政策欠合理、征税难度较大、税种不完善、政策执行力差等问题依然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由于资源节约型政策的标准配套制度建设还不完善,包括办公设备、家用电器、高能耗产品等节能标准,以及阶梯电价、水价、气价等政策在较多的地域还没有得到贯彻实施,使得在全社会范围内并未建立其相对有效的节约型社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极大的限制了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执行与推进.
2.3缺乏良好的激励效果
我国绿色财政税收政策执行时间还相对较短,在政策的宣传与投入上还存在较大的不足,导致执行不到位,执行效果不突出等现象依然存在,同时也致使绿色财政税收制度对于资源节约方面的激励作用未能得到真正的体现.加之,政策对于社会上存在的资源浪费现象没有明确的惩罚措施,针对节能产品、节能技术的开发研究政策支持力不足,财政补贴欠缺等,使得社会各界的资源节约、节能技术研究积极性受到了打压.另外,我国在财政税收政策的执行上,还主要依赖于行政手段,没有形成相对独立、完善的政策管理体系,导致政策激励作用没有得到发挥,也不利于相关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落实.
3基于节约型社会环境下推进绿色财政税收政策有效开展的对策
要真正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转型,还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提高社会各界对于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视.同时,我国政府也要结合资源环境发展现状、实际财政税收政策状况,来构建出更加合理、科学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体系,确保政策的贯彻实施.
3.1加大财政力度支持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
在节约型社会构建背景之下,我国要加大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并建立完善的财政资金划拨渠道,并构建细化节能发展等相关的专项资金细则,实现真正的专款专用,把循环经济发展与财政支出相关的财政支持,作为我国财政补贴与财政支出的常规项目,以推动我国节约型社会的发展,并为其提供更加稳定、长效的预算支撑.基于此,就需要各级地方的政府部门更加明确财政补贴的范围以及资金支持的重点领域,一方面,构建滞后产能的退出、淘汰机制,让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推出市场经济主体;另一方面,则需要对节能技术、重点节能工程、节能产品的开发生产等提供财政上的支持;最后,还要建立关于矿产资源的有偿利用形式,并对生态补偿形式予以完善,从整体上促使我国财政政策绿色程度的提升.
3.2完善绿色财政税收制度
从我国税收政策现状看,其绿化程度还不高,没有真正形成产品全寿命周期的绿色税收体系,因此,其政策在全社会范围内激励与调控作用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所以,我国还需要完善绿色税制的建设,对税收提醒进行完善.具体包括:其一,在相关产品的生产环节,要增开垃圾税、污染排放税等不同的环境税种,而针对贯彻落实资源回收利用、污染物净化处理上,要适度给予奖励,进而促使生产环节实行环保、节能,避免严重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让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其二,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对石化能源、水资源等增加资源税,并适度托大资源税的征税范围,确保资源税征收的合理性,且在计征方式上,要使从量征税不断向着从价征税方向转变,以更好地发挥税收对于节能、环保的促进作用.其三,在消费环节,需要适当的扩大消费税征收,尤其对高污染、高能耗的产品,更是要进行重点征收,以更好的引导社会生产出低能耗的环保产品,并促使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的理念.[3]
3.3应用科学绿色税收优惠政策以及财政支持政策
虽然在当前我国的财政税收政策体系中,已有较多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税收优惠、财政支持政策.然而,由于政策体系的适用范围相对狭窄,且宣传力度不足,形式过于单一,导致绿色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就需要遵循市场的发展原则,并结合环境实际状况,制定出更加完善、科学的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并注意提高政策执行的灵活性,最大限度地降低税收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力.此外,在财政税收政策的范围适用性上,还要进行适度的拓展,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资源回收利用等行为进行相关的财政补贴及税收优化,并对不利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方面的政策进行调整,形成多种形式的税收优化政策,以便推更好地构建节约型社会.与此同时,需要注意到,消费者是产品的使用者,其消费意识与消费观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产品的生产.所以,也要通过提高税率形式,来适度提升一次性产品的价格,让消费者降低对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的消费,促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节能环保化.
4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中,构建完善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向着健康、持续、稳定的方向发展.在节约型社会环境下,我国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就需要结合实际发展需求,并综合性分析环境发展状况、经济发展状况,并提高政策执行的灵活度,高效实施与绿色环保相关的优惠政策,以提高全社会的环保节能意识,并利用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为我国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提高强有力的支持,以促使经济增长方式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平.循环经济发展与两型社会建设中财税制度创新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05):88-92.
〔2〕苏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财政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14,21(61):3-22.
篇5
【关键词】金融危机 人民币 国际化 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目前我国的人民币国际化还存在众多的风险,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规范,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国际金融危机下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流出中国,在境外逐步担当货币职能,从而实现由国家货币走向区域货币,在走向世界货币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在本职职能的基础上由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境外货币自由兑换等方式流出国境,在境外市场上担当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价值尺度等职能,实现由国家货币走向区域货币,再走向世界货币的过程。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国际化程度还是比较低的,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人民币国际化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本进出的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会出现人民币的大量外流和流入,但是这其中也会出现资本外逃的现象,导致人民币的价值出现一定的波动,增加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会受到国际资本与热钱的影响,这给中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造成了一定的风险,严重影响国内经济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还会受到其他国际资本的影响,这不仅仅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甚至还有可能造成一定的金融危机。
(二)货币替代的风险
货币替代主要是一国居民因为对本国货币的稳定失去信心,进而发生的大规模货币兑换,人民币国际化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通过膨胀,也会影响财富水平,社会总需求和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国际化对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人民币逐渐实现国家化,由此产生的货币替代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三)三角风险
著名经济学家蒙代尔曾经指出,一个国家的经济目标主要有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但是这三个目标并不是兼得的,人民币国际化之后汇率和资本的流动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自由贸易的环境下,大量的境外资金会流入我国的国内市场,如何协调这些资金与国家宏观的经济目标是十分复杂的事情,导致我国的经济会面临众多的冲击和风险。
二、人民币国际化风险的应对措施
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需要,也是保障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民币国际化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但是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甚至还会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风险。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经济的管理,减少人民币国际化中存在的风险,保障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维持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
人民币国际化的实施需要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和发展趋势作为保障,为了更好地控制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保障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十分重要。国家需要对社会经济进行合理的宏观调控,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断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确保经济平稳增长。另外还需要保障物价总水平的稳定性,通过扩大社会需求,改善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结构。为了更好地保障我国经济的收支平衡,应该鼓励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降低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
(二)加强对资本流通的监管
资本流通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对于资本流通的影响比较大,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资本流通的监督和管理力度,确保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一方面需要加强国际资本流通的监督。人民币国际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的市场开放程度,国际资本将会大量流入我国的过内容市场,应该加强对国际资本的监管,并充分发挥国际资本对于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的作用,能够为自己所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需要重视资本账户的管理。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对于人民币的公信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对于资本账户的开放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和适度的监管,确保资本账户的有效性,确保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能够顺利实施。
(三)加强对国内金融市场的监管
国内的金融市场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市场之一,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对我国国内的金融市场需要制定相对完善的发展规划,引导国内金融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外汇市场的积极配合,因此穾完善外汇市场的自身建设,能够确保外汇结构需要的多元化,保障外汇市场能够尽量满足用户的需要。另外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离不开其他国际货币的合作,因此需要进一步规范人民币国际化工作,加强人民币与其他国际货币的协作,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建立健全危机应对机制,确保人民币国际化能够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三、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以及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巩固,人民币国际化逐渐受到关注。但是由于人民币国际化涉及的问题比较多,存在的风险也比较多,今后需要进一步规范人民币国际化关注,加强对现有国内外经济市场的监管,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人民币国际化能够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加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仅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6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民间借贷成为了社会企业在当前阶段进行融资的重要手段,但是从民间借贷方面的民事立法来看,存在的冲突与缺陷还需要从制度方面入手来进行完善与修复。当前与民间借贷相关的民事立法在概念方面的模糊不清让民间借贷的法律管制面对着较多困难,在适度保护原则基础上,民间借贷方面的民事立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正确的认识并给予相应的法律地位。
(一)推动民法典颁布施行进程
在民权的保障、人民与国家利益的平衡以及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行中,民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民法典的颁布与施行则是为了确保民法现实作用的充分发挥。当前我国在1986年进行颁布和施行的《民法通则》在内容方面过于简单,并且一些条款已经难以与时展向适应,所以推动民法典颁布施行进程,对于为各类民事案件的处理提供依据以及对市场交易行为进行完善都具备着重要意义。虽然我国在2002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进行了审议,但是我国民法典的颁布与施行之路仍旧需要做出众多努力,如职业立法者队伍的建设以及对多方利益的协调等,这些为的存在让我国所具有的民法体系仍旧欠缺完整性。毫无疑问的是,我国民法典的颁布与施行将会体现出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会为我国法制化建设以及经济市场的发展提供保障。
(二)对民间借贷进行专门立法
我国所存在的民间借贷现象逐渐被许多社会企业采用并被社会大众熟知,所以将民间借贷纳入到金融监管体系当中并通过专门立法对民间借贷现象进行制约是十分必要的。在此过程中,对民间借贷开展专门立法对于合法借贷人员权益的维护以及民间借贷发展的规范化具有着重要意义。在民间借贷方面进行专门的立法能够使民法具备更好的操作性、实践性以及针对性,使民法体现出对我国民间借贷现象的适应性。当前如何推动民间借贷的良好发展以及如何实现民间借贷法制化与规范化是我国十分关注的问题,而当前的学界更加倾向于针对民间借贷现象制定专门的《民间借贷法》来对相关事件以及案例进行处理,我国人民银行业通过开展调研工作来为正式立法提供依据。在民间借贷的立法工作中,不仅要在对我国国情作出充分考虑的基础上对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处理,同时有必要严格现实民间借贷渠道、借贷对象以及管理范围,从而给你个号的规避因民间借贷产生的金融风险以及社会风险。另外,在立法过程中有必要对其他国家在此方面的经验作出借鉴。
(三)对民间借贷现象中的经济类犯罪进行防范
民间借贷现象中经济类犯罪的防范应当强调对民法的运用,而不能单纯依靠刑法来对民间借贷进行压制,这主要是因为单纯的依靠刑法来对民间借贷进行管理不仅制约了民法所具有的社会调解作用的发挥,同时也凸显了重刑酷压等刑法功能,这并不鲤鱼法律效果、政治效果以及社会效果的发挥。因此,在民间借贷现象中的经济类犯罪管控中要从强调刑法作用的发挥专项刑法与民法以及调节的结合。对于严重的经济类犯罪则应当转交给检察院以及公安局开展侦办,而对于具有合法原因但是却暂时欠缺还债能力的现象则应当以民法为依据进行惩处与警告,同时有必要开展教育与调节。对于违法借贷以及虚假诉讼等现象则有必要对惩罚制度作出明确的规定,在对借贷合同该内容以及形式作出规范的基础上避免给犯罪行为留出空间。民间借贷方面方面法律法规责任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刑事、民事以及行政多个方面作出考虑通过完善,通过完善其中的具体条文以及对民间借贷与刑法中存在的高利贷行为作为严格界定来在源头上对经济类犯罪进行扼制。
二、结语
篇7
关键词:统计学理论;安全经济分析;应用
具不完全统计,世界范围内每年由于相应灾害事故所导致的经济损失为国民生产总值的死个百分点。伴随经济的全面进程,民众对安全的要求也不可同日而语。安全经济与资源及环境一样,被列为基本国策。文章将以统计学理论在安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作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予以深入的探究,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1安全经济统计标准的构建
安全经济指标即通过数字,客观的体现安全经济统计目标的状态及特性数据,亦为安全生产状态及能力的定量化显示。安全经济标准机制即通过一些和安全因素存在内质联系的经济特点标准所构成,要客观、合理的体现安全目标、安全状态及效果等安全经济质量特征。
安全经济统计的基点即为设计一个安全经济统计标准与相应的模型,而合理有效的安全经济质量及数量标准机制,能够深化企业对安全生产状况予以动态、科学的评价,为深化企业安全经济决策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政府监管系统予以统计监督铺平道路。而且,合理的标准机制可以为安全工程、安全活动及安全工作提供依据。
2安全经济指数的应用
众所周知,安全生产即为连续的过程,安全投入与事故为正相关,那么怎样从安全经济结构的相关环节,分析安全系统的基本状态即为安全经济综合指数的侧重点。安全经济综合指数要分析安全投入、事故损失及安全效益等参数,对安全经济系统运行环节予以综合性研究,分析安全经济运行的有效性。
安全经济统计指数的意义包括下述几点:第一點,通过统计指数分析繁琐安全经济现象的变动方向。举例说明,经编制安全生产指数能够在纵、横双向上体现安全生产相对水平及改善情况,同时事故综合指数能够通过差异化事故后果特点指标去整体评定事故的危害性;第二点,通过统计指数对安全经济现象的变动予以因素研究,分析相关因素对安全生产的作用,尤其是在大环境中,研究经济发展及安全生产之间的影响,可以为出台有效的安全生产策略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点,通过统计指数研究繁琐安全现象的长期变化状态,依附于动态指数所构建的指数数列,体现安全现象在很长时间范围内的动态特性;第四点,通过统计指数对多指标的安全经济予以整体评估。而安全经济现象能够经指数予以整体评定,这样便于对特定安全问题的发展程度予以整体的数量分析。
3安全生产及回归分析
安全经济系统涵盖下述及方面:①安全经济利益;②安全分工协作;③安全经济效益;④安全数量关系,而且安全生产本身就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部分,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存在内质联系。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相互制衡,会因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及能力的影响而出现改变,经济活动能力及产业结构、工艺等因素都对安全生产形成一定的冲击。
安全经济的数量相关性即为安全经济关系的基础,分析安全经济的数量比率即为安全经济统计分析的基础。所以通过统计学评定分析、回归分析以及因子分析等举措,可以理顺安全生产及社会经济进程间的关联与影响结构,研究经济损失、安全投入和安全有效性的关系,能够发现安全生产方面经济现象中潜藏的规律,这样便于从根本认识安全经济客观规律,为安全经济的规划与安全管理等奠定良好的基础。
4安全生产的时间序列分析
安全经济现象即社会生产环节的构成因子,与社会经济现象共同处在运动与发展中。安全经济统计也是了解安全问题的一种方式,不但要从安全经济现象的关联性及制约中予以分析,同时要从其发展规律中予以分析。在安全经济统计分析过程,经时间序列资料研究,能够有效规避下述问题:首先,经计算水平标准及速度指标,掌握安全生产的发展变化规律;其次,通过时间序列的解析,利用长期趋势研究、循环变动研究等掌握安全经济现象的规律;最后,在对时间序列相应变动的基础上予以研究,把安全生产过去与现在的脉络及规律予以拓展,通过定量模型预测安全生产在以后发展的情况。
安全经济的时间趋势预测,尤其是匹配于宏观经济予以预测,针对客观了解安全经济发展规律意义深远,设计安全生产发展举措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安全生产方面,对生产安全事故率指标予以预测,可以掌握安全生产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
5结论
综上所述,伴随经济的全面进程,民众对安全的要求也不可同日而语。安全经济与资源及环境一样,被列为基本国策。安全经济统计的基点即为设计一个安全经济统计标准与相应的模型,而合理有效的安全经济质量及数量标准机制,能够深化企业对安全生产状况予以动态、科学的评价,为深化企业安全经济决策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政府监管系统予以统计监督铺平道路。而且,合理的标准机制可以为安全工程、安全活动及安全工作提供依据。通过经济学及统计学理论处理安全经济问题,研究企业安全生产现状与未来可能达的水平,评定安全投资收益及择取最佳安全经济方案,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安全的相关因素予以分析,能够找到对安全状态产生一定影响的因素,为企业安全经济决策铺平道路。
作者:王奥
参考文献:
[1]王子介.试用经济学理论评估安全效益[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
[2]丁卫平,王杰华,管致锦.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教学评估智能辅助决策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电化教育研究,2014,04.
[3]张文文,尹江霞.AIC准则在回归系数的主相关估计中的应用与计算[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
[4]黄江林,杨俊义.试论当前县级政府统计工作及法制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A].2015山西省统计科研成果汇编[C],2015.
篇8
一、我国金融结构现状分析
第一,金融产业结构。金融产业结构指的就是当前我国金融机构的整体情况,从《中国金融年鉴》可以看出,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共有3家政策性银行、5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15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56家城市商业银行、67家农村商业银行、6家大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49家外资法人金融机构、102家信托公司以及众多的互联网金融网贷企业。分析当前我国金融产业结构我们不难发现其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种类相对较为齐全,随着我国金融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金融产业已经逐渐的从单一的国有银行发展为国有、股份制银行并存,证券机构、保险机构等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以银行金融机构为主体,其它金融机构为补充的格局;其次是在金融产业中,银行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这一点从《中国金融年鉴》中所公布的截止到2015年底银行金融机构占据总金融资产的69.41%就可以看出;最后是国有金融机构在金融产业中处于垄断地位,虽然当前我国众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并存,但是从资产份额和机构网点来看,国有银行在金融产业中仍旧处于垄断地位。
第二,金融市场结构。金融市场是金融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金融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并在世界金融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例如我国股票市场世界排名第三、金融交易量也在世界前十等。具体而言,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结构主要具有两大特点:一个是金融市场结构整体较为完整,但多为原生性金融产品,衍生产品匮乏。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大致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和黄金市场,基本结构已经较为完整,但是其衍生产品较少;另一个则是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在金融市场结构中的比例过大,其规模占据整个金融市场的90%以上,其它市场发展速度较慢。其中资本市场中股票市场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以场内交易为主,场外交易发展较为缓慢,货币市场中银行债券仍旧处于主体,债券回购市场近年来发展速度相对较快。此外,值得注意的当前我国金融市场上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仍旧以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为主,民营企业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受到诸多的限制。
第三,金融资产结构。总体而言,当前我国金融资产结构逐渐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年鉴》公布的相关数据来看,2005年货币类金融资产为219691亿元,占金融总资产的85%,2015年货币类金融资产为906215亿元,占金融总资产的59.61%,而证券类金融资产(债券和股票)在金融总资产中所占比例则从2005年的13.71%提高到2015年的38.35%,保险类金融资产从2005年的1.29%提高到2.04%。对比之下我们可以发现我国金融资产总体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内部结构也逐渐的趋于稳定,但是其发展速度仍旧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证券类金融资产因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速度最快。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货币类金融资产比重过大意味着金融风险高度集中在商业银行,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构成了潜在的隐患。
二、社会转型期金融结构存在的问题
2008年之后,我国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逐渐进入了关键时期,对金融体系的功能和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情况下传统金融结构已经无法适应社会转型的发展需要,与经济结构出现了脱节现象,对金融结构进行优化升级势在必行。有鉴于此,笔者从以下角度对社会转型期我国金融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第一,与经济结构不匹配。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服务经济,这是金融与经济最基本的关系,也意味着金融结构只有和经济结构完全匹配才能够充分发挥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当前我国金融结构是建立在改革开放之后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对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虽然经济结构整体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很多细微之处却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从而出现了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匹配的现象,制约了社会经济的顺利转型。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从金融机构来看,银行在金融机构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导致了现有金融体系难以满足社会转型期众多中小企业多层次市场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例如当前国有大型银行在金融产业中处于垄断地位、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足、民间金融发展受限等;其次是从金融市场来看,当前金融市场普遍存在着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融资结构不合理问题,从而导致了诸多非公有制企业在社会转型期举步维艰,社会转型目标难以顺利实现。
第二,金融市场占比偏低。社会转型的主要内容就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即通过创新来不断的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以此来实现占据产业链上游的目标,这也就意味着金融结构必须具备强大的创新支持能力,确保产业结构优化目标的实现。但是从当前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来看,其在支持技术创新方面明显存在诸多的不足。首先金融市场结构严重不平衡,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结构属于典型的银行主导型结构,这种现象导致了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发展严重不平衡,使得金融风险基本上全部集中在商业银行,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也无法发挥资本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技术创新,推进产业重组的重要作用;其次是风险投资发展不理想,对比美国等发达国家技术创新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风险投资,我们可以发现当前我国金融市场中的风险投资明显存在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在风险投资中所占比例较低,而已经成形的、收益较为稳定的产业则更加的受到青睐,使得风险投资流于形式,技术创新难以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
第三,金融市场化程度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但是在30多年的改革实践中大部分产业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市场化运营,而金融产业因其和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缘故,价格――利率自由化进展却相对较为缓慢,这种情况必将对实体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从而影响了金融体系以灵活的价格机制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发挥。金融市场化程度较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利率市场化尚未完成,从1993年利率市场化改革理念的提出至今,我们已经基本上实现了银行间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外币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但是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仍旧存在“贷款管下限,存款管上限”的利率管制现象,导致金融资源无法实现市场化的价格配置,也难以发挥优化资源配置作用;另一个则是期货市场建设之后,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的股票市场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做空机制开始逐步完善,价格信号形成的精确程度较以往有了一定提升。但现有债券市场,无论是证券市场的债券市场还是银行间的债券市场,都只能做多,难以做空,使得收益率曲线难以合理呈现,不能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提供资源定价权支持。
三、社会转型期金融结构优化措施
第一,优化整体金融结构。在我国经济结构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国实行了特殊的金融制度安排,即金融约束性政策,建立了一个半财政职能化的金融结构体系,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对金融结构进行优化,促使其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更加匹配是必要且重要的。对此笔者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建立相对均衡化、分散化的金融结构。原因就在于金融资源高度集中在商业银行是我国当前金融结构的极度不合理之处,“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原则告诉我们金融资源的高度集中也必将导致金融风险的高度集中,一旦出现经济波动所造成的损失往往难以挽回,对于社会经济的转型也是弊大于利,因此我国急需建立一个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均衡发展的金融体系结构,以此来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提高进入的安全系数;另一方面则要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受我国金融机制的影响,当前我国直接融资远远的滞后于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尤其是中小企业基本上以间接融资为主,对此要加快金融市场的调整,实现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平衡,为一些早期依赖于银行资金的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多的便利,顺利的实现经济转型。
篇9
王伟光最近谈到:“市场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私有制,但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与公有制结合,最后由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所代替”。这提出了一个重大命题:人类有没有可能发展出一种不同以往的新的社会经济形态?信息革命前沿日益主流化的“分享型经济”,就具有公私结合的“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在所有制上的发展潜力,对这一命题可能给出意想之外的全新答案,值得大胆假设。
社会经济形态的所有制前提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时代,是工业化时代,根据工业生产力的特性,资本(资产)是不可复制的、排他的、专用的。公有与私有,都是在资产不可复制前提下(资本专用性条件下)讲的。
在信息化时代,根据信息生产力的特性,资产可复制,一旦信息资产、知识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不断加大,超过50%,资产通过复制而“公有”就可能成为一种制度现象。当前,许多美国资本家发现分享比不分享赚钱还多,因此大量投资基于LINUX等开放源代码的(半公益半商业)的商业,如开放的云服务、大数据服务。这等于一个怪现象:资本家为了多赚钱,竟哭着喊着去埋葬资本主义。这一点已经引起《纽约时报》右翼评论家的忧虑。从表面现象上看,这似乎在印证资本主义在高度发展阶段,会出现向社会主义“和平演变”现象。但实际上,问题还要复杂得多。因为分享有别于共享(指资本与劳动的共同分享),它趋向的是一种前所未见的新社会经济形态。
如果反思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全套所有制说辞的源头,我们发现,二者在资本不可复制(经济学上称之为“资本专用性”)上可以找到共同理论源头和前提。在这一点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几乎没有任何区别。而互联网的核心特征,就是资本可以复制,但劳动却归属于节点。信息革命波及范围,已超出公有制与私有制的时间尺度和内涵边界。
进一步前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同的所有制前提,可以一直追溯到法国大革命。我在《新文明论概略》上下卷中曾揭示过,自从日耳曼法中将排他性概念引入所有权起,一直到《拿破仑法典》将支配权与使用权正式融为一体化所有权,才真正把所有制与资产的专用性进行了内在绑定。而这种绑定管得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却管不到互联网。这里限于篇幅不再展开。
财产权内部归属与利用两权的绑定在过去工业化中并没遇到问题,然而它却在今天成了互联网的实质革命对象。信息革命之所以能称为革命,就在于它可以解除前提假设上的绑定,从而使一切坚固的东西烟消云散。按照互联网实践推论,所谓的“新的社会经济形态”,不可能在保留“资本不可复制”这一前提下实现。从国资委治理思路来看,普遍服务与商业赢利的矛盾难以解决,说明资本即使公有但只要不可复制,仍难以在微观均衡水平(包括初次分配和资源微观配置)产生公共产品属性。互联网实践的革命性本质在于另辟蹊径,通过扩大可复制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例,解决普遍服务的公共性与赢利的私人性的矛盾,从而在更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上,扬弃公有制与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所谓的新,就新在这里。
“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实践基础:互联网所有制
在教科书外,在信息化与网络经济的实践中,以平台免费(“公有”)与应用收费(“私有”)结合为特征的分享型经济,正在孕育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其所有制基础,既不同于私有制,也不同于公有制,姑且称之为互联网所有制,或者叫分享型经济所有制。从直观上看,阿里巴巴复制网店这种生产资料给网商,完全在微观机制内部就解决了公平问题,完全不劳国家所有或国家干预的大驾,阿里巴巴并没有因此象中央企业那样造成商业亏损。
这一点正在形成某种国际性共识。2013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的主题就是“分享型经济”(shareconomy)。Sara Horowitz在2011年12月发表《分享型经济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较早提出了分享型经济的概念。2012年以来,这个概念开始成为一个全球热点。在信息时代,“所有权”(实际是所有权中的支配权,归属权)与使用权(利用权)分离,为前者“公有”,后者“私有”的奇异婚配创造了条件。
分享型经济借助信息生产力的核心特征(资产可零成本复制,将基础设施(IaaS)、“厂房”(PaaS)和“设备”(AaaS)等生产资料免费提供给具有创造性的劳动者(如应用开发者),通过按使用收费的机制,将普遍服务与商业性赢利两种相反机制第一次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殊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其产权规则是:使用生产资料如果亏损,所有者不向使用者收费;一旦赚利,则三七分成――所有者得30%,使用者得70%。相当于说,普遍服务功能以(准公共物品的)平台免费形式实现,商业赢利通过(准私人物品的)应用收费方式实现,二者互为条件,围绕支配权和使用权两权分离互补方式统一于所有权。这就解开了法国大革命以来,所有制设计中的公私对立死结。这种创新由生产力发展自然决定,而非人为外力决定。
中国工业化6年后将基本完成,信息生产力的出现,使财产权和所有制出现了创新的机遇。云计算是分享型经济的生产力基础。借助数据可零成本复制,信息资产和数据化的生产资料,可以在保留支配权条件下,以平台方式开放这些生产资料的使用权,根据劳动者使用的情况,从劳动者收益中支付一定对价给所有人。劳动者仅仅凭借使用权,而不需要支配权,就可以介入知本运作,创造财富。这使他的身份,从劳动力转变成劳动者。这是任何国家干预和二次分配都无法做到的。
大众创新因云服务而无须自己投资生产资料,通过以人力资本为主的微创新,在第一次分配中就使弱势群体公平实现个人梦想。这与国资委下的中央企业的公有制实现方式有所不同,首先,中央企业所面临普遍服务与商业赢利的矛盾,在分享型经济中被统一在一起;其次,中央企业全民所有的实现要通过二次分配实现,现实中面临部门所有的改革难题;而分享型经济直接把生产资料复制(“公有”)给劳动者,使之在初次分配中,就获得实现中国梦的机会;而亏损则不需要承担生产资料上的损失,这是信息生产力的特殊优越性所在。
对习惯于普遍主义的标准经济学来说,需要引入历史主义视角(也就是李斯特关于生产力决定作用的视角),才能辨别与解释清楚由信息生产力引起的资本可复制与不可复制之间的所有制区别;否则就会引发“资本可复制与不可复制效果相同”这样的理论悖论,在实践中受到“互联网+”现象的惨烈冲击,溃不成军。
新旧社会经济形态的宏观分野
在资本稀缺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体制差别很难分辩,未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实际是二者的后继者)的真正区别,可能表现在资本丰裕(包括金融过分动员储蓄偏离实体经济)导致产能过剩后的制度性选择上。
篇10
【关键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中生;同伴关系;影响途径;启示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国民水平整体呈现出提高的趋势。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15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达676708亿元,虽然国民经济实力已经初步加强,但还是有很多地区存在着贫富差距,促使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并对孩子的教养形成了影响。本文将具体表述SES对高中生同伴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释义
一些心理学家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进行了概念界定,指出SES主要是对个人从其收入以及受到的教育水平方面来衡量其所处的社会阶层。在心理学的角度上,人们所了解的社会经济地位指的是其家庭的经济收入以及其父母所处的职业地位。除此之外,社会经济地位还包含了个人的父母所拥有的文化程度和是否存在单亲情况。人们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简称为SES,该概念已经延伸到了社会学以及医学等领域当中。在社会学的角度,SES应该将个人父母所接受的教育以及父母的职业等列为重要的衡量指标当中。很多国家都认为SES指的就是社会阶层,并且用单独的衡量指标来评判个人。我国一般讲SES称为个人所处的家庭环境以及个人的家庭背景。
三、SES对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途径
1.父母教养方式
在需要层次理论中,马斯洛指出个体对于社会交往的需要,并且认为该种需要将直接影响到个体在社会上的发展。为此,个体需要创造条件来满足自身的需要,以此保证身心发展能够更加健康。作为高中生,生活的物质条件都是家庭提供的,也受到家庭的深刻影响。根据社会学家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同伴关系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存在着很多的联系,父母的教养方式就是影响该种联系的重要途径。如果,父母属于专制型,那么其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也会对其性格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促使其无法用平常的心态接纳自己的同伴,高中生本身也会养成专制的习惯,使同伴逐渐的原理自己。如果,父母属于民主型,那么其在实践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会利用比较民主的方式,子女接受教育的过程潜移默化的养成一种随和、包容的心态,进而在维持同伴关系的过程中,会产生和谐同伴关系。
2.学生习惯及心态
高中生自身的行为习惯也是影响到SES对同伴关系的途径之一。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下,很多高中生本身就存在行为问题。有些同学对学习失去兴趣致使其学习成绩比较落后,在班级劳动方面比较另类,不愿意承担责任也会使同伴无法接纳自己。而高中学生如果在维护同伴关系过程中始终以良好的心态、包容的情怀进行,就会使得同伴与其敞开心扉,确保和谐同伴关系的健康发展。例如,高中生在生活与学习中正确认知合作与竞争,就会使得其能够时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与学习中的同伴,进而使得生活变得快乐。根据调查研究表明,高中生如果能够摒除自身的问题行为,就能够与同伴关系融洽,从而使自己在活动中被同伴邀请,而不是被同伴所排斥。
3.SES对高中生同伴关系影响的启示
对于社会人而言,同伴是生活与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和谐的同伴关系实确保我们每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关键,是培养健康社会性发展关键,能够促使自己的人格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研究SES对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过程中发现SES将对父母的教养方式产生影响,而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子女在日后成长过程中的诸多行为。在相互关联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明确自身的重要性。尽管不同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会使父母的教养方式存在差异,但是父母如果能够以自身SES水平为基础,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是可以正确指导子女在学习生活中维系和谐、健康的同伴关系。父母可以经常听一些关于教育的讲座,从而转变自身的教育思想,构建民主化的教育行为方式,也转变自身的教养方式。如果父母在教养方式上能够提高觉悟,就能够弥补因为SES而为高中生带来的不利影响。父母也可以多与老师进行交流,与其他的家长交流和接触,对比自己的教育理念,了解更多的教育方式。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自己的消极心理影响到孩子,从而使其在与同伴接触的过程中也拥有过多的负面情绪。
四、结论
总而言之,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将直接关系到高中生的同伴关系,并且对其性格的养成产生一定的影响。当父母所受到的教育程度较高,且SES较好的情况下,父母将更容易接触到较多的教养方式,这就要求父母应该自身家庭实际出发,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整合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方式,保证子女能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同伴关系,维系同伴关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晓路,李天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留守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2015,04(02):78-83.
[2]程利娜.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习投入的影响: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教育发展研究,2016,06(04):39-45.
[3]邹红,金盛华,吴嵩.青少年家庭经济地位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人际关系的调节作用[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05(02):90-94.
- 上一篇:科普活动计划方案
- 下一篇: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