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的运营方式范文

时间:2024-03-27 18:02: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媒体的运营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自媒体的运营方式

篇1

关键词 微博;自媒体;博物杂志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6-0102-01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现在,媒体也从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渠道演化成为现在的以互联网为主,而各家公司又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平台,如朋友圈、公众号、微博、网络直播等。微博,作为最先开展、也是目前最大的自媒体平台之一,拥有方便、响应迅速、无门槛等优点,已经在其上发展出了完备的自媒体产业链。自媒体因为平民化、便捷等优势也早已深入群众。

而传统媒体也在微博的发展中寻找着新机遇,各个报纸杂志都纷纷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多数官方账号囿于“官方”本刊的L格,消息显得呆板,不易吸引粉丝。而在其中,有些官方账号发展出了自己的风格,在不脱离本刊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定位,结合运营人员自身优势吸引粉丝。虽然依旧是官方账号,会进行一些官方活动的运营,但是整体风格已经偏向自媒体。这样的官方账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对于本刊营销活动有很大助力。

“博物杂志”就是非常典型的“自媒体化”官方账号。《博物》是《中国国家地理》面向青少年的一本自然历史杂志。2009年《博物》创立微博账号“博物杂志”,初期以官方口吻一些科普小知识,然而并没有获得较多关注。自2012年底运营者张辰亮编辑开始解答微博网友提出的各种问题,“博物杂志”这个账号就开始受到关注。作为一个科普类杂志的官方账号,作为博物学爱好者的运营编辑也按照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网友进行介绍。某个时段编辑还回答了网友提出的“是否能吃”的问题,产生的新短语“能好怎(能吃吗?好吃吗?怎么吃?)”成为了一段时间微博的流行语。

运营编辑在回答网友提问时,有很鲜明的个人语言风格。在初期模仿其他营销号“卖萌”之后,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网友把其账号形象拟人化,称其为“博物君”。同时也与本社其他账号以及科普圈自媒体互动,将整个科普圈带入公众视野。此外,运营编辑还以“博物君”身份在直播平台进行直播,引起广泛关注。

“博物杂志”的粉丝数一路上涨,目前已达到500多万,而《博物》的发行量也逆市上涨,目前发行量已达20余万册。同时杂志社也开办淘宝店铺“博物小馆”出售精心设计的杂志周边,有明信片、笔记本、购物袋、动物模型等多种商品,满足粉丝购买周边的需求。

目前集团旗下“三报八刊”均属于传统纸媒模式,虽然顺应潮流也开设了微博账号和微信公众号,但是也遵循旧模式官方口吻的科学知识、养生知识,缺乏了与粉丝的互动,原创内容也偏少。目前报刊主要在山西省发行,由于山西省现状,报刊读者还没办法很好地将线上运营内容与传统途径的纸质媒介联系起来。目前集团运营有“乡村e站”及“社区e站”自有平台,然而仍然受到一些限制。运营编辑可以借鉴“博物”模式加强互动,善于利用现有自媒体平台将内容丰富的线下活动引入线上,扩大自身影响力,尝试在新媒体上走出自己的路子。

篇2

2014年的春天还没有到来,各大自媒体平台已经蓄势待发,这场关乎自媒体盈利模式的探索,注定是一场征战。

流量为王自媒体坐享广告收入

广告作为PC时代门户网站赚的盆满钵满的利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表现也不逊色,对于自媒体盈利,百度和腾讯两大巨头也瞄准了广告分发这块大蛋糕。

2013年12月,百度自媒体平台百度百家后起发力,来势汹汹,一开始就祭出了流量大旗,宣称所有的自媒体人都可以成为百度的广告分发平台,作者通过自己的百家页面的广告位点击来获取收益分成,实质上百度拿出广告流量换取自媒体内容。

这种盈利模式依托于百度自身强大的流量,背靠母体生长,自媒体人在短时间内尝到了甜头,也塑造了程苓峰月入3万的励志故事。如此一来,自媒体人成为百度的网盟的一个变种,每个自媒体人成为百度的合作站点,广告源源不断,收益就会滚滚来。

然而这种模式的价值可持续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露出了弊端:随着自媒体人数的增多,单一作者的利益会摊薄,且就目前来看,收益较高的作者大多是被推荐到首页的作者。顺便提一句,这种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打法,降低了自媒体人自身的价值体现,一旦半路杀出个360,拦截广告流量,自媒体人揭竿而起,又能奈何?

另外,展示广告都是以影响用户体验代价,百家也不例外。而百家日后移动端布局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届时百家的广告呈现会受到更大的制约,如何在用户体验和自媒体盈利寻找平衡点是百度需要考虑的。

无独有偶,如果说百度百家聚焦于传统互联网广告,那么微信则是把自媒体人作为移动广告联盟网点。2014年初,微信上线广点通,作为全民参与的开放性平台,微信依然采用谨慎步伐,首先采用了内测邀请方式进行测试,这对于在订阅号里蛰伏已久的公共账号来说,无疑是福音。

微信依托腾讯平台的大数据、大流量,根据公共账号的粉丝情况与广告主进行精准匹配,相比百度web端“分产到户”的广告配发更有效率,尤其对于垂直领域的大号,可以针对性的进行O2O推荐,体现了自媒体账号的附加值。

公共账号的广告模式多为文章底部文字链形式,呈现更加友好,也不会对阅读体验造成影响,知名自媒体人李瀛寰肯定了广点通的价值,但提到广点通位于页面最下方,作者常规介绍或者签名档最下面,很多读者看不到,间接指出了广点通点击率并不高的事实,对于草根账号来说,低微的点击率乘以打开率,流量变现空间也并不那么乐观。

也许对于自媒体人来说,依靠平台的广告分发着实为一种快速赚钱的方法,但是从程苓峰挖到自媒体广告的第一桶金到百度广告分发以及微信广点通,都证明了广告分发方式惠及的大多是明星用户,长尾流量变现依然沉寂。除此,“点击率”驱动的隐患也不容忽视,作家迎合热点、利用标题党讨好读者。而且像微信这种开放不强调原创的平台,内容的筛选者相比内容创造者更新能力更强,专业团队运营的采编大号,粉丝吸附能力更强,在利益去试下,劣币驱良币,影响自媒体的独创性核心价值。

稿酬模式 依靠编辑运营的传统打法

从博客到微博再到自媒体,核心都是内容。内容的重要不言而喻,而平台付费购买自媒体内容也不失为一种可取策略,毕竟对于自媒体人来说,钱落袋为安才是最踏实的。

腾讯大家采用传统约稿方式,有爆出1-2元/字的稿费标准,签约标准甚至高达10万RMB/年,其更多是依靠作者自身的知名度作为考量拟定薪酬,无关于点击量、流量,有点类似平媒的专栏,自媒体人出售内容,编辑运营内容。

大家约稿的对象决定了自媒体精英化,草根自媒体是没有希望的。而且这种自媒体人与粉丝、平台之间处于一种弱联结关系。这种高端烧钱的打法注定是孤独的,短时间并不寻求平台的盈利性,而是以提高平台影响力为目标,而这种口碑的建立也是需要长时间的积淀。

当然这种模式是否可取与平台资质和自身发展策略有关系,不可盖棺定论,此前搜狐也采用了稿件付费的形式,时隔不久,搜狐自媒体升级为内容奖励模式,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根据自媒体人的文章点击量、文章数量等作为评判标准,对自媒体人进行梯度奖励,打破了以往每个人都是不痛不痒的稿费模式,提升了自媒体人参与平台竞争的积极性。

此外,搜狐自媒体还在探索经纪人模式的盈利方式,平台牵线,邀请自媒体人参与商业活动,从中提取收入分成。这种尝试脱离自媒体人的原生角色,将经纪人模式嫁接在平台资源上,对运营成本人力、物力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同样资源稀缺决定了这种盈利模式要想照顾到长尾人群并非易事。

多方布局 粉丝经济与平台资源并发

自媒体平台上演的是一场自媒体人和粉丝互动大戏,缺了任何一方都不行,罗振宇自媒体会员资格高价拍卖,显示了粉丝经济的潜力,那么粉丝经济能否成为自媒体盈利爆发点?

2014年初,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云阅读提出“粉丝捧场+编辑奖励+平台广告位开放”组合拳打法,高调发力粉丝经济,意在寻求自媒体影响力变现。

粉丝捧场功能是针对有原创能力的写作者开放,作为自媒体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吸附对味的粉丝,“浅浅的影响一万人,不如深深的影响一千人”,网易云阅读以用户订阅标签,为用户个性化推荐优质自媒体文章,粉丝对自媒体人打赏鼓励,刺激更多高品质文章产出。其逻辑在于通过粉丝力量保全自媒体人的独特性,但是让粉丝拿出真金白银需要一定的时间教育成本,并不能像广告分发那样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微信对公共账号付费慎之又慎,网易推粉丝捧场想必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粉丝捧场是突破,但创新也意味着风险,因此网易云阅读也采用了常规编辑鼓励制进行全平台刺激,云阅读依仗较强的内容运营能力,通过点击量以及编辑评估,综合评价优质自媒体人,进行每月千元以上的现金奖励。

对于广告投放,网易云阅读在一开始就列入变现计划内,提供自媒体流量变现,随着云阅读广告系统的全面开发,自媒体人广告收入也不遥远。与搜狐早先提出的原生广告强调自媒体人自己扩展广告主不同,网易云阅读宣称,既可以推广自己的资源,网易云阅读平台也可以把自己的广告分给自媒体人。

以捧场盘活粉丝经济,强化作者粉丝关系纽带;以编辑奖励刺激正向竞争,促进平台良性环境;广告位开放,促进自媒体全局商业化。三步棋,环环相扣,网易的野心在于创造高黏性的商业生态。目前开放捧场和编辑鼓励,广告位尚未开放,云阅读的难点在于权衡自媒体优质内容和盈利迫切需求,毕竟自媒体人的耐心也是有限的。面对波诡云谲的市场,棋局虽好,如何驾驭落子的节奏更为重要了。

小结

篇3

3个IT男,100天卖出20万个肉夹馍;1个70后带领90后卖水果,没花一分钱推广告,30分钟便预售超过1000份车厘子;1个90后女孩,微博点击7000万,三个月卖出18万片面膜;两位90后北大高材生,一个去卖米粉,一个去卖龙虾,各有各的绝活儿;一款智能水杯,30天众筹135万,破了智能众筹的新纪录……

这些数字足以令人瞠目结舌!他们为何与众不同?因为获得了互联网时代企业发展最需要的稀缺资源――注意力!ZMO企业自媒体联盟发起人牟家和说道。

“谁抢到了‘注意力’,就等于抢到了财富!因为‘注意’是我们心中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也正基于这个发现,牟家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以企业自媒体建设为主的新锐社群“ZMO联盟”,致力于帮助企业完善自媒体渠道建设、培养自媒体运营人才、优化自媒体传播策略、整合企业自媒体资源,使其成为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第一站。

ZMO要为你做些什么

过去十年,企业内部出现了首席执行官CEO、首席财务官CFO、首席运营官COO、首席技术官CTO……这些岗位在公司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而在互联网自媒体的热浪中,ZMO时代来了!

ZMO(Z-wemedia Marketing Officer)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岗位――自媒体运营官。“企业的客户在哪,ZMO就在哪。”牟家和解释道。所以ZMO应该是企业里最关心客户状态、最了解客户需求、最会优化产品的一批人。这个群体要管理客户的注意力,要有社群管理的必备技能,专心为粉丝服务。

在现有的岗位中,自媒体运营官和编辑、文案、推广、传播等岗位相近,但它又不属于一个垂直岗位。实际上,ZMO是他们的一个整合,它不仅仅负责执行,而是运营,要做的就是把握资源和客户的注意力。所以企业中靠一个人难以玩转自媒体,运营官应该是“总管”,文案、策划、设计都应该在他麾下。例如在中国拥有粉丝量最多的小米,号称有七千多的自媒体人,这也使其成为中国最大的公司自媒体。

ZMO联盟就是由各行各业中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家、经理人、投资人、互联网研究专家、媒体人和创业者组成的圈子,这里有各个行业的“大象”,亦有新生代的“蚂蚁”,大家在其中可以互相学习,互为师长。

公司内部的“空气净化器”

在牟家和看来,一位合格的ZMO,不仅要有互联网思维,还要有管理、公关、沟通协作能力以及媒体知识。

除了面对公司外部的市场及媒体,自媒体运营官还需要沟通公司内部的各个部门,是公司的“空气净化器”。

自媒体的建设,会让公司的形象更加完美。在通过自媒体把公司推向外部市场之前,至少要考虑到公司的产品、网站、LOGO是否足够优秀。

自媒体的建设还会帮助企业完善文化。过去,企业内刊盛行,一些较有实力的企业都会做内刊发放给客户以及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以此来宣传公司的产品和文化,让更多与公司相关的群体了解自己。今天的自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过去的纸质读物,并把过去宣传的周期缩短,传播的信息量和被关注的深度广度也超过之前。有人说,互联网时代创业的制胜法宝不是产品,而是文化。那么自媒体就是宣传企业文化的最佳阵地,自媒体在不断更新的过程中,就潜移默化地创建或者深化了文化。

除此之外,自媒体建设还会帮助企业梳理管理的秩序,找到产品研发方向。互联网让企业学会了一点,就是如何去满足用户的需求,或者创造客户价值。因此,自媒体的建设会让公司的所有业务都指向用户价值,这就大大提升了公司效率。同时互联网思维又让自媒体运营官成为公司内部最了解用户需求的人,这也为产品研发指明了方向。

牟家和认为,在互联网时代,1名企业自媒体运营官等于100名销售。因此ZMO或许是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中最重要以及最稀缺的资源,同时ZMO也是最难胜任的一个职位。

传统企业转型的第一站

传统企业在互联网转型时必然遇到的几个痛点:缺思路、求方法、盼人才。很多企业希望马上借助微信、App、Web等网络技术改变销售形态,快速复制成功。但对于企业而言,战略和战术谁在先,谁在后,战略定位都还没想好,就去搞技术,岂能不败?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传统企业做电商失败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许多刚刚转型,或者新生代的企业要复制行业中顶尖公司的营销模式,更是难以落地。

其实从传统行业到与互联网融合的过程中有一条快车道,这当中最重要的三点就是战略思考、商业模式和企业自媒体。牟家和认为自媒体是传统行业转型的第一站。

篇4

【关键词】微信;传播;自媒体;公众账号

自媒体的概念最早来自Dan Gillmor出版于2004年的《We the Media: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一书,描述的是草根媒体如何创造内容、传播内容,并就自媒体颠覆传统媒体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但在随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媒体的应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规模。搜索百度百科可知,“自媒体”的词条创建于2006年,直到2010年才开始被频繁修改,而在06-10年间几乎就没有太大地改动。正是在2010年,国内微博迎来了春天,微博类应用像雨后春笋般崛起,四大门户网站均开设了微博,单新浪微博那年的注册量就达到了7500万。自媒体借助微博平台爆发了。国内外无数演艺人士和机构均开通了微博,互联网传播系统显而易见的便捷性得到了包括演艺界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市场的普遍认可。

近年来,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应用得到了极大地普及。企业或个人通过微信公众账号为用户提供各类服务,已经深入普通民众的生活。微信自2011年推出以来,无论从用户数量、还是公众账号提供的升级功能来看,都足以说明其发展势头。衡量一款软件应用是否占据主导,最佳的尺度就是用户数量及其活跃度,截止2014年6月微信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国内5亿、海外1亿),微信无疑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几乎没有人会否认“微信是一个最佳的自媒体平台”的论断了。

一、微博与微信在传播理念上的区别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进程,各类自媒体传播平台也顺应着时展,从微博迅速过渡到微信。微信传播主要依赖公众账号,目前订阅号每天可以一条资讯(最多九篇),这些信息可以直接送达用户的手机端。在日常使用中,微信属于通讯工具类,需要天天打开,这些信息原则上可以保证100%送到用户的面前。但事实情况真是如此吗?

从微信短暂的发展历史来看,刚推出公众账号的时候,用户纷纷订阅自己感兴趣的账号,每天阅读其推送的资讯。随着越来越多订阅号地推出,每个订阅号都采用微博营销的方法,定期更新资讯,微信聊天列表里被各种订阅号的更新占据着,可用户阅读率却大大地降低了。等到微信推出5.0版本后,折叠了订阅号,统一放到被称为“订阅号”的聊天列表文件夹中,订阅号的更新以图标上方的小红点和红色数字来表示。

如果遵照微博的营销理念来做微信,没过多久就会觉得越来越困难,这些困难主要表现为:

(一)微信加粉丝比微博要困难很多

微信是一个封闭的社区,只有互相成为好友之后,才能看到彼此的资讯;而微博则是一个公共的空间,所有人都能够看到发言,的资讯能够通过“@”或转发的手段,迅速扩散。

(二)微信订阅号的阅读率在大大降低

一般人都会订阅20个以上的订阅号,为了吸引用户的眼球,订阅号都在不断更新资讯,太多的资讯被挤在好友列表列中,阅读率自然就变低了。并且订阅号必须通过“抓眼球”的原创文章来吸引用户,光靠“搬运”资讯是没用的。自媒体传播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个人和小团队在运营,每天都要写出特别有吸引力的原创文章,其难度可想而知。

(三)需要搞些活动,送些礼物

为了增加订阅号用户的回复量,激发活跃度,不得不参考同类型的订阅号,策划、实行各种活动,并发放福利。但这样做的结果,通常只能增加一段时间的用户活跃度。

(四)微信资讯的到达率不可能达到100%

微信5.0版本之后,用户早就过了新产品的好奇心阶段,同时微信折叠了订阅号,推送的文章常常就被压到底部,或许从来没有获得订阅者的关注。

鉴于以上四点,用微博的方式来做微信传播,从一开始就把微信自媒体传播的方法搞错了。微信不可能像一些微博大号一样,拥有好几百万的粉丝量。以微博为平台的演艺自媒体,在传播方式上采用了“多对多”的模式,“@”和转发功能使得资讯扩散更具分散性,而微信却反其道而行之,回到了传统大众媒介提供的“一对多”模式。利用微信来做演艺自媒体传播,不能单纯靠粉丝数量来评判,粉丝数越大,势必带来关注人群的不精确。微信公众账号需要根据以下三点来评估传播效果:(1)微信关注人数的数据库完善程度,而不是仅仅看粉丝关注度;(2)分享资讯后,内容转换的购买比率,而不是资讯的阅读量和朋友圈的转发量;(3)粉丝通过菜单和规则回复的活跃度,而不是每日粉丝的增加数量。

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的对比表

微博 微信公众账号

账号中文名 唯一,不能重复 可以重复,即使通过认证

粉丝数 能显示,并有排名 只有后台能看到,前台无显示

后台编辑 PC和移动端使用都很方便 PC端操作,不提供移动端的操作优化

认证责任 免费,主要用来识别用户真实身份 需要300元年费,认证后能提供更多功能

内容 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 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

渠道 开放式传播 封闭式传播,只能通过朋友圈转发

频率 每天最多200条资讯 订阅号每日1条,服务号每月4条

粉丝互动 @、评论、转发、私信 根据规则自动回复、人工交流

传播方式 扩散式话题传播 一对多定向传播

由此可见,微博适合用来做传播,而微信适合用来做服务。微信产品的定位是希望帮助企业做好目标用户的精准服务,在完善服务的基础上做有限的口碑传播。微博并没有处理好平台与微博大号之间的收益关系,而微信却想通过订阅号让用户习惯公众账号这种形式,推动企业用微信公众账号来做服务,并推出微信支付让企业把服务购买直接放到微信中,在扶持一部分企业通过微信获得盈利的同时,吸引更多企业使用微信支付。

所以,成功的微信自媒体公众账号一定是在有效运营自主品牌的同时,通过微信支付而获得盈利的。

二、如何提升自媒体微信公众账号的服务功能

(一)选择合适的公众账号类型

在创建公众账号的时候,需要首先订阅号还是服务号。这两种类型没有等级高低的区别,只有适合和不适合,选择账号类型的时候,需要根据演艺自媒体自身的特点、用户人群、运行目的、账号定位来抉择。

如果该公众账号需要更多的演出咨询、新闻报道等来吸引用户,那就适合选择订阅号;如果该公众账号专业性强(提供展览、演出的互动等),并且能够通过微信处理很多业务(展品介绍、订票等),就适合选择服务号。运营时,不要沿用微博的思路,如果每天没有那么多的内容需要发送,就不必勉强自己。很多自媒体账号特别看重每天一次的推送机会,除非内容是用户非常喜欢的,天天推送,用户也不厌烦。如果做不到的话,能够踏踏实实地做好服务和互动就足够了。从微信产品整体设计思路来看,服务号一直是微信官方提倡且重点发展的方向。

微信公众账号订阅号和服务号的详细对比表

订阅号 服务号

群发次数 每天推送一条群发消息 每月可推送4次群发消息

群发显示 显示在订阅号列表文件夹中 显示在用户聊天列表中

群发提醒 滚动显示在订阅号文件夹的首位 即时消息提醒

账号作用 类似媒体 类似客服

内容定位 为订阅者提供信息和咨询 为订阅者提供服务

使用范围 信息咨询更新比较多的演艺自媒体 需要更多用户参与,及用户服务的演艺自媒体

细数一下腾讯在微信上设置的各种限制,包括控制推送次数、不支持用户之间的直接通讯、不提供文章跳转链接、转发不方便而只能通过朋友圈等。同时,在公众账号的前端,用户并不能看到粉丝数,微信也不提供订阅数的排行榜,这些都表示微信产品并不注重公众账号有多少的粉丝量,而用户的质量、活跃度和忠诚度才是公众账号的核心。

可见,微信订阅号注重每天资讯来塑造自媒体的影响力,内容以原创性文章、产品信息、打折活动为主,这些都是自媒体传播的关键,当然内容也要足够吸引人;而微信服务号并不需要天天推送资讯,这需要建立在知名度和粉丝忠诚度比较大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便利的服务才是关键。演艺自媒体的公众账号需要开通更符合用户的服务,以此牢牢抓住用户,服务好老用户的基础上,再依靠口碑宣传吸引新用户。账号的用户不在于数量而在于活跃度,用户通过该账号购买服务、主动获得资讯,就是成功。

新创建的自媒体账号在初期往往影响力不够,这时候可以先选择订阅号,等到该账号有了一定量的粉丝数,并具有一定口碑的品牌形象后,再升级成服务号。成为服务号后,就需要提供更好地体验与服务了,并且需要加大人力和物力进行用户资料管理,并筹备建立线上营销服务系统,打通线上支付渠道。

(二)演艺自媒体公众账号举例

演艺自媒体公众账号能够提供的服务非常广泛,就明星账号而言,如果你想看到有趣又不像广告的内容,可以关注一下范晓萱的账号。在她的账号上可以看到她同乐队奉上的“微信之歌”视频,你还可以点歌,她本人会在微信里清唱给你听。同样,李冰冰和唐嫣的微信公众账号均为服务号,她们不常常推送资讯,但在账号菜单里,能找到她们的行程、资讯和照片,供粉丝们主动浏览。

再看现在非常流行的两档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公众账号通过菜单能够看到“萌娃漫画”和节目海报等更多内容,这些内容也许可以通过PC浏览搜索到,但通过公众账号看到,其搜索成本更低,推广更有效;而《中国好声音》的公众账号更是提供了所有学员歌曲列表,供用户聆听,那些在电视上听过一遍,又没记住名字的歌曲,全都可以更快捷找到,随时收听。

演艺自媒体公众账号传播要注意的内容

类别 内容

形象建设 签名、关注自动回复、自定义关键词、自定义菜单、自定义回复

互动思维 私密交流、只能和订阅者一对一互动

互动模式:“在线咨询”模式

主要作用 圈用户、做客服、送福利、换口碑

运营定位 服务客户、二次销售

平台属性 精平台(用户精准、内容精准)

以上实例都是目前比较有特色的演艺自媒体账号,随着微信用户的不断增大,信息流动速度越来越快,个人可选择的账号数目也将大大增加。麻省理工学院媒介实验室(MIT Media Lab)主任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说:“当你面对面1000个或更多的频道时,在频道上随波逐流并不是一个有效地传播策略”。可见,提供独一无二的服务,才是微信自媒体传播的最佳方法。单纯进行咨询传播和转发,其传播的威力比微博要小很多,也比人们料想要小很多。服务则不同,根据传播理论,以服务为基础的传播,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认知、情感和意愿。认知是用户关于对事物的知识;情感是用户关于对事物的态度;而意愿是用户关于对事物采取的行为,每一步都必须在上一步完成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三、结语

综上所述,移动传播正在将灌输式的泛播行为,转变为特定式的窄播形式。针对群体或个人设计传播内容,并提供服务,其沟通效果从单向变为互动。微信的分享就是建立在“无限公众账号的内容和服务的传播、朋友圈生态的构建、电子商务和1对1的服务”的基础上,它提供的互动性模糊了自媒体和用户之间的界限。

演艺自媒体依靠每天拼凑的内容,来增加用户博取广告费,并不是微信公众账号的有效传播手段。自媒体必须提供好的内容和服务,尤其是服务。用户多,不能说明价值大。如果这些用户都不能激活的话,它们仅仅是读者,只是偶尔看下发送的咨询,其价值非常有限。要把读者转变为真正的用户,能够购买产品和服务,这样的传播才是有价值的,这样的自媒体平台才是有影响力的。

另外微博、微信两者并无优劣,微博擅长咨询、微信擅长服务,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营销时代,自媒体要通过认知不同的属性定义出不同的运营策略,微博也好、微信也好,包括豆瓣、知乎、豌豆荚等,只有理解了某一种产品的特征后,利用组合营销的方法,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篇5

【关键词】城市电视台;媒介转型;理念创新

一、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在内容及传播渠道上颠覆了电视媒体的传统模式

电视媒体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在几十年的发展变化中形成了固有的渠道优势和内容生产优势,节目制作的专业性和渠道传播的广覆盖使电视媒体一直以来来牢牢占据着信息传播的制高点,由于渠道垄断性的存在,中国的电视产业事实上一直是以传播者本位的理念为主导,同时又由于广播电视产业是一项基础投入巨大的国家事业性质的产业,每一次技术变革都意味着大量资金的再投入,于是在面临制作理念和技术更新上,规模实力较弱的城市电视台在新媒体时代遭受的转型压力更为剧烈。这表现为:

1、内容生产上不能满足新兴受众的收视需求,资源优势被削弱

传统电视媒体属大众传播方式,在我国,大大小小的电视频道数以千计,生产大量的同质化、无差异的内容产品提供给受众,在这种单向的传播的框架下,受众只有看或不看的权利,而代表其意见表达的收视率调查又严重滞后于真实的受众感知。大量的地方电视台生产节目的内容缺乏对受众市场的了解和贴近,创新意识不足,盲目跟风现象严重,而新媒体的崛起更是将这些问题凸显了出来。如果说之前的互联网媒体兴起还只是在文字图片和视频内容上对传统媒体做了一个扩展和延伸,弥补了线性传播的缺点的话,那么近些年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多屏互动技术的出现,则彻底改变了人们使用媒体的方式。资源垄断被打破,信息的接收者和者的位置在不断的更换,每一个接收终端也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来源,而往往在移动终端上被大量点击和浏览的热点信息并不是由电视媒体经过精心选择而报道出来的内容,受众真正的兴趣所在通常正是电视媒体所回避和忌惮的。而在娱乐休闲方面,电视台所播放的电影电视剧集早已不是稀缺资源,高清视频网站和移动客户端的大量涌现,让电视剧这个地方电视台揽金的重头戏变得价值缩水,日益成为主妇和老年人消磨时光的所在。而在原创娱乐栏目上,广告投放日益集中于大投入大制作的真人秀栏目,这种规模的栏目,普通城市电视台并无实力和市场支撑。

2、以电视产业为依托,城市电视台建立新媒体平台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投入回报的前景尚不明晰

目前绝大多数普通城市电视台面临的是产业结构单一,创收渠道狭窄的局面,广告客户的流失让单纯依靠广告收入维持运营的很多城市台感到力不从心。而实践证明,电视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并非是简单的内容网页,在多屏时代(电脑屏、手机屏、智能电视屏等)媒体运营必须在内容生产管理,栏目运营支撑和多屏服务互动等多个层面上对硬件设备和人力资源进行换代更新和业务培训。同时,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逐步规范,新媒体的运作,在版权成本和传输带宽上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这些瓶颈的逐一解决,对于城市电视媒体而言在收益前景尚未明晰的情况下是一个巨大的经济负担。

二、城市电视媒体的新媒体化发展策略

毫无疑问,城市电视媒体向新媒体方向转化需要巨大的人力财力作为支撑,但不进则退,如若因循守旧,无疑于坐以待毙。我们在探讨电视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过程中,应结合城市台的实际情况,做好规划,逐步实行。我们认为应有以下几点举措:

1、内容生产上,打破各频道各栏目之间的界限,实现资源共享,生产聚合

建立统一的制作平台,将采编素材统一上传,按照适应于互联网媒体的传播形态,分别将这些素材加工成文字、图片、视频,以微博、微信以及多屏的视屏客户端在线或下载收看的方式进行多种渠道的立体传播,并通过在线统计功能及时反馈受关注的热点内容,对这部分内容再进行二次提取和深度加工并做好后续的内容采集。在传统的数字电视传播平台上,将热点内容予以重点关注和报道,实现信息价值的深度挖掘和多维度释放,进而实现电视收视目标到达的最大化。

2、机构运作上,扩大融资渠道,引入社会化资本进入新媒体运营领域,实现合作共赢

新媒体业务的运营,关键在于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在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对新媒体业务进行股份制的改造,引入社会化资本进入,从而实现规模和影响力的最大化,这是新时期城市电视台从事新媒体业务获得资金保障的唯一捷径。目前新媒体业务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包括户外电子大屏、楼宇电视和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在内的新媒体业务可以说鱼龙混杂,很多是由市场上较为弱小的广告公司进行经营。城市电视全可以借助社会资本结合自身在内容生产上的优势,实现市场的整合,把电视媒介的触角向各个层面延伸,从而保证新媒体领域的电视到达。并且利用新媒体的在线统计优势,可以使类型广告更精准的到达目标客户,这也为地方城市电视台的广告业务的经营开辟了新的途径。

3、资源挖掘上,寻求与知名媒介人的合作共赢,生产更具个性化和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口味的文化产品

移网时代,各种自媒体形式风起云涌,微博、微信造就了全民吐槽时代。但不可否认,一些媒介精英和网络大V们所经营的自媒体博客或视频栏目由于个性十足、观点犀利,正在越来越受到寻求个性求知途径的年轻受众的欢迎。那些成千上万的粉丝群,构成了巨大的社群,在这样的社群中,信息的传播力是惊人的。作为地方城市电视台而言,可以和拥有这些巨大粉丝群的自媒体精英进行商业合作,以合适的价格向其订制适合本地受众口味的内容,形成品牌。这种制播分离的模式,对于快速提升电视台的品牌热度极为有利。

总而言之,地方城市电视台在日新月异的媒介变革时代,应牢固树立以内容服务和多渠道传播及多产业融合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强化自身的竞争优势,并使传统电视传媒向全媒体转变,形成各项业务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协同发展的态势。城市电视台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应持续提升主流媒体的品牌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实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郑维东.新媒体崛起背景下电视的突围[J].视听界,2012(2).

[2]李幸.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J].视听界,2004(1).

[3]刘英姿.论地方电视媒体的媒介生态环境[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1).

篇6

482.7亿元,同比增长321.2%;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被大力拉动,达到 1200亿元,2013年有望突破 2000亿。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网民继续高速向移动互联网集体迁移,充分彰显了移动互联时代的真正到来。

一、移动互联时代的新趋势

第一,“自媒体”应运而生。随着移动社交网络的不断普及,2012年 Q3数据显示 ,新型移动社交应用用户规模达 3.5亿,环比增长 16.7%,媒体逐渐从一个高门槛的专业机构操作,变成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自己信息、传播信息,从论坛、社区到博客,再到现在的微博,媒体变得越来越个性化、个人化。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媒体,一个被称为“自媒体”的时代应运而生。客户从社交、购物、移动支付等等行为都在产生巨大的改变。

第二,核裂变式的传播效应。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兴起,凭借着用户之间重重叠叠的关系嵌套,形成核裂变式的传播效应。而这种强大的传播效应对于传统传播范式的一个重大改写就是:它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凡是大面积的社会传播必须依赖“大媒体”的格局,由新媒体形成了超大的“圈子化”、“部落化”。社会化关系媒体营销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用户对于信息的信任度高,而信任度高的原因就是社交关系链。

第三,实时互动成为现实。移动互联网具有移动性、互动性、个性化特征,正好能适用现代用户日常生活时间呈现碎片化的趋势,满足用户使用的简单、便捷、最小化需求。随着互联网业务的极大丰富,“用户寻找信息”的被动服务模式将逐步转变为“信息寻找用户”的主动服务模式,因此,以用户为中心,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实时性主动与用户群体进行互动,传播个性化业务和服务信息,较其他大众媒介更需要整合、运营。

第四,互联网业务竞争更加激烈。移动互联业务逐渐形成四大细分市场:移动增值、移动购物、移动营销、移动搜索。根据 2012年 Q3数据显示,移动增值以 76.3亿,同比增长65.3%,占比

51.6%的份额,成为移动互联网市场第一大细分市场。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运营商依靠完善的网络资源、用户资源和收费系统等优势,着力整合上下游的产业链,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话语权,在很多业务上展开了与互联网企业的竞争。

二、移动互联新时代我们如何面对

移动互联时代我们要整合多种移动自媒体为我所用。20世纪末,唐・舒尔茨教授就提出整合营销传播的理念。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简称IMC)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以由外而内的战略观点为基础,为了与利害关系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以营销传播管理者为主体所展开的传播战略。如果将企业的营销活动比喻为一场战役,那么整合营销传播要解决的就是选择一系列战斗中有效的武器以及运用他们的时机,同时对战果进行定量评估,以不断挑战武器组合,提高战斗效率。

整合营销传播要求:变单一传播手段为多种传播手段的综合;坚持“一个观点、一个声音”的原则;与消费者建立持久的关系,尤其是建立顾客品牌关系;设法使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每位员工都参与传播;使传播媒体多元化。

很多公司在移动互联自媒体方面的传播存在信息分散、互动不及时、传播内容与媒介特性结合度不高、与群体特征不匹配、监管缺乏、后台业务服务咨询支撑不足等问题。在新的传播形势下,如何提高传播效率,确保传播效果? 2012年中国移动深圳公司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发扬光大,走出了一条整合营销传播创新之路。

三、移动互联自媒体整合营销传播新模式

第一,整合移动自媒体传播资源。中国移动深圳公司拥有优惠中心、深圳官网、网上商城、iPhone客户端、安卓客户端、无线城市、139邮箱、服务厅网吧自助终端等多种多样的移动互联自媒体,为整合这些自媒体建立了新的组织架构。“移动互联自媒体”的组织架构由自媒体资讯传播管理员、网络公司、在线客服、品牌 /项目负责人四部分构成。自媒体资讯传播管理员负责统筹自媒体运作管理、计划安排和管理;网络公司负责活动策划、内容编辑、 /维护 /监测管理;在线客服负责协助公司解答网民提出的相关活动 /业务问题;品牌/项目负责人负责内容的审核。组建“移动互联自媒体”管理团队,实施从需求整合、内容审核、分析管理的扁平化管理,告别过去多头并立,管理混乱的局面,有效整合移动自媒体传播资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第二,内容管理实时监控。搭建“品质管理平台”,助力移动互联自媒体体系运营达到传播信息的严谨性,内容管理的一致性,实现了内容管理的电子化。各方通过平台规范操作,使审核流程透明化,效率提升。“移动互联自媒体”的客户服务流程分为专人渠道和数据库渠道。专人渠道由公司将网民问题告诉客服团队,客服团队将答案反馈给公司后,由公司进行针对性回答。数据库渠道由公司和客户团队将检测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数据库,提高服务效率。建立了实时监测互联网平台,一是对核心互联网平台优惠中心、深圳门户、网上商城进行实时数据记录,由调研公司及自媒体公司综合评估营销效果;二是通过其他自媒体渠道管理后台,例如企业微博后台,由自媒体公司搜集、监控传播数据,综合评估个性化传播及互动效果。

第三,个性化精准传播。从不同的客户需求和偏好出发,结合不同渠道的优势与特性,做出移动互联自媒体个性化传播策略。根据各传播渠道的不同特性,制定符合该渠道特性的传播形式,结合资讯传播、活动传播手段,强化消费者在接收资讯时的感知,提升用户体验。以“优惠中心”网络平台为一级核心进行优惠活动信息的整合,以深圳官网、网上商城、iPhone客户端、企业微博、服务厅终端、139邮箱等为二级传播渠道,对优惠中心的优惠活动信息进行个性化的传播。根据不同项目的传播需求与传播目标,针对性定制传播排期与资源组合,进而使项目、策略与资源实现相关匹配,推高整合传播的总体效能。消费者在各平台经过良好的体验后,最终被引导至在线渠道,通过在线服务、在线销售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营销。

第四,联动传播。将各传播平台纳入“移动互联自媒体”体系之后,以“优惠中心”网络平台为中心,对其他传播平台的信息内容和媒介排期实现统筹规划,构建自媒体传播体系,将公司各品牌 /产品的优惠信息整合传播,实现自媒体体系中各类媒介的联动传播。使今后的优惠活动信息能转达到媒介接触习惯不同的用户群中,扩大传播覆盖面。网上商城、优惠中心、微博平台、深圳移动客户端等实现公司地域活动联动,使传播活动最大化,实现移动互联自媒体的全联动。移动互联自媒体传播内容包括深圳公司的大众传播重点、公司开展的区域落地营销活动以及合作商家的优惠信息。客户可以全面、高效、有选择地接收深圳移动的全方位信息,自媒体平台也是在官方与客户不断的良性互动中,愈具黏性、愈具影响力。利用微博、微信等渠道所具有的双向性、信息的时效性和信息传播病毒式地大规模扩散性,通过深圳移动官方微博,聚集移动品牌活动的忠实粉丝,形成庞大的自媒体互动传播网络。公司开展地域性的线下营销活动,可以实时通过移动互联自媒体实现传播,与客户进行相应互动,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传播的效能最大化。

第五,“传播、销售、服务”一体化。以互动信息传播为主,在传播过程中实现互动服务,并进行在线服务销售的一体化运作,将传播效益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信息平台及时最新产品信息和促销信息,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通过自媒体的传播模式,充分体现客户至上的品牌文化 ,在传播中贯彻、提升品牌影响力;通过线上活动和线下活动的互动,鼓励消费人群和客户体验新产品与新服务,制造、并促发购买需求;与网上商城联动,实现在线订制、在线推荐销售、在线缴费和在线开通等实现一体化销售购买模式;实现在线资讯和问答、在线通知、在线评奖、在线报名等一体化服务模式。

四、移动互联自媒体整合营销传播效果显著

通过建立移动互联自媒体传播管理体系,在移动互联网上建立强大的中国移动门户,通过全面的优惠资讯传达、及时的互动服务受理,全面提升用户黏性,并拉动电子渠道销售。除了节省市场传播成本,电子渠道对服务厅的分流也节省了大量运营成本,用户对电子渠道的黏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观。

第一,传播效率提高。“移动互联自媒体”不仅整合网页、掌上、微博、终端和数据业务等渠道,最大化信息传播范围,更可根据不同媒介的特性采取不同的传播策略,合理安排信息的展示、互动的形式以及资源,使信息传播达到更精准效果。“移动互联自媒体”平台还根据不同用户群体偏好对内容进行过滤和选择,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使用户体验得到最大优化。2012年 1月到 10月,移动互联自媒体传播单价(CPC:0.05),是传统互联网广告成本(CPC:2.6)的1/200,传播效果是传统互联网的 50倍,广告转化率达 52%,比传统互联网提升17%。

第二,传播效能倍增。深圳移动互联网(门户网 +网上商城)优惠信息:2012年优惠信息点击量平均达 128万 /月,较2011年提升六倍(643%)。深圳移动无线城市移动频道:自 2011年 7月上线至12月总访问量达 1333万次,2012年月均点击量达 1605万次,较 2011年月均点击量增长 12.7倍。深圳移动频道手机客户端:客户端全部查询及办理总计达 1161万条,其中“最新优惠”的点击量位于客户端九大功能之首。深圳移动新浪官方微博:从2011年 10月至 2012年 10月整整一年时间,粉丝从 0.6万人增长至 16.3万人,增长 27倍,其中广东粉丝比例人数占 42%左右。现月均微博次数达 500条,较2011年增长 67%;转发量达 1.76万次 /月,较 2011年增长 16倍。

第三,带动消费显著。通过移动互联自媒体联合推广,2012年移动互联各渠道销售增长显著,综合业务受理总体增长 4577万单,较 2011年增长48.6%。手机客户端及无线城市移动频道 2012年成功办理订单量总计 5049单。重点产品2012年情况如下:G3终端 2012年总体增长 6228单,较 2011年增长269%,主要源自网站增长;中高端合约增长 1.88万单,较 2011年增长188%,主要源自短信办理增长;网站充值缴费金额较2011年增长 13.6倍;数据业务办理量较2011年增长107%;短号家庭网较 2011年增长103%。

第四,用户体验完美。优惠活动是吸引用户的主要促销方式,“移动互联自媒体”体系中拥有多渠道、及时互动等特色服务,使用户接受优惠信息更方便、更快捷、更安心,切实体会到深圳移动带来的通讯优惠,促进整个城市通讯服务质量的提高。“移动互联自媒体”覆盖多个传播媒介,用户可以选择自身熟悉的媒介接触深圳移动的优惠信息,更符合个性化需求。同时,经过资源的重新整合,监管力度得到加强,信息的互动性更高、专业性更强,能有效提高用户黏性,能使新媒体的用户体验得到提升,带动整个社会信息接触方式的进步。

篇7

层出不穷的自媒体平台

在专家的预言中,2014年是个自媒体爆发的高峰期,连微淘、易信、微博都推出了公众平台,四大门户的手机客户端也出了,甚至连搜索引擎百度、360都有自媒体平台。那么,为什么如此多平台都在争着做自媒体平台呢?

1、优质内容的稀缺,需要有专业于某个垂直类领域的作者来提供内容来吸引用户,带来流量,通过分享进行滚雪球式增加用户;

2、培养用户忠实度,增加粘性,按照专家所说的就是,用“互联网思维”来做媒体,圈用户,也可以理解为粉丝,例如新浪微博刚开始的明星效应,你能够在那里了解到你喜爱的明星的日常生活?新浪微博,说不定明星偶尔还会回复你,让你小激动一下,通过明星汇聚用户;

3、盈利,如何盈利?羊毛出在羊身上,还是商家。模式为:例如百家、广点通,通过用户点击广告跟入驻作者分成,只是分成的比例有高有低。

综上所述,自媒体=优质内容+吸引用户+盈利。不过也并非所有的自媒体都是为了盈利而去做媒体,只是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展示,新浪博客上至今活跃着大量贡献着优质内容的作者,参不参与,则在个人。许多平台推出的自媒体平台本质是为了争夺用户所布局的入口,互联网思维嘛,先圈用户,增加流量,然后广告盈利嘛。

自媒体,自电商,自明星有什么联系

自电商,首次见到于是在虎嗅网中的张旭良老师文章中所提出的,即是“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从事任意商品销售,人人都可以是直销者,人人都可以是创业者。”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产品宣传,从而提高商品转化率,这在竞争激烈,且昂贵广告费,低转化率的电商环境中显得是一种“物美价廉”的宣传途径。却恰恰与自媒体的概念不谋而合。

根据上述自媒体模式定义,便是从优质内容出发去吸引用户,通过多种商业模式进行盈利,而自电商给出的公式中:原有忠诚客户维护+达人经验分享+商品展示+外部新用户开拓(闭环),亦是同样的道理。例如通过百家及广点通所盈利的模式是属于自媒体的玩法,而自媒体通过某个平台推荐了商品并从中获利便成了自电商。

即:自媒体+商品展示+用户积累与开拓=自电商,多了一层商品展示环节,自电商是自媒体的衍生产物,适合电商从业者,通过在社交平台上卖东西,不用依赖于某一个平台受到限制,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通过朋友圈营销获得不少收入。而无论是自电商还是自媒体,本质上仍是需要强大的“粉丝”基数作为支撑,依靠粉丝转化为实际购买力或是口碑传播的主力军,倘若你发的东西没人看,那么一切都是徒劳。

自明星则见于秦刚先生的文章中,自明星即“个人通过自媒体成为让大众熟知的某个领域的名人。”其发展的前提始终是依靠自媒体作为衬托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模式,专注于某个垂直领域,分享个人经验,观点等方式将自己包装成为一个明星,汇聚粉丝。自媒体,自电商,自明星三者的共同点是通过个人知识观点及人格魅力去吸引粉丝,从而进行不同的营销方式。

粉丝经济所带来的利与弊

自媒体,自电商包括自明星,都是通过相关的优质内容或产品分享去吸引相应的用户群进行营销,由于“明星效应”,达人所推出或由达人代言的产品,在品牌创始初期与其他新品牌相比,减少了传播成本,减少了用户与品牌沟通的障碍,可能更占据优势,但品牌及产品要可持续发展,必须精进产品,持续满足用户需求,树立真正的品牌,而不是依赖和透支消费达人的知名度与粉丝的信任,否则不可长久。而在看到粉丝经济所带来的好处的同时,同样需要冷静下来,水能载舟,也能煮粥,当你推送了一个不好的产品或者是个人负面新闻的同时,一夜之间亦能让你打回原形。

在这竞争激烈的互联网创业大潮中,自媒体,自电商,自明星这几种表现形式门槛低,而在电商环境日益激烈,投入与产出愈加不平衡的现状,自电商此类形式更能成为许多电商创业者的考虑方向,粉丝经济在此形成一个良好闭环,通过朋友圈营销获利的大号们只是微信自电商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自电商极有可能成为很多达人的创业新天地。

如何做一个自电商?

根据罗胖做自媒体的定义,做自媒体需要三个要素:不靠谱+真牛逼+合理运营,套用至自电商中便是,不靠谱的是观点,真牛逼的是质量,合理运营的是用户积累及开拓。打造一个自媒体就是在塑造一个人格品牌,成为一个自电商亦是同理,亦可理解为一个放任四海而皆准的运营策略,当然说的比做的容易,看官自辨之。

1、合理的自我定位

首先先想好自己想做什么方向的自电商,并结合自身资源与经验,这些方向可以是已经存在的,或者是你自己开辟出来的。个人的对外宣传中需要一个容易让人记住的口号或者宣传标语,让人家知道你是做什么,有什么。例如在微信朋友圈中卖女装的一位淘宝店主,开过淘宝店,专注于卖森女系的服装,自己本身也是了解相关的服装搭配,“一个森女应该有的自我修养”,只做森女系相关的产品介绍及推荐,逐渐的积攒用户。当然如果你是女汉子,那么你也可以尝试着去打造“一个成功女汉子的自我修养”,贵在专注,而非大而空的夸夸其谈,别像我。

2、锁定目标用户

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之后也大致能够了解目标用户是哪些群体,通过你最目标用户的分析可以分为现有目标用户,潜在用户,及可能转化用户。

通过对森女系的分析可以剖析为“森女群体,大学生比较普遍,”,“想变成森女的群体,例如女汉子,绿茶婊,或者森女的朋友圈,包括闺蜜、男朋友等”,可能转化为森女的用户有“女屌丝,女汉子等”,大致可以分为这几个类别,寻找到他们的聚合场所进行营销,不局限与线上。

3、把握用户痛点需求,内容产出

这方面有点涉及到产品狗的用户需求调研,请允许我做一个悲伤的表情。如何了解用户需求,在查阅相关资料以及自己的推导之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他们的聚集场所呆,混,水!少男少女追求出位个性,青年白领希望关系稳定,中国大妈喜爱广场重金,不同用户群体喜爱的也不同,看他们在说什么,想要什么,或者是个水贴调查。根据微信之父张小龙所说的用户需求把握(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他说的),就是直接与用户面对面交流,发现他们的需求所在,就好比去浏览用户的相关微博,博客,微信,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你可以对用户进行360度视奸,当你视奸了超过100位用户,并从中提取出有效信息,那么便可以针对需求调整自身产品不足,制作内容,保证在做出了方案修改之后,产品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内容产出需要根据个人特长,鉴于女性对于图片比较敏感,特别是美丽的图片加合适的文案,一个长相甜美的少女穿着一套X牌森女服装,坐在洒满阳光的咖啡桌前抠脚,显然是一个失败的场景,如果你有冠希哥一样的摄像技术,张小娴般扣人心弦的写作能力,那么两者结合起来所描绘出来的场景应该会比我所描绘的深入与生动,而如果你不擅长摄像,文笔能力也不是很高的话,便可以去整理用户喜欢的,适当借鉴,用户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推送,回归本质,还是需要给你的产品赋予生命与活力,而非呆板的复制粘贴。

4、社交媒体平台的选用

“有社交的地方就有商业,有商业的地方就有淘宝。”自电商的宣传,也与其有着相似之处,倘若个人精力十足,便可在那个各大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每增加多一次产品的曝光便是提高产品的转化率,进而将其他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导入个人微信中进行维护,或者是Q群聚集等手段进行资源整合。而微信为什么作为主要的自电商传播工具,首先是微信用户粘度不断增加,其次是移动端应用发展中微信依然是大头,通过微信进行CRM管理是效率比较高的一种途径。

就通过在微信朋友圈商品,基于微信的手机端特性,你的原有客户不可能被淘宝网上的其他店铺分散注意力,只是看她的分享,只在她的微信上买货,除非你的用户关注了不止你一个的电商卖家。

5、盈利方式可具备多样化

篇8

2、做公众号:如果你有关注一些公众号,每天都能收到一些文章的推送,其实完全可以自己去试着运营一个公众号,当公众号粉丝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就可以通过接广告的方式赚钱。同样也可以给其他公众号投稿赚钱。

3、做微商:如果你的朋友圈经常会看见别人发的广告,你就对微商不陌生了,当然也有些对微商有些排斥,不过这也是一种营销方式。如果你的产品靠谱的话,也是可以做的很好的。

4、开网店:开网店有不同方式。第一种是你自己有货,你自己卖自己发货赚进货的差价。第二种是店铺,一键,你赚中间的差价。

5、写经验:平时把自己了解的一些东西写成文字,发到经验上也是有收益的。在赚钱的同时也向别人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6、写小说:如果你有天马行空的想法,爱好文学,不妨试试写网络小说。闲暇喜欢看小说的话,就对这方面有更多的了解,说不定还能成为网络小说大神哟。

篇9

摘 要 在这个以网络信息传播为主的新媒体时代,微信将即时化、社交化融为一体,并迅速成长为国内移动互联网第一大手机应用。与此同时,微信营销应运而生。这是一种“点对点”的创新营销模式。健身俱乐部运营方式也随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微信营销成为其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我国健身俱乐部的微信营销策略进行浅析,探究微信营销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以期为健身俱乐部网络营销提供理论借鉴,促进其持续发展。

关键词 健身俱乐部 微信营销 对策

随着健康理念的转变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健身休闲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从而带动了健身俱乐部行业的发展。据悉,目前健身运动人群为3.64亿,十年后有望增至5亿左右,对健身俱乐部的需求将持续增高。不过,受制于自身商业模式限制,健身俱乐部的发展不温不火。据腾讯体育2013年5月报道,中国商业健身俱乐部约5000家左右,盈利的俱乐部不超过20%,国内约50%健身俱乐部的经营还处在举步维艰的尴尬境地。

我国健身俱乐部行业发展缓慢,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会员制的商业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用户群体,另外,过度的健身课程营销,让消费者不堪其扰。很多健身俱乐部初期运营还好,后期维护跟不上,会员流失严重。所以健身俱乐部能否盈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销工作开展的效果如何。

而微信作为现阶段最活跃的即时通讯工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企业的营销方式。微信多样化的功能和强有力的社交关系链吸引了大批企业的青睐,微信营销也已经成为企业营销的新宠。微信不存在距离的限制,用户订阅自己所需的信息,商家通过提供用户需要的信息,同时推广自己的产品,进行点对点的营销。健身俱乐部可以利用微信营销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打破健身俱乐部传统营销的弊端,摆脱传统会员管理的局限性,更好的维系客户,实现健身俱乐部健康快速发展。

2016年8月18日腾讯了2016年第二季度财报,内容显示,微信与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8.06亿。另外根据《2015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数据显示:微信用户的男女比例为1.8∶1,男性用户约占了64.3%,而女性用户则只有35.7%,用户整体以男性为主。年龄方面,微信用户平均年龄只有26岁,86.2%的用户在18-36岁之间。而健身俱乐部的目标人群正是这个年龄段的用户,在如此庞大且精准的目标用户面前,健身俱乐部微信营销已成为必然。而且微信营销与传统营销方式的对比具有很多的优势:1.便利性高;2.精准度高;3.接受率高;4.曝光率高;5.到达率高。健身俱乐部想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运用创新的营销理念至关重要,因此,各大健身俱乐部纷纷试水微信营销。

一、我国健身俱乐部微信营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健身俱乐部微信营销现状

随着微信的迅速覆盖,各大健身俱乐部意识到了微信营销的重要性,短时间内,健身俱乐部微信营销风生水起。大家采用发红包、活动折扣等福利吸引粉丝关注微信号,进而通过微信对俱乐部及健身产品进行宣传推广。对于现有会员,俱乐部通过微信可以更好地关注客户的最新动向和生活状态,更有针对性地提品和服务。而对于潜在市场,微信朋友圈及查找附近的人等功能能够帮助俱乐部拓展销售网络,接触更多潜在消费者,开发新的市场。

目前,健身俱乐部常用的几种微信营销方式主要有三种:1.创建微信公众号,进行内容互动营销。健身俱乐部通过建立公共微信号,可以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的全方位沟通、互动,形成一种主流的线上线下微信互动营销方式,实现消息推送、品牌传播、消息回复等特色功能,同时还可以利用公众平台开展线上互动活动,增强用户体验。2.通过微信群+朋友圈,进行点对点推广。很多俱乐部还创建自己的微信号,或利用教练的工作微信号,添加众多会员,创建微信群,在微信群里组织一些线下活动来吸引更多用户的加入。同时还可以利用朋友圈进行点对点的广告宣传,类似朋友圈的微商推广,向现有会员及潜在客户介绍健身俱乐部的信息,使得俱乐部可以全面且低成本地进行自我宣传。3.利用微信地理位置查找附近的人,或利用漂流瓶功能添加更多新用户。利用微信地理位置定位可以查看附近的人,搜索附近微信用户,留下一批对健身有意的用户,便于后续跟踪。而漂流瓶是微信活动应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许多用户喜欢这种和陌生人的简单互动方式。在一些特殊的节日或地点(比如同城短距离范围内),俱乐部与微信运营商进行合作,或者广泛发送漂流瓶,增加俱乐部的品牌曝光。

总之,各大健身俱乐部纷纷创建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或微信号,利用微信各方面的功能进行营销推广。

(二)健身俱乐部微信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各大健身俱乐部微信营销风生水起,看似已经泛滥,但我国的健身俱乐部的微信营销还处于初步阶段,存在的问题颇多。主要表现为:

1.营销体制不健全,盲目跟风或浅尝辄止

目前,很多健身俱乐部都已经意识到了微信营销时代的到来,但大多数俱乐部仅将微信营销作为一个低成本的推广手段来看待,各大健身俱乐部纷纷开通微信平台进行微信营销,但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营销体制,创新和战略意识不足,加上微信发展时间较短,国内缺少行之有效的成熟发展模式,健身俱乐部的微信营销出现盲目跟风和浅尝辄止的现象,并没有发挥出很好的作用。俱乐部无法将微信营销与其他销售模式做到有机的统一,未能将其他的推广内容与微信平台相结合,也没有成立健全合理的微信营销管理体制和分配制度,导致微信营销浅尝辄止,名存实亡,收效甚微。

2.微信营销的运营观念不够系统科学

很多健身俱乐部认为微信营销就是建立一个微信公众平台,但没有全面考虑该如何系统运营,如果只是简单的发个图文介绍,那效果可能还不如在街边发个小广告。如何系统科学的展开微信营销是每个健身俱乐部应当思考的问题。自己的微信平台每天要发什么样的内容、怎样开展有吸引力的线上活动、怎样管理这些线上用户、如何与用户保持有效的沟通交流等都应当做好科学的规划,制定完备的方案,并将之与俱乐部传统营销活动纳入一个体系,整合线上线下渠道,统一目标管理。

3.对俱乐部微信平台的内容缺乏有效管理

俱乐部微信平台作为微信营销的重要平台,肩负着核心作用,主要包括日常图文视频等内容的制作推送,对微信平台内容的把控是微信运营者最为重要的职责之一。内容的选材方向要有利于俱乐部品牌建设,更要有利于俱乐部的营销,要适度的兼具广告的作用,不可夸大其词,虚假宣传,引起粉丝反感;除此之外,与粉丝的日常交流、互动频率、活动语言等都需要有详尽的范本把控,而不可随意为之,以防造成不良效果。

4.营销方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多样性

俱乐部微信营销不管是微信平台的运营还是微信群、朋友圈互动,都需要俱乐部制定丰富多样的线上互动活动,比如利用微信平台做线上晒照投票、视频征集、分享粉丝健身励志故事;利用微信群运动打卡、在朋友圈分享粉丝健身前后对比照等,加强用户体验,以便更好的留住粉丝。但现在很多俱乐部只是简单的发发图文消息,内容空洞,没有互动性,微信平台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用户也没有很好的体验。

5.微信粉丝忠诚度较低

很多俱乐部只是片面追求粉丝数量,通过各种诱惑性活动吸引粉丝,这样虽然形式上有很多粉丝,但是这些粉丝的忠诚度较低。想要提高粉丝忠诚度,还是要在内容、互动以及俱乐部产品上满足用户需求,提升吸引力。

6.不能充分利用教练等工作微信平台

除了俱乐部的微信公众平台之外,健身教练微信自媒体或者会籍经理自媒体也是很重要的,每个自媒体都可以展示出自己的个性,健身教练自媒体本身就可以通过传播自己的专业知识、解答客户的疑问来吸引一批粉丝,他们不仅可以利用微信与客户进行沟通,还可以经常利用朋友圈晒会员的健身前后对比照,既是对会员的肯定也是对外宣传的好方式。

二、微信营销过程中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针对健身俱乐部微信营销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更有效的策略来提升微信营销质量。

(一)主动学习微信营销课程,树立微营销观念,培养相关技能

在微信营销爆发的时代,网络上相关培训课程非常多。俱乐部可以从内部开展相关学习培训,请专业微信营销大师讲座或者一起学习网络课程,培养相关专业技能,营造良好的微信营销人文环境。

(二)建立微信内容把控体制,内容要有价值,精心打造微信平台

设立主编负责制,主动学习研究优秀微信内容,开展选材研讨会议,分析用户喜欢的选材,及时分析数据,对微信平台推送的内容进行预览把关。为客户提供健身咨询、健康食谱、健身计划等。要注意信息更新及时,避免错别字,排版精美,有价值的信息,还要保持与用户的关联度,设身处地考虑用户兴趣所在。另外还要保证推广内容的适度,学习营销软文,不可夸大其词惹人反感。

(三)树立用户思维,加强互动意识

微信营销的本质的与用户互动,传递产品信息,维护用户,影响用户。在内容中要加入互动内容,及时回复粉丝疑问,定期开展线上互动活动,还可以针对互动活跃的用户组织线下交流活动,形成粉丝群体,增强会员粘性。

(四)充分利用健身教练和会籍经理微信系媒体

健身房应该对健身教练的公众账号自媒体进行统一的管理,内容可以是教练自己提供,但是账号密码,内容审核方面则交由公司专人管理,以防教练辞职后带走一批客户。会籍经理的自媒体账号运作方式也差不多,公司需要培训他们一些客户管理方面的知识,

(五)线上推广+线下活动,让营销更有效

很多健身俱乐部微信营销的方式很单一,只推微信公众号,但并没有很好的效果。从现实看来,线上推广+线下活动相结合是最好的微信营销方式。俱乐部通过推广二维码来吸引用户关注,然后在线上进行宣传互动,而最终目的是要将粉丝吸引到线下门店,所以可以通过线上报名趣味体验活动,在线下开展,将用户从线上带到线下来消费。

(六)结合微博、网站、QQ等网络平台全面推进线上营销,加强营销效果

健身俱乐部综合可以同时利用微博、网站、QQ、今日头条等网络营销手段使其互相配合,相互补充。

三、总结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促进了营销模式的变革,微信营销以其营销成本低、信息精准、营销方式便利、信息互动性强、客户体验好等优势迅速成为各大健身俱乐部的营销新宠。但现阶段,各健身俱乐部盲目跟风,仅仅开通微信公众号,对微信营销的了解并不透彻,达不到预期目标。本文主要分析健身俱乐部在微信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希望对各大健身俱乐部微信营销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吴唯.健身俱乐部微信营销策略研究[J].体育观察.2014(4).

篇10

4年时间内,企业在伦敦奥运前的营销表现,似乎与北京奥运处在两个不同的世纪。

人们突然发现:曾经战无不胜的奥运营销“七种武器”——赛事、明星、主队、新闻、活动、广告、公关,似乎已经跟不上移动互联时代的步伐。于是,数字化营销的浪潮铺天盖地,“追新打新”成为潮流,试图借助新技术、新媒体,打通展示类、视频类、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平台乃至自媒体之间的界限。

没做过以下四类新玩法,2012年企业所做的奥运营销似乎就是白玩了。

新新人类的自媒体平台

从北京到伦敦,最不可忽视的变化,是4年中新兴数字媒体的迅速成长给媒介环境带来的改变。数字在改变奥运营销的传统形态,尤其对于微博以及手机App等新兴平台来说,此次伦敦奥运会如同试金石。

对于80后、90后的新新人类来说,自媒体(wemedia,如博客、微博、SNS、播客、个人空间等)才是他们的“新闻中心”。

伦敦奥运冠军的营销环节,最重要的就是突破传统单一的形象代言模式,走向奥运冠军“自媒体”时代。其中,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早已在这个方面发力竞争。

奥运会期间,中国各大传统强项的体育明星,以及中国金牌冠军队、教练员、权威专家、退役奥运冠军,他们在赛后第一时间的独家官方微博、个人微博和粉丝互动访谈,将成为中国传统媒体之外的“第二新闻中心”。

遗憾的是,中国企业还没有对“冠军自媒体”进行有效关注,更没有制订相应的营销计划。

以人为本的微品牌战略

对于伦敦奥运赞助商和非奥运隐形营销企业来说,数字媒体已经是整体营销布局中越来越重要的棋子。其中,“以人为本”的微品牌(Microbrand)战略,是企业发力的关键。

宝洁公司作为2012伦敦奥运会组委会赞助商,构架了奥运“微品牌战略”。宝洁全球市场营销及品牌建设执行官毕瑞哲(Marc Pritchard)表示,宝洁希望通过自己对运动员母亲们的支持来展现品牌,主要实现手段是微博、微电影等微品牌载体。

在奥运微品牌计划中,宝洁已经把部分电视广告上的预算转移到数字媒体上,4月,宝洁首支奥运广告片《Best Job》率先在Facebook主页上线,在中国大陆也是首先在新浪微博、QQ、百度等网络上。对于中国市场,宝洁赞助了林丹、陈一冰、何雯娜和吴敏霞等运动员。除此之外,宝洁专为中国市场制作了广告片《感谢母亲宣言》,而微电影《谁给她掌声》也在各大数字平台上线推广。

相比较而言,以往在体育营销中表现活跃的国内企业,在“微品牌战略”方面明显落后,几乎没人展现身手。

加多宝已经在官司中把“王老吉”的商标输给了广药集团,红罐“王老吉”已经变身为红罐“加多宝”。在这个背景下,加多宝还用“红动伦敦,精彩之吉”的主题活动的轰炸策略,显然不合时宜。

加多宝轰炸越狠,也就越会为“广药版王老吉”呐喊铺路。还不如在微品牌领域借奥运之势,强化加多宝自有品牌,比如以“加多一罐、加多一喜”为主题,操作微博等网上互动奖励营销。

链接:“微品牌营销”十大新兴策略:

奥运微品牌规划,奥运名人微博,品牌官方微博,微话题聚焦,微摄影整合营销,微视频整合营销,微电影营销,微互动访谈,微节会营销,微屏跨界整合。

目标人群的精准互动

从北京奥运到伦敦奥运,时间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影响着消费者洞察。最重要的是强烈的民族情结回归理性。

2008年是中国人第一次举办奥运,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因此“全民力量”成为广告主的主要诉求,比如adidas打出的“全民支持”口号,用人山人海把运动员举起来的震撼视觉;百事可乐也推出“全民上罐,舞动中国”等口号。

但伦敦奥运,围绕着对伦敦及欧洲文化的理解,围绕着英伦风味和文化底蕴的内容,围绕产品和消费者的实际关联,围绕目标人群的精准互动,才是今年营销创意值得关注的亮点。

如可口可乐“中国节拍”的主题,来源于此次全球营销主线“Move To The Beat”(随乐而动),在奥运项目中,可口可乐会在其官方活动平台推出一系列与“中国节拍”相关的网络营销活动,内容包括初始的奥运系列宣传片和征集消费者上传的“加油节拍”,并把“加油节拍”融合在一首名为《中国节拍·震动世界》的奥运加油歌曲中,送给中国代表团。同时,可口可乐推出“纸片Tweet”、“微博支持”以及系列视频,让品牌多通道融入奥运。

而中国的运动品牌,安踏、李宁、匹克等在精准营销上还缺乏系统思路。

匹克今年共赞助了7个国家和地区的奥运代表团的全套运动装,虽在奥运代表团的曝光率有所提升,但很难与目标人群形成互动,也几乎无法形成传播的话题性和关注点——这种单边推广的思路,无异于大炮打蚊子或乱枪打鸟。

人气飙升的跨屏跨界

基于年轻人主要获取信息的途径大多来源于即时、迅速、互动感强的网络。本届奥运会的营销活动若想取得人气飙升的效果,就得采取跨屏跨界的营销方式。

所谓“跨屏”,就是跨电脑屏、手机屏、移动Pad屏、电视屏、户外大屏的五屏融合平台,不同屏幕之间做到内容源的整合、分享与互动。尤其是移动终端上的互动创新,将成为奥运营销的兵家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