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行业现状范文
时间:2024-03-27 18:02: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媒体运营行业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河北省;地市级报纸日报社;媒介产业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2-0071-02
媒介产业化这一话题由来已久,在现阶段报纸行业发展的瓶颈期这一话题才日渐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尽管人们的阅读习惯正在不断的改变,阅读载体不断丰富着。面对危机,报纸媒介只有实现其产业化,寻找在全媒体时代的生存空间。
一、河北省地市级报纸行业发展现状
河北省地市级报纸行业产业化经营成果并不明显,报纸广告经营呈现颓势,报纸媒体的独立支撑日渐艰难。报纸行业在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广告收入下滑,报纸行业独木难支
河北省地市级报纸行业的发展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性,将报纸广告经营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产业发展必然举步维艰。传统上,报纸主要是依靠广告和发行两方面收入来支撑,随着受众阅读习惯的变化和新媒介的竞争,报纸必然面临改革的阵痛。如何进行多元化经营,提高“非报收入”成为了报纸行业不得不面对的考题。
(二)新媒体冲击下,报刊行业营销难度大
新媒体的发展对于报纸行业产业化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人们的快捷生活节奏对于信息的获取速度有更高的要求,以网络化作为发展平台的媒体产业加大了实体报刊行业的营销难度,如何在速度上、质量上和服务上寻求突破是现阶段河北地市级报纸行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难题。
(三)发行渠道单一,报刊实体运营成本高
报纸的发行依托于投递的速度和效率,运营的成本受到了投递工具和投递方式的限制,报纸行业的不景气,行业利润的大幅度降低成为缩减成本的重要原因。但是如果能够实现运营上的创新,实现产业利润的最大化,那么成本的投入都会得到最有效的回报,发行的渠道上实现产业化、市场化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将会大大的节省运营的成本。
二、河北省地市级报纸媒介产业化探索
进入21世纪以来,河北省各地市报纸媒介开始感受到生存与发展的压力,纷纷着手探索多元化经营方式,例如建立网站、开拓其它广告媒体,涉足商贸、旅游和培训等新业务。笔者通过搜集整理,发现河北省11个地级市所属的日报社已经涉足如下业务,广告、发行、印务、网站、旅行社、培训和商贸等。具体如附表所列。
根据统计可知,尽管名称略有不同,河北省各地市日报社都拥有市委机关报和一份晚报或都市报,石家庄等6个地市的日报社还拥有其它报刊。石家庄、保定、沧州、衡水四个地市的日报社成立了传媒集团。保定、张家口、承德三地市的日报社拥有广告公司,其中保定日报社拥有三家广告公司。广告、发行、印刷是报社的传统业务,在广告方面有的地市开始探索其它广告媒体,例如户外媒体和社区生活圈媒体等;发行方面举步维艰,面对订阅量萎缩的现状苦苦挣扎,部分地市日报社采取“全员发行”和“赠报赠刊”等手段维持发行量,发行公司或者发行部门无暇寻找新的创收点;各地市都有自己的印刷厂,有的在承揽其它落地报纸或者本地DM刊的印刷业务,潜力发掘普遍不够。
截止到2014年,除了唐山劳动日报社之外,各地市倒是齐刷刷地建起了网站,普遍增收效果不明显。除了张家口和廊坊之外,其它地市的日报社名下都拥有旅行社,旅游和传媒行业差距较大,旅行社的拥有率反倒成为了一大亮点。保定日报社和邢台日报社在商贸上进行了尝试,通过自有媒体不断轰炸,倒成了媒体效果的试金石。
三、河北地市级报纸媒介产业化实践路径
河北省地市级报纸行业的同相关媒体产业的发展是相互合作的关系,报纸媒介的产业化需要借鉴相关产业发展的宝贵经验,从体制上、营销手段和营销策略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摸索总结适合河北省地市级报纸行业发展的路径,将报纸媒介的产业化发展作为报纸行业复苏的重要出路。
(一)创新运营机制,增强市场活性
报纸媒介的产业化想要实现市场效果,首先需要的就是有合理的发展机制,固守传统的发展模式不愿意寻求突破和创新无法赢得市场青睐。而以买方市场为主导的报纸行业需要对市场的需求有准确的把握,化被动的营销为主动的营销,实现和政府、企业的强力合作,报业发展除了要保障以往的广告收入、发行收入,还应该积极地拓展产业化经营的业务,借助报刊行业主体,实现对外运作,重视合作发展,盘活发行机制,搭建产业化、市场化的经营平台。
(二)创新发行渠道,实施全媒体战略
受众对于新闻的需求追求的新、快、准。在发行上如果没有满足人们的广泛需求,报纸的吸引力就会大大降低,甚至消失殆尽,而发行成本也会因此而增加,甚至浪费。发行渠道的创新应该延伸报业相关产业的发展,追求最直接的市场效应。将报纸行业的社会服务功能体现出来,拓展实体投递至网络投递、手机应用投递等新方式,延伸报纸媒介的影响力。
(三)创新营销手段,拓展市场空间
在营销手段上,单纯地依靠实体报纸的推广发行,必然会限制报业行业的发展,河北省地市级报纸行业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在地域发行上灵活的配送发行方式能够方便市场的拓展。营销手段上应该追求短频、高效的特点,挖掘潜在的客户群体,通过新媒体的手段进行宣传和营销,创设报纸行业的品牌特色,注重在内容上吸引各类消费群体。提升运营效率,实现信息流通的时效性,从而保证报纸行业运营的长效性。
综上所述,报纸媒介产业化发展是河北地市级报业发展所必须经历的阶段,报纸行业的发展面向市场化、推崇服务的理念,积极地应对市场变化做出有效的调整,推动报纸行业的运用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升民.马涛.“媒介产业化”再思考[J].中国广播,2013(10).
[2]薄立伟.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广告信息接受研究[J].新闻战线,2014(9).
[3]殷艳芳,赵胜潮,刘森.河北媒体报网互动实践研究[J].大家,2010(2).
篇2
自2004年7月,《中国妇女报》推出全国第一家手机报开始,全国各地陆续推出了手机报,用户订阅手机报的费用无需专门到有关机构去支付,只需通过手机发送短信即可。因此,手机报有着明显的渠道优势,2004年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影响力比较大的全国性手机报有《人民日报手机报》、《新华手机报》,地方手机报有《浙江手机报》、《华西手机报》、《齐鲁手机报》、《湖南手机报》、《广西手机报》等。此外,各地方版报纸的手机报升级到7000号平台,开始面向全国手机用户发行,外省的读者们也可以通过手机来阅读当地的报纸。比如从2007年3月底开始,扬子晚报手机报升级到7000号平台面向全国手机用户发行,据称在试推广期间,已有近1万名来自上海、安徽、山东、北京等省市用户订阅了扬子晚报手机报。
2007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把手机报业务作为重点业务来发展,表面看来手机报业务发展很快,但此项业务尚处在市场导入阶段,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由于技术上存在瓶颈,特别是盈利模式的限制,加上受众需求的多样化,使手机报,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了许多困境。
1.政策问题
手机报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上游环节完全掌握在无线运营商手里,无线运营商的政策决定了手机报的价格及发行是否通畅。“运营商究竟有多大的诚意和兴趣来跟我们这些传统媒体一块分享手机传媒的蛋糕,从我个人的判断而言,目前形势不是特别乐观。”中国妇女报手机报主编姚鹏说:“在手机报方面,中国妇女报虽然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是坦率地说,几年下来,这只螃蟹还没有吃出味道。”目前,手机报的上游环节完全掌握在运营商手中,手机媒体存在的关键问题不是技术,而是政策问题。
手机报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手机媒体与无线运营商之间的关系问题,因为手机报的发行渠道掌握在运营商的手里,无线运营商的政策决定了手机报的价格、发行是否通畅,也就是说你的生死大权完全被人家所操控。而目前的手机报,无论是彩信还是WAP,只不过是运营商的增值服务项目而已。运营商决定了手机报成本居高不下,不能被更多的用户接受。
只有在能够对手机媒体的内容、发行,以及盈利模式,都有一个比较充分的操控前提下,才是报业满意的手机媒体形式。一个新媒体的命运如果控制在移动运营商手里,控制在一个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里面,这个前景很不好,手机报的盈利模式也就无从谈起。需要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做更多的协调关联产业、关联行业的工作。
2.盈利模式的问题
众所周知,广告收入是我国传统媒体的主要利润来源。而手机短信、彩信和手机上网等无线增值业务从一开始就是收费项目,付费使用无线增值业务也已形成习惯。但正因为订户付了费,他对未经其许可强行推销给他的任何东西都表现出极大的抗拒。从现状看,手机报的广告营销和广告收入还只是一个理论构想。从电信营运商方面讲,在手机中做广告是明令禁止的,这在合同中有明确约定,如发现可马上中断业务并给予处罚,用户也可以投诉。从手机报订户方面讲,一般不愿意接受广告,如果收到了广告,或是退订,或是投诉,电信营运商对投诉都很重视,对投诉业务的处罚也是很重的。而从广告商或是广告业主方面讲,一是对手机报有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对手机报的广告传播效果缺乏认识和评估;二是目前手机报缺乏一个稳定的、合法的、有吸引力的广告营销的平台。①这三方面的因素,导致了目前手机报的广告经营活动只能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很难付诸实践。
3.内容同质化的问题
目前手机报最大的弱点是没有自己的原创内容,其媒体业务、市场开发、新闻来源主要依附于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内容同质化”也将成为手机报未来发展的死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各家报社在内容制作上已经开始寻求突破,向分众化的需求方向发展,如设置了“综合”、“新闻”、“财经”、“体育”等多个栏目。但这样做还远远不够,手机报的信息模式应该是基于多媒体的,除包含传统报纸的文字、图片等基本形式的信息外,还应该向集音频、视频、游戏、娱乐、互动等多媒体形式的内容方向发展。另外,由于用户和渠道资源都掌控在移动运营商手中,各报社与用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沟通障碍,不能够充分的挖掘用户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手机报的分众化发展。
4.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
从手机报的营运实践看,影响手机报的几大关键因素分别是有吸引力的内容、稳定的技术和通道、符合无线增值业务的营销方式。
从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电信运营商对于手机报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不仅是因为手机报订阅费中的一部分要交给电信运营商,更为重要的是,电信运营商可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资费优惠,吸引更多潜在的用户订阅手机报。
在手机报三方(或两方)的利益共同体中,拥有垄断性渠道资源优势的电信运营商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因为作为内容提供商的媒体和作为服务提供商的技术支撑公司,都不是不可替代的,只有拥有垄断性渠道资源优势的电信运营商,才是不可替代的。然而,手机报的无线增值服务收入,对于无线运营商来说显得微不足道,因此手机报的营销也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
三、对策
1.媒体要加强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
从目前成熟经验来看,与运营商的强强联手无疑是手机报在发展初期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在海外市场上,许多手机报都是通过借助运营商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在日本报业走下坡路之时,《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纷纷向日本顶级移动运营商NTTDoCoMo伸来了“橄榄枝”,NTT的手机用户只要交纳一定的信息费用,就可以每天通过手机上的菜单选择阅读《日本经济新闻》、《朝日新闻》等报纸的内容。
手机报的营运模式,是由媒体提供内容、电信运营商提供渠道、电信服务商提供技术支撑的三位一体的模式,是一个依托手机这个通讯终端整合各方资源、谋求市场收益的利益共同体。在这种“统一战线”中,如何既坚持各自的原则立场,又尊重合作各方观点、意见和运作习惯,就成为维持手机报这个合成系统良性运转的重中之重。“做手机报其实首先是做公共关系”。华西手机报与自己的战略合作伙伴四川移动经过碰撞、磨合,建立了相对高效的运作机制,得到了合作伙伴的理解、尊重,最大限度获得了通信政策和营销手段方面的支持,有效地促进了华西手机报的经营。②
2.结合实际,选择盈利模式
从手机报的范围来划分,可分为全国手机报和地方手机报。全国手机报参与者由报社、移动运营商和SP共同组成,地方手机报主要参与者是报社和移动运营商,双方直接合作。无论哪种方式,收入来源主要为每月5到15元不等的包月费和WAP网站浏览费。在盈利手段上与传统的报纸相比,缺乏广告的盈利方式。有研究文章指出,手机报可以通过企业冠名栏目、大型企业点播、分类信息服务等方式开展广告经营。即通过企业冠名或者点播的方式,让手机报用户免费获得新闻内容,这部分订阅费用由广告业主支付,就是“免费+广告”的模式。另外一种模式,即目前手机报的运营模式,即“订阅费+无广告”的模式。
反观手机报的发行,由于是顺价发行,决定了随着发行量的增加手机报的收入也增加,而且由于手机报的成本支出相对固定,发行量越大对利润的贡献越大。
3.在内容方面,要细分受众,注重信息的有效性
手机报首先应该对于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特别是对于自己用户的定位。常州手机报对五千多位读者进行调查,86%读者年龄在35岁以下;男性读者明显高于女性,占76%;浙江手机报受众总共已近10万,大多为城市白领、公务员、中小创业者、企事业管理人员和其他知识分子等,其中80%以上为男性。③总体来看,目前手机报读者大多为男性,年龄在25~45岁的比例最高,这就使得手机报在自己的内容定位上有所偏重。
信息内容要量身定制。中国移动广西公司在对手机报客户的回访中发现,客户渴望更贴身、更细致的信息服务。对此,《广西手机报》正计划细分受众,开发地市版和有关影视娱乐、房产、汽车、饮食等专版。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由合作媒体派出记者自主采访,以掌握和即时发送第一手的信息。
从海外市场的情况来看,以人为本也成为衡量手机报好坏的主要标准。挪威电信和数字电视运营商Telenor的有关人士表示,现在的问题不在于能否赚钱,而在于能否为读者提供足够好的新闻,我们必须保证手机报用户认为值得为收到的信息支付费用。他们提出的一个方案是“主动与被动的结合”:主动——报纸将每天的标题新闻打包,然后以极低廉的价格(甚至完全免费)提供给手机报的用户;被动———读者对某一条新闻感兴趣,为之支付费用,获得详细报道。
4.注重手机报与报纸、网络的互动共赢
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潇湘晨报社社长、红网董事长龚曙光认为,“现在的互联网和传统媒体还是可以多赢的,”他指出:红网是2005年的10月份正式并购过来,到2007年元月份,独立IP从9万到40万,收入从1200万到2000万;与此同时,潇湘晨报的增长率也在两位数以上。“晨报增长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来自于和红网的互动”比如,2007年五、六月份,红网举办了一个网络“漂亮宝贝”的评选活动,潇湘晨报是协办媒体,“美容美发对我们平面媒体是没有广告的,但是通过网络来做这一个活动,把美容行业的客商带到了我们的平面媒体。”
除了网站,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数字产品是手机报,它在第一时间提醒读者最及时的短消息,报纸再深度报道,网络持续进行深度的跟踪。网络在一定意义上推进静态新闻向动态新闻的发展。同时又向手机报和报纸提供更新的新闻资料,“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资源性还是收益,这种多赢的格局都是可以形成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手机报的内容多是来源于传统媒体,特别是对于已经刊登过消息的再次使用。随着手机报的发展,用户肯定不满足这样的现状,希望寻求更大的信息容量,这不仅需要手机报在信息的采集上,能够增加自采以及突发新闻的报道,更要能够突破不同媒体之间的隔阂,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有专家预言,传媒业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传统媒体平台与新媒体平台的完全融合、互动,产生更为可观的价值和更长的产业链。
注释
刘骞:《手机报:传统报业的数字化介入辨析与猜想——以〈华西手机报〉为例》[J],《新闻界》,2007年第2期。
刘骞:《手机报:传统报业的数字化介入辨析与猜想——以〈华西手机报〉为例》[J],《新闻界》,2007年第2期。
孙海宁:《江苏省报社创办手机报情况调查》[J],《中国报业》,2006年第10期。
篇3
关键词:媒体融合;传媒集团化;三网融合;互联网
自2001年“三网融合”在“十五计划纲要”中首次被当做国家战略性政策提出以来,如何实现传媒业从事业到产业的转变,变外部输血到自我积累,变行政垄断到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构成了我国传媒业改革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1 我国传媒集团化的发展现状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的通过敲定了未来几年内我国媒体改革的“路线图”。高层对媒体融合战略的重视使传媒业为之振奋,在受到鼓舞之余,也需回望十余年来“三网融合”及集团化政策推行所面临的诸多阻力与困境,从而更加理性地看待我国传媒业的发展现状。
1.1 我国传媒集团的融合探索
199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成为首家报业集团,随后南方报业集团、经济日报报业集团、光明日报报业集团相继成立。2000年11月27日,第一家省级广播电视集团――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宣布成立,其被认为是我国广播电视的体制创新。2001年8月,国办17号文中明确要求积极推进广电行业的集团化建设,同年底,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在京宣告成立。在经历了单一媒体融合成媒体集团的过程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跨媒体平台不断出现。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旗下的“第一财经”实现了跨媒体、跨行业的大融合。因此,在遵循我国传媒产业集团化发展的思路下,媒体融合是未来传媒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的传媒产业正在迈向“媒介整合”――强调媒体组织“结构性”的融合。由于媒介融合理念的模糊和对飞速发展的传播技术认知的局限,以及现有媒体管理体制的缺陷,目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大多局限于形式和内容上的嫁接。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虽然很多传统媒体都搭建起了自身的全媒体平台和新闻中心,但在传统业务的整合、人力资源的统筹,尤其是信息内容的多形态生产方面,还未实现真正的有效融合。
1.2 我国的传媒集团化进程
我国广电集团的组建热潮于2005年受阻。在2004年12月举行的全国广播影视工作会议上,国家广电总局明确表示不再批准组建事业性质的广电集团,只允许组建事业性质的广播电视台或总台,此前已经成立的事业性质的广电集团,可以继续保留事业性质,但内部一定要剥离经营性资产,组建产业经营公司或集团公司,或者将集团改为总台,在总台内部进行事业、产业分开运营的改革。这意味着当初走在改革前列的广电集团又面临着新一轮更为复杂的架构重整。
广电集团化发展中所遭遇的政策反复,不仅仅意味着它是我国媒体集团化所经历的一个发展阶段,究其本质,更有其深刻的内在含义,实质上它反映了我国媒体组织向集团化运营方式转变中所具有的一个根本的内在逻辑冲突,即身份上的公益性与运作上的盈利性之间的内在张力,这一内在逻辑冲突一直贯穿于我国媒体集团化的过程。
随着报业的全行业、全球性衰退,以及信息技术的革新对传媒产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建立在“三网融合”基础之上的媒介融合进程的加速,传统媒体时代的媒体分化逐步让位于数字化的融合。传媒的集团化发展及深度融合势必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2 新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
1997年,国家召开第一次互联网会议,通过了《国家信息化总体规划》。规划中第一次提出“三网”(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的概念。随后,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性政策,“三网融合”继而在“十五规划”中被上升为国家战略。然而,经历了近20年的反复摸索,时至今日,真正意义上的三网融合似乎仍旧未见端倪。但是,随着国家政策或相关行业市场策略的不断改进,以及与之并行的各种新兴技术力量的影响,也使得三网融合的目标与路径在发生一定的“转向”。
2.1 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升级的新起点
今天,无论是世界范围内还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手机终端迅速发展普及,已经超过电脑,成为互联网的第一大接入设备,将电信网与互联网的融合推向深层。除此之外,包括平板、PC、可穿戴设备等移动终端业务拓展下形成的移动互联网,也必然带来电信网与互联网的自然融合。
然而,一直以来,广电网在三网融合的进程中都扮演着相对尴尬的角色,需要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姿态。因为在一个相对开放的市场里,在各种运营力量的较量格局中,用户可以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砝码,这个力量可以防止垄断的肆意扩张,可以纠正市场格局的倾斜。今天已经出现了很多被称为互联网电视的电视机,尽管目前的有些产品名不符实且面临一定程度的政策壁垒,但该发展方向是毋庸置疑的。
2.2 物联网时代:老“三网融合”向新“三网融合”的飞跃
当三网融合在推动电视终端的形态、功能发生变化时,物联网也在推动着所有家电的变革。广电系统关于自己未来发展战略的设计,也应该放在物联网这个更大的背景下。今天电视网数字化升级的方向是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NGB的设计方向以及对电视、机顶盒或互联网盒子这些终端以及电视服务的未来定位,都应放在智能家居的前提下考虑。今天业界提出的“多屏合一”目标只是三网融合的一个过渡阶段,三网融合更重要的意义,是为物联网在家庭的全面应用提供基础。
结合今天的实践及未来的发展看,三网融合的发展与演变路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首先,实现三网互通。该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两个方向的演进,一个方向是电信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另一个方向是广电网升级为NGB,与移动互联网初步互通。虽然在此进程中必然阻碍重重,但市场规律和技术规律不可抗拒。第二阶段:三屏互动深化。促进三网的业务融合或重构。第三阶段:物联网扩张。该过程必然导致其与移动互联网、NGB之间的界限的模糊。第四阶段:移动互联网+NGB+物联网――泛在网络。新三网融合时代,即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之间的融合,它们的最终目标,是造就一个泛在网络,终端和网络无所不在,万物互联。
3 我国传媒集团化的现实困境及未来走向
现阶段,新旧媒体的并存和融合是必然趋势。传媒组织行为的融合、媒体行政管制的突破以及媒介融合的终端出口――“三网融合”进程的不断加速,都为建立起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传媒集团提供了可能。然而,纵观我国目前的媒介发展状况,传媒集团“一体发展”与“深度融合”的真正实现仍存在着诸多困境。
3.1 现实困境
(1)电信业被管道化。以OTT(Over The Top)业务为代表的开放互联网业务的兴起,不可避免地对电信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大量的应用虽然借助运营商的管道,却不再与运营商发生联系,基础业务的黏性被弱化,运营商的角色变成单纯的“管道”。在互联网业务的利益格局中,电信运营商所能够分食的“利益蛋糕”越来越小,其面临着为互联网OTT服务商“做嫁衣”的窘境。
(2)集团化为行政推动而非市场选择。在我国的改革实践中,传媒的集团化多为行政强力推动而非市场自发行为,由此,地方保护主义滋生,全国性的广电市场被割裂。“产事分隔”“员工身份多元化”“内部运作外部化”等畸形变局,亟待传媒领域内部的组织重构与整体转制。
(3)利益分配不均。数网融合的最大阻碍当属行业体制的不同引发利益分配的不均。广电所拥有的技术手段无法满足受众的多元需求,当视频网站等大举抢占市场份额之际,传统广电业甚至还尚未整合一张足够大的网格来应对进入宽带通信和互联网市场后的后台管理及运营。于是行政性的牌照发放和行业准入,更多时候成为广电抗衡电信运营商和OTT服务商的最后一道“防线”。
3.2 未来走向
(1)开放的市场是融合的基础。在广电网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基于数字电视网的需要而开发新的产品与服务,并非是广电一家能提供的,它必须引入其他力量。广电网越开放,越能吸引到终端制造商、内容提供商、电子商务经营者等各个方面的加入。与此同时,充分尊重以市场为导向和决策的最终依归,克服混乱无序的集团整合,将集团化纳入规范的市场竞争,其平台上的产品与服务才能不断创新、优化,平台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实现NGB与移动互联网的互通。
(2)内容特色化,传播精准化。未来,媒体信息和内容服务会是一场价值引领和需求导向的竞争。传统广电媒体在强化互联网内容认知的基础上,秉持生产权威、深入、优质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应进一步将海量的内容优势转化为面向电信运营商和OTT服务商“聚合平台”的内容提供能力。在渠道、服务上靠拢市场新生力量,在内容、版权上保持自主独立。利用先进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实现一云多屏的目标,满足受众的个性需求,进行精准化的内容生产。
(3)平台一体化。目前,我国虽然对于传媒改革有一定的政策扶持,但广电和电信仍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高度垄断行业。竞争体制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在媒体内部产生了消极因素,也影响了平台化的构建。然而,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不断加速,平台一体化发展是媒体融合的内在要求和基本方向。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生产平台,争夺最大的受众注意力,最大范围地建立与受众的接触点,围绕优势资源,打造集成平台,是未来新三网融合的发展方向。因此,广电业需要打破固有思维,积极推进三网融合进程中的双向进入,才能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4 结语
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普及的今天,媒介技术仍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变革。作为我国文化产业中核心组成部分的传媒业,担当着推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使命。如果继续固守现有市场格局中的利益,势必和社会发展进程脱节,更遑论传媒守望社会、公众的使命。在中央重点推行全面深化改革进程、媒体融合已被提升到全新战略高度的今天,我国传媒业更应乘着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讯技术迅猛发展的东风,走向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进而在未来彻底改变我国的传媒格局。
参考文献:
[1] 彭兰.从老三网融合到新三网融合:新技术推动下三网融合的重定向[J].国际新闻界,2014(12):130-148.
[2] 许颖.互动・整合・大融合――媒体融合的三个层次[J].国际新闻界,2006(7):32-36.
[3] 周宇豪.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现状与困境[J].青年记者,2014(28):56-57.
[4] 章平.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传媒集团化再思考――兼论动态环境中媒体集团竞争优势的构建[J].新闻传播,2011(3):19-23+221.
篇4
【关键词】手机 广告 传播特征 发展现状
一、手机广告的概念
较早期的手机广告多以短信的形式出现,因而在早期的大多数研究论文中手机广告也叫做短信广告或者手机短信广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手机广告的形式也逐渐多样化,WAP、彩信、IVR(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互动式语音应答)、品牌植入式java游戏等都可以成为手机广告的载体。目前对于“手机广告”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确切的说法,比如手机广告、无线互联网广告、移动广告、手机广告、无线网络广告等等都是表示同一个概念。这些概念的核心都是一致的———以手机为平台。
综上,可将手机广告(Mobile telephone advertising)定义为:通过移动媒体传播的付费信息,旨在通过这些商业信息影响受传者的态度、意图和行为。移动广告实际上就是一种互动式的网络广告,它由移动通信网承载,具有网络媒体的一切特征,同时比互联网更具优势,而且其移动性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接收信息。
二、手机广告的传播特征
手机媒体拥有其它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例如覆盖人群广、传播成本低、方便受众利用零碎时间、传播快捷、主动性强、受众数量可准确统计等优势,可以针对分众目标,提供特定地理区域的直接的、个性化的广告定向。手机广告可通过手机短信、彩信、声讯、手机流媒体等多种手机增值服务来表现,手机广告的效果可以通过互动的量化跟踪和统计得到评估。手机广告的传播特征具体细分如下:
1.个性化和私人化:移动通信运营商拥有庞大、全面的用户个人信息,根据目标受众的职业结构特色,年龄性别特征等,提供“对口式”、“分层设计”的广告信息,手机媒体的高度分众性打破了传统大众化、撒网式的信息传播模式,这恰好顺应了当今媒体高度细分化、碎片化的趋势。
2.及时性:手机用户24小时随身携带,随时随地接收信息。这有效克服了电视、报纸广告等终端固化所导致的“传播滞后”,实现了即时接收、动态传播。
3.双向互动性:3G时代传者与受众的界线模糊,在传统媒介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新闻传播者传播给他们的信息内容。而在受众选择性很大的网络传播中,有条件的受众摆脱了被动的地位,成为与从前的新闻传播者一样的主动的信息传播参与者。
4.可测量性:根据精确统计的数据,定向追踪和监测广告效果,实现广告的“精准营销”和“集约运作”,增强广告投放效度。
三、我国手机广告的市场现状
据国内三大运营商披露的最新数字,截至2012年1月份,中国的手机用户数已达9.8758亿,逼近十亿大关,其中3G用户数为1.3571亿,约占13.7%。我国庞大的手机用户量首先就为我国手机广告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用户基础。
在近五年内,我国手机用户以一种近乎神奇的速度在发展壮大。目前中国的手机普及率和用户总量均居世界第一。来自于艾瑞的数据显示:2012年一季度中国手机广告继续保持环比增长,规模达到11.2亿,在中国网络广告市场中的比重增加到8.0%。手机广告市场正处在早期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几年内还会保持高速增长。
国内的手机广告业务也开始在探索中起步,手机广告业务日渐升温。一些主流的独立WAP网络和广告公司也相继涉足手机广告市场。3G门户、空中网、手机腾讯网等一大批独立WAP网站相继涌现。
虽然手机广告在国内也表现出了相当好的发展势头,但我国手机目前仍定位于通讯行业,缺乏一个成熟的媒体应有的采编体系、运作管理模式。手机广告所传播的内容,只是将报纸、网络等媒体报道的内容照搬过来,不能充分凸显手机的特性,这些单一和内容的信息也使手机广告的插播途径变得狭窄,效果不够突出。
其中,当前我国手机广告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手机广告的公信力问题。内外因素导致手机广告的公信力不高。公众一般会对公信力强的媒介上刊登的广告有较高的信誉度。信誉度和公信力不高是手机媒体的致命弱点。
其次,就是行业法律法规问题———数据库营销和公民隐私权的矛盾。
最后是运营模式问题:新模式如何激发消费者的潜在消费意识。即使是3G时代采取新模式广告,受众对手机广告的心态仍然是反感的,关键是因为手机具有极高的私密性,受众对闯入自己私人空间的广告信息很难产生好感。
四、手机广告的未来发展之道
虽然我国手机媒体已出具规模,但中国手机广告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并且面临不少的挑战。随着通讯业的发展,科技的不断创新,中国手机广告的发展可从以下建议入手:
1.加快提升不成熟的制播技术和推进基础网络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以适应3G时代的发展要求。
2.建立健全手机广告的法律法规制度,重拳整治垃圾短信。解除虚假不良信息对中国手机广告行业发展的抑制,营造安全健康的手机广告的行业生态环境,从而推动三网合一的稳定发展,使手机广告行业更加规范化、法制化。
3.探索内容和形式具有特色的手机广告运营模式,并且手机广告运营模式应集中围绕精准的运营模式和商业盈利模式开展;同时,延伸和拓展手机广告产业链、建立手机广告整合营销格局。
4.提高广告主和消费者双方对手机媒体的认知度,着重培育若干的成功的案例进行改观式的市场教育,从根本上逐步改变“手机广告等同于以往垃圾广告”这一负面印象,从而提升手机广告的美誉度。
5.大力培育相关的专业人才和鼓励跟进此领域的理论研究。
综上,只要广告主有效利用手机媒体的优势,不断解决手机广告传播中各个环节的问题,我国的手机广告一定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2012-2016年中国手机广告市场专项调研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2012.2
篇5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清交互数字电视;发展形式;发展动向
对于新媒体的定义目前尚未明确,作为一种模糊的宽泛的概念,我们能够认可的定义是基于数字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因特网、局域网、无限通讯技术和卫星遥控技术通过电视终端为广大电视用户提供各类娱乐服务的形态。新媒体是当前我国媒体传播模式发展的一种新动向和新形势。基于技术发展的角度讲,新媒体是一种融合高科技(TMT)、媒体内容和通讯传送的综合体。时至今日,我国新媒体的业务形态主要包括30余种,有数字电视、卫星电视、移动电视、网络电视、微博、虚拟社区和其他门户网站等。2010年,我国国务院正式提出有关“三网融合”的工作部署。近五年来,“三网融合”不断深入,逐步实现了有线与电信的双向融入,电信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在广电行业中不断介入与渗透,诸如以上各类新媒体形式的发展对于广电媒体的分流更显突出,显然,这是一次有线媒体面向市场化和商业化的艰难挑战。新媒体时代为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市场增加了更多的内部竞争,很多运营企业在市场中不得不面对内外夹击的困境。互联网对于传统电视的影响是巨大的,普通的模拟电视或数字电视已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高清交互数字电视应运而生,成为当前我国有线电视产业新的发展动向,即有线电视产业在新媒体时代的突破点。下文基于我国高清交互数字电视发展状况,阐述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的发展现状、发展形式和发展动向。
1、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的发展现状
高清交互数字电视融合了广播、因特网、多媒体和通讯传送等多项技术,并通过电视终端为广大电视用户提供各类娱乐服务功能,由此也造就出一种家庭多媒体终端与社会信息化平台形式。高清交互数字电视也是一种融合数字信息、多媒体和通讯传送等多项技术的视频应用服务。根据2013年的数据统计来看,时至当年3月底,我国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用户的总数量达到了1120万户。
2、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的发展形式
高清交互数字电视是为了我国电视事业发展的一张通行证,“三网融合”环境中(如图1),电视运营企业应主要参考如下三种发展形式:
(1)外部资源优化整合。电视运营企业和数字电视中上游企业形成合作发展关系,大力引进外部先进技术手段并注入大量资金,摒弃单向的模拟电视产品,直接将高清交互数字电视产品推广给广大电视用户。以金华市为例,电视运营企业自身投入资金的压力非常大,若采取由单向电视产品通过网络改造来推广高清交互数字电视产品的策略,后期资金使用往往比较困难。为了有效避免资金浪费、不必要的重复建设,金华市将直接面向用户提供高清交互数字电视产品。由电视机顶盒制造商大力支持,金华市华数数字电视有限公司为广大电视用户配发可支持高清交互数字电视使用的机顶盒,同时为其提供多达60余个电视频道、10余个高清频道以及30余个付费高清数字电视栏目,还涉及阳光政务、气象预报、日常资讯和医疗服务等增值专项服务。
(2)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鼎力扶持(如图1所示)。北京市是施行“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之一,市发改委、市财政部门和市广电局联合《高清交互数字电视应用工程项目一揽子工作方案的通知》,对这一项试点工作从资金投入与税收政策两个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歌华有线电视为广大用户推出了一些优惠政策,如凭房产证明免费报领一部可供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的机顶盒设备等。
(3)制定引导电视消费的市场推广战略。我国广电事业发展需要面对开放式竞争环境,这样决定着绝大多数电视运营企业必需利用现有的市场规则来进行产品推广。深圳市也作为国家数字电视试点城市,它是我国较早一批推广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的试验城市。2009年该市天威集团制定了“高清交互家庭计划”,由此为深圳电视用户创造出可量身定制的电视消费形式,它以最优惠的价格和租售形式为广大用户提供高品质视频服务。除此以外,天威集团还与同洲电子通讯、中国移动联合推出“甩信业务”,进一步推动手机视频终端与数字电视之间的无缝对接。
3、高清交互数字电视业务的发展动向
现代社会人的日常生活受各种新媒体包围在所难免。消费大众享受视频娱乐拥有数字电视、OTT、IPTV和互联网等方式可供选择。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广大消费者可供选择的空间更为宽阔。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你播我看”的方式已经远远脱离了现实需要。那么,如何着手于业务划分、用户分类、电视产品定价和品牌营销是扩大电视用户规模和提升ARPU值的重中之重,也作为高清交互数字电视产业深入发展的关键所在。
(1)业务划分。高清交互数字电视业务主要包括两类,即单向业务和交互业务。单向业务有高、标清电视频道、数字广播频道等项目,而交互业务则有政务资讯栏目、公益便民服务栏目和多媒体服务(如音、视频点播等)等项目。
(2)用户分类。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用户主要分为家庭用户与行业大客户两种。家庭用户囊括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而高收入家庭又以是否拥有充裕时间来观看电视为标准分为两种,即有时间用户和无时间用户,不同类型的电视用户将对收视具有不同的需求。比如,有时间的电视用户的需求是基本频道、音视频点播、视频回播、资讯服务以及其他互动服务等,无时间电视用户则更多需要的是专业频道、视频点播和视频回播等。行业大客户主要指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如高档酒店通过高清交互数字电视可以提升服务档次,可引导高消费、高盈利;政府部门则主要将其作为对职员福利的一种形式,这一方面电视运营企业也能从中获得客观的盈利。
(3)定价策略。高清交互数字电视产品推广的定价策略主要有包月套餐、按次收费点播和免费点播等形式,不同形式针对的是不同类型的电视产品,必需要制定较为灵活的资费方案。而每个资费方案的制定均需考虑当地的经济水平,基于最大渗透率实行价格最优也是当前最为常见的定价策略。另外,实行业务捆绑优惠也作为满足各类电视用户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
(4)品牌营销。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相较于普通电视在产品内容和用户体验两个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产品推广应该让广大电视用户真正接受,同时创造能够深入人心的品牌效益。众所周知,品牌是市场营销的一大核心,而品牌宣传作为广电产业的先天优势,大可利用自身优势,整合各类渠道资源,并辅以市场策划,品牌营销工作水到渠成。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我国高清交互数字电视发展现状,阐述新媒体时代下可以选择的发展形式,并从宏观角度把握我国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的发展动向,剖析新媒体时代有线电视产业以高清交互数字电视作为突破点的机遇与挑战,掌握当前电视用户所面临的各种困扰,挖掘广大电视用户的需求方向,并为其提供更为人性化和更具关怀色彩的电视产品服务,促进我国有线电视产业的更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磊,石江明,马麟祥.大规模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系统建设与创新实践[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3(A01).
篇6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曾预测:巨量闲置资本的增值冲动,媒介产业对资本的高度饥渴,在这种双向作用下,资本与传媒的结缘肯定将是未来3~5年内我国社会发展中最值得注意的现象之一。①如其所说,现有社会条件下,新闻媒体资本运营的大环境已经成熟。资本去向的最根本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在再生产过程中实现保值和增值,使资本更有效率,并不断地实现资本扩张则是资本运营的意义所在。
喻国明教授断言:当资本市场和媒介市场结合之后,重新适度地改造可能就会成为新的热点。过去的媒体,基本上是按纯粹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方式来构造和规定规则的,既然当作产业来对待,就应该适度地让资本、产业发挥自己的价值链接功能,游戏规则重新再造。这种再造在边缘层面可能有更大的空间,比如报纸、广播、电视、出版社以及网络之间的跨媒体合作。
从宏观的角度讲,经济体所拥有的各种社会资源、各种生产要素,都可视为有经营价值的资本,通过流动、兼并、重组、参股、控股、交易、转让、租赁等途径,进行优化配置,实现最大限度的增值。新闻媒体实际上也是各种生产要素构成的具有政治属性的经济实体。新闻媒体所拥有的各种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如党报、国家台的品牌资本、人才资本等)都可视为资本,通过资本运营的方式实现价值增值。
一、新闻媒体资本运蕾的几种基本模式
1.交易:新闻媒体凭借其频道、频率、刊号的专有优势,与投资者进行以一定时期的广告经营权、发行权、频道、频率时段、栏目、版面内容的刊(播)权为标的的交易,实现媒体与资本的联姻。这是新闻媒体作为高投入、高回报的行业特性和高速发展迫切需要资金注入的缺口与社会大量闲置资金正寻找利益最大化的投资渠道一拍即合的结果。
例如,诚成文化全权《希望》杂志广告业务,上海强生拥有《新财经》杂志社公司20%的股份、《上海投资理财》的广告和发行权。1997年,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创办新闻性的社会文化刊物《新周刊》,三九集团以提供纸张和投入2000万元资金,获得《新周刊》的印刷、发行权。1999年,三九集团的“三九文化公司”又承担《深圳商报》的《焦点》月刊、认生十六七等杂志的全国发行业务。
2.重组:也称作“子公司直接上市”,即新闻媒体对其部分良性资产重新整合,独立组建具有法人资格的股份制公司,成为由国有资产控股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子公司,然后申请成为上市公司,公开募集资金。上市投资少、风险小、融资量大,无疑是法律意义上的最佳途径。但从实际操作来看,这是个极其复杂的工程。首先改制,一年的辅导期,向证监会提出申请、审核,通过发审会的审批后再排6个月队,步步审批,周期较长,需要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实施难度系数最大。1994年初,上海广电局下属的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上市,1999年第一支媒体股――电广实业(后更名为电广传媒)在深市挂牌上市,均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方才取得“真经”。
另外,组建跨地区、跨媒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传媒集团也将是我国传媒体制改革和应对国际竞争的重要举措。
3.控股:即“买壳上市”。由于子公司直接上市较复杂,一些新闻媒体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证券市场规则,采取通过子公司收购上市公司股票,控股并重组上市公司的办法,达到快速进入证券市场,获得稳定的融资渠道的目的。学术上称为控股式兼并,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其他企业的股权,达到控股,实现兼并的方式。
中国计算机报社采用的就是“买壳上市”的道路。先是由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简称CCID)收购当时叫作港澳实业的上市公司29%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然后把上市公司拥有的债权资产、股权资产及现金与CCID拥有的北京中国计算机报投资有限公司51%的股权及相应的经营权与收益权进行置换。②
4.合作:新闻媒体以合作方式吸纳业内资金,通常见于报业,即出版单位以合作方式在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内融资。2004年9月21日,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上海经济报》更名为《第一财经日报》,其主管单位由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变更为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主办单位由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变更为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北京青年报社、广州日报报业集团3家合作,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为主要主办单位。③
二、新闻媒体资本运营分析
新闻媒体资本运营蕴含着巨大商机。著名的摩根史丹利全球投资报告称:经过对11种产业建立有世界级竞争能力的大企业所需年限的统计分析,发现大众传媒所需年限仅为8年,其收益远远快于医药、银行、电力、能源等其他产业。
1.资本运营为新闻媒体开拓出了生存发展之路。
从经济规律上来讲,新闻媒体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运营行业,资本市场是一个非常好的可以给他们提供融资平台的地方。资本的趋利性使得大量传媒门庭若市,上市可以为新闻媒体在短期内筹集大量社会闲置资金,形成灵活机动、可供长期投资使用的资本。资本的再投资使资金逐步流向效益好、有较远大发展前景的媒体,同时为发行者利用媒体市场进行资本扩张提供优良的运作环境,在客观上也促成全社会合理的资源配置。
2.资本运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建了媒体体制。
从根本上促进媒体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监督机制、财务制度,促进新闻媒体真正实行采编部门与经营部门、采编人员与经营人员的两分开,达到防腐拒变的效果,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盘活新闻媒体的可经营性资产,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活新闻媒体的无形资产,发挥新闻媒体的品牌优势,使媒体整体资产增值。
3.资本运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投资相关行业。《成都商报》何华章曾经指出:“资本界要投资媒体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投资哪一部分,一定要考虑是否找到了合适的媒体经营的团队,如果缺少了这两者,我们的投资实际上最后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因此,只有投资前认准投资方向和项目,搞好市场调研,打好有准备之仗,方能在出现紧急状况时从容应对。
二是投资方式多元化。在新闻生产与实业经营并重的现状下,传媒业可以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资源展开跨领域、跨行业的多种投融资经营,涉足于教育、房地产、网络、印刷、酒店等低风险、高效益行业,实现与高风险高投入缺陷的相互弥补。
三是编辑、经营两分开。“两分开”是资本运营的前提,在资本运营时媒体往往将其部分良性资产重新整合,剥离进入资本市场合资,甚至上市。“两分开”旨在改变原来各媒体宣传、广告、发行“三位一体”的状况,把广告、发行等经营业务、经营机构、经营人员从媒体中分离出去,成立广告、发行、印务、信息等公司。
四是切勿盲目追求扩大规模。规模的扩大受到技术、市场、资金方面的限制,经济学家还认为企业的边界受企业内部边际交易费用和企业外部市场边际交易费用的限制。现实运作种种因素的阻碍可能会使人力物力增加、市场扩展和管理机制更新滞后,内部决策、执行、监督体系交叉错位,产生“内耗”现象。
新闻传媒不仅是国家的“喉舌”和舆论“指挥棒”,同时也是影响人民群众思维方式和内在精神的信息传播产业。在现阶段新闻媒体资本运营不仅要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实现经济效益,还要肩负其正确导向及服务大众的社会责任,以实现社会效益。
虽然资本运营可以使新闻媒体获得超常规发展,是成功运作的关键,但新闻媒体生存和发展绝不是依靠融资上市就能够高枕无忧的。对经营者而言,资本运营不是唯一的经营手段,更不是运营就一定赢利,而只有选对适合自身发展的运营模式,认清新闻媒体资本运营的双面性,才能有效地避免陷阱远离困境,掘得媒体行业改革以来的一桶金。
注 释:
①喻国明:《中国新闻业透视:中国新闻改革的现实动因和未来走向》,1993年。
②王平:《中国传媒上市风云》,我写传媒网,2005.9.14。
③王燕枫:《报业市场浪卷 改革风光无限――点击2004年报业市场“关键词”》《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12.29。
篇7
据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统计:2008年全国共出版报纸1943种、期刊9549种,其他媒体数万种。引力媒体对CTR上半年的数据分析发现,2009年上半年传统四大媒体广告总花费额为3651亿,国内的广告市场总体达到3734亿元,如此推断,下半年至少有4000亿广告花费,根据媒体空置率推算,有近万亿媒体陷入激烈的销售竞争。
中国广告业与发达国家、地区相比,尚有一定距离。2007年中国人均广告消费仅为美国的2%,为日本的4%。2008、2009年因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长速度略有减缓,但依旧呈正向增长。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广告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成长空间。
媒体销售面临的问题
诸多数据中不难看出,由于媒体的时效性特征,销售不畅必然导致经营成本的不断上升。销售业绩的窘迫,使售价严重偏离合理水平,降低了销售频次,形成了严重的恶性循环。另外,媒体量呈数量级增长,尤其是层出不穷的各种新媒体还在不断地分流广告主的广告投入,更加剧了市场竞争。
由于媒体公司各自为政,形成了信息时代的信息孤岛。仅通过自己的业务人员进行销售,销售渠道极其有限,致使成交率过低。于是,媒体销售越来越困难,销售人员在经验水平、工作态度上存在各方面的限制,因此如何在销售环节更大的挖掘潜力,增加销售收入,降低媒体空置率成为媒体经营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
但是媒体销售困难的根源在于媒体资源与业务人员间信息和协作的不流通。
有客户的业务人员没有更多的媒体可供销售,有媒体的媒体公司找不到更多的销售渠道。如果能为媒体资源和业务人员建立一个平台,让客户资源与媒体资源充分对接,必然会极大地提高销售业绩,降低销售成本和空置率。
广告王横空出世
广告王(省略)利用互联网构建大型媒体行销平台,整合集成全国媒体资源、并以此凝聚全国各地业务员,组成纵横交织的销售网络。帮助媒体资源与客户资源最大化对接,形成销售。
广告王定位于“媒体批零大卖场”,把媒体公司变成这个卖场的供货商,把他们的媒体资源拿进来放到这个批发市场;再把广告业务员变成独立的经纪人,进入零售市场,来帮助媒体公司进行媒体销售而赚取差价。雇佣过程中,供应商还需按月向经纪人支付非常低的雇佣金。
在这个大卖场,供货商和销售人员都是店铺租客。供应商租的是“批发区店铺”,销售人员租的是“零售区店铺”;只有具备销售资格的销售人员才能进入“批发区”选择拿“货”,然后再到“零售区”开店。遍布全国的销售人员会让媒体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分销。
正如倡导广告公司副总经理田建华先生所说:“目前媒体销售普遍不景气,一方面是运营成本过高,另一方面是销售效率低下。都是老客户,开发新客户难度很大。如果我们雇佣更多的销售人员,那么必然增加大量成本。况且即便是大量雇人,也根本没法与广告王海量级的销售力量相比。广告王这种模式非常适合我们公司,我将公司的媒体在广告王供应商店铺里,有成千上万的业务人员可帮我分销,我可以选择不同能力的销售人员,为此我每月只需要支付1―10 元不等的雇佣金,其花费还不到一个业务员的底薪,却换来百倍、甚至千倍的几率!能极大地降低销售成本和扩大销售量。”
从销售人员角度来看,广告王也将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机会。资深的广告业务经理丁飞小姐告诉记者:“其实,广告业务员手中有很多长期的客户,但是自己公司的媒体资源和种类有限,比如,我是做电梯广告销售的,有部分长期固定的客户,但是我只能将电梯广告位卖给这些客户,而客户的需求是广泛的,除电梯外也有户外路牌、灯箱、公交车体等其他形式的投放需求。通过广告王平台,我可以拥有更多媒体的销售权限,将这些客户深度开发,而客户也很高兴从我这里等到更多的媒体资讯,降低他们的采购成本,在扩大了宣传效果体验的同时,也维护了彼此间长期的业务关系。”
在广告王上登记注册的经纪人,都是来自销售一线的广告业务员,拥有一定的销售经验和客户资源。
媒体公司通过广告王找到了合适的销售人员和丰富的客户资源,经纪人通过广告王找到真实可靠的媒体资源,广告主通过网站和经纪人找到了最适合的广告与最贴切面对面服务,可谓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可谓一箭三雕!
广告王模式的推行,将是行业的一次重要改革。那么,这个庞大的商业计划是如何实施的呢?广告王北方区运营总监孙中鹏先生告诉我们说:“广告王是要做媒体分销大卖场,将力争在3年内成为媒体公司的主要销售渠道之一,目前北京已经有两家广告公司签约成为广告王北京区服务商,运营初期我们有很多优惠政策,也将在市场营销方面给予商更大力度的支持”
谈及平台盈利情况时,孙中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北京为例,共有广告经营单位17800家,以30%为媒体公司计算,北京目标客户约为5000家。如果每家每个月在广告王消费1000元计算,北京运营商年仅雇佣费这笔收入获利将接近6000万,其中广告王平台仅获得其中20%,其余80%都各级运营商赚取。随着平台发展,围绕信息集成与渠道运营,更多赢利点会不断涌现,如媒体营销指南DM,媒体代销直销赚取差价等等。
正是凭借其超强的盈利能力,广告王在进入正式运营之前,就已经有多家公司找上门来,要求参与运营。并且受到国内一家大型传媒上市集团的关注,双方正在探讨下一步的合作方式。
平台价值优势,让资源由剩变盛
广告王根据广告行业的现状顺势而为,在没有增加资源和改变销售方式的前提下,重组了生产资料生产关系,最大限度放大了资源和释放了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变了媒体行销的困境,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让客户资源与媒体充分对接,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销售率,突破了媒体销售的瓶颈,从而盘活了空置的广告资源;同时,信息的高度集成,为业务员提供了丰富的销售资源,从而使广告业务员可以实现专业分工细化,广告类型专营和区域耕耘,实现对用户的深入开发,最大限度地激活了业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已有资源,从而盘活了人力资源,由此将惠及整个产业链。
篇8
“让PC有TV感觉”的口号清晰地表达了网通在互联网上的业务目标,“网视机”努力让用户在安装了该软件后,能通过类似电视机选台的方式选择自己喜好的视频内容节目。
网通为这个平台设计了三种商业模式:租用P2P网络(A模式)、落地模式(A+模式)和合作模式(A++模式)。媒体服务商、内容提供商,可以直接租用“视频网络”,支付网络租赁费,在自己的网站上集成web播放器。中国网通此次推出的“视网计划”正试图通过整合全程全网的网络资源、庞大的宽带用户资源和先进的P2P技术,为内容商、视频新媒体合作伙伴打造一个具有超大规模负载能力、电信级品质保障的视频播放网络。
4月21日,中国网通(0906.HK)公布了第一财季报告,显示收入204.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85%。但2008年一季度网通本地电话用户1.09亿,净减172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移动 (0941.HK)已经拥有近4亿用户,这意味着,中国移动的任何新业务只要有10%的用户使用,就足以产生一个新的产业。显然,网通的生存空间受到移动运营商挤压。亟待解决的问题即移动语音对固话语音的替代快速上升、用户离网率快速上升、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下降现象日益突出的现状。而固网运营商在IPTV业务上又与广电系狭路相逢,这使IPTV业务也进展缓慢――事实上,就在左风讲述“视网战略”的同时,网通IPTV规划调查会和综合业务平台业务需求讨论会正在距他一墙之隔的地方进行。此外,光纤接入、无线接入、P2P、Web.2等新技术的发展,也给网通的传统技术和网络带来了较大冲击。迫使中国网通向宽带通信和多媒体服务平台提供商转型。然而,网通向宽带互联网的转型并非易事。这对运营商的硬件、业务模式和内部管理都提出了较高要求。视网计划能否成功为网通开辟出新的盈利增长点,也要看有多少公司会为网视机买单。网通可以得到的安慰是,其宽带用户在上升,2008年第一季度用户增至2166万,净增189万。
谁来买单
网通这项互联网战略由网通贵州省分公司负责总执行,负责“网视机”的所设各媒体及内容提供商的商务谈判、接入、签约,保证“网视机”传播服务正常稳定以及运营系统的运维及技术支持。
篇9
1.1国内现状
呼叫中心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技术越来越成熟,作用越来越显著。国内几乎所有的行业、所有的大中型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呼叫中心系统。从整体上看,中国的呼叫中心市场持续了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的企业级呼叫中心市场放量增长的趋势,发展相当迅速。
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对于呼叫中心的外包开始加深认识,并逐渐改变运营理念。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计划将呼叫中心的业务进行外包,自己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伴随着这种转变的加深,国内呼叫中心的外包服务也将进一步展开。
国内外包呼叫中心现状如下。
一、投资先进的IP技术
国内外包呼叫中心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外包呼叫中心已经涉及全国各行各业,随着互联网络的不断扩大和成熟,外包呼叫中心的技术发展方式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传统的以TDM交换机为主的外包呼叫中心正被以IP语音通讯为基础的融合多媒体呼叫中心所替代。
二、外包业务大量增长、发展领域进一步延伸
由于运营成本高,管理难度大,技术难度大,这就使得单一企业在网络覆盖、建设成本、服务质量、运营管理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和经营压力。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减少投资风险与运作管理的麻烦,企业最终希望通过外包发挥呼叫中心的最大优势。这必将促进呼叫中心外包业务的发展。目前呼叫中心外包的主要模式包括:租用硬件、人员外包、委托建设及管理、业务合作。
在行业发展上,不仅一些中小企业将呼叫中心交给外包公司管理,而且越来越多的专业企业比如金融、电话营销企业也将呼叫中心交给外包公司管理,外包呼叫中心发展领域进一步延伸。
三、运营及培训越来越被重视
外包呼叫中心动辄几千座席,涉及行业遍及各行各业,对呼叫中心的运营、培训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清楚的认知。呼叫中心的管理者水平进一步提高。并且,随着行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及大量的新人步入,呼叫中心的运营管理得到进一步的规范与加强。
1.2国外现状
国外外包呼叫中心发展更早、服务更全面。
外包呼叫中心是主流
国外早期的呼叫中心是一些更多地需要人性化服务的行业,如航空公司的机票预订中心、酒店旅馆的房间预订中心为用户提供服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外已形成了完善的呼叫中心产业。并且,外包服务现在已经成为整个呼叫中心产业的主流。国外呼叫中心服务市场分成三部分:咨询、系统集成和外包服务。其中外包服务是最大的部分。
据调查,欧美国家外包呼叫中心正成为一种趋势,一些行业呼叫中心外包业务的份额已经超过了50%。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90%以上的企业利用外包呼叫中心从事其主要的商务活动。
由简单的合作发展到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今天,外包呼叫中心已经不只是个趋势,而成为那些理智且务实的公司在商务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外包的概念已经成熟,它意味着合作者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即风险与目标共担。企业可以集中精力从事其核心业务,而将剩下的工作委托给外包服务商
全球化、多址型外包呼叫中心
选择外包服务的企业有很多是跨国公司,他们自然希望所选择的外包商能在全球范围内为其提供同样的服务。而对于外包商,如何减少运营成本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果能在那些房地产价格、劳动力成本和其他方面费用相对低廉的地方建立呼叫中心,无疑可以减少很大的开销。现在迅猛发展的IP网络从技术上对此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势必会加速这一趋势的发展。
北美的外包商大多是建立在多个国家的多址型呼叫中心,他们通过雄厚的资金支持,正在迅速扩展到海外。
1.3国内外现状比较
从平台技术层面,国内外外包呼叫中心没有什么差距,都使用到了最先进的呼叫中心产品,从交换机产品到中间件产品,只是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不一样。还有就是一些新技术的使用,比如IP、IVR技术,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还没有显著提高。
相比国外,国内在外包呼叫中心产业化的形成、呼叫中心的运营管理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没有形成高效的运营管理机制以及培养高级的运营管理团队。同时,行业企业对于外包呼叫中心的作用还没有很深刻的认识。
1.4技术发展趋势
从技术发展上、从行业应用上,外包呼叫中心具有这样的发展趋势。
1.4.1.最先进的技术应用
外包呼叫中心技术一直以市场驱动和特有的前瞻性,不断地发生变革,推动呼叫中心行业的发展,普及呼叫中心各种应用。
前几年,中国呼叫中心行业的融合通讯市场仍处于导入期,市场并未出现井喷式的增长。尽管融合通讯已成为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融合数据、语音、视频以及移动功能的数据传输网络将成为未来市场需求与发展的重点,然而国内用户对于统一通信的部署情况并不乐观,主要原因在于产品的成熟度、用户的认可程度不高。
然而将来传统交换技术将全面走向融合通讯时代,多媒体技术、融合3G的视频技术将全面应用于外包呼叫中心。
1.4.2.运营管理正成为外包呼叫中心关注的焦点
由于技术越来越成熟,外包呼叫中心正把重点放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越来越多的人在深入研究呼叫中心的运营和管理,管理人员也越来越认识到:运营管理才是外包呼叫中心成功的关键。
在呼叫中心普及化和大规模化的背景下,基于人力资源优化技术的排班及运营管理软件越来越得到关注和普及,是呼叫中心行业发展的必然。同时通过行业的培训,提供专业化、行业化的服务,也是外包呼叫中心的必要条件之一。
1.4.3.营销得到广泛的应用
电视购物、电话营销、市场调查行业有其显著的特点,在特定时段有着大量话务员的要求,这种对话务员数量的不确定性,使得外包呼叫中心能够很好的满足这种行业的需求。
1.4.4.强大的支持多租户的管理平台
外包呼叫中心需要有强大的多租户管理平台去支持,需要该平台提供多行业、多功能的应用。同时,外包呼叫中心的性质,决定了其运营管理平台能够提供新业务生成的功能,能够实现快速上线。
1.4.5.全球化、多址型发展
本地化服务、运营经费的要求,使得外包呼叫中心的全球化、多址化是其发展的必然。事实上,欧美国家的外包呼叫中心正在向全球化发展,遍布全球的网点为外包客户提供了更多更灵活的选择和更优质的服务。
2.中科软深圳电信外包系统技术特点
本项目产品主要具有如下技术特点:
1)大容量、灵活的系统扩展性:在本项目中呼入平台应用AVAYA S8730平台,呼出平台采用Aspect预测外呼平台,无论是呼入平台还是呼出平台全部支持系统的平滑升级,不会产生因为系统不支持而出现更换系统主要设备的问题。
2)灵活的产品模块化设计,方便应用软件扩展:在本项目中所有应用软件全部采用模块化设计,所有功能以搭积木的方式组合成为深圳电信外包服务平台系统,如果新增软件功能,在独立完成功能开发后,搭入目前软件平台即可。
3)高可靠性保障:在本项目中,对系统如硬件、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的设计提供详尽的故障处理方案以保证系统的快速恢复性。平台和应用软件具有容错性、健壮性等特点,以保证系统长期安全运行;对软件系统,应用服务器及数据库服务器采用双机或多机集群的机制,降低系统压力,提升系统整体的安全性。
4)基于开放的标准:在本项目中,软件系统以开放性为设计原则,可以兼容多种接入及呼出平台。
5)多种的数据安全机制:考虑到系统整体的数据安全性,在本项目中提供多种数据安全机制,包括操作员操作权限管理、操作员数据权限管理、管理员系统软件权限管理、数据传递加密机制管理等。
6)完善的系统日志机制:在本项目中,提供多种系统日志,包括PBX、CTI及软件系统日志,支持事件查看、错误处理、事务记录等。
7)友善的用户操作界面:良好的系统操作性,是UI设计的重要部分,在本项目中考虑到多种座席操作习惯及操作便利性,应用于UI开发中,提供给座席一个友善的用户操作界面。
2.1应用最先进的技术搭建系统
2.1.1.采用目前最先进的接入与呼出设备,提供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呼叫中心平台
在本项目中,采用AVAYA S8730平台作为呼入接入平台,采用Aspect平台作为预测外拨平台,上述两个系统全部为目前行业内主流接入与呼出平台,产品功能先进,系统稳定可靠,支持未来平滑扩容,为外包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平台支持。
目前国内外包呼叫中心大多数采用比较老式的接入平台,也没有先进的预测外拨技术。
本系统采用了AVAYA最新推出的S8730交换机,采用Aspect的先进预测外拨技术。
2.1.2.对多媒体接入的支持
目前的呼叫中心系统已经不单纯的是一个电话接入与呼出系统,在第四代呼叫中心及第五代呼叫中心技术支持下,呼叫中心系统已经可以支持包括短信、传真、邮件、Web call、Web chat、视频等多种手段接入与发送。本项目在初期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多媒体的业务需求,已经设计实现了座席的电话、短信、传真、邮件、Web call、Web chat等多种渠道的接入与发送。
国内其他外包呼叫中心对多媒体的应用仅停留在概念上,并没有实际的应用。
本系统不仅实现了多媒体技术,而且能够根据客户要求方便开通。
2.1.3.融合3G、视频技术的发展
视频技术和3G技术可以丰富电话沟通和及时通讯技术在呼叫中心应用,通过视频和3G技术的应用可以为传统的呼叫中心创造了新的天地;这种视觉功能为沟通创造了全新效果,为用户提供了独特的视频体验,大大的提升了服务水平。
目前项目接入、呼出系统是支持融合3G、视频技术等技术的,为未来公司客服实现视频面对面服务、3G图像传递功能提供了技术保证。
国内其他外包呼叫中心基本上没有3G、视频的解决方案。
本系统支持NGN网络,能够运用先进的3G、视频技术。
2.2保证系统的专业化、行业化
2.2.1.完善的运营管理机制是外包专业化的保证
国外针对呼叫中心客户服务早已经提出了专业的服务标准,国内也在这一、二年内建立了自己的客服服务标准,在本项目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外包行业专业化的服务要求,提供了全套的运营管理功能,提供了实现服务标准的功能基础。
功能包括座席的发展管理,考勤管理,完善的座席培训、考核机制,良好的座席激励机制,全面的座席监控机制等,它们都是外包呼叫中心是否可以良好、顺利的发展的基础,也是租户选择外包方的先决条件。
国内其他外包呼叫中心运营管理机制不完善,座席人员流动性很大。
本系统融合深圳电信客服10年运营运营经验的高绩效的运营管理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座席激励机制,为客户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2.2.2.提供行业化服务功能
在美国,许多的外包公司致力于针对某一个领域或市场提供服务,这种服务方式可以在服务过程中不断总结某一个领域或市场的服务特点,为此领域或市场的其它后来外包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但是在国内大多数的外包公司是提供综合性的不分行业的外包服务,如何提供更加行业化的服务,提升行业化服务水平也是国内外包行业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
在本项目设计初期,也考虑到行业化的服务问题。整体系统采用面向客户应用和服务的架构,分为硬件平台组件,接触控制和业务逻辑控制组件,运营管理应用组件,无论租户是在何种行业,都能基于此系统向租户的客户提供最佳的客户体验,为公司提供行业化服务提供技术的保障。
国内其他外包呼叫中心提供的服务不够专业,没有专业的培训师对座席进行培训。
本系统采用面向客户应用和服务的架构,提供了面向行业的专业服务。
2.3提供强大的电话营销功能
在2008年,基于呼叫中心的电视购物、保险营销等业务疯狂地展开,使得电话营销技术在呼叫中心技术发展上有了浓重的一笔。而使呼叫中心拥有赢利能力-具有电话营销功能,使呼叫中心成为企业赢利的新的收入点,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重点规划的部分,而利用外包的手段,快速实现企业的新、老产品的推广及营销,使企业得以快速的赢得市场,也是外包呼叫中心的优势之一。
为了满足市场的要求,在本项目建设时,已经设计、实现了电话营销系统,系统可以提供外包企业产品管理、产品咨询服务、产品营销服务、产品配送服务、座席租金计算等服务,强力支持了外包企业的电话营销服务要求的实现。
国内其他外包呼叫中心没有体现真正的电话营销功能,只是做简单的电话外拨。
本系统结合Aspect预测外拨技术,实现了电话营销的思想和应用。
2.4全面的多租户管理平台
从外包业务上分,外包包括:营销外包、人力资源外包、应收帐款外包、网络定制外包。
从外包形式上分,外包包括:租用硬件、人员外包、委托建设及管理、业务合作。
2.4.1.对多租户的支持
针对外包行业租户行业不可预期,功能种类不定,各租户业务数据独立的业务特点,系统提供对多个租户的平台支持,系统能够为每个租户设置逻辑独立的系统及数据空间,为租户分配业务功能、定义租用中继、分配租户座席、对租户进行计费管理,包括:
多租户的管理包括:多租户的权限和功能分配
多租户的质检和监控
基于多租户的知识库
基于多租户的计费
多租户的新业务生成
国内其他外包呼叫中心对多租户的支持没有在底层数据实现,多租户的管理不够全面。
本系统采用创新的多租户理念,从底层呼叫中心系统平台,运营管理系统,到后台数据库全部采用多租户的理念去设计。可根据外包呼叫中心客户的需求,实际规模去灵活定制组网方案,应用部署方式,以及相应的安全级别。
2.4.2.对快速外包的支持
速度是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不可或缺的要素。如果要做的事情可以做得更快,那么最好就那样做,这是睿智。
而建立呼叫中心,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自建、一种外包。一般情况下,自建呼叫中心要求有较多的资金、较大的系统规模、一定的技能力量、足够的运营管理能力支持,而且自建呼叫中心建设周期比较长,所以在企业不具备上述条件的情况下,或需要快速建立呼叫中心的情况下,会选择外包。
国内其他外包呼叫中心对外包客户支持不够迅速,实施周期长,不能快速上线。
本系统已经设计了多种功能以快速实现租户业务,包括提供租户模板,提供行业功能模板,提供新业务开发包,提供工作流定义,提供可自定义的报表等功能。
2.4.3.对新业务功能的支持
本项目软件平台是基于SOA架构思想设计,其业务功能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快速的对新的业务进行添加,其中包括自定义工作流、自定义工作界面、报表自定义等。
国内其他外包呼叫中心软件设计思想陈旧,不能支持新业务自定义。
本系统支持新业务功能快速定义,支持新业务功能生成。
2.5对多址型外包呼叫中心的支持
随着通信行业的发展,对远端通信的支持,外包呼叫中心座席职场的选择也从单一的集中点,向多分布点进行转移,可以选择一些职场租金低、人力费用较便宜的地点建立座席职场,以降低呼叫中心的运营成本。
针对上述问题,在本项目中,综合考虑到对多种外包业务及外包形式的支持,平台不仅对多种外包业务提供支持,而且支持多种的外包形式及座席分布,全面的支持未来公司外包业务发展需要。
在本项目中,不论AVAYA平台还是Aspect平台全支持多种职场组网方式,完全满足多址型呼叫中心的建设要求。
国内其他外包呼叫中心由于采用陈旧平台,对IP技术的支持不全面。
本系统采用先进的AVAYA S8730平台和Aspect平台,支持外包呼叫中心的国际化、多址化。
2.6整合过去中科软服务平台
目前中科软除企业外包服务平台外,还有10000号客户服务平台等多个对外服务系统,在本项目设计初期,已经考虑了和10000号客户服务平台整合的问题,可以满足各服务平台间电话互转,座席复用等要求。
篇10
关键词: 手机动漫 运营 现状 发展方向
一、手机动漫的发展背景
1.传统动漫的发展现状
(1)动漫的整体产业链缺乏端到端的体系
传统的动漫缺乏端到端的产业链,各环节间缺乏稳定、持续、高效的连接,在一定范围内限制了动漫的发展。
(2)动漫产业缺乏一个具备整合所有资源能力的企业。
无论是动漫的出版商、发行商,还是图书发行商等,都缺乏足够的能力整合整个产业链的资源,以致动漫的整体发展无法得到有效的支撑和支持。
(3)粗放式的产业链是动漫发展必须跨越的一个障碍
传统的动漫主要是作者市场,即一部动漫的生产更多的是以作者自身的意志而出现的,并不会针对市场,或者说针对某一类的读者定制化地生产动漫,这种粗放式的管理使得动漫产业在电子信息快速发展的当下很难跟上时代的脚步。
动漫行业需要找到新赢利模式应对时代的变迁,更需要由一家具备实力的机构或者企业做产业整合。
2.狭义手机动漫的发展现状
(1)传统动漫的手机化有诸多问题
目标群体单一:目标群体非常局限,仅限于对某部或者某类动漫非常执著的年轻群体。
缺乏多元化:传统动漫仅是单纯地将内容移植到手机上,缺乏创意的同时,也很难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2)消费者到底想要什么
大众基本的需求:动漫形式的彩信在中国受广泛大众用户的青睐和欢迎。
内容多元化需求、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属性的消费者决定了对内容的需求是多元化的。
3.动漫未来的方向
动漫未来发展的方向应该是手机动漫这种广义的定位,将手机动漫概念全面地、尽可能地延伸,能够为消费者带来多个不同类型的主题,比如娱乐、幽默、时尚、法制、财经、健康、军事、新闻哲学、日常生活、管理等。
4.手机动漫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优化传统动漫行业产业链,扩大受众用户范围,打破以往青少年儿童的年龄局限,有更直接更便捷的产品体验。结合运营商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良好的用户基础,将广大的移动手机用户群体作为动漫的消费主力军。
(2)劣势分析
目前内容提供商普遍存在资金不足、投资能力不强的问题,同时很难广泛吸纳复合型人才,很少使用高端技术。
(3)机会
目前国内已经建立了多个动漫基地,中国国际动漫节的影响力也深入人心,近年来国家的科技教育发展快速,人才在国内部分区域,如华东、华南等地相对富集。成立了上万家的科研机构,数百所的高等院校,近千万的科技人员,这些都为手机动漫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国内手机动漫运营现状
1.运营模式分析
(1)运营组织结构
以运营商为首建立的动漫基地,成了国内手机动漫发展的一个大本营,在基地中储存了大量的科技型、文化型人才,按照科学的组织架构为全国的动漫消费者提供服务。
(2)内容提供商的管理
通过入围资格评审确定手机动漫入围内容提供商。
内容提供商按照手机动漫项目组制定业务规范书要求进行产品创作。每月一次的内容评审,选择优质内容。
通过业务信息费分成及内容竞标制,激励内容提供商提供优秀内容资源到手机动漫业务平台。
内容提供商保证所有内容拥有全部合法版权或者对相关作品版权拥有合法的处置权,并与浙江移动签订“版权保证及授权书”。
因内容而引起的大面积用户投诉,因业务上传失误造成严重事故,因版权问题而造成纠纷,可强制退出。
2.内容运营分析
(1)内容引入机制
①内容招标
各内容提供商将参考由项目组提供的业务策划书要求和说明,进行各业务的产品制作。同时内容提供商根据自己对业务的调查和理解进行产品规划和制作。
②独特的服务能力
具有特色产品资源的内容提供商可向手机动漫项目组进行自我推荐,若该产品符合手机动漫项目组的业务规划,则可为该内容提供商开辟专题栏目。
(2)内容评审机制
①预审
凡参加下次内容招标的内容提供商,需提前两周将下月所策划制作的产品内容草案或小部分已经完成的产品提交到手机动漫项目组做交流评估。项目组成员将根据提交的脚本或成品给内容提供商提出修改意见,以保证产品能符合业务需求。
②专家评审
每月月中举行的内容招标评审会议上,各位专家将从内容、视听效果、产品规划、可传播性和创意等五方面对内容提供商所提供的业务产品进行打分,同时在评审会议上专家也会就内容提供商的部分产品提出修改意见。该环节是决定内容提供商当月排名的关键。
③会员投票
会员将对之前评选出来的预备内容做线上和线下的投票选择。而下月各业务内容也将以投票结果为依据得出。这一环节既可保证产品质量,又能知晓部分用户需求。
(3)内容创新机制
①内容创新机制的建立
论坛上开辟“原创乐园”的创意版块。
会员日常创意发帖,定期举办创意征文活动。
定期收集整理创意脚本,提供给内容提供商作为创意元素和创作灵感发掘的素材。
在内容评审模板里添加精品区版块,该版块内容注重剧情、表现形式或绘画风格的创新。
②创新内容产品化
内容提供商根据自身资源,选择创意库中合适的优秀脚本,进行直接制作。
内容提供商领悟创意库内容脚本的创新精髓,进行二次创作和合理改编,制作成焕然一新的动漫产品。
3.渠道运营
(1)门户建设推广
把整合好的产品通过门户网站(WWW/WAP)推广给用户。
网站的推广依托移动自有渠道(移动网站、移动梦网、营业厅等渠道推向用户)。
网站的推广依托非移动自有渠道(合作伙伴、平面媒体、内容提供商自有资源等渠道推向用户)。
用户对产品的反馈信息通过网站收集汇总。
(2)交叉营销推广
节日营销:利用如春节、情人节、愚人节等节日,推送与节日相关的祝福及整蛊类彩信,提升用户的RAPU值,并提高用户的活跃度。
专题营销:整合优秀内容提供商的资源,以特辑形式推送给用户。吸引用户点播及转发,增加用户对于动漫类业务的黏性。
(3)传统媒体渠道
通过报广电视等传统媒体宣传手机动漫业务,提升业务的品牌价值及知名度,同时品牌促进业务的发展,实现良性互动。
(4)互联网渠道
通过网络营销,如电子杂志、互动游戏、动漫大赛等提高门户网站访问量;整合大型动漫网站,采用手机动漫业务收费同步的策略,达到双赢的效果。
(5)动漫实体渠道
与国内外大型漫画出版商、漫画版权机构合作,借用其网络漫画书进行捆绑销售;与具有实体店铺的内容提供商如迪斯尼进行互动,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互赢。
(6)终端销售渠道
定制终端中预置手机动漫的书签,方便用户直接访问WAP门户;非定制终端中预装WAP门户的链接地址和体验产品,引导用户体验和使用业务。
(7)社团活动渠道
与自有实体渠道相结合,在高校社团开设动漫体验专区,提供线下服务。以生动的社团活动为载体,以活动促进会员发展,同时提高用户对于动漫业务的认知程度。
(8)线上相关内容门户的交叉推广
在营销宣传上,可以采用WAPPUSH的方式主动给用户推送,使用户简便地浏览下载。同时也可以采用与主力站点进行链接宣传的方式进行营销。
4.平台运营分析
充分挖掘用户需求,细分用户群,建立深度营销分析平台。
(1)数据源管理
通过对数据源管理,作为运营分析的基础数据,包括长效数据、用户终端信息、用户属性等,定期更新数据、动漫平台、日志数据,不定期更新数据、用户反馈、问卷调查等。
(2)深度分析机制
以固定报表的输出,进行数据检索与分类统计,并实现多维度数据查询与导出,可关联用户属性如性别、品牌等。
5.用户需求的反馈机制
通过定期的用户调研,可以获得用户使用手机动漫的第一手资料,掌握用户对内容需求的倾向,不断调整各阶段的内容工作部署。收集用户对产品内容的意见和想法,并把一些具备建设性的建议纳入到产品优化规划中。
目前常用的调研方式包括:现场活动问卷、短彩信调查、论坛反馈等。
三、手机动漫运营未来的发展方向
1.第一阶段
在现有的形式上不断完善优化产品,采用丰富的内容表现形式,以彩信为主要包月方式,以图铃点播和互动点播为补充。
为了体验广义手机动漫的理念,正在策划手机动漫版手机报,把管理、国学、趣闻、励志、休闲、幽默六类内容通过漫画的方式呈现。经过市场深度调研和运作,非常受市场欢迎,期望能纳入中国移动手机报。
2.第二阶段
向手机客户端发展,由被动接收变成主动交互。
彩信等产品形式都是相对独立单一的,客户端可以融合多元化的内容。彩信等产品形式都是被动接收的,客户端可以在线阅读,方便和用户的交互。彩信等产品形式内容信息量少,客户端信息量大,内容丰富。
3.第三阶段
整合内容,打造新的产业角色,畅通媒体渠道,对多元化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推向广大用户。
整合者:通过内容的引入、评审机制进行整合。
编辑者:通过内容的深度运营分析用户行为特征、把握用户的需求反馈和创意库的征集打造内容的编辑角色。
者:通过彩信和客户端软件的方式手机动漫内容。
参考文献:
[1]许正林,马蕊.论中国动漫产业链的构建—MODERN AUDIO-VIDEO ARTS,2010,(8).
[2]李家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明星——手机动漫产业发展的思考,2008,(11).
[3]郑玉明,于海燕.动画项目营销管理,2011,(8).
[4]李铁.动漫生产营销与管理,2010,(9).
[5]王虎.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电视与新媒体的整合营销策略.视听界,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