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农业生产情况汇报范文

时间:2024-03-27 18:02: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春季农业生产情况汇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春季农业生产情况汇报

篇1

一、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有关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两办“通知”精神情况

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全省春季麦田管理电视电话会议、全省春耕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我市及时召开相关会议,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各项工作,全市各县区迅速行动,切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接到《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后,市委书记王铁,市委副书记、市长郭瑞民,副市长张继敬等领导高度重视,做了重要批示,要求认真落实通知精神,切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各项工作。按照市领导的批示精神,我市认真传达贯彻“通知”精神,4月3日,市委市政府两办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的紧急通知》。按照省委省政府两办通知要求,对我市春季农业生产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

(一)切实抓好各项政策的宣传落实工作。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把贯彻落实《通知》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大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并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研究制定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操作办法,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不缩水,把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到加强小麦、油菜田间管理,搞好粮油生产上来。

(二)进一步加强春季麦油田问管理工作。一是抓好麦油防涝防渍。二是加强病虫害防治。特别抓好小麦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吸浆虫、麦穗蚜、麦蜘蛛以及油菜菌核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三是适时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工作。

(三)认真做好春耕备播和农资市场监管工作。组织各级各有关部门根据农业生产需要,积极备足备好各类农资。重点抓好水稻种子的调剂和供应工作,确保300万亩超级稻推广工作顺利完成。深入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治理活动,突出抓好种子、农药、化肥等市场的检查和整顿,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的违法行为,杜绝不合法农资上市经营。

(四)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一是大力推广超级稻、花生、玉米、蔬菜、棉花、红薯以及豆类、芝麻、瓜类等农作物优质高产新品种,突出抓好超级稻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工作。二是围绕各种农作物主导品种确定配套的主推技术,全面实行良种良法配套生产。重点落实测土配方施肥、盘育抛秧、地膜覆盖、病虫害综合防治、间作套种等技术。三是做好各种春管、春耕、春播所需机械的调配、维修、保养工作,保证春管和春耕春播工作顺利进行。

(五)加强对春季农业生产的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领导亲临一线、靠前指挥。市政府组织督查组,开展随机抽查和重点巡查,确保上级会议和通知精神落到实处。

我市农业部门行动迅速,工作扎实:一是4月4日召开了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县区农业局长座谈会,安排了进一步抓好项目区小麦生产各项工作的措施;拟于4月中旬左右召开一次全市小麦田间管理现场会议,扎实推进小麦油菜后期田间管理工作;二是严格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和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切实搞好春耕春种技术指导与服务工作。三是市农业局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小麦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切实搞好我市小麦、油菜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抓好一喷三防工作,力争有效控制病虫危害,确保粮油生产安全。四是抓好检查指导和服务工作。3月30日,市农业局齐城局长带领科技专家深入平桥区检查指导小麦油菜田间管理工作,重点指导督察病虫害检测防治工作。4月2日、4日市农业局张建平副局长等深入光山、商城等县区督导落实通知精神,指导春季农业生产。五是抓好督查工作。市农业局组织成立了5个督导组,由局领导和高级农业专家带队于4月2日起分赴10个县区指导督促工作开展。

二、当前小麦生产形势和麦油田间管理进展情况

(一)小麦油菜生产形势。去年秋冬种我市小麦播种面积460万亩,较上年增加40万亩。油菜播种面积185万亩,较上年有所减少。根据农情调查,目前我市小麦已普遍进入孕穗末期,“双低”油菜已进入荚果期。麦油总体长势良好,为再创高产打下了的有利基础。但同时由于冬前气温较高,病源基数大,加之前阶段雨水较多,今年我市小麦生产中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问题,隐患较大。一是大面积小麦生育期提前。由于受暖冬天气的影响,我市有近一半左右的小麦生育期提前,部分地块已抽穗,较往年提前10天左右。二是小麦存在倒伏的危险。据调查,受异常天气的影响,加上群体偏大,田间郁蔽,今年小麦基部节间普遍较长,茎秆脆弱,后期如出现大风大雨天气,极易造成倒伏。三是病虫害将趋向偏重发生。由于冬季气温偏高,病虫越冬基数大,特别是小麦纹枯病、赤霉病、蚜虫、麦蜘蛛发生面积较大,吸浆虫、条锈病等仍有偏重发生趋势。油菜菌核病比较突出。四是部分地块出现脱肥现象。冬季气温高,小麦生长加快,旺长麦田土壤养分消耗严重,部分麦田出现脱肥现象。

(二)小麦油菜田间管理进展情况。当前我市春季农业生产的中心工作是小麦、油菜田间管理工作,重点是清沟排渍、病虫害防控和后期追肥等。目前全市小麦、油菜春季田间管理进展良好。据农情统计,截止4月4日,全市小麦已追肥242万亩次、化除141万亩次、中耕111万亩次、清沟197万亩次、防治病虫害130万亩次,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40万亩次、30万亩次、30万亩次、50万亩次、29万亩次。目前春季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150万亩次,防治130万亩次,防治率达到86.7。其中小麦纹枯病发生面积76万亩次,防治70万亩次,防治率达到92.1;麦蜘蛛发生面积37万亩次,防治32万亩次,防治率达到86.5;麦蚜发生面积37万亩次,防治28万亩次,防治率达到75.7。油菜已追肥83万亩次、化除27万亩次、中耕85万亩次、清沟111万亩次、防治病虫害31万亩次,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20万亩次、8万亩次、20万亩次、2 0万亩次、6万亩次。

三、春夏播作物预计播种面积和结构调整情况

今年我们加强了对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引导,鼓励农民稳定和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大力发展区域优势优质农产品。根据农业部门初步调查,预计今年我市春夏播作物播种面积890万亩,比上年增加3万亩,增长0.34%。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50多万亩,比上年有所增长。今年我市把超级稻示范推广种植列为市委市政府“双十”工程的重点工作,下达了300万亩的推广种植任务。预计今年超级稻种植面积将发展比上年进一步增加;优质花生种植面积将发展到70万亩,优质玉米春夏播面积将达到48万亩,与上年相比将有所增加;优质棉花种植面积将发展到26万亩,蔬菜种植面积将达到55万亩,瓜类种植面积将达到25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今年我市种植业结构将继续得到优化,优质农产品的种植比例进一步提高,优良品种覆盖率进一步提升。

四、春耕备播和农资市场监管工作情况

(一)春耕备播工作进展情况。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农口各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市各级农资生产经营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备足备齐各类农资,基本能够满足生产需要。目前,全市春季农业生产种子需求1033万公斤、已备1000万公斤,比去年同期增加90万公斤;化肥需求63万吨、已备6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0万吨;农药需求1517吨、已备1494吨,比去年同期增加90吨;农膜需求1730吨、已备1680吨,比去年同期增加20吨。目前我市各类农资价格总体基本稳定,其中种子价格稳中趋降,农药、农膜、化肥价格稳中有升。当前我市春播工作已陆续展开。目前全市已整地面积62万亩、育苗可移栽大田面积达7万亩,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10万亩、2万亩,春耕备播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各项进度均好于往年。目前各级各有关部门正根据本地农业生产所需,加紧备足备好各类农资,搞好监管与服务,确保春季生产需要。

(二)农资市场监管工作情况。春节过后,我市各县区就积极组织开展农资市场大检查。农业、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加强联合,认真开展了放心农资进村入户工作,严格执法,积极整顿农资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确保农户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让农民安全地开展农业生产。农业部门结合自身职责,深入开展了农资市场专项治理活动,突出抓了种子、农药、化肥等市场的检查和整顿,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的违法行为。当前特别抓了水稻种子市场监管,为确保300万亩超级稻推广任务的顺利完成保驾护航。

五、春季植树造林和农田水利建设开展情况

(一)春季植树造林开展情况。全市春季植树造林工作基本结束,各项任务均超额完成。截止4月9日统计,共完成造林36.94万亩,占市下达任备34.64万亩的106.7%;完成农田林网建设48.02万亩,占任务45万亩的106.7%;义务植树参加人数399.1万人次,植树1699.65万株;完成林业育苗2.692万亩,占任务2.5万亩的107.7%。

(二)农田水利建设开展情况。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要求,去冬今春我市各县区从当地实际出发,将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库除险加固、塘堰坝建设、水毁工程修复等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点,多措并举,机制灵活,形式多样地开展工作。截止目前,已铺开各类水利建设工程2万多处,完成土石方6600多万立方米,完成投资6亿多元,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16万多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万多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0多平方公里,改造中低产田21万多亩。

六、开展春耕生产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做好春耕备播的组织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春季农业生产,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到基层调研和检查指导工作开展。为加强对春耕生产的组织领导,我市召开了相关会议、印发了有关文件,并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安排部署春季农业生产工作,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全力组织好春季农业生产。市农业局及时召开全市农业工作会议,各涉农部门也都召开了专业会议,把春耕生产作为当前农口部门的中心工作来抓。各县区也召开了相应的会议,安排本地的春耕生产工作,层层落实工作任务。有些县区党委政府对春耕生产还实行目标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经常抓,负责同志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了春耕生产的组织领导。

(二)抓好宣传,营造良好的春耕备播氛围。为切实搞好春耕备播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春季农业生产做了重要批示,要求切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各县区积极行动,宣传麦田管理措施,引导农民合理进行小麦的田间管理。并充分利用电视、宣传资料等有效形式,积极宣传春耕备播工作,各级干部还深入基层与农户交谈沟通,让农户深刻认识到春耕备播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春耕备播氛围,增加春耕生产的积极性,迅速掀起春耕备播的。

各涉农部门也都积极行动,市农业局先后于1月30日召开当前农业工作会议、2月2日召开全市春季麦田管理电视电话会议、3月21日召开全市农业工作会议等会议专门安排部署春季农业生产工作、3月23日,组织市种子管理站、土肥站等单位在息县举办了第三届“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

(三)抓好培训,做好春耕生产的服务工作。为及时指导农民抓好春季田间管理,搞好春耕备播工作,农业部门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利用多种途径,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现场指导和培训;积极创办科技示范田,用先进实用技术带领群众科学生产;利用电视《农业科技》栏目和印发《农业信息》、《病虫情报》等技术资料,传播春耕生产技术及备播知识;农业信息网站定期刊登春耕生产技术,指导群众合理搞好春耕生产。目前,全市农业部门已开展技术培训500场次,培训人员40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0万余份。

(四)抓好田间管理,为夏季粮油丰产丰收奠定基础。春节过后,全市各级农业部门按照《——市20__年小麦油菜田间管理技术意见》,指导农民开展田间管理工作。各级农业部门技术人员多次深入实地调查农情,及时掌握田间作物生长情况,病虫害预报信息,指导全市农民群众进行中耕、追肥、除草,及时防治病虫害,重点防治纹枯病、赤霉病、锈病、白粉病、吸浆虫、红蜘蛛、蚜 虫以及油菜菌核病等病虫害,消除病虫害对麦油的危害,确保小麦油菜长势良好、丰产丰收。

(五)抓好物资贮备,引导农民积极开展春耕备播。年初,我市农业部门就了《——市20__年春耕生产品种布局意见》、《——市20__年300万亩超级稻示范推广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关于推介分布20__年超级稻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通知》,并将推介的主导品种公布在——农业信息网站,引导全市搞好春播种子的准备工作,积极贮备和购进优良品种,大力发展区域优势优质农产品,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各涉农部门及农资经营部门按照今年的春耕备播的要求,拓宽门路,多方筹积资金,备足备好各类农资,保证春耕备播的顺利开展;金融部门也为春耕生产提供足够的资金,为春耕备播提供有力支持。

(六)抓好农资市场管理,为春耕备播保驾护航。我市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管理力度,保护农民利益。一是认真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引导农民如何识别种子、化肥、农药,如何对待假劣农资,做到“三要、三不要”,即一要看证明,不要购买流动商贩和无证、无照经营的农资;二要看标签,不要盲目轻信广告宣传;三要留票据,不要接受未注明品种、名称、数量、价格及销售者的字据或收条。二是建立健全了农资长效打假机制。我市积极探索建立农资长效打假机制,建立一整套工作制度,推动工作开展;一些县区还成立了农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狠抓执法检查和市场监管。三是严格监管,规范农资市场。执法部门多次对经营单位进行拉网式检查,并设立了举报电话。通过“四查”,即查资格、查标识、查档案、查质量,规范农资市场,打击假劣农资等坑农害农行为。四是加强联合,共筑农资安全网。在春耕备播工作中,我市农业、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加强合作,相互沟通,联合执法,确保了我市农资市场健康和安全。

(七)加强督导,促进春季农业生产顺利进行。为把春耕备播工作落到实处,市政府成立了春耕生产督导组,市农业局也成立了5个督导组,分赴各县区检查督导春季农业生产工作,指导督促春季麦油田间管理、春耕备播等工作顺利开展,并在督导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市农业局还公开了小麦病虫害防治值班电话、传真和电子信箱,业务科室加强了农情调查和联系、安排了节日值班,及时掌握全市春耕备播和春季田间管理的情况,指导和服务于当前春季农业生产工作。

七、目前春耕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由于冬前气温一直偏高,麦苗出现部分旺长,春季麦苗群体偏大,生育期提前10天左右,受灾风险加大;病虫越冬基数较大,年后,雨水偏多,空气湿度较大,给病虫害的爆发流行提供了便利条件,麦田后期管理形势比较严峻。

2、化肥、农膜等农资价格上涨,部分县区涨幅较大,一定程度影响了农民正常备播。

3、由于多数有文化懂科技的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麦田管理和春耕备播缺乏必要的劳力,在家务农的一些农民受传统耕作习惯影响,春耕生产的技术还有待提高。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认真抓好以“一喷三防”为主的小麦田间管理工作,计划于4月中旬召开以病虫害防治为主的全市麦田管理现场会,尤其做好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区的小麦田间管理工作。

2、指导农民合理备播,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并适时播种,顺利完成春播任务,并搞好苗期管理,力争苗齐苗壮。

3、认真做好技术培训和服务工作,把春耕生产的先进技术宣传到位、服务到位,指导和服务好春季农业生产。

(三)工作建议

1、请省政府继续重视和支持我市超级稻开发工作,在推广经费上予以倾斜;并请省政府将我市水稻良种推广纳入省财政补贴范围,使我市同周边安徽、湖北稻区稻农一样享受国家公共财政的阳光。

2、由于暖冬造成病源基数大,病虫害发生面积大,给我市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较大压力,请求省政府在病虫害防治经费上给予支持。

3、请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指导、协调、加强对化肥、农膜、农药、种子等农资价格的监控管理,平抑农资价格,防止过度上涨,减轻农民生产负担。

篇2

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打防结合、综合治理”和属地管理原则,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突出重点,强化监督,依法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积极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促进现代农业建设。

二、工作目标

清理整顿农资市场主体。严厉查处生产、销售假劣种子、农药、肥料、农膜、兽药、饲料、农机及农机具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违法行为,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规范农资生产经营行为。推动农资市场秩序实现根本好转,保障春季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

三、工作重点

春季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整治行动要突出工作重点。强化监管。即以种子(含种畜禽、水产苗种)农药、肥料、兽药(含渔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农机及农机具等主要农资产品为重点。

以小麦、玉米、马铃薯、棉花及洋葱、西瓜和当地其他主要经济作物种子为重点。扩大抽查范围,农作物种子方面。加大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坚决查处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经营推广应当审定而未经审定通过的种子、超范围经营、无证生产经营、未按规定建立生产经营档案、品种包装标签介绍与审定公告表述不符等违法行为。

重点检查无证生产经营行为、生产经营假冒伪劣草种行为、草种包装及标签不合格行为、未按规定建立生产经营档案行为。牧草种子方面。

严厉查处违规生产经营和使用国家禁止的高毒农药、生产经营假劣农药、无登记证生产、添加未登记成份、擅自扩大使用范围、一证多用、套用或冒用证件、标签不规范以及“以肥代药”等违法行为。农药方面。

肥料方面。严查有效成分不足、包装标识不规范、夸大使用效果、一证多用、假冒伪造登记证等违法行为。以复混肥、有机肥、叶面肥、微生物肥料、床土调酸剂及市场销量较大的尿素、磷酸二铵等肥料为重点。

严查生产经营假劣兽药和非GMP企业产品、无证生产经营、有效成分含量不足、标签说明书不规范、非法生产兽用生物制品等违法行为;加大禽流感疫苗、猪蓝耳病疫苗等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的质量监管;严厉打击生产经营使用违禁药物和其他有毒有害化合物的行为。取缔国家禁用的兽药。兽药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严厉查处生产经营假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无证生产、包装标签不符合规定等违法行为;严查在饲料加工和养殖环节添加三聚氰胺、瘦肉精、蛋白精”莱克多巴胺、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的行为。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方面。

农机及农机具方面。严厉打击和查处制售假劣农机具及零配件、盗用冒用转让农机推广许可证书、产品不符合安全标准及无推广许可证等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以财政资金补贴购置的农机具为重点。

严厉查处以次充好、以劣充优、销售带病水产苗种以及水产养殖过程别是苗种生产阶段违法使用违禁药品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违法行为。建立可追溯制度。水产苗种方面。提高水产苗种质量。督促苗种生产企业建立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及销售记录。

重点对种畜禽市场、登载种畜禽广告的媒体、种畜禽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行为和产品质量进行检查。种畜禽方面。

四、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开展农业投入品市场调研。掌握本辖区内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基本情况和生产经营状况。组织各级农牧部门认真研究当前农业投入品市场出现的新问题、新特点,各地农牧业主管部门要对本辖区范围从事农作物种子、牧草种子、种畜禽(含鱼种、鱼苗)农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兽药(含渔药)农机及农机具的生产、经营单位开展普查。建立监管数据库。此基础上。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于年4月30日前报送省农牧厅政策法规处。

二)清理整顿农资生产经营主体。主管部门要组织对辖区内从事农生产、经营的企业进行逐一清理。对不符合资质条件的要限期正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要依法吊销其生产、经营许可证、登记证;对无证生产经营的要坚决依法取缔。

三)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坚持日常监管和集中整顿相结合。加强对辖区重点品种、重点市场、重点区域、重点单位日常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属地管理原则。强化市场监管。各级农牧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对一些群众投诉强烈、市场秩序混乱的地区进行集中整顿。要结合农资生产经营主体的清理整顿,组织农牧系统行政执法人员对辖区内农业投入品市场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要依法严厉查处。

四)规范农资生产经营行为。加强对农资生产、经营者的培训工作。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体系,各级农业部门要结合农资生产经营主体的清理整顿。提高农资生产经营水平。重点培训与农资生产经营相关的法律知识、农资产品防假、辨假和使用知识以及农资产品经营等方面知识。要指导、督促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建立健全生产、经营档案。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实现农资质量全程跟踪和可追溯管理。

五)加强农资产品质量抽查。加大对本地区重点农资产品流通和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督抽查。对不同农资品种实行产品质量定期定点监测和跟踪监督,各地要根据本地区农牧业生产实际需要。重点监测群众反映较多、问题突出的区域、市场和企业。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推行农资质量例行监测。准确把握当地农资质量状况,提高农资质量预警能力。要依法及时公布市场监督抽查和例行监测结果,引导农民正确选购和放心消费。

六)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采取明查暗访等形式。彻底捣毁制售假劣农资窝点。对区域性制假售假行为,要组织精干力量。严厉查处一批大案要案。严格按照“五不放过”原则。要实行集中整治,坚决果断予以查处,防止反弹。同时要加强重大农资坑农害农案件挂牌督办力度,加大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震慑违法犯罪分子。

五、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自查阶段。积极组织,各地要按照本通知要求。周密部署,采取检查、纠正和处理相结合的办法,认真开展自查工作。积极做好清理整顿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农资市场排查、农资生产经营者培训、虚假农资广告专项整治等工作。

第二阶段,抽查和督查阶段。各地自查的基础上。由省厅组织督查组对重点地区、重点农资市场进行抽查和督查。督查工作采取听汇报、开座谈会、走访农户及查市场等方式进行。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3月下旬开始。要督促各地及时整改,并进行跟踪监督。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5月10日前由各市、州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将本地区开展春季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整治行动情况书面报送。听取各督查组开展检查及督查情况汇报,提出今后开展农资打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会后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农业部和省政府等有关部门,并在全省范围内通报专项整治行动情况。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春季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整治行动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提高思想认识,各地农业部门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加强领导,制定实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组织,迅速展开专项整治行动。各地农业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专项整治行动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

篇3

一、上半年工作小结

1、全力开展“三新”农业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按照市农委2009年的工作部署和本单位的工作要点,积极开展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以示范基地为载体,示范推广“三新”农业技术。在全市范围内,已建“三新”农业生产试验示范基地8个,分别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超高产示范基地、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试验示范基地、特色白皮花生选育试验示范基地、优新抗病花生无公害栽培示范基地、棉花高产高效栽培示范基地、西瓜无公害栽培示范基地、“稻虾连作”生态模式示范基地、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共计安排试验示范项目9个。所有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做到有实施方案、有技术措施、有专人负责,并从品种选用、测土配方施肥、高产保优栽培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培训到户、指导到田,提供全程、面对面的技术服务,真正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2、强化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市农技推广中心发挥自身技术优势,通过投标承担实施“琅琊区2009年民生工程新型农民培训项目”、举办“全市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班”等大型培训活动,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宣传工作,全面提升农业技术“进村入户”的到位率与普及率。利用《**日报》、《农技推广》、《农作物病虫情报》、《土肥简报》和专业杂志刊登、发表专项技术材料近百期,同时通过“**三农网”、地方广播电视台和农技110等媒体传播实用农业信息,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村入户接受农民的技术咨询,解疑释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技术到位率和入户率。

3、高度重视,打好抗旱保苗攻关仗

针对今年春节前后麦油罕见旱情,市农技推广中心高度重视抗旱保苗工作,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各县(市、区)生产一线,实地调查各地抗旱保苗工作情况,及时提出有针对性地制定春季田管具体技术方案,并通过发放技术资料、赠送田管技术光盘等形式现场指导抗旱保苗及田管工作,为抗旱保苗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4、午季植保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皖东“百亿粮仓”,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行动,突出午季植保工作服务于粮食生产安全开展工作。在强化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警监测防控工作上有突破,实现了重大病虫预警监测准确率达到90%以上;在重大病虫防控工作上有突破,午季重大病虫处置率达85%以上,即虫害处置率达到95%以上、病害处置率达到70%以上,化学除草比例达到90%以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损失率降低到3%以内,超额完成了预案目标任务。

5、全面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经各地农委和农技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率先在全省完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任务。为切实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益性职能,积极调研、总结基层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创新示范站建设经验,指导基层完善其农技服务组织建设;召开了“基层农技体系管理座谈会”,就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后,考核评价体系、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推广方式方法创新带来的成效等方面的典型事例和经验,深入基层进行调研、总结,并出台了《“**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机制运行创新活动”实施办法》。

6、稳步推进农业环保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

积极配合“国家无公害害食品行动计划”、“安徽省食品放心工程”和“**市农产品质量振兴计划”的实施,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进一步加快我市无公害农产品申报认证的步伐,目前已完成省全年申报任务;还积极强化无公害农产品管理,主动联系各生产企业,做好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材料汇总上报工作,布置无公害农产品专项整治自查。此外,还组织实施了新农村清洁工程和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径流小区建设,做好小区田间管理、观察记载、采送水样等工作,并认真开展**市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以及编写《秸秆禁烧政协提案》、《2009年**市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实施方案》。

7、推进效能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全面贯彻落实市农委效能建设具体实施办法,结合中心实际,布置中心效能建设工作,根据《市农委2009年主要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对照自身职能,分解制定单位、个人工作计划。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认真理论学习的同时,市农技推广中心工会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与市总工会“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等各项活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强化了为民服务意识和效能意识。

8、千方百计寻机申报农业项目和招商引资

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加大了申报农业项目和招商引资的力度,紧

缩其它开支,制定《市农技推广中心招商引资具体实施办法》并下发文件,千方百计抓招商引资,力争农业项目在2008年的基础上又再上一个新台阶,目前已编报各类农业科技项目9个。同时,加强了项目资金的管理,做到了专款专用,以“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完成每一项农业科技项目。

二、下半年工作初步打算

1、继续抓好“三情”监测,组织实施好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确保秋季农业丰收。

2、继续加强“三新”农业示范基地(片)建设,促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3、继续抓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

4、积极参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

建设工作,创新体制和机制,提高农技人员服务能力和水平。

篇4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1.村屯环境整治工作。今年是全镇开展村屯环境整治提升工程的攻坚年,在2013年示范村屯整治的基础上,今年所有村屯全面铺开,重点整治36个屯。为了切实达到整治效果,全镇投资50万余元,累计出动2000多人次,清理街道9万延长米,清运垃圾1500车。镇区内增设移动垃圾箱35个;新增排水井4眼,更换设施21套。同时,镇财政每年投入10万元,成立专业保洁队,对镇区环境常年管护。

2.春季植树造林工作。按照全市“三年再造百万林,建设西部大屏障”项目要求,结合实际,本着“见缝插绿,合理布局,宜地宜林”原则,今年共规划新德村董刚屯、翟家村翟家屯、长岗村新村、庆太村韩小铺屯4个精品村屯,完善绿化村屯26个,新植农防林150亩,荒山荒地造林2205亩。为了做好新植林管护工作,我们加大了禁牧工作力度,制订了《禁牧工作制度》,与各村签订责任状,确定各村党支部书记为禁牧工作第一责任人,并计入年终目标考核。

3.农业生产工作。一是积极宣传推广高光效水稻休耕轮作新型栽培技术,协调农机补贴政策,帮助农户购进适合高光效技术的插秧机10台,落实水稻高光效面积2万亩。二是保质保量完成去年东胜村、翟家村、五家子村秋季1万亩地埋式膜下滴灌工程的收尾工作。三是按要求推广了保护性耕作技术。

4.养殖小区建设工作。全镇共有各类养殖小区6个,奶牛存栏810头,羊2.8万只,猪存栏0.5万头,禽存栏5万只。今年规划幸福村以股份合作方式新建1个规模化养羊小区,小区初始存栏量3000只,相关规划设计已经完成。

5.新农村建设工作。我镇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吉安村和温保村,“三项工程”先行先试村为幸福村和温保村。年初以来,我们指导这三个村结合实际,按照规划有条不紊的实施建设。吉安村重点实施了村屯绿化美化工程和人畜饮水安全工程。路旁彩砖铺设,1公里水泥路修建以及排水边沟修建即将陆续施工。幸福村“一台两街三园”工程已经启动。目前,观景台已经建完,垂钓园正在施工当中;四社水泥路正在施工,目前已完成1.5公里。温保村6000平方米健身广场已经修建完毕,10公里砂石路和草莓园区扩建工程将于年内陆续实施。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半年,我们将继续巩固和发展建设成果,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实施部分村屯合并,加强重点村屯的环境整治工作。

二是加强新植林的管护,做好防火、禁牧工作。

篇5

一、畜牧生产及产品价格情况

1、畜牧业(生猪)生产情况。据部门统计,截止2月底,全市生猪出栏78.9万头,同比增长12.5%;生猪存栏192.76万只,同比增长9.8%,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1.82头,同比增18.6%。由于行情低迷,养殖户填栏补笼积极性不高。根据市政府下达的春季农业生产“开门红”经济指标要求,我局新技术新模式加大了宣传及督办力度,到2月底,全市已建成发酵床猪舍34栋,发展“165”模式养牛户32户,推广“1235”模式养羊户32户,新增“153”蛋鸡模式养殖户41户,分别占一季度任务数的68%、64%、64%和82%。

2、畜产品价格情况。从生猪规模养殖户和专业合作社等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畜禽出场价为:外三元商品猪10.2—9.6元/㎏,同比降5.8%,仔猪购价每公斤在16-15元,同比降10%。良种鸡蛋出场价为5.8元/㎏,同比基本持平;肉鸡9.0-8.6元/kg,同比增13.5%;肉牛与肉羊出场价基本持平,每公斤约14元。与此同时,猪肉价格较去年底每公斤降4-3元/㎏,现猪肉零售价城区后臀肉为16.0元/㎏,同比降15.6%。良种鸡蛋零售价7.6-7元/㎏,同比降12.5%。肉鸡零售价为10元/㎏,同比升11%;牛羊肉价格为40-36元/㎏,同比持平。饲料原料方面,东北玉米价涨幅较大(每公斤达2.06元),河南玉米也高居1.9元/㎏,同比均上涨近20%;麸皮也涨至1.8元/㎏,同比涨12%,豆粕每吨约3250吨,同比降4.5%;生猪生长期饲料均价达2.80元/㎏,蛋鸡料达到2.50元/㎏,同比分别涨12.5%和13.6%。

二、市场波动原因分析

从了解到的情况分析,市场波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生猪集中出栏。部分养殖户认为年前与年后是生猪销售的黄金期,期望售高价,将本应年前出栏的生猪积压至节后,但肥猪价格却从2月7日开始持续下跌,养殖户迫于养殖成本的增加,导致节后生猪集中出栏,加上2010年元旦后国家储备猪肉投投向市场,市场供应充足,引起猪价下跌。

2、存栏(笼)量增加。近几年来,中央能繁母猪补贴与保险、生猪改扩建项目及省级万头猪场建设等一系列惠牧政策的实施,带动了民间资金加入生猪规模养殖,导致全市能繁母猪存栏量增加,仔猪供应量及生猪出栏量随即增加。自2009年以来,蛋鸡养殖一直处于高利润状态,最高出场价达7.2元/kg,民间资本纷纷加入到蛋鸡养殖行列,导致禽蛋供过于求,从而出现下跌。

3、居民消费影响。春节前,受市民储备年货影响,猪禽产品市场需求价升量增。节后,市民腊货还将消费一段时间,猪肉市场交易偏淡,价格也一路下滑。另外,春节期间大量农民工返乡,造成沿海等地猪肉需求减少,外调生猪量下降,也造成了猪价下跌。

4、疫病频发因素。近期,广东、福建等地发生O型口蹄疫,部分养猪户提前出栏生猪,造成生猪供过于求。同时,造成消费者对食用猪肉持谨慎态度。

三、养殖效益情况

1、养猪出现亏损。从各地调查情况来看,京山、屈家岭外三元猪等多调武汉,猪价稍高达10.2元/kg,且出栏体重高达125公斤,养猪略有盈余(详见附表)外,其它县市猪价普遍只有9.6-9.4元/kg,而土杂猪仅有8.6-8.4元/kg,环比均不同程度下跌,养殖效益较差。而与此同时,饲料原粮价格却不降反升,形成倒挂,养猪普遍亏损。据测算,一头自繁自养的良种仔猪(12.5kg)成本大约为180元左右,饲养至100公斤出栏约需饲料275公斤,按生长期平均2.8元/公斤计770元,加上医药、人工、水电等其他成本头平约100元,总成本约为1050元,按当前售价每头育肥猪960元收入计净亏90元,若是外购仔猪(含土杂猪)育肥现出栏的亏损更多(去年下半年仔猪头平260元)。

2、蛋鸡养殖利润下降。据测算目前每只蛋鸡从购入到淘汰成本约为98元,而产出的鸡蛋收益为(全市均价5.8元/kg)92.8元,淘汰鸡每只可收入18元左右,只平盈利12元,同比利润每只下降8元;肉鸡现销价9-8.6元/kg,同比销价升15%左右,只平2.25kg可收入19.3元。扣除鸡苗、饲料、人工、医药、水电等费用17.8元,肉鸡养殖只平纯利1.5元。

3、肉牛养殖获利较难。牛羊养殖总体市场较为平稳,波动不大。河南、甘肃等地由于牛源紧张,架子牛涨幅较大,现200-250kg的架子牛每头超过5000元,而肉牛销价基本未涨(14.8-14元/kg),且销售渠道不畅,快速育肥若饲养管理好头平盈利500元已属不易;肉羊养殖上从春羔到年末出售,肉羊30公斤左右的体重头平可盈利80-100元,同比基本持平。

四、畜禽产品形势预测

1、猪价仍然保持低价位运行一段时间。随着学生开学、农民工返厂及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猪肉需求量将逐渐增大,有可能带动价格上涨,但生猪的市场供应量增加及疫病影响,将抵消需求量上涨带来的价格优势。

2、散养户可能宰杀母猪。由于当前猪价低迷,养猪已出现亏损,加上去年国家未继续兑现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即使补贴其金额也不足抵销高养猪成本,散养户可能宰杀母猪,规模养殖户有可能压缩母猪存栏。

3、禽蛋价格持续低位然后逐渐回升。过去一年半,鸡蛋、鸭蛋持续高位运行,利润丰厚。当前蛋价下跌应属于理性回归,低位徘徊几月后,价格将逐渐回升。

五、稳定生猪生产的主要措施

1、强化生猪疫病防控。搞好疫病防控是生猪生产发展的保障。2月25日,我局在宾馆召开了全市畜牧兽医工作会议,会上对今年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行了安排布署。各县市区在3月初已陆续开针,4月中旬结束,之后组织抗体监测,确保免疫效果。同时,加强产地检疫,强化对生猪调运、交易和屠宰等环节的执法监督,确保全市不发生大的疫情和畜产品安全事故。

2、继续推行市直部门与养猪企业联系制度。去年4-5月,针对生猪市场低迷,以市委、政府两办文件下发了《关于稳定生猪生产的意见》,提出了稳定生猪生产的一些措施。近期,农行和信用社等各大银行、国土、工商、交通、农业、畜牧等16个市直部门将启动与去年确定的养殖企业(万头猪场)的联系,了解其资金需求、征地扩规、完善设施等事宜,协助联系户解决销售、贷款、征地、修路、排污等难题,为稳定生猪生产出谋划策。

3、扎实开展百队千村助春耕活动。3月14日上午,市委常委、副市长胡道银同志组织召开了全市百队千村助春耕活动会议,市直农口及涉农部门共组成100个工作队,集中10天时间,需深入1000个村,调查1万家农户。重点调查了解包括畜牧生产、填栏补笼、春季防疫、惠农政策、春耕备耕、农村农业工作建议等主要内容。我局彭敬宝等4位班子成员亲自带队调研。通过这次活动,将对全市春季畜牧生产和疫病防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4、加快发展养猪专业合作社。利用广播、报刊等媒体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力度,以提高农民兴办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增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养猪专业合作社的网络作用,可由合作社统一采购饲料、药品等生产物资分发社员,以降低养猪成本。同时,合作社可统一组织生猪外销,增加养猪收入,抵御市场低价风险。

5、强化部门服务功能。一是强化部门宣传引导与指导服务,加速推进发酵床猪舍、“150”养猪等新技术新模式;二是精心编制生猪养殖、技术推广、疫病防控、畜产品价格及市场走势等畜牧新时空(联通)短信,增加信息发送量和用户覆盖率;三是利用报纸、局信息网络、现场培训等形式,提高养猪户科技水平,增加养殖效益。

六、我市畜牧产业化发展新举措

1、突破性发展加工龙头企业。湖北神地公司溶菌酶项目进口设备已全部抵达京山开发区,目前正组织设备安装,若调试快则3月份底可投产,项目正式投产后年加工鲜鸡蛋1万吨以上,对促进京山乃至全市蛋鸡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钟祥盘龙(雨润)生猪屠宰加工已半年,要引导其开展猪肉制品深加工,稳定生猪市场,降低市场风险。为促进全市肉鸭产业发展,我局已促成彭墩村的湖北青龙湖公司与京山家兴禽业进行沟通,在青龙湖公司未建成肉鸭加工厂的情况下,力争促进两公司的合作,带动全市肉鸭产业化经营。

2、启动杨竹流域生态文明新农村畜牧业示范区建设。今年,杨竹流域(城区杨树港、竹皮河两条支流,流入汉江)畜牧业示范区(涉及东宝、钟祥、掇刀共20个村)着重进行包括发酵床、150等标准化生猪舍改扩建和新建家禽养殖小区。到2016年,流域内生猪出栏达10万头,家禽出笼500万只,建成标准化猪舍100栋,禽类等养殖小区10个。春季,我局已完成杨竹流域逐村调研核实和规划修改完善等工作,并将规划落实到了村、任务落实到了户。目前,东宝牌楼镇来龙村朱双玲8栋发酵床猪舍基本建成,其它纳入规划的养殖户近期也将陆续开工。流域内将采取适度规模养殖、同步污染治理、种养生态发展的思路,力争将流域建成生产发展、生态种养、农民增收、村容整洁的畜牧业示范区。

篇6

一、深入开展农业普法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深入开展农业法制宣传教育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基础性工作。我厅十分重视法制宣传教育,专门成立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机关法制宣传教育日常管理工作,实行统一布置、统一检查、统一考核。

一是建立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发挥领导班子示范示范带头作用。落实党组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等领导干部学法制度,不断增强领导干部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

二是完善学法规划,积极组织机关干部和公务员学法。按照厅机关“五五普法规划”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培训规划”,选派处级干部和科级干部参加省有关部门组织的法制培训,推动厅机关广大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确保依法履行职责。

三是组织开展农业系统执法人员培训,提高依法监管水平。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参加省政府法制办和农业部举办的培训班。组织专题执法培训,加强农业执法人员知识更新,注重典型案例和现场实践培训,强化执法技能,提升农业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各市、县130多名执法骨干参加由我厅举办的全省农业行政执法骨干培训班,对68名新申请种子检验机构检验员的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和资格考核,最近对229名基层动物卫生监督人员开展新《动物防疫法》培训。

四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提高农民和管理相对人的法制意识。广泛开展农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提高农资企业经营人员的法律素质和诚信守法、依法经营的意识。*年,各级农业部门共发放购买农资提醒卡等资料300多万份。对535名种子企业生产、检验、加工、贮藏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资格考核。组织摄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片,将8000张光盘免费发放到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和社会公众。

二、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加强制度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决策程序,健全考核机制,努力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一是重视制度建设。完善《*省农林厅工作规则》,新建和修订了《*省农林厅关于进一步改进会风文风的规定》等31项制度,有效促进了机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工作效能的提高。健全厅党组会议和厅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农业和农村经营管理发展规划、部门预算、重大投资项目规划等重大决策事项,都要通过厅党组会议讨论,集体决定。

二是加强调查研究。健全厅领导班子调查研究制度,明确厅领导每年要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有计划、有重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民情,广泛集中民智,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和措施。各处室(单位)结合新形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制度,土肥站制定了新型肥料田间试验验证制度、毒性检测制度,种子站制定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办法。

三是积极参与农业立法。注重立法项目储备,注重开门立法,注重立法创新,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利于农业地方性法规出台后能够得到有效实施。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形势,向省人大提出了制定《*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条例》、《*省蚕种管理条例》、《*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5部地方性法规,修改《*省动物防疫条例》等3部地方性法规等建议。对省人大、省政府等转来法律法规草案22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6月2日省人大丁解民副主任一行来我厅调研,对我厅农业立法工作予以肯定。

三、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编制《*省农林厅政府信息公开指南》,修订了《*省农林厅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框架,以建设“网上农林厅”为抓手,强化政务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和公众参与功能。

(一)强化电子政务公开。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在*农业网开设政务公开专栏,将机构简介、发展规划、行政公文、统计资料、行业动态、行政许可、项目申报等政务信息(保密的除外),向社会公开。

(二)强化网上在线服务。在*农业网上推出行政许可在线管理系统,方便行政相对人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对我厅归口管理的财政支农项目全面实行网络申报,推进农业项目管理信息化。同时,把“在线访谈”、“网上直播”、“厅长信箱”等栏目作为了解民声民意民情的重要窗口,为基层和农民解难事、办实事,对“厅长信箱”每一封来信都认真对待,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反馈”。

(三)不断完善行政许可“一站式”服务。以“便民、高效、规范、廉洁”为服务宗旨,按照集中受理、限时办理、跟踪服务、统一送达的“一站式”服务要求,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优化许可程序,提升服务水平,实现服务零距离、流程零障碍、办件零差错、法定之外零收费、服务对象零投诉。开发行政许可在线受理系统,进一步改进许可管理方式,促进更快捷、经济的履行许可职能,增加许可工作的透明度,提高许可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改革农业行政执法体制,加强市场监管

坚持以依法履责、便民高效为原则,在执法方式上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积极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力实施农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以职能为限集中行政处罚权,纵深推进综合执法。截止*年底,全省13个市、84个县(市、区)均已实行综合执法,建立起专职、统一、精简、高效的执法队伍,形成了省有总队、市有支队、县有大队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农业行政综合执法队伍已经成为农业部门的一支基本队伍,成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农民权益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深入开展农资打假护农行动。积极探索创新,采取得力措施,加大源头治理和市场监管力度,组织开展全省春季种子执法、春夏播种子质量检查、非法制售甲胺磷暗访清查和肥料市场整治、深化“禁甲”行动、夏季百日行动和秋季行动等专项整治,农资市场秩序实现持续好转。据统计,*年全省农业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79157人次,检查企业57039个次,整顿市场6631个次,受理举报案件975件,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3059起,其中案值五万元以上大要案4起;捣毁制假窝点4个,移送司法机关处理3人;查获假冒伪劣农资587万公斤,货值2487.24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7353.15万元。

(三)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行动县建设。围绕农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称心,深入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共组织现场咨询活动700多场次,接待咨询群众150多万人次。在近年来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的基础上,推荐高淳县为农业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示范县,确定海门市、宜兴市、睢宁县等10个县(市)为“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行动县,各示范行动县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强化市场整顿、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强化诚信建设和建设放心农资店等,着力构建“放心农资流通网、市场全程监管网、农资使用服务网”,投诉举报数、案件查处数、假劣农资引发的农业生产事故数明显下降。

(四)强化农产品质量执法监督。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各项规定,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管理,积极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引导农业生产者合理安全使用农业投入品。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督抽查,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的违法行为。签订动物监管责任状,全面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加大对产地农产品的检测力度,严把产地准出关口,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下移责任主体,明确属地管理,在全省建立一支2800多人专、兼职相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

五、深入开展规范建设,严格执法责任

在建立厅机关自身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基础上,加强对全省农业系统指导监督,进一步明确执法责任,规范执法行为,推动全省农业系统的依法行政建设。

(一)健全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制度。按照省政府《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要求,加大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力度。对出台的《*省蚕种生产、经营许可工作暂行实施办法》、《*省蚕品种审定办法》、《*省蚕种质量事故技术鉴定实施办法》、《*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办法》和《关于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意见》等5部规范性文件报送省政府备案。

(二)开展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化年活动。以提高执法能力为关键,扎实开展规范化建设深化年活动,推动农业执法事业持续发展,实现*年40%的执法机构达到规范化建设的目标。全省各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和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完善,执法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执法能力和执法质量进一步提高,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政府和农民群众的满意度进一步上升。

(三)落实监管责任。为了维护良好的农资市场秩序,促进各地加大执法力度,我厅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层层签订《全省农资打假护农和农技推广系统守法经营责任状》和《深化“禁甲行动”责任状》,落实监管责任,并纳入考核范围。同时,为保证公平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我厅制定下发了《*省农业行政执法行为规范》,要求全省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严格执行农业部“六条禁令”和《行为规范》,真正做到心系农业,执法为民。

(四)开展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把案卷评查工作作为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提升办案质量、规范执法行为的重要手段,作为执法监督的一项经常性制度。从立案、调查取证、审查决定、送达执行、卷宗规范等方面明确评分方法和标准,通过互查、集中评比等方式促进相互交流和提高。各地农业执法机构的办案水平和案卷质量较以往有了较大提高,执法过程更加完善、规范,案卷质量总体较好,20个案卷被评为全省优秀案卷。

六、有效化解矛盾,维护农民权益

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关注农民诉求,维护农民权益。

(一)畅通举报投诉渠道,积极开展农业行政调解。切实加强举报投诉受理工作,做到闻报必动、有诉必接、接案必查、查必到底,我厅共下发查案、督办通知189个。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处理农资违法案件的过程中,不仅履行对违法者予以惩处的法定职责,而且大量承担违法者与农民群众之间损害赔偿的调解工作。据统计,全省每年办理农业行政调解案件100多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00万元左右。

(二)探索完善土地仲裁制度,妥善解决农地纠纷。为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机制,及时有效化解土地承包纠纷,维护农民合法土地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我厅自2003年积极探索土地仲裁试点工作。目前全省已有省、市两级仲裁试点单位达48家,其中15家被列入农业部试点范围。截止到今年年底,全省仲裁委员会已累计受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1240起,4095人次,其中调解992宗,已履行调解990宗,仲裁248宗,已执行仲裁247宗。

(三)认真做好工作,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按照《中央联席会议关于做好*年处理突出问题及工作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农业部的有关要求,紧紧围绕确保“两会”顺利召开、奥运会成功举办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成功举办的稳定工作,着力排查化解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矛盾纠纷,切实做好涉农工作。对全省的农民负担、土地流转、农技推广体系等涉农,不是简单地批转,而是认真地调查核实,区分处理。积极预防新的矛盾纠纷,扎实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涉农保持稳定,总量有不同程度减少。据统计,1—11月份,我厅受理群众来信357件次,接受网上(电话)304件次,接待群众来访161批362人次,厅总量1023件次,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5.9%。

*年,我厅在推进农业依法行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要求相比,还有一些不足。下一步,我们将牢牢把握率先基本实现法治政府的建设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意见》要求,按照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我厅依法行政示范点创建检查提出的要求,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扎实地推进全省农业系统依法行政工作,保障全省农业和农村持续健康发展。

(一)大力开展依法行政宣传培训。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意见》,立足于部门职责,通过宣传培训、专题研讨、举办大型活动等形式大力倡导和培育全省农业系统干部的依法行政理念。通过集中培训、典型案例评析等形式,加强对农业执法人员专业法律理解、证据收集及法律综合运用等实践层面的知识培训。

(二)完善依法行政推进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机构,健全“领导有力、监督有效、齐抓共管”的依法行政工作机制,做到思想上更加重视、行动上更加自觉。在全面分析近几年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查找薄弱环节,制定《*省农林厅2009年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点》,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并分解落实到各处室(单位)。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协调、监督,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工作考核监督体系,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篇7

2002年12月15日

根据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斗争部际协调小组第三次会议的决定,由农业部牵头,会同公安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供销合作总社、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监察部等部局,开展农资打假联合行动。十月份,对全国14个省进行了联合督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今年农资打假工作的总体情况

《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犯罪活动联合行动》的通知下发后,农业部、公安部等五部局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农业生产资料打假联合行动的通知》,就农资打假联合行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密切配合,落实责任,在全国范围开展农资打假联合行动。经过几个月的工作,农资打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据对14省的统计,今年农资打假共出动检查人员33.1万余人次,检查各类农资市场1.3万多个,检查各类农资经营网点、门市部27.2万个,检查各类农资生产企业2.46万家,捣毁各类农资制假售假窝点1342个。共查处违法违纪案件31326起,涉案货值5.01亿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案件190多件。查处不合格种子398.1万公斤,劣质肥料2.5万吨,假冒伪劣、禁用和过期不能使用的农药36.85万公斤,伪劣兽药1万多公斤,各种无证冒证和伪劣农机及其零配件16万台/件。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6亿元。

工作中有以下比较成功的做法:

(一)领导重视,组织工作得力

各地参与农资联合打假部门的领导都较重视农资打假工作,大多数地方成立了农资打假协调小组,设立了农资打假办公室,明确了专职人员,公布了举报电话,将农资打假列为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各省农业厅把农资专项打假作为重点工作抓,以此来促进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职能转变,发挥行政监督职能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服务。形成了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各部门相互配合开展农资打假的局面。

为了确保农资打假专项斗争顺利开展,各省认真贯彻国务院、有关部局关于农资打假工作的精神,及时将有关精神传达下去,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通过联合发文,召开会议等方式安排农资打假工作。

(二)综合执法,农资打假工作逐步规范

近年来,许多地方实行农业综合执法,探索农业行政执法新的运行机制。福建、江苏、贵州等省农业厅成立了农业执法总队。湖南省农业厅今年从厅内各有关执法单位抽调了16名执法人员组成农资打假队伍。全国有77个地(市),815个县(市)成立了农业执法支队、大队。在今年的农资打假专项斗争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山西省为了加强农业执法机构建设,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以晋办发〔2002〕9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法制建设的意见》,要求各级农业部门结合市(地)、县机构改革,按照“先行试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步骤,力争三年内在全省全面实施集中综合执法,使农资市场的监管经常化、规范化。

四川省成都市编委专门发文组建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落实编制20名,市政府发文进一步明确了编制、人员管理(按公务员管理)和经费问题(纳入财政预算)。该市执法大队成立后,2000年就查处违法案件650起,比1999年增长60多倍,没收、转商假劣农资产品32.4吨,是1999年的6倍;2002年1-9月,查处违法案件1086起,比2000年同期增长30%;没收、转商假劣农资产品94.9吨,比2000年增长192%。

(三)广泛宣传,营造农资打假氛围

为使农资打假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各地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大了对农资打假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少地方在电视台、电台、报纸上开设了农资打假专栏,加强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等农资方面法律规章的普及和宣传,报道农资打假活动信息,并对大案要案、典型案件进行跟踪报道,对制假售假窝点进行曝光。

浙江省农业厅召开了三次农资打假工作新闻会,各新闻单位多次派员参加省执法检查组,赴各地进行现场采访和报道。河南省共出动宣传车3865车次,悬挂条幅760个,张贴标语53670条,在广播、电视、报刊上播放、刊登农资打假信息849次,举办大型咨询活动87次,印发法律法规等宣传资料27.91万份。福建省执法总队在省电视台制作了7个农资打假专题节目。广东省农业厅召开了由省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公安、供销社领导与执法人员和新闻记者参加的销毁假劣兽药、饲料及添加剂现场会,公开销毁查获的假劣兽药、饲料及添加剂近100个品种,共25吨,货值100多万元。

(四)突出重点,抓好关键时段的整治行动

江苏省农林厅先后组织开展了5次专项整治行动,在春播期间,开展了以春播用种、夏季作物用肥、春季畜禽用药、饲料为重点的春季打假护农大行动;夏季与省质监局联合开展了肥料专项整治行动;7月至9月开展了农药市场专项整治;8月至10月部署了全省畜牧行业生产资料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秋季开展了以小麦、油菜为重点秋播种子专项整治行动。浙江省农业厅针对养猪户和饲料经销户使用违禁药物、私屠滥宰、违规经营病猪等现象,开展了“劣病毒”猪肉专项整治工作。河北采取整治重点市场,按农时季节,适时开展专项斗争的方式推进农资打假工作。种子整治的重点是玉米杂交种子和抗虫棉种子,主要集中在石家庄市和保定市种子市场以及棉花集中产区;农药整治的重点是“三证”不全、假冒伪劣以及国家禁用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农资专业市场以及生产工艺落后、群众投诉较多的农药生产厂;肥料以复混肥料、叶面肥、微生物肥料为重点,以登记证号、产品标识和使用说明为主要内容,主要集中在专业市场;农机及零配件集中检查生产和销售企业(网点)、农机维修市场和有影响的农机市场集散地。

(五)集中力量,加大大案要案查处力度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积极与工商、质监、公安、供销社、经贸委等部门紧密合作、协同办案、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江苏省公安系统全年出动2000多人次进行农资打假执法活动。四川、重庆两省(市)都十分重视大案要案的查处,四川省查处典型案件16起,重庆市查处典型案件6起,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的四川宜宾县水稻种子案、重庆国威农药案和四川省武胜县杂交玉米种子案等三起案件都迅速按有关法律程序进行了查处。

农资打假涉及的范围广。各省在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农业、技术监督、工商、公安、监察、畜牧、饲料、农机、供销等部门互相配合,立足本职,积极行动,共同开展打假整治工作,形成了合力,使农资打假效果显著。湖南省华容县制售假农药案的侦破就是技术质量监督部门依法查处,公安、监察、农业等部门密切配合,各部门联合行动取得的成果。经侦查,犯罪嫌疑人到案发为止,已产销杀虫脒170多吨,销售货值71万多元。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收审,涉案的国家工作人员多人受到党纪、政纪处理。

针对农资打假工作的特点,为提高办案速度,提高办案效果,各级农业部门无论在市场检查还是在典型案件查处过程中,都主动取得当地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公安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河北今年查处的标值10万元以上的大案要案,基本上都是农业、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联合办案,相互支持,积极配合的结果。山西省农业部门在工商、公安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整顿忻州市忻府区奶牛市场取得了良好效果。

(六)依法行政,确保农资打假工作持续健康进行

为了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各省加快了一些配套法规的建设,加强了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了打假人员的素质。许多省根据《种子法》、《渔业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先后出台了可操作的配套的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了规范行政执法工作,一些省还建立了农资打假工作制度。如江苏省农林厅建立了打假信息报送制度,要求县农业局每周五报市局,市局每周一报省厅,对于重大突况和重大事件即查即报,并根据事态进展随时续报。为确保农资打假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各省还加大农资打假工作督查力度。江苏省采取自查与抽查相结合、一级督查一级的方式今年已组织了两次督查活动,除检查面上工作外,重点对领导批办案件、上级交办案件、大案要案进行督查。

为了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各地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培训班。河北省今年组织了1095人次的种子法知识培训和576人次的种子检验知识培训。山西省农业厅今年举办了5期执法人员培训班,有1200名市(地)、市县执法人员和分管农业执法的领导参加了培训。

一些省制定了农资投诉(举报)案件的登记、处理程序等制度。使农资打假案件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结果。

福建省农业执法总队印发了《福建省农业执法总队科室、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及内部管理规定》,包括了总队科室的责任制,人员岗位责任制、人员工作守则、“十不准”规定、学习制度、办公室管理制度、队务会议制度、受理投诉或举报工作人员岗位工作制度、外勤执法人员岗位工作制度、罚没物品交接管理工作人员岗位工作制度、案件受理工作人员岗位工作制度、文件或文书管理工作人员岗位工作制度等17项。

二、农资打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资市场、农资产品问题仍很严重

从督查情况看,农资管理和打假面临的形势仍很严峻,由于农业生产资料,量大面广,假冒伪劣由来已久,并逐年呈蔓延趋势,许多领域的问题积重难返。虽然今年全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农资打假行动,但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农资经营主体不规范。目前农资市场无证经营或超越经营范围的现象仍然很突出,不具备经营资格和经营条件而挂靠经营的现象比较普遍,非法经营者在农资销售旺季走村串户销售农药、化肥的现象比较严重。

二是经营行为不规范。销售过期、失效农药和劣质种子坑农害农的现象不断出现;农资和百货混合经营现象不在少数。兽药经营中的主要问题还有兽药、人药同时经营的现象。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资市场的经营秩序,如:

(1)无证生产和造假状况还比较突出。制假售假活动由公开、半公开向地下、半地下,组织性、隐蔽性、对抗性增强,手段趋向智能化,增加了打假工作的难度。

(2)假冒伪劣农资充斥市场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农业部今年春夏对市场上的农药质量抽查结果显示,不合格农药为16%,有1/5的单位经营了不合格农药,这些是在合法的经营单位里抽出的登记过的农药产品,非法生产和经营的假劣农药就更多了。据陕西省畜牧部门抽查,“九五”期间,兽药质量抽检合格率为77%;近期对市场质量抽检合格率为50%。青海省西宁市经销的蔬菜品种近百种,但通过审定的只有20多种,大部分种子没有生产许可证,没有标签。

(3)农资产品标签不规范。农业部今年抽查了2586个农药标签,不合格率为54.6%,有的地方农药标签不合格率高达80%。有的擅自修改已审定的标签内容,有的扩大使用范围,有的盗用、冒用他人登记号,有的用一个登记证用于多个产品,还有的采用光写商品名而不写含量和使用情况等欺骗手段坑害农民,严重干扰了农药市场的正常秩序,危害了农民利益和农业生产安全。引起了农民与合法生产企业的强烈不满,国务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责成农业部立即进行整顿。

(4)误导消费的广告多。主要是兽药和农药表现最为突出,虚夸产品质量的不少。有的企业还用“农业部推广新产品”、“中国农学会推荐产品”等来误导消费者。

(二)少数农业部门对开展农资打假的认识还不到位,执法意识薄弱

一些地方认为农资打假是工商、技术监督部门的事,和农业部门关系不大,有的地区和县级农业部门甚至放弃法定职权,不闻不动,根本没有安排部署和组织检查。农业各行业之间发展也不平衡,地区间发展也不平衡。

(三)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严重

由于受利益的驱使,一些地方对农资制假售假不仅不打击,而且还加以庇护。如有的农药生产厂家在生物农药中添加大量化学农药,使用在禁止使用的作物(果菜)上,坑害消费者。当检查发现后,地方出面说情、辩解,难于处理。另外,农业部门内不少单位也经营农药、兽药、种子、肥料、农机及零配件等,有不少单位,既进行经营活动,又有管理职能,还有的审批、登记、检测、监督集一体,使本应互相制约的监督机制失效。

(四)农资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在农资打假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按现行的农业法律法规无法处理,如化肥、农机质量管理等尚缺乏相关的法规和强制标准,农药、饲料、水产种苗等其他农资管理相应的配套办法或实施细则也要修订和完善。渔药、渔具市场的监管不明确,个别地方存在空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一些农资产品管理法律法规已不适应当前农资生

产和市场监管的要求。

(五)参与农资执法的机构多,执法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国务院抓农资执法、打假的机关如工商、技术监督、供销和农业部门等多个单位。农业部门内又分散在种子、土肥、植保、蚕种、畜牧兽医、饲料、农机、渔业等多个机构。但真正对农资市场和生产单位的执法起震慑作用的不多,力量分散,多部门协调困难,责任不明确。适应农资执法特点要求的,既具备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较强的法律素质,又具有为人民服务宗旨观念和较强的职业道德水准的执法人员缺乏。

督查中也发现一些地方部门之间配合得不是很好,案件主办单位与协办单位沟通不够。有的省反映,由于各部门各自行使管理职能,缺少沟通与协调,往往出现多部门对同一行政管理对象多次检查的情况,生产、经营单位意见很大。此外,农资打假工作多部门操作,部门之间通气不够,发文多,部分内容交叉重叠,形式主义的东西也不少,工作实效不高。有的反映泛泛的执法检查多,实际查处的案件少。农资质量抽检工作开展不够,结果公开不够。多数地方的农资执法,仅仅检查销售机构,从销售机构查出农资产品质量问题时,对销售者做出处罚后便草草收兵,不再顺藤摸瓜,追究更深背景和生产者的责任,使更大违法者逃避了法律制裁,制假售假的源头未得到有效控制。形成了农资违法案件中,小案多,大案少的假象。

(六)农业行政执法缺乏必要的经费和装备,执法机构不健全,执法队伍不稳定

各地普遍反映,缺乏农资打假专项经费,缺少必要的交通、通讯、取证等工具,抽样检查、假劣产品的销毁、联合执法等系列费用难以解决。参加农资打假的人员大部分是临时从各系统抽调的,执法意识不强。

基层反映,上级多头管理,缺乏统一的系统的农业行政执法指导,影响了农业执法的顺利进行。

三、农资打假工作的改进意见

(一)从“五不放过”入手,找准农资打假切入点

这次督查组共带回102个需要督办的案件,至目前已有85个查处完毕,剩下的17个,还将继续督办。有关领导批转的案件有10起,有9起通过督办已依法查清并进行了处理,还有1起正在查处中。各地投诉的转有关业务司局的案件10件,已有1件查清,其余9件正在追查中。

我们将对这些案件进行分类总结,追根溯源。

在大案要案查处过程中,各级农业执法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的同时,对于该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件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并与司法机关保持密切联系,了解案件的处理结果,还要认真查清伪劣农资源头和流向。对于源头非本省、市、县辖区范围内伪劣农资,要及时向有关省或市、县通报情况,请其他省或市、县查清和处理,或请上级单位处理。

要做到查处的案件有始有终,办事程序规范,档案齐全。对领导批示的重大案件,要及时研究处理,做到件件有结果。

(二)建立农资市场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尤其是我国已加入WTO的新形势,建立农资市场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是十分迫切和完全必要的,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农资打假方式只能是暂时的应急措施,今后要从机构设置、人员调配、管理机制和经费保证等方考虑这个问题。

在当前农资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农资猖獗的严峻形势下,组织有关部门,建立联合打假是不可少的。因此,九个部委要继续加强部门间协作,建立联合打假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认识农资打假的重要意义,在农资打假方面形成合力。在联合执法检查过程中,各单位应根据各自的职责在执法过程中各负其责,如技术监督部门主要负责好从源头打假和从源头抓质量的工作,工商部门检查营业执照和市场秩序等,农业部门检查经营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以及产品的包装标识等。

(三)健全完善农资市场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

结合我国加入WTO后,当前正在清理修改有关行政法律法规文件之机,加速健全完善农资市场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有的省反映,一是尽快制定肥料法;二是出台农机管理、水产种苗等方面法律法规;三是修改《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四是制定农药、兽药、种子、肥料等包装标签准则,统一标签规范等。

(四)农资打假的当务之急是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加大农资打假案件的查处力度,关键的是要有健全的执法队伍,大量农资案件的查处需要专职农业执法队伍负责。这是在新形势下,赋予给农业部门的一项新的重要的职能。目前农业执法队伍很薄弱,近两年各级农业部门在农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把原来比较分散的农业行政执法职能集中起来,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建立专职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就是一个成功的经验。从各地实践的情况看,农业综合执法是值得推广的。各级农业部门应结合机构改革和调整,理顺各相关机构的管理权限,明确责任。避免部门间或部门内执法不一致,造成多头执法,损害国家形象。各相关执法部门均应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五)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执法程序,严格依法行政

一是依法开展农资市场准入工作。对实行许可证管理的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要依法定条件和程序进行审查。对不具备生产经营条件的,不予办理生产经营许可证。工商机关结合企业登记注册、年检换照等工作,对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全面清查。对违法生产、经营者,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对实行许可管理的农资产品,农业部门要认真进行检验、实验、鉴定,对不符合条件和质量标准的,不予办理产品许可、登记手续,不允许进入生产流通领域,从源头上防止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农资产品进入市场。质监部门要按照国务院领导关于从源头打假和从源头抓质量的要求,切实负起责任,加快研究制定必要和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不合格农资产品不出厂。

二是建立农资打假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要对农资打假工作不力,消极应付甚至失职渎职的领导干部和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查处。

三是建立农资打假执法情况报告制度。各级农资执法机关要建立农资打假情况月报或季报制度,逐级上报农资打假工作情况、遇到的主要问题、大案要案情况等,以便及时指导和协调。

四是要严格执法,依法行政。执法一定要严,不能以罚代刑,以情代法,不追源头,不追究相关责任,包庇纵容,甚至知法犯法,否则就无法开创农资打假的新局面。

(六)保证农资打假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