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相关知识范文
时间:2024-03-27 18:02: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核电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工程项目;设计;要点;管理
中图分类号: O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人们习惯把弱电方面的技术称之为弱电技术,弱电技术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现代化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逐渐在智能建筑的运用中越来越广泛。弱电工程对于信息化社会中的电话通信系统、计算机局域网系统等都起到了保障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所以弱电工程的建设项目也增多了。但是由于在施工过程对设计、管理等环节的不够重视,而导致了极大的损失,因此,我们要从弱电施工项目的设计和管理等环节出发,严格把关,确保工程质量。
1 工程设计过程
1.1 前期沟通
工程设计过程中的前期沟通非常重要,通过前期沟通可以了解客户的技术需求、功能需求、资金配备等,了解房型结构、地理位置、装修设计等,为进一步的设计做好准备。通常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沟通:
⑴了解建筑状况(面积、房型、线路等)。了解建筑结构、布局和面积是技术选择的一个重要依据,也可为后期安装,留下设备所需的接口,同时也可以考虑线路和设备的重用性等。
⑵了解装修布线进度。如果错过最好的布线时机,以后就很难布线了,所以必须和装饰公司的人沟通好这一个环节。
⑶了解用户需求。了解用户需要什么系统,功能需求是什么、技术需求是什么、工期及造价要求等。
⑷让客户了解技术需求。对一个系统的实施有很多种方式,比如监控系统,可以采用全数字化监控系统,也可以采用模拟传输加数字存储,可以设计远程访问,可以设计多处监控,也可以设计集中监控等等,不同的方式采用的设备和工程造价就有所区别,实现的技术及后期维护也不一样,尽量让客户明白技术需求对工程的如期开工和完工有很大的帮助。
1.2 技术选择
技术选择是需要综合考虑的,除了必须满足客户的功能和造价需求以外,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⑴建筑的布局、结构和面积
不同的系统对布局、结构和面积要求可能不同,但有一些是相同的,比如传输线缆在传输距离上都有一定的距离和范围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选择适合面积和距离的传输线缆和设备。比如在智能灯光和智能家电系统中,房子的面积对技术的选择影响很大,通常使用的X-10技术只适合于500平米以内,而Ruibus总线技术对面积没有什么影响,适用于大的豪宅别墅,以及酒店,KTV等。
⑵现场的环境
有时候客户的现场环境会影响技术的选择,比如,我们到现场的时候,装修已经到位,已经改不了了,或者改的话很麻烦,或代价很大,就可以选择比较合适的技术。
⑶客户的意见
尽量听取客户的意见,要和客户一起确定使用哪种技术。
⑷施工的难度
有时候根据现场的情况只能按照某一种方式布线,或者说由于施工方面的难度无法采取其他的布线方式。模块安装的位置就是要便于施工,后期要方便安装维修。
1.3 最后需求的确定
客户初步了解系统后,可根据客户的经济承受能力和需要来选择相应的系统,务必使客户确认所要的系统。只有客户确定系统后我们才能做后继的工作。如果客户无法确定系统或发散性思维太丰富,以致于想的太多而无法确定所需系统,这时我们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来帮客户确定需求。需求确定以后,才能做方案,不然可能会出现经常改方案的情况。
1.4 提供设计方案所需资料
当客户确定系统后,进入作正式方案的前期,此时必须要客户提供相关的详细资料,如房间的大小、分区域的平面布置图、建筑平面图、装修图纸、一些必要和不必要的产品放置位置等。
1.5 产品价格配置清单
产品配置和价格清单是客户所关心的主要技术文件。通过产品配置客户可以了解系统能否实现所需功能,通过价格清单客户可以很好地进行工程预算和资金调控。
1.6 CAD图纸
CAD的施工图为工程实施方案的最后一个内容。要做出正确的布线施工图,不仅必须对系统和产品有一定的了解,还必须掌握对产品的工作原理。
2 工程施工要点
2.1 工程的初期安排
2.1.1 根据业主的要求,合理分配好各种资源
⑴根据工程施工及进度要求,确定施工人员的配备;
⑵确定各种材料的采购渠道及进货商,洽谈并确定材料的质量要求,价位,以及供货周期,供货质量保证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条件;
⑶根据要求合理分配各个系统的设备、材料、施工费用等项。
2.1.2 施工前会议
施工前会议要解决的问题是,组建团队,明确责任和权利,并对以下问题进行说明和探讨。
⑴理解设计思路
⑵制定施工进度表
⑶制定施工规范和要求
⑷确定位置、走线、面板、机柜
⑸配电电源考虑
⑹预埋管线
⑺线材的要求及穿线方法、测线、打标记
⑻产品安装(控制模块、面板、机柜)
⑼功能调试(工作表)
2.1.3 布线要点
⑴弄清楚房型的基本结构
⑵了解产品配置的种类和数量
⑶确定点位
⑷看懂施工设计图,勘察现场,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交流
⑸弱电线路埋管、穿线、标记
⑹调整、检查
2.2 弱电系统工程流程
弱电系统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弱电系统工程流程图
2.3 智能化工程应注意的环节
2.3.1 材料、设备采购
在各种材料、设备采购洽谈中应严格注意材料供应商的信誉保证度;对各种材料、设备的质量要严格把关;质量应有确定保证,最好能有检验证明,有可能的话应做多家供应商设备对比,以确保质量、价位最佳。
2.3.2 方案设计
在方案设计中,应确保与业主的充分沟通。根据业主要求设计出初稿后要充分征求业主意见,确定方案是否符合业主要求。特别是各个系统配置、选型等若不满足要求,则要进行方案修改,以达到业主的要求为准。推荐的各种系统设备应对客户作详细的说明。
2.3.3 工程进度控制
在整个工程施工中应严格控制好整体进度。原材料的购进应保证工程进度要求,各种系统设备的进场时间要适时,要根据进度进行安装调试。工程中需要单独施工的部分应预留出施工空间,以便随后施工时方便设备进出。施工过程中如遇有与方案设计冲突需做调整时必须征得客户的同意。产品的安装要随工程进度进行,要在装修结束时完成,不能过早将产品装上,以免人为损坏。
3 工程组织和管理
施工组织及过程管理的总体构想及实施是工程能否保质保量按期完成的关键,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设单位的投资效益、设计效果以及施工单位的综合经济效益,为此要配备一批施工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懂经营、会管理、善协调的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组织工作。
3.1 施工组织管理需要
建立项目经理领导的现场组织管理机制,通过计划制定、落实、检查以及定期分析、总结使工程计划进度符合工程实际而不失控。组织保证措施如下:
篇2
烟叶密集烘烤过程中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和湿度组合调控试验的结果表明:下部叶以处理T3、中部叶以处理T2、上部叶以处理T4的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总体得分最高,且在同部位中与其他处理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关键词: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湿球温度;烤烟;外观质量
中图分类号:TS44+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4-0056-04
密集烤房具有节能、省工、降耗等多方面优点[1,2],但由于工艺相对滞后,烤后烟存在颜色浅淡、僵硬、组织结构致密等多方面问题[3],工艺与设备的配套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在烟叶调制过程中,变黄和定色的温湿度状况及其持续时间长短影响并制约着叶片组织内含物质的转化程度和烟叶香气物质的形成[4],因此,研究烟叶调制关键温度点的湿球温度和稳温时间对提高烟叶烤后品质有很重要的意义。高玉珍等研究了烟叶烘烤过程中温湿度条件对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6~12];谢已书等
研究了烟叶烘烤过程中关键温度点的稳温时间对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13~16]。本试验采用关键温度点湿度和稳温时间组合控制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湿度和稳温时间组合对密集烤房烤后烟叶的影响,以期为密集烘烤工艺的本地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地点设在卢氏县杜关烟叶工作站康家湾试验点。供试品种为云烟87,5月5日移栽,田间管理按生产技术规范进行。各部位烟叶的取样方法是:下部叶取第5~6叶位的烟叶,中部叶取第9~11叶位的烟叶,上部叶取第15~16叶位的烟叶,每竿编烟120片左右,编竿后对样竿进行称重并挂牌标记。
供试烤房为符合《密集烤房技术标准》建造要求的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8座。
1.2 试验设计
1.2.1 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与湿度控制组合
T1:38℃(36±0.5℃)温度段,稳18 h; 42℃(37±0.5℃)温度段,稳16 h;45℃或47℃(38±0.5℃)温度段,稳12 h;54℃(39±0.5℃)温度段,稳12 h。
T2:38℃(36±0.5℃)温度段,稳24 h; 42℃(37±0.5℃)温度段,稳20 h;45℃或47℃(38±0.5℃)温度段,稳24 h;54℃(39±0.5℃)温度段,稳20 h。
T3:38℃(35±0.5℃)温度段,稳18 h; 42℃(36±0.5℃)温度段,稳16 h;45℃或47℃(37±0.5℃)温度段,稳12 h;54℃(38±0.5℃)温度段,稳12 h。
T4:38℃(35±0.5℃)温度段,稳24 h; 42℃(36±0.5℃)温度段,稳20 h;45℃或47℃(37±0.5℃)温度段,稳24 h;54℃(38±0.5℃)温度段,稳20 h。
1.2.2 各处理样竿在烤房内的挂置位置 每个处理样竿数为18竿,重复3次,挂置在一个烤房内。方法如下:在隔热墙2、4、6 m的位置,每一棚次的两路每点放置1个样竿,距离相同的样竿为一个重复。
1.2.3 总烘烤时间统计 点火~烘烤结束所用的总时间。
1.2.4 每烤出烟量统计 烤前对18个样竿称重,去掉竿重,即为样竿鲜烟重。烤后对18个样竿称重,去掉竿重,即为样竿干烟重。
每烤出烟量=(样竿鲜烟重/18)×总装烟竿数
鲜干比=样竿鲜烟重/样竿干烟重
1.2.5 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评价 回潮后,根据烟叶外观质量评价指标对样竿烟叶进行打分,标准见表1。
1.3 烤后烟叶取样
烤后烟叶,每个处理按X2F、C3F和B2F各2 kg进行取样。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比较
2.1.1 下部叶各处理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比较 从图1可以看出,处理T3的颜色、身份、油分和色度都好于其他处理;成熟度各处理区别不大;叶片结构处理T1得分最低,其他处理无显著差别;外观质量总得分情况为T3>T1>T4>T2。
图1 下部叶各处理烤后烟叶质量比较
2.1.2 中部叶各处理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比较 从图2可以看出,处理T2在外观质量的各个方面都好于其他处理;处理T4次之;处理T1最差。
图2 中部叶各处理烤后烟叶质量比较
2.1.3 上部叶各处理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比较 从图3可以看出,处理T4在外观质量的各个方面都好于其他处理;处理T2次之;处理T1和T3相对较差;外观质量总得分情况为T4>T2>T3>T1。
图3 上部叶各处理烤后烟叶质量比较
2.1.4 各部位各处理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差异性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下部叶中处理T3总体质量得分最高,T2得分最低;中部叶处理中T2总体得分最高,T1得分最低;上部叶处理中T4的总体得分最高,T1得分最低。经Duncan’s新复极差法检验,上部叶处理中T4、中部叶处理中T2和下部叶处理中T3均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或极显著,T4、T2和T3各为上、中、下三个部位处理中的最优处理。
2.2 各处理经济运行情况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在烘烤时间方面,上、中、下三个部位都以处理T4时间最长,处理T1时间最短。各部位各处理烤后烟叶的情况为:下部叶的上中等烟比例以处理T3最高,处理T2最低;中部叶的上中等烟比例以处理T2最高,处理T1最低;上部叶的上中等烟比例以处理T4最高,处理T1最低。上、中、下三个部位烟叶的鲜干比都是以处理T4最高,处理T1最低。在能耗方面,上、中、下三个部位都是以处理T4的千克干烟耗煤耗电量最大,处理T1最低。
3 结论与讨论
由于各部位鲜烟素质的差异,各个试验处理在三个部位中的结果差异较大,对处理T1来说,由于稳温时间较短,烘烤全过程用时也较短,能耗较小,下部叶烤后质量较好,但较处理T3为差,不适合中上部烟的烘烤;对处理T2来说,由于湿球温度相对较高,虽然稳温时间最长,但烘烤全过程用时与T3相差不大,能耗也相差不大,相对较高的湿球温度,相对较长的稳温时间,有利于烟叶内含物质的充分转化,烤后烟叶以中部叶质量最好,上部叶次之,下部叶最差;对处理T3来说,由于湿球温度较低,稳温时间较短,所以烘烤全过程用时较短,能耗和T2相当,这个处理对下部烟的烘烤比较有利,相对较低的湿球温度,相对较短的稳温时间,可以协调烟叶变化和失水,下部叶烤后质量好,但对上部叶的烘烤可能不利;对处理T4来说,由于湿球温度较低,稳温时间最长,所以烘烤全过程用时也最长,同时能耗最大,相对较低的湿球温度,相对较长的稳温时间,能促进内含物质的充分转化,上部叶烤后烟叶质量较好,但对下部叶的烘烤不利。
综合各部位各处理的烤后烟叶质量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上部叶以处理T4、中部叶以处理T2、下部叶以处理T3的烤后上中等烟比例最高,烟叶质量总体得分也最高,且在同部位中与其他处理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宫长荣,潘建斌,宋朝鹏.我国烟叶烘烤设备的演变与研究进展[J].烟草科技,2005(11):34-36.
[2] 杨鹏,宋朝鹏,冯长春,等.烟叶烘烤方法和设备[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0):162-163.
[2] 徐秀红,孙福山,王永,等. 我国密集烤房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探讨[J].中国烟草科学,2008,29(4):54-56,61.
[4] 宫长荣,汪耀富,赵铭钦,等.烘烤过程中烟叶香气成份变化的研究[J].烟草科技,1995(5):31-33,27.
[5] 高玉珍,王卫峰,张骏,等.密集烘烤不同变黄温湿条件对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23(2):215-219.
[6] 杨建春,鄢继春,吴先华,等.密集烘烤中不同温度和湿度调控对中部烟叶品质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12):96-99.
[7] 张保占,孟智勇,马浩波,等.密集烘烤定色阶段不同湿球温度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2,41(1):56-61.
[8] 孟智勇,马浩波,王正平,等.密集烘烤变黄阶段升温速度和干湿差对烤烟质量的影响[J].种业导刊,2011(10):15-17.
[9] 詹军,武圣江,贺帆,等.密集烘烤干筋期温湿度对上部烟叶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1,46(6):29-35.
[10]王爱华,王松峰,管志坤,等.烤烟密集烘烤过程中阶梯升温变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J]. 中国烟草科学,2012,33(1):69-73.
[11]王松峰,王爱华,毕庆文,等.烘烤过程中湿度条件对烤烟生理指标及烤后质量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08,29(5):52-56.
[12]董志坚,陈江华,宫长荣.烟叶烘烤过程中不同变黄和定色温度下主要化学组成变化的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00(3):21-24.
[13]谢已书,姜均,李国彬,等.散叶密集烘烤烟叶外观与主要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初探[J].中国烟草科学,2009,30(3):45-48.
[14]左伟标,刘国顺,毕庆文,等.不同烘烤工艺对湖北恩施烤烟品质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2):33-35.
篇3
印象管理理论认为,互动中的一方总想控制对方的行为,使对方通过对自己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计划的行为反应。其中不仅包括用自己的行为去直接影响对方,也包括建造展现自己的舞台、使用必要的道具来进行表演。像现在许多电视台的节目就会充分的去运用这一点,用感人的音乐,绚烂的灯光,充满激情的话语和夸张的肢体语言对观众产生情绪上的影响,达到电视节目所要求的效果,使其由始至终在情绪上都跟着节目预期的要求走。
其中一直很受关注的《艺术人生》节目就是典型的充分运用印象管理理论的电视节目之一。该节目的宗旨就是: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探讨人生真谛,感悟艺术精神。《艺术人生》成功并不是因为拥有优秀主持人和嘉宾的感人故事,而就是在于它善于运用印象管理理论,在节目中运用诸多戏剧元素去使观众嘉宾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为进行反应——如:分幕、布局、道具等,深入挖掘嘉宾身上的闪光点和矛盾冲突,使整个节目层次分明,迭起。合理的控制了整个节目的氛围,让所有人的情感都深入其中而不自知。
印象管理在表演形式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表演形式选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表演形式的正确选择中,重要的是根据什么来表演,在什么样的情境中表演。除了要具备灵活多变的角色扮演能力外,还要懂得怎样将角色扮演的合情合理,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表演者要时刻注意到自己是节目的代表和象征,自己在观众面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节目的整体效果,所以表演者要时刻维护自己的形象,从而维护节目的形象,做到良好的印象管理。
2现场感的表达
首先,表演者应该做到应场发挥,以节目效果为依据来进行表演。其次,表演者要具备良好的演绎素质,而且要适时地将节目关键点在观众的面前表演出来。这些素质包括:人格特性;稳定情绪;意志品质;健康心理。这些既是表演的依据又是表演的内容。在节目中,表演人员在应该在不夸大自己和贬低自己能力的基础上表现出自己的资历、才能、知识、作用、胸襟,尽量全面地展现自己良好的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在观众的心理上形成较好的第一印象,从而为建立良好的互动反应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表演人员在表演时还必须注意细枝末节的东西,时刻谨记公关无小事。只有表演者注意到了这些,并且时刻面带微笑,自信在舞台上构建自己,才会实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这几年十分火的节目《壹周立波秀》就是其中的典范,它是一个以周立波个人主持为主的脱口秀节目。对社会热点进行辛辣解析。从始至终,几乎都是周立波一个人的秀,他有主持人的功能,既是报幕员,又是表演者。通过自己强悍的印象管理能力,每次都能给观众留下幽默的印象,从而使节目氛围欢快。节目总是讲述热点话题,并不断引入新的素材。以海派青口相声与新闻评论以及娱乐的嫁接模式为主,和周立波表演的夸张风趣,戏剧情境的设置十分巧妙,策划也是以表演者为重。分析的理论大多也是以国人的角度,人性且理性。能得到广泛观众的认同,在节目的控场做得十分到位。
印象管理在语言媒介中的运用也是节目制作中的重中之重。电视节目是一种传播活动,这其中可以说语言的功效是任何其他形式所无法取代的。因此要求表演者选择适当的语言媒介,选择不当,无疑对牛弹琴或事倍功半。
首先必须要用到语言艺术的强大魅力。这些语言技巧包括:多说好话;多用积极性的词汇;在人称代词上多用“我”少用“你”;多展示节目的整体利益。于此同时,表演者还必须注意非语言符号的运用,一个表示赞同的点头,一束表示钦佩的眼神,这些有时都会带来直接的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为了给观众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以及综合其他各方面的因素,在选择具体的传播媒介时,表演者应该跟据实际情况选择合情合理的词汇语言进行阐述。包括传播内容上的巧妙搭配,创造富有吸引力的语言,实事求是地态度。这即丰富了节目的内容又不使观众感到重复、累赘、产生厌烦感。从而达到运用印象管理理论的目的。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选择合适的语言词汇运用到节目中,不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更能让公众感到你所的组织的成熟与理性,感到该节目的内在实力,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因而表演者为运用好印象管理理论应该随时注意捕捉信息,经常研究观众的喜好。
《非常静距离》就是在语言运用上十分成功的例子,从主持人到嘉宾都是还原到最本色的状态。李静率真、本色的风格特质在节目中得到了最完美的显现。主持人李静不仅在观众群中赢得不可思议的拥戴,众多明星嘉宾们也都对她有着无人可及的尊重,这种熟悉感和权威感可以迅速地拉近观众和新栏目的距离,充分发挥品牌的月光效应。她的成就与她的语言有分不开的关系,善用言语使她成功。
印象管理中的表演形式,语言媒介两者在实践中本身就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两者本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以及其他具体措施所达到的良好效果都得益于良好的印象管理。
参考文献:
[1] 赵玉明,艾红红.中国广播电视史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2] 高鑫.电视艺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 陈思善.电视节目制作基础[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篇4
看完科目二曲线行驶考试攻略中的两个步骤后,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科目二曲线行驶考试攻略对于曲线行驶具体是怎样分析的。当车进入第一弯时将右车头压左边线行驶,进入第二弯时,用左车头压右边线行驶。
1、车向右进入时,当看到右车头离开线的15-20公分左右,回正两把方向。等左挡风玻璃角在S路路宽的两侧路基线的中间时(也就是把挡风玻璃边的大梁作为一把菜刀切开路折中的方法),稍微提前打方向,此时的方向,实际上就是往左一周半朝上的。挡风玻璃边的大梁始终保持中立行驶,微调方向。
2、车向左进入时,当看到左车头离开线的15-20公分左右,回正一把方向。等右挡风玻璃角在S路路宽的两侧路基线的中间时,稍微提前打方向,此时的方向。实际上就是往右一周半朝上的,挡风玻璃边的大梁始终保持中立行驶,微调方向。
曲线行驶的精髓所在就是看点打方向盘,主要考核的是学员们有没有充分的掌握方向盘的灵活运用和车轮的运行轨迹。
但是呢,并不是一圈又一圈的迅速打完不懂就可以通过的,而是要根据点位逐渐打方向盘,慢慢修改微调才能够完成的。我们先来看下s弯该怎么看点?
s弯道看点打方向技巧图解
一、第一个点首先,我们完成曲线行驶直线的考试时,进入之前一定要把汽车车身调直,行驶到道路中心。
当车头中心碰到右边路边线的时候,方向盘要迅速向左边打半圈,让车头的左边角压着路边线走。
如果车头要出路边线的时候就往左再多打一点,让车头左边线一直压着路边线走。
如果发现车头已经脱离黄线往里面靠的时候,方向盘要适当的往右多回一点,确保车头一直压着路边线。(这边注意后面的调整,也就是打和回的时候,一定要是稍稍的调整,而不是用力打或者回,如果这样操作的话肯定直接压线挂掉)
特别提醒:在曲线弯内除了要转弯,不然方向盘必须慢打慢回,以稍微调整为主。
二、第二个点当车头到了弯道的交接处这中间的时候,必须迅速向右打方向盘回正,由于之前的调整,这边通常打一圈左右就可以了。(注意:这个要以你的操作为主,过多或者过少要懂得调整,一旦车轮压线就是挂科,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
三、第三个点当车头的中间碰到左路边线的时候,记得往右打半圈,后面的和第一个点的操作方式一样,只是方向是相反的方向。由于每个人的操作都有偏差,大家一定要记住,这边车头的右角一定是要压着路边线走的,过多或者过少,大家一定要记得慢慢调整。
这边要注意,我们在转弯的时候,一定要合理的运用后视镜,在驾驶的过程中用余光看下后车轮和路边线的距离,如果距离小于15厘米左右的话,要注意调整方向盘,避免压线,当然不要后轮没压,前轮给压了,那可就悲哀了。
四、注意事项1、必须合理的运用后视镜,要懂得时不时的用余光看下后轮和路边线的距离,避免出现小于15厘米的情况,因为那样子很容易压线。当然,不要只顾着后视镜,因为前面有可能压线。
2、每个人的体型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好后视镜和座椅,如果座椅太靠前的话就看车头左右车盖上的两条缝隙对着边线。
3、车头通过曲线的时候,要记得回正方向,记住如果回早了是会出现压线的情况的,所以必须要充分运用下后视镜,瞟一下后轮距离。
篇5
关键词:水电站 合同管理 风险控制 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b)-0141-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越来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加强水利工程的质量安全成为必然。合同管理贯穿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电工程是否能顺利进行,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投资有重大影响,合同管理作为建筑工程最为重要的管理内容,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成为企业的研究课题。
1 水利工程合同管理现状
1.1 合同签订不规范
合同的签订包括合同的谈判必须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同时也要保证双方谈判的平等和协商。为了使工程的承包实践过程可以规范化,制定了相应的合同条件。但情况总是不太理想:有些工程的承包当事人,认为双方的关系不错,没有必要使用正确的合同书,往往只是用简单的书面协议来代替,造成日后许多的纠纷。许多工程承包商注意了这点,但签订的合同却不使用以成文的格式文本,这导致的结果是合同条款的不完善,权责没有明确,意思叙述模糊,可能出现欺诈的圈套,引发合同的纠纷。正确格式的合同是经过大量的实践经验确定的,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因此笔者建议尽可能选用规范合同来处理双方的工程建造。
1.2 工程合同管理与投标管理脱节
工程的合同管理和招投标的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有效控制施工的进度、质量、资金投入的法律表现形式。但在现实工作中,施工企业的招投标编制,施工合同的管理有着不同的职能分工和项目组。一旦工程参与投标并中标,施工单位和某方签订合同后,这个合同只是单以文件的形式提交给项目的经理部,技术的交底工作通常只是走形式,导致合同和投标的严重脱节。
1.3 合同的履约率不够好导致合同履约情况不理想
企业中的经营人员素质不够高,相关的法律知识匮乏,经常在合同签订前没有调查清楚对方的资信状况,落入了对方设下的骗局,是比较通常发生的原因。比方有些承包商在合同签署上对业主相当迁就,主要表现在要求质量的等级进行提高;缩短工程进度;“对工程造价进行求让利,最后要么违反了自然建设的规律,要么低于工程的成本,导致工程的质量没有办法得到保证,合同没有办法执行,工程施工的合同履约低。此外,的确有一些施工的企业在承接工程后对管理放松,没有执行施工组织设计来施工,要么材料和机械资源从不同项目工地互相拆借,要么资金不到位,要么部分资金进行转移,典型的拆东墙补西墙,导致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工期的拖延。所以一定要注重培养一支懂法和理解合同的建设队伍,提高信用的观念,规范营销的行为,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1.4 工程合同履行过程中,对于风险的因素控制不到位
这种因素控制不到位主要因为企业实际工作的行为脱离了合同达成的约定,只是凭借自身的经验执行工程,对合同所签订的内容不进行考虑;在项目施工中,轻视工程合同的风险,不考虑涉及的工程是否合乎法律,审批的手续有没有完整;经常见到合同的变更,因为合同管理的人员动态管理的能力不是很高,处理变更记录和收集等工作没有很好落实等,上述因素都会造成许多的风险损失。
2 加强合同管理及风险防范的措施
2.1 规范合同拟定
规范合同的拟定,尽可能采用合同的示范文本;对外签订的建设工程合同,需要使用建设部的示范文本。在现实情况中,由于采用错误合同而产生的经济纠纷的现象并不少见。在制定合同文本的内容时,合同的管理人员要进行深入的调查,使拟定的合同具有远见性,还要避免所制定的条款出现不同的理解。合同文本确定后还应提交专业法律人士审校,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制定的合同文本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明确合同确定的时间和顺序关系;第二,约定的价格中确定工程量清单的时限;专门条款中要清晰组成的合同文件和解释的顺序;第三,制定索赔条款。还要确认双方相应的工程资格;工程的项目具备的合同条件;招、投标的过程有没有符合法定的程序;合同的签订有没有违反现行的法律要求。保证构成文件及条款的齐全。
2.2 建立健全的工程合同管理制度,善加利用
合同的管理环节繁杂,工程单位需要制定好合同管理,需要就合同管理的全程任何一个环节的建立和健全有理可循。合同交底、责任分解、每天工作的送报及审查制度是所有部门都应该建立的有效制度。合同签订之后,管理人员要和各单位的负责人进行合同的交底工作,解释和阐述合同的内容。合同的管理人员要把各小组的责任落实,分工明确,协调各小组积极配合协同工作。
2.3 构建完善的分包单位信用体系
现代工程施工涉及专业复杂,规模较大,市场竞争激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降低施工成本已作为大型工程单位的基本手段。合同履约质量好坏与分包单位的合同履约质量紧密相连。以下几方面为近期工程单位的较好做法:(1)建立合格分包施工单位和供应商台账,将长期与工程单位合作的分包施工单位及供应商按资质、信用、履约能力、抗风险能力和经济实力等方面分成三个等级;(2)完善定期分包单位评级制度,评级不合格者从台账中除名;(3)根据合同工程规模、施工特点、环境等因素从分包单位台账确定。
2.4 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
透彻分析合同文件、招投标文件,结合工程施工现场条件,将合同工程可能存在的风险归类。根据各类风险各自特点,充分利用社会上各种资源,制定合理的的风险规避措施。如通过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以规避人员伤亡、设备损失,保险范围应包括分包单位,以提高分包单位抗风险能力;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降低专业工程施工成本,以分担经济风险;如大批物资集中采购,争取材料商供应价格优惠,降低施工成本等等。
2.5 对水利工程合同进行动态管理
对合同签订完成后,合同的管理人员要就建设工程的项目合同进行动态的管理,尤其把握以下几个要点:(1)建立合同索赔的制度,施工单位索赔要以合同作为基础,以事实作为依据,证据包括各种文件、邮件往来、报告、资料、照片及有关的凭证和国家的有关规定等。(2)重视现场的签证,要防止在按照合同条款的支付时过早、过量的签证,尤其是合同在变更补充协议上的签订要慎重,签证要根据相应的合同条款进行衡量,能够有相互制衡的作用。(3)要注意记录和收集所涉及工程的文件报告,对合同的变更部分进行研究和分析。在实际情况中,合同的变更要和提出的索赔一起进行,必须等业主和承包方双方达成协定后才能进行合同的变更。(4)注意处理停工的损失,合同双方按合同的规定时间、用书面的形式、合法的程序来签认停工合同的内容。(5)对工程量的清单规范和定额的规定进行严格执行,出现定额没有规定的情况,根据工程现实情况和相关的规定来做出补偿需要。
3 合同执行阶段的风险控制
3.1 重视现场施工成本管理
合同签订后至进场施工前,应根据合同工程的具体状况,进行合同施工成本规划。按照成本规划,拟定成本控制措施规划;合同工程开工时,根据成本控制规划制定详细的成本控制措施;合同工程履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成本控制目标及措施,从而有效达到控制施工成本的目的。只有有效地将施工成本控制在可控范围以内,才能充分降低合同经济风险。
3.2 加强变更管理。
根据合同的变更情形讨论,业主变更的情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工程量的变更,另一种是工程范围及性质的变更。比方添加了工程的施工量、改变了技术的条件、改变了工程的施工顺序和改变服务的内容和范围。工程的变更要下达正式书面的文件,根据实际的变更情况附带新的设计图纸和文件。另外,一定要在在工程还没施工前提出变更,承包方需要处理清楚工期的签证,从而保证利益。
3.3 索赔问题
在签订完合同的条款下,一方认为自身的权益受到了损害,能够向另一方提出赔款。在合同项目中,一方要做好向另一方的索赔,还要做好反索赔的可能。在工程项目的执行期间,和原来的合同进行对比,对于可能产生合同以外的费用和工程时间的损害,必须获得相应的证据,从而说明错误的方式和哪方承担风险,并且要在事情发生以后的最快的时间内向对方提出索赔报告,这份报告中要将原因和信息分析清楚。
3.4 加强对变更与索赔依据的重视力度
应该重视工程期间出现的各类文件,比方工程的招投标文件、合同未签订以前的各种往来的文件、工程设计进度和更新的计划文件、双方来往的邮件、谈话的记录以及工程项目的报表等等。还要加强重视各种公布的资料,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重大的事件,要进行详细的记录。
4 结语
水电工程牵涉到了太多的人员和工序。在这样一个大型的运作工作当中,应该加强对项目工程的合同管理以及风险控制管理。只有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开展风险管理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降低风险的损害程度,提高信誉和知名度,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云.关于水利水电工程索赔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吉林水利,2011(2):35-37.
篇6
【关键词】电子线路;理实相结合;教学法;思考
一、当前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电子线路是电子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机电等工科类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它又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的课程,其教学的特点是概念抽象、知识点分散、分析方法多样化和电路复杂等。再加上职校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基础差,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对专业的学习感到困难,所以目前中职《电子线路》在教学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具体如下:(1)教材内容与时展步不同步。随着科技飞速发展,新的电子元器件、新工艺不断涌现,但教材与时代的发展却不能保持同步,因此这样的教学很难满足社会需要。(2)教材所包含的内容繁杂,不利于实际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3)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不利于多样化人才的培养。(4)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脱节,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二、《电子线路》学科采用理实相结合教学法的重要作用
(一)促进理论教学的效果。《电子线路》这门学科在中职电子专业中是比较的重要,但这门学科的一些理论知识显的比较抽象,再加上现在中职业学校学生的理论基础普遍较差,学习主动性又比较的较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原理枯燥难懂,操作深奥难明,于是厌学、畏难情绪也自然油然而生。但《电子线路》这门学科的理论知识对于电子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非常的重要作用。所以在《电子线路》教学中采用理实相结合教学法,就显得至关重要。虽然这门学科的理论知识比较的多及实训性也比较的强,但往往开展这门学科的实训课的机会比较的少。把对实训操作与理论知识的学习相比较的话,学生会更加的喜欢实训操作课。所以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的促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
(二)强化实践教学的效果。虽然说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会更加的受学生的欢迎。但如果仅单纯的强调实践教学,而忽视理论知识教学的话,实践教学的效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学生喜欢动手实践操作,一般来说这是学生的天性。而怎样把学生喜欢动手操作这一积极性,变成实践操作的实效性,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学生对专业的实践知识进行操作实训的前提条件是掌握实践操作的理论知识。换句话说: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践操作,是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的。如果没有理论知识作后盾的话,那学生对于实践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很难得到合理的解决。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学生所谓的实践操作的能力,也只能永远停留在动手上,而不是动脑上,这对学生的长远的发展并不会太好。可以打个这样的比喻:如果实践操作没有理论知识做指导的话,就像会走路的瞎子。所以在《电子线路》的实践操作教学中教学中,采用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的强化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电子线路》学科理实结合教学法的实施
(一)通过教具的演示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电子线路》学科中有些理论知识,由于它的抽象性,在教学的时候是很费劲的,学生学的就更加的费劲,就别谈感兴趣了。对于这些抽象的知识,如果可以通过相应的教学工具演示出来的话,我想学生学的效果会很好。例如在讲解数字电路组合逻辑门电路的时候,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太好,所以若用传统的数学公式来教学生的话,学生很难理解,也不容易接受。但若有用两个开关控制同一盏灯的家用照明灯逻辑电路教具的话,可以通过家用照明灯逻辑电路的工作情况来演示逻辑电路中的与门、或门等逻辑门的逻辑功能。这样学生就可以很自然的去理解逻辑门的功能,也很容易掌握逻辑电路这一理论知识。
(二)通过实训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电子线路》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一些电路的工作原理的讲解的过程中采用实训的方法效果会非常的好。虽然说一些理论知识可以通过教具的演示来讲解,但不是说所有的理论知识都会做好教具,在说教具的实践操作性的作用也是很有限的。中职电子专业的学生是非常喜欢动手操作的,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在理论教学中通过实训教学,这效果会很好。
四、《电子线路》学科采用理实结合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促使学生对《电子线路》学科产生兴趣。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也不管教的的是什么学科,我想兴趣应该是起着至关重要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在《电子线路》教学中,老师是首先应该是尽可能的通过各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对《电子线路》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作前提的话,在开展理实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时就自然会变得更加的顺利。
篇7
【关键词】 荨麻疹;依巴斯汀;IgE;点刺试验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病因复杂。目前临床多使用抗组胺类、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等药物治疗,但均存在着疗效较差、停药后病情易复发等缺点。为评价依巴斯汀治疗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我们自2006年1月以来应用依巴斯汀治疗156例急、慢性荨麻疹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同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gE的变化及其抗组胺点刺试验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所有入选患者在治疗前1月内未应用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半月内未应用过抗组胺药物;无严重心、肺、肝、肾、胃等器官及系统性疾病;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对本类药物过敏者。胆碱能性荨麻疹及皮肤划痕征患者不入选本试验。
1.2 临床资料 156例荨麻疹患者均为2006年1—12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者,均符合观察的入选标准。156例患者中急性荨麻疹65例,男29例,女36例;年龄15~53岁,平均27.9岁;病程2~28 d,平均12.7 d。慢性荨麻疹91例,男42例,女49例;年龄16~59岁;病程2个月~20年,平均39.6个月,1年以内32例,1~5年43例,5~10年10例,10年以上6例。接受组胺点刺试验的10名健康志愿者均为在我科实习医师,男7名,女3名,平均23岁。
1.3 治疗方法 156例急、慢性荨麻疹患者均口服依巴斯汀(商品名:开思亭,西班牙艾美罗医用药物有限公司生产)10 mg,1次/日,急性荨麻疹患者在首次服药后留观2 h,连续服药7 d。慢性荨麻疹患者连续用药4周,在治疗过程中若患者连续1周无风团及瘙痒出现者,依巴斯汀减至原来剂量的一半,即5 mg/d,若减量后病情反复,则再恢复到原来剂量至疗程结束。分别于2周、4周观察并判定疗效。治疗期间避免接触可能致敏的食物及吸入物。
1.4 观察及评分方法 对急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 h、第7天,慢性荨麻疹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14、21及28 d时随访,根据患者的瘙痒程度、风团数量及大小、体征情况,按0~4级评分方法纪录,见表1,各项评分相加为总积分。同时通过对患者的询问和体检发现并记录不良反应,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总病例数)×100%。
表1 临床症状体征4级评分标准症状体征01分2分3分瘙痒无轻度瘙痒中度瘙痒但能忍受重度瘙痒不能忍受风团大小无直径≤0.5 cm0.5 cm<直径<2.0 cm直径≥2.0 cm风团数目无1~5个6~12个>12个皮肤划痕征无稍高起,缓起条索状隆起,较快起条索状隆起,迅速1.5 疗效判定标准 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计算。以SSRI判断疗效。首次服药以后症状积分下降指数>50%的时间视为起效时间。痊愈为SSRI≥95%;显效为95%>SSRI≥70%,进步为70%>SSRI≥30%;无效为SSRI<30%,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
1.6 检测方法 急性荨麻疹于治疗前及治疗第7天、慢性荨麻疹于治疗第28天分别检测患者血清总IgE,采用ELISA试剂盒(天津新传公司)检测。在包被有抗人IgE抗体的微孔中加入标本及缓冲液后保温;洗掉未结合的血清组分,加入酶结合物二次保温,最后将结合上的酶结合物通过与氧化物和四甲基联苯胺反应显色,显色的光密度与最初结合在微孔中的IgE成比例。正常值<150 IU/ml。
1.7 组胺点刺试验 用75%乙醇消毒前臂屈侧皮肤,待皮肤干躁后,将10 g/L的盐酸组胺溶液滴在点刺部位,用特制的点刺针将滴液垂直刺入皮肤,20 min后口服依巴斯汀。在组胺溶液点刺的同时,于其上方5 cm处用生理盐水点刺作阴性对照。于点刺15 min、服药后1 h和2 h测量风团和红晕的最大直径(D)及垂直直径(d),求出平均直径[(D+d)/2],按下列公式:A=3.14×[(D+d)/4]2分别计算其面积×100%。
1.8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急性荨麻疹疗效 65例急性荨麻疹患者中有51例(78.46%)在首次服药后1 h起效,其余患者在首次服药后2 h起效。65例急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后1 h和2 h的总积分由治疗前的(6.721±1.655)分下降到(3.206±1.769)分(P<0.05)和(0.929±0.874)分(P<0.05)。疗程结束时痊愈38例,显效21例,进步5例,无效1例,有效率达90.77%。对痊愈的38例患者于停药7 d随访一次(电话随访或患者复诊),结果有2例复发(5.26%)。
2.2 慢性荨麻疹疗效 9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后1、2、3、4周的总积分分别由治疗前的(6.437±1.740)分下降到(3.601±1.537)分、(2.119±1.679)分、(1.563±1.831)分、(0.832+1.265)分(P<0.05)。治疗后疗效见表2。开始有效时间最短2 d,最长5 d;同时对痊愈的72例患者于治疗结束后1个月及2个月各随访一次,1个月时复发率为9.72%(7/72),2个月时复发率12.50%(9/72)。
2.3 血清总IgE治疗前后比较 急性荨麻疹治疗前为(569.32±143.19)IU/ml,治疗后为(135.42±67.68)IU/ml,慢性荨麻疹治疗前为(537.97±106.35)IU/ml,治疗后为(97.90±24.63)IU/ml,急慢性荨麻疹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2.4 依巴斯汀对组胺诱导风团和红晕的抑制作用 见表3。实验表明服用依巴斯汀1 h和2 h后,对组胺诱导风团的抑制率分别为49.28%和87.36%,对红晕的抑制率分别为53.49%和89.27%。 2.5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于治疗后作血、尿常规、肝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5例出现轻微的嗜睡,1例口干。上述症状均较轻,未影响继续用药。
表2 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的疗效评估(n)时间例数痊愈显效进步无效总有效率(%)1周91363317575.822周91532511285.713周9166177191.214周9172145094.51表3 依巴斯汀对组胺诱导风团及红晕的抑制作用(x±s)时间例数风团面积(mm2)红晕面积(mm2)风团抑制率(%)红晕抑制率(%)服药前1037.971±16.350857.905±1024.636服药1 h1021.236±9.021430.712±375.82949.2887.36服药2 h105.848±4.176103.452±133.05653.4989.27
3 讨论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约有20%左右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但绝大多数患者找不到确切的病因,特别是慢性荨麻疹 [1],从而导致部分患者病程较长且难以彻底治愈,给患者及家人带来较大的烦恼和痛苦。
依巴斯汀(开思亭) 是一种有效的、具有高选择性的新一代H1受体拮抗剂,其活性代谢物为卡瑞斯汀。国外有报道,依巴斯汀抑制组胺诱导的红斑及风团的作用,较西替利嗪及氯雷他定强[2]。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依巴斯汀对组胺诱导红斑及风团的抑制作用明显而且快速,从急性荨麻疹患者服药情况看,服药后瘙痒减轻时间最快为15 min,一般为1~2 h,治疗结束时有效率达90.77%。依巴斯汀每日5~20 mg均能有效控制慢性荨麻疹的症状,其疗效与剂量有一定的相关性[3,4]。本试验应用依巴斯汀10 mg治疗91例慢性荨麻疹,开始有效时间最短1 d,最长5 d,疗效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提高,治疗7 d时有效率为75.82%;治疗28 d时有效率达94.51%,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停药后复发率低,2个月时仅为12.50%。该药不良反应少,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其困倦发生率很低,仅为3.21%,与文献报道的基本一致[5]。
IgE是一种亲细胞性反应素型抗体,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甚微,但在I型变态反应中含量明显增高,我们的检测结果显示,荨麻疹患者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与有关报道一致[6],说明多数荨麻疹与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有关。本研究表明急、慢性荨麻疹患者经依巴斯汀治疗后血清IgE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表明依巴斯汀有明显降低血清IgE水平的作用,随着血清IgE水平的降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明显改善。
通过对156例患者的观察,我们发现服用依巴斯汀治疗急、慢性荨麻疹具有近、远期疗效好,作用时间及缓解期长,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点,是治疗荨麻疹较理想的药物,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学军. 皮肤性病学[M].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8.
[2] Gispert J,Antonijoan R,Barbanoj M,et al.Efficacy of ebastine,cetirizine,and loratadine in histamine cutaneous challenges[J].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02,89(3):259364.
[3] Hurst M,Spencer M.Ebastine: An update of its use in allergic disorders[J].Drugs,2000,59(4):9811006.
[4] Kaplan AP.Clinical practice,chronic urticaria and angioedema [J].N Engl J Med,2002,346(3):175179.
篇8
核能有多安全?福岛核电站事故引起了各界对于核能未来发展及核能安全的讨论。公众对于核能的关注度也因此有很大的提升。福岛事故发生后,各国各地民众对核能安全都有不同程度的质疑声。由于担心遭受核泄漏及辐射物质的影响,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民众恐慌抢购食盐的现象。在韩国和日本的反核能示威有明显增多的迹象。核能的未来发展需要公众的支持。公众对于核能安全的认知能够影响他们对于核能的态度。然而,公众对于核能安全的了解是否清楚?他们是如何取得和掌握与核能安全相关的知识的?还有那些因素决定他们对于核能安全的认知?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
社会大众由不同的社会群体组成。本研究以韩国大学生群体(20~28岁)为案例,从知识管理的角度,通过实证研究来剖析知识流动与公众的核能安全认知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提高核能相关知识的管理提供有益建议。
二、知识的可得性
知识流动的渠道是知识可得性的前提条件,为公众取得知识提供了可能。当知识流动的渠道越多,知识的可得性便越高。而核能安全知识的可得性与公众对核能安全的认知也有正相关的关系。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在针对韩国年青群体,核能安全知识流动的渠道具有多样性。大众媒体、社交媒体、个体的社会关系网络都成为核能安全知识的流动和传播的渠道。这些渠道为调查对象提供了多种的有关核能安全的信息和知识。
这些渠道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中,大众媒体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除去报纸和电视的新闻报道,核能专家访谈节目以及与核能有关的纪录片等都为公众提供了核能安全的知识。在信息化的时代,网络成为年轻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无线网络,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从网上获取有关信息,例如,在线报纸对事故发展的跟进报道、核能组织机构的官方网页提供的信息资料、相关专家的专栏文章、相关论坛的讨论等。社会关系网络是人们获取可靠和有用信息的常用渠道。而社交媒体的应用使得身处不同地方的联系人可以即时地沟通和交流,成为社会关系网络的进一步扩大和延展。
不同信息交流的渠道所传递的知识的内容也不相同。电视和报纸等大众媒体提供的主要内容为核电站事故的后续发展以及当地政府的应对措施的报道等。政府机构和相关核能组织能够提供更为详尽也更为专业的相关信息和知识。例如,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后果,采取的应急手段和技术措施,对高辐射物质的防范措施,事故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等。在本研究中,大众媒体和社会关系网络是年青群体最常使用的信息渠道。通过社会关系网络所获取的信息的内容则取决于社会网络的大小以及构成。当受访者的社会关系网络大且其中包含核能等相关专业人士,他们得到的知识的内容则比较丰富和多样。这种情况在受访人群中并不多见。大多数的受访者通过社会关系所得到的知识相对单一和重复。这使得他们对核能安全的认知受到局限。
虽然知识的可得性高对于提升社会群体对于核能安全的认知有帮助,但是这种通过知识流动而建立的认知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当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信息和知识同时传递给公众时,他们会选择接受哪一种信息和知识呢?当信息和知识提供给社会群体时,他们能否正确解读信息并完全理解这些知识?在信息泛滥的时代,人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处理所有可取得的信息。那么,是什么因素阻碍人们对核能安全相关信息的搜寻和接收?以下段落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和回答。
三、对知识的接受度
在知识传播中,接收者对知识的接受度受到多方面的干扰。首先,接收者是否有相应的知识背景影响到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当接收者在核能等方面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传递给他们的有关核能安全的知识。调查结果表明,大多受访者缺乏核能方面的知识背景,因而导致他们对于相关核能安全的知识(尤其是相对比较专业的、有关技术层面的知识)缺乏接受的能力,同时也缺少搜寻此类知识的意愿及主动性。
其次,在个人经历及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不同的个体及群体保有其看问题的固有角度和固有视点{2}。当他们接触到来自不同环境不同观点的知识时,尤其当这种“新”的知识与自己的固有视点不相容甚至矛盾时,他们不愿意或很难放弃自己原有的观点。其结果是对该知识的抗拒和不接受。目前,关于核能安全的知识有不同的“版本”。这些不同版本的知识来自于对问题的看法和角度有根本上的不同。例如,核能机构认为核能是安全、高效、利于环境的;绿色和平组织则认为核能是危险和害性的。当不同观点的有关核能安全的知识都传播给公众时,选择支持和接受哪一种版本的知识就关系到接收者所固有的视点。此外,当知识传播的结果涉及到个人利益时,他们会倾向于选择对自己较为有利的版本。
再者,对知识来源的信任度也会影响公众对于相关知识的接受度。没有信任作为基础,公众自然难以接受传递给他们的信息和知识。本研究结果表明,受访者普遍对于来自相关专家及专业人士的信息持信任态度;对于社交媒体所传递的信息,尤其当其来自非自己所熟知的人时,受访者对其持有不信任的态度;对于大众媒体及政府等其他来源的信息的反应则比较错杂。部分受访者对于韩国媒体保持信任的态度,认为媒体在消息前的审查工作保证了消息的准确性。也有部分受访者认为一些国外媒体(美国及欧洲国家)相对而言更加客观,而韩国媒体则会因为受到政府的影响不能做到完全独立和客观。对于来自政府的信息则持有信任和不信任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对于政府的信息不信任的原因主要是出于对政府及有关部门过往的处理问题和信息做法的不满,例如,对于公众隐瞒一些小级别的核电事故,处理问题中决策程序不透明等。同时,也有受访者表示对于来自政府的信息和知识表示完全的信任和支持。他们均为男性受访者。这显示出在韩国年青族群中不同性别群体在对于政府信息信任度的差异性。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将在以下部分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四、特定群体的文化特性的影响
在知识管理理论中,国家文化及企业文化对知识的分享有一定的影响。文化对于知识分享的兼容性决定文化对于知识分享起支持还是阻碍的作用。因而可以推定特定社会群体的文化特征对于知识流动也有影响。这一推定在本实证研究中得到了证实。由于历史的原因,韩国民众的爱国主义及民族主义强烈。年青一代也是如此。但是,年青一代尤其是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具有鲜明的务实特征。即,在某些状况下,个体的利益会被优先考量。
在当前就业压力大,社会竞争激烈的现实条件下,韩国的年青群体更多关注于就业问题及教育深造等与其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事宜上。对于核能问题缺乏关注,因而影响到他们对于核能知识的交流。对于核能安全知识缺乏了解造成他们对于核能安全的判断上的不确定性,以及在判断中容易受到现有信息的影响。在现有信息中,被大幅度报道的福岛事故及其严峻后果强化了他们对核电事故的印象,因而改变了他们对于核电安全的认知。
此外,“务实的民族主义”{3}在韩国年青人群体中展现出性别差异性。男性青年由于经受义务兵役的锤炼,国家在他们心目中具有神圣的地位。他们的作为韩国国民的身份认同强烈,自豪感强。他们有更强烈的服从性和对政府较高的支持度。他们对于来自政府的信息持有较高的信任度和支持度。即使他们不认为核电安全,也会选择支持政府关于核电的政策和决定。这显示出群体文化的影响导致他们在对核电的认知和态度上的一致性的弱化。而这种非一致性在女性被调查对象中并未发现。同时,由于较强的民主主义和国民身份认同,他们也较女性青年更容易接受来自政府的信息和知识。
五、结论及建议
本研究表明知识流动与公众对核能安全认知之间的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知识流动的渠道为公众获取相关的知识提供了可能。但是,知识的可得性与增进的核能安全认知之间并非线性正相关关系。公众的核能安全认知还受到其他认知性因素(认知能力、知识平台、固有观点和视点)和关系性因素(信任关系、身份认同、社会群体的文化特点)相互交错作用的影响。
为提高公众对于核能安全的认知,在知识管理层面,本研究提供以下建议。首先,尽量拓展核能安全知识传播的渠道,让核能安全的相关知识容易被公众获取。其次,在民众中多普及一些有关核能的基本知识,减低公众在认知上的障碍,增强大众对于相关核能安全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再者,让公众了解和意识到核能与个人生活之间的相关性,在相关知识的搜寻和获取中化被动为主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和文化,而不同社会群体也有其特有的文化特点。这些文化特点对于知识的搜寻、交流、接受等都具有影响作用。应当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使用不同的方法,提高大众对于核能的关注和了解核能安全的意愿。例如,对于学生群体,在教育教学方面增添相关的课程,邀请专家来举行讲座、公开课,及组织相关论坛等。这些举措都利于加强核能安全知识在学生群体的传播,增强他们对于核能安全的认知。
政府职能部门和核能机构,在处理公共关系时,应当作到信息透明,及时让大众了解事态的发展和所采取的措施,信息管理的公开化和透明化有助于提高民众对于职能部门和核能企业的信任。隐瞒情况反而会降低自身的可信度。
当然,信息和知识管理只是增进公众对核能安全认知的一部分。最重要的当然是改进和加强核能使用的各种安全措施,包括技术层面及管理层面。从过往的历史中总结教训,完善保障核能设备、人员及环境安全的各种应急预案。在核电厂及相关的核能单位,强调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企业文化。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杜绝各种安全事故,才能从根本上让民众对核能安全有信心。
注释
{1}This paper was supported by Hankuk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Research fund.
篇9
【关键词】日本大地震;灾害信息;制度
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认为,所谓信息,也就是“在人们需要进行决策之际,影响他们可能的行为选择之概率的物质-能量的形式”。人们对事物的反应或决策都是基于对事物的认识进行的,任何事物具备的内在属性或规律,都会通过一定的物质或能量形式表现出来,这反映的是事物的内部属性。而在人们获取这些信息之前,对象事物具有不确定性,而人们的行为决策也是盲目的;只有获得了这些信息,人们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信息具有帮助人们消除对事物的不确定性的功能,并影响着人们选择或不选择某种行为的概率。[1]本文探讨建立灾害信息制度的必要性及措施。
一、人类决策信息可分为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
在人类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大自然的各种环境变动(如地震、海啸、各种极端气候状况等)依然具有不可预测性,而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各种极端环境灾难(如核辐射泄露、化工厂爆炸等)同样具有突发性,人类该何以自处?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所引起的核泄露事故,引发了世界上很多国家民众对于发展核电的恐慌,一些国家出现了反核游行,这恰恰体现了公众对于未知危险的一种本能反应。而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抢盐”风潮,也可以视为公众对于核泄露的不确定性的一种反映。对于政府而言,稳定社会,避免再次出现类似事件,重在建立公共环境检测信息制度。[2]
信息论中,人类做出决策反应所需获取的信息,根据信息与决策问题的相关程度,可以分为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直接信息包括决策所面临问题的自然信息、社会信息,即所谓界定问题的信息。间接信息包括人类如何解读直接信息的认知框架,这主要是人类长期以来通过语言文字所积累下来的知识和经验,这类信息起着界定决策所面临的“问题领域”及各种可能的因果组合的作用,即关于决策环境的信息以及描绘和说明可能的选择方案的信息,用决策领域的理论来看,这类信息属于决策支持系统中的知识系统。
二、从日本大地震看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各自的作用和要求
就灾害信息制度而言,为公众提供的信息同样分为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直接信息的功能重在预警,信息的要求是准确及时。电波传播速度每秒30万公里,地震波在地壳里速度为每秒5公里。日本利用这个速度差,投入巨资研制预警系统,与公共媒体联通,自2007年投入使用后实现了地震发生后的异地提前预警。此次地震中很多地方提前10-15秒收到了预警信息,为减轻地震损害作出了贡献。但是这只是为公众决策提供了直接信息,如果没有每个公民自幼儿园时代就不断参加的防震演习、不断强化的防震知识,地震带来的损失会更大,即便能够提前预警,也只会是于事无补。
而此次日本地震更大的损失来自海啸,自地震后日本媒体就发出了海啸预警,民众有5-10分钟的时间避难,但为什么还是损失惨重?一个原因就是海啸在日本也是很罕见的,民众没有接受过防海啸的演练,不具备相应的认知结构,较难做出正确反映。
在随后的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中,日本政府到民众都有些应对无措。日本福岛县知事佐藤平3月18日与在灾区视察的防灾大臣松本龙进行了会谈,向其抱怨,“政府没有及时公布正确的信息”,这里说的信息指的正是决策所需的直接信息。灾民则觉得被“一直信任”的福岛第一核电站背叛:“他们说核电站很安全,就算大地震或海啸也不会倒,结果全是谎言”——这意味着灾民缺乏决策所需的间接信息——对相应问题基本认识。正是在这双重的信息缺失中,位于福岛第一核电站方圆30公里内的川内村,5500名村民决定无视政府留在屋内的指示,决定全数撤离。
三、关于建立灾害信息制度的建议
按照我国目前相关政策和法规,各级政府应对各种灾害都建立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但是存在重预警轻、重灾害应对轻平时宣传演习、重灾后信息控制轻大众媒体的信息渠道作用,导致我国目前灾害信息制度还有较大不足。
1、建立灾害信息系统
能否建立健全灾害信息制度,关乎一个政府的执政能力,关乎一个国家应对各种环境灾害的能力。政府应建立包括媒体在内的多个部门互动的灾害信息系统,应该包括三个子系统:一个是灾害预警信息系统,旨在灾害前与发生时及时准确的向公众发出预警及相关信息;二是防灾宣传演习系统,旨在普及本地平时可能遇到的灾害中如何自救的知识并进行相应演习;三是灾害评估反馈系统,旨在灾害发生后及时提供信息,一方面提供救灾所需信息,一方面调查灾害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防灾减灾相关知识。
2、在技术层面,建立相关公共部门与媒体物理互联的预报平台
汶川大地震中,争议的一个焦点就是为何没有预报。相关专家没能做出准确的临期预报,但是如果做出了呢,这个消息能否顺利出来呢?我们认为,这种自然灾害的信息,不应由具体的人来做最后决策,而是建立一套与媒体尤其是手机短信联动的物理预报标准,一旦检测仪器做出判断,就自动启动,日本人应对地震的经验就很值得借鉴。
最近,从网上获知,“十二五”期间,广东省将建设全省地震烈度速报网(重点是沿海地区),同时将建设珠江三角洲地震预警系统,力争在地震波到达珠江三角洲前的10-20秒发出警报,使普通民众可及时疏散和躲避。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做法不仅仅是这个地区、这个领域应该采取的科学做法,而是我们全国各地可能发生灾害领域都应该采取的做法。
3、树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预警观念
建立了完善的预警系统,尤其是通过防灾宣传演习系统使公众具备了防灾自救的知识和经验后,对害怕因预警不准而引发社会恐慌的顾虑就可以放到一边。具备了相关知识和经验的公众面对的不再是既不知道灾难是否发生又不知如何应对的信息双重不确定性,不会轻易就惊慌失措。而建立了物理预报标准后,误报的几率会大大降低。这种背景下关于灾害预警,应采取的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预警观念。
篇10
前言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一基础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优先发展重点。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和基础产业,电力行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作用。与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不仅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大问题,而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稳定密切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电的需求量不断扩大,电力销售市场的扩大又刺激了整个电力生产的发展。
XX年全国的发电量达到21870亿千瓦时,比XX年增长14.8%,增速与XX年相比回落了0.4个百分点。其中,水电发电量为32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6%;火电发电量180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5%,;核电发电量稳步增长,全年发电量5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1%。XX年我国电力消费始终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21735亿千瓦时,比XX年同期增长14.9%。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6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第二产业用电量162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4%;第三产业用电量24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43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2%。
XX年12月,国家电网统调发电量1926.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03%,其中水电量141.17亿千瓦时,火电量1767.33亿千瓦时,核电量18.14亿千瓦时。 根据预测,2010年中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提高到6至7亿千瓦,2020年提高至10至11亿千瓦,当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4.6万亿千瓦时。“
我国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还体现在电力系统容量、电厂规模和单机容量的大副度提高上。现在我国最大的火电机组是90万kw,最大的水电机组容量70万kw最大核电机组容量100万kw。华北、华北、东北和华中四大电力系统的容量均已超过4000万kw。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装机容量1820万kw,单机容量70万kw,年均发电量847亿kw h,比全世界70万kw机组的总和还多,是世界最大的发电厂。我国核电力工业起步较晚,自行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的30* kw浙江秦山核电厂于1991年12月首次并网发电,实现了核电的零突破。1974年建成了第一条330kv输电线路,由甘肃刘家峡水电站厂到陕西关中地区。1981年建成了第一条500kv输电线路,由河南姚孟火电厂到武汉。电力系统输电电压等级,除西北电网为330/220/110kv外,其他电网都采用500/220/110kv。国内各省电网都已形成220kv网架,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南方等电网都已建成500kv大容量输电线路和跨省联络线,并将逐步形成跨大区域互联的骨干网络。正在建设中的西北750kv输电工程,标志着我国电网输电电压等级由目前最高的500kv即将升级为750kv,实现历史性跨越。除超高压输电外,1988年建成了从葛州坝到上海南桥的 500kv直流输电线路,全长 1080km,输电容量120* kw,使华中和华东两大电力系统互联,形成了跨大区的联合电力系统。在这些电力建设工程中,超高电压等级(220kv/330kv/500kv/75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 实习目的
实习的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对社会、国情和专业背景的了解;使学生拓宽视野,巩固和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劳动观念,激发学生的敬业、创业精神,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本次实习在学生完成部分专业课程学习后进行,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和扩大,增加学生的专业实际知识;为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实习内容
1、内容与形式:
①搜集整理变电站主要一、二次设备以及变电站运行方面的相关知识和资料。
②搜集整理500kv变电站特点方面资料。
③熟悉变电站电气主接线、主要电气设备构成,了解电气设备的布置,了解电气运行的有关知识。
④实地考察梦山500kv变电站的主接线、主要电气设备(包括主变压器、主要一次设备、二次设备、进出线情况等)电气设备布置方式、变电站主要运行控制方式、变电站的通讯方式等,参观考察过程中要求作好笔记。
⑤将搜集学习到的相关知识与梦山站的实践相结合,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化理解,总结收获。
⑥运用所学知识,对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作出一定的分析,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习前期准备
变电所是联系发电厂和电力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电压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根据变电所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变电所可分为枢纽变电所、中间变电所、区域变电所和终端变电所。
①枢纽变电所枢纽
变电所位于电力系统的枢纽点,汇集有多个电源(发电厂或其他电力网),连接电力系统的高压和中压,电压等级在330kv以上,负责向区域变电所和中间变电所供电。当其停电时,将引起电力系统解列甚至瘫痪。
②中间变电所
中间变电所位于枢纽变电所和区域变电所之间,使长距离输电线路分段,其高压侧以交换潮流为主,起功率交换作用。它一般汇集2~3路电源,电压等级在220~330kv之间。除了通过功率外,它还降压向当地用户供电,当其停电时将使区域电网解列。
③区域变电所
区域变电所负责向某一地区城市供电,高压侧电压等级一般为110kv或220kv,低压侧电压等级一般为110 kv或35 kv。当该变电所停电时将使该地区的供电中断。
④终端变电所
终端变电所在输电线路的终端,直接向电力用户供电,高压侧电压一般为110 kv。当全所停电时,只影响该变电所的供电用户。
⑤牵引变电所
牵引变电所是一种特殊的终端变电所,用于向电气化铁路的电力牵引网和电力机车供电。其高压侧电压一般为110 kv或220 kv,低压侧电压为27.5 kv(bt供电)或55 kv(at供电)。牵引变电所是一级电力负荷,少数牵引变电所还担负着其所在地区的10 kv动力负荷。
电网从历史发展来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电厂直配城市网、省区电网、跨省大区电网和跨大区联合电网.随着用电量不断增长,大型水电、火电和核电的建设,地区间电源与负荷的不平衡以及经济调度的需要,必然要求发展输电和联网,电压等级也随之逐步提高.从最初较低电压水平的6-10kv经历35kv、110kv和220kv,发展到超高压的330kv、500kv和750kv电网,并且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归纳起来,影响输电电压等级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⑴长距离输电的需要;⑵大容量输电的需要;⑶电网互联的需要;⑷节省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的需要。基于以上要求采用超高压输电也就在所难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的华中、华东、华北、东北四大电网,都是以500 kv网络作为其主干网络,跨大区电网还采用了500kv直流输电技术,部分省区的500kv电网技术已经较成熟,个别省份还在试行750kv输电技术。
㈠500kv变电站的突出特点
500kv线路和设备的电压等级高,工作电流大,设备本身外形尺寸和体积均很大。500kv变压器和并联电抗器套管的对地距离近 9米,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本体高度近7米,避雷器高度近6.5米。因此,在500kv变电站中,过电压与绝缘配合、静电感应水平,以及电晕和无线电干扰等问题都比较突出。
㈡500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
变电站电气主接线指的是变电站中汇集、分配电能的电路,通常称为变电所一次接线,是由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母线、避雷器等电气设备按一定顺序连接而成的,电气主接线图中,所有电气设备均用规定的文字和符号表示,按它们的正常状态画出。变电站的主接线有线路-变压器组接线,单母线接线,桥式接线三种。
为了便于运行分析与操作,变电站的主控制室中,通常使用了能表明主要电气设备运行状态的主接线操作图,每次操作预演和操作完成后,都要确认图上有关设备的运行状态已经正确无误。
电气主接线是整个变电站电气部分的主干,电气主接线方案的选定,对变电所电气设备的选择,现场布置,保护与控制所采取的方式,运行可靠性、灵活性、经济性、检修运行维护的安全性等,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选择优化的电气主接线方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500kv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枢纽站,在电网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其安全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大网、主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对500kv变电站电气接线一般采用双母线四分段带专用旁母和3/2断路器两种接线方式。
500 kv升压变电站配电装置采用中型布置,断路器采取三列式布置。在母线和线路上装设三相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在主变压器上装设单相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接线简单清晰。母线为铝合金型硬母线,间隔宽度为32m,基本冲击绝缘水平1800 kv。
㈢500kv变电站的主要电气设备
500 kv超高压变电站的主要电气设备有主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避雷器、并联电抗器和串联电容器等。
⑴主变压器
- 上一篇:关于小学分数的知识
- 下一篇:在劳动实践中的收获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