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物流规划范文
时间:2024-03-27 17:59: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产品物流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7-0026-01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常见的问题,如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物流信息集成度低、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低等,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我们提出构建高效快捷的农产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并运用云计算技术,提高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不仅可以解决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的问题,还可以解决农产品物流企业无力独立构建物流信息平台或信息平台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增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功能和可拓展型,减少建设成本,加快信息处理速度,促进物流作业效率提升。
1 云计算技术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云计算是以服务的形式提供IT能力服务的,采用分布式的构架为用户提供可持续更新的网络化访问的自助服务;提供开放的服务访问和管理接口,使供应商可以服务进行持续的更新和孵化,服务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可拓展性;将资源聚合成资源池,对资源形成自动化的管理和快速交付;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需要通过计量来去判断服务使用消耗资源的多少,进行成本核算和计费等[2]。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是为了实现农产品物流资源的整合,依托公共信息平台建立的软硬件系统,实现物流资源的整合协作,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公共物流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信息的采集、信息的处理、信息的传输、信息存储、信息等[1]。在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中引入云计算技术,主要优势在于:①建立虚拟供应链体系,将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与电子商务平台、金融服务商及企业物流部门进行连接;②通过云平台与其他的平台进行业务数据间的交换,对农产品物流进行集成化、专业化的整合,不断将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供求进行匹配;③按需服务,解决了信息数据较多的公司无法保存自身信息的问题,也可以在平台基础上开发自己的物流信息平台,也可以提供软件和服务。
2 农产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规划的出发点
1)整合物流资源。客户、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农产品物流资源情况,根据自身要求和农产品本身特性,选择所需的物流资源。还可以供助信息平台对物流需求量进行分析和预测,据以规划物流设施,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整合农产品流通信息。利用一个平成产销供各类流通信息的汇集,增加农产品交易机会,缩短农产品在农户或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的滞留时间,直接减少货物损失,提高农产品新鲜度,同时减少网站的重复建设和维护费用。
3)推动物流标准化。建立信息标准,信息包括了农产品的基本属性、物流特性、物流企业信息等;建立物流流程标准,减少农产品的货损和农产品的运输时间和成本,及对完善标准以适用于实际情况。
4)提高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为物流企业和客户提供物流信息,而且可以出租基本的物流信息系统服务,使物流公司有其独立的信息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3 农产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总体构架
面向各类物流企业、物流中心及相关的企业物流部门等提供完整解决方案,依靠规模化的云计算处理能力、标准的物流作业流程、准确控制各个环节、智能的决策支持及全面信息共享来完成物流在各行业的所需要的信息化要求。[3]平台结构规划遵循先进性、可靠性、可拓展性、可维护性、可集成性、开放性、安全性和实用性等原则。
基于云计算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层的架构采用云计算应用模式的分类方式,分为三层: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基于云计算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接口层主要为用户提供两个方面的服务:第一是为各种物理终端提供标准的接口,保证用户访问平台更具方便性,提高平台的使用效率。其中物理终端主要包括传统PC、便携式PC、平台电脑、移动设备、手持终端设备和自动传感设备等;第二是提供开发人员使用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外部用户调用的web service。平台的用户层是通过服务层来满足自身需求,主要包括了农户、物流供应商、物流服务需求商、物流服务供应商及政府部门等。
图1 平台功能图
4 农产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功能规划
为了满足用户对物流业务信息的需求,农产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包括:数据交换功能、集成系统控制功能、物流业务在线交易、物流业务辅助决策功能、物流业务信息查询功能、会员管理功能、系统管理功能、增值服务。在线交易功能包括物流业务在线交易功能和软件服务在线交易功能。物流业务辅助决策功能包括:①为政府建立物流政策、农产品供应链战略规划提供决策依据;②为建立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战略提供实施依据,确定正确的物流保障系统;③为企业或客户提供物流供需状况,根据供需状况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的调度,提高社会资源的使用效率;④为企业提供快速可靠的客户反应体系,根据用户的订单或需求情况,将业务进行合理有效连接,保证物流业务有效而快速的进行,促进物流效率的提升。
5 总结
物流信息化越来越重要,为了提高农产品物流的运作效率,建立基于云计算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进行物流资源的整合,将物流信息汇总、存储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数据库中,避免重复建设,充分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为农产品物流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和保证。
注:本文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桂林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小卉.物流管理信息系统[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98-215.
[2]朱近之.智慧的云计算[M].北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9-61.
篇2
关键词:农业 农产品 物流 冷链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273-02
农产品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产品货畅其流和物尽其值,应大力推进现代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
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包括农产品生产、采购、供应、运输、贮藏、装卸搬运、包装、加工、流通、配送、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
农产品的自然特性决定了农产品物流具有以下特征①:(1)农产品物流数量巨大;(2)农产品物流对象具有鲜活性,物流组织难度较大;(3)农产品加工增值是农产品物流的重要内容;(4)农产品物流具有季节性、地域性和流向单向性;(5)农产品物流具有知识跨学科性和技术交叉性。
一、农产品物流的价值
农产品物流的价值表现为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两个方面。
1.农产品物流的社会价值。(1)农产品物流是农业经济的基础之一。农业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的第一产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产值在我国GDP中的比重相对较高,以广东省2008年为例,农业生产总值约占全省GDP的8.6%。从全国范围来看,这一比例还要提高,以2006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农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为11.8%。
农产品除可以直接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要以外,还为食品、纺织、化工、医药等产业提供原材料。大多数农产品具有生产的地域性与消费的普遍性、生产的季节性与消费的持续性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完善的农产品社会物流体系是解决和消除这些矛盾的重要途径。(2)农产品物流是农产品流通的前提和保障。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大国,农产品流通是影响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由于传统的农产品流通环节过多,导致农产品流通效率低下,流通成本尤其是物流成本比重较大;同时,由于我国农产品物流主要是以常温物流为主,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很大,据资料显示,我国进入流通领域的蔬菜、水果损耗率分别在17%和11%以上。发展农产品物流尤其冷链物流是降低农产品流通损耗的有效途径。(3)新型农产品物流模式可以改善农产品产业结构。农产品物流需要大量的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装卸搬运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各方面运作。直销型物流、契约型物流、联盟型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等物流模式,会催生和促进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改善农村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农产品物流的大力发展还可以创造大量新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4)农产品物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产品物流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地区封锁与货畅其流的矛盾、农产品结构域市场需求的矛盾,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益,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2.农产品物流的经济价值。(1)农产品物流创造时间价值。农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存在的时间差可使其获得最大价值的实现,但农产品本身并不会自动弥合这个时间差。通过有效的农产品物流活动,对农产品进行科学的贮藏,可使大多数农产品实现全年均衡消费,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对农产品进行储存与保鲜,可最大限度地实现农产品的商业价值。农产品物流可以大大缩短农产品物流的时间,可以加快农产品的周转,减少农产品物流损耗,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2)农产品物流创造场所价值。现代大农业的环境下,农产品用于自产自销的比例非常有限,农产品的价值实现需要通过改变消费空间来实现,其形式有三种:一是从生产的集中地向分散的消费地转移,如粮食由主产区向全国乃至国外转移;二是从分散的生产地向集中消费地转移,比如向城镇转移;三是由价值洼地向价值高地转移,如南方冬季产出的鲜花、水果等时令产品流向北方消费市场。(3)农产品物流创造加工价值。农产品不同于一般工业产品的特征就在于加工潜力大,价值较低的初级能产品经过一定的简单加工,如采选、清洗、分装、包装等价值可以上升数倍,如果进一步进行深加工改变其原有形态,如蔬菜、水果压汁保鲜后其价值还会上升。根据这一特征,农产品物流应围绕流通加工环节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值。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
我国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特点应从农产品流通体系和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两个方面来考察:
1.农产品流通体系现状。(1)农产品交易主体多样化。农产品交易主体主要有自产自销的农民、农业企业和流通中介组织,如流通协会、村级集体组织、专业协会等。农民流通协会是农民自愿组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服务的合作联合体。
农产品物流组织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公司+农户或基地型。农户按公司要求生产或农业公司自主承包农民土地,实行规模化经营,公司进行商物一体化运作。二是农户+农户型。农民自主分工生产与销售,农民自己组织物流作业。三是市场+农户型。通过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来实行农民与市场的结合,批发商组织物流作业。(2)农产品交易方式多元化。除了传统的交易方式外,还包括农产品期货、拍卖、订单等新型交易方式。农产品流通手段也有所更新,不少地方开通了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连锁经营、配送和网上销售等现代方式也有所发展。(3)新型农产品流通业态正在形成。目前,县城商业网――集镇商业网――乡村商业网的流通网络基本形成,随着农产品零售市场渠道的不断拓宽和规范化,特别是超市农产品销售等新型农产品销售业态的出现及规模的扩大,使农产品企业化经营得到快速的发展②。
2.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现状。(1)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具备了从生产、收购、流通加工、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到销售一整套组织环节,但是参与个体和组织具有规模小、层次低、组织化程度低,无法实现物流专门化运作。(2)农产品物流信息体系初步建立。近年来,农业部加快推进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超市建立了企业网站并实现了联网,农村龙头企业、营销大户多数建立了自己的网页,为农户和龙头企业产销提供了部分市场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但就整个农产品信息体系而言,还存在信息不集中、信息传递面窄、信息质量低、信息流通不畅等问题。(3)农产品3PL服务还处于起始阶段。目前,农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尤其是农产品收购与批发者仍然是农产品物流组织的中坚力量,而专门从事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企业还很少,且企业规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扩大,除原有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主体如国有商业企业、供销社外,民营企业物流企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发展农产品物流方面将起到积极作用。(4)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空间较大。资料显示,我国仅有20%左右的鲜活农产品使用冷链物流技术,远低于发达国家的80%左右的比例,农产品在物流的过程中损耗严重。配合国家推进“三农”工作的政策,各地目前正在抓紧以冷链物流为主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规划建设,如“上海名特农产品国际物流与交易基地”项目的建设,开发规模100公顷,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农业流通与冷链物流结合与发展的范例3。
三、发展农产品物流、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对策
1.加强农产品物流理论和政策的研究。目前先进国家目前在农产品供应链的各环节上,大量运用运筹学和线性规划理论进行定量统筹,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研究还处于理论和政策的定性分析阶段,供应链的各环节技术数量控制和管理还以经验为主,各级政府应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加强农产品物流的理论研究力度。
农产品物流尤其是农产品冷链物流投入大、回报率低、回收期较长,因此各地在政策农产品物流制定时,要充分考虑分地区、分产品、分环节等具体情况,对投资农产品物流业的企业给予诸如土地使用、银行信贷、营业税收、固定资产折旧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积极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农产品物流业。
2.制定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规划。各地应研究制定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特征的农产品物流发展规划,明确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方向、目标、原则、内容、地位和作用等。广东省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明确提出:“加强蔬菜、水产和畜禽等鲜活农产品基地建设,突破农产品保鲜加工和流通瓶颈,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园艺产业带和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
3.创新农产品物流系统运行模式。借鉴国外经验,农产品物流系统运行的基本模式主要有:
一是直销模式。这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的运行模式,所谓直销农民或农民团体将生产的农产品包装处理后,直接运送到供应消费地超市或连锁零售业配送中心。当前在全国15个省市开展试点,由中央财政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的“农超对接”项目就是这样一种运行模式。
二是拍卖模式。这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农产品物流系统运行模式,日本农产品生产总量的80%~90%要进入批发市场进行流通消费,主要通过商流、物流和信息流完善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完成运作。
国内有学者提出“生产者―规范的批发商―农产品经纪人、中间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农产品物流理想模式,也有学者提出“以农产品批发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协同”的模式。
笔者认为,不论哪种模式都应强调农民以合作社为主体参与农产品物流运作。只有这样,才能在服务层面上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组织专业化运作的优势,提高物流质量和效率,在消费层面上降低农产品价格、改善消费环境。
4.重视现代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建设。现代农产品物流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信息化程度高,没有现代化的信息体系支撑,就不可能完成现代复杂的农产品物流活动。
一是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畅通信息渠道。我国农产品的供求信息渠道较为混乱,有关资料显示,现有的农产品流通信息中有一半的信息属于重复信息。从国内农业网站的信息来看,多数网站信息缺乏高质量、时效性强的信息资源,为此有必要建立各省乃至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市场供求、交易、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制度,形成新型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链、物流链。
二是应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将生产、流通等消费各环节信息连接起来,消除信息孤岛。通过EDI和POS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交换,通过GIS、GPS、Bar、Code、RF等技术实现信息的有效应用。
5.加大农产品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是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设施的建设。同时,还应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和农产品运输工具包括各式农用运输车的生产与开发;加强各种农用仓库的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以及产地、销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其次是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与技术的投入。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损耗大、物流成本高,农产品产后加工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冷链不完整、冷链配送运输效率低以及冷链技术设备陈旧落后等问题。农产品物流发展离不开冷链系统与技术的应用,应在改造现有冷冻冷藏设备、合理规划冷冻冷藏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及推广集约化共同配送、开发和使用农产品产后低温包装和保鲜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第三是各地根据经济发展特点适时进行农产品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农产品物流园区就是通过集中投资,依靠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等对入驻企业和服务机构、部门的统一协调、管理,来实现其服务方式的互补,将农产品快速、高效地送到消费终端,提高整体服务水平,最终达到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结合和统一。如山东寿光规划建设的亚洲最大的综合性农产品物流园占地总面积3000亩,总投资20亿元,可实现年蔬菜、水果及农副产品交易量100亿公斤,2009年一期规划建设主要包括蔬菜果品交易区、蔬菜电子商务交易区、农资交易区、农产品加工区、物流配送区及配套服务区六大功能区。2010年二期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易中心、物流配送中心。③
6.提高农产品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已有经验。比如,美国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无论是物流的哪个环节,只要农民有需要,就会有人提供服务,连接农产品供需的物流主体,包括农场主参加的销售合作社、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农商联合体、产地市场或中央市场的批发商、零售商、商、加工商、储运商和期货投机商等,这些物流主体承担了全美农产品的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加工、包装和信息传递等功能。
据此,我国应重点加快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鼓励倡导多种形式的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合作运销组织,以及农村运销户、经纪人、商、批发商等,采用“公司+农户”、“协会+农户”,“大户+农户”、“经纪人+农户”等组织形式,提升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的规模化和组织化。
7.加强农产品物流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各地农业行政主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协调机制,大力扶持、资助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农产品物流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加强农产品物流教育理论的研究。在高校尤其是职业技术类院校拓展设置农产品物流管理专业,建立农产品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大量熟悉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农产品物流运作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注释:
①张编.农产品物流与运营实务[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②黄勇,陈景旗.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4(11)
③黄昌宏.打造10万吨级农业冷链物流“航母”[N].现代物流报,2008.11.19
篇3
关键词:永川区;“一带一路”;农产品物流;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1
一、永川的农产品物流现状及存在问题
2016年永川区全年生产总值为636.18亿元,在全重庆市38个区县中排名第十位,永川农产品增长量从2006年的17.5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55.4亿元,增长量达216.6%,其中茶叶、食用菌、名优水果等三大特色产业被列入永川“十三五规划”中大力发展的重点项目永川农业发展面着光明前景。但是在传统模式下,永川小批量的农产品贸易主要通过农户自行拿到集市或者到农贸市场销售,大批量的农产品贸易则通过商进行整合后批发销售,农产品物流发展相关理论研究和管理技术均停留在较低层次。直至2013年,永川区引进了重庆吉之汇农产品有限公司并建设大型专业化农产品物流园,永川农产品物流开始走上专业化道路。此外,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重庆市被列为国内重要的枢纽城市,永川作为重庆市重点建设的五大现代物流基地之一,在推动重庆市农产品走出去的道路上,永川农产品物流任重而道远。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永川的农产品物流发展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1.原有农产品交易场所管理方法落后
永川区有耕地100多万亩,被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区,但农产品交易仅依赖一个1995年建设成立的“永川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该农副市场占地面积仅为12667平方米,规模较小,并且物流作业粗放,缺乏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设施设备,物流服务能力有限。
2.缺乏专业的第三方农产品物流服务商
永川农产品物流模式主要以第一方和第二方物流为主,买卖双方自行协商物流运输业务,运输资源极度分散,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而且由于缺乏专业化第三方仓储、配送企业,永川农产品物流物流损耗较高,成本居高不下。
3.物流作业缺乏附加值
永川目前的农产品物流作业内容仅限于运输,缺乏专业的仓储配送中心或者流通加工中心,无法生鲜农产品进行专业化的加工和储存,导致农产品缺乏附加值的创造。
4.农产品物流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程度较低
永川农产品物流往往通过现场找车或者自己开车进行农产品运输,相比于在永川使用率较高的滴滴打车软件而言,农产品的物流缺乏相应的网上服务平台,降低了永川农产品物流的效率。
二、环境分析
1.优势
(1)享有地方政府政策倾斜。永川区政府在2017年的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提高农业的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水平,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且投入大力度招商引资吸引从事专业化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物流服务的企业,这为永川区农产品物流提供了有力的发展保障。
(2)地方政府以引入国家级重点农贸物流项目。永川区政府于2013年引进并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的吉之汇国际农贸物流园已于2015年投入运营,该物流园集农产品电子商务贸易、物流、质量检测等功能于一体,目的在于为顾客营造“绿色”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该物流园的建设使永川的农产品物流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2.劣势
(1)从事农产品物流服务的民间力量薄弱。由于冷藏设施设备往往投资成本较高,短时期内很难看到收益,所以很多商家不会去投资建设冷藏库和研究冷藏技术,永川区商业人士主要瞄准的是见效较快的商贸和旅游业。
(2)永川农产品物流起步较晚。农产品是地区居民生活的基础保障,永川的农产品物流发展主要以2013年的吉之汇农业物流园项目的引入开始得到重视,永川的农产品物流发展起步较晚。
3.机会
(1)永川高校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永川是全国有名的职教名城,区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大力支持使更多与互联网应用相关的的农产品物流项目提出来,让区域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有了更多新的提案。
(2)永川城镇化推进力度进一步增强。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入,永川的耕地资源不断整合,越来越多的人到城市居住,届时对农产品物流服务的需求量将进一步提升,有利于区域农产品物流发展。
(3)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永川区政府着力推动高铁、高速公路、机场、港口建设,主动融入全市对外开放大通道,为建成区域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创造了条件。
4.威胁
基于农产品的易腐、安全要求高等特性,农产品在物流中的包装要求较高,永川目前没有配套的包装生产企业,会导致永川区农产品物流包装质量堪忧,包装成本上升。
三、永川农产品物流发展对策
1.组建农产品物流管理部门
安排专业部门从事永川区农产品物流系统的构建和运营管理,避免出现部门之间出现相互推脱,并且从长远考虑制定适合永川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相关安全、运I管理制度。
2.完善相关物流硬件设施
政府可以投资规划建设相应的冷库、冷藏车以及物流包装加工厂等硬件设施设备,为将农产品送出国门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政策扶植
鼓励商业企业投资开办农产品加工厂,对名优产品进行深加工,发展多系列的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进而降低物流成本。
4.开发相应的农产品物流软件
借鉴滴滴打车软件的功能,开发专业的永川农产品物流软件,将农产品交易信息和物流企业信息放到上面,用户可以足不出户找到从事农产品服务的供应商,提高物流效率。
四、结语
永川是一个充满希望、蓬勃发展的城市,在重庆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背景下,永川需要用开放的眼光来看待农产品物流系统建设,通过多种举措提高永川区的农产品物流水平,为国产农产品走出国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明.湖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战略规划[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6).
[2]金海英.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业故事,2016(21).
篇4
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更新换代、产业转型和更迭、新能源开发等各种手段,减少碳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改善环境,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稳定且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目前,能源危机与环境的恶化,使得全球都在积极倡导低碳发展、低碳生活。低碳物流更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举措之一。农产品冷链物流作为物流业的分支,其低碳发展是必然趋势。同时,农产品易腐性、环境依耐性、过程多路性、地区差异性等自然属性,也使得在整个冷链物流过程中需要消耗更多能源以保障农产品安全。因此,在农产品低碳物流的全过程,运用低碳技术、低碳能源和低碳管理手段,有助于实现农产品冷链流通过程中环境影响最小化、能源消耗最低化、冷链整体效益最优化的目标。此外,农产品低碳物流也是保障农产品物流稳定且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在农产品冷链过程中贯彻低碳的思想,可以确保农场品冷链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提升农产品价值及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产品冷链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我国低碳物流发展现状自2010年哥本哈根会议以来,世界各国争相提出低碳发展的实施方案与措施,我国政府更是对碳排放作出了重大承诺。物流业作为十大规划振兴产业之一,实施低碳发展是必然选择。目前,低碳物流制度的正在不断完善,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与规划的出台也为发展低碳物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如2011年交通运输业的122个节能减排项目获得2.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其支持领域主要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领域、公路运输装备领域、港航领域、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领域及低碳试点城市和财政综合示范城市领域。“十二五”提出了要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控制工业、建筑、交通和农业等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要积极探索建立低碳产品标准,标示和认证制度,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等规划,对低碳物流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外,部分物流企业购置符合欧Ⅲ排放标准的新型货车,有效提高了冷冻冷藏设备节能减排技术。同时,大多物流企业通过运行组织方式的优化(如运输路线的优化)、甩挂滚装等运输方式的应用、共同配送的实施等,有效实现了低碳排放。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低碳物流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低碳物流、绿色物流理念认识不足,低碳意识缺乏,发展低碳物流相关政策与规划落实不到位,技术与信息化水平不高,智能化的技术装备普及率偏低等,使得低碳物流发展现状与低碳经济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2.低碳供应链模式分析低碳供应链是以低碳思想为主导,在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更加注重节能环保、节能减排、保证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低碳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相比是对产品原材料生产到产品被消费者购买的全过程的低碳管理,同时更注重资源的回收利用,实现了部分闭环发展,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根据低碳供应链的理念,可将农产品低碳冷链定义为:将低碳环保的思想融入到冷链的各个环节中,综合考虑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使用和回收的全过程,运用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管理手段,确保农产品冷链物流全过程低碳运行,实现节能减排,使得农产品冷链的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三、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分析
1.基础设备设施匮乏技术水平低,资源配置不合理首先,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设备设施还很欠缺。由于冷藏冷冻设备成本高,大多数供应商都选择常温运输。农产品冷链运输车辆数量少且密封式或厢式货车不足货运车辆的30%,农产品运输主要靠中型卡车,能耗大、容量不足且大多是敞篷式的,缺乏对农产品的有效保护,运输效率低。其次,新型低能耗、低排放、新能源汽车等新型交通工具也仅有少数企业采用。由于对产地、销售网点、配送中心及相关配送路线缺乏合理布局与规划,经常出现运输里程延长或冷藏车辆空载而归的现象,导致无效碳排放增多,资源浪费。现有冷库中大多数采用以氨为制冷剂的集中式制冷系统,制冷方式落后,冷却设备耗能大。
2.物流环节多,标准化程度低,物流管理流程不合理首先,由于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分散性,小规模性,造成农产品流通及其终端的小规模分散经营,使得物流辐射半径少,物流过程环节多,信息流、商流、物流成本高。同时,农产品供应链参与者即农产品生产者、产地销地批发市场、个体商贩和最终消费,又各自为政,组织化程度低,协调性差,资源重复构建,进而增加了物流成本,导致能源消耗增大。其次,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备设施操作标准没有统一,冷链全程的温度控制标准没有确定,各类农产品冷链控制温度区间也没有具体安排,产品包装从材料到包装管理没有统一标准,这些使得在农产品运输、储存、包装、销售过程中,供应商之间缺乏链接,对农产品温控不统一,技术操作不规范,导致了产品受损,能源消耗大等问题。
3.冷链信息缺失不对称,缺乏高效链接的信息网络系统首先,农产品物流参与主体多、流通销售渠道多,且相互之间关联性不强,各主体之间信息共享程度低、信息滞后、信息不畅,造成信息不对称或信息的重复采集。有的环节甚至会因私利报告虚假信息,造成需求信息失真,使得农产品物流市场难以形成有效经营规模,这增加了流通和交易费用以及能源的消耗,形成了农产品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现象。其次,各物流企业独立建立网络系统,企业间缺乏网络接口,沟通困难,资源的共享和设备的共享无法实现,导致企业“信息孤岛”的形成,进而造成资源的浪费。此外,由于信息网络覆盖面窄,信息化标准不统一,成本高等原因,GIS、GPS、RFID等信息技术在农产品冷链中应用水平较低,对农产品全程监控力度不够,使得物流低碳发展难以得到信息技术的支撑。
4.废物回收利用率低,缺乏完善的循环利用物流系统农产品在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和装卸搬运等一系列物流环节中,不同程度会产生各种废弃物。如运输过程中废弃的机油、柴油,加工包装过程中的农产品残渣以及难降解的塑料类包装材料,产品配送过程中农产品储存保管不当将造成农产品腐烂。目前,农产品缺乏规范和完善的回收体系。对于大多数农产品废弃物的处理主要是利用焚烧或填埋的手段,容易对环境造成二级污染。一些废弃物虽然进行了集中收集和再加工,但供需很难实现匹配,其利用率不高。此外,由于各种物流分类及废物产生时间的不确定性、回收物的质量差异、不同包装和处理方式产异化等问题,使得废弃物回收过程复杂,回收成本大。
四、低碳经济下农产品冷链物流优化对策与建议
1.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实现资源有效整合政府要加强引导作用,通过低碳补贴、税收扶持、贷款优惠等政策,鼓励与支持物流企业引进国外先进低碳物流技术,加强低碳物流技术装备的开发,使用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加大太阳能发电设备在小型预冷节点和冷库的应用,从源头解决物流运输中的保温、制冷和货运车辆节能问题。在现有资源基础上,加强对运输仓储基础设施设备的利用与改造,通过对其功能以及布局的有效整合,加大对仓储管理系统软件、现代网络控制技术和信息识别技术的使用,减少差错率,减少重复无用操作,提高现有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率,发挥综合效能。积极发展公路、铁路、水路的联合运输网,实现多式联运,优化运输网络,增强衔接性,提高物流效率。合理规划配送路线,积极推动企业共同配送模式,实现拼装集运、回程载货,减少运输里程。
2.优化冷链物流流程,实现供应链有效整合由于我国农产品物流处于初级阶段,流通主体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物流组织上、功能上和流程上的整合,从而影响物流系统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使得物流活动作业分散,专业化程度低,难以获得一体化物流或供应链的合理使用。因此要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提高物流运作管理水平。建立物流企业与农产品流通主体的共生关系,即物流企业与农产品企业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以一定的共生模式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实现供应链内部有效整合。例如,以农产品物流中心(加工、仓储、配送类企业)为核心企业同其他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共同发展,共享资源及共担风险,实现农产品快速高效运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能源消耗。此外,要加大在低碳环境下农产品冷链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规范农产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包装、销售及回收过程的设备设施操作标准,温度控制标准等,实现企业间运作的有效链接,优化物流流程。
3.完善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信息透明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改变传统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缩短供应商之间的距离,减少信息重复采集,实现全链信息透明化,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便于提供适时物流服务,降低农产品因积圧、运输存储造成的损失,实现农产品低碳运行。目前,全国农产品商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已于2014年6月初正式运行,该网站广泛吸收和利用现有的农产品专业网站及信息服务资源,为客户提供及时农产品市场价格及变化趋势、市场供需形势分析月报、重要农产品市场及行业动态,同时还汇集目前社会上、行业内公认的知名农产品专业网站信息资源,通过链接的方式,为各专业网站提供权威窗口,实现共享信息、服务生产和市场的目的。但是,目前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还是比较薄弱,信息整合力度差,缺乏法律法规的约束。要完善农产品信息网络平台,必须加快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农产品供应链信息一体化,确保流程有效衔接。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及各种追踪反馈信息技术将农户、供应商及批发商、消费者联系起来,实现对农产品物流各个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达到资源共享、信息透明化的目的。此外,要大力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促进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的健康运行。
篇5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物流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4月17日
红河州地处云南南部,有丰富的物产资源,种类繁多的农副产品,但农产品物流模式十分落后,造成了农产品流通时间长,损失大,效率低,增加了流通成本,降低了农产品的附加值,阻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如何提高农产品物流运作水平,增加农产品的竞争力,对发展红河州农业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具有深远意义。
一、红河州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优势
1、农产品品种丰富。红河州资源丰富,是云南省有色金属和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基地之一,全州有三个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经济作物以甘蔗、花生、烤烟为主,草果产量居全国首位。香蕉、菠萝、石榴、葡萄为自治州的名产。农产品不仅销往全国,也是对越贸易的重要商品。
2、红河州的地理优势。红河州是我国西南开展对外贸易的传统集散地,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国境线长848公里,始建于1895年的滇越铁路从昆明经红河州河口县可直达越南重要港口海防。境内有河口和金水河两个国家级口岸。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泛珠三角“9+2”区域经贸合作中,红河州的地理区位优势条件得到充分发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越“两廊一圈”、昆河经济带,红河工业区的规划建设,红河州将成为云南省面向南亚的大门,走向亚太的桥头堡。这样的区位优势意味着以蒙自为中心的滇中物流中心必将成为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蒙自为红河州州府)。
3、政策扶持。长期以来,中国与东盟经济交往密切,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贸合作从单纯的双边贸易发展到相互投资、承包工程和劳务工程等更广阔的合作领域。红河州物流的发展已引起了中央、省委的高度重视,在《云南省“十一五”物流规划》中已明确在全省建设昆明、蒙自、大理三大物流中心,州发改委、州商务局委托编制的《红河州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现已基本完成,已将蒙自现代物流定位为国际型+转向型+城市配送型,形成覆盖滇南和境外的中心点,其核心功能包括货物集散、货物中转、配送、商品配送、商品检验、物流信息服务等。
二、红河州农产品物流运作中的问题
我国农产品物流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市场化运作实力不断增强,农民收入得到较大增长。但红河州受现有基础条件的制约,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1、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物流技术水平低。农产品是具有生命的植物性或动物性产品,“新鲜”是鲜活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是由于鲜活农产品具有含水量高、保鲜时间短、易腐烂变质等特点,限制了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红河州注重对农产品增产的投入,而在仓储、保鲜和物流等后续农产品处理加工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致使一些农产品因保鲜、包装、加工与信息处理等物流技术滞后而蒙受损失。
2、农产品物流主体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物流的有效运作必须依赖于多元化的物流载体。目前,红河州农产品物流运作比较单一,主要以农户和物流企业为主,农户仅依靠自身力量进行一些简单而分散的运输活动,物流企业规模小,有的甚至只有一个门面,业务单一,服务水平低。此外,缺乏能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人或者中介机构。虽然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发展农产品物流,成立产销专业合作社,但还很不成熟,其功能不完善,缺乏竞争优势。
3、农产品物流信息体系不健全。物流信息系统是农产品物流的神经系统,对农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加工及销售,各个环节的物流信息进行及时处理,才能从容应对市场变化。红河州地广人稀,农户居住分散,沟通渠道不畅,农产品信息难以传递,物流流向带有盲目性,这些导致了农产品在途损失严重、影响农产品保值增值。目前,红河州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部分边远地区还没实现联网;二是物流信息网络缺乏,农产品信息网络不健全;三是网络之间缺乏平台,相互间互不沟通,难以形成整体合力。
三、红河州现有农产品物流模式
目前,红河州农产品物流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1、以农户为中心的直销型物流模式。直销方式是最为基本的销售方式,是指不经过中间环节将产品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的营销模式。以农户为中心的直销型物流模式主要针对一家一户小规模农产品。该模式以农户为物流主体,农户在物流中承担多重角色。农户不仅是农产品的生产者,还是农产品的销售商和承担农产品储藏、运输的物流商。
该模式的具体流程如下:农户将收获的蔬菜和瓜果进行简单裝筐或装箱后,放置于运输工具上。一部分采取销售方式,直接运到农贸市场或早市销售给消费者;另一部分采取批发方式,自行送到批发市场,销售给从事批发业务的商户。而对于一些特色瓜果,中间环节更少,消费者会直接上门选购。以蒙自石榴为例,由于蒙自石榴有良好的品质和较高的知名度,在石榴成熟的季节,农户直接将采摘的石榴运到靠近公路处的简易棚舍进行销售,前来购买的多是从城区驾车前来的消费者。
这种模式是较为古老的一种模式,也是目前红河州农产品的主要物流模式,它具有完整的“自给自足”的特征,其结构“小而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并且整个运输风险全部由农户自行承担。
2、以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中心的物流模式。该模式是由农户自愿参加,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实行资金、技术、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系列化服务。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组织化程度高,联合性好,可以与超市、农贸市场、其他农产品需求企业等零售终端进行对接,利用物流信息的传递,提升物流效率。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对内部人员的所有产品进行集中管理,通过装卸搬运、流通加工、运输等环节到达销地。该模式下农产品有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但农户和合作组织是一种契约形式,在谈判过程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农民利益易受侵害。
3、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物流模式。该模式物流环节较多。以蒙自石榴为例,农户将石榴进行简单包装装箱后,由水果贩销户上门收购,并用自有车辆运输到各地的批发市场,然后销售给批发市场中专门从事批发业务的商户;批发商户又将商品销售给从事零售的商户,如超市、蔬果商店、小商贩等;最后,通过这些零售的商户用自有车辆或是雇佣的运输工具运输到销售地点,最终销售给消费者。在具体运作过程中,涉及到贩销户环节还存在多次倒运现象,小批量贩销户将农产品卖给大批量贩销户,再进入批发市场环节。这样使得物流成本增加,降低了物流效率。
四、红河州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优化
结合红河州农产品物流运作的现状和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对红河州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提出以下优化建议:
1、加快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流通的顺利运转,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农村的交通、通讯和物流设施的建设以及服务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流通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目前,泛亚铁路昆明-蒙自段已通车,红河机场也已投入建设,在红河州涉外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条件逐步改善的同时,要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做到村村通公路,确保农产品的运输道路畅通无阻,同时要发展和改进各式农用运输车。另外,生鲜农产品有自身的特点,要加强保鲜库、冷藏库的建设。
2、完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培育和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发展多元化的农产品合作组织,可以提高农产品物流的组织化程度,解决组织管理效率低下的物流现状。目前,红河州农产品市场中,农户和合作组织表现为一种不完善的契约形式,制约了红河州农产品发展。完善合作组织功能,使农户可以直接通过合作组织和超市、农贸市场、其他农产品需求企业等零售终端进行对接,这样可以降低农户风险,减少物流成本支出,促进物流信息传递,为农户增加收益提供保障。
3、健全农产品信息网络平台。在物流系统中,信息流是带动整个系统运作的动力。面对全国逐步开放的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下,需要在科学准确的市场信息指导下发展农产品生产。国外农产品物流之所以效率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高。红河州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强化规划协调作用,加快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建立权威性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使市场需求和生产供应系统信息对称,生产满足需求、需求拉动生产。
4、推动第三方物流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是指为公司提供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的外部供应商,提供的物流服务一般包括运输、仓储管理、配送等。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专业化的物流知识、技术、设备、专业人员以及系统化的物流规划和管理水平,能为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专业化服务,让他们来优化农产品物流体系,效果是非常积极的。物流业作为服务性行业,关键要体现“服务”二字。目前,红河州提供全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没有,小型物流公司服务功能单一,难以提供综合的一站式服务。因此,引进和培育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第三方农产品物流服务水平,对提升红河州整体的物流水平是极其重要的。
主要参考文献:
[1]凌晓辉,彭苏梅.江西省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现代园艺,2009.1.
篇6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5-0008-03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推进,新疆经济的增长势头迅猛,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产品全面短缺的时代已经结束,并出现了区域性、结构性过剩,农民增收困难。而农产品流通不畅日益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迫在眉睫。
一、新疆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农产品物流不仅能使农产品实现其价值与使用价值,而且可以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还能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成本,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然而,现阶段,新疆农产品物流经济发展成为制约农产品的瓶颈,农产品不能做到货畅其流,及时高效地进入市场,难以实现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的对接,完成由商品到货币的“惊险跳跃”,进而难以保证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农民和消费者利益受到极大损害,农民收入难以提高,消费者无法实现效用最大化。其具体表现为:
(一)农产品市场主体多元化,但发育程度低
在销售系统中,农业供应物流和农业销售物流的主体较多,农民理应是农产品市场经济发展的主体,然而,目前农民却很难真正承担起农产品市场经济发展主体的角色。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分散、细小的生产经营方式限制了农民的交易方式。大部分中介组织依赖性比较强,流通和信息功能比较弱,面临集中农产品和提升市场力量的问题。同时,在获取准确的市场信息,采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标准并获得相应的指导等方面也存在一系列难题。
(二)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如棉花这样的不少农产品的分类、分级等大都是凭人工感觉,误差过大,产品包装从材料质检、定级、打包、仓储、装卸、销售和配送等诸多节点没有系列化、一体化的严格管理,没有统一标准。这给农产品的储存、运输和加工造成一定困难。尤其应值得注意的是,农产品批发和零售市场上普遍缺少安全检验检测设备,农药残留和有毒有害成分超标等问题严重。
(三)运输线长,运力滞后
新疆位于亚欧两大洲腹心,远离海岸线,没有海运和江运优势,铁路运力非常紧张。例如,新疆植棉团遍布天山南北,无论是短途集散和长途外运,合计数量在百万吨以上,在棉花外运高峰期,棉商和棉农常因车皮紧张而失去商机。
(四)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首先,农村道路建设滞后。新疆的许多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还没有形成一个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不能充分满足农产品的外运。其次,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运输条件和工具、信息网络平台等公共设施仍然落后。再次,现代化冷藏储运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交通运力不足,致使农产品运输成本过高。
(五)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
同工业品物流相比,由于起步较晚,农产品物流的总体信息化程度滞后,农业信息化网络不健全,农村的信息队伍并未真正建立起来,无法实现生产者、销售者计算机联网,资源供销、信息共用,对物流各环节不能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的产品市场信息时效性差,信息质量低。无法真正起到市场信息的指导服务功能,使农民获取信息难度加大,成本过高,效果降低。
(六)物流专业技术设备落后
物流专业技术设备落后导致农产品物流仍然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为主,在整个物流链条上,未经加工的鲜销农产品占了绝大部分,而这些农产品大多数因运价、运力、交通基础状况和产品保鲜技术造成腐烂、变质,损失巨大。因此,物流技术落后的薄弱状况造成了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浪费。
(七)农业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主要是为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节约农产品流通费用,提高农产品流动效率,降低损耗,规避一些市场风险。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对农产品物流进行合理规划、设计、管理和有效控制以及成本核算,这些工作的实现最终还需专业的物流人员运用自身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物流实践经验来完成。而新疆目前农产品物流发展较为落后,专业人员还未成长起来,严重阻碍了农产品物流业发展。
二、加快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运和信息等行业的综合产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但是,我国物流业总体水平较低,严重制约着经济效益的提高。下面结合新疆的具体情况,就加快发展新疆农产品物流业提出以下对策:
(一)增强现代农业物流意识
现代农业物流涉及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与运行质量,涉及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与农民的根本利益,要充分认识到现代农业“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在提高市场反应速度、降低成本、增加附加值、提高效率、增强农业产业链整体效益、提升竞争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加工业、流通业相互分离的局面得以改观,从而促进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的相互协调,以寻求最佳的产业效益。
(二)重视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培育
合理布局农产品市场,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充分发挥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产品仓储、运输、配送、结算、信息服务及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等方面的作用。强化市场管理,规范市场运作,提高优势农产品流通效率。健全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档次。围绕推进农产品市场建设与管理的现代化,提高流通效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易条件和手段,进一步加强有关部门在农产品市场体系规划、管理方面的协调一致,克服政出多门现象。
(三)制定标准体系,打造绿色农产品物流
现代农业物流的各项建设,应按照标准化的要求组织实施,把农业物流的全过程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逐步建立起严格的、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实现分级收购、包装、销售,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进入批发市场的农产品应逐步实现质量等级标准化、重量标准化、包装规格标准化。通过科学化的物流设计、管理和实施,使农产品运输、包装和分销方案合理化、最优化,运输包装重复利用,销售包装无害、易处理,减少空载,提高效率,降低对农产品污染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大力推进农业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建设,加紧对农业物流用语、技术标准、计量标准、数据传输标准、作业和服务标准等的研究,尽快形成统一的农业物流国家或行业标准,并积极与国际市场接轨。
(四)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农产品物流业是固定资产投入相对较大的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物流业的基本要求。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涉及面广,主要包括交通、通讯、道路、储运工具、仓储设施等,在加强农产品开发生产的同时,要重视规划和发展农业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配送中心、连锁超市的建设。
(五)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
物流的灵魂是信息,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目的就是把农产品信息收集起来,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并及时传递给农民,引导他们按照市场的需求从事生产经营,避免因信息不灵而导致农产品市场大起大落。加强市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者、销售者计算机联网,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六)提高农业物流的技术水平
技术水平始终是制约新疆农业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物流技术是物流各项功能实现和完善的手段,我们不但要借鉴国外在物流研究方面的经验、技术和成果,而且要加强国内物流人才的培养,结合新疆实际情况,着力开发和研究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对物流各环节进行适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以增强农业物流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控制力,提高农业物流信息化水平。
(七)强化政府对农业物流的调控和服务职能
政府要全面统筹,整体布局,设计既符合现代物流要求,又能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存量资源,优化增量配置的全疆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按照规划构建新疆运输大通道,合理设立综合物流中心或物流基地。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与政策,约束农业物流组织者、参与者的行为,规范和监督运作过程,协调和处理所发生的农业物流纠纷。为农业物流提供信息服务和政策指导,以减少和避免实际工作中的盲目性。
(八)加强对现代农业物流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现代农业物流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行业,科学研究的水平和从业人员的能力对其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新疆各重点院校应密切关注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动态,增设相关课程和专业,加强市场调查,整合教育资源,规范专业要求,重点培养物流技术、物流企业管理、策划以及物流信息系统开发方面的人才,可以运用学校培养和在职培训结合起来,把长期培养和短期培训结合起来等多种教育形式,培养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高素质物流人才。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新疆物流产业的发展。
(九)培育与壮大第三方农产品物流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关键是提高服务水平。物流业作为服务性行业,关键要体现“服务”二字。目前,新疆区内提供全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中铁物流公司新疆分公司、新疆邮政局物流公司等少数几家,大型的专业化配送中心多在建设中。许多传统的运输、仓储等服务性企业和大型生产企业的物流部门正处于向现代第三方物流转变的过程中,它们的服务功能还比较单一,难以提供综合的一站式服务。因此,通过发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服务,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完成农产品在零售商和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之间的流通任务,其效果是非常积极的。
三、结论
新疆农业的基础地位仍十分重要。要建设新农村,新疆必须首先发展农业,提高农民的收入,而发展农产品物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但制约新疆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因素还很多: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农产品物流人才、农产品信息化程度、农产品的质量、农产品标准化程度、农产品物流技术等因素都是影响新疆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必须从宏观政策、流通体制等方面入手,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丁俊发.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2,(06) :19.
[2] 张文松、王树祥.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模式分析及选择[J].物流技术,2006,(03):37-39.
[3] 张亚.我国农业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J].中国流通经济,2006,(01):20-23.
[4] 赵敏.农产品物流[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01):20-24.
[5] 杜俊慧.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I].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 朱爱武.发展第三方物流,提升新疆棉花竞争力[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06):100-101.
篇7
论文摘要:农业物流的健康良性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文中详细阐述了农业物流分别对解决农民的权益问题、农村的综合发展问题和农产品的供给和竞争力问题的促进作用。在列举发展农业物流的约束因素和发展农业物流的现有条件后,提出了发展农业物流的建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开篇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其中的关键是要实现农村的小康,开辟专门章节详细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指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三农”问题即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也就是农民权益问题、农村综合发展问题、农产品供给及其国际竞争力问题。
农业物流是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业生产的组织到农产品的加工、储运、分销等,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包括信息传递在内的一系列计划、执行、管理和控制的过程。农业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涉及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关系到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连接着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如何有效地保证农业生产,为农产品开拓市场、降低流通成本、实现农产品的价值等,已成为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问题。发展农业物流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改善和发展农业物流是促使“三农”问题得到解决的有效途径。
1发展农业物流对解决农民问题的促进作用
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的,把采购、制造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它涵盖了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物理性流动的全过程,包括物资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活动。
现代物流除了具有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等特点以外,还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
我国农村有5亿劳动力,相当一部分处于隐性失业的状态,比如失地农民。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状况就需要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中转移出来。因为物流条件的限制,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特别是农产品运销不畅,是农民增产不增收的一个重要原因。
农业物流在农资、农产品的采购、运输、仓储、保管、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销售等各环节需要改造或建立一批诸如国有粮食公司、供销合作社、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社、为农民协会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农产品物流服务的专业运输公司、专业包装公司、专业仓储公司等物流主体企业,而这些环节都可建立在乡镇一级,对农资和农产品进行货物的疏散和汇集,便于更好地配送和大批量干线运输,可以吸纳很大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并且能够就地消化。这样一来,一方面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和农民的收入问题;另一方面,减小了大量农民集中涌向大中城市带来的就业等负面影响。配合已经出台的农村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措施和农村子女上学减免学杂费等措施,应该说,农业物流的良性有序发展能够很好地解决农民问题。
2发展农业物流对解决农村问题的促进作用
依托农村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开展种子、农机具、农药、化肥、饲料等农资供应销售连锁经营;建立由流通型龙头企业直接开办的连锁超市或连锁商店;发展加工型企业配合连锁经营,搞好农产品和农资的集中配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连锁经营的需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形成批量,统一向连锁经营企业直供直销农产品;帮助有条件的批发市场发展农产品配送中心,为其他连锁经营企业搞好配送服务,或依托批发市场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建立农产品的拣选、分类、包装、保鲜、深加工等,形成农产品的包装和加工制造业;通过建立冷冻、冷藏和仓储保管以及农产品的货代、配送和运输建立农产品储运企业。
规范农产品集贸市场,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体系,建设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和运输人队伍,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及时收集和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农产品的合理流通。
通过以上非农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在农村县乡一级基本具备现代农业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进而可以整合农业物流主体,发展多元化流通渠道。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壮大专业从事农业物流主体,使其在农业物流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快原有农资流通企业资产重组改造,改变目前规模小、服务单调和封闭运行的现状,按照农产品流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重点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运销企业、进出口企业、物流配送企业和大型食品连锁超市的扶持力度,以市场为依托,组织农产品运销协会,鼓励“生产基地+农户”、“加工企业+农户”、“运销企业+农户”、“配送中心+农户”等模式的发展,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向专业化、规模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
配合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增强农业物流企业的市场意识和客户服务意识,通过农业物流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能够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问题的解决,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缩小城乡差距。
3发展农业物流对解决农业问题的促进作用
解决农业问题,主要是要解决农产品的供给问题和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问题。
由于我国农业生产主要是以一家一户的小农户为基础的分散生产方式,不利于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难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的生产格局,导致我国农产品长期处于“一类原料、二类加工、三类包装、四等价格”的低效益局面。农产品难以满足远距离大批量运输要求,造成生产和运输中极大的浪费,生产和销售的规模效益不高,市场竞争力弱。
农产品具有生产与消费的空间矛盾,农业物流能够有效地协调农产品生产地域性与消费普遍性的矛盾;农产品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具有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特别是一些季节性农产品,通过农业物流起到调剂余缺的作用。通过农业物流,解决我国13亿人口农产品的供给问题。
农产品具有特有的物理特性、生物特性和化学特性。让分散农户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安全进入物流系统,经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农业物流起到关键的联接作用。通过农业物流能使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绿色农产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和及时化的需求,赢得市场和客户。
要合理解决农业问题,提高农业物流的效率和减少在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中的货差、货损,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改变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状,应积极开展农业物流的增值服务:第一,农产品分类与分类包装增值服务;第二,农产品精加工、深加工后的小包装增值服务;第三,农产品配送增值服务;第四,特种农产品运输增值服务;第五,特种农产品仓储与管理增值服务等。农业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信息化优势,对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竞争力具有现实的推动作用,没有高效的物流能力,我国农产品很难获得较高的国际竞争力。
4发展农业物流的约束因素和现有条件
现阶段发展农业物流,在体制方面还存在着条块分割、地方保护、行业垄断;政策方面存在着政策体系不清晰、可操作性不强,物流市场存在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在人才方面,存在着物流管理和运作人才相对短缺,管理水平低、现有从业人员业务能力相对较差,现代物流主体企业不发达;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和设备投入不足,现代化程度不高,物流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程度不高,标准化建设相对滞后;农产品物流投资结构不够合理;农产品流通中的信息化建设不完善,农产品的加工开发落后,保鲜技术和加工能力制约着农产品的物流质量,导致产品附加值低;物流发展缺乏整体规划。这些因素对于发展我国农业物流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
尽管发展我国农业物流有很多约束因素,但是也应该看到:
随着《物流术语》国家标准的,国家发改委等9个部委联合《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的实施,《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提出的物流标准体系逐步建立,社会物流统计及社会物流总量核算的试算工作的开展,多层次物流专业教育体系和培训、考试与认证的启动,政府对农产品与农资连锁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等,从政策层面为农业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五”期间95%的行政村通电话的电话村通工程,“十一五”期间将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县乡公路将增加30多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将达120万公里,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都将基本实现通公路,95%的乡镇和80%的建制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在基础设施方面为农业物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发展农业物流的建议
(1)政府提供良好的公共设施,为农业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应纳入国家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协调发展,从体制上打破部门分割和地区封锁,发展智能交通保证物流的高效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管理系统,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不断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推动企业内部流程改造,积极探索物流一体化管理,大力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2)政府应重视软环境建设。政府的作用主要在于制定物流发展战略、规划及产业政策,清除地区和行业壁垒,创造并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根据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和我国国情,建立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营造环境、行业协调自律的运行管理机制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农业物流企业发展提供公平的自由竞争的外部环境,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3)提倡农资、农产品加工制造企业和涉农商贸企业引入现代物流理念,积极进行企业内部流程再造和资源整合,提高自身物流管理水平。
(4)发展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农业物流。供应链管理从系统角度出发,通过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无缝衔接和协同运作,可以有效减少各环节的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成本。加强农业企业间的物流合作,逐步建立供应链管理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农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改善农产品供给能力,提高农业物流服务水平,培育社会化物流的需求基础,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
(5)加强科技投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使物流规划和决策科学化,物流组织和管理民主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物流运作效率和效益。
6结论
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现代物流的发展,根据现代物流发展的规律,结合我国国情,发展农业物流,对改变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丁俊发.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2(2):19.
[2]丁俊发.解决“三农”问题物流大有可为[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12):8-9.
[3]何明珂,郑媛.农业物流促进农村经济[J].中国供销商情,2004(4):21-22.
[4]陈淑祥.简论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J].农村经济,2005(2):19-21.
[5]韩美贵,张兆同.改善和发展农产品物流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5(2):22-24.
[6]佚名.5种农资连锁经营将受扶持[J].农产品市场周刊,2005(6):9.
篇8
【关键词】长吉图农产品物流,SWOT分析
1优势分析(Strengths)
1.1地理优势。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主要范围是中国图们江区域的核心地区,包括吉林省范围内的长春市部分区域(包括长春市城区、德惠市、九台市和农安县)、吉林市部分区域(包括吉林市城区、蛟河市和永吉县)和延边州(简称长吉图),总面积大约为3万平方公里,人口大约有770万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区域面积吉林省的1/3、人口数量占吉林省的1/3,经济总量占吉林省的1/2,该区域是我国参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核心地区和重要支撑。其中的珲春市距离日本海只有15公里,珲春市的周边分布着俄、朝两个国家的10个港口及两国的自由贸易区和自由经济区。
1.2拥有巨大的农产品物流需求。吉林省是我国的一个农业大省,地处全球“黄金玉米带 ”,吉林省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产生了巨大的农产品物流需求。多年以来,吉林省的农产品产量逐年提高,2011年,吉林省的粮食总产量达到634.2 亿斤,创吉林省历史上的最好水平,这些都要得益于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品种多样、总量丰富、品质优良的农产品,对专门的农产品物流产生了巨大的需求。
1.3 现代物流业已初具规模。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物流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工具、仓储设施已经初步具备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本需要;第三方物流业开始起步,并拥有的巨大潜力;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为核心的商业连锁企业和物流联盟也已经形成,这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劣势分析(Weakness)
2.1农产品物流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但是目前区域内农产品物流企业的规模还是比较小,农产品物流企业的数量也比较少,实力比较强的、信誉度比较高的大型的现代物流企业更少。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2011年年末,吉林省经注册的物流企业总数是1983家,其中农产品物流企业只占总数的7.7%。在这些数量有限的农产品物流企业中,主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的形式为主。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企业的缺乏,制约了农产品物流整体水平的提高。
2.2农产品物流的成本偏高。农产品物流是物流产业中的一个分支。农产品属于鲜活产品,本身有着不同于其它产品的独特之处,所以想要降低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效率,拥有便利快捷的运输、合理的流通网点就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吉林省的农产品物流主要还是初级产品的外销。由于油价、人工、物价等物流成本不断上升,使得农产品物流成本比较高。以长春市为例,长春市的蔬菜进行采摘后,进行商品化处理的比例仅仅为1%,进行保鲜储藏的比例还不到20%,进行加工的比例也只有4.6%,可见蔬菜物流的附加值是比较低的,再加上物流组织管理和物流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农产品物流的成本普遍偏高,而且波动性也比较大的。再加上由于路况不是很好所产生的时间成本、设卡收费等问题都使得农产品物流的成本有所增加。在吉林省内经过精加工之后的农产品的运费一般会占价格的10%左右,低值低利的初级农产品运费所占的比例可想而知就会更高。
2.3冷链物流发展较慢。目前,吉林省的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会有很大的损失,这主要是因为在运输中大约有80%的易腐农产品并没有进行温度监控,只有15%左右的易腐农产品进行了冷藏运输。农产品的损耗率也是比较高的,比如对于一般果蔬来说,损耗率大约为10%,肉类、水产品平均损耗率大约为12%。另外,我们的冷藏设备、设施比较落后的,不能达到比较高的自动化程度。
2.4农产品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缺乏。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是需要专门的物流专业人才。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物流从业人员当中持有物流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比例还不到15%,在持有物流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当中,有很多是从管理工程、交通运输等专业转行过来的,专门学习物流管理专业人非常少。有很多原因导致了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比如我们的物流教育还不是很先进,招聘物流专业人才比较困难,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另外,各物流企业对员工所进行的专业培训和岗位培训也非常少,开设农业物流专业的学校数量非常少,所以农产品物流人才的短缺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农业物流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一个瓶颈。
3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3.1政府政策及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2009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复了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是国家重点开发开放的地区,这将对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就是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建设,并且已经制定了长吉图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政府的扶持一定会为长吉图地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更优越的条件。
3.2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的投资发展环境较好。按照《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该区将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玉米生物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现代服务业,重点建设现代制造业集聚区、现代商务区、综合保税区、科技创新区、国际国内产业合作区、生态功能区、现代物流区等功能较为完善的区域。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将会给物流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经济优势日益明显,市场潜力非常广阔。
4挑战分析(Threats)
4.1来自农产品本身的特殊性的威胁。农产品本身具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特点。首先,农产品具有地域性、季节性、易腐性、数量大等特点。在对农产品进行运输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倒流、对流、迂回等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点多面广,消费半径大且分散所造成。其次,田间和农产品运输具有强时间性和非均衡性,这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但是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却是普遍的。鲜活农产品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特点,比如含水量高,保鲜期短,很容易发霉变质等,这就对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从而提高了对运输、仓储、包装、装卸等环节的技术要求,这些都进一步加大了农产品物流的风险。
4.2来自贸易、技术“壁垒”的威胁。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和加工贸易在世界上特别是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是非常广阔的,这就使得我们非常容易遭到这些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壁垒”、数字“壁垒”和装备“壁垒”等贸易、技术“壁垒”的限制。这些贸易、技术“壁垒”降低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因为这些贸易、技术“壁垒”使得农产品的进口检测指标大幅提高。
4.3来自跨国物流企业的竞争威胁。伴随着《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相关政策的落实,该区域的进出口贸易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物流行业竞争加剧,一些实力非常强的跨国物流企业把它们的目光瞄准了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物流市场。农产品物流是物流的一个重要领域,当然也会融入到国际大流通当 中,从而接轨国际农产品物流。跨国物流企业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比如跨国物流企业有来自于资金方面的优势,有来自于技术方面的优势,有来自于人才方面的优势,有来自于管理方面的优势,还有来自于网络方面的优势等,但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物流业起步是相对比较晚的,农产品物流的效益、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力都是比较低的,这就造成和国外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综上所述,要加快长吉图先导区农产品物流及配送的合理化发展,必须抓住机遇、发挥现有的优势、弥补短板、做好迎接国际化竞争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张平.黑龙江省发展农产品物流SWOT 分析.农业科技管理,2009(10).
[2]毕贤忠.长吉图地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SWOT分析.物流商论,2012(4).
[3]侯晓华,张凤杰,潘澎湃.吉林省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概述.农业经济,2013(2).
篇9
Abstract: Logistics has achieved fast development for the past years, especially logistics distribution; it attracts the extensive attention of people. China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ry.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product delivery in logistics is still a gap in China, which restricts the logistics development. The thesis analyzed the importance of studying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distribution of Shijiazhuang district, 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combining with governmental development plan, hoping to arouse the attention of insiders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 intensify research on the relative problems, and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distribution of Shijiazhuang district.
关键词: 物流;配送模式;农产品配送;流通方式;物流成本
Key words: logistics;distribution model;agricultural product delivery;distribution model;logistic cost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009-01
0 引言
相对于工业物流而言,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行业的发展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进行分析与研究,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对于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河北这个农业大省省会,石家庄地区为落脚点,对农产品物流配送的有效模式进行初步探索研究。
1 石家庄地区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基本现状
石家庄市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高产区,是华北地区的重要商埠。石家庄是全国铁路、高速公路、国道交会程度最高的中心城市,是国家铁路运输网中三大货运编组站之一,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和货物中转中心。石家庄国际机场是首都备降和分流机场,已开通内陆港和40多条国内外航线。这些优越的条件,无疑为石家庄地区发展辐射全国、联通海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目前的石家庄物流配送体系还不能适应农产品流通的需要。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发展比较缓慢,物流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比较普遍,且都是“粗放型”发展,专业化操作程度较低。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加快石家庄地区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更好地服务“三农”,政府制定了《石家庄市农村物流配送发展规划》,提出了“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立足服务三农,围绕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完善农村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使我市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指导思想,并提出了一些配套措施。
2 基于石家庄市农村物流配送发展规划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2.1 改造农产品传统流通渠道,探索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产品的流通渠道指的是,产品从生产商手中到消费者手中所经历的通道,这个过程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产品流通的效率及买卖双方的成本。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基本模式为: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菜市场——消费者。之所以称之为“传统流通渠道”,是因为它采取的仍是一买一卖,有一件送一件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浪费了运力,增加了送货成本,买卖双方的信息沟通不畅,极易导致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的状况,供需双方的需求都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如果加入物流中配送的概念,以上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即:生产基地——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超市(菜市场、酒店、食堂)——消费者的模式。这种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应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农产品的采购、运输、加工、配送等业务流程。配送中心把分散的农户生产点或者生产基地的农产品实现现场采购,再运输到公司经过分级、筛选、分割、分拣、包装、仓储、深加工、配货等环节,再向多个需求点如超市、便利店等零售网点配送农产品。
2.2 建设有辐射能力的物流配送中心。石家庄地区目前在建以及拟建的大中型物流配送中心项目有六个,分别为:华北绿谷农副产品交易物流项目,总投资15亿元;保龙仓河北大河物流园农产品加工仓储配送中心,总投资4.5亿元;河北国大物流产业园,投资1.55亿元;河北省粮食现代物流石家庄基地,投资1.54亿元;河北凯隆达食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投资5400万元;益海粮油仓储物流基地,投资6000万元。在此,笔者想重点叙述的是“河北国大物流产业园”。该产业园是为“河北国大连锁商业有限公司”建立的。河北国大连锁商业有限公司是河北省较早成立并实行规范化管理的现代化商业连锁企业,包括食品商场、超市、便利店、农家店、书报亭等业态,并已初步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是省内成功的便利店品牌之一。
2.3 健全物流信息体系。我们已经全面进入信息社会。然而长期以来,农民对市场供求信息的获取渠道单一,获取的信息滞后、失真现象严重,跟不上瞬息万变的市场。缺乏有效的信息导向,农产品物流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流程不合理,甚至简单的农产品流通环节也会出现“牛鞭效应”。一旦发生这个问题,流通中的库存盲目增加,易腐烂的生鲜农产品极易造成损失,而这又会直接损害农民的利益。这就需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物流信息体系。
2.4 利用现代化的物流技术。从物流技术来看,我们目前的技术装备比较落后。农产品加工包装能力比较低下,品牌数量少、覆盖率低。品牌及包装产品一般是粮油等大宗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品,进入市场的鲜活农产品基本上仍以散装原产品为主,这导致了流通环节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市场间的差价而不是加工增值。这就需要我们更新物流装备,创立自己的农产品品牌,发展自己的精致包装,赚取商品本身以外的附加利润,提高农民的收益。
3 结束语
近几年来,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流通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正在兴起,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关注。由于农产品物流的特殊性,农产品物流研究的复杂性特点,目前农产品物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比较贫乏,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物流的概念、性质及物流体系建设,还没有从物流理论的角度进行深化研究。农产品物流与农业产业化、粮食流通体系改革研究等重大农业发展问题关系都需进一步研究。笔者认为改善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模式要达到三个目标:首先,使农民生产的农产品能够实现价值与使用价值;其次,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最后,降低农产品的生产与流通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本文的初步探索,旨在抛砖引玉,期待更多的物流业专家及爱好者参与更多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郭淑缓.河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及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5.
篇10
脆弱的农产品冷链
冷链在国内早已兴起,但主要为大型的食品加工企业和餐饮企业在建设。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仍然以常温物流为主,普通农产品的冷链建设极其薄弱。
从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来看,数量严重不足。运输上,据有关数据显示,在全国总运行的铁路车辆中,冷藏车只占2%左右,我国铁路易腐货物冷藏运输率虽是国内各种运输方式中的居高者,但也仅为25%-30%;我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比例仅为0.3%,公路易腐货物的冷藏运输率约为15%;内河和航空运输则更低。这其中用于初级农产品的冷链更是微乎其微。设备上,目前我国在冷链中用于运输的专门车辆很大部分来自于海运报废或即将淘汰的海运冷藏集装箱,专业化的冷冻冷藏车数量严重不足。大多数车辆的制冷技术和工艺比较落后,缺乏规范式的保鲜冷链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
冷库建设上,目前全国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其中冷却物冷藏量140万吨,冻结物冷藏量740万吨。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9年我国肉类总产量7509万吨,禽蛋产量2660万吨,水产品产量5120万吨,肉、禽、蛋和水产品产量的逐年递增,需要农产品冷链行业不断扩容。冷库需求缺口仍然较大,而且各类冷库的结构并不合理,大型冷库项目较多,批发零售冷库建设相对较少,肉类冷库建设较多,果蔬冷库建设还比较落后;城市销售市场冷库发展较快,产地加工冷库建设比较缓慢。
从农产品流通的主要链条上看,冷链残缺。上游农户种植的农产品几乎没有田间预冷这一环节。自有基地的大型农产品企业状况稍好,通常建有产地冷库,能够保证多数农产品采摘后迅速进入冷库进行清洗储存。但这部分有条件冷藏储存的数量占农产品总量比例实在太小。在从产地运往产地批发市场或者销地批发市场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专业冷藏车运输。据某大型水果企业负责人透露,即使是他们这样年销售额过亿,已经在产品产地、效地建设了数十座冷库的大型农产品企业,在运输时仍然没有采用专业冷藏车,还是以常温车加棉被来控制温度。据其透露,目前我国的蔬菜瓜果,即便是在产精品出口为主的山东产区,也极其少有用冷藏车运输的。追问原因,症结还是在于成本高昂。
中游的批发市场近几年来在商务部的支持下,兴起了冷库建设的。2006年,商务部启动“双百市场工程”,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项目。广东江南果菜市场是我国最大的果菜集散地,市场共有冷藏库3245吨,在“双百市场工程”建设中又新建冷藏库1845吨。河北怀来京西果菜批发市场、沧州红枣交易市场、饶阳瓜菜果品交易市场均是我国北方地区有名的果蔬产地市场,2007年以来,在“双百市场工程”中分别进行了新建、改建果蔬恒温库和保鲜库等。可以说,目前农产品冷库主要就集中在各地批发市场。
下游,农贸市场几乎没有冷链,冷链主要在超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规范程度的提高,经营生鲜的超市多数都具备了不同程度和规模的冷链能力,此能力不仅包括在卖场的冷柜,还有物流中心的冷库与配送使用的冷藏车。在此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冷链的断链问题,即在各环节的交接过程中,温度控制的衔接能力尚显不足。比如,冷库出库月台与冷藏车之间的衔接,送货时冷藏车门的开闭,超市收货到入卖场冷柜的短暂距离等等。至于从超市再到消费者厨房这一段,更是没有冷链,大家甚至都没有意识到此环节的断链。然而从专业角度判定,从农产品采摘开始直到消费者厨房,有一处断链,整条冷链都算失效。
不能回避的农产品冷链
冷链是保障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食品安全不仅仅是品质的口号,更是社会责任所在。民以食为天,保证食品健康卫生本就应该是政府和各个企业组织乃至全社会成员的义务。没有冷链的农产品物流,易腐变质,损失的不仅仅是利润,更是社会成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而尚且不论生命安全,目前农产品的损耗也已经怵目惊心。据有关统计,我国包括农产品在内的生鲜货物的冷藏运输率,采用冷藏运输所占的比例只有10%~20%,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均达到80%~90%。因冷链缺失,初略估计,我国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上的损失率仍高达25%~30%,如以这个比例计算,我国每年约有1亿多吨果蔬腐烂损失,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都控制在5%以下。
农产品冷链建设已难以回避。
近年来,商务部等有关部门近年来加大了农产品冷链建设支持力度。商务部表示,为进一步推进农产品冷链发展,除了组织“果蔬冷链物流”等课题研究,加强冷链标准体系建设,为推进农产品冷链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之外,还将通过信息化建设等措施,促进冷链物流产业升级。
去年6月,国家发改委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这是中央出于减少农产品及海鲜等的损耗,以及保证食品安全的目的而做出的努力,也是中央惠民政策的体现。《规划》要求,到2015年我国将再增加1000万吨冷藏库的能力,预计将带动社会投资2000亿,届时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
《规划》提出,到2015年,建成一批运转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将得到广泛推广,并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装备先进、上下游衔接配套、功能完善、运行管理规范、技术标准体系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规划》明确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七项主要任务一是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二是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三是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四是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五是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六是加快冷链物流装备与技术升级,七是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
为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规划》提出要实施入大工程,一是冷库建设工程,二是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工程,三是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工程,四是冷链物流企业培育工程,五是冷链物流全程监控与追溯系统工程,六是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工程,七是果蔬冷链物流工程,八是冷链物流监管与查验体系工程。
商务部表示根据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以及区域资源禀赋和优势农产品布局,将积极推进各具特色的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选择重要品种(高价值量农产品,如热带水果;易腐败产品,如肉类等)建立冷链通道试点。
农产品冷链技术要领
农产品冷链技术和设备主要为冷库存储、冷链
运输、冷链物流设备。
常年从事冷链物流设计规划的北京启达乔泰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霍青梅介绍,目前冷库主要建筑结构形式主要有:(1)土建式冷库。其建筑一般是多楼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结构内部再用PU夹芯冷库板组装冷库,或使用PU喷涂四周的方式建造。(2)装配式冷库。装配式冷库在国内一般用于小型拼装冷库。(3)库架合一结构。库架合一结构由于物流中心内部没有柱网,可以达到单位面积存量最大化及物流动线最顺畅化。
冷库制冷系统是由一系列的设备依统筹设计组装、安装而来。一般可区分为制冷主机(主要包括:机头、压力容器、油分离器、阀件等)、制冷风机(由不同的布局方式及数量、除霜设计方式,进行不同的选择配置,比如:电热除霜、水除霜、热气除霜)、控制系统(由一系列的阀件、感应装置、自控装置及控制软件等组成)、管路与阀件系统(一般依设计配置)。与制冷系统配套的还有压力平衡装置、温度感应装置、温度记录装置、电器设备等。在冷媒的选择方面,国内主要使的是氨系列或氟系列的冷媒。另外,在较高温层,如12摄氏度作业区,还可规划使用二次冷媒,如冰水或乙二醇。
在冷库中的存储及相关设备主要有:(1)各种类型货架或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AS/RS)。与常温货架不同的是,低温库内使用的货架对钢材的材质、荷重、货架的跨度设计均有特殊要求。(2)为配合存储,满足生鲜食品的特殊要求,配置的臭氧发生器、加湿器、新风机、二氧化碳发生器、其他特殊气体发生器等配套设备。(3)冷库用专业门组及库板工程、与门组配套的各型防撞杆。(4)冷链物流月台设备设施,主要包括月台各型门罩或门封、月台调节板(电动、手动)、月台防撞设施、月台车辆尾门机坑。(5)耐低温的专用型的搬运设备,如各种叉车、自动仓库内的堆垛机等。此外,还有物流容器、分拣设备、物流管理软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