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规划管理范文

时间:2024-03-27 17:58: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流规划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流规划管理

篇1

传统ERP,困境重重

各大ERP厂商和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是:“20年来我国企业在应用MRP-II/ERP系统方面投资80亿元人民币,但是成功率不到10%,达到预期目标的更是寥寥无几。”不仅在我国ERP的实施难以见效,即便是在管理基础相对较好的美国,因为实施ERP而使自身走向困境的企业也不为鲜见,最为有名的两个例子是:一是著名的DELL公司,在投入2亿多美元耗时2年后,不得不疲惫不堪地宣布取消实施ERP系统;另一个更为可怕的例子是,一家年收入超过50亿美元的美国药品销售龙头企业-----福克斯-梅亚公司,从1994年开始着手实施ERP系统,历时两年半后不仅没有任何收效,反而使订单处理能力下降到2.4%,最终仅以8000万美元被收购。此外,有统计数据显示,70%以上的ERP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ERP系统实际应用成本超过预计成本178%,安装时间超过预计时间的230%。

ERP源于制造业,它贯穿于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生产计划、生产作业与控制和财务成本等制造性企业关注的各个管理环节,是将企业的不同环节之间的不同职能如计划和日程安排、采购、生产、融资等的关键数据和沟通信息整合起来。但事实上许多企业没有意识到,盲目相信并采用风险极大的ERP系统,结果得不偿失。

业务流程重组是ERP实施中经常被提及的一个名词,有些企业因业务流程重组强化了管理、提高了效率,但大部分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都以失败而告终。业务流程重组有如一剂中药方剂,是平衡企业管理阴阳强化企业体质的,不同企业应辩证地施以不同组方,业务流程重组后的企业管理模式也应各不相同。由于ERP支持的业务管理模式有相对固定性,使得许多企业以削足适履的方式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以实施ERP系统,其结果可想而知。业务流程重组受阻和失败,往往导致ERP实施无法进行。

ERP的实施是软件系统、实施服务和企业自身互动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方细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ERP系统无法运转。撇开ERP系统实施无法顺利进行这个风险不谈,即便是在ERP系统运转以后,以下几点问题仍然不容回避。

首先,许多企业由于自身所处的行业和具有的管理基础,并不支持使用ERP系统,庞大而复杂的ERP系统不仅不会提高这些企业的管理效率,相反为这些企业增加了巨大的运营成本。应该正视的是,现实中任何企业都不可能达到符合ERP系统所要求的理想状态,而几乎所有的ERP系统为了符合大多数企业需求,基于理想的企业管理状态设计了很多庞杂的功能,需要一套烦琐操作流程支持应用。有一些例子足以佐证ERP的大而不当,这些事例在企业管理基础普遍较好的美国也经常发生:当企业实施完一套ERP系统后,发现实际工作中根本不需要如此复杂烦琐的工作程序和信息处理过程中不必要的精确程度,ERP系统因此成了摆设。

其次,企业面临的是一个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为适用这个环境以便在竞争中取胜,所有企业都可能面临组织结构调整、业务继续优化甚至是管理变革的状况。被誉为管理奇才的GE总裁杰克-韦尔奇曾经谈到:管理变革每时每刻都带来机会而不是危机。在传统管理方式下,企业在管理上的变化可以采取渐近方式,实施ERP系统后,每一个管理上的变化都需要ERP系统作相应支撑,这给企业带来的管理难度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企业不仅要求对已有的管理工作做相应的调整和变化,有时还会增加新的管理职能,ERP的功能扩充性不足,往往成为制约企业管理工作延伸的重要因素。

再次,ERP的适用性很有限。虽然我们现在不乏听到制造业以外的行业,如金融业、通信业、零售业等企业实施ERP的消息,但这些企业实施从制造业管理思想脱胎而来的ERP系统往往差强人意。企业特别是集团性企业管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ERP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企业的管理要求。

ERP所经历的时期从被狂热追捧过渡到被冷静质疑,现在ERP已经面临着一个重新变革的时期。纵览企业信息化思潮的变迁,从人们在ERP之后抛出的众多理论中可以看出,传统ERP的变革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这些理论中,最值得引起关注的,不是CRM也不是ERPII,而是物流管理(LM)及供应链管理(SCM)。有越来越多的倾向表明,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将领导着这场ERP变革潮流。

物流管理,方兴未艾

美国德克萨斯州一家正在兴起的管理软件供应商宣称,到2005年为客户总共谋求500亿美元的价值。是什么力量使这家公司做出如此大胆预测?正是这家公司在物流管理领域的优势,使这家公司在SAP、Oracle等老牌管理软件厂商强大竞争压力下异军突起,业绩逐年攀升。

物流管理(LogisticsManagement)的定义,源自美国二战期间的后勤管理,二战结束后,后勤管理的内涵和外延有了纵深发展,逐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1986年美国物流协会(C.L.M)对Logistics所做的定义是:“以适合于顾客的要求为目的,对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与其关联的信息,从产业地点到消费地点之间的流通与保管,为求有效率且最大的'对费用的相对效果'而进行计划、执行、控制”。从此可以看出,物流的含义已经扩大到生产制造领域。物流已不仅仅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整个物理性的流通过程。

与物流管理一起经常被提及的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是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供应链管理是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核心企业为龙头,以提高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和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的一种管理思想,那么现代的物流管理思想更关注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的物品流转能力,这个能力体现在采购、销售、库存、生产等主要环节。未来企业与企业的竞争是产业链与产业链的竞争,企业的物流能力是一种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能力。

在我国,物流管理软件的市

场前景犹为广阔,目前已经有80%的企业准备升级自己的物流管理软件,有62%的企业准备重新选择物流管理软件。广阔的物流管理软件市场前景,来源于我国特有的国情。我国多数物流企业和企业的物流部门,是在传统体制下物资流通部门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工作内容多数仍停留在进销存核算、仓储、运输或搬运上,很少有企业的物流能够做到提供综合性的物流管理,现代物流的功能尚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我国的大多数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部门,无论是物流管理的硬件还是软件,与信息化时代要求提供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物流还有较大的差距,信息收集、加工、处理、运用能力,物流的专门知识,物流的统筹策划和精细化组织与管理能力都明显不足。

《计算机世界》所属CCWResearch在物流软件评测报告中援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指出:“中国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有19000亿元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制造业的物流成本也居高不少,据统计物流成本占制造成本的比率达到30%以上,而这个比值可以通过有效管理控制在17%以下。与ERP相比,实施物流管理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

比较项目ERP物流

投资回报率低高

实施周期长短

总体拥有成本低高

实施风险性大小

适用的行业以制造业为主制造业、流通业、服务业

目前,物流软件市场仍处在孕育期,CCWResearch在报告中指出:大部分使用了物流软件的企业“只是整个物流环节的一小部分,例如采购管理软件、库存管理软件、票据管理软件等,很少有企业实现了整个物流过程的信息管理”。报告同时也显示“仅有14.3%的用户对自己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规划”。

篇2

关键词:物流管理流程 规划 系统性

随着我国加入WTO,烟草行业将直接面对国际大的烟草集团的竞争,企业用来记录各种原料、半成品、辅料、成品进出的数据,几乎全部都需要人工进行统计和计算,不仅麻烦而且容易出错,也不能保证各种数据的及时上传和下达,效率低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运行效率成为烟草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首要目标,建立新的物流管理流程,优化物资供应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1、构建物流管理流程的主要内涵

物流管理流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以创新的物流管理理念为依托,以集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自动控制、自动识别、无线通讯、激光导引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为手段,实现企业内部物流的自动化、智能化、快捷化、网络化和信息化,进一步提高企业对空间、设备、物品及人员的科学化管理水平,适应市场对企业产品的不同需求。新的物流管理流程是以生产服务为核心的在线物料管理流程,集物流生产管理、物料管理、仓库管理于一身,紧紧围绕生产的在线物料管理,能够实现物料的存储、流动和科学管理,以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

2、构建物流管理流程的主要做法

2.1 精简原有流程,创新规划最快捷、最高效物流供应新流程

针对原物料和成品、半成品供应流程过长,生产效率低下,工序复杂、人工干预多等特点,根据每一个生产段实际情况,精简了部分原有流程,规划了科学高效的新流程。

(1)提高烟叶供应效率,创建规划配方库管理流程:就近建立配方库,检验合格的烟叶按等级自动入库,自动记录相关重量、等级等信息,在管理计算机中形成入库明细及库存明细,制丝线生产时,物流系统根据MES下发的生产工单按配方自动出库,自动形成出库明细及库存明细,同时设计规划了应急处理、退库、抽检、盘库等流程。(2)精细化烟丝掺兑管理,创建规划掺兑库管理流程:取消人工运输、人工加丝和人工统计环节,将中试线成品烟丝、膨胀烟丝等装入烟丝箱入库,并自动记录入库明细及库存明细,以备查询使用,出库时,根据MES下发的生产工单自动出库,自动输送、自动掺兑,并可形成出库明细及库存明细,以备查询使用,实现烟丝自动掺兑和统计功能。(3)减少备件管理环节,创建规划备件库管理流程:将一、二级库合并,取消部门二级库,在两个主要备件需求车间中间位置新建自动化备件库,实现备件的自动入库、自动出库、自动进行信息管理、记录等功能,实现备件的供应和存储管理。(4)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发货效率,构建成品库管理流程:卷包车间生产区域就近建立成品高架库,卷包车间生产的成品按牌号、规格自动码垛入库,计算机形成入库明细及库存明细,当需要销售出库时,计算机系统自动接收中烟公司销售部门的发货单,由生产计划处确认后自动分拣出库,自动形成出库明细及库存明细,以备查询使用,从而可以实现成品的库存管理及自动出入库功能,相关信息及报表自动上报中烟公司ERP系统。(5)减少二次搬运和装卸环节,构建辅料库管理流程:在卷包车间生产区域旁边就近建立辅料高架库,将一、二级库合并,取消部门二级库,供应商送来的辅料直接进入高架库,计算机自动形成入库明细及库存明细,根据生产计划提前进行在线配盘,以备卷包车间生产使用,并自动记录配盘信息、库存明细,当生产机台需要生产时,可直接由卷包车间在本机台物料呼叫终端进行呼叫和退料,辅料按生产工单自动出库,由AGV自动输送车送料到机台,计算机可形成出库明细、机台消耗及库存明细,并自动上报MES和ERP系统,从而实现辅料库存管理及自动出入库和机台生产供应的功能。(6)节约人力,增大储量,构建滤棒库管理流程:新建滤棒高架库,成型机生产的滤棒自动进入滤棒高架库,并形成入库记录和库存明细,根据发射机的需求进行自动出库,同时生成出库明细和库存明细,从而实现滤棒的存储管理及自动出入库供应的功能。

2.2 以先进的自动化及网络信息技术实现管理流程

(1)以“五化”为基础构建物流系统,满足物流管理的需要。一是信息化;二是自动化;三是网络化;四是智能化;五是柔性化。(2)按照科学性、可靠性、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最优化的设备选型。一是计算机系统:物流计算机系统还与企业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及中烟公司ERP系统实现完美接口,除能为更高层的MES及ERP系统提供生产和物流组织状态及物资库存信息外,还能根据MES及ERP系统下达的生产计划和指令对生产和物流的组织进行相应调整。二是电控系统:电控系统分为组群控制与设备控制层。组群控制层将计算机系统的指令分解、下发给设备控制层,完成对物流系统底层设备的控制;设备控制层将现场物流信息通过组群控制层上报计算机系统。各物流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图形、储运数据等可在上位机进行实时监控,形成历史数据并输入网络数据库系统。三是重要设备:自动化立体仓库用高层货架储存货物,可以大大增加同面积储存量。巷道堆垛机是高架库存取货物的重要单机设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机器人属于精密设备,与周边出入库机械设施配套使用。

3、创新应用企业物流管理流程的效果

自动化物流系统投入运行后,精简了管理流程,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自动化水平,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3.1 简化了管理流程

新的管理流程应用后,极大改变了原管理流程中环节较多、人工干预环节多,流程较长,牵涉部门较多,账目容易出错,不利于按客户订单灵活生产的现象,为提高生产效率打下了良好基础。

3.2 创造了极高经济效益

节约原材料,降低成品消耗;节约人工费用;节约了大量土地资源;提高了原辅材料、成品、半成品等的储量,满足了客户对产品需求随时变化的灵活度;加强了配方保密性、提高了配方精确性。

3.3 新的管理流程的应用具有一定社会效益

(1)促进了企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各种辅料消耗的降低,经济效益的增长,为济南卷烟厂不断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促进了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水平的提高,消除了成品发货时产生的错牌号现象,彻底扭转了生产现场物料乱堆乱放、人员流动湍急,车间管理混乱的局面,使整个生产系统出现了井井有条,管理秩序井然的新景象,减轻了现场管理的难度。(3)改善了劳动环境、降低了劳动强度,对于保护员工的身心健康,创造优美的工作环境,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与劳动热情,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篇3

【关键词】食品;冷链物流;技术管理

食品冷链物流是指食品在生产、运输以及销售过程中全部处于低温状态,这样才能保证供应的食品新鲜、安全,不会出现或者较少出现变质情况,从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我国的冷链物流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冷链物流过程有许多环节,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整个过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食品的质量,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因此,必须加强食品冷链物流和相关技术管理工作,实现冷链物流和技术管理规范化。

1 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1.1 冷链体系还不是很完善

虽然,现在我国的冷链物流体系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某些环节上还不是很完善,构建的冷链物流体系还不是很健全。在国内消费发展需求以及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相比都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冷链物流作为食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食品行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完善冷链物流体系。

1.2 市场化程度不高,缺少第三方的介入

在我国的食品市场上,冷链物流主要是由生产商或者是经销商完成的,目前,从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上来看,物流配送市场的发展很不完善,缺少第三方的介入,并且配送系统的建立还不完善,在配送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和商品消耗很严重,影响了食品的质量。当前,食品行业非常关注食品配送网络系统的建立,食品冷链的市场化程度也在不断增高。

1.3 冷链物流的硬件设备有待提高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我国用于冷链物流的保温车辆还不到四万辆,大约只相当于美国的1/7,在我国的铁路冷链中,用于冷藏的车辆数量不仅相当少,而且大部分都是陈旧、落后的机械式速冻铁皮,缺少规范的保温车。目前,我国的冷库发展还远远未达到需求,并且好多冷库只用于肉类、鱼类冷藏,并且利用率不是很高。

2 冷链物流中的食品的温度要求

由于食品的特性不同,在冷链物流中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每一种食品都有自己特定的冷藏要求,以上海实施的国内首个食品冷链物流地方标准为例,可以把食品划分为五大类。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中所列温度情况是根据某地的实际情况和国家的相关标准制定的,在物流中有其他要求的食品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运输,以确保食品质量。

3 食品冷链中对温度的操作规范

食品在生产、流通和销售的环节中,受不同因素的影响,需要对温度进行不同的控制。虽然在食品流通中有基准温度规定,但是在实际的流通环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需要对温度进行调节和规范。

3.1 冷冻食品

冷链物流中对冷冻食品的温度要求是:根据规定,其基准温度是-18℃。具体规范是,第一,在冷冻食品的运输途中,温度要保持在-18℃,如果出现回升状况,那么回升限度是-15℃,但是要保证温度尽快降到-18℃;第二,在食品装载前,装载车厢内的温度要达到-10℃以下;第三,冷库要处在封闭式空间中,周围的环境温度保持在15℃以下;第四,要保持冷库温度恒定,波动范围不能超过1℃;第五,如果冷冻的食品温度超过-12℃,那么食品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这时,接收方应当拒绝接收;第六,食品接收以后,在冷冻柜里的温度要保持在-15℃以下,温度回收上限不能超过-12℃;第七,包装环境温度控制在15℃以下。

3.2 冷藏食品

根据相关规定,冷链物流中的冷藏食品基准温度是在4℃以下,但要在冻结点以上。具体情况是:第一,在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中,温度均要保持在7℃;第二,冷藏食品接收以后,在冷藏柜中的温度如果出现回升,那么不能超过上限温度是10℃;第三,包装环境温度控制在15℃以下为宜。

4 完善设施建设,健全管理制度

4.1 冷链中的环节建设

在冷链物流中的各个环节,都要加强设施建设,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在运输中,配备全套、先进的冷藏运输工具,为避免食品出现变质情况,还要配备温度测量和记录仪器以及消毒仪器;同时要建立相应的车辆养护制度和调度制度;在储存中,加强冷库、温度测量和记录仪器等设施建设,同时要建立相应的冷库管理制度、食品储存制度以及食品装载制度等;在销售中,要配备冷藏柜,同时要完善相应的温度调节管理制度。

4.2 低温配送中心的建设

低温配送中心在冷链物流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是生产、运输和销售的中间环节。在实际的冷链物流中,无论是生产商还是销售商,食品流通的环节都会经过低温配送中心。有些时候,低温配送中心不仅承担着储存的功能,还承担着加工、分拣的功能。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低温配送中心的建设,更好地发挥它的功能。

5 结语

食品冷链物流在我国的食品供应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承担着重要的使命。但是当前,我国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还不是很完善,设施建设以及相关的制度建设还不是很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食品的质量和人民的健康安全。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食品冷链物流的管理,完善食品冷链物流中各个环节的设施以及制度建设,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规范化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肖静,张东杰,刘子玉,马中苏.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8(13).

[2]黄成洲,谢如鹤.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与对策[J].商品储运与养护・供应链管理,2007(38).

篇4

[关键词] 外来手术器械;植入物;规范化管理;优化流程;效果评估

[中图分类号] R197.3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5(a)-0133-02

Effect evaluation of applying the optimized process in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external surgical instruments and implantation materials

WU Xiao-zhen

Disinfection Supply Center,Shilong Boai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Dongguan 52332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optimized process in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external surgical instruments and implantation materials. Methods The effect change before and after applying the optimized process management method in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external surgical instruments and implantation materials of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1 to October 2013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qualified rate of equipment cleaning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96.0%)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loss rate (1.00%) and the rate of wet bag (3.00%)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12.00% and 18.00% respectively) (P<0.05). Conclusion In the foreign operation instruments and implants standardized management,applying the optimized process not only can improve the qualified rate of equipment,reduce the loss rate and wet bag rate,thereby increasing the operability of aseptic operation,reducing the likelihood of infection of patient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of medical system on the whole.

[Key words] External surgical instruments;Implantation materials;Standardized management;Optimized process;Effect evaluation

随着科学的发展,医学的发展也越来越明显,许多疾病都可以通过植入物的介入来治疗,例如用于骨科的人造关节,用于心内科的瓣膜等,但是这些植入物必须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处理才能被放置在人体内,而在植入的过程中,手术器械也需经过严格的处理才能达到无菌的程度,从而降低患者感染的可能性,提高治疗的安全性[1-2]。外来手术器械是指一类通过器械供应商提供给医院手术室的临时的手术器械,达到降低医院成本的目的[3],但是由于这些外来手术器械具有较高的流动性,使无菌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容易引起医院间的交叉感染,因此,本院特采用了优化流程的方式来管理外来手术器械和植入物,分析这种管理方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1年10月开始对外来手术器械和植入物实施优化流程管理模式,因此将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应用一般常规管理模式的器械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11月~2013年10月应用优化流程管理模式的器械作为实验组,两组器械间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器械应用一般常规管理方法进行操作,首先对于外来器械进行登记,然后统一交由手术室消毒灭菌,手术结束后,将器械经过核对交还给器械商,而实验组的器械则采取优化流程管理,依据相关的标准,对器械的接收、清洗、包装以及灭菌进行处理。①接收:通过有关管理部门的讨论,成立一个独立管理外来手术器械的部门,要求医生必须在术前1 d(急诊手术应于术前5 h)提出申请交至手术室和器械室,由器械室的工作人员将外来手术器械检查完毕后送至手术室进行进一步检查,最后交于消毒中心消毒灭菌。②要求供应中心进行器械清洗的护士和供应商业务员对器械进行一一核对后在清单上签名。器械商采用图片或其他方式为清洗护士详细介绍器械的结构、功能、分类等,并且每个月由供应商相关人员亲自为护士进行现场的器械拆分、清洗的示范,讲解基本的正确的使用步骤,为每类器械配备书面清洗操作指引。每位负责清洗的护士都必须经过考核,并且要定期检查器械清洗质量和工作人员的依从性。③实行责任制,明确个人职责,对于清洗不合格或器械出现功能损坏的情况应该登记并进行相关人员的处理。④依照各种器械的包装图示,依次将书中需要的器械和植入物按照顺序放在器械自带的容器内,不可任意放置。⑤规定器械供应商在外来器械和植入物的包装表面明确贴上灭菌的条件参数,且为了减少湿包的发生,器械商应该尽可能把器械进行拆分,对于不能拆分的器械,要标明延长灭菌时间的指示。⑥对于每一次器械和植入物的检查都需要进行生物检测,通过快速芽胞培养在3 h后提取结果。提前放行需报告护士长,由手术医生在放行记录单中签字。⑦对于使用后的器械送回消毒中心进行清洗消毒,包装完好后与器械商核对签收。比较两组的器械和植入物清洗的合格率、损失率、湿包率。

1.3 观察方法

所有器械清洗质量的判断都采取肉眼观察或是依靠放大镜,并且对于不同类型的器械制订不同的判断标准,一旦发现器械表面有残留物、血迹、锈迹或是黑色的腐蚀斑点均判定为不合格。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l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的清洗合格率为96.00%,损失率为1.00%,湿包率为3.00%,对照组分别为70.00%、12.00%、18.00%,两组的清洗合格率、损失率、湿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清洗合格率、损失率、湿包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术中操作和器械的无菌是进行手术的基本要求,是降低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有力保障,因此,对于手术器械的无菌要求是非常重要的[4]。随着医学的发展,使用外来手术器械是近来医院慢慢采取的一种手术器械供应途径,这些手术器械有专门的器械商供应,并进行消毒包装后送至医院[5]。外来手术器械和植入物的逐渐推广,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医院的资本投入,但是,这种器械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可以存在于各家医院间,这就增加了医院间交叉感染的可能性[6-7],而在对外来器械的消毒灭菌方面,医院的管理过分依赖机器清洗,无法真正做到清洁,从而降低了器械清洗的合格率和损失率等[8],因此,对于外来手术器械和植入物的管理需要一套有效完善的管理模式[9]。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器械清洗合格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0.0%;实验组的损失率为1.00%,湿包率为3.00%,均低于对照组的12.00%、18.00%,说明采用优化流程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器械清洗的合格率,降低损失率和湿包率。

总之,对于外来手术器械和植入物的管理,采取优化流程的管理模式可以使手术器械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证,并可加强各部门人员间的配合与交流,提高人员的责任感与积极性,可以应用于临床[10]。

[参考文献]

[1]陈卫珍.优化外来手术器械灭菌流程对手术器械灭菌效果及手术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6):1103-1104.

[2]陈春丽,沈开翠,侯秋华.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手术器械灭菌质量管理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2):4808.

[3]欧少青,高玲玲,王志亮,等.六西格玛在外来器械清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1):4554-4555.

[4]王晓梅,王改芹.外来器械及植入物清洗灭菌流程对骨科手术影响[J].吉林医学,2011,32(6):1093-1094.

[5]刘启华,王玉玲,韩玉芳,等.外来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置规范化管理初探[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4):2997-2999.

[6]殷秀娟,沈玉琴,朱学红.外来手术器械不同管理流程的质量比较[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2):188-190.

[7]刘香政,吴美玲,吴金反,等.外来医疗器械在手术中的安全应用[J].北方药学,2013,10(9):128-129.

[8]杜丽萍,徐海凌,商玲,等.外来医疗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的规范化管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6):124.

[9]Silva JM,Moreira AJ,Oliveira DC,et parative sterilization effectiveness of plasma in O2-H2O2 mixtures and ethylene oxide treatment[J].PDA J Pharm Sci Technol,2007,61(3):204-210.

篇5

关键词:物流信息平台、功能规划、分层规划、数据规划、技术规划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物流信息平台要采用先进、稳定和成熟的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建立统一的“先进、高效、实用、开放、集成、安全”的集成化物流信息平台,满足商业公司物流管理对信息化的需求,为阜阳烟草现代化物流体系建立良好的信息化基础;根据行业的发展需要,支持工商紧密衔接的物流体系,保障阜阳烟草物流现代化的顺利实施,推动阜阳烟草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1、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规划

烟草物流管理信息平台在功能上应当涵盖和集成物流运作过程中的全部业务,包括仓储管理、分拣管理、配送业务管理、配送线路优化、3G车辆导航监控、基于GIS的综合管理、物流资源管理、物流费用管理、物流计费管理、物流绩效管理、中央监控、决策分析支持共12项功能[1]。如图1所示。

图1 阜阳市卷烟物流信息平台功能构架图

2. 物流信息平台的分层规划

烟草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要按照国家局“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数据,统一网络”和“系统集成,资源整合,数据共享”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开发。系统应高度地集成仓储、分拣和配送等各项物流作业环节的物流信息,按照物流决策指挥层、物流协同管理层、物流业务管理层和物流任务作业执行层的四层结构进行设计[2]。

(1)决策支持层

决策支持层包括由全市物流的运作监控分析、全市卷烟的库存监控分析、全市物流成本监控分析组成的市公司监控分析系统,以及由仓储监控、分拣监控、订单监控组成的市公司决策分析支持系统。本层提供给市公司以及配送中心的管理和决策人员使用,完成仓储、分拣、配送等物流活动的全景式的监控与管理,用于对物流系统的日常运行状况及运作绩效、库存状况和成本状况等实施综合监控与查询对比分析,为物流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和支持。

(2)物流管理层

物流管理层包括物流资源管理、物流费用管理、物流计费管理、物流绩效管理、基于GIS的综合管理,提供给市公司以及配送中心的管理人员使用,实现对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对物流中心内部事务的全面、实时、准确的综合管理。

(3)物流业务层

物流业务层包括仓库业务管理与调度、分拣业务管理与调度以及配送业务管理、调度与监控,提供给配送中心内部的操作人员使用,在准确控制、精确调度、实时监控配送中心的自动化、半自动化设备的基础上,实现对配送中心的仓储、分拣和配送业务的日常操作。

(4)控制执行层

控制执行层主要是指对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设备的调度、控制、监控层面的软件,它是连接物流业务层及实际物流设备的枢纽。一方面,接收物流业务层的指令与计划,分解下达给各执行设备;另一方面,反馈下层设备的完成情况以及设备的故障情况。

3. 物流信息平台的信息门户

信息门户作为整个系统的入口,面向各个系统的使用人员,包括市公司的物流管理、决策人员、物流操作人员等。同时,信息门户能够供工业企业、国家局、零售客户等各物流相关方的查询、监控和数据管理,为“工商协同”的一体化战略奠定基础[3]。

信息门户应是基于Web GIS的可视化门户网站,市公司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电子地图形象直观地分析物流运作、库存以及物流成本。市公司管理和操作人员也可以通过操作电子地图进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相关的业务操作与管理决策。

信息门户需要提供统一的安全认证和权限管理机制,所有人员登录系统均需要进行严格的用户身份认证和安全认证;信息门户需要通过门户中间件集成各个子系统,实现用户单点登录,即用户一旦登录系统就可以通过浏览器来处理相关的业务,而不需要分部登录各子系统[3]。

另外,门户网站的建议还可以对内部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增强内部员工之间,与外部合作伙伴、客户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沟通,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让用户了解阜阳烟草及配送中心,从而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4. 物流信息平台的数据规划

烟草物流信息平台本身包括众多子系统,各子系统间数据传递量大,同时还与营销管理、一号工程及RFID联运、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信息系统发生数据交互,因此需要在基础数据和接口标准上进行规划设计[4]。卷烟物流信息平台如图2所示。

图2 阜阳市卷烟物流信息平台边界图

(1)统一基础数据

烟草物流是一个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环节、多种资源、多种主体的复杂活动,基础数据作为物流信息系统赖以良好运行的基础,需要具备高度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数据的重复输入,保证数据的标准化和一致性,阜阳卷烟物流信息平台需要建设统一的基础数据管理平台。该平台提供对基础数据进行统一维护的支撑模块,将系统中每个模块都涉及的静态公共数据作为整个系统的基础数据进行集中管理,提供给系统上所以相关模块进行共享[5]。

(2)统一接口标准

烟草物流信息平台涉及的接口包括物流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的接口、物流系统与外部系统(如商流系统)之间的接口以及物流系统与物流硬件设备之间的接口等,不同的接口在接口方式、数据需求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分散、独立的接口标准无法适应阜阳烟草的业务发展需要,必须依据烟草配送行业中业务系统和管理监控系统的系统特征和数据特征,建立统一的接口标准和接口平台,规范已有系统的数据交换格式,方便系统的横向扩展升级[6]。

其接口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既能满足宏观的管理和决策系统的需要,又要满足业务系统中跨系统数据共享的需要。应根据实际的应用环境,采用合适的接口方式,使得阜阳市公司物流系统以及其他信息系统的接口工作于统一的接口平台之上,通过接口平成各个系统间的数据通信[7]。

5. 物流信息平台的技术规划

烟草物流信息平台是建立在先进的管理思想、系统软/硬件技术和业务流程管理基础之上的应用体系。按照国家局“数字烟草”建设的要求,技术路线应该以信息安全、可维护、易拓展、易整合、高效率为设计基础,采用B/S多层结构与智能客户端技术,融合J2EE技术架构与微软.net架构构建应用平台,适应多种不同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平台[8]。卷烟物流信息平台技术构架如图3所示。

图3阜阳市物流信息平台技术架构图

参考文献:

[1] 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中的规划与设计[M]. 中烟物流,2006:6―8.

[2] 基于烟草行业整体架构的现代物流体系的规划与设计[M]. 2006:15.

[3] 郑晓红. 白沙集团物流信息之路[J]. 中外物流,2004(12):1―3.

[4] 屈琦等. 烟草物流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应用[J]. 烟草科技,2007(l):15.

[5] 项建安. 合肥市烟草分公司卷烟销售物流体系建立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MBA硕士学位论文,2003,10..

[6] 李铁瑞. 基于供应链的湖南烟草物流配送中心业务流程再造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1):172―173.

[7] 杜鹃. 基于订单供货的烟草销售及配送业务流程研究[J]. 企业管理与信息化, 2011(40):1―5.

篇6

关键词:对接;物流产业集群;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study from the liaoning province and the northeast regional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logistics demand characteristic, based on the demand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to the logistics personnel structure, chose 34 typical logistics enterprises and logistics departments as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enterprise existing logistics talent structure, the demand for different levels of logistics talents, post demand three aspects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logistics planning and design,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hardware management personnel of a marked increase in the demand; Five aspects such as the warehouse planning and operation ability are the most importance of enterprise. The results are so significance for the school more targeted to docking logistics industry cluster to logistic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course construction hav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Key words: docking; logistics industry cluster; demand

1 物流人才结构需求现状

1.1 物流人才需求总量供给不足

据中国交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国内物流专业人才缺口为600万,目前物流从业人员拥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仅占20%左右,而发达国家,如美国从事物流行业的人中90%以上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为解决现代物流人才供给问题,需要作为人才培养主力军的高等教育院校和职业教育院校提供大量的物流专门人才。因此,对接物流产业集群建设物流管理专业,为社会培养物流管理专门人才是解决行业发展“物流人才供给不足”这一瓶颈的有力措施,是物流行业发展的必然产物。

1.2 物流人才类型问题出现结构性失调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中明确指出了未来发展中的重点建设工程。从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层次和发展阶段来看,除了需要一线物流业务运作的高技能型管理人才以外,也需要大量从事物流系统设计、运营与维护,物流设施设备运用等工作的物流专门人才。因此,对接产业集群建设物流管理专业,为社会培养物流专门人才是解决“物流行业人才结构性问题”这一瓶颈的有力措施,是物流社会化分工的必然产物。

2 物流人才需求调研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选取调研企业共34家,从分布区域来看,涉及全国各大地区,其中以东北区域的企业数最多;从企业性质来看,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

2.1 地区分布情况

从调研企业的地理分布情况来看,调研的样本选取以东北区域公司为主,占到样本总量的70%;其次是华北区域,占到样本总量的21%;华东和华中地区分别占样本总量的6%和3%。这样选取样本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对接产业集群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以服务区域经济为主,选取东北区域企业作为调研对象更具有针对性;第二,华北区域仍是许多省内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区域。

2.2 企业性质分布情况

在34家被调研的企业中,有22家是民营企业,占到样本总量的64%;其余企业中有4家国有企业、4家中外合资企业和4家外资企业。这样选取样本的原因主要是:第一,目前物流行业民营企业在数量上占很高的比重,因此将其作为主要调研对象;第二,从毕业生、行业主管部门反馈情况来看,民营企业仍是物流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

3 物流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3.1 不同层次物流人才需求分析

接受调查的物流企业对各类型物流人才的需求程度都很高。从图1分析来看,需求程度最高的是物流基层作业人员,选择“非常需要”的比例达到57.94%,其次是物流规划设计人员,选择“非常需要”的比例达到54.90%。其他企业提出了物流信息人员、硬件管理人员等。

3.2 不同岗位工作人员职业核心能力要求分析

(1)仓储规划与作业能力

从调研数据来看,占总数60%的被调研企业认为仓储规划与作业能力非常重要,另有35%的企业认为比较重要,两者总计高达95%;认为一般和不重要的企业分别只有4%和1%。总体来说,大部分企业认为仓储规划与作业能力相当重要,如图2所示。

(2)运输规划与作业能力

从调研数据来看,占总数45%的被调研企业认为运输规划与作业能力非常重要,另有51%的企业认为比较重要,两者总计高达96%;认为一般和不重要的企业分别只有3%和1%。总体来说,大部分企业认为运输规划与作业能力相当重要,如图3所示。

(3)物流信息分析与管理能力

从调研数据来看,占总数58%的被调研企业认为物流信息分析与管理能力非常重要,另有33%的企业认为比较重要,两者总计高达91%;认为一般和不重要的企业分别只有8%和1%。总体来说,大部分企业认为物流信息分析与管理能力相当重要,如图4所示。

(4)国际物流管理能力

从调研数据来看,占总数36%的被调研企业认为国际物流管理能力非常重要,另有37%的企业认为比较重要,两者总计高达73%;认为一般和不重要的企业分别只有25%和2%。总体来说,大部分企业认为国际物流管理能力相当重要,如图5所示。

(5)企业物流管理能力

从调研数据来看,占总数33%的被调研企业认为企业物流管理能力非常重要,另有42%的企业认为比较重要,两者总计高达75%;认为一般和不重要的企业分别只有23%和2%。总体来说,大部分企业认为企业物流管理能力相当重要,如图6所示。

仓储、运输管理与作业能力在高等职业院校三年制教育中就被视为物流相关专业重要的核心能力。从以上数据分析可见,在对接物流产业集群的企业调研中,这两项职能仍被视作最重要的两项核心能力。同时,物流信息分析与管理能力、国际物流管理能力、企业物流管理能力也被视为重要的核心能力。

4 调研结果与结论

篇7

关键词:物流园区;运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3月12日

物流园区是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边等各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结地。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模式是指对物流园区开发、建设及运营过程进行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为达到物流园区开发建设的预期目标而采取的组织、管理、决策形式。由于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中涉及物流园区的开发主体、运营管理方(一般为开发主体或其聘用的第三方)、入驻企业、园区外的物流服务需求者以及政府等多方的利益,因此物流园区运营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物流园区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各方的利益诉求。

一、国外物流园区运营管理的实践

由于发达国家的物流园区建设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形成了稳定有效的运营管理模式。目前,政府和地方企业共同参与运营的方式在国外比较常见,政府负责物流园区项目的规划协调、政策支持等,企业则负责物流园区的经营。这其中,以日本和德国的物流园区运营管理活动最为典型。

1、日本物流园区运营管理实践。在日本,物流园区被称作物流团地,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由于日本国土面积有限,人口密集,为了缓解土地资源匮乏、交通拥堵、缓解污染等状况,也为了减少物流成本,日本政府便开始规划建设物流园区。目前,日本在全国范围内已建设了20多个大型物流园区,将物流企业的各项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物流设施设备的利用率,保证了物流运作的低成本、高效率,改善了交通状况,优化了城市布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日本的物流园区是建立在政府对物流体制规划布局的基础上的。政府对于物流园区的规划有着清晰的定位,根据人口、经济总量、运输总量、区域交通条件确定物流园区的位置、数量和规模,以避免盲目建设;同时,政府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在土地政策、融资政策、税收政策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物流园区的发展予以足够的政策保障支持。物流园区的土地由国家以较低的价格直接出售或出租给团体和私营企业,如物流行业协会,然后由协会以股份制的形式向其会员企业融资,用来购买土地和兴建物流设施,不足的部分由政府提供低息贷款,通过这种方式将企业、协会和政府结成利益共同体。政府同时为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如周边交通设施的修建等)提供资金。

在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方面,主要采用“官民协力”的方式,包括协同组合方式、半官半民方式、共同出资方式、个别方式等。政府并不干预物流园区具体的经营管理,物流园区一般都是由私人集团和株式会社经营,如东京的4家物流园区的经营管理主体是东京团地仓库株式会社,该公司成立于1966年,主要从事土地的购置和租赁、仓储业、装卸业务、设施设备的租赁以及相关附属业务。但是,对于涉及国民生活的物流园区,政府会委派专人或地方政府长官担任管理人员,如东京都的筑地物流配送中心由政府委派官员担任市场董事长,指导、监督经营。

经过多年的发展,日本已经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发达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形成了以各城市的物流团地为核心,以各种配送中心、物流中心为节点,循环配送线路所组成的物流体系。

2、德国物流园区运营管理实践。德国是世界上较早建设物流园区的国家之一,其物流园区的收效最为显著,自成体系的物流园区运营管理模式,是近年来很多国家比较推崇的物流园区的发展模式,为全世界物流园区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德国政府在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全国规划了40个物流园区,目前已有30多个物流园区建成并投入运营。物流园区是德国大力倡导、扶持发展的集约化运输组织的基本依托。它背靠经济区域,以可供选择的多种运输方式、快捷的运输网络、周到的运输服务,把传统上多为分散的运输企业及运输服务企业吸引到一起,达到集约化的运输目的。

在德国,物流园区初期的土地购买是通过政府来完成的,其他的基础设施投资与收益及其日后的运营收入都是由企业来执行。在规划物流园区时,德国一般采取联邦政府统筹规划,州政府、市政府扶持建设,公司化经营管理,入驻企业自主经营的发展模式。联邦政府在统筹考虑交通干线、运输枢纽规划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对物流园区的布局、用地规模与未来发展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对符合规划的物流基地给予资助或提供贷款担保。各州、市政府按照统一规划扶持建设物流园区,并承担主要的投资项目。政府作为投资人,委托负责管理物流园区的企业开展土地购买、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建成后的地产出售、租赁、物业管理和信息服务等活动。政府虽然采取注入资金等直接投资方式,但并不介入干预物流园区的经营,而是成立公益管理公司,进行特许经营,负责物流园区的建设、经营、组织管理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开发与维护,进行市场化运作。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方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而主要侧重于平衡资金,实现管理和服务职能。

二、国外物流园区运营管理经验

1、物流园区规划建设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在日本和德国的物流园区规划建设中,都有政府的积极参与和规划引导。一方面政府对物流园区的布局有着整体的规划和设计,根据地区特点、交通状况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开展物流园区选址,从而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的情况;另一方面政府对于物流园区建设给予政策、资金、土地、税收、金融等多方面的支持,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持物流园区的市场化运作和公平竞争。此外,政府承担主要的基础性、公益性的物流设施建设,以帮助物流园区获得良好的外部资源支持。

2、物流园区实施市场化运营管理。物流园区的核心功能在于物流业务的整合发展,因此,物流园区作为市场化运作的产业形式,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吸引和集聚各种物流资源,将其进行整合配置,在市场作用的调节下,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同时,物流园区产业链的各个组成要素,包括物流园区开发企业、运营管理方、入驻企业、物流客户等,都有相应的利益要求,所追求的都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政府在追求物流园区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要考虑物流园区所能带来的税收及土地增值等方面的经济效益。这不仅是物流园区公益性的要求,也是市场化的要求。这就要求在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中引入市场化机制,采取市场化的经营方式和企业管理制度,保障物流园区产业链各参与方经济利益的实现,增强其对物流园区价值创造活动的认可和依赖,进而更有意愿在物流园区进行投资、开展业务,使物流园区步入良性发展的市场化轨道。

3、物流园区的盈利模式应当向着提供增值服务方向发展。仓储和运输服务是大部分物流园区传统的服务项目,但是在提高物流园区的吸引力和服务水平方面,仅局限于传统服务显然无法满足物流客户对于物流运作一体化的要求。因此,近年来,开发整合各类物流增值服务成为国外物流园区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德国的物流园区内除了有现代化的高架仓库、数字化管理的专业化仓库、可以进行加工包装的仓库外,还有冷藏集装箱堆场、危险品箱堆场、特种箱堆场以及修箱等物流设施和大型的货运、联运公司、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公司,甚至海关、金融、保险等部门机构的工作点,能够为客户提供包括加工、交易、转运、海关报关以及金融物流、代采代售、信息等全方位的物流增值,其功能更加专业化、多样化,不仅扩展了物流园区的服务对象,提高了服务水平,更加强了物流园区的辐射力和竞争力,保证了物流园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从而推动物流园区的长期稳定经营。

三、我国物流园区运营管理中的问题

相比国外物流园区的发展状况,我国的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一直存在着管理机制不明晰、政策支持不到位、服务领域有限等问题。

1、物流园区管理运营缺乏明确的市场化机制。在我国,目前很多物流园区是政府主导进行开发建设的。由于政府在物流园区开发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为其制定了物流园区的发展规划,审批物流园区的开发项目,并提供土地资源,因此政府往往选择有政府背景的企业作为开发主体。在运营管理中,政府型的管理模式或公益事业型的管理体制极为常见,企业化、市场化的运营机制难以落到实处,导致组织机构设置上的混乱,管理效率低下。

2、物流园区建设政策支持不统一。在各地区物流园区的建设过程中,当地政府都会为其提供各类优惠政策。但是,由于国家没有出台全国性的物流园区发展政策,因此不同地区的政府在土地、融资、税费优惠等方面的政策不统一,造成了物流园区之间以及物流园区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难以实现,影响了物流园区的长期稳定发展。同时,物流园区周边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水电、生活服务等需要政府预先为其提供,但是往往难以落实,这不仅加大了物流园区运营管理的难度,对未来物流园区土地增值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3、物流园区服务缺乏创新。目前,我国的物流园区的盈利方式主要集中在设施、设备的租用和仓储、运输等物流基本功能的服务方面,劳动密集型特征显著,价格竞争激烈。而具有较高盈利能力的增值服务项目,如物流策划、组织及深入到企业生产领域进行供应链全程的物流服务等则较少涉及,这不仅影响了物流园区服务的专业化、纵深化和一体化发展,而且限制了物流园区的利润空间。同时,物流园区内的企业在缺乏统一信息平台的支持下,资源共享程度低,整合能力有限,无法实现物流的协同运作,这也极大地限制了物流园区整体功能的发挥,使物流园区价值链的整合优势停留在规划中,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四、我国物流园区运营管理的对策

1、政府要在物流园区开发和运营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开发物流园区之前,政府应当在对地区经济发展进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充分考量本地区建设物流园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评估物流园区建设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否成熟,如是否具备较发达的外向型区域经济,是否具有相应规模的物流需求,是否具有较强大的物流载体和信息载体,区域内外的交通条件是否能够支持物流园区的长期发展等,因地制宜地规划开发物流园区。在物流园区选址开发过程中,政府应当积极为物流园区的开发企业创造必要的初期基础条件,如周边的交通设施建设、环保等,同时要出台必要的政策,如土地、税收、融资、招商等,对物流园区的建设给予足够的支持。在物流园区的运营过程中,政府应当帮助园区维护良好的市场运作机制,如协助成立行业协会、制定行业管理准则,使物流园区内的企业能够在公平有序的环境下开展业务,维护物流园区的运营环境。

2、在物流园区运营管理中引入市场化机制。无论物流园区采取何种开发模式,是政府主导还是企业自发建设或是政企联合,在物流园区运营过程中,都应当采取市场化运作机制。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方拥有自主决策权,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负责物流园区的日常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并为物流园区内的企业提供服务,通过提供物流设施租赁、配套的物流服务以及商业地产开发来实现盈利;物流园区内的入驻企业根据物流需求信息来获得客户,借助物流园区提供的设施服务客户、获得收益。通过这种市场化的运营管理机制,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和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能够按照市场化运作的规则得到有效的协调、管理,从而保证物流园区的长期稳定运营。

3、基于物流园区价值链拓展服务领域。物流园区对物流企业的吸引力,不仅体现在地理位置上,更应当体现在资源整合上。通过整合信息资源,能够为物流企业提供信息、物流交易、物流载配、物流跟踪、远程车辆监控等服务;通过整合基础设施资源,能够形成更大的运输配置、仓库管理、流通加工、包装储运等一体化物流网络服务体系;通过整合供应链,能够形成一个综合的生产、物流、销售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因此,其资源整合的功能越强,吸引企业集聚的效应就越大,带动的物流需求也就越大,经济效益就会越显著。对于物流园区的开发企业和运营管理企业来说,必须将物流增值服务的开发能力放在首位,通过发展新兴业态带动物流园区功能升级和服务提升,为物流园区的各利益相关者带来更大的价值和回报。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道臣.物流园区运营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9.

篇8

关键词:制造业物流规划物流战略物流模式

随着对现代物流管理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同时又迫于竞争环境的压力,国内各大企业集团纷纷改革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积极推行现代物流管理。本文正是基于我国制造业的物流现状和内外发展环境,给其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进行了定位和规划,为制造业成功实施物流改革指明了道路。

我国制造业物流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企业物流发展规划就是根据企业现有的实际情况和物流发展的要求,确定与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物流运作模式。其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物流发展方向的定位、物流战略的调整、物流运作环境的改善以及物流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改善物流管理及服务水平,从而营造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服务体系。

制定企业的物流发展规划,首先要做的就是客观、准确地评价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环境。我国制造业的物流发展现状和外部环境不容乐观。宏观和外部环境上,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宏观产业政策尚未规范,物流的法律、法规建设薄弱,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市场薄弱等,这些都是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制约条件。在企业内部,虽然有一些企业已走在了物流设计、改造与应用的前列,在向现代化物流管理迈进。但就总体水平而言,我国企业的物流管理仍处于分散的、初步的功能性管理阶段,粗放型经营依然突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受损;物流活动被分散在各个部门,物流系统处于隐性状态;企业总体布局一般都未对物流进行规划设计,物流格局不清晰,在运行中经常造成物料停滞、混乱或无效搬运的状态,物流运作效率低下等。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相比,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管理模式和水平,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随着市场环境和竞争形势的发展变化,企业的物流管理思想和手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传统的分散管理向集中化管理转化;由操作型管理向决策型管理转化;由封闭型管理向开放型管理转化;运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物流管理。新的管理思想和手段要求企业重新认识物流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战略高度规划和管理物流活动,跨越企业范围整合企业物流系统,以提高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率为目标,最终实现企业物流的系统化、合理化、信息化、现代化、网络化、绿色化、柔性化、全球化。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制造业的物流管理离现代物流管理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如何规划好制造业的物流发展之路,对制造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取得长久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制造型企业物流战略的调整

物流战略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功与否关系到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兴衰存亡。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加大自身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之外,还要制定合理的物流战略,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物流发展的正确方向。

国外企业物流战略的一个显着特点是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我国制造业要实现这个过程,至少要经历三个阶段:即企业内部局部物流整合,企业内物流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

从现状看,我国制造型企业拥有一定规模的用地、仓储设施、运输装卸等手段和加工配送能力等物流资源,物流系统比较完备,具有相应的开展现代物流服务的物质条件。但是企业物流的整体运作效率却普遍低下,而且企业物流发展的外环境不容乐观,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我国制造业急需考虑的不是盲目建立大而全的物流系统,也不是盲目地追求社会化物流服务,而是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物流资源,按照现代物流管理方式,进行有效的物流系统的整合、优化。通过对企业物流的整合、优化,以实现企业内部的物流一体化,并逐步将物流活动扩大到与客户和供应商相结合方面,最终通过外部物流一体化的延伸实现供应链管理,是今后长期一段时间内我国制造业的物流发展的主要战略。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正处在第一阶段,内部局部物流整合阶段。企业虽然对物流各环节改进,但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在于物流系统存在着“效益背反”规律,各个环节是有效的,但总体并不一定有效。这同时也告诉我们:物流整合、优化不单单是从物流各环节入手,更要把物流的各子系统,各环节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从整体上统一规划、合理组织,这样才能使物流资源达到合理利用,从而降低成本。

制造型企业物流系统的规划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运作和经营的效率、效益,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应根据物流战略的发展方向,全方位、综合地对物流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

当前我国制造型企业的物流战略就是对现有物流系统进行整合与优化,通过把企业所有的物流活动纳入一个统一的部门进行集中管理,从而实现整个集团的物流整合;通过对企业物流系统的设计和再设计,改进和完善企业物流的运作方式、流程等,达到物流系统的优化。因此,企业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必须以物流系统的整合与优化为方向。具体地说就是:首先,要保证物流系统的整合,就必须有充分整合的物流组织做基础。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物流管理阶段的不同目标,设计合理的物流组织结构。最初可以尝试现有结构下的功能合并和集合,然后逐步将物流功能独立出来,组建物流一体化的组织,实行企业物流活动的统一性、集中性的管理,有效控制整个企业的物流实施状态和运作情况。

其次,高效畅通的物流系统还需要先进的流程做保证。通过对企业间和企业内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改变流程的逻辑顺序和结构,整合内外流程和资源,减少不增值的活动,缩短流程时间。从最终顾客的价值需求出发,建立起真正对顾客负责的最佳服务流程,从而显着改善企业物流的绩效。

最后,积极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和现代物流科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运输系统、库存系统、配送系统、物流网络和局部设施布局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与设计,有效解决目前企业物流系统中低水平运作、重复建设、选址不当、管理混乱等问题,为物流系统的优化奠定基础。

制造型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

篇9

关键词:制造业 物流规划 物流战略 物流模式

随着对现代物流管理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同时又迫于竞争环境的压力,国内各大企业集团纷纷改革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积极推行现代物流管理。本文正是基于我国制造业的物流现状和内外发展环境,给其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进行了定位和规划,为制造业成功实施物流改革指明了道路。

我国制造业物流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企业物流发展规划就是根据企业现有的实际情况和物流发展的要求,确定与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物流运作模式。其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物流发展方向的定位、物流战略的调整、物流运作环境的改善以及物流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改善物流管理及服务水平,从而营造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服务体系。

制定企业的物流发展规划,首先要做的就是客观、准确地评价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环境。我国制造业的物流发展现状和外部环境不容乐观。宏观和外部环境上,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宏观产业政策尚未规范,物流的法律、法规建设薄弱,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市场薄弱等,这些都是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制约条件。在企业内部,虽然有一些企业已走在了物流设计、改造与应用的前列,在向现代化物流管理迈进。但就总体水平而言,我国企业的物流管理仍处于分散的、初步的功能性管理阶段,粗放型经营依然突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受损;物流活动被分散在各个部门,物流系统处于隐性状态;企业总体布局一般都未对物流进行规划设计,物流格局不清晰,在运行中经常造成物料停滞、混乱或无效搬运的状态,物流运作效率低下等。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相比,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管理模式和水平,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随着市场环境和竞争形势的发展变化,企业的物流管理思想和手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传统的分散管理向集中化管理转化;由操作型管理向决策型管理转化;由封闭型管理向开放型管理转化;运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物流管理。新的管理思想和手段要求企业重新认识物流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战略高度规划和管理物流活动,跨越企业范围整合企业物流系统,以提高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率为目标,最终实现企业物流的系统化、合理化、信息化、现代化、网络化、绿色化、柔性化、全球化。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制造业的物流管理离现代物流管理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如何规划好制造业的物流发展之路,对制造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取得长久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制造型企业物流战略的调整

物流战略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功与否关系到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兴衰存亡。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加大自身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之外,还要制定合理的物流战略,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物流发展的正确方向。

国外企业物流战略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我国制造业要实现这个过程,至少要经历三个阶段:即企业内部局部物流整合,企业内物流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

从现状看,我国制造型企业拥有一定规模的用地、仓储设施、运输装卸等手段和加工配送能力等物流资源,物流系统比较完备,具有相应的开展现代物流服务的物质条件。但是企业物流的整体运作效率却普遍低下,而且企业物流发展的外环境不容乐观,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我国制造业急需考虑的不是盲目建立大而全的物流系统,也不是盲目地追求社会化物流服务,而是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物流资源,按照现代物流管理方式,进行有效的物流系统的整合、优化。通过对企业物流的整合、优化,以实现企业内部的物流一体化,并逐步将物流活动扩大到与客户和供应商相结合方面,最终通过外部物流一体化的延伸实现供应链管理,是今后长期一段时间内我国制造业的物流发展的主要战略。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正处在第一阶段,内部局部物流整合阶段。企业虽然对物流各环节改进,但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在于物流系统存在着“效益背反”规律,各个环节是有效的,但总体并不一定有效。这同时也告诉我们:物流整合、优化不单单是从物流各环节入手,更要把物流的各子系统,各环节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从整体上统一规划、合理组织,这样才能使物流资源达到合理利用,从而降低成本。

制造型企业物流系统的规划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运作和经营的效率、效益,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应根据物流战略的发展方向,全方位、综合地对物流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

当前我国制造型企业的物流战略就是对现有物流系统进行整合与优化,通过把企业所有的物流活动纳入一个统一的部门进行集中管理,从而实现整个集团的物流整合;通过对企业物流系统的设计和再设计,改进和完善企业物流的运作方式、流程等,达到物流系统的优化。因此,企业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必须以物流系统的整合与优化为方向。具体地说就是:首先,要保证物流系统的整合,就必须有充分整合的物流组织做基础。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物流管理阶段的不同目标,设计合理的物流组织结构。最初可以尝试现有结构下的功能合并和集合,然后逐步将物流功能独立出来,组建物流一体化的组织,实行企业物流活动的统一性、集中性的管理,有效控制整个企业的物流实施状态和运作情况。

其次,高效畅通的物流系统还需要先进的流程做保证。通过对企业间和企业内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改变流程的逻辑顺序和结构,整合内外流程和资源,减少不增值的活动,缩短流程时间。从最终顾客的价值需求出发,建立起真正对顾客负责的最佳服务流程,从而显著改善企业物流的绩效。

最后,积极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和现代物流科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运输系统、库存系统、配送系统、物流网络和局部设施布局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与设计,有效解决目前企业物流系统中低水平运作、重复建设、选址不当、管理混乱等问题,为物流系统的优化奠定基础。

制造型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

企业的物流战略对物流模式的选择具有决定作用。企业在制定物流战略时就已经考虑了自身的资源、人力、技术、信息等因素,物流模式的抉择要看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物流需要,同时又极大地降低成本。依据还是企业的资源、人力、技术、信息等的优化组合。为此,企业要在物流战略的指导下,制定合适的物流模式。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存在诸多问题,还远远不能满足制造业物流外协的需要。另外,我国企业仍然遵循产供销一体化、一条龙的经营模式,物流基础设施设备在企业的固定资产中仍占有很大的比重,若将其业务资产完全剥离,交给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去管理,在体制和市场经营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困难,难以实行。因此,我国工商企业大多采用自营物流,这既是现有体制下的现实选择,也是企业不得已的选择。国内有实力的大型制造业企业选择自己发展物流,到一定程度再社会化,拓展经营领域,这成为企业物流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对于我国大多数制造型企业来说,根据目前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战略联盟、投资共建、部分自营部分外包等方式,与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建立灵活的合作伙伴关系,以达到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增加利润,提高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物流;信息平台;探究

【中图分类号】 F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279-1

一、物流园信息平台的规划

在进行信息平台搭建的时候,一定要对系统做好相应的规划,这样才能够更加轻松的去建设信息平台,有能够有目的有保障的去设计好平台,保证物流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规划:

首先要确定为什么要进行信息平台的建设,要明确目标,建设好了之后作用是什么,这些问题都要在平台建设之前确定,信息平台的建设在现代化社会无疑是有好处的,但是其整个的发展过程必须要和物流园的规划相一致,否则就失去了建设信息平台的意义,要和现有的信息系统结合在一起,这个是我们要做的第一步规划。

其次就是制定好总体方案,信息平台是一个系统,我们需要进行总体设计和需求分析,不能想当然怎么做就怎么做,应该有一个时间表,每天要完成多少任务,什么时候能够完成整个平台建设,要有一个详细的规划。

最后要分配好相关人员的工作,制定好相应的工作计划,对于系统的软硬件需求和人员的安排就必须要规划好,诸如技术人员、资金以及预算等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还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分析系统的可行性,针对平台建设做出可行性报告。

二、物流园信息平台的结构体系

结构体系中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公共信息平台,一个是物流业务信息平台,这两个平台构建构成了信息平台的结构体系,下面我们来详细的说一下。

第一个是公共信息平台,这个平台主要是以网络平台管理为主,建立一个开放的电子商务物流平台,让物流园中的企业能够享受到公共信息平台的信息,提高办事效率,通过公用信息平台的建立能够节省时间,通过网络化办公的形式让企业有更多的精力完成物流,可以给用户提供在线咨询和帮助,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交换以及为政府提供行业管理决策支持。另外可以对整个物流园进行监控和管理,实现统一化管理,增加各个物流企业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实现信息共享,所以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在整个信息平台建设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二个是物流业务信息平台的构建,在整个物流信息平台构建上非常重要,作为结构体系中的一员是非常重要的,物流业务信息平台对每个入驻园区的物流企业进行统一登记和管理,把这些企业的相关信息录入到平台中去,包括企业、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等等。把这些信息全部整合起来,做到一体化物流。通过物流业务管理平台的构建,可以有效的提高物流水平,通过最优的资源配置达到最好的效果,整个就是平台所贡献出来的力量,可以智能的监控到各个物流事务处理的情况,保证物流的顺利进行。另外也提供了一个标准给物流企业,让每个物流企业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各个物流企业,这样不仅仅是方便园区的物流企业,同时也让管理更加行之有效和方便。

三、物流园信息平台实施的阶段

在正确认识了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以后,接下来就是要进入到具体的实施过程了,根据各个阶段的不同,要确保信息平台建立以后带来的效益和作用,根据平台的构建过程主要是以下几个阶段:

(一)首创阶段。整个阶段主要是决定整个系统的完成目标,平台的建设周期和整个的投资金额,这些在实施的时候就要做出决定,包括系统对资源的融合、物流园中的企业的信息等,如何让系统完善,让整个物流信息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在首创期间必须要完成。

(二)建设阶段。在建设期这个阶段,平台的建设可以采用物流园的推广加上市场的运作来进行,可以由物流园的管理中心来进行负责和协调,主要是包括了资金到位和具体的政策支持,通过平台的建设,各个单位都要积极配合,努力做好平台建设,利用平台提高自身的效益。

(三)成熟阶段。到了成熟阶段就是信息平台具体实施的阶段,那么我们在进行测试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更新和维护,让信息平台能够有效的帮助物流实现自我的发展,建议管理者当信息平台的用户增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采用企业自我管理的方式来进行,摆脱通过另外一个管理平台来进行的方式,这样可以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在政府的支持下可以建立一些协会组织,依靠物流园信息平台,加强业务协作,提高区域物流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高树亭.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系统规划框架探讨[J]. 交通标准化,2005,(06).

[2]龚志锋,范守文,李刚.现代物流园区的信息系统建设[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