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劳动教育计划范文
时间:2024-03-27 17:58: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生劳动教育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情感教育 健全人格
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学校里出现许多恶劣事件,自杀,暴力事件频频出现。谁之过?学校,家庭,社会,还是个人?有人说,这是社会的悲剧,这些现象频频出现的原因,是诸多原因结合的产物,不能归咎于某一方面或某一个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和反省。教育在一个人一生中占据主要位置,特别是在青少年时代,直接影响着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这些事件的背后折射了我们教育过程中许多的问题。情感的缺失,是这些事件中学生的共同特点,凸显了学校里一部分学生存在人格障碍问题,问题得不到解决和及时疏导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学校教育要从这些事件中得到启迪,不能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教育而忽略了情感教育。
这些事件中的学生都有人格障碍问题,这些孩子有的是娇生惯养宠坏的,有的是缺乏父爱和母爱,性格孤僻,内向,自卑,敏感。青少年时期是关键期,家长和学校都要担起责任。情感的交流和沟通至关重要,老师和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要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多与孩子沟通和交流,老师和家长不要总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规定和限制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注重情感的沟通和交流。教育的目的是“成人”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教育和健全人格的教育。家长和老师都要应该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让孩子从小得到人情的温暖,受到爱的滋润。这有利于他们更有利于体谅别人,更会懂得宽容和尊重,从而会更加懂得对人性的尊重,珍惜宝贵的生命。以下简单阐述一下情感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一、情感教育的作用
1、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控制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都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样的人能够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情绪和情感;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这样的人与他人交往时能够坦率真诚、不卑不亢;这样的人对待工作能够充满热情,敢于负责,勇于克服困难;这样的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人类,对一切美好的东西都非常向往,是真正获得了人的内在规定性的真正的人。
2、情感教育是对现行教育的一种支持与补充。
德、智、体、美、劳这五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主要途经。 “五育”之中都必不可少地存在着情感教育,有着发展不同领域情感品质的任务, 情感教育不是游离于全面发展的教育之外的,而是全面发展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失去道德感的道德教育只是空洞的说教,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对待道德教育的逆反心理;失去了理智感的智育只能是照本宣科与照葫芦画瓢,学习成了外在于学生的一种沉重的精神负担;失去了美感的教育只能是枯燥的练习和麻木的表演,并无多少内心喜悦和灵性表达可言;失去了情感培养的体育也演化为技术训练,学生们唯一关注的就是考试“达标”;失去了正确劳动态度的劳动教育也不能不变味,成为思想品德教育的附庸和学校教育计划中的“花瓶”,要培养出学生的敬业精神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它们共同的东西就是在于都关注到了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情感状况,并把尊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作为实验的基本原则。个性教育是尊重个性,通过个性并培养健康个性的教育。个性这个概念本身就包括了个体情感世界的独特性,而且是以后者为核心的。情感教育也是个性教育重要条件和基础原则。情感教育也是良好个性形成和发展的教育基础之一。
从以上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情感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容不得我们去忽略和不去重视。传统的教育固然也提到情感教育,但只是作为一种普通的教育方法,作为一般的教育内容提出来的,当今提出的情感教育,是在更深层次上作为教育的根本问题提出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使我们深深感到那种不把学生看作有情感,有自尊,有人格的人,那种在课堂上用孤立的知识独占课堂的做法,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这种教育方式严重背离了教育的目的,也不会培养出真正的社会接班人,也培养不出创造性的人才。当代社会需要人的创造性和能力,但人的创造意识和能力不能凭空出现,只有在自主性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而自主性能力的培养又贯穿于逻辑、认知、情感、体验共同统一构成的教育过程中。为此,如何看待情感教育的作用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忽视情感教育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把学生看成真正的主体,没有把教育的根本任务定位在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上。所以当前教育一定把发展的学生的主体性放在重要位置。不承认主体性必然会忽视情感教育,没有情感教育的教育培养不出健全的人格。怎样使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有效的结合呢?怎样使情感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发挥其作用呢?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和简述一下。
二、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的有效结合
1、构建自信的情绪背景
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需要积极的情绪,勇敢的战胜困难。自信情绪背景的形成一要靠他人准确的评价;二要靠自身实践的成功体验。
2、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机
积极向上的动机是学生成长的内驱力,而情绪是强大驱动力的源泉。情绪的产生是外部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认知过程这三种信息的组合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3、学会情感的理解和辨认
让学生掌握对他人、对自己情感的理解和辨认是至关重要的,理解他人除了要靠自己的成活经验还要学会从他人的成长过程和生活环境去理解他。所以理解和辨认他人情感的过程,也是一次体验自己人生的过程,发现自我、改善自我的过程。
4、发展学生自觉的主动体验
教育不仅要关心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更要关心学生是否有体验,要了解学生体验到了什么,追求什么样的体验,帮助学生掌握主动体验的方法。
5、培养学生调控自身行为态度的能力
通过情感教育,来调节学生的逆反心理,用情感激起他自尊自强的情感,通过情感的教育要教会学生即不要随便发泄又不要长期压制自己的情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6、培养学生追求崇高理想的愿望
人类现实的物质生活是有限的,追求理想信仰成为一种在自我肯定、自我完善中的精神享受。情感的发展将会达到既具有生理心理形式,也有超越时空界限的程度,反应了人类普遍进步的观念。
7、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道德情操是高认知高情感的产物,它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出于自己内心的需要。对学生从小进行的道德情操的教育,应该从移情开始,从认知和情感两个通道上不断地提高层次,使道德成为他的内心需要,而不是外部强加的约束。
8、引发独特的创造思维,培养完满的主体人格
创造不仅需要博大精深的学识,也需要良好的心境和情感的冲动。良好的心境好象是把人的所有的储备都激活了,一个个”整装待发”;而情感冲动,则好象是聚集在一起的一股强大的电流,有力地连接起各个激活的闪光点,使其迸发出独特的火花。情感教育根本的任务就是培养人对价值的感受和体验,通过情动--感受,到体验--理解,与理性的认知相结合,构建自己的价值体系,塑造完满的主体人格。
总之,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情感教育不容忽视,在21世纪的今天,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必须培养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是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对待生活积极主动、乐观向上、自尊、自信、自律、自强,不怕困难和挫折,敢于挑战,具有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晓伟.情感教育:塑造更完整的人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