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结束语范文
时间:2023-04-12 02:04: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六一结束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女1:明天,我们是祖国的栋梁
男2:让我们高举星星火炬,唱响少先队队歌
女2:让我们拥抱幸福的时光,共创辉煌的生活!
男1:解放路小学庆六一文艺演出到此结束!再次祝同学们
合:节日快乐! 再见!
六一主持词结束语台词【2】 (男)六一的歌声这样的动听。
(女)六一的舞蹈这样的优美。
(男)六一的集会这样的欢腾!
(合)我们今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幸福!
(女)我们是出巢的小鹰,明天将飞得很高很高。
(男)我们是含苞的小花,明天将姹紫嫣红,分外妖娆。
(女)我们就是我们,红领巾在胸前骄傲地燃烧!
(合)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男)庆六一文艺汇演
(合)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六一主持词结束语台词【3】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
幼:亲爱的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们!
合:大家好!
师:六月,是撒满阳光的,六月,是鲜花盛开的;
幼:六月,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节日,六一,是我们最快乐的一天!
师:今天,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幼儿园全体师生和各位家长相聚在一起,共同庆祝2013六一国际儿童节的到来!
幼:我们要用最美的舞蹈,最甜的歌声,为我们自己的节日增光添彩!
师:在孩子们表演节目之前,首先有请我们敬爱的杨园长为孩子们送上她诚挚的祝福!(杨园长讲话)
幼:欢乐的六一,幸福的时刻,到处都是歌声,到处都是欢笑,我们歌唱今天的幸福,歌唱明天的希望。每个人心里此时都乐开了花请欣赏全体老师带来的舞蹈《桃花朵朵开》
幼:看完了老师的精彩表演,有位阿姨也特意要上台给老师喝彩呢!不信,现在一起来听听!有请xx的家长上场!(家长讲话)
师:小朋友,你们会唱《小星星》的歌吗?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瞧!这一颗颗小星星都上场了!请欣赏大班舞蹈《一颗星》
幼:小朋友,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几条腿呢?下面让我们看看小班弟弟妹妹带来的舞蹈《数蛤蟆》,你们就知道了!
师:我听说中班的男生最近练习了北斗神拳,都快成了武林高手了!
幼:是啊,我们从小学好武艺,长大保卫祖国!请欣赏我们中班带来的《北斗神拳》
师:看完了这么多有趣的节目,我们的小朋友也忍不住要说两句了,接下来有请班小朋友代表讲话
师:在我们锦绣幼儿园,每一天都充满着快乐与安宁,那是因为有着一群活泼天真的和平鸽,瞧,她们飞来了,掌声请出中班舞蹈《和平鸽》
幼: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下面请欣赏大班男生带来的《幸福的扇子》
师:拔萝卜,拔萝卜,嘿哟嘿哟拔萝卜,瞧,这小猫小狗都过来帮老奶奶拔萝卜了,到底了没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班宝宝的《拔萝卜》就知道了。
师:童年是五彩的梦,梦里开放着七色花,花中绽开张张笑脸,看见了吗?你我就在花的中间,我们用心呵护着幼小的生命,用情哺育着稚嫩的心灵,我们每一位教师正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请欣赏师生歌伴舞《光阴的故事》
幼:这快乐的六一就像花仙子一样,翩翩起舞,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请欣赏大班舞蹈《花仙子》
师:接下来请小班宝宝的模仿操13,掌声欢迎!
幼:对面的老师,对面的奶奶看过来,一会对面的女孩要走过来展现她们的风采了,掌声请出中班舞蹈《对面的女孩要走过来》
师:宝宝班的小朋友是我园平均年龄最小的班级,几个月前,他们还离不开妈妈的怀抱,今天,他们在老师的关怀下,迈开了自信的脚步,掌声有请他们为我们带来的歌表演《放学歌》《泥娃娃》《两只老虎》
幼:我们是爸爸妈妈的希望,我们是家中的小太阳,我们最喜欢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玩游戏了!(讲解游戏规则)
游戏一:吹泡泡
游戏二:揪尾巴
师:带着六月的鲜花,披着六月的阳光,在这快乐的日子里,我们舞蹈,我们欢唱;展望未来的一切,加珍惜美好的六月,因为,这梦幻般的世界,都来自六月的孕育,六月的成长!
幼:六月,我童年的摇篮,我童年的梦乡,养育我的沃土,照耀我的太阳,今天我拥抱美好的六月,明天再创六月的辉煌!
合:让我们一起祝福锦绣幼儿园的明天更美好!
师:锦绣幼儿园庆六一文艺汇演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家长的光临!让我们
合:明年六一再相会!
六一主持词结束语台词【4】 尾声伴随歌声《我们多么幸福》全体主持人上台。
师1:五星红旗迎风飘拂, 万里山河莺歌燕舞;
生1:我们的学习多么快乐, 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
师2:我们深知今天的幼苗, 将是明天的参天大树;
生2:我们懂得今天的努力; 正是浇铸伟业的基础!
师3:你们是祖国的花朵,学校社会给你们指明前进的道路。
生3:我们是家中的宝贝, 爸爸妈妈给我们无微的照顾;
生齐:我们生活在爱的怀抱中,我们在爱的阳光下不断进步。
师1:你们踩着师长的肩膀, 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师2:你们装上千里眼,顺风耳,听得更多,走得更稳。
师3:你们要回报老师的辛勤教诲,父母的养育之恩。
生1:我们将用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和行动来证明,
篇2
首先,祝所有同学六一儿童节快乐!
我想,我们不得不感慨,时间的飞逝,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切都化为遥远的往昔。还记得,初入小学,老师便为我们带上了鲜艳的红领巾。那一刻,我们便在心底默默告诫自己:我是一名光荣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我要为飘扬的队旗添上光辉的一笔!我们需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做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起点。不要过分地追忆过去,不要太多地憧憬未来,踏踏实实、无怨无悔地过好现在。
只有把握现在,忘掉过去,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创造出辉煌的未来。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吧!学习知识、学习合作、学习创造、学习生存,提高品德,记得一张报纸上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某公司在学校举行面试,故将一扫帚放倒在地,过往的学生没有一个注意到了扫帚,一个男生过地将扫帚捡起,后来他被录取了,正因为他的品德,认定他是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大海在召唤你远航,高山在激励你奋力攀登。如今,五年过去了,我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今年的九月,我们就即将步入六年级的生活。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我们长大了,我们即将告别小学,人生之路坎坷不平,怯弱者停步不前,勇敢者永不退缩。只要心中有一片希望的田野,勤奋耕耘将迎来一片翠绿。在这万象更新的生机盎然的春日,让我们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踏上新的征程,拥抱硕果累累的风和日丽的夏天!半学期的学习既将转逝而去,留给我们的是的紧张的进入初中^而激烈的学习。学习并非达到目的的手段,它本身就是一个目的,是对知识的渴求。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知识就是力量,就是财富。知识愈多,就愈有价值,知识愈广,就愈臻完善。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求知的道路是艰辛的,坎坷的,崎岖的。生活的长河困难重重,我们会正确掌舵,到达理想的彼岸。求知不也是如此?扬起生命的风帆,无怨无悔。我们是新世纪的雏鹰,今天,我们磨练羽翼;明天,我们将搏击长空!
人生的一瞬,就在这一瞬,我们所付出的,必将收获源源不断的学识。是金子,总有放光的时候;是玫瑰,总有盛开的是子。知识的海洋中,踏浪而歌,奋勇前进。沿着夸父的脚步追逐太阳;循着精卫的身影修补蓝天。趁着火红的青春,抓住希望的机遇,撑起命运之舟,托起明天之阳,为少先队的未来而努力!让明天为我们骄傲!
篇3
关键词:流行舞蹈艺术舞蹈结合发展可行性分析
流行舞蹈,是指表现方式相对自由、大众参与性较强、有较强的娱乐色彩、在较长时期广泛流行的舞蹈艺术形式,如现代舞、国标舞、街舞、拉丁舞、迪斯科、劲舞等都属于流行舞蹈的范畴。艺术舞蹈则是指由艺术家用舞蹈语言诠释艺术境界和人生哲理而创造出来的舞蹈,偏重于对舞蹈的艺术呈现,是一种相对正统、规范、高端的舞蹈艺术。
流行舞蹈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舞蹈普通大众则敬而远之,这是人们对舞蹈艺术的社会需求现状,也是当前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发展不均衡的具体表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开放程度的提高,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元素不断涌入中国,特别是中国的青少年一代,他们对流行舞蹈热烈追捧,对艺术舞蹈几乎不闻不问,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发展的不均衡状况日益加剧,促进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结合发展成为业界日益关注的课题,笔者就该课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取长补短——有助于艺术舞蹈与流行舞蹈的共同繁荣
流行舞蹈的娱乐性、趣味性、运动性很强,节奏比较有动感,表演自由度高,大众参与度高,融合了更多时尚元素,可以在绚丽的舞台上表演,也可以关在房内自我欣赏,有助于人们缓解压力、释放心情、交流思想、抒感、消除隔阂、增进沟通。而艺术舞蹈,表演方式比较正统,动作要领更加规范,寓意表现比较含蓄,有助于人们陶冶艺术情操、提高艺术修养。
艺术舞蹈与流行舞蹈虽然差别较大,但互补性强。流行舞蹈在普通大众中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艺术舞蹈则在舞蹈业界拥有核心地位,而且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生活质量、欣赏水平的提高,艺术舞蹈对普通大众的影响和渗透已经逐步扩大,这为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结合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稍加扶植和引导,就一定能形成这两个舞蹈艺术门类齐头并进、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
二、寻找共通点——促进艺术舞蹈与流行舞蹈的融通发展
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虽然各具不同特征,但作为舞蹈艺术的两种类别,其本质上也有不少共通之处:第一,主要表现载体都是人体的动作;第二,都对身体的柔韧性和舞蹈的基本功有所要求;第三,都要将人体动作与音乐、诗歌、戏剧等辅助因素协调统一,和谐融合;第四,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第五,进入现代后,两者融合出现在同一个舞蹈作品中的现象层出不穷,并得到了观众和专家的认可和肯定。例如我们把舞蹈比作汉语言,流行舞蹈类似于白话文,艺术舞蹈则类似于文言文,白话文通俗易懂,文言文内涵深刻,虽然文言文相对难懂难学,但在一些特定的场合还必须使用文言文才能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只有了解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的共通点,才能,优势互补,相互融通,才会推动整个舞蹈艺术健康发展。
三、教育先行——推动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的结合发展
面对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大部分舞蹈艺术教育机构的舞蹈教学内容则与社会需求正好相反——艺术舞蹈教学课程铺天盖地,流行舞蹈教学内容寥寥无几,而舞蹈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主流却是到那些与普通大众联系最紧密的就业领域中去,教育与就业完全脱节,这种舞蹈教学体系是不合理的。因此舞蹈教育应该给予流行舞蹈教育以更多的关注。
面对普通大众需要更多地关注艺术舞蹈的现状,我们呼吁舞蹈教育部门更多地关注流行舞蹈。在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结合发展的问题上,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舞蹈教学内容的改革,打破“重艺术舞蹈教育,轻流行舞蹈教育”的传统舞蹈教育格局,在舞蹈教育界大力推广二者结合教育的新模式。
四、转变观念——实现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的结合发展
1.嫁接流行元素,在舞蹈作品中实现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的结合
将流行舞蹈的随意、夸张与艺术舞蹈的严谨、细腻结合起来,使其和谐共生于一个舞蹈作品之中,这样的舞蹈作品将有更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比如,在演绎传统的大鼓舞时将摇滚音乐融合进去,结果是这种冲击和感染力大大超过两个矛盾个体之和。所以,对特定的艺术舞蹈进行流行元素的改造,是大有空间和市场的。
2.加强舞蹈知识培训——提升全民舞蹈艺术素养和欣赏水平
人们对艺术舞蹈的淡漠不完全是他们不喜欢艺术舞蹈,更多的是因为根本不懂得欣赏艺术舞蹈。那么加强舞蹈知识培训、提升舞蹈艺术欣赏水平对艺术舞蹈的推广和普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譬如,剧院可以多引进艺术舞蹈剧目以低廉的票价向大众开放;在中小学生的音乐课教材里添加更多有关舞蹈的知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设舞蹈课程;在通俗舞蹈的培训机构中适当增加艺术舞蹈基础知识的培训,这些举措将有效地推动通俗舞蹈和艺术舞蹈的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3.合理利用媒介资源——引导媒体向艺术舞蹈适度倾斜
篇4
关键词:流行舞蹈 艺术舞蹈 结合发展 可行性分析
流行舞蹈,是指表现方式相对自由、大众参与性较强、有较强的娱乐色彩、在较长时期广泛流行的舞蹈艺术形式,如现代舞、国标舞、街舞、拉丁舞、迪斯科、劲舞等都属于流行舞蹈的范畴。艺术舞蹈则是指由艺术家用舞蹈语言诠释艺术境界和人生哲理而创造出来的舞蹈,偏重于对舞蹈的艺术呈现,是一种相对正统、规范、高端的舞蹈艺术。
流行舞蹈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舞蹈普通大众则敬而远之,这是人们对舞蹈艺术的社会需求现状,也是当前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发展不均衡的具体表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开放程度的提高,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元素不断涌入中国,特别是中国的青少年一代,他们对流行舞蹈热烈追捧,对艺术舞蹈几乎不闻不问,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发展的不均衡状况日益加剧,促进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结合发展成为业界日益关注的课题,笔者就该课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取长补短――有助于艺术舞蹈与流行舞蹈的共同繁荣
流行舞蹈的娱乐性、趣味性、运动性很强,节奏比较有动感,表演自由度高,大众参与度高,融合了更多时尚元素,可以在绚丽的舞台上表演,也可以关在房内自我欣赏,有助于人们缓解压力、释放心情、交流思想、抒感、消除隔阂、增进沟通。而艺术舞蹈,表演方式比较正统,动作要领更加规范,寓意表现比较含蓄,有助于人们陶冶艺术情操、提高艺术修养。
艺术舞蹈与流行舞蹈虽然差别较大,但互补性强。流行舞蹈在普通大众中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艺术舞蹈则在舞蹈业界拥有核心地位,而且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生活质量、欣赏水平的提高,艺术舞蹈对普通大众的影响和渗透已经逐步扩大,这为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结合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稍加扶植和引导,就一定能形成这两个舞蹈艺术门类齐头并进、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
二、寻找共通点――促进艺术舞蹈与流行舞蹈的融通发展
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虽然各具不同特征,但作为舞蹈艺术的两种类别,其本质上也有不少共通之处:第一,主要表现载体都是人体的动作;第二,都对身体的柔韧性和舞蹈的基本功有所要求;第三,都要将人体动作与音乐、诗歌、戏剧等辅助因素协调统一,和谐融合;第四,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第五,进入现代后,两者融合出现在同一个舞蹈作品中的现象层出不穷,并得到了观众和专家的认可和肯定。例如我们把舞蹈比作汉语言,流行舞蹈类似于白话文,艺术舞蹈则类似于文言文,白话文通俗易懂,文言文内涵深刻,虽然文言文相对难懂难学,但在一些特定的场合还必须使用文言文才能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只有了解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的共通点,才能,优势互补,相互融通,才会推动整个舞蹈艺术健康发展。
三、教育先行――推动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的结合发展
面对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大部分舞蹈艺术教育机构的舞蹈教学内容则与社会需求正好相反――艺术舞蹈教学课程铺天盖地,流行舞蹈教学内容寥寥无几,而舞蹈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主流却是到那些与普通大众联系最紧密的就业领域中去,教育与就业完全脱节,这种舞蹈教学体系是不合理的。因此舞蹈教育应该给予流行舞蹈教育以更多的关注。
面对普通大众需要更多地关注艺术舞蹈的现状,我们呼吁舞蹈教育部门更多地关注流行舞蹈。在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结合发展的问题上,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舞蹈教学内容的改革,打破“重艺术舞蹈教育,轻流行舞蹈教育”的传统舞蹈教育格局,在舞蹈教育界大力推广二者结合教育的新模式。
四、转变观念――实现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的结合发展
1.嫁接流行元素,在舞蹈作品中实现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的结合
将流行舞蹈的随意、夸张与艺术舞蹈的严谨、细腻结合起来,使其和谐共生于一个舞蹈作品之中,这样的舞蹈作品将有更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比如,在演绎传统的大鼓舞时将摇滚音乐融合进去,结果是这种冲击和感染力大大超过两个矛盾个体之和。所以,对特定的艺术舞蹈进行流行元素的改造,是大有空间和市场的。
2.加强舞蹈知识培训――提升全民舞蹈艺术素养和欣赏水平
人们对艺术舞蹈的淡漠不完全是他们不喜欢艺术舞蹈,更多的是因为根本不懂得欣赏艺术舞蹈。那么加强舞蹈知识培训、提升舞蹈艺术欣赏水平对艺术舞蹈的推广和普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譬如,剧院可以多引进艺术舞蹈剧目以低廉的票价向大众开放;在中小学生的音乐课教材里添加更多有关舞蹈的知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设舞蹈课程;在通俗舞蹈的培训机构中适当增加艺术舞蹈基础知识的培训,这些举措将有效地推动通俗舞蹈和艺术舞蹈的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3.合理利用媒介资源――引导媒体向艺术舞蹈适度倾斜
目前,各类媒体有关大众娱乐的舞蹈类节目层出不穷,如湖南卫视的《舞动奇迹》、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等都有很高的收视率,普通大众可以通过这类节目关注舞蹈艺术。此类节目的推出对舞蹈文化的推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节目所呈现的内容仍以流行舞蹈为主,因此我们呼吁媒体应多开辟关于艺术舞蹈的栏目,邀请更多的电视台转播省级以上的舞蹈赛事,在一些答题类娱乐节目中适当加入有关舞蹈文化的题库等,各类媒体多管齐下,共同推动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的结合发展和共同繁荣。
通过以上分析和阐述,可以看出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的结合发展是有基础的,也是可以实现的。笔者希望提出的一些方法和措施能引起业界的共鸣,营造更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共同见证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结合发展的美好未来。
[注: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0C0090)、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0YBA058)的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宋薇.大众舞蹈的教育价值及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2]郭声健,刘薇珊.街舞的流行给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带来的启示[J].时代教育.2007(29).
[3]张薇.舞蹈艺术走进大众的探讨[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
篇5
所谓小学生的学习转型,是指转变往常的小学生被动学习成分过重,学习的本质属性被忽视的状况,本着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充分把握学习,充分经历学习时空,充分享受学习成果,充分获得学习的发展,从而实现学业的有效增值。其核心理念就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无论在教育观念,还是在课堂结构上,都将朝着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这一核心内容转型,正确处理好“教与学,学与习的关系”。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1.更新教学观念,从“上课”转变为“组织学习”
我们认为,知识是学生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教师在课堂上最重要的任务不是上课,而是组织学习。教师组织学习的方式可分为预设性的设计与生成性的指导两类。预设性的设计是指教师设计以问题为线索的任务组合来承载学生的学习。它往往与前置性的预习任务相配合,一般包含核心问题的有意义的思考,蕴含体现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是一组展开知识形成过程的学习台阶。
具体措施:
(1)以学科逻辑起点为切入口改变为以学生的经验和学习起点为切入口。
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它俩是好朋友,都想出去看看。因鱼不能离开水,只好让青蛙独自走了。青蛙在外面周游一圈回来了,它告诉鱼:“外面有许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牛吧,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只弯弯的角,吃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块,长着四只粗壮的腿……”小鱼听着听着,脑海里出现了“鱼牛”的形象。对于鱼来说这种想象结果是合理的,它根据从青蛙那里得到关于牛的部分信息,并将该信息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结合,构建出了鱼牛的形象。但对于青蛙来说,鱼理解的牛根本不是它所要表述的牛,或者说鱼认识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牛。
鱼牛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索”中创新。坚持:实验让学生做、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找、错误让学生析、是非让学生辩、异同让学生比、好坏让学生评。
(2)介入评价观。其评价始终都与整个教学过程平行展开,要评价学生的预学情况,要评价老师的引导过程,要评价学生课堂上出现疑问老师怎样处理,就是不断通过过程的评价来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式。
2.筛选学习内容,从学科体系为线索转为学生学为线索
以往课堂教学的逻辑线索是学科体系,教师依据学科知识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易入繁地进行教学,而现在不论是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还是全国各地的教学改革,都在试图颠覆原有的课堂教学设计的逻辑结构,从以学科体系为线索变为以学生学为线索的,在学习内容的逻辑重构上进行探索。
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自己学不会的内容,教师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自己能学会”,其内涵不仅包括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也包括研究性学习;不但包括学生个体自己能学会的,还包括学生群体自己能学会的。因此,这一关键干预因素,既颠覆了教师讲得太多、太滥的情况,也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学习起点就在各自的学习突破点上。
具体措施:
(1)教师改变往常一味抓重难点的逻辑惯性。原来我们更多强调的是教师本位、学科本位,于是我们关注学科中的重难点,殊不知,重点不一定是学生自己学不会的,教师认为的难点也不一定就是学生真正的难点。现在我们强调的是学生本位,学生自己学不会的,才是教师应该多关注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以学定教,从学生的难点、重点开始学习。
(2)教师掌握学情诊断的常规技术。教师以学定教,重要的是摸清学情,教师应该掌握关于学情诊断的这一现代教育技术,准确迅速地诊断学情。哪些内容学生自己能学会,哪些是学生自己不能学会的,要了然于胸。
二、以学为中心的课堂结构与流程的实践探究
1.更新学习观念,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学习转型对小学生来说观点更新是关键的问题,学生要有主宰学习、把握学习的主动意识,要有我的学习我做主、我的学习我自觉的心理倾向,甚至是心理自觉。通过自己学习上的努力,以学业的增值证明自己的价值,在不断超越自我、挑战自我中分享学习的愉悦,从而激发学习动力,让小学生以更想学的学习念头伴随着学习的始终。
具体措施:
(1)加强学习体验。预习中让学生觉得我能行,独立学习中让学生觉得挑战自我的欢乐,主题学习中让学生觉得学习就是生命旅程中的一段游历。通过各个环节的经历,让学生切身体验到学习是快乐的,是好玩的,学习转型对自己是有意义的事情。
(2)介入评价观。在小学生学习转型的转变过程中,要及时地跟进并进行准确、客观的评价,也就是不断通过过程的评价来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式。目的是让小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有个清晰的对比,便于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促成学习转型走上轨道。
2.展开学习过程,由传递知识为主走向问题导学为主
问题导学的课是以问题为主线的学习,在这种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是问题发现、生成、解决的主体,在角色上都是发现者、生成者、解决者、合作者、分享者、建构者。没有权威式的教师,也没有奴隶式的学生,教师作为一个“大同学”和学生一道共同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实现共同发展。
具体措施:
(1)生成问题,问题的生成可由学生生成,也可以在师生的互动活动中生成。但最高境界是由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小组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学生自己生成的问题。
(2)问题导学的课堂教学以问题引领课堂来导学,以问题解决的过程作为数学教学的主线,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完成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在关联中认识关联,在整体中认识整体,在知识学习中培养思维能力,避免水来土掩的问题应对,使学生走出“问题黑洞”。
篇6
关键词:数控技术专业;工学做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前提;数控机床是国防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装备,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于2012年3月由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
依托FANUC应用中心,学院加强产学研合作,工学做结合,以“数控加工设备使用与维修”岗位核心技能培养为重点,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努力创建“项目引领、情景真实、层次分明、分段递进”的工学结合的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引领”是指在FANUC应用中心项目带动下,利用发那科公司及FANUC系统用户行业企业平台,校企深度融合,共育高技术技能人才。“情景真实”是指以企业典型产品零部件加工及典型维修改造案例作为学习情境,设计载体引入课堂;“层次分明”是指技能培养分四个层次,即普通设备使用能力、常见数控设备使用能力、高端数控设备使用能力、数控设备维护维修与改造能力;“分段递进”是指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基本操作与维护技能训练、两轴与三轴数控操作与维护技能训练、高端数控机床操作与维护技能训练、对外加工与服务训练、生产性顶岗实习。此模式一方面可以在发那科公司及其用户企业的技术支持下,制订数控技术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计划,推进教学与课程改革。另一方面可利用学院师资力量,协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二、拓展校企合作平台,丰富校企合作内容
(一)搭建实习实训基地平台
依托FANUC应用中心,学院与行业企业逐渐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先后与陕西秦川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宝鸡机床制造有限公司、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北人印机公司等一大批省内外著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校外实践、实习签约基地30多个,并与100多家FANUC系统用户行业企业建立了联系,开展多方位、多样化的校企合作。
(二)搭建专业建设管理平台
学院将FANUC系统用户行业企业专家视为促进学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近年来先后建立了数控技术专业、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有近30名校外行业企业专家受聘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或委员。该项举措使得行业企业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全过程,共同承担培养工作。受聘专家参与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计划,推进教学与课程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专业建设。
(三)搭建师资队伍管理平台
为了打造“上得了讲堂下得了车间”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学院通过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这个校企合作平台,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一是坚持“要上讲堂,先下企业”,要求专业教师下企业,带着任务到车间、带着技术去交流。为此学院建立了“教师实践锻炼质量监控管理体系”。二是坚持“优秀校外人才进课堂”,数控技术专业、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外聘了一批兼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主要来自校外实习基地――FANUC系统用户行业企业。他们大都具有行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主要负责专业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搭建顶岗实习管理平台
学院与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合作建设企业――“法士特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了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学生在完成正常教学活动的同时,由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培训、岗位技能培训、企业文化教育等内容。这一培养模式使学生有机会在学校时就与企业挂钩,使专业学习变得更具现实意义。
三、深化校企合作领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以“横向科研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扎实推进校企合作建设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让学生参与到企业项目中,在实践中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数控技术专业必须重视加强学生数控设备调试与运行、维护等基本技能的培养,帮助毕业生在经过一定工作积累后,提升其职业空间。为此,学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师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签订横向科研项目。先后与咸阳非金属矿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签订了横向科研项目“CC2000冲击式超细粉碎设备部分关键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与制造”“对撞式超细粉磨分级系统电气控制柜研制”;与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签署技术服务项目――“数控加工中心等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与秦都明鑫机械加工厂签署技术服务项目――“数控车床精度检验与恢复”等。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机电设计、调试,FANUC系统机床维修、改造、零件加工等。学校和行业企业在校企合作、学生就业、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社会服务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二)以“教学资源库”建设为平台,不断推进课程改革
2012年初,教育部高职教育数控技术专业和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相继启动。学院承担了《数控设备改造》课程子项目建设任务。《数控设备改造》课程是12门核心课程之一,是专业提高类课程,主要由“专业级资源建设”“课程级资源建设”“素材级资源建设”“在线测试平台资源建设”“推广与更新”等项目组成。
课程建设依托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平台,建立了“依据企业人才需求,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的职教课程,为学院和资源库应用院校培育了一批做中学项目式职教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研制师资队伍,通过他们带动了本地区示范辐射院校职教同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聚集了一大批具有普适性的数控类专业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作品,资源共享成效显著;资源平台运行使专业教学资源在全国范围内迅速传播,有效促进了职业教育公平;为提升专业教学资源库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开辟了新局面。
项目建设在带动本地区同行“做中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职业教育课程,推广企业先进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我国构建终身学习社会、促进教育公平作出了有益探索。我院教师编著的《数控设备改造》课程项目教材获全国机械行业校本教材二等奖;主持的教育部高职教育数维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子项目《数控设备改造》课程在高职高专网上线。
在国家资源库级资源库建设的带领下,近年来我们陆续进行了数控技术专业多门专业核心课程的综合改革。先后推出了《数控机床结构》等七门课程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和《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四门课程的MOOCS建设,课程资源不断丰富。
(三)以“FANUC系统培训工程师”培养为契机,培养国际化高技术人才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与国际交流能力,在FANUC公司统一组织下,学校多次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去北京FANUC公司和日本FANUC公司进行业务进修,开展科研、培训、交流互访等多项合作。通过学习和交流,学院教师数控机床编程操作和数控系统装调维修技能进一步提高。
(四)以各级各类“数控技能大赛”为推手,培养数控专业高技术技能人才
通过FANUC应用中心建设的推动,我院学生在2012-2014年连续3年的陕西省数控装调维修大赛上分别获得两个2等奖,6个三等奖。并2次代表陕西参加教育部在天津举办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014年在国家五部委举办的“第六届数控技能大赛陕西选拔赛”中获得“数控装调维修赛项”陕西省高职第一名,并代表陕西队参加全国大赛获得优秀奖。
(五)以“请进来,走出去”为方法,持续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除了正常的企业兼职教师外,先后聘请中国机床再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北京圣兰拓数控技术公司总经理宋松高级工程师,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数控自动化分会常务理事、数控维修专家黄万长高级工程师,陕西省机械研究院数控维修专家戴周社高级技师来我院为我院师生作专题讲座。校企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与实施课程教学,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在教学上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各类技能培训,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理论,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六)以“对外培训”为纽带,深化产教融合
近年来,学院先后以FANUC应用中心为平台,为陕西法士特公司、西北医疗设备公司、宝鸡桥梁厂、宝光集团、宝鸡机车厂等企业进行了FANUC数控设备维修培训,共举办企业职工培训班6期,并与企业技术人员就设备数控改造等技术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与合作。举办国家级高职教师数控装调维修培训班2期,中职教师国家级培训班5期;中职教师省级培训班6期。通过培训,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大力推进了FANUC系统用户企业与学校的多方合作办学,发挥学校的人才技术和教育资源优势,利用FANUC应用中心的设备和实践条件,推动产学研结合与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和以学校为主体的知识创新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加强行业指导,完善校企合作制度,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数控技术及相关专业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做出不懈的努力。
四、巩固校企合作成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学生职业能力加强,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通过在“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进行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学生在校期间已经对于数控机床编程操作、数控机床精度检测、数控系统连接调试、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企业工作任务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职业能力较高,毕业生表现出较强的首岗适应能力、多岗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上升到8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为99.84%,优秀率68.9%。本专业学生就业于北京凯恩帝数控技术公司、陕西法士特公司、秦川机床集团等国内著名高科技企业的数量逐年提高,学生在行业内就业优势明显。图1和图2分别为学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及薪资情况分布图。
(二)教学资源进一步丰富,服务产业能力提高
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所建成的实验实训室及教学资源,通过为中航西控公司、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数控维修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已将其纳入数控车、数控铣、数控加工中心机械装调维修、电气装调维修等培训课程中。为相关专业学生、教师及企业员工为主体的社会学习者群体的终身学习创造了条件。
五、结语
通过几年的实践,进一步完善了“项目引领、情景真实、层次分明、分段递进”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了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方案。从技术技能基础配养开始,到核心能力、综合能力培养课程,最后进行拓展能力培养课程学习。探索形成了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实验室建设为基础、资源库建设为手段、科研项目锻炼为辅助、各级大赛检验为推手”的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方法。不断提高“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服务水平,增强“FANUC应用中心”的社会服务能力。扩大应用中心与FANUC公司及相关用户合作范围和领域,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进行教学改革,建立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机制。
参考文献
[1]祝战科.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28).
[2]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07(7).
篇7
1 方法
穿刺前从包装中取出无菌输液接头,与输液管连接,然后静脉穿刺,穿刺成功调节好输液滴速,输液完毕后,直接分离输液管与输液接头即可。
2 讨论
2.1局部静脉炎发生减少 使用密闭的无针输液系统可避免针头反复穿刺肝素阻塞,小微粒进入空管造成热源反应,可减少患者在连接肝素帽插入头皮针等操作中意外感染的机率,从而大大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篇8
[关键词]闸门控制学说;穴位;人工流产术;疼痛
[中图分类号] R271.1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4-130-03
Study on gate control theory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oint theory for the intervention of induced abortion pain
MA Qiaoyi1 MAI Fengying2 LIU Danni2
1.Department of Nursing,Nancun Hospital of Panyu District in Guangzhou City,Guangzhou 511442;2.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Nancun Hospital of Panyu District in Guangzhou City,Guangzhou 51144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 of gate control theory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oint theory for the pain of pregnant women undergoing induced abortion. Methods 200 pregnant women requiring induced abor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 102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in 98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usual care,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rough using gate control theory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oint theory on the basis of the usual care. Results The pain degree and incidence of induced abortion syndrom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surgical satisfac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Gate control theory;Acupoint;Induced abortion;Pain
人工流产是终止意外妊娠的最常用方法。接受人工流产术的孕妇常见不良反应有腹痛和人工流产综合征[1]。人工流产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孕妇在人工流产术中或术后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心动过缓,严重者甚至发生昏厥及休克[2]。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手术造成的疼痛和反复取出胎盘的机械性刺激引起[3]。为了减轻人工流产孕妇的疼痛,防范人工流产综合征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我们尝试应用闸门控制学说结合中医穴位理论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并对人工流产孕妇的疼痛程度、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等重要指标进行评定,以评价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1月来我院妇科门诊确诊早孕,要求人工流产术的未经产的孕妇200例,排除经产妇,年龄17~28岁,平均(22.25±3.46)岁,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2例,对照组98例,两组年龄、妊娠天数、孕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随机分组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实验组患者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参加该项研究。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按照人工流产术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闸门控制学说及中医穴位理论进行护理干预:(1)术前认知及情绪护理:告知孕妇该手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出现这些不良反应和受术者本人紧张、忧虑、注意力高度集中于下腹部等不良情绪及意识有密切关系,教会孕妇深呼吸以放松情绪、听音乐转移对腹痛的注意力、按压耳穴以扩张宫颈及减轻疼痛等预防及减轻不良反应发生的具体方法,询问孕妇对该手术有何担忧及疑问,做好解释及疏导工作;(2)术前5 min,护士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贴于孕妇双侧耳部的子宫穴(即耳部三角窝内近耳轮中点的凹陷处)、神门穴(即三角窝外侧角的内上方),嘱孕妇自己用双手按压穴位,以感到穴位酸胀为度,每穴按压5~10次,交替进行;(3)手术过程中,护士站在孕妇身旁,提醒孕妇注意运用放松及减痛的方法,用双手为孕妇按压双耳的子宫及神门穴,注意询问孕妇对按压的感觉,适当调整按压的力度及时间,密切观察孕妇的表情变化,关心孕妇术中有何不适感出现;(3)术后,护士送孕妇回观察室,为孕妇轻柔按摩腹部约2 min,同时观察及询问孕妇术后的感觉,表达对孕妇的关爱。
1.3 评价方法
(1)疼痛程度:采用语言评价量表(verbal rating scale,VRS)[4]将该手术的疼痛程度分为4级:0级:无疼痛;Ⅰ级:轻度疼痛;Ⅱ级:中度疼痛;Ⅲ级:重度疼痛。手术结束后,由受术孕妇按照VRS对该手术的疼痛程度进行自我评定。(2)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由手术医生及护士对受术孕妇有否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进行观察及评定。(3)对手术的满意度:手术结束后,由受术孕妇对该手术进行满意度的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实验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Ⅱ级(中度)以上疼痛仅有1例,对照组Ⅱ级(中度)以上疼痛有22例,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和对手术的满意度比较
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Melzack与Wall在1965年提出了闸门控制学说,该学说触发了疼痛研究领域内神经科学的一系列新进展,将疼痛本质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4]。该学说认为:外周感觉神经纤维将疼痛刺激冲动传人闸门控制系统(脊髓后角细胞神经胶质),细的感觉神经纤维传递的冲动趋向于激活传递(闸门开放),痛神经冲动上传。粗的感觉神经纤维传递的冲动趋向于抑制传递(闸门关闭),痛神经冲动不能上传。按摩止痛的机制是通过刺激粗的外周感觉神经纤维,使闸门关闭,而使疼痛减轻。痛觉产生与否主要取决于这两类神经纤维所兴奋的数量和中枢的下行抑制系统的功能状态。人的认知和情绪可通过中枢的下行抑制系统对闸门的作用来调节与疼痛有关的神经活动,强调心理因素对疼痛有着强有力的影响[5]。中医穴位理论认为:按压耳部子宫穴配合神门穴,可通过穴位刺激作用而达到扩张宫颈、镇静、镇痛的效果,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6]。根据闸门控制学说,本研究认为,受术孕妇疼痛产生的原因是:人工流产术时反复取出胎盘组织及用吸引器吸宫而产生的痛觉刺激冲动,通过细的外周感觉神经纤维传入闸门控制系统,使闸门开放,痛神经冲动上传而使孕妇感觉腹部疼痛,加上孕妇情绪紧张、焦虑,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腹痛上,使下行抑制系统发放的抑制性冲动减弱,通过神经调节使闸门开放,更加剧了孕妇对疼痛的感觉,从而导致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因此,我们首先对受术孕妇在术前进行认知和情绪护理,使孕妇对手术有充分的了解并学会使用放松的方法,紧张、焦虑的情绪得以缓解,使其中枢下行抑制系统对疼痛预先发挥抑制作用而预防疼痛的产生;结合中医穴位理论,本研究术前教会孕妇自行按压、术中为孕妇按压其耳部贴有王不留行籽的子宫穴、神门穴,而起到扩宫、镇痛的作用,同时,注意询问孕妇对按压耳穴的感觉,以转移孕妇对腹痛的注意力,使其中枢下行抑制系统发放抑制性冲动,以达到减轻手术痛苦及避免人工流产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的目的;术后,护士为孕妇轻柔按摩腹部一会,以刺激腹部粗的外周感觉神经纤维使疼痛的闸门关闭,同时观察及询问孕妇术后的感觉,使孕妇心理上感受到关爱,使其中枢下行抑制系统充分发挥对疼痛的抑制作用,使受术孕妇的疼痛进一步减轻甚至消失。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疼痛程度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手术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无1例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对手术满意度达到了100.00%,这充分说明,应用闸门控制学说结合中医穴位理论对人工流产术孕妇进行护理干预是切实可行的,具有显著减轻手术疼痛,有效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提高孕妇对手术满意度的重要作用,且该干预方法简便易行,孕妇易于接受,无高风险,术中无需特殊监测,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尤其对于因受客观条例限制而不宜施行无痛人流术的基层医院和边远山区医院,其推广应用价值是很大的。
[参考文献]
[1] 张红英,李亚楼.耳穴贴压及心理干预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4,11(109):686-687.
[2] 孟鲜艳.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505-506.
[3] 程庆华.基层卫生院对人工流产综合征防治2例体会[J].当代医学,2012,18(11):97.
[4] 王福根.疼痛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4,19(22):21.
[5] 赵俊,张立生.疼痛治疗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13-15,31-32.
篇9
编者按:粮安天下,种铸基石,强农必先强种。5月24日~28日,有种业界“奥林匹克”之称的世界种子大会将在北京举行,民族种业将在世人面前精彩亮相。小种子要长成大产业,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创新机制、激发活力,着重解决好科研和生产“两张皮”问题。要让种子科技“长”在企业里,通过市场发育,壮大民族种业。同时还要大力扶持种业基础研究,为种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大品种从哪里来
一个育种家带几个学生育种,难以抗衡大公司团队化育种,大品种呼唤新的育种体系。
听说今年的超级稻育种科研经费只有5万元,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唐文帮吃了一惊。“农业部牵头的超级稻研究项目,从2009年起每年都给农学院水稻所20万元的科研经费,今年减到5万元,听说往后就彻底没有了。这两年我们申报科研项目,在科技部、农业部的申报指南里也都没有育种这一项了。与此同时,省里加大了对学校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经费支持,导向还是很明确的。”唐文帮无限感慨。
该破的必须破,该守的必须守。从20万元到5万元,数目虽不大,意义却非凡。长期以来,我国种业的基础研究世界一流,出品种的能力却不是世界一流;从事育种的科学家和科研单位数量排第一,科研实力也很强,却没能转化为产业优势。为了破解这些难题,国务院相继出台文件,推动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引导科技资源向企业流动。
5万元科研经费在湖南农大激荡起的涟漪,和种业界进行的其他探索实践一道,搅动着我国种业体制改革的一池春水。
“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小小种子,不仅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科技进步的最重要载体。农民说:“好儿要好娘,好种多打粮”,“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科学家说:“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
市场化进程不到20年的中国种业,尽管成就巨大,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显而易见。
“我国玉米每667平方米产目前只有390千克,与美国差距近300千克!而且,孟山都、先锋等公司正在借助现代生物育种技术,计划到2030年将玉米单产在现有基础上再翻一番!”农业部种子局局长张延秋说。
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我国仅为43%,美国等发达国家普遍在60%以上;世界种业前10强企业全球市场占有率,已由2006年的37%攀升到2011年的54%;2001年国外玉米品种占我国市场份额不足1%,2012年已上升到11%。其中先锋公司的先玉335推广面积已达2811405万平方米,成为全国第二大玉米品种……
该庆幸吗?全国第一大玉米品种――郑单958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品种,全国推广面积超过4002000万平方米。但是,中国种业界的有识之士一直在思考,不停在追问:有了郑单958,郑单968在哪里?未来足以支撑民族种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品种在哪里?我国的育种家数量世界第一,基础研究全球领先,为何难出大品种?
“症结就在我们的科研体制机制上。我国种子企业只是市场竞争的主体,而不是品种选育的主体。支持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促进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就是要改变育种的导向机制与研发模式。当前我们一个育种家带几个学生的课题组育种方式,怎能同国外大公司专业化、团队化、流水线式的育种相抗衡?”农业部种子局副局长廖西元打了个比方,“这就好比是‘小舢板’对抗‘航空母舰’、‘小作坊’博弈‘大工厂’,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育种不能只靠偶然。育种是个小概率事件,只有基数大了,新品种选育成功的机会才会增大。”曾在国外工作过的育种家、北京奥瑞金种业董事长韩庚辰告诉记者,国外育种领域早已实现由传统向分子、由个人向团队、由偶然向必然的转变。
现代农业对种子提出更高要求,既要高产,又要抗旱,还要适合机械化操作,需要从更广范围、更大群体中进行筛选。这种变化,迫切需要新的组织方式来适应它。
品种好不好,由谁说了算
商业化育种要听农民的、听市场的,科研与市场不能“两张皮”。
正在进行的种业体制改革,让企业成为创新育种的主体,是对现行科研体制的一次深刻变革,能有效解决科研与产业“两张皮”的问题。
“一个品种好不好,应该由谁说了算?”采访中,廖西元反问记者。“当然是农民说了算。育种家选育出新品种,自己说的再好,再完美无缺,农民不认可、不买账,市场不欢迎,它就不能算是好品种。因此,解决科研和生产‘两张皮’问题,一是要改革科技导向机制和评价机制。二是要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湖南科裕隆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梅元对此深有同感:“我以前在科研单位工作,那时选育品种全凭个人偏好,最关注的就是能不能发论文、评职称。现在干了企业,搞了商业化育种,才明白育什么种子,要听市场的。农业生产需要什么种子,企业就培育和生产什么种子。”
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李立秋表示,我国种业科技强,产业却不强,关键就在产学研脱节。尽管科研院所和农业高校拥有国内一流的设备和人才,85%以上的育种科技资源也集中于此。但在现有的科研体制下,科学家们选育新品种,首先考虑的是和获得奖项的多少,其次是能否拿到课题经费、能不能评上职称。
即使是与企业合作,在现有体制下,科研单位主动服务企业的意愿不强,与企业结合多以“短、平、快”的项目合作和成果转让为主,系统深入的协作很少。懂种子的人多,干种业的人少。
再来看种子企业。去年农业部认定的骨干企业研发投入虽然已平均达到2000多万元,占企业种子营业收入的5.5%,但与跨国公司普遍拿出占营收10%以上的研发投入相比差距甚大。这些企业已经成为市场的主体、推广的主体,但还没有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拥有着众多管理、资金和市场资源优势却等米下锅。
“只有让科技真正长在企业里,我们的种业才能强大起来。”河南秋乐种业总经理李继军说,企业天天在市场里摸爬滚打,对于农民的需求非常敏感,知道农民想要什么样的好品种;另一方面却受企业自身条件所限,缺乏优秀的育种人才和资源,迫切希望育种资源要素向企业流动。
国际种业发展历程说明,企业强则种业强,龙头企业是国家种业战略的核心载体,扶持龙头企业壮大和整合社会各类资源,是国家种业强大的必由之路。
创新资源怎么流动
“推进种业科技体制改革,解决创新主体错位问题,不是不让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从事杂交玉米、杂交水稻、杂交油菜、杂交棉花和蔬菜商业化育种的科研人员从事育种研究,而是要推动科企合作,鼓励他们为企业育种、到企业育种。”廖西元一语点出了改革的方向所在。
另一方面,我国种质资源改良、育种方法、技术创新等基础性、公益性研究薄弱。全国40万份种质资源,经过科研作出全面评价的只有5000份。
张延秋表示,去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109号文件,核心就是着力解决创新主体错位、创新资源流动、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开展联合攻关四个问题。首要一点就是进一步明确科研院所公益性的定位。做到“基础研究科研办,商业育种企业办”,加快公益性科研院所与所办企业分离,专心开展常规作物育种、育种技术及种质资源等基础性公益研究。为了尽快提高企业商业化育种能力,鼓励应用型育种科研单位整体进入企业,鼓励通过兼职、挂职、签订合同等方式,与企业开展人才合作,到企业从事商业化育种工作。
要让科研成果和科研人员有序流动起来,还要靠合理的分配机制。国办109号文件提出,开展科研成果的机构和科技人员权益比例试点工作,推动建立交易平台,促进品种、材料、基因、专利等种业科研成果转化,让那些育得出好品种的科技人员真正享受到收益。
篇10
【摘要】 目的: 研究可溶性IL15Rα与脾细胞共同孵育后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生长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制备小鼠脾细胞, 分成两组, 一组加入可溶性重组IL15Rα (sIL15Rα), 另外一组不加, 培养48 h后, 分离两组的贴壁细胞和非贴壁细胞, 流式细胞术(FCM)分析CD4、 CD8、 B220、 CD11c、 CD1a的表达; 并把上述4组细胞(即脾细胞非贴壁细胞组, 脾细胞贴壁细胞组, 脾细胞+sIL15Rα非贴壁细胞组, 脾细胞+sIL15Rα贴壁细胞组)和黑色素瘤细胞一起分别注射到小鼠腹部皮下, 观察小鼠腹部皮下肿瘤生长抑制情况, 对照组只注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结果: 脾细胞+sIL15Rα贴壁细胞组小鼠黑色素瘤的生长速度显著小于其他各组; FCM分析, 此组细胞主要成分可能为树突状细胞(DC)。 结论: sIL15Rα与脾细胞共同孵育后, 可能通过DC的作用, 对黑色素瘤的生长进行免疫调节, 从而抑制瘤细胞的生长。
【关键词】 sIL15Rα; IL15; 树突细胞; 黑色素瘤
IL15 属于IL2家族, 它与IL2共用β和γ受体进行信号传导, 但同时又拥有自己独特的α受体, 是与IL2功能有所不同的一种T 细胞生长因子[1]。在生理条件下, IL15与膜上的IL15Rα结合, 但一般认为, 只有在出现IL2/15Rβ和γc时, 才能进行信号传导[2]。IL15Rα分布广泛, 在很多组织和细胞都能被检测出来, 例如脑、 肠、 肝、 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等。它在体内以两种形式存在, 一种是膜型, 一种是可溶型, 可通过自分泌、 内分泌、 旁分泌或近分泌形式作用于靶器官和组织。其中, 可溶型的IL15Rα(sIL15Rα)相对分子质量(Mr)为42 000, 在生理条件下, 很低的浓度(pmol/L)就能与IL15有很高的亲和力。现在认为, 这种sIL15Rα是锚在膜上的IL15Rα通过金属蛋白酶水解后脱落的, 它可以阻断IL15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的连接, 抑制IL15的作用。因为sIL15Rα对IL15有高亲和力, 有假说认为, sIL15Rα可能扮演一种类似分子清洗物的作用来去除多余的IL15; 当然, 它们之间的这种高亲和力的结合也许还起到其他作用, 目前仍不清楚[3, 4]。本实验中, 我们把sIL15Rα与脾脏细胞共同孵育后, 进一步研究其对小鼠黑色素瘤生长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6~8周龄的雄性C57BL/6小鼠, 质量22~25 g购自扬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饲养温度为25℃左右, 光照周期为光照12 h, 黑暗12 h(12L: 12D), 自由采食、 饮水。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为本实验室长期拥有, 培养于RPMI1640培养液中, 含100 mL/L新生小牛血清, 10万U/L的青霉素/链霉素(INVITROGEN)。CD4、 CD8、 B220、 CD1a、 CD11c单克隆抗体(mAb)均购自美国BD公司。小鼠IL15、 IL2、 IFNγ ELISA试剂盒购自R&D 公司。可溶性重组IL15Rα/Fc嵌和体(sIL15Rα) 购自R&D 公司。
1.2 方法
1.2.1 小鼠脾细胞的制备 拉颈椎处死小鼠, 无菌条件下取出脾脏, 放入盛有 RPMI1640完全培养液的平皿中, 研磨, 过滤, 获得粗制的脾细胞悬液; 4℃低速离心1 000 r/min, 5~10 min, 弃上清, 重悬细胞, 加入预冷TrisNH4Cl红细胞裂解液1 mL, 轻轻吹打混匀, 室温静置1~2 min, 溶解红细胞; 加5 mL RPMI1640完全培养液终止反应, Hank’s液洗2次, 最后将沉淀细胞重悬于2 mL 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 细胞计数及测定存活率。
1.2.2 FCM检测 把上述制备的小鼠脾细胞, 分成两组, 一组加入可溶性重组IL15Rα(sIL15Rα), 另外一组不加, 培养48 h后, 分离两组的贴壁细胞和非贴壁细胞, 用FCM分析其组分。即把上述4组细胞: 脾细胞非贴壁细胞组(SC NA), 脾细胞贴壁细胞组(SC AD), 脾细胞加入IL15Rα非贴壁细胞组(SC+sIL15Rα NA), 脾细胞加入IL15Rα贴壁细胞组(SC+sIL15Rα AD), 分别用PBS洗涤2次, 将细胞重悬于PBS中, 加入抗CD4PE、 CD8PE、 CD11cPE、 CD1a、 B220PE。充分混匀, 置4℃黑暗中孵育30 min, PBS洗涤2次后, 用FCM检测。
1.2.3 动物实验 共60只小鼠, 分5组。第1组为对照组, 注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 其余4组分别注射上述培养48 h后分离的细胞(即SC NA、 SC AD、 SC+sIL15Rα NA、 SC+sIL15Rα AD)和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的混悬液。具体如下: 用750 mL/L乙醇消毒小鼠腹部皮肤, 用注射器吸取上述细胞悬液0.2 mL(5×105), 接种于小鼠腹部皮下。接种1周后, 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结节的最长径a和最短径b, 根据公式计算肿瘤体积 (V)[5], V=a×b2/2, 求其平均值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根据不同时间段绘制无瘤小鼠的百分比曲线, 以评价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情况。
1.2.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软件分析数据, 两两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仪采用CellQuest软件获取, WinMDI2.8分析。
2 结果
2.1 细胞表型分析 SC NA与SC+sIL15RαNA组细胞表型分析: CD11c、 CD1a表达阴性, CD4、 CD8、 B220表达阳性, 提示其主要成分为T、 B细胞。SC AD组与SC+sIL15RαAD组, CD11c、 CD1a表达阳性, CD4、 CD8、 B220表达阴性, 提示其主要组分可能为树突状细胞(图1)。
2.2 小鼠黑色素瘤的生长抑制情况 对照组肿瘤生长速度最快, 其次为SC NA组 和SC+sIL15RαNA组, 再其次为SC AD组, SC+sIL15RαAD组肿瘤生长速度最慢。SC+ sIL15RαAD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2)。
2.3 不同时间段无瘤小鼠的百分比 对照组从第20天开始小鼠均出现肿瘤, 无瘤百分比为0; SC NA(图3A)组在第27天有6只小鼠出现肿瘤, 第39天时共有9只小鼠出现肿瘤; SC+sIL15Rα NA组(图3B)在第20天3只小鼠出现肿瘤, 第27天时共有6只小鼠出现肿瘤; SC AD组(图3C)在第27天有3只小鼠开始出现肿瘤; SC+sIL15RαAD组(图3D)直到第35天才开始有3只小鼠出现肿瘤。各组无瘤小鼠的百分比情况基本跟肿瘤的生长抑制情况一致。其中SC+sIL15RαAD组无瘤小鼠的百分比最高。
3 讨论
IL15是一个对原发性和过继性免疫都非常重要的多效性细胞因子。IL15Rα作为IL15的独特型受体, 对IL15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本实验中使用的sIL15Rα是与IL15具有高亲和力的的重组IL15Rα/Fc的嵌合体, 其Mr为42 600, 与IL15结合后, 能竞争性抑制IL15与膜上IL15Rα受体的连接[6], 已经成为研究可溶型IL15Rα的工具。
实验中显示, 当把对IL15有高亲和性的可溶型的IL15Rα和脾脏细胞共同培养后与小鼠黑色素瘤细胞一起种植到小鼠皮下, 其中SC+sIL15RαAD组出现肿瘤的时间最晚, 肿瘤的生长速度最慢, 分析其组分发现, 其主要成分可能为DC, 同样SC AD组细胞表型与其相同。DC是体内非常重要的一种高度特异性抗原递呈细胞, 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什么两者的细胞表型相同, 但对小鼠黑色素瘤的抑制情况却不同呢?我们考虑主要是sIL15Rα的作用, 在培养48 h后, sIL15Rα可以与脾细胞中各种细胞分泌的IL15相结合, 从而能竞争性抑制IL15与膜上IL15Rα受体的连接[6], 使得DC膜上的IL15Rα可能得以保存。当把这种细胞和黑色素瘤细胞一起注射到小鼠体内时, DC细胞表面的IL15Rα能够递呈IL15给邻近的细胞, 例如NK细胞, CD8+细胞, 启动它们分泌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效应, 来杀伤肿瘤细胞[7]。而SCAD组, DC膜上的IL15Rα被IL15结合, 不能起到递呈作用, 所以效果不显著。而在其他两组, sIL15Rα NA和SC NA组, 由于缺乏DC的作用, 不能启动小鼠体内的免疫监视, 导致肿瘤生长速度较快。各组无瘤小鼠的百分比跟上述结果一致, 生长速度最快的对照组, 无瘤小鼠的百分比最低, 生长速度最慢的SC+sIL15RαAD组, 无瘤小鼠的百分比最高。
本实验中我们进一步揭示了可溶型IL15Rα在IL15作用机制中的重要性, 它与脾细胞共同孵育后, 可能通过DC的作用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从而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的生长。可溶型的IL15Rα将来也许能成为一个有前景的药物, 特别是对肿瘤的免疫治疗方面, 可能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Cornish GH, Sinclair LV, Cantrell DA. Differential regulation of Tcell growth by IL2 and IL15[J]. Blood, 2006, 108(2): 600-608.
[2]Stoklasek TA, Schluns KS, Lefrancois L. Combined IL15/IL15Ralpha immunotherapy maximizes IL15 activity in vivo[J]. J Immunol, 2006, 177(9): 6072-6080.
[3] GironMichel J, Giuliani M, Fogli M, et al. Membranebound and soluble IL15/IL15R complexes display differential signaling and functions on human hematopoietic progenitors[J]. Blood, 2005, 106: 2302-2310.
[4] Rubinstein MP, Kovar M, Purton JF, et al. Converting IL15 to a superagonist by binding to soluble IL15R[J]. PNAS, 2006, 103: 9166-9171.
[5] Schiffer IB, Gebhard S, Heimerdinger CK, et al. Switching off HER2/neu in a tetracyclinecontrolled mouse tumor model leads to apoptosis and tumorsizedependent remission[J]. Cancer Res, 2003, 63: 7221-7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