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发展前景范文
时间:2024-03-27 17:58: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流管理发展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物流管理技术 信息化 智能化 可视化 集成化
现代物流管理正成为企业从流通渠道中追逐利润的主要手段,在资源和人力两个利润源潜力越来越小,利润开拓越来越困难的今天,物流领域的潜力正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也正日益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物流管理的现代化插上了飞腾的翅膀,物流管理技术也随之走向成熟和完善。
一、物流管理技术与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创新
物流管理技术是指为组成高效率的物流系统而使用的应用技术,以便各物流设备达到最合理的调配和使用。物流管理技术目前集中体现在运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工程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设计最理想的物流方案上。它能够在不改变物流装备设施技术的条件下,充分发挥现有的能力,获取理想的物流目标和经济效益。
现代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管理和技术创新,物流管理创新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及独特的运作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已成为企业快速积累资金,迅速成为行业主导的重要方式之一。现代化的管理只有采取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才能实现,应用新的物流管理技术是物流管理创新的内容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物流发展到了供应链管理(SCM)阶段,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能为物流管理提供节约成本和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的潜力,能大大增强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因此,企业能否成功地进行高效、完善的供应链管理,成为其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关键。随后,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第三方物流(3PL)企业于特定时间段内、按特定价格向客户企业提供个性化、系列化的服务。而第四方物流(4PL)则可以使迅速、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运送服务得以实现。可以说,新的物流管理技术正不断促使物流企业进行管理创新,使得物流管理逐渐走向现代化。
二、物流管理技术发展的信息化特征
现代物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运输环节独立于生产环节之外的行业界限,通过供应链建立起对企业产供销全过程的计划和控制,从而实现物流信息化,即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物流业务进行优化整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水平的目的。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物流过程的可见性明显增加,物流过程中库存积压、延期交货、送货不及时、库存与运输不可控制等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可以加强供应商、物流商、批发商、零售商在组织物流过程中的协调和配合以及对物流过程的控制。目前,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物资计划、采购、供应或销售的各个环节,以及文件编印、数据传输、市场信息联网、汇集与分析等,现代化仓库管理的电子控制系统,运输、装卸的电子调度指挥系统等也得以建立。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发展的典型特征。物流信息经过了口头信息、文字单据信息、条码信息等历程,现在发展到物料、商品的多元信息技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企业级信息系统的升温,利用物料需求计划(MRP)和制造资源规划(MRPII)系统来改善计划成为行业焦点。随后,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弥补了早期供应链管理技术的漏洞,完成了使企业内部复杂的流程自动化的工作,使人力资源、财务和制造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流程集成起来。这些系统使得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协调效率得到了提高。此外,ERP系统还开辟了把信息存储在一个服务器的不同功能区域的先河,使得每人都可以读取信息,即原先只是限于某一群体的库存、销售、财务和其他信息可以跨部门进行分享。每一个部门或功能区域都和其他部门通过流程整合进行信息共享,可以改善预测,做出更有效的决策。ERP 的局限性在于系统实施耗时耗财及ERP方案的不灵活性。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现有ERP系统的基础之上,公司开始通过投资于先进的专门用于支持部门间决策的新系统来寻求改善各个部门的运作效率。专门致力于企业内部特定职能的企业内部供应链执行技术,包括计划、采购、生产、仓储、运输、财务结算和客户服务,引入了一定程度的专门化,使得简单的ERP系统的优势得以强化:定单管理系统(OMS)使得定单处理过程自动化;需求计划系统(DP)对需求进行预测并且检测预测的准确性;仓库管理系统(WMS)管理仓库中的库存、产品存放位置和拣货;运输管理系统(TMS)对调度、文档管理和其他运输作业进行计划和自动化;高级计划和调度系统(APS)对生产计划和排产作出安排; 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管理客户支持和销售队伍自动化的工作。每一个系统都是功能丰富,专注于固定领域和范围,旨在解决每一个领域的低效率问题和改善决策支持。
进入新世纪,条码技术(通过扫描对信息实现自动控制技术)、EDI 技术(电子数据的交换和自动处理)、GIS技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物流配送的最佳模型)、GPS技术(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物流配置国际化)等物流管理的四大新技术得到了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高新的供应链集成系统,成为物流管理技术信息化的新高度。
三、物流管理技术的前景展望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向智能化、可视化、集成式的方向发展,使物流企业提高了向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物流服务的能力。
1、物流技术的智能化
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上的应用已远超出了数据处理、事务管理,跨入智能管理的领域。例如,配送中心的配车计划与车辆调度计算机管理软件,在美、日等国已商品化。它能大大缩短配车计划编制时间,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减少闲置及等候时间,合理安排配送区域和路线等。物流技术的智能化是指电子识别和电子跟踪技术、智能运输系统(ITS)等在物流管理领域的应用,如智能资源计划(IRP)、智能化船舶装载技术、生产合同组批切割钢铁智能系统等。
IRP是一种具有智能及优化功能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它打破了“面向事务处理”的管理模式,可使管理人员按照设定的目标去寻找一种最佳的方案并迅速执行。这样就能够紧紧跟随甚至超前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快速做出正确的决策,随之对原来的计划进行修正,并以最快的速度执行这些变化,以应付种种突况。
智能化船舶装载技术可以保障航运安全、货物安全、货物装载时的质量以及取货等各种要求,配备这样的系统可以提升效率、服务水平。钢铁产品一体化出厂系统包括发货、运输调度、船舶配备、仓库短途运输、车辆调度等等,钢材有各种各样的规格、尺寸和重量,它放在船上,首先要解决其放在哪个仓位、哪一排、哪一层,合理配备这些钢材需要智能化的信息技术和决策技术的结合。目前,钢材切割配送中心已经成为钢铁行业一个非常重要的新型物流服务方式,它针对客户不同的需求进行切割、加工、检查,在最佳时间内配送给各个客户。钢铁切割配送的关键技术――生产合同组批切割智能系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无缝钢管生产具有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目前国内企业都是按订单安排生产,大型的钢铁厂每月有1000多份订货合同,数百种规格的产品,如何进行生产、切割、配送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在切割问题中有热切割、冷切割的问题,有组批合同处理的问题。大批的单量组合合同,可以把它组合后进行切割。智能化物流管理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物流服务。
2、物流技术的可视化
物流管理可视化一直是世界物流管理中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大型的国际快递公司更是迫切希望解决这一问题。可视化的物流技术可以使人们在成千上万件“流动的货物”中准确地查找一件他们想要的货物的真实图像。DVIR、GIS、GPS以及EPC等技术可以很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DVIR的工作原理是在物流作业现场,设立若干个以条码扫描枪(或RFID读写器)与视频监控探头组成的物流查验点,当有货物经过时,系统将自动把货物的外观连同它的“运单号”自动记录保存,一旦需要,人们只要在系统中输入货物的运单号,DVIR能够在1-2秒之内找到这段录像进行播放,必要时,这段录像可以变成数字文件或图片被下载、打印与转发。这一技术正逐渐走向物流管理企业家的视角。
油品供应链中的物流服务包括两个环节:一次配送和二次配送,一次配送是从炼油厂到大油库,二次配送是从大油库到小油库,小油库再到加油站。先进的信息和控制技术,GIS、GPS和大规模的优化技术以及巨大数量的数据处理构成了油品配送决策技术的核心,利用可视化集成油品销售处理决策系统可以实现油品配送解决由油库怎么到加油站,车辆怎么调度、走什么路线等问题,使得服务好、质量高、成本低。这将给石油生产加工企业及相关物流公司带来很大的效益,既可以改善管理,也降低了物流成本。
产品电子码(EPC)系统可以实现物流供应链的可视化管理,实现全程跟踪和追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的EPC代码,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对物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化管理。当物联网的构想成为现实的时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包括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能够彼此相联,互相交流,整个世界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目前在国际上,EPC尚处于早期测试应用研究阶段。全球目前正积极开发低成本的EPC标签,完善EPC系统的整体环境(包括网络、安全、硬件设备等),并从标准和应用方面积极推进。
3、物流技术的集成化
现代物流着重于将物流与供应链的其他环节进行集成,集成化是物流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主要是指企业物流技术集信息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于一体的集成创新。
物流技术集成化体现在: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将企业内部物流与ERP、CRM、SCM、EC等有机、实时、无缝集成,调动全球全国资源,减少库存占用,实现销售信息、生产计划、物流管理、采购供应的企业内外物流过程、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集成管理,尽可能实现物流过程的全方位、多角度、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和优化。使企业物流能更准确、快速、有效地为企业精益管理、提质降耗,降低库存,节约资金,快速反应、提高效益服务。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物流管理系统是物流技术集成化的典型代表。GIS、GPS和无线通讯技术的有效结合,再辅以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这些优势能够迅速、准确的智能配车、在途跟踪等,能够建立功能强大的物流信息系统,使物流变得实时并且成本最优。再如,深圳烟草公司西丽仓库卷烟成品配送中心的自动化物流系统。集成了荷兰、日本、意大利的高速自动分拣系统、关节型机器人、巷道堆垛机,采用了Profibus总线及一体化变频调速装置等新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集成创新。该系统可实现对成品卷烟及时配送,品种可达300多种,出、入库能力为2万件/天,储量约为18万多件。
【参考文献】
[1] 孙大涌:先进制造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 刘骥昌:物流配送中心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 侯巧玲:浅谈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J].制造业自动化,2003(1).
篇2
虽然医院物流系统的前期投入较大,但长远来看,医院的运营成本会大大减少。据国外调查显示,尽管医院目前采取增加门诊量、减少住院日等措施,但其经济效益增加不是很大。因此,高效率的医院物流管理不只是解决此问题的一个突破口。医院物流管理的实施不仅会大大提高医院的诊疗效率、服务质量,而且对提高医院未来竞争力产生极大影响。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医院的经营模式,从而也带动了医院经营理念的转变,使医院从原来的只注重设备及医疗水平,而转为既要注重设备及医疗水平,又要注重医院的物流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同时也改变了医院的管理方式和改进了对患者的服务。
医院物流管理的目标
(1) 服务
这种服务性表现在本身有一定的从属性,医院的物流管理最终目的还是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以病人为中心,树立 “ 病人至上 ” 的观念。医院是看病治疗的地方,作为病人理应得到比平常更舒适优雅的治疗环境。可是目前国内很多医院的环境离这一目标还相距较远。其原因较多,其中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国内医院看病的流程及传输物品的方法较为滞后。在看病流程上,国内医院在会诊、化验、取报告结果、划价、付费、取药等繁杂的程序中,造成挂号时间长、等待看病时间长、取药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的 “ 三长一短 ” 的怪现象。而物流管理系统的建设将有效地改善上述现象。
(2)快速
快速性是服务性的延伸,是患者的需求,同时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目前,在传输物品时,国内大多数医院采用庞大的专职传送队伍、手推车和专用电梯,这一方法使得人流物流混合在一起,传送效率低下。物流传输系统操作容易,可全天候运转,传输速度快而准确。而且由于物流传输系统的快速可靠,可以保障医生更快地知道各种检测结果,更及时地挽救病人的生命。
(3)节约
节约是市场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规律,除了时间上的节约外,由于流通过程中消耗大而又基本上不增加或不提高产品的价值,所以利用节约来降低投入,是提高相对产出的重要手段。
(4)库存调节
由于医院物资的多样化和特殊性,物资短缺将影响病人的及时治疗。为了防止需求波动和定货周期的不确定性,以及考虑大批量进货时价格上的优惠,许多医院物资仓库多少备有一些库存物资以满足临床科室的需要。库存管理要注意调节,平衡总成本,在管理成本和收益之间寻找平衡点。
国内医院物流管理的现状
我国医院物流管理的建设刚刚起步,已经建设的医院物流传输系统,大多是局部的小动作,人们对医院物流管理的认识程度不够,加之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限制,妨碍了其在国内的推行进程。目前,医院的物品采购模式大体是多批次、小批量,改变了以前依赖库存的状况,而且是有利于医院的买方市场,选择的余地很大。医院的物品仓库还属于过去的老式仓库,货架简陋,物品的运送、装卸依赖小推车等工具,而非机械化装置和电子化设备。对“零库存”的认识还是不足,或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挖掘内部潜力,依照经验确定合适的库存量,而不是真正的科学的库存管理方法。受场地、习惯和设施的限制,很多医院还是采取原始的领货、发货方式,人流、物流通道没有分开,这样不但效率低下,而且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物流的运营成本也相应增加。
医院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
自上世纪5O年代物流管理在国外医院规模投入使用以来,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医院采用了物流管理。经过多年的实践,现代化的物流管理已成为国外密集型现代化医院所广泛采用的一种管理方法。高效率的物流管理可包括以下2点:程序最佳化(电子采购、针对各部门有效率的供应方式),结构最佳化(重要供货商的结合、采购及物流上垂直与横向的合作、医院统筹的服务中心)。笔者认为医院的物流管理有以下几点发展趋势:
物流管理发展的信息网络化
借助于计算机供应链管理系统和互联网,对全院各类物资的月需求量和年需求量做到了解,也可通过物品清单、库存信息的动态获取及对各种物品提前期的分析,使医院快速实现在必要的时间获得所需的物资,实现物流的动态优化,避免产生物资积压或短缺而影响临床一线的工作。由于传统物流方式缺乏全局观念,信息闭塞,在仓储管理上,信息反馈不及时,造成存量物品闲置。通过物流出运系统网络化,将各个连接点连接在一起,使物流作业过程中的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同步,做到整合出运,充分降低医院物流成本,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物流传输的自动智能化
医院在配送、保管等环节,通过引进各种机械化、自动化技术,扩大作业能力,提高效率、减少差错。而智能化是指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的应用,在物流传输过程中进行
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决定。以医院传送检查报告为例,通过合理的指定传送流程和设备布局,尽可能减少报告在流动过程中的周转次数和距离,减少传送设备的使用和能耗,节约人力、时间,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方物流的介入
随着社会上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成熟,医院可将仓库全部或部分物品交给专业物资送货商,而减少自己的存货量,降低仓耗,节省开支。因为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规模作业,其劳动力、场地占用费都比医院本身运作要低。而第三方物流因需求市场的存在,也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市场发展前景看好。
发展医院物流管理的对策
1.提高对物流管理的认识和投入
物流管理在医院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首先表现在医院管理者认识不够,没有把物流管理的建设纳入到医院发展的思路上去。医院管理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加深对物流管理的了解,物流管理的早日实现才能成为可能。由于数字化建设是一项资金密集性、技术密集性的高投人工程,因此必须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
2.打造高质量、合理化的先进的物流管理
只有不断地提高物流质量,才能不断地减少和消除各种差错事故,降低各种不必要的开支,降低物流过程的消耗,从而保持良好的信誉,吸引更多的病人,提高物流效率,从根本上降低物流成本。物流管理合理化就是使一切物流活动和设施趋于合理,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好的物流效果。
对一个医院来说,物流合理化是降低物流成本的关键要素,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效益。我们可以提高物流速度,可以减少资金占用,降低储存费用,从而节约物流成本。物品在储存过程中既占用流动的空间,又占用流动的时间。这2个方面都会增加物品的成本和流通费用,所以应尽量减少库存量和压缩储存期,降低储存成本和节约流通费用。
3.加强物流管理的技术力量和人才建设
篇3
在电商背景下,传统制造企业薄弱的物流管理体系摇摇欲坠,不得不面对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业的冲击。基于此,本文介绍了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关系,具体分析了在电商背景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创新与实践策略,希望可以为电商背景下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创新与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系统
电子商务的出现引起了传统行业巨大的动荡,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传统制造企业薄弱的物流管理体系。与传统物流管理体系相比,电商背景下的现代物流业信息化程度高、功能多、管理人性化,因此制造业薄弱的物流体系成为了限制企业发展的瓶颈。所以研究在电商背景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创新与实践就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关系
在电子商务中,每一笔交易都涉及到了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的流动,可以说,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物流管理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电子商务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那么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将产品送到用户手中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而现代化物流管理体系则是电子商务的保证。目前,电子商务最大的问题就是物流与信息流、资金流之间的脱节,可以说,物流的效率决定着电子商务的成败。电子商务推动了物流管理的变革,给物流管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使物流具有了巨大的发展前景。电子商务明确了物流管理的目标,完善了物流管理体系,成熟发达的电子商务使企业将竞争重心放在了物流管理的效率上,协调物流配送中的各个环节,将产品及时准确地送到用户手中,物流管理体系也由此得到了完善。
二、电商背景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电商背景下的物流管理存在隐忧
一般来说,我国电子商务的繁荣成就了现代物流业,而现代物流业则反过来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随着传统物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逐渐信息化、电子化,流通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完成,物流管理中的隐忧也隐藏在电子商务之中。互联网中的制度漏洞、黑客攻击以及网站bug等安全问题没有得到改善;网络检索步骤过于复杂繁琐,并且网络平台中的各项制度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也不够完善;互联网中的虚假信息、欺骗信息层出不穷。可以说,在电子商务的大背景下,现代物流业存在一些隐忧,这也表明了现代物流业仍然不够成熟。
(二)制造企业物流管理本身存在较多不足
现代经济学研究表明:企业资金的流通速度在企业获得利润的各因素中占据重要地位,如果仅拥有大量资金,而没有良好的资金流通速度,那么往往不会获得较高的回报;反之,较少的资金可以高速的流通中获得较高的回报。我国传统制造企业往往忽视产品的流通速度,只重视产品的生产,很容易占用大量资金和仓库厂房等,这就导致了传统制造企业物流发展较慢,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多问题。如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没有合理有效的管理机构,物流装备落后,信息化程度较低,其运行效率不高等等。从整体来看,我国传统制造企业物流管理层次低、效率低、收益低,严重阻碍了制造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电子商务背景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遭遇很大障碍
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不仅可以延长产品的流通环节,还能够加强产品的宣传力度,将产品信息快速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这种呈现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文字描述,而是图文并茂,有时甚至会有视频等,因而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得到市场的反馈信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仅仅通过电视、报纸以及广播等进行宣传销售到现在的微博、微信、企业网站等多渠道多方位的宣传销售.但是,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在电子商务时代也遇到了很大障碍,很多制造企业没有深刻认识到现代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现代物流业优势所在,经常会忽视产品物流阶段与消费者的互动;制造企业也缺乏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基础设施,其物流主要装备水平低,信息化程度低,物流效率可想而知。另外,制造企业与缺乏现代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系统匹配的管理机构,不能充分发挥电子商务时代物流效率高、运行快的优势。
(四)电商背景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面临的具体问题
1.与电子商务相协调的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
近年来,与电子商务相协调的物流基础设施如仓库存储设施、交通运输、信息通讯以及货物的包装与搬运等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由于技术水平、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限制,其布局规划、建设等都缺乏一定的协调性,兼容性与配套性较差,系统功能缺乏,与社会物流需求相差较大。
2.政府对电商背景下的物流管理缺乏重视
人们在重视电子商务的同时,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的物流管理。我国政府物流管理机制仍然以部门、区域分割管理为主,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管理涉及到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产业政策、税收以及运输标准以及投资融资等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但不同的管理部门对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不同的区域之间也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运行管理不够协调,这些都限制了电子商务时代下物流管理与配送的效率,难以发挥现代物流业便捷交易、快速交易的优势。同时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相配套的社会安全保障制度、税收制度、纠结解决制度以及市场准入制度等还不够完善,阻碍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与配送的发展,从而出现了电子商务时代物流配送系统与电子商务发展脱轨的情况。
3.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匮乏
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业发展要求相关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实际经验与物流知识,但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比较匮乏,物流教育体系、人才培养体系也不够完善。传统制造业物流部门在进行转型时,物流管理人员明显不能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需求,其物流知识与操作经验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传统制造企业对现代物流配送成功率,制约了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与配送模式的转型。
三、电商背景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的创新与实践策略
(一)树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理念
企业商务管理理念影响着企业现阶段的工作进度及长远规划,因此制造企业首先要树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理念,积极进行物流管理的创新与实践。制造企业要积极引入信息时代物流业信息化管理的模式,时刻关注国内外新兴的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理念和管理思路,并组织建立适合本行业、本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另外,制造企业要牢记信息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是现代社会企业发展的主流,并要将其融入到自身企业物流管理与配送过程中,从而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二)创新电子物流管理技术体系
一般来说,技术体系发生变革,社会生产力往往会发生巨大变化,如以蒸汽机取代手工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器的广泛应用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在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制造企业必须创新物流管理技术体系,才能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创新电子物流管理技术体系首先要建立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技术体系的标准,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体系,从而促进制造业物流管理的标准化发展;其次要建立一条覆盖整个生产、交易以及配送的信息流,保证信息流中的每一个环节能够流畅运行;第三要建立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制造业物流管理风险控制体系,促进物流管理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三)推动物流配送体系的现代化
物流配送体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物流配送信息的网络化,而配送信息的网络化正是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基础。通常来讲,电子商务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用户必然比较分散,也就很难形成一定规模的产品配送方式,这就对现代物流管理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制造企业要结合自身企业情况,对照电子商务发展要求,增加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建立起一个满足企业需要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另外,制造企业还要加强物流管理系统软件、硬件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和配送效率。
(四)加强电商背景下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物流基础设施指的是为了完成物流任务所必须用到基础设施,如仓库、铁路、公路或者飞机等。传统意义上的物流基础设施主要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从企业转移到消费者手中,所需要的机械、材料以及设施等硬件环境。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不仅需要足够大的仓储空间、先进的储运设备、完善的包装拆卸设施,也需要先进快捷的运输能力和吞吐能力,还需要快速先进的通讯设施和强大的网络平台。因此,要想促进电子商务时代制造业物流管理的发展,政府有关部门就要加强对一些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地、中心城市以及口岸地区等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并对一些重要的物流基地进行直接指导与管理,保证基础设施建设能够落实到基层。另外,政府与制造企业还要吸收国外先进的电子商务管理理念,从多种渠道积极引进先进管理技术,提高电子商务时代物流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从而快速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为电子商务时代物流管理发展提供外在支持。
(五)发挥政府对物流管理的促进作用
要想发挥政府部门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促进作用,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物流管理部门,由政府牵头建立一个统一管理全国物流的机构,由该机构协调各地区、各行业的物流配送。其次,政府要从国家的角度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建立并完善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有关的各项法律法规,确定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目标,并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为物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并积极引导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加大对自身物流管理的投入力度,建立起覆盖全国的物流管理网络,从而为物流业整体发展奠定基础。第三,政府要加大对铁路、航运、公路、水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以保证全国交通的畅通性。最后,还要加强对信息网络的支持力度,使其能够覆盖全国,从而形成一个信息流,从电子商务配送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基础。
(六)打造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队伍
提高电子商务时代背景制造业物流管理水平的关键在于打造一支具备互联网思维的、懂电子商务的、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队伍。因此,制造企业必须加大对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人才的培训,其培训内容要涉及到制造企业产品、现代物流管理技术、通讯设备技术、企业经营与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维护以及企业营销等方面,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复合型人才。人才培训模式可以多样化,如岗位学习、职业教育或者是专业教育等,要注意的是人才培训要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着重培养实际运行操作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创新要基于信息时代电子商务带动现代物流发展这一背景,物流管理的创新要符合信息化时展要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技术体系,并培养现代物流人才,从而促进制造企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薛君杰 单位:南京晓庄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新桥.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若干问题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2(10).
[2]邱渡军.浅析制造类企业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理论[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07).
[3]张德军.电子商务企业自营物流管理模式优化研究[J].物流技术,2012(21).
[4]陈文刚.电子商务背景下制造型企业物流管理创新[J].物流技术,2014(23).
篇4
关键词:深圳;第四方物流;SWOT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Logistics industry as one of the pillar industries of Shenzhen, these years, due to the impact of european debit crisis, industrial upgrading, it is facing cost increasing, profit decline and competition intense problems. Along with this situation, a new type logistics mode——the fourth party logistics is emerging quietly. This thesis base on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 of Shenzhen A company, study the advantages & disadvantages in Shenzhen A logistics enterprises and the opportunities & challenges they are facing from point of strategy by SWOT.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key points and conditions of fourth party logistics transformation; expound a Shenzhen logistics enterprise how to translate into fourth party logistics successfully. It provides some meaningful references for the local government, logistics industry and other enterprises while they are developing the fourth party logistics.
Key words: Shenzhen; fourth party logistics; SWOT
1 A公司情况简介
A公司是法国物流龙头企业G集团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区域物流公司之一,地处深圳福田保税区,现拥有员工300人,主要负责某大型电子企业(以下简称I企业)的电子产品在中国的物流配送,内容包括运输、仓储、配送、分类和包装及其它增值。A公司在北京、天津、大连、青岛、上海、宁波、武汉、南京、深圳、广州分别设有仓库、配送中心,来满足I公司在整个中国地区的物流配送需求。从2000年就从事物流业的A公司,在电子物流递送方面有着卓越的能力。在不断发展中,公司一直为注重质量的I企业提供与其发展策略一致的高品质服务,力求成为I企业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
2 A公司发展战略制定的背景和原因
作为I公司在中国唯一的物流供应商,A公司拥有稳定的货源和巨大的发展前景;但I公司为了避免为自己服务的、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供应商为现有的和后进的竞争者所利用,作为合作协议的一部分,I公司禁止A公司为其它企业服务,这意味着A公司所拥有的所有设施和人员只能为I公司所用。由于受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I公司许多重要客户纷纷倒闭,迫使I公司开始紧缩投资,这种紧缩使得I公司在中国的扩展陷入停滞状态,并且导致I公司的经营一度停滞不前;而A公司早期带着良好预期而投入的固定资产,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闲置,导致企业物流成本不断上升。在无法继续快速扩大经营规模以消化整个系统巨大产能的情况下,I公司对A公司排他性条款做出了调整和让步,允许A公司逐步涉足除主要竞争对手之外的客户,同时A公司也答应I公司根据每年的经营状况,不断降低对其产品和服务的价格。
多年来专属于I企业的A公司,在解禁后,需从I公司独立核算的后勤部门角色,逐步转型,面对市场,来开发自己的客户。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难题,主要体现在:
2.1 企业面临的难题
(1)缺乏系统化信息平台
作为I公司的战略伙伴,A公司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也在不断降低自己的成本,回馈给I公司;同时I公司因为控制成本的需要,一直没把供应链的信息系统建设作为首要考虑的范围,在这样的战略模式下,A公司一直沿用的是一套陈旧的发货系统和库存管理系统,其系统只能显示分发中心的库存和发货量,而前端供应商的库存和后端零售商的需求变化无法及时了解,所以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化透明度极低。这使得A公司不论是在现有供应链上向上下游拓展业务范围,还是在与其他物流企业争夺客户,在供应链管理灵敏度和透明度上都感觉力不从心。
(2)缺乏发展和服务多个客户的架构
多年来A企业在中国只有I公司一个客户,并且只为这个客户服务的A公司从来没想过和建立发展新的业务部门,所以整个组织都是以服务I公司为中心来运营;并且公司管理人员大都从一线营运管理发展起来,缺乏新业务扩张和风险控制的经验;就A公司配送中心组织架构而言,各省份划省而治,缺乏整体架构,去进行全中国物流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导致各省间协调困难,沟通成本高,从而难以适应一个客户在不同地区的多样化需求;从现有管理系统来看,企业缺乏接纳其他客户的接口和平台。
(3)缺乏业务转型的灵活性
A公司在各地投资的配送中心,让企业承担着不少固定资产的折旧,影响着公司业务转型的步伐和节奏;现有业务的单一性和对其依赖性,也使得A公司在发展新业务时,必须维持好现有的合作伙伴,时时兼顾其利益;对于I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的排它性协议,也使得A公司原本就不宽的业务领域里,可以选择的新业务数量有限。
(4)缺乏对现有供应链的有效管理
A公司所处的供应链,信息共享和透明度低,各环节处于分割、各自管理状态,企业缺乏信息共享系统和协调整个供应链的组织架构;整条供应链的供应商,都由I公司采购总部在全国投标选定,并按I公司固有的一套程序来管理;配送中心的库存和发货计划,虽由A公司负责,但A公司只是根据目的地往年销售数据和当前促销的情况,向系统指定的供应商下订单;货品从供应商到零售商这一环节中,A公司只负责从供应商到配送中心的供应链管理,关于终端零售商库存信息A公司无法得知,只是依据往年历史数据和促销信息来进行存货管理,但相对于I公司品目繁多且促销活动灵活的特点,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响应性无法满足其要求,往往导致:前端配送中心和供应商根据该活动的预估进行备货,各级需求逐级放大,而后端的销售信息,各级供应商又无法及时了解和及时对终端的库存变化做出适当的反应,导致终端缺货或货品积压,形成牛鞭效应,极大地影响着I公司的销售业绩。
2.2 企业具有的优势
在解禁后,A公司拥有更多业务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面临着市场激烈竞争的挑战。本文经过分析研究,得出虽然A公司虽面临激烈竞争的挑战,但在挑战面前,公司也有拥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具备较好的网络布局和设施设备
为支持I公司遍布全国的零售点,A公司在全国重点城市都设立了配送中心,其配送网络覆盖中国主要城市;健全完善的配送网络有利于A公司在中国扩展物流业务。
(2)具备第三方物流的先进管理经验和人员队伍
A公司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第三方物流方面的业务,为配合I公司在中国扩张业务,A公司相应在全国打造与之配套的物流渠道和平台,依照I公司标准,提供全国范围内高品质的物流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使A公司拥有了一批具备丰富物流管理和操作经验的员工队伍。除此以外,A公司还拥有一套标准化的业务操作流程和KPI绩效考核体系。
(3)现有所在的供应链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如上述中所提及的A公司目前所处的供应链,因缺乏相应平台,信息共享和透明度及低,企业各环节各自分割,各自管理,这为A公司在今后的供应链改造中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3 A公司的发展战略
在衡量比较了A公司的优势、劣势和外界环境后,本文经过分析研究得出A公司今后的发展策略应是:围绕现有电子产品供应链方面的核心管理能力,拓展企业业务;在现阶段,仍以I公司的第三方物流运作为主要业务,同时利用现有的物流网络和设施设备,发展一些全国性的注重质量的客户,为现有的客户和潜在的客户提供第四方物流相关服务。作为指导方针,A公司在战略上体现了公司发展方向的转变,之前企业战略是:为注重质量的顾客提供与其发展一致的高品质物流服务,建立电子产品物流服务领域的领导地位,以此成为客户选择的最佳伙伴;调整后的战略是:努力成为电子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创新领先者,为全国范围内的顾客提供高效益、低成本的物流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对供应链的不断影响为客户创造价值,从而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的联盟关系。
3.1 组织的变革
为适应公司新的发展战略,本文经过分析研究,得出公司应对现有组织架构进行以下一些调整:
(1)供应链管理的调整
为有效整合现有供应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集团应将A公司并入到集团B(负责组织供应商到配送中心的物流操作)公司中,让A公司变身为新的物流解决部门(Logistics Solutions Department,LSD),将现有公司整个供应链进行整体优化,同时让LSD与新业务发展部门和现有的第三方物流操作部门紧密合作,为客户提供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这一部门的设立,是公司迈进第四方物流关键的一步,它将利用公司现有网络和资源,优化和整合现有的物流业务;更主要的它将领导整个供应链信息系统的建设,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进行新方案的分析、评估、实施、监控等。
(2)公司内部组织架构的调整
①将在中国现有运作第三方物流业务的多个配送中心,由分省管理,改为由一位高级经理统一管理,并建立3PL业务部门;新建的3PL业务部门除要做好现有客户I公司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同时要在LSD的指导下,实施整合和优化方案,帮助I公司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发展第三方物流业务。
②设立新业务发展部门,负责中国新业务的发展。新业务发展部门由一位高级经理管理,主要是在3PL和LSD支持配合下,利用现有设施设备、物流渠道和人员,在现有信息平台和物流网络上发展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业务。
③设立一个独立的财务核算部门,建立物流成本财务控制体系,单独核算物流部门成本绩效,为LSD的物流决策提供相关数据。
3.2 供应链透明化的调整
一个企业第四方物流的成功运作是建立在信息共享平台上,强大的信息网络可以帮助企业时时掌控供应链各环节运作状况,整合物流资源,同时这也意谓着第四方物流对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视性有较高要求;A公司目前所处的供应链缺乏信息共享平台,导致公司处于信息共享度低,各环节各自分割、各自管理的状态,因此公司也就无法及时全面地了解终端零售商库存变化和需求。A公司对I公司多产品多名义的促销活动,无法做到及时响应和灵活处理,极大地影响了I企业的销售业绩。
鉴于此,经过分析研究,本文得出应由A公司新成立的LSD负责在Web建立一个的库存信息管理系统,以此来提高公司所在供应链的透明度,实时掌握供应链每个节点库存变化,在保持合理库存基础上,以末端零售商实际售卖需求拉动物流。
3.3 物流资产的管理
(1)配送中心的投资建设
在进入中国初期,A公司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设立了配送中心,来满足I公司在中国发达城市的配送需求;随着I公司业务不断向内地和偏远城市发展,A公司开始在武汉、成都等地,寻找当地条件较好的仓库进行改造,来满足I公司业务扩展的需要,但这些仓库,基本都建在20世纪80年代,设备陈旧,无法满足现代物流的要求。为改善这种状况,又不给公司增加过多资金压力,A公司通过在内地寻找当地一些有实力的物流公司作为合作伙伴来解决这一难题。其配送中心的投资建设由合作伙伴来实施,而A公司则通过租赁合同来获得使用权;当然为了适当减少合作伙伴的资金紧张,A公司对某些特殊设备,如叉车、货架等,会采取先行垫付资金,然后逐步从租金从扣除的方式来进行,而物品的最终所有权仍归租赁方所有;双方通过签订长期合作,建立共同联盟,形成利益共享和风险共当的关系。A公司的操作,既节省了大量的投资资金,又优化了配送中心的运作环境,为公司将来业务的调整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现有资产的处置
①配送中心资产的处置
为成功向第四方物流转型,公司在不断控制新资产投资的同时,也在逐渐将第三方物流的设施设备,通过由承接第三方物流业务的新公司购买,或由专门的仓储公司收购再回租给A公司的策略,来进行资金回笼,用来发展新的业务。
②车辆资产的处置
为满足I企业的运营需求,A公司每个配送中心都建立了自己的车队来运输货物。为有效使用自身资源,每个配送中心的车辆都是按全年最低运营需求量来配置,如企业遇发货高峰期,车队满足不了配送需求时,企业会启用与自己有合同的多个运输公司来帮助企业进行运输。但同时企业也会面临外包车队很多很杂、难以管理的难题。为配合公司发展策略,实现统一管理,企业将从实力强大的车队中,挑选出一到二家最合适的物流商,让其承接全国所有配送中心的运输任务,并逐步将公司车辆资产慢慢全部出售给这些物流承接商。
3.4 人才储备和培训
A公司的发展战略是从第三方物流向第四方物流转型,为客户提供供应链整合方案,这就需要有大量的有丰富物流管理经验和技术知识的员工参与。对于A公司来说,现有挑战是:如何培养这些物流管理和技术人才。
为解决此难题,A公司应在原来培训基础上,加强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的理论培训,聘请相关培训机构在企业内部进行培训,鼓励管理人员参与相关物流认证考试,由公司推行予以安排时间、给予全额教育资助等鼓励政策。同时,公司还应通过不同渠道,采取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在校培养和在职培训、国内培养和出国培训等多种方式,来提高人员的战略管理能力和技术整合能力,以此来帮助企业成功转型。
3.5 合作伙伴的选择
A公司的发展策略是在供应链基础上,应用第四方物流理论,完成一个系统的改造,这就需要公司在实施发展策略时,选择具有相关技术专长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在这些合作伙伴中,A公司选择了拥有全球领先信息解决方案的H公司作为合作对象。H公司成立于中国深圳,有很强的深圳背景,并且H公司作为全球第二大通讯供应商,在电信网络、企业网络等领域具有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能为相关企业提供有竞争力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和服务。因此作为合作伙伴的H公司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在全国范围内,通过自己的服务网和服务技术,为客户提供系统建立、开发和与A公司系统建立连接的服务,利用自己在信息方面的特长,完善A公司和客户企业的信息网络,加强信息共享度,以此来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益。H公司的这种个性化服务和雄厚实力,无疑是向第四方物流迈进的A公司的最佳合作伙伴,它为A公司内地配送网络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 Jerry Bendiner. Understanding Supply Chain Optimization[J]. APICS-The Performance Advantage, 1998(1):5-7.
[2] 冉净斐. 第四方物流整合供应链[J]. 商业研究,2004(6):25-27.
[3] 刘源. 建立我国第四方物流新模式的探讨[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1(3):27-29.
[4] 陈宇,唐春勇. 论第四方物流及今后的发展策略[J]. 经济问题,2003(7):7-9.
篇5
1.1.传统物流
1.1.1.物流概念提出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国家工业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企业为追求利润,想方设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产量和产品质量,随着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提高,这种竞争日趋激烈,人们逐渐意识到,企业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的竞争似乎已经到了尽头,产品质量的好坏,也仅仅是一个企业能否进入市场、参加竞争的敲门砖。这时,竞争的焦点开始从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转向过去那些分散、孤立的、被视为辅助环节而不被重视的、诸如材料管理和货物配送等物流活动领域。
由此首先产生的是PD(Physical Distribution)的概念,指从生产厂家到用户的货物配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经济水平的提高主要取决于社会物资供应系统的效率,而不是生产过程本身。对于一个生产企业来说,要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竞争能力,不仅应搞好PD,而且还应搞好产品生产前从供应商到生产制造商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运输、仓储和库存等的材料管理(Material Management),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对材料、零部件等的运输和库存的管理(Internal Inventory Transfer)。
1.1.2.物流的概念
物流源于英语的“Logistics”,原意是军事后勤保障,二战后,物流的概念被广泛运用于经济领域。1986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给出的定义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即:物流是指为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进行从起点到终点间的原材料、中间过程库存、最后产品和相关信息有效流动和储存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管理过程。这一定义包括了生产物流和流通物流两个部分,具体突出了物流的四个关键组成部分:实质流动、实质存储、信息流动和管理协调,是对现代物流体系的完整概括。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物流与流通系统和生产系统都有了密切的联系。
我国物流的概念是从日本引入的,但在物流概念引入我国之前,我国实际上一直存在着物流活动,即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其中主要是存储运输即储运活动。国外的物流业基本上就是我国的储运业,但两者并不完全相同,主要差别在于:
㈠.物流比储运所包含的内容更广泛,一般认为物流包括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相关信息活动,而储运仅指储存和运输两个环节,虽然其中也涉及到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信息活动,但这些活动并不包含在储运概念之中;
㈡.物流强调诸活动的系统化,从而达到整个物流活动的整体最优化,储运概念则不涉及存储与运输及其他活动整体的系统化和最优化问题;
㈢.物流是一个现代的概念,在二次大战后才在各国兴起,而在我国储运是一个十分古老、传统的概念。
1.2.现代物流
1.2.1.现代物流概念
现代物流是指将货物由供应者向需求者物理性移动和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是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的经济活动,包括运输、配送、装卸、包装、仓储、加工、信息等活动领域。
现代物流与传统运输有着质的区别,在现代物流中,仓储是基础,运输是关键,但它不是简单的传统运输内容的叠加,运输+仓储+打包托运≠现代物流。概括起来,现代物流与传统运输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五性”上:
㈠.系统性。现代物流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系统性。强调全过程、全面、全方位的系统服务。
㈡.科学性。现代物流是建立在科学的理念基础上的。因此,现代物流设计是现代物流的灵魂,是物流成功的关键。
㈢.实用性。现代物流强调一切服从用户,一切都要为用户所用。“解决问题,创造财富”,是现代物流企业的服务宗旨。
㈣.高效性。高速、准时是现代物流的第一要素。就要使物流得快,流得好,流出效率,流出效益。
㈤.广泛性。现代物流所涉及的对象十分广泛,这种工作范畴的广泛性将随着社会生活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以不断适应现实生活的要求。
1.2.2.现代物流的特点
现代物流相对于传统运输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突破,它有五个特点:
第一,它是多种运输方式的集成,把传统运输方式下相互独立的海、陆、空的各个运输手段按照科学、合理的流程组织起来,从而使客户获得最佳的运输路线、最短的运输时间、最高的运输效率、最安全检查运输保障和最低的运输成本。
第二,它打破了运输环节独立于生产环节之外的分业界限,通过供应链的概念建立起对企业销全过程的计划和控制,从整体上完成最优化的生产体系设计和运营,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货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统一,降低了社会生产总成本,供应商、厂商、销售商、物流服务商及最终消费者达到皆赢的战略目的。
第三,它突破了运输服务的中心是运力的观点,强调了运输服务的宗旨是客户第一,客户的需求决定运输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在生产趋向小批量、多样化和消费者需求趋向多元化、个性化的情况下,物流服务提供商需要发展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项目。
第四,在各种运输要素中,现代物流更着眼于运输流程的管理和高科技和信息情报,使传统运输的“黑箱”作业变为公开和透明的,有利于适应生产的节奏和产品销售的计划。
第五,现代物流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集中,并通过国际兼并与联盟,形成愈来愈多的物流巨无霸。
1.2.3.发展现代物流的意义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广泛地认为是企业在除了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又一个可以增加利润的方式,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物流可以降低流通费用,因为随着物流管理的合理化,物流消耗也逐渐减少了,一些发达国家把降低流通费用,特别是物流费用作为第三利润开发的源泉,以此提升整个国民经济。
发展现代物流,有利于降低社会总成本,提升国民经济的总水平。从运输成本看,我国运输成本占国民经济总成本的30%,而发达国家仅为10%。也就是说,仅从运输来看,我们还有“20%”这样一个空间可以去努力。只要我们能够将现有运输成本降低10%左右,我们的国民经济总体水平就能出现一次新的飞跃。
1.3.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
1.3.1.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连接
电子商务离不开物流,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共识。但由于两个行业在产业链上相距较远,熟悉电子商务的人不熟悉物流,而熟悉物流的人对电子商务则知之甚少,所以双方都在苦苦探索相互结合的途径和切入点。
电子商务是新兴行业,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在商品交换环节上的体现。而物流业的最主要组成行业是运输业和仓储业,是由两个传统行业组成的。所以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企业的结合大体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从电子商务企业向物流企业延伸,信息查询、交易在网上进行,物流业务由物流公司来做,而各种要素的整合则由电子商务企业来完成,如代为选择物流企业、物流方式和运输手段;代付运费、保管费及保险费;代为生产提单和送达提单;代为结算货款,提供信息查询功能等。而物流企业则只从事保管、分拣、加工、配送和运输工作。
第二种是从物流企业向电子商务企业延伸。信息查询、交易、货物送达都由物流企业完成。广州某公司曾设想以仓库和物流中心为基地,卖者将货物存入仓库,并在网上销售信息。买者一旦与卖者在网上达成购销合同,仓库将锁定卖者的库存货物,买方款到发货,并由仓库将货款支付给卖方。这样,将交易与物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简化了商务环节。这是一个巧妙的设想,如能实施,则将大大推动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发展。
第三种是现货仓单交易。电子商务公司指定商品交割仓库,卖方将货物存入交割库,仓库开出仓单,卖方凭仓单在电子商务交易系统交易。交易成功,卖方转让仓单给买方,买方依据仓单提货。
1.3.2.电子商务时代物流的涵义和特点
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连接,使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具备了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特征。具体来说就是指物流配送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针对社会需求,严格地、守信用地按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一系列分类、编配、整理、分工、配货等理货工作,定时、定点、定量地交给没有范围限度的各类用户,满足其对商品的需求。
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给全球物流带来了新的发展,使物流具备了一系列的新特点:
㈠.信息化。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Bar Code)、数据库技术(Database)、电子定货系统(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及有效的客户反映(Effective Customer Response)、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等技术与观念在我国的物流中将会得到普遍的应用。
㈡.自动化。有了信息化的根基,加之机电一体化的实施,自动化在省力的同时,又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力、减少了物流作业的差错。物流自动化的设施非常多,如条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这些设施在发达国家已普遍用于物流作业流程中,但在我国自动化技术的普及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㈢.网络化。物流的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当今世界Internet等全球网络资源的可用性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物流的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物流网络化不可阻挡。
㈣.智能化。这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等。为了提高物流现代化的水平,物流的智能化已成为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㈤.柔性化。柔性化本来是为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而在生产领域提出的,但需要真正做到柔性化,即真正地能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来灵活调节生产工艺,没有配套的柔性化的物流系统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要根据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1.3.3.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现状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扩大了企业的销售范围,使得送货上门等物流服务成为必然,促进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兴起。但目前,我国的物流水平仍难以满足电子商务的需求。
第一,从物流基础设施来看,全国公路里程达133.6万公里,基本做到村村通公路,其中高速公路1.5万多公里,跃居世界第三;铁路运力跃居亚洲第一;水运方面,港口的吞吐能力有大大的提高,列世界第五;民用航空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新建、扩建了一批机场及支线、国际航线的增开,这些都使空运能力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二,从配送中心发展情况来看,虽然形成了一批有一定规模的全国范围配送体系的物流企业,连锁商业和配送服务业正在兴起,但我国现有的三种类型的配送中心:连锁企业自有的配送中心、社会化的配送中心、共同配送中心,在经营管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经营不规范的配送中心约占总数的80%。大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㈠经营方向不明确;㈡功能不完善,流程不合理;㈢设备选择上存在误区;㈣现代化程度低。
第三,从第三方物流发展情况来看,还没有一家流通企业能为生产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国内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是一些原来的国家大型仓储运输企业和中外合资、独资企业。
二、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用“成也配送,败也配送”来形容毫不夸张。可以说,电子商务是信息传播的保证,而物流则是执行的保证,没有物流,电子商务只能是一张空头支票;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会对物流产生积极的影响。
2.1.物流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先决条件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刚刚起步,其前期的发展主要是利用资本市场的支持而快速膨胀起来的,表面看市场似乎很繁荣,实际华而不实。许多网络公司和“触网”的企业并不重视软硬件架构的规范以及市场服务体系的形成,也很少考虑最需要解决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等现实问题。互联网在信息流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我国的电子商务的难点不在互联网内,而是在互联网外。在中国电子商务进程中,人们过分注重了信息流、电子化等这些技术性很强的新生事物,而未清醒地认识到电子商务的出发点和归宿——物流。
电子商务交易的绝大多数产品都是有形产品,交易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际物流的操作,即能否及时把货物送到顾客手中。而目前物流配送体系的不健全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快速、便捷的优势得不到发挥,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对于一些小的网站,物流问题几乎成为不可逾越的障碍。货物不能及时送到,或采用自行车递送等落后的手段送货,都使网站的信誉受到极大的损害。
可见,物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先决条件。目前我国物流业已经跟不上电子商务的发展步伐,阻碍了我国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转贴于
2.2.电子商务发展是物流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电子商务的发展使物流的内容更加丰富,对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许多新的问题,物流业必须积极应对,加快发展,建立相应的配送体系,而此动力来自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因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物流的影响全面而深刻:
㈠.对物流理念的影响。把电子商务作为商业竞争环境时,它对物流理念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物流系统中的信息变成了整个供应链运营的环境基础。网络是平台,供应链是主体,电子商务是手段。信息环境对供应链的一体化起着控制和主导的作用。二是企业的市场竞争将更多地表现为以互联网所代表的企业联盟的竞争。更多的企业将以其商品或服务的专业化比较优势,参加到以或有品牌优势,或有知识管理优势的核心企业为龙头的分工协作的物流体系中去,在更大的范围内建成一体化的供应链,并作为核心企业组织机构虚拟化的实体支持系统。三是市场竞争的优势将不再是企业拥有的物质资源有多少,而在于它能调动、协调、最后是能整合多少社会资源来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的竞争将是以物流系统为依托的信息联盟或知识联盟的竞争。物流系统的管理也从对有形资产存货的管理转为对无形资产信息或知识的管理。四是物流系统面临的基本技术经济问题,是如何在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有效地分配信息资源使得全系统的客户服务水平最高,即是追求物流总成本最低的同时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㈡.对物流系统结构的影响。电子商务对物流系统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网上客户可以直接面对制造商并可获得个性化服务,故传统物流渠道中的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中介将逐步谈出,但是区域销售将受制造商委托逐步加强其在渠道和地区性市场中的地位,作为制造商产品营销和服务功能的直接延伸。二是由于网上时空的“零距离”特点与现实世界的反差增大,客户对产品可得性的心理预期加大,以致企业交货速度的压力变大。因此,物流系统中的港、站、库、配送中心、运输线路等设施的布局、结构和任务将面临较大的调整,配送的服务半径也将加大。三是由于信息共享的即时性.使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成为可能,故其组织结构将趋于分散并逐步虚拟化。当然,这主要是那些拥有品牌的、产品在技术上已经实现功能模块化和质量标准化的企业。四是大规模的电讯基础设施建设,将使那些能够在网上直接传输的有形产品的物流系统隐形化。这类产品主要包括书报、音乐、软件等,即已经数字化的产品的物流系统将逐步与网络系统重合,并最终被网络系统取代。
㈢.对客户服务的影响。一是要求在客户咨询服务的界面上,能保证企业与客户间的即时互动。网站主页的设计不仅要宣传企业和介绍产品,而且要能够与客户一起就产品的设计、质量、包装、改装、交付条件、售后服务等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帮助客户拟定产品的可得性解决方案,帮助客户下订单。这就要求得到物流系统中每一个功能环节的即时的信息支持。二是要求客户服务的个性化。只有当企业对客户需求的响应实现了某种程度的个性化对称时,企业才能获得更多的商机。第三,要求企业对客户追踪服务的个性化。网络时代客户需求的个性化增大了市场预测的离散度,故发现客户个性化服务需求的统计特征将主要依赖对客户资料的收集、统计、分析和追踪。虽然从技术层面讲并没有什么困难,但是要涉及到文化的、心理的、法律的等诸多方面,因此建立客户档案并追踪服务本身,就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
㈣.对物料采购的影响。企业在网上寻找合适的供应商,从理论上讲具有无限的选择性。这种无限选择的可能性将导致市场竞争的加剧,并带来供货价格降低的好处。但是,所有的企业都知道频繁的更换供应商,将增加资质认证的成本支出,并面临较大的采购风险。所以,从供应商的立场来看,作为应对竞争的必然对策,是积极地寻求与制造商建成稳定的渠道关系,并在技术或管理或服务等方面与制造商结成更深度的战略联盟。同样,制造商也会从物流的理念出发来寻求与合格的供应商建立一体化供应链。作为利益交换条件,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深的层次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㈤.对存货的影响。一般认为,由于电子商务增加了物流系统各环节对市场变化反应的灵敏度,可以减少库存,节约成本。但从物流的观点来看,这实际是借助于信息分配对存货在供应链中进行了重新安排。存货在供应链中总量是减少的,但结构上将沿供应链向下游企业移动。即经销商的库存向制造商转移,制造商的库存向供应商转移,成品的库存变成零部件的库存,而零部件的库存将变成原材料的库存等。因存货的价值沿供应链向下游是逐步递减的,所以将引发一个新的问题:上游企业由于减少存货而带来的相对较大的经济利益如何与下游企业一起来分享。供应链的一体化不仅要分享信息,而且要分享利益。
㈥.对运输的影响。在电子商务条件下,速度已上升为最主要的竞争手段。物流系统要提高客户对产品的可得性水平,在仓库等设施布局确定的情况下,运输将是决定性的。由于运输活动的复杂性,运输信息共享的基本要求就是运输单证的格式标准化和传输电子化。由于基本的EDI标准难以适应各种不同的运输服务要求,且容易被仿效,以至不能作为物流的竞争优势所在,所以在物流体系内必须发展专用的EDI能力才能获取整合的战略优势。
三、电子商务物流解决方案
电子商务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大大简化业务流程,降低企业运作成本。而电子商务下企业成本优势的建立和保持必须以可靠和高效的物流运作为保证,这也是现代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以生产企业为例,有关调查研究的数据显示,物流对企业的影响是公认的,90%以上的人认为比较重要,其中42%的人认为很重要,仅有9.2%认为不重要。
为此,很多企业都在发展电子商务过程中,探索适合自己企业的物流模式,寻找物流解决方案。“一把钥匙解一把锁”,企业背景类型不同,就需要有不同的物流模式和解决方案与之对应。由于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物流又有了很多新的特征,所以“摸着石头过河”亦在所难免。但笔者亦认为有两点不必怀疑,一是电子商务物流还要从传统物流做起,二是电子商务物流绝不止一种模式。所以在探索的过程中,企业不能好高骛远,必须抓好企业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又不要盲目信从,认为某种模式可以“包治百病”。
3.1.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物流模式
模式非常重要,模式就是解决方案的坐标,模式就是解决方案的参考。企业的类型不同,发展模式的选择就不同。模式是一个大系统,一个大方向,只有方向确定,企业才能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对模式进行一定的修改或改良,形成自己企业的解决方案。
3.1.1.国外电子商务物流模式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世界各国的很多企业在探索企业电子商务物流过程中形成了三种有代表性的物流模式,笔者在此将它们一一阐述:
3.1.1.1.物流一体化
所谓物流一体化,就是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的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它是物流业发展的高级和成熟的阶段。物流业高度发达,物流系统完善,物流业成为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能够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物流一体化的现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化和加剧,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转向建立高效的物流系统的“第三利润源泉”时,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和德国等提出的。它的应用和指导使物流发展效果明显,生产商、供应商和销售商均获取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这甚至也是美国进入90年代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之一。
时至今日,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可分为三个层次:物流自身一体化、微观物流一体化和宏观物流一体化。物流自身一体化是指物流系统的观念逐渐确立,运输、仓储和其他物流要素趋向完备,子系统协调运作,系统化发展。微观物流一体化是指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将物流提高到企业战略的地位,并且出现了以物流战略作为纽带的企业联盟。宏观物流一体化是指物流业发展到这样的水平:物流业占到国家国民总产值的一定比例,处于社会经济生活的主导地位,它使跨国公司从内部职能专业化和国际分工程度的提高中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3.1.1.2.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就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
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第三方物流,而且第三方物流的占有率与物流产业的水平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相关性。西方国家的物流业实证分析证明,独立的第三方物流至少占社会的50%时,物流产业才能形成。所以,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程度反映和体现着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的承担者是物流企业。综观国内外物流业现状,物流企业种类繁多。按照物流企业完成的物流业务范围的大小和所承担的物流功能,可将物流企业分为综合性物流企业和功能性物流企业。功能性物流企业,也叫做单一物流企业,即它仅仅承担和完成某一项或几项物流功能。按照其主要从事的物流功能,可将其进一步分为运输企业、仓储企业、流通加工企业等。而综合性物流企业能够完成和承担多项甚至所有的物流功能。综合性物流企业一般规模较大、资金雄厚、并且有着良好的物流服务信誉。
按照物流企业是自行完成和承担物流业务,还是委托他人进行操作,还可将物流企业分为物流自理企业和物流企业。物流自理企业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物流企业,它可进一步按照业务范围进行划分。物流企业同样可以按照物流业务的范围,分成综合性物流企业和功能性物流企业。功能性物流企业,包括运输企业(即货代公司)、仓储企业(仓代公司)和流通加工企业等。
在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的实践中,体现出以下三个趋势:
第一,物流业务的范围不断扩大。一方面,商业机构和各大公司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将运输、仓储等相关业务环节交由更专业的物流企业进行操作,以求节约和高效;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为提高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拓宽业务范围,提供配套服务。
第二,很多成功的物流企业根据第一方、第二方的谈判条款,分析比较自理的操作成本和费用,灵活运用自理和两种方式,提供客户定制的物流服务。
第三,物流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1.1.3.第三方物流与物流一体化
物流一体化是物流产业化的发展形式,它必须以第三方物流充分发育和完善为基础。物流一体化的实质是一个物流管理的问题,即专业化物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充分利用专业化物流设备、设施,发挥专业化物流运作的管理经验,以求取得整体最优的效果。同时,物流一体化的趋势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巨大的市场需求。
从物流业的发展看,第三方物流是在物流一体化的第一个层次时出现萌芽的,但是这时只有数量有限的功能性物流企业和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在物流一体化的第二个层次得到迅速发展。专业化的功能性物流企业和综合性物流企业以及相应的物流公司出现,发展很快。这些企业发展到一定水平,物流一体化就进入了第三个层次。
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第三方物流,实现物流一体化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德国、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认为,实现物流一体化,发展第三方物流,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扩大公司业务能力;可以使企业集中精力,强化主业;可以缩短出货至交货时间,彻底实施品质管理。
第三方物流和物流一体化的理论也为中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带来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契机。即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加强竞争力。
3.1.2.我国电子商务物流模式
在我国电子商务的实践中,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为解决物流配送的问题,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建立自己的配送渠道和设施,依靠自己的能力搞配送;二是委托专业物流配送机构完成商品配送;三是与百货商店、连锁店、邮政快递等原有配送网络搞联合、协作,共同完成物流配送。第一种方式适合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笔者认为这种方式不宜作为国内企业物流的主要发展方向;第二种方式比较适合我国国情,可进一步向独立第三方物流发展,但应解决好目前矛盾比较集中的商品配送价格等问题;第三种方式将电子商务配送与传统物流配送一体化,有利于集中使用物流资源,优化物流配送网络,应提倡和鼓励。此种方式可进一步向供应链管理发展,但应解决传统企业信息化程度低、配送渠道和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3.1.2.1.我国目前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概况
我国目前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大体上可以概况为:传统大型制造企业和兼营或专营电子商务的网站。要找出适合我国企业的电子商务模式,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此将这两类企业做一下简单的叙述。
㈠.大型传统制造企业。由于国内企业的信息化起步较晚,因此其物流体系是一种企业(集团)销售公司(部门)的服务体系,其特点是:第一,一般只有从生产基地到到销售点的物流,而没有从销售地到消费者手中的配送;第二,以物流和资金流的相向运动为主,而信息流和商流处于次要地位;第三,一般建立了以销售总公司(部)为核心的分公司和商体系;第四,分公司和商负责辖区内销售网点的建设与管理;第五,物流中的仓储、运输、包装均由本公司承担,没有实行第三方物流,物流成本较高。
㈡.电子商务网站。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网站主要涉及图书、礼品、服饰、日用品等,就其物流来言,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麦网为代表的由传统邮购公司转向B to C业务的,二是以亚商在线为代表的经营B to B业务的,三是以E国为代表的纯网络公司。
3.1.2.2.适合我国企业的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及案例
结合上述三种理论模式,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我国物流产业应积极采取形式的客户定制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模式。作为物流企业完全可以不进行固定资产的再投资,而采用委托的形式,运用自己成熟的物流管理经验和技术,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现今,国内物流业在物流一体化和第三方物流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空白,国有大中型企业不景气的现状为这种物流模式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低成本、高扩张的背景和一显身手的机会。大力推广和发展综合物流运作模式可谓正逢其时!笔者在此举例为证。
假设某箱包公司,年销售额为6000万元,总部位于北京,全国有9家分公司,距北京平均距离1200公里,平均每个城市分担的月销售额为50万元。公司标准包装箱为45CMx33CMx60CM,约0.09CBM,15KG,每箱30只。平均计价144元/只,每箱货0.43万元。每城市每月销售116箱,约11.25CBM。计费吨数为3.4t。该公司于每城市平均有100家销售网点,每个网点销售116箱,计0.5万元/家,约38只箱包。送货3800只/月/城,10城市总送货3.8万只,全年送货45.6万只。销售网点布货品种为20种,30%为畅销品,占销量的70%,即6种箱包的每月的送货量为26只,其余14种每月送货量为12只,分3次送完。计每城市每月送货300次,10城市送货3000次,全年送货3.6万次。该公司的物流比率为l.8%。
该箱包公司为了完成原料采购和产品分销的等物流功能可以有两种选择:采用第三方物流和企业自营物流。公司自行承担物流功能需要车辆、仓库、办公用房等固定资产占用,要负担相应的维修及折旧费用,要负担有关人员的工资奖金费用,年需物流费用为277万元,约占销售额的4.62%。若委托第三方,采购全套物流服务,所需物流费用为200万元,约占销售额的3.33%。两者之比为72/100(200/277)(详见表1——物流服务报价表、表2——第三方物流与物流自营费用对照表)。
笔者在此提出此种模式,并不意味着赞成所有的企业都“一窝蜂”的采取这种模式,笔者赞成在充分了解企业的现状,经过认真的分析论证之后再为本企业度身订做,笔者相信:适合我国的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决不是仅此一种!
3.1.2.3.如何开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综合物流
美国的联邦快递和日本的佐川急便是国际著名的专门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企业。而国内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主要是一些原来的国家大型仓储运输企业和中外合资、独资企业,如中国储运公司、中外运公司、大通、敦豪、天地快运、EMS、宝隆洋行等。近年来,各公司的营业额均在1亿元以上,营业范围涉及全国配送、国际物流服务、多式联运和邮件快递等。其实,上述公司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综合物流运作模式的探索实践。尤其是一些与外方合资或合作的物流企业充分发挥国外公司在物流管理经验、人才、技术、观念和理论上的优势,率先进行综合物流运作。
结合这些企业的发展情况,笔者认为我国发展综合物流的主要思路是:不需进行大的固定资产投入,低成本经营;将主要的成本部门及产品服务的生产部门的大部分工作委托他人处理,注重建立自己的销售队伍和管理网络;实行特许制,将协作单位纳入自己的经营轨道;公司经营的核心能力就是综合物流业务的销售、采购、协调管理和组织设计的方法与经验,并且注重业务流程创新和组织机制创新,使公司经营不断产生新的增长点。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作成本,不但要提出具有竞争力的服务价格,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坚持走品牌化之路,产品(服务)经营和资本经营相结合的系统经营;建立和完善物流网络,分级管理,操作和行销分开;开发建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应用EDI、GPS、RF、EOS、Internet等新技术,对货物进行实施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组建客户俱乐部,为公司提供一个稳定的客户群。
3.2.电子商务物流解决方案
研究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到电子商务物流解决方案,这是企业的最终目的。方案的最终形成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此,笔者的意见不可能对任何企业都适用,笔者在此只能就方案的一般性问题进行分析,而没有考虑企业的特殊性。
3.2.1.国外电子商务物流解决方案
国外的很多企业在解决电子商务物流问题时形成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一般来说,有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方式:美国的物流中央化、日本的离散配送中心、适应电子商务的全新物流模式——物流。
㈠.美国的物流中央化
物流中央化的美国物流模式强调“整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是一种以整体利益为重,冲破按部门分管的体制,从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的管理方式。在市场营销方面,物流管理包括分配计划、运输、仓储、市场研究、为用户服务五个过程;在流通和服务方面,物流管理过程包括需求预测、订货过程、原材料购买、加工过程,即从原材料购买直至送达顾客的全部物资流通过程。
㈡.日本的离散配送中心
物流过程是生产——流通——消费——还原(废物的再利用及生产资料的补足和再生产)。在日本,物流是非独立领域,由多种因素制约。物流(少库存多批发)与销售(多库存少批发)相互对立,必须利用统筹来获得整体成本最小的效果。物流的前提是企业的销售政策、商业管理、交易条件。销售订货时,交货条件、订货条件、库存量条件对物流的结果影响巨大。流通中的物流问题已转向研究供应、生产、销售中的物流问题方向。
㈢.适应电子商务的全新物流模式——物流
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缩写为TPL,即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的定义为:“物流渠道中的专业化物流中间人,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间内,为其他公司提供的所有或某些方面的物流业务服务。”
从广义的角度以及物流运行的角度看,物流包括一切物流活动,以及发货人可以从专业物流商处得到的其他一些价值增值服务。提供这一服务是以发货人和物流商之间的正式合同为条件的。这一合同明确规定了服务费用、期限及相互责任等事项。
狭义的物流专指本身没有固定资产但仍承接物流业务,借助外界力量,负责代替发货人完成整个物流过程的一种物流管理方式。
物流公司承接了仓储、运输后,为减少费用的支出,同时又要使生产企业觉得有利可图,就必须在整体上尽可能地加以统筹规划,使物流合理化。
3.2.2.国外先进的电子商务物流模式案例
美国的物流配送业发展起步早,经验成熟,尤其是信息化管理程度高,对我国物流发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3.2.2.1.美国配送中心的类型
从本世纪60年代起,商品配送合理化在发达国家普遍得到重视。为了向流通领域要效益,美国企业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将老式的仓库改为配送中心;二是引进电脑管理网络,对装卸、搬运、保管实行标准化操作,提高作业效率;三是连锁店共同组建配送中心,促进连锁店效益的增长。美国连锁店的配送中心有多种,主要有批发型、零售型和仓储型三种类型。
㈠.批发型
美国加州食品配送中心是全美第二大批发配送中心,建于1982年,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工作人员2000人左右,共有全封闭型温控运输车600多辆。经营的商品均为食品,有43000多个品种,其中有98%的商品由该公司组织进货,另有2%的商品是该中心开发加工的商品,主要是牛奶、面包、冰激凌等新鲜食品。该中心实行会员制。各会员超市因店铺的规模大小不同、所需商品配送量的不同,而向中心交纳不同的会员费。会员店在日常交易中与其他店一样,不享受任何特殊的待遇,但可以参加配送中心的定期的利润处理。该配送中心本身不是盈利单位,可以不交营业税。所以,配送中心获得的利润,采取分红的形式,分给会员店。会员店分得红利的多少,按配送中心的送货量和交易额的多少而定,多者多分红。
该配送中心主要靠计算机管理。业务部通过计算机获取会员店的订货信息,及时向生产厂家和储运部发出要货指示单;厂家和储运部再根据要货指示单的先后缓急安排配送的先后顺序,将分配好的货物放在待配送口等待发运。配送中心24小时运转,配送半径一般为50公里。
该配送中心与制造商、超市协商制定商品的价格,主要依据是:(a)商品数量与质量;(b)付款时间,如在10天内付款可以享受2%的价格优惠;(C)配送中心对各大超市配送商品的加价率,根据商品的品种、档次不同以及进货量的多少而定,一般为2.9%-8.5%。
㈡.零售型
美国沃尔玛商品公司的配送中心是典型的零售型配送中心。该配送中心是沃尔玛公司独资建立的,专为本公司的连锁店按时提供商品,确保各店稳定经营。该中心的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总投资7000万美元,有职工1200多人;配送设备包括200辆车头、400节车厢、13条配送传送带,配送场内设有170个接货口。中心24小时运转,每天为分布在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等6个州的沃尔玛公司的100家连锁店配送商品。
该中心设在100家连锁店的中央位置,商圈为320公里,服务对象店的平均规模为1.2万平方米。中心经营商品达4万种,主要是食品和日用品,通常库存为4000万美元,旺季为7000万美元,年周转库存24次。在库存商品中,畅销商品和滞销商品各占50%,库存商品期限超过180天为滞销商品。各连锁店的库存量为销售量的10%左右。
在沃尔玛各连锁店销售的商品,根据各地区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同,其价格也有所不同。总公司对价格差价规定了上下限,原则上不能高于所在地区同行业同类商品的价格。
㈢.仓储型
美国福来明公司的食品配送中心是典型的仓储式配送中心。它的主要任务是接受美国独立杂货商联盟加州总部的委托业务,为该联盟在该地区的350家加盟店负责商品配送。该配送中心建筑面积为7万平方米,经营8.9万个品种,其中有1200个品种是美国独立杂货商联盟开发的,必须集中配送。在服务对象店经营的商品中,有70%左右的商品由该中心集中配送,一般鲜活商品和怕碰撞的商品,如牛奶、面包、炸土豆片、瓶装饮料和啤酒等,从当地厂家直接进货到店,蔬菜等商品从当地的批发市场直接进货。
3.2.2.2.美国配送中心的运作流程
美国配送中心的库内布局及管理井井有条,使繁忙的业务互不影响,其主要经验是:
㈠.库内货架间设有27条通道,19个进货口;
㈡.以托盘为主,4组集装箱为一货架;
㈢.商品的堆放分为储存的商品和配送的商品,一般根据商品的生产日期、进货日期和保质期,采取先进库的商品先出库的原则,在存货架的上层是后进的储存商品,在货架下层的储存商品是待出库的配送商品;
㈣.品种配货是数量多的整箱货,所以用叉车配货;店配货是细分货,小到几双一包的袜子,所以利用传送带配货;
㈤.轻量、体积大的商品(如卫生纸等),用叉车配货,重量大、体积小的商品用传送带配货;
㈥.特殊商品存放区,如少量高价值的药品、滋补品等,为防止丢失,用铁丝网圈起,标明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3.2.3.我国电子商务物流解决方案
我国经济的现代化,离不开流通的现代化。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亟需解决企业的物流配送问题。如何解决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想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3.2.3.1.宏观措施
笔者认为,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必须从传统物流入手。当然要解决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问题,也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企业不应该好高骛远,不能盲目追求快速发展,应该立足扎实,奠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物流的根基。
㈠.提高信息化、网络化程度
电子商务物流有信息化的特性,具体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Bar Code)、数据库技术 (Database)、电子定货系统(EOS)、电子数据交换 (EDI)、快速反应(QR)、有效的客户反应(ECR)、射频技术(RF)、管理信息系统(MI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先进技术与管理策略,应在我国的物流配送企业十大力推广运用。
电子商务物流亦有网络化的特性,即指: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比如物流配送中心向供应商提出定单这个过程,就可以使用计算机通信方式,借助于增殖网(valueAdded Network,VAN)上的电子定货系统(EOS)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来自动实现,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下游客户的定货的过程也可以自动完成。
信息化是一切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的基础,也是网络化的前提,只有实现物流配送信息化和网络化,才能承担起电子商务时代赋予物流配送业的历史任务。
㈡.降低配送服务价格
要解决电子商务公司与物流配送企业之间在配送服务价格方面的矛盾,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一方面电子商务公司不能只考虑订单的数量,还应同时考虑配送成本,尽量将网上销售的商品控制在与物流企业协议确定的配送范围之内,在消费者下订单时,提示消费者商品的配送范围,以致使配送范围相对集中和形成规模。另一方面,物流配送企业应积极协作,加强管理开源节流,降低物流成本和配送服务的价格。同时还应尽可能与电子商务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这样做有利于物流企业制定长远投资和服务计划,有利于加快新的物流配送技术的应用,加大配送渠道和设施的建设力度,最终有利于加快实现物流配送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从长远看,有利于持续稳定的降低物流配送的成本和价格。
㈢.建立以配送为中心的物流服务体系
配送是商品市场发展的产物,随着大批量、少批次的物流配送活动逐步被小批量、多批次所取代,个性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配送已成为电子商务时代物流活动的中心环节和最终目的。因此,很容易使生产企业原本提供的售后服务出现真空。而这部分工作需要物流配送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明确分工,更多的要依靠物流配送企业。当然,物流配送企业要改变单一送货的观念,让企业内部的人员都应面向市场、面向客户,协助电子商务公司完成售后服务,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内容,如跟踪产品订单、提供销售统计和报表等,当然也需要生产企业给付更多的报酬。只有这样,才能紧跟电子商务的步伐,使售后服务不脱节,生产企业才不致被市场淘汰,配送企业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㈣.引进技术,培养人才
我国的物流业管理水平落后,要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必须加大对仓储业、配送中心、物流中心、批发中心以及集装箱中转站、散装水泥等物流设施的投入,必须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同时,电子商务物流涉及到贸易经济、管理学、运输学、包装学、情报学、社会学、工程技术、电脑技术等学科,对物流业的从业人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人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对物流业的发展具有有重要影响,我们理应重视物流科技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
㈤.打破条块分割,使“三流”有机结合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机构多元化,原物资部,原商业部、对外经贸部交通部以及中央各部(煤炭部、林业部等等)、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均有各自的物流系统。这种分散的多元化物流格局,导致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流通的集约化经营优势难以发挥,规模经营,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设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由于利益冲突及信息不通畅等原因,造成余缺物资不能及时调配,大量物资滞留在流通领域,造成资金沉淀,发生大量库存费用。
可见,其中的物流、商流和信息流是“三流分立”的。所以,我国要着手建立集物流、商流、信息流于一体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只有如此才能使流通过程里的物流、商流和信息流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2.3.2.微观措施——第三方物流
电子商务方便快捷的特性,使消费者与厂商之间的供求信息得到更快的传达与满足,产品不断改良以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资金也在货物加速传递过程中得以加快流转。这一过程带给物流产业的正是无数个生意机会。在原有供应链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我国物流产业应积极采取形式的客户定制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
㈠.第三方物流情况调查
笔者从美智(Mercer)管理顾问公司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所做的第三方物流调查情况报告中,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①.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大、发展迅速,处于发展初期,而且呈地域性集中分布。
②.客户对第三方物流需求千差万别,物流外包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③.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很快,有着各自的优势与劣势,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正在寻求合作,以提高服务能力。
㈡.以配送为重点发展第三方物流
笔者根据第三方物流情况调查报告所得出的结论,提出要以专业配送中心为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物流,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①.发展配送中心具有较好的市场基础
随着连锁业及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专业的配送中心为它们提供优质的服务。加入WTO后,随着生产资料流通领域的真正对外开放,外商进入我国批发与零售市场,也极需本土化、基础良好的物流配送中心必将为其长期的合作伙伴。
②.传统物资企业大多具有多功能的物流服务能力
正如笔者在前所述,发展电子商务物流不能离开传统的物流。传统的物资企业本身已经具备基本的配送能力,对此如不加以利用,另起炉灶,不但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很高的花费,而且对现有资源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完全可以考虑将原有的传统物资企业转型,逐步用现代化的设备、技术和管理去使之完善。这需要一个过程,但在此过程中,完全可以继续发挥传统物资企业的已有功能。
㈢.第三方物流管理方案
第三方物流要得以应用,必须有一个合适的管理方案,笔者非常欣赏张铎先生的一个设计,就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的物流管理系统,此系统如笔者一直坚持的观点一致,就是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必须从传统物流入手,张先生的系统设计,与笔者的观点不谋而合。笔者在此将其做一阐述。(系统结构如图所示)
此系统的主要特点是:
①.集成化。系统将逻辑上相互关联的部分连接在一起,重复工作和多余数据被完全取消,流程被优化,集成化的业务处理取代了人工操作。
②.通用性。能适应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商业企业、专业物流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等不同用户需要和特定行业的要求。
③.模块化。各模块可以拆分、组合使用、满足企业的不同管理需要。
④.先进性。根据供应链管理理念,并采用先进的计算机与通讯技术,融合现代物流技术(EAN/UCC编码技术,自动识别技术,GPS技术),通过INTERNET /INTRANET将供应商、分销商、客户按业务关系连接起来。
⑤.实用性:将传统购销与电子商务活动整合在一起,适应中国企业的实际需要。
该系统亦有其自身的优势:
首先,在不重复建设的基础上,利用现存条件,通过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有效整合物流资源,加强各种物流功能和物流形式的联系,打破了传统物流条块分割给电子商务带来的不利影响。
其次,各专业物流企业可以与多个物流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在没有网上物流业务时,专业物流企业可照常运营传统业务;当提出物流请求时,可迅速建立现实供应链接,提供相关物流服务。这既有利于提高我国大量闲置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利于中小物流企业向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平稳过渡。
第三,便于与电子商务B to B或B to C系统的对接。任何一种交易,都是以物的转移或服务的提供为最终目的,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交易模式,当然也不例外。在电子商务交易系统建设较为完善的今天,如何为其配置电子化的物流系统已成为业内的热点问题。该物流系统与其它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相比,更适合中国物流的现状。
当然,此系统的实施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因为它要从传统物流转变为电子商务物流需要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它必须分步骤实施:首先要成为物流信息中心,继而成为物流信息交流中心,再次成为物流解决方案提供中心,最后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中心。
四、结束语
篇6
关键词:C2C电子商务;诚信问题;发展瓶颈;突破思路
电子商务作为21世纪崭新的商务模式,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它的运作模式主要有B2B,B2C,B2G,C2G,C2C,其中C2C是消费者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在这种商务模式中,消费者通过因特网与消费者进行相互的个人交易,如拍卖等形式。这一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和实惠,并通过消费者之间的价值搜寻诱发出来的价格和C2C交易平台提供商的中介服务来创造价值。但是,由于C2C电子商务除了虚拟性与时空跨越性外,其特点还有:主要参与者为个体,市场进出壁垒低,参与者可以匿名并易于注册等等,这就决定了它的不确定性、高度动态性、交易个体的虚拟性以及电子商务技术和管理发展的阶段有限性等等。这些导致其交易风险较大,网上诈骗现象屡出不穷,想从事C2C电子商务的人也望而却步,极大地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减少C2C电子商务交易风险,促进诚信交易成为网上交易安全问题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电子商务经济学、网络经济学理论对我国C2C电子商务中的交易安全诚信管理问题进行分析,试图寻找有效的诚信管理机制并对此进行检验。
一、我国C2C电子商务发展中的诚信问题
C2C电子商务模式以其特有的技术经济优势,在电子商务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发展地位,但是就国内软件、硬件环境看,它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C2C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以下几大问题:
(一)国内消费水平与消费观念差异对C2C交易的影响
国内消费水平较低和消费观念的不同决定了C2C网上交易不同于美国EBAY,不能完全照搬EBAY的成功模式。EBAY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美国具备了很高的消费水平,多年的信用消费使社会积累了大量的物质。美国人超前的消费观念,促使他们会有大量的过时物品就地转让;同时耐用消费品的更新速度极快,二手物品来源非常丰富。而我国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1/50。家庭物品积累不足,特别是适应现代生活可满足网民需求的物品不足;二手物品的可利用性不高,目前家庭积累的物品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以及90年代中期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购买的,已经不再具有较高的再利用价值。同时观念上的差异也限制了二手物品的规模,对于一些购买时间不长的物品,即使已经不太适合自己的家庭需要,很多人也不愿意转让。缺乏足够的二手物品来源,对C2C成长发展的限制是致命的。如果没有大量的物品在网站上交易,那么实现规模收益只会是海市蜃楼,不能实现规模收益,二手市场的C2C电子商务将很难生存。这一点由淘宝网、意趣、一拍等网上的商品新旧程度可以看出来,我们看到大多数都是新品拍卖,而这些新品很多又是实体商场商店中所经营的,因此,能否吸引大量的客户群网上购买这些商品仍然是个问题,这也直接影响到C2C电子商务的发展。
C2C物品市场另一个重要来源就是“高价值商品”,所谓“高价值商品”就是消费者愿意出高价格购买的商品,例如绝版的Hello kitty、Swatch全球限量手表或名人使用过的物品。根据“酷比得”的调查,有高达63%的消费者未来最想在网站上购买的是新奇且未上市的物品。所以努力开拓“高价值商品”可能是C2C电子商务丰富其商品市场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物流对C2C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
物流是电子商务“四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中的一环,也是电子商务中商品和服务的最终体现。不论交易形式如何变化,是现金支付还是信用支付,是面对面交易还是网上交易,货物总是要从卖者交到买者。消费者选择网上购物的初衷是方便和快捷,但是如果在网上定购商品后迟迟得不到商品,或是商品在到达消费者手中时出错、破损,消费者对于网上购物的期望会大打折扣。所以电子商务企业如果不同物流相匹配,早晚要淘汰。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物流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在突如其来的电子商务面前,感到束手无策,国内诸多B2C、C2C公司仍未解决物流问题,货物送达依然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少数自称解决物流问题的B2C公司,也只不过利用了邮局的全国邮递系统、城市的快递公司系统,交付图书、音像制品之类的小件物品。更多的B2C电子商务公司则采取了要求厂家、商家送货的方式完成顾客购物全过程。而绝大多数C2C电子商务由于不负责货物的存储和配送,对于货物的送达需要用户自己联系配送公司完成。
结合C2C电子商务自身的特点,如果电子商务企业要建立与本身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并非易事,物流企业投资巨大,这是电子商务企业不敢涉足的。与第三方物流合作是C2C电子商务可以考虑的物流解决方案。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服务经验、服务能力、服务理念、服务成本上的优势,能保证整个物流的优质和高效,从而不仅使供需双方摆脱繁琐的多方委托的物流业务,还可以有效减低流通成本和消费成本。只有消费者在得到满意的商品和服务后,才能消除对虚拟供应商和在线购物的疑虑心理,进而增加供需双方之间的沟通和信任,解决C2C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问题并树立良好的形象。
(三)C2C电子商务中网络交易安全与诚信问题
1.缺乏法律的制约和保障。国家发展电子商务还缺乏明确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电子商务标准等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有力保障。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电子商务标准、规范,严重滞后,急需加强。目前依然缺乏电子合同法、网上知识产权保护法、隐私保护法、网上信息管制等多种法律法规,对网络犯罪的定罪和处罚尚没有明确的实施细则。
2.支付方式单一,使用传统交易方式。目前,从网站上的交易来看,B2C只有不到20%是通过网上支付实现的,货到付款几乎占据80%以上。目前国内信用卡用户相当有限,网上信用支付账号的限制条件更为复杂和苛刻,同时目前国内的金融结算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电子商务的要求,安全性不够,没有完备的认证体系,无法消除用户对交易安全性的顾虑。这造成有网上支付能力的用户过少。C2C网上支付的比例还要低,目前比较贵重的商品买卖,双方还是倾向于选择在网络下的面对面现金交易,对于异地交易更加谨慎。
3.国内个人、社会商业信用机制尚未建立。C2C电子商务面对的主要是普通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商品交易,当卖家和买家在网上完成拍卖商品的所有权转让后,货款支付和商品实物转移是让C2C电子商务头疼的问题,因为在B2C模式下,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两者是不对等的关系,企业的信用度相对消费者很大,有信用保证,消费者在支付商品货款后,对得到企业配送的商品并不担心。但是在C2C模式下,由于绝大多数电子商务网站不负责拍卖物品的库存和配送,交易双方都是普通的用户,信用度都很低,这时采用传统的支付方式:货到付款、款到发货等都可能会出现交易欺诈的不良现象,比如买家支付了货款却没有收到货物;卖家发了货物却没有收到货款;买家收到的货物与网上购买的不符等等。
二、我国突破C2C的发展瓶颈的思路
(一)深化消费习惯引导
针对人们传统购物习惯的眼见为实,喜欢对商品进行眼、手、耳的感官接触,在C2C品台上推出相应应用软件,令商家尽可能接近实物展示自己的商品。对网络购物的独特优势,例如便捷、方便对比、价廉物美等加强有针对性的宣传。通过不断完善网络购物安全机制建设,打消消费者担心的购物安全问题,引导消费者更多地参与C2C的网络交易。通过鼓励商家多推出促销商品,以低价值商品促进消费者的购买尝试,引导消费者亲身体验和习惯网购的方式和方法。
(二)与金融、司法部门深入合作
惩罚依然是对不法分子最有效的威慑,营运主体应与司法部门就违法取证、辅助司法实践等方面开展合作探讨,拿出真正有效的法律威慑,令不诚信行为加大违规成本。同时在金融领域,与银行的网上支付关系密切的机构加强沟通,共同解决资金安全问题,进一步增强消费者信心。
(三)网站信用体系的建设
网站信用体系可以解决的问题是安全支付和信用评价的问题。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安全支付的问题。淘宝网使用的支付宝、易趣使用的安付通都是这样的一个第三方支付平台。由于第三方提供的强大信用保证,使消费者过去最担心的支付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由双方不见面交易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由于网站这个中间人的出现而得到缓解,从而促进了网上交易的顺利进行。在信用评价方面,几大C2C的网站都建立了自己的信用评价体系,几个信用评价体系各有优缺点。信用评价体系的功能是通过记录用户交易的历史来衡量用户的诚信度,并提供给其它用户参考。以淘宝为例,它的信用体系分为买家信用和卖家信用两部分,每次成功交易买卖双方都可以进行互评。在相同商品、同等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往往会选择信用度高的卖家来进行交易。因此在网上大家都会特别珍惜自己的信用度,卖方也会尽量给买方提供好的服务,以争取好评。但是由于目前各大网站的信用评价体系还存在一些漏洞,使得信用评价结果可信度不高。如何解决此类问题,笔者将在“建立诚信服务平台”部分中做出详解。
(四)加快全民信用体系的建设步伐
美国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发达,没有几个国家能够与之比拟,这主要归功于其健全的身份认证制度,也得益于美国社会较高的信用体系。虽然公安部向公众推出了身份号码查询服务,但该服务是收费的,要求购物网站逐一核查用户身份,不太现实。因此,还需要依赖政府电子政务的发展,解决身份认证的难题。
此外,对网络卖家进行工商登记,经准许后始具有在网络上经营店铺的资格,也是保障网购安全的有效手段。但是,一旦进行工商登记,政府繁杂的手续必将阻碍网购的发展步伐,也大大加重了政府的负担。建立如消费者协会性质的维权社会团体,成为许多国家的选择。美国的BBBONL工NE和台湾的SOSA,均是这类性质的组织,对于维护网路消费者的权益,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五)提供全程一体化交易解决方案
想消费者之所想,方便消费者实施购买行为是消费者对网购打消疑虑的关键一环。要从注册、认证、商品对比、洽谈、支付、购买、物流等一系列网购环节入手,提供全程一体化的交易解决方案,方便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
(六)建立“诚信服务平台”
传统的营销策略越来越不适合C2C的发展需要,网络运营商应采取整合营销理念来寻求发展。该理论有利于企业通过内外部资源的整合来摆脱困境,使企业占据有利竞争地位,参与市场竞争。
根据整合营销观念,网络运营商应树立系统化、一体化的管理思想,应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流程和外部的相关利益群体进行整合。
解决我国C2C发展瓶颈问题不能只依靠被动监督和法律机制的完善以及金融工商等官方或半官方机构的努力。网络运营商作为C2C市场发展最大的获益者,应该成为突破C2C发展瓶颈问题的领跑者。
结合我国目前的政治、经济环境和政策,在整合营销思想的指导下,笔者认为,目前最为直接、现实、可行的方案即由网络运营商负责牵头,在本网站建立一个高品质、高保障的“诚信服务平台”,给消费者提供可以选择的个性化、差异化的信用保障服务,既填补C2C交易中的诚信失控点,又整合了企业内外部资源。在C2C网上交易市场中,买卖双方聚集在网络这个平台上。卖家在网站上拥有自己的摊位,可以在其中陈列自己的产品,并标上价格和拍卖时间。买家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找自己所需要购买商品的类别,然后在众多卖家之间进行比较、甄别和购买。在不考虑“诚信服务平台”的时候,C2C网上交易市场主要起到了一个虚拟平台的作用,其结构如图1所示。
“诚信服务平台”与C2C网上交易市场都对潜在的买方与卖方的交易请求进行审查。网上交易市场的审查包括对交易方能否进行电子商务的最低符合性检查和市场中的交易双方彼此进行的审查,而“诚信服务平台”除了上述审查外,还根据交易双方差异化、个性化需求以及制定的交易规则对交易双方或某项具体交易的请求进行审查,并提供物流配送、售后服务、信用等级评价反馈、会员制等一系列后续服务,所以“诚信服务平台”的参与必将降低网络交易的风险。由于“诚信服务平台”进行交易风险的控制必然会产生成本,因而“诚信服务平台”参与的交易成本较高,同时亦会影响交易的速度。“诚信服务平台”参与交易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提供多种服务,为C2C网上交易提供风险控制以降低市场中的交易风险,从而达到规避风险,保障交易顺畅进行,提升网络交易品质的目的。引入诚信服务平台时的交易如图2所示:
由此可见,“诚信服务平台”是为交易双方提供一个高品质、高保障的服务平台,独立于买卖双方以第三方的身份提品的质量、价格以及交易双方的交易记录、信用等信息。“诚信服务平台”参与交易不仅扩展了C2C网上交易市场的功能,同时拓展了网络运营商的收入来源即从信息的提供中、物流配送中和对货款收付的时差而产生的资金流的运用中获得一定的收益,而且有利于整个C2C网上交易市场信用机制的建立,为C2C网上交易市场品牌发展和功能提升提供基础。
三、结束语
- 上一篇:货运物流规划
- 下一篇:儿童口腔健康管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