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培训计划范文
时间:2024-03-27 17:58: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劳动教育培训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民 科技培训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296-01
加强农民科技培训,促进农村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建设现代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强化培训,造就一大批具有发展意识和较强劳动技能的新型农民,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推动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一、完善培训体系,强化培训功能
农广校创建20多年来,经各级办学人员的努力,已建立起省、市、县、乡四级办学体系,形成了完整的教育培训网络,有省、市、县三级教育培训机构,并有覆盖全省的广播和卫星电视教育资源,现代远程教育已初具规模;全省各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建设也已陆续启动。为搞好农民科技培训,要加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加大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课程的开发力度,培训课程内容要包涵岗位基础知识以及与职业技能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尤其是县级农广校,应联合劳动、农业、科技、职业教育等部门建设多功能的培训基地,也可以联合城镇企业,利用外部资源,进一步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能力。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专兼结合,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二、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实效
注重实效的培训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技能。使全日制涉农中专学历教育逐渐稳定,积极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努力探索半农半读中专学历教育,大规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要采取集中授课和创建实训基地相结合,培训形式上体现灵活性,政府主导与产业协作相结合,内容上把握针对性,效果上突出实效性。在教育培训形式上,为使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农民都能被满足需求,应开设“流动课堂”和“田间课堂”等,坚持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理念。
三、突出培训重点,拓展培训内容
以提高职业技能作为主体,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重点。一是安全常识和公民道德规范培训。为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增强农村劳动力预防和处理不测事件的能力,以公共交通规则等常识、安全生产,教育外出就业的道德规范为主要。二是为使培训与就业岗位需求紧密联系,需对不同岗位、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的技术操作规程和基本技能的培训。三是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以提高遵纪守法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能力,使农村劳动力了解,投资创业、就业经商和回乡创业等相关方面的规定和政策。
四、完善培训机制,提高培训效率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培训方法和模式,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探索新时期的农民培训工作,以效率为中心。一是根据经济结构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来调整、用工单位的需求和劳动力市场变化,科学确定培训对象、培训规模和培训内容,增强实效性和针对性,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二是积极探索“订单”、“定向”、“储备”等培训模式,坚持就业与培训紧密结合,加强培训与用工单位和就业市场的挂钩,以需求定培训,以输出带培训。三要以农广校中专学历教育为基础,开展专题讲座、远程教育、短期培训班等,实施灵活多样、长短结合的培训方式,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逐步向大专、本科扩展。
五、完善培训服务功能,提升培训服务档次
大力推行招生-培训-就业一条龙的服务模式,建立统筹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与输出窗口,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体系和优势,加强农广校要与其他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与协作,积极开展区际、省际、国际间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要根据市场需求,提高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加强劳动市场与用人单位的对接,把培训与就业引导密切结合起来,建立起职业技能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衔接机制,努力把技能培训、就业介绍、就业后服务管理融为一体。另一方面,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供良好的资源基础,就要加快建立就业跟踪资料库、岗位培训媒体资源库、城镇用工信息库和农村劳动力资源库等。
六、争取政策补贴,增加培训投入
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各国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通常做法是加大投入农村劳动力的培训。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各级政府义、社会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把农村劳动力培训,当成不容辞的责任。同时,要多渠道、大幅度增加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补贴资金,促进就业资金,保证实施农民工培训项目的专项资金,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农广校的培训系统还不健全,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补贴农民转岗就业培训工作,就要努力争取各级财政设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专项经费。
七、树立优秀典型 调动培训积极性
农民培训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及时推介好的经验和做法,使工作实践中的经验不断加强。营造出全社会关心农民培训的良好氛围,激发广大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还要扩大社会影响,在农民心中树立培训成功的典范。
八、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培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