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发展历史范文

时间:2024-03-27 17:07: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流管理发展历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流管理发展历史

篇1

【关键词】物流管理 演变史 物流企业 启示

一、企业物流管理的演变史

从发达国家企业物流管理发展历史来看,企业物流管理的演变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1、物流功能个别管理阶段(Transportation and Warehousing)

在这个阶段,真正意义上的物流概念和物流管理意识还没有出现,降低成本不是以降低物流总成本为目标,而是分别停留在降低运输成本和保管成本等个别环节上。降低运输成本的途径也局限在要求降低运价或者寻求价格更低的运输业者上,物流受生产和销售部门的影响极大。

2、物流功能系统化管理阶段(P.D Management)

进入这个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物流概念开始出现,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企业内设置了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运用系统的思考方法将整个企业的物流看作是一个整体,实现物流各个功能的最佳组合。但是物流合理化仅局限在物流部门内部,是在不涉及生产和销售部门下的合理化。

3、管理领域扩大阶段

介于P.D和Logistics之间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物流部门可以出于物流合理化的目的向生产和销售部门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是,物流部门对于生产和销售部门提出的合作要求在具体实现上也有一定限度。

4、企业内物流一体化管理阶段(Logistics Management)

进入这个阶段的主要标志是:美国物流管理协会于1985年率先用“Logistics”取代了“Physical Distribution”。企业内物流一体化是为了实现“只生产、采购、移动在市场上能够销售得出去的商品。”

这个阶段具有以下一些特点:物流的范围极其广泛,既包括原材料采购与供应阶段的物流,也包括生产阶段的物流、销售阶段的物流、退货阶段的物流及废弃物处理阶段的物流等整个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全部物流活动;不仅强调物流各构成要素的整体最佳,而且还强调物流活动与其他生产经营活动之间的整体最佳;强调生产、销售、物流是企业经营的三大支柱,并将物流视为与生产、营销相并列的企业经营战略之一;强调了物流顾客服务的重要性。

5、供应链物流管理阶段(SCM)

进入90年代,美国企业的物流系统更加系统化、整合化,互联网技术为供应链管理取得成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物流和资金流、信息流一起是供应链的组成部分。

供应链物流管理强调的是各个企业之间的联盟合作关系,发展物流联盟和广泛开展合作关系的思想已成为物流实践的基础。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业务关系的特点是建立在权利的基础上的对手间的谈判。而今,合作最基本的形式是发展有效的组织间的联合作业,形成多种形式的业务伙伴关系。一方面促使企业从外部资源寻求物流服务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促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流供应商与物流需求商组织联合起来。

二、企业物流管理的演变史对发展我国物流企业的启示

1、我国物流企业的专业化道路

从企业物流管理的演变史我们可以得出:我国物流必须从物流功能个别管理阶段向物流功能系统化管理阶段、管理领域扩大阶段转变。在过去,企业界视企业物流为洪水猛兽,物流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分散了企业对生产销售的关注度,限制了企业经营的地域范围,阻碍了企业生产和销售规模的扩大,延迟了企业产品投入市场的时间。事实上,人们对于物流的上述认识是基于这样的一种情况:物流运作的企业内部化以及低效率化,专业物流企业的功能缺位。

随着“第三利润源”和“冰山”学说从理论界向企业界的过渡,企业界人士开始慢慢把物流从成本负担的角度转向企业竞争力的角度考虑。所以,发展我国的物流企业,就要使企业的物流活动或物流业务专业化、社会化,把物流负担变为竞争优势,需要一个专业的成熟的现代物流市场作为基础,我国的物流企业要走专业化的道路。

首先是企业内的物流活动,必须由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或者是专业的物流企业来从事,如果企业内的物流活动企业本身不能提供专业化的优良的物流服务,就要考虑是否外包出去,由提供专业化优良服务的物流企业来从事。这样,我国的物流企业才会有市场需求,才会有持久发展的基础,也才会有服务水平的提高。

对于市场上的物流企业来说,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进行战略定位,并根据战略定位制定战略目标、规划和措施。近年来,我国一些物流企业走专业化的道路,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我国物流企业的整合化道路

由于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日益成熟,为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国的物流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规模上、运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国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着“小”、“少”、“弱”、“散”等方面的不足。“小”即经营规模小;“少”即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弱”即竞争能力和财务能力弱;“散”即普遍存在可利用资源分散、缺乏网络或网络分散、经营秩序混乱等问题。而物流是一种网络经济,因此我国物流企业要做大做强,网络的整合建设将是一个关键。

经过入世几年的竞争、发展、磨合,目前国有物流企业、民营物流企业,中外合资与外商独资物流企业都在市场上定了位,各有自己的客户,各有自己的地盘,而且三分天下的格局将维持相当一段时间。根据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特点,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发展我国的物流企业,企业物流管理的演变史给我们的启示是:要从管理领域扩大阶段向企业内物流一体化管理阶段、供应链物流管理阶段迈进。即如何把分散的物流企业和各种资源加以整合、改造和提升,增强服务功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和企业群体,是我国物流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3、我国物流企业的整合化道路

(1)我国物流企业的内部整合。物流企业的内部整合要加强流程管理,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是企业内连续的有规则的行动和行动系列。流程决定了企业的效率、效益和对企业提供服务的一致性。

加强物流企业流程管理,应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一切以方便客户为标准。为了提供给客户最大的服务价值并创造出更多的需求,物流企业在流程管理上要解决三个难题:第一个难题是信息化的基础;第二个难题是物流企业中的每个人都要有一个市场目标;第三个难题是每个人都要有市场经营成果表,象企业损益表一样,每个人都要有他自己的损益表,把每个人当作是企业的老板来经营。

(2)我国物流企业的外部整合。我国的物流企业除不断整合自身现有资源,还应主要采取联盟合作的方式来加快对社会资源的整合。以下简单介绍几种联盟合作的方式。第一,企业合营方式:合营企业通常是两个以上的个人或企业联合投入生产要素进行第三方物流活动的组织。它的三个基本构成是共同投资、共同管理、共负盈亏。合营物流企业是物流企业之间进行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具有明确的产权和法律关系,可操作性强,合作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可以根据各方的投入比例经过协商和谈判进行调整,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这种形式被广泛采用。合营物流企业通常又分为股权式合营和非股权式合营。股权式合营是指合伙人要订立资本买卖的契约。合伙人在合营中要占有一定的股份,股份的多寡决定了合伙企业对合营企业的控制程度。非股份式合营是指合伙企业之间非资本性资源的互相交换,如技术服务合作、经营管理合作等。第二,企业集团方式:物流企业集团应该是物流行业中以多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有一个通过各种连接纽带对其成员企业实施控制和影响的核心,具有统一的发展、经营目标和战略,为了共同的利益而互相团结协作的企业组成的经济联合体。物流企业集团是由于经济利益而组建的,集团内的各个企业都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它们之间又有着共同的利益,经济上是互利的。物流企业集团不是一个完整的经济实体或企业。企业集团中的成员企业之间相互关系的紧密程度有所不同,一般分为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四个层次。企业集团这种方式,在日本企业界中有着大量的应用。在我国,如锦程国际物流集团他们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战略联盟方式。组成战略联盟的企业通过股权参与或契约联合,结成较为稳定的集约化物流合作伙伴关系,以达到共同拓展物流市场,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的目的。因此,物流企业的战略联盟既可以像企业并购一样,达到快速进入市场、实现企业间优势互补的目的,同时又可以保持原有企业的经营独立性,从而避免企业组织过大造成的组织失灵以及企业之间的文化冲突。日本的物流企业主要就是通过建立战略联盟的方式来整合物流市场,实现其国际化战略的。例如,2000年10月,日本著名的贸易公司伊藤忠商(Itochu)与美国的GATX物流公司确立了战略联盟关系,以此作为进入北美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切入点。我国物流企业还可以选择其他多种经营机制和合作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规划建设不同层次的物流网点,以形成合理的企业物流运作网络体系。此外,应积极加强与金融、生产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合作,构筑新型战略联盟关系。与此同时,我国物流企业应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开展与国际物流企业的联盟和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实施“国际化”和“走出去”战略,积极融入世界物流体系中。

三、我国物流企业实现供应链管理需要一个过程

物流企业走专业化道路,实现内部整合和外部整合即实现供应链的管理都需要一个过程。首先,企业的内部整合如海尔的流程再造就经过了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三化阶段。1998年9月8日——2003年9月8日:以三化(信息化、扁平化、网络化)为宗旨的第一阶段再造。第二阶段:三主阶段。2003年9月8日——2008年:以三主(主体:员工成为经营主体;主线:主线是定单信息流;主旨:员工成为SUB,以自我经营的成果,体现其创新的价值)为宗旨的第二阶段再造。其次,企业物流外包在现实的内外环境上还面临许多困难,如在需求方面,企业受“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观念影响,拥有自己的运输车队、仓库以及配送中心等物流能力成为许多工商企业引以为豪的标志,企业对第三方物流商缺乏信心,自营物流退出障碍制约,担心商业机密外泻;在供给方面,传统的经营概念,信息技术落后,高级专门人才的缺乏;宏观环境方面,物流基础设施薄弱,部门分割、行政分割的制约,信用体系欠缺等的影响制约了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从宏观上说虽然有政策的支持,但对于不同发展程度的物流企业,应参照企业物流管理发展演变史,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判断企业到底处于哪个发展阶段,就整个竞争的环境,步步为营并制定出不同的物流战略。

【参考文献】

[1]提高企业竞争力论坛会议文件汇编,2005(11).

[2]第九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代表手册,2004(12).

[3]翁心刚:物流管理基础[J],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11).

[4]邬跃主:国外物流发展史[J],北京物资学院物流系,2005(1).

篇2

【关键词】物流经济;管理模式;电子商务

近年来,在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双重作用下,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并且社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网络技术的快速更新,使得电子商务也随之发展起来,其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性,节省了更多的实践,还促进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出现和进步发展。尤其是交通方式的逐渐多元化,更是为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人们在网络上达成交易,购买产品,然后通过物流收取货物,从而促进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电子商务不但更新了传统的购物方式,推动了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还有效促成了物流行业的更新和进步。

一、物流经济管理的模式

网络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变化发展,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然而网络并非是全能的,有许多事情网络并不能帮我们完成,我们更需要的反而是物流。现在的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更新特别快,从而诱发了物流经济管理模式的多变性。

(一)电子商务管理模式。

电子商务是网络发展下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商务形式。现代化社会中有许多业务的资金往来都是通过电子支付完成的,这种支付形式的衍生直接造就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捷之处,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未来还会继续发展,有着很强大潜质。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也在逐渐向电子商务靠拢,从而形成电子商务管理模式,其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物流经济管理模式,对物流经济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定额管理模式。

定额管理模式是在企业初始阶段产生的,适合那些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源需求量较小的企业。在物流经济中,使用定额管理模式,根据运输产品的实际需求,制定具体的运输方式,能够为物流企业减少更多的消耗,对物流经济的发展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三)供应链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推行,主要是为了减轻公司内部的压力,从而促进企业的进步发展。企业将运输的业务交给物流公司,而企业只需要切实做好内部业务就行。这样不仅能够为企业节省成本,还能为企业缓解内部工作压力。物流公司则是利用其自身的便捷性和合作性等特性,帮助公司实现经济效益。这样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为企业和物流公司双方都来了经济利益。

二、我国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国物流经济的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其管理模式中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缺乏技术支持。

我国物流行业发展飞速,然而在信息化技术的影响下,物流行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信息技术早已涉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可是物流行业在管理方面,却未形成专门的以计算机为载体的信息管理系统。这主要是由于技术设备的不健全,再加上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较弱,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物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从而制约了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物流经济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现阶段,部分物流企业对物流管理的认识依旧存在一定的不足。它们对物流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也并未意识到科学合理的物流管理对企业的快速发展及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作用。甚至许多物流企业对物流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单纯地运输产品的阶段,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物流企业的进步发展。

三、我国物流经济管理模式的发展策略

物流行业一直是维持业务和经济往来的重要桥梁,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变化。所以为了保证物流企业的发展,一定要加强对物流经济管理模式发展的重视。

(一)加强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与信息化技术的相融合。

建设统一的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是实现物流信息化的前提,通过建立统一的网络体系,保证其开放性和透明性,实现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与信息化技术的相融合,能够为物流经济的发展提供积极有效的帮助。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克服在物流运输和信息处理中出现的困难,保证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为企业加强合作提供条件,从而帮助企业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能够加强物流企业的经济管理,并促进其快速发展。而且将网络信息技术运用到我国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中去,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跨区域合作,更进一步扩大企业的涉猎范围,以此推动物流行业的经济发展。所以,我国物流行业十分有必要使信息技术融合到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中去,以便于优化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从而加强对物流企业的有效管理,进而促进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注重提升物流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

在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中,最基本的是定额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对物流经济管理人员的要求特别高,需要其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现阶段,虽然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十分快速,并且经济发展也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是物流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却不是特别好,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导致的,这就要求企业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注重其综合素质的提升。许多人认为物流行业是不需要技术能力的,甚至有的从业人员也同意这一说法,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个企业的有序进行离不开工作人员,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完成工作的必要前提。所以,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物流经济管理人员具备高素质和高技能,这就需要物流企业加强对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得物流经济管理模式得到有效的更新和发展。

(三)选择与物流企业相适合的经济管理模式。

不同的物流企业需要的经济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我国的物流经管理模式具有多样性,但是又具有针对性。因此,物流企业在选取物流经济管理模式时,一定要注重依据自家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我国的物流企业发展虽然十分迅速,但是其在经济管理上存有一定的缺陷,这就要求企业要吸取更加专业的管理人才,以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出发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物流经济管理模式,在促进物流企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完善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使其在实际运用中得以变化发展。我国物流经济管理模式的发展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管理人才,也需要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发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从而进行有效改善,这样才能有效促进物流经济管理模式的更新和完善。

四、结语

总而言之,物流行业是在经济发展下催生的产物,并已经成为实现许多企业业务的主要载体。而物流经济管理是物流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为了其发展,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不同的物流经济管理模式对物流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而选择具体的物流管理模式,需要从物流的具体特点出发,一定要选择合理的、恰当的模式,才能有效促进物流企业的发展。所以,在现代化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力的地位,必须要对物流经济管理模式进行革新,这样才能使得物流企业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赵金中.中原经济区区域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3,5

[2]陈聪.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趋势以及战略选择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8

篇3

关键词:零售企业;连锁;物流管理模式

自我国加入世纪贸易组织后,受市场经济一体化影响,当前制约零售企业连锁发展的因素主要在于企业内部的运营能力限制,以及社会竞争意识形态限制。而作为零售企业对外贸易的关键环节,物流的作用和意义在于帮助零售企业拓宽市场,打开更多的贸易渠道。不过根据笔者的调查,目前零售企业由于多走低利润,多批次的贸易方案。因此如若无法降低物流环节的资本投入,那么将无法有效提高零售企业连锁发展的经营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对零售企业中的贸易物流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与创新,确保零售企业能够在拓宽市场打开贸易渠道的同时,保障自身利润价值的生成。

一、零售企业发展过程中,物流模式的创新意义

1.物流是零售企业拓展业务的主要动力作为现代零售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物流的作用和意义在于帮助零售企业拓宽市场,并帮助零售企业建立数条贸易运输路线。受我国加入WTO受所带来的市场经济变化,如今零售企业的贸易路线和贸易形式都得到了明显的转变。为了能够进一步优化经营业务范畴,增值产业价值链,必须将连锁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从而驱使零售企业的物流模式能够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态势有机融合。这导致了零售企业如今正朝着这样一种形式发展,即业务流程的整顿与融合。为了进一步压缩不必要的资本投入,减少不必要的产品附加价值和各式的铺张浪费现象,从而有效加快资本利率的有效转化。其次则是经营要素如物流、商流、信息流、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整合。最后则是跨地域的连锁业务间的贸易形式,和经济效益整合,这是为了拉动销售商以及制造商的各式经营活动,以确保零售企业的有效增值效应。不论是哪一种经营模式,对于零售企业来说都不能忽略物流在整条产业链中的作用和价值。可以说现代物流的管理方式必然会主导企业的发展走向。零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有自己独特或是主流的贸易运作模式支持,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通常来说零售企业的运作流程与三点有关,分别是零售、物流、售后。其中物流管理又包含了特定的流通渠道结构特征和渠道成员之间的关系特征。目前国际上大部分的零售企业,都采用例如即时管理,和消费者反映流通模式等经营战略。以此为主导的现代物流模式通过不断引入新的商品,并连续进行商品不惑和各种促销活动,将适当地产品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地价格出售。零售企业的商品兜售一般会以市场实际需求出发,根据消费者的购买力和需求为新产品研发、进货的导向。现代物流如今成为零售企业经营模式创新的基础内容。而零售企业在价值产业链的变革上需要根据企业内部的运转情况,以及市场需求进行组织结构的重组。通过借助各方资源合理调整和减少中间产业链的不必要消费,以此来降低交易费用,提升企业贸易效率,从而创造更加真实的经营价值。通过与各方资源建立产期合作的关系,使商品自供销出口到零售企业,最后到物流及消费者手中能够形成一条完整的供销网络。零售企业的物流变革必须基于企业的商品产业链上下游,调整企业运转模式,减少不必要的商品转运和挤压,降低流动资产占用率,避免产品库存的损耗与失效。2.创新的物流管理理念是零售企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核心自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的零售企业如今正逐步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贸易模式接轨。从企业运转模式到管理模式,最后导物流技术等都采用了先进国家的零售企业贸易经验。对于我国零售企业来说,连锁物流的运作模式不同必然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同的影响。因此必须多WTO环境下的我国零售企业发展走向,以及物流的功能和特点开展研究,通过采用新颖的物流技术与管理手段,不断创新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从而构建基于信息网络平台的先进自动化智能物流管理系统。建立以物流运作效能为根本的绩效评价体系,以此来督促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提升,实现现代化的高效管理模式。零售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一般能够直观反应出企业的管理经营思想,从管理者的思想中又能看到企业的发展走向。因而合理调整零售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必然符合时展的走向,是适应WTO背景下零售企业的发展必经阶段。因此物流管理模式的创新应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积极汲取其他企业的科学管理手段,与管理技术,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从而实现物流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化。

二、零售企业的传统物流管理模式

如今我国的连锁零售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这主要体现在我国的零售企业一般会采用一体化的管理方式。可以说一体化管理模式是现代社会中最具优势的物流运营模式之一。通过架起那个不同部门的联合运作力度,进一步提高物流运营效率,大幅降低物流经营成本。可以说一体化物流管理运作模式是以企业的发展方向为核心导向,一体化的运营模式需要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人员直接面向企业商品供应商,和消费客户。因此企业必须超越原有的经营组织接线,通过将物流服务以及产品售后共同纳入到经营管理活动中,将物流运作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核心内容。一体化物流管理模式通过加强各企业间的物流合作,从而做到整体行业的共同进步,保障企业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并且一体化物流管理模式又是企业运营模式的关键环节,是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以物流为联系的企业关系会形成一个网络关系。物流网络能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经济条件就是一体化、标准化、模块化。在当前愈发经济求精的零售企业经营活动中,通过变相企业经营价值走向,拉动更多客户需求,是零售企业发展壮大必做工作。当客户有商品需求时,企业以最快的速度提供消费者最优质的产品,并提供完美的售后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扩大企业经营能力,拉动更多新的消费。

三、创新零售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径

1.建立新的发展目标为了提高物流经营效率,追求适当规模的库存是零售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目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库存商品模型,从而实现多网络的商品管理制度,及时分析商品库存现状,以及时间空间的结构组织。借此来平衡企业库存和商品经营模式。这么做不进可以大幅提升物流经营效率,同时还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2.创新经营管理模式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力量,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因而必须有计划的培养与早就一批物流管理人才,通过加强与高校的合作,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劲的物流管理团队。最后根据市场行情与国家成册,及时调整企业物流管理制度,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机制。这是管理模式的创新,也是高效率管理的新流程。

四、结语

相较于其他企业,零售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首先要确保其制度的创新。通过理论的实践,有计划地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其次要更加重视物流运作情况,通过建立完善的物流运作管理新模式,来压低物流运输成本。做到既满足企业运输需要,又提供给社会丰富的物流运输途径。最后在企业内部逐步形成绿色环保的物流管理理念。根据企业资源需求,优化产业配置,确保物流功能的一体化和物流产业的退市化,从而不断提高零售企业的物流产业经济效益。作为零售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创新,物流企业的管理方式必须顺应时展的需求,建立与完善全面的创新管理制度,从而形成高效率的管理服务。以先进的技术模式和全新的管理理念来创新零售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有利于现代服务进程的进一步发展,这对于提高整个零售行业的发展来说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暖.连锁零售企业物流管理优化与控制模式分析[J].全国商情,2016,(15):29-30.

[2]杨星.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展望,2015,(25):215.

[3]刘宝学,王鑫丽,侯淑霞,李超.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及发展趋势[J].河北企业,2015,(11):71.

[4]张黎.浅析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及其发展[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09):172.

[5]于凤姝.浅谈我国零售企业的配送模式[J].商场现代化,2015,(02):42-44.

篇4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现状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也称态势分析法,即对企业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帮助企业把资源和行动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有最多机会的地方。

1.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的优势。

1.1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具有深远的发展潜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经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建设,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途径。但若农产品的流通不畅通,则会导致市场经济论乱,农民增收困难。在市场竞争日益激励的今天,随着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传统的农产品流通销售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因此,提供高效的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服务,不仅能使农民生产的产品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还可以使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增值,通过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降低农产品流通的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从而提高其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因此我们认识到,我国的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具有深远的发展潜力。

1.2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每年农业生产资料的物流量不仅数量巨大,而且供应非常分散,物流成本很高。此外,农产品是具有生命的动物性和植物性产品,这些鲜活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对包装、装卸、运输、仓储、防疫等均有特殊要求,稍有不慎,就会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而通过对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企业的合理规划,农产品运输、仓储等各环节的生产成本将显著降低,这样既有利于有效得节约成本,又可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2.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劣势。

2.1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体制不健全。我国的物流管理咨询业相对西方国家而言,起步较晚,因此缺少相应的行业管理体制。如:我国咨询业至今没能建立起自己的行业协会,没有成行的咨询体系,缺乏合理的咨询价格体系和保证咨询调查质量等方面的规范,没有咨询案例数据库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健康发展。

2.2物流管理咨询业人才紧缺。由于我国物流管理业和管理咨询业起步都相对较晚,我国各大高等院校对于相关专业的设置时间也较晚,且其培养侧重于工业物流管理咨询人才而非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人才,因此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人才极为匮乏。据资料显示,物流相关专业人才已经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仅近两三年,我国物流相关专业的人才缺口将达到60余万。而企业对于高级物流人才的要求几乎是一致的:要有经验、有现代技术,还必须掌握现代经济贸易、运输与物流理论和技能,且有过硬的外语能力和国际贸易运输及物流经营能力,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人才的相对匮乏与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高要求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发展的“瓶颈”。

2.3农产品物流管理的设施和技术落后。农产品的生物性能——如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易腐烂变质等——对运输效率和保险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相关设备通常只能提供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这使得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失很大。而农产品物流管理设施和技术的落后,也直接制约了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所能发挥的经济作用。

3.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外部机会。

3.1国家政策对“三农问题”的支持。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提出“两个趋向”的基本论断,作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火的基本方针,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任务。放开粮食市场和价格、全面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出台,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政策支持,为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3.2网络化对物流管理咨询业的促进作用。物流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管理体制,其很大程度上依赖网络经济发展的支持,信息网络化的逐渐完善和健全,对物流管理咨询业的业务开展提供了技术保证和智力支持。随着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发展,我国出现了许多从事物流信息技术的企业,他们制定专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物流信息技术。这对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发展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4.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外部威胁。

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未建立起专门针对物流管理咨询业的法律法规,因此在企业的日常业务中,许多行为都没有法律依据而只依靠当事人的行为习惯,这样一旦出现纠纷则很难调解,过错方得不到相应的惩罚而非过错方也无法用法律武器有效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对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自我国2001年加入WTO以来,随着我国市场“门槛”的降低,外国各大知名企业纷纷入驻我国市场,其中就包括物流管理咨询企业。这些公司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成熟的管理体制,占领了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发展,给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发展策略建议

通过上述对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的SWOT分析,可以清晰的看到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各方面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为促进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提出对策如下:

1.政府方面。

1.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相关政策以实行政策支持。由于我国的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各方面体制还不太健全,这使得我国的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市场竞争力较弱,尤其与欧美等较成熟的企业相比,更显示出了许多不及之处。需要借助政府的大力支持与保护。

1.2改善基础条件并加强农产品物流载体的建设。根据我国目前的基本情况,加强农产品批发的市场建设,是现阶段提高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建立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体系,进一步加大批发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市场的各项法律法规,在流通市场内部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检疫检测中心,为农产品贸易发展服务。农产品物流实现顺利运转,就为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3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的专业技术水平。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仓储、加工、配送、通讯设备和计算机维护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必须增加人才培养的投入,联合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加强人才的培训工作。这要求政府一方面扩大高等院校物流本科和研究生的招手规模,培养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另一方面,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农业物流行业在职人员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2.企业自身方面。

2.1规范咨询程序和保证服务质量。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企业作为新生企业,若想迅速提高自身的实力,一定要保证企业自身的服务质量。而规范咨询程序则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必要保证。在物流咨询过程中,企业应进一步规范其基本程序,包括整个咨询过程中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方法及其相互关系。

2.2提高物流咨询水平。首先,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企业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资源共享的物流咨询项目数据库,及时对咨询成果进行总结、分析,以减少不必要的咨询时间,提高咨询效率,进而提高咨询水平;其实,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具体的咨询项目中有选择的利用现有理论,并根据实际情况将现有理论进行创造性调整,以保证咨询的科学性、合理性;再次,在咨询过程中要具有创新思维,并将这一思维贯穿于整个咨询过程中;最后,采取适当措施,发挥物流咨询业的催化剂作用,推动我国农产品物流咨询业的良性发展,并依据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平台地位,合理解决咨询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2.3处理好引进“外咨”与“本土”咨询间的关系。由于国外咨询业的起步早,发展快,经验丰富有许多值得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如:国外企业普遍重视运用咨询机构改进物流管理和销售工作,有成熟的系统研究方法和经验丰富的团队等。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我国的市场结构和顾客需求特征,特别是我国的企业管理文化与国外有这很大的差别,外国咨询企业的经验未必适合我国企业。所以,在借鉴外国经验的时候,也要注意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不能一味的“拿来”。

篇5

关键词:美军保障实践;强化军事物流保障;社会化问题;分析

要想更好地适应现代化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求,我国就要正视自身军事事业的发展水平,从基础环节军用物流保障环节出发,为我国未来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奠定良好的基础,而笔者则基于美军保障实践的现状,对强化我国军用物流的保障社会化问题进行了切合实际的分析,以下为详述,希望笔者的分析和探究给我国军事事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借鉴。

1对于军事物流保障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分析

1.1美军物流社会化保障的实践方式分析

西方的发达国家为了强化军事物流的社会化保障,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地方物流服务体系更是如此,从外部整体性的大方向来看,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已经给军事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就是要走高科技、科学化的发展之路。

一个国家的军事发展水平,其中的物资运输水平可以起到巨大的影响作用,简而言之,物流保障措施的合理与否,可以直接的影响一个国家的军事发展层次,同时也是影响未来高科技局部战争输赢与否的关键环节。

美军认为军队事业的发展中,不可安排士兵去做他们不擅长的事,这一理念就很好的印证了后期美所实施的后勤保障工作的力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中后期,美军就试图通过改革军事事业发展模式的方式,来逐渐解决传统军事发展中的阻碍性问题,比如,而其中由军队靠政府等部门的武装生存方式逐渐转向军民结合的发展方向。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军更加偏向于军民兼容的发展方向,美军认为军民兼容模式,将会利于军队的后勤保障工作的落实,可以切实提高军队双方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与私人公司联合,应用高技术手段,提高军队武器的工艺手段,进而强化公司的经济效益。

1.2关于现代战争物流保障的重要性分析

其一就是现代的战争所需要消耗的物资量极大,以伊拉科战争为例,美军第三机步师仅仅一天所消耗的油料就在六十至七十万加仑。其二现代战争所需的物资技术在越发提升,在此发展背景下,因此,要想更好的满足军队所需的物资量,就要从维护、运输以及保管军事物资层面着手,有效的提升物资运输的高效性,同时也可以间接地推动军事事业的发展,可见,物流保障对于军事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对于现代高科技战争保障的重要作用。

2对于强化我国的军事物流保障社会化建设的建议

我国的军事物流部门要想更好地推动军事保障的社会化建设,就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及时的做好规划工作,而后基于美军物流的社会化保障方式,积极总结并探究适合自身发展的军事物流社会化保障之路。

2.1遵循科学的军事物流社会化保障理念

传统的军事物流保障不仅仅是自成体系,同时也是由军队独立完成相应的工作,这就会直接致使军地之间存在着物流资源共享等问题,因此,我国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逐渐转变军队社会化保障思想,应当遵循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对军事物流保障方予以规范,还要将其实际价值体现出来,发挥其独有的竞争优势,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确保军事物流社会化保障的实际利益。

2.2总结高效的军事物流保障社会化模式

现阶段,我国的军事物资的流转和运输手段仍旧存在着不科学、不高效的问题,整体性的发展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旧具有一定的差距,物流系统的理念不能符合实际的军事发展需求,严重的阻碍了军事物资运转的效率,而要想更好地推动物流运输的行业发展,就要积极地转变军事物流保障的模式,比如,可以引入先进的管理思想,利用物流外包的方式,切实体现地方物流企业所具备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借助地方物流的物流运输模式,实现军事物理的网络化发展,同时也会间接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进而促使我国军事物流事业的发展更为高效,更能符合我国整体性的发展需求。

2.3实施分层落实的方式

当前我国的军事物流的社会化保障措施的落实,应当遵循外部环境的需求,总结实施对策、参照法律规章、落实管理方式,实行分层落实的方式,或是试点的方式,从试点的过程中总结诸多的工作经验,再逐步进行推广,最终达到推动军队物资保障社会化的目的。

2.4解决其中易出现的问题

在实际的军队物流运转的过程中,要想促使物流社会化保障,就要实现联勤集约的方式,社会化指的是实现军队之间的集约化处理,同时还会逐渐实现资源共享,进而使二者实现有机的结合。而笔者则针对其中的两大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下为浅析。

对于战士指挥协调问题的解决措施。战时指挥以及协调可以促使我国军队事业的发展速度更为高效,同时也要将国家的协调性优势体现出来,可以通过经济保护方法以及法律法规的维护方式等等,最终极大的保证军队物流社会化的稳健发展。

对于物流绩效的管理层面问题的解决措施。在对军事物流实施外包策略之后,还要与物流服务和供应商进行协调,实现对物流绩效的全方面管理。比如可以构建一个物流供应商的认证体系,并着重对注册资金、市场信用、企业资质以及物流能力等等多方面进行考核,不仅要保证军事物资运输的高效性,还要确保其运输的保密性和安全性,签订有关的合约内容,为军事物资的正常运输提供切实的保障。

篇6

关键词:国际物流;供应链;构建

任何企业都离不开供应链,它对企业资金流、内部信息流及物流的有效控制能最大化的满足客户的需求。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国各大企业逐渐趋于国际化,国际化给我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随之也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和挑战。供应链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目前仍然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所以加强企业供应链的管理的构建,以应对国际化的趋势。

一、全球经济中的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就是指生产和消费过程,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中独立进行的基础上,为了克服彼此之间的时间和空间上的问题,对货物进行物理性移动的一项经济贸易活动。国际化使得各国之间的物流交易逐渐兴盛,这也形成了国际物流的概念,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是一种跨国界的流通过程[1]。国际物流是国际贸易的组成部分,而且国际物流是国际贸易的载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物流发展的更加复杂化,同时信息技术的不断扩大,贸易管理就不断加深。国际物流的发展就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另外,物流跨国界的基础是经济全球化。

二、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供应链是一个大的整体,并不仅仅是采购、销售等活动的组合,是围绕整个物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具有高度适应性,且跨企业合作的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之间既存在竞争,又存在合作[2]。各个部门之间的供应链管理是以“供应”为目标,因为这个目标对于供应链的成本及供应链的市场份额具有重大影响。供应链管理要求对整个供应链进行动态的策略决策,并依靠这个策略进行有效管理。另外,在供应链管理中,库存活动可有可无,因为库存活动只是平衡产销的作用,且作为跨企业管理,所以供应链管理必须采用系统的、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来进行,以避免出现信息错乱等问题,同时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且更加简便。

三、国际物流发展趋势下的供应链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且在我国企业中也得到了适当的发展。供应链管理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的制度、理论和实践都不完善并且也缺乏专业的人才,因此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问题得不到解决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存在误区。目前,我国较多企业对供应链管理有诸多误区,很多企业高层管理认为对物流的管理就是供应链的管理,更有甚者认为对各个企业实行兼并就能较好的处理好供应链问题。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导致在国际物流趋势下的供应链管理得不到进步和完善。

(二)成本控制不足。由于在各大企业中供应链的管理受重视的程度不够,再加上管理失当的影响,大多数企业在货物的运送时间、储存时间和基础设施等都存在没有详细记录和在衔接上都存在问题,从而使我国在运输系统中各环节消耗的成本加大,所以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的成本过高,缺乏合理的控制。

(三)管理人员水平不高。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视度不足,所以投入的相对较少且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在管理人员的任命上,采取高层管理人员的任命制,这直接导致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知识水平较低,在管理技能上严重缺乏,使得供应链的管理只是形式上的,没有真正做到有效的管理,导致在供应链管理中时而出现问题。

(四)信用体系不完善。在我国企业中,信用基础基本来源于企业的人际关系,真正的信用体系还未真正的确立。在现实生活中,还经常出现商业欺诈的行为出现。一些欺诈手段也在不断的提升,还有债务的拖欠问题,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目前各大企业的诚信问题,在各大企业之间的合作增加了障碍。

四、国际物流发展趋势下的供应链管理的构建

随着国际物流发展趋势,使供应链管理是物流服务更趋向实现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这也是企业之间的有效竞争力。为满足国际物流的发展的需要,对于传统的物流进行又保留又发展的政策,对于供应链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依据供应链进行动态的决策,并通过网络信息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统筹供应链的各项功能[3]。因此,在国际物流的发展下,建立科学的供应链的管理系统是当务之急,保证供应链的完整、高效的进行。

(一)建立完善的数据库。供应链的管理需要完整、准确的信息,所以建立和完善数据库是各大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基础环节。在供应链管理中保证供应链及时满足客户的需求量、保证各企业在供应链中正常运转、物流的成本适当降低、提高物流的效率的效果。因此,建立完善的数据库是在国际物流趋势下的供应链管理的构建的基础。

(二)建立供应链的合作伙伴关系。当前供应链管理所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缺乏完善的信用系统,所以建立供应链的同时必须建立完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且供应链管理体系必须建立在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完好的伙伴关系之上和保持异质的特征。所以企业之间保持合作竞争的关系对双方都有益处,处理合作竞争理念,确立合作的企业文化。当企业之间达到良好的合作竞争,其资源和能力的互补性对竞争就会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同时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合作互补资源和能力相结合,从而产生协同效果,形成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4]。

(三)建立供应链管理计划。编制供应链管理计划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大任务,其需要通过互联网访问数据库,获得编制管理计划的有用信息,和密切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完成物流系统的每一项事情,以完善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其中可分为销售商、制造商和供应商三大类,销售商需要根据每位客户的需求和实际上的库存量来编制销售计划;制造商又可根据配送计划、销售计划等来结合自身制造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来编制生产计划;供应商根据运转计划、生产计划和自身的供货能力来编制供应计划[5]。

(四)权利集中。尽管已经建立供应链管理计划,销售商、制造商和供应商都根据自己的计划来进行。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很难容易受到大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相应的改变,这就需要利用网络将所需要的改变传递到各个企业,然后各个企业根据需求物和需求量再适时改变计划。这就需要权利集中在核心企业中,对供应链进行有效的协调控制。权利的相对集中是应对市场需求发生大的变化时的应对措施。

五、结语

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物流的脚步也在慢慢加大,对各个企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国际物流趋势下,供应链的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越发重要,供应链的管理可以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以及快速、稳定的发展。所以这就需要各大企业及时发现自身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构建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方案。总之,在经济一体化、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客户需求更高的环境下,供应链的管理成为企业竞争战略。我国企业应高度重视,根据自身情况开展供应链的管理研究。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 丁立言,张铎主编.国际物流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 张丽莉,龙勤,李雪东.供应链的博弈及供应链中的博弈[J].全国商情,2008

[3] 杜文岚,江建英.浅谈开放的供应链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5

篇7

1.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虽然应用型高校和研究型高校同属于本科办学层次,但是对学生培养的目标和学生就业的侧重点却理所应当不同。研究型本科院校培养的物流人才侧重理论和学术研究型,更擅长于研究物流方面的某一理论和某一项技术,掌握物流业发展的某一规律,研究物流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更适合于行政事业单位和物流研究院所相关岗位。而与一般研究型高校相比,应用型本科院校则更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特征,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应用性本科院校培养的物流管理人才应该是更适合物流生产活动中一线管理岗位叭

由于地方本科院校多为地方政府主管或共建的,生源主要以本地为主国家赋予地方院校的使命是重点为所在地区服务,适当服务周边地区。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应该紧紧围绕“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和“能力型、创新型,创业型”的培养目标要求,针对区域产业发展,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宽的知识面和比较强的适应性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按照区域产业升级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专业课程设置与区域产业链紧密衔接,制定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培养方式。如本地的主导产业是服装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石化产业和农业,物流管理专业针对这些行业的特点,设置服装物流方向、电子信息物流方向、石化物流和农产品物流方向。为了让培养的物流人才更容易被企业接受,学生毕业后能顺利上岗,学校要与各行业的相关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签订共同培养协议或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等适合不同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其源于地方、服务地方的特色。

2.地方院校物流苷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尤其是物流管理专业就业难与企业物流人才严重缺口的矛盾折射出高等教育体系存在一定问题。尤其对于服务地方经济的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式与社会脱节问题严重,其原因主要表现为:

2.1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不够科学合理

培养方案的优劣决定培养的人才的素质和社会适应性。但是很多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均是本校在职老师集体讨论的结果。据调査,大部分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起步较晚,招聘的教师大多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并非物流专业毕业。而且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没有接触过社会。因此,培养方案的制定不能否认会存在闭门造车的现象,缺少企业管理层的参与和对企业人才需求的调査,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缺乏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合。因此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理论性较强,实践性不足。

2.2课程设置大而空,与地方产业联系不密切

据统计,目前全国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有600多家,其中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地方院校有200多家。不管是综合类高校还是地方性院校,教育部对物流管理专业评估采用统一的标准,致使地方院校特色不明显。很多地方院校课程完全按照教育部要求来设置,专业课程标准化严重,没有地方特色,没有行业特色。例如大多数学校统一开设《物流学》、《供应链管理»、〈傑三方物流》、《物流信息管理》、《物流成本管理》、《运输管理>、《物流经济学》、《存管理与控制》、《物流技术与装备》等课程。即使有些高校划分了具体方向,如企业物流、国际物流方向等,但方向课程设置通常是一些常规课程,如企业物流方向中设置了Cik业物流>、《物流战略管理>、〈性产运作管理)等课程,没有一项与地方产业相关的课程和方向。同时,课程开设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知行分离。即便设置了实践课程,开设率非常低,仍然是理论讲解为主,使培养的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功底不深,动手操作上又技能不足,导致就业时的高不成低不就。与此同时,大多数院校不重视实践教学考核,考核方式不规范,考核力度远远低于理论教学。

2.3 实践教学条件有限w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是其必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课程中开展一系列实践教学,在课程中需要增加一些实验课程,如物流仓储、配送作业流程操作和物流相关软件的操作。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可以建立专业实验室或者开展校企合作,将实践基地建在企业。而实际上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因为是省市共管,往往政府支持力度不足,导致资金缺乏,实验室建设简陋,技术设备较为落后,无法正常开展教学。即便有很多地方院校积极的与地方物流企业或物流园区进行合作,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但因为学校位于二三级城市,当地的物流企业均为中小规模企业,企业业务量小、操作简单低端、管理落后,无法提供教学所需要的实践条件,致使实践教学难以开展到位。

2.4师资结构不合理,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缺乏

物流管理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具有充足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来担任教学工作。但事实上,很多地方性院校为了实现综合院校的发展目标,提升本校师资层次,只追求高学历、高职称,忽视教师将理论转换为技术、将技术转换为现实生产力的专业实践能力,导致很多物流管理专业表面上师资较强,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占较髙比例,但真正能担任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任务的却非常缺乏。甚至很多教师不是物流相关专业毕业的,缺乏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而对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物流管理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却因为种种原因难以进入学校。此外,副高以上职称评审条件也由省里统一制定,主要考查科研成果、论文、专著等,导致很多专业教师忙于学术研究,对实践技能的提高漠不关心和重视。

3.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物流管理实践教学改革的趋向

3.1调整优化物流专业结构’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的集群对接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以学生就业岗位需要为导向,并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强调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因此,学校应与当地产业紧密结合,要根据地方主导产业结构,建设一区一品的特色专业群,形成专业集群效应,实现专业设置与地方主导产业和新型产业的对接,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髙技术人才。如广东惠州本地主导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纺织服装产业、石化产业,惠州学院作为惠州唯一的地方本科院校为此设置了相应专业院系:电子系、服装系、化工系。而物流管理专业并没有设置相应的专业方向,导致培养的学生无法顺利就业于本地产业服务中。因此,该校物流管理专业应紧紧围绕这些产业进行专业方向调整,在原有专业方向基础上增设石化物流方向、电子物流方向和服装物流方向。在方向培养方面可以采用订单培养模式,企业有什么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就可以设置什么样的课程与之对应。如石化物流方向可开设危险品化工知识、石化加工流程与工艺、危险品储运、化工物流装备使用与维护等。教学过程采用双方合作培养模式,化工类的专业教师主讲危险品化工知识、石化加工流程与工艺等课程,物流专业的教师主讲物流学、危险品储运、化工物流设备使用与维护等课程。

3.2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办学

(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验室的建设需要充足的场地和资金,同时物流设施与设备的种类繁多且更新速度快。地方本科院校受条件差、政府资金支持不足的双重影响,难以进行大型实验室建设。同时地方院校基本分布在二三线城市,本地严重缺乏可合作的大型物流公司。因此为了保证地方院校实践教学的需要,就要建立经济实用型且能培养地方性一线管理人才的实训基地。如选择建立《物流管理沙盘模拟>实验室,这种实验室建设成本低且实用性较强,能模拟第三方物流企业整个管理和作业系统,通过构建整个经营环境的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经营管理理念,使其具备一定管理能力。另外,还可以购置或者与企业共同开发一些符合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物流操作流程的物流软件,如〈潘三方物流软件》、《供应链管理软件》、《仓库管理系统软件》、〈淀输配送系统软件》、《物流系统仿真软件》等。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模拟整个物流运作流程和整个物流系统的优化与设计过程,提高学生对整个物流过程的熟悉,在虚拟的操作过程中让其具备实践中的组织和协调管理的能力。

(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除了学校自建实验室,实践教学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和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去企业进行参观和顶岗实习,可以有效地节省教学成本,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但在校外实习基地建立方面,如果实习基地企业选择不当会给人才培养的质量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学校有关部门从企业的需求、学校的需求和学生的需求出发,充分发挥高校的智力资源优势和企业的物质资源优势,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探索建设“校企合作”办学的订单培养模式。如让合作企业设置实训的生产岗位和企业培训中心,提供培训岗位,实现人才培养校企共同承担,学校负责理论教学,企业主导实践教学并兼有学生成绩考核。可以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理论教学阶段,由学校老师进行讲授,-二个阶段是实践教学阶段,请企业高管进入课堂或者直接让学生带着问题到企业实训岗位,亲身体验,使其主动发现问题、‘决问题。

3.3实施校内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课程教学方法由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对基本理论、基本原理进行“满堂灌”的被动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参与、老师引导和指导,以掌握技能、综合运用理论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教学目标的主动式教学。可采用启发式案例教学、归纳式教学和项目设计式教学蹲方式。

(1) 启发式案例教学法

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积极使用案例教学。在讲授理论知识之前先让学生试着阅读和分析案例,在案例分析中启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之后再结合案例问题进行知识点讲解和结合。在知识点讲解完成后再分组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一些相关案例,让学生从中熟悉物流行业概况,包括企业发展沿革过程、营业项目、服务特色、设备设施基本情况以及具体的作业流程和发展战略等,使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培养其洞察、判断和分析能力。

(2) 归纳式教学法

教师先安排学生去企业参观和体验实习,然后再根据实习内容,安排学生进行理论问题的讨论。然后老师再通过适当的点评和统一分析讲解,把学生感性的、零乱的知识系统化,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3) 项目设计式教学法

在落实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教师应经常带学生深人企业调研,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在专业课程设计过程中,将不同问题设计成不同设计项目,布置多人为一组共同参与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项目。按照全国物流设计大赛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学科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共同讨论、研究后将任务分配给每个人,让其独立完成各自任务,最后由项目小组负责人汇总后整合提交设计方案。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防止理论与实际脱节。还可以使得不同性格爱好和不同基础、掌握不同方法的学生在合作中得到协调能力的提高。

(4) 将竞赛类活动列人人才培养计划

将与物流相关的“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大学生挑战杯”、“暑期社会实践”等竞赛项目列人到大学生培养计划中,成为实践教学的必要环节,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至少参加两次此类竞赛活动才能获得毕业学分要求,从而促使他们积极参加此类活动,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3.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一直是很多地方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实践能力,必须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积极从企业行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聘用专业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构建灵活多样的弹性用人机制,努力打造一支专兼聘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另一方面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养,与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双师型”教师校外实习、培训基地,通过顶岗工作,挂职锻炼等方式,尽可能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引导教师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不断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改革应用型院校教师职称评审、职务晋级等方面的评价标准。

3.5进行学生考核机制改革

大多数髙等院校存在统一的评估制度和重理论考核轻实践考核的不合理考核方式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教育部首先应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出台符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和应用技术大学特点的评价体系和评估制度气其次,学校实施以实践能力考査为主的实践教学考核新方式。现代社会企业需要的是既有理论又具有实践技能的综合性人才,而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需求。因此需要建立一套适合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该考核机制要强调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案例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技能展示、合作协调的团队精神等P1。

(1) 积极推行“双证制”

将理论考试和应用技能考试作为毕业考核的双重要求,在正常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开展的各项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的水平等级考试,包括全国物流师证书、报检员证书、报关员证书和国际货代员证书等,为学生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

必须改革传统的以笔试为主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建立笔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试制度。对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采用实际操作、口试、上机考试等多种考核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上机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合理性来确定成绩。通过建立基本技能的教学考核体系,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环境中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物流设计大赛、相关的社会活动和各种职业技能测试。

(3) 改革毕业论文考核方式

篇8

1.1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落后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国际上属于起步晚的国家,水平也相对于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这不只是制约着我国物流市场的发展,更加阻碍了物流产业规模的扩大,同时影响着物流服务的各项环节,包括对物流产业经营服务手段、运营方式等多方面,使得物流市场的竞争力和物流市场的自动化水平发展艰难。1.2物流管理人才不足物流管理方面的精英人才不足是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阻碍。传统观念对物流的理解已经不能符合现代物流行业的运行,我国如今的物流行业急需精通物流管理的专业素质人才。现代物流管理对高素质员工的需求很大,企业迫切需要能够正确理解现代物流技术,并能在工作中熟练运用的物流人才。

2使企业物流信息化畅通的对策

2.1转变传统观念,增强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正确认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上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经验大量进入我国,物流管理理念正是众多先进理念中较为重要的理念之一。物流管理理念进入我国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是,受传统物流观念的影响,我国物流管理产业仍然发展缓慢。一部分企业对于物流管理的作用以及意义仍然存在认识不到位、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企业通常只注重财务、生产、组织以及营销的管理,从而忽略了物流管理以及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的作用,这就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管理者要转变管理观念,从对物流进行管理和以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畅通的角度去考虑,争取做到企业的进一步扩大与发展。所以,企业必须转变传统观念,重视物流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作用,正确运用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手段,以便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要意识到物流管理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物流管理信息化理念作为先进理念,势必会对传统理念进行冲击,且被人们接受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够真正被人们所认同。2.2重视网络运用,提高技术水平在当今时代网络技术十分发达,信息技术也被运用到企业的各个领域中。物流信息化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高科技技术手段,必须需要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支持。信息的畅通是维持物流管理正常运行的重要纽带,是实现供应商和顾客之间无限时沟通的保障。通过物流管理信息化大的推广,促进物流信息系统的网络化进程,提高物流服务的高效正常运转。随着市场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世界范围看,全球信息网络系统是全球化市场的基础,国际知名的物流公司都拥有覆盖全球的信息网络系统。国内的企业应该学习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在物流管理上加强投资,取长补短,对于外国物流管理的优秀方面应该加强学习,并将此运用到我国,改造我国的物流管理模式,提高物流信息化管理的信息化水平。2.3对企业信息资源的利用首先,国家要大力扶持物流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加大财政支出,加快引导物流信息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其次,国家应该在科研计划中增加对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课题,加强对物流技术和物流信息化技术的开发力度。还要扶持企业运用物流管理信息化手段,促进企业的发展;最后,促进大中型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网络共享建设,推进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核心任务就是企业物流信息的开发。开发物流信息不仅能够为物流信息化建立一个坚实的基础,也是物流管理的最终结果。企业要正确的对待物流信息化管理的开发利用,使物流信息化管理做到标准化、规范化。但是,如今大部分的企业由于忽视了信息采集的重要性,没有做好信息采集和信息采集管理的合作,导致系统缺乏信息资源,使得企业对于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了重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企业整体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代企业信息化资源的建设是一个艰巨漫长的过程,只有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才能在长远的发展中平稳健康的前进,获取更多准确、快捷的信息资源。2.4加强信息化与物流流程再造相结合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所以,企业在进行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时候,要注重流程再造的过程,因为物流信息化就是对于企业物流流程再造的过程,物流管理想要取得成功,就离不开物流业务和管理流程的再造,要想通过物流信息化实现企业进一步的发展,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就要跟上企业的发展步伐。2.5注重物流人才的培养人才是一切技术和公司运作的根本。现如今,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很高。物流管理人才不仅要熟悉生产与经营,还要了解相关附带产业的运行,以及相关业务的管理等等方面。企业只有将人才的作用发挥到位,才能保证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正常运转。只有这样,企业才有可能最大效率的运用物流信息化资源,促进经济效率的增长。因此,企业要经常对物流人才的专业素质进行培训,争取提高物流环节的有效性,通过加强培训,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并提高企业整体员工素质。

3结语

篇9

什么是物流管理

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管理的定义为:“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可见物流管理的目的是“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其管理对象是“物流活动”,即与物流功能相关的活动,包括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因此物流管理的基本目标就是以最低的成本向用户提供满意的物流服务,最根本的指导原则是保证物流合理化。

什么是供应链

我国国家标准对供应链的定义:“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和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因此,供应链指的是籍渠道关系把产品和服务导向市场的关联企业的顺序组合。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物品交换产生了渠道关系,供应链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相互依存的。为了反应当今的买方市场特征既供应链是由客户驱动而非供应商驱动的趋势,供应链也常常被称为需求链。因为供应链中产品形态变化的过程是其价值不断增加和服务增值的过程,所以也被称为价值链。如图1所示

当然,实际的供应链并不是一条线。由于通常在供应链系统中有众多的供应商,包括供应商的供应商,和众多的客户,包括客户的客户,实际上是一个“供应网络”,所以也有学者认为:供应链是由涵盖不同活动过程中的上下游企业链接而成的组织化网络,这个网络的功能就是开发双向最终客户交付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什么是供应链管理

早在1982年,著名的管理大师Oliver和Webber就应用了供应链管理这一术语。其后通过在销售渠道研究、协同与合作、生产与分销、网络中库存的分配与控制、生产计划层次等方面的研究,给予了扩大和完善,形成了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国家标准)。供应链管理所涉及的主要领域有:供应(Supply)、生产计划(Schedule Plan)、物流(Logistics)、需求(Demand),同时还包括以下内容:战略性供应商和用户合作伙伴关系管理,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供应链的设计(全球节点企业、资源、设备等的评价、选择和定位),企业内部之间物料供应与需求管理,基于供应链的用户服务和物流(运输、库存、包装等)管理,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生产集成化计划、跟踪和控制,企业间资金流管理(汇率、成本等问题),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交互信息管理等。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在总成本最小化、客户服务最优化、总库存最小化、总周期时间最短化以及物流质量最优化等目标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以实现供应链绩效的最大化。

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1、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更高级的形态。从物流管理发展的历史来观察,经历了五个阶段:物流功能个别管理阶段,物流功能系统化管理阶段,物流管理领域扩大化阶段,企业内物流一体化管理阶段,供应链物流管理阶段。可见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发展过程中顺应企业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物流管理进入了更高级的阶段,从作业功能的整合到渠道关系的整合,使物流从战术的层次提升到战略高度,是传统物流管理的逻辑延伸。

为了适应物流的发展,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于1998年修订了物流的定义:“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的,为提高产品、服务和相关信息从起始点到消费点的流动储存效率和效益而对其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显然,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涵盖了物流的概念,用系统的观点看,物流是供应链管理的子系统。

我们再来看看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最新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的定义。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认为:供应链管理是联系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主要功能和基本商业过程、将其转化成为有机的、高效的商业模式的管理集成。它包括了上述过程中的所有物流活动,也包括了生产运作,它驱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营销,销售、产品设计、财务和信息技术等过程和活动的协调一致。物流管理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对产品、服务和相关信息从生成点到消费点的有效率和有效果的正向和逆向流动和储存的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部分的供应链过程。显然供应链管理囊括了物流管理在内的各个有关的管理环节和流程。

2、供应链管理是对互动界面的管理。供应链是由通过协同合作来共同制定战略定位和提高运作效率的一些相互关联的企业组成的,供应链管理是对在运作能力、信息、核心竞争力、资金以及人力资源与条件都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多个企业之间的关系管理,因此具有互动的特征。

3、供应链管理是协商的机制,物流管理是一个计划的机制。物流管理中,主导企业通常是制造商力图通过一个计划来控制产品和信息的流动,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关系本质上是利益冲突的买卖关系,常常导致存货向上游企业的转移或成本的转移。供应链管理同样制定计划,但目的是为了谋求在渠道成员之间的联动和协调。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通过分享需求和当前存货水平的信息来减少或消除所有供应链成员企业所持有的缓冲库存。这就是供应链管理中“共同管理库存”的理念。

4、供应链管理强调组织外部一体化,物流管理主要是关注组织内部物流一体化。物流一体化和供应链一体化基本模式分别见图2和图3。物流一体化管理是指把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交付,对企业物流的全过程进行统一管理,即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而非部门的角度上,运用系统化的方法,寻找物流的合理化状态。供应链管理认为只有组织内部的一体化是远远不够的,供应链管理是一高度互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同步考虑不同层次上的相互关联的技术经济问题,进行成本效益权衡,比如要考虑在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存货以什么样的形态放在什么样的地方,在什么时候执行什么样的计划,信息共享的深度,实施一体化管理后所获得的整体效益如何在供应链成员之间分配等。

5、供应链管理对共同价值有着更大的依赖。物流管理是通过对存货时间和地点的精确定位来创造价值,通过对订单管理、库存、运输、仓储管理、物料处理以及包装管理等活动的有效控制,以廉价高效的方式来寻求满足客户需求,实现企业和客户的价值增值。

篇10

一、当代大学生的性心理发生了显著变化

2004年1月28日,全国大学生性文明调查结果在成都揭晓,超过60%的大学生赞成婚前性行为。该调查是由《中国当代大学生性现状及性教育实践探索》课题组实施的,共对全国26所院校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是迄今为止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大学生性文明调查。调查显示,表示双方愿意就可以有性行为的占32%,表示只要基于爱情就可以的占20%,表示有助于适应未来婚姻生活的占7%,表示只要能结婚则无妨的占8%,4项加起来超过了60%。与1990年全国性文明调查的数据比较:大学生认为“会引发社会问题,应受道德谴责”的比例有所下降;认为“双方愿意就可以”的比例上升了26%。面对心爱的人提出的性要求,大学生采取的态度依次是:60%的人“晓之以理,帮助克制”;13%的人“冷静地断然拒绝”;12%的人“怕失去他(她)而委身求全”。在对待婚前性行为问题上,女性更为谨慎:70%的女大学生在对待恋人的性要求时,会从感情出发,既力求维护自己的“性纯洁”,又力求维护双方感情而“晓之以理,帮助克制”;坚决维护自己的“性纯洁”而“冷静地断然拒绝”的比例是男大学生的3倍。一项相关调查表明,大多数大学生都对婚前性关系表示理解。湖北武汉一家电台的“性与健康”节目开播两年来,数万名咨询者中一半以上是大学生。他们咨询的问题主要是,青春发育晚期困惑,婚前性行为,甚至怎样避孕等性烦恼和性苦闷。在校风比较开放的大学里,风景优美的树林、湖边和草地,都成为大学生幽会的场所,甚至出现了几对男女学生拉上窗帘在同一问宿舍共宿,各不相扰的情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生恋人公开在校外租房同居的现象也越来越多。

大学生谈恋爱,受到学生身份的限制,因而许多人认为此时的恋爱应该保守一些,但也有人认为,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可以自由选择恋爱方式。最近华东师范大学的项调查表明,大学生的性观念相当开放。在关于恋爱行为尺度调查中有5种恋爱行为,分别是拉手、接吻、、进行性行为、同居。半数以上男生选择了“同居”这一项,而女生普遍认为接吻或都是很正常的行为。同时,另项“恋爱是否以结婚为前提”的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学生均选择了“不确定”,学生们表示在恋爱中很少考虑结婚的问题,但并不影响他(她)们谈恋爱。

二、当代大学生的性健康问题愈来愈明显

大学生,正处在性生理发育趋于成熟,而性心理发展正趋于激烈时期,他们所面临的性问题最主要的还是性心理方面的问题。这些性心理问题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性心理障碍,包括、性恐惧、性压抑、性放纵和焦虑;另一类是性心理变态,包括同性恋、露阴癖、异装癖、恋物癖等。据2000年一项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性知识、婚前性行为、性心理等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

1996年6月,南威医学研究中心与湖北文艺广播电合开办了性与健康节目,除接听热线咨询电话外,也负责解答咨询信件。截止1997年6月共收到咨询信件1211封,其中明确大学生身份的信件274封。对这些信件中咨询的问题进行归类统计分析:有关婚前性行为问题的27封,询问如何判断早孕、怀孕后怎么办的12人。如何避孕的7人,认为自己的6人。从这些数据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性心理问题无论在发生率、严重程度还是在其后果的危害上都到了不容乐观的地步,而且性心理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甚至导致性犯罪。

大学生们已到了身体发育成熟的年龄,心理上更加早熟。在谈恋爱过程中,性的需要是很自然的事,他们大多都希望有灵肉统一的爱情。然而,由于中国社会对性问题依然讳莫如深,青春期教育也很欠缺,大多数大学生仍然是观念现代,而行动保守。因此性冲动和性苦闷仍常常困扰着他们。一位大学生说,我们周围的空气太紧张了,所有的人都带着罪恶感来看这个问题,没有任何人可以商量,因此我们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另一位女大学生总趁周末室友回家的机会和男友同居,内心的紧张、同学们异样的目光和周围的压力总使她有一种犯罪的感觉。因此,“性与健康”的一位大夫说,这一代年轻人“既不像他们的先辈们那样单纯无知,也不可能完全像西方的20世纪60年代那样,毫无顾忌地追求性解放,他们只能在夹缝中苦苦煎熬”。

三、正确对待当代大学生的性心理及其性健康问题

物流贯穿于煤炭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物流环节的任何改善都会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起促进作用。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当前企业“最重要的竞争领域”。煤炭企业要加强物流管理,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煤炭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内部物流管理体制没有理顺

虽然有些煤炭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煤业集团,建立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建立了“集中采购、统一结算、直达配送”的物流运作模式,但是,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煤炭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物流活动还没有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重点,企业缺乏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内在动力和手段。

2.物流管理缺乏科学性

由于新老体制的更替,很多煤炭企业供应计划与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脱节.可靠性降低:物资采购手段、方法落后,缺乏规范化;库存管理方面仍采用传统的储备资金管理办法,无法及时、准确地反映实际库存动态等。从煤炭企业内部信息传递和处理技术来看.相对于物流系统合理化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制约了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此外,采购行为不规范、层层设库,使材料积压现象大量存在: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材料及产品多次中转运输,使许多煤炭企业额外支出了大量的运费。

3.物流系统整体效益不佳

绝大多数煤炭企业在品质要素方面有较好的基础,如在物资保管保养、回收复用方面已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效果,但在仓库布局、物资存放、装卸搬运环节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合理、不配套的现象。同时,传统仓储管理的落后方式短时间内不易撼动,为现代物流管理手段的引进设置了障碍。企业内部的采购、仓储和配送职能未能进行充分整合.无法实行一体化的内部供应链管理.最终导致煤炭企业内部物流系统整体效益不佳。

4.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

虽然极少数大型煤业集团通过ERP系统的上线,实现了集团内部计划上报、审批、采购、供应的计算机管理.并实现了内部信息、库存资源共享。但是.大多数煤炭企业物流缺乏相应的信息交换平台,信息技术管理水平和手段还比较落后。一方面.一些企业主要考虑到对原有的管理模式的转换.对设备、人员培训的再投入较高.产生被动应用计算机管理物资的状况;另一方面,在解决库存管理问题的过程中,许多煤炭企业尽管已开发了不少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而由于对内部物流管理结构掌握不准确,业务流程不够优化,项目成功的不多。

5.物流成本核算缺乏财务标准,物流管理效益难以体现

“物流冰山说”指明企业财务统计数据中。只能看到支付给企业外部运输的委托物流费用,而实际上这些委托物流费用在整个物流费用中犹如冰山一角,真正的大头是潜藏在海水中的冰山主体,即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比如物流基础设施的折旧费、企业利用自己的车辆运输与配送、利用自己的库房保管货物、由自己的T人进行装卸等费用都计人了原材料、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科目。目前,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中,没有把物流成本明确地列出来,也没有正规的专门负责物流成本核算的会计人员和机构,计算方法不标准,因而物流管理效益难以体现。

6.物流人才缺乏

企业物流人才缺乏,愿意到煤炭企业来工作的物流人才更是凤毛麟角。目前培养的物流人才不仅数量不够,而且结构单一,主要面向社会物流煤炭企业物流领域需要熟悉煤炭行业.又通晓企业管理、物流管理、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

二、煤炭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1.强化供应链管理.提高物流管理的组织化程度在物流活动优化重组中,煤炭企业应成立专门的物流管理机构,在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的支撑下,将采购供应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的物流职能集成,对企业内部供应链物流一体化,实施具体的规划设计、组织、控制和管理,从根本上改变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传统物流运作模式,缩短整体供应链中的物流沉淀,加速物流周转.减少不必要的存货风险。在企业外部,按照市场细化的要求,采取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等多种方式,加快区域化物流配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形成供应链联盟,提高物流管理的组织化程度。

2.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独立的物流经营公司

鉴于我国物流市场还很不成熟、很不规范的现状,煤炭企业特别是大型煤业集团可以采取介于自营和外包之间的办法。将企业现有物流服务资产和人员分离出去,成立独立核算的“物流中心”或“物流事业部”,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独立的物流经营公司。新公司为企业自己的物流业务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在市场上揽业务,以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利用率。

3.将弱势业务外包出去,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核心业务

据统计,煤炭企业有80%以上的原材料和成品的物流服务是由企业自我服务系统和供应商承担的。

随着社会生产分工细化,许多企业开始注重物流资源外取,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煤炭企业应改变原来“企业办社会”的经营模式,将所有与运输有关的业务剥离出来,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而把精力集中到自己的核心业务上。

4.加快物流信息系统网络化建设,实现物流信息化

物流的管理效率体现在对信息的采集、传递、处理加工过程中。煤炭企业要依托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平台,建立与现代物流发展相配套的物流信息系统与网上交易系统,并与遍布全国乃至全球的采购网和客户服务网对接,建立功能齐全、资源共享、服务便捷的物流服务网络,以客户定单信息流带动配送物流的实现。借助于准确的信息传递.将传统的、粗放式的物流送货形式,上升为“门到门”、“库到库”甚至“线到线”的精细物流方式.实现物流信息化。

5.建立和完善物流成本指标考核体系,科学合理地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是进行物流管理、使物流合理化的基础在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时,压缩煤炭生产过程中成本的空间越来越小,而降低材料成本、采购成本以及运输、仓储、装卸、库房管理费用等物流成本的潜力巨大。因此,煤炭企业应建立相应的物流费用会计核算机构,选择正确的核算方法,了解煤炭企业物流成本结构,制定物流活动计划进行调控,正确计算反映物流成本,并评估物流部门对煤炭企业效益的贡献程度,注重物流成本效益,科学合理地降低物流成本。

6.进行科学的采购分析,加强库存控制

采购分析需要考虑的基本信息包括所采购物料的成本分析、交货时问和地点、交易的付款期限等等。在采购分析时.首先根据企业生产需要.通过参考过去“一定时间内”物料使用量的平均值和变化幅度,确定未来的需求计划。其次需要考查供应商的历史供货情况,即“一定时问内”供货数量的平均值和变化幅度,制定合理的储备量。物流部门要结合以上两个方面,计算出比较合理的交货周期和经济订购批量。

7.加快物流配送网络建设

加快区域化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建立与形成快速、准确、高效的物流配送机制.充分利用和盘活已有的运力和仓储资源,选点设立配送、分拨中心,搞好煤炭集团内部物资的直达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