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体育的实施范文

时间:2024-03-27 17:07: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体育的实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体育的实施

篇1

制定合理、科学、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实际发展水平,确定基本动作的学习。如立定跳远、高跳下、直线两侧行进跳的动作适合于中班以上的幼儿,兔扑、纵跳、蛙跳的动作则适合于大班的幼儿,四散跑、听信号跑、走跑交替适合于小班的幼儿。

其次,在制定目标中要考虑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情感品质的培养,不能偏于技能而乎视情感态度的培养。中班《小小》的目标除了学习钻、投掷的动作外,还锻炼幼儿勇敢向上的品质。

活动准备充分是实施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保障。

活动准备既有物质的准备,又有知识经验的准备,既有幼儿方面又有教师自身的准备。在活动组织中,我们常会侧重于物质材料方面的准备,而忽略教师自身的知识技能的准备。虽然物质材料在游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动作技能,尤其是年龄越小的幼儿,在直观、形象可触摸的物质刺激下,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但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技能准备不可忽视,尤其在特定基本动作的学习上,教师要让幼儿获取正确的感性经验和动作技能,就必须查阅相关的资料,掌握好标准的动作。如正面钻的动作要求是:双手交叉抱胸低头团身,一腿屈膝,与头同时钻过圆圈,前腿跨过后站稳,重心前移,接着屈收后腿站稳。如果教师自身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哪些动作会出错,就应该预见到幼儿有可能也会出现类似的错误,此时教师应想到:当幼儿出现类似错误时,我要如何指导?当这些准备工作做好后,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对动作的讲解、示范、指导就能更好地把握。

提升教师的指导策略,更好地组织活动。

《纲要》指出:执行教育计划的过程是教师的再创造过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对教师的指导策略、角色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教师的语言要简练、生动,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生动的口头语言固然吸引幼儿,但适当的肢体语言在某个环节的应用,却胜于口头语言。如在示范侧身钻时,教师让幼儿分散在四周,以手势、表情暗示、提醒幼儿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侧身钻过圆圈的?此时幼儿的注意力专注,能认真地观察教师的动作。通过肢体语言的示范,老师再引导幼儿说说:要看样完成侧身钻的动作?这时幼儿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争先回答,然后教师再根据幼儿的回答,将侧身钻的动作,用语言进行描述,边描述边慢动作地示范,在这样一静一动的示范中,幼儿对侧重钻的动作印象加深了,在练习时,动作的准确性提高了。

(二)、有的放矢地指导幼儿学习基本动作。

1、在幼儿自由练习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幼儿榜样的影响作用,激发幼儿互相学习的兴趣。如学习侧身钻时,幼儿两三人一组进行练习,提醒幼儿在练习时,要注意观察同伴的动作是否做对?错在什么地方?通过互相观察,互相纠正的学习氛围,既调动幼儿练习的积极性,能有效地发挥同伴的示范作用。此做法适用于中班下学期以上的幼儿。

2、教师的观察、指导能力要提高。有的教师在指导时,一般只观注前排的幼儿动作掌握差不多了,这进行下一环节的活动。而忽略了对后排幼儿的观察指导,往往后排幼儿动作出错的机率更高,导致游戏环节时,幼儿很多没办法完成基本动作。有的教师指导时过于关注个别,而忽视了观察其他幼儿练习的情况,此时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个别,还要注意观察周边幼儿练习的情况,及时提醒、暗示幼儿有序地练习。

3、练习时应注意密度、强度的分配,避免幼儿肢体疲劳。如学习蛙跳动作时,教师要考虑动作的密度和强度的有机结合,过长时间地练习双手撑地,下蹲向前跳,有可能会使幼儿的手臂和腹部肢肉疲劳,出现酸、痛的现象。为避免这一现象,教师的组织方式可从集体练习到分组练习或个别示范,再到集体练习,让幼儿在整个练习的环节里,既有充分练习的时间,又有身心调适的休息,达到更好的练习效果。

4、把握重难点,从易到难地进行练习。如练习高跳下时,师先让幼儿在20—30厘米处往下跳,掌握基本高跳下的正确动作,知道落地时前脚掌要先着地,双手后摆,屈膝保持平衡。进而过渡上升到30---40厘米的高度往下跳,此时要特别关注个体差异,教师要帮助幼儿克服这些心理障碍,以鼓励、帮助的方式,增强其自信心,勇敢地往下跳。

(三)游戏环节的组织和指导

篇2

摘 要 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但对于幼儿师范院校学生身心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还会影响到其未来走上幼儿教育岗位后的体育教育技能。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问题进行了研究。为了能够更科学的研究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问题,文章首先针对目前影响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并据此进一步探讨了提高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及建议,希望对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的顺利、有效开展能够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幼儿师范院校 教学有效性

幼儿师范院校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成为了我国培养幼儿园教师的骨干力量。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但对于幼儿师范院校学生身心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还会影响到其未来走上幼儿教育岗位后的体育教育技能,由此可见,促进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就从目前影响我国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入手对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具体研究,并有针对性的探讨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影响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幼儿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与一般的高校体育教学和普通的中学体育教学相比较而言,存在明显的不同:一方面,幼儿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活动需要完成学生正常的体育知识学习和体育技能学习的任务;另一方面,幼儿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活动还要能够体现出师范性和专业定向性的特点。也就是说,要通过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能够学会如何上好幼儿体育活动课,并尽可能的促进学生幼儿体育教育技能的提升,使得学生在走上幼儿教育的岗位时,能够胜任幼儿教师的工作要求。因此,幼儿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具有“双重目标”的特点。

然而,实际上,绝大多数幼儿师范院校虽然在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上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但是在实际贯彻落实体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却普遍存在忽略了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工作“双重目标”,使得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够准确,以至于影响了幼儿师范体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的问题。例如:很多幼儿师范院校在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时,没有真正理解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工作“双重目标”的内涵和意义,只重视到了体育教学活动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这一个方面,过分强调体育知识的讲解和体育技能的传授,有的甚至可以说是将学生作为“运动技术的传人”来进行培育,而却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其未来职业的需要,以至于影响了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教学课程设置不科学

教学课程设置不科学,也是目前影响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概况来说,目前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不科学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开设的课程较为单一,与中学体育教学的内容重复较多,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如:很多幼儿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仍然是以田径、球类、体操等常见的运动项目为主的,很少涉及体育人文方面的课程或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方面的课程;二是,在现有的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中,关于幼儿体教方面的内容过少,无法实现对学生幼儿体育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使得幼儿师范体育教学的目标无法在课程设置中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幼儿师范学校学生体育教学的“双重性”特点没有在课程设置中得到相应的体现,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

目前多数幼儿师范院校在针对体育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时,仍然是以项目测试的方法为主的。例如:50米跑、100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等。但是这样的评价方式作为一种终结性的评价,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参与情况以及情感与合作等内容,对于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和体育锻炼自觉性的促进意义不大。而且由于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在采用这样评价方式进行评价时,因评价标准过于单一,某些学生不经努力只凭借先天条件就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而某些学生即使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却仍然无法达标,以至于严重挫伤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虽然幼儿师范院校在学生的培养目标中提出了“学生需要具备开展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职业能力”的目标,但是在具体到体育教学评价时,却很少有学校涉及到学生的职业能力评价内容。即使有学校在体育教学评价的过程中简单涉及了职业能力的内容,如:喊口令、组织队列队形变化、组织幼儿游戏等等,但是在评价标准的设置上却非常模糊,以至于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困难,多数情况下,仍然沿用传统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方式,以至于影响了学生体育职业技能的发展,不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二、提高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对策与建议

(一)重视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双重性,实现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

重视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双重性,实现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是确保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关键。因此,在贯彻落实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工作时,任课教师不但要注意完成学生正常的体育知识学习和体育技能学习的任务,而且还要注意体现出师范性和专业定向性的特点。

也就是说,在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定位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囊括学校体育的目标。即:通过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健身知识和体育健身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二是,要注意囊括幼儿教育的目标。由上文的分析可知,幼儿师范院校的学生必须要掌握一定的体育教育能力,因此,在开展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工作时,也要注意囊括幼儿教育的目标,突出面向幼儿园的特点,全面发展和提升学生的体育教育能力,让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形成适应本专业特点的良好的技能水平,以顺利适应未来的岗位需求。

总而言之,幼儿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不应等同于一般的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更不应停留在中学体育教学目标的水平上,而是要根据幼儿师范院校自身的特点,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体育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基础上,让学生具备开展幼儿体育教学工作,指导和组织幼儿进行体育锻炼的工作能力,确保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和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的切实落实,以尽可能的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二)重视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实施,确保教学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重视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实施,确保教学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以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构建幼儿师范院校体育课程设置体系时,应注意根据幼儿师范院校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将学生置于课程构建的中心,从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出发,树立科学的课程构建理念;其次,注意课程设置内容的多样性。在设置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课程时,应注意开设形式和内容多样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如:运动生理学、体育人文课程以及民族体育课程均可纳入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课程体系之中;最后,注意完善体育教学课程的理论体系,突出师范性的特点。系统的理论课程能够有效的加深学生对于体育的认识和理解,而且与幼儿体育相关的理论课程的学习,还能够让学生在完成一般的体育学习任务之外,更好的掌握幼儿体育教育的相关内容,实现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双重目标在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中的有效贯彻,使得教学活动更加高效。

(三)重视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确保教学评价的合理性

要重视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确保教学评价的合理性,根据上文的分析可知,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注意由终结性评价向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向转变,由单一性评价向多元化评价的方向转变。不但将学生的测试达标成绩纳入评价体系,而且还要将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教学参与情况以及其他相关的因素纳入评价体系之中,将评价着眼与学生的动态发展,以确保评价的科学性。二是,要注意合理的选择评价内容。评价的内容不但要全面反映学生身心健康状态,还要能够反映学生的幼儿体教职业能力;三是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制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避免在评价时采用一成不变的唯一标准来对所有的学生进行衡量,而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不同水平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评级方法,以尽可能的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以此来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邵伟著.学校体育学理论与教改探索[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2] 孟峰年.甘肃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与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

篇3

关键词:幼儿;体育活动;可能性;可行性;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80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6.018

体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身体教育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体育的本质特点,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服务[1]。以幼儿园体育活动为例,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包涵基本动作、基本体操和体育游戏三大板块内容,从组织形式上可分为早操、体育课和户外体育[2]。

幼儿体育活动是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下称《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规程》把“体”放在了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首位,2001年正式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称《纲要》)把“健康”领域作为五大领域的第一方面内容,把“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作为健康领域的一个重要目标。《纲要》提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2012年教育部制定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称《指南》),《指南》根据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与特点,提出了幼儿身体发展的要求与目标。在教育建议提出“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换时要坚持”,《规程》第十三条提出“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二小时”,可见,幼儿园的体育工作是首位的、重要的。

但目前的幼儿园体育教育实践中存在很多的偏差,二小时户外活动很多地方都没有得到落实。三年多来,我园在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方面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二小时户外活动”的要求得到较好的贯彻和落实。

1 科学规划活动场地为全园体育活动开展提供可能性

一是关于场地规划。目前制约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活动场地不足,特别是户外活动场地。每一所幼儿园特别是城市幼儿园,普遍存在户外场地不足的问题。那么如何科学规划,利用每一寸有限的空间,需要全园做整体的规划,把能够利用的公共场地和使用的班级做一个统筹和规划,这样才能实现场地不浪费,也保证场地不拥挤。二是关于时间规划。为保证幼儿每天都有户外活动时间,作为全园的统一安排,每天我们都有晨间户外活动、早操活动和单日的大课间操、双日的体能大循环,这个固定的活动已经提供了1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再加上体育课等其他体育活动,“二小时户外活动”基本上得到条件保障(附表1:户外活动时间场地安排表)。

2 合理选择活动内容为体育活动开展提供可行性

一是因地制宜选择活动内容。受场地限制,活动内容选择一定要适合相关场地。比如我园公共场地狭小,我们主要选择的活动内容以平衡和灵活协调的活动较多,力量持久和快速跑的活动相对较少,特别是需要开阔场地的集体竞争性活动则更是避免。在采用动作练习方式培养平衡能力方面,我们主要选择适合在走廊、小场地的内容:踝关节练习、单脚站立、走平衡木(或沿地面走平行线)、田行走、跳房子、踢毽子、蒙眼走路、踩小高跷、旋转、绕障碍跑等;在培养协调灵敏能力方面,也特别注意选择适合在小空间开展的内容,如手膝着地爬、攀爬、钻过拱形门、跳房子、绕障碍跑等。二是结合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例如,小班孩子在小阳台玩爬行垫、摇木马、跳呼啦圈、跳房子、钻拱形门等活动;中班孩子在后操场玩绕障碍跑、攀爬轮胎、拍球等活动,大班孩子在五楼多功能室玩爬竹梯、跳绳、走平衡木等活动。教师还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收集、创编和开展了12种共19个民间体育游戏;如:跳房子、跳橡皮筋、投榄核等。自制了63种适合在小空间里运动的体育器材。利用自制器材创编开展了共80个游戏,自创适合狭小场地的相关体育游戏。如:小朋友在走廊踢毽子、滚保龄球、抛接毛线球等体育游戏。总之,在选择活动内容、设计动作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动作技能与身体发育特征,突出游戏,要考虑动作基本结构与特点,要考虑主要肌肉运动链特征,要特别关注安全性[3]。

3 提高教师的体育专业水平是提高体育活动实效性的有力保证

“每个幼儿教师都应该是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广州体育学院周毅教授如是说。早在2000年美国就制定了《3-5岁幼儿发展适宜性体育方案》,其目的是关注3-5岁儿童运动发展适宜性实践,为儿童保育中心、私立或公立幼稚园以及幼儿园的体育教师提供帮助。儿童早期是基本运动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时候的日常体育教育不仅能促进幼儿的基本动作技能发展,还能促进幼儿形成参与常规的、有益健康的体育活动的终身的积极态度和评价。因此COPEC(儿童体育教师专业组织)认为应该为所有儿童提供优质的常规体育教育。优质的体育方案考虑到幼儿的个体特征。在幼儿体育教育中认识到幼儿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运动经验、健康和运动技能水平、体型或年龄,并且努力激发出每个幼儿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的学习经验。此外,它把来自科学研究和教学经验的实践整合进教育方案,以使儿童学习和成功的机会最大化[4]。因此,教师的体育专业水平直接影响体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一个体育活动的设计,要求教师明确活动目标,包含激发和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基本动作技能、促进社会性发展(情绪、认知、个性等)[5]。一个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科学地安排体育内容。以体育课为例,一定要考虑主导与主体性相结合原则、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原则、动作锻炼与全面发展原则、适应运动负荷原则、严谨性与灵活性原则、实效性与安全性原则。为什么有的体育课上完之后,小孩没有一点运动的感觉?那就是教师设计活动过程运动量、难度考虑不周;有的体育课虽然充满游戏性,却没有完成活动目标,那就是没有考虑玩出“锻炼性”,忘记了游戏的目的,忘记了体育活动的最终目标。又如平衡的练习,小班可以练习走3米长25厘米宽的平行线,中班可以安排练习走6米长20-15厘米宽平行线,也可以练习走20-30厘米高20-15厘米宽的平衡木,而大班则要求练习走30-40厘米高20-15厘米宽的平衡木,如果让中班的孩子去反复做小班的练习,那么将大大降低活动的实效性,达不到活动要求,而让小班的孩子来做大班的练习,将可能产生不安全因素,也将给幼儿带来挫败感,从而造成对幼儿社会性的负面影响,让幼儿变得胆怯。

我园通过下列措施提高教师体育专业水平。一是利用多种途径加强教师体育专业理论学习,举办读书沙龙、专家讲座等进行专业学习。二是发挥教研组的引领作用,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利用集体备课、园教研活动等机会,指导老师们从备教材、备幼儿、备环境、备教法等多方面入手,分析重难点,确定准确的活动目标,设计科学的活动计划,课题组以实验班为依托,以问题研究为路径,组织课题组老师上好实验班体育课和户外体育活动,课题组老师再带动其他班级老师,以点带面,扩散全园,逐步提升全园教师体育课的设计、组织能力。教研组还通过重点观摩各类体育活动(包括体育课、户外体育活动),通过年级互听、跨级互听、同课异构、研究课等形式,让每一位老师都上一次体育观摩活动,并组织老师们进行听课、评课、磨课,传达专家观点,避免“将指标作为检测工具、基于指标进行专门训练”[6],切实提高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

当儿童接受指导时,他们的基本动作技能的发展会有显著的改善。指导性的干预应该提供至少8周的教学,并且对每项技术给予大约90分钟的指导,才会有比较明显的效果[7]。年幼儿童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基本动作技能,这些动作技能是将来运动、游戏和终身身体活动的基础。因此,因地制宜地开展幼儿体育活动,使幼儿发展广泛的基本动作技能,为他们的终身身体活动做准备十分必要。

注释:

[1]摘自百度百科体育.

[2][5]陶宏.幼儿体育课的设计与组织.2014.11“国培”讲座.

[3][6]周毅.儿童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2013.8“构建广东省幼儿体育活动实践体系的研究”课题培训讲座.

[4] 吴小平编译.互动百科网, .

篇4

关健词:幼儿 体育教育 解决措施

一.幼儿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对幼儿开展体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下述几方面:

1.能够增强幼儿体质

幼儿时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够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增强幼儿体质,还对幼儿的呼吸、消化和吸收等系统的发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提高了机体对周围环境的耐受力和抵抗能力,尤其是对于体弱多病的孩子,通过体育锻炼能够很好的实现康复。

2.促进运动系统的发育

幼儿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提高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还能使其骨骼增粗变长,骨密质增厚。

3.促进幼儿智力发育

幼儿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能够有效促进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为其智力发展奠定了基础,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幼儿不仅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还具有敏捷的思维。

二.制约幼儿体育发展的原因

1.体育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在幼儿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幼儿的安全,往往减小运动量,这就导致幼儿运动负荷不足,没有起到真正的锻炼作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幼儿的安全和保健具有明确的教育要求。然而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没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在进行各项体育活动时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很多幼儿园都会压缩幼儿的体育时间来避免活动过程中的风险。这直接导致了幼儿体育的活动价值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制约了幼儿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

2.体育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国内幼儿体育,过渡强调幼儿的活动兴趣,忽视了对幼儿基本运动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过程表面看来气氛活动生动,但本质上幼儿的身体素质并没有得到提高,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虽然明确要求:幼儿体育教育要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但是目前在各个幼儿园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执行力并不强。

3.教学内容枯燥单一

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注重音乐、儿歌,体育教学活动有限,同时在有限的体育活动教学过程中,又多以简单的运动项目为主,这就使得对幼儿基本运动能力的发展方法也比较枯燥单一,极大的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三.促进幼儿体育发展的解决措施

1.接受新思想,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幼儿教师要不断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幼儿生活节奏和保育的关系;在幼儿体育活动完成后,要及时观察幼儿的生理活动,研究体育锻炼对幼儿身体机能发育的影响和产生的积极效果,按照相关的幼儿发展规律制定科学的锻炼密度、强度和运动时间。

2.制定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相关部门要根据幼儿身心发育基本情况,对幼儿体育教育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相关专业教师要充分发掘各种运动项目的潜能,为幼儿设计适合的运动项目,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提高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增加适量的户外运动,让幼儿感受大自然,通过在大自然的体育活动中愉悦身心,也可以适当的允许幼儿尝试一些貌似危险但是又充满挑战的活动,实现对幼儿的体育教育。

3.加强体育场地建设和设备建设

相关各级部门和幼儿园既要加大体育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现有条件,扩建和改造适合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室内外场地。同时要积极利用幼儿园附近社区、机关、公园等的体育运动场地,拓宽幼儿园的活动空间,多开展户外体育锻炼,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和质量。

总之,幼儿体育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幼儿体质,对于促进幼儿身体发育、智力、环境适应及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幼儿体育教学时,要积极克服各种影响体育发展的因素,确保幼儿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玉珠,方秋丽.从素质教育的视角谈幼儿体育教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23(10):56-57.

篇5

关键词:湘西;体育教学技能;幼儿体育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09-01

我国幼儿教育一直强调"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其中,"体"一直被放在了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首要位置。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不少大人片面重视幼儿知识的培养、培优,忽视体育教育,幼儿体育成了幼儿教育的"配盘菜",使得幼儿教师体育教学技能严重缺乏,这大大影响了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针对幼儿教师体育教学中存在技能缺乏的现状,努力提升幼儿教师自我的体育教学技能,把幼儿园的体育教学开展得丰富多彩,促进我国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1.体育教学技能转变的原因

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是随时代、社会,尤其是教育理论和教育体系的变化而变化的。应该说正是这些技能的变化,体现了时代、社会、教育理论、教育体系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新要求。2001 年,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强调:"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因此,幼儿教师体育教学必需得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关体育知识,以及实际国情,也就是说,我国幼儿体育教育需要更娴熟扎实的体育技能和全方面应变与创新的能力。

2.需要增补的幼儿教师体育教学技能

2.1沟通与合作技能。《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教师主要是幼儿学习、生活过程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而幼儿时期的学生处于思想的启蒙阶段思维相对封闭,性格有点偏颇。所以,幼儿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多与幼儿沟通和合作,还要多与幼儿家长沟通和合作,才会让教学过程更顺利,培养效果更良好。因此,沟通与合作技能对幼儿教师尤为重要。

2.2组织与安全意识技能。由于默写地区幼儿体育教育资金投入相对较少,体育器材配置不到位,加之出于安全等因素考虑,因而幼儿体育大部分活动在室内完成,主要是幼儿自己玩乐,没能按幼儿教育规律和方法进行,幼儿教师大多情况下仅单纯地充当了孩子的监护者和"保姆",忽视了户外活动是确保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动作是建构智力大厦的砖瓦。"幼儿教师可以多组织幼儿到风景区旅行和参观风情园等远足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幼儿行走能力,促进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锻炼幼儿适应各种气候环境的能力;而且可以使幼儿开阔眼界,增加更多生动的动植物知识。由于幼儿的活动是自发的、自主的,具有随意和不可预料性,幼儿教师要具备拉伤、扭伤、跌伤等小损伤的简单处理技能及应对措施。此外,幼儿教师要帮助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我保护及自我服务的方法,根据幼儿的动作,帮助他们了解哪些是危险动作,如行走不能互推攘,摔倒时手先撑地等。幼儿教师要耐心地为孩子们讲解旅途中人、车、气候等条件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增强幼儿安全意识,让他们多学会自我保护,培养社会公德,讲卫生,讲自立,克服心理障碍等。

2.3想象力与创造技能。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技能。如牛奶盒,小班可设计成"山坡",练习跨跃、双脚并拢跳跃。中班可以设计成"小河""山洞",练习助跑跳、钻爬。而大班则可以将牛奶盒设计成大鞋,一人穿鞋走、两人三足走、阳光伙伴游戏时集体穿鞋走。同一材料,不同年龄不同用法,不仅需要教师的创造能力的发挥,而这种创造能力还可能在潜移默化中传导给孩子们,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播下创新的种子。因此,幼儿教师想象力与创造技能是开展幼儿体育活动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体育的质量。

3.需要更新的幼儿教师体育教学技能

斯滕豪斯说":课程发展即教师发展。"传统的幼儿教师体育教学技能已不能适应现代幼儿体育的教学,因此传统的幼儿教师体育教学技能必须加以更新才能满足现代幼儿体育教学的需要。

3.1讲解技能。讲解技能是幼儿教师体育教学必备的一项最重要技能。随着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师与幼儿角色发生很大的变化,由此师生关系就产生了一种不同以往的特征。因而,幼儿教师体育教学的讲解要注意语言的转换,即书本语言口语化,专业语言普通化。

3.2动作示范技能。动作示范技能是幼儿体育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教学技能,幼儿教师要努力寻找各方式提升自我的体育教学技能,使自我的动作示范技能更准确、优美、协调。

3.3课堂调控技能。课堂教学气氛是幼儿在课堂上的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表现,好与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所以,幼儿教师要因地制宜,创设出更加符合幼儿实际的特色课堂教学,营造轻松、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组织幼儿进行有效体育学习。

3.4故事引申技能。体育游戏对于激发幼儿的体育活动兴趣, 促进其以体能为主的各方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故事引申技能就是根据故事内容来构思游戏情节,以故事表演作为游戏表现形式的构思方法。我们利用孩子喜欢听故事、表演故事的特点,借鉴童话故事拟人化的虚构手法来构思游戏情节。

4.总结

总的来说,在开展现代幼儿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体育技能,既要在传统的教学技能基础上进行创新,还要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开展新的教学技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才可以适应现代幼儿体育教育的发展,符合新时期幼儿体育教师的标准。

参考文献:

[1]赫明宇. 浅析幼儿体育游戏[J]. 学周刊,2012,No.16533:175.

篇6

一、在活动目标的制定上,注意明确指导思想

活动目标的制定要以身心并重的幼儿健康教育观为前提。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制订适宜的目标。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会减弱幼儿学习的兴趣。由于受到幼儿认知能力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目标往往难以实现。对于幼儿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或已经形成的态度和行为等一般不应作为目标,因为教育活动没有难度,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所以会导致幼儿的学习兴趣,参与程度不高。每个年龄段的幼儿健康能力发展的途径、兴趣、已有知识经验等都是不同的,在设计健康活动方案时,一定要在了解本班幼儿已有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目标的切入点和难易程度。

二、在活动内容方面,注意选择全面合适的内容

注重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生理健康方面的人体认识与保护教育、生活卫生与习惯教育、饮食与营养教育、安全教育、运动与锻炼教育等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内容。我们在设计健康教育活动前应在充分了解幼儿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内容。一方面要了解幼儿的生活,幼儿在生活中碰到的一些健康方面的问题,了解幼儿在生活中对那些与健康有关的知识感兴趣。另一方面要了解幼儿的认知。在选定健康教育的内容之后,对幼儿已获得的健康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设计科学提问,而不是盲目地把自己所知道的告诉幼儿。

三、在活动形式方面,注重形式的灵活多样性

(一)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幼儿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即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幼儿健康教育也是生活教育,应当在盥洗、进餐、清洁、睡眠、锻炼、游戏等日常生活的每一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理念。

(二)重视游戏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以活泼有趣的游戏形式表现出来,更容易被幼儿接受。要把有故事的情节、有角色扮演的游戏与一些健康安全道理、单调的动作练习结合在一起,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也使幼儿在游戏中学到健康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三)重视健康领域与其他领域的渗透。一方面,各领域教育可以帮助实现幼儿健康教育的某些目标。另一方面,幼儿健康知识的学习过程、健康态度的转变过程以及健康行为的形成过程都离不开各领域特有的教育形式的密切配合。

(四)重视健康教育中家园配合的重要性。幼儿健康教育必须要取得家长的共识,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健康教育效果才能更快、更好、更巩固。在设计健康教育活动中,让家长积极参与进来,取得家长的配合教育往往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克服健康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一)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

有些教师往往会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理健康,而忽略其全面的健康教育。一方面这是受到片面的健康观影响,另一方面也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起来相对生理健康有一定难度,对我们的知识、能力要求也更高。而当前幼儿心理健康发育方面的问题却不少。因此,教师们在实施健康教育时,对幼儿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往往较少关注。

(二)健康活动设计中,对健康教育内容的认识存在片面性

有些教师不能把握健康教育内容的完整性,一般比较喜欢设计体育活动,忽视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等方面的问题,有的教师认为健康教育就是体育,有的认为幼儿健康教育就是“上健康课”,还有的教师认为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不需要专门组织,仅仅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卫生习惯培养就可以了。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

(三)在健康教育活动中忽略与其他领域的融合

有些教师对课程理念的整合还不能灵活运用,不能将健康教育融合到其他领域,或将其他领域的教育渗透到健康领域教育中。比如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有许多幼儿出现有害健康的不良行为,如咬指甲、挖鼻孔等,老师只专注自己活动的进度,而对幼儿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或在健康教育活动中,不能灵活地将其他领域的内容融合进来,帮助幼儿理解和学习。

(四)忽视幼儿的主动性

篇7

关键词 幼儿园新手教师 专业成长 经验参与式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and Inspiration of Experience Participatory Special Training in Kindergarten Novic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XIE Hongqing

(Meizhou Meijiang Teachers' Training School, Meizhou, Guangdong 514031)

Abstract Experience participatory training main emphasis is to use existing experience, activ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Special training in participatory experiences topic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d connected with subsequent field studies. The training mode is easily accepted by novice teachers' nursery, 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 kindergarten novic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articipatory experience

近年来有关幼儿园新手教师成长问题的研究很多,但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多不相同。根据调查我区幼儿园新手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与其他地区既存在共性,如初始学历低、参加区级以上教师培训少、上班压力大、工作量也大、教师身心疲惫;多数幼儿园教师都是从幼师中专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在进行培训时难以处理好家庭、工作、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此外,幼儿园园长支持度不够、有关专业成长学习方式和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等。同时又有其个性,本区民办幼儿园占绝大多数,幼儿园教师流动性大,学习的自我要求低,特别在一些小规模的幼儿园,只要能将孩子安全地约束在班内即可或过度小学化。面对这一群体,采用什么样的培训模式才能提高他们的专业精神和专业技能,是教师培训部门的新任务。

在这几年的培训中,我们采用经验参与式的培训模式,与新手教师一起学习研究幼儿教育的策略与技能,促进幼儿教师从非专业人员成为专业人员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品质。

1 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的基本特征

(1)关于参与式。参与式教师培训使用的是“参与式方法”。“参与”指的是个体在群体活动的状态,既包括个体的外显的行为方式也包括个体在认知和情感方面在活动过程中的状态和程度。参与式培训是一个系统的、互动的过程,所有参与培训的人都要平等地参与。培训者是被培训者的“协助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帮助并与参与者一起学习,共同提高。学员是 “参与者”,是培训内容和形式的主动创造者,是丰富的培训资源,同时也是培训者的“协作者”。参与式培训没有固定的形式,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条件即兴创造,通常使用的方法有: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观看录像、看课、评课、角色扮演、访谈等。

(2)关于经验。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主要强调的是利用已有的经验,主动建构知识。参与式培训鼓励参与者调动自己的已有的经验,在合作交流中生成新经验。培训者应为参与者分享一些经验和理由提供足够的机会和空间,对自己过去的经验重新进行评价,整合自己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能够从众多人那里获得启示和灵感,在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和体验。

(3)关于专题。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还强调以专题为突破点,与后续的现场研究相衔接。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设立明确的学习主题,在主题的指引下进行专题的学习讨论研修。主题的选择要有兴趣性、持久性、启发性,能促使教师领会和感悟《纲要》中的新理念、新策略,并能通过活动直接指向各领域中学习内容,从而调动参训教师的原有知识和经验,最后明晰自己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认识,从新的角度思考,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2 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在幼儿园新手教师培训中的目标与组织实施

目前,在许多教师培训中,参与式学习还停留在形式性参与、认知性参与、短暂性参与。如何让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在真正意义上地开展实施,我们在幼儿园新手教师培训中进行了新的探索与思考,针对不同的专题设计不同的策略。

2.1 培训目标

在本区的幼儿园新手教师培训中让新手教师置身于整个培训过程,明确培训对于其适应职业要求、获得良好的职业开端的支持和帮助;在培训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和乐趣,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在培训中感受以幼儿、学科、教育为支点的课程理念与实践策略,促进形成有个人风格的教育教学经验;在培训中对对新手教师的成长起点、成长飞跃、成长氛围、成长阶梯进行研究,有效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2.2 培训的组织与实施

(1)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以调动新教师培训内在需要为出发点。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需要是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我们非常重视新教师培训内在需要,在选择和确定主题时主要考虑二个维度。一是通过问卷调查,确立教师感兴趣的、有一定挑战性的主题。如在“活力无限,挑战自我”的拓展活动中,表面与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无关,但却让教师们获得了一些全新的认识与感受,并体验了与《纲要》倡导的新理念。二是生动有趣且对新教师自身教育教学工作有直接启发意义和价值的培训活动。如在课程“体育游戏设计与实施”中的“快乐的鱼儿”,“幼儿园教玩具制作有效指导”中的“骄傲的公鸡”。这些活动既让教师们在培训中获得快乐的体验又能直接用于幼儿教育教学之中。只有在设计培训主题时能符合老师的培训需求,才能是真正有效的培训。

(2)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以实践经历为落脚点,亲历理论落地的过程。理论落地,意味着要把理论落到现实世界一件件的具体事情上。以往的培训也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培训要指向教学教育实践,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还是理论高高挂起,不能落到实处。虽然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还很生涩,但并不是一张白纸,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强调培训要基于新教师的实践经验之上。这些实践经历包括:教师在培训活动中的亲身体验、对培训中组织的教育教学真实情境的观察、教师根据培训要求完成的教学案例、同伴列举的类似的教育教学情境、通过观看录像感知的教育教学情境等等。总之,新教师在培训活动中获得的新的认识都是在实践原型基础上获得的。

(3)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以合作学习为依托,体验与培训者之间的伙伴关系。合作学习是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在同伴之间合作互助的一种活动。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以合作学习为主要的形式。这种合作既包括培训者与新教师的合作与互动,也包括新教师间的合作互动。在合作中,根据学习目标不断交流,发表不同的观点,提出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视点,相互碰撞谋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达成培训的目标。

(4)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以专题形式展开,与后续的园本研究衔接。与以往的培训不同,此次幼儿园新手教师培训以专题形式展开,每天的培训都有明确的主题,而且这些主题都可以延续到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中。这些主题大都是《纲要》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的内容。例如,培训活动中破冰行动“我是谁”,不仅可以帮助培训的新教师们互相认识,融入团队,建立新的学习集体,还可以让新教师将这次活动的“互动墙饰”有新认识,并在自己日后的幼儿园实践活动中继续进行互动墙饰的探索和研修。后续的现场研修又能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新经验的获得和提升,使理论真正落地生根。

3 实施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对幼儿园新手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

(1)主题选择要尊重培训辅导老师的实际与新手教师的内心需要。我们在选择主题时既从教师培训需求出发,选择具有兴趣性、挑战性、启发性的主题,同时也从本校的教师资源出发,充分发挥优势。如美术、音乐、体育三位老师从专业角度设置大的培训课题“体育游戏设计与实施”“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指导”“幼儿园教玩具制作有效指导”。在具体的教学中又设计系列小主题活动,如“鱼儿来了”“蓝色的海洋”“过独木桥”等体育游戏,直接指向《纲要》各领域中的内容。此类活动对于新手教师而言很有吸引力,她们可以将所学内容直接迁移至教育教学实践中。

(2)充分体验调动新手教师原有经验,思考、分享、建构新经验。幼儿园新手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第一年最关心的问题是“我能不能生存?”“能否给园长和同事留下好印象?”仅靠原有的知识储备和有限的教学技能难于解决许多实际问题。这一时期的新手教师既需要支持、理解、安慰和辅导,更需要教学现场实际技能的支持和指导。在这样的情况下,培训中若能通过还原教学现场,通过回顾、思考亲身经历,明晰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不断获得新的认识,并在培训导师的引导下,从新角度重新思考问题,最终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与经验体系。

(3)形成以实践为基础,全面参与、合作学习的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的主要形式。在几年的培训实践中我们形成了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的形式,主要有:①拓展活动 通过开展拓展活动,使每一教师都参与活动中,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相关的经验,体会和感悟新的学习方式和培训者的引导方式,感受同伴间的支持和合作,领会辅导老师、同伴、自己在学习中的关系转变,感悟不同的学习成果展示和分享方式带来的心理变化,最终理解什么是主动学习、什么是有效的支持和引导。②案例分析式培训。辅导老师提供课前征集的教学情境,以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演绎,引导新教师进行对比与深入的思考,从而获得更符合新理念的教育策略。③学科背景的专题培训。以学科为背景的培训中亦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共同学习探讨新知,共同增进学科的知识经验。④以同题异构为形式的现场研修。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幼儿园现场,聘请幼儿园里的骨干老师为实践指导老师,按学习要求选择不同的实践主题,进行现场操作。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最终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素养。

参考文献

[1] 左志宏,席居哲.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承诺特点:新手与熟手的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8(11).

篇8

关键词:体育;游戏;幼儿教育

体育游戏是融合了运动、游戏和教育指导的身体练习活动。在幼儿园中,体育游戏不仅是幼儿身体锻炼的主要手段,而且也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体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虽受到幼儿教育界的重视,但体育游戏的实际开展还未得到普及。学前幼儿教育在社会大环境及家长需求误区的压力下,偏向于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教学,大部分幼儿园开展的都是一种桌子面前面对面的教学,这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具体体现,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体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教学目标

体育游戏是一种利用一些体育活动的方式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的教学活动。它将教学内容不断融入体育游戏之中,在与孩子的游戏过程之中教授孩子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是完全符合儿童心理学的基本要求和原则的,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以孩子的需求为主线,随着孩子的要求开展活动的人文化的教学过程。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进一步融入孩子的这种天性之中,在游戏中与孩子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不断增进教师与孩子的感情。这种感情的建立将有助于教师对孩子教授相应的知识,孩子也在快乐之中学习到了新内容,孩子的心理压力也不是很大。

二、体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教学设计

1.教学之前的准备环节

就是一种参与和融合,教师通过体育游戏的方式与孩子不断建立一种感情,达成一种默契,实现一种相互之间的信任感。因为孩子在入园前,和家人接触得最多,没有和陌生人接触过,当进入幼儿园之后,要长期和老师相处,这就需要教师和孩子建立一种相应的情感,使得孩子对教师充分信任,这时就可以利用体育游戏环境,不断提高教师和孩子的信任和依赖感。

2.教学中的活动过程

体育游戏的设置是根据孩子的心理和运动规律,适合孩子整体各项功能指标的提升,不仅是对孩子身体体格的一种锻炼,更是一种身心开朗的不断促进,也是一种智力和协调性的提升。在体育游戏之中,孩子不仅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增长知识,而且进一步促进了孩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进一步提高孩子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和机会。很多游戏设置还涉及到孩子需要团队协作,不断提高孩子们之间的互助互爱的精神。一些体育游戏对于个别孩子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不断鼓励孩子克服心理上的恐惧,不断战胜自我,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孩子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3.教学后的反馈环节

体育游戏结束之后,整个教学过程还没有结束,教师在这个时候,要趁热打铁更进一步,启发孩子总结整个体育游戏过程的体验。“在这个游戏之中,你学会了什么啊?”“你知道团队精神是什么吗?”……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孩子回答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对孩子语言交流能力的提升,使得他们不断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与人交流的能力。

三、体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能力的达成

1.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

幼儿在体育游戏中经过参与一些体育游戏,能够增强和促进体格及运动技能的发展。例如,小班活动主要中可以开展贴人游戏,老师讲游戏规则。老师先请出两位小朋友做示范。一个小朋友跑另一个小朋友追,跑的那位小朋友贴到哪个小朋友前面,这组小朋友的最后一位就开始跑。如果,跑的那个小朋友被抓,这个小朋友就要反过来抓刚刚追她的的那个小朋友。依次循环。可以培养小朋友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2.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

如可以通过开展老鼠笼游戏、老讲游戏玩法和示范。老师请三分之一的幼儿做“老鼠”,其余的小朋友做“老鼠笼”。做了“笼子”的幼儿大声念儿歌,在儿歌中把老鼠关入笼子了,做完一边后可以交换角色进行,通过游戏培养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再如通过拉小猪走、练习蹲着走,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

3.培养幼儿的判断、协调、平衡和灵活能力

通过开展“小鸡吃米”游戏、“小鱼追小虾”游戏、“顶羊角”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机智灵活性,巩固已学知识。通过开展“夹包跳”游戏,练习跳跃动作。通过开展“协同走”游戏培养幼儿团结协作、步调一致的能力。通过开展“狐狸和兔子”游戏训练双脚向上跳的能力。通过开展“跳圈运粮”游戏练习单脚跳。通过开展“三人五足行”游戏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及协调能力。通过“竹篓接球”游戏练习运球走和接球。通过“螃蟹赛跑”游戏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及灵敏性。通过“皮球的各种玩法”游戏训练幼儿滚、排球、传球的技能,以及动作的协调性与敏捷性。总之,体育游戏在孩子的整个童年教育之中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在其中学习相应的知识,提高相应的能力,是一种有益于幼儿健康成长的教学形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篇9

一、布置环境,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二、体能训练游戏化

三、及时和家长沟通,协调一致

篇1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体育游戏是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手段。但是,幼儿园教师作为体育游戏的设计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在幼儿园体育教学中存在设计缺乏体育知识、游戏情境单一,忽视突发的情感问题、缺少及时的情感鼓励,过多成人化语言、指导方式单一等问题。

(一)教师作为设计者:缺乏体育知识,游戏情境单一

1.缺乏相关的幼儿体育知识

案例1:小班体育游戏“小小特警员”教案

活动目标:发展跪爬与匍匐向前爬的动作技能

活动重点:匍匐向前爬的速度和姿势

活动难点:匍匐向前爬时膝盖的发力

活动流程:热身运动一练习跪爬一练习匍匐向前爬一放松运动

在练习匍匐向前爬的环节中:

第一次体验匍匐向前爬一交流匍匐向前爬的要领(双臂屈肘向前爬行,两腿贴至垫子,屁股放下,不要抬头,膝盖要学会用力往前推)一第二次匍匐向前爬(解决第一次匍匐向前爬出现的问题)一第三次匍匐向前爬(速度和动作准确化)一总结匍匐向前爬的要领。

在案例1中,活动的难度是循序渐进的。但是,匍匐爬行一般是在大班进行,对于初次进行爬练习的小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显然教师没有相关的幼儿体育知识。虽然教师设计得很具体,但在实际教学中幼儿的学习效果并不好,这也说明小班幼儿对于匍匐向前爬是不适应的。而且,活动重点不应该放在匍匐向前爬的速度和姿势上。个别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进行尝试,学习规范动作。对于大多数小班幼儿来说,只能作为一种尝试,而不是重点。

2.游戏情境过于单一

案例2:大班体育游戏“烧烤游戏”中的游戏规则

双人游戏的规则:先请一个小朋友扮“食物”平躺在垫子上,双手交叉握紧拳紧贴胸口。另一个小朋友扮“厨师”,从“食物”身上跨过去,当作烤一次;等到“厨师”跨过“食物”以后,“食物”要立刻翻个身,双手和脚尖撑地,屁股翘起呈拱门状,这次,“厨师”要从“食物”的身体下面钻过去,算作烤两次。这样的动作要循环持续做下去,一共烤六次,“食物”才算烤熟。(进行两轮)

小组比赛的规则:幼儿分成两组,每组一半幼儿扮“厨师”,另一半幼儿扮“食物”。“食物”依次平躺在垫子上,保持一定距离。第一个“厨师”出发,要跨越每一个“食物”,再从每一个“食物”下钻回来,拍下一个“厨师”的手,下一位“厨师”才能出发。重复前面的动作,直至组内所有的“厨师”都烤过所有的“食物”。哪一个组的“厨师”先烤完所有的“食物”,哪一组就获得“金牌厨师”称号。(进行三轮)

在案例2中,双人游戏与小组比赛的规则有一些区别,但基本上是一致的。在双人游戏的时候,幼儿只是在不停地反复做相同的动作,显得十分单一,参与性可能会逐渐减弱。在小组比赛时,参与游戏的人数增多,同时设计三轮比赛,反复的比赛也会让幼儿觉得枯燥,渐渐失去兴趣。

(二)教师作为支持者:忽视情感变化,缺少情感鼓励

1.忽视突发的情感问题

案例3:大班体育游戏“垫儿乐”中翻跟头接力赛环节

在翻跟头接力赛时,幼儿甲无意中脚碰到了幼儿乙的脸上,这使幼儿乙情绪激动、言语激烈,教师并未注意到此时幼儿乙的情绪变化,继续按教学计划中的内容进行教学。

在案例3中,教师完全是为了教而教,对非教学计划中的情况不加关注,只是留意要教的动作和幼儿的完成情况。幼儿在活动中相互碰撞是教学预设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而教师对其并未注意,也不敏感。虽然教学内容能顺利地进行,但是由于教师观察点的局限,忽视了对幼儿心理安全的支持。这样的教学虽然教案中设计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得到完成,但是没有达到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情绪安定愉快的目标。

2.缺少及时的情感鼓励

案例4:中班体育游戏“小小特警员”中练习单人滚环节

幼儿体验自由滚动后,教师让幼儿示范自己想到的不滚歪的方法。示范的幼儿方法不是很好,还是会滚歪,在一旁观看的幼儿不停地大笑。教师对其他幼儿的大笑行为没有制止。

幼儿练会有做得好与做得不好的情况,但这些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师要时刻以关怀、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不同水平的幼儿。在案例4中,教师并没有对做得不好的幼儿及时鼓励,予以积极回应,肯定幼儿积极思考的精神。对于其他幼儿的大笑,教师也没有制止。此时,进行示范的幼儿会感到羞愧和害怕,积极性可能也会减弱。教师及时的鼓励才是幼儿安全情感氛围的有力支持。

(三)教师作为引导者:成人式提问,指导方式单一

1.成人式的提问过多

案例5:小班体育游戏“小小特警员”中练习跪爬环节教师的语言

介绍要求:

师:“今天的活动与垫子有关,通过垫子我有一个要求,听清楚了如何通过这块垫子,请你们双膝着地,通过这块垫子,然后回到座位上坐好。”

师:“听清楚我刚刚的要求,通过垫子的时候是什么要求?双膝着地!”

幼儿第一次体验过程中:

师:“甲听清楚这个要求:双膝着地!”

师:“乙听清楚要求没有?双膝着地!”

师:“丙双膝着地,听清楚。”

幼儿第一次体验结束。

师:“刚才所有小朋友都通过了这块垫子,我提了什么要求?”

师:“记得很清楚,但是在刚刚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你们有没有发现?”

师:“你发现什么?请你来说一说。”

师:“有的人噌噌噌爬过去了,有的人相对要慢一点,双膝着地爬过去。”

2.教师要给予幼儿情感安全氛围的支持

情感安全氛围主要是给予幼儿鼓励和安抚,且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都要体现。比如,当幼儿出现畏难情绪时,教师要及时地鼓励和拥抱;出现小组比赛输的一方,教师要肯定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帮助总结失败经验,同时告诉他们比赛输赢不是最重要的。

在案例3和案例4中,教师对活动中幼儿情感问题的忽视,也是对体育游戏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

(三)教师作为引导者

1.教师要进行有效提问

提问是教师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思考探究的方式。有效提问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数量适宜;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特征,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的比例要合理,适当启发幼儿;提问要有目的性,与活动内容有关等。

在案例5中,教师的提问启发性问题少,针对一个问题反复问,多次强调要“双膝着地”,是一种填鸭式的灌输教育,幼儿缺少思考的机会,教师可以反问幼儿“谁来告诉我动作是什么”。教师提问时语言随意,问幼儿“为什么速度不一样”,这种问题难度大,十分宽泛,不易回答,可以改成“速度不一样与身体动作有关,请小朋友注意一下他们的动作有哪些不同”。当幼儿已经掌握动作时,就应该将问题与活动内容相结合,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

2.直接指导与间接指导相结合

直接指导是大多数教师喜欢采用,并且觉得简单有效的一种指导方式。在现今的幼儿园体育教学中,这种方法具有争议性,因为过多使用会产生幼儿被动学习而脱离幼儿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情况。所以教师更多采用直接指导与间接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在幼儿园体育游戏中,对幼儿来说具有难度的、陌生的一些动作,教师的直接指导只是一个直观的印象。真正要让幼儿掌握需要的是幼儿自己的主动思考和探究,这就需要教师的间接指导,比如游戏规则、角色分配、幼儿示范等。教师的指导要直观、循序渐进,培养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自我调节意识。

在案例6中,教师首先应把“双手抱膝滚”的标准动作进行示范,然后让幼儿集体进行尝试,在尝试中思考和探索双手抱膝滚的方法。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选出做得好的幼儿,给其他幼儿做示范。首先,教师运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提出观察重点。其次,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讨论,总结出动作要领。最后,教师将幼儿总结的内容进行规范化,精练化。教师将直接指导与间接指导相结合,给予幼儿更多自主尝试和探究的机会,才能使幼儿实现自我学习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