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品牌营销策划范文
时间:2024-03-27 17:07: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饰品牌营销策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名牌服饰不单应有优质商品的保障,同时名牌还是身份的象征,个性的展现,以及穿着者体现个人修养、兴趣爱好的一种表现。
对于某些消费者而言,牌子比商品显得更为重要,那些执着的不愿拆去西服袖口商标,总爱用一些名牌服饰包装袋提物的人们总大有人在。不论他人如何言及这种买椟还珠行为的可知,但作为一种表象商标,即名牌的存在意义还有其另外的一种理解方式。
一块仅仅价值几块钱的商标钉上衣领和袖口后,使人们就如蝶遂鲜花般的追随和盲从。这也证实品牌的重要性超过了商品本身。那么品牌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又为什么有如此般的吸引力呢?
品牌服饰的诞生首先是为特定的消费群体而设计,这些消费者能在众多商品中找出与自身身份、穿着场合相吻合的服装,于是便使得购买行为简单化。当消费者认定一个品牌适合自己穿着时,便对其如同己出般的情有独钟,于是乎对这种认准了的名牌有了感情上的依托,因此,名牌的真正存在意义是一种情感的存在,至少是一种能激发人们情感的形式而存在。
首先,品牌服饰是其设计师的呕心之作,它是设计师针对其特定消费群体深入了解后,结合时尚潮流的得意作品,凝聚的是一种人类对美的诠释和理解,这里它以一种作品存在在展现,即在内涵上区别于单纯的商品。
其次名牌服饰除了外观和内在的质量以外,还常拥有一些有形无实的文化意味,如巴黎世家“圣洛朗”所散发出的浪漫的巴黎情调、“三宅一生”、“高田览三”的东方韵味、“瓦伦蒂诺”、“范恩哲”所具有的意大利精工细作等这一些包含着诸多文化然彩的文化部分,都是吸引人们对名牌的向往和追求,而这种意识追求也都是人们一种情感上的向往。
篇2
“Yes PPG!”这句广告词在最近一年让很多人都认识并记住了PPG。
创建于2005年10月,总部在上海的批批吉服饰公司(PPG) 主营男式系列服饰。根据公开的数据显示,PPG每天卖出的衬衣达到1.5万到2万件,已经超过衬衫大王雅戈尔。
然而有意思的是,造就了这一业界传奇的这个创立才两年的企业,没有任何形式的门店,也没有厂房和流水线,只有3个小仓库,员工不到500人,其中还包括206席呼叫中心的工作人员,而仅靠电子商务平台、呼叫中心与数据库来完成销售。
戴尔式直销
PPG的核心是直销渠道。针对一些消费群不喜逛街,频繁接触网络,熟悉线上消费流程等特点,PPG推出了 “产品目录+订购热线”、“广告+订购热线”、“直销网站+订购热线”的购买方式,很快就为其所接受。
由于PPG所采取的直销模式,所以常被人们称其为“服装界的戴尔”。和戴尔一样,PPG也是通过互联网和呼叫中心接受预订,确认定单后,信息系统会把采购信息传递到仓库和物流公司,并在三五天内送达消费者手中。
直销的优势就是省却中间环节成本,从而使产品具有价格优势。PPG市场总监赵奕松也承认,“PPG能提供给消费者更好的性价比,就在于省却了传统行业最大一部分的库存风险、店租和人员费用。在传统行业库存风险、广告、店租、人员开支这些最后都要折回到每件衣服的销售价格。”
无处不在的PPG
与传统服装业的品牌战略一样,同时,为了取得受众对于直销购物的信任,从2006年开始,PPG就开始了密集的平面广告投放。无论是各类城市晚报、北京的《精品购物指南》、上海的《申江服务导报》等区域消费类报纸,还是新浪等门户网站,抑或是《读者》、《环球时报》、《参考消息》等全国性媒体,都能看见PPG颜色鲜艳活泼的衬衫广告。
而在今年,PPG的电视广告开始大量出现在电视媒介上,先后有“色彩篇”、“他篇”、“许智伟篇”和“吴彦祖篇”的PPG广告等出现在电视台以及移动电视上。
“我们是一个大众的服饰品牌,谁都可以来买,我们展现的是大众、健康、活力、激情的品牌形象。”PPG市场总监赵奕松说道。
数据营销快速反馈
PPG巨大的销售额主要是靠广告拉动,因此PPG对于广告的投放显得尤为谨慎。PPG投放到每个媒体的广告都会有特定的编号,当呼叫中心接受预订时,接线员就会询问消费者是从那里看到的广告,编号是多少。这样便可大致评估出每家媒体的实际投放效果,接下来就会对广告投放策略进行调整。
尽管有人批评PPG的商业模式 “轻渠道重广告”,然而其创造了创业2年来每月30%的增长率,50%的回头率,2007年全年的营业额预计将达到10到15亿元人民币,相对于2006年同期增长了50倍,这样的成绩使得其身后进跟着一大批跟风者。
评 论
PPG的“三喜三忧”
■上海超限战营销策划机构总经理 沈志勇
毫无疑问,PPG迄今为止是成功的,然而它的发展历程让我们看到了其间的“三喜三忧”。
PPG的“三喜”
1、营销模式的成功
众所周知,传统服装业的渠道主要有制、直营和特许加盟三种模式。不管是哪一种模式,渠道的成本往往居高不下。而PPG进行了营销模式的创新,以区别于传统渠道分销的模式,利用直销模式实现了无店铺销售,并配以卓越的供应链管理,取得了成功。
2、品类的成功
对于打造新品牌来说,核心任务就是创造一个新品类。男式衬衫行业,品牌众多,作为新品牌,PPG利用直销模式,创造出一个区别于传统衬衣的直销衬衣,或者叫“便捷衬衣”。
3、要学会谋势
要实现以弱胜强,弱者必须借用客观环境来增强自己,并利用客观环境来削弱强者。PPG借用了当当网、易趣、卓越、淘宝等电子商务网站对中国直销消费习惯的培育,借其势而“乘风而起”。
PPG的“三忧”
1、核心竞争力的模糊
产品不是PPG的核心竞争力,品牌不是PPG的核心竞争力,直销模式也不是PPG的核心竞争力。随着“BONO”、“BBS”、“51衬衫”、当当网等竞争者的快速跟进,核心竞争力模糊的PPG该何以保持领先优势?
2、产品的隐忧
产品质量,始终是赢得市场的关键。当直销带给消费者的价格兴奋期开始疲惫的时候,下一步就是进入到产品质量的阶段,在产品质量这方面,PPG与传统的服装企业相比,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最近有消费者抱怨PPG货对不上广告承诺,就是一个信号。
3、品牌的问题
篇3
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同济大学管理学博士后。先后在交通银行总行研究开发部、闽发证券公司投资银行部任IPO项目经理。后任恒源祥(集团)公司产品总监、品牌总监、全资子公司总经理、总裁助理,上海东方数字社区发展公司副总经理等职。现为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东华大学国际MBA/高管项目特聘教授、上海智寰品牌营销策划机构执行董事、首席咨询师。
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品牌创建与管理、品牌创意策划、城市品牌与城市营销、企业战略管理、管理流程再造、客户关系管理、企业文化等领域的咨询及培训工作。
联系电话:021-65652879
电子邮件:
一、美邦之路
中国一直是世界服装的主要生产基地,服装行业也是中国最成熟的行业之一,因而无论是服装制造业还是服装零售业都在成熟中不断突破和寻找新的方向。而服装零售企业在不断发展中的方向就是全方位推进服装连锁,以连锁店扩大的模式不断壮大,走向世界的前端。
美特斯・邦威成立于1994年,创立之初只是温州的一家小工厂。那时候,国内服装企业多以OEM为主,鲜有自主品牌意识。美特斯・邦威便不遗余力地推广这个面向年轻人市场的休闲服饰品牌。
美特斯・邦威的连锁模式之路的特点是从制造业延伸到零售连锁品牌,以自主设计和品牌作为突破口,将生产外包出去。通过这种模式,美特斯・邦威掌握了自己成功的核心,那就是依托自主设计能力,迅速聚合全国的制造资源和零售资源,成功建立起以加盟店为主的服饰连锁王国。
时至今日,美特斯・邦威已经在全国将近1000个城市开设了两千多家专卖店。2008年6月,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IPO(首次公开发行)申请获得通过。
公司上市的成功,将极大地促进其今后的发展和壮大,资本市场上融到的资金将主要用于两大项目的建设:
1 加强营销网络建设项目
公司计划在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采取购买和租赁的方式新建店铺68家,其中直营店31家,加盟店37家。新建店铺面积96548平方米,其中购买的店面占2/3左右,剩余1/3租赁。计划新建的店铺平均单店达到1400平方米,远超过公司现有店铺171平米的单店规模。这种大面积销售终端的建设符合品牌服装零售业的发展趋势。由于单店面积较大,考虑到加盟商的资金实力,此次新建加盟店的购买与租赁费用均由公司承担,但加盟商向公司采购商品的价格要相应提高。
2 信息系统改进项目
该项目是对公司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改进提高,建设12项重点业务系统和9项内部管理支持系统。建成后业务系统的功能将覆盖从商品计划、产品设计、生产、物流,到最终产品销售的全部环节;支持系统覆盖人事培训、财务管理、行政支持、项目管理等方面。项目分两年、四阶段实施。
信息系统改进项目将提高公司对供应商的管理能力、内部营运管理能力、对销售终端的管理能力。可有效地整合供应链,从而快速地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有效地捕捉市场机会或规避市场风险。
二、连锁经营管理特色
1 虚拟经营
掌握设计环节,采取生产外包、直营加盟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是国际休闲服饰零售业的发展趋势。美特斯・邦威就是沿用了这样的经营模式,采取外包生产的模式既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同时还可以通过竞争来控制成本。在销售端,采取直营和加盟相结合的方式,既可通过直营店铺占领当地市场,树立强有力的品牌形象,又可利用加盟商的自身资源在公司资金实力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对周边市场的快速渗透。
2 外包生产模式
公司服装产品的面料、辅料以及成衣的生产全部外包,采用的外包生产模式包括CMT(来料加工)、FOB(包工包料)、CFOB(定向制定)、IFOB(异向制定)四种。CMT模式下,公司负责全部的面、辅料准备,并提供给成衣厂进行成衣生产,成衣厂负责成衣质量,不负责面、辅料质量。在其余三种模式下,面辅料均由成衣厂采购,公司直接与成衣厂进行结算,成衣厂负责产品的面、辅料质量和成衣质量。三种模式的区别体现在面、辅料的选择上:FOB模式下所有面、辅料的组织和采购均由成衣厂负责;CFOB模式下由公司负责组织特定面料供应商进行面料生产,成衣厂向该面料供应商采购面料;IFOB模式下由公司核定面、辅料成本的上限,成衣厂需在公司框定的范围内选择面、辅料供应商。
目前公司所采用的外包生产模式中,CFOB和FOB模式占总采购额比重较大,分别为46%和41‰从采购单价看,CFOB模式下的产品采购单价最高,为54.60元,CMT和IFOB模式次之,FOB模式下的采购单价最低,仅为28.57元。
3 销售模式
公司目前采用特许加盟为主、直营为辅的销售模式。公司在高速发展初期,重点采取特许加盟方式,此方式有利于节约资金投入,降低投资风险,并迅速占领市场。随着业务的发展,公司对渠道的依赖性越发显著。但特许加盟模式导致公司对销售渠道的控制力较弱,因此公司从2006年开始快速增设直营店,至2008年3月31日,共拥有各类店面2211家,其中直营店284家,加盟店1927家。近几年直营店对公司销售收入的贡献逐年增加,从2005年的5.92%上升到2008年一季度的37.78%。从对利润的贡献看,2008年一季度直营店毛利率53.3%,加盟店毛利率35.7%。但由于直营店的三项费用较高,导致直营店营业利润率仅为16.68%,低于加盟店23.6%的水平。
此外,公司的订货模式分为订货会模式和现货模式两种。订货会模式下,加盟商通过参加订货会并签订远期预定协议的方式订货。各销售子公司代表其下属各直营店和其管辖范围内的加盟商参加订货会并订货;现货模式主要是为满足夏季、冬季以及农历新年对新款服饰的需求。订货单位主要通过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网上订货。目前公司订货会模式实现的销售额占70%左右,现货模式占30%。
4 供应链管理
通过一些财务数据,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美邦服饰在供应链管理上的优势。目前,中国服装的平均货品周转天数为185天,美邦约71天,ZARA和H&M大概30天~50天,七匹狼和报喜鸟约140天。公司计划花5年时间达到外资的水平。
在门店管理方面,公司已发展出一套针对由直营店和加盟店所组成的混合营销网络的成熟管理方法,有力地支持了公司营销网络的拓展与维护。在供应链建设方面,公司已开发并组织起一条能充分适应国内休闲服装业情况以及本公司业务现
状与未来发展方向的供应链和相应的供应链管理方法,构筑起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美特斯・邦威供应链资源整合系统”(MBSRP)不仅涵盖了公司内部的各个部门和直营店,同时也延伸向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加盟商,保证了公司对整条供应链信息数据的及时搜集和分析能力,大幅度地提升了公司的运营效率。
5 产品设计管理
为保证公司服饰产品能够完全覆盖18~25岁中国年轻一代休闲服消费者并在该群体中树立品牌,公司每年至少组织4次全体设计人员在全国范围进行大规模的市场考察,并与法国著名服装品牌咨询公司MLC合作,对美特斯・邦威的服饰产品进行细分,于2007年开始将产品分为“校园”和“都市”两大系列,同时委派了完全不同的设计团队对产品进行设计。目前设计团队由133人的专业设计人员和工艺专家组成,现具备每年3000多款各类休闲服饰产品的设计能力。设计能力的不断提升也为公司品牌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此外,为保证产品设计具有中国根基,公司在上海总部创建美特斯・邦威服饰博物馆,收藏中国古代各类服饰藏品8000多件。在宣扬中国古代传统服饰文化的同时,也给予公司设计师以创作灵感,使公司的休闲服饰产品既符合国际潮流也富含中国元素。
6 品牌营销管理
公司将18岁~23岁的年轻消费群体,定位于公司休闲服的目标消费群。为了迎合不同职业者对服装款式的要求,公司自2007年起将产品分为“校园”和“都市”两个系列,分别满足18岁~23岁以学生为主的消费群体以及23岁~25岁年轻上班族为主的消费群体的个性特征。
篇4
创意是产业发展的源动力。
“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这是如今传遍世界的流行语。
创意产业是一个正在兴起的产业,焕发着强劲的生命力,凸显着巨大的裂变价值。韩国打出“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标语,日本喊出“独创力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口号,新加坡向“亚洲创意中心”、“全球媒体中心”的目标冲刺。在我国,不少城市也纷纷瞄准这一朝阳产业,深圳构想“设计之都”,上海领跑长三角“创意硅谷”,北京创意产业亮点纷呈,杭州、成都也提出要打造动漫之都、数字娱乐之都……
实践证明,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程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目前,陕西省正处在建设西部强省、构建和谐陕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的新时期。为充分发挥陕西省的人才优势,发挥人的创造潜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建设步伐,创意产业亦被提到议事日程。那么,陕西省发展创意产业的资源和优势有哪些?又如何发展陕西的创意产业?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省经济学会会长冯家臻、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常平阳、尹维祖等专家在深入调研后完成的课题报告中,提出了比较明确的发展途径及对策。
产业优势比较明显
提到陕西,便会想到其丰厚的文化资源,而创意产业与文化密不可分。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门类,文化旅游业、广播影视业、新闻出版业和文娱演出等在陕西发展基础较好,已列为陕西省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
2006年,陕西文化旅游业总收入达到418.8亿元,同比增长18.6%。接待入境和国内旅游者达到7056万人次。出版业实现利润总额27.6亿元,GDP87亿元,同比增长10.5%。广播影视业年创收入154.37亿元,实现利税8712.96万元。全省112个艺术表演团体,共演出2.2万场,观众达4020.6万人次,演出收入3041万元,推出了《迟开的玫瑰》《又一个黎明》《仿唐乐舞》《大唐梦幻》等优秀剧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截至2006年底,全省有歌舞娱乐场所1852家,从业人员13215人,年总产出4.07亿元,增加值2.66亿元,上缴税金4218万元。
在重点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新兴文化产业也茁壮成长,有的已有相当规模。一是会展业已呈现密度大、规模大、规格高的发展态势。以西安市为例,现有注册登记的展览公司120多家。2006年,共办各种会展77个,参展商11万人次,成交额300亿元,创造社会综合效益20亿元。二是广告业已有相当规模。据陕西省工商局不完全统计,陕西省从事广告经营的企业2006年已有1743户,广告业收入近100亿元,三是建筑设计、建筑装饰装修业也有长足发展。现有建筑设计单位179家,有21家单位57次获国家级、省级科技进步奖,获国家专利52项。2006年底,有建筑装饰装修(幕墙)设计企业58家,建筑幕墙施工企业72家,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企业527家,建筑装饰业产值达120亿元,约占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的12.3%。四是软件设计与制作已列为国家级基地,销售收入已有较大规模。2006年,软件业完成销售收入161亿元,实现利税23亿元。五是动漫产业迈出可喜一步。到2007年7月,已有50多家动漫企业入驻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六是网络服务业发展迅速。信息传输网络已覆盖陕西省所有市县,人口覆盖率达到80%以上,互联网业务开通率达93%,网民314万户。西安市网吧规模居全国第一。
此外,西安还具有打造我国西部时尚消费之都的基础条件。西安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始发地,唐代衣冠王国的发祥地,东西文化和时尚文化的汇集地,时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次,西安具有发展时尚消费的经济基础。国际上的相关资料表明: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40%左右时,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会迅速增长。2006年西安市实现生产总值1450.0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241美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05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52%。人们的娱乐休闲活动逐渐向多元化、时尚化转变。因此,西安具备发展时尚消费的经济条件。第三,西安具备发展时尚消费的市场条件。2006年,西安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 8986.87元,娱乐教育和文化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17.18%,西安市民对时尚文化和品牌有着强烈的兴趣与追求,国内外一线时尚休闲运动服饰品牌、餐饮娱乐、珠宝饰品、美容发型设计,纷纷在西安东大街、南大街、小寨十字集聚亮相,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随着居民消费支出的不断增加,时尚消费的意愿将呈进一步上升趋势。第四,除上海、南京等沿海发达城市外,西部地区的一些中心城市也对发展时尚消费作了部署,乌鲁木齐在西北率先提出将本市打造成中国西部消费时尚之都,重庆也将时尚消费列入“十一五”创意产业发展规划。西安对打造西部时尚消费之都应该有所作为。
抓好四大高端创意
陕西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巨大潜力,如何描绘产业发展的蓝图,确定陕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便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陕西省要重点培育10~20个文化创意产业龙头企业,加快产业集聚,构建中国西部的文化创意产业高地,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初步实现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产业强省跨越。到2010年,全省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税收和从业人员数量增长速度均要高于全省GDP的增长速度。争取用5~10年的时间把陕西建成西部乃至全国的创意产业技术支撑基地、创意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和创意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国内最有影响的创意产业中心之一。用1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亚洲最有影响的创意产业中心之一。用2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全球最有影响的创意产业中心之一。
其中,需要强化四大重点文化产业的高端创意:
文化旅游创意。实现重点旅游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有机结合,加大研究、开发和设计力度,利用现代高新技术、传媒技术,深入发掘陕西省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内涵,积极推进旅游产品创新。以“仿古迎宾入城式”、“梦回大唐”等经典创意产品为典范,运用国际化的流行元素,打造包装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市场震撼力的精品文化旅游项目,充分凸显“千年”、“秦风唐韵”、“丝路起点”、“红色革命”、“黄土风情”、“世界佛都”等文化旅游主题。围绕“168”(即:强化一个国际旅游都市,建设六大品牌旅游景区,完善八条精品旅游线路)旅游项目,策划与布局文化旅游创意项目,鼓励产业集聚,形成陕西省文化旅游的“金项链”。
广播影视创意。坚持创作体裁的多元化,打造“影视陕军”品牌。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继续探索陕西省地域特色和西部风情的影视作品创新,拍摄反映现代生活、具有时代气息、能走向世界的新西部片。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精心制作历史文化影视剧和周秦汉唐历史巨片。把“中国?西安国际手机电影节”打造成世界知名的国际品牌。
新闻出版创意。强化选题的创意策划,不断出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品力作。重点扶植能充分体现陕西省特色、文化含量厚重、社会影响深远、两个效益俱佳的优秀作品,着力打造在全国叫得响、市场份额大的品牌出版物。实施“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策略,积极发展个性化、品牌化报刊和图书,提高出版物的竞争力。积极发展数字出版、电子期刊,促进版权交易。积极引入国际出版业的经营网络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演艺娱乐创意。发挥艺术院校科研优势,挖掘陕西省历史文化民俗资源,加强演出与旅游的结合,打造一批展示时代风貌、体现陕西特色、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同时,为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群众文化消费需求,应充分放大“夜间经济”效应。文化娱乐业要重点开发和扶持文化品位高、有特色、大众化的歌舞娱乐、体育赛事项目,积极鼓励发展面向青少年、老年的健康文化娱乐活动,有选择地吸纳和引进国外文明健康、科技含量高的现代文化娱乐项目,提升文化娱乐品位和科技水平,引导娱乐场所向低消费、高品位、群众参与性强、自娱自乐的方向发展,并走向超市化、连锁化、规模化和品牌化。
发展六大创意产业
此外,还需积极发展六大文化创意产业:
研发设计业。研发设计要依托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围绕做强做大支柱产业、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支持军工发展民品,加强产学研联合,不断开发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积极构建美术院校、商品协会、生产企业密切合作的旅游商品研发体系,逐步建立起集特色化、系列化、品牌化、规模化于一体的旅游商品和民间工艺品的研发、设计、制作架构。重点扶持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有发展潜力和一定生产规模的旅游纪念品、民间工艺品生产企业,有重点地培育建设若干旅游商品和民间工艺品的生产基地。
建筑设计业。依托全省众多的规划建筑设计单位和科研机构,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理念,通过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及建筑设计等手段,提高城市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及环境设施的建筑设计水平,从而创造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的城市风貌。建筑装饰要以建设节约型和环保型社会为目标,以人的内心需求为本,体现个性色彩,融入多元化风格,提高设计的文化和艺术内涵。以行业整合为依托,加快扶持培育一批专、精、强、大的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装饰龙头企业。
软件设计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依托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出口基地和集成电路设计基地,重点研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需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应用软件、数字内容娱乐软件、为改造传统产业配套的工业自动化软件系统。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和嵌入式系统。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支持软件企业上市,实施大公司战略,培育名牌软件产品。着力拓展软件产品出口市场和信息服务。在“十一五”末,初步建成符合国际标准的区域软件产业体系,把“西安软件”培育成世界上有影响的知名品牌。
网络文化业。依靠市场力量,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吸引国外大公司、大财团投资。积极探索本土化的网络文化市场运营模式。集聚顶尖人才,创新网络游戏设计制作,扶持北京“联众世界”、腾讯、远航等重点企业开发科技含量高、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游戏产品。大力开发以动画卡通为代表的游戏软件和教育培训、自动化控制等软件,形成凝聚民族精神与情感的游戏精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办好“中国陕西”、“陕西省政府公众信息网”等网站,使网络在沟通信息、推介陕西、招商引资等方面发挥作用。
会展广告业。在积极培育骨干会展企业的同时,加强与国内、国外会展业的交流合作,重视吸引世界性组织、国际行业协会、著名跨国公司和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大型展览企业在西安设立分支机构或组建展览公司,举办展会,提升西安会展业的整体水平。要依托陕西省特色和优势产业,加强展会策划,按照国际展会标准,做强做大杨凌农林科技博览会、欧亚经济论坛、中西部投资贸易洽谈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全力培育3~5个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品牌展会,增强西安会展业在国内、国际的竞争力。加强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联合促销,以旅游促进会展,会展带动旅游,实现会展与旅游的双赢。
广告业应积极开拓广告发展的业务领域。努力拓展移动电视广告、手机短信广告、网络游戏广告等新业务,寻求广告业乃至传媒业的发展空间。大力推动广告创意、生产、推广、服务等全方位突破,实现广告业的加速发展。开拓经营新思路,为用户提供市场研究、营销企划、广告创意、媒介投放等在内的专业化服务,强化企业品牌经营理念,为企业提高竞争力,提供智力支持。
咨询策划业。发展咨询策划业必须支持和鼓励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专业社团面向市场,积极承担政府管理部门、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提出咨询性意见、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为管理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鼓励发展本土化的民办咨询研究机构,支持国内外知名的咨询策划研究机构在陕设立办事机构,在开放中提升咨询业的水平,争取陕西省咨询业有一个较大发展。支持咨询策划机构为居民提供个人理财、心理咨询、医疗保健、教育与培训、生活服务等咨询服务项目。
基地承载 空间延伸
陕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重点明确后,还必须落实到空间布局和载体建设上。
首先,建设国家级的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西安要依托西安高新区,重点发展数字内容、现代传媒、研发设计、建筑设计、艺术设计五大产业集群。以打造西安高新区唐延路创意产业发展带为核心,形成由众多创意企业和创意集聚区为支撑的创意体系。以西高新动漫企业集聚区为核心,着力支持原创动漫作品的生产,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力求把西安建成集动漫策划、创意、研发制作、人才培训、市场推广、传播流通、衍生产品开发与生产等环节功能齐全、相互配套的国家级的动漫产业发展基地。
其次,建设国内一流的影视制作中心。以曲江新区影视产业基地和西安高新区影视制作力量为依托,重点支持和扶持西部电影集团、曲江影视集团、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剧艺术中心、光中影视等重点企业,发挥其行业引领作用,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影视作品。加快编剧培训基地、影视创作生产基地、西部影视城、西部影视作品拍摄基地、西影数码影视制作基地、影视风险投融资基地、影视作品进出口基地建设,支持曲江影视集团加快影视制作机构的空间集聚,打造从策划、创作到拍摄、发行、演播的产业链条,为培育影视产业集群发挥辐射和示范作用。
第三,以西安为重点,建设我国西部重要的文艺演出基地。继续完善陕歌大剧院和大唐芙蓉园的创业模式,以文化旅游为轴线,指导艺术表演团体丰富节目内容,提高艺术质量,打造精品名牌,逐步将西安市重点剧院、排练场建成与旅游相结合、各具特色的对外演出场所。积极培育文艺演出产业集群。抓好艺术演出单位重点项目建设,促成西安市文艺路演艺娱乐一条街建设。依托大唐不夜城贞观文化广场的演出场馆及凤鸣九天剧场等设施,组建艺术制作公司、营销策划公司、传媒广告公司、培训管理公司、文化演出交流中心等,整合西安音乐学院、大唐芙蓉园演出公司、千彩唐韵演出公司、西安秦腔剧院、陕西交响乐团、印象西安演出公司等演出团体,组建曲江演艺集团,引进和打造一批金牌剧目,形成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演艺产业平台。
第四,建设我国西部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胜地。开发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集中开发建设一批重点人文景点,着力打造山水品牌,强化一个国际旅游都市,建设六大品牌旅游景区,完善八条精品旅游线路,覆盖陕西全境。依托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和品牌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努力培育以旅游集团为龙头,旅行社、餐饮、住宿、旅游运输、旅游景点、购物、娱乐等环节为一体的产业集群。
第五,建设中国软件服务外包强市。大力吸引国外企业在西安软件园兴办出口型软件企业。鼓励省内软件企业“走出去”,设立国外业务部门,承揽业务,负责客户管理,实现两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开发区要建立软件出口服务体系,为外包服务牵线搭桥,支持软件企业巩固日本市场,拓展东亚市场,开拓欧美市场。发展软件经纪人公司,提高吸引国外订单能力。加快形成承揽业务、加工制作服务性产品、完善售后服务、软件产品研发、培训外包服务人员等相关环节的产业链条。
第六,建设我国西部最大的会展高地。坚持特色鲜明、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整体互动的原则,发展六大会展集聚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展览区;曲江国际会展聚集区;灞国际会议论坛中心区;高新区高新技术展览区;西安城区内的国际文化交流区;三桥国际汽车会展区)。依托以上六大展区,积极发展会展策划、项目包装、宣传促销、实物布展、现场服务、跟踪服务、餐饮住宿、健身娱乐、信息广告等综合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将西安打造成我国会展强市。
第七,建设我国西部重要的印刷包装旗舰。依托关中地区印刷业集聚的优势,在西安经济开发区建立西安印刷包装产业基地,在万裕高科文化产业集团等20余家印刷企业入驻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引导省内外印刷企业在基地汇聚,使区内不同类型企业互补合作,形成规模,努力培育实力雄厚、在我国西部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印刷包装产业集群。
最后,依托西安,积极发展时尚消费创意设计,努力打造西部时尚消费之都。具体来讲:
一是围绕东大街、南大街、西大街、曲江新区等城市主要街道和商业圈,做大时尚服装、珠宝首饰、美食文化、美容美发、形象设计包装、艺术摄影、花卉、婚庆服务等行业,形成都市时尚消费的核心区。
二是依托西部电子城、西安电子市场和城南赛格电脑市场、通信产品市场、通信运营商,拓展西安数码产品消费市场,打造西安时尚科技消费核心区。
三是提升服装设计水平,推进陕西省服装产业发展,建设西部时尚服装之都。在西安建立服装产业园,加快陕西省服装企业的集聚,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服装设计生产企业。围绕长乐路打造“陕西服饰第一街”,建设服饰创意时尚基地,把东大街打造成为“西安时尚服饰第一街”。依托伟志服装集团组建“西安服装产业创新创意中心(孵化器)”,推动纺织服装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品牌建设、时尚服装创意产业的集群发展。
四是以美食文化创意为灵魂,西安特色餐饮为基础,西安名菜、陕西面食、名小吃为主体,荟萃全国及世界餐饮特色菜品之精华,打造西安美食之都,形成东大街、钟楼附近的老字号的传统餐饮产业集群,南二环外地餐饮为主的高端餐饮产业集群,高新区娱乐为主的时尚餐饮产业集群,北城新区大众菜与高端菜兼容的餐饮产业集群,宾馆、饭店为依托的商务、公务、婚庆为主的餐饮产业集群。
措施推进 开启新引擎
为解决上述问题,保证陕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总体构想、空间布局和载体建设落到实处,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强力推进。
首先,搭建四个服务平台。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注册、申请专利、工商税收服务、产业政策和法律咨询等服务;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动漫游戏研发、电影拍摄与后期制作、软件设计提供技术支持;搭建网络信息平台。为创意企业进行信息交流、投资咨询、研发设计、国际合作、人才培训、知识产权保护、展示交易等提供综合;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支持陕西省文化创意产业开拓国际市场。另外,省上有关管理部门要帮助市、区和重点文艺单位疏通渠道、办理手续,提供方便。
其次,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指标与评估体系。增加投入,支持统计部门会同有关单位,在国家现行统计指标体系框架下,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指标和评估体系,及时提供反映陕西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统计数据,为科学决策、政策制定和行业管理提供依据。
第三,出台扶持政策,优化融资环境。在财税扶持政策方面,设立陕西省文化创意产业专项扶持基金。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政府重点采购、后期赎买和奖励等方式,对重大文化创意产业基础设施和创意产业项目,特别是对新兴和外向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予以扶持。实施税收减免,在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文化产业示范区内的高新技术文化创意企业,按税率15%征收企业所得税。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新办的文化创意产业,自投产年度起享受“两免三减半”的政策。对生产重点文化产品进口所需要的自用设备及配套件、备件等,按现行税收政策的有关规定,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在地产优惠政策方面,给予用地保证。对陕西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予以保证。
第四,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建立政、银、企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向银行推介重点项目。通过贴息引导机制和市场化的项目贷款担保机制,引导银行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信贷投入。鼓励企业运用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租赁融资、按规定发行企业债券等方法筹集发展资金,支持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吸纳社会资本等形式,加快推进企业股权多元化。支持鼓励企业、团体、个人设立各类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公司、文化发展基金或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组建陕西省文化产业投资公司,通过专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产业。
第五,大力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一要鼓励教育、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联合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培养、培训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经营管理、营销经纪人才。创新职业教育模式,优化专业结构,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习实训条件,造就大批“创意工匠”型高技能人才,形成创意产业人才资源高地。大力引进国内外创意高端人才,建立完善人才引进、选聘、使用、培训及激励机制,培育创意产业领军人物。
二要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机制,促进文化创意科研成果的转化。围绕文化创意产业和企业在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经济、技术和管理问题,推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