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体育的任务范文

时间:2024-03-27 17:07: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体育的任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体育的任务

篇1

[关键词]维吾尔语专业;人才培养;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4-0010-02[作者简介]王海蓉(1969―),女,硕士,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维吾尔语专业是塔里木大学较早开办的本科专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国家重点打造的特色专业,在新疆高校相同专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本专业以双语教学研究和翻译理论与实践为中心,构建从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完整专业教育体系,培养具有较高双语实践能力和翻译能力,熟知维吾尔族和汉族历史文化的应用型人才,为新疆的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面对国家和社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如何培养更优秀的维吾尔语专业人才是我们每一个维吾尔语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全国高等学校要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于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维吾尔语专业人才培养不仅仅要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知识博、基础厚、能力强、素养高的应用型人才,这是今后维吾尔语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维吾尔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一)专业认知不够清晰

维吾尔语专业在新疆属于特色专业,在半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随着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各行业对少数民族语言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2007年,自治区开始实施“少数民族语言高层次人才特培计划”,2011年,将“少数民族语言高层次人才特培计划”纳入“民汉双语翻译人才培养计划”,统一人才培养方案,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大力加强民汉双语人才队伍建设”。同年,维吾尔语专业获批“自治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

尽管维吾尔语专业发展的速度与规模有目共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与社会需要的专业发展并不相适应。笔者对本专业的学生做了一些调查和访谈,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主要有以下三种:1.我们的专业就是学习维吾尔语,只要过语言关就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2.我们以后就是当老师,只要会说一些维吾尔语就行了;3.以后毕业就考公务员,工作中使用双语,只要学好双语都可以找到工作。

(二)专业学习及能力培养不够全面

大多数开设维吾尔语专业的学校都有各自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开展为期四年的本科教育。通过文献资料的梳理,不难看出,该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是以公共知识平台为依托,以培养维吾尔语技能为主,以文化教育为辅,结合实习完成本科教育。学生要学习的课程门数相对较多,每周基本上是20以上学时。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占总学时的80%以上。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教学为主,实多通过支教的形式来完成,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在校期间,学生自学的时间比较少,有限的时间主要放在突破语言关上,而用于语言通识课程和专业知识拓展学习的时间很少。

二、维吾尔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2011年,维吾尔语专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面对新形势,如何把握好机遇,充分利用国家特色专业和自治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建设两大平台,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维吾尔语专业的发展,需要我们认真且深入地思考。现今,高校人才培养途径的基本方向就是要在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指引下,通过激活人才培养的潜能和活力,关键通过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合理地配置各方面的资源,探索出适合维吾尔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维吾尔语及相关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系统的语言教育和从事专业工作所需能力的基本实践训练。除此之外,学生还应了解我国语言文字政策及法规;熟悉新疆多民族区情和社情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双语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维吾尔语进行语言交际并处理日常事务;具备较强的互译能力;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能力。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维吾尔语专业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更新维吾尔语专业认知,优化理念作为专业认知的前提

“理念”实际上是人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理念是一种思想,比如经营理念、企业理念、办学理念、服务理念、设计理念、教育理念、新课程理念、管理理念、教学理念等。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建立并更新专业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校期间不应仅仅学习语言技能,过语言关,还应该以公共基础课为依托,完善自己的世界观,同时,为进入社会、满足社会的需要做好职业规划。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以终身学习、系统培养、服务社会为宗旨,力求成长为综合性、复合型人才。

(二)以教学改革作为主要手段,全面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人才

教学改革是人才培养途径的核心。首先,教学内容的改革,建立公共通识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必修模块、专业选修模块、相关专业知识模块。一方面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养成。其次,教学方法的改革,鼓励教师更多地采用参与式、讨论式、交互式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图书馆藏书以及电子图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再次,评价体系的改革,改变以往以分数论英雄的状况,以在校成绩为基准,综合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实习表现为考核内容。

(三)校地结合,增强专业的社会适应能力

高校不能闭门造车来办学,而是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把社会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通过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方式,将学生送向社会,在实际的现实生活中,将学校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地方单位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校地优势互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验我们的学生。校地协同育人,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有效度,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进入社会各行各业打下一定的基础,培养一批能下得去,守得住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三、维吾尔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人才培养质量决定着专业的兴旺,办学质量和效益对社会建设的贡献度,学生、家长、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是我们应该完成的。只有培养出知识渊博、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强、各项素质高的人才,才能够实现和完成当今现实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新疆是多民族、多语言地区,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在南疆等少数民族高度聚居的农牧区,当地居民工作、生活中使用主要的主要语言是少数民族语言,加强少数民族语言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维吾尔语专业是新疆高校传统的特色专业。多年来,该专业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精通维吾尔语言的专业人才,为新疆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该专业学生的质量和数量与社会需求之间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维吾尔语专业建设,一方面树立符合实际的培养理念,找准专业定位,制订科学的培养方案,另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树立学科思维,端正专业思想,加强教学研究,同时注重培养过程,有效利用软件、硬件辅助教学。维吾尔语专业建设涉及面广,周期长,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认清现状,展望未来,脚踏实地加强专业建设,才能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才能在新疆的建设与发展、安全与稳定中尽我们应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1]孙德金.对外汉语教学课程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篇2

一、以游戏动作导向合作

动作是体育游戏的内容,合作性体育游戏的特点是游戏的动作是合作性的,如游戏“两人三足”,要求两个游戏者的相邻两腿绑在一起成为共同的一条腿,然后共同向前行走。由于共用一条腿,使得两个游戏者不得不合作性地做出起脚、抬腿、迈腿、落脚等动作,否则,就会跌倒。我们梳理了许多体育游戏,从中筛选出符合大班幼儿动作水平的合作性游戏(见表一)。同时,我们还创编了一些大班的合作性体育游戏(见表二)。

二、以游戏情境促进合作

合作性的游戏情境有利于激发幼儿合作的意愿和行为,我们创设的情境有:

1. 任务情境。任务是必须完成的工作,是个体的职责。我们在组织合作性体育游戏时,常常创设一定的任务情境,幼儿为了完成规定的任务,积极、主动和同伴合作开展游戏。如表二中的游戏“救护车”,救护车的任务是“把地震的伤员又快又稳地送到医院”。

2.竞赛情境。竞赛性游戏是大班幼儿的最爱,对胜利的渴望可以激发幼儿更好地合作,也使得游戏更具趣味性。为了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我们更多的是组织小组竞赛的体育游戏。在这个团体中,组内成员通过协商进行分工,在游戏过程中相互帮助、支持与协作,以获取竞赛的胜利。如表二中的游戏“小小运输员”,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游戏,游戏中幼儿化身小小运输员,用最快的速度跨过栏杆,走过独木桥,将手中的物品交给同伴接力进行游戏。

三、以游戏材料暗示合作

合作性体育游戏大多是器材性游戏,幼儿通过合作使用器材或材料进行游戏,因此,材料应该具备合作的要素。

1.合作制作材料。为了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我们组织幼儿分小组合作收集材料,如可乐瓶、牛奶罐、纸盒、旧线轴、布边等,并制作合作性体育游戏的器材,如纸飞盘、线轴车、布沙包、竹梯子、抛接球等。由于游戏器材是合作制作的,这使得幼儿更乐意与同伴共同使用器材开展合作性体育游戏。

2.材料暗示合作。如表二中的游戏“神秘岛”是用报纸作为游戏中的小岛,涨潮时小岛便是小鸟的栖身之地。第一次游戏时幼儿人手一张报纸,涨潮了幼儿到各自的小岛上进行躲避。第二次游戏,小岛消失了一半,涨潮了幼儿能主动两两合作在一个小岛上进行躲避。第三次游戏,涨潮了剩下的小岛又变小了,在很小的岛上两两结对的幼儿开始探索属于他们的最佳动作,或单脚站立,或一方将另一方抱起等。游戏中部分小岛的消失或小岛变小,促使让幼儿主动与同伴合作将游戏进行下去。

四、以游戏规则保障合作

篇3

关键词: 幼儿体育教学 寓教乐学 价格 依据 教学策略

乐学是学习效率的保证。对三到六岁的幼儿来说,喜欢体育是因为体育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和愉悦;参加体育活动能给自己带来健康和运动技能。鉴于幼儿的身心特点,幼儿教师要改变那些将幼儿体育教学“成人化”的做法,尊重幼儿运动规律,发挥体育教学的艺术和智慧,提高幼儿体育教育的“乐”度,寓教于乐。

一、幼儿体育,寓教于乐的价值

三到六周岁的幼儿,身体和生理机能正迅速发育,心智的独立性正逐步增强,已经初步形成了“自我”观念。幼儿对参与的对外活动已经有了自己朴素的判断和看法,有了喜欢或厌恶的情感。幼儿体育教学目标,包括对幼儿进行动作规范的训练和体育精神的培养,但都建立在幼儿对体育感兴趣的基础上。一些体育课教师,无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过于注重基本动作技能的教授,课堂气氛沉闷,幼儿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难以达到幼儿体育教学目的。

传统的幼儿园教师出于对幼儿“安全”的考虑,往往要求幼儿在体育课上规规矩矩,单调地重复一些基本动作。扮演“母亲”或“保姆”角色的幼儿教师,不敢把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引入教学中,放不开手脚,幼儿活动运动欲和表现欲受到压制。当前,人本化教育已经深入影响幼儿教育,重视幼儿个人的情意参与程度是幼儿教育的生命力所在;体育教学寓教于乐,可以为幼儿教育拓宽空间和范围,彰显幼儿体育魅力。

二、寓教于乐的依据

教师是幼儿体育活动的“合作者”或“伙伴”,幼儿才是幼儿体育的真正主体和参与者。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或喜好是激发他们积极锻炼,参与体育活动的先决条件。当孩子对一个事物丧失好奇心和兴趣,那么任何教学都可能变成毫无意义的行为。教学经验说明,孩子为了锻炼而锻炼,为了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参加体育活动,只能使他们产生厌倦心理。寓教于乐倡导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符合幼儿自身的身心规律与教育教学规律。

1.幼儿的情趣特点

幼儿是成长中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活动领域逐渐扩大。他们对新异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往往超越家长或老师要求的内容或范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趣特点,采用新颖的教学形式和有趣的教学内容,寓教于玩。只要幼儿感兴趣或者喜欢的东西,都可以成为体育教学素材。如选择动画片《黑猫警长抓老鼠》的片段引入,进行幼儿四散跑的训练;《选择孙悟空玩金箍棒》进行幼儿利用器械进行跑跳的训练等。

2.幼儿的身体素质

从生理指标讲,幼儿的身体素质不能承担负荷量过大或者运动时间较长的活动或游戏。例如,幼儿肌肉力量、肺活量、骨骼硬度都比较小,因此负氧能力和耐力都比较差。从这个角度讲,幼儿体育教学应该松弛有度,安排一段体育活动的间隔期,对幼儿调整身体状态,避免过于疲倦都有很大价值。比如,在体育课中引入“废物利用”制作过程,利用生活中废旧报纸、饮料瓶等进行手工制作,就考虑到了活动的强度与烈度。

3.幼儿的接受能力

幼儿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相对比较发达,普遍对具体、生动的形象有浓厚兴趣。幼儿非常专注于个人感兴趣的东西,但他们的理解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幼儿参加活动或游戏,表面上掌握了运动规则和技能,但很不准确或牢固。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演示或讲解运动技巧,幼儿是很难领会或者掌握的。一个成熟的体育教师,更要启发学生直觉、形象的思维,琢磨怎么把教学任务与体育活动的趣味性融合起来。如篮球、足球等一些传统的体育活动,教师需要适当改变活动空间或规则,把球变小,把规则变简单,使幼儿易于模仿与接受。

三、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幼儿对教师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向师性”,而幼儿模仿教师或者遵从教师的安排是建立在平等的师幼关系基础上的。在教师亲和力的引导下,幼儿与教师展开积极的教学互动。因此,教师要运用教育智慧,采用多种技巧,使体育教学寓教于乐。

1.分层教学

每个幼儿的身体素质和认知水平有年龄阶段的共性,但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体育教师要尊重孩子的层次差异,给孩子以选择权,使每个孩子都能在体育课中感受到乐趣,受到教育。平衡木是幼儿园常用来训练幼儿身体平衡的器械。通过对平衡木高度的调整,可以兼顾每个孩子锻炼的需要,不同运动水平的幼儿都能感受体育锻炼的乐趣。

2.精选内容

幼儿体育活动通常采用游戏、比赛的形式。一些传统的体育游戏,如老鹰抓小鸡、扔沙包等,能够使绝大多数幼儿都参与游戏全过程,在群体性的活动中体会游戏的快乐与习得体育精神。幼儿感性认识比较丰富,教师可运用幼儿熟悉的经验和动作做示范,引导幼儿学习新任务。一些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利用多媒体或图片等分解动作,变难为易。

3.巧用方法

因为幼儿注意力转移快,教师不宜长时间采取一种固定僵化的模式。要集分结合,以集中—分散—集中的模式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运动规律。具体地讲,教学之初,师生先集中在一起学习运动操作规范或运动要求,然后学生分小组活动或者个别活动,参加体育运动。为使体育活动更轻松,可将一些节奏明快的音乐穿插其间,活跃教学活动气氛。

参考文献:

[1]王玉珠.从素质教育的视角谈幼儿体育教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02.

篇4

关键词:学前儿童;学前体育教育;生活化

长期以来,幼儿园教育为了迎合家长和社会的需要,存在重智力教育,轻身体教育的现象。大多数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将主要精力放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上,而剥夺孩子玩和锻炼的时间。学前儿童时期是身体发育的最快时期,他们的基本活动能力飞速发展,为实现其身体快速发育和基本活动能力发展的平衡,体育活动便成为他们锻炼身体的客观需要。为此,着力探索体育活动中生活化的教育形式,促进学前儿童身体素质的提高,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对此,结合近年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和体会,谈谈如何将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生活化的粗浅看法。

一、学前儿体育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1.生活化教学引入体游课

体育游戏在一定意义上讲是幼儿的生活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幼儿体育教学的生活化是将体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动作很好的融合到生活场景中去,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了解、认识自然和社会,理解、认识和建立简单的社会规则和科学概念。要将生活化教学引入体游课,教师必须要深入了解学前儿童年龄特点、活动能力和心理动态。平时应多留心并细心地观察生活,多看一些幼儿读物、电视节目等,熟悉幼儿会做什么、可能做什么,想什么、喜欢什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选编游戏,甚至创编游戏,引入到体游课中,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生活化教学可将问题简单化

在体育游戏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幼儿在做一些动作时,对动作的要领不理解,做不好动作的现象,而生活化教学就是将动作具体化,将困难简单化。授课教师可以将授课内容设计成一个让幼儿好理解,好参与的生活活动场景,或具体的游戏情节,这样幼儿就会特别愿意去完成,使教学目标更加容易完成。如在对学前儿童教“双脚向上跳的动作”时,教师常常会说“腿蹬直,臂摆起”的动作要领,而幼儿不能完全理解,动作也就做不充分,甚至双臂不能摆起。如果将这个教学过程改编为“小小音乐家”游戏,让孩子们手里拿的小木棍去击打挂在头顶上方的“乐器”,击响乐器的就是“音乐家”,孩子们为了成为“小音乐家”,都会努力的跳起来,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动作,避免了传统教学教师的讲解示范后,孩子无法理解而达不到理想教学效果的问题。

二、体育教学生活化有效途径探索

1.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设置多样化生活场景,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很多幼儿园受建筑规划、幼儿人数等因素的影响,都面临着体育活动场地严重不足的问题。这就要求幼儿园的管理者和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场地,根据幼儿园现有空间,设置多样化活动场地,并根据场地大小、活动项目等,将不同场地进行一定的功能化的生活场景布置。如在较大面积的场地上,可设置攀登、滑梯、钻迷宫等适合较多幼儿同时玩的设施;在一些较小且相对固定的场地内,可设置成滚大球、骑车、推独轮车等适合幼儿单独玩的游戏活动场地。特别是对于活动场地严重不足的幼儿园,还可将屋面平台、过道、走廊等开发出来,屋面平台可以安排小班开展“踢绳毽、踢绳球”等游戏,适宜的过道、走廊上画上“脚印”和“跳方块”图案,用以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和跳的能力。在幼儿园场地上设置多样化的生活场景是为了更好的完成体育教学目标,而多样化的生活场景的设置,又从不同方面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和练习兴趣,更好的为身体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将幼儿体育教育体现在幼儿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

“幼儿体育生活化”是指将幼儿体育真正实现普遍化、日常化、经常化、科学化。幼儿园体育是通过体游课、早操课间操、户外体育活动等组织形式实现的,各种组织形式共同承担《幼儿园教育刚要》规定的体育任务,虽说每种组织形式又各有特殊任务,但各种组织形式之间是相互紧密联系并相互促进。如在体游课上教学的动作,幼儿没有做好,可在户外体育活动中进行练习;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练习的动作,又可促进幼儿在体游课中更好完成游戏任务。因此,幼儿教师就应该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幼儿园各项体育活动,将幼儿体育教育体现在幼儿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场地较小的幼儿园,在活动时间上,应对小、中、大各年级的作息时间进行协调,错开幼儿早操、课间操和分散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对一些幼儿喜欢,但又较少的大型游乐设施,可设置活动表,让每个班级轮流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体育活动。

3.积极营造家庭体育活动

家庭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补充和延伸,为了孩子们的健康,首先,幼儿园要通过举办“健康的体育宝贝”展览、体育沙龙、主题体育游戏观摩课、亲子运动会等活动,转变家长的观念,激发家长对家庭体育的热情;其次,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要共同制定适合孩子的活动项目、练习时间、活动量,并定期指导和帮助家长参与家庭体育运动中,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让孩子在家庭环境中感受体育运动的无限快乐,获得健康的人格和强健的体魄。总之,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生活化,需要社会、幼儿园、教师以及家长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法国著名学家蒂索从医学的角度来评价体育活动:"运动能代替药品,但世界上任何药品都不能取代运动的好处"。

作者:王晋明 单位:兰州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占春.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理论与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黄世勋.幼儿园体育创新—基础理论好方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篇5

关键词:体育教育;幼儿教育;课程;游戏

1体育教育融入幼儿课程的时代需求

1.1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改革方向。现代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在博学广知的领域性发展人才,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身心健康发展、社会情感丰富、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全面性发展人才,只有体育才能赐予人这样的教育。幼儿是祖国发展的未来,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更加不容忽视。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体育教育可以培养人拥有健康体质、良好品质,帮助人在身体活动中接受教育,促使其成为完整性的人。目前,幼儿园体育课程存在于综合课程之中,户外活动的形式性较强,却失去了体育教育的色彩,可谓之体育课却不能称为体育课程。因此为全面培养祖国发展的后备力量,体育教育工作者尽快提高认识,采取行动。

1.2中小学生“体质下滑”带来的反思

在中国受传统教育观念、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和应试教育的压力都使家庭和学校教育产生了重视智力轻视体育的教育现象,再加之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汽车、电脑、电梯等现代科学技术走进了孩子的生活,从而替代了体育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长此已久孩子更加失去了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更别说是积极参与的体育意识了。近年来,学生“体质下滑”的指标数据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视线,国家对此也引起了高度重视。我们不能阻止孩子进入现代化的步伐,但我们却能在幼儿教育中究其根源,从而改变学生体质下滑的现象,所以推进和完善幼儿园体育课程的建设是体育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

2幼儿体育教育课程的可行性

2.1幼儿教育中专业化体育教育的缺失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有别以往,一些观念较为先进的幼儿园也开始着手研究和探讨体育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的实际变化。不过幼儿园对体育活动在观念上进行改变是不足够的,应做到知行统一,做到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但由于园领导对体育知识了解甚少、体育教育的实施者缺乏专业的教学能力、幼儿园缺少幼儿进行身体活动的专业器械设施等影响因素,从而导致了专业化体育教育的缺失。3-6岁的幼儿正是处于身体各机能、各生长器官和骨骼发育的关键阶段,体育活动的内容必须要符合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否则不仅不会起到促进幼儿身体发育的作用,更有甚者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目前,我国幼儿园中大部分都是专业幼教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他们对体育课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完全凭借经验或是一些参考材料,不论在课程内容的选择还是在活动时间和活动量的安排上都欠缺专业性的考虑。所以,目前幼儿园体育教育还呈现出较为盲目的状态,课程也无法从专业体育教育的角度来为幼儿的身体活动提供服务。

2.2幼儿园体育课程对专业化体育教育的需求

对课程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是教育水平推进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也是提高国家教育高度的客观要求。要想教育最终落到实处,还需把关注点放在课程上,所以,无论是政府还是幼儿园要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最终还是要看体育课程的实施情况如何。虽然近年来学校体育已经走过了无人问津的艰辛历程,但从何抓起、如何抓起学校体育却成为了政府和教育者的头疼病,幼儿体育也是如此。尽管思想在进步、意识在提高,但总归幼儿园体育教育的水平有限,实在不知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操作。更多的幼儿园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以经验论来谈对幼儿园体育课程的开展,这样做是有悖于“以发展眼光看问题”的哲学思想,也忽视了幼儿体育教育的积极作用。但我们不能把幼儿园现存的体育课程就否定为没有体育教育或缺少体育教育,只能称其缺乏规范性并不专业。所以,在幼儿教育得以重视的今天,教育工作者们应把眼光放在幼儿体育上,为寻求更系统、更适合幼儿进行身体活动的课程,同时就不难发现专业化体育教育在幼儿园体育课程的推进中是不可或缺的。

3体育教育融入幼儿教育课程的实践探索

体育课程编制主要涉及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体育课程实施、体育课程评价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与课程的基本原理相吻合。幼儿园体育课程推进过程中务必要遵循这种原理,以下主要是针对体育课程中涉及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进行阐述,为幼儿园体育课程发展与推进提供专业性的参考和建议。

3.1依据教育目标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

与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水平还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教育部仅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管理条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纲领性文件,国家教育部门并没有学前课程开展的课程标准。所以,我国学前教育专家们一直致力于学前课程标准研制过的程中,为此也付出了艰辛的汗水和努力。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以综合性为主,贯彻指导纲要,课程为五大领域服务且延续了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启蒙性和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的指导原则。但如何将教师的教更好地转化为学生的学,是教育领域的一个永恒课题。课程是最有利、最有效的教学工具,那么课程目标的制定更成为了重中之重。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健康领域的教育目标作为依据,将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作为参照,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作为前提,试图将专业化体育教育的理念融入到课程目标的制定当中,基础中带有特色、特色中有不失基础的目标制定原则,进一步为推动幼儿体质的健康发展做出标准性的依据。本研究认为在课程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可以归纳和总结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健康领域有关体育活动的目标,提炼出幼儿体育活动的发展目标,作为幼儿园体育课程的总体目标。也可以根据当代社会发展和幼儿对身体活动的需求,结合幼儿园自身实际情况来完善体育课程的目标层次,如制定学年目标、单元目标或各项动作技能发展的具体目标等。幼儿园健康领域中体育活动的发展目标,应包括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身体姿态。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各生长机能和各器官的正常发育;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动作技能,并在生活中得以正确应用;发展幼儿的基本身体素质;培养幼儿的社会情感;学会正确运用运动器材进行身体锻炼。

3.2选择和设计专业化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有助于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建立意识、发展行为、态度和情感,是幼儿通过身体活动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直接桥梁。所以,在课程目标的指引下如何选择适合幼儿进行的体育活动成为幼儿园教师和教研员的首要任务。据资料显示,幼儿园体育课内容过于单一化,通常是以体育游戏为主,忽略了其他活动内容为幼儿的身心成长带来的积极作用。幼儿园体育课程内容模块,应包括幼儿体操、幼儿游戏、运动技能、身体素质、球类、水类运动等。幼儿园体育课活动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应遵守幼儿发展的目的性、适应性、兴趣性、基础性、差异性和专业化的原则,以往体育课的活动内容都具备前几个发展原则,唯独活动内容的专业化上还存在着缺失。通常幼儿自发的身体活动都是以生理需求而产生的,由于年幼尚且不能自主控制活动时间和活动量,因此教师应将体育课上的活动专业化、规范化更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体育教育工作者可以和幼儿园进行有效协作,选择和设计专业化的课程内容。例如幼儿园提供体育游戏方案,由体育教育工作者帮助解析游戏的活动目标、活动时间、运动负荷程度、活动要求等,促使体育游戏对幼儿身体活动的发展具有更加全面性的意义。还可以在同一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年龄的变换增加活动内容的难度,但一定要保持教育目的的一致性。教育是一件实践性、动态性很强的活动,任何教育活动都离不开实践过程,课程实施是完成课程目标、有效组织课程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也是检验课程内容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运用已掌握的理论在实践中进行操作,一旦理论与实践相冲突需尽快修正或更新理论,在实践探索中摸索最适合幼儿发展的教学方法,这也是将理论提升的重要过程。体育教学方法受到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幼儿园教师应掌握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此外,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进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也可提高教学方法的应用。同时,幼儿区别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如何利用生动、贴近幼儿生长的方法促进幼儿技能的形成与发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解决的首要任务。

4结语

专业化的体育教育融入到幼儿教育中去,可以满足幼儿在学前阶段对身体活动的需求、发展各项身体素质和培养他们的社会情感和适应能力。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对身体活动的需求都离不开体育课程,所以,基于专业化体育教育介入幼儿教育的课程理念来推进和发展幼儿园体育课程更是幼儿园和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希望通过教育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建立幼儿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完成教育的宗旨;更加希望为幼儿园体育课程的进一步发展献一份力量。

作者:刘彬 单位:上海建桥学院体育教研室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

[2]国家教育委员会.幼儿园工作规程,国令第25号,1996.

[3]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78-200.

[4]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57-98.

[5]刘馨.学前儿童体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30-140.

篇6

摘 要 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但对于幼儿师范院校学生身心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还会影响到其未来走上幼儿教育岗位后的体育教育技能。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问题进行了研究。为了能够更科学的研究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问题,文章首先针对目前影响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并据此进一步探讨了提高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及建议,希望对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的顺利、有效开展能够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幼儿师范院校 教学有效性

幼儿师范院校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成为了我国培养幼儿园教师的骨干力量。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但对于幼儿师范院校学生身心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还会影响到其未来走上幼儿教育岗位后的体育教育技能,由此可见,促进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就从目前影响我国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入手对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具体研究,并有针对性的探讨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影响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幼儿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与一般的高校体育教学和普通的中学体育教学相比较而言,存在明显的不同:一方面,幼儿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活动需要完成学生正常的体育知识学习和体育技能学习的任务;另一方面,幼儿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活动还要能够体现出师范性和专业定向性的特点。也就是说,要通过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能够学会如何上好幼儿体育活动课,并尽可能的促进学生幼儿体育教育技能的提升,使得学生在走上幼儿教育的岗位时,能够胜任幼儿教师的工作要求。因此,幼儿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具有“双重目标”的特点。

然而,实际上,绝大多数幼儿师范院校虽然在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上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但是在实际贯彻落实体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却普遍存在忽略了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工作“双重目标”,使得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够准确,以至于影响了幼儿师范体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的问题。例如:很多幼儿师范院校在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时,没有真正理解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工作“双重目标”的内涵和意义,只重视到了体育教学活动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这一个方面,过分强调体育知识的讲解和体育技能的传授,有的甚至可以说是将学生作为“运动技术的传人”来进行培育,而却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其未来职业的需要,以至于影响了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教学课程设置不科学

教学课程设置不科学,也是目前影响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概况来说,目前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不科学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开设的课程较为单一,与中学体育教学的内容重复较多,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如:很多幼儿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仍然是以田径、球类、体操等常见的运动项目为主的,很少涉及体育人文方面的课程或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方面的课程;二是,在现有的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中,关于幼儿体教方面的内容过少,无法实现对学生幼儿体育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使得幼儿师范体育教学的目标无法在课程设置中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幼儿师范学校学生体育教学的“双重性”特点没有在课程设置中得到相应的体现,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

目前多数幼儿师范院校在针对体育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时,仍然是以项目测试的方法为主的。例如:50米跑、100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等。但是这样的评价方式作为一种终结性的评价,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参与情况以及情感与合作等内容,对于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和体育锻炼自觉性的促进意义不大。而且由于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在采用这样评价方式进行评价时,因评价标准过于单一,某些学生不经努力只凭借先天条件就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而某些学生即使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却仍然无法达标,以至于严重挫伤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虽然幼儿师范院校在学生的培养目标中提出了“学生需要具备开展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职业能力”的目标,但是在具体到体育教学评价时,却很少有学校涉及到学生的职业能力评价内容。即使有学校在体育教学评价的过程中简单涉及了职业能力的内容,如:喊口令、组织队列队形变化、组织幼儿游戏等等,但是在评价标准的设置上却非常模糊,以至于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困难,多数情况下,仍然沿用传统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方式,以至于影响了学生体育职业技能的发展,不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二、提高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对策与建议

(一)重视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双重性,实现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

重视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双重性,实现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是确保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关键。因此,在贯彻落实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工作时,任课教师不但要注意完成学生正常的体育知识学习和体育技能学习的任务,而且还要注意体现出师范性和专业定向性的特点。

也就是说,在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定位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囊括学校体育的目标。即:通过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健身知识和体育健身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二是,要注意囊括幼儿教育的目标。由上文的分析可知,幼儿师范院校的学生必须要掌握一定的体育教育能力,因此,在开展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工作时,也要注意囊括幼儿教育的目标,突出面向幼儿园的特点,全面发展和提升学生的体育教育能力,让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形成适应本专业特点的良好的技能水平,以顺利适应未来的岗位需求。

总而言之,幼儿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不应等同于一般的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更不应停留在中学体育教学目标的水平上,而是要根据幼儿师范院校自身的特点,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体育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基础上,让学生具备开展幼儿体育教学工作,指导和组织幼儿进行体育锻炼的工作能力,确保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和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的切实落实,以尽可能的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二)重视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实施,确保教学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重视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实施,确保教学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以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构建幼儿师范院校体育课程设置体系时,应注意根据幼儿师范院校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将学生置于课程构建的中心,从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出发,树立科学的课程构建理念;其次,注意课程设置内容的多样性。在设置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课程时,应注意开设形式和内容多样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如:运动生理学、体育人文课程以及民族体育课程均可纳入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课程体系之中;最后,注意完善体育教学课程的理论体系,突出师范性的特点。系统的理论课程能够有效的加深学生对于体育的认识和理解,而且与幼儿体育相关的理论课程的学习,还能够让学生在完成一般的体育学习任务之外,更好的掌握幼儿体育教育的相关内容,实现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双重目标在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中的有效贯彻,使得教学活动更加高效。

(三)重视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确保教学评价的合理性

要重视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确保教学评价的合理性,根据上文的分析可知,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注意由终结性评价向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向转变,由单一性评价向多元化评价的方向转变。不但将学生的测试达标成绩纳入评价体系,而且还要将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教学参与情况以及其他相关的因素纳入评价体系之中,将评价着眼与学生的动态发展,以确保评价的科学性。二是,要注意合理的选择评价内容。评价的内容不但要全面反映学生身心健康状态,还要能够反映学生的幼儿体教职业能力;三是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制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避免在评价时采用一成不变的唯一标准来对所有的学生进行衡量,而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不同水平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评级方法,以尽可能的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以此来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邵伟著.学校体育学理论与教改探索[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2] 孟峰年.甘肃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与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

篇7

【关键词】幼儿;体育活动;基本教法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基本教法是根据幼儿体育活动的任务、教材的内容、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集体条件(场地、器材、用具等等)制定的。主要有下面几种。

一: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即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教材内容,又是组织幼儿各种体育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法的只要方法。通过体育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能引起幼儿兴趣,使他们积极参加到游戏中来。幼儿园体育游戏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模仿动作。

老师向幼儿提出学习某一形象,让幼儿进行模仿动作练习,如:“小兔跳”、“小鸟飞”、“开汽车”、“划船”、等等,这些都是小朋友能理解的形象。他们做起来就逼真,效果就好,尤其是小班,应多运用这种方法。在进行各种模仿练习时,可以添加一定的角色和情节。如:老师扮兔妈妈,幼儿扮小兔子跟妈妈一起去拔萝卜,然后模仿小兔做向前跳的动作。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提高他们活动的效果,还可以要求幼儿边动作,边模仿一些形象的声音。如:学蛙跳时,边做动作边发出“呱、呱、呱”的叫声。还可以编儿歌,让幼儿边说儿歌边做模仿动作。

2:适当的运用玩具,头饰等。

这样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从而发展幼儿的动作。如:为了让幼儿跑的快,教师可给幼儿做小风车,让幼儿拿着小风车跑。幼儿他们知道要让风车转得快,就必须快跑。又如:在进行小兔跳时,让他们都戴上小白兔的头饰,他们即高兴又认真,教学收到的效果也好。

3:利用附加条件,向幼儿提出要求,完成活动任务。

比如,让幼儿练习双脚往前跳时,在前面放置一条彩带,或者画几个圈,这样比单纯的空跳效果好得多。

4:小班可以用故事情节把动作编串起来进行练习。

如:练习一个跟一个走时,可以用“开火车”、“跟着小旗走”等进行练习。又如:为了把走、跑、跳、钻等动作联系起来练习,老师可创设情境,带领他们做“参观动物园”的游戏。开着小汽车(小跑步)来到动物园,看到小鱼在水里游(边走边做两侧划水的动作)。看到小鸟在天空飞(小跑步做小鸟飞的动作)看见小兔(双脚往前跳),看到熊猫钻山洞(钻爬)。这些动作生动活泼,变化多端,收到更好的效果。中,大班的可适当加入有情节,有角色的追捉性和竞赛性的内容。

二:示范,讲解。

1:示范。

示范市通过教师以正确的动作为范例,使幼儿了解要学的动作形象、结构、要领和动作顺序。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善于模仿,因此幼儿学习前老师的示范是关键。运用时注意:(1):示范要正确,动作轻松优美,特别是第一次的示范。(2):在示范时注意示范的位置和方向。要以在示范时每个幼儿都能看清楚,便于模仿和掌握为基本原则。(3):示范的目的要明确。要根据不同的目的,正确运用示范。(4):示范要与讲解结合,或者伴随语言提示。

2:讲解。

讲解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幼儿说明动作名称、要领、做法和要求,是指导幼儿掌握动作技能和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运用讲解时注意:(1):讲解要重点突出,少而精。(2):讲解要做到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有趣味。(3):讲解要富有启发性。

三:练习法。

练习法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重复的做某一动作的方法。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通过示范和讲解,在初步建立动作表象的基础上,必须经过实践,反复练习。才能逐步掌握和提高所学动作的技能。运用练习法一般有:

1:完整法和分解法。

完整法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的教给幼儿。分解法是把复杂的动作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依次教给幼儿,让后再连起来,让幼儿掌握动作。幼儿园体育活动是一些简单、基本的动作,模仿性强,印像深刻,因此很少用到分解法进行教学。

2:重复练习法。

重复练习法是指在固定条件下反复练习某一动作的方法。

3:条件练习法。

条件练习法是在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可变换练习的环境,变换练习的条件,以及变换动作的组合等。环境和条件的变换必须有利于活动任务的完成,必须符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和项目的特点。

四:口头提示和具体帮助。

篇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当前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呈逐年下降趋势,令人担忧。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幼师学生的体质状况及其对待体育锻炼的认识、态度也理应受到高度的关注。为了解幼师学生对体育锻炼方法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师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发挥体育学科对幼师生职业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促进其掌握适合幼儿园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技能,为幼师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做出贡献,特作本调查。

二、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该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调查时随机进班发放问卷共742份,回收有效问卷699份,问卷有效率为94.20%。其中两年制131人,三年制445人,五年制123人。调查从体育教学方法与环境、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体育锻炼计划与指导、幼儿体育游戏活动与组织等方面,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并结合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设计相关问题。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体育教学方法与环境。

在“你认为学校体育课应该以何种形式上”的问题上,选择以学生为主的占30.62%,以教师为主的占2.86%,教师精讲,学生多练的占66.52%。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逐渐代替“满堂灌”,上课时教师要有效地组织和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解决学生的疑惑。

因为环境因素和缺乏相应的设施,阻碍了学生体育锻炼,学生对体育课不太感兴趣的仍然占很大比重,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途径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从害怕到接受再到积极参加,让学生不仅爱运动而且更爱上体育课。同时,学校要为学生的体育运动提供良好的场地与设施,安排一些空余的活动时间,让体育运动在同学之间传播开来,并广泛地开展起来。

2.体育教学课程设置。

57.26%的同学认为体育课所学内容与以后幼儿园教学工作有很大关系,27.35%的同学认为体育课所学内容与以后幼儿园教学工作有一定关系,但关系不大,15.39%的同学认为没有一点关系。大部分同学对目前课程设置不是很满意,认为应该加大体操学习。学校也可以考虑女生特点,增加艺术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等课程,她们希望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气质。

3.体育锻炼计划与指导。

幼儿园体育活动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教授幼儿一些身体练习的基本形式,是增进幼儿体质以及促进幼儿情绪成熟的最基本的途径。它不是单纯的技能传授,也不同于一般的身体锻炼,而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在传授幼儿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完善幼儿人格和个性,发展智力,更为终身健康打下基础。

当体育锻炼和学习冲突时,88.57%的学生选择根据当时心情是否运动,说明大多数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很随意,没有制订一个严格的计划。

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计划,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因为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思维活跃,有利于身心健康、保持平和的心态。将体育锻炼与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在下午或晚上进行体育锻炼有很科学的效果。根据人体生物钟节律,锻炼的最佳时间是下午5点钟和接近黄昏的时候,这时的人体处于最佳状态,进行体育锻炼效果最好。学生对这一问题可能不了解,随意选择时间锻炼的仍然占大多数,有约占九成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素质不好,有可能因为身体的原因而限制以后的工作和学习。

4.幼儿体育游戏活动与组织。

有一半的学生认为游戏适合幼儿园体育教学,而且有九成以上的学生认为以柔韧性和灵敏性为主的游戏适合幼儿阶段的活动。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期,身体各器官和肌肉还没有完全发育,因此速度性和耐力性游戏不适合幼儿阶段的活动,有少数学生认为幼儿广播操和队列队形适合幼儿园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幼儿的纪律性和组织性。体育游戏能够增加学习兴趣,但更深层次的是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动脑、动手。

四、几点建议

1.调整课程设置,使教学内容贴近幼儿园体育活动要求。

幼儿教师的体育教学技能,必须在职前进行学习训练。所以幼师学校要根据这一客观要求,适时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将韵律操、幼儿体操、队列队形、徒手操、器械操和口令等列入体育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各部分的教学时间,也可增加实用性强的健美操、体育舞蹈来提高学生气质,塑造形体美,增加自信心。

2.完善体育教学设施,积极提升学生组织幼儿园体育的实践技能。

对学生进行幼儿体育的职业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组织幼儿园体育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技巧,幼儿师范学校必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体育活动设施,以满足不同兴趣倾向学生的锻炼需求,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在引导他们学习幼儿园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有效地培养他们组织和开展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能力。

3.强化幼师生组织幼儿体育游戏的知识与技能。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也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的。教师应尽量让学生接触各种各样的体育游戏,从熟悉体育游戏的玩法,理解、掌握体育游戏的基本结构到模仿、尝试自己创编体育游戏,在这个过程中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将自己创编的体育游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逐步提升体育游戏的品质,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请幼儿园老师讲解、组织学生见习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学习幼儿园教师组织体育游戏的方法与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

篇9

现在的幼儿从小就生活在幸福安定的环境中,缺乏“挫折教育”,所以他们一遇到困难就容易产生畏惧,退缩,抑郁,失落等情绪。近几年,新闻里频频出现某某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而自残,某某大学生因为失恋而去杀人,某某孩子因为教师在学校里被老师批评了无法释怀而跳楼。看了这些惊人的新闻,让我感到了某种恐惧和担忧。幼儿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诱导作用,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英国作家海伦凯勒说:“尽管这个世界上充满了苦难和痛苦,但这个世界也有足够的力量战胜它们。”因此,笔者认为对幼儿“挫折”教育势在必行,是我们幼教方面不能也不可忽视必须要去做的。

一、掌握体育游戏中的障碍难易,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进行“挫折”练习

幼儿主要是通过动作的感知周围事物,并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中不断获得对自我的认识。体育游戏中有大量的运动项目和基本的动作练习可以使幼儿获得对自身动作的感知,所以如果教师在幼儿的体育游戏中有目的设置一些具有一定难度,有挑战性的,但是在幼儿能力范围内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完成的活动,即可挑战幼儿的能力,同时也能让幼儿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增强挑战挫折,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二、积极回应幼儿正在”挫折“的情绪

教师应该相信幼儿具有一定情绪的能力,认真倾听幼儿的内心的声音,并以适合的言辞和行为对幼儿在遇到“挫折”时表示认同,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听提出解决现出现的“挫折”情况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支持性的回应能帮助幼儿战胜“挫折”。

三、多种方法调动幼儿在体育游戏中的“挫折”练习

有些幼儿在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遇到自己不能完成的项目时会产生消极的反应,甚至采取退避的方式。这个时候我们教师要想办法对他来说是阻碍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地面对困难,克服“不会玩”,教师可尝试如下办法;

1、语言引导法。

在幼儿园的孩子年龄相对比较小,自控能力差,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可运用暗示的方式引导他们获得成功。如孩子走梅花桩的时候摔倒时,我们可以鼓励一句:“摔倒不算什么!再来,你准行,老师相信你行!

2、情景教学法。

在教师设置的一些类具有挑战性,适合该年龄段的孩子玩的体育游戏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喜欢的英雄卡通形象,如孙悟空,果宝特攻等设计一些主题情节,并布置相应的环境,让幼儿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

3、实物奖励法。

教师可在活动前,幼儿完成体育活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或者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进步时,有效的实物的奖励。如孩子们喜欢的小贴纸,女孩子喜欢的小发卡,或者是男孩子喜欢的小玩具等,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克服困难和在体育游戏中出现的挫折,引导幼儿不完成不放弃的想法。

4、个别指导。

教师可对每个幼儿的基础运动水平和在运动中所暴露出来的消极品格进行详细的记录和观察,根据幼儿的问题所在,有的放矢地进行体育游戏中遇到的“艰难险阻”的活动训练,根据每个幼儿的运动水平和是个特点不同的指导。

四、循序渐进的锻炼挫折能力

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然孩子的抗挫折的能力的训练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体育游戏中技能的掌握有的时候需要反复练习次啊能达到熟练的效果,而且培养幼儿成着、勇敢、积极面对困难,有抗挫折的能力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教师在设计好活动目标和过程时,不要急于进行对于孩子来说是高难度的挑战任务,要考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设置的障碍一定要是幼儿通过一定的努力能达到,并能完成的,也可以将整个体育游戏的中设置的障碍分成几个部分,在完成一个任务后对幼儿进行客观的评价,让幼儿自己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增强幼儿的信心。

五、教师在示范体育游戏时注意自身的榜样示范引导

教师在体育游戏中遇到的挫折和困境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会对幼儿抗挫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应注意在挫折和困境面前展示给幼儿积极、坚强、充满自信的进行体育游戏的示范的过程中,教师假设的那些对于孩子来多较难完成的任务时教师在示范的时候可以假装第一次示范没有成功,然后对幼儿说“这个好像有点困,但是我不怕,不放弃,相信自己能完成,小朋友帮我加加油吧!这样的引导可以潜移默化地感染孩子,孩子们在完成的时候模仿教师告诉自己一定行,在游戏的过程中就不胆怯和退缩了,在游戏中失败也会勇敢地再来一次,不怕挫折。

篇10

一、体育游戏及其在幼儿情感培养中的作用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玩中不仅会增强身体素质,更会发展其情感素质。体育游戏正是一种满足孩子“玩的需要”的游戏。

(一)体育游戏的内涵

体育游戏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陶冶情操为目的一种游戏方法。它既有游戏的特点,又有体育的特征。体育游戏其实很早就存在,因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深受广大幼儿的喜爱。体育游戏既不同于一般的体育运动,也不同于一般的智力游戏、娱乐游戏,它是以身体练习为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形式,以发展身心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体育锻炼方法。体育游戏具有锻炼身体、富于娱乐、发展智力和陶冶情操等特点。

(二)体育游戏在幼儿情感培养中的作用

幼儿的情感发展需要一定的活动情境,体育游戏恰好可以满足这样的需要,体育游戏在幼儿情感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

1 体育游戏能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

良好的道德情感是幼儿时期最为重要的情感,体育游戏在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因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的形象为主,抽象逻辑思维才刚刚萌芽,生活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较差,还不能理解一些抽象的道德观念。体育游戏中却能有效地促进其道德感的形成。例如,在“搬椅子过河”的体育游戏中,幼儿中班里有新旧两种椅子,孩子们在游戏中都喜欢挑新的搬,拿到新椅子的孩子满脸笑容,拿不到的则绷紧了小脸。针对这种现象,老师没有批评任何小朋友,而是编了一个让椅子的故事,听完故事后又与小朋友一起玩“让椅子”的游戏,并引导孩子与故事中的人物对照,分析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而且表扬那些不争椅子、互相谦让的幼儿,使孩子们逐渐形成互相谦让的良好的道德情感。

2 体育游戏能培养幼儿集体荣誉感

集体荣誉感需要在集体活动特别是集体竞争性的活动中才能得到体现与张扬。体育游戏,一般都是组织儿童集体进行,也常常采取分组竞赛的形式进行。体育游戏中的规则,不仅调剂着游戏者相互之间的关系,而对防止伤害事故,加强组织性、纪律性都起着良好影响。这样,在游戏中幼儿就逐渐发展了道德责任感及对成人角色的认识和对他人的关心,开始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集体荣誉感。幼儿园最常见的体育游戏“接力赛”就要求一个组的幼儿必须齐心合力地去争取第一,在游戏中他们明白了只有每个人都去奋力争取,才能使集体获得胜利。

3 体育游戏能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俗话说千人千面,幼儿也不例外。尽管幼儿年龄小,性格单纯天真,但他们也有个性,他们远不如大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如:有的任性骄横,动不动发脾气:有的孤僻不合群,落落寡欢;有的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等等,而且由于幼儿本身的心理特点,要纠正幼儿的一些不良习惯,用说教或对待成人的教育方法往往会事与愿违。孩子的身心是一棵嫩弱的幼苗,只有在和风细雨的气氛中,幼苗才能自由充分地成长。体育游戏就是矫正幼儿不良性格的“和风细雨”。如在“黑猫警长”的游戏中,针对孩子们的不同特点,一开始时安排能力较强的幼儿当“警长”,承担起负责追捕“一只耳”的任务;而性格比较孤僻的担任“副警长”破案:能力较弱的安排个“小角色”,增强其兴趣及信心,使其心理得到满足,安排活动时让能力强、身体素质好的幼儿多跑动,身体素质差的幼儿适当少跑动,而后互相轮换。开始幼儿配合得不够好,但他们特别想被同伴们选为“警长”,只在遵守纪律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才会被大家喜欢,从而得到同伴们的认可。通过反复多次后,听不进同伴意见的,在游戏中也改进了自己的弱点,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孤僻的变得合群,自私的变得识大体。孩子们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尽情地表现自己,改造自己,相信自己,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在体育游戏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

(一)在体育游戏中用角色的办法,来培养训练孩子的公德素质。

教育的宗旨在于育人,忽视了品德的培养,便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孩子的世界观还没有形成,思想可塑性较大。这就要求用品德教育贯穿游戏之中。用特定的角色规范孩子的言行,让他们有责任感及正义感。如传统游戏《老鹰捉小鸡》,设计了群鸡搏斗老鹰的场景,大家通过集体合作,共同打败老鹰。孩子们在游戏中可以学会认识凶残的敌人,认识集体的力量,还可以知道团结互助的好处。体育游戏内容健康,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孩子们培养了高尚的情操。

(二)体育游戏,为幼儿提供合作机会与条件,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合作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交往行为,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不仅是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将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特征。在这样的社会中,具有合作意识和能力对于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尤为重要。在体育游戏中如何培养孩子的e合作能力呢?首先,我们为幼儿提供一切可以合作的机会,如提供共同游戏的机会,提供小组协商,分工、合作的机会,让幼儿知道在游戏中要理解并接纳他人的观点和建议,能够觉察到他人的困难,并给予援助;能够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能够少数服从多数,做出适当的让步和“牺牲”。想要让孩子达到这种境界,实在不容易。因此,我们只有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简单做起,努力为孩子合作创造条件。如:在民间游戏“炒蚕豆”中,我们让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玩得很好很愉快,有的小朋友却玩起来觉得没意思?通过在友好合作的小朋友介绍下孩子们明白了,一定要两个小朋友合作一起朝一个方向翻,蚕豆才能炒得好。只有合作才能玩得好,玩得有趣。游戏“海底探宝”中,我们引导幼儿以个人的能力去合作,使每一个人都感觉“我能行”。劲大的幼儿去挖宝、藏宝;看图能力强的幼儿寻宝、找宝;女孩子可以捡宝等等,这样分工明确,幼儿配合密切,便幼儿初步学会了合作,知道了合作的目的。

(三)在体育游戏中,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和坚持性。

幼儿是体育游戏活动的主体,作为教师首先应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包括幼儿的运动能力、游戏需要、兴趣、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然后再合理安排幼儿的游戏内容。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充分的尊重、相信幼儿,不

断改善游戏的指导方法。在游戏的玩法、动作的变化,分组情况,组长的选择等方面我们都与幼儿进行商量、推敲,尊重他们的想法与建议。教师以支持者的身份出现在孩子的中间,以伙伴的身份参与讨论,改善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孩子逐渐增强自己是游戏的主人意识,在游戏中做到不怕困难,并能勇于战胜困难。了解幼儿实际情况是游戏开展的基础。我们所要设定的目标应该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幼儿,让每个幼儿都有所发展,增强其自信心。

(四)在体育游戏中,增强幼儿的竞争意识,培养幼儿的竞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