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创新范文

时间:2024-03-27 17:07: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教学创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园教学创新

篇1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方法教学创新游戏主观能动性

1.前言

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和心理特点,幼儿园应采取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以及实现幼儿园的教学目标。在社会不断发展和知识不断更新的形势下,幼儿园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2.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1教学内容应符合幼儿教育的客观规律

幼儿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是进行行为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最佳阶段,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幼儿教育的客观规律,培养幼儿建立两盒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为将来的生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幼儿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教育规律,从幼儿身心发育水平着手,遵循幼儿成长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把握时代潮流,既让幼儿感受到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又让幼儿在学习中提高生活能力和思维能力。现如今,部分幼儿园已经开设小学课程,比如简单的算数运算、汉字读写、英语口语、音乐绘画等,这表面上让幼儿尽早的掌握知识,可是,这种行为实际上违背了幼儿教育的客观规律,让幼儿对今后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是不可取的。

2.2运用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幼儿园在看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进行设计和研究,以教材为依据,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教师应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要注重教学氛围的民主与活泼,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又要给幼儿一定的自由空间,比如在策划某项活动前,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探讨,并认真听取孩子们的意见,对合理地、有创意性地意见给予肯定,并适当采用孩子们的意见,这样,既调动了孩子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让孩子们能够遵守规则,使活动有序进行。

2.3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当前社会下,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多媒体教学手段应运而生,已经被各个层次的教学体系所使用,幼儿园教育也不可缺少多媒体教学。形象思维是幼儿的主要思维方式,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多是从事物的外形开始的。多媒体教学能够为幼儿展现直观的事物,把抽象的文字和语言符号变成能被幼儿所感知的实体形象,这样,更易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多媒体教学方式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符合他们活泼、好奇的天性,有利于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已经积极思考的品质。

3.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幼儿兴趣和潜力

在幼儿的教学活动中,游戏是必不可少的,游戏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养成狼嚎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幼儿园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和改进游戏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1教师要为活动做充分的准备,发挥孩子的创造力

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活动时,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事先准备好必要的游戏材料,给幼儿一个自由空间,让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发挥出来。例如:在"在娃娃家"游戏中,一个小朋友正在做一条玩具鱼,做好的"鱼"准备盛出来,而小朋友的碗却放不这条"鱼"。这位小朋友看了看周围,也都没有一个能装下这条"鱼"的容器,这时,恰巧老师又不在身边,于是,这个小朋友便把"玩具鱼"拆成了很小的碎片,重新放在锅里有模有样的翻炒了一下,倒进了小碗里。看到老师后,她得意洋洋的告诉老师,她想到了装"鱼"的方法。如果在平时,老师看到小朋友在毁坏玩具,一定会上前阻止,但是,孩子的这个行为正式由于教师前期在准备工作中的疏忽大意,不能满足孩子游戏的需求,孩子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解决了问题,教师再给以教育的同时,也应该鼓励孩子的创造思维,使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明白更多地道理。

3.2教师应注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

在幼儿园中,为了避免孩子出现意外事故,保证游戏顺利进行,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安排某种活动,或者让幼儿扮演某个角色。幼儿在老师的这种"严格"要求下,不仅会产生反感情绪,更会影响了教学效果。例如:在"新闻播音室"的游戏中,老师给小朋友分别安排了记者、摄影师、摄像师、播音员等角色。扮演摄影师的小朋友扛着"摄像机",跟着扮演记者的小朋友去采访新闻了,小宇本是记者的"身份",拿着话筒采访了一会,跟老师说:"老师,我也想像小明一样,当摄影师可以吗""不行"老师严厉的否定了他,"摄影师已经有人了"小宇失望地看了一眼小明,不说话了。老师去看其他小朋友的游戏情况,小宇就去找小明,和小明一起去采访小朋友了。在这个游戏中,小宇失去了当"记者"的兴趣,喜欢摄影师的角色,而教师却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导致小宇放弃了原来所扮演的角色。这不仅没有使小宇的特长发乎出来,更导致了小宇半途而废,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意愿合理安排角色,达到寓教于乐的目标。

3.3教师在游戏中培养孩子们观察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

在主题为"虫虫飞"的活动中,教师正在布置墙饰,把各种昆虫模式贴于墙上,昆虫模型为孩子们用的废旧报纸、纽扣、光盘等,当天天把自己做好的昆虫贴到墙上去时,这是,教师外面突然飞过一只鸟,天天的注意力被吸引过去了,问老师:"老师,你看那个鸟是什么鸟呀",老师这时候正在忙着贴各种昆虫,对天天的提问没有做出回答,天天又问老师"它是昆虫吗?"老师有点不耐烦地说:"天天,赶紧把你的昆虫贴好,游戏快开始了。"天天没有说话,只是在后来的游戏中,缺少积极性和创造力。而如果老师对天天地提问给予重视,告诉天天那只小鸟的名称,并简要给天天讲解一下小鸟与昆虫的关系,这就满足了孩子的探索欲和好奇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游戏中培养孩子们观察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

参考文献

篇2

民间游戏的三个“有利于”

有利于幼儿动作发展。民间游戏种类繁多,对幼儿身体发展起着多方面的作用。“跳皮筋”、“荷花荷花几月开”“跳绳”“箩卜”“城门几丈高”等等游戏能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等大肌肉动作的发展;“抓包”“弹球”“跳格子”“背月亮”“吹羽毛”“弹蚕豆”“翻绳”“夹弹子”等游戏,能发展幼儿小肌肉群和手眼的配合协调;“抽七打八”“踩高翘”等游戏,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使幼儿身体匀称和谐的发育。

氛围宽松,利于幼儿全面发展。民间游戏内容简单,易学易会,其附载的童谣儿歌一般都比较生动具体,形式也非常活泼、轻松,儿童在游戏中边玩边吟唱,情绪较为明快,始终处于欢乐之中。这对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具有特殊的价值,尤其对于胆量较小的小班幼儿,他们可以在没有心理压力,放松状态中,大胆表达,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简便易行,利于活动组织开展。首先,幼儿民间游戏的开展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它一般不受时间、空间、人数、年龄等条件的约束,不要求有整块的时间,也不苛求场地的大小。其次,幼儿民间游戏使用的玩具十分简单、廉价,一般都来自日常生活和自然的材料及半成品,甚至没有玩具也可以用替代物。如几颗干核桃,几个小沙包等等。由于这些材料没有固定的形式,不表现某一具体的物品,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随意将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有的游戏甚至只用幼儿的手、脚或身体的某些部位、某个动作就可以进行。

有利于幼儿主动性的提高和创造力的培养。民间游戏是幼儿主动性发展的有效途径,能使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提高。幼儿参与游戏需要与人合作,须在活动中及时调整自己的动作及行为,注意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学习同伴的长处,判断同伴的失误,学习的主动性逐渐形成。另外,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尝试新的动作,变化新花样,探索新玩法,做到一物多玩,推陈出新。如用废旧轮胎取代了过去的“滚竹筒”游戏中的材料,在活动中,有单独玩的有与同伴合作玩的,玩出了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新玩法。“一方小石子,一片小天地”,足见,孩子的创造力是永无止境的。

民间游戏应用的三个方法

运用组合法、拓展法、发散引导法,将民间游戏在内容上进行适宜的改编与创新。

所谓组合运用法即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游戏或两个不同的动作技能,通过组合或重组设计出一个新的游戏并加以运用。组合可以是任意的,各种各样的事物或游戏都可以进行组合并运用。例如:不同的游戏材料可以进行组合;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可以进行组合;不同的动作技能可以组合;不同种类的游戏可以进行组合。不同的游戏方法或步骤可以进行组合;不同民族的游戏可以进行组合。在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可以是简单的联合、结合或混合,也可以是综合或化合。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把“石头、剪子、布”“抛纸球”“跳格子”这三个游戏组合在一起,并由幼儿和教师共同制定新的游戏规则。

拓展法是根据具体游戏的具体内容,在保持原有游戏结构完整的基础上,对其游戏的整个内容进行适宜的拓展,如“木头人”游戏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但由于其游戏的童谣内容虽有情趣却不太符合当代幼儿的精神,就需要将童谣进行改编并将整个游戏的内容作相应的拓展。

发散引导法是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状况,引发其根据一个游戏项目发散想像出不同的游戏内容,如幼儿在“滚铁环”的游戏中,教师就可以积极鼓励和引导幼儿,发明出铁环的不同玩法。这些方法的运用,使幼儿民间游戏的内容更为丰富和灵活,更受孩子们的喜欢。

民间游戏的形式进行改编与创新

在游戏的组织上,可以采取把一些不同类型的游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方法,如把“小老鼠上灯台”这个童谣说唱游戏,改编成体育游戏。

在游戏人员的参与形式上,有些游戏可以采取混龄游戏的方式进行,如在开展“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在小班幼儿扮演小鸡的情况下,可以让小班幼儿去请中大班的幼儿分别扮演老鹰和鸡妈妈。

在游戏材料的投放形式上,在尊重幼儿选择的同时,以投放天然的和半成品材料为主。并要尽力为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使幼儿能自发积极地动手动脑,让其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和制造出新的玩具,并制定出新的游戏规则与玩法。

创设区域,丰富幼儿游戏内容

为了使民间游戏资源能与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可在各区角投放充足的民间游戏材料,让幼儿能在常态下,随意自如地开展各民间体育游戏、民间智力游戏、民间美术游戏、民间童谣说唱等。如在益智区投放“翻绳”、“七巧板”、“找东西南北”等各种民间游戏;在科学探索区投放“捻捻转”、“绕饶转”、“抽陀螺”等游戏材料;在美工区增加泥塑、剪纸、编织(如中国结)、棒针十字绣等材料;在音乐表演区投放彩绸、绸扇、民间小乐器、服装等;在体育区投放高跷、沙包、皮筋、跳绳等。此外,还可以建立民间游戏玩具展示区,在展示区里摆放一些毽子、梅花桩、高跷、独轮车、风筝、风车等游戏玩具,既方便幼儿认识民间游戏,又可让幼儿随手可取,进行活动。

例如:拾子儿游戏: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了拾子儿游戏材料(光滑、均匀的小石子),带孩子们一起玩。开始,他们没有太高的准确性,所以几个孩子有些灰心,看到这里,我开始加入他们的游戏中,先引导他们做一个拍桌子的动作进行单接游戏,让孩子们观察其中的细节,直到从他们的眼里看到信心,我才开始故意装做接不着或抓不住,以此来激励孩子们积极参与,让他们对游戏更感兴趣,后来,终于有个孩子说:“老师,

下转第079页

上接第065页

让我来!”我也鼓励说:“真是勇敢的宝贝,你一定比老师还棒!”孩子们听到我对他的赞扬,都纷纷举着小手说:“老师,我也会!”我便说:“好好好,我们先看这个小朋友玩一次,等一下我们一个一个来玩好吗?”,于是这个孩子在大家的关注下开始了拾子游戏,一会儿工夫就熟练了,这样不时地为他们鼓掌。使孩子们和家长们在共娱、共乐中增进情感,回归自然!

整合资源,提高游戏的影响力

篇3

【论文摘 要】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语言能力的发展将会对孩子今后各种能力的发展,以及知识的获得、兴趣的培养、心理结构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

根据我国幼儿园新纲要精神,5~6岁的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主要应该侧重对幼儿的倾听、表达、文学欣赏和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结合其他活动的进行使幼儿的各方面的综合技能同步提高,要作好这一切笔者认为应作好以下几点:

一、创设良好宽松的语言活动环境和氛围

学习需要有良好的语境,可促使幼儿听、说、想的欲望,这种良好、宽松的语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物质环境包括活动场地(景)墙面、头饰、电教设备等,通过这些物质环境和教玩具的制作给幼儿一种直观的感受,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模拟的实境中,唤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使其乐于说,敢于做,发自内心的去表述,为心理环境的创设提供前提基础。

结合在活动应给予每个孩子说话的机会,作为支持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应引导、鼓励幼儿建立一种自信,使之连贯、大胆地对主题发表自己的想法,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不惜赞赏语句,及时抓住表述的亮点进行肯定的评价,尽量不用否定评价,(除与科学性原则性相反的)同时还可以用多种形式让幼儿进行表述。

如语言游戏“说相反”、故事续编“猫医生过河”、儿歌创编“动物世界真奇妙”,表演咕咚故事,看图讲述“小雨伞”“让座”拼图讲述“聪明的公鸡”。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的语言活动,如“今天的新事儿”“论天气”“报食谱、说菜名”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语言。

为使所学的内容得以及时巩固,应将活动时使用的相关教具、情景图等放置在固定的区角中,使之随时随地的去学习、体验和交流,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技能,巩固了幼儿的记忆,而且培养了幼儿的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又拓展了幼儿的思维。

二、采取多种方法整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方法

按新纲要的主旨,语言教育应是听、说、读、写、观察、表演、思维、想象、操作等行为的整和,因此在活动时教师应抓住各种契机,挖掘幼儿各方面的潜能,对幼儿的活动表现和教材内容应有一种整体的意识,才能真正培养幼儿语言综合素养和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的设计中以语言表述为主,引导和支持幼儿在与教师的合作中进行不同侧面的观察和感知,从不同层面的探索活动中应用不同的操作方式进行多元化的合作分享,将整个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单一的活动中进行综合性地获取与提高。

如在故事教学中可采用听故事,看图说感受,以图或文字作记录,学表演,作游戏的活动并与内容有选择的、有机的整合于一体,既丰富了活动内容,又引导了不同水平幼儿的表现欲望,同时还提高了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由此题材多样化的教材通过多元化的整合,结合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及能力上的差异,将集体教学改为分组结伴,区角活动、个别交流等方式在不自觉的交流和想象的过程中使每个孩子的语言潜能都在不断的发展提高。

三、运用先进的科学教育手段

利用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在活动中 尽量把一些事物付诸于直观的形象之中,可利用幻灯机、电视机、等多媒体技术,扩大和充实具体的感性经验,将一些童话,科普故事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声像结合。

如“小水滴旅行记”、“小蝌蚪找妈妈”等,让幼儿在图文并茂的幻灯片的播放过程身临其景,直接感受,切身体验,使幼儿的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

四、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语言习惯

对于幼儿来说,语言习惯主要指听、说、读、写四大方面中的前三项,而倾听则是幼儿感知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也是幼儿学习语言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它关系到人际交往和对语言的理解水平,以及他们的语言能力的发展。

而幼儿文学作品则是引起幼儿倾听的良好素材,如在故事欣赏活动“妈妈和她的勿忘我”的活动中,通过配乐故事的欣赏使幼儿从感人的音乐和动人的故事情节之中,逐步体味一位普通妈妈对孩子的那一分真爱。

这样不仅使幼儿听辩出了故事的基本情节,而且激发了想说的动机。而说则是语言的关键,如何引导鼓励幼儿大胆的从最简单、断断续续的说到流利、完整、连贯的说,应从对父母、同伴的说到集体面前大胆的表述入手,将源自于生活的、比较熟悉的、和幼儿感心趣的内容,作为活动的主题素材,给幼儿提供大胆说的情景。使幼儿 情不自禁的对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培养了幼儿听说习惯的同时,不应忽视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陪养。应从幼儿视图入手;而后导入情景讲述、看图说话;最后介入有序的翻阅图书,学会观察和思考进行评价性的拓展评述。

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等级的思维会有不同的思维表述。结合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将听、说、读的技能综合于一体的引导,最后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 赵寄石,楼必生.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 曾红台.香港幼儿教育见闻[J].教育导刊,1997

[3] 刘华.用“全语言”教育思想指导幼儿园语言教育[J].早期教育,2002

篇4

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立足农村资源,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法,改革水墨画的表现形式?如何促进幼儿的水墨画学习自主全面地发展,让水墨画呈现应有的新面貌?在几年的新概念美术教学中,笔者对幼儿的水墨画学习进行了一些尝试和创新,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设古朴典雅的水墨环境,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生成和开展活动的。创设有利于幼儿关注、欣赏、尝试水墨画的良好环境,是幼儿水墨画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首要策略。笔者通过开辟“水墨角”,展览文房四宝,张贴名家水墨画、书法,悬挂画有水墨画的丝绸、扇子,摆放有水墨画的陶瓷、器皿等,营造具有传统特色的水墨韵味,让孩子潜移默化地感受国画精粹之美。在“水墨角”里为孩子们提供水、墨、颜料、宣纸、笔等工具和材料,随时让幼儿自由自在地玩色、舞墨。同时指导家长在家里也创设相似的环境,让孩子在家里也能随时欣赏,想画就画。老师的画,孩子的画,画家的画,共同展示在一起,这样的水墨气氛,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水墨画历史、色彩、线条、主题、技巧等的熏陶。孩子一到“水墨角”就会蠢蠢欲动,兴趣盎然。

二、利用农村资源,拓展幼儿水墨画教学的内容

1. 汇集本土名胜风景

农村的孩子见识较少,农村幼儿园的水墨画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学设施也较落后。所以,教师要具有智慧的双眼,挖掘当地农村特色,本着“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让幼儿去寻找生活中的美,画身边熟悉的景色,画家乡的风土人情。

我园所处的万集镇有万亩桑园、风景秀丽的草泽河、纲要果园、三河林场、渔场等数十处景点,绿水苍碧、竹木扶苏、田舍掩映、鸡犬相闻,构成了一派独特的乡村田园风光。这些身边的风景为我们营造了浓郁的艺术氛围,为水墨画教学提供了优越的地方资源。幼儿性格天真活泼,有着独特的感受能力,内容、构图、用色无拘无束,大胆夸张,符合风景画创作的心理特点。开学初,我们组织大班幼儿开展画“草泽河风景”的水墨活动。在活动前教师拍摄了草泽河风景的视频,幼儿结合自己的见闻和经验自由表达对河流及两岸风光的认识,大家一起用笔墨描绘了一幅幅绚烂的美景。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幼儿所作的风景画虽不讲究比例、明暗、透视,却超乎寻常地表现出豪迈洒脱,童真稚趣。

2. 走进生活,激发创作灵感

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是幼儿水墨画创作的起点,孩子们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只要引导得当,他们个个都是大手笔。洪泽素有“淮上明珠”、“鱼米之乡”之称,独特的大湖文化使幼儿从小就对洪泽湖有一定的了解。我们组织大年龄段的“亲子活动”,去洪泽湖畔欣赏古堰风光,观看水上运动会。家长和幼儿都是水墨高手,取景各不相同,或以洪泽湖为景,或以古堰为主……在家长的带动下,幼儿学习水墨画的积极性充分被调动起来了。水墨亲子活动激发了幼儿发现美、感受美的情趣,他们把身边熟悉的人与景用笔墨勾勒出来,尽管形体似乎抽象,但是表露了幼儿内心的愉悦,弘扬了本土文化,充溢着童真之美。这组作品与选景的照片一展出,每个幼儿都能滔滔不绝地讲述当时的情与景。

三、创造性地探索水墨画的表现手法

单一地传授中锋、侧锋在淡墨、浓墨里的用笔技巧,对幼儿来说既深奥难懂,又单调、无味。现代的美术教学贵在创新,所以在水墨画教学中,笔者和孩子们大胆尝试。

1. 丰富表现方法

我们突破传统水墨画表现手法的局限性,在小年龄段运用喷画法、拓印法等,洒、拖、扫、抹,尽情挥洒自如,做到随心所欲,棉签、滚筒、抹布、滴管都是幼儿喜欢的水墨作画工具。中大班的孩子则可以运用晕染法、破墨法、吹画法、流淌法,让幼儿在熟悉工具材料的性能上快乐地玩耍,要求他们尽可能地画出各种不同变化的点、线、笔触,用不同的笔触来表现指定的情绪、感觉和实物,如,让毛笔躺下来画礁石,站起来则画崖峰。又如,大班孩子可以用晕染法来进行借形想象,把墨和食用油按比例调制好,滴两滴到盘子里的清水中,摇一摇,墨在水中呈现出奇形怪状,然后把宣纸完全浸透后,轻轻取出,纸上变幻莫测的晕染让孩子们顿时畅想联翩,最后借用毛笔进行必要的添加。留白的透气效果,生动的晕染想象,比画家抑扬顿挫的用笔画法更生动。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轻松地领略了毛笔和水墨的神奇,尽情享受宣纸晕染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表现浪花、云烟时,将含有大量水分的颜色滴在宣纸上,趁水和色未干时用力吹,或者用手指直接把色往宣纸上弹,这种变幻无穷的效果孩子们也非常喜欢。

2. 拓展水墨色彩

幼儿时期,孩子们喜欢色彩鲜艳的物体,对黑色持有排斥的态度。古人云:墨分五彩。在水墨画教学中,我们常常以彩代墨。根据幼儿着色的规律,我们提倡水墨画的着色和油画棒的用色方法是一样的,只是工具材料、作画的方法不同。如,画雨花石,我们有意地让孩子们把红、黄、蓝、绿等色彩鲜艳的颜料挤在桌子上,加水稀释,然后将宣纸在颜料上轻轻拖动,产生了不同肌理效果的色彩,最后剪出五彩斑斓、晶莹剔透的雨花石。宣纸的渗化引起了幼儿的好奇心,进而他们会根据冷色调、暖色调调制色彩探索实验,得到新奇的视觉效果。雨花石间穿梭着小鱼,墨色的主体,色彩的背景,这组作品的色彩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3. 游戏表达效果

幼儿在画水墨画时,我们一般采用游戏的形式,在游戏的乐趣中获得水墨画的经验,感受水墨画的丰富性,以激发幼儿的表现力、创造力。如在画《万寿奇石》时,利用破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画悬崖峭壁,先用浓墨画出不同的石头,然后用另一支蘸清水或淡墨的笔在墨线的中间行走,由于水分的多少或用力时间的长短产生了不同的纹理效果,使悬崖峭壁上长出了深浅不同、造型奇特的花草树木,幼儿觉得新奇、好玩,互相交流自己的快乐发现,意犹未尽。有了这次经验后,孩子们慢慢得知画山水、树木运用破墨游戏是最合适的。

幼儿在进行水墨游戏时,往往采取的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态度。所以,当孩子画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时,教师要及时让幼儿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画中的故事。如画《猴头杜鹃》时,一些孩子把花朵的颜色画糟了,教师要把这种现象作为惊喜,及时指导幼儿进行添加想象,“看,我画了五彩的杜鹃花!”“我画的是狮子杜鹃花!”在孩子们的自由表达中,大胆释放自己的情感,一张张与众不同的作品创作出来了。这组作品可以让家长协助,把孩子画的内容写下来,附在旁边,集体展出,创造相互交流、相互欣赏的机会,从别人那里得到启发和赞赏,从而使他们获得满足。

四、水墨画教学与幼儿日常生活有机结合

水墨画教学不局限于集体教学活动,可以融入幼儿在园的日常活动中,真正地将本土资源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在主题活动、生态园、美术区域活动、DIY创作中有机渗透水墨画教学,以收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1. 与主题活动相结合

在《家乡翠竹》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和孩子积累、了解了家乡的翠竹,绿绿的竹叶、新出的竹笋……让孩子尝试用水墨写生去表现自己喜欢的竹子,借鉴名家的大作,要求孩子抓住竹子典型的特征,画出竹节,画面饱满,布局合理,并会大胆讲述自己的作品,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在主题活动《我是中国娃》里,尝试水墨教学与音乐活动《中国功夫》相结合,用抽象的水墨画去表现歌曲描绘的内容和节奏,用浓淡、粗细、形态不同的线条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用水墨来表现音乐,不仅加深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也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创造力,提高了水墨画的表现能力。又如主题活动《我们爱运动》,我们启发孩子们用水墨的方法来表现动态的人。实践证明,用油画棒、记号笔或炭笔来表现的动态人都不如用毛笔来表现得快速、有动感。一些人物的五官、衣服花纹等细节部分可以用棉签或者记号笔加水来代替完成。

2. 渗透在生态园里

青青生态园是我班孩子自己亲手搭建起来的自然角。种植区摆放的木柜是一件大型的废旧材料。幼儿用水墨和淡彩,在架子上勾勒出美丽的线描,给木柜穿上五彩的外套。柜台上摆放着培育种子的罐子、种着小青菜的“苗圃”,就连金鱼缸都让幼儿用水墨画悉心地打扮得像个艺术品,为种植区增添了丰富的艺术气息。

3. 相辅相成的美术区域活动

我们开展的是全园性区域活动,教师有意识且巧妙地将水墨的元素渗透其中,以大带小的形式让孩子去玩弄水墨。如,一次画《我喜欢的鱼》的美术区域活动中,我们邀请小班幼儿蘸了墨在宣纸上留下不同的鞋印,再由大班幼儿用毛笔进行勾边、添加,最后大家一起用洒水壶喷出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每条形态各异的鱼都有自己的故事,小班孩子最喜欢大哥哥大姐姐对着鞋印给他们讲水墨故事啦!

4. 快乐的DIY创作

当孩子们有了初步画水墨的技巧后,我们在DIY创作中引导幼儿去运用水墨画技巧。如,在幼儿制作的陶泥作品中、改装的衣物鞋子中、废旧的瓶罐纸盒中都可以有孩子的水墨痕迹,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就像《纲要》中所指出:在生活中我们要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并且要让孩子们的兴趣点成为老师的兴奋点,最后转为师幼共同的探索点。

篇5

一、幼儿园时期孩子的语言教学规律

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来说,大脑发育和记忆力在三岁左右会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外界的事物所反映出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能够给幼儿时期的孩子带来深刻的感知和记忆,而后随着年龄的增大,特别是在成年之后记忆状况会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的大脑发育状况的最好开发方式是为孩子提供在成长方面的信息,而且只需要让孩子有记忆即可,不需要对外界事物的状况作更多了解。因而,对幼儿时期的孩子大脑和智力最重要的就是对孩子的语言教学,通过情境创设和创新的话,能够让孩子能够直观地明白和感受,有利于孩子的记忆和大脑智力的开发,对语言学习至关重要。

二、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幼儿园语言教学脱离感情

在幼儿园传统教育模式中,非常注重孩子对于知识的学习积累,但是缺乏一定的情感表达和人格教育。语言的表达实质上就是对自身情感的表达,忽视情感教学不利于孩子对语言学习的兴趣。脱离感情教学会使得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套路化和形式化,这种教学方式较为抽象,幼儿时期的孩子在身体上和心理上都不能准确了解和认识事物本质,在很多时候幼儿语言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很难理解老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导致了语言教学的方式和目标相脱离。

2.幼儿园语言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幼儿园语言教学大豆还局限在儿歌、诗词和唱歌跳舞以及简单的游戏,只注重孩子对于字和词的辨识或者在一定环境下的文字的认读,对于孩子自身的感情表达和自身的特点发挥忽视。幼儿园的语言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对孩子的大脑和智力的开发,但是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师资力量不强、教学理念较为陈旧,无法给幼儿园孩子以充分的发挥空间,导致了幼儿园孩子语言、思想得不到有效的开发。

三、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情境创新方法

1.利用道具创设情境

道具具有直观性,通过将孩子们巧妙带入情境让孩子们将直观性地观察和思考结合,提高语言能力。道具能够直接反映进孩子的大脑,形成语言思考。比如在讲述“水果王国”时,可以用各种水果(苹果、蜜桃、草莓、香蕉、芒果等等)将教室布置成一个“水果王国”,在教室桌上可以放上苹果、蜜桃、香蕉等水果,然后在墙上或者天狐班上用绳子吊起葡萄这些水果,在墙上贴出水果的大海报,放置一些绿叶、“花草”这些点坠物,让学生走入教室彷如真的进入到“水果王国”中了,小朋友在这一情境中可以欣赏、触摸、品尝了解各种水果的名称、形状,老师可以引导小朋友对“水果王国”的水果进行描述,这样能够刺激孩子的感觉,激发小朋友们对在“水果王国”活动之后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语言教学活动便能得到有效开展。

2.利用艺术创设情境

将艺术作为创新情境的要素,有效地将幼儿带入到艺术情境之中,充分感受和体验艺术美,通过美的感觉将其用语言表达出来。比如说在感受春天来临的时候,老师可以带领小朋友们去春游,在和煦的春风中、温暖的阳光下、碧绿的青草上、鲜艳的花丛间和可爱蝴蝶小鸟的围绕的春天美景中感受到春天的“艺术”,老师可以让小朋友们去画画,去游戏,去观察周围的环境,让孩子们在春天的脚步中去体验、去交流、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调动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了,提高他们对于学习、对于语言表达的兴趣。

3.利用悬念创设情境

幼儿对于事物的好奇心是最为强烈的,这样在与幼儿园语言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制造悬念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小朋友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敢于质疑,多对小朋友们以开放的问题让他们去独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比如在将“七个小矮人与白雪公主”的故事中,可以不告诉小朋友们故事结局,通过留有悬念的情境,充分发挥小朋友们的想象力,这样让小朋友能够感觉新鲜和新奇,引导下朋友们自己成童话作家、成为童话里的人物,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小朋友们的学习兴趣,踊跃提出自己对故事结局的思考和观点。

4.利用笔画创设情境

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可以通过漫画或者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能够将具体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小朋友们更好地对课本知识以及课外知识加深了解。比如在教学“小鸟”的词语时候,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只小鸟让小朋友们辨认是什么动物,这样在孩子们回答完成之后再在黑板上写上小鸟的字样,这样孩子们依着字样学会认识“小鸟”,会写“小鸟”,会读“小鸟”。

四、结语

篇6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学前教育;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57-02

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对幼儿园的游戏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游戏活动能启迪智慧、健全人格、增强体质,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

一、游戏中体现的学前教育理论的创新

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传统游戏理论有:心理学家席勒和斯宾塞提出的剩余精力理论,该理论认为游戏使人类的机体剩余力量最大化。以精神分析专家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为代表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游戏能够满足儿童的欲望,有利于缓解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游戏具有自我发展的功能。”前苏联心理学家艾里康宁与维果茨基认为:“幼儿游戏具有社会本质,成人对幼儿游戏的干预在游戏中起决定性作用,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最有影响力的游戏。”而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启发式、合作式、探究式游戏被广泛推广,在传统幼儿理论的基础上,“元认知游戏”、“有效游戏”等理论成为幼儿教育的核心指导理论。所谓元认知游戏理论,就是指在游戏活动中,使儿童通过游戏体验了解自身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内化为一种内在的自主学习与探索的能力。有效游戏理论,则是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儿童的游戏兴趣和动机,在儿童“想玩”、“愿玩”的基础上进行,最终使学生“研究玩”、“会玩”,通过游戏有效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游戏内容的创新

1.要体现儿童的个体差异。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必须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蒙特梭利幼儿教育理论认为,在游戏中必须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把儿童视为区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在游戏的设置中,要把儿童的心理需求放在第一位。可以开展“自选游戏”,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以及合作伙伴。例如:可为幼儿提供“喜羊羊与灰太狼”、“蔬菜市场”、“小企鹅造房子”等不同的游戏,供幼儿自主进行选择,使每个儿童都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游戏。

2.增强儿童的生活体验、丰富游戏内容。儿童的想象力是对记忆表象进行再次加工而来的过程,而记忆的表象则来自于生活。因此在增强儿童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再对游戏进行创新与实践。例如:在“小企鹅造房子”游戏活动中,要积极组织儿童广泛参观各类建筑物,也可让儿童自行搜集有关房子的图片资料,使儿童的表象记忆更加深刻,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游戏活动,将起到更加有效的成果。

3.要延长游戏教学链条。传统的游戏活动往往仅限于校园内,幼儿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较为严重。游戏链条短促,使得儿童在游戏中娱乐成份较多、知识性与技能性收益成分较少。因此,要使儿童在任务驱动的模式下,不断拓展游戏的横向、纵向空间,才能使游戏更加丰富,更有利于提高游戏的效果。例如:可为幼儿设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游戏课题,让幼儿自行收集家里的照片、声音等资源,在班级进行展览,让幼儿讲一讲我和爸爸妈妈的故事,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收集的最全、故事讲的最好,随后可以在学校开展亲子活动。最终通过一系列活动,扩充了游戏的空间和时间容量,增强了儿童的情感体验,从而更有效的达到游戏的活动目标。

三、游戏组织与活动形式的创新

要创新幼儿的游戏组织与活动形式,更大程度的推动游戏活动的自主、合作、探究开展。一方面,要突出游戏活动的自主性。可把游戏的设置权在一定程度上回归儿童,让儿童自行进行游戏的设计,增强幼儿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游戏中,由儿童自主确定“谁当妈妈”、“怎么找妈妈”等内容,充分体现儿童的组织能力。另一方面,要突出游戏活动的合作性。蒙氏教育认为,应大力探索混龄教学,使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能够相互学习和模仿、学习。例如:可把小班、中班、大班的儿童的“好朋友”游戏,要求每个儿童找的朋友中必须包括大、中、小班的幼儿,找到“好朋友”后,与好朋友进行一次交流与沟通。同时,可对传统的游戏进行“托罗普斯式”改编,在游戏中体现团结协作,使每个儿童都能参与其中。例如:传统的《老鹰捉小鸡游戏》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小鸡”的数量很多,“老鹰”的奔跑泛围大,“老鹰”抓住“小鸡”有难度,导致“老鹰”始终是“老鹰”,“小鸡”一直是“小鸡”,角色变换慢,造成“母鸡”和“老鹰”运动量很大,普通小鸡由于角色转换慢,缺乏游戏兴趣。对此教师可指导幼儿减少“母鸡”身后“小鸡”的数量,让排头的幼儿当“老鹰”,“老鹰”后边是“母鸡”,“母鸡”身后是3~4只“小鸡”,“老鹰”只能捉最后一只“小鸡”,捉住“小鸡”后,变身为“母鸡”,被捉住的“小鸡”变为“老鹰”,如此循环,加快角色转变的频率,使每个“小鸡”都在短时间内都能成为“老鹰”和“母鸡”,体现游戏的公平与合作,促进幼儿协作能力的发展。第三方面,突出游戏活动的探究性。传统的幼儿游戏忽略启发性,新时期幼儿游戏应在游戏的探索与玩耍中,掌握技能,开拓创新思维。例如:在大班游戏《斜坡开汽车》中,可把幼儿分成若干合作小组,自行进行材料的收集。在实验中,幼儿反复比较使用不同坡度及光滑度的材料时汽车行进的距离,讨论坡度及光滑度对汽车距离的影响,互相交流、互动体验游戏的内涵。随后,可在小组间进行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汽车跑的最远。这游戏启迪了学生的智慧,培养了研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游戏环境与材料的创新

一方面,要对现有游戏环境进行拓展。大力探索室外游戏环境,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室内、室外环境。体育类游戏应安排在室外,小型的创造性游戏应安排在室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教师的带领下大力进行户外活动,使学生更加亲近自然。例如我们幼儿园的老师每月都组织幼儿与家长在公园进行户外亲子活动,在公园里组织形式各样的游戏,使幼儿在感受自然中,增强生活体验。同时,要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提供不同层次的游戏环境。例如:针对小班儿童的游戏,一般以与“家”有关的形式进行,对此蒙氏教育理论提出了“它必须像个家”的要求,即幼儿园应为学生提供类似于“家”的环境,使教学能够在游戏中,找到“家”的感觉。另一方面,要对游戏的材料进行创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幼儿对游戏材料的自行搜集和制作。要重视一些废旧物品的利用,如:旧报纸、纸箱、饮料瓶等。可为幼儿提供废纸箱,让儿童利用纸箱做成汽车或飞船的模型。材料要选择和生活相关的,体现儿童的天性。如:沙石泥土、花鸟草虫等。利用沙子,在沙子上创作造型,指导儿童制作简单的沙盘。

总之,我们幼儿教师必须从游戏中体现学前教育理论、游戏内容、游戏组织与活动形式、游戏环境与材料等方面的创新与实践着手,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育方法,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会芳.角色游戏在创新意识培养中的作用探[J].河南农业,2011,(10):27-28.

篇7

一、课程的形成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乐。”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儿童的教育必须从音乐开始。”而音乐的学习必须借助一些幼儿喜欢的课程来实现。我园尝试开设幼儿手风琴教学,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们选用了 8贝司手风琴。8贝司小手风琴既是一种乐器,又是一种高级益智玩具,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音色美等特点。幼儿对这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的“玩具”非常喜欢。在学习手风琴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演奏不同旋律的简单儿歌,感知音乐中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变化,充分地感受和表现音乐之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提供幼儿喜欢、便于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喜欢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具有初步的表现和创造能力。”由此可见,我们幼儿园开设的手风琴教学是与《指南》的指导精神相吻合的,符合3-6岁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也有利于幼儿园音乐教学理念的实施。于是,我们幼儿园在音乐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幼儿园3-6岁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3-6岁幼儿教育的启蒙性原则、游戏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兴趣性原则,精选一些简单有趣的幼儿歌曲,建构了一套适合幼儿学习的手风琴课程,并以“以人为本,寓教于乐”为教学理念;以“兴趣教学,游戏教学”为教学形式,设计出一系列能充分体现“学中玩”“玩中学”的手风琴课程活动方案,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之美,表现音乐之美,从而陶冶幼儿的情操,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坚持、专注的学习品质。

二、课程开展策略

(一)从“欣赏教学”入手,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美,激发幼儿学习手风琴的兴趣

3-6岁幼儿是审美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让幼儿积极参与情感丰富的音乐活动,让他们主动、愉悦地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妙感受,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又能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手风琴课堂中,教师会先播放一些优美的手风琴乐曲视频,引导幼儿欣赏,并指导幼儿认识手风琴的各个部位与功能,让幼儿对手风琴产生好奇的想法,接下来示范拉奏一些幼儿熟悉的、欢快轻松的儿歌,如《我爱我的幼儿园》《布谷,布谷》《滑滑梯》《洗手绢》《新年好》等,让幼儿合着教师的伴奏边唱边拍手,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手风琴的魅力,在优美的手风琴旋律中不知不觉爱上手风琴这个神奇的“玩具”。这一兴趣的激发,无疑已为手风琴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二)以“游戏教学”为主,引导幼儿表现音乐美,增强幼儿学习手风琴的兴趣

“玩是儿童的天性”,“玩”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主要内容。《指南》强调:“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手风琴教学也要遵循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因此我们幼儿园手风琴的教学方式定位为以“游戏教学”为主要形式,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手风琴。

例如,在上手风琴活动课《叫声》时,教师先发放歌曲中小动物(小狗、小喜鹊、小鸭、小羊)的头饰,再虚拟歌曲中出现的门口、树上、水里、地里等环境,引导幼儿带上头饰,在这些小动物该出现的地点进行游戏,模仿这些小动物的叫声,这样幼儿很快学会了歌曲中的歌词:小黄狗在门口“汪汪”叫,小喜鹊在树上“喳喳”叫……又如,在手风琴课《小司机》教学中,教师先设计一个“开公交车”的游戏,引导幼儿边模拟司机开车、乘客上下车的情景边唱歌。幼儿在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之后,教师再让幼儿背起小手风琴,在教师的指导下弹奏,用琴声模仿出各种动物的叫声、小汽车的喇叭声……幼儿不仅在忘我的音乐游戏中了解音乐的音高、节奏,感受音乐的强弱对比等,还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主动去表现音乐,体验和领悟音乐带来的快乐与美的感受。这正体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在艺术领域中教师要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现艺术”的指导精神。

(三)举行“亲子教学”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坚定幼儿学习手风琴的信心

在手风琴教学中,有些幼儿会比较羞涩、胆小,缺乏信心,觉得自己学不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每个月举行一次“手风琴亲子教学”活动,请家长到班级来,让家长参与幼儿学习手风琴,这样既能给幼儿“壮胆”,消除他们学琴的胆怯心理,又能适时地给予他们鼓励和帮助。

例如,在上《布谷,布谷》这一手风琴课时,歌曲中出现较多的休止符,幼儿很难掌握。我就把这堂课设计成“亲子活动”课,让家长手拿“木鱼、铃鼓、串铃”等小乐器,配合他们拍打节奏。这样一来,幼儿很快掌握了歌曲中休止符的表现方法。这种教学方式,既坚定了幼儿学习手风琴的信心,又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情感,也体现了《纲要》中“家长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精神。

三、课程成果

手风琴教学经过十年的教学与研究,我们发现在手风琴的学习中,幼儿通过左右手的配合练习,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得到协调发展。通过教师对坐姿等常规的要求,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通过演奏不同旋律的简单儿歌,幼儿感受到音乐之美。幼儿经过中班、大班两年的学习,已经能演奏一些简单的歌曲,如《我爱我的幼儿园》《小小老鼠》等,并在&l dquo;六一音乐会”“大班毕业典礼”等大型活动中进行集体演奏。

参考文献:

[1]王汇涓.关于幼儿手风琴教学法的若干研究[J].黄河之声,2013(21):56.

[2]罗吉平.在幼儿手风琴教学中要巧用趣味指导语[J].才智,2009(4):82-83.

[3]林林.幼儿手风琴教学杂谈[J].内蒙古艺术,2008(1):29-30.

篇8

一、幼儿园教学计划指导思想

幼儿园教学计划以《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指南,进一步落实《规程》、《纲要》精神,幼儿园教学计划围绕幼儿园工作计划,坚持求真务实,求精创新的工作作风,幼儿园教学计划创设良好的环境,优化一日活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推进教学改革。

二、幼儿园教学计划工作思路

幼儿园教学计划以管理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

幼儿园教学计划以抓实教育教学活动研讨为核心,优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合理安排一日常规,加强特色艺术教学,优化区域游戏活动开展,继续尝试新课程改革。

三、幼儿园教学计划主要工作

㈠幼儿园教学计划强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重视家园联系。

1、幼儿园教学计划建立科学的一日活动常规,细化每一环节的管理,从入园、晨间活动、集体教学、游戏活动、餐点、午睡、起身、离园,每一环节有具体明确的要求。

2、幼儿园教学计划重视对个别幼儿的辅导,建立家园联系簿,密切家园联系,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提高家教园地的质量,做到更换及时,内容丰富,有较强的指导价值,并做好记录,形成家园教育合力。

㈡幼儿园教学计划强化幼儿常规习惯的训练,重视养成教育。

1、幼儿园教学计划立足习惯养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习惯。每周明确品德习惯教育重点,在一日活动中渗透,认真落实幼儿在园一日常规要求,幼儿行为习惯评估要求,把幼儿良好习惯养成落到实处。

2、幼儿园教学计划丰富幼儿活动。幼儿园教学计划一是丰富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坚持每天的户外体育游戏锻炼。幼儿园教学计划二是开展丰富多样的幼儿竞赛评选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创造机会为幼儿提供展示的舞台。

㈢幼儿园教学计划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幼儿园教学计划落实新《纲要》,学习新《纲要》,并写好学习笔记。实践新课改,使用好教材。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以幼儿积极体验为中心,组织幼儿相互学习,促进幼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将教育过程的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有机结合。努力做到幼儿园教学计划一主题活动多,单一活动少;幼儿园教学计划二尝试教育多,灌输教育少;三材料准备多,伏案抄写少。

篇9

关键词:本土资源;特色;幼儿教育

一、幼儿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于重视外来资源,忽视本民族、本地区特色教学

有很多幼儿园在教学中只注重对外来资源的学习和借鉴,却很少利用本土的、本民族的资源,让幼儿园教学充满了“洋快餐”,例如,在进行区域游戏教学时,现在基本上都在教幼儿进行一些西方流传过来的游戏,而这些游戏放之四海皆可用,却很少有幼儿园能够将本土的特色文化放到区域游戏教学中。

2.课堂模式陈旧,未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现在很多幼儿教师在教学中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在教学时只是借鉴一些优秀的、成功的教学案例或者教学模式,却少有自己根据实际教学状况进行的创新和改良,在课堂教学模式上陷入陈旧中,教学方法也未能够及时进行革新和改良,达不到教学效果。

二、在幼儿园教学中融入本土资源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教学中融入本土资源,不仅有利于开展特色教学,丰富教学资源,更有利于幼儿园的教学更好地切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达到教学目的。具体而言,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在幼儿园教学中融入本土资源,有助于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本土资源中包含有丰富的本地区特色传统文化、生活习惯等等,将他们融入教学中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资源,让课堂教学资源从传统的网络资源、优秀课堂案例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变得更加丰富、更加生动灵活,富有本地特色,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

2.在幼儿园教学中融入本土资源,有助于体现地区特色,丰富教学模式

融入本土资源,能够在教学中很好地体现本土特色,本土资源的融入,一方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在本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中,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供教师选择,同时,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幼儿的生活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这有助于教师将课堂回归到生活中,在生动、立体、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展开教学,加深幼儿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内化,促进幼儿知识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如何在幼儿园教学中融入本土资源

本地自古以来留下了许多文人墨客的墨宝以及历史遗迹,有着十分丰富的地区特色文化资源。本文以温州的特色本土资源融入幼儿园教学中为例,探讨如何将本土资源融入幼儿园教学中去,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走进自然风光中,在自然风光中加强体验

自然风光是一个地区特色文化的重要体现和载体,自然风光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本土特色文化,孕育了本土特色文化。同时,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探索,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在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增强修养,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社会修养

在幼儿园期间的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就是促进幼儿的心理发育,这其中包括了幼儿对基本社会规范的熟悉和了解,幼儿集体认知感和归属感的形成和幼儿文化修养的提高、幼儿智力的开发等,而在这些教学目标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幼儿情感认知、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初步形成,让幼儿能够得以全面发展,为以后的心理进一步健全奠定基础。

3.在教学中有目的地选取本土资源,如民歌、童谣、地方传统饮食等

将本土资源融入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同时还能够用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对于知识的内化,培养幼儿良好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以及在游戏中探索、提高自身的能力。我在每周的音乐课上,都会专门用一节课的时间来教幼儿学习温州本地童谣,带着幼儿一起学唱、一起背诵,让民俗传统深入幼儿心中。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教学

0.引言

幼儿园教学的游戏化是一种针对幼儿心理发展特点而特有的教学方式,对幼儿身心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将游戏化教学应用于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是现代幼儿园教育的规定,也是现代幼儿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既有利于幼儿心理、思维、行为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幼儿园教学育质量的提高,对孩子和幼儿教育是一种双赢。

1.当前游戏化教学应用于幼儿园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游戏化教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与幼儿园教学中,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非常明显的问题,阻碍了幼儿园教学的发展,不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游戏教学的环境亟需改善

游戏教学的环境得到保障,幼儿教学的质量才能得到保障,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幼儿教学是学习的启蒙阶段,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兴趣[1]。当前,幼儿园在招生过程中不规范,存在很多违规招生的现象,最明显的就是招生数量“超载”,使得幼儿园的人数过多,游戏设备、资源设备满足不了游戏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此外,有些幼儿园的提供的游戏设施以及方式很少,幼儿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和想象难以充分发挥。

1.2幼儿教师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对于幼儿没有足够的引导

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指挥的作用。当前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应用好游戏化教学的导向作用,绝发部分的幼儿教师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只是让幼儿知道了怎么玩而没学到知识。再者,教师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已然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把自己视为教学的中心,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畏惧感,导致教师与幼儿之间没有足够的沟通,难以形成融洽的关系,发挥不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游戏化教学的效果也没有突出体现出来。

1.3教师缺乏游戏化教学的认识,游戏材料不足游戏化教学并不是单纯的让幼儿体验游戏,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是为了更好地辅助教学的开展,教学仍然是重点[2]。但是在当前的游戏化教学开展过程中,部分教师并没有分清主次,将游戏化教学定义为游戏,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游戏的快乐。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只是想着玩,没有起到教育的目的。与此同时,教师在开展游戏化教学时缺乏游戏材料的支撑,结构比较单一,满足不了游戏化教学的开展要求。

2如何有效在幼儿园教学中开展游戏化教学方式

2.1改善游戏化教学的游戏环境环境的好坏对于人的影响是极大的,尤其是幼儿阶段的影响更加深远。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习环境有着很高的要求,只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够让幼儿全面、认真地参与到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让幼儿感受到游戏带来快乐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3]。在具体的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布置教师的时候应当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精心布置,体现出一种轻松、活泼以及自由的环境氛围,在设计布置的过程中,尽可能地表现出教学的意图,在孩子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对教学内容予以丰富。再者,教师应当根据游戏化教学开展的需要合理购买教学设施和器材,教学器材尽可能多样化,满足不同游戏模式进行的需要,幼儿在平常的学习中也可以进行娱乐活动。

2.2教师应当对幼儿进行合理引导

教育方式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游戏化教学的成功与否。对于幼儿教师来讲,应当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根据幼儿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对游戏化教学进行准备。在游戏化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幼儿才是教学的中心,尽量按照幼儿的想法选择教学方式,满足幼儿的学习要求。在面对一些不适合应用游戏化教学的内容时尽量不要应用,以免误导幼儿,起到不好的示范作用。

2.3注重引入功能丰富的游戏材料

教师在引导幼儿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的是思想和想象的引导,引导创新力和培养力。幼儿对于玩具非常感兴趣,但是持续的时间并不是很长,通常来讲都是三分钟的热情,热情没了也便不再对玩具感兴趣,这一点尤其在面对成品玩具时表现的更加明显[4]。幼儿教师在开展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进行游戏材料的选择,尽量选择一些非成品游戏材料。比如,教师尽量给幼儿提供制作材料,让幼儿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例如,在实际的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一些药瓶、听诊器、注射器、药片等成品,然后取走其中的一项,例如注射器,幼儿在发现少了之后便会利用可以利用到的材料,绳子和圆形器材料自己创造一个注射器。以此下去,取走一样东西,变引导自行创造,从而有利地促进了幼儿独立思考、主动创造的能力。

3.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游戏化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白幼儿教育对于人的重要性,要掌握好游戏化教学的尺度,教学和游戏是两种教学方式,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将其等同,能够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让幼儿既体验到教学乐趣又学习了知识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现阶段,幼儿园教学在应用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仍然要保持应有的耐心,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推动幼儿园教育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雪.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几点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11(02):123-124.

[2] 蒋月.多媒体技术环境下幼儿园游戏化主题教学活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21(01):24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