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余垃圾处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27 16:44: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厨余垃圾处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厨余垃圾含水率较高、有机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但也容易腐烂变质,产生渗滤液和臭气,并易于传播病毒和致病菌,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近年来,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公害化处理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欧洲:厨余垃圾变为有机化肥
欧洲各国十分重视对厨余垃圾进行回收利用,并建立了完备的收集处理制度。比如,丹麦从1987年开始鼓励对厨余垃圾回收利用,荷兰于1996年起禁止国内垃圾处理厂对厨余垃圾进行填埋处理,而改用好氧发酵对厨余垃圾进行处理。
1999年,欧盟禁止直接填埋处置可生物降解型垃圾的垃圾填埋指令出台,并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可生物降解型垃圾的政策,以鼓励通过回收、堆肥等填埋以外的方式处置生活垃圾中的厨余垃圾。这些方式随后为许多成员国逐渐采纳。
德国采用特殊颜色的收集装置对厨余垃圾进行分类收集,从而在源头上将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分离开来,这就为堆肥处理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爱尔兰等地,则是将厨余垃圾和其他有机废物统一进行收集,并根据不同的特性进行分类堆肥等。将厨余垃圾通过处理变为有机化肥的做法在英国很早就付诸实践,这种变废为宝的做法很简单,就是把厨余垃圾集中起来,堆肥发酵,最终成为有机肥料。
美国:推广厨余垃圾粉碎处理机
厨余垃圾是美国第二大垃圾来源,但只占生活垃圾总量的14%。这是由于美国在厨余垃圾产生量较大的单位和居民家庭厨房积极推广使用厨余垃圾粉碎处理机,将垃圾粉碎后排入下水道,然后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再生循环处理。2009年,厨余垃圾粉碎处理器被列入国家绿色建筑标准。目前,80%的美国新建住宅中都装有食物垃圾处理器。
但从整体上看,厨余垃圾数量仍呈逐年递增之势,美国2000年产生的厨余垃圾约为2600万吨,2010年已增至3400万吨。因此,近年来美国政府和民间也在积极推动厨余垃圾的回收利用。目前,通过蚯蚓堆肥、密封容器堆肥等厨余垃圾处理方式在美国一些州已获较多推广应用。
日本:“生垃圾处理机”变废为宝
为了减少厨余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充分利用其中的资源,日本政府积极鼓励和资助厨余垃圾处理技术的发展,目前,厨余垃圾处理机已在许多企业和社区内得到推广和应用。
日本的“生垃圾处理机”像个电水壶,可安装在家庭厨房的水槽下方,与水槽的下水口相连。它会自动将厨余垃圾搅拌、粉碎,然后用热空气将之烘干成粉末。处理后的垃圾体积只有原来的1/7。人们只需定期将机器下方的抽屉拉出,清理粉末即可。厨余垃圾粉末再稍加工就可以变成有机肥料。很多家庭将处理后的粉末进行简单发酵,制成肥料,为花草施肥,形成了良好的资源循环再利用。
韩国:“从量制”收费
据统计,自2005年以来,韩国的厨余垃圾排放量平均每年增加3%左右。由于垃圾处理设施增设难度越来越大,韩国各级政府越来越认识到,解决厨余垃圾难题只有从源头上减少排放。
首尔市自2011年起选定8个区针对厨余垃圾试行“从量制”收费。今年将对试点中出现的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从明年开始将在全市25个区对居民住宅普遍实施厨余垃圾“从量制”收费。
“从量制”计费方式有3种:一是由政府统一制作厨余垃圾袋,居民使用的垃圾袋越多则付费越多;二是在各小区设置智能厨余垃圾桶,居民在倒厨余垃圾前必须先刷卡,垃圾倒入时自动测定重量并按重量计费;三是电子标签方式,居民使用统一规定的容器倾倒厨余垃圾,并须在容器上粘贴向政府购买的电子标签,政府在收取垃圾的同时回收电子标签。各区政府可选择任意一种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方式来实行。
篇2
2019年以来,杜集区节能办积极响应省市区垃圾分类相关文件精神及工作进度要求,积极协调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各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等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努力向2019年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35%的目标奋进。
与此同时,杜集区高度重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保障。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宣传亭、中转站、垃圾分类桶的科学布点,在垃圾分类试点高岳任庄村、矿山集南山村,各制作了2处垃圾分类收集宣传亭,并按照垃圾分类要求配备了“可回收、其他、有毒有害和厨余”四分类组合收集桶。按照农村干湿垃圾分类标准给予农户配置小型户收集两分类垃圾桶400余组,针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制作墙体宣传彩画百余幅,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宣传抽纸300余盒,垃圾分类宣传袋2000余个。同时给予任庄、南山及各镇垃圾分类试点村拨付了积分兑换物品购买资金。
根据省市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文件精神和杜集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进度要求,区城管局已部署朔里、石台、段园三镇分别设立了2—3个农村垃圾分类示范村,全面提速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农村垃圾治理工作相结合,完善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机制,现全区范围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已实行市场化承包管理模式营运。
城区主要以社区为基本单元,以改善群众身边、垃圾分类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建立和完善垃圾分类工作,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全民参与为核心,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最大限度的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垃圾分类,凝聚社区共识,塑造共同精神,有步骤分阶段的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为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而努力奋斗。现将杜集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具体举措及实际成效作出总结:
一、 成立相关机构,高位推动垃圾分类工作。
区委、区政府对生活垃圾分类各项工作高度重视,把它作为建设美丽幸福村居、实施杜集城乡一体化战略的重大举措。我区坚持高位推动,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区长为组长的杜集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印发杜集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杜政办〔2020〕2号)等相关文件:各镇办、村居层层建立垃圾分类管理队伍,明确责任,落实了监督机制,确保2020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工作目标有序开展。
二、 坚持以点带面,做好垃圾分类各项工作。
2020年,我区按照垃圾分类工作要求,以“共同缔造”活动为切入点,以高岳社区、博庄社区为基础,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共同缔造”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年初实现杜集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0%以上。
重视生活垃圾分类设施保障。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收集点、中转站、垃圾分类桶的科学布点,在试点镇和试点社区,各行政村(社区)收集点不少于2个,自然村不少于1个,宣传收集点垃圾分类桶分为“可回收、其他、有毒有害和厨余”四桶组合,在村(社区)巷道或十户一组不少于“可回收、其他”两桶组合。已有垃圾分类公司进驻的社区有市场化运行公司负责,其他未进驻市场化公司的社区有物业公司或居委会负责,责任人对垃圾分类投放工作进行宣传、垃圾投放指导,对不符合分类投放要求的行为予以劝告、制止。杜集区垃圾分拣中心已选址,位于杜集区经济开发区山河大道西侧,现正在进行设计、环评、用地审批等工作;工程正在走招投标程序。
建立垃圾分类投放台账制度。监督收集人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及垃圾分类工作的相关要求实施分类收集作业,作业过程中严禁随意倾倒、抛撒和堆放生活垃圾,作业完成后及时清理场地;区垃圾分类办日常督查中发现不符合垃圾分类要求的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单至管理责任人,要求及时整改、纠正。为更好的开展好垃圾分类工作,最大限度的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
协同多个部门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杜集区节能办协同团区委、城管局,在区党政机关、城区主要干道及各试点单位分别制作垃圾分类宣传收集点100余处;共发动垃圾分类宣传志愿者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单16000余份;盒装抽纸、纸杯宣传品11000余份;环保垃圾袋3万余个;全区在各镇办设置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点5处;发放垃圾分类调查表15000余份。
三、坚持四个分类,坚决做到垃圾无害化处理。
为更好的开展生活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杜集区采取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措施。可回收垃圾鼓励居民自行卖给回收机构,有专业化回收公司回收利用,运往再生资源利用加工企业制造再生产品;厨余、餐厨垃圾由国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淮北市餐厨垃圾处理厂采取密闭专业餐厨垃圾收运车辆进行定点、定时回收餐厨、厨余垃圾,运往餐厨垃圾处理厂进行加工处理;有毒有害垃圾收集至指定暂存点暂存,暂存点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要求,设置危险废物警示标志,达到一定数量后,移送至环保部门进行统一处理,对接收、移送的有害垃圾进行检验并填写有害垃圾转移交接备案表。其他垃圾的收运,为防止运输过程中出现抛洒滴漏二次污染的情况发生,其他垃圾的运输全部采用密闭压缩式转运车辆运往旺能热电厂焚烧发电或运往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
篇3
一、扎实开展迎大运、创全国文明城市标兵活动,落实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着力提升城市清洁水平
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完善环卫市场机制提升城市清洁水平的意见》,提高环卫经费投入,缩小关内外各区环境卫生水平差距,促进特区环卫一体化管理。实施《“迎大运、创全国文明城市标兵”200天行动环境卫生提升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消灭卫生盲点,攻克卫生难点,守住卫生重点,巩固卫生亮点,切实提升城市清洁水平。
(一)全力推进迎大运环境卫生提升行动。一是彻底消除卫生死角和管理盲区。持续全面开展环境卫生定期排查和整治,涵盖山边林地、道路边坡、二线巡逻道等边角地带,清理辖区范围内的卫生死角、暴露垃圾和余泥渣土污染;二是强化薄弱环节卫生管理。城中村、工业区、市场、工地、待建地、小区和政企事业单位等区域业主和管理单位要切实履行环卫管理责任,尤其要搞好垃圾收集点、附属绿地、屋顶雨篷等易忽略位置的卫生。公路、高速公路要落实日常清扫并巡回保洁,加强绿化带、隔离带、路肩、边沟、不准建筑区、出入口匝道、收费站等卫生管理;三是加强绿化区域保洁。道路绿化管养部门要切实加强市政绿化带的环境卫生管理,保洁范围覆盖绿化隔离带、花圃、树眼、花坛等,安排足够人员实施连续性保洁,及时收运修枝垃圾。有条件的区可借鉴宝安区管理方法,将道路绿化带和附属绿地统一纳入市政清扫保洁;四是开展创建样板路活动。各区要创建环境卫生高度精细化管理样板路、示范街,做到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节日与平时一个样,保持道路高度洁净,达到“席地而坐”的标准,进而将管理手段和工作成效辐射到全辖区,促进整体环境卫生提升;五是提升大运重点区域卫生。高标准落实关内城区和关外中心城区主次干道、景观大道、重点场所、大运会开闭幕式和比赛场馆周边市政道路的清扫保洁、机械化清扫和道路冲洗、垃圾收运、收集容器清洗等工作,确保上述区域环境卫生质量达到一级以上标准。在大运会举办期间,全市特级、一级、二级道路要在已有管理标准的基础上加强保洁和冲洗,确保路面见本色。
(二)狠抓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一是继续提高清扫保洁单价。各区要继续增加财政投入,要按市政府预算指导价落实清扫保洁经费,为高标准高质量环卫作业提供经费保障。争取将城中村环境卫生管理纳入市政管理范围,城中村道路清扫保洁和环卫设施设备建设管理经费,由区财政全额承担或实行费用分担补贴制度。争取将公路环境卫生管理纳入市政管理范围,按照统一责任、统一经费、统一标准的原则进行清扫保洁;二是注重清扫保洁细节管理。市政道路要保洁到墙根,覆盖门店门前区域,实现道路卫生“一把扫帚”管理,保洁作业要更细致深入,已纳入市政清扫范围的小型绿化带、树眼、花圃、边沟等地带要扎实做好保洁工作,彻底消除边角缝隙隐藏烟头纸屑、绿化带周边陈积垃圾等现象;三是加强冲洗提高道路洁净度。坚持按规定频次落实冲洗工作,注重冲洗效果,作业时必须有人工清洗配合,及时清除路面泥沙、污垢、积水等,坚决杜绝冲而不洗、洒洒水走过场的现象,着重治理道路扬尘、口香糖残渣、油渍污垢和道路附属设施周边残留污渍,提高路面本色呈现率;四是实行连续性保洁。严格按照市政道路分级管理要求保洁到规定时限,杜绝保洁时限内人员脱岗、保洁断档现象,尤其要强化夜间、节假日、上下班高峰期的清扫保洁,对于卫生问题频发的区域和时段要视情况增加保洁人员和延长保洁时限;五是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在发包合同中明确规定机械设备数量和实施机扫作业的范围、频次、质量等条款,要求清洁企业按作业需求配置足量的机扫车、高压冲水车、高温高压水枪等设备,并且推广安装车载gps,加强机扫过程监管,确保实现20__年全市机扫率达到80%的考核目标;六是推行环卫安全文明作业。环卫工人作业期间必须穿着统一的工作服、工作鞋,负责道路清扫作业的工人还必须穿安全反光背心,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和方式,不随意穿越马路,注意往来车辆,确保人身安全。冲洗道路要妥善设置温馨提示、安全挡板,机扫作业要遵规守矩文明行车,尽量减轻环卫作业对过往行人和车辆的影响。
(三)完善制度强化余泥渣土管理。一是完善多部门协同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深圳市建筑废弃物运输和处置管理办法》,完善交警、建设、交通等部门协同管理机制及渣管联席会议、层级巡查检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机制;二是加强渣管“五化”建设。通过法规宣传常态化、执法装备现代化、日常管理数字
化、管理手段科技化、提高效率信息化,全面提升余泥渣土管理质量;三是加强工地源头污染控制。积极协调建设主管部门加强文明施工管理,督促地铁等施工单位落实工地路口设置冲洗设施、道路硬底化等污染防治措施,确保出入口干净、车辆运输过程密闭化;四是继续深化余泥渣土市场化运营改革。完善运营招标方案和考核办法等配套制度,强化政府监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处理能力。(四)加强执法控制环境卫生污染。一是全面加强市容环境序化管理工作。环卫管理模式要从“先污染后清理”向“减少源头污染”转变,各区、街道城管执法部门要按照《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大力加强对单位不履行辖区环卫管理责任和门店占道经营、摊档食肆乱摆卖、乱倒外扫垃圾、行人乱丢乱吐、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画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从源头上打破“一人扫万人扔”、反复污染的困境。市、区城管执法监察部门要加强引导和监督,加大街道综合执法责任制考核中市容环卫执法工作的比重,对工作不力的执法队伍实施红黄牌警示。同时,要积极探索、实践环卫小额罚款委托执法工作;二是大力加强余泥渣土专项执法。各区城管执法局要组织队伍每周开展3次以上余泥渣土专项执法,尤其加大夜间运土高峰的执法力度,通过在辖区施工工地和受纳场出入口蹲点监控、联合公安交警部门把守重点路段、组织跨区街联合执法等方法,坚决查处泥头车无证运输、车轮带泥、沿途撒漏、乱排乱倒等违法行为,减少余泥渣土运输对市政道路的污染。
二、完善规划和建设机制,加快环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步伐,着力提高城市垃圾处理能力
根据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垃圾管理的若干意见》,制定我市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单位,按年度计划落实建设进度,如期建成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沟通协调,妥善化解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做好市民的宣传疏导工作,减少建设过程中的舆论阻力,切实提高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绩效,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围城的隐忧。
(五)强力推进大型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按照市政府颁布的《深圳市东部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建设工作方案》要求,着力推进东部垃圾焚烧厂建设,将其打造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样板工程,力争年底完成所有前期工作。督促有关单位加快新卫生厂、粪渣厂进场道路建设,确保“两厂”6月投产。着力推进老虎坑垃圾焚烧厂二期和卫生填埋场二期、下坪卫生填埋场二期、白鸽湖垃圾焚烧厂二期、南山垃圾焚烧厂二期等扩建工程建设,确保按计划投入使用,将全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90%以上。抓好坪山环境园建设,加快下坪场、城市废物处置中心、老虎坑环境园、龙岗环境园等餐厨垃圾综合利用设施建设。
(六)进一步推进余泥渣土受纳场的规划建设。一是联合市规土委、建设局促请市政府尽快审批通过《深圳市余泥渣土受纳场专项规划(-2030)》及配套文件,完成规划环评,督促各区按辖区责任制建设受纳场;二是编制《深圳市余泥渣土受纳场建设规范》,指导各区开展受纳场建设工作;三是完成塘朗山环境园规划,并争取划定控制线;四是尽快完成龙华部九窝余泥渣土受纳场扩容工程及新屋围、下围岭受纳场建设前期各项工作,妥善解决好征地拆迁补偿等问题,力争今年底开工;五是争取在5月底前建成水径余泥渣土受纳场。
(七)加快中小型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善中小型环卫基础设施。各区要加快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工程,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对市政公厕、环卫工具房、果皮箱以及环卫应急设备等进行升级改造、增设购置和修缮维护;二是规划建设公共厕所。编制《深圳市公共厕所布局规划(—2020)》,建立以固定式公厕为主、活动式公厕为辅、沿街社会公厕对外开放的格局。
三、打造低碳环卫,逐步实施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回收,着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八)积极开展垃圾减量和分类试点工作。一是推动制定《深圳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管理条例》等法规规章体系,完善垃圾分类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二是编制垃圾分类手册,明确餐厨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具体分类细则,组织指导单位和市民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三是各区要制定垃圾分类收集计划和实施方案,选取若干学校、物业小区、机关等功能区进行试点,按照颁布的垃圾分类手册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九)大力推进餐厨垃圾规范管理。一是尽快制订《深圳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实施方案》,争取通过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餐厨废弃物试点城市评审工作;二是尽快修订《深圳市餐厨垃圾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职责,细化措施,强化法律支撑;三是借鉴苏州等城市做法,建立健全餐厨垃圾管理运行机制,大力推动餐厨垃圾收运处理工作;四是推进餐厨垃圾分类、集中收集、运输和处理,并逐步扩大至农贸市场、绿化垃圾、家庭厨余垃圾等有机生物质垃圾。编制《深圳市餐厨垃圾质量鉴定标准》,协调有关部门制订餐厨垃圾清运费和处理费的政府补贴标准;五是各区要开展餐厨垃圾管理专项执法行动,清查非法清运餐厨垃圾、非法炼制潲水油和饲养牲畜的窝点。
(十)继续推进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一是完善水径受纳场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设施建设、运营方案,通过招投标方式选取建设、运营企业,全市推广资源化利用技术延长建筑垃圾受纳场使用寿命;二是配合市住建局制定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设施优惠补贴和产品质量标准等政策,促进塘朗山受纳场、龙岗受纳场等运营企业健康发展。
四、实施环卫全覆盖全过程检查监管,规范作业服务市场秩序,着力提高环卫行业监管水平
(十一)建立健全全覆盖检查监管机制。市环卫管理部门要强化全市环卫工作的牵头、统筹、协调、监督、检查、指导等宏观管理职能,各区要切实对辖区环境卫生管理负总责,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的基层监管力度。一是持续深入开展“鹏城环卫杯”竞赛。购买环卫监理服务扩大日常监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覆盖度,实施更全面、更深入、更细致的检查评比,充分发挥竞赛评比的抓手作用,着力推进清扫保洁单价、机械化清扫率、道路洁净度等重点工作;二是落实辖区环境卫生检查监管责任。各区、街道和社区建立健全全覆盖、全天候、全方位的环卫检查监督机制,大运会结束前要每天进行专项巡查,形成检查情况和跟踪督办记录,全面掌控辖区整体卫生、夜间保洁、占道经营和余泥渣土污染控制、设施设备管理、公厕服务等状况,切实督促各责任单位落实环卫管理责任;三是严格实施市政清扫和垃圾清运质量考核。环卫业务发包方要按照合同条款和环卫管理标准,实行更细致更严格的作业过程和卫生质量监管考核,对作业不规范、质量不达标的扣分扣款,情形严重的予以淘汰;四是进一步
发挥数字化城管监督管理作用。将数字化城管信息采集范围扩大至整个责任网格的角角落落,包括城中村、工业区、待建地、预留地等区域,采集问题涵盖花圃绿篱内藏匿的垃圾、地面污垢厚重、工地路口未硬底化、未设置冲水设施、屋顶雨篷积存垃圾、收集容器残破不洁、垃圾车污脏滴漏等。(十二)加强环卫设施设备和垃圾收运管理。一是加强公共厕所管理。进一步完善《深圳市公共厕所管理办法》(草案)并协调相关部门争取尽快出台实施,根据《深圳市公共厕所建设和改造指引》、《深圳市公共厕所标识系统设置规范》、《深圳市公共厕所管理服务规范》,各区城管部门在对辖区内市政公厕升级改造的同时,要加大力度协调各产权单位对商场、酒楼、市场、机场、车站、加油站、口岸、文化体育娱乐中心等场所社会公厕进行升级改造,规范标识和导向系统,加大日常维护管理力度,提高公厕完好率和适用率;二是推行全过程密闭化垃圾收运模式。进一步推广“车载桶装”、“车载袋装”、“手推标准桶”、“密闭式手推车”等前端收集方式,全面取缔敞口式垃圾收集点和容器,规范垃圾收运站点和运输车辆管理,在清水河、老虎坑、月亮湾等大型无害化处理场(厂)设点查处车辆,依法查处车容不整、车身不洁、垃圾、滴漏污水的车辆,淘汰车容车况不达标的后装式压缩垃圾车,督促各清运单位落实密闭清运措施并规范作业过程管理,监督垃圾运输车辆出场(厂)前彻底清洗。7月底前新型垃圾转运站服务覆盖率达到85%以上,垃圾收运密闭化率达到95%以上;三是持续推进环卫设施设备清洗刷新工作,促使环卫设施设备的管理规范化、维护制度化、检查程序化,实现环卫设施设备数量充足、设置科学、功能完善、整洁完好的长效目标,7月底前中小型环卫设施设备清洁率达到95%以上。
(十三)强化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监管。一是健全垃圾处理监管机制。采取增派驻监管人员、信息化监管系统功能等手段,严格对进场(厂)垃圾来源、种类、计量、烟气处理、渗滤液处理、飞灰炉渣处理进行全过程监管。同时,对bot项目或外包运营的垃圾处理设施,要严格执行运营监管协议;二是完善垃圾处理设施监管制度。完成《垃圾焚烧处理设施监管手册》、《深圳市城市垃圾处理设施运营及环境污染控制监管标准》的编制,研究制定《深圳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三是稳步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工作。修订《深圳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市政府158号令),完成垃圾处理费代征收手续费标准测算工作,建立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和支付标准调整机制,探索生活垃圾按量收费模式。继续做好垃圾处理收费的协调、沟通、宣传和解释工作,确保垃圾处理费收缴率稳中有升。
(十四)加强环卫作业市场化运营监管。一是继续修改完善《深圳市市政道路清扫保洁服务公开招标文件要点范本》,对投标企业的资质门槛、环卫作业规范、质量标准、环卫工人权益、机械设备作出统一规定;二是出台《深圳市环卫作业服务市场主体信用管理办法》,将清洁企业服务质量与资质信誉挂钩,纳入招投标评标内容;三是加强对清洁协会工作的指导,进一步规范项目招投标、评优、资质等级评定等行为;四是协同人力资源社保局建立联合监督机制,保障环卫工人福利待遇,保持环卫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深化行业自身建设,优化理顺环卫管理体制机制,着力增强环卫发展动力和活力
(十五)鼓励公众参与打造环卫宣传格局。一是开展多方位环卫宣传工作。以迎大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标兵为契机,针对不同群体、区域精心设计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环境卫生宣传方案,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各类传媒播放制作精良的环卫公益广告。总结推广环卫管理先进经验,宣传环卫行业奉献精神和先进事迹,营造尊重环卫、爱护卫生的社会氛围;二是搭建社会公众参与环境卫生管理的平台。鼓励和扶持市民志愿者、义工队伍和社会团体开展环卫公益活动,在各主要媒体设立环境卫生“曝光台”,主动曝光并鼓励市民投诉全市范围内的环卫管理黑点、难点、热点问题,提高市民对环境卫生管理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共同监督各环境卫生管理主体切实履行责任。
篇4
1国外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现状
1.1日本餐厨垃圾处理现状
日本每年生活垃圾(包括商业垃圾)的总量为5000万t,其中餐厨垃圾为2000万t,占生活垃圾总量的40%。在餐厨垃圾中,18%来自食品加工业,30%来自食品销售渠道和酒店,52%来自家庭[3],产生于食品加工行业的垃圾由于收集比较集中,其回收率达48%,而来源于家庭的餐厨垃圾回收率还很低,如1996年只有5万t的家庭餐厨垃圾回收利用,经焚烧和填埋处置的餐厨垃圾占总量的99.7%[4]。2001年日本出台了餐厨废物再生法,旨在降低食品浪费,提高餐厨垃圾的回收率。餐厨废物再生法使得餐厨垃圾的回收率从2002年不到10%提高到2005年的20%,特别是食品加工厂的食品回收率提高到70%。家庭产生的餐厨垃圾回收率并未提高,主要是因为大多家庭产生的餐厨垃圾被混合在其他垃圾中,很少有当地政府对这部分餐厨垃圾进行分类收集。以前日本大部分回收的餐厨垃圾被用来堆肥,现在更多的餐厨垃圾被用来制饲料。一些食品企业回收食物残渣如大豆、面包和熟米饭等作为原料,制成饲料,喂养牲畜。为了防止疯牛病的传播,回收的食物只能被用来喂猪和鸡,不能用来喂牛和羊。日本利用餐厨垃圾制动物饲料的主要方法:①脱水处理生产干饲料。脱水的方法分为常规的高温脱水、发酵脱水和油炸脱水[5]。日本的札幌市餐厨垃圾回收处理中心利用油炸法生产动物饲料。该中心每天从188个机构,包括学校、医院等地收集50t餐厨垃圾,用废植物油,在减压条件下进行低温油炸(约110℃),生产出脱水饲料。②餐厨垃圾经发酵后,以流体形式饲养禽畜。这种方法免去了脱水过程,处理成本低,而且未脱水的餐厨垃圾其蛋白质含量、利用率都比脱水饲料高。脱水饲料的营养物质含量见表1。在发酵过程中,餐厨垃圾中的乳酸和醋酸浓度升高,pH降低。大量的乳酸为动物提高了丰富的有机酸,同时pH达到3.5左右,有效抑制了饲料中大肠杆菌的繁殖。在日本利用餐厨垃圾制沼气的典型代表是京都。2004年京都率先建成1座2.2万t/a的厌消化处理厂,利用餐厨垃圾制沼气,并用沼气制氢气。随后东京、Ikoma、Shimoina和上越市先后建了厌氧消化处理厂。2006年,日本修订了“日本生物质能策略”,要在全国范围内提高有机生物质资源利用(包括餐厨垃圾),强调生物燃料在运输行业的推广。
1.2韩国餐厨垃圾处理现状近年来,韩国餐厨垃圾产生量约占城市垃圾30%左右,随着垃圾回收利用率的增加,特别是实施分类收集之后,餐厨垃圾的产生量和所占城市垃圾的比重都有所下降。2000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约1700万t,其中餐厨垃圾占25%[7]。1995年韩国成立了餐厨废弃物管理委员会,实施垃圾专用袋制度,对餐厨垃圾进行分类收集,餐厨垃圾回收率由1998年的21.7%提高到2004年的81.3%。由于餐厨垃圾填埋会产生渗沥液和臭气等环境问题,韩国政府强令各酒店、餐饮业主自行购置设施回收处理其消费渠道产生的厨余及食品垃圾[8],并于2005年起禁止餐厨垃圾进行填埋。据首尔大学2005年的研究报告,韩国餐厨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是作动物饲料和堆肥,占回收量的80%以上,见表2。韩国通常采用微生物菌种集中处理餐厨垃圾制造饲料。餐厨垃圾经粉碎、高温消毒后,与微生物、碎玉米、糖等添加剂充分混合后装桶送往禽畜牧场。因韩国近年来对饲料源头和生产过程的安全监督做出了更严格的规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餐厨垃圾饲料化处理设施的运行和发展。韩国现有52家堆肥公司[9],从运行情况来看,堆肥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餐厨垃圾中的杂质太多,影响堆肥的品质;其次韩国的餐厨垃圾含盐达到1%~3%,过高的盐分也影响堆肥效果;另外气味问题难解决。
2国内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现状和未来发展
2.1我国餐厨垃圾处理现状据统计我国餐饮企业每年产生的餐厨垃圾已超过3000万t,但现有处理设施严重不足,如此京餐厨垃圾产生量1750t/d,处理能力只有五六百吨;深圳1800t/d,规范收运处理的餐厨垃圾只有35~55t;广州700~1000t/d,处理能力仅2.4t[10]。目前仍普遍存在餐厨垃圾喂养家畜或提炼潲水油现象,“垃圾猪”和地沟油问题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隐患,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近几年,随着餐厨垃圾的处理问题日渐得到重视,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各项政策和管理办法杜绝餐厨垃圾违法处理现象,引导企业和餐饮单位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餐厨垃圾。从2000—2011年我国有关餐厨垃圾处理与利用文献的统计分析(中文核心期刊)来看,以好氧发酵和厌氧消化技术处理餐厨垃圾逐渐成为研究重点并呈上升趋势[11]。餐厨垃圾喂养家畜大致分为直接喂养和制蛋白饲料2种,其中直接喂养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具有安全卫生隐患;制蛋白饲料分干热处理技术、湿热水解技术和高温好氧发酵技术,是一种经济效益较好的利用途径,但由于目前国内尚无相应标准和出于对同源性的担忧,该途径并未得到有效推广。因我国餐厨垃圾未做到有效分类,导致收运处置的餐厨垃圾数量少、品质差,并且餐厨垃圾具有高油(1%~5%)、高盐(1%~3%)和高含水率(70%~90%)等特点,我国现有处理技术和设施的处理效果并不理想,存在处理成本高、堆肥肥效低和厌氧产沼率低等问题。
2.2我国餐厨垃圾处理未来发展1)政府强化监管,打击非法收运,堵塞餐厨垃圾的不良渠道,引导餐饮单位做好源头分类,鼓励和支持处置企业成立收运队伍,构建智能化收运系统。2)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成的生物腐植酸,不仅能提高化肥利用率,改良和修复污染土壤,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而且能有效弥补国家“十二五”期间要减少化肥生产量所带来的缺口,是一条值得推广的发展路线。3)鉴于我国餐厨垃圾特点和目前沼气产生率低的问题,采用联合厌氧发酵的方式,将餐厨垃圾与多种物料混合,如粪便、秸秆和果蔬等,可以使原料获得更优的C/N和养分组成,从而获得更高的产气量,避免原料季节性波动大的问题。4)采取沼气提纯技术,制备高品质的生物天然气、车用燃料等高附加值产品。5)注重生态循环利用,使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利用果蔬种植业消纳餐厨垃圾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沼液、沼渣,实现餐厨垃圾的完全利用和生态循环。
3结论
篇5
关键词 餐厨垃圾 治理 产业 机遇 挑战
中图分类号:X799.3 文献标识码:A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的新特征。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目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而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保力度是实现“两型”社会目标的重要支持。随着科学发展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念的深入人心,我国的餐厨垃圾治理问题日益为社会所关注,开始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未来3—5年将会进入集中发展期的严肃课题之一。
通常意义上所讲的餐厨垃圾属于居民生活垃圾的组成部分。餐厨垃圾以其所含成分及处理方法上的不同,主要区分为两部分:厨余和泔脚。厨余指的是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泔脚则指的是饮食消费后的食物残余。从一般意义上讲,餐厨垃圾治理的任务遍及城乡每个有人群居住的地方。但是,由于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人口密度在不断加大,并仍处在继续增长的趋势中,这就使得餐厨垃圾治理问题在城镇显得尤为突出,所以目前餐厨垃圾治理的重点在城镇。
一、我国城镇餐厨垃圾现状及危害
依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人口统计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大陆总人口(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为1347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69079万人,占总人口的51.27%;如果以城镇人口每人每天产生餐厨垃圾0.1kg计算,2011年末全国城镇人口每天产生餐厨垃圾6.9万吨,全年产生餐厨垃圾449万吨。若按照我国城镇化率到2020年达到60%的发展预计,届时城镇人口将达到8亿,那么每天产生的餐厨垃圾将达到8万吨,全国城镇年产生餐厨垃圾约合2920万吨。
大量产生与存在的餐厨垃圾,不仅严重地影响着城市的人居环境,极大降低了人们的生活卫生水平,而且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造成了人与环境之间循环污染恶性链条的形成,带来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隐患,也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基于此,城镇餐厨垃圾治理已成为当务之急,而发展我国餐厨垃圾治理产业也成为应时应运之所需。
二、“十二五”期间餐厨垃圾治理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产业发展所依赖的社会基础初步形成。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来了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相应的不断提高。环境、健康、卫生、食品安全等关乎生活质量、生存环境的词汇已成为当下社会流行的热词,生态文明观念也随之走进当代中国人关注发展的视野。生态文明追求的是人类对客观规律的遵循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良性互动的状态。它虽然是一个1995年才由美国的罗依.莫里斯首次提出的年轻概念,但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生态文明思想却并不少见,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为代表的朴素的生态文明思想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内容。
在一系列包括“地沟油”、“垃圾猪”等在内的食品安全事件连续曝光后,不仅社会对现代生态文明的认识从理论走到了现实,而且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也重新觉醒,于是餐厨垃圾治理的迫切性日益凸显并成为民心之所系。这表明社会范围内生态文明观念的树立与日益普及,也意味着社会范围内解决餐厨垃圾治理问题的时机已然到来,昭示着餐厨垃圾治理产业发展所依赖的社会基础初步形成。
(二)产业发展日益受到中央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虽然社会的普遍关注给餐厨垃圾治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但中央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却是有效解决问题、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
自1995年中央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后,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又进一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在这一发展理念的指导下,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则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在全社会倡导科学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十七大再次严肃指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不足,也再次重申了“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强调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并提出了“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目标要求。上述发展战略的制定、发展理念的提出、发展目标的明确,都为餐厨垃圾治理产业的发展营造了最为有力的宏观政策环境。
在中央对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与建设做了清晰的规划后,国务院进一步对“两型社会”建设、循环经济发展等领域提出了明确的发展要求和方向。就餐厨垃圾治理问题的解决,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必须从制定有关政策法规、加强管理、统筹规划、培育垃圾治理产业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的要求,并且提出了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三化”治理方向,而且“餐厨废弃物”也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治理要求和治理方向的明确,将促使我国的餐厨垃圾治理由单纯治理阶段进入综合治理阶段,餐厨垃圾治理产业由初级的低水平粗放式发展阶段进入以科技为主导、更加环保的高层次发展阶段。
(三)产业发展的制度体系正在逐步完善。
自2005年始,餐厨垃圾治理产业发展的相关制度体系开始建立。这一年,国家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做好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2007年,建设部颁布了《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和《建设部关于公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的通知》。
2010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其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已被作为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独立阐述的两章。这两章中,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完善分类回收、密闭运输、集中处理体系,推进餐厨废弃物等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具体要求。
2011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十二五”目标和方向。《通知》中提出了到2015年所要达到的一系列具体目标要求。其中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以及全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的目标;提出了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达到30%以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达到50%的目标;提出了每个省(区)建成一个以上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的要求;同时还提出了50%的设区城市初步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等方面的要求。
2011年8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同意北京市朝阳区等33个城市(区)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实施方案并确定为试点城市(区)的通知》,正式批准33个城市作为首批餐厨垃圾试点城市进行餐厨垃圾治理的探索。并且为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还印发了《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了利用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餐厨垃圾治理试点工作的具体部署,安排6.3亿元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对33个试点城市(区)给予支持。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全国建设餐厨垃圾处理设施240座,处理规模3.0万吨/日。并强调开展分类试点的城市以及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以上的城市都要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这些相继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不仅使我国在餐厨垃圾综合治理领域中的目标和措施得到初步具体化,也使我国城镇餐厨垃圾治理的制度体系走向完善。到目前为止,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述法律法规和条例,各省市相关法规也都在酝酿出台和进一步完善的进程中。
(四)产业发展的保障手段开始引入重点。
强有力的保障手段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必需。在餐厨垃圾治理产业发展之初,国家同样引入了重典来保障和规范其发展。2012年2月,为确保严惩“地沟油”犯罪的实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下发《关于严惩“地沟油”犯罪的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从事“地沟油”犯罪活动者最高可判死刑。既体现了国家在保障食品安全、打击犯罪活动方面的决心,也彰显了以重典来维护产业发展的正常秩序、保障治理有序进行的思路。
三、“十二五”期间餐厨垃圾治理产业面对的挑战
餐厨垃圾治理产业虽然发展时机已经凸显,产业本身也始见雏形,但是却远未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较为系统完善的产业体系。产业发展还面临着诸多严峻且长期的挑战。
(一)产业发展所需的文化要素尚不成熟。
餐厨垃圾治理产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持续支持。社会的参与和支持,首先体现在主动意识与自觉行为上。当前,尽管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必然性已被社会认可,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社会成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长期形成的传统饮食观念与习惯的影响以及社会责任意识较欠缺等诸多原因,所以短时间内社会还难以形成推动餐厨垃圾治理产业健康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人们传统观念的改变以及相应文明行为的养成、责任意识的培育等还需假以时日。比如,当前社会还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在餐厨垃圾治理问题认识上的差距;社会还未形成有利于餐厨垃圾减少和回收利用的行为链条,包括日常的垃圾分类行为习惯等;在监督和治理的空白地带,还存在着许多缺少责任约束的不文明行为等等。
(二)产业发展所需的制度要素尚不健全。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产业发展成熟的标志,也是产业发展的保障。当前,餐厨垃圾治理产业发展所需的制度体系仅只是雏形,距离完善还很遥远。虽然国家已相继颁布实施了一些法律法规及条例,部分省市也陆续有相关法规条令等制定颁布,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家尚未制定出台关于餐厨垃圾治理的专项法规。餐厨垃圾治理问题基本都包含在诸如对环境保护、循环经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等问题的要求中。部分省市所制定的有关法规大多也都属于探索性和预设性的,并非较为成熟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所以,目前已有的制度体系尚不能够有效推动产业的有序发展,所以,逐步、尽快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
(三)产业发展所需的激励约束要素尚不具备。
社会的需求、国家的扶持,是该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产业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社会分工细化的结果,所以产业必须在市场运作中来加以发展与完善。因此,遵循市场规则构建产业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当属必然。激励约束机制是激励与约束的相结合,以激励来调动各方积极性,以约束来强化各方的社会责任,这两者相辅相成,在产业发展中缺一不可。而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关键要解决五个问题,那就是:激励约束的主体、激励约束的对象、激励约束的方法、激励约束的方向以及激励约束的条件。目前,激励约束主体体系未构建、激励约束对象不明确、有效的激励约束方法没有建立、激励约束的方向不清晰、激励约束的条件也不充分,表明该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激励约束要素尚不具备。
(四)产业发展所需的部分生产要素尚不到位。
产业发展目前存在着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总体不到位状态。由于资金短缺,特别是起步资金不足,国家的扶持资金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产业发展起步较为困难。技术水平也总体落后,我国传统的生活垃圾处理普遍采用填埋处理方法,这一方法技术含量较低,属于粗放式治理,既不适合中国土地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和环保要求,也不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由于我国未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导致垃圾成分比较复杂,所以,完全采用国外垃圾处理技术与工艺,对于我国的餐厨垃圾治理并不完全合适,还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造。因此,现有技术工艺不足以支撑“三化”目标的实现。人才队伍也较单薄,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各层次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较为缺乏,在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上面临的压力同样很大。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曾说过:“中国社会已经到了必须向低能耗、低污染、高技术、智力密集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关口,这种转变最重要的保障就是世界一流的科学技术人才。”
综上所述,餐厨垃圾治理产业在“十二五”期间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同在的形势。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是必然的选择。就当前而言,应就诸如如何构建产业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如何完善产业发展的制度体系、如何促进产业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形成、如何提升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水平等进行重点思考与解决,以此更好地推动餐厨垃圾治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篇6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高温焚烧;堆肥;处理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501890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也不断上升。生活垃圾处理的不当,不但浪费了潜在的资源,更重要的是会污染大气、水和土壤,直接危害我们的环境和人们的健康。在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过程中,许多国家和城市不断实施和探索各种处理技术,为不同的地区和城市垃圾的处理和环境的改善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本文以辽宁省城市生活垃圾为研究对象,在调研分析该省城市生活垃圾的现状和对不同垃圾处理技术的比较分析基础上,提出辽宁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选择与实施的建议。
1辽宁省城市生活垃圾的特征分析
1.1辽宁省城市生活垃圾产量
辽宁省下辖14个地级市、其中副省级城市2个(沈阳、大连),17个县级市、19个县城、8个自治县。2012年辽宁经济增长9.5%,GDP总量达到2.48万亿元,经济总量位列全国第七位。城镇的人口为2716多万,占62.10%;生活垃圾产生量已超过1000万吨/年,人均垃圾日产量1.1公斤,每天需要的垃圾运输车辆就高达6576台次。其中沈阳市生活垃圾平均日产生量为7013吨,大连市主城区(含旅顺口区)现日产生活垃圾2000吨,正以5%的速度在逐年增加。目前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初步达到85%;辽宁省范围内,普遍采取混合收集的形式收集城市生活垃圾,最终处理中以填埋为主,占总处理量的95%以上,焚烧占0.5%,堆肥占3.62%。
1.2城市生活垃圾组分特征
由于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复杂,性质很不稳定。影响垃圾产生量、成分变化的因素很多,比如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居民消费品数量与类别增加,相应垃圾产生量和成分都会增加;夏季瓜果梨桃大量上市,产生大量的易腐烂有机垃圾;公众成员对生活垃圾的认识与处理方式、道德观念等。总体来看,辽宁省居于北方,人均垃圾产量高于南方城市,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成分低于南方城市,无机成分尤其是煤灰、残土、建筑垃圾含量比例大大高于南方各城市;垃圾中的纸张、塑料等可燃物、可回收物的比例相对大;从垃圾组分来看,由于采取集中供暖、拆掉很多烟囱等原因,城市生活垃圾中的煤灰等含量比例逐年下降。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有机垃圾的产量和比例明显上升。
2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比较分析
从国内外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实践与探索中,可以总结出垃圾的处理技术主要有三种:卫生填埋、高温焚烧、堆肥。不同的城市与垃圾处理单位又在这三种主要处理方式中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采用了更深入细致的处理技术。
2.1填埋与卫生填埋
填埋与卫生填埋是辽宁省各城市乃至国内外普遍采取的最主要的城市垃圾处理方式。我国80%以上的城市生活垃圾都是通过填埋处理掉。早期的垃圾填埋处理仅是单纯的填埋,选择废弃矿坑、沼泽、沟壑等地带,将生活垃简单堆放于此。这种单纯的填埋方式没有考虑到填埋气、渗滤液的处理等问题,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
美国在此传统的做法上,首先提出并实施了卫生填埋法。卫生填埋法是采取防渗、铺平、压实、覆盖和导气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填理,以及对填理气体、渗滤液等进行治理并达标排放的处理方法,它是所有垃圾处理工艺剩余物的最终处理方法。在卫生填理过程中,利用大自然的力量和时间,使垃圾发生生物、物理、化学变化,达到最终彻底分解的无害化目的。关于填埋气的处理问题,部分大型垃圾填埋场能够对填埋气体进行收集并用作发电等用途。
卫生填埋法的优点突出,主要有:技术比较成熟、操作管理简单、处理量大、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适用于所有类型垃圾。但此法的缺点也较为突出: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以致选择新的垃圾填埋场困难,尤其对于土地紧张的大城市更显突出;该法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如未妥善处理,会对土壤及地下水等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威胁到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填埋垃圾发酵产生的甲烷等气体,既是火灾及爆炸隐患,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2.2焚烧
焚烧发电是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高温热处理,在800~1000℃的焚烧炉膛内,垃圾中的可燃成分与空气中的氧进行剧烈的化学反应,放出热量,转化为高温的燃烧气和少量而性质稳定的固体残渣,燃烧气可以作为热能用于发电并网运行或供暖,残渣可直接填埋。残渣体积为垃圾体积的5%~10%,残渣质量为原生垃圾质量的10%~25%。
焚烧法的突出优点是处理量大,减容量大,占地面积小,无害化彻底,而且能回收热能。但该项技术要求初期巨大的投资,并且要求炉内温度要控制在800℃~1000℃之内,进入垃圾焚烧炉的垃圾平均低位热值应不低于5000kJ/kg,如果温度或者焚烧时间不能保证,就会释放有害物质(如二噁英等),严重影响环境和居民的健康。另外如果缺少政府财政补贴和有机垃圾源的保证,都会导致焚烧项目中断或停用。
2.3堆肥
堆肥是通过生化处理达到垃圾无害化目的的较为有效的方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堆肥法是利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微生物的自我繁殖,从而将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堆肥处理适合于处理易腐烂、可降解有机物质含量较高的垃圾,可以使其中的有机成分转化为可供施用的肥效物质,同时消除其环境污染,杀灭垃圾中的病菌,具有无害化和资源化特征,是处理有机垃圾最有效,最适宜的技术手段之一。从生活垃圾的种类中,堆肥法适合于厨余类有机物垃圾,通过常温或高温堆肥使其转化为稳定的有机肥料,实现碳物质的自然循环。
但堆肥法也有其弱点致使这种技术在部分地区被废置。其一是城市垃圾大都采用混合收集的方式,这种方式难以实现堆肥(特别是无预处理的静态堆肥)处理。理论上可以通过预分选处理将厨余类有机物分选出来,但一方面增加运行成本,另一方面难以保证堆肥产品的质量,此外单纯的厨余类有机物由于水分高,需要添加骨料才适宜进行堆肥,这也是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堆肥处理发展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广大中小城市,低成本堆肥技术有广阔的市场,如静态仓式好氧堆肥技术。其二是产品肥效和成本与收益均不理想。堆肥中N、P、K混合含量通常都很低,很少有达到3%的,尤其在我国垃圾堆肥中的N、P、K含量均低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如果采取厌氧发酵或高温堆肥,在加速堆肥的结果也需要大的设备投资大,但处理量小,环境卫生差,堆肥肥效和成本都无法和化肥竞争,导致产品销路不好。
2.4三种垃圾处理技术的优缺点总结
关于上述三种垃圾处理技术可以总结如表1所示。
3辽宁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选用分析
辽宁省14个地级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常住人口数量、产生的生活垃圾的种类和数量具有很大的差异,在选择垃圾处理技术中,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技术制宜、因财力状况制宜。在近几年的垃圾处理中,仍以卫生填埋为主,同时不同城市研究使用其他垃圾处理技术,满足本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1沈阳、大连副省级城市的处理技术选择
沈阳和大连两个城市从经济发展速度和城市扩展、人口数量所带来的土地紧张、垃圾量产生逐年快速增长,这两个城市财力较为宽裕,要加大高温焚烧和有机垃圾堆肥技术的研发、投资和使用。沈阳市和大连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很大,并且随着集中供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该城市的不可回收垃圾(主要是煤灰等)比例下降,而有机垃圾比例快速提高,并且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已在多个社区开展,在市民心中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后续的垃圾分类处理打下一定的基础。面对这样有利的形势,在提高老虎冲、大辛、毛茔子、金州区、普兰店、瓦房店、庄河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处理能力,还要提升垃圾填埋场沼气发电的效率。此外,两个城市为了满足城市的快速发展需要,还要尽快调整和新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两市都要规划和建设专门的餐厨废弃物处理场、高温焚烧处理场、可回收资源分拣中心等项目,积极吸引国内外社会企业参与生活垃圾项目的投资。
从政策和法规层面尽快出台和完善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制度和文件,通过各种途径、媒体、讲座、宣传栏,组织社区干部、志愿者广为人心的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提高市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鼓励市民投入到垃圾分类中,为各种垃圾处理技术的使用提供垃圾源头上的保证。如果仍延续现在的垃圾混收混放行为,那高温焚烧需要的垃圾低热值、堆肥需要的有机垃圾仍然达不到要求,结果仍是以各种垃圾处理技术失败而告终。
3.2其他中小城市的处理技术选择
鞍山、锦州、营口、抚顺等城市经济发展、人口数量较多,这几个城市在做好卫生填埋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现有的高温焚烧、堆肥技术的经验,努力扩大这两种技术的优点,加大这两种技术的覆盖面,扩充两种技术的垃圾处理量。其他中小城市还应致力于建设好和管理好卫生填埋场,从财力状况而言填埋是省钱又有效的处理方式,而不应过多考虑堆肥和焚烧。在高温焚烧或堆肥技术选择上,各个城市间还应考虑共建共享性,如盘锦和营口市的两个垃圾处理场完全可以合二为一,共建一个大型综合处理场,这样能够实现经济、环境、社会的多方共赢局面。另外为了保证新技术在实现环保目标外要保证成本与收益的平衡,还需要各级政府在垃圾处理的财政资金方面给与保证,争取国家和省市相关的财政扶持,并进一步完善城市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并力争在短期内实现收缴。
参考文献
[1]王东明,吕洪涛.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辽宁省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4):3031.
[2]胡建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模式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篇7
关键词 整合 垃圾处理
中图分类号:Z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此时诸多问题也会随着不断发生变化,在享受生活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注意一下那一处瑕疵---垃圾。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它的形象很大程度上就代表者中国的形象。此次我们团队针对北京市的垃圾分类处理情况作了一个初步调查。
中国城市垃圾处理的技术对策是:以卫生填埋和高温堆肥技术为主,提倡有条件的城市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焚烧技术。近几年各城市开始进行垃圾焚烧处理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工作,开发了包括NF系列逆燃式、RF系列热解式、HL系列旋转式小型垃圾燃烧炉及一批医院垃圾专用焚烧炉,并建设了一批中小型城市简易焚烧厂(站)。1985年,深圳引进日本三菱公司焚烧成套技术与装备,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大型(300t/d)现代化垃圾焚烧发电一体化处理厂,为中国开展城市垃圾焚烧装置国产化工作打下了基础。
中国垃圾处理行业起步晚,但通过2013前这些年的发展,中国垃圾处理产业初具规模,垃圾处理市场容量有了显著增加,市场渗透率迅速提高,进入环卫行I的企业数量也在迅猛增加。中国的垃圾处理市场已经从导入期进入到成长期,并正向成熟期迈进。
我们的调查工作主要分为这样几个部分:一,社区及农村调研(调查问卷分析);二,环卫工人及垃圾中转站调查走访;三,优秀地区门头沟区王平镇调查了解;四,优秀垃圾处理厂高安屯;五,国内外优秀国家和城市垃圾处理情况网上搜集资料信息;六,垃圾处理专业老师访谈。
经过我们的调查和我们所收集到的资料,我们得知了以下信息。
1北京市垃圾处理的现状
1.1垃圾成分
现今垃圾一般分为工业垃圾、城市垃圾和农作废物,北京以工业和城市垃圾为主。
1.2垃圾产量
(1)北京工业垃圾日产生量超一万吨,而得到处理的只有一少部分。
(2)我们从高安屯垃圾处理厂的接待人员口中得知,北京每天的餐厨垃圾量在1200至1800吨左右,城市垃圾大约在3000至4000吨左右)。
由此而知,北京的垃圾日产生量近两万吨,但是其中被处理的大概只有40%,那么其余如此庞大数量的垃圾则没被处理,可见北京市既是全国在垃圾处理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城市状况仍令人堪忧。
2北京市垃圾处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1)北京市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垃圾产生量以高速持续上升。
(2)城乡统筹发展,农村地区垃圾已逐步纳入城乡一体化管理。
(3)市民缺乏垃圾分类意识。
2.1推进垃圾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垃圾分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责任尚未完全落实;垃圾源头减量的投入不足和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仍然突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配套支持政策尚不明确;新建垃圾处理设施选址难、建设难。
2.2主要措施
(1)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垃圾处理能力。重点推进焚烧、生化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垃圾处理工艺结构调整。除高安屯垃圾处理厂、阿苏卫综合处理厂、安定垃圾填埋场等垃圾处理设施外,还需建设更多的垃圾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能力逐渐提高。提高垃圾焚烧的比率,减少填埋的比率。将来所想的垃圾填埋、堆肥、焚烧的比率大约为3:4:4,垃圾处理结构进一步优化。
(2)极强垃圾分类系统建设和全过程管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去的明显成效
确立“全程管理、系统仙界、科学分类、适应处理”的基本原则,以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分类为突破口,建立垃圾分类达标试点,具体做法是:向居民家庭发放分类垃圾桶;小区公共区域建设垃圾分类投放站;开展密闭式垃圾清洁站的改造,是指具备分类、压缩密闭、环保功能,按分类种类运输、分类处理。实现垃圾分类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的衔接。
3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
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
3.1卫生填埋
卫生填埋是应用最早、最为广泛的城市生活垃圾的最终处置手段,其技术比较成熟,操作管理简单,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是目前世界多数国家的主要垃圾处理方式。其缺点是垃圾减容效果差,需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厂址选择受地理和水文地质条件限制较多,较为困难;垃圾渗沥液及沼气的收集和处理难度大,易对地下水和土质造成污染,且存在爆炸隐患。因此,垃圾填埋的处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合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缺的国家和地区。国外正在逐步减少垃圾直接填埋量,尤其在欧盟各国,已强调垃圾填埋只能是最终的处置手段,而且只能是无机物垃圾,在2005年以后,有机物大于5%的垃圾不能进入填埋场。
4国内外先进的垃圾分类处理经验
4.1力促垃圾分类从源头降低规模
垃圾分类的目的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进行资源化或者其它处理。无论后期垃圾处理的焚烧、生化处理、填埋等技术如何纯熟过硬,没有前端的有效分类,后期的各种处理都无法有序进行。但是,终端处理模式直接决定了垃圾的分类类型,前端分类的目标要从现实出发,基于国内居民生活垃圾的特性和居民行为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
范例:
日本垃圾分类制度。
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
上海市推行“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政府实事项目。
日本北九州生态工业园汇集了众多废旧工业产品再循环处理厂。
篇8
关键词:污染者付费城市生活垃圾费率南充
一、前言
城市生活垃圾的数量测算与收费费率的研究是国内外环境科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至关重要。2002年6月7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建设部,环保部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计价格[2002]872号),决定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截至2005年底,中国661座城市有260个实行了垃圾收费制度,占城市总数约40%。2008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1.55亿吨。
南充市建于1993年7月,行政地域包括高坪区、嘉陵区、顺庆区、南部县、营山县、阆中(县级)市、仪陇县、蓬安县、西充县共9个县(区、市)。有2200余年历史的南充城市指高坪、嘉陵、顺庆区的城市建成区。2002年南充被列为“国家清洁能源试点示范城市”,城市居民、商业、餐饮以电和天然气为能源。2004年底,一座位于城市建成区以南约15千米的猫儿山卫生填埋处置场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4200万元,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500吨。2004年入选四川省卫生城市,2006年入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8年入选国家园林城市。2008年末,南充城市建成区面积64 万平方米,人口69.3万人,户均3人,城市气化率95.76 % 。城市环卫部门对生活垃圾处置方式为集中卫生填埋,2008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81.69% 。到目前为止,南充市政环卫管理部门还未向居民收取垃圾费。
二、2003-2015年南充城市生活垃圾量测算
查阅《南充统计年鉴1994-2009》历年的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数据,笔者发现,仅1994-2002年期间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数据完整,据此得到南充城市1994-2002年的9年中人均垃圾日产量2.24-2.81千克(表1)。
同期,我国城市人均垃圾日产量为1.30-1.50千克,位于西部地区川中丘陵区的南充城市人均垃圾日产量约为我国城市人均垃圾日产量的2倍。这与南充市民的消费不太科学理性、城市居民购买带泥蔬菜、把装修房子的边角饰材、旧家具、旧衣服鞋帽、餐余食物与厨余当成垃圾丢掉有一定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南充城市居民的消费还不够绿色环保。1994-2002年南充城市垃圾量与人口数成正相关。《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计算及预测方法(CT/106-1999)》指出,垃圾产量测算应考虑以下主要影响因素:人口、生活水平、燃料结构、人口密度、流动人口、气候以及收集方式等。笔者按王伟等以人口数测算城市生活垃圾量的办法,用2010-2015城市人口数据推算南充城市每年生活垃圾量。2010-2015年城市人口数据来自《南充城市发展规划(2010-2020》,以1994-2002年的人均垃圾日产量平均值2.54千克为基础数据,测算2003―2015年生活垃圾量。同时,按南充2009年每吨城市生活垃圾的收运处理费约为120元,以2009年不变价格为基础测算出2010―2015年南充城市的垃圾处理费用(表2)。
三、南充2010-2015年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费用及收费费率的确定
2009年我国5个城市的垃圾处理费用分别是: 昆明180元/吨,海口155元/吨 ,连云港120元/吨 ,郑州140元/吨 ,贵阳150元/吨 ,全国城市垃圾处理费用均值约为150元/吨。经调研,南充2009年每吨城市生活垃圾的收运处理费约为120元,以2009年不变价格为基础,测算出2010-2015年南充城市的垃圾处理费用为每年10360-14058万元。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处置费由城市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及政府补贴等几部分构成。目前,南充城市居民个体承担垃圾处理费用大约为总费用的15%。根据污染者付费原则(PPP),按2009年城市垃圾收运处理的成本价,依据定额用户收费的政策测算出南充2010-2015年按户每月垃圾处置收费的费率平均值为6.8元(表3)。所以,建议南充在具体的征收实践中按每户每月6.8元的标准收取居民垃圾费。这一收费费率持平或稍低于我国其它已实施垃圾收费的城市垃圾处理费率,如西宁的费率为6元/户・月,天津的费率为5元/户・月,成都的费率为8元/户・月,厦门的费率为10元/户・月。
四、结论与讨论
(一)施行城市垃圾收费制度是国家环境经济政策的必然要求与体现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制度之所以必须施行,一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为垃圾处理市场化、产业化注入了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二是随着我国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要求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市场规模将扩大;三是根据规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将坚持“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原则,积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废物回收和综合利用;四是全面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完善收费标准将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促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良性循环。
(二)在南充按每户每月6.8元的标准收居民垃圾费比较低廉,具有操作的可行性
根据预测结果可知,南充城市生活垃圾量将继续不断增加。南充目前正在创建国家环境卫生城市,必须加大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管理的步伐,城市垃圾收费制度在南充的建立对于其它地级城市的垃圾管理将具有一定的先导示范作用。城市垃圾收费制度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产业化注入了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完善收费标准和制度将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达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从而促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王维平.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对策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0(15).
[2]王伟,吴世新.北京市的垃圾量与减量处理方式探究[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9(3).
[3]周翠红,路迈西,吴文伟,白茹.北京城市生活垃圾量预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 (2).
[4]闵庆文,裴晓菲,余文东.我国城市垃圾及其处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 (6).
[5]孟繁柱,余志英,王荣森,张弛,曹权.我国城市垃圾量预测[J].环境保护科学,2003(4).
[6]高千,宋海生.国内部分城市生活垃圾收费现状研究[J].中国环保产业,2008(6).
篇9
此举正好被站在垃圾桶旁边的老人郑清秀看到,老人嘴角微微动了一下。当年轻夫妇转身离开的时候,郑清秀叫住了他们,并弯腰将刚才那几袋垃圾掏了出来。
老人告诉这对夫妇:“这三个是垃圾分类的专用桶,生活垃圾不能随便丢掉。”随后,老人将垃圾袋打开,用手一样一样地将垃圾归成几个小堆,放进了不同颜色的垃圾桶里。
郑清秀是清水苑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她指指胳膊上的绿袖标,告诉记者,这就是她的工作:“自己挑垃圾,也告诉别人怎样分垃圾。”
不顺畅的推广之路
据了解,自2010年北京市大力推广生活垃圾分类以来,北京市已采取加强源头分类收集及中间转运环节的分类方式,在1800个试点小区开启了生活垃圾分类,涉及16个区县、101.85万户、300多万人。
清水苑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宋淑贤告诉记者,清水苑小区是2012年9月5日刚被确立的新一批垃圾分类试点之一。目前,小区只有4号楼4单元为试点单元,其他的单元不在试点范围内。
“这个试点单元是由街道和区里商议后选定的,考虑到这个单元的居民基本都在机关单位上班,素质相对高一些,垃圾分类相对容易推进一些。”宋淑贤说。
至于其他单元何时能开展分类工作,宋淑贤表示,会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等试点单元有了成效之后,再推动多个单元进行垃圾分类。
事实上,垃圾分类在北京已有多年历史。早在2000年6月,住建部就已确定北京为全国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之一,北京在垃圾分类方面已探索多年。
“绿袖标”郑清秀表示,经过社区工作人员和她这几个月的宣传倡导,大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有了意识,也会主动配合。而一部分居民因为自身传统观念,要他们改变生活习惯,仍然比较困难:“老年人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是很多年轻人还没养成这样的习惯,特别是现在出租房的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宣传和执行起来会比较困难。”
外来流动人口成为小区垃圾分类的难点,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东四块玉小区也有着同样的困惑。小区物业副经理耿丽鹏告诉记者,有些租户并不配合“绿袖标”的工作,有的租户刚被指导员的辛苦和热心行为打动,却没几天就搬走了。
有着7栋住宅楼、400多户居民的东四块玉小区目前垃圾投放准确率已经达到70%,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5%。值得一提的是,该小区2003年就安装并运行了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备。
据耿丽鹏介绍,该小区每天会进行30公斤的厨余垃圾就地处理,通过设备运行工作,这些厨余垃圾被加工成花肥,当花肥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再免费分配给小区的居民使用。
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市容管理科负责人孙治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东城区140个分类小区中,目前有4个小区安装并运行了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备,其他的136个小区由小区安排专业队伍每日进行厨余垃圾的上门收运,日产日清,从而保证各小区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环节的有效衔接。
尽管东四块玉小区在推进垃圾分类的工作过程中,也取得了很好效果,但困难依然存在。
耿丽鹏告诉记者,小区的垃圾处理设备每年需要近4000元的费用,这些费用都由小区物业自己承担。她希望区政府能加大对小区物业的扶持力度,“因为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一部分是由居民完成的,另一部分就是物业做的”。她认为光靠“绿袖标”和物业公司的一腔热情,对实现垃圾分类来说不是长久之计。
老旧小区或成新问题
根据《北京市2010~2012年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折子工程》要求,东城区分别在这三年开展了45个、63个、32个居住小区垃圾分类达标建设工作。其中,2012年的小区建设任务已经提前完成,目前共有140个小区达到垃圾分类达标试点居住小区标准,占东城区居住小区个数的60%,共涉及居民7.02万户、20.67万人,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总数达到了694人。
数字很光鲜,但不能忽视数字以外的现实。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被定为垃圾分类试点和已经达标的小区都是一些配套成熟、管理完善的小区,而那些老旧小区还没有享受垃圾分类的资格。
在离清水苑小区不远的新中西里小区,记者看到,该小区破旧不堪,每个楼道口前面放着一个脏旧的大垃圾桶。记者向该小区的一位居民询问是否有分类垃圾桶时,这位居民表示没听说过这种垃圾桶:“谁管我们这啊,小区连个物业都没有。”
在几个老旧小区里,记者向多位居民询问,是否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得到的答案大多是“不太清楚,如果有分类垃圾桶的话可能就知道了”一类的回答,对垃圾具体的分类及如何划分等概念都不明确。
对此,孙治中表示,今后将继续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并联合区房管局小区办对小区物业经理定期开展培训和参观活动,树立和推广如东四块玉南街4号院等优秀物业小区试点,注重发挥物业公司在分类小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和鼓励物业公司配合好、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无用功让热情崩溃
在采访过程中,很多小区居民关注的焦点是:分类后的垃圾究竟进行怎样的处理?垃圾运走后,没有分类的垃圾和分类后的垃圾最终会不会混合在一起?
北京清华规划院副院长梁伟曾就此问题表示:“我认为末端处置方式是决定性的。如果只是简单填埋,市民垃圾分类做得再完美,那么每当看到垃圾车将不同的垃圾倒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感觉肯定是崩溃。”
对于部分居民对垃圾混装等问题的担心,东城区相关部门也在进行着多方面的努力。
对此,孙治中认为,目前东城区已在全市率先将分类小区建设和维护情况纳入城区网格监督系统,即区城管委与区城管监督中心合作,聘请了区监督中心90名网格监督员进行达标分类小区的日常检查工作,各监督员对相关问题直接拍照上传,检查结果纳入全区考核评价,实行“周检查”、“月通报”、“季评价”、“年评比”制度;从2012年10月17日起正式开始检查,目前共检查出问题144件,结合市级检查结果,按照街道属地进行排名与通报。
除东城区以外,北京市其他区域的生活垃圾分类也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推进,尽管垃圾分类的推广之路走得不是很顺畅,但是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以东城区为例,据孙治中介绍,2012年1~10月东城区生活垃圾产量为38.96万吨,与2011年同期相比,减少0.45万吨,同期减少1.13%。东城区不仅达到北京市折子工程中规定的“年度产生量增长率3%以下”的要求,且逐月呈负增长趋势。
篇10
摘 要:推动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是破解当前“垃圾围城”困境的重要环节。南京市在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中,存在设施设备配置不合理,垃圾分类与收运、处理相脱节,工作机制不健全,缺乏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法规滞后、约束缺位,宣传不力,缺乏整体社会氛围等诸多问题。借鉴国外经验,做好城市垃圾分类工作,应健全组织机构与工作机制;科学制定垃圾分类办法;完善政策法规;合理运用经济杠杆,调整垃圾收费机制;奖罚并用,激励居民实施垃圾分类,并对违规行为加强监督与管理。
关键词:生活垃圾;垃圾分类;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R123;X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2)10-0089-04
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城市化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垃圾围城”成为现实的发展梦魇。以南京为例,目前全市每天产生约5000吨垃圾,生活垃圾主要运往水阁、轿子山、天井洼3个垃圾填埋场处理,而这3个填埋场只剩1-2年的容量。几年之后,垃圾运往何处?已经成为摆在眼前的严峻问题。经验表明,破解“垃圾围城”之困,首要的是从源头上实现垃圾减量化,实现垃圾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是其中至为关键的基础工作。201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在50%的设区城市初步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南京作为首批试点城市于2011年12月正式启动这项工作。受南京市城管局的委托,笔者采用实地观察与深度访谈的方法对南京市垃圾分类试点状况开展了深入调查,对当前实施垃圾分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南京垃圾分类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2011年底,南京市正式启动垃圾分类试点工作。首批参加试点的包括聚福园、海棠园等8个居民小区。试点阶段,对生活垃圾实施四分法,即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厨余、有害和其他垃圾等四类。环保部门组织专车每天两次定时到试点小区收运厨余垃圾,并送到轿子山填埋场进行生物堆肥实验。其他各类垃圾仍按原来的方式收运和处理。蹲点观察表明,试点以来居民分类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垃圾分类率和分类投放率分别达到70.8%和77.5%,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与困难。
(一)设施设备配置不合理
分类垃圾桶不统一,标识不清。由于全部更换为分类垃圾桶的成本过高,非政府财力所及,目前试点小区的原有垃圾桶与新置的部分分类垃圾桶混合使用,采用在垃圾桶上贴宣传画或文字标识的方式对垃圾桶的用途进行区分。垃圾桶不统一,既影响了社区美观,同时也给居民投放垃圾增添了麻烦。特别是在夜晚等视线不佳的时候,居民丢垃圾时需要仔细辨认桶上的标识才能进行分类投放。部分居民看不清标识,就乱投乱放。
垃圾桶配置数量存在随意性,缺少配套垃圾袋带来垃圾桶清洗问题。调查发现,有些小区每个单元配一组垃圾桶,有些则整栋楼配一组垃圾桶。究竟多少住户配一组分类垃圾桶为合适,没有经过科学测算。社区工作人员反映,目前放置的垃圾桶数量超过了实际需要量,存在资源浪费的情况。与此同时,由于配备垃圾桶时没有发放配套垃圾袋,绝大多数小区在垃圾桶使用中都不套袋。由于厨余垃圾气味大,易招蚊蝇,垃圾桶需要每天清洗,但是很多社区并没有可供清洗垃圾桶的公共水龙头或地点,造成保洁员工作的不便。
缺少与垃圾分类相应的转运站。目前所分的四类垃圾中,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仍然按照过去的办法进行收运;有害垃圾由于缺乏专门的处理技术,往往滞留于小区;而厨余垃圾由于临时资源处理中心尚未规划建设而直接运往填埋场,运输成本很高。
垃圾末端处理技术不成熟,设备设施滞后。分类垃圾的末端处理,尤其是厨余垃圾的处理是当前工作的瓶颈。南京尚未引进厨余垃圾末端处理设备,试点期间的厨余垃圾主要运往轿子山填埋场进行生物堆肥,但是该处理设备尚处于试验阶段,不能大规模投入使用。末端处理能力不足制约了垃圾分类的进一步推广。
(二)垃圾分类与收运、处理相脱节
垃圾分类的目的是通过对垃圾进行分类收运和处理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因此,只有当分类出的垃圾可以专法处理时,分类才具有意义。现在执行的垃圾分类方法是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厨余、有害和其他垃圾等四种类型。但实际上,除了厨余垃圾实行了单独的收运措施之外,其他各类垃圾仍在沿用以前的收运办法,垃圾收运并未真正按类分流,造成垃圾分类与垃圾的收运、处理相脱节。
(三)工作机制不健全
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机构不健全。尽管南京市政府成立了市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其工作机构为市垃圾分类办公室,各试点区也分别成立了区垃圾分类管理办公室,但是这些机构都是临时组成的。人员来自城管、环卫等多个部门,都不是专职人员,能投入垃圾分类工作的精力有限。二是相关主体责任不明确,缺乏规范的工作流程与要求。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不明,物业公司的职责不清,导致执行情况差异很大。有些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主要靠社区居委会推动,有些则由街道委派给物业公司包干。机制不健全造成各试点小区往往自行一套,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做法。
(四)缺乏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
目前实施垃圾分类的经费来自政府临时拨款,南京市市、区两级财政共划拨了50万元用于在试点的8个居民小区、共32万人口中推行垃圾分类。如果要在全市范围内推广,需要经费之巨大可想而知,单纯依靠政府买单是不现实的。推行垃圾分类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程,如果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将无以为继。
(五)法规滞后,约束缺位
南京尚未出台与当前实施垃圾分类相对应的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对于政府、物业公司、居民等主体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应该承担何种责任、履行哪些义务并没有明确规定和要求,存在责任相互推诿的现象。此外,由于没有强制性要求居民实施分类的法律依据,当前对居民行为只能以引导和激励为主,面对不执行分类的居民除了口头督促之外,往往无计可施。
(六)宣传不力,缺乏整体社会氛围
现在采取的主要动员手段是入户宣传或是通过在社区举办知识竞赛等活动小范围内进行宣传,电视、报纸等大型媒体介入较少,试点小区之外的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很低,造成垃圾分类的总体社会关注度和支持度不高。
二、境外成功经验
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先进国家早在二三十年前就已经开始实施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与利用,在实践中积累了颇为丰富的经验,值得借鉴。其成功经验包括:
(一)制定科学、清晰的垃圾分类方法
垃圾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比利时将垃圾分为纸张、纸箱、塑料、金属包装、玻璃以及无回收价值的废弃物等几大类,日本则将垃圾分为可燃、不可燃、大型垃圾、其他垃圾和电子垃圾。再如我国台湾地区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厨余和其他垃圾。无论垃圾如何分类,其最终目的都是从垃圾中分离出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对这部分物质进行回收、加工与再利用,从而实现垃圾减量化。因此,这些国家或地区往往依据自身垃圾处理技术与能力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垃圾分类方法。
- 上一篇:安全整改意见
- 下一篇:学校环保教育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