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垃圾分类的关键问题范文
时间:2024-03-27 16:44: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垃圾分类的关键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垃圾分类;资源二次利用 ;居民环保意识
一、 杭州市可回收垃圾资源二次利用的现状
众所周知,城市垃圾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公害。由于垃圾污染,使得对城市造成侵占土地,堵塞江湖,有碍卫生,影响景观等表面上的危害,与此同时,更深层次的是,如果处理不好垃圾,会造成水污染,进而影响人体的健康,这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同时,如果大量未经分类就填埋或焚烧垃圾,既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又会产生二次污染。目前我国对于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垃圾的混合处理、垃圾造成环境污染、垃圾分类的实行性低、
对于可二次利用垃圾的浪费。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是人均资源并不丰富。大多数居民,虽知道有资源的二次利用,但是真正行动起来的却很少,导致资源无节制的浪费,个人消耗和支出的增加,国家的损失严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对资源二次利用,其国民对于资源保护及利用意识很强,而且效果显著。
因此,如何把“实行垃圾分类,实现资源的二次利用”这个观念深入人心,达到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的目的,成为我国目前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以杭州市资源垃圾回收和再利用的情况为例,杭州市内居民对于可回收垃圾资源二次利用的意识不高,依据我们的调查问卷,要么,根本没有想到可回收垃圾资源可以再利用,还有,就是有些居民知道这些废弃物是有用的,但是没有合理便捷的方法来变废为宝,因为嫌麻烦,故而弃之不用。对于居民意识存在的现状,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对于垃圾分类及再利用也于2012年到来之际,关于印发了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为创造杭州的旅游型城市,生态型城市,响应世界的低碳生活,看待杭州市区在居民间实施可回收垃圾资源二次利用的前景十分可观,而且城市环境问题也是展示城市面貌的最直接的一个方面,故而政府也非常注重环保这一块。
二、 关于杭州市可回收垃圾资源再利用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为了调查杭州市可回收垃圾资源再利用的情况,设计了垃圾分类处理问卷调查表,并进行统计分析。在2010年已做好市区关于杭州市小区垃圾分类的情况调查的89份问卷表,主要分布在杭州的金沙学府,金沙居,多蓝水岸,野风海天域,已有60份填写完毕的问卷调查表;在新雁公寓有7份已填写完毕的问卷调查表;在伊萨卡国际城区域,完成问卷调查表14份,照片46张;在梦琴湾,完成问卷调查表9张,照片71张。主要内容是关于垃圾分类处理,主要针对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状况的调查,以便完成我们课题中关于可回收垃圾资源二次利用的现状调查与研究。2012年问卷调查的主要地点也是分布在金沙学府,金沙居,多蓝水岸,野风海天城,新雁公寓,梦琴湾等小区,总共发放130份问卷,最后回收到问卷数有95份,回收率在70.3%,问卷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居民的资源二次利用的意识状况的调查,对于居民分类垃圾习惯的调查,以及让居民认识垃圾分类的好处,与此同时我们通过对现状的了解,借鉴邻国日本垃圾二次利用的经验,对于杭州市垃圾资源可回收利用提出意见与建议。相比2010年的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2012年居民对垃圾分类和再利用的意识提高了很多。
根据2010年数据显示,有80%的人能正确分辨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垃圾,而这些人平时生活中偶尔会注意垃圾分类,真正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的却也很少。而其他的20%的人都几乎不能很好的分辨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或者不是很了解,而他们对待垃圾的方式也就比较随意。其中还包括一些文化水平较高的人,虽然知道垃圾分类,但是对可回收还是不可回收也并不是很清楚。而2012的调查显示,所有被调查人口中,超过90%的人正确的认识到垃圾分类对人们所带来的好处,但是仅有2%的人会偶尔或者经常的把垃圾分类进行处理。其中85%的人在想丢垃圾的时候会随便的放入垃圾桶而不看分类标识,13%的人则会选择将垃圾随便丢弃。所有受调查者都赞成垃圾分类处理,超过80%的人听说过垃圾分类这回事,也清楚具体情况,52%的人表示如果有关于垃圾分类的讲座就会去听。
显然2010年居民对垃圾分类只是停留在知道上而已,具体的情况都不是很了解。还有些人不知道有垃圾分类这回事的,能自觉的垃圾分类的人少之又少。而2012年居民大部分都能进行垃圾分类再利用,很多人会自觉的去获取与垃圾分类有关的知识,并且对于垃圾分类的前景,被调查的参与者都表示乐观,有很好的前景等积极观点,还表明自己也会积极加入到垃圾分类的宣传中来。
三、杭州市垃圾处理模式的启示
如上所述,杭州市小区居民关于垃圾资源二次利用的意识不高,有待提高,因此,对于解决好杭州市环境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积极借鉴其他市的处理方式,从多种角度去解决垃圾问题:从居民角度看,自觉履行垃圾分类,提高环保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大众媒体、网络这些手段进行宣传教育,更要加大对儿童的教育,可以从正面的案例进行教育,也可以从历史惨痛地教训吸取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从企业角度来看,大力发展城市垃圾资源技术,形成新的产业。面对垃圾的挑战,变废为宝,向垃圾要效益,就必需要加大科技的投入,广泛应用高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在很大程度上与资源化技术有关。科技的进步可增加可利用废物的种类及其利用深度,提高综合利用率,从而推动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从技术开发、设备制造、安装维修、原料能源相互利用、垃圾产品生产以及管理培训来说,这将形成一个产业链。从市政府角度看,加强市场机制在治理环境问题中的力度,完善垃圾资源的 法律体系。环境问题光靠政府提倡、惩处是不够的,关键是要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形成自觉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不重视环保,产品就没有出路,企业就没有出路,从而形成内在的环保机制与内生的环保动力。可以通过能源价格、环保补贴等具体办法加以推进。
总结
杭州市的生活垃圾量十分庞大,而其中以再利用为目的回收的垃圾资源竟还达不到一成,其余的垃圾要么直接燃烧,要么就地土埋。如此严峻的现实,减少垃圾的产量,推进垃圾的可循环利用,构建资源循环性社会极其迫切。这些靠杭州市政府去加强对垃圾处理及回收政策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居民和企业等积极配合,共同去美化的。
目前,杭州市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而这问题的产生则是和废弃物的不合理投放,垃圾的不正确处理等等密切相关的。为了更好的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垃圾问题,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已成为当务之急。在处理环境问题上,日本的经验十分值得学习,同时必须要以我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切不可盲目照抄照搬。
为了更有效地解决垃圾问题,一方面,要加大垃圾的分类回收、利用,以及大型垃圾处理设施的构建力度,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此同时,作为这一行动的主力军,城市的市民,更要大力支持环境的保护,从我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这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更要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
参考文献
(1)袁婷.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J].
(2) 山东工商 学院学报, 2006,20(1):20-23.[M].
(3)《岩松看日本》,华艺出版社2007年9月版[M].
篇2
关键词:城市污水曝气技术工程设计
水是我们人类所共有的、有限的资源。大气中的水分变成雨水降到地表,其中一部分蒸发或者渗入地下,而大部分泄入江河,流到大海,再通过江、海、河、湖返回大气中,形成完整的大自然水循环体系。在这一循环过程中,人类所利用的水被污染,而被污染的水只有经过处理得到净化,才能重新回到大自然的水循环体系中。因此,污水处理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是保护人类水环境,提供舒适的生活空间及作为资源有效利用所必须的和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1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1.1污水管网设计
城市污水管网担负着城市污水的收集和输送,是连接污水产生源和污水处理厂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一般说,凡在新建市、区或扩建新区建设污水处理工程时,宜采用分流制;在已建成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旧城区、小城镇等,宜将原合流制直泄式排水系统改造成截流式合流系统;在雨量稀少地区,如我国西北的部分地区或者边远小城镇,由于污水处理规模小,街道狭窄,两侧建筑密集,施工复杂,无条件修建分流制排水系统,也可考虑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值得注意的是,当截流倍数较大时,旱季和雨季污水量相差较大,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量及水质都随之发生相应波动,造成冲击负荷,因此在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设计和设计参数选择时应对该水量、水质变化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校核,保证处理厂出水稳定达标。
1.2垃圾渗滤液对污水处理厂的影响
国内一些城市,特别是中小城镇,当垃圾处理规模不大,且距城市污水处理厂较近时,往往将垃圾渗滤液经预处理或不经处理直接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这种情况下,设计城市污水处理厂时,需十分注意由于垃圾渗滤液高浓度废水的进入而给处理厂进水带来的水质变化。处理厂规模越小,其影响越大,渗滤液处理量与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的比值越大,对设计参数选择、设备选型及工程费、运行费等影响越大。
1.3除臭技术
随着我国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和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在设计污水处理厂的同时,考虑除臭设施已提到议事日程。除臭方法常用有活性炭吸附法、化学药剂吸收法、土壤法及生物法。由于活性炭吸附法去除高浓度臭气效率低且价格高;化学药剂吸收法臭气去除效率低且操作管理复杂;土壤法则适合低浓度臭气去除及占地面积大等不足,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生物除臭法,即利用微生物除臭。该法具有适合于各种臭气浓度的脱除,且具有效率高,不产生二次污染及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因此,在我国建议采用生物除臭更为经济合理。
2影响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关键技术
城市污水属于可生化处理的中性污水,工艺技术要求并不太复杂,而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方案的关键因素是曝气技术的选用。
2.1曝气技术的重要地位
城市污水主要污染物成份基本都是容易被微生物分解的物质。在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方案中,采用曝气充氧培养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质进行分解,这一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一般都是采取初沉、曝气、二沉、回流或排出的工艺流程;近年来还出现了曝气、二沉、回流或排出的三合一体间歇式曝气工艺。
曝气充氧是城市污水处理工艺运行中最重要的技术保障手段,也是工艺运行的动态控制核心;在城市污水处理运行费用中,动力消耗所占比例约为80%,而曝气充氧能耗又要占装置总动力消耗的约80%;由此可见,所选用的曝气形式及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方案中的重要地位。
2.2曝气技术的基本分类
①传统的分类曝气技术传统的分类方法是按照设备性质区分的,分为三种基本形式。
表面曝气—采用机械运动的方法,使水体表面不断更新与空气接触;表面曝气分为叶轮表面曝气与转刷(盘)表面曝气两种。
射流自吸—利用水体的射流作用吸入空气。
鼓风曝气—风机鼓风经曝气器扩散向水体中输入空气(或纯氧)。
②按照流体运动性质的新分类曝气技术的实质就是使气相中的氧向液相中转移,传统的分类方法难以反映曝气技术的实质问题。使气相中的氧转移为液相中的溶解氧,是通过流体运动形成气液接触界面而完成的。
2.3鼓风曝气是曝气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技术中,有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人员认识到了鼓风曝气技术具有动能消耗合理和充氧效率高的优点,因此鼓风曝气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技术中越来越得到普遍的应用。
2.4终端设备是鼓风曝气技术的关键
鼓风曝气技术的终端是关键设备气流扩散装置——曝气器。鼓风机经管道鼓入曝气池的气相流体,最终是由曝气器对气流的扩散而产生起氧传递作用的气液接触界面;曝气充氧效率、曝气运行可靠程度的长久性、氧传递均衡性与氧供给长期稳定性等等曝气技术性能如何,完全是要取决于曝气终端设备(曝气器)的功能作用。
2.5旋混曝气器
本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们就开始着手研究曝气器的气流扩散问题,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与运行实践经验的总结,确立了采用阻力小且无堵塞的大孔排气结构,经旋流、旋混与倒齿等多种结构扩散作用产生细泡的曝气技术,生产制造了“旋混曝气器”。从近年在湖南与广东两地的应用情况来看,旋混曝气器突出表现了效率高、可靠性好、对长期稳定运行有保障的优点,深得用户的好评。
3结语
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相结合的系统叫复合系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就是一个开放的复合系统。所谓开放的复合系统,是指这个复合系统,还与外界环境中的种种系统进行着交换。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整体目标是:导、治结合,实现污水处理“四化”。“四化”——一是减量化,即污水、能耗、物耗的减小;二是无害化,即污水处理的过程与结果对人及受纳水体无害;三是资源化,即污水处理后的循环回用;四是产业化,即污水处理按市场机制形成产业。
参考文献:
[1]徐志嫱,魏红,黄廷林.污水采用集中或分散处理再生回用的经济比较[J].中国给水排水,2007.
篇3
2010年,武汉工业学院何东平教授一项关于地沟油回流餐桌的调查,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近10年来,餐饮业保持了年均15%以上的增速,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热点行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饭店、餐饮企业近400万家,随之而来的由该行业产生的泔水废弃物也成为城市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屡禁不止
其实早在2001年,就有南京肯德基公司将炸过鸡块和薯条的废油卖给非法食用废油加工厂,随后又有武汉麦当劳将炸过鸡块和薯条的废弃“毒油”,不经任何加工处理就卖给他人。这些毒油经简单加工后,又被卖给私人小餐馆、街头大排档和养殖场。
餐厨废油加工为何屡禁不止?巨额利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整个餐厨废油地下市场中,多方赢利,输的只有不知情的消费者。
从销售餐厨废油的餐馆方来说,宾馆、饭店如把餐厨垃圾交给环卫部门,得向环卫局交纳数额不菲的垃圾处理费,如果卖给私人,每年反而收入几千至上万元。对于餐厨垃圾加工方而言,利润率接近200%。而对于餐馆、街边的饮水店而言,回购“地沟油”当做食用油价格低廉,能降低经营成本,增加利润。
另一方面,饱受诟病的是我国对餐饮垃圾的管理。
地沟油的监管涉及卫生监督、食品安全、工商管理、质量监督、环保、公安和建设等多个部门,在现实中分工变成了分家,谁都有责变成了谁都无责。而国家有关部门共同下发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的规定》,虽然明确了从事加工废弃油脂活动的单位,不得将废弃油脂加工以后再作为食用油脂使用或者销售,但对违反者怎么处罚、处罚程度等,均未做具体规定,从而缺少可操作性。
食品安全保障和城市垃圾处理在任何国家都是政府的责任,很少有仅仅经过商业运作而能成功的先例。在欧美等地,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一般都是由当地政府执行,仅把其中的某些技术环节承包给商业机构。而目前在我国,餐饮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基本上是餐饮服务业自行处理的。地沟油等非法利用获利高、操作容易且违法成本过低,是目前餐饮废弃物回流餐桌的一个重要原因。
生物燃料
其实,地沟油也可以变害为利,为人造福,即以餐厨废油为原料提取生物柴油等生物燃料。
餐饮废弃物经过技术处理,得到的初级产品主要分为纸质垃圾、塑料垃圾、固体食物垃圾、油脂垃圾和污水,其中污水经过简单处理后可以直接排放和利用,纸质垃圾和塑料垃圾的处理已经具备相关的回收利用系统,可以直接进入回收利用环节。固体食物垃圾可以用来生产高效饲料和肥料,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并已经进入市场运作阶段。
餐饮废弃物经过固液分离和水油分离处理后,油脂垃圾可以用来生产生物燃料(生物柴油),其技术已经达到商业运作的阶段,在美国、欧洲等国家已经在不同的规模范围内运行。
事实上,大小酒楼饭店每天产生的大量食用油废料,是制造生物柴油的好原料,国内已有一些企业以此NN,料生产生物柴油。这―方式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可以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所长吴创之指出,汽油中添加20%的生物柴油,可减少排放50%的二氧化碳、70%的二氧化硫,空气毒性可降低90%。此外,生物柴油的价格也不比一般的汽油高,而且燃烧充分。
固体食物废弃物也可以生产生物沼气,生物沼气可以直接进入天然气燃油替代供应系统,对运输、存放、机动车类型等没有特殊要求。
餐饮垃圾提取的生物燃料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天然气机动车燃油替代供给在国内很多城市已经系统运作。因此,该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具有成熟的市场保障。美、日经验
美、日等发达国家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餐饮废弃物进行规模化、无害化处理的实验与研究,开发出餐饮废弃物加工产品与其他饲料的配合应用技术,提高了饲喂效果及其消化利用率,并在大中城市建立规模化泔水处理加工厂,对泔水垃圾处理实现专业化,对其管理实现法制化。
美国西雅图的一家食品连锁店,从1991年将食品回收与堆肥制造产业化,到1998年他们用这种方式减少了900多吨食物垃圾,将吃剩的食物垃圾转给表层土厂家,这些有机物被用来修饰地面、美化环境。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生物燃料联合体在生物能源利用方面具有领先的技术和成功的运营经验,其对餐饮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更是生物能源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典范,通过对大学周边地区餐饮垃圾的处理利用,生产的生物柴油全部用于大学校车的燃油供给。
食品资源化利用技术在日本发展迅速,2001年日本《促进食品循环再生利用》等有关法律推动了全国各地开展食品残渣的开发与利用。
新大谷饭店于1995年5月制成一台就地食物循环机,用饭店的废弃物与水循环系统的污物混合在一起发酵产出高质量肥料基,为饭店每月增加6万日元收入,能在4年内收回1.1亿日元的投资与相关的附加管理费。
不仅仅是技术
要实现对地沟油等餐饮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更多的是管理层面的问题。
第一个关键问题――餐饮垃圾在源头上的分类、收集。
由于餐饮废弃物的含水率在70%以上,这给收集、运输和处理带来了一定难度。而且餐饮废弃物中有机物质含量很高,约占干物质的95%以上,极易腐败,滋生病菌,造成疾病传播。尤其在夏季,在收运和处理过程中极易产生二次污染。
把紧源头的第一关至关重要。从餐桌开始进行分类、在制餐点(厨房)和消费点(食堂、餐厅)进行分离和初处理,回收初级产品,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运输、储藏的成本和技术要求以及二次污染的风险,并使后续处理的产业化过程更加环境友好、质量上更容易控制、经济上更合算、更容易上规模。
篇4
关键词:电子产品;回收;意义;问题
1电子产品回收的意义
(1)很强的经济价值。严格的环境标准一方面将迫使企业选择更加环保的物流方式,另一方面,也将迫使企业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从而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环境方面的改善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机遇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实施废旧家电的回流管理为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包括:
①企业通过对资源的节约利用,对运输和仓储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将大大降低物流成本,降低物流过程的环境风险成本,从而为企业拓展了利润空间。
②自然资源的回收、重用等逆向物流举措,可以降低企业的原料成本。许多行业正在给那些允许他们回收更多物资的系统投资,汽车工业最为突出。
(2)延长产品生命周期。为了延长产品生命周期,许多公司正在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技术并使用标准化的产品接口。仅仅用新部件替代过期部件就可以方便的进行产品升级,而不是废弃。并且以老型号产品中的标准化部件和模块为基础进行新产品的设计制造,给企业有机会利用老型号产品中的零部件。企业分解一种老型号产品时,就有很多机会把老部件重新应用到新产品之中。
(3)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也日益增强。不同的国家都制定了许多环境保护法规,为企业的环境行为规定了一个约束性标准。企业实施逆向物流战略,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形象,保持和改善环境质量,更是企业本身的道德和伦理行为所要求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也符合国家的法律条文。
(4)促进家电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废旧家电回收利用是完成家电产业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此过程可发现家电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家电生产。
2电子产品回收的关键问题
(1)电子产品的绿色设计。若要提高零部件的总回收价值,则需要降低零部件的拆卸费用与处理费用。若设计的零部件可达性好、易拆卸,则单位时间内的回收价值就能得到提高,拆卸费用也就随之降低。其最终结果是更少的零部件需要处理,因此,产品废弃物的处理费用也随着降低。
(2)回收工厂的合理建立。回收的产品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获得规模回收效益。回收工厂并不是每一个电子电器产品生产企业都要建立。因为建立这样的一个工厂往往需要大量的投资,另一方面,设立过多的回收工厂会使工厂的回收规模减小,回收力量分散。最好的方法是由政府和有关产品制造企业共同合作,在大中城市或某一区域建立集中的废旧家电回收工厂,回收这些企业生产的或其它企业生产的相同(或相似)类型的产品。
(3)先进的回收工艺技术和回收工艺装备。废旧电子电器产品收集以后的重要出路在于环境无害化的处理、处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废旧家电的环境污染问题。而处理处置技术和装备的先进程度直接影响着整个废旧产品管理工作的最终效果。因此,为有效实施废旧电子电器产品的环境无害化管理,开发先进的处理处置技术及其工艺装备就显得极其重要。(4)电子电器产品回收的人工智能系统技术。规模化经营的废旧家电产品回收企业,应该以自动化处理手段为主,因而人工智能技术在回收过程中的应用就成为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其中包括废旧电子电器产品识别系统、搬运自动化系统、分解处理系统等。
(5)各种先进的分离分类技术。包括破碎技术,电路板、电线等的分离与处理技术。
(6)正确的回收系统的总体评价技术。包括环境负荷性评价、回用的有价物评价、处理费用计算等。
综上可见,电子废旧产品回收与一般垃圾回收不同。一方面,电子垃圾往往包含多种有害材料;另外一方面,也包含贵重金属和可再利用的部分。所以,收集和处理电子垃圾是可行,甚至有利可图。而要达到电子产品回收再利用的目的,应尽可能提高电子电器产品设计的绿色度,采用先进技术,尽可能分离回收各种组成材料,进而使废弃物达到最少。
参考文献
[1]A.I.Kokkinaki,R.Deeker,J.VanNunenandC.Pappis.Anexploratorystudyonelectroniccommerceforreverselogistics.SupplyChainForum:AninternationalJournal.2000,(1):10-17.
篇5
垃圾的产生有一个过程:商品―使用―丢弃―垃圾。那么农村的商品从哪里来?大部分是从商店、小卖部、超市、集市等地方买来的,这些商品都是从农村以外地方运来的。农村是全球物流中的一个环节,是一个末端环节。
一般地说,农村垃圾主要有三个去向:一是露天堆放,堆放在农村的一些空地、荒地、洼地等地方;二是扔到水里,在有河、有湖、有池塘的地方,许多垃圾直接被扔到水里了;三是露天焚烧,因为农村垃圾中一些不能自然降解的成分,如塑料、橡胶等,日积月累垃圾量较多时,农民很自然地就采用烧的方式来实现减量,找一个人少的地方、在人少的时间直接烧掉。烧垃圾对空气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显而易见,但事实上,在农村、在乡镇,我们调查发现很多乡镇露天堆放场同时也是垃圾露天焚烧场。
二、发达国家农村垃圾治理经验
我们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的生活垃圾管理经过四五十年的发展,已经普遍实现了全范围垃圾清运和处理。在这个过程中,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工作重点。
(一)第一阶段,主要是禁止露天焚烧和露天堆放
以美国为例。1976年,美环保署刚成立不久,颁布了RCRA政策,其中Subtitle D,Section 4005要求一份《美国露天填埋场名录》,并要求这些填埋场在5年内要么改造达标,要么关闭。1979年这个名录了,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至少有360000座非危险废物填埋场。通过约十年的努力,1988年美国垃圾填埋场数量减少为7924座。以后依然逐年减少,2000年减少到2142座。2012年减少到1908座。
德国也是如此。德国从1990年开始大规模地关闭简易填埋场,大概用了三年时间,德国的垃圾填埋场数量从1990年的8273座减少到562座。
小填埋场要达到严格的环境标准,费用非常高,经济上非常不划算,所以各国都是以关闭为主,极少新建。目前,我国仍有一些地方在鼓励建设小填埋场,如一镇建一座卫生填埋场,造成大量资金浪费。
(二)第二阶段,逐步关闭小规模的、不规范的设施,外运到集中的、规范的处理设施
以日本为例。日本环境省在《环境统计集》中,把生活垃圾焚烧厂分为四种形式:(1)固定炉排序批式,平均规模8-10吨/日,从1976年的571座逐年递减到2011年的36座;(2)机械炉排序批式,平均规模20-25吨/日,从1976年的1039座逐年递减到2011年的296座;(3)准连续式,平均规模70-80吨/日,从1976年的29座逐渐增加到1996年的383座,以后又逐年递减到2011年的221座;(4)全连续式(平均规模约300吨/日),从1976年的310座逐年增加到2011年的658座。对于日本而言,曾花费很大的精力研发各种小焚烧炉,最终发现小焚烧炉成本高,环境达标困难,不经济,逐渐都关闭了,现在很少再兴建小规模焚烧厂。
(三)第三阶段,加强垃圾分类回收,促进资源利用
发达国家也注意到把分散的垃圾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费用很高,于是千方百计在满足环境标准的前提下,合理地降低成本。主要方法有垃圾分类、垃圾分流,制定鼓励政策、利用价格杠杆等,其最终目标是物尽其用。
以丹麦为例。首先,丹麦的垃圾不论农村还是城市,都不可以乱扔。其次,丹麦施行了垃圾处理的阶梯价格机制,如垃圾填埋处理费约1000丹麦克朗/吨、焚烧处理费用约500丹麦克朗/吨、资源回收费用约200丹麦克朗/吨、再生资源免费回收。这样就用经济杠杆引导了居民自觉实现再生资源物质回用,剩下的进焚烧厂能源回用,于是丹麦只有2%的垃圾进填埋场。然后,丹麦建设了许多很漂亮的、分类精细的再生资源回收站和现代化的垃圾焚烧厂,并严格控制卫生填埋场库容的使用。
丹麦的再生资源回收站,垃圾分类非常精细,一般可达30种以上,以居民自行送运为主。居民扔垃圾的过程,与我们去超市购物正好相反。丹麦维堡市郊区的市民家中的垃圾按分类要求在家中分类贮存,约半个月才把家中的十几个垃圾袋(并不是每次都有所有品种的垃圾)用汽车拖到离家最近的再生资源回收站,把各种垃圾袋里的垃圾按要求扔到相应的地方,整个过程一般需要2至3个小时。
三、我国农村垃圾治理途径
(一)要建立正确的“是非观”
我国农村垃圾治理第一要务是要建立正确的“是非观”。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农村环境容量大,农村垃圾的一点点污染要不要紧?露天分散焚烧有一些污染要不要紧?填埋污染周边一点土地要不要紧?目前仍有较大争议!而笔者的态度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非观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认识问题,是思想问题。
有哪些“非”:第一,农村垃圾丢在河里是不对的!第二,农村垃圾露天焚烧是不对的!第三,农村垃圾露天堆放是不对的!第四,当“鸵鸟”也是不对的。所谓“鸵鸟”就是看不见垃圾就认为没有垃圾,垃圾被露天烧掉了,或被偷埋到偏远地方了,都认为是好的。
有哪些“是”:第一,农村垃圾处理的终极目标是不污染环境、不危害人类健康。第二,农村垃圾中的资源应尽可能回收循环。第三,对环境有危害的农村垃圾应集中规模化处理,并对污染物进行处理。
(二)认识农村垃圾背后的经济问题
事实上,每一次垃圾处理的进步与升级都需要资金投入的升级,从路边堆放到雇人清运要增加投入,从简易填埋到卫生填埋需要增加投入,从卫生填埋到焚烧发电需要增加投入,现在农村垃圾从随意丢弃到规范治理也要增加投入。
很显然,农村清运出来的成本会很高,而且越偏远的、越穷的地方,垃圾转运费用越高;这些地方人口分散、垃圾分散,垃圾收集费用也很高!怎么办?只能开源节流。首先是开源,千方百计去筹钱。一是去挣钱,搞活经济、促进发展、增加村级经费;二是去收钱,污染者付费、谁污染谁治理、村民集资;三是去喊钱,积极争取各种各级政策资金支持;四是去创新,如将赚钱的事情与不赚钱的事情组合打包。其次是节流,千方百计降低成本。一是发动群众运输,鼓励村民利用外出办事自行运输自己的垃圾;二是减少清运频次,不要日产日清,一周运一次;三是合理中转运输,可采用小车转大车、压缩打包、中转运输等方式;四是垃圾分类减量,废品回收、减少运输量,一半留在村里、一半外运。
(三)正确认识农村垃圾分类问题
一要认识到农村垃圾分类是被逼出来的。因为农村垃圾一不能露天焚烧,二不能丢到河里,三不能露天填埋,四不能小规模分散处理,所以只能外运,而外运又很贵,分类减量是最终出路。所以,政府在宣传农村垃圾治理时,不能一味的说应该如何如何,而要说不能如何如何,引导农民建立正确是非观。
二是废品回收是最有效的垃圾分类。在所有管理措施中,经济措施最有效。很多基层工作开展就是给多少钱,办多少事。如果是垃圾,外运3-5km可以接受,10km就不近了,30km就很远了,100km不敢想象,太贵了!如果是废品,便宜的最多运50km(从村到镇),贵一点的可以运100km(从镇到县),更贵一点的可以运到1000公里以外(外省),更值钱的可以运出国。因为回收的废品,也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价格,具有拿出一部分钱作为运费的可行性。废品的价格决定了运的距离。越贵的东西可以运得越远。2014年,我国废玻璃平均价格约300元/吨,废纸平均价约1400元/吨,废钢铁价格约为2000元/吨,废塑料价格约为5500元/吨,废有色金属约为16000元/吨。最远的,有一些废旧衣物可以从中国运到非洲。
三是分类就能减量,减量就是省钱。要注意到,农村里哪些东西是废品,当地镇级废品回收站的负责人说了算。一般地,在农村一个镇只有一个废品回收站,而回收站负责人的能力决定了当地的废品回收的水平。因此,要想加强农村垃圾的治理,要大力加强镇级废品回收站的建设,不仅是硬件设施建设,还有镇废品回收负责人的能力建设。要让他的废品回收品种越来越多,废品销售的渠道越来越多。这样,每一个废品回收站就是一个农村垃圾的吸尘器,能吸走农村的可回收垃圾。而且在经济的驱动下,全体村民会自发加入到这种逆向物流体系中,大幅度减少农村垃圾的清运量,尤其是其中的不可自然降解成分。
(四)认识农村垃圾处理技术问题
篇6
关键词:城市矿山;资源;有色金属;再生利用;循环经济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全球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城市产生了大量废旧汽车、家电、塑料包装物等“垃圾”,总量高达数千亿吨,并以每年100亿吨的数量增加。这些“垃圾”里蕴藏着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以日本东北大学南条道夫为首的学者们于1988年首先提出“城市矿山”的概念,在我国又被称为“城市矿产”。城市矿山是废旧资源的形象描述,包括废旧汽车、家电、电线电缆、机电设备、通信工具、电子产品、金属和塑料等。这些废弃的“垃圾”中含有很多可用资源。以一吨废电脑为例,可回收金300g、银1000g、铜150g、其他稀有金属2000g,而1吨天然金矿石平均只能提炼出5克左右的黄金,城市矿山的品位是天然矿山的60~80倍,且加工处理费用与天然矿山相当甚至更少。可见,城市矿山是高品位的优良矿产资源。
城市矿山再生利用是指对废旧金属等资源的回收、二次开发和循环利用。城市矿山的再生利用是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将有效缓解当前世界资源短缺现状,是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的重要着力点,有利于促进经济模式转变与经济发展。传统经济模式的资源使用模式是资源经过生产过程到消费环节最后变成废弃物过程,资源的重复使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严重。随着循环经济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人们转变思维方式,开启了人类对资源利用新的模式。循环经济模式下,资源进入经济社会系统后,资源在生产、消费过程中不再是单向的流动,而是双向循环模式,直至不可利用为止。城市矿山再生利用与原生资源相比,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2011年,我国再生资源利用已具规模,其中国内回收达到1.62亿吨、进口量达到4726万吨,如果生产出如此多的原生资源则需要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3.86亿吨,增加二氧化硫排放量370万吨,多产生固体废弃物9.14亿吨,增加开采4.5亿吨矿石,消耗6000万吨以上石油及多消耗2.83亿吨的标准煤。如果将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就会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达到380万吨,降低固体废弃物排放达到900万吨。因此,城市矿山的再生利用已经成为全球破解资源短缺矛盾、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参与资源大循环的重要途径,成为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举措。
二、国外城市矿山开发现状
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目前正在大力推动对城市矿山的开发。从2000年起,地球上的地上资源储量已超过地下资源的储量,因此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就着手对城市矿山进行开发。目前,上述发达国家工业生产所消耗的金属原料已有40%是从废旧金属资源中提取得来的,形成了良性循环。
以天然资源严重不足的日本为例,开发城市矿山成为日本解决“资源高度依赖进口”难题的最有效方式。日本再生资源产业的从业人员达1400万人,年产值约3500亿美元。日本高度重视城市矿山再生利用,先后制定实施了近20项相关法律法规,资源再生利用理念深入民心。日本的每个小学生都会被组织去企业的废弃物回收生产线参观,从小开始进行资源再生利用教育。日本企业在设计产品时便考虑环保与回收方便,如尽量减少产品中塑料使用种类,与1983年相比,如今日本电视机使用塑料种类减少了80%,零件数减少了60%,大大减轻了回收的分解难度,大幅提高了分解回收速度。目前,日本所有城市都已严格实行垃圾分类,每年产生的大约5000万吨家庭垃圾经过细致分类后大部分变为可再生资源。通过一系列措施,日本资源循环利用率大幅提高,如空调达88%、电视达84%、冰箱达71%、洗衣机达68%。据日本物质和材料研究机构2012年7月公布的一份报告:日本的城市矿山已成为名符其实的资源宝藏,是世界上最大的金、银等资源国,有关金属储量与世界排名见表1。
不仅日本,其他发达国家的城市矿山再生产业已发展壮大。美国于1976年就制定和颁布《固体废弃物处置法》。美国已经有几个州已经规定新闻纸的一半必须使用再生纸制成。目前,美国的再生资源产业的规模已接近汽车产业规模。美国加州于1989年就已经通过《综合废弃物管理法令》,强制提高以再循环的方式处理固体废弃物比例并对未达到要求的城市进行处罚。到2010年,美国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处理的企业已经达到5.6万家,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美元以上,提供了超过百万个就业岗位。德国对玻璃、铝、锡、塑料等包装物全面进行分类回收,回收率分别达到97%以上,有效提高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关统计表明,20世纪末,发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规模已经达到2500亿美元,2010年达1.8万亿美元;到2040年,这一数字有望超过3万亿美元,再生资源产业提供的原料将由目前占总原料供给的40%提高到80%以上。
三、我国城市矿山开发现状
我国城市矿山再生利用还处于滞后状态,目前再生资源产业产值约200亿美元。而无论是对金属资源回收利用进行评价,还是对其他可回收利用的物质进行考察,我国一大批大中城市都已具备开发利用城市矿山的条件。2012年我国电子产品及汽车社会拥有量如表2所示,其中洗衣机等产品的社会保有量均超过1亿台。
目前,我国已进入电器电子产品及汽车进入更新换代期,废弃产品呈急剧增长态势。由于不同电子产品使用年限不一,其年报废率不一,如电脑年均报废率为20%、手机为35%、汽车为5%。我国每年报废的电子产品累计已达数亿台,因此我国城市矿山总量巨大。而与之对应的是我国日益紧缺的原生矿产资源,如铜资源。2012年我国铜精矿产量仅为162.57万吨(铜金属含量),而铜消费量在800万吨以上,单纯依靠铜精矿已远不能满足国内对铜的消费和生产需求,因此大量铜资源依靠国外进口满足。这种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城市矿山再生利用体系,无论技术装备还是政策法规等方面都亟待加强。
国家发改委已经预计到资源瓶颈对经济发展的束缚,在2009年就提出通过实施城市矿山10大工程来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政策措施的建议。建议提出要在两年时间内通过实施城市矿山10大工程,使得新增回收废钢铁、再生铜、铝、塑料的能力分别达到1600万吨、106万吨、133万吨和380万吨等,实现产值规模达到1900亿元,拉动社会投资达到300亿以上。为了推进城市矿产资源形成规模和高效利用,2010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启动了城市矿山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批准建立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安徽界首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区、湖南汨罗循环经济工业园等7个城市矿山示范基地。2010年10月,在国务院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通知中强调要加快建立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产业化水平,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截止2012年,国家已经批复了在全国29个城市建立矿山示范基地,我国已初步形成由东、中、西部19省区市22个示范基地组成的城市矿山网络。“十二五”期间,国家还将投资建设50个废旧金属、废弃电子产品、废纸、废塑料、废玻璃等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和高效利用的城市矿山示范基地;引进一批技术先进、环保达标、管理规范、利用规模化、辐射作用强的企业进园发展壮大产业;重点发展网络化回收体系、建立合理化产业链、使资源利用能够规模化、集中环保处理;发展先进固废处理装备、管理规范化,促进共享基础设施。同时,国家相关部门颁布《“十二五”国家废物资源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管理条例》等系列政策法规,以促进城市矿山快速健康发展。
四、我国城市矿山再生利用存在的若干问题
对比国内外城市矿山的利用开况,目前我国在资源再生利用方面的主要障碍是组织主体不明确、产业规模过小、企业普遍缺少技术研发积极性等,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起步晚,认识不足
国内对城市矿山回收利用重视程度远低于国外,国内更依赖于传统的资源开采,国外更重视资源的回收和再生利用。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学者便提出“城市矿山”概念,此后再生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废弃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而我国直至“十二五”期间才正式对城市矿山再生利用进行布局,起步晚、公众认知度低、社会重视程度低,“生产—消费—回收—再利用”网络尚未形成体系,造成城市矿山再生利用领域发展滞后、技术与装备落后的现状。
(二)相关政策法规滞后
日本等发达国家针对城市矿山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个人、企业、社会共同完成可再生资源的回收与利用,规范再生资源产业。例如,日本2001年制定的《造就循环型社会基本法》明确回收再利用废旧金属是企业的义务,设立废旧金属回收园,让相关企业及研发机构入驻,组织对城市矿山进行全方位开发和利用,形成了《废弃物处理法》、《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容器包装再利用法》等几乎涵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法规,使各种废弃物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美国在1976年就制定了《资源保存和再生法》,在2010年又出台《原材料开发特别法》,通过加强对从事资源回收研究开发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加快城市矿山开发步伐。欧盟于2003年出台法规,把一切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均列为回收再利用对象,甚至规定个人应回收数量。2008年又对这一法规进行修改,要求到2020年回收再利用率要提高到50%以上;出台《家电产品循环法》,对家庭回收再利用废旧家电、电子产品给予奖励。瑞士实施《关于电子产品回收与再利用》等措施,对生产者、进口商和消费者提出强制性要求。而我国近年来才推出零散政策,但仍未形成完整的法律法规,且城市矿山开发项目支持力度偏小,相关再生资源企业税收减免等政策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政策层面存在一定滞后。
(三)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国内再生领域普遍存在专业人才匮乏问题,尤其是中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国内各高校极少设置再生领域对口专业,后备力量严重缺乏。而日本等国家均建有再生领域相关培养机构或高校,人才储备丰富,理论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因此,专业人才匮乏是我国城市矿山再生利用务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四)技术落后
日本等国家通过分类立项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甚至细致研究了压缩机、电机、废电池等一系列类别,已经形成高效完整的拆解、分选、深加工的技术链,科技含量高、能耗较小。而我国再生领域技术水平低,存在技术薄弱、能耗高、劳动密集、深加工少、附加值低等问题,很多企业难以突破关键技术。
(五)装备相对落后
国外再生设备已日趋成熟,已研发完成城市矿山再生利用一系列装备,不同的再生工艺形成了不同的再生设备,如铜再生领域近年来出现了快速多功能组合再生机组等高新科技产品。相对而言,我国再生金属领域装备相对落后,尤其是小型再生企业,普遍存在能耗偏高、自动化程度低、效率偏低等问题。近年来,我国相关企业通过国外进口和自主研发,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再生领域装备水平,但仍存在一定差距。
五、城市矿山再生利用的关键技术与装备及未来发展趋势
城市矿山种类复杂,品种多样,其再生利用是一项复杂的、高科技含量的工作。如果在城市矿山再生利用过程中缺少相应的技术与装备支持,一方面再生利用过程易存在流程长、能耗高、效率低等问题,生产过程易产生大量废气、废水等,继而引发不同程度的环保问题;另一方面其再生出的产品附加值低,质量参差不齐,不利于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壮大。
目前我国城市矿山再生应用领域存在一系列技术与装备难题亟待突破。当前在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与装备主要有:(1)预处理装备和分离技术方面,包括废旧材料自动化分类技术,不同废旧材料机械化分离技术与装备,废料高效自动化破碎分选一体化技术与装备,废料快速检测技术与装备等;(2)循环利用及深加工技术和装备方面,包括再生产品深加工技术,废杂金属分级直接利用技术,再生金属精炼净化技术与装备,残杂贵金属回收利用技术,塑料改性及合成技术等;(3)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方面,包括废金属节能降耗熔炼技术及装备,余热回收利用技术与装备,再生行业清洁生产技术体系,再生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治理技术和设备,再生金属产业集群区域内的环境修复技术,对有毒有害物质生成机理、治理技术和快速监测技术与装备等;(4)技术标准和规范方面,包括废料、成品在线检测技术与装备,废杂料拆解分类技术标准,专业废料分类回收体系等。
结合国内外发展动态,城市矿山再生利用领域未来趋势主要如下:(1)国家扶持政策将进一步加大,相应法律法规日趋完善;(2)投资增加,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关键技术与装备难题逐渐突破;(3)园区规划逐渐合理,呈区域性发展模式,技术标准与规范逐渐完善;(4)再生资源在原料的比重增高,再生资源产量将大幅增加;(5)拆解、分选、加工装备逐渐朝着自动化、精细化方向发展;(6)设备能耗进一步降低,生产线三废排放逐渐减少,在线监测系统逐渐配备;(7)深加工产品成为再生资源行业利润增长点,逐步转变传统粗加工模式,产品附加值大幅提高。
六、结语
目前,我国城市矿山再生利用领域虽受回收体系不完善、企业盈利模式不清晰、相关财税支持政策不到位、专业人才匮乏、技术与装备落后等系列因素的制约,但它可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对于解决资源贫乏、控制和消除二次污染、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剩余劳动力就业和稳定社会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随着我国对城市矿山重视程度的提高,相关政策规划的逐步落实,城市矿山再生利用产业将成为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具备良好的投资前景。
参考文献:
[1]薛宝格.韩城市矿山开发与环境保护对策[J].西北地质,2003(C00).
[2]刘兴利.积极开发城市矿山全面协调发展循环经济[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9(09).
[3]黄珊艳.金属资源争夺战之城市矿山[J].有色金属工程,2012(02).
[4]孙田裕美.开发城市矿山推动中国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5(11).
[5]王维.日本财团掘宝中国城市矿山[J].世界有色金属,2012(02).
[6]李海燕,任悦.探出新“矿山”产业区变废为宝[J].中国科技投资,2010(12).
[7]屠雯.透过城市矿山看资源国家管制[J].中国有色金属,2008(05).
[8]马迪.永不枯竭的“城市矿山”[J].今日中国:中文版,2011(08).
[9]柳斌.在“城市矿山”里淘金[J].表面工程资讯,2010(05).
[10]李丹,赵浩,刘光伟.资源枯竭城市矿山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研究[J].露天采矿技术,2010(05).
[11]王继红.资源型城市发展特色低碳经济的路径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05).
[12]郑龙熙,王海洲.总括性资源观与城市矿山开发的讨论[J].有色矿冶,1997(06).
[13]崔婧.“城市矿山“修炼记[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2(10).
[14]张琳.把科技之跟深植在城市矿山开发的沃土之中——访北京中色再生金属研究所所长 张希忠[J].资源再生,2007(05).
[15]张曦文.城市矿山:富矿难采[J].今日中国:中文版,2011(02).
[16]黄齐治.从“电子垃圾”到“城市矿产”[J].当代广西,2012(16).
[17]刘卓平.格林美:城市矿山开拓者[J].中国金属通报,2011(04).
[18]杨履榕,祝圣训.我国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的策略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05).
[19]赵沛楠.政策助力城市矿产发展[J].中国投资,2010(07).
[20]徐滨士.中国再制造工程及其新发展[J].今日工程机械,2012(08).
[21]陈如德.城市矿产经济浅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02).
[22]周永生,易和鸣,肖遗规.浅议中国城市矿产的发展[J].生态经济,2012(08).
篇7
关键词:现代化;住宅小区;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城市现代化的住宅小区的居民对居住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他们非常重视居住的生活环境,所以,现代化的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能够设计出舒适、便捷、文明健康的人居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住宅小区应具备超前性、先导性、示范性,规划设计应具有创新意识,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建设具有二十一世纪生活水准的文明住宅小区创造基础条件。我国复员辽阔,各地区城市各有其不同的状况和自然条件。现代化的住宅小区规划应能反映地方特色,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气象条件、经济条件、符合当地生活方式,保持其应有的地方特色,充分考虑这些地方特性进行规划创意。如在气象条件方面南北方有较大的差异,北方冬季较长受寒冷气候的影响,在住宅小区设计中,日照便成为主要问题,如在规划中争取南向住宅,阻挡寒风,形成小区的内部气候。在规划设计中注重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特色的创造,创造现代化的生活环境,引导居民的生活,充分解决邻里之间、老年、儿童等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根据自然条件通过规划设计使日照、通风等条件得到充分利用,有效控制垃圾、噪音等不利因素。形成良好的小区内环境和小气候,做到节能、节地。
一、小区规划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健全小区服务体系
在住宅小区规划中,社会服务环境的营造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因为它不仅是解决居民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的基本保证,也是小区稳定的物质基础。以往住宅的垃圾处理通常是将垃圾道辅设于住宅的楼梯平台处,因而经常发生堵塞而造成臭气四散,影响居住环境,在住宅小区规划中可以将垃圾道改设在住宅内部生活服务阳台处,避免公共场所的交叉污染也可以放弃垃圾收集方式而采用室外垃圾桶、垃圾箱和中转站来处理。在垃圾中转站的设置上应注意便于垃圾清运和处理,不要使清运垃圾车辆横穿小区,造成污染的扩散。在服务设施的设置上要考虑居民的生活要求和活动轨迹,如小区级商业服务设施应布置成外向型,设在人流交通必经之路的出入口附近,使居民方便顺路购买。自行车、摩托车存放与垃圾处理也是小区服务环境的关键问题之一,住宅小区中的自行车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的布置方式,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如利用院落中的半地下室以及高架平台下部等。
2、加强设置小区安全防卫系统
在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有效防范行为,通过控制小区和组团入口、明确划分空间领域等措施来提高小区的安全防卫能力。 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安全与否,是小区居民极其关心的问题,要创建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小区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小区规划的安全性,这其中涉及到居民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因素[1]。
3、小区规划应注重功能分区的组合
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上应与文化建筑、水面、曲桥、草坪、树木、雕塑或城市公园、河流水溪等结合在一起考虑使用,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半公共空间,是指其公共性空间具有一定限度的空间,作为居住组团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疏散的有效空间,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作为居民接近自然的场所。在这部分的空间规划上应注重各居住组团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考虑,并保证其交通畅通、功能齐全。半私用空间是住宅楼幢的院落空间,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动和健身的场所,在设计上应注重其设施的多样化和完备性,把它规划成小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私用空间即住在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增加组团内的景观,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色。居民小区的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种,公共空间即居住小区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或游园,供居民公共使用。
二、现代化住宅小区规划设计
1、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小区规划
小区规划不仅要考虑到住宅本身的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而且要注意外部生态景观环境、保安防灾和服务设施、社交环境等提出的要求。如设置完备的保安系统,在小区的出入口、庭院入口、单元入口设置相应的监控系统和可视对讲系统;小区有线电视以及数据通信网的综合布线系统,用户三表远传计量的管理自动化系统等。设置高水平的医疗卫生设施,设置适宜的休闲空间和公共场所,如游泳池、篮球场、儿童游戏设施、文化长廊、活动广场等等。追求自然舒适,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逐步提高基础设施并完善其功能,是体现现代居住水平的一个标志。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在小区规划中必须一贯坚持的原则。小区规划中资源利用,环境建设充分合理,基础设施建设有长远性和预见性,避免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基础设施缺陷的情况。提高建筑设计的品位,创造富有创意和特色的建筑作品。创造完备的配套基础设施,使小区不但具有标志性而且具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2]。
2、兼顾功能要求和开发建设的经济效益
从商业角度讲,影响小区用地与住宅价格的因素很多。用地位置、外部环境、住宅层数、住宅与服务设施的有机安排都能够使其相对增值。根据城市用地情况,适度考虑建筑密度,规划中掌握小区指标适度,是规划中一个重要内容,要彻底屏弃住宅小区开发中,片面追求容积率、开发量,而忽视环境设计的做法。
3、以人为本的角度了解小区居民的新要求
充分考虑未来居住小区的综合功能需要,考虑到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方式的改变等对于居住小区的影响,如随着老龄化社会发展,及双休日居民居住文化生活的丰富、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小区规划要为他们留出室外活动的空间场地以及室内活动场所,相应的要考虑到幼儿园、小学校等的变化。考虑到小汽车要进入家庭,要为小汽车规划出车库或停车泊位,解决车辆的交通分流和人车分流等问题[3]。
4、从整体角度综合考虑来进行小区的规划
从小区所处的城市规模,城市建筑风格,城市的道路、绿化、风景等环境,小区周围环境及其小区的相互作用等整体角度来进行小区的规划。在城市整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指导下,必须从整个城市环境的要求入手,从空间、绿化、交通、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将居住小区有机的纳入城市环境中,规划中要尊重自然生态,注重与环境、地形、方位、地势、自然条件等密切联系,尊重历史文化 地区文化和生活方式。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周边地区对居住小区的影响,在小区创意上与之协调。
结束语
要建设富有特点和具有新颖的现代住宅小区是完全可能的,只要每个设计者在规划设计上搞创作,不拘泥于教条,以创新的理念规划住宅小区,实实在在为居民着想,尽可能地给人们提供舒适安静和新颖优美的住宅环境;在小区的规划中,规划设计人员要不断采用国内外一些成熟的科技理论来指导小区的规划设计,更新设计观念,学习和掌握新的设计手法,创造符合现代居住生活并适应新的管理模式的小区。
参考文献:
[1]李庆红,谢空,白梅,马曙晓. 当前住宅规划设计中的一些思考――住宅细节设计研究[J]. 工业建筑,2010,(5):36-37.
篇8
关键词:小城市培育;城镇化;试点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10-0177-02
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浙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浙江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关注中心镇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浙江省出台了多项举措,扶持中心镇发展。2010年底,浙江省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了27个带动能力强的中心镇,启动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绍兴市同步启动了小城市培育试点,在28个省市级中心镇中选择了人口数量多、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17个镇作为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其中,诸暨市店口镇、绍兴县钱清镇列入了省级小城市培育
试点。
一、绍兴市小城市培育发展取得的进展与成效
2010年,绍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创新中心镇发展方式加快培育中心城市的若干指导意见》,正式启动了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2011年6月,又制订出台了《中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总体目标,制订《中小城市培育动态综合评价办法》,以推动小城市培育的各项任务的落实。总体来讲,17个试点镇的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在进一步增强。
(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坚持城市化与工业化联动发展,各小城市培育试点镇进一步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2011年,各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21%以上,远远高于全市平均值,涌现出了店口镇的新能源、牌头镇的环保装备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福全镇商贸中心区、枫桥镇金枫桥广场、璜山镇太子龙时代广场等一批商贸综合体,钱清中国轻纺原料城、崧厦伞业商贸城等一批专业市场,极大地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以实施“百千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积极推广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工业和生活污水预处理和进管进网,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2011年,17个试点镇工业污水处理率达到91%,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98%,基本建立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收集运行机制。节能减排成效明显,试点镇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逐年提高。
(三)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致力于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发展公共服务业,切实加强社会管理。社会保障方面,到2011年,基本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医疗卫生方面,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教育文化不断普及深入,其中店口镇还实施了十二年制免费教育。
二、当前小城市培育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小城市培育全面启动以来,在省、市、县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总体进展情况良好。但是,在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规划水平有待提升
在小城市培育试点的实际工作中,发现有的试点镇对规划不够重视,规划工作滞后,地下空间、绿地系统、给排水、功能设施等专项规划不配套,规划缺乏系统性;有的规划水平不高,功能定位不清,缺少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可操作性不强;有的规划执行不到位,随意性较大,难以起到长远指导作用,缺乏权威性、延续性和稳定性;有的过分追求建设速度,加上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城市建设整体水平不高。
(二)体制机制还需创新
这是小城市培育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虽然当前从省到市都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但许多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小城市培育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亟待在人才、土地、资金、管理权限、干部使用等诸多方面深化改革。机制创新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单位,但有的单位过分强调部门利益,该放的权不放,难以形成创新合力;创新机制衔接配套不够,一些地方只是简单地套用上级政策,没有结合地方实际,政策缺乏针对性。
(三)要素保障亟待加强
这是小城市培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土地瓶颈,搞建设必然要用到土地,没有土地,再好的项目也难以上马。当前,中心镇在可用土地资源总量与用地需求量逐年增加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二是人才匮乏,受各方面因素制约,高端人才不愿意向小城市集聚和流动,特别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经济管理等专业人才匮乏;三是资金短缺,小城市的培育发展需要更多更完善的公共配套设置来支撑,所需费用庞大,上级财政对中心镇支持力度还不够大。
(四)城市功能不够完善
这是小城市培育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城市化进程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农民变成居民的过程,从目前来看,医疗、教育、文体、卫生等社会事业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及公共服务机制尚不够健全,且整体服务水平不高,无法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五)干部素质有待提高
这是小城市培育发展面临的根本问题。小城市培育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干部去推动、执行和落实。有的干部熟悉农村工作,但对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知识储备不足。不少干部缺乏学习新知识、开拓新视野的自觉性,工作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小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存在一定差距。
三、破解小城市培育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的对策建议
小城市培育发展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实际,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在规划引领、机制创新、要素保障、公共服务、队伍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一)注重规划引领,打造现代精品城市
规划是龙头。小城市培育发展必须树立长远规划、系统规划、科学规划的理念,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抓好编制与执行两个环节,充分审视和利用自身资源和比较优势,以更大范围和视野来研究发展战略、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和总体规划,科学制定土地利用、产业培育、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等专项规划和基础设施、地下空间、管网建设等子规划,不断提高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完善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制度,注重规划的相互衔接,注重与各地实际相结合,切实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加大规划实施监督力度,完善规划修编审批制度和实施监督机制,禁止随意更改规划,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增强规划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注重体制保障,不断激发发展活力
要大胆创新机制,加快完善机构设置,对符合条件的小城市进行机构升格,切实提高小城市统筹协调能力。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则放”原则,通过直接放权、委托办理和派驻机构等方式,推进行政综合执法改革,赋予相应行政执法权;对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土地管理职能,建议市县以下实行属地管理。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制定完善社会保障、人才引进、社区管理等运行机制,尤其要加快完善农村宅基地流转置换、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交易、集体资产产权制度,促进资源要素市场化、村级资产股份化、集体建设用地资本化,破除要素流转障碍。
(三)注重要素保障,加大培育支持力度
小城市培育发展客观上需要加快完善市政基础设施,这必然要有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积极破解用地瓶颈,对重点试点小城市或重大项目建设,建议由省统筹安排单列用地指标;引导各市完善土地指标配置办法,划定一定比率用于小城市培育建设;积极推进土地整理、旧村改造,加大闲置用地清理力度,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督促各地落实配套资金,引导提高省配套资金使用效果,增强镇级财政调控能力;规范做强政府性投融资平台,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做好城市经营文章,实现滚动发展、良性循环。深入实施“引智”工程,采取与高校合作培养等模式,积极引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各类实用型人才,加快优秀人才集聚。
(四)注重功能强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首先要转变干部作风,强化服务理念,实现从传统乡镇政府到公共服务型政府升级,从以“三农”工作为主向以推进城市化、发展小城市、管理小城市为主转变,加快县级政府向小城市试点镇的放权、授权步伐。切实强化公共服务,加快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完善养老、失业、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各项社会保障体系的顺畅衔接,不断提升城市保障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升中心镇社会管理服务能力。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提高群众社会治安满意度,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和投资创业环境。
(五)注重组织保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培训进修、挂职锻炼、公开考试录用等多种方式调整优化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的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如在公务员分配选调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特别是要增加规划、土建等专业人才。同时,建议省市级部门选派优秀人才与中心镇挂钩联系。多种途径并举,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 肖金龙,史育龙.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内涵和发展途径[J].中国宏观经济与发展改革研究,2008:209-219.
[2] 聂高民.关于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的若干问题[J].中国宏观经济与发展改革研究,2008:415-423.
篇9
关键词:高层;设计;问题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city land is less and less.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high-rise building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rise buildings, people in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design requirements are also increas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high-rise building design method in the design process and som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for reference only.
Key words: high-rise design;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TU2
引言:随着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结构理论和建筑技术也不断得到提高,高层建筑结构形式也开始趋于多样化发展,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但是也随之出现了很多在高层建筑设计方面的问题。在作为城市风景线的同时,高层建筑还面临着如何搞好高层建筑设计的问题,如何多方面实现高层建筑设计的完善是目前高层建筑设计所追求的主要理念。
一、高层住宅的设计方法
1、住区及外部环境规划
高层住宅生态设计是城市整体环境的组成元素,要充分考虑城市环境景观效果,做到合理用地、精心选址,有效控制“容积率”及“建筑密度”,调整好住宅的高度,和周边环境取得良好的关系,有以下几项原则:
(1)构成良好的整体风环境:高层住宅的相对门设置不仅要克服冬季“恶性风流”的滋生,而且要创造夏季良好的室外自然通风条件,生态设计须密切关注当地主导风向等气象资料。
(2)构成开敞的生态自然环境:利用绿地、水滨尽量减少硬地,以绿色和流水作为小气候降温介质,调整夏季炎热状况,做到住宅楼的视野开阔。
(3)构成“可调节”的植被体系纠正植草即是“绿化”的片面理解,在住区内部生态住宅的南侧种植落叶乔木,夏季树叶茂盛起遮荫作用、冬季落叶枝疏可将阳光引入室内,以满足冬寒夏热的气候要求,住宅北侧宣植常青树,以达到冬季挡风或引导风流的作用。
2、内部空间
生态住宅的设计最关键问题是住宅内部的空间构成与布局,对生态优化而言,住宅内部空间应具备满足冬寒夏热的能力,以减少能量消耗与室内的不舒适性,生态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一个直接、通畅的自然通风体系:住宅内部空间宜连续、顺畅、洞口位置、高度须充分考虑自然通风的效果,以提高自然通风的风力压与温度压的能力,保证每个居室的各个方位点有很好的通风。
(2)建立生态住宅的温度分区规划:温度分区就是对不同居室的不同温度要进行组合,温度要求高的主要空间(客厅、卧室等)放在受外界影响不大的位置,比如住宅平面的南侧中部或东南角、温度要求低的空间(如厕所、厨房等)置于西北部或北侧,以此为主要空间形成抵御冬季寒风自勺“双层体系”在不增加投资的前提下,改善了室内空间的温度稳定及舒适效果。
3、园林设计
居住区的各类绿地有各自的功能要求,但主要功能是发挥生态效益,改善及保护居住区的生态环境。所以,绿地的植物配置须以绿为主,以乡土植物为主,利用各种植物材料构成绿地结构,以达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目的。配置植物时,须注意观叶和观花植物相结合,分层配置和季节性结合。可以适当选用一些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强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
另外,在建筑物受太阳辐射的各个外表面中,屋面是接受太阳直射时间最长的部位,因此受辐射得热也是最多的,相当于东西向墙体的2~3倍,所以它的保温隔热也显得尤为重要。保温隔热的材料宜选用密度大、导热系数小、憎水或吸水率较小的材料(如膨胀型泡沫聚苯板)。采用倒置式屋面将憎水性保温材料设于防水层上,可有效防止传统屋面构造中防水层容易老化从而影响保温隔热效果的问题。
4、环保设计
(1)绿色与环保型建筑材料:高层住宅受荷载、高度的影响,轻质、性能、节能、好的护材料开发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问题,以框―――剪结构体系为主的高层住宅在新型墙体的应用方面,通过对绿色建材的开发、推广,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有相当现实意义。
(2)节能建筑技术的应用:通过太阳能热水器、被动式太阳能住宅基本原理(直接受益式、附加日光间式、蓄热墙式等)的应用,充分利用太阳能,挖掘高层住宅利用太阳能资源的可能与长处,对于太阳能应用来说高层住宅将有更大的潜力。
(3)由于我国地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变化规律使南朝向为最为节能的建筑朝向,此朝向夏季可减少太阳辐射得热,冬季可增加太阳辐射得热,而且此朝向建筑与我国夏季盛行的东南风差不多成垂直关系,容易形成穿堂风,而又避开了冬季盛行的西北风。因此,将住户长时间活动的居住空间(如厅、主要卧室)设于日照通风条件最佳的南向位置,利用自然环境使室内达到最大的舒适度,为住户节约采暖和空调的能耗。而南北向建筑可以获得最多的南朝向房间,所以建筑平面谊设计成南北向。对于日照、通风条件较差的北朝向与长时间接受太阳辐射的东西向可布置些平面功能比较次要的电梯、楼梯、管道井、机房、卫生间、厨房等,以挡住日照直接照射主要房间,避免冬季西北风灌入。经调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南北向的多层建筑的传热耗热量比东西向可降低5%左右。
二、高层住宅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防火的问题
总体布局要保证畅通安全。在楼道的设计上要保证人员的流动畅通,便于紧急情况时人员的疏散。有采光设施或者照明系统,使居住人员在疏散中能保证安全快速的撤离,从而避免发生踩踏等其他伤害。
合理进行防火分区。在高层建筑的楼道内消防器械、疏散通道必须合理的分区,做到在火灾发生时,可以及时的采用灭火措施和进行人员疏散。消火栓的位置应保证同层的任何部分都可以实现两个消防栓的水枪同时到达。
2、底层入口
高层住宅的底层入口须尽量避免设在冬季主导风的迎风面。由于在迎风面的底部,尤其在中心部位风压值很大,开门时风将猛烈地收入楼内,因为入口一般总是和垂直通道相连,电梯井、楼梯并便成为拔风筒。
3、服务设施
高层住宅需设大楼管理人员的值班室。值班室须设在底层入口处,室内置备办公用桌椅、值夜班睡的床、厕所、公用电话、夜间电梯紧急呼唤装置等。另外,大楼内布有车辆存放处、分户信箱:有的国家还设康乐设施、公共洗衣房和供住户租用的宴会间等。高层住宅的住户多,信箱宜采用每户占用墙面小、垂直于墙面的尺寸≥30Omm。
4、建筑围护
住在高层的住户有恐惧心理,所以建筑围护必须使人们有安全感。阳台的栏杆以实多虚少为好:栏杆高度最好不低于1.1m:外廊宜为封闭式。为防止过大的风压影响外窗的开关,与此同时为能方便地擦玻璃而不产生危险,外窗尽可能采用推拉的启闭方式:单扇窗也可采用滑撑窗。
5、垃圾处理
住宅的垃圾平均每人每天约有0.5一1kg。排除垃圾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即是住户将垃圾用塑料袋装好放在门外,由大楼管理人员收集,通过电梯运至楼外:另一种是住户将垃圾直接倒入楼内的垃圾道再由收集间将垃圾运出。第一种方法比较简单,但需要有较好的管理;第二种方法则需要设计专门的垃圾道和收集间。
6、灵活分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的面积与质量标准将会相应提高。这就需要建筑内部的分隔能具有灵活性以满足这种变化。灵活分隔要求隔墙质轻、隔声性能好及便于装拆。为减少结构对建筑灵活分隔的制约可加大建筑开间及采用柱承重的框架结构。
7、防雷击
高层建筑防雷系统应该按照“综合治理,整体防御,突出重点,多重保护”的原则,充分利用高层建筑物的结构,做好防雷措施,进行防雷击问题上的治理。在高层建筑物的顶端以及其他容易受雷击的部位装设避雷针或者避雷带、避雷网。利用结构中的主钢筋作引下线,利用整个钢筋混凝土基础作接地装置。在建筑物周围用扁钢做避雷带。为了防止静电感应产生火花,建筑物内的金属物体和突出屋面的金属物均要接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地把握各种尺度,结合人的尺度,满足人的使用、观赏的要求,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自然条件,在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同时,充分挖掘节能潜力,从而实现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消耗。只有这样,才能建造出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城市系统;公共设施;设计构建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公共设施在人们的生活、城市的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对满足城市功能需要,提高城市档次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好的城市公共设施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公共设施使用,同时亦是很好的城市景观,是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城市公共设施的定义
什么是城市公共设施?正确的认识与理解城市公共设施,对于建设和管理城市公共设施以及建设管理过程中将会出现的种种问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克莱尔认为:“城市公共设施就是城市开放的用于室外活动的,人们可以感知的设施,他具有几何特征和美学质量,包括公共的,半公共的供内部使用的设施。”这一定义较为含糊,包涵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将城市公共设施归纳到公共物品的范畴,一般指由政府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向城市提供的,满足市民生活需要的公共设备。
城市公共设施被称为“城市家俱”。简单的说,人们交流必要的场所是公共空间。但人们室外交流不仅局限于单纯的在城市中行走,还有一些户外的活动,那么人们就会希望公共空间能提供一些像室内家俱一样便利的设施。如路灯,垃圾桶,导向牌,休息座椅,报刊亭等等。城市公共设施不仅是城市环境的组成部分,也属于硬质景观设施系统。
它除了要满足城市的使用要求,体现时代文化与精神的,还要具备美化城市形象的作用。通常我们在街上看到的各种地景设施就是城市中的环境小品。一般可以分为公共环卫设施,休闲娱乐设施,观赏设施,以及商业服务设施。它的设计标志着城市面貌与人民生活状态与品质。
2、城市系统
城市居住空间主要是指住宅区,是人们生活,休息的主要场所。居住空间的公共设施的发展水平是人们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城市的主要交通要道以及人们活动的公共场所构成城市的流动空间。城市交通流动空间是反映城市整体经济实力,规划建设能力,体现城市良好的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城市建设空间主要是指城市内部正在建设,实施的子系统的物质设施的实施空间,并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良好的城市公共设施不仅能够美化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环境标准,促进城市文明化发展。因此,城市系统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城市经济发展。
3、现阶段城市公共设施发展的具体情况与关键问题
城市系统是一个关联的、发展的、整体的系统,应该将城市公共设施合理的引入人性化内涵的概念。但是一些设施忽略了人的行为特点。如一些地下通道不利于残疾人士使用,楼梯的扶手没有考虑到老人与儿童的人体工程学,还有公用电话亭,随处可见,缺乏系统化的规划。如果在公共设施的建设不以人为本,建成后再要改变,既不方便又耗资。故,我们在设计的前期,就应该尽可能的考虑周全。
现阶段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功能设施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不能与建筑,环境相协调,不成系统。城市公共设施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没有采用整体的设计风格,不仅没有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反而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2)公共设施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各地公共设施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反而分支,应该,保留各自的特色。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保留的地域文化特色,注重个性化发展。设计没有区别,从而城市特色也不存在。(3)由于在设计中缺乏创新,使得过多的“山寨版”流露在街头,公共设施没缺乏文化内涵。
4、城市系统论在城市公共设施中的应用
城市公共设施系统是由一定的要素按特定的形式构成的,以实现城市市民的便利,城市环境美化,城市文化内涵的传播,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地的统一整体。用系统方法论对城市公共设施体系进行分析,从系统的关联性,整体性,发展性的特点出发,研究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在系统论方法中应遵守的原则。
4.1、公共整体性原则
城市公共设施系统的整体性表现为系统是由众多具有独立功能的子系统构成的有机体,这些子系统按一定的要求共存于城市公共设施中。系统中任何一个子系统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存在,我国不少城市公共设施其社会功能或使用功能欠缺,形如躯壳。功能是产品的第一属性,不管它的外形如何独特漂亮,表现手法如何巧妙,它脱离了系统的整体而存在,忽略了系统中的主要元素,那就会得不到人们的认可,始终不能体现它的价值。城市公共设施主要是为市民服务。人们对于都市生活的活动性、功能性、娱乐性带动了城市公共设施属性的发展。使得城市公共设施所具备的功能性、活动性与系统性必须与人们的社会活动相吻合。
城市公共设施系统中,整体性与公共性也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整体性能脱离公共性而存在,那就具有排他性,是非公共设施了。公共性与城市公共设施是密不可分的。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可供全体市民免费使用的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空间,适用于休闲,集会,娱乐等活动的场所。市民被动接受公共设施,对于城市公共设施的产生过程缺乏必要的参与。让民众意识到城市公共设施的公共性,主动参与公共设施的主题设计与制作势在必行。
4.2、人性化原则
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与设计要体现对人的关怀,关注人在其中的生理需求和心理感受,以人为基本出发点,研究人的需求,探索各种潜在的愿望,提出人在城市户外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通过户外家俱本身,使人的各个器官能得到延伸而发挥作用。
此外,人性化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正常人的需求,还要考虑到伤残人、老人和儿童等的特殊要求。如停车场设立的残疾人汽车无障碍停车位,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人人都可以平等且无偿地享有在户外进行活动的权利,努力创造一个公平、平等的社会环境。
4.3、情感性原则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心理上及态度上产生的反应。现在人们生活节凑加快,紧张,彷徨劳累时时困扰着我们,我们更需要人文关怀,在设计过程中,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和情感,注重各个系统设施与心理的联系。人是城市的主体,积极的情感能使人们的心情愉快,因此在设计前应该先调研,对各个不同阶层的市民心理活动有所了解,设置情感体验实验,确保公共设施发挥最大功效。
4.4、标准化原则
这里所说的标准化是指在前人设计经验的基础上,积累的比较准确的设计标准,这里的标准是相对概念上的标准,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标准肯定有些会被科技所淘汰,但是,我们依靠这些标准,仍然可以在设计上,少走一些弯路和少犯一些愚蠢的错误,比如在设计露天垃圾箱的时候,如果没有考虑排水的需要,那么一定会造成可以想象的后果。我们以垃圾桶为例,可以看到标准化的基本模式。
5、结束语
城市公共设施的存在关系到城市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到城市与人的和谐发展。系统论方法主张从整体出发,在部分与整体的联系中,揭示了复杂系统的运动规律是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在循环整体性,关联性,发展性原则的前提下,将系统论方法引入城市公共设施系统研究,加深了对城市公共设施的认识,有助于城市公共设施系统的构建、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黄上宝发电企业安海林董雅.城市空间元素公共环境设施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